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60-02

住院老人的安全问题已受到各医院的高度重视。老人在住院期间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各医院从护理角度对老人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分析,找出薄弱环节,采取应对措施,为老人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场所和就医环境。

1 住院老人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卧床人的安全问题

卧床老人最容易发生的伤害是压疮、烫伤、抓伤、感染、窒息或坠床等。这些伤害主要与老人疾病所致翻身活动受限,长期卧床,护理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等有关。

1.2 可活动老人的安全问题

这类老人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对自己的活动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过高估计自己,而又不听医护人员劝阻,擅自离床活动或不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独自在走廊抓着扶手行走。这种不遵医行为,也常常是造成老人意外跌伤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导致患者跌倒等。

1.3 吞咽障碍老人的安全问题

这类老人由于疾病所致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服药、饮水中容易发生呛咳、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发生,这些护理并发症已成为那些高龄伴体质虚弱老人的致命威胁。如我院门诊曾收治1例80岁老人进食香蕉而发生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例。

1.4 心理障碍老人安全问题

这些老人由于孤独、寂寞、恐惧或依赖等心理障碍,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而对护理人员特别依赖,只要护理人员离开他们就反复拉呼叫铃,弄得整个病房不得安宁,时常这样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厌烦情绪,而出现不良的言行;有的白昼不分,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很容易在夜间发生跌伤事件。还有的老人有妄想心理,总担心有人加害他或偷其物品,甚至有个别老人乘护士不在病房时,而悄悄地自床尾边沿溜下,有可能造成伤害。

1.5 老人的违医行为所致的安全隐患

老人不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擅自外出或不按时服药-造成不良后果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个别老人担心花钱.以及受外界媒体反面宣传的影响,认为医院会骗钱,而缺乏对医院的信任感,不同意常规的治疗检查方案,有可能会造成漏诊、延误病情的现象发生。

2 老人在服药中的安全问题

2.1 老人自身因素的安全隐患

有的老人在服药中不想麻烦护士,而想自己独立服药,但由于其行动迟缓、视力障碍、判断失误或手持物不稳,而造成药物丢失、撤落的现象,或有的已经服药过后又忘记了,又追着护士补药或质问护士还没有发药给他,而出现误会。也有的老人服药依从性差,而出现不按医嘱服药,自行加服多种保健药。由于服药种类过多、次数频繁也会造成老人漏服药物、不能按时服药等安全隐患。

2.2 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人的服药安全

2.2.1 由于护士对老人的生活能力和健康状态评估不足,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困难。老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护士交代的服药事项容易忘记,而发生漏服或忘记服药的现象。

2.2.2 护士对老人的人文关怀认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服药到口的原则或没能督查老人及时服药,致使老人不能准确服药,而影响治疗。护士没有注意到老人拆除药物包装的困难,在发药前没有帮助老人打开药物包装,而导致意外伤害。

3 老人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认真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安全护理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克服懒散的工作作风和侥幸心理,从源泉上消除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所致的不良后果。并根据老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老人在进食、入厕、步行、服药及卧床等方面,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2做好老人的安全教育

工作中认真评估老人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向老人讲明不遵医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使其积极配合,并向家属反馈老人的一些不控行为和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护理方面主动做好巡视,及时发现老人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随时随地给老人一种安全感,这样可减少老人的一些不安全举动。

3.3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树立“以爱为先”的护理理念,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在操作后随手上好床栏的习惯.确实为老人提供安全的、可靠的、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自我保护意识。

3.4 做好人院评估

内容包括:皮肤的完整性、活动能力、吞咽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记录,填写安全隐患表。对有潜在危险的老人做好护理标识。如有坠床危险者上绿色丝带、有精神异常者上黄色丝带等,以对各级人员起警示作用。

3.5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卧床老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各级护理人员应定时做好老人的翻身、拍背、擦浴等工作,科室管理者每天做好检查和督促,确保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6 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 长期卧床; 老年患者; 褥疮;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27-0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61

褥疮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等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性病变,其多是由局部受压,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进而诱发组织细胞持续性缺氧所致[1]。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不但影响固有疾病的康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甚至诱发严重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对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褥疮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长期卧床老年并发褥疮病例共60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褥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8~87岁,平均(83.4±6.8)岁;卧床时间1~13年,平均(6.3±0.8)年;褥疮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7例,Ⅲ期及Ⅳ期共15例;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36例,股骨头坏死6例,恶性肿瘤5例,其他疾病13例。

1.2 褥疮临床分期

根据患者褥疮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将褥疮分为瘀血红润期(Ⅰ期)、炎性浸润期(Ⅱ期)、浅度溃疡期(Ⅲ期)及溃疡期(Ⅳ期)四期。

1.3 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状况,对60例长期卧床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多会伴随大小便失禁,并且褥疮常会散发出异味,患者难免会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耐心为老人讲解褥疮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 加强饮食指导及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鼓励患者多食鱼、肉、新鲜蔬菜及牛奶等易消化食物。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2 h/次。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和皮肤颜色变化,针对患者易发生褥疮的身体部位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垫气圈、棉垫等),每日要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1.3.3 褥疮各分期护理干预措施 (1)Ⅰ期护理方法:将爽身粉或炉甘石涂抹于皮肤肿、红、热、痛或麻处,以减少局部摩擦。严禁为患者按摩,避免软组织损伤恶化[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2)Ⅱ期护理方法: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洗创口,以避免创口继续恶化扩大。患者若出现水疱,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于水疱边缘行消毒工作后,将水疱中的液体抽出,将碘酊(2%)涂抹于创面,配合使用红外灯照射创面进行杀菌,最后选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3]。在整个水疱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疱表皮的完整性,以避免发生水疱感染。(3)Ⅲ期和Ⅳ期护理方法:患者创口行常规消毒后,将磺胺嘧啶因软膏涂抹于患者创面,并配合红外灯照射杀菌,3~4次/d,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创面的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褥疮各分期症状改善情况,对6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1)Ⅰ期: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或麻症状全部消退为痊愈;以患者皮肤肿、红症状消退,热、痛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无任何改善为无效。(2)Ⅱ期: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为痊愈;以渗出消失,患者皮肤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得到显著好转为显效;以患者渗出、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病情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3)Ⅲ期和Ⅳ期:以患者溃疡结痴并脱落,皮肤局部组织得到修复为痊愈;以患者溃疡结痴为显效;以患者溃疡面积有所减少为有效;以患者溃疡无任何好转,甚至溃疡程度出现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6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59例,总愈显例数为53例,其中Ⅰ期愈显率为96.4%,总有效率100%;Ⅱ期愈显率为88.2%,总有效率100%;Ⅲ期和Ⅳ期愈显率为86.7%,总有效率93.3%。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经治疗、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前1 d,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42例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8.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褥疮在老年病患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皮肤代谢功能较低,加之有些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导致老年患者成为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4-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对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褥疮防治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还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护理等宣教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褥疮防治的认识,促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同时还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患者护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总而言之,在临床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加强褥疮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根据褥疮发病各阶段的病理特点,采取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均,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0,27(7A):987-988.

[2]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31-132.

[3]易容.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51-152.

[4]蒋琪霞,李倩,耿广莉.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0-17.

篇3

关键词 老年骨折 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结果

篇4

关键词:社区;特殊人群;家庭病房;护理措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82-01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近些年来,社区文化及社区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也逐步获得了社会和医疗学者的重视。我社区对辖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管理服务对象

我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36例,残疾运动障碍患者42例,心脑血管意外卧床患者44例,共122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0.5±5.5)岁,所有患者均为限制行为或是限制运动障碍患者。

2护理方法

2.1传统护理方法:在实施前主要采用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是定期对社区内管理122例特殊人群进行访视,给予治疗和护理方法的指导,进行生活饮食的指导。

2.2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对我社区管辖内的特殊性患者建立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如下:(1)饮食生活护理干预指导:依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摄入足量营养及维生素,以定量、定时、营养均衡为主要原则,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降低糖分的摄入。增加粗纤维食物及蔬菜的使用量,尤其是对卧床患者,要注意保证大便通畅。(2)运动管理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患病能力,对卧床患者应适宜的增加床上运动,对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其体运动,减少心脑负担,严格执行下床运动的标准,避免过早下床运动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尤其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药物,严格要求患者家属定期定时定量的发放治疗药物。(4)心理干预护理:对特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人性化关怀,增加相互患者及家属的相互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5)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和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度。(6)防止并发症: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卧床患者要注意褥疮和肺内感染的发生发展,要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2.3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实施管理措施及前后进行100份的问卷调查,实施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舒适感,家庭和睦度及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实施管理前情况,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社区医疗服务的提升和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不但提高了每个家庭及整个社区内,居民的疾病防治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相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区医疗服务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社区护理服务仅局限于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社区内就诊患者的护理干预管理,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残疾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卧床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的护理干预则发生缺失,近一年来我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针对这一部分患者采取建立家庭病房的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干预,以提高特殊性患者享有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对家庭病房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均得到了认可和好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病房实施前情况但对比实施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幸福感、增加生活舒适感及家庭和睦度,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应用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化玲, 刘书祥, 胡玮.社区护理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92-94

篇5

关键词:骨科;老年;便秘;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20-01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了我院骨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术后卧床老年患者120例,对其便秘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男性56例,女性7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脊柱骨折的32例,下肢骨折的43例,骨盆骨折的19例,其它骨折的26例。这些老年患者中,有38例在骨折前就有便秘史,其余82例在术后3-7天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在饮食,腹部按摩,心里干预,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后,均使其在便秘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2 引起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便秘的相关因素剖析

通过对以上120例老年卧床便秘患者的分析与研究,笔者发现,导致患者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肠蠕动减弱。很多的骨科患者,由于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从而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变长,水分被小肠吸收,引起粪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

2.2 疼痛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导致抑制便意:手术过后,伤口疼痛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焦虑,抑郁等,这些都会是排便受到抑制,由此引发的便秘称为紧张性便秘。

2.3 术后不合理的饮食导致便秘。

(1)患者家属及患者缺少如果预防便秘方面的知识;

(2)由于老年人大部分牙齿脱落或松动,其日常进食相对来说比较精细,体内长期缺乏粗纤维类的蔬菜和水果,不能刺激肠蠕动;

(3)老年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行动不方便,为了尽量不麻烦其他人,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刻意的少食,少喝水,胃肠内食物较少,不能刺激胃肠正常的蠕动,从而导致便秘。

3 对便秘者的护理对策

为了能是患者尽快摆脱便秘带来的痛苦,医护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护理:

3.1 注重心理护理,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确立医护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并告诉患者术后由于活动受限,胃肠蠕动差,会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和患者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便秘的发生。同时,由于骨折多是突发性的,患者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食欲不振等情况,作为医护人员,应该时常对患者进行安慰体贴,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进一步预防或者缓解便秘。

3.2 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以不疲劳为宜。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增进食欲,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膈肌、腹肌和肛提肌的运动,其主要方法是:①做腹部深呼吸;②指导患者每天早、中、晚做提肛运动,每次做50遍。③每天2-3次腹部按摩。具体方法是:在饭后30分钟或便前20分钟,患者仰卧,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掌折叠放在一起,以肚脐为中心,在腹部做顺时针的腹部环绕按摩,每次不少于50下,这样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患者排便。

3.3 合理的饮食护理。大多数患者家属缺少健康合理饮食方面的知识,认为患者术后应该进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实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便秘。术后第一餐应该以流食为主,少吃甜食。应该给患者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水果、蔬菜,粗粮等,这类食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此外,还要给患者多喝水,每天早晨空腹饮300ml温清水,还可适当的喝些蜂蜜水,促进排便。不要让患者服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产生胀气,出现腹胀。

3.4 优化排便环境,进行排便训练,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患者尽早适应病房的环境,适应床上排便,尽可能的给患者提供一个轻松、隐蔽的排便环境,心情放松,这样有利于排便。我们可以这样做:①拉上布帘子;②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或者放一些让患者轻松的音乐;③尽量让工作人员或者访客回避;④打开窗户或换气扇通风透气,或者在病房放置清香除臭剂。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定时的排便训练,比如让患者养成每天早餐后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坚持定时排便,这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有效防止便秘。

3.5 合理的使用辅助治疗药物,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缓泻剂。合理的使用补钙、补铁类药物,补钙时最好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服用钙片最好咀嚼碎后,用温水服下,促进钙溶解。很多止痛药特别是镇痛泵容易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这类药品。如果患者超过3天没有排便,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服用一些缓泻剂,可用适当番泻叶冲水代替茶饮用,也可以服用果导片、培菲康、硫酸镁、纤维素等。此外,还可以服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药,如西利。在服用缓泻剂的同时,配合使用性泻剂,如开塞露、液状石蜡等。很多老年患者大便呈粒状,很硬,塞在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开塞露,也仍然排便困难,这就需要先挖出口的硬质粒装大便,这样直肠中的大便就会跟着自动排出。此外还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最好是不同的药物适当的交替使用。此外,医护人员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不要盲目乱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肠蠕动功能减弱,加之术后卧床,便秘的发生率极高,因此,医护人员要掌握老人术后便秘的发生的原因,提早预防,对不容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卢翠芳,丁学民,金秀梅.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35-236

篇6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14-01

老年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组织及器官逐渐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过程,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由于老年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可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状态,这些不利的因素使老年人容易患病,所以老年病人的护理也是我们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对一些实际工作中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1、精神的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性情孤僻、抑郁或脾气暴躁、听力减退、感觉迟钝、表达欠清。此时更需要护理工作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功夫。要熟悉老年病人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故观察要严密细致。

2、饮食的护理

老年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均衡易消化可口,一日三餐要荤素搭配、稀稠结合,多吃豆类制品、新鲜蔬菜与瓜果。同时要注意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病人应忌吃海鲜食物,以免引起过敏性反应而加重病情;高血压、心、脑、肾病患者宜吃低胆固醇、低盐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主食量、忌食蔗糖及甜食。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对卧床的老人坚持早晚洗脸、洗脚、会阴清洁,经常擦浴,更衣。受压部位要多按摩,勤翻身、勤拍背、多饮水,以预防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4、睡眠护理

老年病人一般都睡眠差,睡眠质量不高,而长期睡眠不佳又直接影响身体的恢复。因此应给病人一个安静的环境,室内温暖适宜,通风好,床铺要柔软舒适、清洁卫生,便于入睡。

5、老年病人用药期间的护理

保证给药途径的通畅,严密观察病人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采取措施预防胃肠道用药的反应,保护好老年人静脉血管以保证用药。

6、排便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牙齿受损咀嚼不便,蔬菜摄入较少,加上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缓,常常引起粪块干燥,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给病人增加了不少痛苦。因此要让病人多吃瓜果和煮熟煮烂的蔬菜,以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通畅大便。

7、运动的指导

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302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及自身的特点,重要的生命器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胸外科手术往往又会对病人身体产生较强的压力和刺激,有计划的术前护理是增强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针对中老年人,术前的护理重点在于建立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同时尽可能的使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19例,女21例。45~69岁28例,>70岁12例。入院时心电图异常16例,肺功能减退15例;入院时测血压>173/83mmHg 13例,血糖>70mmol/L 4例。本组40例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中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当看到、听到他人手术的良好效果后,对手术会寄予希望。但确定手术后,焦虑、恐惧、思前顾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过程都会影响饮食与睡眠。护理中不应因手术简单与否而忽略心理护理,应根据心理状态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护理措施及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全面观察及常规检查:对病人全身状况的观察和必要化验检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状态的必要手段。不可因一般状态佳而漏掉某方面的检查。中老年人脏器的储备功能低,应激能力差,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或失衡的边缘,应予以重视。发热、多汗、食欲不振均使机体入量不足或丢失营养成分,为适应手术,术前应予以纠正,加强营养。中老年胸部疾病患者多数营养差,胃肠功能低下,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利术后机体恢复,防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如消化道进食无法达到要求,遵医嘱给予补充静脉营养支持,如输入清蛋白、血浆、新鲜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对中老年病人的输血、输液要严格掌握输入速度,过快不仅增加心脏负荷,还会因高龄者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高而并发肺水肿,一般40滴/分为宜。结肠灌注也可作为手术前、手术后补充营养的方式,但需行胃肠道准备的病人不宜使用。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胸腔手术患者,手术前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常有清理呼吸道无效,并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术前1~2周戒烟,锻炼腹式呼吸及排痰,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术前1周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炎症。对于咳嗽剧烈而不能平卧的老人,应按医嘱应用化痰药,补充足够水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按医嘱适当运用止咳药,以利于老人睡眠和休息。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老年人,除有心、肾和其他需要限制水摄入的疾病,应鼓励老人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制定呼吸康复锻炼计划,包括有效咳嗽,有规则的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膈肌每下降1cm可增加肺通气250~300ml)。对患有COPD的老人可指导进行呼吸操锻炼。肺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诱发咳嗽反射:用手指在患者颈部按压气管或天突穴位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随咳嗽而排出。

灌肠时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扩约肌功能降低,对灌肠刺激耐受性低,肛管插入时动作要轻,有痔疮者要用细肛管,肥皂水一般为20ml左右,压力要低。胃肠道准备中,要注意老年人对冷、热反应不敏感,耐受力又差,灌肠洗胃用液温度准确(39~40℃),液量因人而异,还需防止由于反复灌洗出现虚脱。

预防切口感染:自术前准备皮肤开始,老年人皮肤张力低,给轻微压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缩,故清洁、涂擦或备皮时动作应轻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肤损伤。重视全身卫生,能下床者协助其沐浴,卧床者给予全身擦浴,要注意保暖。老年人皮肤干燥,对碱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碱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影响切口愈合。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训练: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后各种,术前要进行充分训练,一般训练为2~3次,平卧排便,对老年人难以习惯,麻醉后膀胱松弛,增加平卧排便的障碍,术前应重点宣教。

特殊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对特殊病情观察不容忽视。心血管疾患老人,对手术耐受更差一些,按时记录生命体征,有心衰时需纠正后再施行手术。贫血老人应针对性地纠正贫血后合理膳食。患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表现为换气功能低,运动后动脉血氧张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响手术,术前要彻底纠正,吸烟、嗜酒病人要禁烟酒。对于存在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饮食,监测血压、血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周密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并与家属合作,配合手术要求。

讨 论

篇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82-01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因未明,无特殊的治疗措施。衰老、抗体功能减弱、代谢障碍、内分泌减退、心理社会因素等均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生活能力,需要照顾。老年人住院,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3年多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当采取的搞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5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共110例,其中男52例,女58例,患者年龄范围57~93岁,平均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有32例,属AD的78例,住院时间最长

的216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2.1心理问题

2.1.1焦虑,患者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坐立不安,重复动作,不停地搓手或者来回走动。

2.1.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惫等。

2.1.3情感不稳定,常见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包括踢、抓、咬、打人、撕东西、破坏物品、骂人或语言攻击),不恰当处理物品、不恰当穿脱衣服。

2.1.4欣快、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

2.1.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1.6语言超越行为,包括持续要求帮助和引人注意,重复评议或问题,抱怨,消极待人或者待物,尖叫。

2.2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社会的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者,给予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适当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症患者,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有些攻击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照患者的原有生活习惯设置,分析产生的激越的具体原因,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房间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宿舍的照明,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等,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2.3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多种伴随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药或者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者吃错药,或忘了已服过药而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旋转在患者身边,老人服药时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经药全部服下,以避免患者遗忘或者错服。如一些心脏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糖尿病用药,漏服或者不能按时服用,起不到降糖作用,服用过量又会造成低血糖等。对伴有抑郁症者,幻觉和自杀行为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其把药服下,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要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下。中重度痴呆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卧床患者、吞咽困难的痴呆老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瓣成小粒,或才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者昏迷患者应由胃管注入药物。

2.4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2.4.1跌伤: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疾病,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跌伤,加之老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干燥,无积水,规劝病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时动作宜慢,床边宜设护栏,上下楼校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

2.4.2走失: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其衣服内放一张卡片,写有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一旦走失,容易被人送回。

2.4.3饮食护理: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避免食物呛入气管致窒息死亡。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制定相应的食谱,要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之口味,给予鼓励及引导,暗示患者饮食美味可口,早饭和晚饭时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进食环境,便于观察,对家属送饭者,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食品制作时尽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由于患者容易存在少食,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鼓励多进食水果及各种蔬菜。

2.4.4睡眠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不要给老人喝茶,唱咖啡,吸烟,以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晚应该保证6-8小时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眠,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便他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2.4.5日常生活护理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与患者聊天,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时常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幻及时建议患者及时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通风换气,长期卧床的病人要为其定时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发生,洗澡时注意不要烫伤,热水瓶、电源、药品、化学日用品、刀剪等危险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到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杀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好随时有陪护。

篇9

关键词:老年人;痴呆;护理进展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在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研究有效的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与压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与社会意义。

老年痴呆症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常具有慢性进行性特怔[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 占所有痴呆的60%以上,据统计,国内65岁以上的老人约有4%~5%患有AD,约10%为>75岁老人,>85岁约占20%[2]。AD病程约为8~10年[3],多死于肺部、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护理AD患者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病死率至关重要。

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其做出总结、展开讨论并研究其护理进展。

1护理措施

1.1生活护理 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均由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4]。对于轻到中度AD患者,患者仍然保留的自理能力,应鼓励其独自完成[5],防止其产生过度依赖心理。认知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重度痴呆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已完全丧失[6], 因此应当给予细心、全面的照料,理应从衣、食、住等方面进行护理。

1.2心理护理 既往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老年痴呆有密切关联,因此,做好有效心理护理至关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多陪伴老人,多与老人谈心,不让老人感觉到孤独,使其感觉到关爱与温暖;②对老人要尊重,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切记在他人面前谈论或嘲笑老人,尽可能的减少老人的烦恼。③肢体语言沟通,比如和蔼的抚摸患者,或用关切的眼神交流等。

1.3药物管理 老年痴呆症患者变得非常健忘,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及人名会常忘记,无法长时间单独生活,因此对患者的药物管理应引起重视。做为护理工作者应按时、按量将药物发至住院患者手上,并亲眼目睹其将药物服下去,避免其出现错服、漏服及服用过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由于痴呆患者主动性较差,且语言表达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要求照护者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值班医生反应情况,并妥善处理。

1.4安全管理 进入中期的痴呆症患者,在住家及熟悉的小区附近经常出现走失的情形,到了后期,外出时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无法辨认家人、朋友及熟悉的事物,严重者开始需要藉由轮椅行动或卧床不起。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对于轻度及中度的患者,要保证患者生活环境地面平坦、干燥、防滑,床不易太高,卫生间应设有扶手,马桶使用坐式。对于重症患者,要注意其皮肤的护理,要保持床单及衣物的干净、干燥,预防湿疹及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1.5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根据目前的医疗条件及水平,本病目前仍不能完全治愈,常死于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近期的研究显示,长期卧床最易引起老年痴呆症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有学者认为压疮及误吸、窒息、噎食为其最常见并发症。防止压疮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意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机会;②定时翻身,必要时给予扣背1次/2h;③及时更换尿湿的床单;④勤按摩,使用气垫床。防止误吸、窒息、噎食要做到:①患者进食时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②进食的流质食物不要太稀;③食物要易于消化,且无刺、无骨,对于吞咽吞咽、饮水呛咳的患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2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展望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症患者逐渐增多,既往我国对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研究基本均为样本量小、单中心,导致统计学效能较差,进而影响护理质量。

希望在以后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患者,尽可能使痴呆类型及程度达成一致,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德生.老年性痴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95-301.

[2]杨小清.老年性痴呆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8,24(13):1317.

[3]Berr C,Akbaraly TN,Nourashemi F,et aL.Epidemiology of dementia[J].Presse Med,2007;36(10 Pt 2):1431-41.

篇10

髋部骨折是发生在股骨近段的骨折,其中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各占50%,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高龄老人(>80岁)中所占比例更高。造成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两个基本因素是,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的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跨门槛被绊、平地滑倒,都可以引起,表现为受伤髋部疼痛,移动受伤下肢时疼痛加重,因而不能站立,不敢活动,伤情较重的局部肿胀、皮肤有瘀斑,患侧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脚尖转向外侧,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个别人因为骨折端嵌插,移位不大,疼痛不太剧烈,所以仍能坚持行走,部分人由于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断端未发生移位,伤后仍能骑自行车。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出血淤积于关节囊内,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肌肉等软组织受伤较轻,又由于髋部肌肉丰厚,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容易被患者所忽视。这种没有发生错位的骨折,如果忽视治疗,以为没有事情而像正常人一样活动,没有注意及时治疗和休养,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导致畸形愈合,更可能加重损伤。

髋部(大腿根部)是股骨的近端部分,连接着躯干与下肢,是下肢负担身体重量时极其重要的传导结构,对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不仅人的站立、行走离不开髋部,即便是卧床的基本活动,如坐起吃饭、擦身、翻身、清理大小便等也离不开髋部活动。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不及时去医院就诊是非常不可取的,否则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老年人一旦跌倒,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有畸形,不能活动等情况,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别只用跌打酒、膏药或卧床这些保守治疗,这样会使患者长期经受疼痛煎熬,髋部骨折后仅有一半的患者可以恢复受伤前的行走能力,还有10%-20%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给老人身体上巨大的痛苦,也夺走了老人生活最后的尊严;肺活量下降,可能并发肺部感染;不敢翻身,使皮肤受压破溃,形成褥疮;导致尿路感染、便秘、会阴皮肤湿疹、糜烂;形成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从而引发或加快发生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概率;骨折得不到愈合;最好的结果就是骨折畸形愈合,但以后需坐轮椅活动,患者很难站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