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

篇1

关键词: 情商;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102-05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发展,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的工作范畴变得更加明晰。危机干预主要是在人的本能层面工作,心理咨询主要在情绪层面进行干预,职业咨询主要是在来访者的理性层面工作。情绪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在反复的学习和践行中逐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和疏导的方法和途径。

一、 关于情商和情绪管理

人们常把影响人成功的因素分为智商、情商、挫商等,换句话说就是成不成功和人聪不聪明、会不会管理情绪、是否有着极强的抗打击等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情商就是本文要探讨的情绪管理。在探讨情绪管理之前,先简单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表现为喜欢、愤怒、哀伤、恐惧、厌恶、惊讶等情绪,情绪能够在人的外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比情绪还深入与丰富的是人的感受、感觉,会通过外在情绪表达出来。情绪是股巨大的能量,是人生命和活力的展现。

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论述,在心理学发展的一百多年来,对此论述不胜枚举。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戈尔曼(Goleman)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情绪智力就是情商。戈尔曼把情绪智力分为五个方面:认识、管理、激励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认识、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从情商的定义来看,情绪管理涉及到管理自己情绪和影响他人情绪两个方面,一个人想要高情商处理问题,必须兼顾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两个方面,其中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关键,只有体验过并很好地处理过自己的情绪,才能识别理解他人情绪,进而对人际间情绪进行管理。

二、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情w管理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因为积极愉悦的情绪和个人幸福感紧密相连。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没有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幸福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是无法达成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青年早期的人生阶段,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至关重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识别和管理学生情绪,将对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有利于识别需要帮助的学生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1],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大学生能否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富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憧憬未来,善于调控情绪,能克制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情绪表达能兼顾自身需求和社会要求,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年轻大学生正面临学业、友情、爱情、职业选择等挑战,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面对变化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帮大学生顺利度过人生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负面情绪和感受是心理健康工作的起点,积极、正向、愉悦、平静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归宿点,尽管中间要经历曲折的努力才能达成。所以学生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工作切入点。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能极好地促进师生感情

因为情绪和感受、感觉紧密相连,丰富的感受、感觉最终都要通过情绪得以展现,但感受、感觉远比情绪表达要复杂更接近心灵深处,管理情绪,必须要关注感受、感觉,所以下文中笔者有时会将情绪和感受、感觉联合起来应用,以强调情绪和感受、感觉关系之密切。

情绪和感受、感觉是最贴近人心灵的部分,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关心和关注特别容易温暖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获得学生信任,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因为与教师建立了关系,收获了更好的成长和支持资源,更有利于积极健康地度过大学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技巧能切实促进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上完课的感受和收获是这门课结课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反馈教学,以便于教师在教学方面做出适当地调整。很多学生在作业里反映,自己收获最大的是情绪管理章节的学习,通过学习让自己能够更加理解自己,知道了如何管理自己情绪,如何理解、管理他人的情绪。

三、情绪管理的应用

情绪管理的学习过程是尝试用理性的手段和方法处理感性的情绪和感受、感觉,情绪管理学习的过程既是语言传达描述的理性过程,也是体验、理解的感性过程。

(一)如何管理自己情绪

如果想要游刃有余地管理人际间的情绪,前提是能够比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能够让自己至少处于比较平静的情绪状态,让内心有空间去管理他人的情绪。你在管理自己情绪的过程中,知道了当自己情绪来的时候,需要被怎么对待,然后推己及人,尝试把最好的情绪处理方式用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情绪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情绪管理不是对情绪的控制和打压。虽然情绪有正面和负面之分,但所有的情绪都有意义和价值,无所谓好坏,情绪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管理它。管理正面情绪时,如果希望它更持久些时,可以让正面情绪来得更缓慢些,这样它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久一些,因为情绪是流动的,正面情绪会来也会走,负面情绪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探讨管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步骤。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常用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情绪章节,请学生分享此时此刻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是什么。在此过程有的学生情绪是正向的,有的学生情绪是负向的;有的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有的学生说自己虽然有情绪和感受、感觉,但不知道怎么表达;还有少部分学生说自己没有情绪和感受、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回答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去体验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并尝试识别它们的过程。识别情绪和感受感觉的过程心理学叫觉察,当一个人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并且识别出来了,他心里就有了初步的空间和安全感去管理它。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情绪管理就无从谈起。

2.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当学生说出了他们的情绪和感受、感觉时,教师会模拟一种情境来强化承认和接纳情绪和感受、感觉这个过程。教师将讲桌猛地一拍,学生为此震惊,然后教师用一种不屑的、高亢而严厉地语气说:“你怎么能有这种感觉呢?你应该这样反应……”说完之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反映教师的话让他们非常愤怒和不爽,仔细体验那份愤怒和不爽,最终感觉是老师很霸道,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被否定和不被允许让人十分愤怒。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就是不评价自己此刻的情绪和感觉、感受,允许情绪和感受、感觉自由流经自己,自己可以好奇这份情绪和感受、感觉从哪里来的,但不能不允许它的存在。

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在情绪管理中十分重要,没有承认和接纳,就没有自己和负面情绪的和解,不能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它就有着极大的力量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人知道如何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步骤,但是总是做不到,很多时候就是卡到了接纳这一关。能够面对和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因为很负面情绪是社会文化所不允许的,承认它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够好,会伴随无能和耻辱感。但是只有承认和接纳它,和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它才愿意被你管理,包括对无能和耻辱感的承认和接纳。

3.理解自己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感觉

当情绪被觉察、承认、允许和接纳之后,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感觉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理解足够充分了,人与负面情绪的和解才真正达成。当足够理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满分10的负面情绪,到此时可能就会消解了4-6分。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就是站在自己的人性的立场上为自己的情绪辩护,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一份负面情绪,寻找到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正向的力量,进而将负面情绪转化为一股温柔和谐的力量。你最终会发现,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与积极正向的情绪相连接。

曾经有一位男性来访者非常愤怒,因楣叵当冉虾玫呐孩重新回到了她前男友的怀抱。咨询师在处理这份愤怒之前,曾问来访者是否喜欢那个女孩,来访者坚定地说不喜欢。于是咨询师没有就来访者喜欢不喜欢那个女孩进行探讨,而是紧盯着来访者那份愤怒进行充分地理解。来访者愤怒的理由是他认为女孩男友很垃圾、是人渣,配不上那个女孩子,自己曾经把他们拆散过,没有想到他们又在一起了。来访者对女孩男友很愤怒,对女孩也很愤怒。咨询师让来访者充分表达自己为什么这么愤怒,为自己的愤怒需找价值和理由。最后来访者自然说到了自己平时和女孩无话不谈,感情很好,女孩前男友的介入抢走了这份美好,咨询进行到这个时候来访者就温柔地承认了自己原来是喜欢这个女孩子的,对女孩有多喜欢,就会对她回到前男友怀抱有多愤怒。原来愤怒的后面是因为喜欢这种美好的情感,刹那间来访者整个人就放松了下来。接下来与愤怒伴随的无能感、无价值感、被抛弃和背叛的感觉都得到了温柔的接纳与和解。再比如,生活中严重的职业倦怠背后总有一个温柔美好的声音在呼唤:要对自己好点,要在乎自己的感受,要爱自己和家人更多。

4.用各种手段处理自己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感觉

情绪作为一股能量不会消失,但可以转化。当前面三步都做好了之后,接下来就轮到大家常见的情绪处理的方法了。比如宣泄放松法、调整认知法、转移法、呼吸放松和催眠法、沙盘疗法等等。

宣泄放松法就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哭出来、喊出来、吼出来、骂出来、唱出来、写出来、打出来、跑出来,总之这类方法都是将负面情绪这股能量变成动能释放宣泄掉,让情绪从体内出来、流走。上例中,当达成理解之后,咨询师让男性来访者把这份愤怒骂出来,问来访者骂什么最舒服?来访者说“”,咨询师就让来访者够味地骂了两句,如果觉得愤怒释放还不够,可以找个无人的山顶骂个痛快,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有宣泄人,如果学生需要可以用“打出来”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宣泄情绪过程中要保证合适的场合与情境,保证自身安全,不伤害他人利益,不起现实的冲突。

调整认知法认为影响一个人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调整认知法能够把情绪处理上升到理性层面,获得不同的收获。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换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再换另一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再换第三、第四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有一个角度和解释能够让来访者的负面情绪得到安抚,并获得理性的升华。

当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来临时,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转移当下的注意力,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自己喜欢的人聊聊天,或许心情就会豁然开朗,不好的感觉就离自己远去了。

当焦虑紧张时,甚至是愤怒时,呼吸放松和催眠法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情绪处理办法。咨询室中曾有一些善良到有些懦弱的老好人型的来访者,被人欺负之后有很多愤怒,但是自己无法接受比较激烈的释放方式,连骂人都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了,情绪不能够释放。咨询师在呼吸放松之后利用催眠帮他处理愤怒情绪,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催眠中到地球的当下、过去和未来、人类的当下、过去和未来、他自己的当下、过去和未来神游了一遭,在博大精深的宇宙里,在人生命的长河里,此时愤怒的事件和情绪都显得那么渺小,来访者的愤怒被温和地稀释了。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拥有一万多件沙具,四个沙盘,设施齐全,对一些愿意在沙的世界中认识自己、疗愈自己的来访者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舒缓自己负面情绪和感受、感觉的一个平台。

总之在管理自己负面情绪和感受的过程当中,除了第四步的情绪处理技术和技巧之外,前面的对负面情绪的认识、接纳、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了前面三步,第四步负面情绪的处理就显得事半功倍,效果明显,而且来访者可以习得负面情绪处理的办法,受用终身。

(二)如何管理他人情绪

相比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管理他人情绪会相对简单些,只要做好倾听和理解就够了。倾听和理解他人情绪是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普通人想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两个基本功必须学习,学得越好,应用起来效果越好。

1.管理他人情绪从倾听开始

如果生活中有一个人,他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倾听你,他应该被好好珍惜和对待。他一定是获得了你的信任且给了你的负面情绪以空间,让你的负面情绪流经他。生活中擅长聆听的人,无论他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都给人安全感比较足,人缘都不会太差。如果想要支持他人,就从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开始。

倾听是有技巧的。倾听的时候要放下你手头的事情,要专注地听;听的过程中,不打断,不岔开话题说自己;要用“嗯”“哦”“是吗”这样语气词呼应对方诉说的进度,告诉对方你在认真地听。一般有这么认真的倾听态度,对方就会感觉到你很重视他,愿意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你们的信任关系就会进了一步,对方的情绪也得到了部分宣泄。生活中能够做到倾听他人就很不容易,能够做到理解共情会更难一点。

2.理解他人情绪

高情商处理他人情绪的秘诀是――先处情绪需求,再进行理性沟通[2]。接下来的论述都在这个秘诀的前提下进行的,人们对人类大X构造研究发现,人类的感性情绪比理性情绪跑得快,所以感性情绪需要优先处理。杏仁核是人脑的情绪管理中枢,大脑皮层是理性中枢。当我们的大脑接受外界刺激时,大脑中的视丘会把这些信息用两条送出。一条直接到达掌管情绪记忆的杏仁核,一条则是先送往理性中枢的大脑皮层后,再传到杏仁核。

直接通往情绪中枢杏仁核的道路简单而狭窄,运载量低而时速快,大脑所收到的刺激中,只有不到10%的信息往那送,然而时速超快,通常只有千分之十秒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碰到紧急情况时,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就对支离破碎的不完整信息作出情绪反应。比如你看到路边一根S形草绳,来不及仔细分辨,就反射性地逃开了,这就是直通杏仁核道路的作用,目的是让人遇到危险就快速躲避,以确保自身安全,等看清楚时就来不及了。然而,生活中很多事情,尤其是人际关系相处中,无关生死,需要我们慢下来,等90%的信息通过大脑皮层做处理,慢工出细活,出来的信息就精准多了[3]。因为感性情绪比理性情绪跑的快,所以处理他人情绪的时候,先处理感性情绪,再进行理性沟通,效果会事半功倍。

具体如何理解他人情绪,一个是察言观色,一个是把对方的感受说出来。

察言观色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调、语气、语速等特征来识别他人的情绪,当你识别出对方的情绪,并且能够把对方的感受说出来,对方就会觉得你是特别理解自己的人。理解在人际交往中非常珍贵,我们常说“理解万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被理解后的感受。

台湾的张怡筠是第一位以中文写作情商专业书籍的心理学博士,她曾在《爱情其实很简单》这本书中,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你家的电脑已经旧了,想来该换台新的了,于是凭着自己对于电脑丰富的经验及了解,你上街径自订了台新的,因为你觉得这个型号运用了最新科技,价钱也合理,更何况今天是促销活动最后一天,不立刻买就亏大了。

回家后,你兴高采烈地告诉太太:“我已经订了台新电脑。”

太太听了,脸色一沉,问道:“原来的电脑有什么不好?干吗要换?”

这时候,EQ高手的你,会怎么回答呢?

对以上这个例子,丈夫可以说很多理由,但是最好的回答是先对太太“脸色一沉”做出回应,因为太太感性情绪在前面,需要得到呼应。当丈夫对太太脸色一沉做出回应时,可能会说“你不高兴了?”太太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人尊重了,被人理解了,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丈夫买这台电脑是没有和自己商量,剥夺了自己的知情权,自己为此不高兴。当太太情绪得到表达和舒缓时,令丈夫兴高采烈的理由就能很好地被太太接受了。当情绪被处理的时候,理性的解释就能被接受。在这个例子中,丈夫要呼应太太的情绪,必须放下兴高采烈的情绪,调整到平静情绪去关照太太的情绪。如果丈夫不是一个管理自己情绪的高手,会觉得太太脸色一沉是给自己的兴高采烈情绪上泼了一瓢冷水,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场夫妻战争。

情绪管理的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形成,高情商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训练。高情商处理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先从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人身上开始,比如夫妻间、重要客户之间,因为倘若你不能很好处理对方的情绪需求,就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为重视,学习起来动力会更足一些。当学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尝试在人际交往中应用倾听、理解的对方情绪的方法与人交往,就会逐渐成为一个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高手。

[参考文献]

[1]徐 瑛.成长从心开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07.

[2]张怡筠.爱情其实很简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24.

[3]张怡筠.工作其实很简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62-63.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LI Jing-ju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对小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本班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一、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帮助心理异常的小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障碍,不再扰乱班级秩序,在使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的同时为班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及时消除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防止心理问题的累积,避免学生因过度压抑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推动班级的进步。第四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教师心理素质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可大大提高。

二、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 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大,情绪比较脆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心态始终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使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当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培养小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提升小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 学习心理教育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生也最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学习心理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组成。在进行学习心理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然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消除学生因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还有就是改变学生恐惧、对抗、畏难的考试心理。

(三) 自我认知教育

自我认知教育也隶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多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正是由于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导致的。自我认知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包括:形成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并能影响他人;正确认识到自身优点,凭借自己的长处来帮助同学,为班级贡献力量;能理性看待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 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相结合

农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关怀,对他们的心理机能进行调节,使全体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虽然有相似的发展特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与问题,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将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结合起来。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每周拿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勇敢说出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们共同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还能使其他学生在献计献策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礼,自觉规避心理问题。作为教师除了给学生充分的建议自由外,还要注意对心理健康课堂的把握,从更高层面给学生提供心理建议,使学生在纠正心理问题时有更正确、更科学的导向。

(三) 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拔高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心智水平。德育和心育是相互补充的,德育能够为心育创设目标,而心育又能为德育的落实提供基础。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来改变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会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讲一些伟大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使学生们通过德育受到感化,进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

(四) 利用学科渗透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深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的学科内容设定都是具有正确导向的,因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起学科优势,对知识中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到《骄傲的孔雀》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对文章的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看到"骄傲"这种心理的坏处,引导学生们规避骄傲情绪,形成正确的心态,用平和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

(五) 利用板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出黑板板报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教师内的板报充分利用起来,用灵活的形式,丰富的画面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将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用问答的形式展现到板报上。这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们常常会被多彩的板报吸引,自觉阅读板报上的内容,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板报上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使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应有功效。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到经济文化多元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心理问题也更加复杂化,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难以解决大学生思想中的一些新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关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导致的大学生人格出现偏差乃至引发犯罪的事例呈上升之势。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素质教育工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积极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又是高校工作的长远之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可靠保障。

1、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也就是说,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训练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个大学生朝气蓬勃、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并使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焦躁、担心、忧虑、惧怕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他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事实上,那些被感情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搞得忧心忡忡而致成绩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因缺乏学习动机而厌学的大学生,其症结都表明了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本人、家庭、学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大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使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

1、认知发展教育。认知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发展水平。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帮助大学生挖掘和认识自身的不良认知,并学会对认知进行调控。

2、情绪稳定教育。情绪稳定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和两极化波动,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心理失衡,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3、意志力优化教育。意志力优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协助大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内部困难,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学会调节激情、应付挫折刺激,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心理偏差,具备自觉、果断、坚持与自制的意志品质。

4、个性健全教育。个性健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促进个性的完善。要使大学生了解健康个性的标准及自身的个性特点,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

5、人际和谐教育。人际和谐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交往艺术,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

6、积极适应教育。积极适应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其正常有序地运转,既要有认识和知识的准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其主要途径是:

1、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种社会压力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如果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是难以完成学业、顺利成长成才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把心理教育纳入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在学生评价方面要体现以德为首,率先破除只重成绩而忽视其它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使全体学生系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观念,增强防范心理问题的免疫力。所有教师都应注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编写教材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易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总纲要。纲要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使其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这是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3、拓展课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要通过举办讲座,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告知学生青年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提高心理求助的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伸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

4、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如在活动中体现的团队意识,可以防止学生犯个人主义的错误,切身感悟集体荣誉和团结精神的宝贵,有利于学生克服狭隘的思想意识。丰富的校园文化,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因此,高校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如今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校园进行严重侵蚀的环境下,更要积极主动地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

5、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一是建好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网上心理咨询站等,以鲜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范围。二是建立学生公寓心理辅导或咨询室,坚持心理学专业教师、有关专家定期“上门会诊”和24小时值班咨询相结合,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进学生公寓的有效途径。三是支持大学生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通过举办多彩多姿的活动,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使追求健康心理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总之,要经常性地举办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为主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电话书信和网络咨询等形式,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这种面对面、或电话、或书信等的方式更加直接、亲切和有针对性。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49-03

一、前言

目前,上海新生本高校陆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通过了解发现,上海各大新升本高校很少有教育者探查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通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教材,有的教材编写年份较长且全国通用;上课内容、上课方式等也都有教育者来决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需要我们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内在的需求着手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此,本研究通过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表》对上海新生本高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需求与老牌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上的差异,从课程总体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等方法设计出适合上海新生本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被试间设计,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其中,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400份,老本高校学生400份。其中,问卷回收774份,有效问卷723份。新生本高校回收问卷370份,老本高校回收问卷353份。问卷发放时考虑性别、年级、专业文类(文理工)的差异,对其三个因素进行平衡。

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表》,调查表从课程总体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几个方面开展调查。

三、结果与分析

1.新生本高校学生与老牌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上的差异分析。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新生本高校学生还是老牌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都很高(64.3%,62.7%),两类学校学生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上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当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且有需求的。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上,两类学校学生也无显著性差异,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了解自己和他人”,“调节心态,优化心理素质”。从课程的总体需求设置、教学目标上来说,两类高校学生在需求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类高校学生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需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您经常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您希望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上,老牌高校学生对“挫折应对”、“个性发展”、“职业规划”、“学习心理”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新生本高校,表明老牌高校学生在校压力较大;同时,由于该类高校学生大多为各地优秀学生,对未来的要求和规划考虑比较多,对“职业规划”“学习心理”的需求也更高。而新生本高校学生在“认识自我”“能力发展”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新生本高校,表明新生本高校学生认识的到未来就业的压力,无论从学习品牌和学习能力上来说,很难与老牌高校学生相比,因此他们更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婚恋心理”几项内容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三项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和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因此,在新生本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更多关注该类学生的需求,而不应该“一刀切”,或是简单模仿老牌高校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

在教学效果评估上,两类高校学生在“选修心理健康课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上也有显著性差异,老牌高校学生更多的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而新生本高校学生则表明选修该课程对自己所产生的效果没有那么显著。猜测,可能老牌高校学生自觉性更高,更多的进行学以致用,再者,新生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有辅导员来承担,教师专业素质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在教学效果上的显著差异。

2.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在课程总体设置上的需求分析。调查研究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依次为:心理素质训练(31.2%)、心理咨询(17.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15.3%)、自助心理调适(10.3%)、学生活动(9.3%)、心理救助热线或网站(4.2%)、心理危机干预(3.8%),由此可见,大学生最喜爱的提高心理健康的途径为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是否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学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很有必要开设(71.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持积极态度,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属性上,有60.1%的大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32.2%的大学生选择公共必修课,看来绝大多数都赞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成公共课程。多数同学表示,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成公共选修课,会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主要表现为:可以相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更多的体验上课过程,无须过多考虑考试压力。因此,在大学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成公共选修课是比较符合学生需求的。调查表明,最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年级为大学一年级(78.2%),可能的原因有:大学一年级新生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倾向于寻求各种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对大学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希望各方面获取信息,帮助其顺利、完满的度过大学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几年比较合适,调查结果发现,有39.1%的学生建议开设1年,32.1%的学生建议开设2年,5.2%的学生建议开设3年,4.1%的学生建议开设4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开展心理咨询的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上的需求分析。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了解自己和他人(85.3%),调节心态,优化心理素质(71.4%)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74.5%),其次是掌握心理健康知识(67.5%)、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66.3%)和预防心理疾病(45.3%)。可见,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是综合性的,既有发展性要求也有预防性要求。

4.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需求分析。课程内容的选取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基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目前各新生本高校的做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讲基础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还有的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学习指导、生涯辅导等;有的做专题讲座,也有以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节或周或月等宣传活动作为教学内容。本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健康心理学类的内容最受欢迎(21.3%),其次为人格心理学类(15.5%)、社会心理学类(12.9%)和心理咨询类(10.5%),对其他的课程内容如人生哲学(9.4%)、心理治疗(8.6%)、基础心理(7.3%)、心理病理学(5.5%)、发展心理学(4.4%)等,学生的喜爱程度较低。学生最需要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情绪管理(21.1%)、人际关系(21.3%)、自我认识(18.0%)、婚恋心理(17.3%)压力应对(14.0%)、职业生涯规划(8.7%)、人格心理(8.5%)、生命教育(5.3%)、学习心理(5.2%)、与社会需要相关的知识(3.6%)、与个人需要相关的知识(3.0%)。可见,不同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但是诸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婚恋心理、压力应对等专题的内容是大学生普遍需求的教学内容。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在大学时,不同年级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两项内容上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在“婚恋心理”“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上明显高于其他各年级,大学四年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压力应对”方面高于其他各年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不同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需求是有差别的,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调查结果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学生们的看法比较分散,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人喜欢和需要。这表明:(1)凡是能够起到调节学生心态、优化心理品质作用的内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2)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因人而异,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应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合适的教学内容到底是由哪些方面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5.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需求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需求分析上,大学生的看法较为一致,学生普遍喜欢活动,游戏,行为训练(70.2%)、案例、生活事例教学(45.7%),对设专题,学生讨论(18.3%)讲授该领域的最新动态(12.1%)的兴趣度明显不高。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参与度较高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吴晓艳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可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演讲法、讨论法、辩论法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方法。这也与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体验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的观点相吻合。这也提醒我们教育者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灵活应用多种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讲授法。

6.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上的需求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认为能有效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心理测验(34.1%)、日常行为观察(25.4%)、学生自我评价(18.4%)、同伴评价(16.5%),而教师或家长评价(4.3%)、作品分析(2.6%)评价的有效性较低。一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估标准较为单一,教育者最喜欢也最简单的评估方法即为考试,而姜道春、薛德根曾提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的转变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现由考察内省材料、参与表现、受教育前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多方面相结合代替单一的考察知识。孙福兵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其考核方式和其他课程一定要有所区别,它不应只是知识考查,更应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这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评估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发展模式,而不是防治模式。另外,应依据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特点和需求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以发展性为主,障碍性治疗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紧扣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应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践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应采用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吕斐宜.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8).

[2]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9,(2).

篇5

在我国当前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心理测验,认为只有多进行心理测验就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种不科学的观点致使当前校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纠正,同时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心理也表现的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当前的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校园内,利用网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同时网络世界也是变幻莫测的,在当前校园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迷惑,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阻碍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网络大背景下,当前校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同时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二、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当前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全国还没有统一、固定的内容要求,因此,学校要根据校园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为我国校园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1.加强校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在我国当前许多学校,学生利用网络表面上是学习,实则是玩游戏、看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究其责任大多都是学校疏于管理,不能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当然过分的遏制学生上网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学校适当的设立上网场所也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校园网的规范化管理,针对网络当中各类信息,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注重心理疏导,及时克服和控制网络不良内容带来的消极性影响,积极地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的网络条件和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乐观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帮助和引导在校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各类建设活动中来,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科技类的比赛,主动编辑电子杂志和读物等,从而增强其学习兴趣和符合网络时展要求的创新能力.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我国当前校园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早熟心理问题,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针对当前校园因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3.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广泛使用给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学校要有效的利用网络,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这样既保障了学生们的权益,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快捷方便的特点,深入开展学生网上的心理教育和咨询,通过校园内部心理咨询的平台,通过实时、交互的有效方式,及时倾听和掌握在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帮助他们梳理自从情绪,适时引导他们强化自我情绪的调节、消除和缓解个人的焦虑困惑等负面情绪和和不良心理,防止学生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网络环境当中迷失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网络心理咨询保密性强的优势,也能够使学生打消心理顾虑,直接说出个人想说的话,确保咨询效果.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9-01

小学时期不仅仅是他培养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塑造自我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所以,老师一定要利用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来对小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性格,情感等来进行心理教育分析,让小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人生观与是非道德观等都处在一个形成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引导,避免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现象的发生的。

1.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教学进度。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在学生们有问题时,有烦闹时才进行疏导与沟通的,而是他要在学生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心理上都要进行时刻关注的一种常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动机、态度等等。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了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

2.能够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们的情感体现。学生们的情感体现主要是在他们参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等。这些方面都对小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果通过对他们的消极情绪的疏导来让他们更加的合群,让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帮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使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生管理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需要相互辅助教学的,它们有一定的共性,能够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要相互辅助着进行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找到能够让学生们觉得是榜样的例子,要让小学生们体会到批评与表扬的不同,要让他们愿意去努力得到表扬,在好的榜样的带动下,更加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去组织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这样,在帮助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德育教育的时效。

2.在每个学科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管制工作当中,如果想要有较好的纪律性,有较好的校风,就需要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小学生们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个重担就需要放在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的管制教育在小学生中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小学生们的监管人,他更是学生们的主要引领人,他不只负责学生们的知识教育工作,教师还要担负起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们全面的进步。教师要在一切的课程与平时的知识传授时,都要有目的的去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要让他们随时的能够吸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时的去灌输他们好的思想,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心与健康的心理。

3.有效指引心理特殊的学生

小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表面,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学生,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用教导的方式来让他们去体会到自己的错误。

“四块糖” 的故事, 讲述了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方法: 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 在某一天看见一名男同学拿砖头砸同学, 就上前阻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等陶行知返回办公室的时候, 犯错的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里了, 出乎意料的是, 陶行知拿出一块糖果给学生, 并说: “这是对你的奖励, 原因是你比我早到了。 ” 男同学不敢直视校长。 陶行知紧接着又拿出一块糖说: “这个还是给你的,原因是当我阻止你时你当即停止了,这表明了你对我的尊敬。 ” 小男孩半信半疑地拿过第二块糖。 陶先生接着说: “根据我的了解,你打同学是由于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具有正义感, 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 此时, 男孩感动地哭了,说: “校长, 我知道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应该运用这样的手段。 ” 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 “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 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能够发现, 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4.设立合理的心理健康平台

小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心理疑惑已经超负荷时,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实时把握,要随时的与之沟通。所以,就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随时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健康向上无忧的发展。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小学生心理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就需要有针对于小学生们的心理档案,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通过不同时期的沟通与在档案中的记录,就可以在每一段时间内都对他们进行观察,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教育沟通。这样也更容易对他们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先对他们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家长配合,一起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成为我国社会栋梁的第一步,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的发展。所以,教师家长一定要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让他们在一起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敬请有关教科研院所、教师进修校、中小学校及会员单位,于2016年12月30日之前,提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和精彩心理课活动设计,推荐(或自荐)心理健康教育结对互助学校及个人。具体内容可输入“学校心育委枣庄会议”在网站或公众微信号(心育之角)上查询,或直接详询秘书处联系人。

秘书处联系人:吴老师、徐老师 电子邮箱:

电话:010-68017497 88569162,13911387024,13681575637

咨询、投诉电话及微信:1391113106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

2016年10月10日

附件1 会议内容有关说明

1. 2017年4月27日,全天报到。

下午:团体会员单位交流研讨会议

2. 2017年4月28日上午:开幕式、颁奖表彰、大会报告、全体合影

下午:小学、初中、高中组,每组六节,分别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育班会课)

晚上:友好互助结对校与导师校汇报工作及经验交流

3. 2017年4月29日上午:(主会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育人论坛或专家报告

下午:(分会场)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及学校品质构建实践报告

晚上:平行分论坛或专家工作坊

4. 2017年4月30日:专家工作坊

会议日程确定后将发出正式通知,届时也可输入“学校心育枣庄会议”在网上查询。

附件2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收录说明

请按下面的分类提交材料。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特色

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与成长特色

3. 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与辅导特色

4. 心理健康教育同伴交往与互助特色

5. 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渗透与学科渗透特色

6.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与个体辅导特色

7.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引领与教研活动特色

8. 心理健康教育校外活动、家校联动与互联网建设特色

材料不用面面俱到,有特色的地方就写,没有的可以不写,重点突出自己学校或本地区的亮点、特色和好做法。字数2000~3000字,每个特色配发2~3幅图片,总图片数不超过10张(图片文件名需注明该图片的解释文字)。同时,提交学校简介300~500字,包括学校地域特征、教师基本构成、学生基本情况、学校所获荣誉等。

附件3 心理健康教育课(心育班会课)收录说明

每所学校须同时提交至少两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育班会课)活动设计(简称“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该是学校开展过的独具特色、效果最好且为原创的设计。活动设计选送要求如下。

一、基本要求

1. 活动设计完全为本校或本人原创;

2. 内容与过程设计均富有特色和吸引力;

3. 活动已经实际操作过且效果很好;

4. 学校出具推荐意见:300字左右。

二、活动设计格式要求须包含以下内容

1. 活动名称:

2. 活动主题(请确定活动设计的分类,在你选择的分类前划√:

学习:引导学生趣学、乐学、会学、学会的原创活动设计

自我: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活动设计

人际: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友善交往、幽默相处、异性互动的活动设计

情绪:陪伴学生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调适情绪、管理情绪的活动设计

生涯:提高学生时间意识、择业意识、生涯意识、责任意识的活动设计

适应:鼓励学生适应环境、适应角色、应对挫折、解决困难的活动设计

其他:(如选择此项,请在横线上自行填写分类

3. 设计背景:

4. 活动目标:

5. 参加对象:

6. 活动时间:

7. 活动准备:

9. 活动操作建议:

10. 活动效果:

请将有关点评写在此处,注明点评人所在单位、职务、何时、在何种情况下的点评。

11. 特殊说明:

(1)活动设计字数不超过2000~4000字,配发图片数不超过10张(图片文件名处需注明该图片的解释文字)。

(2)需注明活动设计曾在何时、何场合、由什么单位组织的何活动中获几等奖或参加展示,并附获奖证明(扫描件)。如没有获奖或展示,可不注明。

(3)需提交设计者的简介(300字以内,包括单位、职称、心理工作经历和主要成绩等),并附四张照片:一张标准照,一张生活照,两张活动情景照。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职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28-01

一、灵活运用,开展多种教育方式

内容体系的完整呈现,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其内容体系的科学完备,有时候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呈现内容的形式的影响,多样的形式能更全面地呈现出内容的全部,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的需求,使更多地学生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到知识的精华,提高教育效率。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艺术,更需要细心雕琢,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1.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治疗相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和治疗主要是同时面向与一群特定学生进行交流达到矫正或者治疗这群学生目标的心理治疗。一群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其心理体验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交流的过程中抵抗情绪会被因“同病相怜”而产生的同情和关爱而取代,往往能更好的沟通交流。个别心理辅导和治疗则主要是针对具有某类特殊问题或者问题分析内容关于个人隐私的个别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将团体治疗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充分照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自然地进入学生内心世界,分析症结,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实际的帮助。

2.教育与自我教育方式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一些常用心理方法,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防范意识,增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障碍或者疾病了解以及调节方法。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网页专栏、心理知识小专题、活动竞赛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这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明确自己的目标,注重自己积极人格的培养,主动自觉参与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不断地抓住锻炼成长、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二者的结合,学生主动性与教师专业性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课程学习与学科渗透相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均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学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往往只能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认识的基本方法,然而受到必修理论课总课时的限制,无法再给心理健康教育增加课时。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在学科间进行渗透。任何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都会受到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影响,所以,在任何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渗透。也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高职整个教学体系中不断体现和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在保持一致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获得强化和动力,促进自己趋于完善。

4.应急性教育方式与长期性教育方式相结合。应急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或者问题产生的突发性的行为异常进行的,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需要运用一系列教育方式将学生情绪及时安抚,避免其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伤害自己,之后再将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开展工作。目前,这类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除了开设课程、讲座进行大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其他的咨询、谈话等方式一般都是针对已经确定有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碍或者问题的学生开展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要面向高职全体学生的,所以,对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采取“一时热”的一学期课程学习,而应该向时间跨度上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二、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构建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是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

1.更新管理理念,理顺管理框架。高校的“学校―年级―班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学校心理咨询―年级心理教育―班级心理辅导”的三级管理机构①,同时可以组成由学院领导、处室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心理委员等组成的从上而下的管理流程,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管理理念的建立,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学校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将服务对象向学生倾斜,尤以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为突破口。

2.注重信息开放,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心理健康信息交流平台由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办、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诸如在线交流的实名即时解答系统,其功能包括:专家介绍、在线提问、公众信息、交友中心、阳光教育中心、名师课堂等,同时能对各栏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能及时把握全校总体心理健康情况,并能对危险系统较高的发言人进行跟进,同时也能及时提醒相应辅导员或班主任及班级主要干部重点关注发言人,主动与其沟通,形成全校领导、专家、心理健康教师及班级心理委员等主要人员全员参与、协同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以开放的信息平台交流为主、定点咨询室为辅的教育模式。

篇9

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而在校的大学生,对心理这块时代的“温度计”非常敏感。近几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这些就成为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保护下,成长在优越的环境中。同时,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缺乏经受挫折的经验,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遇到无论学业、生活感情各方面的挫折时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展现出较脆弱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从发展趋势看,大学生们不再是过去被人们誉为的“天之骄子”。同时高等教育与初等、中等教育的差异性使大学生学习方法、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各种适应性调节还难以尽快完成,一旦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他们不免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常产生情绪波动而助长抑郁心理。因此,很多人情绪低落,往往集中在很多方面,如: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

(二)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的情绪出现,是部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松懈散漫,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没有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整天混日子,随波逐流。在彷徨和无聊中打发日子,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可能导致意志消沉,失去进取意识和奋斗目标。

(三)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有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出现问题没有倾诉的对象,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当问及“你怎样发泄你的不良情绪”时,有相当多的人都选择遇到不良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有人说:“我觉得社会很复杂,所以也不太相信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我想还是自己解决得好。”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情绪不好的话,一味“闷在心里”自己又不能及时进行调适,那么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四)对未来就业的担忧。随着国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普通大学生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考研梦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刚刚起步,在经验上不够丰富,在认识上不够深入,同样存在着种种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负责全校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科研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成立心理咨询专门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工作,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并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构筑形式多样、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别提出各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三)不断创新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当前,各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合解决发生的实际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着力构建包括健康人格、自信心、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学习策略,应对方式等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体系。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新理念, 主动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积极构建主动教育和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立足高起点、严要求,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要目的。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束语

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未来人才不仅学识渊博、智力发达,而且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