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篇1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方法和途径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医学基础课程系列教学模块建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A009);项目名称:医学基础整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编号:校教研2009W0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63-02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而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当前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据调查,当今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其他80%均缘于服务态度 、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1]。现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既要接受自然科学的训练又要不断提高人文科学的修养;要求医生必须要通过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途径去关心、帮助和治疗病人;要求医生应掌握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的技能。随着大量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导致了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这就要求增加培养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的技巧的相关课程[2]。近年来频频见报的医疗纠纷案例给了我们更大的警示:病人杀死医生,医患关系紧张,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刻不容缓。医学人文教育不应只是人文教育课的范畴,而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教育应该从大一新生开始。细胞生物学是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新生正是从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认识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从而认识生命并敬畏生命。因此,从细胞生物学开始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如同在一张白纸上书写“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历程。

1.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纵观目前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育,存在着以下一些弊病:①培养理念落后,多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参与较少,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②理论课教学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针对本课程的专业知识,缺乏与其他基础课程之间,特别的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也缺乏跟临床知识的结合,没能做到早接触临床的培养。③实验课教学也仅限于学生跟着老师做,按老师要求做,没能有效开展开放性实验,也没能把人文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④医学教师观念守旧,缺乏开拓创新能力,教师的讲授内容仅限于单科,没能融合其他学科特别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来进行综合性施教。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3]精辟指出,医学模式已开始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教育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需要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调整医学生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些问题,医学基础阶段的医学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顺了应时代趋势,符合了社会需求。

2.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和支柱学科,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医学要解决的问题是阐明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的机制和规律,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而细胞是体现人生、老、病、死之单位,与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医学细胞生物学不仅为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和科学素质,为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性如此重要,因此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医学生从进医学院校开始就接收医学专业课程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双重润育,养成医学专业课程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成为社会需求的教育的一部分,避免发展的片面化和畸形化 ,使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适应当代“生物—环境—社会—心理—医学工程”模式发展的需要 ,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需求[4] 。结合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特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2.1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选用本专业发展史上标志性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例如:在学习细胞衰老与死亡此章,笔者于课堂开始时,用美国生物学家莱昂纳多·海弗里克挑战已成定论几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卡雷尔所提出的“不死的细胞”理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医学专家对医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去求真求美,有质疑的勇气和敢于挑战权威,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与思维方法。

2.2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实验课是分组授课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就社会热点和技术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人文教育。例如: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有细胞融合实验,把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新的细胞。来探讨医学上曾有人将通过将人与兔的细胞进行融合得到胚胎干细胞这样一个“混种”以及“克隆猴”的案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来看问题 ,遇到一些争论性的问题时,学会区别利弊。科技的进步往往伴随着质疑,我们要利用科技进步有利的一面,把不利的一面尽量缩小化。给学生讲解这种技术可以为多个白血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解决痛苦,让学生能综合性地看问题。

2.3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若想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只有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更好地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理念,用系统观念指导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在课堂讲授与课间交流时,在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传授人文医学知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创造人文素养的良好环境,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来影响学生[5]。

因此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使医学生从进医学院校开始就接收医学基础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双重润育,培养医学生既有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学会与社会沟通,懂得如何跟病人、病人家属、上下级、同行打交道,如何与他人协作共事等基本人文素质,又有精通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启发医学生,唤醒他们对人生高尚情感的追求和思考,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6],最终使医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专业技能精通并具有高尚医学情操的对社会有用的医学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报告:八成医疗纠纷有关医德医风,2004.

[2]武晓静,黄岚.加强临床实习生防范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4-25.

[3]李兆松,王忠彦,吕海波.试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24-128.

[4]李力,易萍,韩新关等.医学模式与医学人文教育[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92-1393.

[5]刘战丛,张文华.外科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方式探讨[J]. 医学信息,2010,23 (8):2817-2818.

[6]曾祥福.试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1):109-111.

篇2

The necessity for biotechnology major of medical college for set up pharmacogenomics

LI Meng1 DUAN Ran2 JIANGXinju2 GUO Yanhai1 LU Zifan1 YUAN Yuan3

1.School of Pharmacy,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2.The brigade of undergraduates,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3.Deparment of Vasculocardiology, Xi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Pharmacogenomics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intend to go deep and extend of genomics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Pharmacogenomics can not only helps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differences in drug reactions, but also dir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use of new drug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pharmacogenomic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nd is gradually ent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bio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iagnosis,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fields in recent years,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biotechnology major, with a view to train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for laboratory, pharmacy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However, most biotechnology majors currently have very few pharmacogenomics, which is very bad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era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harmacoge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pharmacogenomics in the specialty of biotechnology in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s, which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biotechnology.

[Key words] Pharmacogenomics; Medical biotechnology; Curriculum;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物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差异的原因,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和“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药物基因组学越来越引发关注,并且逐渐走入临床应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诊断、生物制药等相关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医学和药学院校纷纷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以期为医院检验科,药剂科及新药研发领域培养专业生物技术人才。然而,大多数医学及药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并未开设药物基因组学课程,这对于面向“个体化医疗”时代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较大的缺憾。本文首先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然后从就业方向出发,阐述了医学和药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

1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功能基因组学在药学临床实践与药物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主要通过对个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发现不同人种以及相同人种的不同个体,在药物识别靶点以及药物吸收、代谢、毒性反应等方面的差别,进而指导个体化与合理化用药[1]。药物基因组学还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有价值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实现对多病因复杂疾病的遗传易感预测[2-3]。此外,药物基因组学还能够结合特定疾病发现重要突变基因与蛋白,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靶点;药物基因组学也可以在药物临床实验中,根据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和药物反应状况,提供有效患者分类,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4-5]。简言之,药物基因组学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不同人群或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有差异?能否在基因组水平上预测这些差异,进而指导临床有效和安全用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受众人群?另外,个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能否和如何实现对多种疾病风险的预测?

2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

药物基因组学的诞生归功于遗传药理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它的发展历程可分成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遗传学表型分析的药物遗传学或遗传药理学研究,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利用多种测序方法开展个体遗传多态性标志序列的检测,并通过这些标志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推进新药靶点研究。

2.1 遗传药理学阶段

1898年,英国内科医生Archibald Garrod致力于尿色素成分的研究,他发现个别患者服用某种镇静催眠药后可导致卟啉病和尿黑酸症,并且发现这种异常药物反应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身上发病率明显增高。1913年,英国生物学家Bateson W证实Garrod发现的药物反应为隐性遗传,并首次对这一遗传药理学现象作出描述[6-7]。上世纪50年代,英国医生Alving发现伯氨喹治疗疟疾在白人中安全有效,却有高达10%的黑人服用相同剂量的伯氨喹后出现急性溶血危象。1956年,Carson等证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全球约4亿人至少携带135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中的一个,面临伯氨喹药物性溶血风险。1957年,Kalow和Genest发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某些患者对于麻醉辅助药物琥珀酰胆碱反应异常,维持几分钟肌肉麻痹的药量可以在个别人中引发呼吸暂停。这些对临床药物反应事件的研究形成了遗传药理学的基本内容:查明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等相关突变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8]。

2.2 个体遗传标志物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以及多种PCR,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序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药物基因组学可以从基因水平寻找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遗传标记。在这个阶段,药物基因组学真正开始走向临床,并且随着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时代的到来而引发广泛关注。2004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又破译了全部基因序列,发现98%以上的非编码序列中存在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研究基因型与药物反应关系,成为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9-10]。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通过解读人类基因,认识生命奥秘与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从而把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与发现更好地应用到人类医疗和健康服务领域。而药物基因组学是基因组计划里距离为人类健康服务目标最近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这门学科的研究更受到商业资本的垂青,也进一步加速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步伐。

3 药物基因组学对精准医学新时代的意义

精准医学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6]。

药物基因组学恰恰是实现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基础学科。2007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遗传分子的检测,该检测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预测抗凝药华法林的敏感性[11-12],预示药物基因组学由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迄今为止,美国FDA要求70余种药物需要进行遗传标志物检测,以确保安全用药[13]。美国FDA还颁布了《行业指南草案:药物基因组学数据报送》,要求新药申报时需提供遗传药理学数据。2012年,我国SFDA也效仿要求新药申报需提供遗传药理数据。除了药物安全性筛查之外,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有效性筛查方面也大量应用于临床。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只有在EGFR基因19和21号外显子突?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EGFR基因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为二次突变,是继发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无突变者和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者不推荐使用这两种药物,该突变的检测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逐渐开始普及[14-15]。通过以上应用实例可以看出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于精准医学的发展必不可少,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将为推动个体化医疗提供有效的基础理论支撑。

4 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应用和课程设置

现代生物技术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技术体系,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品为社会服务。当今强国都把生物技术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把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16-17]。而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为基础的生物技术使得生物医药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于医药工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及相关医疗服务销售额将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5%以上。此外,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基因诊断等也是未来医药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18]。

为了适应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很多综合院校尤其是医学或者药学院校纷纷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以陕西省为例,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均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这些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一般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开设的实践课程根据院校类型差异较大,例如医学院主要开展的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基因工程药物制备等;农林院校主要开展的是生物分离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基本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给予生物技术的本科生一个总体概念[19]。

然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没有设置药物基因组学课程。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只有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药物基因组学。如果我们反观一下生物技术专业尤其是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会发现开设药物基因组学非常必要。

5 生物技术专业学习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医学或药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医院检验科,药剂科或者生物制药研发企业工作,或者考研进入高等院校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下面我们就以上几种可能的就业方向来简单阐述一下学习或了解药物基因组学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要性。

5.1 医院检验科或药剂科

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促使多种药物的使用需要对患者进行某些特定基因的检测以确保安全性或有效性。美国FDA要求300多种药物在使用说明中明确基因检测标志。我国SFDA在2015年也颁布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明确要求了某些药物的使用需进行基因检测。因此,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掌握一些药物基因组学的检测方法,对于即将进入医院检验科或药剂科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来说是必需的,这是适应迅速发展的个体化医疗方式的必备理论基础。

5.2 药物研发企业

学习药物基因组学对于进入药企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些重要性主要来源于药物基因组学对新药研发的指导意义:①药物的代谢性质不良,或者在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之间差异过大是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及早淘汰代谢性质不良的药物,避免其进入临床,是节省新药开发成本的重要手段。药物基因组学可以指导人们筛选出不被具有明显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代谢及转运体转运的药物,即所谓的“硬药”进行持续开发,可使上市后药物更加安全,亦可能避免新药上市后被撤出市场的命运。②传统的新药临床试验对受试者的遗传背景不加区分,其缺陷在于纳入了大量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受试者,这些特异亚群中产生的疗效差和毒性大的数据极大影响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药物基因组学的全基因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GWAS)可从大样本临床研究中发现影响药物毒性的候选基因,从而区分特质人群,指导临床试验,避免药物被错误淘汰。这项技术也可实现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再评价。③2005年起,美国FDA颁布了面向药厂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呈递”指南。该指南旨在敦促药厂在提交新药申请时必需或自愿提供该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其目的是推进更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用药”进程,最终达到视“每个人的遗传学状况”而用药,使患者在获得最大药物疗效的同时,只面临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我国SFDA目前也已效仿,要求新药申报材料报送时增加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因此,进入药企工作对于将承担新药研发工作的毕业生学习药物基因组学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药研发规则,加速药品研发进程[20]。

5.3 高等院校生物制药相关专业

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一般会选择生物制药相关专业学习,药物基因组学是制药学中一个必须了解的?n程,而且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空间巨大,转化研究也尚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毕业生选择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科研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即便不选择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研究方向,了解GWAS、细胞毒理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基于siRNA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对于药物研究也意义重大。

6 小结

篇3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栏目设置、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有很多特色之处,其中的章引言部分就是诸多创新中的一个很大的亮点。笔者将分析新教材章引言的结构特点及章引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在新课程改革中提供参考。

1.新教材章引言的结构特点

所谓章引言即是教材每章正文开头前内容,用语不多,大都三、五句话,是编者根据每一章的内容巧妙设计的,是本章知识的生长点、核心内容或研究方法,它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该章的学习目标,学习线索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可谓是编者精雕细琢而成。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旧版教材中的章引言,有的学术味较浓,让学生难以理解,有的比较呆板、枯燥,读之如同嚼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变化之处就在于,章引言的设计从原有的“引言+图片”变为“引言+图片+名言(或诗句)”。或创设情境型、语言描述型,抑或故事案例型、问题悬念型,都充满着诗情画意,生动有趣。章引言图文并茂的特点大大的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增进了学生对教科书的喜爱。例如,必修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章首页除了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引言和细胞的图片外,还引用了翟中和院士等编写的《细胞生物学》中的名言:“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这不仅向学生阐述了细胞是一个非常复杂精细的结构,还激起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浓烈的探究热情。

2.章引言的教学功能

章引言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在实际教学中肯定有它的用武之地。然而,大部分生物教师忽视了对引言的处理,或是一笔带过,简单说明,或是交给学生自行阅读,甚至根本不提;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引言只不过是引入新课的“开场白”,没有多大的作用,与其花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教学这部分内容还不如把时间投入到高考内容的研习上。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引言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化为泡影。这种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旧式观念未转变,其次是他们忽视了引言的作用,或是压根就没认识到引言的作用,从而不重视引言的教学。那么,生物新教材的章引言在教学中到底有何作用呢?

2.1章引言的“导入语”作用

教师的导入语设计应该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存在的,这种预设必然是教师有意指向课堂所教学内容。[1]导入语要有科学性,用语要求精益求精,能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作好铺垫。生硬的导入语会给人虚假做作之感,让学生感觉不自然,有时候反而弄巧成拙。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设计好的课堂导语一开始就能把学生带进别开生面的境界,而章引言就可作为导入语第一手不错的资源。例如必修一第1章“走进细胞”的章引言这样描述到:“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悄长成幼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这短短的130个字,用语毫不干瘪,生动而活泼,再配上一幅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栩栩如生,精妙的道出细胞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已取得的成果。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现成的资源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细胞,更深入地探究它的奥秘”,自然的进入到该章的教学。

2.2以章引言的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当学生一打开课本学习新课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以生动凝练的语言提出的极具诱导力的启发性问题,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激起,然后带着引言中的问题一步步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进行课前预习,并自己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打“预防针”,让他们自己摸索并明确哪些内容将是本章重难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以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引言作一说明。该章引言由五个问题组成,学生可带着这些问题一步步进入该章的知识王国。“既然遗传物质能够稳定地传给后代,后代为什么会与亲代有一定差别?”将引导学生阅读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你已经知道,基因的自由组合会使后代产生变异。那么,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本身会不会改变呢?染色体的整体或局部会不会增加或减少呢?”这两问题将提示学生阅读第2节“染色体变异”,“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着遗传病的困扰。遗传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遗传病?”这两问题接着将学生引入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就这样学生依据章前提示的问题,一个个地去课本中寻觅答案,做好预习的准备。长此以往,学生通过释题的过程,思维得以启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而且大部分引言往往就是围绕本章重、难点提出的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学生提前了解重难点,有利于把握学习的重心,课中集中注意力,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以问题引入,科学规范,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情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认识,正确把握教材内容。[2]

2.3挖掘章引言的图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章引言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发人深省。它以优美的画面,名人名言或对生命活动的生动描述,为教师开展直观教学,引导学生领略生命科学的魅力,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了良好条件。[3]例如:“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绘制了蚱蜢和绿叶的画面,编者附上一段生动活泼的文字描述:“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他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这段文字押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婉转,极具音乐之美和文学艺术之美,让学生沉浸在一幅清新美妙的画卷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美图文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而不是为看书而看,之后如过眼云烟教师应通过科学家的名言或警言,再辅之以科学家的研究故事或事迹,让学生钦佩于科学家睿智的思维和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格,进而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揭开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在内心迸发出要求主动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强烈欲望和动机。

2.4用章引言作小结,使教学环节完整紧凑

小结如导入一样,都是教学环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小结作得好,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使整个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完美。新教材的引言大多都是对各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用作小结的依据,应该再恰当不过了。[4]例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总共有五个问题,利用这几个问题进行该章小结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C、O、H、N的含量最多,其中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其中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和脂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和脂肪还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这样借助问题把整章的知识都串起来,囊括进来了,学生在自己进行小结的时候不会无从下手,出现思路混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