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需要在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被语文深深吸引,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关键。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重要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方法和策略,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小学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语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阅读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着重大意义。对孩子们而言,书是益友和良师,可以使他们的各种素质逐步发展,因此,阅读的作用可想而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侧重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符合这一要求,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状态,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会阅读,还停留在为应付考试而读上,被动接受对材料的解读。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构建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是我们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勇于质疑的精神,强化积极探究的能力,尝到成功的甜头,不仅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且参与教学。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或直接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就很难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很难使他们从心里接受。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被有效激发,他们就会永远成为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让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孩子们布置“读书好点子”的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对孩子们阅读建议的分析,从中选取好的建议,进行集中讲解,并把它们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支持,又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当孩子们发现建议被老师采纳时,会感到万分高兴,这是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动力。我们通过对孩子们“点子”的调查,能够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什么方法是他们最易接受的,哪些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就能够大大提高阅读质量,提高教学实效。
2.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阅读的目标是读明白,这里的明白是对阅读对象有一个较准确的认知和体验。它包括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对材料重要信息的提取,对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准确地概括和分析。文学作品有时需要鉴赏,同时会受孩子们选择不一的干扰,我们要积极引导,把孩子们的疑惑集中到一个焦点上,然后科学有序地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有效解决。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阅读内容和学习方法。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设计,这个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体又要考虑到局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内容,由初读到鉴赏再到创新,使教学设计体现出梯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挥特长,畅所欲言,积极表现自我;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并最终产生浓郁整合效应。在阅读设计的难度梯度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优势,不同水平的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各有所得,各有进步。
3.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按照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循序
渐进,同时必须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语文阅读能力一般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它是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材料、文体特点、写作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还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技巧等知识。我们要结合教科书作必要的介绍,并要求学生有效积累。
(2)理解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判断、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积极发挥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判断力。它是孩子们理解事物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材料中的判断句或限制性词语训练。其次要加强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是孩子们基本的思维过程,更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要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有了联想,孩子们就能够把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进而使阅读更高效。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6-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识字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而语文的课堂教学又以阅读为主。但现阶段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课堂目标设置不明确、教学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学方式方法欠缺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主体地位没被重视,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有待改善,但如何给阅读教学一个有效的支点,这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里,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效果、有无效益、有无效率,这里所指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了目标的实现程度,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益是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效率是指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阅读教学的工作量与目标完成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能让全班同学收益。由于农村教学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划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总体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最根本的衡量指标。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引导教学的方向,只有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促使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2.1.1 根据新课标来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够起到指导课堂教学按既定方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指引老师寻求有效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标准。因此,在新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设定。
2.1.2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服务的主体,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生现实的心理状况、能力状况与条件状况,将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现实情况。而且,在不同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跟着调整。
2.1.3 目标设定要科学、准确。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层次化、具体化,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学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都必须有具体的目标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2 正确解读文本,选准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因素,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要精准、分析要透彻,深入解读阅读文本,以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内在魅力,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的深入交流、理解和互动。这个要具体做到:第一,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和手法特色等等,但在课堂教学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意义比较大教学内容,加工整合已有教学内容对重点句子、段落、词汇进行推敲和领悟。第二,设定语文阅读情景。语文是语言和情感的结合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结,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基础。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增进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构筑和谐的情感环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
2.3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其选择要综合考虑和权衡语文阅读的性质、教育理念及阅读目标,而且还要突显语文的教学特点。第一,依据阅读要求确定教学方法。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就要求学生立足于阅读要求指导教学方法。第二,基于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构架起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小学语文之美的情境,用语文语言、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之美来促使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感知美、追求美、领悟美、评判美的能力。第三,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情景设定和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的变动、新问题的发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4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第一,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是要搭建有效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释放学生潜在的能量。第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一些概念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权。第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不是仅限于教师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还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基础性作用,即使农村教育资源再怎么落后,作为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寿山.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12):39
篇3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对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是对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阅读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不够透彻。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探寻阅读材料时,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并不到位,过分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不足,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开展。
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新课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不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主动性发挥不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多,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地引导,会挫伤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要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帮助与支持。但是实际上,家长只是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方法不够了解,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与帮助,只是让学生完成作业,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和必要,有利于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提升,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顺利实现。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多种方法,如故事情境、表演情境、问题情境等。应当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依据,创设科学的情境。
例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小雪花的模型,然后模仿小雪花的语气说:“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雪花……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玩耍吗?”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你眼前的世界是怎样的?然后教师拿着小雪花在图中飞舞,小雪花飘呀飘……在这银装素裹的大地上,走来了几位小动物,大家看一看它们是谁?分别出示小鸡、小狗、小鸭以及小马的图片,由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2.开展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对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团队的合作与努力下解答问题,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授《乡下人家》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科学的问题。如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然后提问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其中的独特、迷人能够换成其他词吗?”……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家庭教育。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校应与家庭之间有效沟通,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怎样帮助和辅导学生,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可以让家长观看一些网络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课外知识,选择有益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篇4
一、通过创新实践,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足够认识,从而围绕这一核心思想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进行提高和锻炼,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展示更多个人特点、优势和色彩。教师若想使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得到增强,需要避免将阅读教学内容、主}设计过于大和空泛,在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实践时,需要将更多实际的、有内涵内容的题目、任务融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对有讨论价值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讨论,使创新实践的阅读教学可以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从预习入手,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前,需要对阅读教学实践性方面的内容有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其目的便是使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应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预习入手,采取一定策略增强实践性,并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对《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进行讲解,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动物的喜爱,对此类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预习指导。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篇阅读,学生便可以对文章所要表述的内容有所掌握,并在心中产生困惑:为什么小狮子在抓伤驴子后作者很生气?为什么作者要将爱尔莎送回大自然?学生产生疑惑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学习兴趣,之后便会主动对文章进行阅读,并通过自己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模拟实践,理解文章主旨,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
三、通过丰富的指导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更多实践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指导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实践,进而增强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通过丰富的指导方法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教学活动产生更多参与的积极性,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阅读教学,促进阅读教学实践性的增强。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批注、记笔记等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疑惑等内容进行记录,之后,学生通过简单的翻阅便可以回忆起当时的阅读情境,并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向教师进行提问,提高阅读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及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将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更好地应用,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实践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所谓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便是指学生对阅读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应用实践,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朗读及阅览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训练,从而使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得到增强,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能力。基于以上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如对学生自主探究与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水平有所上升,将阅读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及技巧进行更好地应用和实践。
例如,教师在对《草虫的村落》进行讲解时,学生可以从文章的阅读中感受到“村落”的奇妙和其中愉悦的氛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作者对小虫的整个旅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观察及想象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模仿作者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通过口头表达、作文表达等方式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从而使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锻炼,在增强实践性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收获。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与书本、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能力,不是简单地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师、文章作者、文本之间的充分联系,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即是要实现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主动求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审美的技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教师、书本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对话”,能够顺利实现预期的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才能顺利达到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教学由于方法和理念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所欠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过程中感染力缺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优美的课文,不同的老师讲授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感染力不同。教师由于自身知识体系、领悟能力和教学技巧的不同,在阅读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情感不同,关系到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激情和精心的教学设计,难以形成良好的感染力,难以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应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寻求变通和创新。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忽视了教学方式的求新求变,往往是所有的阅读大同小异,缺乏根据不同风格阅读的针对性,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更难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最后是在小学各阶段中的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同年级之间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要求是不同,但在现实教学中,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降低或拔高了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因此,导致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热情。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根据阅读内容转变自身的讲授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并且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动锻炼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总体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提升教学感染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阅读主题,创造和谐轻松的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较快的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另外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凸显感染力,通过融入各种角色和铿锵有力的阅读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感,以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注重板书的合理书写,从而在整个教学中都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学方式单一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一大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视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营造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的课堂氛围。其次要设定清晰有效综合性的阅读教学目标,目标不能设定的过高或过低,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培养不同的阅读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阅读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准备与阅读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三)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活力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查验的重要形式。新课标认为教学评价中要转变以往过于强调选拔的功能,使得评价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首先,教学评价要注重多元化,防止用一个固定量化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不仅从成绩,更要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性的思维,给学生留足成长的空间,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见解。其次,要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测试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方法,通过写即兴小作文、开放型简答题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计入评价中,实现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最后,要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了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应采用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价等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以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7.
[2].选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吕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新课改环境下,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逐步体会阅读的乐趣,实现阅读教育的个性化。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很难按照自身的习惯、爱好来开展阅读,阅读兴趣很低,难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主观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控好力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是一个智力开发的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加上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阅读内容很难理解,出于各种因素,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
(二)客观因素。在新环境下,语文教学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无法一直“盯着”学生学习,学生更加倾向于自主学习,而小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自主学习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三、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师定位自身角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引导学生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是学生和书本之间的桥梁,教师不仅需要阅读文本,还需要很好地l挥学生的自主性,关注学生同文本之间的交流程度,这样便于学生同教师、学生同书本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让学生同书本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使得三者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促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好地实现双向互动,使得学生有机会很好地展现自身的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之间的感悟和认知提供“思维碰撞”的机会。上述的这种互动为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价值,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很好地同教师交流沟通,最终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针对该种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构建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能发掘学生创造潜能,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同时使得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二)创设良好“问题空间”
从固定模式中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主要任务。所谓解放学生的思维就是摆脱传统的“标准答案”式教学模式,只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地想象并自由地发挥个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方法和感悟等,严格遵循一定的语文学习规律,换句话来说就是将感知作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展现个性为创造性阅读的特性,将具象、感性和顿悟思维作为主体,有效地感受本文意义、人生情感和生活经验等。
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到》时,在课文中,通过三个小节,按照时间的顺序将秋天的特点展现出来,第一小节描述了刚进入秋天,万物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通过仔细阅读可以从“天转凉,风变爽”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第二小节则是将秋天这一收获季节的特色描述出来;第三小节展示了深秋的美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并让学生对比秋天和夏天、冬天的区别,然后向学生提问“课文中三个小节描述的秋天景色各有什么不同?分别描述了什么?”利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阅读一方面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课文的优美,鱼虾对瓜果,枫叶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多次阅读,加深理解
教师先应给学生进行范读,便于学生在试读和交流中理顺文章。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中心句和长句等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尤其是在阅读的速度及节奏上,教师范读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善于模仿。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范读,在采用该种方法阅读时应选择准确性和引导性强的范读材料。学生应该学会自读。所谓的自读就是学生在不看拼音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正确的朗读,同时能正确地把握速度及节奏。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应将指名读、默读和齐读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提倡个性化阅读方法。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方法就是学生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阅读,不管是朗读还是默读,只要能很好地熟读文本就可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引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汇报反馈,反馈内容主要为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相应收获等。教师之所以要学生自评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主要是为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了解彼此的学习方法。要学生探讨自身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为学生进行疏通,便于学生在阅读顺畅的基础上达到准确朗读的目的,为日后的阅读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祖国在我心间》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解小朋友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到祖国、首都、家乡的位置,展现了儿童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阅读,并利用课文中的精妙插图,将诗歌内容和画面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逐步体味课文的内涵;最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意境。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很高的阅读要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多次阅读,加深理解,并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岳金蕾.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16(42):29.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教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于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着这样的一种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的理念,革新教学手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彻底的实施阅读教学。那么,怎样让阅读教学支撑起小学语文的一片天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阅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所以,更要重视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习惯,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小学语文教学,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体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讲,不注重学生的阅读,就像是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雨打,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的讲解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其次,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阅读就像是一个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阅读为前提,没有阅读做基础,就无法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能力的形成时期,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为初高中以及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小学阶段重视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阅读和交流显示出了更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已经是当今社会对于小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学生只要对阅读感兴趣了,那么,阅读教学的实施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利用课前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情绪的影响很大,上课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导语,就一定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认真阅读课文,例如,学习课文《落花生》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花生怎么落呢?难道花生是长在树上吗?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疑问,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认真仔细的读完了课文,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全文的主题,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
2.利用情景渲染,营造阅读氛围
要激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学会利用情景渲染,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上课前笔者放了一段《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利用歌曲进行情景渲染,让学生进入到对母爱的回忆和品位中,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调动阅读兴趣。
3.利用表扬鼓励,加大阅读动力
表扬与鼓励是课堂教学的一柄利器,任何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何况是荣誉感最强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发表的阅读感受,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闪光点,捕捉亮点,并且针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这样对于被表扬的学生是一种激励,也让其他学生看到只要认真阅读,就会有所收获,让学生的阅读动力得到彻底的激发。
三、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重视习惯的养成,因为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的基本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划出重点语句段落,概括基本大意,分析判断全文信息,主动探索的习惯,这样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有利于以后课堂教学的组织。
2.增强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把阅读的还给学生,甚至可以上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段落。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上台表演,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利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及,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越来越丰富,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文字结合图片和声音,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例如,学习课文《四季的脚步》,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的图片,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播放动画,培养阅读的兴趣。另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总之,提高阅读能力,已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案,通过有计划的阅读训练,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阅读彰显强大的魅力,让阅读教学支撑起小学语文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训练模式及语境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2]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J].读与写,2010(5)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少、时间不充分、方法单一、思想上不重视等,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为此,探讨阅读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以期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英语综合成绩。下面简单谈谈一些粗浅的实践体会。
一、阅读教学应遵循三大原则
1.遵循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的东西,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
如Seeing a doctor的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对话前,可以针对对话中的重点句子What is wrong with ...?而进行自由对话。或者呈现教材中的苏海和迈克头痛、牙痛等的图片进行辅导,使学生对简单的句子或者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形象性、真实性和趣味性。
在自由对话的基础上,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增加一些简单的句子,使阅读材料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再让学生通过读故事而想象出结尾,创造出更多的故事情节。
如Seeing a doctor的教学,教师通过图片等介绍Su Hai和Mike没来学校上学,让学生想象出没来上学的可能性,多数学生说“生病了”,教师再穷追不舍,说说可能患的什么病,于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的疾病,被学生猜个遍,再让他们想象他们的病该怎么治,于是,多喝开水、多休息、按时吃药等。这样,增加了阅读内容,延长可阅读的度和长度,拓展了阅读的空间,更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2.注重循序性和难易性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注意循序渐进原则,阅读材料的难易度也应呈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内容太难、太易都不利于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应在“最近发展区”为妙。
3.选择拓展性和丰富性
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题材多样、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材料,如动物园、农场、学校、小动物等,也可引导孩子们阅读幽默小故事、小笑话,甚至英语名人名言或者谚语等。如对于Seeing a doctor的教学,对于生病的事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关于apple的几个谚语,如A apple a day can keep the doctor away等。既拓展了阅读面,也增长学生的生活知识。
二、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
1.情景法介绍背景
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等知之甚少,往往形成阅读障碍,尤其是陌生的主题,更给学生阅读设置了重重困难。如小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方面的主题的阅读文章,会使学生感到难度的增加。如学习Halloween Day的story time时,以Can you name some western holidays而让学生说出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如Easter,April fool’s day,Halloween day,Thanksgiving day等,针对Halloween day,而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一些背景和习俗,包括万圣节的由来和发展,既激发阅读的兴趣,也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多少了解,降低阅读的难度。
2.保证自主阅读的时间
小学阅读教学中,传统的讲读教学应该转变,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从单词意义的猜测、阅读材料主题的推测、阅读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的层次和结构等,需要孩子们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同时,教师可以不断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阅读时,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有目的性。
如学习Halloween day的阅读文章时,介绍了这个节日的背景等知识,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猜测去阅读文章,同时,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文章内容What do people do on Halloween day?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到材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既帮助和检测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程度,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策略,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教师不能问题一提出,就希望快速得到标准答案,应给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时间、理解问题的含义、阅读教材内容、搜寻答案的时间,否则,即问即答,只适合成绩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3.精选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和拓展,风趣、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阅读材料的难度、篇幅长度的选择,务必适应学生的实际年龄和实际水平,否则,过于难、艰涩的阅读材料会使孩子们对阅读望而生畏。如The Tiger and Other Animals等的阅读材料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一些幽默、小品、童话故事等也可以选择,用于课外阅读的好素材。
4.借助多种媒体激发阅读欲望
阅读课堂上,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好动等特点,使用多媒体的声、色、画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使阅读成为一件乐事,使阅读变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如阅读My day前,教师用多媒体呈现Mike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行为、动作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What is Mike talking about?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Mike, when do you...?在以问题“Mike还做了哪些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训练注重三大原则,使用有效策略,从字母的阅读,到单词的阅读,到句子、课文等的循序渐进,从听、说、读、写全面推进入手,注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78-01
语文本身属于一门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最基础的保障,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开拓思维,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增加汉字的认识数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逐渐的诞生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重视。给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带来了些许的变化,但这些改变依然不足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将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以及学习技巧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讲授几乎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质疑的机会,只能被动的听,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至于学生能接受多少消化多少,似乎都与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教师只管按着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即可。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可想而知。然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以及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因而又产生了“满堂问”这样一个教学形式,这一教学形式完全顺应了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要求,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索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状态, 教师问哪里学生回答哪里,这样的课堂氛围表面上看起来很热烈很好,但深入来看整个课堂有时只是教师与少数几个学生间的互动,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陪客。这样的课堂大部分问题都是教师课前预设,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按流程进行,教师往往自导自演,偶尔有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也会以“不在本课讨论范围之列”而被敷衍过去。这样的课堂虽有学生的参与,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完全没有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没有主体地位的学习是被动的,被动的学习就很难谈得上高效。
总之,现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充分的体现,依然处于被动的学的状态。而教师依然注重教,对于学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生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的时间多于学的时间。教师过分的注重教的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的策略及方法不够重视;教学的目标,教学进程,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只能被动的服从。因而在这样的阅读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及展现,在学生的观念里一直都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显而易见。
二、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采取导入式教学提升感染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一起构思品味文章的主体、布局以及思想内涵。将“学”放在核心地位的同时,也不应完全忽略“教”,从阅读教学的导入开始,教师力争做学生的引导者,引路人。要想成功的进行导入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将文章吃透。在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分析一下文章的背景,以及文章作者的背景,介绍一下作者的简历,以及作者的一些辉煌事迹,进而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及探究欲望。还应注意的是,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全身心的投入,融入各种角色,以故事导入为例有些教师在进行故事导入时,讲解的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学生的注意力完全的被吸引,然而有些教师所讲的故事却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教师选错了故事,也不是故事本身不吸引人,而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将自己的感情完全的投入进去,没有融入其中。导入需要全情、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意境,导入才具有感染力,这样的导入方式才是有效的。
2、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式的教学策略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这里的合作教学可以是独立的进行,亦可以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这种教学的模式是强调小组协作,将学生分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读课文,然后批注处自己的看法,以及从中发现的问题和启发,之后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反馈归纳,全班师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反馈。将有价值的问题,以及集中问题统一探讨。这样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提出问题,只有少数人参与的窘况,实行这一策略,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欲望,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不同的见解及着眼点。
3、采取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提升阅读有效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与合作式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同样是自读课文,将文章读透,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对于质疑点勇于提出,教师将学生的问题集中,梳理出共性的问题全班进行探究,有些问题并不一定会探究出答案但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并非一定要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发问。不真实的阅读材料往往不能达到预设“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问题虽然纷繁复杂,但关键问题往往只有一两个,解决好关键性的问题,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就基本达成。
结语: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显著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快乐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学工作的体系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更好的开展学生教学工作,本次研究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将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的实际研究对象,针对当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理解,希望能够实现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快乐阅读体系的构建
快乐阅读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性,根据实际的理念引导进行体系的构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实际的工作部署。本次研究就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的快乐阅读模式进行分析,掌握了低年级学生的快乐阅读体系模式[1]。通过放声朗读的途径解放学生天性,以角色体验的方法促进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力拓展创编故事情节,展现学生剧本演绎的能力。以解说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通过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阅读中的画面感觉[2]。
二、快乐阅读教学策略部署
在构建快乐阅读体系的教学模式中,还应当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部署,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展开的快乐阅读模式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为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工作,还可以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特征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实施,关注到学生实际的思想倾向;积极的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阅读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对实际的阅读教学产生兴趣,并自主的积极学习[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快乐阅读理念的分析,从构建快乐阅读的教学体系入手,进行科学类型的分析和对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开展快乐阅读的教学策略部署,关注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需要良好的建设性意见作为扶持的条件。希望能够通过关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而保证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效果,为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玉芬.让童心童趣徜徉在快乐阅读中――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2,08:39-40.
- 上一篇: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 下一篇:绘本阅读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