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防治措施

篇1

关键词 耕地;土壤污染;现状;防治措施;黑龙江安达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78-01

土壤污染是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安达市耕地土壤污染状况,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此次调查以2012年全国重金属污染普查为依据和样本,对全市耕地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并据调查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及项目

1.1 点位布设

点位布设是调查成败的关键,以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为前提,按2012年全国重金属污染普查点位分布进行点位布设,选择典型区域、典型地块和典型作物布设调查点,布点密度按照平均每226.67 hm2 1个点位,原则上采用均匀布点法,在相对较大的农产品产地地块布点,力求覆盖所有乡镇,不留死角。覆盖安达市14个乡镇67个村。

1.2 调查项目及方法

据安达市实际情况,设定9个调查项目,包括调查点位置、农产品种类及产量、耕作制度、化肥种类及使用量、有机肥使用量、除草剂使用量及种类、农药使用情况及种类、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周围环境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处理情况。成立了3个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人、记录人等工作人员,做好调查工作的分工。优化采样路线,并采用由远及近逐个调查的方法。

2 耕地土壤污染现状

2.1 以化肥、农药污染为主

安达市以农牧业为主,工业污染相对较少。2012年全国重金属污染普查结果表明,安达市耕地无重金属污染,但是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安达市耕地普遍受肥、药污染严重,主要是过度施用和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

2.2 部分土壤白色垃圾污染严重

虽然塑料农膜的推广在农业增收方面效果显著,但农膜污染对农业生产具有潜在威胁。塑料农膜残留在耕作层,在土壤中会形成隔离层,破坏土壤通透性,恶化土壤结构,减少农作物产量,破坏环境和自然景观。目前安达市3个蔬菜主产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膜污染问题。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1-3]。依托“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推广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控措施,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加强对标准施药机械的推广,提倡农民使用标准化的药罐和雾化效果好的喷头喷施除草剂和杀虫剂,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4]。

3.1.2 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加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农民做到因地施肥,减少肥料浪费;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从种植技术、配方施肥到秸秆还田、秸杆综合利用等进行直观展示,推广农业标准化种植,以达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的效果,保证各项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环保水平。

3.1.3 广泛宣传,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5]。通过电视专题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科技赶集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环境保o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2 治理措施

具体包括:①生物修复。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6]。同时可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②化学方法。对于硝态氮积累过多并已流入地下水体的土壤,一是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二是配施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化学抑制剂,以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③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7]。④改变轮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减轻和消除农药污染。⑤换土和翻土。若土壤受轻度污染,可对土壤进行深翻或换无污染的客土;若土壤污染严重,可铲除表土或换客土。⑥实施针对性措施。对于有机污染物的防治,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值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

4 参考文献

[1] 赵新双.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12):37-39.

[2] 叶静茹,肆涛.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4):26-29.

[3] 袁培博,袁若韫,吴现力,等.土壤污染因素分析及改良方法探讨[J].山东化工,2017(2):115-117.

[4] 庄建玲,陈芹,陆其通.东海县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4):47.

[5] 倪正红.逐步实现农机购置补贴乡镇录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4):46-47.

篇2

关键词:化工,土壤污染,重金属,防治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一、重金属的来源、种类

1.土壤重金属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有大气降尘、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得不当堆置、矿业 活动、农药和化肥等。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大气中重金属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 的污染为主。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

3.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 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 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 As 和 Cd 污染严重。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 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4.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城市污水 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5.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 Cd、Hg、Pb 为重度污染,Zn 为 中度污染,Cr、Cu 为轻度污染。

6.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带入水环境(如河流等)或直接进入土壤,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现行治理方法

1.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客土是 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换土是将以污染的土壤移去,换上未污染的 新土;翻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层;去表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移去等。

2.此外淋洗法

用淋洗液来淋洗污染的土壤;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Hg)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以上措施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和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点。

3.生物治理方法

生物治理是指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改良重金属污染。主要有:动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蚯蚓、鼠类等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等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如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

4.植物治理

利用某些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重金属的特性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目前已发现400多种,超积累植物积累Cr、 Co、 Cu的含量一般在 0.1% Ni、 Pb 以上,积累 Mn、Zn 含量一般在 1%以上。生物治理措施的优点是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和对环境破坏小,缺点是治理效果不显著。

5.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 改变 pH、 和电导等理化性质,Eh 使土壤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三、总结

土壤重金属污染首先应从源头抓起,控制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要充分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长期性、隐匿性、不可逆性以及不能完全被分解或消逝的特点。土壤质量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问题,它直接影响土壤质别、水质状况、作物生长、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等,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土壤质量的保护便是对耕地生产能力的保护,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强有力措施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开展国土质量调查评价,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进行试验研究,开发耕地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崔德杰,张玉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 2004,35

篇3

【关键词】房地产;土地出让制度。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出让在提供广阔的投资市场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改革发展步伐。作为政府部门,在所开展的土地出让活动中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办事,明确和开发商的合作关系后,要以合同的形式对双方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从而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具有的利用价值。本文首先指出了房地产土地出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1.现阶段,房地产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出让制度的不健全,诱发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圈地风

致使大量的良田被征收与征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架构作为支撑,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直接的代表国家成为了土地所有权人与收益者。而在经济利益与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部分地方政府部门逐渐的演变为了贪图利益的“资本家”,并且土地出让金与有关税费的土地收入已经成为了多数地方政府部门的“小金库”。笔者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中看到,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收入中,土地的直接税收与城市扩张的间接税收在地方预算内部收入中占到了40%,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在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中更是占到了60%以上。所以,使得部分地方政部门对于本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不管不顾,将卖地所得来的收入作为了日常支出的来源,超国民收入搞基础建设;同时,由于对土地开发成本难以进行准确的核实,多数地方都隐瞒、截留了土地出让收入,当前,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第二财政”,政府部门土地收益日渐增多,就像过去的“土财主”。在这样一种不合理的利益驱使下,他们违背了国家所制定的土地保护制度,非法乱用地。利用收地租的方式,以获取相应的利益,使得企业的二次成本不断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1.2 土地利益分配失衡,使得失地农民与城市拆迁居民以及政府部门间发生了土地利益冲突

由于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土地利益分配出现了失衡现象。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大部分地方政府部门都难以抑制住“以地生财”的冲动行为,而随着诸多的土地被政府征用,使得多数地方非农建设用地指标被突破,最终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发生,一个是土地征用后,农民无地可耕;一个是大量的土地被征收后不用,经常闲置在那里。近年来,地方和中央经常围绕土地出让金的博弈,致使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的农民的权益难以真正的落实到位,失地农民现象普遍存在,当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时,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土地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以及房价的不断攀升,使得诸多的中低收入阶层由于购房而对原本正常的生活消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大量的失地农民与购房者,由于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因此,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必要的话语权,只能接受这样一种不公平的分配。

1.3 合同方面的问题

合同属于约束性的文件,对于政府部门以及土地使用者的出让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合同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主体不够明确,没有充分的规定土地出让后的使用情况,比如,使用范围及时间等;赔偿问题,其中,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拆迁、占用,没有对经济补偿做一番细致的论述。

2.政策性建议

2.1 打破政府部门垄断行为,引进市场机制

一方面,应将地方政府部门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行为打破,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全面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功能作用。不仅要对国有土地所有权进行保护,同时还要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加以必要的保护。合理的开放土地一级市场,准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的进入到一级市场中,将政府部门之前的“土地经营者”身份变为“市场监督者”。最近几年时间里,虽然价格低廉而大行其道的“小产权房”与当前的法律法规背道而行,但是却是广大群众在高房价压力之下对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制度的一次新的深入探索。其有效的打破了政府部门垄断土地、开发商垄断商品房的行为,进一步缓解了高地价与高房价问题。广东省2005年颁布的《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中已经准许了集体土地可以直接进入到一级市场中,至此 ,农业用地直接进入市场的局面得以形成。随着这一制度的创新,将原来土地出让市场中政府独揽的行为全面的消除了,对于稳定地价与房价有着重要意义。

2.2 健全“价高者得地”模式

虽然“价高者得地”这一竞争模式与经济学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相一致,但是,却忽视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社会公平性。在对高额利润追逐过程中,房地产商更加注重的是用高价买来的土地建成高档住宅以及别墅等,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根本不具备实力承受这样的高房价。所以,笔者认为应在“价高者得地”这一原则下,设置部分具有人性化特征的附加条件,比如,对于主要用于经济适用房开发的土地制定地价上限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控制了房价,使得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得到了良好的保障。比如,江苏省将以往中以“价高者得地”的招拍挂方式摒弃了,目前,正逐渐的以“价优者得”的土地拍卖方式为主,也就是说,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限房价和竞地价。先将房价限定之后再定地价,从而对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空间进行了必要的挤压,将土地利用价值全面的发挥了。

2.3 协议

在和房地产开发商商议关于土地出让问题时,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土地资源实际分配情况,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环节的资源。双方商议合作之前应全面细致的考察开发商的市场资历,始终将企业的市场信誉、资金资产等规范作为主要考核对象,将宝贵的土地资源出让给实力较高的企业,进行承包使用。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作为政府部门,在所开展的土地出让活动中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办事,明确和开发商的合作关系后,要以合同的形式对双方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从而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具有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世卿.房地产土地出让制度优化改进的措施[J].财会月刊,2011,(7).

[2]张文芳.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的增值、保值效果[J].管理世界,2OlO,(10).

[3]余凯.我国寡头垄断下的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3).

[4]蒋德军.研究土地资产评估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篇4

1、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措施:是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2、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防治措施: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3、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二、玉米虫害及防治措施

1、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措施:(1)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措施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2)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x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2、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

防治措施: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3、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粘虫的幼虫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篇5

关键词:仙客来;病害;识别;防治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4114033),合同号:吉教科合字(2014)第199号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28

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半耐寒性球茎花卉,它的花形比较奇特,而且花期较长,因此人们经常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和盆栽花卉种植在庭园中。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仙客来人工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但在实际生产和栽培中受到病害侵染的问题逐年加重,这对仙客来的品质及观赏价值的影响极大。仙客来常发生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现将主要病害的识别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 灰霉病

1.1Y状

主要是叶片、叶柄受到侵染,花梗和花瓣也会被侵染。侵染初期,从叶片边缘产生深绿色的水渍状小斑点,后病斑慢慢扩大为发软的褐色不规则大斑,最终导致全叶腐烂(湿度大)或干枯(干燥)。如果湿度大,发病部位还会产生灰黄色霉层,并能够产生菌核。

1.2防治措施

土壤处理。对于种植土壤,特别是曾经种过有病花卉的土壤,需更换新土或土壤消毒后才可用作栽培土壤,以免携带病原菌,从而加速病害的传播;减少侵染源。及时清除病花病叶并销毁;栽培管理。注意对栽培场所进行通风,这样能够降低栽培区的湿度。浇水时,不能将水直接浇在叶的表面,并且避免叶表面湿度长时间过高,从而利于发病。在管理过程中,也要避免对植株操作时造成任何伤口,为病原菌侵入提供条件。

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或50%多菌灵500~800倍,每次喷药间隔5~7天。

2 病毒病

2.1症状

该病在我国仙客来的栽植区域普遍发生并且危害严重。仙客来整个生长期(苗期至开花期)均可被侵染,叶片发病后,边缘呈皱缩状卷曲,并出现斑驳,叶片染病后较正常叶片小而厚,质地较脆容易折断。叶脉时常出现菱形的隆起物或者在叶表面生成疣状物。叶柄较正常情况缩短,并呈现丛生状态。花瓣侵染后形成条纹状或斑点状,花表现为畸形,开花减少甚至不开花。整个发病植株矮化。

2.2防治措施

培育无毒苗。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无毒苗,带毒率低;

种子处理。将种子置于75%酒精中1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置于35℃温水处理24小时,播种在灭菌土中,发病率明显降低。也可将种子用70℃的高温进行干热处理脱毒。

控制传毒蚜虫: 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传毒蚜虫。

管理措施:栽植土壤要进行消毒,无土栽培发病率低。合理施肥,N/K为1∶1.2~1.5,有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

3 根结线虫病

3.1症状

土壤中的线虫直接侵染根系,在主根和侧根上产生单生或串生的球形瘤状物,即根结,初为白色,后期变为褐色。与未侵染植株相比,病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变小并皱缩不平,颜色发黄,整个植株矮小。花朵色泽不正,数量明显减少。发病严重的整株枯死。

3.2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购进仙客来时,要认真检查,避免引进带病植株;土壤处理。土壤日光曝晒。将8~10厘米厚的土层翻动曝晒30天左右,可将土壤中的线虫杀死。用铁灭克、吠喃丹、灭克磷进行土壤撒施处理。如口径6厘米的花盆施药0.5克,防治效果即可达到86.7%。

轮作: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间隔2~3 年,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4 炭疽病

4.1症状

叶片、叶柄、茎、嫩梢、花蕾、果实等部位皆能受害。在叶片上先自叶尖和叶缘开始侵染发病,后逐渐在叶表面产生近圆形的斑点,呈现紫褐色,中央向下凹陷,发病后期扩大为具轮纹的大斑,斑点上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死亡。

4.2防治措施

清除菌源: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掉。

肥水管理:浇水时尽量避免浇湿叶面。

药剂防治:叶片开始产生斑点时即用50%多菌灵wp500~600倍或者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进行喷雾,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5细菌性软腐病

5.1症状

植株各个部位均可受害,主要造成块茎的软腐,叶片发生不均匀黄化,叶柄和花梗基部水肿状,扩展后整个植株瘫倒。如遇干燥天气,为害部位干枯,阴雨天便腐烂发臭,病部有白色菌脓溢出。

5.2防治措施

土壤消毒:在30℃日温以上的晴天曝晒土壤2周,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细菌,或者用炒土的方式消灭土壤中的细菌。

栽培管理:在夏季的高温天气条件,要进行通风降低栽植区的温度;浇水要适宜,不能大水漫灌;施用充分腐熟好的农家肥,适量少施氮肥;控制介壳虫等害虫为害,以免造成伤口,利于细菌侵入;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400~600ppm土霉素或农用链霉素进行喷雾或灌根处理,也可以使用0.5%波尔多液、50%多菌灵wp500~600倍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胡江川,柳金英. 我国仙客来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北方园艺,2008(07):98-101.

[2]王秀美.仙客来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山东林业科技,2000,129(04):43-44.

篇6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城镇建设;重庆市

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及建厂、修路等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导致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1]。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2]。近年来,重庆市城镇建设工程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其工程建设活动扰动土壤结构,破坏原生植被[3],堆置固体废弃物或直接倾泻废弃物到河道,极易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水土流失。本文以重庆市万盛区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工程为例,分析此类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这不仅有效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而且对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南门村江流坝社,是旅游商业购物街、安置房及其他配套建筑新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30381m2,总建筑面积13417 m2,工程挖方总量约1.2万m3,填方总量约0.9万m3,表土剥离约0.3万m3。

1.2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区属副热带东亚季风环流范围内,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多年平均降雨量1282.4mm,年内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的67.2%。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可达88%。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土壤侵蚀容许值为500t/(km2・a),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2.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建设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主要表现为面蚀,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本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613t/ (km2・a),为中度侵蚀,其水土流失面积为9035m2(不含微度侵蚀面积),计算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项目原生地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统计表

名称 地类 面积(m2) 坡度(°) 林草覆盖率(%) 侵蚀等级

项目建设区 土坎梯田梯土 7602 - - 微度

建设用地 13744 - - 微度

林草地 647 8~15 45~60 轻度

坡耕地 3792 5~8 - 轻度

2441 8~15 - 中度

1182 15~25 - 强度

973 25~35 - 极强度

合计 30381 - - -

表2 工程原生地表侵蚀模数计算表

侵蚀等级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合计 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面积(m2) 4439 2441 1182 973 9035

比例(%) 49 27 13 11 100

侵蚀模数(t/km2.a) 1000 3750 6500 11500 - 3613

2.2 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

2.2.1损坏地表植被,降低水土保持功能

项目区的各种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将毁坏具有较好水土保持功能的原生地表植被,使地面失去了植被的有效保护,降低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2.2.2土地退化严重

本项目在施工期将扰动原有土地,工程完工后虽可以部分恢复利用,但其土壤厚度减小,加上雨滴的击溅以及径流的冲刷作用,使土壤中N、P、K等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2.2.3加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层次,可能形成新的病害斜坡,加剧重力侵蚀的发生;其次建设过程中弃渣的乱堆乱放,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以重力侵蚀为主的地质灾害。

2.2.4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会扰动地表,使地表土层和植被完全剥离,大大降低了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土壤抗蚀能力;工程建设的开挖和土壤、泥土的堆弃将占压土地和植被,并将对项目区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遇大风和大雨易产生水土流失,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范围及周边环境。

3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3.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1.1分区依据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依据主体工程总体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以及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划分。

3.1.2分区原则

(1)分区内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生态特征具有相似性;

(2)分区应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协调一致;

(3)分区内建设时序以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相似。

3.1.3防治分区

根据该项目建设特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水土保持采取分区防治的方法。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为主,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直观体现本方案设计内容,将项目区划分为五组地块,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区面积也将按此划分进行统计,详见表3。

表3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序号 名称 项目建设区(m2) 直接影响区(m2) 小计(m2)

1 一组地块 1082 618 1700

2 二组地块 2411 1114 3525

3 三组地块 6992 2044 9036

4 四组地块 19106 2375 21481

5 五组地块 790 356 1146

合计 30381 6507 36888

3.2 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3.2.1因害设防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3.2.2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

首先需优化工程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进一步优化土石方的平衡方案,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同时本项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的不去破坏原生植被,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3.2.3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并行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洒水,减少扬尘量,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和清场、清基废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3.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上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已有的防治措施,合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各种工程地形单元新增的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拟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详见图1。

图1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预防保护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预防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增强水保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与保护、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期以及严格控制运输流失和扬尘;工程措施具体包括修筑沉沙池和排水沟;植物措施具体包括栽植乔灌木及种草等;临时措施具体包括临时堆渣防护、场地围栏和场地清理。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具体包括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

4 结论

(1)通过对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结合项目施工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项目建设区采取预防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2)对项目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使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和弃渣得到有效治理,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得到恢复和改善。本工程施工扰动面积30381m2,工程直接影响区面积6507m2,防治责任范围共36888m2,永久建筑物13417m2。经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工程措施面积6939m2;植物措施面积9114m2。

参考文献

[1] 汪仁杰.城市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8,5(2): 9-11.

篇7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烂秧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水稻旱育秧具有早播种、早出苗、早成熟、产量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而大面积的推广,但在育苗过程中,因部分农户技术掌握不当,常产生不同成度的烂秧,有的甚至成片枯死,导致重新播种或改种。既影响了满栽满插又延误了季节,还影响了产量,增加了成本。因此对烂秧的相关因素及高效防治措施有必要进行探索,从多年的实践中找出规律,从而推动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健康高效发展。

1 水稻旱育秧烂秧的主要类型及危害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常见的烂秧类型和症状有出苗困难、立枯、青枯、黄化、胡麻褐斑等,其中又以立枯最为普遍,其次是高温烧苗和冷害。因为烂秧会影响栽插面积,延误季节,降低单产,增加成本,减少经济效益。

2 烂秧的相关因素

造成烂秧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土壤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土壤因素

在土壤因素中,有土传性的病原物、虫害、pH值过高呈微碱性,土壤的Eh值及含水量等多种因素。其中土传性的病原物,如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引起的猝倒病、立枯病最普遍,占烂秧的70%以上。其次是地下害虫和生理性烂秧。所以,在防治方法上,最核心的任务是消灭土传性病原物和地下害虫。

2.2 气候因素

在气候因素中,集中表现为温度的骤升或骤降,如果温度升降幅度超过15℃以上,从而就会对秧苗造成热害或冷害。比如我们见到遇晴天高温,不少农民不注意及时揭膜,使苗床内温度迅速升到40~50℃以上,从而产生热害或烧苗。相反,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又突然遇强降温(降幅在15℃以上),又未及时盖膜,就会使秧苗叶片变成褐色麻斑或枯焦状,造成严重的冷害。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此现象。因此,应对突发的气候变化,最关键是提高田间管理的应急处理能力。

2.3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常表现为部分农民因选地、施肥、施药、灌溉、管理等一系列栽培措施不当造成伤害。选地不当,造成出苗困难而烂种烂芽;施肥过多过浓产生肥害,造成秧苗无根,白化死苗等;施药过多过浓产生药害;灌溉不当,如晴天中午高温浇冷水,使苗床土温大幅度下降,引起秧苗生理缺水而死亡;苗床管理不当,高温来临未及时揭膜、寒潮来临未及时盖膜,前者造成高温烧苗,后者产生冷害;壮秧剂使有不当,造成出苗困难;浸种、消毒、催芽技术掌握不好,产生烂种烂芽。通常情况下,人为因素造成的烂秧危害严重,不好防治。因为病害可治、肥害难治。

3 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相关因素,应用土壤、肥料、病理、气象、栽培学等一系列科学原理,结合我地实际,采取以下新的科学的措施,提高防治效果。这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科学选地,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应选择地势平整、干燥、水源、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不含石渣的微酸性的沙壤、轻壤或中壤土为宜。

3.2 改进播种方式

改传统的播芽谷为干种直播;改传统的浸种消毒为种子与苗床一起消毒,达到全方位切底消毒之目的。因为传统的方式麻烦、成本高、风险大,稍掌握不好,就会烂种烂芽。改习惯性的年年一个地方做苗床为轮换床苗播种,减少土传残留病菌,降低烂秧死苗风险。

3.3 科学施肥

增强幼苗的抵抗力 在苗床的培肥上,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性质,严格把握所施肥的种类、数量、比例、浓度、达到有机肥、大量元素与微量营元素的配合使用。

3.4 科学选药、施药,提高防效

要根据土传性病菌的特性选择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式相结合。选择对土传性病菌有特效或高效的杀菌剂,进行轮换用药,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施用,以免产生药害;旱育秧最普遍的病是由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引起的猝倒病、立枯病等,因而在苗床施药时要集中施在根系密集层的所有土壤中,才能达到药物的最佳效果;每年轮换选择育秧苗床,减少用药次数及数量,降低药物对秧苗伤害的机率。

3.5 科学管理,合理灌溉

在苗床管理中,要根据气候变化,晴天膜内温度达到35℃以上就要及时揭膜,以防高温热害和烧苗,寒潮来临一定要及时盖膜,以防冷害。床苗一般土壤不干发白,不浇水。必须浇水时,避开晴天中午高温时浇灌冷水,以免苗床土壤温差太大,引起秧苗生理缺水而死亡,应尽量选择早晚并选择与苗床温度接近的水进行浇灌。

3.6 改单膜覆盖为双膜覆盖

双层地膜覆盖分贴地膜和拱膜2层(贴地膜在出苗立针后揭掉)。它比单层膜既保温又保湿,因此它可以快速出苗,而且整齐,减少了烂种烂芽。

4 结论

综上所述,水稻旱育秧烂秧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土壤、气候、人为等。正确的防治措施应根据上述原因,采用科学的方法,选地、施肥、病虫防治和苗床的管理,把烂秧的损失降到最低,育秧更安全更高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蔬菜;缺钙;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15-01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由缺钙引发的生理性病害出现越来越多,造成蔬菜产量下降、品质低劣,从而造成产值降低,严重削弱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当前生产上未重视补钙或氮肥过多时,就会影响蔬菜对钙的吸收,造成缺钙。此外,土壤酸化也妨碍钙肥的吸收利用,生产上进入结果期遇长期干旱,土壤供水不足或不匀,根系不能正常吸水也易诱发缺钙。现对蔬菜缺钙的症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 蔬菜缺钙症状

蔬菜体内的钙可以形成不溶性盐类而累积,是不能被利用的元素。因此,缺钙症状常常表现在新生组织上。典型症状是叶片卷曲失绿,生长点死亡。不同蔬菜种类缺钙症状不同。

1.1 番茄脐腐果

番茄脐腐果俗称黑膏药、烂脐,发生较普遍,尤以保护地栽培发生严重,病果失去商品价值。一般由植株下部开始发病,开花后15 d果实核桃大时即可发生。发病后,初在脐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组织变褐色至黑褐色,果皮革质化,柔韧坚实,其下果肉组织干腐、收缩,致使脐部扁平或凹陷。病况后期常因有腐生菌而生有黑色霉状物或粉红色霉状物,从而使番茄失去商品性[1]。

1.2 辣椒脐腐果

辣椒脐腐病近年来发生比较普遍,一般导致减产5%~10%,严重者减产20%左右。发病后,初有水渍状暗绿色斑点着生在辣椒果实上,后迅速扩大成不规则的长条形,严重者可扩大至近半个果实。患病组织皱缩,表面凹陷,常伴随弱寄生细菌侵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内部果肉也变黑色,但仍较坚实。

1.3 大白菜干烧心

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心腐病、缘腐病,俗称“焦边” “烂心病”等,受害叶片多在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1片病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品质。大白菜干烧心是大白菜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不仅生长期发生,贮藏期仍可继续发展。白菜干烧心主要在心叶上表现症状。白菜植株外部叶片生长正常,心叶边缘呈不均匀的褪绿,并逐渐黄化、变褐,直至干边、萎缩,叶片似纸薄。多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开始发病,到结球后才显出症状[2-3]。

1.4 芹菜顶死和烧心

顶死是指芹菜植株顶叶叶脉间变褐,逐步发展至叶缘细胞干枯死亡,呈黑褐色;烧心是指心叶变褐色或黑褐色,病部常因杂菌侵染而腐烂,也称黑心病。

1.5 萝卜枯心病

萝卜缺钙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生长点枯死、心叶尖端枯干。

2 缺钙原因

2.1 土壤中钙含量低

钙为中量元素,蔬菜对钙的需求量很大,而且钙属于易流失元素,如果菜地长期不通过施底肥补充钙元素,可能会导致土壤中钙素缺乏。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于3.0~4.0 mg/mg属于钙素缺乏。土壤中缺钙,造成作物对钙的吸收不充分从而导致缺钙症状。

2.2 土壤酸化、盐渍化程度较高

由于菜农有机肥用量的减少、化肥用量的加大,造成土壤酸化、盐渍化,从而导致根系对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而导致缺钙症状。

2.3 土壤干旱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水分供应失常。造成耕层土壤盐溶液浓度增高,从而抑制了根系对钙的吸收和传导,造成生理性缺钙。

2.4 肥料不均衡

当前菜农的施肥习惯主要以有机肥和氮、磷、钾大量元素为主,同时偏向于氮、钾肥的过量使用以及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钾钠、镁等元素的肥料,抑制了根系对钙的吸收,从而导致缺钙症状[4-6]。

3 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培育壮苗,定植时注意不伤根,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二是均衡施肥。B续多年种植蔬菜的棚室,应基施腐熟有机肥30~45 t/hm2、过磷酸钙450~675 kg/hm2,基肥施用中,加大优质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肥,避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钾肥。结果期后,可用1%硝酸钙、1%过磷酸钙、0.5%氯化钙叶面喷施。三是土壤修复。检测土壤,及时调整土壤酸碱度和改善土壤盐渍化程度,提高根系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四是合理浇水。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忽干忽湿。五是覆膜高垄栽培。六是采用遮阳网栽培[7-10]。

4 参考文献

[1] 房德纯.蔬菜生理病害防治图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1-122.

[2] 李巍.绥化市北林区蔬菜缺钙原因及预防措施[J].植物医生,2016(11):61-62.

[3] 杨洪春.蔬菜缺钙主要症状与钙肥施用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24):48.

[4] 周乐文,施洁,李平,等.蔬菜缺钙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村科技,2012(8):30-31.

[5] 孙润峰.蔬菜缺钙的症状及防治方法[J].吉林蔬菜,2015(6):29.

[6] 张向华.缺钙症引发的蔬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J].农业新技术,2006(2):6-7.

[7] 邓万香.蔬菜缺钙症的发生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2013(4):18-19.

[8] 赵冶丽.蔬菜缺钙症的发生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09(1):33.

篇9

【关键词】优质小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小麦是我省生产中主要粮经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小麦生产中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流行快,受害面广,损失大。为了有效控制我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我省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镇农技推广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小麦主要粮经济作物田间管理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明显。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冬前管理

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育苗管理

(1)旺苗管理。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2)弱苗管理。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3)壮苗管理。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m2需追加16~24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m2需追加12~14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kg煤渣或40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h即可进行播种[3]。

2.2中后期病程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600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00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唐德伟.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河南农业,2009(5):39.

篇10

关键词: 春季;茄果类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当前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各种茄果类蔬菜(番茄、茄子、辣椒、甜椒等)正值生育旺盛期,有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危害。因此做好这段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控制主要病虫危害,对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现将春季茄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灰霉病 

 

该病可危害叶片、茎、花及果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浇水过多、湿度高有利发病,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 

防治措施:通风排湿,尽量降低棚内湿度;病株、病果、病叶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防治药剂可选用50%凯泽1 500倍液,或50%和瑞1 0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1 200倍液(注意通风),或50%秀安1 000倍液喷雾,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青枯病 

 

该病田间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青枯,是1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病苗、病土、昆虫、人畜以及生产工具等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导致茎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同时病株和健壮株根系间的接触也可发生侵染。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正常运输导致萎蔫。 

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续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连作地、地势低洼、土壤偏酸的地块易发病。 

防治措施:掌握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用药液进行喷雾或灌根,药剂可交替选用20%猛克菌500倍液,或57.6%冠菌清1 2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或30%万克600倍液,或25%青枯灵8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0.5kg,每隔7~10d灌1次,连续灌2~3次。同时重视防治地下害虫,以减少根系虫伤,降低发病率。 

 

3叶霉病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病菌在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或潜伏在种皮内越冬。翌年如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连续阴雨,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 

防治措施:田间管理同灰霉病。药剂防治可交替选用43%好力克5 000倍液,或40%福星6 000倍液,或10%灵动1500倍液,或50%秀安1 000倍液,或50%美派安600倍液喷雾。

4晚疫病 

 

该病可危害幼苗、叶、茎和果实,病菌主要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也有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 。 

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如定植不要过密,以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提早培土,注意排除低洼地积水;发病初期及时摘掉病叶,彻底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销毁。药剂防治可选用60%双工牌福玛600倍液,或72%克露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700倍液,或50%甲霜灵7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800倍,或68%金雷多米尔1 000倍液喷雾,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5病毒病 

 

该病田间症状表现为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3种,发生的迟早和轻重与蚜虫的发生呈正相关;连作、高温低湿、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控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着重抓好避蚜治蚜防病,及时喷药防治。防治蚜虫药剂参考“主要害虫”防治部分;在发病初期可交替选用病毒蛤蟆王700~800倍液,或2%菌克毒克200倍液,或20%毒飞500倍液喷雾。 

 

6主要害虫 

 

主要害虫有蚜虫、蓟马、烟粉虱、螨类等。防治蚜虫、蓟马、烟粉虱可交替选用25%允美3 000倍液,或10%强星(烯啶虫胺)1 000倍液或70%艾美乐(必喜3号)15 0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茶黄螨,以为害茄子为主)可用1.8%虫螨杀星2 000倍液喷雾。 

 

参考文献 

[1] 张淑莲,陈志杰,武俊芳.茄果类蔬菜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8(2):34-35. 

[2] 李梅,花张浩.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08(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