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

篇1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高胆红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护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临床护理朝着人性化和优质化发展。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一种,是为患者开展个性化和多方位整体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更满意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本分析了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2±0.5)w;有18例产妇为顺产,12例产妇为剖宫产;观察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5±0.4)w;有19例产妇为顺产,11例产妇为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变化等。观察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角色转换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孕妇迎接新生命,孕妇实现向母亲这一角色转换,帮助孕产妇建立成功生产的信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自身和新生儿各项变化,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产前情况和新生儿基础信息,例如:掌握新生儿出生体重、哭声及体重、脐带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2]。

1.2.2新生儿护理 ①大小便护理:检查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也可以以手掌对新生儿小腹进行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肠胃的蠕动,同时,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小便颜色等情况;②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不断进行的变换,舒适可以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展,以柔软床单包裹新生儿,使新生儿双手可以与面部触及,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对新生儿头部位置更换,以侧卧和平卧交替变换。再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或异味,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暴露脐部残端。观察脐带周围皮肤颜色、黄疸变化、新生儿精神状态等;③高胆红素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早为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检测,为新生儿检测1次/d,在新生儿额头、脸颊、前胸等处进行采样,检测平均值,一旦发现高胆红素就要及时为新生儿抽血送生化室检验确诊;④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为新生儿营养来源,要求纯母乳到生后6个月,6个月以后再以母乳配合定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使新生儿营养更为全面[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与高胆红素发生率。产妇出院时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发放60份,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2例,占6.67%,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8例,占26.7%,χ2=4.3200,P=0.03,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传播新生儿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变化,指导产妇掌握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抚摸、亲吻等亲子互动,促进新生儿与父母的情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新生儿为中心开展服务,缓解产妇负情绪,尊重与关怀产妇,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使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解除产妇忧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芳,韩玉丽,刘静.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0.

[2]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3]龚义侠,贾峥嵘,张媚,等.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82-1684.

篇2

1病历书写原则

1.1确定护理记录原则记录内容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1]。护理记录应是患者的自述、护士通过观察、检查和测量所得到的客观指标,不包括对病情、医疗效果、药物疗效的主观判断。如在书写阴道流血情况时,不应写流血少,而应对阴道流血的色、质、量进行具体的描述。

1.2明确产科护理记录的名称和对象产科护理记录有《产科入出院护理记录》、《产科入院护理评估单》、《产科健康教育指导表》、《病产程记录单》、《缩宫素、硫酸镁、安宝特殊药物护理记录单》、《产程图》、《产时分娩总结记录》、《产科一般护理记录单》、《新生儿出生记录》、《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入院时孕产妇填写《产科入出院护理记录》、《产科入院护理评估单》、《产科健康教育指导表》;入院后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孕妇记录《病产程记录单》,特殊用药孕产妇记录相应的《缩宫素、硫酸镁、安宝特殊药物护理记录单》,分娩过程记录《产程图》、《产时分娩总结记录》,产后记录《产科一般护理记录单》,新生儿记录《新生儿出生记录》、《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特殊及抢救时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1.3明确产科护理记录项目与内容各记录单的眉栏有:姓名、科室、床号、诊断、住院号、页码。《产科入出院护理记录》的项目分入院和出院两部分,入院的记录项目有:入院时的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头晕、眼花、胸闷、浮肿),孕产史(孕周、预产期、生育史、出血史等),产科检查(胎心、宫口、先露、羊水、宫缩等),孕期高危因素等;出院的记录项目有:分娩方式、在院治疗、切口愈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产科入院护理评估单》的项目有:一般资料、生活状态与自理能力、护理体检、心理社会需求、高危因素评估(压疮、导管、跌倒)、观察要点、护理措施、身份核对。《产科健康教育指导表》的项目按时间有:入院、术前、术后当天、顺产后回室、产后第1天、母乳喂养及出院指导。《病产程记录单》的项目有:日期、时间、先露、方位、胎心、宫缩、宫口、羊水、病情观察、措施及效果、签名。特殊用药孕产妇使用《缩宫素、硫酸镁、安宝特殊药物护理记录单》,记录单根据药物的特性及观察的要点设计项目,如硫酸镁使用时,记录单的项目除产科的一般项目外,另设:每小时输注速度、膝反射、阴道流血和主诉等。《产程图》、《产时分娩总结记录》的项目有:胎心、先露下降位置及方位、血压、宫缩、羊水、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和新生儿情况等。《产科一般护理记录单》针对产后护理与观察,项目有:日期、时间、护理级别、生命体征、护理措施(饮食、、基础护理、健康指导)、导管及护理、排泄(尿量、恶露、呕吐)、宫底及切口情况(宫底高度及性质、切口渗血、疼痛)、喂养情况(、乳汁、吸吮次数、按需哺乳)、母婴情况、巡视、睡眠、心理、病情、治疗、处理、签名。《新生儿出生记录》的项目有:父母姓名、孕周、出生时间、分娩方式、体重、身长、羊水、胎盘、畸形、急救、Ap-gar评分、母婴手足印、接生及护理者签名等。《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项目有:时间、面色、哭声、呼吸、脐带结扎、脐出血、喂哺、大便、呕吐、疫苗接种、签名。1.3明确产科护理记录的频次和要求频次:《产科一般护理记录单》要求按照护理级别要求,Ⅰ级护理每班至少1次,Ⅱ级护理每天至少1次;《新生儿护理记录单》要求出生24h内每小时记录1次,24h后每4小时记录1次。孕产妇及新生儿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就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等要有连续性描述。

1.4运用数字表格式的书写方式如《产科一般护理记录单》分综合内容书写栏和备选提示栏,护士只需将备选提示栏的提示数字填写入综合内容书写栏即可,其他护理记录均以打钩形式表达,除签名外基本取消文字书写形式。

1.5特殊用药孕产妇使用专项记录单产科经常使用缩宫素、硫酸镁、安宝等特殊药物,护士只需记录相应的《缩宫素、硫酸镁、安宝特殊药物护理记录单》,使用时,只需记录此记录单,既可起到提示护士的作用,同时减少漏写,书写形式也以数字和打钩完成。

1.6产前产时病历医护合并书写因医护人员对产前孕产妇均有相同的观察内容,如:血压、胎心、宫缩、宫口扩张和羊水等情况,医护合并书写可减少医护双方记录的不一致,同时有利于医护双方对产程的动态观察与记录。

2管理

2.1护理病历分类放置每例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将整理好的病历,即《产科入出院护理记录》、《产科入院护理评估单》、《产科健康教育指导表》、《病产程记录单》各1份,完成评估后准确填写,若无需下班继续填写的,即将护理病历附于医师病历后。如有,放置于班班记录的病历夹内,便于护士记录,同时也避免和医师争病史记录的矛盾,责任护士做好交班。

2.2产科护理风险控制责任护士对所管床位的患者全程负责,检查并落实治疗、病情观察、高危因素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各类的产科护理安全告知、入出院告知与指导、高危因素告知、特殊检查告知、健康教育等,均需患者或家属签名,并1式2份,1份交患者。

2.3护理病历3级监控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病历进行书写和检查,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放置规定位置,并做好交班;护士长每天对在架病历进行检查,终末病史每份检查。护理文件书写质控小组每月对各科室的在架病史和终末病史进行抽查。护理部每月进行专项考评。

3讨论

3.1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要求产科护理文件是产科护士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产科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分娩过程及治疗等情况,也是临床科研、教学和法律依据的原始资料之一。我院护理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产科护理的特点,规范产科护理书写,使护士更明确书写的要求,书写的内容更科学严谨,其完整可靠的护理记录为防范日益增加的产科医疗纠纷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

3.2突出体现产科专科特点产科患者在各个阶段的变化、观察和护理等均有所不同,护理病历的设计分产前、产时、产后各阶段,同时体现专科的特殊性,如硫酸镁等特殊药物的使用,护士只需填写《硫酸镁使用护理记录单》,其膝反射、补液量等的内容设计对护士的观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使护士观察更全面,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篇3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 新生儿; 预防

doi:10.14033/ki.cfmr.2016.30.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13-02

早产新生儿通常肝脏发育不全,所以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较高[1],而且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不仅能够对早产新生儿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能够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早产新生儿而言尤为重要。若通过护理能明显地防止早产新生儿产生黄疸症状,并且能够有效地将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缩短,则新生儿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并能有效地预防胆红素脑病。据报道,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早产新生儿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因此本文分析了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86例早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早产新生儿家长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胎龄为27~37周,平均(33.77±2.54)周;体重为1540.37~2587.99 g,平均(1987.55±245.05)g。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胎g为26~35周,平均(33.54±2.37)周;体重为1530.49~2598.68 g,平均(1983.87±243.24)g。两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给予所有新生儿常规护理。该方法步骤具体为:(1)将新生儿放入暖箱,使其恢复体温;(2)对其进行营养支持;(3)使用蓝光对新生儿进行照射预防高胆红素血症;(4)注意应用相应护理以防止新生儿产生低血糖的症状。

1.2.2 护理干预 给予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方法,该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1.2.2.1 健康教育 在新生儿进行预防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产妇介绍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并向其讲解护理干预工作的具体项目以及需注意的事宜,以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的展开。

1.2.2.2 预防干预 使用胆红素经皮测试仪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测试。若新生儿胆红素大于205 ?mol/L,则应进行干预治疗。护理人员在进行测试、给药前均应与新生儿家长沟通,然后遵医嘱给予新生儿服用茵栀黄口服液与妈咪爱颗粒,前者1 g/次,3次/d;后者0.5 g/次,2次/d。若服药后黄疸已消退或有明显改善,则按照医嘱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

1.2.2.3 排粪护理 护理人员使用掌心、大鱼际对新生儿肚脐周围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反复按摩2~5 min。此方法能够加快新生儿肠道蠕动的速度,同时能够帮助其顺利排出胎粪。

1.2.2.4 抚摸护理 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8 ℃~32 ℃的范围内,在新生儿喝奶后1 h对其进行抚摸;为避免刺激新生儿皮肤,护理人员在抚摸前应保持双手干净、温暖,然后将婴儿润肤油涂抹至新生儿皮肤;抚摸的顺序为头、面、胸、腹、下肢、背,按照此顺序依次对新生儿进行抚摸直至其皮肤微红,每次15~20 min。护理人员在进行此项护理时,应保持心情放松的状态,动作应更为轻柔。

1.2.2.5 营养护理 对早产新生儿进行检查,若其符合喂养体征则应在其出生后30 min内对其进行母乳喂养;若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差,则使用滴管将母乳从其嘴角滴入;同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吞咽动作、呼吸以及面色,并对其进行自行吸吮的诱导;若新生儿无吸吮能力,则采用鼻饲法将母乳送至其胃中,起始量为2 ml,后逐渐增加;喂养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引起新生儿产生呕吐现象;喂养完毕后对新生儿背部进行轻拍,并将其头部抬高,若其采取右侧卧位,则使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其因呕吐产生窒息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新生儿的胎便排尽时间、经皮胆红素均值、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其中,高胆红素血症以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 ?mol/L为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所有数据输入至软件SPSS 18.0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胎便排尽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经皮胆红素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新生儿经实施护理后均有高胆红素血症产生,其中,观察组7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28%、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0,P

表1 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

M别 胎便排尽时间(h) 经皮胆红素均值(?mol/L)

观察组(n=43) 88.67±21.33 117.06±13.09

对照组(n=43) 144.38±39.45 133.53±22.17

t值 4.64 2.27

P值

3 讨论

由于早产新生儿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迅速地将其肠道内的胆红素进行转化;且其肠道内存在着活性较高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一旦出现饥饿的情况,胆红素血症将会加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症状[2],通常表现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若早产新生儿未能进行及时的预防,则会受到永久性的损伤[3]。临床上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早产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4-5]。

虽然常规护理中的蓝光照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早产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但是就综合疗效而言,该护理方法不如护理干预方法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早产新生儿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排粪、抚摸以及营养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肠道内胆红素的吸收、加快其排粪的速度、促进肠胃蠕动与发育,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间接胆红素,从而降低经皮胆红素均值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新生儿恢复健康状态,并使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有效的预防。因此笔者所在科研究了应用护理干预预防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的胎便排尽时间均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经皮胆红素均值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6.28%)明显低于对照组(37.21%)。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莉.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4):729-730.

[2]周保利.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5,6(16):3651-3652.

[3]冯志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18-189.

[4]王荣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225-226.

篇4

【关键词】妊娠;梅毒;护理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82-02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1]。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2]。我院产科2007年1~12月全面开展并推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

2007年1~12月,我院产科收住孕产妇1 388例,年龄22~43岁,孕周28~42周,全部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服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方法

2.1产前开办孕妇学校

我院产科开办了孕妇学校,每个星期六下午讲课。凡在我院行产前保健的孕妇均可免费参加孕妇学校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孕期用药、孕期营养、怎样实现顺利分娩、新生儿护理等。课后参观病房、产房,了解病房、产房的布局、设施以及服务项目,使她们在产前既接受了孕产期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又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避免了入院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2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医院在产科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悬挂了许多天真可爱的宝宝图片,让孕妇情不自禁地滋生出母爱,墙壁上还有许多产期小知识。如:产妇产后饮食的详细指导,宝宝的保健等。新生儿沐浴室环境温馨,温度适宜,还播放着优美的音乐;操作台柔软舒适,淋浴池、游泳池美观安全。我科还把新生儿整个沐浴、游泳、抚触过程全部录制下来,制成DVD,送给家长作为纪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2.3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我院开展对患者施行七声服务,即:入院有问候声、操作有解释声、配合有致谢声、失误有道歉声、不适有安慰声、节日有祝贺声、出院有送行声。让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享受到一个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过程。

2.3.1态度热情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以热情和微笑接待患者,以恰当的称谓称呼患者,并与患者亲切交谈,做好“九个一”服务,即:说好第一句话,为患者递上第一壶水,做好第一次入院介绍和指导,回答好患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落实好患者的第一顿饭,协助患者做好第一次检查,尽心做好第一次穿刺,帮助患者留好第一次标本,为患者讲解好第一次用药。使患者感到人文气息,消除因住院带来的紧张、焦虑心理。

2.3.2护理禁忌语护理过程中常用“四个不”:称呼病人时不直呼床号,病人询问时不说“不知道”,遇到难办的事不说“不行”,病人有主诉时不能说“没事”。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我们制订了专科语言规范,对病人“不说等一会儿,要说马上来;不说试试看,要说尽我最大努力;不说没事,要说我们会及时观察”。教育年轻护士遇到病人情绪激动时要给予冷处理,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真诚的爱心。

2.3.3为出院产妇送温馨我科为所有出院产妇讲解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产褥期卫生、用药、避孕、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讲解出现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及产后复查、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并告知咨询电话,以便出院后随时与我们联系。待出院手续办理完毕后,由责任护士送至电梯口,与产妇及家属道别,让产妇在出院时也能感受到亲情。

2.4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要在不断地提高,对护士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术操作,同时也应该把操作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科护士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仪器的使用和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使患者得到多元化的最佳护理[3]。

3结果

3.1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要求护士要服务于孕产妇开口之前,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使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98%以上。

3.2激发了护士学习热情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妇对产褥期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实现了护士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3.3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士提前上班,主动评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全面状况,依据存在的问题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满足孕产妇的需要,及时主动帮助孕产妇解决实际问题,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4讨论

人性化服务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了孕产妇安全舒适的需求,必要的护理介入能够帮助孕产妇适应分娩后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变化;开展人性化服务给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与健康宣教,具体讲解、示范和指导,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帮助孕产妇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降低产后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健康;开展人性化服务给孕产妇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支持,树立信心,不仅在生理康复方面给予帮助,而且在心理上使其放松,精神上给予鼓励,有利于孕产妇顺利进入母亲角色;开展人性化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学习,自我增值,丰富职业内涵[4],才能发挥自己的导师作用;开展人性化服务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宣教,全面到位的护理服务,成功地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5]。

[参考文献]

[1]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2]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517.

[3]高应涛.浅谈人性化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9):15.

[4]陈彦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1-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500g,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11年出生2013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86例,因孕妇妊娠并发症的早产儿有36例,多胎早产儿16例,前置胎盘3例,羊水过多早产8例,严重贫血7例,精神紧张5例,其余11例原因不明。体重1000-1250g的22例,1250-2000g的41例,大于2000g的23例。我院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并经专人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早产儿出生后常规清理呼吸道、皮肤护理外,根据阿氏评分及全身状况,首先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1 护理诊断

1.1 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1.2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呼吸中枢和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1.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1.4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2 护理措施

2.1 维持体温恒定

2.1.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给氧指征是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中,动脉氧分压(PaO2)小于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小于85%者,通过吸氧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达到90%-95%,吸入氧浓度及时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氧疗引起的视网膜改变。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拍背、吸氧处理。

2.3 合理喂养 尽早喂养以防低血糖,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入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力而定,原则上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宜。吸吮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以滴管、胃管喂养和静脉高营养,详细记录每一次出入量,准确称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注射维生素K 1,预防出血。

2.4 预防感染 为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早产儿室内空气要净化,保持新鲜。工作人员要强化洗手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室内物品每周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的皮肤更加柔嫩,屏障功能更差,因此,更应加强皮肤、脐带的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性和清洁,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5 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常出现呼吸暂停等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的情况。配制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2.6 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美国、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发展起来的。发展性照顾的特点就在于护理时考虑到了每个新生儿的个别性,将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来区别护理,在护理中注重环境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在行为上对于个性护理的呼唤[1]。方法:模拟子宫环境:温度:保持患儿肛温在37℃,皮肤温度在36.5℃左右,2-4小时测体温一次;湿度:随着日龄的增长暖箱内室温从80%逐渐过渡到60%;保持相对无菌的住院环境:按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进行手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通过发展性照顾与支持护理的实践运用,该患儿在院期间体重增长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度过了体温、感染、呼吸、喂养、颅脑损伤等多项大关。经NBNA、CDCC的相关评分,分值均处于中等水平。脑CT、脑干诱发电位、头颅MRI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发展性照顾能减少早产儿的喂养并发症,增强早产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儿的茁壮成长,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可见,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早产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

2.7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 以往早产儿采以只有医护人员参加的封闭式护理,目前提倡母婴同室以满足母婴依恋需求,有利于新生儿精神发育和提倡母乳喂养,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目前一些医院采用袋鼠式护理,即允许父母在短期内护理自己的婴儿和亲密接触。通过经皮测氧、体温、脉搏、呼吸的临时观察,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无不良影响,甚至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降低氧的需求,以上护理仅限于病情稳定的患儿[3]。

由于我院护理诊断明确,护理措施得当,86例早产儿除了3例放弃治疗外,无1例死亡。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15-216.

篇7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98-01

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内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在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新生儿娩出时出现呼吸抑制的症状。根据窒息的情况可对胎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度窒息可对胎儿的重要器官产生永久性伤害,甚至导致新生儿的死亡。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和新生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以及胎儿的分娩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积极对新生儿进行窒息复苏护理配合措施,保证护理效果,对新生儿的病死以及因此引起的伤残有至关重要。

1 新生儿的复苏及复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手术前,手术室护士要提前了解产妇以及胎儿的状况,充分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准备好必需的复苏器械以及常规药品,在新生儿出现窒息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抢救,动作要求迅速、准确,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力度,避免对新生儿产生其他损伤。抢救过程按照A(清理通畅呼吸道)、B(建立新生儿的呼吸)、C(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D(进行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的抢救复苏方案。

在新生儿复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周围环境的保暖,不能使其过分暴漏,时刻控制好新生儿的体温;需要做气管内插管的时候,必须注意插管动作的力度及准确性,避免对新生儿的呼吸道粘膜造成损失;在对新生儿进行加压给氧时,切记压力不可过大,防止新生儿的肺泡破裂。同时,在新生儿的分娩后,产妇的腹压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胎盘剥出时,会导致子宫内膜的出血,所以在抢救新生儿的同时应该与周围的医生护士配合,顾及到产妇的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避免使产妇有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影响抢救过程。

2 新生儿复苏后的日常护理

新生儿复苏后的护理方法主要从呼吸道的护理、静脉输液护理以及一般护理,三个方面入手。

2.1 呼吸道的护理。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后,应该立即打开气道,合理运用吸管清除口、鼻、咽、喉等呼吸器官中的异物。如果是因为吸入羊水而引发的窒息,新生患儿在以后的几天仍会有羊水从口中溢出,在此期间,应该特别注意观察,防止羊水反流引起肺炎。

2.2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生儿在窒息复苏后,需要建立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根据新生儿的情况和医生诊断结果给新生患儿输入矫正酸中毒的药物和扩容剂等。同时在输入液体药物时切记正确计算好药物的药量比例,在婴儿出现感染的迹象时,需要及时根据病况给予抗生素等。

2.3 一般护理。新生儿在平时的护理中应该每天用生理盐水对其口腔护理两次,用温水对婴儿身体进行清理,勤换衣服尿布。还要特别注意皮肤夹缝处的的清洁,如股沟,颈部等地方的清洁,随时保持皮肤的干爽。同时,由于新生儿体温的调节功能较差,所以在平时的护理中要加强保暖的护理,4小时左右测体温一次,避免新生儿体温波动过大。

3 新生儿复苏后的特殊护理

新生儿成功复苏后,医护人员应该马上将其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以给予更加完善的医疗护理技术,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临床经验表明,复苏后的新生儿往往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产生,例如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RDS、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危重症。对于此类病症更需要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影响到的生命指征、排尿、肤色变化、呼吸支持及相关问题加以严格的监控护理,及时处理所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突况,这也是对新生儿生命的尊敬。特别需要医护人员注意的是,如果新生儿体温偏低,那么就会促使其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容易引发高二氧化碳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氧等病症。因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必须保证患儿所在环境恒温、恒湿,尽量减少体内热量的消耗,最佳体温应稳定在36.5~37.5℃。

常规来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暂缓对窒息复苏新生儿进行哺乳,因为在窒息复苏后的一段时间内,新生儿自主呼吸的能力还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这时若对其进行哺乳容易诱发呕吐反应。在两到三天的禁食期结束后,应对绝大多数新生儿进行较稀并较少试喂,随后缓慢增加调整哺乳量。针对肾功能或心脏功能有受损情况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控制静脉输液量使其不高于60mL/kg每日,同时对其排尿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综上所述,仔细、及时、科学、正确的医疗护理工作是新生儿窒息能否成功复苏的关键所在,科学合理的护理技术将极大的降低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和引发各种并发症的机率,不但很好地保证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为接下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新生儿家属的经济负担,方便进行未来的康复治疗。最终科学合理的护理技术与家属的全面积极的配合治疗相结合,从而才能达到最佳的医疗护理效果和产生良好社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蕾,侯芳.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86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抚触;水疗;光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3-0131-03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症状,是新生儿最常出现的情况之一[1]。有研究指出,接近60%的足月产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周会出现黄疸,10%的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中依然存在黄疸[2]。尽管大多数婴儿存在的黄疸基本上是无害的,但是一些病理情况下出现的黄疸会导致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3]。因此,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及科学、恰当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8月我院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潜在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并比较综合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消除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护理。详细收集新生儿围产期的相关信息,包括孕周、胎次、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产妇一般情况等。

1.2新生儿血胆红素检测及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1.2.1 新生儿血胆红素检测 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型号:JM-103;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对新生儿面颊、前额、前胸三个部位进行检查,取最高值。对经皮检测血胆红素超标的新生儿进一步查血清胆红素(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RocheModular;瑞士罗氏公司)。

1.2.2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5] 生后24 h 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 μmol /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 μmol /L,早产儿>255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4 μmol/L;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 周,或进行性加重。

1.3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早接触、早吮吸,同时进行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水疗、抚触护理和蓝光照射护理干预。

1.3.1 水疗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24 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脐贴进行保护,选择专门为新生儿准备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到26~28℃,水温保持在38~41℃,每日1次,每次15~20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协助新生儿伸展四肢)和婴儿自主游泳。

1.3.2 抚触护理 抚触护理时房间室温26~28℃,湿度50%~60%,光线柔和,抚触时间为正常分娩后6 h,剖宫产后24 h。抚触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在抚触室进行,每日1次,每次10~15 min,采用国际通用的抚触方法,抚触新生儿头颈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抚触者将双手温暖后用婴儿润肤乳双手,按头、面、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有序进行,每个动作重复3~5次,当婴儿疲惫、饥饿、烦躁、哭闹时停止抚触。

1.3.3 蓝光照射护理干预 脱去患儿衣服,同时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眼睛,避免视网膜受损,调节箱温至30~32℃。以490 nm蓝光为光源进行照射,平均每人3~5次,每次10~12 h,给患儿带上会阴罩,男婴注意保护阴囊,每2小时更换一次,持续照射治疗4d。同时轻轻抚触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在光疗过程中关注患儿皮肤状况,避免患儿脱水,还要注意患儿呼吸、大小便、有无皮疹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收集护理干预后第1~5天内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胎便排出情况,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体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水平,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连续性变量采用K-S检验分析其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观察期排胎便情况。采用双侧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患儿及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为保证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之间的可比性,对两组患儿和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孕期、性别、出生体重以及Apgar评分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母亲在既往怀孕情况、分娩出血量、产程以及分娩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两组新生儿之间存在较好的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排胎便情况比较

经过比较发现,在观察组中,婴儿在接受系统性护理措施的第1天和第2天排胎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而自第3天开始,两组婴儿排胎便次数逐渐趋向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研究发现,两组新生儿干预前血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婴儿体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游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阶段,由于肝脏结合胆红素生成不足,加上红细胞破坏较严重(在早产儿中尤为明显),导致血液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新生儿黄疸[6]。除生理性黄疸外,遗传缺陷[7]、巨细胞病毒感染[8]和细菌尿路感染均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生及时间延长。在病理情况下,血胆红素浓度过高将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核黄疸,导致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目标在于降低循环中的胆红素浓度或阻止其升高。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手段[9],采用光能改变血清胆红素的结构,增加其水溶性,加速从肾脏排出[10, 11]。Ebbesen等研究发现,在早产儿中使用绿光和蓝光照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异构体以及Z,Z胆红素水平[12],而在相同照度之下绿光更为有效,提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在早产儿中可尝试采用绿光照射。然而有研究显示,新生儿胎便含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产生的胆红素的5~10倍[13]。因此,除了增加血胆红素排泄以外,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于防治新生儿黄疸有重要意义。

水疗和抚触疗法是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新兴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水疗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排出粪便,阻止新生儿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同时游泳过程中,患儿消耗了一定的体力,能够增进患儿食欲,加快代谢过程,从而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14]。抚触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儿全身感觉神经的刺激,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新生儿在接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尿胆原的生成,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肠肝循环,阻止胆红素重吸收[15]。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水疗、抚触疗法以及光疗综合护理之后,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天和第2天排胎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能够刺激患儿排便,有效地增进胆红素的排出。在干预后4d,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游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说明护理措施主要影响患儿结合胆红素水平,可能是上述措施能够促进胆红素排泄到肠道内,同时加快粪便排出,阻断胆红素肠肝循环所致。

在本研究中,采用水疗、抚触和蓝光照射综合干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系统护理措施可以增加胎便排除,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但是上述的综合护理措施中,尽管光疗是常规使用的措施,并且可能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蓝光照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长期效果上可能会增加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16]。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水疗和抚触疗法的研究和探讨,开放更多安全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不仅如此,在护理工作中,还需关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早期筛选和发现高危人群。研究指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高龄初产妇会增加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风险,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17],增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18]。妊娠期糖尿病会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加17.1%,特别是在低、中等收入家庭中,也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9]。母亲为O型血时,新生儿发生黄疸较高[20]。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对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 Suresh GK , Clark RE. Cost-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that are intended to prevent kernicterus in newborn infants[J]. Pediatrics,2004,114(4):917-924.

[2] Rennie J, Burman-Roy S, Murphy MS, et al. Neonatal jaundice: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J]. BMJ,2010,340:c2409.

[3] Ahlfors CE. Predicting bilirubin neurotoxicity in jaundiced newborns[J]. Curr Opin Pediatr,2010, 22(2):129-133.

[4] Hansen TW. Prevention of neurodevelopmental sequelae of jaundice in the newborn[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1,53(Suppl 4):24-28.

[5] 金汉珍, 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9.

[6] Maisels MJ, McDonagh A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l J Med, 2008,358(9):920-928.

[7] Yusoff S, Takeuchi A, Ashi C, et al. A polymorphic mutation, c.-3279T>G, in the UGT1A1 promoter is a risk factor for neonatal jaundice in the Malay population[J]. Pediatr Res, 2010, 67(4):401-406.

[8] Goedhals D, Kriel J, Hertzog ML, et al.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infants with prolonged neonatal jaundice[J]. J Clin Virol, 2008, 43(2):216-218.

[9] Kapoor R.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l J Med, 2008, 358(23):2522-2523.

[10] McDonagh AF, Lightner DA. Phototherapy and the photobiology of bilirubin[J]. Semin Liver Dis,1988,8(3):272-283.

[11] 邹书婵, 邱菊, 沈小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4(3):66.

[12] Ebbesen F, Madsen P, Stovring S,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urquoise versus blue light with equal irradiance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jaundice[J]. Acta Paediatr, 2007, 96(6):837-841.

[13] 金汉珍,黄德珉,良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14-315.

[14] 孙红赞, 陈鸿.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2):317-318.

[15] 陈尚华.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6):315.

[16] Dennery PA, Lorch S. Neonatal blue-light phototherapy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dysplastic nevus development[J]. Pediatrics,2007,120(1):247-248.

[17] Kenny LC, Lavender T, McNamee R, et al.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evidence from a large contemporary cohort[J]. PLoS One,2013, 8(2):e56583.

[18] 杨恢才. 影响新生儿黄疸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5):2222-2224.

[19] 李红梅, 郑军廷, 贾承英,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黄疸与围产因素的调查[J]. 河北医药, 2010, 32(19):2713-2714.

篇9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14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xplore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neonates with severe hyper bilirubin emia.Method:108 cases of severe neonatal hyper bilirubin emia patients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author’s hospital, and the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severe hyper bilirubin emia in neonates.Result: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108 cases of neonatal hyper bilirubin emia were: infection, perinatal factors,breast milk jaundice, polycythemia factor, hemolytic jaundice factors. For this, infection factors was 46 cases(42.59%);perinatal factors was 27 cases(25.00%); breast milk jaundice factors in children was 15 cases(13.89%), red blood cells increased was 12 cases(11.11%), hemolytic jaundice factors was 8 cases(7.41%). Infection factors in this study was main factors of hyper bilirubin emia.Conclusion:Neonatal disease wih high blood bilirubin was the main, 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strengthen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for the risk factors build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 work, and effectively reduc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ppear high blood bilirubin.

【Key words】 High blood bilirubin; Newborn; Infection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00,China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体内血胆红素升高,造成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情况[1]。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有胆汁排泄异常、胆红素合成慢、新生儿肝脏摄取量较少、胆红素分泌过多等。近几年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越来越多,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显得极为重要[2]。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分析新生儿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愈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其中男59例,女49例;顺产65例,剖宫产43例;早产患儿20例,足月患儿72例,晚产患儿16例;出生体重4000 g的18例。发病年龄7 d的患儿47例。

1.2 诊断标准

所选患儿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中所示,若足月儿在出生时其(脐血)总胆红素>51 μmol/L,或出生24 h内的总胆红素>102 μmol/L,或出生48 h内总胆红素>153 μmol/L,或出生72 h后总胆红素>205 μmol/L,早产儿总胆红素>255 μmol/L,则可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

1.3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红细胞增多因素、溶血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46例,其中肺炎感染的新生儿15例,败血症10例,其他感染21例,感染因素占全部因素的42.59%;围产因素27例,其中胎龄因素4例,新生儿重量因素5例,胎儿分娩时窒息因素7例,胎粪的排除时间因素3例,其他因素8例,占总因素的25.00%;母乳性黄疸因素15例,占总因素的13.89%;红细胞增多因素12例,占总因素的11.11%;溶血性黄疸因素8例,占总因素的7.41%。由此可见,本次研究中感染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体内血胆红素升高,造成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情况。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造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会引发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显得极为重要[3-4]。对于新生儿以及早产儿,医护人员应细心照看,因为此时的幼儿的血脑屏障不成熟、肝酶发育不全、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较低,大量血清胆红素涌进脑组织,聚集在神经细胞膜上,形成核黄疸,进而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5]。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要以预防为主,对于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产妇及幼儿要严格监督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6]。

本次研究中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红细胞增多因素、溶血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占全部因素的的42.59%;围产因素占25.00%;母乳性黄疸因素占13.89%,红细胞增多因素占总数的11.11%,溶血性黄疸因素占总数的7.41%。由此可见,本次研究中感染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3 d后,主要是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以及尿路感染等,对于此类患儿应当进行尿培养和血培养,为预防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应加强对孕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先传工作,从而有效的防治败血症以及脐带炎的发生。其次是围生期因素,其中包括胎龄因素、新生儿重量因素、胎儿分娩时窒息因素、胎粪的排除时间因素等,窒息新生儿多会伴随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等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儿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动功能,造成患儿血胆红素升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会造成患儿血脑屏障受到损伤,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对于此类患儿应加强围生期的护理工作,对于异常分娩的产妇,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或产伤,从而有效的避免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因素, 占总因素的13.89%,因近几年母乳喂养逐渐增多,新生儿患有母乳性黄疸也随之升高,患儿多表现为黄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退,因为部分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活性较高且含量较多,可以使胆红素葡萄醛酸酯发生分解,与胆红素相结合,生成未结合的胆红素,使小肠进一步吸收,加重患儿肠肝循环,提高了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所以,应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早治疗。

综上所述,造成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防治工作以及围生期的护理,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婕,谷献芳.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34-135.

[2]陈南侠,班树萍,余丽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54-55.

[3]赵培侠,刘小红,康燕,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3):366-367.

[4]刘芳,杨素艳,杜志方,等.足月儿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2):34-35.

[5]王艳,张军,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8-49.

篇10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学; 黄疸,新生儿; 病因; 婴儿,新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1]。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院儿科5年来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现将其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06~200712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新生儿292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占收治新生儿疾病的30.82%。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42例,女48例;高胆红素血症出现时间为生后8 h至28 d,其中生后1~2 d 15例,3~6 d 62例,>7 d 13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L;(2)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3)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直接胆红素>34 μmol/L[2]。

1.3 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220.6~299 μmol/L 68例,300~350 μmol/L 14例,>350 μmol/L 8例,最高达591 μmol/L。

1.4 常见病因及发生率 病因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25例(27.78%),其他依次为ABO溶血20例(22.22%),母乳性黄疸18例(20.00%),感染性疾病15例(16.6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8例(8.89%),其他原因不明4例(4.44%)。

1.5 治疗及转归 本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凡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采用光疗,光疗时间18~72 h,并予保暖,纠酸,抗感染,供能,纠正窒息,保肝,肝酶诱导剂等治疗。大部分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发生核黄疸,死亡1例,主要因系小于胎龄儿,死于新生儿休克。

2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重者或由于诊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研究发现当早产儿血中胆红素≥136 μmol/L时,即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并有明显的远期影响[3]。应引起广大儿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的重视。它分间接胆红素增高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两类,但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发病首位,是多病因导致的结果。

本组病例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27.78%),该因素为综合性因素,与母亲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及用药(催产素等)、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喂养不当、脱水、酸中毒等有关。故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做好分娩时的处理,预防新生儿窒息、硬肿症,搞好新生儿护理等,都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

ABO血型不合溶血占第2位(22.22%),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致脑干听觉传导通路损害和高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影响患儿生存质量[4],如母亲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死产史,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应警惕母子血型不合,做到早诊早治。光疗指征应适当放宽,应尽可能减少核黄疸的发生[5]。

母乳性黄疸占第3位(20.00%),主要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预后好,其预防主张早开奶,勤喂奶。

感染性疾病占第4位(16.67%),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占9例,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毒感染则主要系宫内感染所致。

G6PD缺陷为8例(8.89%),窒息、缺氧、感染可能为诱发G6PD缺陷的诱因,主要发生于男孩,多在出生后24~72 h发生,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可能并发核黄疸,有家族史或家族中有药物性溶血或蚕豆病史,应警惕。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这可能与胆红素代谢酶的暂缺乏有关,或系多种综合因素所致,故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1153.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7,305.

[3] 于海青,单若冰,谭丽群,等.降低早产儿黄疸干预标准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6):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