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资源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资源作用

篇1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家庭课程资源 作用

传统教学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教师、教具、课堂、实验室这些校内环境。这种狭隘的资源论,会对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造成障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有所限制,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三部分: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家庭资源既包括校外课程资源又包括信息化课程资源;既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源,又包括如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这些无形的资源;既是课堂教学后知识巩固的保障,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素养的“活水源头”。家庭课程资源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独特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开发家庭课程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家庭中,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资源,了解最新生物发展信息和技术,诸如克隆技术、试管婴儿、转基因技术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往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而这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知识。通过家庭多媒体资源,学生可以收集多方面的图文资料,利用录像、动画等媒体,去深入理解这些知识。这是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享受过程的同时,还能品尝到收获新知识的喜悦。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抓住家庭活动进行挖掘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微生物时,我告诉学生它可以用于酿酒、制作泡菜等食品加工。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家庭中和父母一起完成“制作甜酒”的实验。很多家长都有制作甜酒的经验,但往往缺乏理论依据,而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能向父母介绍所学知识如微生物的作用、发酵的原理、制作甜酒的注意点……全家品尝着自制的食品,交流着成败经验,其乐融融,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

1.利用家庭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中,科学知识每隔几年就进入一个半衰期,科学知识创新的活跃程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面对这知识的海洋,从中选择收集有用的信息是关键的一步。在家庭中,利用电脑网络、电视DVD、报刊杂志等这些媒体,就能收集到很多有用有益的信息。

例如在学习“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我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各生态系统的图文资料,并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评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有的从网上搜索下载,有的到书店图书馆摘抄记录,有的买来相关DVD音像资料,看完以后写观后感,有的甚至带上相机到相关环境拍摄照片……在收集了大量信息资料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文字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整理,对图片资料进行打印、绘画,制作电脑小报、手抄小报等各种形式,锻炼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生物实验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激发探索求知欲望,从而提高生物素养。利用家庭可用资源适当进行实验是对学校课堂生物实验的一种有效补充。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相关内容时,学生可以在家庭中自制生态瓶,观察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关系,观察这个小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在这个小实验中,生态瓶的制作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每天细心的观察记录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布置学生在家庭中发豆芽,黄豆是家庭中常见的种子,学生可以在家细致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系列的小实验,能锻炼学生耐心操作、细致观察的能力。

3.利用身边家庭资源使学生学会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那如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呢?要靠平时细心观察和勤于思考。在家庭中可观察的生物现象远比在课堂丰富的多。例如有学生观察到水果放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较长,提问:“为什么低温水果容易保鲜?”有学生提问:“在家种植植物时,多施肥,反而使植物很快死亡,这是为什么?”有学生提问:“鸡蛋的蛋壳上有许多小孔,它们有什么用?”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自己父母都是双眼皮,而自己为什么是单眼皮?”……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恰恰和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自发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使原本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求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优越,众多思想潮流的冲击,部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薄甚至缺失。要改变这种现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责任感教育尤为重要。但这种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班会课上,使用简单说教的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应通过开发利用家庭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责任心。例如在学习“合理的膳食”这节内容时,我通过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为自己和家人设计食谱,并布置学生和家长利用休息日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起进厨房烹饪。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在家庭中宣传合理营养、健康饮食,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家长的艰辛,产生爱家庭、爱父母的情感。又如在学习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从身边做起。我布置学生每天至少要完成一件环保小事:废旧电池集中收集处理、用环保购物袋取代塑料袋、向父母宣传纸张重复使用、使用无磷洗衣粉……学生逐渐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内化为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家庭中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正确处理好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家庭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和家庭的关系,使生物教学和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阳.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辅助生物教学[J].贵州教育,2009,(14).

篇2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教学视频 课堂教学 年允收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ourth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urvey work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relevant reports and videos continue to emerge. In this contex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actively thinking and practice the use of the above video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ime will b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detail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video projection through the case of the video. In order to study the assistant effect of this kind of teaching video to the cours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eaching video; classroom teaching; annual acceptance

“中资源学”是本科生中药学及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较为宏观,涵盖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规律。其中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初学者对其无法理解,更加难以背记,较难在考试时准确复现,诸如:年允收量,人工与野生混合饲养,国际标准化、民族药等等。

随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顺利展开,众多与中药资源相关的视频在各大电视台公开播出,并上传网络公开展出。在此大背景下,本教研室教师集中备课并讨论了利用上述公开资源的集中播放对本科生“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起到辅助作用的可能性。大家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视频的集中播放存在三个优点:第一,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第三,提供讨论素材,拉近师生距离。

本文结合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秀视频案例和心得体会,分析教学视频对加深课程主要概念理解的辅助作用。

1 走近科学―植物中的“钻石”

《走近科学―植物中的“钻石”》介绍了中药沉香的概念和市场现状,描述了人工获取沉香的流程,并记录了科学鉴定沉香化学成分的过程。白木香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与此同时,白木香中次生代谢物“油脂”的自然积累过程耗时极长,坊间甚至有“百年树千年香”的说法。所以高档正品沉香的市场价格可达每克数万元,号称植物中的钻石。从现有白木香种植面积来看,其年允收量是极低的值,不难理解一克沉香价格高达千元甚至万元的现状。与之相反的是,在另一个视频“通灵药谷”中出现的芭蕉,被称为“砍不死的芭蕉”,其生长速度极快,有效成分积累迅速。用沉香(年允收量极低)和芭蕉(年允收量高)两个例子的对比来事例化“年允收量”的概念较为理想。此外,视频中还提到通过打火钻的方式获得人工沉香的方式,这套方法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林励教授团队的认可,说明此类创新值得肯定和推广。

2 走近科学―食材新说之林蛙

《走近科学―食材新说之林蛙》借助常见菜品“木瓜炖雪蛤”背后的故事阐述了正宗“蛤蟆油”的基原动物――长白山林蛙的人工养殖状况。首先,视频介绍了人工养殖林蛙的半野生、半饲养策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科学家们的解决方式。随后,通过长春工业大学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分辨真假蛤蟆油(长白山林蛙的干燥输卵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林蛙混品伪品的状态,警醒大家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当前部分中药资源混乱的市场,希望引起课堂对于中药资源鉴定和动物中药资源养殖两个问题的思考。

3 科技苑―揭秘麝香

《科技苑―揭秘麝香》记述了野生保护动物林麝总量从60万头陡然下降至2万头左右的历史,并着重记述了人工饲养林麝提高麝香产量的过程。不仅分析了产麝香关键期(有效成分积累达90%)中林麝可能出现的奇怪行为及应对方略,还分析了第二个产香期对麝香有效成分中含水量的控制方略。整套应对策略不仅表明人工饲养、繁殖林麝并高效获得麝香资源的可行性和成功经验,而且也突显了通过开发林麝资源可能带来“放归自然”方式改善野生林麝资源的良好预期。这是人工养殖重要动物中药资源的典型案例。

4 走近科学―搭上国际列车的中医药

《走近科学―搭上国际列车的中医药》的主要内容包括2014年初我国主导的中药材人参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获得通过,以及2016年初我国主导的中药材三七国际标准成功立项等多个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事件的过程都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波折重重,其间遭到了韩国、日本等中药材出口大国的重重阻挠。特别是作为世界上三七制品出口第一大国的日本,竟委派专家公开演讲反对我国标准制定的主导权。然而,我国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副院长领导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而将主导权拱手相让,相反是正面迎战,拿出多年来积累的成果,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说话,步步惊心地夺回了中药三七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该视频客观反映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由中药大国向中药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客观问题,包括大部分中药资源产品标准匮乏的现状,也体现了我国对重要大宗药材的重视。希望学生能辨证地看待我国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新变革、新问题。

5 走遍中国―通灵药谷

《走遍中国―通灵药谷》通过一位壮族药农的视角了解“通灵药谷”这特殊生境下的多种民族药:绞股蓝、荨麻科植物“咬人树”、芭蕉、鸡血藤等等。壮药体系也是较完备的一类民族药体系。伴随鸡血藤名气的上升,其价格已经从一公斤几毛钱上升到几十元。这个过程正是民族药资源被重视和开发后,其经济价值逐步展现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够在直观了解壮药的同时,思考民族药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系。

6 野外调查及3S技术

《商南调查队-野外调查集锦》是由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执行单位“商南调查队”的自拍实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相关指导性意见和规定,为了维持本次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每个调查队都要求进行自拍实录,特别是需要对负责地区关键中药资源的野外生境、人工栽培/养殖状况等关键因素建立影视资料和照片资料。通过记录员的翔实记录,不仅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野外调查需要进行的各种资料采集、实验记录等项目。而且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黄精、贯众、等资源的野外生存状况。此外,该视频还涉及到“3S”技术等相关知识,信息量较大。

7 中药材交易市场―药都樟树

《药都樟树-白芍炮制技巧》记述了我国最大的17个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的药都樟树的历史传承和现在的状态。并展示了“白芍飞上天”的樟树特色炮制工艺及其传承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药材交易市场”这个重要概念,还使其学习到了《雷公炮灸论》这部名著。从细节来讲,明确了中药材集散地的概念,也再次明晰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是对于重要概念“道地药材”的课上复习。

8 沙漠人参―肉苁蓉

《沙漠人参―人工栽培肉苁蓉》记述了新疆牧民(阿拉善左旗)协同科技工作者,通过潜心研究、辛勤劳动终于研究出了一套培育梭梭林恢复沙漠生境获得生态利益,利用梭梭草的根系种植肉苁蓉创造财富获取经济价值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优秀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优秀成果,不仅用市场经济的杠杆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引得出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地广人稀的沙漠区域定居,参与到肉苁蓉的大规模种植活动中来,充分体现了该策略的成功性,值得学习和推广。

9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视频所包含的主要热萦幸韵录傅悖嚎蒲泄ぷ髡叨杂谌斯ぱ殖冬虫夏草的尝试;牧民对野生冬虫夏草的追逐;高原草甸地区冬虫夏草的野外生存条件。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视频理解中药资源野外生境和人工干预的现状,了解这种重要资源的背景。特别是利用视频片段理解GPS技术在寻找蝙蝠蛾幼虫时的应用。

10 大家吴征镒―中国植物志

《大家吴征镒―中国植物志》视频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吴征镒院士的生平,吴院士主编的中国植物志对我国植物区系地理状况的整体描述等。 结合视频了解我国中药资源跨区域分布的特点,为中药区划的概念打基础。培养学生为科学研究献身的情怀,理解中药资源第四次全国普查的 “承前启后”意义。

11 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借助采访对象张挺工程师,以凤仙花科水角属植物水角种子萌发失败,随后继续出发赴其野生区域采样为主线,揭示了建立种质资源库的科学意义,讲述了如何保护现有植物的种质资源。不仅分步记述了种质资源的采集、分类、储存的各个步骤,还以五针松植物作为例子讲述了野外保护种质资源的手段。希望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与种质资源库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12 羌活的人工抚育―发芽技术

《羌活人工抚育―发芽技术》记述了利用人工诱导的方式使羌活发芽的经过。不仅体现了人工干预可以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开辟了中药资源开发的新方法和思略。希望通过本视频让学生理解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整理信息的策略,并能以羌活的例子作为启发思考其它相关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本课程视频作为教学实习的前导课,承接下次课的教学实习,为学生自己讲述中药资源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教学视频所包含诸多鲜活的事例、有趣的故事、严谨的逻辑,也包含“中药资源学”课程的重要概念及其延伸。对这些视频的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切实地将抽象的概念跟具体的事例紧密联系起来,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通过一个学年(2015-2016学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视频的课堂集中播放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已初见成效。

然而,下述问题依旧需要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第一,如何编排视频的最佳播放顺序,如何使得每一个视频节次体现出鲜明的主题;第二,教师如何精确把握视频中众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结合视频讲授时如何把握(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00页)主干,减少枝蔓;第三,视频播放时老师应该如何掌握节奏,如何拿捏在播放视频时提出的问题和时机。

参考文献

[1]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2] 王文全,沈连生.中药资源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 杨世海.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周秀佳,徐宏发,顺庆生.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 万德光,王文全.中药资源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 何本鸿,朱敏英.中药资源学.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文全.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资源整合;机电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凡能够利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物质条件、媒体条件、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等,都可以看成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资源泛化的复杂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资源整合在机电课程中的作用,并将这种作用发挥到极致,以便给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引导。

一、对机电课程中教学资源整合作用的基本认识

在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中,教学资源如何进行整合和开发一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努力方向。这里所说的教学资源,指的是凡能够利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物质条件、媒体条件、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等的综合体,比如教材、课件、图书馆、网络资源、家庭资源、师生经历等。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被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各类教具、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学方法等。而校外教学资源则是校内教学资源的补充与延伸,包括上级领导部门、学校下属机构、企业合作伙伴等处得到的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教学资源特别是校内教学资源司空见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普遍的泛泛而谈问题,研究不够透彻、讲解不够深入,模式老旧,教法单一,对于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与合理利用是亟须执行的策略。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机电专业本身的特殊性。这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对机电课程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资源予以重新定位与再认识,防止出现传统思维对课程资源的僵化束缚,让课程思维从狭到广,从静到动,真正展现出专业课程的实用功能。

二、机电课程中教学资源整合的几种途径

(1)走文字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协调整合之路。将文字资源同多媒体资源结合起来,会让包括教材在内的文字资源更具生动化与形象化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普遍认为机电专业理论深奥复杂,难度颇大。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做研究利用教材、教学挂图等文字资源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配套课件的制作及利用,如对幻灯片的创新、投影仪内容的改造等,让原来晦涩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与直观。通过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与演示,可以使其产生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记忆。比如金属切削加工中所涉及的刀具种类、电工技术基础中所涉及的楞次定律,以及机械制图中常用的三视图等内容,皆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与文字资源相结合的路径上找到最佳教学处理办法,达到让学生在动与静、声与色、形与影中任意畅游的效果。

(2)走实物资源和实践操作资源协调整合之路。中职院校的实物资源种类丰富,如相关教具、实验设备等都可涵盖其中。而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实验室细化程度正日益提高,像数控机床实验室、钳工车工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正独立发挥着其作用。而在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企业进行订单来料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些亲身实践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尽最大可能让校内实物资源利用率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水平。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动手兼动脑的机会,使其主动进行实物模型制作。比如学习螺纹的概念、凸轮的形状等知识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依靠纸板、纸盒等制作教具模型,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抽象物体转换为可见可触的形象物体。

(3)走生活经验资源与教学情景资源协调整合之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校内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而不可将之视为资源之外的独立体。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按照教学资源的观点充分重视师生的生活经验,并据此设计出与学生适应力相符的教学情景,以便促进学生的参与、探索热情,从而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比如在涉及“水箱水位自动化控制”这样的议题前,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的经验加以了解,并根据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水箱水位控制系统,提出课堂教学情境,这样做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得到激发。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的是,在走生活经验资源与教学情景资源协调整合之路时,生活经验资源的来源是丰富的,既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也可以对社会基地资源进行集中利用。其中网络资源较多,使用方便,对学生吸引力强,教师要把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在上课前给学生安排预习作业,让其在网络中查找资料,再带到课堂上来;或者教师直接下载企业现场实况让学生欣赏等。而社会基地资源的集中利用则更具系统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完电气控制内容后,带领学生观摩企业电气控制布线及控制,借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用功能。无论是哪种资源,都要注意其与教学情境结合的有机性,而不可过于突兀,使学生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总结:通过细致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其实课程资源的涵盖面是极为广泛的。要研究这些课程资源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及利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最终让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水平出现质的变化,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少芹,张娟.高职机电行业英语课程学习资源的整合[J].南通

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2]赵云凤.整合课本资源优化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2(8).

[3]李忠新.机电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55-03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然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多样,本文仅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明确高职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将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资源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

对于课程资源,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一般说来,课程资源是指在整个课程活动中,可以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培养目标以及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场地、设备和环境等等。课程资源包含的范畴较为宽广,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

高职课程资源,则是指在高职课程活动中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高职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利用的过程。有别于普通课程资源,高职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的特点,体现课程资源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利用,将相关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所必需的综合技术能力。

以高职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一般包括教师、学校、行业专家和学者等,不同的主体在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仅从高职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角度,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可采用的策略。

(一)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承担的角色

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者。第二,教师作为课程源开发的主体,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第三,课程资源最终需要运用到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使用,所以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第四,教师完成授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程资源的体验、学生学习的反馈、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做出评价,因此教师又是教学资源的评价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活动贯穿课程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学习者、开发者、使用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策略

基于教材的开发策略 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本身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基于教材的开发策略,一方面,高职教师可考虑对教材本身进行开发,即重新编写教材;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应根据所在区域产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已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取舍和加工。(1)将教材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近年来,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随着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清晰化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开发课程资源,应重视教材本身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第一线的高职教师应积极参与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运用高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新知识引入教材,开发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2)对教材内容适度取舍和加工。高职教育应避讳照本宣科。再好的教材,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支持的,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地域差异考虑教材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加工和再开发。

基于学生的开发策略 高职课程资源是为实现高职教育目的而开发和利用的,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课程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否在高职课程活动中发挥积极影响,需要通过其作用对象即学生的使用效果来检验。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脱离了学生实际,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应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我国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难易适度的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学习热情相对较低的情况,寻找并挖掘能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课程资源;要关注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资源,使课程资源具有学生的属性。

基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发策略 (1)开发课堂教学中预设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课程资源开发除了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项目等资源的开发外,也应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开发,教师采用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开发,以及实现这一过程所需教具的开发等等。(2)开发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况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捕捉和搜集学生的反应和诉求,针对这些动态产生的资源加以分析和利用,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丰富和整合。

基于社会需求的开发策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真正培育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将来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高职教师应积极寻求机会与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沟通,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和分析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了解社会对相应高职课程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及深度的期望。综合这些源于企业的信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与补充,整合和拓展现有课程资源,或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基于网络平台的开发策略 (1)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网络环境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优点,是高职教师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新技术论坛、学习论坛,还是资源素材网站或是教育网站等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来源,教师应对这些资源加以筛选、加工并利用到课程资源开发上。(2)开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和学生除课堂以外的另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它能使学生快捷方便地获取课程教学资源;有益于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有益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共享资源;为教师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有效管理课程资源提供平台支持。

除了以上策略,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还应充分利用院校优势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教师同行结成学习共同体,在交流学习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分析教师自身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开发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等等。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将各种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课程资源开发模型

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围绕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断地进行。高职教师在开发使用课程资源时可采用具有循环维护特点的瀑布模型。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如下:首先要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专业人才素质需求,根据需求指导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进入教学和使用,通过师生及外界评价获得效果反馈,教师对课程资源使用效果和评价进行反思,课程资源不断进行修改、调整和扩充。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维护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

课程资源开发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三个基本范畴: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感的健全。高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是高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过程。

第一,促进高职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教育专业知识。课程资源开发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职教师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的开发还是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掌握前沿技术,使课程资源与时俱进。

篇5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学资源 计算机 课堂 运用

代远程教育是以国家提供设备和资源保障的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孩子们在教育起跑线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的教育“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自从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以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爱学了,老师也变得轻松了许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地被凸现了出来。远程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方式,给农村孩子搭建了成才的桥梁,带来了成才的希望。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优势: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

如我在教学“分苹果”时,教学一开始就出示远程教育资源网中提供的情境图并告诉学生:小熊在分苹果时遇到了困难,它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昨天学了《分桃子》,想请我们给它帮忙,你们愿意吗?学生用响亮的声音回答:愿意!接着我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一共端了几个苹果?旁边有几个盘子?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吧!这时,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我抓住这个好机遇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并且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说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最后按照学生的回答,我用课件演示了3种不同的分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丰富的图文、形象逼真的动感画面、惟妙惟肖的声音等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直观形象,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7的乘法”时,我在网络中搜索到这样的课件:用7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小船,然后告诉学生,拼成2条、3条、4条……,需要多少个三角形。通过课件出示拼船的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总之,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了知识发生变化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而且计算机有信息容量大、传播效率高的特点,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以前难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转贴于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远程教育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让信息技术与优质的教育资源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服务师生,这是实施远程教育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应用研究,不断提升应用水平,为教学服务。通过应用,我切实体会到远程教育是教师学习的殿堂,是课堂教学的帮手,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新天地。我校根据班级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将网络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突出个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教得兴趣盎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老师们利用资源中提供的参与性练习,形式多样,富有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学得快乐轻松。

四、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制作平台;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课程制作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12-2015年录制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调查发现,目前课程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人工摄制方式,另一种是全自动录播方式。

传统人工摄制是在教室里放置一台或多台摄像机,由专业摄像人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拍摄。其画面表现是将景别控制在教师的中近景,录像中间穿插学生听课场景、师生互动场景及课件画面内容,然后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编辑,最后输出课程录像成品。这种方式录制成果精确度高,适合实验实训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模式的课程录制。可以对教师的一些动作进行特写录制,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的时候更细致的观察。当然此种摄制方式需要摄制人员直接进入教学现场,对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容易打断教师和学生的思路,破坏教学氛围,使得教学录像不能真实记录或者突出课程教学特色。另外,这种制作模式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制作成本较高。

全自动录播系统是将授课教师的视音频、多媒体教学内容(包括教师的电子讲稿、课件等)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视音频等教学现场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同步采集、压缩、录制,并自动合成多流实时教学录像的录制与播放系统。是适应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大量制作需求的一个发展方向。主要依托录播系统中的自动跟踪技术、远程自动控制技术和自动导播平台,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的自动录制和播出过程,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物力。缺点是全自动录播系统目前还达不到人工智能要求,只能通过一些设置进行简单切换,不一定符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当然,全自动录播系统也可以进行半自动录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通过导播控制手动进行教师或学生或PPT的画面切换,而不需要进入教学现场,这样既避免了影响教学过程,又可以更符合教学情境。当然,这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就比较高。

因此,如果只为了精品课程建设时的全程教学录像制作作为常规课程资料的积累,可以方便地运用全自动录播系统的自动切换功能。如果对课程录制要求比较高,还是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在远程操控教学场景画面并进行恰如其分的切换比较合适。

河南农业学院录制理论教学课程采用了全自动录播系统,配备了一个录播教室,教室安装有两个摄像头,分别录制教师和学生画面,其中教师摄像头安装在教室后方墙体的中间,既可以拉近中景,也可以推全景。学生摄像头安装在教室前方黑板的左上部,也可以推拉近远景。这两个摄像头分别配有跟踪仪,在全自动状态下追踪教师和学生动态。学院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负责录制精品课。任务多、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用全自动录播,通过多功能网络直录播系统控制,这种状态下不需要调试画面,镜头会自动追踪教师和学生画面。讲台配有一部笔记本电脑,装有屏幕追踪程序,可以实时把教师课件内容传输到录播一体机中,通过设置鼠标的动作可以实现教师画面和屏幕画面的切换。多功能网络直录播系统还有在线剪辑功能可以实现简单的剪辑。一般教师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行录制操作。

全自动录播只能满足基本的录制需要,如果要制作一门精良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还需要人工操作。比如全自动录播状态下电脑屏幕画面和教师画面的切换就会不完全符合教学实况,很有可能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下意识地移动了鼠标,但是口述内容并不是电脑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这就会给网络学习者带来困惑。另外当教师在讲台上来回走动的时候,追踪仪会有一些延迟,这就会导致教师走出了画面,这个镜头是空的,破外画面连贯性。而且追踪仪追踪的是整个活动的人,当教师进行板书的时候不利于捕捉特写镜头,有时候甚至捕捉不到教师板书的内容。需要精确的捕捉和切换画面时,还需要人工进行操作。

通过导播机可以实现半自动录播,任务不重而要求高的情况下适合用这种方式。教师和学生正常上课,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在后台进行录制,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能准确的捕捉和切换画面。具体就是技术人员登录多功能网络直录播系统,进入录播平台,通过录播教室对画面进行调整,从导播按钮进入录制,在录制过程中通过导播机进行画面的切换,录制完成后通过课件仓库导出视频。录播系统可以在线进行简单编辑,但是这种在线剪辑不能精确到帧,所以只能粗略地掐头去尾,学院剪辑人员一般用VegasPro进行剪辑。

研究发现,由于录播教室是一个整体,只是用隔板把设备和工作平台隔开了,所以并不能实现远程控制。设备在开启状态,只要输入该系统地址,其他教学楼的教师们都可以登录观看,如果开放权限还可以进行其他的修改。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到录播教室开启设备并进行调试,调试好以后开始录制,在录制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进出教室,以免影响教学过程。

学院录制精品课程时,由于技术人员学科水平有限,而教师则对技术方面不在行,不能进行很好的配合,在教学录像方面可能达不到理想要求。管理方面,精品课程进行验收的时间一旦公布,参与的教师们都在同一时间要求制作,而能够进行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只有两个人,所以经常有很多老师都找了校外的人来帮忙。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制作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学院应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制作小组,小组人员应包括录像制作专家、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教学设计人员保证课程资源符合教学需要,录像制作专家保证教学录像的质量,学科专家保证课程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原理,计算机技术人员实现课程资源的网上,并维护其正常运行。只有不同专业和特长的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高校优秀资源的目标。学院应安排专人维护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学习资源,确保教学录像能够顺畅播放。学院应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不同课程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文新.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5:101~103

篇7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青稞酒制作原理和装置

②完成青稞酒制作过程并掌握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①提高探究意识 , 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

②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藏民族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教学重点、

说明青稞酒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美味青稞酒。

三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四、实验设计:

(一) 青稞酒制作的原理:植物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把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 制作原料:青稞、藏曲、几种坛子等等。

(三) 实验准备:(1)每6人一组(一人为小组组长)。(2)准备实验材料:青稞 、实验器具 、酒曲等。

(四) 实验步骤:

(1)把青稞洗净,让青稞如图1在水里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4小时左右。

图1 图2

洗净的青稞与水按一定比例倒进锅内

(2)倒进锅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当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烧得过旺,边煮边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动,以便锅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随时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儿,如还捏不烂,再加上一点水继续煮,等到八成熟时,把锅拿下来。

(3)凉上20―30分钟的时间,这时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温热时,摊开在已铺好的干净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匀酒曲(如图2)。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用凉开水冲凉(注意不能用生水,温度大概25--30度左右),否则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了,青稞就发酵不好。

酿制青稞酒的酒曲

(4)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酒装在容器里(图3)压实,中央留下一个凹处便于酒溢出。

图3 图4

煮熟的青稞装进发酵坛

(5)实验室用恒温箱(图4)控制温度为22摄氏度左右或在家用棉被等保暖的东西包起来放好或者放在家里较暖和的地方。在夏天,两夜之后就发酵,冬天则三天以后才发酵。如果温度适宜,一般只过一夜就会闻到酒味儿。假如一天后还没有闻到酒味儿,就说明发酵时温度不够。这样才能使青稞酒更甜。然后把它装入过滤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个小时后就可以过滤。青稞如果不急用,就把容器和滤嘴封起来,需要时随即可以加水。头一锅水应加到比发酵青稞高两寸,第二、第三锅水应加到和发酵青稞一样高。封上容器的酒,劲儿大。

1号、2号发酵坛放进恒温箱内发酵

(五) 注意事项:

(1)使用工具清洁,不能带有其他有机物。

(2)温度适宜一般为25―30度左右。

(3)冲凉时要用凉开水,否则会侵染细菌。

五、实验总结:

请各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完成这次制酒心得体会。

图5

甘醇甜美的青稞酒出炉

六、课题评价设计:

篇8

关键词:课程资源;高校体育;利用原则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

整体来说,课程资源是整个资源家族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课程领域的重要内容。要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我们必须要弄清“资源”是什么意思。《汉语词典》中对“资”的解释是:(1)给予、帮助的意思。(2)积蓄的意思。(3)凭借。而“源”的意思主要有(1)水源的源头。(2)来源。《语言大典》中对“资源”的解释是:(1)个体所能支配的财富来源。(2)大自然中所有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3)资产的来源。《汉语词典》中对“资源”(resource)的解释是:(1)用来备用的或在需要时可以立即使用的东西;在需要时可供使用的库存或货存;供应品的来源。(2)个体的财产、财力。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能够了解到的那样,资源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向外界提供各种支持和保障的体系,社会所拥有的资源跟资源的利用程度是成正比的,资源越多,利用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够对事物的运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教育界并没有对课程资源这一定义有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很多教育专家包括高校老师都认为课程资源的含义应该分为狭义上的含义和广义上的含义两大类。狭义上的含义主要是指能够对某种课程教学目标形成的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的因素,而广义上的含义主要是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积极作用的各种因素。

二、课程资源利用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

课程教学一般都是以课程资源为出发点的,课程资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研究是为了应对学习型和经济型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践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体现。所以课程资源逐渐转化成高校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高校的各个学科也都开始基于本学科的立场对来探讨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作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学《体育与健康》的实施建议中都明确提出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纲要》中的第22条也明确地提出了“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所谓的体育课程资源就是指能够进入体育课程教学,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各种因素。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指有目的地创造出一些能够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的因素。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利用本质上来讲就是对各种未被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提高它们对教学价值。我国的很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对构建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也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加快高校素质教育进程,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践行“全民体育”的目标。

三、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利用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前提是发挥课程资源对它的积极促进作用,而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利用也是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利用课程资源时,要能够根据课程目标的不同来选择具体的课程资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利用课程资源。而对这些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不同的课程目标、教学特点以及学习对象。因此在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方式,分析与课程目标类似的课程资源的特点,然后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课程资源,保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所以在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它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原则。

(二)安全性原则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是为高校学生服务的,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因为在高校教学中,安全问题是阻碍体育课程进展的大问题。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体育课程的进行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一个非常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例如操场,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掉以轻心的话,就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因此在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安全教育,做好组织工作,提高人们对课程资源利用的安全意识,必须保证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进而确保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经济性原则

在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肯定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以及人力财力等。我国人口众多,然而教育经费是有限的,而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经费就更少了。此外,一些高校体育老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师资力量也需要扩大。在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要争取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提高教学效果。经济性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国家要尽量利用一些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有积极意义的,并且需要消耗的经费较少的课程资源。要根据各个地区的条件和与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如果学校里本来就有的课程资源就没有必要到校外去寻找,本地区如果有的话也不要舍近求远去外地找。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仅仅依靠自身就可以做到的就不要去指望外界的帮助,不浪费每一种课程资源。此外,各个地区高校还要根据本地区的师资条件和资源优势以及经济状况等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

(四)乡土性原则

当看到“乡土”这一字眼时,很多人会有一种藐视或不情愿的态度,在他们眼里,“乡土”就等同于“俗”。其实不然。只要有家就有乡,有乡就有国,“乡土”一词本身含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意味,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坚持乡土性原则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原则的本质就是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本身所具有本土性特征,重视那些只有本地区才有的体育课程资源。此外,还要尊重各个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体验和比较。

乡土性原则的核心就是是要体现出每个地区的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在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时,要重点表现不同地区课程资源的差异性,充分体现地区特色。高校体育老师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如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经验以及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对课程进行利用时也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讲就是个性原则。

结束语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实施的支持和保障,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高校利用也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而推动体育课程发挥出更大作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种类多样,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减少课程资源开发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李赞.论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高校体育教改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133-134.

[2]张斌彬,崔帅,李晓雷等.导入拓展训练--高校体育课改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9):96-96.

[3]梁金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刘善国.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价值与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7):66,68.

篇9

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相比,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一、开发利用政治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在实现课程资源转变为现实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实现这一转变的能动主体。“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政治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具有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是课程活动的重要素材,其水平决定了教师资源的品质,优秀的政治教师就是高品质的课程资源;二是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根据学科特点开发和实施所需要的课程资源,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更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

1.教师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资源

政治教师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到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有能力的政治教师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知识储备、技能技巧、人格魅力等,都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断吐旧纳新,真正具有现实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来讲,就是种丰厚的课程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如有的政治教师能歌善舞,在讲《事物是运动变化》一节的时候,一展歌喉高歌那英的《山不转水转》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的政治教师有出众的表演能力,能讲单口相声,有的则有书法和绘画的天赋,这些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无疑会增强课堂效果,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政治教师在高中政治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对学生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就应当发挥主体优势,增强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要学会使用自己的权力,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的主人。但是行使课程权力,不应是外力强加的,而应是教师自发的要求。有能力的政治教师甚至有办法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所以政治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课程理论,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规,革除陋习,不因循守旧,掌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和方法体系,自觉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推动课程资源内容开发的良性发展。

二、开发利用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一方面,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和教育活动的主体,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学生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定的教育需求都是可开发的素材性课程资源。

如在讲高二哲学《矛盾具有特殊性》时,我把黄豆和红豆混杂在起,要求学生想办法把他们分开,有的学生利用浮力的作用来分离,有的学生用筛子来分离,有的学生则是一粒一粒分离,都能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既成功解决了问题,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老师做法的深刻意义。

另一方面,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自觉、自主地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政治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例如开发学生的个性品质这一课程资源,就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就可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争辩,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可启发他们依据材料认真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活泼开朗的学生,就可让他们进行小品等各种表演,以营造对话情境和氛围:敢闯敢干、思想活跃的学生,就可激励他们大胆怀疑,敢于超越,为其他同学提供示范。

此外,还可以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一目、每学一个知识要点都要把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的生活现象、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并且与同学交流、分享,以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正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师生共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三、家长也是可开发的资源

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家长的积极配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而学生家长中不乏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是很重要的资源。比如高中政治学科可以设计的一些社会调查的完成,如有家长的帮助与配合将会事倍功半。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一、立足当地实际,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其实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要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开发并利用好本地语文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比如枣强县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名人代出,我们就应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就是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汉景帝时曾任博士,武帝即位后,以贤良对策得到赏识,曾任诸侯王相。一生大部分时间“以修学著书为事”,著有《春秋繁露》、《春秋决狱》等。现如今,为进一步挖掘董子儒学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枣强县修建了董仲舒像和董子文化长廊。在最近的县域文学创作上,围绕林秀贞、王文忠两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分别创作了纪实文学《大爱无疆》、长篇报告文学《芍药花开》。同时,《老鸹村》、《故园放歌》、《永恒的主题》、《天下裘都》、《斥侯兵传》等一批文艺作品唱响了歌颂党、歌颂家乡建设的主旋律。所有这些为我们挖掘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便利。另外,各乡镇、学校也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师团队协作过程中,在平素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努力发现、提炼、升华出本学校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内涵,从而彰显每所学校的文化特色,创建独特的语文校本教研模式。

二、明确县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能,做好示范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离不开系统专业的管理,离不开学校的全力支持。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专门的课程建设开发机构,负责县域内各乡镇、校的课程建设开发管理工作;建立起县域及学校两个层次的学科课程建设开发组织网络,并成立学科课程开发中心,统筹协调县域课程资源,规划指导实施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要切实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高,打造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共同体。健全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实施评价机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序列。各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让学科课程开发建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与精神追求。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积累和提炼好方法、好模式、好经验,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升华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模式。

三、加强培训,努力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能力

1.要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师资培训机制。县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定期召开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专题培训会,聘请相关专家讲学,及时召开研讨会,安排教师与专家见面,通过演讲、咨询、讨论等方法,使教师获得新知,更新理念和解决问题。培训要设计和制定好教师培训计划,确定学科培训内容和目标,切忌培训形式化。

2.突出专业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要发挥本土教育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县域学科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的主体作用,让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课程资源开发手段等引得进来,学的进去,运用得好。

3.发挥初中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首先要使用好语文教材,学会适当地贴切地增加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或欣赏材料,用穿插、粘贴、组合、比较的方式,给阅读教学增容。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语文教材的优势,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课堂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四、举办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要利用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奥运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语文教师在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捕捉师生周围动态生成的教育信息,充实完善语文学科课程资源。如开办“校园文化专栏”、“班级明星风采展示台”、“班级作文剪贴板”、“学生自办手抄报”等。

五、开通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为尽量避免课程资源开发的严重失衡,县域要建成资源共享的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网站,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学校之间应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络通道,做到经验互通,资源共享,让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宽广.浅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