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的基本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型课的基本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型课的基本流程

篇1

微课即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微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左右。微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教师在讲台上把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教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课中可以节省下来。

二、微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课与说课等同起来。微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的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只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上好微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在要求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精要。在微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课的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

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做,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的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因此,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微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尤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得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时了,但也许会导致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篇2

案例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都是穿插在课程之中,缺少单独的考评,而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也多是作为课程展开的,最终也是以学分考评为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学分制考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缺少有效考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环节,但因为安全问题、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很多学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一般不是去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而只是请中小学名师到校,以本科生为对象模拟教学,师范生听完课就算见习完了。这样的方式,导致其有效考评的直接缺失。

实习既能展示师范生的理论水平,更能展现其综合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均将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一次进行,因为与考研复习相冲突,所以很多同学两头兼顾,甚至以回家实习为由,躲在家里复习考研,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也不严格约束实习生,如此一来,间接导致实习考评的缺失。教师资格证申请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评价表》一份,其内容包括试讲(说课)部分、面试部分。

其试讲(说课)部分共100分,具体测评事项为:教学观念1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设计25分,教学艺术20分,教学效果10分。该表对表中各项均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内容正确,容量适中,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等。尽管该表能考评师范生试讲或说课的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该表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是不用试讲或说课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潜在逻辑是:师范生肯定会上课或说课。然而,由于实践课程时间有限,大多高校针对师范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课,致使一些师范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尽管如此,只要他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由于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缺失对申请者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相关教育实践能力考评流于空疏。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策略

为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理念,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开展有效考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而言,在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方法引导和过程监控,放手让学生开展实践,最后的考核可以课堂考核为主,如指定篇目让师范生当堂分析和解读等,若师范生考核不合格,则应在其反复练习实践的基础上再考核,以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平时课堂实践记录,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水平。此外,也可借鉴国外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如芬兰的“基于认知冲突,提供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身份,重视学习理论,提倡经验表达,关注社会文化”的“合作行动计划”,以长效眼光考查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师范生实践环节中,教育见习、实习是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关联最紧密的一环,也是教师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见习、实习的有效考评,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职前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过程有效性,管理课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也是实习生申请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依据。我国也应重视见习、实习有效考评,落实见习和实习计划。高校应克服困难,多次引领学生去中小学现场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后,应要求学生提供见习、实习记录,并尝试模拟试教,以巩固其见习、实习成果。

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执行见习、实习计划,并随时开展考核,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备课笔记,切实加强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并指导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开展严格规范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严格考评,真正纳入教师资格证申请体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可采用微型课的方式开展。所谓微型课,指的是师范生模拟中小学课堂,自问自答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微型课所针对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时间一般应以15~20分钟为宜。

微型课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总结、板书、作业、点评等。借助于微型课,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师范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把握、课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下。微型课考评,可以从教材学情把握、学科知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基本能力素养、教学创新和总体印象等多个方面予以量化打分。

篇3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微型探究模式;课堂教学效益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观察思考一些自然现象,提出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实践对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进一步上升为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

由于探究式教学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必要的、要求严格的科学环节,因此比传统教学法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常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的现实形成矛盾。怎样寻求一种既不影响常规教学进度,又具有实在的探究容量和探究质量的教学模式?微型探究教学模式要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上的探究式教学与现实中的探究式教学之间的距离,力争用较少的探究时间,赢得较多的探究空间;用较少的探究话题,换来较大的思维容量。

二、微型探究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对比

本人在化学1第二章的授课过程中,开始研究微型探究模式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在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对比,A班采用微型探究模式,B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分别对第二章进行了单元检测,对学习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微型探究模式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教学模式的效果,这就坚定了本人在教学中推广微型探究模式的信心,摸索适合学情的微型探究模式、案例和如何让学生掌握探究策略成为集体备课的核心内容。

三、微型探究模式的流程

1、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方便学生发表探究结论,应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有组长,讨论时以组为单位,讨论后,每组由一人发表讨论的结果,这样做可以使课堂的探究有序,也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2、探究流程设计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步骤:创设问题背景、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搜集信息(实验、教材)、得出结论。对教学的每一步都作出具体时间安排,做到每一步教学心中都有数。

四、微型探究模式的案例

1、《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点是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背景】

(1)新榨的苹果汁颜色和放置久了以后的颜色变化对比,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2)为什么装有FeSO4溶液的试剂瓶常加入铁粉?

【探究问题】以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其中哪个具有氧化性?哪个具有还原性?

【步骤】

1、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4、探究结果。

【探究前知识预备】

1、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的颜色?(观察实验样品)

2、FeCl3如何检验?

FeCl2能否与KSCN溶液反应,有何现象?

3、如何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1、学生假设:

氯化亚铁:氧化性和还原性

氯化铁:氧化性

2、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

3、FeCl3与KSCN溶液反应显红色,而FeCl2与KSCN溶液不显色。1、提出探究的主题和实验目的。

2、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步骤。

3、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为验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性质做准备。

通过探讨,师生得出结论:

验证物质有氧化性,就要验证该物质与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师生讨论方案:对不同的实验方案给予指导。

验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性质。

学生设计可能的方案:

1、氯化亚铁:氧化性

氯化亚铁+Zn

氯化亚铁:还原性

氯化亚铁+硝酸、

氯化亚铁+氯水

2、氯化铁:氧化性

氯化铁+Cu、氯化铁+Fe、

氯化铁+KI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

【学生实验】注意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Fe3+有氧化性,与Cu、Zn反应生成是Fe2+还是Fe?实验,观察、记录、交流、讨论。

【实验结果】

1、小结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性质。

2、用图示的方法,总结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转化关系。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对两者的氧化性、还原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溴乙烷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点是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探究过程如下:

先创设问题背景(溴乙烷与乙烷相比可以看作是乙烷中原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性质上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生根据氢溴键的极性强于碳氢键,作出假设氢溴键易断裂),再搜集信息(通过实验搜集信息),最后得出结论(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五、对化学课堂微型探究模式初步运用的反思与收获

1、微型探究点设计前,首先要考虑如下问题,即:该项教材内容是否有探究的必要,设计该探究点是否有利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及是否具备该探究内容的验证的操作条件等。符合以上几点要求的探究点设计就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2、课前集体备课中,要对微型探究点进行预演,使探究点的设置实现优化,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也实现优化,体现“用较少的探究时间,赢得较多的探究空间;用较少的探究话题,换来较大的思维容量”的目标。建议:一节化学课的微型探究点为一个较合适,所占用的时间不超过整节课1/3。

3、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潜力不可低估,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灵活处理(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扎实全面),积极依靠大家的力量而不是单纯地把预先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参考文献:

篇4

一、微课概念的界定

微课是以阐释单个知识点(包括知识介绍、习题讲解或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以短小精炼的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多种学习资源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它可以是以微视频为基本载体、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支持多种学习形式的微型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以W习或教学应用为主要目的、具体阐明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视频;还可以是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精炼的小课程。

二、机械制图微课的教学应用

1.微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看图能力和画图能力,其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应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线,通过学生课内外的学习与问题的探究、教师教学素材的安排、微课的设计制作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

2.机械制图微课的教学实施

根据微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机械制图微课的教学实施步骤可分为获取资讯、计划决策、教学实施和检查评价四个阶段。

首先是获取资讯。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将“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剖视图”等微课传输到学生电脑上;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后介绍测绘步骤,使学生了解齿轮测绘的方法和步骤,提升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计划决策。教师首先在多媒体上简要介绍微课内容;然后学生根据组内成员特点进行任务分配,并制定任务方案;最后由教师审核学生的方案,帮助各组确定最终解决方案,以发展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和判断能力。

再次是教学实施。学生根据教师的学习任务观看微课、查找资料进行零件图的绘制,协作解决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问题;同时,教师应随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与督促,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检查评价。学生再次观看微课,对本组的测绘结果进行自检并进行小组间交流,教师根据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点评齿轮测绘方法和测绘时的注意事项,并对学生的任务解决方案提出改进建议,训练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的能力。

三、机械制图微课应用教学效果

中职机械制图微课的实践应用,在发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建构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基于驱动式任务的微课,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潜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实践,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促进学生能力建构

利用微课资源实现翻转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任务,锻炼和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建构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讨论和自检,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学习状态的反思能力。

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制作的微课,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能缓解教师组织教学纪律的压力,有助于教师将全部精力和注意力聚集到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传授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说课;教材处理;教学流程;重点难点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2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12

在今年的8月中旬,我市举行了晋升副高职称教师的说课面试活动,共有60多位老师参加,其中参与《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专题说课的有18位教师,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能按说课的几个环节展开,但许多老师在说课的时间安排、环节处理、说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老师把说课当成了上微型课。现结合该课题的说课并根据现场记录、教师上交的说课稿和笔者对说课的理解谈谈怎样才能说好化学课,供同行们参考。

一、说课概述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说课者以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同行或考评人员系统地阐述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教学程序的设计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依据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15-20分钟)讲清“教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程度,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水平,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等过程。

说教材主要应说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2)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做到正确、具体、全面、可测量;(3)要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能说明其确定依据。

说教法学法:为了上好这节课,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你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为什么要采用这样教学手段?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你准备指导学生学会和掌握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教法和学法是指本节课确实要用到的主要教法或学法,一般两到三种为限,不要蜻蜓点水,不是多多益善,如一位老师在本节课列举了四种教法:归纳法、分析法、演示实验法和提问法,学法达六种之多:类比归纳法、实验观察法、问题思考法、科学探究法、模型建构法和练习法,这显然过多了。

说教学流程:包括课堂环节的具体安排,如何导课(重在收心和激趣),如何讲授新课(尤其讲清楚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化学教学最好要有实验操作或活动的安排,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之目的),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等。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既要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要达到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教学流程中要做到“结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衡量教材是否用活了,唯一的标准即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教材是“活用”,利用教材也是“活用”,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与改变是否是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说好化学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 时间要分配有度

说课课题一般是在1小时前告知说课者的,也就是说允许应试者进行说课准备的时间是1小时。从老师们上交的说课稿看,大多数老师写了满满的3-4页(A4稿纸)说课稿,最多的一位写了6页,试想这位教师那还有时间思考教材的处理呢?可见说课准备阶段的各部分时间分配安排要合理有度,切不可备到那里算那里,应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

说课者应把主要时间用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一般要花4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教材的处理和流程安排上,在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好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确定导课的角度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以及板书的设计等。这个阶段不要拘泥于细节的描述,更不要把时间放在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回答上,而应采用画流程图的形式将自己的导课思路、怎样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实验或活动的安排以及板书的设计简明地加以呈现。然后用20来分钟时间,在流程图旁边注明采取该实施该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理由,并对流程图加以修正和完善。

2. 目标要定位有当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一节课,首先应明确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然后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的具体、全面和可测量性,学习目标中的用词要与课程标准中提供的目标动词相一致。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内容安排在空气、氧气的性质后,其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利用分解反应制氧气,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与计算的学习应安排在第1课时之后。下面是一位教师制定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能辨别具体的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三个特点,会写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会组装固体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并能说出制取氧气的七个主要步骤,学习用两种方法收集氧气;(2)过程与方法:学会组装固体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并知道制取氧气的七个主要步骤等技能;(3)通过制取氧气过程的学习,养成认真严谨操作的习惯和态度。上述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且这些学习目标在课后容易测量。

3. 导课要新颖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课新颖别致,就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课堂学习角色,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这次面试者的引课大多采用复习旧知的方式来展开导课,虽然也能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反应的世界,但由于缺少新颖、独特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例,使得说课变得沉闷和单调。其中有一位老师的引课是采用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看不见摸不着,人人活命离不了,每时每刻需要它,请你猜猜我是谁?”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紧接着老师马上抛出“氧气又是怎么获得的呢?”,瞬间就让学生进入到制取氧气的奇妙境界。这种引课方式源于对八年级学生敏于思考、喜欢挑战以及乐于探究的学情把握,源于老师善于利用新奇的信息来唤醒学生相关记忆痕迹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更源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积累。

4. 重点要突出有效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一位教师在《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中将重点定位于区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步骤和化学原理,这样的教学重点显得偏多,多重点等于没重点。而另一位老师把氧气制备的装置和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其依据是固体加热法制取气体是中学化学三大经典装置之一,今天是首次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且对后续化学制取气体的学习能起到开创性的作用,所以将其确定为重点,这种方法定位准确、依据充分,值得充分肯定。

5. 难点要突破有据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有一位教师在《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中将难点定为催化剂的概念,其依据该概念抽象,催化剂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无法进行对比实验,化学性质与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也无法在课堂上加以验证,而由课本直接给出。而另一位教师也是将催化剂的概念定位本节课的难点,但他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依据就写得过于笼统,缺乏说服力。

6. 板书要精致实用

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设计巧妙的板书,往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钻研的结果,这种严肃认真的钻研态度,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说课教师上交的板书大多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罗列,未能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以串联,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知识的简单叠加,缺少的是知识的有机联系,下面的板书就是一例,这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

一、氧气的制法

KMnO4K2MnO4+MnO2+O2

KClO3KCl+O2 H2O2H2O+O2

二、过氧化氢制氧气

1. 气密性 2. 收集方法

三、催化剂

四、化合反应

五、分解反应

六、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异同

篇6

1 微课在普高选修课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普通高中选修课有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四个模块。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模块的目的是想运用“做中学”的理念来转换育人模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对今后可能从事专业的职业能力有所了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如何使职业技能类选修模块有效实施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以微课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翻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么学校就不再是单纯的集中授课的地点,而是组织学生探究、答疑的主要场所。师生互动的前提是学生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的素材源之于相关的微课。

国内微课实践研究者,来自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叫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是优化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开发好微课程,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进一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2 微课的开发实施

好的职业技能类选修微课程应该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形式展示,并且可以交互的、围绕某个知识或技能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以帮助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时获得最佳效果为目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教学内容突出,容量适中;教学设计科学精致,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教学视频、创设情景,仿真模拟、案例示范等。界面交互性好,便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为了进一步推进嘉兴市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增强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嘉兴教育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处主持,成立了职业技能类“自助式微型网络课程研究”课题组,从开发电子技能相关微课入手,并将微课植入普通高中的选修课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项目选择源于知识与生活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在电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题组应该选择一个密切联系生活的、人们耳熟能详的用电器作为微课程的切入点,能让学生现有的电学知识加以整合并提高,通过技能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将科学技术转变成产品的过程,培养爱好电子技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职业素养。在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后,决定以声光控楼道照明开关的制作与调试作为项目来开发电子技能微课程。

内容编排基于工作过程完整化 声光控开关包含了这样几个工作原理:声音和光如何转换成电信号;转换过来的电信号如何处理成控制信号;怎样来自动控制电路的导通和断开。完成声光控楼道照明开关的制作与调试项目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电路图与PDF版图的识读;元器件识别;电子装接基本仪器与工具的使用;焊接工艺以及晶体三极管、二极管、可控硅、集成与非门的工作特点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工作过程完整化”课程就是打破原来的“学科完整”的框框,构建出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的课程框架。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互动的情境性学习环境[1]。

课题组结合声光控开关的工作流程(见图1),通过对电子产品安装调试岗位职业技能的调研分析,设定了工作任务与知识链接、职业能力的对照表(见表1)。

教学设计倚重信息化特质 微课主要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优化微课中的学习内容,合理运用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每一个内容的编排和设计要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界面支持多种形式可交互 微课中辅学的素材要齐全,链接的知识要层次分明、分类合理;使用方便、灵活、稳定;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性强;界面布局合理、美观;导航方便,可选教学视频、仿真模拟等多种手段来助学;充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3 微课的实践效果

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后,在嘉兴一中的13级高一新生中展开了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教学模式来实践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的课堂教学。

在选修课课堂上,课题组的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声光控开关控制的楼道灯,让学生回顾初中时学过的双向开关控制楼道灯的教学内容,给出了学习任务及微课资料,异质分组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讨论,各组汇总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声音如何会导致开关自动合上?白天有声音时开关怎么不通?灯亮了以后又是如何自动关闭的?如果需要亮的时间长一点儿有什么办法?针对每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在微课资源中找到答案,这令他们非常兴奋,学习兴趣浓厚。

教师只是在学生有问题时指点一下解决问题的路径,而非直接回答。比如有学生对色环电阻的识读发生兴趣,探究如何可以正确辨别,教师让学生根据微课导航的引导,找到辅助识读色环电阻的仿真软件,解决了问题。还有如二极管的极性判别、三极管的管脚判别、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等,都可以在微课资源中找到答案。通过互相讨论探究,每个小组的学生均能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

事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0%的学生表示这样形式的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使他们很有收获,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完成了一系列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将书上的原理变成了实际可用的器件,让他们很有成就感,并有了学好核心课程的动力,因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带来无限魅力——创新。

按照职业技能要求,课题组对两个学完本选修课程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检测,其中A班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B班采用了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教学模式来教学。从识图能力、元器件检验和判断、故障检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结果如图2所示,说明在相同的学时下,B班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A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专题式”的系列微课的开发还有待完善。课题组成员抓住普高选修课改革的契机,围绕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这个专题,以电子技能为主题,形成连续性、层次性、专题性的相对完整体系的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自主性、个性化与协作探究学习,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和技能形成。从选题、设计、制作、应用等环节,作了一次完整的微型课题研究尝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7

随着当代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被快速广泛地应用于中学教学过程中。微课除了具有微化学习内容、充分利用零碎化的时间、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优点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多种智能终端,进行展现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新颖独特而且灵活多变,在国内外风靡一时,也容易被很多教师以及学生接受。

1 了解微课

1.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最早见于国外,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1 min课程。而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称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1.2 微课的优点

(1) 教学内容精: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集中突出问题,即“微问题”。“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2) 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 min,最长不宜超过10 min。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 min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

(3) 学生自主性强:微课视频化的特点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课外或课上自行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快慢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有较大帮助。

(4) 教学效益高:微课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而录制,针对性更强,而且可以反复利用,不受传统课堂的限制。利用微课,一名教师可以给数以万计的学生传授课程,而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不再受传统课堂的束缚。教师也得以从繁重的各种教学环节中抽身,将有更多时间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以及增加对学生个体关注度和相应指导。

1.3 微课的制作流程

微课制作流程简述如下:编排微课内容制作PPT录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6.0)录制后期处理(配音加字幕)视频编辑(请学生代表提意见)修改并完善视频编辑用于学生学习。

2 微课在高三生物复习的应用初探

2.1 微课应用于基础知识梳理

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学生首先要过好基础知识关,教师引导学生按章节捋清知识点。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逐一弄清、融会贯通,再配合典型题目训练,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拓展,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由于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很多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基础依然欠缺,显得很焦虑,会影响到二轮复习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着制作微课用于辅助高三生物复习备考。

笔者以“光合作用”专题微课制作为例,将学生基础薄弱的内容整理后,制成4个微课视频,如表1所示。为便于明晰思路,不遗漏知识点,每个板块制作前,又细化为几个微目标。

类似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内容,都可以拆分为微课内容。教师制作完成后,分专题编排整理,发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间,进行查缺补漏,效果显著。

2.2 微课应用于重难点内容的突破

在高三生物的二轮复习中,一般进行专题复习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遗传规律的应用及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变异与育种的综合、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生物与环境的综合、实验探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基因工程的应用等。教师对上述的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反复讲解时间又不允许,这时候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微课,解决冲突。学生可以对相应内容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遗传系谱图类遗传题的解题方法”的微课制作为例。首先,简介此类遗传题在高考的考查方式、考查分值等。然后,归纳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分析遗传系谱图,利用规律判别遗传病种类及遗传方式;第二步,推导出双亲及后代相应的基因类型;第三步,充分利用题目的已知条件,画遗传图解,推导并计算后代患病或正常的概率。最后,进行典型例题的具体分析和典型题目的练习(如例1)。题目的选择以中等难度为宜,太难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例1】 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 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3) 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 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② 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2.3 微课应用于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备考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对复习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通过试卷讲评,有助于快速纠正学生错误和混淆的知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完善其知识系统和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试卷的讲评也存在时间分配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使试卷讲评能将精力集中在核心内容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内容分割制成微课,供学生自学或课前播放,如考试概况与错因分析、重难点知识拓展等。以2015年广州一模的理科综合生物考试为例,考试难度为中等,典型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1) 答题不规范:例如第26题第(1)小题,把“类囊体”写成“内囊体”,把“无水乙醇”写成“乙醇”。

(2) 基础知识薄弱:例如第4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因对课本实验细节不熟悉导致失分。第24题考查选修内容,因遗忘基础而失分。

(3) 实验分析能力欠缺:例如第29题实验题,不少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就开始作答,导致产生明显的错误被扣分。

(4) 心理素质不过关:选择题第1、2题简单,但由于许多学生还没进入到考试状态,或粗心大意导致失分。

(5) 审题能力欠缺:特别是分析图表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26题第(2)小题,部分学生因对坐标图信息分析不当,而失分。

教师将上述错误原因分析制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课前自学。当然,微课内容除了错因分析,还要对学生今后复习的方向,做出具体提示,例如注意回归课本扎实基础、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培养良好的应试心态等等。

2.4 微课应用于方法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等的指导。备考经验表明,这些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在微课的制作选定主题时,一定要为方法指导留一席之地,例如,要专门讲授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

以“曲线图题的解题方法”微课制作为例。首先,介绍一般的解题思路:解答曲线图的三步曲是“识标、明点、述线”。但有时题目中的曲线比较复杂,如曲线不止一条(多曲线一坐标),即除自变量外,还有曲线间变量。这时,可添加辅助线将多个变量转变成单一变量进行解答;有的图解坐标不止一个(多曲线多坐标),这时要辩清曲线对应的坐标含义,搞清曲线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最后,进行典例分析,如例2。

【例2】 某研究小组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处净氧量为负值,是因为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Q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Q处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C. 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D. 由图可知,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分析:① “识标”,横坐标(自变量)是光强度,纵坐标(因变量)是培养液中的净氧量,代表净光合速率;② “明点”(起点、终点、转折点、交点),P点光强度为0,代表呼吸速率,Q点净氧量为0,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③ “述线”,(随着横坐标即自变量)的改变,纵坐标因变量改变规律)在一定的光强度下,随光强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加,当光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水平后,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分析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B”。

3 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1) 选题要有代表性。选题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用传统方式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

(2) 选题方向要具体。微课选择的题目必须是某个具体的考点或某个明确的主题。主题过大时,教师可以进行拆分,分为多个微课。

(3) 内容要短小精悍。微课的主要资源是视频教学片断。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视频片段不要超过10 min,时间越长,学习效率越低。

(4) 讲解要浅显易懂。讲课的语言尽可能直观、具体、生动,能够直观表达的内容尽量可视化。例如,实验操作可以借助动画,使内容更直观易懂。

篇8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体育教学;构建

Abstract:in the new media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the carrier of modern information, gradually applied to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sports teaching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怎样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体育课教学,怎样搭建好这一平台,值得思考和尝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平台搭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

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一般包括注册、激活、审核、推广等四个流程。用浏览器打开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点击“立即注册”,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完成基本信息的登录;基本信息完成以后,用邮箱激活发送的链接地址,随后登录微信平台进行其他信息的填补;信息登记填补后,一般需要七个工作日等待审核,在审核通过之前,该公众账号只能实现基本操作。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同样通过以上流程,再融入海量丰富的体育教学资讯,满足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诉求。

二、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从小就受到网络知识的熏陶,网络海量的信息使他们知识面宽广而又多元化,微信、微博、QQ 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方式,大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很多用于交流学习的公众平台,获取想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被网络平台吸引与熏陶的同时,他们在体质健康方面的重视却尤为不足,特别是对体育相关知识及体育课的功能与作用认识非常薄弱。

而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在平台中了解到本学年体育课程的设置,了解丰富多样的体育选项课程等,让学生尽早地了解相关情况;了解相关体育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及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具体要求,特别对新生尤为需要;在体育百科、健身休闲功能模块中,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了解学习各项运动的裁判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以及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损伤的急救知识;同时,也可以掌握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体质评估标准,以便更好地去强身健体。微信平台的生动性、交互性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便于发散性思维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学生将平台提供的一些运动知识、体育锻炼方法进行改造变成自己设计的方法后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当取得较好的效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就又产生了成就感,同时又会促进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创造出一些更好的身体锻炼处方与方案,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潜力

(1)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弥补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师资不足的缺憾。平台可以为课外体育社团的活动提供锻炼方法及策略,加强活动的指引性,解决指导教师不足的缺憾。在活动前期,教师可以和微信中社团的骨干成员通过面谈或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制订出一些有针对性、指导意义强的锻炼措施和方法,并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制订,以避免体育社团的成员出现饥饱不均的状态,利用体育教学微信平台弥补了师资短缺的缺憾,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封闭的个体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及体育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2)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提供了互动交流的空间,在微信平台注册成为会员后,即可在此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交流,交流可以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在交流中,学生也可以畅所欲言,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将个人的问题转化为集体的问题,在与体育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解决问题或获得灵感,也可以接受别人有益的经验。同时,体育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课外学练情况,做出及时相应的判断和指导。微型公众平台更能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交流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拉近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距离。

四、构建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

(1)加强校园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在《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影响下,高校应特别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通过校园媒体及教学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对体育教学微型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创造良好的校园声誉,让更多学生了解并参与进来,使参与者从中获得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

(2)充实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资源库,不断为平台充实新鲜活力,学生的求知欲是不断升级的,这就需要网络的学习资源也要不断完善和升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教学微信平台需要以基本的体育资源库为支撑,通过各类体育素材的积累来构成整个微信平台的资源库。校园体育赛事的精彩瞬间、校园体育明星等都是微信平台保持新鲜活力的宝贵资源。因而,微信平台建设者需要搜集各种资料,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来充实体育微信平台资源。与此同时,需开发平台的功能模块,运用益于操作的检索系统,并将各类体育教学、休闲健身、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资源嵌入到平台检索系统中。

参考文献:

[1]杨晓安.高校体育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与研究[J].当代体育,2013(10)

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手持技术;网络技术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并学会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思考化学实验教学的最大有效化

1.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认真备课,让学生的知识层次跟教学内容有效接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化学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转变观念,用新的人才观念来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实验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而教师也要成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将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上来,让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化学能力的平台。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能让教学过程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效接轨,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有效掌握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2.教师要有效备教材,思考学生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能力

苏教版高中化学课本中实验教学占据着相当的比重。教师要有效备课,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并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等化学能力。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考在课堂上将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化学实验的内容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上,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体系

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生活中实际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要在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来,并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本化。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关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本身存在的生活经验,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感觉到化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

1.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好实验方法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完成化学实验的前提。教师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首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住化学实验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化学安全实验以及采用规范的动作操作化学实验的培训。而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正式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讲解化学实验的流程,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的流程以及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在开始实验之前小组成员要认真检查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否到位。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交流实验的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安全,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收获了什么样的化学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2.教师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等不同的教学形式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

苏教版高中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并不适合学生参与实验,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教师演示实验等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教学。但是有些化学实验比较安全,教师就可以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如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可以由教师演示完成,而“粗盐提纯”“纸层析法”“常见离子的检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等实验就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的方法来完成实验。

3.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学生对化学实验存在疑问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努力通过化学实验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独立思考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化学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切入到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积极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手持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整合

1.积极运用掌上实验室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掌上实验室融网络技术与手持技术于一体,采用掌上实验室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采用便携式的数据采集系统,搜集化学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的化学实验结论。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型实验的方式增加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微型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采用掌上实验技术与教师的演示实验同步进行,也可以与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同步进行,并安排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的结果观察记录下来后进行交流。

2.教师要掌握好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大胆创新,丰富微型实验教学的课内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小组的实验。如焰色反应实验可以由过去实验过程比较复杂的实验改为采用比较廉价的滤纸来开展实验,这样不但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还可以缩减实验成本。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获取化学实验的第一手资料,对化学科学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怀乐.给苏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的某些实验内容注释[J].化学教学,2011(6).

篇10

一、知识型微课:紧扣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

知识型微课是微课选题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某个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

1.紧扣教材,突出重点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一节课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基本概念的形成、公式、原理的推导和运用、各种技能技巧的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等。案例1:职高数学《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计算、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过程,探索并掌握L1L2和k1,*k2=-1,(k1,,k2均存在),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中将教学重点贯穿课堂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激活思维,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主要产生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一般来说,抽象程度高、知识综合性较强,以及需要运用新的观点或思维方式来学习的知识内容为教学难点。案例2:职高数学《圆锥的体积》中,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强调圆锥与圆柱必须等底等高。本课属于“几何与图形”的教学,职高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难点部分。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的推导方法,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注重方法,消化疑点

教学疑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疑问之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析等一些数学基础题型,让学生理解指数和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步消除学习过程中的指数与根式的疑惑。

二、习题型微课:优化解题技巧,助推发散思维

习题型微课主要通过对一道习题、考题的分析、讲解或某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建构。

1.精讲精练,突出考点。精选例题进行讲解剖析,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兼顾复习、提高功能,同时适当地对部分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归纳、总结,起到巩固、升华的作用。

2.变换题型,训练思维。题型的变换主要是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揭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加强题型变式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3.复习归纳,构建知识体系。专题复习包括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和毕业复习,是系统、完善、深化学习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数学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方法型微课:重视探究实践,渗透数学方法

微型课重视探究实践,渗透数学方法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1.交流探究,建构数学思想。在课堂设计中,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鼓励学生在探究中交流,交流中思考,思考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精髓。

2.动手实践,渗透数学方法。微型课要求我们重视具体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把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原来的潜意识运用逐步变为显性的有意识运用。

四、微课选题设计的策略

微课首要就是选题设计。一节微课一个主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重点强调、或是难点突破、或是教学反思、或是生活思考、或是学习策略等等具体的、抽象的、急需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想,从学生角度出发,此外,教师要高屋建瓴,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思维向纵向高度发展。

(一)以知识型微课为平台,突出目的性和明确化

知识型微课短小精悍,甚至没有系统的教学流程,但教学目标明确,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学生的辅助学习中常常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选题目的化。微型课根据学生实际在传统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实际需要选择课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

2.流程精炼化。研究表明:职高生的课堂专注时间通常只有10-15分钟,而微课正是从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性化角度出发,将传统课堂的精髓提炼出来,时长设计一般5-8分钟。成为学生课外学习重要的资源宝库。

3.目标明确化。微课程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关键之处就在于“微”字,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

(二)以习题型微课为突破,体现启发性和实效化

习题型微课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习题课,但微课不但体现启发式教学,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还能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发散性思维。

1.有利于分层教学。学生借助习题型微课学习完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微课程,同时老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各取所需进行教学,中等学生可以进行启发式,进行提示,对差生可以提示,启发,进行帮助运算或证明等等,起到分层实效性教学。

2.有利于强化考点。教师通过分析题目中的考点,以及该题目中蕴含的知识体系和智力价值,并合理地进行拓展和延伸,真正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有助于拓展思维。数学课习题型微课更注重个性化提升及发散思维的拓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思维渗透,紧扣学生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助推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