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护理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50-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出生的58例极低体重儿为干预组,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出生的51例极低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干预组:男婴31例(占53.45%),女婴27例(占46.55%),平均孕周(32.1±1.8)周,体重(1 237±182.7)g,Apgar 评分1 min (8.5±1.9) 分,5 min (9.4±1.1) 分,其中阴道分娩30例(占51.72%),剖宫产28 例(占48.28%)。对照组:男婴28例(占54.9%),女婴23例(占45.1%),平均孕周(32.2±1.7)周,体重(1 225±178.2)g,Apgar 评分1 min (8.6±1.7)分,5 min (9.5 ±1.2)分,阴道分娩26例(占50.98%),剖宫产25例(占49.02%)。两组早产儿在性别、孕周、体重、评分、分娩方式及发生早产的原因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在出生后采取常规的保暖措施,即环境温度按产房要求达到22~24 ℃,出生后立即置辐射床,设辐射床温度34 ℃,立即擦干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处理完毕立即使用包被包裹法送往新生儿室。

1.2.2 干预组

1.2.2.1 分娩前的准备:提高产房的温度至26~28 ℃,由于极低体重儿出生时暴露于室温状态下,室温应达到晨间护理时早产儿室的温度[3]。目前医院的供暖系统基本为中央空调,环境温度较难控制。为此,我院产房内另独立安装了分体式的空调,有利于控制产房内的温度。提高辐射床温度设置在36.8~37 ℃[4]。早产儿所使用的物品均提早置于辐射床上预热,包括婴儿被、婴儿帽、无菌布料、复苏器械等,避免接触使用尚未预热的物品而带走其身上的热量。

1.2.2.2 减少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对于体重较低的早产儿,一位助产士协助娩出胎儿后,另一位助产士给予配合,立即使用已预热的无菌巾包裹早产儿的身体,并立即断脐,将早产儿转置辐射床上,减少产床上的暴露时间。研究表明在22~24 ℃室温条件下,刚娩出的新生儿深部体温平均下降0.1 ℃/min ,体表温度下降可达0.3 ℃/min。出生后0.5 h深部体温平均下降2~3 ℃,皮肤温度下降4~6 ℃。因此,尽可能缩短新生儿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及时转移至辐射床上,避免体温下降过快。

1.2.2.3 出生后的保暖处理:国外有学者认为,将极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放置在塑料袋中有利于保护其体温。我院采取塑料保鲜膜包裹法,即从脚趾裹到肩胛,露出头部,并戴上已预热的婴儿帽,减少体表热量散失及不显性失水。

1.2.2.4 转运时的保暖:尽可能使用转运暖箱,提早半小时开启,调节箱温至35 ℃,将预热的治疗巾适当遮盖新生儿置入暖箱中。如果转运时使用暖箱有困难,就用预热的婴儿被尽可能将其包裹严密,避免透风,尽快将早产儿转往新生儿科。

1.2.2.5 对产房内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早产儿出生时的保暖意识:首先让其了解环境温度对早产儿体温产生的影响以及低体温对早产儿造成的严重危害,使产房工作人员意识到保暖对早产儿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暖措施。其次,对每个环节的保暖措施进行规范化培训,强化其操作,使其能够按照科室制定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

1.3 评价指标 所有极低体重儿转入新生儿科常规测量肛温,体温低于36 ℃为低体温。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及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数资料用x2,计量资料用t检验。

1.5 结果 两组患儿入科时的体温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2 讨论

2.1 极低体重儿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极不成熟,棕色脂肪少,皮肤薄,体表面积大,导致产热少,散热快,尽管使用传统的保暖措施来减少热量的丢失,仍容易发生低体温。王丽岩等[5]对673例刚出生的新生儿通过常规的保暖措施采用腋温测定法发现: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体温均

2.2 有研究认为,极低体重儿低体温基本发生在产房和转运途中[1-2],我院新生儿科调查后的结果与上述结论相同。因此,在产房内及转运途中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对维持极低体重儿的适中温度很重要。由于新生儿出生前生长在一个封闭且接近母体深部温度的湿性环境中,出生后的外界环境相对而言是一个干燥寒冷的环境,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发生低体温,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由于生理方面先天发育不足,更容易发生低体温,因此最好采取干预措施。

篇2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是指接收各类严重病危的患者,运用监护和抢救仪器,集中性地对病患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接收重症患者并给予集中性治疗的单位,处于医院的核心位置,与麻醉科和手术类科室相连。重症监护人员是医院的核心骨干且素质较好的医护人员,由多名医师、主任和护士组成。重症监护主要包括一般监护和特殊监护两种,一般监护是指用仪器监护患者的基本生理技能(心跳、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特殊监护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2],采用不同仪器和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本文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8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8例,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龄0~28d,平均13d。临床病症包括:高烧不退、败血症、极低体重儿、休克等重症疾病。

1.2不安全因素

1.2.1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不到位 这个因素会导致出现医疗安全事故等情况。新生儿护理对于医护人员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而且工作强度较大,经常引起紧张、焦虑等不安的情绪。目前,重症病房新生儿护理人员存在以下不足[3]:①作风不严谨,服务不到位,缺乏与家属的基本沟通,导致家属情绪不稳定,阻碍护理和治疗的正常进行;②技能操作违反规定,工作不到位,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配奶、喂奶、换尿布等各种操作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意外和事故的发生;③配药、用药等未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操作,对病情的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④工作量较大,导致责任心不够,情绪紧张和焦虑,无法胜任高强度的护理工作;⑤打针、注射等操作技能不到位,引起患儿生理不适甚至缺氧等事故发生。

1.2.2病房治疗环境嘈杂、凌乱,管理不到位 重症监护室的仪器包含呼吸机、供氧机、心电监护仪、空气压缩机等仪器,病房含氧量较高,易发生漏电、火灾[4]等重大事故;同时,由于人流量较大,治疗环境嘈杂且凌乱,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1.2.3出入院交接不到位,病例书写不规范,阻碍治疗的正常进行 许多新生儿重症病患是由普通病房转入,家属对于病情的了解不全面,因此如果医护人员在入院交接时不到位,容易留下治疗安全隐患;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护理文书和病例书写不规范,医生无法根据病例进行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出院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2.4重症病房管理制度不到位 职责和责任规定不明确,无法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医院由于管理制度制定不明确,未贯彻"责任到人"的制度[5],同时,医护人员无纪律和制度规范,出现工作怠慢、态度和服务不佳的情况出现,引起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等。

1.3预防措施

1.3.1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培养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以冷静和温和的态度进行治疗。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爱心和责任心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氛围;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尤其是注射、配药和洗澡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操作,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应进行急救措施;③配置充足的人手,减轻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精神和身体压力,帮助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④定期对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制定考核奖励制度,督促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等。

1.3.2严格管理重症病房的环境 对于供养机等大型机器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病房内进行出现明火等易燃物,手机、收音机等电子设备必须处于关机状态,防止辐射对仪器的干扰[6]。对于家属的进出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重症病房的人流量。

1.3.3出入院交接到位,规范文书书写的规范 重症病房医护人员在接收患儿时,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病情程度;在治疗过程中,严格规范文书的书写,配合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和分析;在出院时,详细和家属讲述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3.4制定严格规范的重症病房管理制度 明确医护人员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起到监督的作用。在病房内设置24h监视器,贯彻"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进行现场事故的解决和管理,维护良好的治疗环境[7]。

2 结果

88例重症病房监护患儿,有4例因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无效而死亡,其余84例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基本生理机能恢复且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出现,观察48h后转入康复病房进行治疗。在留院观察7d无恙后,痊愈并办理出院手续。

3 结论

本文采取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预防措施配合治疗,结果表明:除了4例患儿因病情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他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且无临床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经过观察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出院后日常生活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以降低重症病房患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郭香芝,张春燕,赵国霞,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26):6372-6373.

[2]张雪.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4):210-211.

[3]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5):521-522.

[4]文海燕.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2013,11(11):762-763.

[5]孙秀红.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9):219-220.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 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工作繁杂凌乱,护理隐患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近十年,总结出以下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预防对策,与同道共同讨论。

1 隐患

1.1宣教不及时不细致

孕妇孕期未经孕妇学校的系统教育,产后病房护士宣教不及时、细致,使产妇家属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势、方法、观念不正确,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1.2观察不细心、交接班记录不认真

新生儿出生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未进行细心的观察,各班未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很容易导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闭锁、先天性尿道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未被及时发现,以致于贻误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1.3经验不足

因护士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某些病理现象当成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耽误治疗,引起纠纷。例如:病理性黄疸、维生素K1缺乏症、下咽综合症、先天性贲门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违反规章制度

新生儿身体娇弱,如果护士工作马虎,对待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掉以轻心,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如新生儿沐浴前,未调节好水温,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护士不拘小节,手带戒指,容易导致新生儿擦伤;沐浴时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新生儿掉包、摔伤、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脐带护理部彻底,皮肤护理不清洁,导致脐带和皮肤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

1.5违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杂、凌乱,与成人不同,医疗参与很少。例如: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沐浴、抚触、游泳,全部有护士完成。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疫苗漏种、误种、重复接种;筛查漏筛,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给新生儿造成终身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转贴于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新生儿无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潜在因素,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被盗,引发纠纷。

1.7院内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母婴同室,探陪人员多,再加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差,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 防范措施

2.1保证孕期及产后指导的有效性

门诊孕检时,孕妇学校应认真建档,详细登记学习内容,使孕妇全面系统地掌握育儿知识。产后,病房护士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细致地进行宣教,确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教会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

2.2观察要细心,记录要真实

新生儿出生后,要仔细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在文书中做好记录。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班班进行床边、书面交接,及早发现潜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3梯队合理,人员固定

产科护士专业性很强,人员应相对固定。入科的新护士应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员梯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漏诊漏治。

2.4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

产科护士要求极富爱心、责任心。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室的有关规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否则会酿成大祸。

2.5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

科室应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按规定设置好工作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班次认真衔接,以防疏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班护理质量,堵漏差错事故。

2.6加强安全管理

产科病房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院科两级共同协助,走廊内安装监控系统,配备专人守护病区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制定完备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同时告知家长履行好看护义务,新生儿床前不许空岗。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生长发育,而对新生儿实施蓝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一项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将68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取我院68例黄疸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并将黄疸患儿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68例黄疸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内容,②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家属。

观察组;患儿年龄均在1天~10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01±1.20)天,男性患儿有17例、女性患儿有17例,其中高危儿有14例、正常足月儿有20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均在2天~11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15±1.18)天,男性患儿有18例、女性患儿有16例,其中高危儿有13例、正常足月儿有21例。

上述两组黄疸患儿各项资料无明显的差异,能够实施对比(P>0.05)。

1.2 方法 蓝光箱准备:使用蓝光荧灯(波长在420-470之间)实施单面光疗,首选对灯管进行检查,将灰尘擦去后,在响内湿化器中加入蒸馏水,箱内有湿度计、温度计,将调节箱调至适合温度,湿度在55%-64%之间、湿度在55%-64%之间,保持反射板、灯管清洁,将光疗箱放置在通风处,在四周罩上白布,既能反光又能保暖。患儿准备:在入箱前测量患儿呼吸、脉搏、体温等,记录患儿大小便、哺乳情况,将患儿喂饱后,清洁患儿皮肤,给予患儿戴上不透光双层黑布,预防视网膜发生损伤,采用黑尿布遮住患儿或者会,对于哭闹患儿应在入箱前给予其使用镇静剂,顶管与患儿皮肤距离在35厘米之间,将其放入光箱之间后,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黄疸患儿实施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惊厥、胆红素脑病、腹泻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每组黄疸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采用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发生惊厥的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1例、腹泻患儿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还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多数患儿实施蓝光治疗均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由于大量出汗或者哭闹而造成发热或者脱水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实施一项有效护理十分重要[2]。

常规护理是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其效果不佳。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其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光疗箱使用方式以及光疗适应证,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发生报警信号后,应查找原因后并妥善处理,为患儿选择良好,单面疗法一般可以采取侧卧位、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每1小时-2小时为患儿翻身一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会和眼睛,随时观察尿布松紧度和眼罩松紧度,预防压迫而导致局部肿胀发生[3]。(2)定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由于患儿全身裸露,易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部分患儿由于哭闹而导致发热情况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每隔1小时观察患儿体温,预防体温过低或者过高等情况发生[4],(3)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新生儿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喂奶后应选取侧卧位,预防误吸情况发生,应为患儿补充由于照射而失去的水分,避免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对于无法口服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黄疸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上述趋势,均取得十分显著效果[5]。

篇5

关键词:婴儿, 新生;临终关怀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人员 (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 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主要救治对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新生儿,当前的 NICU 已脱离提高存活率这单一目标,在救治疾病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患儿及家庭的不必要伤害,避免对新生儿的未来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导致 NICU 医护人员面对终止治疗的情况愈来愈频繁,面对新生儿的死亡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于 NICU 医护人员来说,在一个家庭处于极度为难时为其提供整体的、高质量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临终关怀照护是十分必要的。本院 NICU 每年收治新生儿约 400 人次,3 年来新生儿共死亡约 20 例,其中包括早产儿、重症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现对新生儿临终关怀护理的必要性、措施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终关怀的理念

1. 1 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 实行人道主义,使临终患儿在人生的最后历程同样得到热情照顾和关怀,体现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维护患儿及家属的隐私和权利,尊重生命的尊严及尊重濒死患儿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临终关怀的宗旨。

1. 2 提高临终患儿生命质量 临终关怀不以延长临终患儿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以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为宗旨。减轻痛苦使生命品质得到提高,给临终患儿提供一个安适的、有意义的生活,使刚出生的新生儿就能够体验到人间的温情。

1. 3 加强死亡教育以使其接纳死亡 临终关怀将死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承认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临终关怀强调把健康教育和死亡教育结合起来,从正确理解生命的完整与本质入手,完善人生观,增强健康意识,善始善终走完人生的旅程。新生儿患儿主要是针对其家属开展教育,使其能够接受并尽可能的平静的面对新生儿死亡。

1. 4 提供全面的整体照护 也就是全方位、全程服务。为患儿提供 24h 护理服务,照护时也要关心患儿家属,既为患儿提供生前照护又为死者家属提供居丧照料。

2、 对濒死新生儿的护理

2. 1 NICU 主要收治从出生到生后未满 28d 的新生儿,主要包括早产儿、低体质量新生儿、有疾病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对他们实施 24h 护理,寸步不离、精心呵护。

2. 2 为濒死患儿提供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保证的舒适和不受声光的刺激。

2. 3 为患儿保暖,将患儿安放在开放式暖箱上,也便于操作和观察。

2. 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新生儿的皮肤薄、嫩,抵抗力低、易感染,在抢救时,稍用力皮肤就有淤青,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既要注意手卫生,又要动作轻柔。

2. 5 抢救刚生下的早产儿,患儿全身凉、皮肤嫩、紫,静脉血管不好找,但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一针见血的为患儿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

2. 6 为患儿做好基础护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吸痰的操作流程,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弄破血管,医护人员应选择最细的 6 号吸痰管,轻柔的为患儿吸出分泌物; 做好患儿的口腔、会阴护理,保持口腔湿润,会有分泌物时及时为患儿拭去。

2. 7 记录所做的护理工作和观察到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应,做到和家属有效沟通,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2. 8 对于如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无望的患儿,和家属沟通,征得家属的同意,停止所有的有创操作,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2. 9 疼痛控制尤为重要,触觉是胎儿首先发育的器官,胎龄30 ~ 37 周的胎儿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疼痛,且新生儿对疼痛的敏感性优于成人,因此在给患儿拔除呼吸机管道时,患儿的挣扎是极度痛苦的,应该给予镇痛、镇静药,吗啡 1 ~ 2mg,10 ~ 20min 静脉泵入。必要时给予抚触。

3、 对家庭的护理

3. 1 为新生儿家属提供一个私人的空间,和家属沟通时,注意语气表达的合理性,以免引起家属的不安。

3. 2 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新生儿的疾病情况,观察家属的反应,仔细沟通,当家属仍然不放弃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全力为新生儿做好一切护理,决不要无视其生命和存在; 当家属同意放弃治疗时,医护人员也应做好照护,使其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3. 3 医护人员要了解患儿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宗教信仰。

3. 4 医生和护士应该协作,一起向家属解释实施治疗和护理时的利与弊,以及可能带来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3. 5 患儿家属处于高应激状态,医护人员要多给予关心、支持和沟通,多给予心理安慰,帮助家属渡过难关,获得情感支持,保持身心健康。

4、 小结

总之,新生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喜悦,但死亡又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部分家长过分悲痛,就会把心中的不快转换成医患矛盾,认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造成了伤害。但是自从医护人员建立新生儿科,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以及有效沟通,本科室没有发生过一起纠纷事件,临终新生儿都能安详、有尊严的离去。同时这些患儿的离去也是对医护人员自己心灵的洗涤,更加敬畏生命,更加努力做好以后病危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所以做好新生儿临终关怀,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做好以患儿为中心的家庭整体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医患矛盾,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 . 基础护理学 [M]. 5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479.

2. Wachterman MW,Marcantonio ER,Davis RB,et al. Association ofhospice agency profit status with patient diagnosis,location of care,andlength of stay [J]. JAMA,2011,305 (5) : 472 - 479.

3. 张欣,李时雨,陈京立 . NICU 临终关怀护理研究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 (6) : 56.

篇6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治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皮肤及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因得不到患儿家长的重视,因此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年龄1~28 d,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57例;剖宫产48例,自然分娩12例,出现黄疸时间7 d 15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35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15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0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 病因 围产因素25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18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7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3例;新生儿溶血病2例。

1.3 治疗与转归 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60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 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胆红素下降到7 mg/L以下即停止治疗。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 mg/(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其中有2例患儿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本组60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 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做好患儿的排便及进食记录,观察新生儿吮吸力等反应是否正常,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食欲差、吮吸无力、烦躁不安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喂养,保证新生儿的热量供应,必要时可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2.2 蓝光疗法的护理 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 ~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 h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黄疸部位程度的变化,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发疹,尿、大便着色与性状;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并观察出入量;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可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应有专人护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2.3 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的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抚触,每日2次,每次10~15 min;游泳时水波对皮肤的刺激能对新生儿的外周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游泳时水对胸廊的压力使新生儿的肺活量增加,对胸廊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2.4 健康教育 细致地向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以及蓝光疗法的治疗意义等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到此病的严重性,向家长说明此病可能会带来的后遗症,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和智能的开发,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

3 小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其病因复杂,临床应注意治疗要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护理人员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黄疸对新生儿的损害,改善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王玲.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 201203.

[2] 江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 2008,9(3):77.

[3] 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西南军医,2010,12(1):4243.

篇7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37-0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病例的12.6%左右[1]。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2]。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转归,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诊断为重症新生儿肺炎[3],出生时间为1~27 d,平均15 d,其中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9例。

1.2 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案

1.2.1 制订急救方案 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定所有患儿的病情。针对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急救方案。迅速让患儿处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以减少肺部瘀血及避免肺不张,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并准备好各种常用的抢救器材,如喉镜、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等设备,以便快速而顺利地实施救治。

1.2.2 快速开放静脉通道 迅速开放双上肢静脉通道,必要时下肢静脉也可开放。遵从医嘱正确配制好各种药品,及时纠正和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炎患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良,特别是早产儿尤为不成熟,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无力,不足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易使痰液阻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这样会加重肺部感染。故应让患儿抬高头部或取半卧位,及时给患儿吸入解痉药物及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呼吸道保持湿化,有效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可达到消炎抗感染和稀释痰液的目的。

1.2.4 合理吸氧 依据患儿缺氧程度不同及呼吸困难症状选择个体化的给氧方式,如鼻管吸氧、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依据其指标变化及时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切忌用高浓度氧气长期吸入而导致氧中毒[4]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临床症状,如果经吸痰、拍背、弹足底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用气囊加压给氧。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5 保持中性体温 本研究中的27例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且体内棕色脂肪含量较少,极易出现因体温过低而导致的硬肿症[3]应该根据这些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重状况采取个体化的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1.2.6 维持营养平衡 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利于患儿抵抗感染,应该结合患儿消化吸收情况,采用不同的营养提供方式,分为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具体可采用自行吸吮法、鼻饲法或静脉内营养法。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则及时调整喂养方式。进食后应该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或肺炎加重。

1.2.7 严密监测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增快或暂停、咳喘、发绀加重、肺部明显湿性?音等,则高度疑似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迅速诊断或排除。并配合处理,正确遵从医嘱应用药物治疗。预防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黄疸、心衰、硬肿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2.8 心理护理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极少有意识完全丧失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使用亲切柔和的话语安慰患儿,充分让患儿感受到信任及关怀,并且还可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1.2.9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 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了解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一起评估患儿的护理需求;进行拍背技术指导,直至家长基本掌握;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对患儿采取恰当的引流;和家长一起制订患儿的排痰计划。

1.3 评价指标

将患儿急救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措施及护理实施后,患儿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5]。目前将新生儿肺炎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这种感染大多数来自孕妇,或者经过胎盘来传染给孩子。也可能因为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而造成。与大龄儿相比,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6]: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十分急促,心率>180 次/min,呼吸频率>60 次/min。②呼吸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出现呼吸早期加快或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危重患儿出现谵妄、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③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引起缺氧,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引起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并可继发昏迷惊厥。缺氧性脑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又常常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而复杂,病死率极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案后,患儿的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说明这些治疗措施有效、护理方案合理,值得临床借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7]。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并取得家长配合的护患互动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

篇8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NICU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漏诊,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低血糖症38例临床表现及护理,以助于提高诊治及护理水平,减少儿童神经系统后遗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新生儿低血糖症38例,均符合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1]。男20例,女18例;年龄50分钟至16天,平均3.2±2.9天;胎龄42周5例;体重﹤1 000g 1例,1 001~1 500g 6例,1 501~2 500g 18例,2 501~4 000g 8例,﹥4 000g 5例;入院时疾病诊断:早产儿12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新生儿低血糖症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例,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溶血病3例。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于入院后30分钟内测末梢血糖,采足跟末梢血0.1ml,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Ⅱ型血糖仪及相应试纸测试,使用前均矫正定标。诊断标准参照邵肖梅等主编的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

2、护理

2.1 加强喂养: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在疾病允许下生后30分钟试喂或鼻饲10%葡萄糖,若无喂养不耐受,每3小时一次,连续3次后改喂母乳或配方奶;严重低血糖者,在未建立静脉通道前立即肠道内供给奶或糖水;对持续性低血糖者,在静脉补糖及药物治疗同时亦应加强喂养,可增加喂奶频率或适当增加奶中糖的浓度,以便逐渐撤药及减少补液量;在此应注意以下几点:患儿无肠内喂养禁忌症;喂养量必须根据患儿消化能力调整;不同胎龄、体重的新生儿喂养奶品不同,母乳为首选,但在两次母乳间应加喂糖水;因低血糖导致吃奶差的患儿应立即予以鼻饲。

2.2 密切观察临床表现: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为无症状性,本文占47%,况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如下表

表1 38例低血糖新生儿临床表现构成比

2.3密切监测血糖:对初筛血糖2.5mmol/L,每1h复查1次,直至血糖稳定于2.8mmol/L以上;可延至每4小时测血糖1次,连续3次血糖正常,改6小时1次,渐延至12h、24h;

2.4 静脉补糖:根据低血糖程度决定输糖速度及浓度,维持静脉血糖正常,外周静脉其输糖浓度不能超过12.5%,顽固性低血糖,需提高输糖浓度者,应建立中心静脉置管;

2.5 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生时由于体表水分蒸发,体温迅速下降,使棕色脂肪消耗增多,寒冷刺激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调节室内温度,保持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的环境。必要时将新生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台保暖。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6.2℃~37.0℃。减少糖原耗竭。

2.6人文关怀:初生婴儿生病,做父母的无比焦虑,况且对无症状低血糖者仍需密切监测血糖,频繁针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做父母的怎能理解呢?这就需要详细告知家属低血糖可能导致的后果,它有哪些可能的原因,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任务是维持血糖正常,防止脑损伤发生,同时寻找低血糖原因,以便对因治疗。大多数低血糖为暂时性或一过性,经积极开奶,充足肠内喂养即可治愈,以便解除家长焦虑,取得更好配合。

2.7 对因治疗:抗感染、阻断溶血、适当氧疗、纠正酸中毒等。

2.8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氢化考的松5-10mg/kg.d,Q8h或Q12h,强的松1-2mg/kg.d Tid;二氮嗪、胰高血糖素。

3、结果

38例患儿治疗结果如下表;

表2 38例患儿低血糖分类、病因及治疗结果

4、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症(Hypoglycemia,以下简称低血糖症)多为无症状性或暂时性,即使有症状亦为非特异性[2.3],临床症状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可表现为反应低下、体温偏低、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暂停、苍白、阵发性紫绀或多汗,易激惹、震颤、眼球异常运动、肌张力异常或惊厥等,往往难以区分是低血糖所致还是原发病所致。本文38例患儿,无症状占47%,有症状性低血糖中以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占首位,其次是反应差、拒乳、表情淡漠等,都是没有特异性的,在许多新生儿疾病中都会出现,与文献报道相符。新生儿低血糖需边治疗边查因,维持血糖于正常范围,防止低血糖脑病。本文38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及治疗后97%痊愈,暂时低血糖占92%,治愈率100%,且不易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常规筛查血糖是发现低血糖症的主要方法,鉴于其无症状性及症状无特异性,对生后72h内入院的新生儿进行常规低血糖筛查,均在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筛查常规[4]范围内。因造成脑损伤的低血糖阈值不明确,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能引起脑损伤,脑干诱发电位和脑MRI检查[5]证实。一旦诊断立即给予积极护理措施。本文亦证实护理、治疗积极,后遗症发生率较低。

总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筛查常规;(2)密切观察临床表现;(3)一旦诊断立即予以相应护理及治疗。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使用新生儿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55.

[2]Straussman S,Levitsky LL.Neonatal hypoglycemia.Curr Opin En-docrinol Diabetes Obes,2010,17(1):20-24.

[3]Hay WW Jr,Raju TN,Higgins RD,et al.Knowledge gaps and re-search needs f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neonatal hypoglycemia:workshop report from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J Pediatr,2009,155(5):612-617.

篇9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42-03

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其实质是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以满足新生儿、初产妇和家庭的需求,促进初产妇产后夫妻、母婴和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减少患者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优质的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让初产妇逐步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2]。本研究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并将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应用于初产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年龄 0.05),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A组初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具体实施细则,领会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精髓,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护理流程,将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四主动”(主动与初产妇沟通、主动征求初产妇的意见、主动向初产妇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初产妇解决困难)、“五勤”(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五多”(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B组初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①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沐浴时间,护理人员指导初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沐浴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沐浴。新生儿符合沐浴要求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沐浴物品,指导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盆中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教会初产妇采用手臂测水温的方法将水温调至37~39℃。护理人员按照强生婴儿沐浴方法给新生儿沐浴,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新生儿沐浴完毕,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给新生儿穿衣、脐带消毒(常规断脐后用络合碘消毒脐部直至脐部脱落后5~6 d,全过程用4根棉签法)和皮肤护理等方法。②新生儿床旁抚触: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抚触时间,新生儿抚触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抚触。对于符合抚触要求的新生儿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抚触物品,按照强生婴儿抚触方法为新生儿进行抚触,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注意事项。新生儿抚触完毕则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新生儿翻身、脐带消毒和皮肤护理方法等方法。③新生儿床旁疫苗接种:护理人员向初产妇发放并讲解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初产妇知情同意并签名。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宜接种。如果新生儿适合接种则由护理人员按照新生儿预防接种方法为新生儿接种,接种前与初产妇确认疫苗接种种类、接种肢体部位和疫苗接种方式,并告知初产妇新生儿接种后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3](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53分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对两组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等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B组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 两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B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3-6]。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研究显示[7-8]:初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渴求位于产褥期护理需求之首,他们迫切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示。如何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为初产妇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和向初产妇传授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是学者们和产科护理人员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母婴床旁护理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效果[9-10]。但是,母婴床旁护理理具体措施尚未达成共识,为此,优化初产妇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类似[11],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实施前先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深产科全科护理人员对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减少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四主动”、“五勤”、“五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做好基础护理,而且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能够得到更多的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减少初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12-16]。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不但明显提高初产妇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还明显提高了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2] 李桂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68-3669.

[3] 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 19(6):118-119.

[4]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194-197,235-237.

[6]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7]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8] 任云珠,汪素珍,陆杏仁.倾斜式卧位在母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1-1022.

[9] 陈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88.

[10] 胡赛玲,纵艳艳,王君文,等.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11] 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

[12]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3] 廖春丽.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7-88.

[14]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5] 苏靖,刘仁莲,林惠青.开展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患者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6-97.

篇10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初产妇共1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妇年龄最大34岁,最小20岁,平均25.8岁;自然生产52例,剖宫产62例;新生儿男62例、女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生产情况、生产方式和新生儿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

对产妇和新生儿按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每日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带到统一的新生儿处置室对其进行沐浴、抚触以及脐部护理,家属可通过玻璃屏风观看。

1.2.2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具体护理过程如下。(1)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尿布更换、沐浴、抚触以及脐部护理,家属及产妇可在旁直接观看,并适当地现场宣讲相应知识。(2)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针对不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不同的新生儿知识宣教,以一对一宣讲模式让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主要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正确喂养方法、突发状况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处理措施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等,让产妇更全面、更科学地护理和照顾自己的孩子。(3)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训练:产妇生产之后其生理状况和身体状况都会发生改变,而护理人员不可能对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需对其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训练。如母乳喂养的技巧、的正确护理方法、正确饮食方式、产褥期常见状况及处理方法,以便产妇出院后能正确、全面地实施自我护理。

1.3评价指标

将所有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母乳分泌时间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以供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对照组57例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4.2%,实验组57例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5%,实验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母乳分泌时间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