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资源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模式
从狭义上讲,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以及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出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认知工具和影片等。
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如果没有适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性
1)处理数字化。数字信号远比模拟信号优越。把媒体类型文件,例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样,除了增加了清晰度外,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存储海量化、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教学资源除了图形和文本之外,还有大量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这就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这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把有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简单直观地演示出来,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3)显示多媒体化,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这比传统的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要丰富得多。媒体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连接教育学的桥梁和纽带。媒体可通过将事物由小化大、化快为慢、由远及近、化动为静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规律。如电影是通过蒙太奇镜头组接手法,将并不连贯的镜头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组合的影片,并通过画面、明暗、色彩、音响“强迫”观众的视觉、听觉器官接受这种“完整的有机组合”。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良好的交互性。这个特点是信息化教学资源最突出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尤其是对自主学习的资源提供形式多样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关学习内容,打破了过去学生只能被动服从的单一学习体系,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新特点
1)组织的非线性化。传统的教学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成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联想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加工信息。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具备综合处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和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
2)传输的网络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各级教育网络的建立,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有了巨大的提升,从而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教育过程的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自主地进行学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并能够实时地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学习创设条件。
4)资源的系列化。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程,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手段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在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上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各种教学软件、网站质量不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运用发展不平衡等,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3 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4)最小代价原则。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来选择信息。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设计的教学资源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使学生能够利用较少的时间就获得这些知识。
学习生活中,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只要是正在受教育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应用着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资源信息化已经成了必然的结果。正是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含量大,范围广,而且应用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更方便快捷等这一系列优点,才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确能够给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其他形态的教学资源就一无是处,更不能说信息技术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真实实验环境、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等仍然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挥各种形态资源的优势。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各级教育网络的建立,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像普通教学资源那样,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则。所以说,教学资源信息化并不是说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源,而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信息平台为媒介,改变了资源传播方式。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应脱离普通教学资源,要与其结合起来对比来看。
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新课改如洪水般汹涌澎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改革的利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时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的教育基础设施,为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及应用,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SCORM标准;教学资源整合;LMS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04-04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课程的建设和运用也呈现百花争鸣之势。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线学习(e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的出现,使得学习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身行为。教学资源是网络课程的主体,其表现形式也灵活多样。目前虽然已经开发出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库,但无论是精品课程、微课等,还是其他多种形式存在的课程建设。由于缺乏构建标准,海量的课程资源业已形成“资源孤岛”。因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必须取决于两点:一是构成课程的各要素本身,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二是课程诸多要素通过新兴技术手段,可以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在用户之间顺利实现互动和共享。[1]因此,目前国内“优质”的教学课程资源并不是完备的优质资源。
自2008年MOOCs的提出至今,这一全新的在线教育形式得到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但国内学者主要是对“慕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对在线课程资源有效性等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课程整合的技术角度探讨:一是,教师如何才能把格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构建成可共享的基本单元;二是,如何把可共享的基本单元聚合成具有跨平台功能的课程。从而使得网络教学课程资源能够具备可互操作、共享性和模块性,这是消除“资源孤岛”的利器。
SCORM标准规范
SCORM(可共享的内容对象参考模型)是美国教学管理系统全球化学习联盟所制定的远程教育标准,通过“教材重复使用与共享机制”的建立,来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成本、促成在各学习平台间流通自如。具备SCORM标准的学习课程内容对象具有可访问性、互操作性、可重用性等特性,使得教学资源具备统一的标准,通用性强,共享度高。1999年SCORM规范的最初版本出台;2000年SCORM1.0版本问世;2009年SCORM2004 4th?Edition。
1.SCORM是什么
SCORM定义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内容聚合模型”和学习对象的“运行时环境”,是教育软件系统的USB接口。SCORM不仅仅是一个标准,对于开发人员,它提供了一定的开发方向和开发解决方案。对于教学设计人员,它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思想,而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它提供了信息采集的手段;SCORM对于开发而言,只是提供了一些API支持,对课程开发过程没有任何的规定,只能说所开发的成果符合SCORM标准;SCORM标准并不是质量标准,符合SCORM标准的课程,只能说是一种有利于迁移或者资源重用等特点,与知识内容的质量和表现形式,甚至教学设计没有关系,并不能说符合SCORM标准的课程就是好课程。
2.SCORM的主要组成及特点
SCORM2004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标准规范[2]:内容聚合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CAM)、运行时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RTE)和序列与导航(Sequencing and Navigation,SN)(如图1)。CAM从课件内容的组织角度来考虑,如何定义一个标准化的内容模型;RTE从课件(CourseWare)与学习管理系统平台(Learning Manage System,LMS)之间如何交互的角度定义学习过程的行为规范;SN从排序和导航的角度定义SCO(可共享内容对象,Shareable Content Object)课件的业务逻辑关系。
(1)SCORM内容聚合模型(CAM)[3]
内容聚合模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公共的方法,把学习资源组合成学习内容。它还定义了如何确认和描述学习内容,怎么整合成一个课程或课程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如何在LMS和内容知识库这样的系统之间共享和迁移。CAM由素材(Assets)、可共享内容对象(SCOs)以及内容组织(Content Organization)组成。
学习内容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基本素材(Assets),又称为微单元。这些素材是呈现在网络客户端的文字、图片、声音等数据。一个基本素材可以用 Meta-data来描述,并通过这些数据来在线搜索,从而增强其可重用的机会。将基本元素绑定到Meta-data的机制称为内容打包。
可共享内容对象(SCO)是一个或多个基本素材的集合,它包含了一个特殊的可微单元,利用 SCORM运行时环境与LMS进行通讯。为了可以重用,SCO并不依赖于学习内容,而仅是其本身。比如,一个 SCO可以用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来执行不同的课件。另外,一个或者多个SCO可以整合成更加高端的教学和培训单元,来执行更高端的学习对象。SCO被认为是小型的单元,所以跨课件的重用是可能的。SCORM对SCO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设计编写期间,内容开发者根据学习内容的信息数量和其可重用的水平来决定SCO的大小。
内容聚合(Content Aggregation)是用来将学习资源聚合到教学单元的内容结构。一个内容聚合可以通过内容聚合Meta-data在线上搜索并发现,从而加强其可重用的机会。
(2)SCORM运行时环境[4]
SCORM的目的是学习内容资源可以在不同的LMSs中重复使用和具有互操作性,使得各种SCORM课程可以跨平台。RTE提供了相应的机制,使得上述目标成为可能。RTE提供了公共的方法启动学习资源、公共的机制使学习资源和LMS进行通信、有预定义的语言和词汇形成这种交流的基础。实时运行环境有三个方面:运行或启动(Launch)、应用编程接口(API)和数据模型(Data Model),其构成结构如图2所示。
在图2中,运行的资源包括微单元和SCO对象;API提供了LMS与SCO通信的接口方法,使用API可以开始、结束、获取、存储数据等动作;数据模型是进行SCO和LMS之间通信的数据封装的一种模型,描述了在SCO与LMS之间传送信息数据的模型,如SCO的跟踪信息,SCO的完成状态、一次测试的成绩等数据。在学习者会话中,LMS必须维护来自SCO数据模型的状态信息。而SCO需要利用这些预先定义的信息,以便在不同的LMS中重复使用。LMS可访问的最小学习对象单元是SCO,微单元不能与LMS之间交换数据。
(3)SCORM序列和导航[5]
SCORM序列和导航(SN)描述了符合SCORM的内容是如何通过一些学习者发起的或系统发起的学习导航时间排序的。内容的分支和流程可以用预先确定的一些活动来描述,尤其是在设计时定义。SCORM SN也描述了符合SCORM的LMS是如何根据一些学习者发起的或系统发起的导航事件和它们对运行事件环境的影响来解释排序规则。
符合该标准的网络课程具有如下特点:①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适合他学习的内容;②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教材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上流通操作;③可持续性(Durability)――计算机软硬件升级或重构时,可以尽量不重新修改应用程序或教材而重新使用;④可重用性(Reusability)――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内容或学习对象可以重复使用,并可以选择迁移学习记录。
3.SCORM课件结构
一个SCORM课件可包含任何资源文件,只需这些资源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组织。SCORM课件一般以ZIP包的形式被提供,其包中包含了课件所需的图片、动画等资源。ZIP包根目录下的imsmanifest.xml文件――清单文件,它详细描述了该课件中的资源组织结构。一个清单文件包含了该课件的所有信息,其中元数据节点定义了描述该文件的元数据,内容组织节点中包含了课件的一条学习路线及该路线上的具体课程,而具体的课程元素节点则定义了课程的具体属性,如课程类型、时长限制、前置课程、总分数(针对考试)等。常见的清单文件结构以xml文件表示。
SCORM课程建设平台架构
笔者设计和开发的基于SCORM标准的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符合SCORM标准的课程生成系统和LMS系统。SCORM课程生成系统目前主要使用的Reload Editor软件工具。基于SCORM标准的课程资源整合平台架构的逻辑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SCORM的LMS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设计该平台遵循的基本原则是4W1H原则(Who、When、Where、How、What)。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按系统用户角色进行分类,包括管理员角色子系统模块、所有使用系统用户注册模块和学员子系统模块三部分。其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4所示。
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为:①所有用户均需要注册后并通过验证后,方可使用平台功能。②管理员用户在系统中可以把各种格式的课程资源制作成符合SCORM标准的课程包,并上传SCORM课件压缩包,然后系统能自解压课程包,并将章节解析到数据库功能供学员进行学习;可以查看各个课件被观看的总时间、总人数、课件平均得分等统计信息,用于评估课件的质量;管理员进行注册用户的验证和权限分配。③注册学员用户在系统中可以列出学员注册过的课程列表;记录学习记录(进度),下次播放时从记录处开始;学习过程中提供记事本功能,学员可以针对课程记录自己的心得,并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笔记;鉴于课件与学员的互动性要求,对于带测试题目的课件,要求记住用户测试后的得分并通过得分判断当前章节是否为通过状态;学员可以查看自己针对各个课件的学习状态、学习记录以及观看时间等信息;学员可针对已经学过的课程进行打分。
结语
SCORM仅是一个标准规范,它与课程资源的优劣无关。作为教师,应努力抓住机遇,提高自己,设计和开发符合SCORM标准的教学资源构建平台及基于SCORM的教育资源学习平台,构建开放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晓清.技术联姻教育:edX网络课程的创建、运行与挑战[J].江苏高教,2014(2):77-80.
[2]赵栋栋,张新明.在线学习技术标准的新发展与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7):43-44.
[3]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ADL),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ORM)2004 4th Edition 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CAM)Version 1.1[S].2009.
[4]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ADL),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ORM)2004 4th Edition Run-Time Environment(RTE)Version 1.1,[S].2009.
篇3
1 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
(1) 可靠性
教学资源的高可用性对远程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的庞大数量,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大批量数据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 24 小时、一周 7 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还原数据库,能在最短时间内还原它,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 灵活性
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它可以集中管理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所有素材,也可以将素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系统还应提供接口,可以把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资源纳入系统的管理之中
(3) 开放性
远程教学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系统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式,不对教学资源作限定要求。
(4) 安全性
由于远程教育的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是远程的,开放的,所以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远程访问会话中传输的信息、分支网络连接中传输的信息,还是内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保护用户信息不被泄漏和限制不同权限用户对各种层次的信息的访问等;提供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都是必须的。安全性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和预防重播。可以使用网络加密保护,用来帮助尽可能地减少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上传输敏感信息所带有的风险和权限限制等。
2 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
(1) 教学资源的搜索
远程教育在互联网上的资源的数量是惊人的,系统必须提供高效的搜索策略和协议,让教师和学生能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系统要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课件目录树的生成与动态修改机制、网络课件软件库、教学资源元件库的查询,并且能自动搜寻相关的教育研究站点,扩充搜索数据库;能支持全文检索和多种文档类型的检索。
(2) 教学资源的编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发挥这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学生或教师必须能对互联网上下载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著和组织,把任何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收为己用。系统必须能把任何教学资源方便地录入、修改;提供对包括各种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教学元件和题库,及网络课程库等的编辑、剪辑、制作、预览等功能。还可以从系统已整理的教学资源中检索出有用的素材,根据需求进行完善提高后,再追加为更新的教学资源。
(3) 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互联网克服了时空障碍,因此远程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人们就会很快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在接收到大量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因此,系统必须提供能有效管理大量教学资源的管理工具。各种远程的或本地的媒体素材、题库和网络教程等必须按科学的、专业的方法分门别类,统一管理。
(4) 教学资源的组织运用
有效运用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关键。教师将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将教学资源运用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在教学资源应用系统中选择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灵活组织和编排,形成具有教学个性的课件,可以让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选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3 小结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们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系统:
篇4
[关键词] 软件工程法;交互式微视频;实验研究法;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屹(1967—),女,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E-mail:。
一、引 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和课堂研讨为主,但该课程涉及到对SPSS软件的学习,仅靠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讲解,学生对软件操作步骤的记忆很快就会模糊,即使课后对教材进行复习,也显得比较抽象。于是笔者对软件类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大部分的软件教学课程都在运用视频教学。然而一般的教学视频时长都在30分钟以上,学生经常因为要学习一个很小的知识点而重复拖动时间滑块,从而造成厌烦情绪,所以笔者考虑把SPSS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切割成最小单元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微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10分钟以内,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的视频片段,突出其“短、小、精”的特点,且内容完整,易于制作,便于传输。[1][2][3]关于制作微视频的想法则与世界著名的免费在线课堂——“可汗学院”不谋而合,笔者受此启发,同时结合本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设计与开发了一套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并将真实的教育科学研究案例应用其中,让学生可以基于真实的教育科研数据进行交互操作练习。本文以“SPSS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交互式微视频为例来说明此类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软件工程法、调查研究法以及实验研究法,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即将开设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及对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的兴趣和态度。设计模块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内容设计,针对本门课程大纲进行归纳和分类,最终确定微视频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2)教学设计,则是融入了教学原理和学习原理,从而确定微视频的整个教学过程;(3)脚本设计,这是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整个设计的蓝图。开发阶段便是根据设计好的思路对演示型和交互型这两种类型的视频进行具体制作。其中涉及到微视频制作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内容的制作和声音的录制两部分。试用阶段是运用实验研究法对抽取出来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效果测试,分析其数据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提供反馈信息。
三、需求分析
在本研究的需求分析阶段,运用调查研究法,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选取部分调查结果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和图3的统计结果可知,有67.6%的学生对此种应用交互式微视频辅助SPSS软件的教学感兴趣,其中14.7%的学生对其非常感兴趣。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仅有29.4%的学生经常利用视频教学资源学习操作性的软件,8.8%的学生会非常频繁地使用此类视频教学资源。从调查结果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这种采用交互式微视频辅助SPSS教学工作比较感兴趣,但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却不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发出一套这样的教学资源,以辅助“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
(一)交互式微视频的内容设计
依据微视频内容“短、小、精”的特点,结合有关SPSS统计分析的学习内容,确立本视频的教学内容,见表1。
将SPSS学习内容拆分成小的学习单元,各学习单元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时长不超过10分钟。[5]并且,学习单元的学习要以教育科学研究的案例为导向,通过设置案例情景,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结合案例和数据,进行SPSS的操作学习。
(二)交互式微视频的教学设计
根据确定的学习内容,SPSS交互式微视频可以分为演示视频和交互视频两个教学过程,其具体的教学过程如图4所示。
根据图4的描述,下面以“单样本T检验” 交互式微视频的学习内容为例,来具体说明SPSS交互式微视频的教学过程。
1. 演示视频
“单样本T检验”演示视频的教学过程设计见表2。
在表2中,“操作步骤”教学环节是在SPSS界面中演示的,其演示效果如图5所示。
根据情境导入和问题提出的内容,“操作步骤”的教学主要演示的是在“免费师范生远程可视化学习平台需求调查问卷”SPSS数据文件中的界面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操作步骤。
2. 交互视频
“单样本T检验”交互视频的教学过程设计见表3。
在表3中,“交互操作”教学环节是在“初中期末考试”SPSS数据文件的界面中进行的,其演示效果如图6所示。
在“交互操作”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境导入和问题提出的内容,结合“单样本T检验”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不是观看“单样本T检验”的操作步骤,而是可以按照表3中的操作步骤,用鼠标来点击视频界面中的菜单和按钮,[7][8]并且还可以用键盘输入数字85。
五、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工具的选择
Captivate 4是Adobe公司的一款屏幕录制软件。与大多数屏幕录制软件相比,Captivate不仅能够录制软件操作的过程,而且还能够录制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动作,制作具有人机交互特点的视频。[9]Captivate将Flash和PowerPoint这两个软件的优点相结合,录制后的视频画面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每张幻灯片包含独立的时间轴和图层。为了便于传输,Captivate支持Flash格式的视频输出。[10][11]
(二)交互式微视频的制作
通过对SPSS交互式微视频画面呈现的效果,结合Captivate软件的特点,可以将该视频制作的技术分为幻灯片的制作、屏幕录制、解说词的录制。[12]
1. 幻灯片的制作
“背景导入”、“原理讲解”和“结果分析”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幻灯片的制作技术实现的。该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Captivate新建空白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添加图文元素并且进行样式的布局。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时间轴中不同图层元素的播放时间,以确定图文元素的播放顺序。二是在PowerPoint里面做好幻灯片的布局,然后利用Captivate插入PowerPoint幻灯片。[13]
2. 屏幕录制
屏幕录制技术实现了“操作步骤”和“交互操作”两个教学过程,分别实现了视频的自动演示和交互操作的效果。
“操作步骤”的教学过程是通过Captivate的“示范”模式将SPSS操作的的过程录制下来,也包括录制鼠标和键盘的动作。录制结束后,Captivate会将鼠标动作转换为“鼠标”元素,如图7所示。
在SPSS中,对于鼠标的点击包括左键的单击和双击以及右键的单击,这三种效果是通过修改“鼠标”元素的声音属性实现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鼠标”的指针、大小等效果。另外在图7的时间轴中添加相应的“文本字幕”,对操作过程进行说明,并且调整“文本字幕”和“鼠标”的时间顺序,实现“文本字幕”引导“鼠标”动作的效果。
“交互操作”的教学过程是通过Captivate的“训练”模式录制SPSS的操作过程。录制结束后,Captivate将鼠标点击转换为“点击框”,其反馈信息的设置如图8所示。
当用户用鼠标点击微视频中的SPSS界面时,会出现不同的反馈信息。首先,当选择正确的菜单和按钮选项时,视频界面或跳转到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当选择错误的选项时,界面会显示提示信息,建议学习者继续尝试操作。其次,还可以实现用户对鼠标的双击以及对鼠标右键的点击。同时,在交互操作模块输入文本信息是通过Captivate的“文本输入框”来实现的,它可以实现和鼠标点击类似的反馈信息功能。最后,在Captivate中插入“文本字幕”,提示学习者将要执行的操作,实现信息提示的功能。
3. 解说词的录制
解说词的录制是利用Captivate中的“音频”选项来实现的。根据SPSS交互式微视频的脚本中设计的解说词,在幻灯片中录制相应的内容,并且还要保持声音和画面的同步。
六、应用效果分析与展望
(一)本科生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我们将此套交互式微视频中“单样本T检验”一节应用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课堂中,采用实验研究法测试其教学效果。此实验研究的详细过程如表4所示。
在学习完成后,对两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测验,笔者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本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微视频的实验组平均分是51.6667,而没有应用微视频的对照组平均分是41.3750,实验组平均分要高于对照组平均分。为了验证实验组平均分是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分,笔者将两组学生成绩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该检验的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0.003,对应的概率p值为0.958,设置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概率p值大于0.05,可以认为两总体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即方差相等。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为0.034,设置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0.05,应该拒绝原假设,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表5、表6共同得出结论,使用了交互式微视频进行学习的实验组的成绩平均分高于没有使用交互式微视频的对照组的平均分,并且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实验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分,说明微视频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SPSS单样本T检验”的理论知识,掌握其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SPSS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二)研究生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我们将此套交互式微视频中“单样本T检验”一节应用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课堂中,采用实验研究法测试其教学效果。此实验研究的详细过程见表7。
在实验完成后,收集问卷调查的前测和后测数据,笔者对两次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图9、图10所示。
从图9中可以看到,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对利用交互式微视频辅助教学感兴趣的占62.9%,其中非常感兴趣的有18.6%,感兴趣的有44.3%。从图10中可以看到,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对利用交互式微视频辅助教学感兴趣的占77.8%,其中非常感兴趣的有13%,感兴趣的有64.8%。将前测与后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在学习之前有兴趣的人数是62.9%,而学习之后有兴趣的人数达到77.8%,人数增多了,说明学生对交互式微视频的兴趣有提高的趋势。为了验证学习前后学习兴趣是否显著性提高了,笔者对其进行了两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量结果见表8。
从表8中可以看出, 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为0.027,设置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0.05,应该拒绝原假设,即实验前、后学生对SPSS的学习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图9、图10、表8共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应用交互式微视频提高了学生对SPSS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习前和学习后的兴趣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学习后学生对SPSS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学习前的学习兴趣,说明微视频的应用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此外,在后测中也对学习者其他方面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即“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和“理解和深化知识”的效果,分析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
从图11中可以看到,有60.9%的学生认为利用交互式微视频辅助教学对提高利用SPSS分析数据的能力是有帮助的,其中认为非常有帮助的达到34.8%。从图12中可以看到,有67.4%的学生认为利用交互式微视频辅助教学对于他们理解和深化知识是有帮助的,由这些数据结果可以看到交互式微视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助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将本研究所设计和开发的交互式微视频应用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教学中,有如下优势。第一,视频是按照单个知识点进行设计的,这样更便于检索,学生想重复观看某个内容时只需打开此视频片段即可,而无需重复拖动时间滑块。第二,交互型的视频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练习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三,整套交互式微视频中使用到的所有案例都来源于教学一线的真实案例和数据,从而使学习过程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展望
通过本次应用效果数据的反馈,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给出如下的建议。
1. 进一步丰富教学视频资源的内容,尽量让教学内容数字化重现,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更高的效率传播更多的知识。
2. 进一步完善教学视频资源的操作,优化视频界面的生动性和操作性,做到更方便、更简单的人机交互,以便于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的练习。
3. 进行教学视频资源的评价设计,设计合适的评价模块,了解新资源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资源质量作准备。
综上所述,微视频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将其运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微视频的优势,目前我们正努力进行此套交互式微视频的一系列完善工作,进一步将其推广使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SPSS软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 [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2] 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 [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11):33~35.
[3] 张屹,黄磊.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屹.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研究案例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5] 彭昱忠,元昌安,陈汉梅.基于Captivate的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100~103.
[5] 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4):21~24.
[6] 董文胜,殷晓字,赵蔚.Adobe Captive 3软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89~90.
[7] 田嵩.基于互动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83~85.
[8] 曹殿波,张文兰.屏幕捕获软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37~38.
[9] 左建军,刘世清,粱银英.典型实验教学视频案例制作的教学设计——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7):53~55.
[10] 王楠,乔爱玲.“视频交互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65~68.
[11] 冯运生,高宏卿.网络环境下视频教材交互性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3):67~68.
篇5
关键词:立体教学;电子技术课程;应用
1立体教学资源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立体教学资源的片面理解
有很多老师在制作立体教学资源时只是机械性的将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生硬的放在一起即成为了立体教学资源。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立体教学资源应该是融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立体化资源。教学内容可以有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这些展现形式;教学过程应将教学设计加以体现,这才能为更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
1.2对教学内容的不恰当选择
有的老师在制作立体化教学资源时,一次课的内容选择上量很大、很杂,很想把非常多的知识在一次课上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信息,使得教学不能突出重点,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要学的内容,还容易疲劳,因此容易忘记所学内容,这样得不偿失。
1.3过于依赖立体化教学资源
有些老师在使用立体教学资源时过于依赖立体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都紧跟教学资源走,老师只盯着电脑屏幕讲解,读出上面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呢,只盯着投影屏幕看老师讲到哪里,双方缺少交流和互动,久而久之学生对内容无法充分理解而感到乏味,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针对目前立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应用、怎样用会更好,将这一教学手段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一步一步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2立体教学资源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资源为肉、教案为骨
任何一个好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好的教案来作基础;就像任何一部好的电影都有一个内容生动、剧情发展巧妙的脚本。教案即是脚本,我们将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通过脚本教案串在一起,让他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体现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以《电子产品装配与维修》课程为例,在设计立体教学资源时,可以首先将这次课所要制作的电子产品用视频或图片来做一个成品展示,配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完成品展示后,一定会很想了解这样一个电子产品为什么会有这些功能,那它是怎样工作的呢?于是抛出原理图,利用FLASH或PPT展示其原理并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了解制作这样一个电子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元器件,利用FLASH或PPT展示,也可以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上进行识别与检测。最后采用视频来展示装配过程,或者老师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通过视频或老师师范了解装配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等习惯,并对规范要求进行讲解。这样一环接一环的教学资源展示,都是对应先前教案来制作。而制作这样的立体教学资源需要内容丰富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因此我们老师要积累平常的资源,提取和查询网上的丰富资源加以筛选为我所用,可以的话,自己实地拍摄制作也可以。
2.2合理选择内容
有时资源内容选择很大、很杂,展示大量的信息,反而使得教学不能突出重点,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要学的内容。对于一次课的立体化资源应该合理选择内容,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课程时间,合理安排资源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在音乐闪光电路教学时,教学资源中着重介绍发光二极管、音乐芯片这两种核心元件就可,讲解太多,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
2.3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尽管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有很多优势,但是作为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应该多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学生反应情况,随时进行讲解进度的调整,讲课抑扬顿挫,在黑板上板书出重点,这样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会让课程更有感染力。比如在进行装配过程的学习时,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应该对应地做相关讲解,让学生了解装配步骤及职业素养习惯,在黑板上板书出需要做到的规范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也会记得更加深刻。
3立体教学资源应用教师需要做到的
3.1教师应熟练使用电脑
有一些老师平时使用电脑较少,在使用资源时无法熟练操作,上课过程中,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或故障不能及时解决,因此耽误教学,这就不太好。并且在上课前应对所用资源进行一个了解,熟练其操作方法。
3.2教师应掌握教学资源制作软件
为了更好的教学,购买资源需要大量金钱,因此,老师常常需要自己制作所教课程的一些立体教学资源,因此,避免不了对相关教学资源软件进行学习,可以自己自学,也可以请教计算机专业的老师。
3.3资源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篇6
关键词:数控;教学资源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1-4903-03
1 概述
《数控编程与加工》是数控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设备较多且价格昂贵,十分适合开放式的网络教学方式。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建设了《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资源库,如何将教学资源库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的,该文以一个课题为例展示了教学资源库应用的过程。
2 《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资源库的结构
《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基于课程内容而建成的,横向覆盖了课程的内容,纵向提供了文本、动画、视频、图纸、课件等素材,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该教学资源库的结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下设相应的子模块。图2是已建成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资源库的整体情况,包含了前面介绍的各个模块,并已经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3 《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一个课题——第三模块项目5:型腔加工训练一为例,来展示教师运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学生运用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的过程。
除表1中列出的资源外,教师还可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模块中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根据教学评价模块中的各项评价手段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另外还可运用课程资源模块中的各种资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各种层次学生的最大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而《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是建设的根本目的,旨在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实践表明,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对教师助教、学生助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何保证教学资源库中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实时更新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2.明确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评价改革。
3.了解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团队、实验实训设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工学结合教育平台资源等。
4.掌握课程建设评价,包括课程的主要成效及特色。\&\&2\&课程设置—课程标准\&1.掌握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2.明确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三模块: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技能训练
项目5:型腔加工训练一
任务1:型腔加工工艺分析
(1)零件图及毛坯的分析
(2)加工工艺分析
(3)零件定位与装夹
(4)刀具和切削参数的选择
任务2:数控编程
能够手工编制较复杂的型腔加工程序。
任务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和零件加工
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基本操作,能够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复杂零件的型腔加工,并达到如下要求:
(1)尺寸公差等级达IT8级
(2)形位公差等级达IT8级
(3)表面粗糙度达Ra3.2μm
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
能够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的精度检验,按考工标准逐项评分。
3.了解课程教学建议,含课时分配建议、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等。\&\&3\&教学内容—选用教材、教学计划\&1.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授课计划。
该课题是教材《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与考级》(主编:陈海滨)中的内容。
2.授课计划中本课题的安排,安排在第四学期。
参考文献:
[1] 胡俊平,朱如鹏.《机床的选用与保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1-84.
[2] 华红芳. 《机械制图》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制作[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5):69-72.
[3] 陶永兰,刘笑羽,刘广武. 机械基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8):67-69.
[4] 张思达,陈春蓉. 动态教学资源库建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9):18-20
篇7
关键词:微视频;微视频教学;健康评估;体格检查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video Teaching Resources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YIN Qiong1,2,LI Bing2,LIU Yong-min2,HE Bin2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Hunan,China;
2.Hunan Medical College,Huaihua 4180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sign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micro video teaching resources and health assessment in application effect in practical teaching.Methods The college class of 2014 three yea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122 as experimental group,123 cases in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 group adopte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micro video assisted teaching resources,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by skills assessment scores.Results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Micro-video;Micro-video teaching;Health assessment;Physical examination
微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一般不超过20 min,其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随时随地随意播放[1]。微视频教学就是将课程教学资源划分为小的教学知识单元,以短的时间呈现,依据教学规律而制作的视频片段资源[2]。特点是交互性强、片段播放时间短、播放形式灵活度高[3]。
体格检查是指护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便的检查工具了解和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方法,是护士获取健康资料,明确护理诊断的重要手段[4]。正确娴熟的技能才能获得正确的评估结果,反之,不仅结果会出现偏差,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体格检查是以解剖生理和病理等知识为基础,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初学者的护生来说,这也是健康评估技能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学生能系统的标准的反复进行技能的训练,我校课程组自2014年以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制作教学微视频,辅助体格检查的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4级大专护理共21个普通护理班,排除21班男护班,以班序列号为编号,简单随机抽签的方法,抽取8个小班参与本次改革,四个小班为试验组,122人,四个小班为对照组,123人。两组学生全部为女生,均为高考统招生,在年龄、入学成绩及平均智育成绩等方面应均衡可比。
1.2体格检查微视频的制作
1.2.1微化教学内容 基于临床职业岗位需求,依据护士执业考试以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健康评估实训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微内容。拟定体格检查项目包括皮肤浅表淋巴结、头面颈部检查、胸肺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45个微视频,见表1。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69-02
1 前言
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一方面取决于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受到教师日常教学过程的影响。初中数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基础的几何、函数等内容。这些知识内容相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且有一定难度,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之后逐渐拉开差距,无法跟上教学步伐。因此,应该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推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让初中数学日常教学更加具备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 初中数学数字化工具的应用
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通用的数字化教学展示设备,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连接以及多数据输入端口,能够让电子白板上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有很多内容涉及图形,需要图形和数字的结合。过去一般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绘制,然后进行讲解,效率相对比较低下,而且不能够更好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因此,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就相对比较重要。
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过程中,三角形如何为相似,在数学课本中提出几项推论,学生掌握了这些推论方式也只是从抽象角度进行了记忆,并不能够对于三角形的相似进行更加形象的思考。而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灵活。数学教师可以让两个具备相似特征的三角形,在学生课堂演算后,根据相关的定理、推论,以图形推演、叠放的方式看看是否相似。这样学生不会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相似性,而是能够从三角形的具体形态上产生相似性的概念认知。
三角形的相似性不同于三角形的全等。全等是通过数字演算之后,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全等的,而相似性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符合相似性的定义要求的图形。以电子白板的方式,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相似性有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产生更为积极的数学学习热情[1]。
又如在初中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去要自己动手绘制直角坐标系,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坐标,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对比较低,不能够帮助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数学直角坐标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演变得更具趣味性,数学教师只要通过电子白板就能够将相关的图形资源进行整合和演示。数学教师引入线段等基础图形,然后通过电子白板列出直角坐标系的几个要点,突出显示出来,如单位长度、坐标原点以及方向等,都可以用电子白板进行重点显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绘画,通过当场绘画,以电子白板中的点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更突出地掌握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2]。
3 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建立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库,将重点习题以及典型性范例传输到内在的网络中。在电子白板等教学信息化工具的支持下,能够更加方便地调动这些资源。电子白板作为其中一个数字化输出终端,也需要一系列的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演示。因此,在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只有将数字化的资源库建设作为一个关键项目,才真正有助于数字化资源的流通。建设数字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库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初中数学教学团队进行研究开发,并筛选一系列的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进行组织和重新上传。初中数学教学资源虽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都能够下载到,但是其质量良莠不齐。在开展数字化资源教学过程中,只有以足够的数字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让数字资源调动更加顺利。资源的筛选和录入需要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筛选不当导致教学资源质量低下,不利于后期数字资源调动现象的出现。
其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输出端口之间,需要更进一步进行数字化传输的优化设计。这其中就有数据库搜索优化的问题。对于学校内部的数学教学资源而言,不仅要根据知识点模块进行区分,也应该按照日常教学的进度、年级进行区分,形成多搜索条件的搜索工具。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调动过程中,就能够更快速地检索到需要的资源,从而开展数字化教学。
第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资源演示上,应形成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因此,数字化资源库中,数形结合的内容应该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对于初中数学学科建设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掌握解题方法更加重要。因此,启发性的资源也应该纳入数字化资源库的范畴中。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思维锻炼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资源应该在数字化资源的布局、调动上得到体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分析数理关系,但是没有深入到本质上将数学教学内涵挖掘出来,不能够形成综合性思维。因此,图形和数字的结合,以及其他多种思维应该纳入教学范畴中,以综合性的数字化调动作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最后,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应该定期进行更新,避免教学资源老化。数学教研组应该搞好对数字化教学的技术维护,保障数字化资源库的存储、调动等一系列动态数字化链条的正常运行,让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数字化资源。
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和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工具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掌握数字化教学的模式和思路,从而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引领整个初中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需要数字化的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逐渐培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初中作为承前启后的教学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把握其关键,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化和高质量化,全面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初中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科学的思维,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更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初中数学学科提升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除了依靠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之外,还应该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金鑫.试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90.
篇9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教学资源库 建设 应用
从国家的教育发展看,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和共享,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从专业建设角度看,在人才培养模式已确定并稳定运行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专业内涵建设是当前专业建设的核心。而提升与深化专业内涵,则应从课程建设着手,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库。
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郑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河南省内零售市场和流通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人才的定位和培养。向社会输送“爱学、敢想、会说、能干”、“能销售、能管理、能策划”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同时通过校企互动,建立联合培养师资和学生的机制,进而形成了“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郑铁市场营销专业近年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广告实务》是最早进行项目化改革的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模拟实践,《广告实务》从企业引入真实广告项目,按照广告公司策划与制作流程设计安排课程任务,学生按企业要求完成广告策划、设计、和推广。项目化教学实施后,较之前有了很大改进,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项目化教学强调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但目前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平台,虽然教师通过QQ、微信、微博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也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问题解答,无法为全体学生提供帮助。这样必然影响实践效果和效率。
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不仅能使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通过教学资源库,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郑铁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建设成按照营销岗位进阶规律,同时对应营销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广告实务》开设于第四学期,对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营销策划”,属于能力提升型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包含了“产品广告策划与设计”和“品牌形象广告策划与设计”两个项目。遵循“工学结合”原则,强调“教、学、做”一体化,项目之间体现“平行、递进、包容”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工作情境,在工作情境中通过对商品和品牌的调查、按照广告目标进行策划、形成广告表现创意、编写广告文案、设计并广告、评价广告效果,最后制作广告策划书、产品广告和品牌形象广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策划的基本技能,同时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其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广告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
1.课程介绍:包括本课程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任课教师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
2.课程资源:包括“产品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形象广告策划与设计”两个项目中,所有任务的教案、课件、对应课件中的“广告赏析”、“广告案例”。
3.学生作品:往届学生设计制作的广告作品,以及配合广告开展的促销活动宣传片。
4.课堂留影:往届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照片。
5.拓展资源:经典广告赏析,与广告有关的纪录片等,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在广告中发散思维开发创意,同时了解我国广告发展历程。
6.课程总结:往届学生课程结束总结汇报的视频。
7.课程录像:教师对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
8.讨论版:每项实践任务在讨论版中占据一个话题。话题中包含本次任务的工作页,工作页中有关于任务要求和评分标准的详细说明。讨论版是学生下载和提交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师生互动的区域。
9.习题库:按照任务设置习题,作为学生自学情况的考核。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内涵建设中,课程建设是重要一环。教学资源库的应用能够使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真正凸显成效。郑铁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利用教学资源库准备实践任务
在项目化课程中,由于取消了原有的实训周,改为“理实一体化”,因此《广告实务》若按照原先“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54学时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实践,在课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资源库中,学生可以通过“工作页”了解本次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通过课程资源和课程录像,自学任务中要求的理论知识点、收集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资料,为实践任务做好准备。
(二)课上利用教学资源库突破操作难点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广告调查问卷制作”、“广告创意形成”、“广告文案创作”、“广告策划书编制”、“视频广告后期制作”等任务,并分组进行指导。对于一些如“后期制作”等较难的操作,学生接受程度不一,为避免教师重复性讲解影响效率,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反复观看视频进行操作。
(三)课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调整实践成果
课堂时间结束后,学生可将每次任务成果上传资源库讨论版,通过资源库与教师保持互动,按照教师的指导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实践成果。这也是保障下一次任务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
(四)课后利用教学资源库拓展知识面
课程以外的时间,学生仍可利用资源库中的“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上传的课外资料,拓展知识面,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篇10
所谓基于网络的社区学科资源的优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围绕社区教育的主题,组织相关内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网络学习社区是在这种环境上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其成员之间以网络和通信工具,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网络学习社区的每个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创建和维护社区的权力和责任,他们在社区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意、劳动和经历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对如何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下达到社区学科教学资源优化进行了探讨。具体优化如下:
一、为社区居民提供互动式的网络交流平台
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特点是将通常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结合,通过各种通用的多媒体网络互动交流手段,为教学双方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动的知识交流的过程视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发展过程,而将原有的基于应试教育的知识体系讲授方式和广播式单向传播的知识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平台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到社区教育与应试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别,借鉴互联网最新的Web2.0理念,使平台具有教学的多样性,又具有教学辅导的及时性和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在社区教育分中心或社区辅导机构接受老师的辅导)。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的模式。
二、社区教学资源优化要具备多样化的服务功能
平台提供的服务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形式。信息:社区新闻与消息的。教学资源超市:社区视频课程点播、直播。博客: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教学知识资源的补充。论坛: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互动教学手段的补充。社区群组: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弱化教与学的边界后知识交流的新形式。短信息服务:对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补充。多媒体视频教学与视频信息分享:多媒体互动教学与平等交流环境。
三、社区教学资源优化要求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知识内容,要摆脱传统文字表述方式的局限,为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提供一种更为符合大脑思维规律的知识表达方式。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通过概念及其关联性信息内容的表达,使人比较容易掌握一种理论知识的基本结构;在技能知识学习方面,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步骤演示和重复的模仿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行动与结果的关联;在决策信息提供方面,不同的信息、数据表达形式对决策者根据、息/数据进行决策会产生很不一样的结果。
四、充分利用新的理念和技术
多种媒体交流形式并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的知识资源实现统一的管理;多种交流方式并存,点对点、点对面、实时交流与非实时交流都可以使用多种媒体手段;按照知识体系系统阐述一门知识领域的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基于问题的“微内容”知识点的传播与交流形式并存;学科理论知识和面向生活、面向工作实践的经验知识交流并存;基于Web Service的异构系统互操作接口规范以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并且平台的建设中包括了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技术;可视化知识导航功能的技术基础等。充分利用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使平台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具有示范性。通过这一平台功能的实现和投入使用,将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环境教学与学习环境。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知识学习成为最有活力的学习形式,而且是重点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服务将互联网资源、教学课件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作为资源服务的整体,利用半自动知识标引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知识检索和获取服务。
五、构建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
指根据当地的经济特色,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和成人教育学校、村校,以开展素质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为重点,探索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一是根据实用人才需求,积极鼓励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有志青年参与进修,依托电大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历教育,提高实用人才和后备人才的素质;二是各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培训实用人才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社区人民素质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和“双证制”教育培训。应努力做到内容多样,时间超前,对象广泛。保障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建设,努力构建起集学历证书、绿色证书、技能证书培训于一体的培训模块。
作者简介:
邓云岚(1976.11.2~),河北大学毕业,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理学学士,目前从事网络教育研究
陈新(1979.3.19~),河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目前从事网络教育研究
- 上一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
- 下一篇:垂直空间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