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营销策略范文

时间:2023-04-10 19:1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产品营销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产品营销策略

篇1

关键词: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与客户建立多种互动关联关系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iPhone 受众研究 满足

在智能手机领域,iPhone作为后起之秀,近几年来表现抢眼,拥有一批忠实的用户,从第一代到最新的第四代产品,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老牌厂商纷纷效仿苹果公司的模式,效仿的范围从产品设计、操作界面到商业模式。

事实上,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之初,就在业界备受诟病。该如何看待业界批评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巨大反差?我们认为,对于iPhone的研究已经不能再简单从技术或是电子产品的角度展开,必须把它当做是一种媒体,一种新媒体来开展研究。对于仿效iPhone的其他智能手机或是电子产品也要同样对待。

一、iPhone作为电子产品的不足

如果仅将iPhone作为一款电子产品进行研究,我们会看到它本身存在着许多设计缺陷,如糟糕的待机时间;中文输入速度慢;需要个人电脑上安装大体积的iTunes软件;程序安装管理严格;支持的音乐和视频格式极其有限;一代、二代本身甚至不支持彩信;四代早期产品存在奇怪的信号衰弱问题等。

与竞争相比,iPhone并没有太多的硬件规格上的优势。从表1可以看出,在主要的硬件规格上,iPhone相较竞争对手基本持平,并没有突出优势可言;如果考虑价格因素,iPhone的竞争力大大降低。简言之,iPhone的性价比处于劣势,绝对性能也不领先。

二、iPhone的商业成功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iPhone的产品设计、定价以及绑定运营商的销售策略存在许多问题,但iPhone仍然取得了令手机厂商羡慕的成功,尤其是在利润方面。图1、图2显示了2010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分布。

根据IDCC对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的统计,诺基亚仍然占据第一位,市场份额为35.0%,三星和LG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分别为20.1%和9.6%。iPhone并没有进入到市场前五名。但必须注意到,诺基亚市场份额第一的背后是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而销售额的对比,强烈显示出iPhone产品的竞争力。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的销售额为100亿欧元,净利润2.27亿欧元,同比暴跌40%。其中,诺基亚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苹果iPhone的4倍多,但其营收只是苹果iPhone的93.7%。

市场份额、销售额和利润的对比,显示出传统的手机厂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苹果公司显示出了惊人的竞争力,消费者愿意在iPhone上花费更多的金钱与精力。

三、iPhone成功原因之一:突破刻板印象产生消费冲动

如同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一样,iPhone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购买苹果产品多少带有不理智的成分。如何劝服消费者做出“冲动”的购买决定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在面对第一次购买苹果产品的消费者时。

苹果公司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创新公司,“革命性”一直是史蒂夫・乔布斯最爱用的单词之一。而从传播学的理论来看,就是iPhone突破了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刻板印象。

在iPhone上市以前,智能手机已经发展了多年,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如微软系(采用微软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多采用诺基亚塞班系统)、摩托罗拉(采用Linux系统)等。在这一过程中,直接用户和间接用户逐渐形成了对智能手机的印象,也就是刻板印象。在刻板的印象当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在表2中,我们试着进行了概括。这些印象左右人们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冲动型的购买行为。

而随着消费理念的成熟(这也当中也是智能手机的贡献),消费者开始对智能手机有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与智能手机的刻板印象产生了错位。智能手机的负面印象一再得到强化,甚至到了足以影响消费行为的程度。

图3描述了传统智能手机与用众需求的错位。新产品的设计突破刻板印,与用户需求重合,甚至恰当的领先用户需求即创造用户的需求,就可以赢得未来的市场。如果询问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他很难回答出iPhone产品的技术参数,但可以讲出许多极富吸引力的特征,这正是苹果对于传统智能手机刻析印象的突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突破显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多点触摸屏操作、仿真式的设定操作、对话式短信、对竞争者产品的兼容、流畅的操作体验、程序安装便捷等。因此,尽管iPhone存在着前面提到的各种缺陷,但它突破了传统智能手机的模式,满足甚至创造了用户对智能技术的人性化的需求,再辅以外观上的个性化,引发消费者“非理性”的购买冲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iPhone的成功原因之二:掌控内容提供即媒体化带来忠诚与利润

成功地把技术人性化是iPhone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特征:iPhone正在媒体化,更多的电子厂商正在跟进这一模式。

iPhone的媒体化在两个方面展开:技术和商业模式。传统的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电视在使用上都有一个很根本的技术特征:使用简单。在iPhone的包装盒里没有说明书,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对用户无意义的技术参数,iPhone希望自己像翻开就能读的一本书那样简单,也希望用户获得使用类似媒体的满足。iPhone为此所做的尝试在上一节中已经提到,这里再强调的是,无疑用户确实在部分程度上获得了这种体验:在刚上市的时候,人们经常看到尝鲜者展示如何在iPhone上放大照片。

iPhone媒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在商业模式上。新媒体时代媒体中内容提供者与载体提供者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传统媒体的时代,印刷厂承担出版社的业务,收取物质生产的报酬;电子厂商生产电视机,业务跟电视节目基本没有直接的业务联系。纸与“书”,电视机与电视节目是分离的,从事“信息”生产和从事“载体”生产的两类厂商的利益相关性很小甚至没有。在新媒体时代,首先是技术突破使媒体可以提供的信息发生了变化,除文字、图片、音乐、影视以外,还增加了通信(电子邮件、聊天、传受互动)、游戏、导航(地图、路况)等新种类。

其次是载体厂商突破了传统媒体产业中信息生产者与载体生产者的界限。在iPhone上看来,这个界限的突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影响内容的表现方式:由于iPhone独特的操作方式,在iPhone上运行的游戏、电子书籍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界面设计、操作方式、内容表达上都留下了强烈的iPhone特征。这使得用户对把内容与iPhone之间建立强烈的心理关联。

2、从内容提供中获得利润:从原则上讲,iPhone的用户只能从苹果允许的少数几种途径获得书籍、音乐、电子游戏、工具软件等,如从iTunes音乐商店下载音乐,从App Store获得软件。苹果公司对所有内容进行分类、评级,并向用户推荐。重要的是,无论是音乐提供者,还是软件编制者,其产品都必须通过苹果公司的审核,并且从获得的收入中分成给苹果公司。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内容的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从内容中获得收入更是使它摆脱了“载体”的地位。与其说iPhone像台电视机,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收费的有线电视台;苹果公司对产品的分类、评级和推荐就像电视台编排节目一样;为iPhone提供音乐和软件的公司则更像是一家家独立影视公司或者合作媒体。

结语

iPhone苹果提供了一个“媒体”,它可以是书籍、杂志、网站、音乐播放器或者电子游戏机。这背后是苹果公司不再是一个物质产品生产商,而逐渐进入内容生产的领域。iPhone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代表,在将来会有更多的类似产品出现,也会有更多的厂商走上这样的道路。

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载体生产商,还是内容生产商,都必须重新思考生存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向。

篇3

关键词: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与客户建立多种互动关联关系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篇4

除了打发无聊的上下班时间,低头现象出现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被电子产品吸引。手机、Ipad、Mp4、Mp5……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身边的电子产品,甚至有人得了电子产品依赖症:没有手机就觉得身边缺点什么,慌神、烦躁、紧张;晚上不看电脑,便无法入睡……这样的现象已经不能被我们忽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残酷,电子产品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天堂。这里是完美的世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甚至骂人、发泄。似乎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我们快乐、开心。深受现实打压的我们,怎能不被这样的天堂吸引?

电子产品强大的功能,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不用去商场购物,网络商场应有尽有;不用去门店交话费,网络银行为您服务;不用去电影院排队买票,视频网站送上高清视频;不用再买宽大的报纸,网上新闻第一时间送上最新资讯……电子产品可以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所有帮助。低一低头,应有尽有。

低头现象同样是现代商业消费文化的折射,而广告恰是这种文化的催化剂。不论是电视、网络,还是街道、汽车,广告都无处不在。我们存在于广告的世界之中,商家不断更新的电子产品、不断推出的购物狂欢、不断激发我们的消费欲望。我们沉浸在无尽的电子世界中,恰恰说明商家成功的营销策略。他们已经潜移默化地通过点滴渗透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改变。这是时代进步留下的痕迹……

篇5

关键词:苹果公司;iPad;营销策略;创新

当下高科技电子产品行业,苹果公司无论是在台式电脑、PC、数字音乐播放器、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苹果”年度营业额1082.5亿美元,2012年8月29日,市值5325亿美元,超过微软等四家公司总和,成为市值世界第一的上市公司,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然而,1999年苹果公司市值仅为92.9亿美元。利润的高速增长离不开营销策略的支撑。

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体系正是苹果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始终以创新为手段,以消费者为核心,从生产、销售、售后三角度,全方面超前预估消费需求,引导需求甚至创造需求,纵向上实现对产品端到端的控制;利用各个产品之间的联系、建立产品链,横向上实现对消费体验的控制。

一、生产

1.创新引领产品——专利。由于对上网本“又重又贵”的键盘不满,苹果公司决定利用多点触摸界面,将键盘的功能纳入其中,创造出新产品——iPad。内部设计上,苹果公司充分利用了多触点控制技术、滑动解锁、重力感应器、光感传感器、三轴陀螺等200多项专利,不仅秉承公司一贯的多功能特色,还利用大屏幕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实现客户体验最大化。外观设计上,创新出边缘底部圆滑薄、可随意拿起的造型专利。在产品包装上,改进iPhone专利包装盒得到一个大尺寸、上盖坚硬和内部光滑的托盘。

虽然iPad的出现给电子产品带来了一场革新,但消费者提出种种质疑:无多任务和摄像头,不支持Flash,笨重等。其中致命局限在于iPad将重点从内容创造转移至仅仅是吸收和使用内容,不利于使用者的创造性工作。在市场对iPad批评的基础上,iPad2弥补iPad的不足,增加前后置摄像头、减轻机身、设计iPad2专用无缝连接、磁铁感应屏幕唤醒保护盖等特色。另外,针对iPad“内容消费设备”的舆论定位,苹果公司改编了麦金塔上最有创造性的应用Garage Band和iMovie,并开发适用于iPad的版本。至此,平板电脑已逐渐在电子产品行业达到,上至三星、联想、谷歌等国际大公司,下达各国小企业都竞相推出平板电脑,以期争夺日益扩大的平板电脑市场。然而到目前为止,苹果公司仍占有主导地位。

在iPad2取得成功的同时,苹果公司对其进行持续更新,2012年推出the new iPad。面对亚马逊的kindle fire取得的成功,以及Google随其后推出的Nexus7进一步向低端市场进攻,苹果公司又iPad mini和iPad4,上市的头3天就在全球销量总计超过300万部。

2.应用创造需求——iPad应用程序。苹果公司通过将iPad打造成网络时代的工作必需品,由此创造新的需求。IPad的数据的及时传输和集成功能,首先在教育领域得到利用。虽然多媒体工具实现了知识传递的高效化,但是教学反馈却相对落后:教师仍得在课后作业中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吸收效果。对此,苹果公司发现了iPad的用武之处,开辟iPad“云课堂”。老师通过“云课堂”即使传输课件和接收作业数据,可以迅速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接受情况。“云课堂”不仅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快传递知识和接受反馈,而且比需要不断整体更新的教室多媒体设备更低廉。苹果公司分别于2011年12月在上海卢湾第一中心小学、2012年3月在北京市家胡同小学免费设立“云课堂”试点。在武汉华师一附中留学班里,iPad也已成为同学们的“作业本”。另外,iPad的GPS定位、重力感应技术、即时报价照片储存、浏览器、视频播放等功在建筑、医疗、销售、行政执法、采矿等领域也获得了广泛利用。同时,苹果公司通过开放应用平台,鼓励其他公司开发应用增强iPad的工具性。例如网友开发的“iTweezers”应用程序,能让用户通过触摸iPad的屏幕来操纵微观物体。SSB BartGroup公司开发的辅助应用大量运用了VoiceOver、LED闪光灯、震动等特性帮助聋哑人士向外界传达信息。一些医院也会使用iPad来对病人进行语言矫治。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G《2012iPad商用调查报告》显示,91%的企业用户使用iPad工作:12%的企业用户表示iPad已经完全取代了笔记本电脑,54%表示已部分取代电脑。可见,苹果公司在创造需求的营销策略上成果显著。

二、销售

1.口碑营销。苹果公司对iPad系列产品的广告宣传投入少,但仍秉承公司至简主义的品牌特质。2007年iPhone以来,苹果在iPhone广告上投入的资金约为6.47亿美元。而iPad上市仅两年,在广告上的投入也超过了4.57亿美元。除视频广告外,我们鲜少看到对于iPad的宣传。苹果公司主要依靠着媒体舆论和产品在电影、电视中反复出现、而非价格高昂的广告,来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产品:一是借助媒体,通过各大媒体关于iPad的热议实现宣传效果;二是植入性广告,公司利用与好莱坞的密切关系,经常让产品出现在荧屏和银幕上。产品频繁在电视电影亮相、利用公众人物的带动效应,是苹果公司的又一项营销策略。

2.购买体验——苹果零售店.苹果公司重新塑造了商店在品牌定义中的角色,使其成为传达企业理念、产品理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苹果零售店的店内设计一如既往秉承公司至简主义的品牌气质,让顾客直接面对产品而不被花哨的装饰分散注意力。同时,与一般放在柜台里、以产品来划分售卖电子产品不同,苹果的零售店以顾客的活动进行分区,店内以“方案解决区域”为中心设计,创造可以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每一个产品都是开启状态等待顾客上前自由体验,产品旁边放有产品介绍的标牌,遇到任何疑问可询问店内的工作人员。这里没有耀眼的灯光、嘈杂的音乐或推销产品的销售员,客户体验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状态。另外,“天才吧”是苹果零售店的另一创新,顾客可以与维修人员当面进行问题检修,是一个融礼宾服务台与吧台于一体的服务设施。

三、售后

1.持续维护消费体验——新的商业营业模式iTunes和App Store iPad的成功不仅来自完美的硬件,更来自强大的终端管理平台、新的商业营业模式iTunes。苹果公司推出iTunes商店,以每首9.9美元销售正版音乐,不仅为饱受盗版打击、日益消沉的唱片公司带来希望,更给消费者安全、合法的消费体验提供保障。此外,App Store也是iTunes的一大亮点。苹果公司允许在遵守苹果公司严格的标准、接受苹果公司测试和批准、通过iTunes商店出售应用的前提下,外部开发人员为公司产品编写应用程序。这样,应用程序商店在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反过来又为苹果产品创造新服务。与安卓系统的完全开放性相比,苹果公司的高标准能保证公司足够是控制力,以保护产品的完整性和用户体验的完美性。

2.数字中枢“云端”iCloud 苹果公司2011年6月的iCloud云服务,取代计算机担任管理消费者内容的中心角色,整合顾客的所有电子资料,实现电子设备无缝同步。这样从云端中可以流畅播放用户的各种私人数据。在iCloud以前早已存在类似服务,其中以谷歌、Cloud Drive、Drop box以及SkyDrive四类品牌发展领先,根据五大云储存数据对比分析可知,iCloud不及Google和Cloud Drive空间大,不及Google、Cloud Drive和Drop box的支持设备广泛,不及Dropbox、SkyDrive的地域广,不及Google、Cloud Drive和SkyDrive的售价低,因此,总体竞争力只能称较强,处于Cloud Drive之下。但iCould有苹果公司日臻成熟的封闭的产品生态系统,后发之势强劲。从台式电脑、PC、iPod、iTouch到iPhone、iTunes、iPad,再到今天的iCloud,可明显看到苹果公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制造只有一个苹果产品的乌托邦。苹果公司不仅从产、销、售后三方面从纵向实现对产品端到端的控制,同时利用各个产品之间的联系、横向保证消费体验。一旦消费者接触到苹果公司的任意产品,就会被优越的消费体验所吸引,进而步步走入他们为消费者创造的世界、坠入苹果公司完美的产品链之中。而数字中枢“云端”iCloud,正是这一计划的“集大成”步骤。

2011年底乔布斯去世后,不断有舆论认为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将不再如以往辉煌。然而事实却是,2013年苹果公司第一财季营业收入545.12亿美元,净利润130.78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一个公司的成功不可能归结于一个人,而是公司的制度和长远策略。从iPad系列的营销手段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在纵向上对产品实现端对端的控制:在生产领域,通过产品专利创新实现其独特的消费体验、应用创新创造并引领消费需求,从而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销售领域,通过口碑营销进行获得市场关注,并打造实体店传达产品理念和企业理念,并实现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在售后领域,通过新型的商业模式维持用户体验,并利用数字中枢iCloud在公司产品之中形成产品链条、横向上相互维持客户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美]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美]沃尔特·艾萨克森.The Real Leadership lessons of Steven Job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2,(4).

[3][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

[4]徐亚楠.浅谈苹果公司营销和管理机制[J].文艺生活,2011,(3).

[5]刘清洁.从苹果公司发展战略看广义虚拟经济市场特征[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4).

篇6

1、从产品(product)和消费者(consumer)上看

理论上一般商品和服务可以在网络上销售,实际上目前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电子产品、音像制品、书籍等教直观和容易识别的商品销售情况要好一些。从营销角度来看,通过网络是可以对大多数产品进行营销,即使不通过网络达成最终的交易,网络营销的宣传和沟通作用仍需受到重视。网络营销可真正直接面对消费者,实施差异化行销(一对一营销),可针对某一类型甚至一个消费者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或购买。这是传统营销所不能及的。

2、从价格(price)和成本(cost)上看

由于网络营销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节省了中间营销费用,可以减少销售成本,降低营销费用,所以商品的价格可以低于传统销售方式的价格,从而产生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减少了销售中的中间环节,商品的邮寄和配送费用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商品的销售成本和价格。

3、从促销(promation)和方便(convenience)上看

在促销方式上,网络营销本身可采用电子邮件、网页、网络广告等方式。也可以借鉴传统营销中的促销方式,促销活动一般要求要有新意、能吸引消费者,所以网络营销同样要有创意新颖的促销方式。在方便上,一方面网络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足不出户即可挑选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方便,一方面少了消费者直接面对商品的直观性,限于商家的诚实和信用,不能保证网上的信息绝对的真实,还有网上购物需等待商家送货或邮寄,在一定程度给消费者又带来了不便。

4、从渠道(place)和沟通(conmmunication)上看

篇7

饥饿营销并不只存在于电子产品,在汽车、房产市场上,这类策略也随处可见。之所以称之为策略,是因为真正的“饥饿”往往并不存在。毕竟在多数工业品面临产能过剩矛盾的今天,想要获得足够的供货量简直易如反掌。

之所以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不抢就买不到了”的紧迫感,完全是商家人为操作的产物。从理论上来说,“饥饿营销”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而手机、汽车乃至房产市场,商家的竞争已近乎惨烈,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也让消费者变得精明,而且也不是没有同类产品可以替代。为何多数的营销方案仍然能够取得成功?其中的奥秘,就在商家通过成功的换代策略让饥饿营销的三个条件得以具备。

换代的前提是确保第一代产品取得成功。

初次进入市场的产品如果搞砸了,要修复市场信心可不容易。比如软件巨鳄微软企图在平板电脑领域分得一杯羹,在2012年末推出了Surface RT系列平板电脑。虽然微软投入了9亿美金在Surface RT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中,但是直到2013年过去,Surface RT的销量依然未见起色。改头换面变为Surface 2后,市场反应仍风平浪静。要想初战告捷,就得有绝佳的第一代产品。绝佳并不代表品质达到顶级,而是要具有杀伤力的性价比。如果一种产品能够以同类顶级产品30%的价格换取其70%的消费体验,那么聪明的消费者一定会趋之若鹜。

小米的横空出世就是经典的案例。所谓“瑕不掩瑜”,当消费者千辛万苦买到了广告中完美的产品时,即使发现其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多数理性的消费者还是会认为“这个价也值了”。当然,其中也有饥饿营销的功劳。

有了第一代产品的成功,续写辉煌的秘诀就是要在换代过程中避短扬长。将避短放在扬长之前,是为了突出“避”。通常来说,产品设计开发者并非不了解产品的缺憾,只是克服缺憾的代价会超出其产生的收益。比如廉价的汽车,如果非要弥补其在安全气囊、自动巡航、加速性能等方面的不足,其赖以立足的价格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所以,换代需要回避产品短板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一定要急于修复,关键还是需要扬长。消费者若能感受到产品的特色得到持续提升和强化,下一轮的饥饿营销策略还会继续奏效。苹果手机的待机时间一直饱受争议,但是新一代苹果出来,大家发现这个问题并未好到哪去,但是其精致的做工一如既往,运行速度更快,触屏和显示效果不断提升,iOS系统不断升级,由此市场认可度得以长盛不衰。

这类能够长期占据市场中坚地位的产品,一方面是在营销中准确地把控了“饥饿程度”,另一方面是在拿捏“换代速度”上也有独到之处。

市场的竞争水平越激烈,产品的换代速度就会越快。因为一个产品的亮点很快会出现在竞争对手的下一代产品中。苹果公司一年一代新产品节奏如今已被打破,库克上任后推出新款产品的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市场也如此,市面上的经典车型高尔夫已经是第七代产品,而市场预测2016年才能上市的第八代高尔夫可能会提早降临。

篇8

关键词:跨课程项目;纺织电子产业;跨课程项目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刘成尧(1980-),男,安徽滁州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技术;韩承江(1965-),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技术。

基金项目:2013年绍兴市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纺织电子产业的电子信息专业实施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主持人:刘成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8-0066-04

在一门独立的课程里实施项目化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正如徐国庆在《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一文中所提的项目化教学法三问:是否有好的项目用于教学?有了好项目是否有合适的教学课程?有了好项目是否有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1]这三个问题一直是项目化教学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理念[2][3],上述三个问题的本质可以归于如何实现从以知识中心转移到以行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传统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反思,从项目来源、项目与课程的关系、项目与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关系等角度考虑,回归到对高职“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再认识[4],对项目教学模式的再创新实践。

一、对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往往在独立的一门课程内开展,注重课程内的知识层次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中关注课程内知识点的衔接与完整,技能训练上更加突出该门课程所对应的技能需求。由于课程间的教学活动独立,常常造成整体知识体系的衔接不连贯,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强调的专业知识技能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要求[5]。

课程内的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因为课程知识点的紧密联系和部分主观原因(如,同一个老师教学,一系列教学项目由一个老师编排,等)具有了很强的内在联系性,但由于教学活动中不同课程存在教材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主体(老师)变更等因素,使得一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内在紧密联系难以延续到其它课程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有前后依赖关系的课程群)。

以高职电子类专业为例,通常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等课程定位为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将电子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CAD制图、电子技术实训、单片机系统应用等课程定位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将电子产品设计、嵌入式技术应用等综合性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如表1所示。专业课程间知识层次清晰,逐层递进,知识体系的各个知识点静态连贯性较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课程间知识与技能的热度联系和连贯,更多地沿袭本科制高等学校的教学思路,过于依赖学生在课后吸收和贯通所学知识的联系,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导致学生无法自如地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

二、以纺织电子产品为背景实施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对知识技能的自主融会贯通能力较差。教学设计者应能够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所建立的专业课程间联系,构架和设计跨课程的教学项目。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跨课程项目教学模式,通过跨课程项目作为教学纽带,将相关课程教学活动打通,使课程间形成具有活力的知识连贯性,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实施,有目的训练课程群所建立的知识技能关联网,最终构成可以牢固掌握的综合实践技能。

从教学顶层进行设计,提出课程群总体项目设计规划,并根据课程群的知识体系,设计具有知识技能紧密联系的系列跨课程项目库(简称为跨课程项目)。项目库中每个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课程群合作完成,每门课程根据项目驱动的知识技能需求完成对应教学任务。在由项目驱动完成相关课程群教学任务后,该项目也同步完成最终成品(成果)。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的特色是跨课程跨学年的项目编排,以及跨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该模式用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前后相关课程教学的紧密有序衔接。

依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为出发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6],笔者所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电信专业)探索如何将绍兴纺织电子产业生产活动过程嫁接到教学活动中,引入纺织电子行业典型产品(模块)作为教学载体,探索跨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的学习具有更强目的性和指示性,通过多层次的项目迭代训练实现对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锻炼,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全面认知与掌握。

通过实地调研绍兴纺织电子产业,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技能需求,选取典型纺织电子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引入纺织电子产业典型生产过程进入教学活动。采取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编排教学进程,包括纺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维护等主要周期环节。根据纺织电子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岗位及岗位技能要求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如设计、开发阶段的岗位包括研发工程师、助理工程师、PCB绘图员等,这些岗位要求能够熟练掌握电子电路、编程知识、CAD绘图等技能;生产、销售环节的岗位有装接工、焊接工、生产线管理员、市场销售员等,这些岗位对电子电路、编程等技能要求较低,侧重于掌握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技能。不同的产品阶段和不同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应能够充分体现在跨课程项目设计中,使知识技能传授具有产品载体、岗位导向,使教学活动过程与产品生命周期同步。

在上述教学改革思路的引导下,以纺织电子产品为载体,将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活动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融合,贯通专业核心及主干课程,构建跨课程项目,按照企业生产过程组织课程前后衔接与教学活动。以产品作为项目,课程教学转变为对企业生产环节的剖析与实践,环环相扣,串联相关课程教学活动,完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的每个工作环节所需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学习。以项目实施为教学核心,导入知识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做中学,学中问;教师教以如何做,如何学,如何问;教与学都以项目“做”为中心,实现“教学做合一”知识技能培养与“工学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统一。

三、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项目组织与实施

根据专业课程与企业生产活动要素的关联性,将《电子CAD制图》、《电子技术实训》、《单片机系统应用》、《电子产品制作》、《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产市场调查与营销》等课程教学活动以跨课程项目为纽带、以企业生产过程为主线进行有机编排。合理规划建设跨课程项目库,库中包含有单片机综合系统板、电子秤、超声波测距、浆泵控制卡、染料温度控制卡、渗透检测仪等多个电子产品项目。每个项目可拆分到对应课程中,分解成每门课程应完成的相关步骤,如:

《电子CAD制图》课程学习和完成所选取项目功能分析、电路原理图设计、PCB图设计与绘制,并进行样板加工与线路检测;

《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完成电路板(来源于《电子CAD制图》)元器件分检、初加工、电路板焊接、调试;

《单片机系统应用》课程引导学生在完成的电路板上进行软件设计开发。该阶段的教学将综合功能拆解成各个独立的小功能块(子项目),分散在单片机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用性。

《电子产品制作》课程教学是基于已经前面课程积累的可用电路和软件功能模块,引导学生完成一个最终的电子产品项目,即综合设计环节和设计文档编制。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衔接《电子产品制作》,以项目为背景讲解电子工艺与管理知识与技能,对已完成的项目产品进行小批量加工生产;

《电子产品市场调查与营销》课程则引导学生完成基于这些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市场需求调查技能学习和营销策略的基本分析。

表2描述了以跨课程项目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为线索重新修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跨课程项目相关课程的教学进度的具体安排与组织。

跨课程项目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对应的跨课程项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问,营造企业氛围;创新考核机制,以项目完成进度作为课程考核标准,强化学习成果实物化观念;实现项目即产品,教学即生产,“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所教授课程在项目实施中的目的,教学载体具有延续性,课程教学联系具有动态性,教学要求明确,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将作为后续课程教学的基础,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教学老师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作为该教学设计的最终受益者,所获得反馈效果更加明显,直观的表述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后,所完成的项目将继续用于下一门相关课程学习载体,从项目实施的角度看,课程学习的过程更像是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大跨度(跨课程、跨学期)的综合项目设计,课程全部结束后,一个真实的电子产品也完成了,学生在完成预定知识技能学习活动的同时,设计和加工出一个(或者多个)具有实际功能的电子产品,提高了学习成就感和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认同感。

为了能够强化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效果,作者将所在学校的“课程周、一体化”教学模式与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进行融合,围绕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组织、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评价构建等方面问题进行教学效果提升的建设,创新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施以周为教学单元来组织课程教学时间,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实施。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主导讲授、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实行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方法[7],采取教学场所(教室、实验室、机房等)全天开放,教学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完成项目的方式开放,以开放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树立项目完成和创新是第一目标的学习意识。教学场所开放与教学时间开放统一,把教学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开展进行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组队,引导学生借鉴、参考、学习、消化和创新已有的成果,以达到完成自己项目的目的。

四、教学改革成效及意义

跨课程教学项目开发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地方企业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通过产品嫁接教学活动,企业积极与学校探索如何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加对企业以及产品的前期认识,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期间对企业的忠诚度。

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就感。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之外,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项目深入开发学习和实践,在老师引导和激励机制下,团队合作,自主管理,构建更为开放的学习管理模式和学生社团,实现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改革历经三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体现人文关注情怀,通过引入企业产品和企业生产活动过程进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专业和未来工作行业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营造“爱一行、干一行”的职业素养氛围,突出新一代蓝领技术人才的自我荣誉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在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模式的引导下,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扎实,职业素养较高,专业技能娴熟,到岗适应能力较强,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J].职教论坛,2014(27):1.

[2][7]刘成尧,王海娜.高职单片机实践课程的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2):31-33.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0-31.

篇9

关键词:创意产业;电子信息;发展;融合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创意产业与浙江新型制造业的耦合演进发展机制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3B141)

一、创意产业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创意产业这个名词兴起于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崇并被应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组与革新。有些学者又将创意产业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工业或创意经济等,相应地,其英文被翻译成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Creative Economy或Creative Industries等。以创意理念为核心,推崇和倡导以先进、独特的思维方式转变传统手工运作,快速有效地提高工作速率。主要被应用于文化领域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20世纪初,电子产品应运而生,产量与种类并不多,其外表多以平凡朴素的传统手工艺形势出现,没有多余的包装,产品的实用性远超于人们对其外表的关注。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渗透到生活领域中,人们尝试将创新的想法与翻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用新奇的思维构建未来生活平台,间接推动科技领域不断进行新的突破,逐渐开始把创意产业带入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去,二者交相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赋予了设计师的存在价值,在固有的产品基础上,重新包装再次塑造,设计者们用创新思维为电子产品提供了更多的人文概念,从各角度各方面上更趋向于符合使用者对其的独特定位,无形中让人们产生了对产品的依赖性和对新进功能的向往、渴求与追逐。能让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产品便是手机。手机由最早期老古董式固定电话经过不断更新换展成现在轻、薄、易携带、智能化、全球通、互联网的代名词,创意将整个世界塞进一个迷你盒子里,供每个人随身携带并实时联系。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的渴望、对新兴事物的无限向往让创意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名词。创意产业在推动全球经济飞速运转时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向前,为人类文明史迈步前进积蓄着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意产业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大力推广文化创意产业,并希冀以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其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部署,预示着创意时代的来临,并为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二、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容生产面临的三大变革

同其他领域一样,科技始终是促进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紧跟时代的步伐,短时间内在多个层面迅速扩展,蔓延到生活中各种领域,改变当下生活习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早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兴环节,其便携性与互动性颠覆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造就了新的消费观。此种环境也促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容生产面临的巨大变革,那就是深入拓展、整合资源,挖掘更多潜在的金矿。

(一)终端形式不断增加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获取信息的媒介由从前的报纸、电视、相对局限性的互联网,发展到风靡今日的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功能精确化设备,科技成品的源源不断使得新媒体终端不再单形式地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多样化终端模式于一个网络载体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转被动于主动,脱离了当初单方面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限性,依靠多样化终端自行搜索捕捉可用信息。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促使新媒体在推广时融入更多的人文理念,从受众者使用心理出发,在拓展信息时将固定平台转换为可即时互动性平台,推动媒体影响不断深入。

(二)生产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3G移动互联网的产生,手机上网一夜之间呈爆发式增长,丰富的终端设备为新媒体时代提供了更多新兴时尚元素,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手机、电脑、平板等工具上网创建属于自己的账号发表言论参与热门话题的探讨,在音乐视频网站收藏、下载或上传自己的作品,实现不出门便可零距离沟通。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可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信息源,在开放式媒体中彼此交流相互传播,形成新的媒体信息,并在传播中不断扩大信息内容。这对新媒体信息内容生产形成一个良好的刺激,摆脱曾经的单向束缚,用全民互联网这一独特形式推动其推陈出新拓展内容,间接挖掘更多的潜在价值。

(三)互动程度增强

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交软件和游戏购物等APP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做到犹如在现实生活中沟通自如。在当代,互动性俨然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选择内容填充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媒体在搭建平台时要赋予更多的互动参考,更多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使用和参与媒体信息,让用户在新型环境下自由选择,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用户对媒体的使用情况,并随之衍生内容产品的不断扩建,开拓新媒体全方位发展的无限空间。

三、创意思维与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与延伸的产业形势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增长,人们在一次次的金融革命洗礼后,慢慢意识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要依靠创意思维的融合渗透,才能缩小周期,以便在更短时间内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实现产品利益的最大化。制造业作为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水平依然不高,尤其是作为核心环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停留在代加工阶段,主要依靠制造赚取加工利润的模式,自主研发产品和品牌营销意识相对薄弱,无法赋予产品深刻内涵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核心价值。因此,浙江省必须将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挖掘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

(一)浙江创意产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在浙江人多年的努力和培育下,目前浙江创意产业已成规模,并凸显出了一批优势行业,如工业设计、动漫设计、软件等。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浙江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以至于在2015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企业第一季度的收入便达到763.74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9.5个百分点。作为最具亮点的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是浙江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2014年,杭州市动漫游戏行业收入也达到65.8亿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62%。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浙江支柱产业,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6095亿元,属于制造业大省,但在高端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能进入制造业强省的行列。但也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弱,只能由产业链低端的产品代加工环节切入赚取利润,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浙江制造而非浙江创造。具体表现为浙江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而小,营销模式陈旧,行业龙头企业偏少,国际同行业相比缺乏竞争优势。由此导致库存水平偏高,成品存货周转周期达22.2天,引发资金周转困难等局面。

(二)创意产业与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融合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有利位置,背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俨然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电子产品竞争如火如荼的今天,浙江省若想实现质的飞跃,需依靠创意产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以美国市值最大的电子产品公司苹果来说,其独特的创新式战略发展为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苹果公司成功的战略经验,为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参考。

苹果不惜重金组建了可谓为金牌的研发团队,以此加速其产品的更新换代,资金周转灵活,创新型的商业营销模式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苹果公司在开发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中,将APP应用程式巧妙植入,该策略极大扩展了原产品增值空间,令受众操作更加便捷。在产品销售上采取饥饿营销的战略部署,提高品牌形象和产品附加值,每次新品会都令消费者眼前一亮,刺激购买欲,配合内置系统频繁进行自我升级淘汰旧的电子产品市场,令“苹果”这一品牌成为高端、时尚的代名词,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一款产品,并带动了周边衍生品的发展。苹果公司在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将所有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共赢。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可效仿苹果公司的成功案例,整合产业链各个端口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量服务,树立品牌意识,开拓创新的营销模式,利用优异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竞争环境,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四、创意产业引领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创意产业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密不可分,相互交叉渗透,将带有创意思维的文化产业引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使用价值。在电子产品前期设计研发中,企业可植入浙江省江南水乡独特的历史、饮食、文化于其中建立别具一格的产品内容,开辟新的用户群体。在面对科技实力积蓄雄厚的欧美国家时,企业若想在经济漩涡中拔得头筹分一杯羹,要整合身边可用性资源,浙江中小企业分细多而密集,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和网易,可带动小型企业一起前进,丰富企业分支,将整个产业链融为一体,各个层级乃至整个产业都得以提升,从宏观上推动价值链向前延伸。在产品销售后期,更要为其量身定制品牌营销,树立原创品牌概念,这里可以将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平台结合到一起,把山寨产品请出市场,企业品牌与营销平台捆绑在一起,品牌得以更大推广,销售平台水平层次也有所提高,由从前得高仿产品直接转型为品牌衍生产品供应商,相互合作实现利益双赢。品牌营销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后端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传统制造业往往将重心置于代加工制造中而忽视这一部分,而品牌营销实则是创意产业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后期派生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周边衍生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在发达国家,产品最大赢利点便被置为后期的品牌营销,而在我国却被本末倒置。美国动画明星“米奇”的成功便是巧妙营销的典型案例。每年迪士尼从游乐园、周边玩具、画册、动画电影、及其他衍生品获取着大量价值与收益。可以设想,如果当初华尔特创作出米奇的系列电影后,便转去忙于其他项目,那么现在“米奇”这个形象可能只是动画发展史中某一页中的几张插图,而非动漫形象品牌中的摇钱树。因此,在企业品牌塑造上,应着重发展品牌影响力,创造一百个普通产品远不及一个经典产品深入人心,品牌推动着一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升级。

在企业规模和运营管理中,可着重吸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本质所在,是完成前期研发和后期品牌营销的原动力,电子产品行业佼佼者如苹果公司、索尼、三星、联想等,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搜索拥有创意思维的人才加以聘用,开发企业的更多价值空间。电子行业的发展单纯地依靠科技研发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意性思维,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使企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若想完成转型升级,需切实改变传统手工业代加工为主的运营模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依靠创意思维和文化产业相结合,赋予电子产品更多的内在文化价值,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创意产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犹如两只各自运转中的齿轮,将二者推进相结合能互相填补缝隙,令其咬合更加紧密转动更快速,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02)

[3]孙永波.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

张芮 (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创意产业研究;

篇10

以手机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发展背景,分别从文化、审美、心理和设计等方面,对手机消费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导致手机产品呈现明显的审美疲劳(实质是欲望疲劳)的原因。从而采用设计手段,分别从策略、设计者和消费者几方面入手,克服手机产品中审美疲劳问题。

关键词:

手机 审美疲劳 消费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38-02

1 关于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属于美学范畴,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出现的疲劳现象。它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2004年冯小刚电影《手机》的热映,使得审美疲劳这个美学术语的外沿得以扩大,泛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

2 手机产品的审美疲劳

手机产品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常规的技术工具,转变为具有科技和时尚特种的消费产品,具有明显的消费特征。

2.1手机产品的审美疲劳现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中国逐渐进入丰裕社会。消费者日益喜新厌旧,对于产品实用功能的追求日益减少,逐渐看重产品符号,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了鲍德里亚认为的靠符号转换和交换而进行的文化活动。消费者因为产品的符号消费而逐渐标签化,促使像手机类的消费电子产品频繁更新换代,一款产品还未得到充分使用就被淘汰。早在2005年的统计显示,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这样的趋势,近年来更加明显,出现了明显审美疲劳现象。

2.2手机产品的审美疲劳特点

美感虽来源于或者凭借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存在,比如难以琢磨的变幻多端的客体,但最终要离开它们,进入到心灵、精神和灵魂的层面。它是一种能让审美主体陶醉在其中而又难以膺足的新鲜感。所以审美就无所谓疲劳可言。而所谓的疲劳也就只能是感官上的疲劳,是肉体层面的疲劳。所谓的“审美疲劳”其实质只能是欲望疲劳。这点在手机消费上反映尤其明显,由于具有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手机产品在新设计、外观的不断推动下,出现快速的审美疲劳现象,实质上是逐步呈现欲望疲劳的过程:

(1)从企业来看,呈现主动制造欲望疲劳的特点

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常用各种手段主动求新、求变,营造审美疲劳,其实就是制造消费者的欲望疲劳,让他们主动追随新产品,从而不断更换产品。一方面企业的营销策略呈现出“为了求新而新,为了改变而变”的特点,即产品本身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的情况下,为了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企业主动对产品进行改变,让产品出现新颖的外观、差异化功能和使用方式,引导消费者不断更换,从而使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企业顺应消费电子产品的时代性特征,主动制造速度和科技感,比如在智能手机中渲染产品的视觉体验和速度,不断增大手机屏幕,提高显示精度,增加相机像素,增加手机配置等,这样不断改变中,主动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2)从消费者方面来看,呈现被动欲望疲劳特点

在手机消费中,消费者受到时代消费文化、流行文化以及企业主动对产品更新换代产品的影响,容易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从而影响自己的消费行为。一方面,由于受到各种媒体广告和宣传的影响,消费者呈现被动紧跟流行和潮流的特点,手机的消费性特点展现出来,由此形成流行消费文化,形成消费潮流,消费者被动的被流行潮流所裹挟,疲于接受,进而主动更换自己的手机;另一方面,消费者呈现被动标签化的特点,长期使用某款手机会被贴上某类人群的标签,从而适应产品的特性,紧跟产品的更换潮流,所以这明显不是因为产品真正不够“美”而更换,而是在改变中更能适应消费标签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3)从产品来看,呈现出主被动交织的疲劳特点

在产品系统中,产品作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而存在,产品既需要维系企业获取利润,进而继续开发新产品的动力;也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激发购买欲望,所以在手机消费中,呈现出主动和被动交织的疲劳特点。一方面,由于企业营销策略影响,手机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群体对手机的需求,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从而使产品种类多样化、差异化,比如音乐手机、游戏手机等,从而主动的产生欲望疲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手机的消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其功能的消费,而是对手机背后含义的消费,是将手机本身作为符号来消费,手机逐渐符号化,成了品味、格调和实用等符号的代名词。所以在这个符号化过程中,产品逐渐被动的变为欲望疲劳的工具。

2.3审美疲劳对手机产品设计的影响

(1)正面影响

为了防止产品的审美疲劳,产品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考虑产品的各种差异化特征,寻找突破点,从而使产品有更多的卖点,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所以审美疲劳可以促使企业对产品设计更加重视,侧重对消费者的研究,了解他们的对产品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使产品更能符合甚至超出消费者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