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科研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科研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学科研方向

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employ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for students of the setting of general direction medicine class in three-year junior level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Methods At randomly, per100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school level 2014 three-year clinic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of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general medicine experimental group , respectively.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curriculum before, add a general med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nd skills assess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ine, on two groups of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skills appraisal resul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 then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reform.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s higher recognition in various aspects ability to improve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skills examination scor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in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of the three-year college level help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in 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class; employ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13-02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它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和推广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 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的一大 “ 瓶颈”[1]。针对目前现状,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下大力气狠抓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又由卫生部下达并贯彻执行《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向中西部地区投入专项资金8720万元,有层次、有步骤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力争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总体目标,以弥补当前卫生缺口,从根本上缓解就医压力。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学院校的陆续扩招,升学门槛放低,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亦随之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学时短,学历低,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使其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再者我国医学专科生的培养一直沿用医学本科生“掌握现代医学专业诊疗技术、满足医院需求的专科型临床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内容,绝大多数医学专科毕业生因缺乏以预防保健与健康管理为主导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难以适应或安心在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从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毕业生“下不去、用不上”的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未来发展。如何解决目前全科医师匮乏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扼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方向班,进行定向培养,为全科医师的培养探索一条快速有效的新途径。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校2014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采用1.5+1.5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试点进行改革,结合个人意愿选取其中部分学生入选全科医学方向班,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培训。然后主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随机选取该2014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各100名学生分别入选正常对照组(年龄18~22岁,男38人,女62人)和全科医学实验组(年龄18~22岁,男39人,女61人)。两组学生均为高中起点,全国普通招生,学制3年,年龄、性别比例、教育背景及以前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按以前传统培养模式进行后继的半年理论学习与见习、一年实习活动,全科医学实验组则按照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开设的半年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培训,而后进入一年的实习环节。

2.方法

2.1实验方法 :在学生学习期间,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组别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提高满意度调查。通过该项调查了解学生的自身对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情况,从而有助于修订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和相关课程设置内容,有助于指导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期末汇总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学生毕业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通过量化考核方式进一步评估不同培养方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差异。

2.2评价方法 : 自行设计问卷,围绕人文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预防观念、保健意识、健康教育意识、康复治疗技术、动手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课后发放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以百分制形式统计两组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对综合能力提高的认可度评价见表1

2.考核成绩

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73.4±2.3,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9.57±3.1,两组平均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讨论

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临床技能;创新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成为临床、科研的主力军,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培养和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处于科研、临床技能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本文仅对临床专业型研究生临床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及临床技能培训等浅谈几点看法。

1.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存在的主要矛盾

1.1 专业学科深度与广度与基本技能之间的矛盾

我校就读的临床型研究生多数来自于大学本科毕业生,也有少数有较短的工作经历。由于考研的压力,许多学生大学实习期间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学习,导致研究生阶段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基本技能培训。此外,目前普遍存在临床研究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广度与专科知识的深度不够的问题;同时,由于现代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专业技术和操作分工更为明确,加上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范围,专长趋于窄而精,无疑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带来新的问题[1]。

1.2 科研创新能力与临床技能培养的矛盾

临床医学研究生是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他们而言,科研训练和实验室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但我们的临床专业研究生,目前的培养计划主要用于相关专业科室轮转,根本没有安排实验室学习时间;如果安排实验室工作,就必须缩减在本专业科室学习时间,这对于原本就专业知识欠缺的学生也是很不利的,可能影响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分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目前许多临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尚显不足,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因而,如何能在这么短的学习期间,即学习临床本专业知识、相关临床理论,又增加深度、培养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导师及医学院校面前的难题。

2.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2.1 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1.1 加强文献的阅读

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于是否具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导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所要阅读的参考书、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杂志期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定期组织学生共同交流。改变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式的输入的教学模式[2],“让学生自己讲”是很好的激励措施。要求研究生学会查阅国内外文献,并随时关注国内外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为第二步的选题做充足的准备。

2.1.2 加强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实践活动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创新能力是思维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人们的创新能力。科研实践不能随意杜撰, 不是纸上谈兵, 而是踏踏实实的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核心,正确的选题、严密的设计是科研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要求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所选课题的方向和意义,使选题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又有较强的实用性。研究生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及大量的文献及参考书的阅读对本专业的现状及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进入临床阶段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个体特点,采用以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教育方法,使学生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3]。导师则在自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设计空间,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更大的创新能力[4]。要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研究课题的目的不只为了写毕业论文,而是去探索、发现及创新的过程。课题的设计一定要重视细节,要精确合理,病例数目一定要充分,研究方法要具有可行性,要仔细推敲和研究,不要在课题设计上就存在致命的缺陷。

2.1.3 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

研究生必须具备严谨的科研作风。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实验数据不能修改,更不能编造。要锻炼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临床技能的培养

2.2.1 三基能力的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因为专业方向较为明确,这就要求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但由于每个分科都有它专业的特殊性,导师在研究生第一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给研究生选择选修课就要选择一些与临床医疗密切相关的医疗技术课程。要重视研究生的临床三基学习。

2.2.2 临床思维的学习和建立

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观察、判断、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往往通过分析病例、解决具体问题表现出来,是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建立并得到强化的。在培养过程中,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临床工作能力等提出具体的要求。严格规范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杜绝不规范医疗操作;从患者接诊、检查到治疗,全套正规程序严格要求。跟随上级医师查房、定期的教学查房都是提高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查房时,研究生汇报病史的过程就是检验其临床思维的过程。定期进行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的讨论,讨论时要要求学生准备,并发言。跟随导师上专家门诊,也是临床学习积累的重要环节。按我院研究生管理规定,临床学习期间,研究生有10个月的相关科室的轮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傅金英,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9):806-808.

[2]许杰州,施楚君,吴丽萍等。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初探。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10):305-306.

篇3

【临床医学】

读研比例42.7%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就业方向

主要到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

就业前景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在全国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临床医学领域高校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读研比例40.4%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的生产必须高 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 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就业方向

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吉林大学。

【工程力学】

读研比例37.1%

工程力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

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医学】

读研比例33.3%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推荐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延边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读研比例31.4%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篇4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循证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临床医学专业在医学类专业中属于高考报考中热门的专业。医学生是就读于医学院校的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生中的一种,其他医学生专业还有药学、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中药专业等。高考报考医学类专业目前来说已经成为了热门中的热门了,因为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并且人类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医学所以报考医学类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类专业之一发展从古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类专业报考的人数也是相当之多。

临床医学专业在医学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并且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当然临床医学专业作为综合型实践性专业也是需要很大的知识量的,一般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制都是五年制的也就是学士学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在毕业以后从事医院中一份重要的工作。因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不可少所以它的就业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篇5

1增强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医技人员的交流,组建联合导师组

为了保证基础医学研究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技能,在师资力量配备上注重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医技人员的交叉与融合。我们利用学校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根据研究方向,由基础医学教师和相关临床医技人员组建联合导师组。例如,联合神经外科、骨科和脑外科等临床科室的教师组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导师组,联合医学检验科、感染科等科室的教师组建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导师组,联合病理科、肿瘤科和ICU等科室的教师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导师组,联合放射科、核医学等临床科室的教师组建放射医学专业导师组。导师组根据学生入学前的专业基础、研究方向及学生的研究兴趣,制定基于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选题、课题设计及实施,并且保证每个研究生可以在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科室调研、实习或实践,充分依托临床医学专业资源为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服务。

2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首先,调整了公共课考试方式和授课学时,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等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减少了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授课学时(分别从108学时和54学时缩减为72学时和36学时)。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中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新变化,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由25学时缩减为18学时。公共课的调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专业实践的学习时间。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方面,仅保留了高级生物化学、高级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培养技术、医学科研方法学等共同基础课程,其他课程由学生和导师组根据学生入学前所学专业及课程、研究方向等因素共同商定,实现了基于学生个人基础和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培养。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加强科研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及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多开设临床问题相关的专题实验,传授更多的技术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医学科研能力。

3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学术交流,鼓励基于临床问题的选题研究

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我们既鼓励基础研究人员深入临床实践一线寻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也重视临床一线医技人员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此,我们定期组织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临床医技人员、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会,就肝炎、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衰老、感染与免疫等重大疾病及基础与临床研究专题展开经验交流并探讨相关问题,最终实现以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有效沟通和共同攻关。在这种交流中,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可以敏锐地从临床中发现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且可以得到临床实践人员的积极反馈,真正做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协同发展,并促进医学研究逐渐深入,从而创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

4促进基础医学各学科整合及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加强学科建设

篇6

【摘要】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能促进医院提升内涵,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图书馆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应该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 学科建设 嵌入式服务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60

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能促进医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9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启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同时他还认为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公立医院提升内涵,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专科特色,解决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问题。这次会议明确的提出启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及学科建设在其中的重要作用[1]。

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医院图书馆应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主动融入到重点学科的医疗、科研、管理中,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更好地推动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同时不断提升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1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和特征

目前嵌入式学科服务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初景利等在梳理了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后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 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 是通过图书馆员嵌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有机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在用户的需求点,主动地根据用户的科研教学需求,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服务与知识,直接支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与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嵌入式学科馆员是指融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图书馆员[2]。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学科馆员的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通过组织嵌入、物理空间的嵌入、虚拟的嵌入等获取用户的认可与信任,全方位、立体式地将服务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层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Welch 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专员计划是医学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嵌入式信息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经典范例。Welch 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信息服务理念是把学科信息服务融入到服务对象的工作流当中——尽快回答科研人员的问题,有效满足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充当科研和医疗团队的信息专家[3]。

2针对医院学科建设的嵌入式信息服务模式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的核心,医院图书馆要建立临床学科馆员制度,改变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按照用户的特点主动地嵌入到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中,能对临床重点学科相关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地分析、采集、挖掘和整合,深化文献资源的组织和开发,为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深层次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

2.1对临床医疗和护理的嵌入

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理念的发展可以说是起源于临床医学馆员的提出和产生。1971 年,Gertrude Lamb 博士首次提出临床医学馆员概念,并指明其主要工作是经常与临床医师一起查房,并参加相关讨论,获取相关医学知识,了解、分析临床医疗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便为临床医师提供该疾病的有效信息。这个概念的提出拉开了医学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序幕[4]。此后,国外的医学图书馆界,广泛的开展临床医学馆员嵌入临床和护理工作的服务,并对临床医学馆员嵌入临床的效果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临床医学图书馆员的概念能为大多数员工所接受,有助于临床诊疗和病人护理。我国的医学图书馆界有关于临床学科馆员理论研究的文献报道,但是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有条件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医院图书馆可以结合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优先对于重点学科临床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临床学科馆员深入临床科室,参加查房、科室疑难危重与死亡病例讨论、院内外的会诊讨论,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文献检索技能快速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收集的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参考价值等做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确切的结论来指导临床决策。虽然嵌入式学科馆员们不直接参与临床一线的诊疗工作,但是从诊断和临床方案制定的方面能够提供经典甚至罕有的案例供临床医师选择借鉴,查新本领域最新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来加强诊断的准确性,帮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当中,面对临床医师对事实数据等的诉求能够迅速准确地给予回应[5]。临床学科馆员还应及时收集、整理有关疾病的国内外新的诊疗标准、指南及解读等,通过RSS、Email、院内OA等将这些信息主动推送给医护人员,以使他们能第一时间掌握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规范。

2.2对于重点学科科研的嵌入

科研是推动学科建设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评价学科建设成就最客观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医院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进程中,医务人员既要忙于医疗工作,也需要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据统计,我国的科研人员花在查找资料上的时间是科研总时间的50%左右。科研项目从申报、研究、结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6]。对于临床重点学科的科研项目,学科馆员要以科研合作伙伴的角色深入到科研一线与核心科研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嵌入到科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无疑可以为这些医务人员节省很多时间,提高科研的效率。在科研项目组前期的选题中,学科馆员要了解其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学科领域前沿动态、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对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准确地辨别、筛选出对科研人员有实用价值的预测性情报信息,提供给用户作为其确定科研战略的重要依据,为科研人员对所选课题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预期的决策效果[7]。在课题立项以后,学科馆员要为科研课题组建立相应的科研项目档案,适时跟踪课题研究的进展,能随时了解课题进展不同阶段,科研项目组内不同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并能及时满足他们的各类信息需求。此外还应主动根据重点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加以发掘和整理,编辑形成如专题文献索引、学科文献综述、评论、研究报告等形式的文献信息产品提供给科研课题组人员[8],通过开发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知识保障。在课题的结题阶段,学科馆员还应该帮助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的总结发表,为他们提供杂志的论文格式和投稿指南。课题结题以后学科馆员要协助科研人员对课题研究的科技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和归档,同时学科馆员还应协助课题组进行科研成果的评奖申报等。学科馆员要在科研过程中实现全程式信息知识服务,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准确便捷的多层次信息技能培训,满足重点学科建设中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信息需求。

2.3对重点学科管理的嵌入

现代决策理论认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嵌入式辅助决策是图书馆或整个图书馆组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在收集、分析、选择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融入到组织的决策过程,以客观翔实的研究报告和充分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决策提供全程的信息服务支持[9]。重点学科的管理是涉及到医院的医务、科教、人事等众多职能部门的系统工程。医院图书馆在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主动为这些职能部门提供嵌入式辅助决策的信息支持。比如在医务管理部门论证临床重点学科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时候,医院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医院图书馆还可以对本院重点学科的科研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重点学科在国内本学科所处的地位,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便领导层适时调整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和策略,不断提升本院临床重点学科的综合竞争力。

3结语

在当前数字信息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已经日渐式微,如何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到用户环境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已经有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国内嵌入式服务近年也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对于医院图书馆来说,嵌入式信息服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嵌入式信息服务对于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同时还需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素养;但是嵌入式信息服务对于提升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和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医院图书馆应该结合医院的学科建设逐步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图书馆员要融入到医院临床科研一线,嵌入到临床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知识的保障和支持。在为临床重点学科学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了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锡强.学科建设在临床重点专科发展中的地位[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8):561-563.

[2]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11-16.

[3]王成.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Welch 医学图书馆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3):32-35.

[4]陈朋.国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5-8.

[5]牟冬梅,张然,黄丽丽.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37-42.

[6]袁玲芝.学科馆员在医院图书馆的现实作用和意义[J].现代医院,2012,12(1):128-129.

[7]王桂枝,杨春华,张利.医学图书馆为重点学科科研情报服务保障的思考[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5):592-594.

篇7

【关键词】 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医学;七年制

[摘要]目的 探讨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优势及培养模式。方法 分析我校医学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优势,明确培养目标,设想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结果 我校的医学教育在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临床教学、以及为区域性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基础性培养应在七年内连续进行,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创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践培养模式的基本措施。结论 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整体优化、面向临床是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医学;七年制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and teaching model of establishing the 7-year-schooling clinical medi-cine. Methods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advantages of our college were analyzed,the teaching objectives were clarified,and the measures to establish the model to teach 7-year-schooling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were conceived. ResultsThe medical education of our college was superior in terms of its history,characteristic subjects,clinical teaching,and service to the local econo- mic development and to the people’s health. The teaching in the fundamental stage should be accomplished successively within sev-en years. The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abilities,and qualities and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skill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basic measures to practice the new model included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ntents,the system of the courses,and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ConclusionThe basic model to teach the 7-year-schooling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consists of consistency for seven years,combin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conformity and optimization,and clinical-orient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medicine; 7-year schooling

为了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医疗卫生事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在医学教育的规模、布局、层次、结构以及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与调整,开创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纪元。在“稳定本科、扩大和发展长学制教育”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于2001年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正式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这样使我校医学教育更具有国际意识(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素质意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改革意识(创新教育)。但我们的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刚刚起步,为了更好地开展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现将我校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优势和如何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下。

1 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优势

1.1 办学优势 我校医学院从194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育人原则,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培养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为宗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坚持开放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教育模式,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高质量医学人才,为我们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学科优势 医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一个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山东省重点专业。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 硕士培养学科40多个;现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11个,研究中心(所)6个。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稳定本科、扩大和发展长学制和研究生教育”的原则,在教育、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与临床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等专业,无论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工作等方面均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和支持。

1.3 综合大学的优势 青岛大学是新型的省属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博士、硕士、学士授权单位,设有25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开设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训练,可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自然地形成“理医结合、文医渗透”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特征的医学教育。同时,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和培养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及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

1.4 教学科研优势 教学是学校生存的源泉,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医学院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100余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79项,优秀教材8部,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0余部,国家“十五”重点规划视听教材和CAI课件48部。近3年来,共承担厅局以上科研课题350多项,教学研究课题38项,科研经费达800多万元,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300余项。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我们科研和教学的实力,为全面推进七年制教学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1.5 临床教学优势 医学院现有6所附属医院和7所教学医院。“目标一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是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合作方针。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均设有完整的教学建制及结构合理、队伍整齐的教师队伍,并形成了完善的临床教学体系,对保质保量完成临床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6 生源优势 青岛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由于青岛 市的经济、文化和卫生事业较为发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青岛大学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浓厚的时代气息;青岛大学作为地方性重点大学,既有为区域性经济建设服务,又符合高等教育开放性和国际化的趋势;医学院具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光荣传统。由于地理优势、优越的办学条件、丰富的文化底蕴,青岛大学医学院吸引着无数有志献身医学事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2 充分认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育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依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第一任务,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达到硕士水平,并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所谓高素质医学人才应具备三大特征:①高层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七年制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我们将承担精英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未来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和医学专家。②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也就是具备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地、自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并能从事相应的医疗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开创性、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能够以知识、社会和管理职能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③自身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有我校医学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又要体现医学教育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传统优势和学风。

转贴于

3 充分定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

3.1 七年一贯,本硕融通 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是七年制的基本精神,就是坚持“理医结合、文医渗透”的七年连续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①七年制决不是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延伸和课程门数的增多,也决不是“五七分 流”和“4+3形式”。 七年制应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培养,如基本技能、学风养成、思想教育、基础知识应在七年内连贯、有目的、有层次地组织实施。②一定要走“理医结合、文医渗透”的道路,这对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十分重要。③把伦理教育贯穿培养的全过程:一是以医学伦理学为重点,把伦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二是以预防医学课程为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为对象的卫生保健实践,加强学生的三级预防观念[2];三是将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自身现代化建设,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手段;四是将综合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并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实际操作、创造、研究、思维表达、协作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3.2 整体优化,面向临床 整体优化,面向临床就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自身特点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①实行通式教育: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过程一定要从相对狭窄的专业对口教育转到通式教育,即由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转到注重知识、能力、素质(KAQ)协调发展,科学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综合素质教育;②早期介入科研活动:在七年制培养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可在直接的科研实践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能提高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③加强课程之间的渗透:在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渗透、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渗透;加强医学基础课与临床专业课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早接触临床;加强综合能力和临床技能训练,达到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4 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措施

4.1 创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1)加强基础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加强基础医学与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融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综合化。(2)整合与优化现有课程,促进课程结构综合化 课程整 合优化是扬弃分科课程的缺陷,是课程的整 体认知特点和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因此,在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同类课程的紧密配合,避免分割过细、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可采取系列化、模块化的形式,整合与优化医学类课程,以构建能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3)增大选修课比例,着力培养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造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选修课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载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在原有选修课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特长,开设新型选修课,并尽力为学生提供套餐式的选择模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4)促进课程的国际化,增强医学教育的国际性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应尽快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为七年制医学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和双语教学,并积极将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引入教学活动中。强化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并开设交际英语课,使学生快速准确阅读专业文献和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初步达到七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

4.2 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1)改革教学方法,着重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和交互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法(PBL)和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临床课程教学方法[3],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并重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2)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鼓励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最适合教育规律和教学需要的手段,并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制作适合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需要的CAI课件和视听教材。

[参考文献]

[1] 李 元元. 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三创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30.

篇8

口腔医学考研专业推荐:

1、口腔医学。着重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以及从事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2、口腔基础医学。本学科毕业生要掌握较广的口腔基础理论、相关科学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把握口腔基础医学尤其是研究课题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国内外深入研究前沿。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主要到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也可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1两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

两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基础、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临床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按照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所规定统一培养目标,要求临床专业硕士“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内常见病,达到卫生部下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1]。

2两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

根据两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有关制度和规定,结合临床实际,我们对两年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临床基础理论强化学习期。为入学后的三个月时间,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对所有学生进行临床基础理论强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引导他们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专业相互联系,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获取问题的答案。第二阶段是临床实践、工作期。本阶段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阶段,共一年半时间。期间又分为临床相关学科轮转期半年和本专业工作期一年。由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实际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11GGJS-014)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以培养具有较高诊疗水平的临床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此阶段的临床研究生,一定要加强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2-3]。第三个阶段是毕业考核期。为毕业前的三个月时间。通过临床病案分析、临床操作考核、临床论文撰写与答辩等,综合评价学生两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

3两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3.1始终加强英语教育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医学工作语言,医学知识的新进展和新理论大多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获得,对医学研究生来讲,良好的英语能获取最新医学知识。笔者多年来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课程教学,针对两年制临床研究生这个具有较好基础的特殊学生群体,可以使用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学。应用英文版的课件,讲解中贯穿中英文结合的语言授课,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英语水平,要求学生查阅英文文献,作好读书笔记,每月进行一次英文的读书报告会,逐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译能力。

3.2创新能力培养是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预测国家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的科研潜力无穷,关键是如何科学培养和挖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志是创新,离开了创新,就谈不上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4-5]。为此,我们经常组织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导师、中青年归国人员给他们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选课题,如何创新,如何保证课题的新颖性。在临床工作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这样不仅可达到传授知识的教学目的,更加锻炼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有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建设发展

【摘 要】论述了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战略、发展途径、建设重点等问题。要坚持名院战略,分层次建设好研究型医院;坚持重点战略,分步骤建设好研究型医院;与此同时,建设研究型医院要要适应从“传授技术”向“产生技术”的转变;适应临床诊治重点从“一般疾病”向“疑难病症”的转变;适应临床诊治模式从“多元诊治”向“综合诊治”的转变;适应科研完成路径从“个体研究”向“团队攻关”的转变;适应科技创新方向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适应科研发展方式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的转变。正确处理和把握“首位”与中心的关系、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关系、规模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自我发展和借力发展的关系。注意把握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前沿新技术的研发、以国际救援为突出优势的复杂战创伤的救治、医疗保健服务的品质、临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和数据化网络化的建设六个重点。

1 坚持名院战略,分层次建设好研究型医院

1.1 把创建研究型医院作为发展引领

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依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医院具体实际,制定完整可行的发展战略[ 1 ],搞好顶层设计;就是要注重把医院建设的基础和现状、影响和制约医院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等搞清楚,科学确立发展规划、目标、步骤和措施,切实理清医院的发展思路。集中全院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医院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性质任务、发展方式、动力途径、模式机制和内外环境等带全局性、普遍性、长远性的重大理论课题,深刻理解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内涵要求、时代背景和使命任务,努力探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目标标准、规划思路、发展步骤和建设途径,科学制定研究型医院的医疗数质量指标、教学科研指标、学科人才指标、成果转化指标,全面审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体制机制和奖励政策,从医疗能力、服务水平、硬件设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后勤保障、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科学调整和改革。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科室要从微观和局部的角度,把握好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梳理学科所处的学术地位、优势特色、存在差距,探索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这篇大文章中,如何更好的书写好自己所分管的每一章、每一节,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研究型医院的全面发展。

1.2 把建设研究型科室作为发展途径

建设研究型医院, 必须要以一定数量的研究型科室作支撑,所谓研究型科室,简单的说,就是具有高水平的临床诊治能力、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高素质的人才梯队的科室。研究型科室不仅是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本专业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心、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中心,始终引领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一流的研究型科室,研究型医院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武警总医院在研究型医院建设中,一是大力开展研究型科室评选活动。医院制定了研究型科室的标准条件,从政治思想、科学管理、人才梯队、医疗保健、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对研究型科室的条件标准做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突出医疗特色和科技成果。并对研究型科室在经费、人员、科研平台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通过研究型科室的评选,有力地带动了研究型医院整体推进。二是全面推行亚专科发展模式。根据实际,科学确定专科方向,合理调整人员编组,将主诊医师负责制与亚专科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做到重点学科有4-6个亚专科,其他学科有1-3个亚专科。坚持做到正高职人员定向发展,副高职人员相对定向,中初职人员全面发展。使学科既在更高的层次综合发展,也在更深的层次上专业发展。三是提升优势学科群的建设质量。以重点学科为龙头,整合辐射相关学科建设;以同类学科为纽带,组合优化相关学科建设;以疾病诊治为链条,联合带动相关学科建设[2];以重大课题攻关为牵引,凝聚提升相关学科建设。通过研究型科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医院学科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1.3 把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发展重点

创建研究型医院, 必须把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所谓研究型人才,主要是指临床诊治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兼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研究型人才,既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主要目标,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质要求。一是完善研究型人才的评价体系,围绕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年轻拔尖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医学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等建立选拔、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一整套评价体系, 形成德、能、勤、绩、体考核信息系统,为研究型人才选拔培养提供依据。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建立研究型人才库,对入库人员逐一分析评估,分清优势劣势,找准差距,在个人提出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点评,明确目标要求及培养措施。对临床优势明显、科研偏弱的,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科研能力突出、临床技能偏弱的,通过指定院内老专家帮带、选送国外知名专科医院进修等方式,提高临床水平。从而加快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三是打造研究型人才团队,造就新型的优秀医学人才、杰出的医学专家和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团队,创新人才团队既有基础研究人才,又有临床诊疗人才,还有成果转化人才;既有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又有中青年骨干人才,还有科研辅助人才。

2 坚持重点战略,分步骤建设好研究型医院

2.1 把科技力量聚焦到自主创新上来

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途径方法很多,但关键点在自主创新。通过创新科研协作机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科研作风建设机制,推动研究型医院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制定引导科学研究面向临床的科研政策。对以往的课题、文章和研究成果,对各学科的研究方向、人员配置和经费投入,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掌握全院科研资源的投向、投量情况。制定有效政策,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人员配备、出国留学等方面,大力扶持那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保证医院的科学研究都服务于临床的技术进步,引导科研资源向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自主创新聚焦,注重研发新业务新技术,出技术,出标准、出规范,不断提高课题成果转化率和临床利用率。二是理顺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科室工作合作机制。鼓励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基础研究确定攻关方向,应面向临床诊治一线;临床科室应为基础研究提供病例资源,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三是理顺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科研质量指标、成果转化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注重科研论文的引用率、影响因子,获得课题的层次和成果的等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及在临床治愈中的贡献率,特别要注重自主创新方面的贡献率。四是理顺和整合科技创新的力量。组织好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临床学科与辅诊学科的科研协作,努力开展院际间、国内外的强强联合,形成医药结合、医工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研究与转化相配套的科技创新模式。

2.2 把内涵建设聚焦到质量发展上来

必须把提升质量作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核心。构建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既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前提保证, 也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重要内容。一是通过抓制度落实提升质量,严格落实三级检诊、三查七对、术前讨论等基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落实疑难危重会诊、临床病理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出院病例讨论等核心医护质量管理制度;推行手术分级管理,落实技术操作规范,培养一批“一看准,一听准,一查准,一摸准,一针准,一刀准”的岗位尖兵和能手,使各项检查、诊断、治疗更加严谨科学。二是通过抓科学管理提升质量, 严格落实资质准入、技术准入、手术准入制度,推行主诊医师、主刀医师、主检技师负责制,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制,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提高。三是通过抓技术创新提升质量,大力开展以基因诊疗、微创技术、再生医学为代表的新业务新技术,增强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在高层次上提高医疗质量水平[3]。四是通过抓监督提升质量,围绕初确诊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病历处方合格率、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术前待床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等指标建立质量评价指标,创新质量考核方法。把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准要求落实到每个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操作。通过科学管理、从严管理、依法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控的水平。

2.3 把软实力提升聚焦到文化建设上来

研究型医院要充分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的医院文化,创新文化孕育造就创新事业。一是构筑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医院文化,形成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以院歌、院徽、院风、医院精神,形成医院的特色文化。其中,核心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精髓, 统领着医院文化的各个方面。院风、院歌、院徽等都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生动展开,是形象化载体和多样化的展示。二是丰富创新医院文化的载体,注重创作体现医院文化精神实质的院歌、院徽,建好院报、橱窗、闭路电视、网络等各种文化的平台,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反映身边人身边事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优秀文艺作品, 不断拓展医院文化建设的阵地;三是营造文化兴院的氛围。大力开展重要节庆纪念、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体育竞技等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主题活动,打造具有医院特色的品牌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熏陶功能,使大家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提升素质,以文化的大繁荣推动医院的大发展。真正使医院文化成为研究型医院建设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

3 坚持统筹战略,分阶段建设好研究型医院

3.1 适应好六种转变

要确保研究型医院建设健康持续地向前推进,必须适应以下六种转变;一要适应研究型医院从“传授技术” 向“ 产生技术” 的转变。研究型医院不仅要成为医学知识流动和传播的枢纽,而且更应在促进医学知识和临床技术的产生、医学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做出贡献,成为医学知识和技术产生的摇篮。二要适应临床诊治重点从“一般疾病”向“疑难病症”的转变。在完成常规医疗基础上,研究型医院要通过制定规范化的疾病诊疗流程,探索优化的治疗技术方案,力争在临床诊治高危疑难病症上有重大突破。三要适应临床诊治模式从“多元诊治”向“综合诊治”的转变。研究型医院就是要不断研究探索疾病综合治疗模式, 形成批量的、有特色的和标准化的多个学科综合化治疗规范。四要适应科研完成路径从“个体研究”向“团队攻关”的转变。研究型医院就是要打破“小作坊”式单兵作战的科研模式,有计划的组成具有活力的创新人才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实现由“小科研”向“大科研”的过渡。五要适应科技创新方向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研究型医院就是要尽快适应围绕一个重大研究方向、凝练科学问题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六要适应科研发展方式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的转变。创建研究型医院,不能靠人海战术、拼消耗方式进行,要在保持数量优势的同时,积极引导科研成果向质量型转变。

3.2 协调好六种关系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以下六种关系。一是“首位”与中心的关系。既要确保医院建设的正确方向, 又要保证医疗保健中心任务圆满完成,使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医疗服务中心,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临床为科研提供需要和基础,科研又为临床提供动力和保证,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三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关系[ 4 ]。基础研究重点解决临床实践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指导;临床研究重点解决临床实践中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问题,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新业务新技术。四是规模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各个发展要素的质量,科学整合发展资源,协调理顺发展关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五是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谋划当前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长远规划;在筹划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时,一定要顾及当前的现实与可能,把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六是自我发展和借力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于自我发展,挖掘和发挥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品牌优势; 又要坚持开放办院,充分利用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吸引尽可能多的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来借力发展。

3.3 把握好六个重点

创建研究型医院必须制定明确具体的建设内容,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特别是要注意把握好六个重点。一是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 在大器官联合移植、肿瘤综合治疗、组织工程、干细胞移植、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临床诊治疑难疾病做出贡献。二是前沿新技术的研发: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分子治疗、免疫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为临床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三是以国际救援为突出优势的复杂战创伤的救治:建成颅脑、四肢、胸腹脏器战伤及其并发症的救治中心,野战条件下血液的保存与快速供应的保障中心,战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中心。四是医疗保健服务的品质:打造具有一流基础设施、一流仪器设备、一流学科人才、一流技术水平、一流综合服务的极致化医疗保健服务品牌。五是临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 成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团队的基地,培育临床医学科学家的摇篮。六是数据化网络化的建设:形成完整、健全、共享的信息网络系统[5],使医院成为实现数据采集实时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交换兼容化、信息管理规范化的一流数字化医院。

参考文献

[1] 王发强,陈璐,陈金宏.对新形势下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院,2013,17(10):1-3.

[2] 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姚军,郭渝成,刘广东.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1,1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