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的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 w的新生儿,他们的体重一般都在2.5kg以下。当前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早产儿或者是婴儿出生体重非常低。根据其相关的资料可知,早产儿在所有新生儿死亡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4.6%~68%,而早期的新生儿其新生死亡高达65%~84%。因此,出生的日龄越小、出生的体重越低的新生儿,死亡率越高。笔者依据多年的临床与带教经验,现将早产儿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保暖
对于早产儿而言,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棕色脂肪很少,而产热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其体表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皮下的脂肪比较薄,因此更容易出现低体温与寒冷损伤综合征。所以,保暖是早产儿最关键的护理措施。
1.1环境 早产儿的病室中应该装有空调,能够保持恒温恒湿。早产儿的病室中其温度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1.2暖箱 如果早产儿的体重小于2000g,就应该尽早的将早产儿放在已经预热好的暖箱中进行保暖。而暖箱的温度则是依据其早产儿的体重与出生的日龄来确定。早产儿的体温需要每隔1 h进行1次测量,依据早产儿体温来调节暖箱的温度[1]。如果体温基本正常之后,可以每隔4 h再测量1次体温。根据其相关的研究表明,原来的暖箱设备作为基础,添加一些鸟巢状的毛巾圈与浴巾罩,将其模拟成类似子宫的环境,可以更好的降低早产儿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其体重的增长,降低其伤残率。
1.3其他 对于体重低于2kg的早产儿,可以给其佩戴头帽、襁褓保暖。如果在暴露的条件下操作时,应该选在红外辐射的床上进行。接触早产儿的一切东西,包括工作人员的手、听诊器都需要保持温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儿实行人性化的关怀。在护理过程中为患儿创造一个温暖的居家环境,使其得到关爱。
2 维持其有效的呼吸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呼吸不规则,经常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如果早产儿的胎龄低于35 w,其肺部会缺乏表面的活性物质,容易引起新生儿出现肺的透明膜病,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其发病的概率就越大。对于早产儿而言,窒息与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2.1 早产儿要求其为头高脚低的仰卧,通过重力的作用减少胃中出现返流与溢奶现象的发生。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能够避免误吸呕吐物而造成的窒息。
2.2保持早产儿呼吸畅通 早产儿需要专人进行看护,护士应该经常检查其口鼻腔是否保持通畅,要及时的将口鼻腔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并及时的吸痰。若有鼻痂,可以使用1滴温水将其润湿,待其软化后使用干净的棉签弄出来[2]。
2.3吸氧 如果早产儿有缺氧的表现,需要给予及时的吸氧。通常情况下,吸氧的方式有鼻导管、气管插管以及面罩等等,吸入的氧气应该对其进行加温与湿化。一旦缺氧的症状有了改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注意防止出现氧中毒。
3 预防感染
基于早产儿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的免疫功能都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其皮肤非常的娇嫩,屏障功能低,体液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各种感染,严重的感染也常常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早产儿妈妈实行人性化的关怀,帮助早产儿妈妈消除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用人性化的服务态度开展护理工作。
3.1环境 早产儿的病室应该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一旦出现了呼吸道的感染,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调离早产儿室。早产儿室中的医疗器械要做定期的更换与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3.2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其无菌操作的概念,进入早产儿室都要及时的佩戴帽子与口罩,穿上隔离衣,进去之前要洗手,接触早产儿要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
3.3皮肤黏膜护理 接触早产儿的皮肤,动作要轻柔。在情况良好时,可以每天沐浴一次,保证皮肤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的时候千万不能污染到早产儿的脐带。
4 科学合理的喂养
因为早产儿的消化酶不够足量,胃酸的分泌比较少。因此很容易造成其消化吸收的功能比较差。因此他们所需要的营养要远比足月儿要多,这就使得早产儿的喂养容易出现问题。
4.1喂养方法 当前还没有比早产的母乳喂养更合适的营养品,所以新生儿的营养学一直在强调要进行母乳喂养。如果不能满足母乳喂养的则以早产儿的培养喂养比较好[3]。
4.2喂养原则 对于体重低于2kg或者是吸吮能力比较差的早产儿,不能采用鼻饲喂养。体重越轻的喂养的次数要多一些。当早产儿的体重高于2kg时,生长状况良好的,可以先喂养温水,然后再过渡到其母乳喂养。一段之间之后,如果消化功能基本成熟,可以依照足月的婴儿进行喂养。
5 结论
对于早产儿护理,还需要做好输液管理、发展性的照顾以及加强对早产儿病情的及时观察。适当的增加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增强抵抗力,加快早产儿体重的增长,这样才能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1-2.
篇2
早产儿概述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大于28周的新生儿。多数早产儿体重小于2500g,而体重小于1500g的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的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不仅仅是出生时间提前这么简单,根据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时期的早产儿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乃至生理功能的不成熟,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患病率及死亡率都较普通新生儿为高。
早产的原因
常见的造成早产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有:母亲年龄过小(小于20岁);子宫先天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多胎、胎儿畸形、羊水过多导致子宫张力过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生殖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等;妊娠期急性感染如急性阑尾炎、胃肠炎、肾盂肾炎等;孕妇原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甲亢等合并症,或者罹患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等;孕妇曾有晚期流产(妊娠12-28周)、早产及产伤等病史;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
早产儿的特征
早产儿与普通新生儿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除了身体外观方面(肤色胎毛、乳晕乳腺、足底皱褶等),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易产生低体温或发热。
2 抵抗力弱,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3 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
4 吸吮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
5 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
6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不全,容易出血。
7 台成蛋白质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浆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肿,
8 内环境调节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9 中枢未成熟,哭声微弱,活动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咳嗽、吮吸,吞咽等反射均差。
早产儿护理的要点
早产儿成熟度越差,因此其并发疾病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视网膜病变,胆红素脑病、贫血、佝偻病、硬肿症等,因此早产儿在护理方面更加需要花心思。
首先,皮肤要勤清洁。很多家长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早产儿体质弱,怕感冒,就给他减少洗澡次数,其实早产儿的皮肤薄,更容易受细菌感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清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褶皱部位,屁股每次换完尿布后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并擦干。口腔要用凉开水清理,防口腔霉菌感染。
早产儿在喂奶的时候要控制好频率和奶的冲调比例。由于早产儿一般要进ICU,脱离母亲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出院后基本上都是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在住院期间一般由医院为早产儿配置奶粉。用奶瓶喂奶时,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但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让婴儿侧卧,这样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呛咳,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篇3
【摘要】探讨新生儿尿潴留的临床特点,护理观察要点及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我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住院患儿中27例尿潴留患儿的临床特点,试验室资料,护理动态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出新生儿尿潴留的特点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得出新生儿时期有使用过镇静剂的患儿发生尿潴留的几率较高,早产儿的发生率比足月儿的发生率高,且早产儿发生尿潴留的时间比足月儿时间长。结论:本文通过对过去一年中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尿潴留症状的27例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及护理动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尿储留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可以不伴腹痛等表现(患儿通常安静)换尿片时发现无尿是唯一确诊的方法,可以通过腹部按压,腹部热敷,会阴冲洗,少量回流灌肠或开赛露纳肛来刺激膀胱收缩,引起排尿,无效者可以通过导尿来解除尿储留,并记录储留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尿潴留;原因;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新生儿尿储留的患儿为2008年年6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男17例、女10例,出生1天至7天的9例,7-14天的11例,大于14天的7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18例,过期产儿1例,顺产21例,剖宫产6例,产钳助产1例。本组病例中入院诊断为:早产儿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吸入性肺炎的共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病理性黄疸的1例:新生儿腹泻病的1例。其中13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与鲁米那镇静剂的使用,9例有窒息史,2例因原发病太重,最终死亡,1例最终确诊为尿道畸形转新生儿外科,1例早产体重1100克且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自动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住院期间发生尿潴留至解除尿潴留的平均时间为0.5-3天,无一例发生尿路感染。现将对1年来临床资料齐全的27例新生儿尿储留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作回顾性的介绍。
2 方法
我科对住院期间的新生儿进行常规磅体重和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常规护理工作,为疾病的变化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于6小时无尿的患儿实行出入量小结。尤其对危重患儿早产儿,腹泻患儿的病情变化提供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对于腹泻患儿补液时提供补钾的依据。
3 结果
新生儿时期患儿对排尿的恐惧尚不存在。排除先天性泌尿道畸形外,对于新生儿尿储潴留都采取腹部按压、开塞露纳刚肛、会冲洗或少量温热生理盐水回流灌肠等方法处理。结果效果满意,26例患儿无一例使用导尿管进行导尿,大大减少了患儿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另随机抽取2009以前的29例新生儿尿储留的患儿作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或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上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性。对照组29例患儿发生尿储留时使用传统的腹部按压或直接导尿法进行处理,对照组29人中有9人使用了导尿术,平均尿潴留发生时间为1-5.5天,观察组排除一例泌尿道畸形外无一例无效使用导尿术。经X2检验,X2=5.67,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组数例数有效例数使用导尿术例数使用导尿术所占百分比 有效率(%)
观察组 26 26 00100
对照组 29 20 9 31 100
4 发生原因
新生儿时期患儿对排尿的恐惧尚不存在,引起新生儿尿潴留的原因只能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新生儿的膀胱收缩功能受到抑制,或先天性的泌尿系统畸形。对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只能通过外科治疗。通过以上病例资料分析,发生尿潴留有48%使用过镇静剂;有66%患儿为早产儿,一例为严重腹泻,新生儿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新生儿时期使用镇静剂和早产有关,(对于此结论尚无确切的数据支持)。
5 护理措施
5.1 一般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为早产儿做好保暖工作,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有镇静剂使用使的患儿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磅体重,如果有出入量不平衡患儿每小时尿量少于1-2毫升,或者患儿出现腹胀现象,体重增加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查找原因,检查患儿腹部有无包块,检查时沿患儿耻骨联合上沿由轻至重逐渐往里往下探查。如果探查到有包块,判断为尿渚留。需要立即采取排尿措施,解除患儿的痛苦。
5.2 特异性护理措施:恢复患儿的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首要任务[1],对于新生儿患者,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如果对发生尿潴留的患儿实行反复导尿,容易导致患儿尿路感染,加重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采用新生儿尿潴留的特异性护理方法,可以训练患儿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机率,同时也能有效解除患儿的尿潴留。
对新生儿诱导排尿,不是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而是通过对患儿膀胱的刺激,使患儿的膀胱收缩,负压增高从而排出尿液,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腹部热敷,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腹部按压,使尿液排出。或采用会阴冲洗,开塞露纳肛或温热生理盐水回流灌肠等方法刺激排尿,这几种方法可以同时或交替使用。采用开塞露纳肛或回流灌肠是刺激排便,是利用甘油的高渗作用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及正常人直肠对压力刺激相当敏感,当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即引起便意。开塞露刺激排大便,诱导排尿时利用人体大小便都是人体反射过程、其反射都有神经参与/反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的腰骶段,因此排大便一定伴有排尿。[2]
6 讨论
表1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留置导尿术与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2010,6
篇4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并对其间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结果: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结论: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h,最长21d。治疗时间为3~7d,均治愈出院。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μmol/L(10~14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10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护理
2.1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d后逐渐消退。
4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篇5
新生儿度过第一个冬天,年轻父母首先要考虑让宝宝住在采光条件好、阳光充足、朝向较好的房间,室内温床宜保持在摄氏20℃左右,这样,宝宝换尿布就不太容易着凉。如果室温太低的话,可考虑开空调调节温度。
2.听说新生儿是很怕冷的,要不要给新生儿穿得多一点?盖得厚一点?包得紧一点?
由于新生儿产热脂肪的分布与成人不同,体温调节功能还较差,因此,一般新生儿的体温是随外环境的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外环境的温度降低而降低。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对新生的宝宝来说最重要。如果天气特别寒冷的话,室温太低,新生儿易得硬肿症;如果室温适宜,但宝宝穿着或盖得太热的话,易得脱水热,这两种情况都十分危险。
那么,年轻父母怎样才能知道宝宝是冷还是热呢?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只要用手测试一下宝宝的鼻尖。如果宝宝的鼻尖不冷,那就证明宝宝不会感觉太冷,这样的温度还合适。
新生婴儿应穿着适当、盖得适当,不要用“蜡烛包”禁锢宝宝的手脚,要让宝宝在适宜的温度中活动自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冬季,一定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热卡,也就是说让宝宝吃饱喝足因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保证有足够的热卡供应。
3.新生儿穿多少衣服才合适?
我们不主张给宝宝穿太多的衣服,如果室温维持在摄氏25℃的话,宝宝只需穿两套衣服就够了,一套内衣裤再加上外套;如果室温低于摄氏25℃的话,外套可穿厚一点。
建议年轻父母不要给宝宝穿棉花做的、腰部系松紧带的棉衣、棉裤,因为新生儿很容易出汗,反而容易感冒;如果棉衣太小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压迫新生儿的胸部,影响宝宝的呼吸和运动。有的年轻父母还让宝宝穿着棉袄睡觉,这会造成宝宝睡眠姿势不良。另外,最好也不要给宝宝穿毛衣、毛裤,一方面穿着很不方便,另一方面羊毛、腈伦等纤维容易引起宝宝皮肤过敏。
宝宝的穿着,以不出汗为宜。保持一定的室温,尽量让宝宝少穿衣服,活动自如。如果开空调室内空气太干燥的话,可考虑添加超声雾化加温器,或在厨房里长时间烧一壶水,以增加空气中湿度。
4.如何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综合症,一般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特别寒冷的地区,如果保暖设施不够完备的话,有感染的或患病的宝宝易得新生儿硬肿症。因此,新生儿一定要注意保暖。在北方地区,刚出生的宝宝可在妈妈的怀抱里取暖。
5.要不要每天给宝宝洗澡,洗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给新生儿洗澡,室温最好在摄氏25℃以上,水温宜在摄氏40℃左右。
如果没有空调设备而达还不到这个温度的话,可放置一个浴罩,先在浴盆里灌热水,不要放冷水,待水温自然下降,浴罩里则弥漫着足够的蒸气之后,再给宝宝洗澡。
有条件的话,最好每天给宝宝洗澡;如果没有条件的话,两天洗一次也没有关系。请注意:如果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话,最好不要每天给宝宝洗澡。
6.在冬季,新生儿最容易得哪些冬季疾病?如何预防?
新生儿都拥有天然的免疫力,能抵抗不少冬季疾病。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最容易患的是感冒,因此年轻父母预防感冒要从自己做起,以免将病毒传给宝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室内每天通风两次,通风时空气要对流,以20分钟为宜,但要注意不要把宝宝放在通风口。
此外,注意不要让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支接触、探望宝宝,必要时,可用醋在室内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7.可不可以让新生儿接触冷空气和晒太阳?
我国许多地区至今仍保持着这样的旧俗:新生儿不能出门。其实在许多国家,宝宝出生后两三天父母就带着他出门和晒太阳了。因此,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年轻父母也可带未满月的宝宝到户外活动活动,如散步等,接触一下冷空气和晒晒太阳会使宝宝长得更结实。
8.如何护理低体重儿或早产儿?
护理要点是:A.保持适宜的室温。室温对低体重儿或早产儿尤为重要,年轻父母可根据宝宝的体重来调节温度。一般来说,如果宝宝的体重在2-2.5公斤之间,室温最好维持在摄氏20℃以上。如何没有空调设备的话,在北方,土坑是很好的保暖设施。其他的地区宝宝则可用热水袋取暖,但热水袋只能使局部保暖,要多放几个在宝宝的身体周围,热水袋一定要用布包裹起来,不要紧贴宝宝的皮肤,水温在摄氏50度左右,防止烫伤。
篇6
关键词:新生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治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疾病中占较高的比例,根据数据显示占死亡来源的 30%,特别是在早产儿死亡上占总数的的 50%~70%。且发现胎龄越小,发病率就越高,胎龄大于28周小于30周的胎儿HMD的发生率在70%以上,在30周到31周发病率为45%到55%之间,33周到35周之间几率在10%至15%之间,大于36周的患病几率仅仅1%到5%。[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别称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特征为:在出生后不久(出生后的6~12小时内),出现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和呼吸衰竭。这种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 数量上减少,从而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肺泡不能迅速且有效的扩张,最终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特点:发病时间早、胸片存在广泛性充气不足、症状渐加重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一月开始,至2013年六月止,于医院按照参照标准共收录HMD患儿100例(男64例,女36例)。男女性别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
1.2 诊断标准
HMD诊断标准以《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2]为主要参照标准,并进行实验室及X光胸片检查。
1.3方法
所有的患儿在入院后,经诊断检查记录在不同组内,均先进行一般的治疗,治疗一个小时之后,症状若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者视情况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注意护理。
1.3.1一般治疗
要注意保暖。保证患儿体温在36至37℃之间,设定暖箱的相对湿度50%之间;并用监护仪监测呼吸、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咽部粘液);注意营养和液体的入量,第1天5%或10%葡萄糖液65~75ml/(㎏·d),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50ml/(㎏·d),并补充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或鼻饲管喂养,热卡不足时辅以部分静脉营养;纠正酸中毒,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正压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保证通气的条件下,剩余碱(BE)负值>6时,需用碱性药,BE负值
1.3.2氧疗和辅助通气
呼吸管理是治疗HMD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在于迅速改善患儿的通气不足而导致的全身缺氧症状,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在抢救成功率提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NICU的建立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吸氧和机械呼吸,要点是使PaO2维持在6.7至9.3kPa(即50~70mmHg),TcSO290%~95%,PaO2过高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而失明(吸入氧度(FiO2)大于0.6,时常超过24小时,对肺存在一定毒性,可导致慢性肺部的疾病)。
CAPA是常用呼吸机,还有常频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或ECMO。
1.3.3 PS替代疗法
作用: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呼吸机参数。用法:将表面活性物质(PS)制剂100-200mg/(kg·次)混悬于4ml生理盐水中,由气管导管分别滴入四个不同(仰卧、右、左侧卧,再仰卧),每次均用面罩气囊复苏器加压呼吸1至2min,使PS于两侧肺内分布均匀,若用药后1至2小时可见患儿明显好转,则隔12小时,重复相同剂量。出生后2天内多次(2~3次)治疗,疾病治愈率可提高到90%以上,出生后正常呼吸前就给PS,有预防作用。[3]
常用PS有:Survanta(牛肺),Exosurf (人工合成),Curosurf (猪肺)。
1.3.4 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将氧疗和辅助通气加以PS疗法的配合进行综合治疗。[4]
2 结果
表1 A组
表2 B组
表3 C组
综合分析,选择一般治疗43例,氧疗和辅助通气22例,PS治疗17例,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18例,总治愈76人,部分改善20人,死亡4人。
3 讨论
此病为新生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并导致肺泡萎陷。发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出生时胎龄即肺组织发育成熟程度呈反比关系。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X线胸片:毛玻璃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等。
HMD特点发病时间早、胸片存在广泛性充气不足、症状渐加重的变化。为对于不同程度的患儿选择的治疗方式存在不同,轻度患儿适合的治疗是如无特殊情况用一般治疗即可;中度患儿适宜选择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重度患儿适宜选择药物配合小儿CPAP呼吸机治疗,注意护理。
参考文献:
[1] 史学凯,吴时光,罗晓鸿等.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123-124.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
篇7
【关键词】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80-01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各种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并发各种疾病,病情变化极快,静脉输液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是抢救及新生儿护理过程的关键。腋静脉相较于其他静脉留置方式有多个优势:临床使用方便,留置时间较长[1],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并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腋静脉留置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资料
腋静脉穿刺,在体表投影相当于上肢外展90°,自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央的连线为腋静脉。穿刺点选择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央的连线上1/3处。进针角度不大于3O°,以免刺伤腋动脉[2]。腋静脉在起始段,位置较表浅,只有浅、深筋膜与皮肤覆盖,并与腋动脉伴行,全长均位于腋动脉前内侧[3]。
2穿刺要点
21患儿置于婴儿辐射台,头偏向穿刺的对侧,用安抚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患儿的不安、哭吵与躁动往往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用安抚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提高患儿的痛阈,让患儿比较安静地配合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22肩胛下垫一软枕,将穿刺侧手臂外展,使穿刺侧上肢与躯体呈110°~145°角。
由于腋静脉解剖位置,当上肢外展90°时,其静脉基本处于一水平线上,但此时腋窝处皱褶多,血管暴露不充分;而在110~145°之间,能充分暴露并便于绷紧局部皮肤;>145°上肢则过于外展,穿刺时易刺伤血管。
23操作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皮肤绷紧,常规消毒皮肤,面积至少50cm×50cm,待干。
扩大消毒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感染,避免发生静脉炎。
24助手固定躯干,暴露腋窝,同时用手指或用两根无菌棉签压静脉上方阻断静脉回流使静脉充盈[4],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转动针芯,针头斜面向上,左手绷紧腋窝皮肤。距穿刺点05 ~10 cm 处与皮肤呈10°~ 25°角进针。
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超过30°,以免刺入腋动脉。
25待见回血后降低套管针呈 0°~5°角,再将套管针针体缓慢送入血管内02~05 cm,以确保针在血管内,然后拔出针芯,用预先抽吸好的生理盐水试通畅后,用无菌敷贴均匀贴于针翼两侧,在敷贴上写穿刺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
3穿刺成功的标志
顺利抽出暗红色血,推注无阻力。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实穿刺成功;若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在肝素锁与留置针接头处可看到回血明显波动,即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无菌棉球加压按压至少5min,见无出血后解除按压,必要时给予热敷、轻轻按摩及稍抬高肢体处理。
4护理要点
4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穿刺前严格消毒皮肤,一般 5 cm× 5 cm以上。连续输液超过 24 h,应更换延长管和头皮针,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无菌,每三天更换敷贴一次。每班交接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穿刺针处发红、渗血、穿刺针眼变大,应立即拔除,并消毒局部皮肤,预防感染。
42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 (1)用5ml注射器抽回血,回血顺利且推注液体无阻力者,为顺畅 (2) 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腋窝内充以结蹄组织,少量液体外渗时不易发现,应经常将两侧肢体对比,首先观察腋下,其次后背,再次观察前胸皮肤情况,以明确判断。
43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是留置的关键,输液完毕,用5 ml 注射器先脉冲式封管1ml,再正压封管。即边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边拔出针头, 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与静脉内压力的正压状态,留置针套腔内充满封管液 可避免血液反流 减少堵管发生率 延长留置针使用。
5小结
腋静脉是一粗静脉,而且处于上肢近心端,血管血流量大且流速快,药物进入后会迅速进入血循环,减少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留置针软管进入腋静脉后漂浮在血管内,不易损伤血管;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高。研究表明腋静脉穿刺置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明显降低[5]。我认为腋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方便可行、高效、安全的技术,适合在NICU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傅丽金,郑春香,施月菊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848
[2]朱琳,蒋红霞,徐春香,屠文娟 解剖定位穿刺在危重新生儿颈外静脉、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中的应用[J] 常州实用医学,2013,29(3):183
[3]陈小青,伍娟娟,向秋姣 实体解剖对提高新生儿腋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1):68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68-01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儿常见病,可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患病,分别称为产前、产时感染性肺炎及产后感染性肺炎。本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1]。我院2009年8月~2012年3月以来收治肺炎新生儿64例,本文就64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作出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8 例;足月42例,早产儿22例。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反复吸净口、鼻、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使气道分泌物松动及排出;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促进分泌物排出;对痰液过多且无力排出者应给予吸痰。
2.2 改善呼吸功能:①室内空气要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经常翻身,减少肺部淤血。有低氧血症时进行氧疗,应根据病情和血氧情况采取不同的给氧方法,如鼻导管、面罩及头罩等,使PaO维持在7.9~10.6kpa(60~80mrnHg);重症合并有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治疗。②胸部理疗,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2.3 保证充足的能量和水分应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避免喂得过饱、吐奶而窒息;重症患儿予以鼻饲或从静脉补充能量及液体;必要时输给血浆、白蛋白、脂肪乳等。
2.4 保持体温: 正常患儿的体温可能会升高或下降,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正确方法以维持体温正常。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①若在短期内出现呼吸明显增快、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肝脏迅速增大时,提示并发了心力衰竭,应遵医嘱给予吸氧、强心、利尿、镇静等处理。②若患儿突然呼吸急促伴明显青紫时,考虑发生了气胸或脓气胸,应立即做好胸腔引流的准备及引流后的护理[2]。
2.6 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述本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预后、治疗措施及护理要点。
3 结果
通过实施综合护理,64例患儿中治愈63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死亡1例,总治愈率98.4%。
4 讨论
4.1 新生儿肺炎感染的成因: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不明显,口吐泡沫。重症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或更快,有时伴有点头呼吸、双吸气及呼吸暂停。早产儿患肺炎时,呼吸道症状常不明显,由于呼吸浅而快,肺部啰音不易听到。此时可望诊观察胸廓运动。(1)出生前感。①吸入污染的羊水由于羊膜早破或羊膜炎,阴道内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正常胎儿在宫内有浅表呼吸,吸入污染之羊水导致肺炎。常见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3]。②血行播散妊娠后期孕母受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或弓形虫感染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全身感染,肺炎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2)分娩过程中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吸人产道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或因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致病菌以杆菌居多。此外B溶血性链球菌和官内感染常见的各种病毒、弓形虫、沙眼衣原体等。(3)出生后感染。医源性感染包括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雾化吸人等医用器械消毒不严可继发感染;新生儿患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通过血行传播而致肺炎;母亲或医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新生儿接触后发病。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开始仅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弱或不哭、吸吮力差、呛奶、体温不升或发热,病情加重后可有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面色发灰、鼻扇,青紫、呼吸浅快、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等,哭闹或深吸气时可闻及细湿锣音。本病因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需结合母亲的感染及生产史、病儿症状体征、X线检查作出诊断[4]。治疗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营养,抗感染,对症及支持疗法。月龄小、体重低,预后不好。
4.2 护理评估:①健康史了解母亲产前有否感染,有无羊膜早破,羊水是否浑浊;询问有无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史,有否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史,生后新生儿有无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史,是否患败血症。②身体状况检查患儿反应情况,注意有无体温不升、青紫、拒奶、吐奶、口吐白沫、有无气促等呼吸节律改变,听诊双肺呼吸音有否改变;分析周围血象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
本组观察显示,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肺炎实施综合护理显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月利,任晓燕. 小儿喘憋性肺炎合并心衰 60 例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5(5):142-146
[2] Ascherman DP.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inflammatory myopathy [J].Curr Rheumatol Rep,2002,4(5):409~414
篇9
【关键词】婴儿培养箱 不良事件 风险管理
近年来婴儿培养箱被广泛用于新生儿治疗和护理中,由于婴儿自身的抵抗能力不足,又不能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工作中要连续不间断开机运转,这都要求培养箱要具有温度稳定、湿度适宜、空气清洁、安全、稳定的性能。本文从使用风险、常见不良事件、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婴儿培养箱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1 婴儿培养箱的工作原理
目前市场上生产培养箱的厂家有很多,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大多数都采用“对流热调节”的方式提供一个空气净化、温湿度适宜的优良环境,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培养箱温度(箱温/肤温)实施伺服控制,开机即可自动进入箱温控制状态。温度控制仪是仪器的核心部件,具有温度设置,实时温度监测等功能,当医护人员在设置温度时仍能连续监视箱内的温度[1]。
2 常见不良事件
2.1 温度失控
温度失控包括温度过高、温度不升(过低)、温度不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260-2010)中《攵培养箱校准规范》制定的婴儿培养箱温、湿度计量特性要求进行检测,包括温度偏差:不得超过-0.8~+0.8℃;温度均匀度:不得超过-0.8~+0.8℃,床垫倾斜时,温度均匀度不超过-1.0~+ 1.0℃;温度波动度:不得超过-0.5~+0.5℃。温度失控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虚脱或体温过低等现象。有研究表明,婴儿培养箱温度设备面板显示数据与监控设备测得的数据差异较大,临床存在安全隐患[2]。
2.2 报警失控
报警失控主要包括超温报警失灵、风机报警失灵、断电报警失灵等方面,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培养箱内患儿的严重伤害[3]。
2.3 氧气流量失控
氧气流量失控包括流量过小和流量过大两种。氧气流量过小,会导致患儿缺氧,出现紫绀、呼吸困难,严重患儿可危及生命。氧气流量过大,可能造成患儿视网膜病、肺损伤、组织细胞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
2.4 噪声
婴儿培养箱自身会因为循环风机和设备报警产生噪声,噪声过高极易引起培养箱内患儿的不适,严重时可造成患儿烦躁甚至耳聋。
2.5 院内感染
婴儿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细菌的繁殖,医护人员各种侵入性操作,创伤性治疗及抗生素的使用等都可以导致患儿在培养箱中出现感染。
3 使用中注意事项
3.1 加强培训
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婴儿培养箱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的培训。使用人员应该熟悉培养箱的使用和普遍已知的风险和益处,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方能进行操作使用,使用婴儿培养箱之前,应该阅读和理解说明书的内容。
3.2 放置合适区域
婴儿培养箱应放置温、湿度适宜且稳定的环境中,不要把培养箱放在阳光直射或接收到其他辐射源的地方,由于温室效应会使其温度升高至危险程度,从而导致婴儿的过热现象。也不要把培养箱置于冷窗附近,箱壁向窗玻璃将导致辐射失热,使婴儿的辐射失热增多,而且箱壁温度也进一步降低[4]。
3.3 严格操作流程
3.3.1 使用前报警检测
超温报警检测是最重要的检测项目,空气温度控制的培养箱,其温度控制须在30℃~37℃;婴儿皮肤温度控制的培养箱,控制温度须在35℃~37.5℃.不能超过37.5℃。超过规定的温度,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另外,还应对风机报警功能、断电报警功能等进行检测。
3.3.2 使用中规范操作
婴儿培养箱在使用中要严格控制氧浓度,不能超过40%。当婴儿在培养箱内护理期间,任何时间都没有必要打开培养箱恒温罩,一切与婴儿必须的接触可以通过前门挡板和操作窗来进行。当必须打开培养箱恒温罩之前应确保切断传感器部分的连线。
3.3.3 严格消毒管理
在患儿结束培养箱使用后,须对培养箱进行彻底清洗、灭菌、消毒,对部分组件要经拆卸后清洗。同个患儿较长时间使用时,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消毒,同时每天最好进行简单的清洁,确保培养箱内空气相对洁净。
3.3.4 注意维护和保养
应定期清洁培养箱附件、更换空气过滤网,检查各部件是否破损,注意检查门开关、密封圈密闭性能、面板数值显示亮度,电气开关按钮等。
4 结语
婴儿培养箱使用人群的特殊性,致使其安全性应严格控制。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上市前的研发和设计,提升产品安全性,同时做好产品的使用培训;使用单位应严格操作,规范使用,确保婴儿培养箱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燕,郑立佳,董放.婴儿培养箱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2011(11):664-666.
[2]王溪,卓志,傅宏佳,等.婴儿培养箱温度监测差异分析和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2):128-130.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
目前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新生儿的死亡率却大幅度下降,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是由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1-2]。只有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新生儿患病,降低新生儿的死忙率。
1 病室环境
由于新生儿对药物的抵抗力弱,呼吸道敏感,一旦诱发疾病,其治疗的难度较大,也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所以,需要给新生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3]。首先新生儿的抵抗力弱,因此尽量避免探视和宠物出入。其次,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定时开窗换气。再次,新生儿的卧室内不要放置鲜花,防止新生儿过敏,并且,最好为新生儿单独准备一张小床,可减少感染机会,且易养成按时喂奶的习惯,新生儿用的枕头不宜过高,否则头颈弯曲,影响呼吸和吞咽。
2 预防感染, 注意皮肤、粘膜和脐部护理
新生儿皮肤粘膜娇嫩, 角化层薄易擦破损伤而致细菌感染, 严重者可发展成败血症, 因此应注意皮肤粘膜的护理[4-5]。新生儿出生24h后即可洗澡,最好每天中晚给宝宝各洗1次澡,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洗澡前母亲或助手应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水温以大人的肘关节探入水中不烫为宜 洗澡应从上到下,新生儿洗澡时间5~7min,满月后可逐渐增加 洗澡水于满月后可逐渐降温,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结合洗澡可进行水浴锻炼。此外,每次换尿布都应以温开水冲洗臀部, 用清洁纱布或软毛巾吸干,特别要注意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的清洁和干燥。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平时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 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1w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3 保持体温
新生儿体温易随外界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气温低时新生儿不会发抖产热, 仅靠棕色脂肪作化学性产热, 但棕色脂肪贮存量较少, 早产儿更少;加以皮下脂肪层较薄, 体表面积按体重比例计算相对较大( 新生儿体重为成人5%,体表面积为成人的12%) , 故易散热。新生儿在穿衣后的室温以20℃~24℃,湿度55%~60%较为理想。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37℃则是理想状态 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可将衣服包被松解, 多喂水, 超高热时可给温水擦浴( 水温比体温低2℃~3℃)等。
4 合理喂养
健康的母亲体内的母乳含有婴儿成长发育事宜的营养成分,够保证婴儿在成长初期吸收到均衡的营养[6-8]。2次哺乳间隔一般为3h,体重愈低间距愈短,体重在1500g以下者每2h左右一次。1500g以上每3h 1次。实际中应结合每一婴儿食欲、疾病等一起考虑, 喂奶太频繁易致婴儿疲劳, 间隔太长则入量不足。足月新生儿开始量为30ml, 以后视情况逐步增加, 每次增加量不超过10ml, 每次最大量为90ml。早产儿初次喂奶量不宜过大,用母乳喂养能1000g以下者约2ml, 1000~1500g者约4ml,2000g者约10ml,2000g以上者20~30ml。以后每日每次增加2~4ml, 并视具体情况而决定增减。
5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护理人员应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9]。
6 结语
产科的理论体系以及母婴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都在不断的转变,降低了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护理人员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与护理新生儿,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以起到防范作用, 加强病房巡视,实行责任制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喂养安全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宣教指导,掌握观察护理喂养婴儿的要点,做到正确护理新生儿,达到新生儿健康安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才英.新生儿和婴儿的儿童保健教育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C):37.
[2]Roudebush JR,Kaufman J,Johnson BH et al. Patient-and Family-centered perinatal care: partnerships with childbearing women and families[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6,20 ( 3) : 201.
[3]任丽茹, 吴小梅.加强母婴同室探视陪伴管理减少医院感染[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 6) : 355.
[4]李自美.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7(2):146.
[5]杨志援, 罗文英, 林春婵.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8, 8( 1) : 33.
[6]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2):2251-2252.
[7]张秋君,史云菊.612 例产妇母乳喂养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5095-5096.
- 上一篇:非遗传承研究
- 下一篇: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