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产儿发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有研究报道,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是早产儿护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产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忧虑和罪恶感,接受早产儿需要的特殊照顾常需一段时间,而早产儿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家长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因此应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参与护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护理早产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体质量低于2 500 g;胎龄低于37周;Apgar评分高于8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部患儿;存在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1.1)周;体质量880~2 300g,平均为(1 650±150)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在27~35周,平均胎龄为(31.1±1.3)周;体质量880~2 200g,平均为(1 600±175)g。两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早产儿住院期间,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内容: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早产儿护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反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并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定期反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和照顾。
(2)定期培训
培训由早产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并使其能够明确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为患儿家属示范早产儿洗澡、喂养等工作步骤,并指导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强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须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患儿的康复。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早产儿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从而降低早产儿护理中意外发生的风险。
(3)强化互动
在早产儿被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并鼓励家属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同时鼓励家属与其进行积极互动,通过哼唱儿歌帮助患儿睡眠、拥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在活跃、开心、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4)出院指导
若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由医师评估后即可出院。护理人员应叮嘱早产儿家属定期复诊,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身心发育状况,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满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中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之间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62,P
干预后,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帮助其度过危险期[4]。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属只能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无法直接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再加上对患儿的关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所以及时打破家属对早产儿救治的神秘感,搭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沟通平台是关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当中不仅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顺利延伸至家庭。
篇2
关键词:新生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研究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其概念是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使早产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并取得生理、肢体活动互动间的平衡。它把每个早产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意早产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早产儿的发育护理依据
1.1胎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早产后易发生颅内出血; 吸吮-吞咽- 呼吸协调能力差, 易发生呼吸暂停; 免疫能力不成熟易发生感染; 体温控制能力不成熟, 对抗或适应外界刺激能力弱, 无体力维持某一。
1.2早产儿在子宫内外的环境变化 胎儿在于宫的环境较舒适, 声音频率低, 环境幽暗舒适, 母亲作息有规律, 羊水弹性刺激肌肉发育, 温暖; 无侵入性刺激而且在子宫包裹中具有安全感;而早产儿在宫外的环境有害因素多, 杂音分贝高, 光线明亮刺眼, 作息时间不规律, 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 疼痛无法预期, 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 而且肢体活动无边界。
1.3 NICU 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①光线和声音: NICU 的环境中光线和声音的刺激最多最随意, 而早产儿的视觉和听觉的发育最不成熟, 尤其容易受伤害。受光线的刺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机会上升, 深睡期时间短, 无法建立日夜作息规律, 体重增加缓慢, 互动时无法睁开双眼。噪音干扰婴儿的睡眠, 增加其心率导致其周围血管收缩; 突发的噪音可导致婴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水平降低;②检查、操作和护理: 在NICU 中的婴儿接受的多种检查、操作和护理对早产儿多为不良刺激甚至有侵入性, 无告知性。这些刺激导致早产儿氧饱和度和生理状态严重不稳定, 长期发生会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对发育护理措施
发育支持护理是较为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体现在它要求工作人员改变工作形态, 观察婴儿行为, 了解婴儿, 思考自身行为对婴儿可能有的影响后给以适当照顾, 视婴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 用婴儿的行为做照顾上的指标, 由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与婴儿的父母一起组成团队, 根据婴儿的表现及需求来调整步伐, 提供适当的个人化的摆位, 个人化的喂养计划和皮肤接触的机会。针对发育支持护理采取的护理措施。
2.1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充足的光线有利于对患儿的观察及诊疗工作的开展, 但对新生儿来讲, 不是光线越充足越好, 当光源大于60 烛光时, 就会对视网膜产生影响, 突然开灯( 50~ 100 烛光) 时, 发现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在有监护仪保证的前提下, 用包被遮盖暖箱; 需要时开灯。避免灯光对婴儿眼睛的直射,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 h 昼夜循环, 调整光线亮度, 暖箱内为25 烛光英尺( foot candles ftc) , 室内为60 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 ftc。
2.2 减少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 早产儿由于多呈嗜睡状态,而且自己不能主动地调节入耳音量,总是被动受各种杂乱无章的音响干扰,因此保持早产儿病室的安静更显重要。控制医护的声音查房,拿病历,及报告时,尽量小心,要求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s 内关注报警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吸痰时关掉呼吸机的报警;治疗、护理等集中操作,操作时动作轻柔娴熟。避免在患儿暖箱顶上记录,选择机内噪音最小的暖箱和辐射床。新生儿音响: 小于60 dB 最好。一般为20~ 40 dB, 70~ 90 dB 对NS 有损害、100 dB对听力有影响。
2.3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向暖箱输送音乐或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 对静脉营养的婴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非哺乳目的给与奶嘴使其产生吸吮动作。给予合适的安慰奶嘴, 使患儿尽快掌握复杂的吸吮动作,获得吸吮经验,而且吸吮动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消化功能, 优点表现在体重增长加快。资料表明,安慰奶嘴有止痛作用, 在穿刺、治疗时由有经验护士操作,动作轻、稳、准、快,结合安慰奶嘴应用,减少哭声,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2.4婴儿抚触疗法 孕周小于34 w的早产儿让其睡水床, 以减少呼吸暂停。孕周较大, 耐受性较好的早产儿可进行扶触。抚触前和抚触中与婴儿轻声交谈, 通过与患儿皮肤的刺激和语言的交流,密切了亲情,通过腹部按摩和抚触,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增加婴儿的食欲,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1]。对硬肿症的患儿外加维生素E 局部按摩, 2次/d, 3~ 5 d 硬肿面积缩小, 渐吸收, 效果明显。
3结论
发展性照顾已经从最初保证早产儿的生存发展到现在要使早产儿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将发展性照顾理念运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 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护士要详细向早产儿父母介绍发展性照顾的理念,使其能真正认识其重要性,使发展性照顾理念延伸到早产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6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完善护理观察,加强预防感染、呼吸道管理等措施,配合母乳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早产儿全部健康出院,无并发症,无营养缺乏性疾病。结论 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保证早产儿治疗,降低死亡率,并为提高其日后生存和成长适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早产;母婴观察;护理;
胎龄28周以上而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1],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全身各个器官都未发育成熟,调节中枢以及呼吸消化功能不稳定,抵抗力低等因素,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都较足月儿差,护理难度亦较大,故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支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分析早产儿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提供依据,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7例,女25例,胎龄在28~36周,体重在1300~2350g,身长47cm以下,临床表现为吸吮力及适应能力差、自主呼吸困难等,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其中脑损伤29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10例,吸入性肺炎8例,单纯性早产儿15例,排除先天合并症。住院日最短7d,最长39d,平均19d。
1.2 方法
以上62例早产儿均入早产室(室温24°C-26°C,相对湿度55-56%)24h全程护理,置入暖箱,暖箱上使用遮光罩,吸氧或CPAP辅助通气,定时测体温,根据体温变化随时调节箱内温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积极预防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鼻饲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为亲子情感建立提供支持。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营养护理
科学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早产儿由于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功能较弱,导致营养需求比正常足月产婴儿更多,所以应合理安排以满足离开母体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首先要提倡和鼓励母乳喂养是早产儿最合理的喂养方法,一般在出生后4h即可喂少量糖水,待乳汁分泌后应及早抱哺母乳,以后应每2h喂乳一次。为及时提供营养支持,对母乳不足者还需要增加一定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院采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按比例配制的三大营养素)来满足母乳喂养的不足,应取侧卧位,注意奶液温度及吞咽反应,以防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对完全无吞咽能力者以胃管法喂养。对那些体重过轻,体弱的早产儿或无母乳者,采用静脉补给热量,水分及其他营养成素,静脉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特点[2],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营养途径,但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无菌操作[3],配制营养液应认真查对医嘱和相溶稳定性,按顺序混合配置,配制好的营养液应当日24h匀速输完,绝不可隔日使用。输注过程中密切加强病情观察以及内环境的监测。
2.2 呼吸道管理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应采取头偏向一侧卧位,肩下放置软枕以避免颈部弯曲。如果出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处理,或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4]。对有紫绀和呼吸困难的早产儿应给予导管吸出黏液及羊水或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并根据其症状采取不同给氧方法。如缺氧不严重最好采取间断给氧,浓度在30-40%,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为宜,如长时间高浓度给氧可造成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收缩及视网膜周围神经纤维层的内皮细胞继发增生。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由于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G较少,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比足月儿抗感染力差,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进室护理人员必须是身体健康而无感染者,产妇在每次给新生儿喂乳前须用肥皂及清水清洗双手并用消毒湿纱布擦拭肉头,对有产褥感染、皮肤感染、腹泻、感冒或发热38°C以上的产妇应禁止其喂乳,认真做好奶瓶及奶嘴的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至少给患儿沐浴1次[3],严格避免大小便等污物引起感染。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比足月产儿少,凝血因子量少,微血管脆性增加而易发生胃肠道、肺及颅内出血。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误伤局部而引起出血,必要时应在出生后肌注VK3,口服VE和VC。
2.4 情感支持
进行抚触和语言沟通,有利于早产儿大脑发育,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使其获得爱的传递。早产儿待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抚触疗法,以刺激触觉神经、运动神经等的发育,经过一定时间抚触按摩,婴儿的摄入奶量会明显增加,体质量会明显增高,适应环境能力增强。
2.5 健康教育
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加父母对育儿知识的掌握,解除不良因素,要及时护患沟通,增强父母育儿信心,指导母亲正确喂哺姿势和卫生常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做好出院指导,要求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不能过冷或过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相对湿度在65%~75%,要科学调理按需哺乳,弥补先天不足,防止电解质紊乱,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必要时补钙、补锌,多晒太阳。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监测,按时预防接种。
3 结果
本组62例早产儿均健康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19d,体重较出生时平均增长45%, 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性疾病。
4 小结
资料显示:早产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早产儿由于体征复杂、病情变化快,为护理行为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本组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命质量为目标,通过密切临床观察,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对早产儿的护理应精心、细致、规范,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熟练地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5]。
参考文献
[1] 宋君如.早产儿护理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l0(44):85~86.
[2] 张群英,张红霞.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9,10(6):32-33.
[3] 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
篇4
1早产儿特点
1.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1.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1.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1.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出现寒冷发抖反应。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与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护理
3.1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3.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次~4次。一般体重小于2.0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戴绒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3.3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牛奶喂养时,牛奶与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释,奶量计算方法较多,临床常以热量需要计算。喂养方法可视早产儿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较强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养;能力弱者予滴管喂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3.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留学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3.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3.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h仍无大小便。3.7复查时间及指证早产儿一般情况好、吸乳好,体重已达到2.0kg以上,可给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拒奶、体重下降应送往医院就诊。
4急救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的患儿有2例,经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4.1呼吸道管理当早产儿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时,正确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维持有效机械呼吸的关键。在病情危重期,各种管道、监护仪较多,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适,勿出现折叠、管道脱开等情况。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儿侧卧,另一手示指、中指紧挟拍背器,有节奏地轻拍背部。拍背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捻转吸痰管,一边退出,将痰液吸出,必要时重复吸痰。但2次吸痰间应给氧,以缓解发绀。痰液黏稠时,吸痰前予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0.6mL。注意清洁患儿的口鼻部位,确保气道通畅。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防脱管。4.2静脉通道护理选择、保护并且有计划地使用每条静脉极为重要。我们根据用药选择穿刺血管,根据情况选用静脉套管针或头皮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儿的各项治疗。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或使用注射器输液泵小流量持续泵入肝素盐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证各管道通畅。4.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应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三班特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机各项指标及机器运转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4.4喂养护理患儿吸吮、吞咽功能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稳后开始鼻饲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观察胃内有无残余奶,以了解胃肠消化功能。随着体重的增长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数减少。4.5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探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病床单位清洁及所用物品、仪器的清洁与消毒。新晨
5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早产儿;皮肤温湿度;皮肤感染;护理干预
早产儿感染以及并发症是引起50%以上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低出生体重这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将初生72h之内孕周≥34w,1.5kg的早产儿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将预计入院后48h内死亡的早产儿、先天畸形或胎儿水肿、极易发生院内感染的早产儿、因皮肤问题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排出研究范围之内。
1.3方法 对照组:给与患儿常规擦澡方法处理。研究组:晨间沐浴时,纯棉毛巾拭去患儿身上多余水渍,选取分贝在40~50下,250W功率的普通吹风机,调整适宜温度(24℃~26℃),距患儿皮肤15~20cm褶皱处,特别是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皮肤感染好发处进行15~20s左右的快速吹干,使用完后用酒精擦拭吹风机外表,再次备用。
1.4皮肤状况评估 两组患儿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将皮肤正常,没有皮肤干燥和皮屑计1分,皮肤干燥没有脱屑记2分,皮肤干燥有少量脱屑记3分,皮肤干燥,同时有裂开,没有红斑记4分,皮肤干燥有脱屑、裂开、红斑记5分,皮肤干燥有脱屑、裂开、红斑、局部有渗出及结痂记6分,皮肤干燥有脱屑、裂开、身体表面>10%面积有红斑渗出及结痂记7分,几乎全身皮肤有红斑和渗出记8分,皮肤上有水疱或脓疱存在记9分。
1.5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皮肤评分情况和皮肤发生感染的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皮肤状况基线均为正常,研究组新生儿经过护理措施干预后在第1w、第2w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3w开始到第4w研究组早产儿的皮肤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早产儿皮肤中具有屏障功能的角质层尚未发育完全,大部分早产儿在出生后2w皮肤角质层的功能才能逐渐成熟,对于孕周过小的早产儿,其皮肤功能不成熟,导致水分从皮肤丢失,因此会增加电解质失衡、脱水、体温不稳定的危险,其皮肤也容易发生干燥、裂开、红斑等,正确使用护肤品可以保护其皮肤的屏障功能[3]。因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的防御功能不全,易受病菌侵袭,出生时皮肤、毛发沾有的血液、羊水、粘液是细菌繁殖的培养基,也是早产儿皮肤感染的易发因素,加之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不足而散热机会增加,体温升降不稳定,可过高过低,给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要保护好早产儿的皮肤,最重要的就是减少皮肤感染的机率。皮肤皱褶处,特别是耳后、颈下、腋下、大腿根部更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温湿度差异过大,易滋生细菌,致使皮肤出现糜烂、感染。因此,做好早产儿皮肤护理是预防皮肤感染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干预早产儿皮肤温湿度的60例患儿中,发生皮肤感染的仅有4例,主要是由于通过使用吹风机人为改变其皮肤温湿度,减少细菌滋生,减低皮肤感染机率,也避免了毛巾反复擦拭皮肤褶皱处可能导致的皮肤破损。其次,吹风机利用干热空气粒子的强制流动来传导热能和按摩肌肤,通过人体的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并改变人体局部的微气候环境,一定程度上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再者,使用电吹风机直接吹拂患儿皮肤,缩短患儿暴露的时间,避免受凉。
综上所述,使用吹风新技术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早产儿皮肤的温湿度,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完善,减少经皮肤感染发生的几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思莲,赵慧,张淑静.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皮肤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 2343-2344.
[2] 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10): 752-753.
篇6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提前出生,过早中断在母体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往往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死亡率较高。因此,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和治疗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将早产儿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早产儿的基础护理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提倡母婴同室,在满足母婴依恋需要的同时,有利于新生儿神经精神发育及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此外,可采用袋鼠式护理,允许父母进入NICU短时间护理自己的婴儿。
2 早产儿的体温护理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已引起临床的重视。乔萍等[1]对28例低出生体重儿观察后认为,对于低体重的患儿应在4h~12h内将其体温升至正常。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3 早产儿护理及环境
舒适的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俯卧位时早产儿的腹部、四肢紧贴床面,四肢呈蛙状,类似在母亲宫内的姿势,增加了安全感。研究发现,俯卧位不仅可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同时可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改善胃肠功能,此外还能促进体重的增长,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病死率[2、3]。鸟巢式护理是目前国内外认可的照顾性护理方式,即予患儿侧卧位或用叠圆的毛巾环绕患儿,让其舒适地躺卧,犹如在母亲的子宫,安全而舒适,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使早产儿体重增加快,体温波动少,促进胃肠消化,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4]。有研究报道,鸟巢式护理患儿在精神状态、维持正常肤色、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可避免因长时间缺乏支持及身体过度外展导致的并发症[5]。
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把灯光调暗或遮盖暖箱,减少噪音、光线、疼痛的刺激。近来研究显示,音乐疗法可调节早产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并显著降低早产儿的哭闹频率,缩短哭闹的持续时间[6]。
4 早产儿的早期喂养
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增强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喂乳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越短,并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及体重增长情况及时调整[7]。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奶汁首选母乳,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其渗透压不超过460mOsm/L[8]。吸吮力差的患儿可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机会;对于有一定吸吮力,但又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患儿,可间歇胃管喂养;体重
在患儿尚未耐受经口喂养、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或哭吵时,可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其吸空的橡皮,每日吸吮8次~10次,每次吸吮5min~10min;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每次喂奶前30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5min[9]。元冬梅[10]报道采用非营养性吸吮给早产儿造成视觉、感觉的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促进胎粪排泄,减少食管返流等并发症。
5 早产儿的呼吸护理
早产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及青紫;同时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黏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用1%碳酸氢钠液洗胃,防止羊水吸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造成吸入;经常更换卧位,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胃肠功能也随之改善;每天湿化呼吸道,翻身拍背,使其分泌物稀释有利于排出。早产儿生后6h内必须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需氧疗,应在严密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吸氧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临床资料证实长时间吸入60%的氧可带来新生儿肺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水肿及视网膜病变。
6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易继发感染,因而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早产儿用品一律消毒和高压灭菌后使用,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皮肤黏膜、眼部、口腔及脐部护理。
7 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与发育支持
发展性照顾是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中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温度、声、光、等,较常规的护理更人性化和个体化[11]。发展性照顾可使早产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体重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并发症减少,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12]。
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早产儿要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抚触,且保证其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在两次喂奶之间、沐浴前后、睡觉之前进行抚触。新生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随之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尽,更利于早产儿吸收更多的营养。近来研究发现,将抚触及音乐疗法结合能使早产儿的体重、吃奶量、睡眠时间增加,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对早产儿日后的生理、心理上的成长有积极影响[13]。
8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尤其是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和面对面注视。我们鼓励父母对新生儿采用“袋鼠式喂养”。袋鼠式护理指当患儿达到2000g、生命体征稳定时,将患儿抱出暖箱,父母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前胸,患儿趴在其胸腹部进行皮肤接触。患儿清醒时让其与父母进行目光交流,每天1次~2次,每次5min~10min。袋鼠式护理提供了亲子间皮肤接触的机会,使早产儿的身高、头围较快增长,培养母子感情,对早产儿及产妇均有很大益处[16]。此外,应对产妇和陪护人员宣传指导喂养知识,强化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和一般消毒知识,让母亲参与到早产儿的诊治、护理中来,增强其护理婴儿的信心[17]。
9 做好随访,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8]。发放随访卡,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告知家长定期来院检查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应教会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按时添加辅助食品,指导家长从早产儿出院后1周~2周开始进行视听、感知、语言等综合感觉刺激的训练;患儿体质量达到2500g时,可让患儿进行新生儿游泳,每日1次~2次,每次5min~10min[19];学会新生儿抚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发现问题及时矫治 [20]。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其生活质量状况低下,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降低早产儿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体重稳定增长,尽快出暖箱,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最终改善早产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乔萍,严越秀,梁星群.极低出生体重儿28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6):262-264
[2] 杨春风,阙秋萍.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39-40。
[3] 梁丽清,谢映梅.不同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58。
[4] 张丽新,王爱兰,李.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黄疸指数影响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8,29(2):246
[5] 黄凤莉,李素香,李庆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41
[6] Keith DR, Russell K, Weaver BS. The effects of music listening on inconsolable crying in premature infants[J]. J Music Ther. 2009;46(3):191-203
[7] 张洪.19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医药杂志,2009,30(2):65-66
[8] 黄景莲.45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729-730
[9] 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10] 元冬梅.早产儿的喂养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8,8(15):50-51
[11] 钱颖波.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C):241
[12] 毛苑兰.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26-27
[13] 苏海瑕,赵婵.抚触和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6):742-743
[14] 邵美仙,梁建红,陈金爱,梁婷.抚触配合鸟巢改良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6(8):19-20
[15] 李晶,李飞.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体温管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6):28-30
[16] Ahn HY, Lee J, Shin HJ. Kangaroo care on premature infant growth and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South Korea [J]. J Trop Pediatr. 2010; 56(5):342-4
[17] 石安文.33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1):123-124
[18] Cervasio K. The role of the pediatric home healthcare nurse [J]. Home Healthc Nurse. 2010; 28(7):424-31
篇7
关键词:早产儿;色光疗法;发热;护理干预
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胆红素代谢不足、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早产儿往往患上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临床上普遍会依据早产儿的具体状况,在早期就进行预防性的蓝光治疗以降低早产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1-2]。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积极展开系统而专业的护理干预,保护早产儿的生命。为此,我院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后,产妇新诞生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为28~37 w;体重900~2880 g;干预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同样为28~37 w,体重自870~2880 g。
1.2方法 在实验中使用某公司生产的YP-90A型带单面蓝光的婴儿培养箱。对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光疗护理,对对照组直接进行光疗治疗,而对干预组的早产儿则在蓝光治疗前展开体温测量,测量时间应在喂养后30 min为宜。体温表可选用某知名公司的水银体温表,在测试之前应将所有的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C之下,并于同一时间将其放置人40°C以下的温水里,等待3min后检查,如果误差在0.2°C纸上或者玻璃管出现裂痕,则应换用其他温度计。在此基础上测量新生儿的腋温,在5 min之后取出并读取数据。如果体温在36.5°C~37.5°C,应当降低暖箱温度1°C。等到光疗结束后再讲温度恢复如常。而如果过放疗之前所测体温超过37.5°C,护理人员则应当待新生儿体温正常后在进行光疗[3]。治疗过程中,出现早产儿哭闹或烦躁状况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应对,尽量给予安抚,使早产儿尽快安静下来。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在蓝光治疗期间体温的适时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对照组的40例早产儿的发热吕远远高于干预组内的40例早产儿的发热率。具体数据如下:对照组40例早产儿:无发热者10例,发热者30例,发热率75%;干预组40例早产儿:无发热者36例,发热者12例,发热率为30%。30%
3讨论
早产儿的肝酶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普遍不成熟,很容易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而这种病症对早产儿的危害比足月的新生儿更大,因此,预防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当务之急[4]。现今,临床上普遍根据临床所测的胆红素来展开预防性的蓝光治疗,但是发热确是其中的一大难题,影响着早产儿的康复。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目前所使用的蓝光灯管中有红外线,进行光疗时,荧光灯的热能总量较强,达到了200~400 w,如此高的热能会导致早产儿周围的温度快速升高,所以,在给早产儿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该在暖箱的中部适当的安放上温湿度表,以实时监测暖箱的实际温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发育差等会导致其(早产儿)体表温度随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起伏[5]。此外,蓝光治疗背景下,原有的环境被改变,新生的胎儿因此而缺乏安全噶,会出现一定的烦躁症状和哭闹现象,进而致使骨骼紧张,加剧发热。而一旦出现这样的发热症状,就会诱发早产儿的体能消耗,心率和呼吸进程加快,更有甚者,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不利于早产儿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将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36.7°C~37.3°C,以降低早产儿的机体耗氧、降低发热率[6]。
在此次实验中,护理人员严格依据光疗前的体温测量来调节暖箱温度;对哭闹烦躁的早产儿也及时地在满足其生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给予其背部、头部、手部皮肤的抚摸,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保证其安静接受治疗。
在这样悉心的护理干预下,干预组的早产儿光疗时体温维持在36°C~37°C的有25例,37.2°C~37.3°C 的有8例,超过37.5°C的有4例。发热的发生率为3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75%。数据说明,对干预组的早产儿进行蓝光治疗前的体温测量和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低早产儿哭闹的症状,减轻早产儿的发热率,因此,这类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珊梅,陆雅琴,童素姣.新生儿重度黄疸蓝光治疗中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0,(03).
[2]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2).
[3]许今花,姜英今,张玉兰.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08).
[4]石塔芹.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7).
篇8
【摘要】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病死率较高,因此,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细护理,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才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现将我们工作中的处理及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措施
早产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子宫收缩,最初为不规则宫缩,并常伴有少许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可发展为规则宫缩,宫颈管先逐渐消退,后扩张,与足月临产相似。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足月临产者高。
若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通过休息和药物治疗控制宫缩,尽量维持妊娠至足月;若胎膜已破,早产已不可避免时,则应尽可能地预防新生儿合并症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 如何预防早产
1 孕妇良好的身心状况可减少早产的发生,突然的精神创伤亦可诱发早产,因此,应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指导孕妇加强营养,保持平静的心情。避免诱发宫缩的活动,如抬举重物、性生活等。高危孕妇必须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以减少宫缩并增加子宫血循环量,改善胎儿供氧,禁止性生活,慎做肛查和阴道检查等,积极治疗合并症,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孕14~16周或更早些时间作子宫内口缝合术,以防止早产的发生。
2 药物治疗的护理。先兆早产的主要治疗为抑制宫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明确具体药物的作用和用法,并能识别药物的副作用,以避免毒性作用的发生,同时,应对病人做相应的健康教育。常用抑制宫缩的药物有3类: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作用为降低子宫肌肉对刺激物的应激性,使子宫肌肉松弛,抑制子宫收缩。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为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血糖增高、恶心、出汗、头痛等。常用药物有:利托君、沙丁胺醇等。②硫酸镁。镁离子直接作用于肌细胞,使平滑肌松弛,抑制子宫收缩。一般采用25%硫酸镁16ml加于5%葡萄糖液100~250ml中,在30~60分钟内缓慢静脉滴注,直至宫缩停止。关于硫酸镁的使用注意事项请参看第四节。③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前列腺素有刺激子宫收缩和软化宫颈的作用,其抑制剂则有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从而抑制宫缩。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及阿司匹林等。但此类药物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胎儿体内前列腺素减少,而前列腺素有维持胎儿动脉导管开放的作用,缺乏时导管可能过早关闭而导致胎儿血循环障碍,因此,临床已较少用,必要时仅能短期(不超过1周)服用。
二 早产儿护理措施
1 如早产已不可避免,应尽早决定合理分娩的方式,如臀位、横位,估计胎儿成熟度低,而产程又需较长时间者,可选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经阴道分娩者,应考虑使用产钳和会阴切开术以缩短产程,从而减少分娩过程中对胎头的压迫。同时,充分做好早产儿保暖和复苏的准备,临产后慎用镇静剂,避免发生新生儿呼吸抑制的情况;产程中应给孕妇吸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结扎脐带,防止过多母血进入胎儿循环造成循环系统负荷过重的状况。
2 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和保证安排时间与孕妇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病人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有时甚至是无缘由地,也要避免为减轻孕妇的负疚感而给予过于乐观的保证。由于早产是出乎意料的,孕妇多没有精神和物质的准备,对产程中的孤独感、无助感尤为敏感,因此,丈夫、家人和护士在其身旁提供支持较足月分娩更显重要,并能帮助孕妇重建自尊,以良好的心态承担早产儿母亲的角色。
3 早产儿大多需要保暖,早产儿室温稳定,以24-26℃为宜。早产儿出生后迅速擦干,迅速保暖,升加强体温监侧。
4 维持呼吸要注意严密观察早产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特别注意吃奶后有无缺氧,必要时在哺乳前后给氧数分钟。
呼吸暂停的预防及护理:保持侧卧位,每30mln更换一次,注意颈部不要过度弯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早产儿的呼吸形态,当其深睡时要触动身体使其觉醒。发现呼吸暂停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刺激呼吸。
5 合理喂养
开始喂养时间:目前认为早产儿体内储存的能源少,应及早喂奶。生后根据胎龄、出生时的体重及状况决定是否可实行早吸吮,井于生后2-4h内开始正式喂奶。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母亲要尽可能地与早产儿接触,如孩子住院的医院有母婴同室病房,妈妈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婴同室病房。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及时保证热量的供给时十分重要的,出生后4小时可试喂糖水,如胎龄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养。胎龄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无吸吮力患儿,用管饲法。鼻饲可以鲜母乳为首选,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奶粉,要求少量多次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病情稳定时,可把患儿的手放在嘴边,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
6 预防感染
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护理1~2次。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禁非本室人员人内。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细心地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预防为主,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出院。
参考文献
[1] 赵云红,甘泉.早产治疗新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4,(05):95-96.
篇9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1]。本病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生以及由此产生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损失甚至失明[2]。该病的发病机制未明,治疗难度大,治疗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才能保存部分视力。本护理组通过对3例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3例(其中1例患儿双眼先后病情进展,2次住院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
病例1,患者女,62天,孕29+1w,出生体重1 300 g,有吸氧史(时间及浓度不详),专科检查,双眼后极部血管迂曲扩张,颞侧视ⅱ区范围内可见明显嵴样隆起,嵴后血管扩张,迂曲,诊断:双眼ropⅱ区3期+。治疗方法:在全麻下行双眼底激光光凝术。
病例2,患者男,72天,孕28w,出生体重重1 300 g,有吸氧史(具体时间及浓度不详),专科诊断:双眼rop(右眼ⅱ区3期+,左眼ⅱ区2期+),治疗方法:在全麻下行双眼视网膜光凝。
病例3,患者女,45天,孕34w,出生时体重1 950 g,有吸氧史(具体时间及浓度不详),专科诊断:双眼rop为ⅱ区3期+,该患儿双眼先后病情进展至3期+,双眼分别住院在全麻下行双眼底激光光凝术。
2 术前护理
2.1 rop筛查retcamⅱ检查的配合 (1)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低体重(<1 500 g)及出生胎龄(<32周)及吸氧史有密切关系[3]。(2)散瞳药的使用,滴散瞳药前应注意患儿有无哭闹及其他不适,当哭闹不止时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以免干扰眼底检查。滴药后应用无菌棉球压迫泪囊,以免因经鼻黏膜吸收过多而产生并发症,并确保瞳孔散大。(3)避免机械损伤,应使用儿童专用开睑器。(4)正确固定头部,固定时应顺患儿头部运动,力度适中,不要强力固定患儿的头部及躯干,以免造成患儿头颈部组织或颈椎损伤。(5)预防感染,检查前检查室内应行空气消毒,温度湿度适中。检查时开睑器及巩膜顶压器应严格消毒,检查者也应注意手部消毒。检查后常规于患儿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液。
2.2 预防感染 (1)针对早产儿抵抗能力低下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预防感染措施,对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尽量安排单间居住,接触前后严格洗手,治疗和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提醒家属保持双手的清洁,尽量避免接触患儿眼部。(2)房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4 ℃~28 ℃,湿度50%~60%。
2.3 术前采血根据婴幼儿的病情程度、年龄及个体发育特征选择不同的采血部位 由于患儿多在0~1周岁内,一般采用颈静脉采血,因为手术前常规检查采血量较多(至少12 ml),而其他静脉血管管径小,不易一次采够。方法: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后一侧,肩部垫一小枕,操作者左手压住患者头面部固定,使颈静脉暴露良好,然后右手操作,由助手将抽好的血注入试管。但应注意,当穿刺距颈静脉窦较近时,易造成采血后按压时用力过大,刺激迷走神经,致使婴儿心率突然减慢,出现暂时意识丧失的危险[4],因此,穿刺点尽量远离静脉窦。
2.4 饮食的管理 儿童消化道发育不全,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在全麻中易造成误吸,但小儿代谢旺盛,体液丢失快,禁食时间长,易造成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合理进食水尤为重要。因此,1998年美国麻醉学会(asa)提出了小儿进食的新标准,母乳喂养婴儿禁食为4 h,非母乳喂养婴儿,禁食为6 h,术前2 h禁液,如清水、果汁等[5]。
2.5 放置静脉留置针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一天为患儿建立静脉留置针,根据眼科手术的特点,一般采用四肢表浅静脉作为穿刺点。为了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感染因素,穿刺一般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选择24号留置针,一名护士操作,一名护士协助,距穿刺点5~10 cm外扎止血带,长规消毒,绷紧皮肤,皮肤成5°进针,见回血后,再进0.5~1 cm,松止血带,拔出针芯,固定封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24g留置针,是最小的,也是最软的,所以在穿刺时,应确保外套管进入皮下达1/2以上长度,才能保证送管顺利。送管手法很重要,左手在穿刺点下方绷紧皮肤,绷紧皮肤与穿刺点血管在一条直线上,其他部位均不可拉紧皮肤,绷皮用力方向与操作点进针方向相反,呈180°,右手持留置针手持针座,使软管保持一直线,推送入血管内,然后固定留置针。
2.6 封管技巧 根据临床研究,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质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退出留置针外,退针的均匀、速度难掌握,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的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入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针的时间延长[6]。
2.7 心理护理 手术前,家长往往对麻醉有顾虑,担心麻醉药物对于孩子智力有影响,特别是选择全身麻醉时,思想顾虑更大,此时应耐心向其做好解释工作,全身的麻醉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早产儿被麻醉后只是暂时失去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仍保留某些神经系统反射,保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搏、血压、脉搏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剂量,随着手术时间的进行,麻醉的作用逐渐减退,手术结束后,麻醉的作用消失,机体又恢复正常的工作。同时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的方法、方式、麻醉方法及术前准备的目的、意义等,消除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他们的配合。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呼吸道畅通,特别是术后至安全清醒前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spo2,以及清醒后面色,哭声反应,口唇的情况及指端是否发绀。告知家长注意观察,不可让患儿睡的太深,一般30 min叫醒患儿一次,直至安全清醒,患儿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头偏向健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误吸致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班,详细了解术中情况,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听到痰鸣音时将患儿侧卧,轻拍背部,使痰液流出,尽量不要吸痰,因为吸痰会刺激加重患儿呛咳,引起呼吸道痉挛,如果拍背后痰液排不出,则应及时吸痰,吸痰时动作应快、轻,以免损伤黏膜。
3.2 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在麻醉期间,机体功能受抑制,产热功能随之降低,加手术时体表裸露面积大,都可导致体温下降,使麻醉药物的代谢减慢,肌肉活动能力减弱,容易造成早产儿感冒和苏醒迟缓,因此我们一定要给患儿做好保暖措施。
3.3 术眼的护理 术眼一般包24 h,嘱患儿家长应看好患儿,不要让用手抓眼部,不用不洁物品擦拭眼部,不应让患儿长时间的哭闹,交代患儿母亲喂奶后,应立即抱起患儿,轻拍后背,预防吐奶时弄湿眼部敷料,24 h后护士点眼时,一定要注意手的卫生,一定要确保眼液顺利滴入。因为术后常规为局部抗炎,患儿完全清醒后就拔出留置针。
4 出院指导
教会早产儿母亲正确的点眼方法:用手指轻拉早产儿的下眼睑,充分暴露下结膜囊,将药液滴于结膜囊内,将上眼睑提起,使整个结膜囊内充盈眼液。如使用散瞳药液时,应按压泪小点2~3 min,以免药液经鼻泪管吸收进体内。讲明各种眼药的作用及使用次数,讲解坚持为早产儿滴眼、保持眼部卫生的重要性,勿让早产儿用手抓眼或揉眼。定期检查眼底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所以应向早产儿母亲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早产儿应在出院后1周即应回院复查,以后按病情定期回院复查,注意观察早产儿眼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随诊。
【参考文献】
1 张国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4(3):169-173.
2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283.
3 王颖,周丛乐,姜艳荣,等.早产儿视网膜病等病情况及发病因素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103-105.
4 朱美华.患有心脏病的婴幼儿静脉采血时的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3.
篇10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PICC
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单一输注葡萄糖,并发症较多如血糖不稳等,早期的全静脉营养液输注可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不仅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而且能防止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引起的并发症[1]。由于输注时间较长,需经PICC置管,对置管并发症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2]。经过大量的阅读文献,现综述如下:
1.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
1.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3],给予最佳的喂养护理 ,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营养供给[4]。但是现在许多医院NICU大都未开展母乳喂养,而且保存母乳所需要的护理技术要求较高,护士资源紧缺,所以单纯的肠内营养在临床较难普遍推广。
1.2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指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无吸允能力或吸允能力较弱,并且受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喂养困难,而早产儿对热量的需求又很高,肠道又不能耐受所需营养量,所以加强早产儿的胃肠道外营养支持非常重要[5]。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早产低体重儿的生活能力弱,体内贮备能量少,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吸吮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基础热卡需求,必需考虑其氮平衡的问题,而且由于早产低体重儿胃肠运动及胃肠功能均不成熟,同时在宫内营养存储不足,对热卡需求高,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常需部分或全部肠道外营养。所以早期应用肠外营养能更加充分满足早产儿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所需,且无肠内营养所产生的并发症如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呕吐腹胀甚至胃肠衰竭导致肠麻痹及NEC(坏死性小肠炎)等[6]。
2全静脉营养液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2.1全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及适应症
全静脉营养液易于配置,营养全面,非常适合用于肠外营养,其配制成分和适应症如下:
2.1.1配置:主要为糖类、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具体配置成分为:5%葡萄糖4-6mg/Kg.min,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注浓度和速度;同时加用氨基酸,选用8.5%乐凡命,以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d至3.5g/Kg.d,但浓度不能大于2.5-3%:;同时加用脂肪乳,选用20%中长链脂肪乳,以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d至3.5g/Kg.d,10%Nacl 2mmol/Kg.d ;10%kl 1.5mmol/Kg.d[6] .
2.1.2适应症:a.胃肠道摄入不能达到总热量的70%,或预计不能肠道喂养3天以上。b.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等,胃肠道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需从全胃肠道营养开始。
2.2全静脉营养液输入途径及速度
2.2.1 外周静脉 适用于连续两周以内的短期静脉营养应用,及静脉营养需要量不很大的患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是不能长期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7]。
2.2.2 中心静脉 适用于周两以上的长期静脉营养且能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有3种形式:1.经外周静脉进入上腔静脉(PICC)2.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3.脐静脉插管。由于中心静脉较粗大、血流快,故除置管时间长外,还可耐受高渗液体,输糖浓度可达25%,甚至30-35%。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节省时间、可防止药物外渗等优点,越来越受青睐,可作为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8]。早产低体重儿往往需要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有时为防治低血糖需输注高渗糖等,所以PICC可作为营养液输入途径的首选。
2.2.3 全静脉营养液的输入速度:微量泵控制速度不能小于4ml/h,并根据输注计划按时(18-24小时)、按量均匀输入体内。
2.3全静脉营养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传统的肠外营养方式是早产儿出生后的2-3天才给予葡萄糖,之后渐进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其主要依据是认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不能耐受足量的静脉营养,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然而近年的多项研究显示,即使危重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耐受积极的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治疗[9]。故出生24小时内即给予全静脉营养液,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减少传统肠外营养方式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的发生,同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10]。 常立文[12]认为全静脉营养液可以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优点在于非蛋白热量与氨基酸同时输入,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增加节氮效果。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方面,全静脉营养液不仅能减少传统的肠外营养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而且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蛋白质合成,促进生发育,较传统肠外营养优势明显。
3 全静脉营养液在输注中的并发症
3.1全静脉营养液在输注中的常见并发症
3.1.1与PICC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局部渗血水肿、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敷贴过敏等。
3.1.2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糖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脂肪乳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脏器并发症,其它如代谢性骨病、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等。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可通过提高穿刺水平、避免粗暴送管、加强置管后护理等措施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而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则需加强相关生化指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量及成分[11]。
3.2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PICC置管后加强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反复性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如下:
3.2.1.局部渗血水肿:是PICC置管后24-72小时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疼痛,穿刺点红肿、渗血、皮肤青紫。其预防要点为穿刺前了解凝血功能,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局部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若出现渗血后给予局部冷敷并按压。
3. 2.2.导管相关性感染:由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表现为局部的
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及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插管与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可使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降低。轻者给予局部照射,重者抗生素应用,拔出导管[12]。
3.3.3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分为机械性、血栓性和化学性静脉炎,为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当穿刺点上方顺着血管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伴有条索状硬结,可确诊为静脉炎。穿刺前选择与人体组织相容度好、型号适宜的导管。PICC置管后立即外涂喜疗妥并辅助TDP灯照射,可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13]。
3.2.4.导管阻塞:分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预防及处理措施(1)采用正压脉冲式冲管、封管(2)输入分子量大、粘稠性高的药品或血制品时加强巡视,结束时采用生理盐水冲管、肝素封闭。(3)接肝素帽松紧适宜,对血粘度高或长期留置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减少血凝后堵管。若发生堵塞时给予常规冲洗、溶栓等治疗。
3.2.5.导管脱出: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输液管长度不够、导管插入过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知识等均是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劳永聪[17]认为防止导管脱出的主要措施是妥善固定,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呈S或C形固定外露导管,可避免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意外拔出。做好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较少穿刺肢体活动等均可有效减少导管脱出[14]。
4 全静脉营养液经PICC在治疗早产低体重儿中的趋势
对早产低体重儿早期全静脉营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下一步诊治打下基础[15]。近些年来,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比例成逐年上升趋势,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性高的血管通路,特别适用于长期实施静脉治疗的新生儿。
综上所述,早期经PICC置管给予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的治疗,减轻患儿反复周围静脉穿刺的痛苦,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耐高渗,留置时间长,减少了输液连接过程使污染的可能性减少,降低了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并发症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问题,怎样制定标准的,规范的导管维护以降低感染率。输注全静脉营养混液向患儿提供各种营养素,从而使患儿整个代谢过程更接近生理状况,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勉,苏卫东,刘建珍,等.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78-890.
[2] 李琴 . 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四川医学,2011,32(5):677-679.
[3] 陈玉才. 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液治疗低体重早产儿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159-160.
[4] 刘秀霞.标准化肠外营养对于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2 ):174-175.
[5] 杨晓燕,陈超,唐军,等. 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5(10):835-840.
[6] 王祁勇, 周景明,王慧敏,等.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0例静脉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4-1665.
[7]熊婕芸.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16) : 51-52.
[8]马兰.新生儿静脉营养[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12):3-5.
[9] 李美萍,陈建明,李莲.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29(1):57-59.
[10] 张红,刘聿秀,刘亚飞,等.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7-49.
[11] 江敏,李晓芬,谭苗,等. PICC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98-399.
[12]桂红,孙瑞雪.标准化肠外营养支持低早产儿营养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5):534-535.
[13] 汤雯倩.妇科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学,2013 ,8(1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