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篇1

>>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土木类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法庭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浅介《电力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 机电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探究 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讨 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面向地方院校工程教育类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地方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特色发展探析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① 信息技术与管理类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浅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8.

[9]沈建华,李飞,程崇虎,等.通信与信息网络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61-164.

[10]张增明,王中平,张宪锋.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146-149.

[11]蔺智挺.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模拟集成电路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22-126.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空间想象能力

1.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潜在能力,是学生其它能力的萌芽。例如,我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做好PPT,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课件是出示下图)

〖XC5.TIF;%50%50〗

回答前三个问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四小题时,大部分学生避而不答,只有少数学生说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紧紧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我继续说:“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我创设的这一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欲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1.2 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和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2 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更加情境化。我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教师把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集纳起来,用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制作成网页的形式,按照家庭中的、校园中的、街头中的进行分类,升国旗、开关水龙头、开光驱门、拉抽屉,开冰箱的门、表针的转动、电风扇的扇页、小朋友的滑梯、滚梯、观光梯、电动门、汽车的方向盘……这些承载着数学问题的生活中的现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下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这些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感知、从而提炼出抽象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的应用性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想象空间。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让学生先分组自主找出计算周长的方法,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分组汇报各组找到的方法。课前我在课件中预设了各种学生会找到的方法,然后学生汇报到哪一种我就用课件演示出这种情况,学生从看课件上进一步加深理解了周长的含义,长和宽分别用动画演示组合成一条线,求总长度自然就好计算了。

2.3 张开想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人们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例如,我在进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呢?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接着在课件上演示出孩子们主要存在的摆法,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一目了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不同的图形,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2.4 依托网络资源,丰富图形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在三年级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对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平移后位置的描述和画图就不太容易了。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并丰富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在教学将一个物体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画出来时,利用课件动态显示物体平移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表象,感受平移的现象。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让学生表象增加,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思维的深刻性,就不可能准确地解释图形信息、正确地进行推理、判断;没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就不可能对非图形信息与视觉信息进行灵活的转换与操作,无法想象运动变化的空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各种解法的对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简捷美;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学生通过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发展了形象思维。学生能够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J].数学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篇3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水利信息管理;运用

1、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的空间信息技术通常指的是包括GI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PS技术和空间数据信息管理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管理的需求较大。同时,水利设施又和地域性紧密相关,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十分契合水利工程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水资源分布、数据信息遥感测量、DEM数据和水利工程水文信息数据的观测等多方面内容都可以采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引入不同功能的信息技术形式,组建成一个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管理体系,可以很好的应对水利设施的日常水情监控、预报和防控。

2、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2.1大量数据信息的管理

大量的数据管理是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水利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数据通常指的是大量的区域矢量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信息、DEM数据和航空影像数据信息、水利设施参数信息,以及一些实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等,其总量可达几百GB,因此,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存储能力和数据引擎技术的要求较高,通常采用分类和分层的组织方式可以较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存储工作。

2.1.1数据库信息技术的管理。数据库是管理数据的存储终端,是进行所有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系统。水利信息管理过程中因为其数据内容较为广泛,并且数据含量巨大,数据格式分布各异,因此,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高效管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通常需要具备高效的硬件存储能力和科学的数据存储方式的设计,也是数据信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需要在数据管理系统上通过合理的层次结构设计同高效的硬件存储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技术的高效性集成化管理。2.1.2数据引擎技术的管理。数据引擎技术即Spatial Data Engine(SDE),也作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是一项中间性技术,主要作用于程序和关系数据库管理之间,可以匹配相关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对于复杂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该引擎技术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空间信息数据,而避免了数据格式、存储位置和储存方式以及数据结构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应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是ERSI推出的ArcSDE软件,该软件采用开放式的客户端服务器设置体系,通过TCP-IP技术接受和处理客户应用程序的数据信息请求。其数据传输模式采用异步缓冲机制,可以很好的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使用户在大量的数据中可以快速的找到需要的数据信息。

2.2WebGIS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WebGIS技术是GIS技术发展出来的一个主流技术,主要建立在internet的连通性和互动性基础上的将GIS服务实现网络平台化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同传统形式的GIS技术或者局域网技术相比较而言,其摆脱了平台相关性,具有更加广泛的范围范畴,操作简单,计算负载能力平衡高效,系统设计成本较低。随着一项新型技术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XML)的引入,WebGIS技术更加具有功能性,对于水利信息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适应性,也是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需求。

2.3空间分析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空间分析技术一般指的是基于地理对象实现对地理空间布局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GIS的核心技术支持和灵魂,也是GIS技术有别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或者电子地图系统技术的重要标志性特点之一。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对水利系统中的水文信息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实时有效的支持,可以作为水利信息管理中水文预测、灾害预警以及损失评估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精准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根据可靠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为水利工程的决策、险情分析和防控工作提供真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2.4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建立在以DEM、DOM和三维模型等基础上的将数据通过三维坐标系进行地貌重现和精准定位的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GIS系统应用,可以实现DEM数据通DOM数据的有机契合,从而达到直观反映当前地理、地貌以及地理位置的三维场景,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监测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的演示平台和决策支持。

3、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的需求

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的查询、监测的有效性要求十分严格,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工作的精准性和便捷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对于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水利信息查询、监测服务,同时还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水利信息管理对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性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水利系统的地域性较强,水利数据信息量大,对于系统的覆盖范围要求十分苛刻,系统设计需要满足水利信息区域内的二维和三维地图的实景重现性,以便满足用户可以在终端就可以对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和定位,满足远程监控的性能需求。另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分层式的管理,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建档,并实时更新,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2)灾害预警和信息共享性。不可否认,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对于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仿真模型,对水利系统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使水利部门同其他相关部门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为信息传递提供多向性。(3)系统开放性。水利信息管理系统随着水利工程的完善和改动,还必须具备升级能力,以便符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设计要求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4、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是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需求所在,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在新时期下实现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现状做好相关技术的整合和优化,为人们快速的提供相应的详细数据支持,对预防和应对水利工程自然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孙海,王乘,吴栋,曾钢良.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 2007,10.

[2]张穗,谭德宝,崔远来,汪朝辉,张治中.空间信息技术在灌区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01).

[3]谭德宝,李青云,黄奇.空间信息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展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03)

篇4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传输通信 电子集成网络系统模式

当前,GPS、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发展和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多数的手机和汽车都搭载了这些应用程序,表明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的集成应用能够更好的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的集成应用还能够共同扩展他们应用的领域,带给人们更好的服务体验。

一、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的电子集成应用价值

空间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测绘技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获取地理位置信息,从而达到能够准确的进行定位。传输通信技术则是为了使用户获得所需的空间信息,满足用户自身需要的媒介技术。随着4G技术和安卓系统的发展,通过将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技术相结合能够使用户及时的获取位置信息,改变传统的移动通信沟通方式。

二、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的电子集成网络系统模式

1、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其中最为人们所了解和使用最普遍的就是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以双绞铜线为连接的局域网格局,通过电磁波就能够进行连接。同时,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还可以让用户不必经过授权就能够进行2.4GHz或5GHz的网络连接,使得家庭或企业都能够得到较为便捷的网络传输服务。除无线局域网技术外,WCDMA/ CDMA2000/TD-CDMA接入技术也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无线数据传输体验。WCDMA/CDMA2000/TD-CDMA技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通过对频率的选择性分集来很好的解决传输多径问题。

2、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通过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从而使人们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和服务。最近几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呈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态势,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给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主要有WAP、SMS等相关技术,来实现在移动终端上对网页进行转换处理以及网络系统间的存储。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广大的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获取互联网信息和服务,方便快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集成组网系统模式。集成组网系统分为了表示层、中间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并对应于客户端、数据库等部分。首先,作为集成组网系统基石的数据层存有大量的数据和有关的服务器,从而能够保证满足用户查询和提取数据的需求。其次,是连接数据层和表示层的中间层,通过利用互联网网关和传输通信网来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满足用户进行信息调度的需要,兼之提高组网的容量,保证终端用户访问服务器的畅通。最后,是承载客户端的表现层,该层主要包括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会产生IP网络数据,并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包含的网络数据将客户端的空间位置信息传输到网关,从而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4、传输组网技术。传输组网技术将终端用户的GPRS信号与网络相连接,基于IP协议的分组传送网PTN技术能够给无线信号提供更为适合和灵活的传输通道,并进而通过光通信OTN传输技术与城域网相连,最终经由网关到公网的服务器,获取用户所需的信息数据。

三、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技术的电子集成网络系统应用

物流领域是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技术集成应用的最主要的一大方面,物流企业通过该技术可以及时的掌握产品运输状况,设置最优的运输路线,同时客户也能够利用移动终端网络来实时了解物品运输情况,从而将客户、物流企业、产品提供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个体消费者也能够利用该技术在移动终端进行网络购物和其他网上娱乐消费活动,卖家和买家只需手机就能够进行便捷的交易活动,还能够准确的掌握物品的流通状况,从而促进了我国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无线接入技术、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等,来实现空间信息技术与传输通信技术的电子集成网络系统,不仅符合空间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还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移动手机用户发展的需要,实现网络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接收,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GIS技术 三维仿真 管网监控 监控预警 应急

一、GIS技术及应用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要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地图,便于计算机处理分析”这样的目的。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 Tomlinson首先提出了GIS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那时的GIS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部门在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需求,GIS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GIS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商业化的软件开始进入市场,其应用从基础信息管理与规划转向空间决策支持分析,地理信息产业的雏形开始形成。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政府和企业对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显现。石油行业是一个综合了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渗透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特点是产业链长,相关行业多,分布广,企业规模大,数据量大,不易管理。在国外的石油行业中,GIS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地面建设、设施和资产管理以及销售,成为石油企业广泛应用的技术。在综合管理方面,基于三维GIS平台,结合ERP、数据库管理系统,直观展示管理区的实时状况,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管道监控方面,GIS集中应用于管网的全天候的实时在线监控,保障管道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也可实现新增管道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海洋石油平台应急管理方面,GIS技术强大的海量数据存储和空间分析能力成为突发事故应急的重要技术支撑,保障了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监管。

二、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油田信息化建设逐步从“数字油田”转换到“智慧油田”。“数字油田”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在《Oil & Gas Journal》杂志上就出现了智能油田(Smart Field)词汇和论述。当时数字油田尚处于构想阶段。1999年,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首次提出数字油田的概念,并将数字油田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智慧油田”是借助业务模式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田动态,预测油田变化趋势,持续优化油田管理,虚拟专家辅助油田决策。智慧油田具有包括传感器、人工采集与数据集成在内的全方位感知能力,通过一体化的集成运营中心和协同环境,实现全面的数据联系和共享。GIS技术在石油行业信息化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油田三维仿真管理信息系统

油田三维仿真管理信息系统基于GIS、RS、物联网、数据库、虚拟仿真、软件开发等结合先进的模型技术,集成多源海量数据,可为石油企业建立数据和信息及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油田区域的三维空间信息展示。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系统可为企业的土地管理、规划选址、施工进度、设备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查询、展示和管理,集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及三维仿真场景,从而形成完善的油田区域三维仿真管理系统。

2.油田管网监控预警

油田管网监控预警系统利用GIS、遥感(RS)、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数据库等技术,实现油田管线管网的综合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实现了对于油田管网的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的高效管理,应用GIS技术,将管网所布设的监测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全天候在线监控管网主要监控点及管网设施运行情况,一旦发生泄漏或设备运行异常,通过统计及空间分析,系统完成自动报警及事故分析评估,报送主管部门,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对事故点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事故应急处理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该系统基于GIS平台,通过获取多源管线设施数据,将各种管线、相关设施、设备的分布,在空间信息系统中反映出来。通过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为领导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同时一旦发生泄漏,可实现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降低环境污染及爆炸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评估功能也为事故处理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管线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3.海洋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

海上溢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对象、更大范围,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及跨国纠纷。因此,这就要求海上石油平台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更加完善,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溢油污染。

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应急管理中的监测信息和应急资源的信息管理功能,应急物资优化调运和溢油扩散敏感区域应急管理支持功能,把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融合,使决策更加直观。本系统综合应用了GIS、RS、数据库、软件开发等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专业模型,以前端监测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相关属性数据为基础,提供海洋石油平台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及决策分析,提高事故处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海上石油平台的应急指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技术与物联网技术、GPS技术、RS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及集成,使得石油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可实现多类型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数据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实现油田区域土地规划、管网安全监控预警、突发事故应急及辅助决策分析等多维度管理。随着“智慧油田”、“智慧管道”的发展,GIS技术作为其重要的技术支撑,必将在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GIS技术与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能够更加有利的提升GIS的应用价值,也必将使得GIS技术在未来的智慧油田建设及完善工作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邬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宋跃滨等.石油行业GIS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1).

[3]程志雄等.基于GIS的油田管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安全科学技术,2009,9.

[4]俞辉,何旭莉,秦泽勇.数字油田中的一种嵌入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

篇6

关键词:测绘;信息化;标准化;可视化

地理信息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各种目标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情况的信息,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性的信息资源之一。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目标。测绘技术在经过漫长的模拟时代后,已经过了数字化改造,在地理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信息化测绘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化测绘要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和更新,以及支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大融合和增值服务,使得三维现实世界能够三维表示,动态的社会得到随时随地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一、测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新的时代对测绘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绘的作用对象更广泛,作用空间更大,测绘成果更具多样性,测绘服务的领域更宽阔;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信息更新和传输更迅速,成果应用更便捷;地理信息内容更全面,属性更准确,现势性更强,精度更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测绘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测绘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信息化测绘的技术体系,为测绘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地理信息资源,这是测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是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社会化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为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应用服务等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支撑;加强法规政策建设,为测绘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措施

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为:

测绘成果的信息量更加丰富。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

量的其他属性信息。

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

测绘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网络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储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通过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

测绘过程标准化

加强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信息化测绘、提供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它既融入了行政管理,又规划了技术方向,是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检讨近年测绘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建设已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但某些主管信息化的部门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信息主管官员,有测绘背景的极少,使得构建和谐共享框架时,缺少部门协调的主动性。在技术迅猛发展中把握好指导性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加强对标准的检查力度,使地理信息标准化具有权威性,得到切实有效执行。这要求我们的标准制订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也要求标准制定者既要把握前沿技术,又要具有生产实践经验。

测绘信息服务可视化

地图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最直观的自然重现的技术和方法。由于受传统媒介的限制,一般的地图是在纸张、布匹、塑料等平面上展现,也有通过制作立体沙盘模型来展现,也有通过电子显示的技术来展现。地理空间是动态的三维世界,地图一般都是静态的和平面的,高程信息在制图的过程中已经全部或部分损失。如果能够用真三维的方式再现地理空间世界,这将极大地方便决策支持和各类用户。为此立体化的印刷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成了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技术手段。

立体印刷可以通过柱面透镜印刷技术、偏振光印刷技术和全息印刷技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互补色印刷来实现。更好的办法应该是采用电子方式的立体显示技术来实现,即通过虚拟现实的方法来建立立体显示空间,观察者通过佩带专门的立体眼镜来身临其境地研究问题。随着PC和图形加速卡功能的提升,基于微机的VR环境可以搭建出来。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通过企业级数据库来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用户端可以是立体化的。这种立体化的显示技术同样可以用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更新上来。

三、结语

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必须转变观念,以战略眼光认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意义,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测绘保障和服务。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体验到地理空间信息随时伴随着其各项活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无处不在,地理空间信息无时不有。

参考文献:

篇7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党和政府在推进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都迈出了一个实质性的步伐,促进了电子政务意义电子政务信息化。同时,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基于创新型资源的服务模式,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IT服务。随着近些年云计算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大量实践应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电子政务 地理信息 应用服务 基础信息库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整合和改造分散在各部门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开发支持电子政务主要应用的综合性国家级信息库。实现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为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期、稳定、标准化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产品及服务。

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应用的关系:地理信息是电子政务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和载体。地理信息应用有助于政务信息整合和推进公共服务。地理信息的基础地位在推动跨部门电子政务的同时也为其他部门及其信息系统的协同服务打下了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应用主体,通过联合开发或授权,实现跨部门的应用整合和跨部门的数据转换,提高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模式。地理信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办公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电子政务也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技术进步,从应用角度也推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1 国外电子政务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的趋势

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关注,而美国是较早实施电子政务战略的国家之一,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同时,美国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和应用的先导,就运行系统数量和生成数据总量而言,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GIS用户。现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产业。美国的电子政务的空间服务和应用代表了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的电子政务的空间服务和应用的发展具有政府重视、服务广泛、技术先进等特点。

2 我国电子政务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的现状

我国从90年底开始着手电子政务建设,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紧密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设完成了电子政务网络环境,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正在广泛展开,建成了一批政府应用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专题业务运行系统和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等,为提高政府业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决策水平、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地理空间应用服务水平跟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不足。

3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基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与云的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

3.1 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建设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以下简称基础信息库)。该项目也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确定的国家电子政务四个基础信息库之一,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工程。

该项目依托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改造项目参加单位现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建设基础性信息库和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系统,形成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数据主中心和11个数据分中心,以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进行宏观监管和动态监测、预测能力,促进各部门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有关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信息服务。

基础库项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军民结合、跨部门、综合性强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共享项目,项目从组织机制、技术体系上都充分发挥了共建共享的多部门共建机制。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成了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基础信息库。

3.2 基于云的分布式多部门协同按需定制产品应用服务模式

3.2.1 业务分析

政府决策部门目标多样、需求多变、反应快速,而传统业务系统体系庞大、功能复杂、业务分析模块固化无法满足业务应用需求,基础信息库项目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优势将需求、数据、处理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纵向多层、横向网格的按需定制的应用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应用集成平台的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应用集成平台开展跨部门的信息加工处理、模型综合分析和定制产品研制如图2所示。

3.2.2 技术实现

应用集成平台基于SOA架构,构建了包括模型库、基于工作流的应用构建系统的可按需定制的应用集成平台。使用该平台提供的功能,可以利用基础信息库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基础信息库以外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产品制作、加工和分发,应用系统开发。能够更好地发挥基础信息库的作用,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专业化程度高的信息服务。

(1)模型库集成了基础组件群,通用组件群,应用组件群,提供了标准的插件模型接口,实现了资源综合监测、重大自然灾害与灾后重建规划监测、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规划等六个应用方向的应用模型集成。

(2)工作流的应用构建系统,引入工作流思想,提供各种粒度的模型可视化搭建,实现按需即时、灵活调整的模型流程,使得重复工作和多余资源被取消,开发流程被优化,实现软件开发规模化“生产”,极大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通过定义GIS中间件的标准接口,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对数据管理机制,可以为更多资源共享、处理协同与任务合作方面的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服务接口和方式。

(4)搭建和配置技术。利用集成平台构建的应用系统能突破面向业务系统的开发特定业务系统及面向问题的开发的传统开发模式,以配置式二次开发和搭建式二次开发为主要开发模式,快速的构建多种GIS应用领域的应用系统。

4 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党和政府在推进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都迈出了一个实质性的步伐,促进了电子政务意义电子政务信息化。相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相对滞后,传统的系统开发运行模式将不再满足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将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存储、管理、服务的模式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广泛运用,势必会引起地理信息技术领域新的变革,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Z].2002(08).

[2]陈子丹,陈德清.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应用中若干问题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06.

[3]常燕卿.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J].测绘科学,2006.

[4]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5]宫冠英.美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现状及借鉴[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6]王志臣.美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现状[J].林业资源管理,1996.

[7]刘纪平.基于SOA的电子政务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与实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作者单位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81

篇8

关键词:GIS 第二类疫苗 监测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68-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第二类疫苗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山西乙脑疫苗致人死亡事件、假狂犬疫苗致人死亡事件以及大连金港安迪、江苏延申、河北福尔三大疫苗生产厂家生产不合格疫苗等事故相继发生。目前,第二类疫苗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舆论纷纷呼吁加强第二类疫苗的监测与管理。而传统的手工或局域网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第二类疫苗安全监测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建立基于GIS的省级第二类疫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将有效地促进第二类疫苗监管的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动态角度加强对当前第二类疫苗实时安全监测管理,将极大地提高监测管理的工作效率。

2 第二类疫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针对第二类疫苗发生的制假、冷链系统紊乱等问题,加大疫苗监测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第二类疫苗监测管理信息平台迫在眉捷。根据监测管理过程中需要的信息监控、数据管理、决策分析等需求,利用GIS技术,建立第二类疫苗监测管理平台,及时有效地从时间、空间上对第二类疫苗从研制、生产、仓储、流通供销到接种使用等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管理,汇集第二类疫苗信息,建立决策分析专家系统,为第二类疫苗监测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数据,正是本系统建设的目标。

3 第二类疫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总体框架

第二类疫苗与管理信息系统框架体系采用三层模式,即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表现层主要是用户界面及相关功能,业务层主要是各种业务模块,数据层主要是存储各种相关数据。三层模式完成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及分析和信息分发服务等功能,其工作思路与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4 第二类疫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类疫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集疫苗生产、流通、监测、问题疫苗等各类信息,并将上述数据存入数据库,在GIS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第二类疫苗监测空间信息分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和接种等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并提供对疫苗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为疫苗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可靠和及时的疫苗监测信息。

4.2 系统的数据库功能

第二类疫苗监测与管理数据库主要存储疫苗监测各类专题信息数据和区域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其数据库内容如图2所示。

4.3 系统的操作功能

本系统不仅包括疫苗数据常用操作等功能,还包括基于GIS技术的第二类疫苗动态实时监测、第二类疫苗地理空间信息分析、信息输出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模块。

4.3.1 第二类疫苗动态实时监测

(1)省外第二类疫苗研制、生产销售进入本省的监测

通过采集电子监管码联网数据,生成并加载疫苗研制单位分布图,对可能销售进入本省的、未按规定的第二类疫苗的单位进行监测,并实现第二类疫苗抽检监测以及产品数量追踪监测。当疫苗生产企业与疫苗经营企业数据不一致时,将发出疫苗流失预警或者伪劣疫苗销售预警提示。

(2)第二类疫苗流通空间地理分析、监测

①疫苗冷链监测:疫苗不同于一般的药品,对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极其敏感,因此需严控环境条件,实时对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反馈,通过设置阈值,将现状值与阈值进行比较,自动对异常情况预警。疫苗冷链监测包括仓储温度监测、保质期监测、入库和出库监测以及冷藏车运输全程监测等。②销售数量异常监测:疫苗经营企业销售疫苗数量异常预警,表示可能有疫苗滥用情况出现或预示某种疾病正处于流行趋势。③防伪监测:用户经电子监管码查询后未查到相关疫苗信息或信息不符的,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利用系统的空间查询功能确定企业的销售范围,对已销售伪劣疫苗区域内的产品进行查封。

4.3.2 第二类疫苗地理空间信息分析

(1)第二类疫苗流通地理空间分析

第二类疫苗流通地理空间分析的目的就是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库、第二类疫苗数据库,辖区各年龄阶段人口统计等数据库,通过流通路径进行空间分析。例如,可根据最优路径空间分析推算疫苗潜在需求量与空间配置情况,其分析的结果可为第二类疫苗的流通生产企业以及经营企业采购提供很好的决策参考作用。

(2)疫苗串货区域空间分析

对于有区域限制的产品拿到非本销售区去销售的串货行为可用该系统进行监测。通过疫苗的电子监管码,从第二类疫苗数据库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关信息,将有权限的销售区域范围与实际销售区域范围进行叠加,通过空间判别分析可得到第二类疫苗串货区域分布图。

(3)疫苗损耗区域分析

以省、市、县或乡镇区域为单元将疫苗发放量与疫苗实际接种量进行属性关系比较,计算出各区域疫苗损耗量百分比,并生成疫苗损耗空间分布图,这对于优化疫苗管理能起到监测警示作用,从而减少疫苗浪费。

(4)疫苗药害事件应急处理空间分析

①问题苗接种者病情空间动态跟踪分析:通过对各类患者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接种患者症状分布图;通过将不同时期接种患者症状分布图进行叠加,可动态展现病情发展趋势,生成病情发展趋势图。②问题疫苗召回空间分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可实现问题疫苗的跟踪监测、快速定位和召回、应急处理等功能。

篇9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重要性

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地势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对每种矿物资源存在的位置也可以进行精确测量,为地质勘察提供有效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检测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储存,对地质勘查部门的工作可以提供项目支持。

以往应用的勘查技术只是勘测人员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对勘查地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采用人工的方式,在图纸上标记出矿产存在的位置,只能确定出矿产的大概位置,不能对地形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而且勘测地区的地势情况比较复杂,传统的方式无法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全面掌握,无法保证勘测结果的精准性。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改善以往勘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的应用优势三种,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该系统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是现代科发展的产物,其中主要的信息内容有地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等,还有比较常用的测量技术和管理技术。

第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性比较强,具有多种应用功能,可以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其可以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收集,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和处理,将其应用在有需求的地方。

第三,该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将其应用在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中,可以为相关工作带来便利,简化实际工作流程,操作非常方便,有效节约矿产勘查时间,而且也提高了勘查的准确性。

2、地理信息系统重要性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比較强大,可以对每个区域的空间信息进行精准性掌握,将其应用在地质矿产工作中,可以为勘查工作提供比便利,其可以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性数据测量,提高了数据测量的精准性,这就与原来的勘测质量相比,效率提升了很多。以往使用的勘测技术,由于精准性比较差,很容易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另外,该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其应用的范围也愈加广泛,在地质勘测行业中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地质矿产勘查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矿产信息规划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工作中的资料信息整理环节十分重要,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整个矿产勘查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矿产勘查工作中的资料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确保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主要得益于该系统具备空间信息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很好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环境被破坏。由此可见,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绘制地质图像中的应用

绘制地质图像是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关键一步,通过绘制地质图像,让勘查人员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地形结构,从而为矿产资源开采提供必要保障。地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位置判断,而且还具有图像绘制功能。它可以将地质资源信息进行整理,同时将其绘制成地质图像,方便人员进一步了解地质矿产资源的位置信息。但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地质图像时,相关勘查人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图形的绘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图像绘制两个功能的结合,绘制出科学、合理的图像信息,从而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效率。

3、定量分析地质中的应用

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除了矿产资料整理规划和图像绘制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定量分析环节,这在整个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确保地质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定量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目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定量分析环节都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可以对地质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保障定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三、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上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勘查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可见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勘查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无法更大程度的推进矿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矿产资源勘查事业更加稳步发展,就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网络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得网络化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想高效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利用,实现网络化的发展理念,从而确保勘查工作可以适应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智能化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使得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推理能力较差,不够智能化,这就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朝着智能方向发展,才能适应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需求。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与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智能化的思维模式,建立高效的推理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的效率和质量,为矿产勘查事业的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地质测绘;现代测绘技术;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P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41-01

地质测绘的本质是在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察,在对收集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绘制制图,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包括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地形测量、勘探布网测量、地质定位测量、贯通测量、露天矿测量、地表移动观测等,在地质测绘中合理运用现代测绘技术能大大的提升地质测量的精确性和高效性,能有效的保障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性和项目建设的稳定性,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到地质测绘中,使地质测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实现工程地质测量的高效和准确提供了保障。

一、地|测绘的背景和发展

1.早期地质测绘

早期的地质测绘工作依靠经纬仪和水准仪等进行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强度大、测绘精度低和数据误差大,在新时期背景下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化的地质测绘工作要求。地质测绘本质是在对地面地质情况勘测后,能实现对地下地质情况有更客观的判断,能有效的掌握勘测地区的地质规律和地质情况,地质测绘工作范围集中、目的明确。与此同时,想要绘制高规格的地质勘测图形,也要根据先期搜集的准确和详细的绘制资料作为地质绘制的基础,所以,在促进现代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既能节省现场勘察工作量,也能提高地质勘察的工作效率,全面应用的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能在减少误差的过程中提高地质测绘效率。

2.现代测绘技术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逐步应用,地质测绘行业也普遍运用到了现代测绘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地质测绘的工作效率。现代测绘技术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运用,实现了时间、空间技术和高新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现代测绘技术的种类

1.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基于全球的卫星导航技术,卫星的定位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测量精准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在应用到地质测绘过程中,能在有效利用资源过程中,实现应用面广泛,在全天候和高效精准的地质测绘中不断发展,在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结合,获得了地质测绘行业的普遍认可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遥感技术

测量中的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遥感技术是针对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反映做出的反馈的技术,能有效的识别地面上各类物体,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等领域,是一项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结合卫星遥感被广泛应用到地质测绘过程中,基于此实现了对各种地质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准确的收集和处理。在综合运用中获取了准确的地质信息,为地质的测绘过程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图形资料。

3.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又被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反映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状况,运用现代化的处理手段,结合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实现数据的标准化,便于理解和运用。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完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系统多样化和系统智能化,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

4.全球数字摄影

测量技术全球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集成的综合技术应用。促进了测绘技术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获取的数码照片经过摄影测量软件进行处理形成高精度可应用的三维空间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发电、地质勘探、文物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城乡建设、交通疏导和房产规划等方面。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能有效保证测量地质的空间坐标的准确性,在地质测绘的卫星定位的过程中极其关键,在定位获取的地质条件下发现和收集精确的地质信息。现代的测绘技术要紧紧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结合,对整个空间信息和进行筛选和检测。在动态的地质测绘工作中促进空间信息的精准化。

2.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能在地质测绘中利用本身的优势获取丰富的地质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有效地确保地质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保证遥感技术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能发挥重要的地质测绘作用,其在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反馈的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了遥感技术在在地质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企业工程的地质测绘运用。遥感技术还在对可能出现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监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3.影像定位技术在地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地质测绘中广泛应用影像定位技术能有效的确定地质测绘的基本数据信息,特别是针对那些地质条件是岩石和地质结构,要不断进行数据和图像分析得出详细的地质状况,了解最终的地质测绘结果。一般说来,影像定位技术还需要依赖于一些外在技术的支持,比如遥感影像定位技术等,与此同时遥感影像定位技术能有效的实现影像定位,在获得外在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使影像定位更加准确高效,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所需要测绘的地质状况和地形地貌特点,其不仅仅在宏观上对于整个勘测地形有一个详细的反应,还能够进一步在微观上进行剖析,进而有助于我们对测量地质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质测绘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到地质测绘能有效的保障地质测绘质量,能为后期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测绘数据和资料。进而能有效的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