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2 12: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整合营销传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篇1

1.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应该建立多品牌专卖销售集团的营销模式。单一的品牌专卖店虽然有多位一体的服务优势,但其排他性的特点会给经销商带来很大的风险。有利于降低购物中心的能耗和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管是购物中心企业还是其他行业的企业,要想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得到盈利性经营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降低能耗和成本。成本和能耗是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的弱点,因此购物中心如果能够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销售质量和减少运行事故,这样才能有利于购物中心降低能耗和成本,实现购物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应该建立品牌集群市场。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建有集中各种品牌专卖的大型购物中心或者购物园区,但这样的购物中心数量非常少,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及,这种趋势也将成为未来国际上购物方式的发展潮流,购物中心的规划和筹建需要力求实现现代化,能够最大限度的显现出商品销售的特色和优点,这样的话才能真正的现实出现代购物中心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理念。

3.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应该采用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即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在营销管理实践中,企业通常需要预先设定一个预期的市场需求水平,然而,实际的市场需求水平可能与预期的市场需求水平并不一致。通过涵义我们可以看出营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购物中心。先进的大型的购物中心与传统的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可以很好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完善交易的网络技术和交易手段,探索多种方式的服务并发挥到极致。这样的话一定能使我国的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

4.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应该建设有自己内涵和特色的产品文化。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产品文化是一个企业无形的资产,决定着企业的产品能够走多远。作为一个良好的购物中心,如果想要在长期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走向国际,实现其国际化和产业化,就必须建设好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最好的营销是不做营销,做到自己的产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耳熟能详的地步,要做到这样需要购物中心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创新工作,这需要漫长的路要走。

二、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中的广告策略

1.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中的广告定位策略。购物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商品生产的竞争,有商品价格的竞争,有商业信息的竞争。如今,企业之间除了上面所说的比较传统的竞争之外,还有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企业的经营理念的宣传广告不光需要有良好的销售代言,还需要更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整合营销传播,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对广告的定位思想进而完成了企业形象的定位广告。

2.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中的广告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并促进其购买产品,同时可以为购物中心形成忠实的顾客。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主旨是在于能够潜在的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所以整合营销传播方案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和潜在的消费心理牢牢的抓住,这样才能制定更好的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广告策划需要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基础。现代心理学结合广告讯息的传播特点,认为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接受有两个阶段:一是对广告信息的认知,包括选择、加工与储存信息的过程;二是权衡,就是消费者会联想到自己的真实需求。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主动性。而且消费者对于广告的记忆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广告持续的传播给消费者。而且对于广告的效果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更进一步的认识广告和消费者之间更深的关系。

3.购物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中的广告传播。广告的传播需要借助各种媒体,广告的传播业需要开拓更加丰富的媒介。广告的传播在形式上也要讲求很大的技巧性,否则广告传播的信息就可能会无效,消费者不能通过广告来判断对商品的购买决策。这就要求购物中心在整合营销传播中注重对广告的制作和对广告宣传媒体的判断,既不能使广告太过平淡无奇,吸引不了消费者,也不能寓意太深刻,使很多的消费者难以理解。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4Cs;整合营销传播;实施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达,促使现代化大生产的水平和能力大幅度提高。传统的营销理论和实践受到严重的挑战,市场不再是以生产者而是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营销领域需要新理论来指导这便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提出的。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我国许多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归纳一下,整合营销传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消费者为中心,重在与传播对象的沟通

4Cs理论要求现代企业制定战略策略,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目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消费者展开。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之上,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了达到与消费者交流沟通的目的,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奠定与消费者交流的基础。资料库应是动态的,要不断更新消费者信息资料,使传播者能够及时地分析消费的走向及消费者的关注点。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就是影响特定受众的行为,建立起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稳固和双向的联系。企业可能获得对品牌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目标消费者也可能在消费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便利。

(二)注重各种传播方式的整合,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机会

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运用。广告、公关、促销、CI、包装、新媒体等,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但要注意进行最佳的组合,发挥整体效应,使消费者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同一主题内容的信息。

(三)突出信息传播以“一个声音”为主(Speak with one voice)

整合营销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一种声音说话”。由于消费者“听得见的是一种声音”,他们能更有效地接受企业所传播的信息,准确辨认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有助于实现传播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相对低成本的投入产出高效益。

(四)强调传播活动的系统性

整合营销传播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营销信息传播的系统化,更强调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协同行动,发挥联合作用和统一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把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加以最佳组合,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为传播对象,传送基本一致的营销信息,促进联系和沟通的系统传播活动。从操作层面看,将广告、公共关系、大型活动、促销、包装设计、CI和直效营销等营销手段整合运用,即形成整合营销传播。

二、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综合来看,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许多企业还没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观念

作为营销新观念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基本条件是要与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一致。但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奉行的仍然是推销至上、以企业为中心的旧营销观念,这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和策略是相互矛盾的。在这些持传统观念的企业视野中,消费者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赚取利润的对象,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消费者就不再是注视的中心了。因此,企业的促进销售,无非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劝说购买对象的行为,一旦消费者作为主动者的购买过程结束,企业便大功告成。

(二)诸侯割据,各自为政

这尤其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典型。每一位分管不同方面工作的沟通专家都在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为自己力争更多的促销预算。销售部门经理可能会打算以重金聘用几名额外的能干的销售员;广告部门经理可能会计划将同样数额的经费用于黄金时间的电视广告;公共关系部门经理则真诚地相信,自己打算推出的公关活动方案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而从事电子销售和邮购方案设计的专家们则认为,只有他们的工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许多企业的营销决策,往往形成了各部门各执一端、争论不休的局面,最后只能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拍板”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最高决策人常常是“一个蛋糕,各切一块”,将企业有限的经费“公平”地分给各个部门。而从被分配到销售部门的促销经费来看,各位销售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也都可能以本单位的特殊性为由,争取得到高于平均数的分摊数额。因此,各自为政条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的资金分配使得有限的促销费用根本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三)互不了解,缺乏协调

企业中负责某一功能性沟通的人员往往不知道其他种类的沟通工具。由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当需要与企业外部的营销传播的媒体打交道的时候,往往是习惯于与自己最熟悉的企业外部专业交往,并可能与之结成某种坚定的同盟,强烈反对将企业营销传播的任务交给有整合传播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大型广告公司。这些人往往把企业的目标分离得支离破碎,然后再为每一部分去分别寻找单独的商。

三、我国企业应如何运用整合营销传播

鉴于以上现状,那么我国企业在今后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系统化、现代化的营销传播新观念

第一,要树立大市场营销的观念,要协调企业与所有利害关系者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国际的大市场上进行整合运作,走规模化道路。

第二,要树立系统化、整合化营销观念。一体化的整合营销模式取代了以往依靠单一手段的营销模式,多环节、多部门的企业需要协调运作,进行系统优化,才能取得优势。

第三,要树立科学化、现代化营销观念。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广泛地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先进的通讯技术等。

(二)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要考虑组织的战略变化、规模、技术、外部环境等因素。在动态、异质、低容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通过内部的有效协调和高度合作来保证对外部变化做出正确、快速、灵活的反应,因此必须建立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在内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使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定位、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相一致,而传统的组织结构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的明确规定,以及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动机、工作背景、工作时间和利益的不同,使得实施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产生了组织内各部门、人员间在认知上的冲突,这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企业应该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在战略的指引下,整合组织内部不同利益,使其既保持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为此,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需要建立混合型组织,将水平的业务流程与垂直的专家职能结合起来,并设立精通传播业务的管理。

(三)实行营销过程整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

整合营销传播重视的是真正的消费者导向,是一个与传统“由内而外”相反的“由外而内”的营销传播过程。要赢得消费者心理,必须使用整合营销传播,围绕目标消费者群体以及他们对产品的既定感觉,形成纵深的立体促销计划,持续推出一组能够影响其感觉,引导其感觉的信息,提高对产品品牌价值的认识。要从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开始,进行多方信息传播活动,并对消费者的反应加以搜集和分析,引发消费者的再次反应,然后再将整个流程循环下去,建立长久的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品牌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倪宁.广告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白东蕊.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J].山西科技,2007(1).

篇3

关键词:营销传播;会展;策划;方法

会展是很多商家用来宣传和展示商品达到促销目的的平台,通过会展这个载体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明确了解,对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明晰,从而容易让消费者接受,最终产生购买行为。然而如何发挥会展的传播作用?这是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很多的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短缺、会展策划单一等,不能充分释放会展平台的宣传作用。因此,需要在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的背景下,完善会展策划的内容。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一种由外而内的营销策略,其范畴涉及一切与产品以及服务相关的讯息,可以使得消费者接触到整合的咨询,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并使这种消费忠实度得以维持下去,整合营销传播综合运用了各种传播方式,并使它们协调统一。将一切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传播活动一元化便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所在,具有战术连续性和战略导向性特点。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要融入到会展策划中

会展策划是资源的整合,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会展过程达到传播企业品牌和产品相关服务内容,让消费者近距离的与企业接近,对产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从而促成购买行为。整合营销的传播理念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结合传统的各自独立的传播方式,创造出有效的沟通组合,通过 “多种形象、一种声音”,给消费者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从而实现传播目的一种行销手段。消费者产生购买的行为往往不是因为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做出严格的调查和理性的思考,而是在于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与产品接触过程中做出的主观评价。这就要求会展策划要在产品信息做到清晰明确,让客户在参展的过程中加强印象、强化体验,从而加深产品宣传的影响。这其中遵循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即是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的核心。

二、以整合营销传播来运作会展策划

成功的会展策划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而主题的设定是建立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目标消费者资料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围绕会展主题,整合各种资源,组成不同的展示形式,竭力打造会展的亮点,实现会展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往策划的会展往往存在主题与形式脱节的现象,尽管在形式上做到了多样化、新颖,但是形式背后释放的内涵趋向于低俗、没有内涵,不能给消费者传播与产品相统一的声音。在这方面法国策展人的创新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施政纲领展示活动“巴黎海滩”是市政府打造的,这个活动表现形式奇特、夸张,但主题有益、有趣,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内涵是倡导“把巴黎的马路还给行人”,做到了主题与内容的一致统一,让人们在惊奇之外,引发对机动车道路交通管理的思考。因此,会展的内涵要与表现形式相一致,不可分割,要反映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会展主题。

三、整合营销传播媒介与会展策划的融合

整合营销就是要将营销中的传播性和宣传性与会展策划的服务性融合,会展的目的是传播企业产品的性能、理念及方式,促使宣传的效果最大化。会展策划中主要包括现场和场外两个方面,既要会场设计别出心裁,又要场外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在互联网基本全覆盖的今天,借助网络的功能能够增强会场宣传的效果。例如,动态的视频画面、模拟的仿真技术、构建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种互联网技术,集声光电、多媒体于一体的魔力,充分诠释会展策划的主题。诸如,2010年上海世博中的“动力之源”便是集声、光、电的特点向人们诠释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理念,使得参与者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会展主题所要传播的内涵。因此,在会展策划中要整合各种资源元素,尽显主题的内涵,打动参与者,发挥会展主题的最佳传播效果。此外,在会展策划之前,可以通过优化搜索来扩大会展活动的影响力:SEO、百度、搜搜、百度百科等都能提高会展的知名度,给消费者一种可靠、知名度高的心理暗示,增强了会展的成功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合营销下的会展策划就是如何实现会展主题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如何促成企业产品的最大成交。在遵循会展策划流程的基础上,优化会展主题,整合各种营销资源优势,基于消费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优化会展实施过程。借助媒介资源,将多种传播模式整合,实现销售的商业目的。打造科学合理的会展流程,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有效策划,会展将迸发出巨大的商业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彩霞.整合营销传播在会展策划中的应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6(08):99-101.

[2]韦鸾鸾.浅谈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的会展策划.艺术科技[J].2010(09):248.

[3]黄慧.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的会展策划.业界交流[J].2010(06):53-56.

篇4

[关键词] 整合营销传播;旅游目的地营销;利益相关群体;旅游营销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7-0075-03

[作者简介] 任 春,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营销与管理。 (广东 广州 510225)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消费者感知的由某个地理区域范围内所有的旅游产品、服务、设施和当地环境提供一个完整经历的组合,同时又是包含着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平衡和共同发展的结果。区域旅游目的地要扩大旅游市场,树立独特的整体形象,与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同步与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但在目的地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单一的营销策略已很难奏效,必须借助整合营销传播对各类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因此,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是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竞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旅游目的地营销过程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是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麦卡锡(E.J.Mccarthy)提出的4P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的组合。该理论强调将营销中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但它的出发点是企业的利润,没有将顾客的需求放到与企业利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IMC)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传播协同效果的含义。80年代末,全美广告业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AAAA)根据对整合营销传播所进行的研究、发展,对其做出以下定义:“IMC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它注重以下综合计划的增加值,即通过评价广告、直接邮寄、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手段的战略作用,以提供明确、一致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

1990年,美国营销学家劳特朋教授强调用4C组合代替4P来进行营销策略安排。4C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Cost);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Convenience);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Communications)。他的整合营销理论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1)把产品先搁到一边,加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要卖消费者所确定想购买的产品,真正重视消费者(Consumer)。(2)暂时忘掉定价策略,而是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望所须付出的成本(Cost)。(3)忘掉渠道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产品(Convenience)。(4)最后,忘掉促销,而应当考虑怎样沟通(Communications)。可以说,营销历经百年之后,关注的焦点终于回到了营销活动的主体――消费者。

IMC理论的发源地――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组先驱者舒尔兹(Don Shultz)教授明确指出:“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沟通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发送统一的产品信息和服务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建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品牌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又作出调整。舒尔兹(Don Shultz)指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战略的经济过程,用于在与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目标性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交往过程中计划、发展、执行和评估的,可以测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程序。这个定义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它将焦点集中在商业过程上,最后导致建立一个闭环系统,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可以由此被计划、实施和评估。

二、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模型

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模型是有效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思考基础。为了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有效地实践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传播具体实施的模式,然后再分项实施整合。下面是以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为主导的,以建立旅游营销数据库为始发点的目的地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模型(如下图)。

1.建立旅游营销数据库。由图中可以看出,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实施的起点是建立旅游营销数据库。在营销数据库中,目的地营销组织收集了可以反映游客需求与欲望的各种数据资料,其内容通常包括:这个地区的人口统计资料、旅游客流量、旅游者以往的旅游记录、态度信息、停留时间、消费能力等资料。营销数据库是支撑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基础,没有这些信息,目的地的营销者就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也就无法针对性地设计符合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需求及利益点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更谈不上以不同类型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所喜欢的方式传递目的地旅游产品、服务、形象等信息。

2.选择目标市场。旅游目的地组织者可以根据营销数据库有关旅游者的心理、行为、动机等数据的分析对市场进行细分,从目的地吸引客源和提供服务的角度,确定那些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预测这些细分市场在时间、金钱、愿望三方面达到出行水平并对该目的地有兴趣的市场规模。目标市场的确定不仅是制定营销战略的基础,也是指定区域发展目标和进行形象定位的基础。而在营销传播实施规划中,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目标市场的战略符合市场趋势和自身的资源基础,并选定具体的、已粗略加以量化的目标以分配营销经费。3.分析需求利益。对每个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进行深入和细致地需求利益分析,如分析他们的旅游动机、出游力、消费时间、方式、对目的地有关信息接受的渠道和方式,等等,以此来确定旅游目的地在所有的目标市场上都能被接受的形象,为整合营销传播活动的实施提供目标和方向,并决定如何、何时、何地与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接触,决定沟通什么诉求主题。

需要强调的是,目的地统一的旅游形象主题在各个细分市场上选用的媒体诉求点是不相同的。例如,一项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对大连这个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域的游客兴趣点明显不同――南方游客最想看看北方城市的代表“北方明珠”;处于内陆的华北、西北游客最想见识大连的“滨海形象”;临近大连的东北游客对大连的具体旅游产品则很感兴趣。所以,如果无视这种差别的存在,向所有的潜在游客传递完全相同的信息,促销效果会大打折扣。当然,每个细分市场的宣传点与目的地统一的形象主题是密不可分的,应当为这个形象主题服务。

4.基于4C的整合营销传播。营销目标和方向确定以后,接着就是采用何种营销组合来完成目标。旅游目的地组织应以4C理论为指导,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来确定提供何种旅游产品;综合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来确定旅游产品的价格;考虑到消费者购买时的便利程度来销售旅游产品;传播途径的选择要以消费者的沟通偏好的接触方式,整合各种传播要素,使它们协同发挥作用。即旅游目的地把“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一个系统思想来认识,从产品、价格、渠道等各个环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与消费者建立一种“一对一”的互动式营销关系,进行多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达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目的。具体来说:

一是对各种传播手段进行整合。除了广告、直销、公关以外,举办旅游目的地主题活动、节庆活动、推介目的地大型活动和网络营销等都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有力手段。在手段的选择和组合上,则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接受信息的途径,以及他们对目的地的既定感觉,来衡量各个传播工具的传播成本和传播效果,找出最有效的传播组合。

二是旅游目的地在对其目标市场传播信息中,一方面要根据游客数据和消费者的观点来采取恰当的、有说服力的强势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在采取不同的营销传播手段时,做到“信息一致性”,在不同时间、空间传播同一种声音,使旅游者更好地认识旅游目的地,并在心目中建立稳定、一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5.测量和评价传播效果。通过对整合营销传播效果的测量,特别是对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行为反应的测量,目的地营销组织计算出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现有财务价值,并结合考虑对不同类型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在未来投资回报的潜力的期望,来决定如何把有限的营销资源用于最有希望带来最大收益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同时,也为将来制定准确和更有成效的传播方案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使目的地组织认识到目的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矛盾,知道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终共同促进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旅游者游程追踪的整合营销传播

针对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旅游目的地组织者追踪旅游者游程的各阶段,进行连续的、多阶段的、全方位的、无缝隙的营销传播与沟通,也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具体化。这主要可划分为针对潜在旅游者、在途旅游者、抵达旅游者和返程旅游者四类旅游者进行连续的四个阶段的整合传播(见下表)。

第一,旅游出发前的传播活动。这是针对潜在旅游者而进行的营销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目标市场对目的地的意识(知名度),改善目的地的形象,鼓励新的旅游者来访问目的地所在区域;或唤起过去旅游者的记忆,鼓励他们故地重游;或介绍有关目的地旅游产品变化方面的信息。

第二,在旅游途中的传播活动。这是针对在途旅游者而进行的营销传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强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鼓励旅游者延长停留时间,鼓励他们多购买和消费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他们对旅游经历的满意度。这可以通过地区设立一个专门为旅游者服务的接待中心,当旅游者进入本地区境内时,该中心向他们传播目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另有,通过在目的地的繁华地带、建筑物、路牌等旅游者游览途中经过的地方设立户外广告,以扩大对游客旅游动机的潜在影响。

第三,到达目的地后的传播活动。这是针对抵达目的地的旅游者而进行的营销传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向旅游者传播目的地各个方面的信息,进一步激发已到达旅游者的购买动机。在这里,旅游者信息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四,离开目的地后的传播活动。这是针对抵达目的地的旅游者而进行的营销传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情况以及衡量传播的效果。这主要是通过对游客的数据调查来进行。

参考文献:

[1][美]舒尔兹.整合营销传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郭鲁芳.旅游目的地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素[J].旅游学刊,2006,(4).

[4]舒伯阳.区域旅游开发后实施中的市场推广问题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篇5

关键词: 整合营销 广告策划 企业竞争 品牌竞争

一、引言

整合营销的本质是销售人员与顾客“一对一”地沟通,刺激顾客的购买欲,让顾客成为忠诚顾客。整合营销的主旨是影响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其制订的方案必须以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为中心,贯彻“由内到外”的指导原则。我们从广告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它与以往广告策划的本质差异。

二、广告策划的依据

(一)广告策划要以消费者为基础

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就要实行广告策划,广告策划建立在消费者基础上,广告策划的人员首先要分析不同客户类型,调查研究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购买原因,然后调查产品是否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寻找产品的价值,同时不断进行市场考察,挖掘潜在的消费者,与潜在的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产品品牌的网络构成,进而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以及这些优势为什么吸引消费者,最后,创造性地提出有利于本品牌发展的战略,以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

广告传播要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关研究认为,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加工有两层含义,一是了解,理解产品的信息,并加以选择、加工、存储;二是衡量,其中包括消费者已有的信息,并且加以记忆。这两层含义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信息的主动认知,在这里,消费者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依据是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纯粹理性的思考或者认真比较的结果,并不是事实的认知。

(二)广告策略与执行的协调是广告策划成功的保证

成功的广告决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广告策略,就是消费者想要听到的东西;二是广告执行,就是怎么才能让客户听到想要的东西。广告策划就是将广告策略有效地表现出来的行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心理日渐成熟,以往的广告策略是单向的传播,即使用同一种策划面对所有人,只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模糊不清。如今,整合营销传播主张采用一种全新视角,即“一果多式”的形式。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消费者的看法,即了解消费者对本产品或者其他同类产品的看法。只有深入消费者群体,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才能想出好的广告创意,制作出消费者希望看到的广告。

(三)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是广告策划的评估

以前企业进行广告策划的理论多来源于心理学,即行为主义观点,实行广告的观念就是将广告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联系在一起。现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心理学认为广告起着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对于品牌态度的作用。在广告营销下,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都会发生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产品品牌的态度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周围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效果的评估应该注重消费对品牌的态度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提供的现实指导。

整合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购买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广告评估观点认为消费者品牌网络的改变可以对从广告的到购买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真实的心理变化特点,这比行为主义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广告评估更具有现实意义。广告策划人一定要了解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或者态度变化,这样才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这样产生的广告策划对消费者来说才有针对性,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提高产品销量。

整合营销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认为终点和起点是相同的,这种评估是产品广告策划修正的依据。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循环系统,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一个终点是下一次循环的起点,而每一次循环都不是重复的,都是一次质的提升过程。

三、结语

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必须制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现代企业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围绕消费者展开,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消费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把广告作为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纽带,使企业或者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里占据一定的地位。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或者企业产品树立独特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家永.广告心理研究的新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J].心理学动态,2001,9(1):66-70.

[2]姬晓惠.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7,(5):130-132.

篇6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快速消费品;消费;品牌;本土

快速消费品的英文全拼是“FastMovingConsumerGoods”,其首字母缩写FMCG则更为常见。快速消费品是相对于耐用消费品(DurableConsumerGoods)而形成的一种产品分类,所谓耐用消费品是指使用周期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的产品。与其相对的快速消费品则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随着市场的发展,关于快速消费品的称呼又有了新的衍生,如今,快速消费品更多被称呼为PMCG(PackagedMassConsumptionGoods)。这个新称呼与FMCG比起来,更加着重强调包装、品牌化及大众化对这个类别的影响,也更加明确了对这个产品类别的划分,包括包装的食品、个人卫生用品、烟草、酒类以及饮料。

在中国消费环境下,快速消费品主要分为四个类别:个人护理品(如口腔护理品、护发品、化妆品、纸巾等);家庭护理品(如洁厕剂、空气清新剂、洗洁精、杀虫剂等);包装食品和饮品(如软饮料、膨化食品、瓶装水、乳制品等);烟酒品类。

与其他类型消费品相比,快速消费品在购买决策和购买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尤为突出。快速消费品的购买方式多属于习惯性或多样性购买,甚至属于冲动性购买产品。因此,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促销、价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样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品牌管理者认识到运用整合营销手段进行品牌塑造,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化险为夷。如何让整合营销手段参与到品牌塑造过程中来,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管理者热衷讨论的话题。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不仅揭示了整合营销的实用意义,还阐述了整合营销的实施方式。他认为企业里的所有不同部门都应该综合运作为满足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企业一切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公关、新闻、促销、直销、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整合从组,让消费群体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关于某品牌的一致信息,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对信息资源实行统一配置、统一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快速消费品这样运转周期短、更新速度快的产品类别而言,整合营销传播尤其重要。使用传统的传播模式,在较短的运转周期中,很难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与其他竞争品牌产生区分度。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则为这个困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面对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大型跨国公司先后进入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同时,这个人口众多、地理复杂、小分差异很大的市场同样也孕育出了不少本土佼佼者,如娃哈哈、农夫山泉、双汇、伊利、蒙牛、华龙、统一、康师傅等。按照常理来说,快速消费品市场当中,国内品牌应该更具优势,毕竟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土地,这里有我们更为熟悉的消费者,更容易掌握消费环境,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此。如今,在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以及忠诚度上,往往是国外品牌更占据优势。原因在于除了整体市里的影响,国外品牌更加依靠和注重品牌经营,其中重点在于对品牌传播活动由比较成熟的掌握。可以说,尽管中国市场当中的许多快速消费品(如可乐、方便面)市场中,寡头竞争的环境已经初露端倪,但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当中的营销传播环节,仍然是不成熟的,还存在着较大的进步空间。对于广大的快速消费品牌,尤其是中国本土品牌而言,营销环节中存在的漏洞需要及时改进。使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完善自身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越是高速发展,就越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行业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现象。如今,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缺少统一、持续的品牌传播策略。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只有围绕品牌的核心识别所设定的品牌形象,保持当前的促销宣传和长远的品牌形象传播,坚持同一个声音,才能保证品牌资产在传播中不断增值。这也恰恰是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所倡导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不考虑实际情况,错误选择合作媒体,使用过量的广告宣传轰炸以求提高知名度,却没有发现,如此做法只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令人反感的印象。

第二,品牌传播中片面追求品牌的知名度。不仅是许多企业,事实上,大部分消费者也认为只要是名字叫得响的品牌,就是名牌。在这样的错误理念引导下,许多企业及期望于“干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一夜成名”,认为名气大了品牌就算做起来了,殊不知真正意义上的名牌,还要具有美誉、忠诚度、市场影响等。名牌可以通过大声叫卖来制造,而要建立一个品牌,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品牌战略规划、识别设计、定位、传播、品牌管理等。进一步说,按照整合营销的概念,建立品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途径都应该指向同一个目标,向消费者传达同质信息,才能明确品牌形象,清清楚楚地告诉消费者“我们是做什么的,而您又为什么要选择我们的品牌。”就好像从不同地域、不同起源、不同路径而来的条条支流,最终汇聚成一条澎湃的大河。

第三,认为品牌传播就是做广告。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对大众媒体依赖程度非常高,甚至认为广告是塑造品牌的唯一手段。渐渐将广告宣传与产品质量、产品形象、附加价值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分割开来。诚然,广告宣传在一个品牌的塑造中,尤其是广告语或广告口号,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对其过度依赖,会导致品牌塑造的成本过高,使不少品牌陷入亏损的境地。在中国,很多新兴品牌还没能走远就已经穷途陌路,原因就在过度夸大广告宣传的作用,殊不知高昂的费用正在侵蚀自家的地基。好一点的做法是在没有大众媒体支持的情况下,利用小众媒体进行宣传。最好的做法是做好品牌战略规划,作为一个贯穿始终的统帅,逐渐完成品牌资产的累加,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中,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营销团队。

如果有人问“在快速消费品品牌塑造过程中,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目的是什么?”恐怕许多人会回答,“基于快速品消费特点和相应的品牌基础,运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最终优化投资与效果的透出产出比”。并不能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使用整合营销手段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最多的,的确是该如何用最少的钱做到最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从一个品牌开发者眼光来看,基于顾客价值的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仅要关注顾客及潜在顾客的“行为”资讯,更应该关注他们的价值需求,以更有效的方式提供有益的顾客价值从而达到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这个目的很简单,就是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在这里要说的是,这种利润包括两个方面,有形利润与无形利润。不论是有形利润还是无形利润都不难理解,有形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Profit)的增长,无形利润指的则是声望(Reputation)的树立。实际上“声望”一词涵盖了很多营销学中常常提到的概念,比如忠诚度、美誉度、形象鲜明度等,可以说,“声望”是很多无形衡量指标的总和。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整合营销传播手段自然不能是空谈,而是要实际参与到营销过程当中,因此,在这里笔者将要具体讲述,在快速消费品营销的各个环节当中,如何运用整合营销的理念指导品牌管理者进行实际的操作。

既然是运用整合营销理论,品牌管理者的眼光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所谓“宣传”上。事实上,对于任何品牌而言,产品本身就是营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产品的可用性和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和保证,但仅仅有这些是无法占据市场的,因为在任何市场都存在着替代品。因此,在市场中需要得到用户的了解以及认可,首先是打造出众的产品品质。在许多工业品市场中,消费者往往关心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然而对于快速消费品,由于产品一般技术含量不高,作为品牌管理者,很难在产品这一环节主打“技术牌”,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上标榜自己的产品生产技术格外突出似乎并不能够达到扩大利润的目的。基于这样的状况,在产品这个环节上,可以突出“用心”、“健康”、“方便”这一类型的态度诉求。要让消费者知道“尽管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大家的技术含量都差不多,但我们正在努力为您打造最适合您的产品,购买我们的产品,是您最为正确的选择。”

在快速消费品市场,品牌除了产品质量以外,靠的就是品牌传播和宣传。品牌传播策略决定着一个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快速消费品市场,品牌传播策略一般通过各种大众媒体宣传、现场促销活动等来进行,如电视、报纸、广告牌等。许多快速消费品品牌的快速成长都离不开品牌宣传,而宣传本质就在于品牌的形象定位。以中国方便面市场为例,中国是方便面产销大国,早在20年前,北京的方便面就已畅销全国。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全国几千家方便面厂,竟然没有竞争过台湾顶新公司的康师傅。盛名之下的康师傅即使定价比别的产品高出1/3,还是能够畅销全国,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大赢家。

康师傅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和其独特的销售模式。顶新20世纪80年代,顶新三兄弟中的魏家老三从台湾来到大陆开拓市场,冥冥注定中步入了方便面产业。经过多方调研决定使用“康师傅”作为品牌名称,并由中国从北向南推广。原因在于“师傅”一词在中国北方多指具有某项特别手艺的人,因此“康师傅”这样一个品牌名称,既“专业”又“本土”,恰到好处地植根于中国北方文化当中――这是一个品牌管理者的最高明之处,不仅要进入市场,更要深深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产品标识上,三兄弟选定了一个带着高帽的厨师,与他们的品牌定位也是格外贴切。

在媒体选择的环节,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媒体选择最重要的是媒体的多样性。当然,不能忘记整合营销传播的本质――选择的媒体不论如何多样,所传达的必须是符合品牌定位的一致的信息。中国的快速消费品牌市场正在迅猛发展当中,其中存在的机遇自然不必多言。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可谓是为中国的品牌管理者们带来了一缕清风,合理运用整合传播手段,把握市场规律,可以让品牌管理者在纷乱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当中做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某一个行业提出的。也就是说,在某一品牌获得这个机遇的同时,其竞争对手同样获得了这个机遇。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利用好整合营销手段,做出自己品牌独有的风格,是众多品牌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霞.中国快速消费品的品牌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徐永群.整合营销传播的本土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李小川.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整合营销策略 品牌塑造 意义和作用

当前,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与用户、消费者建立并长期维持一种良好的关系,并在这种活动中赢得利润。其中,塑造能够被大众所支持和认可的优秀品牌是最关键的手段。在当前的品牌塑造策略中,整合营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要法宝。因此,研究和探讨整合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品牌塑造,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整合营销策略的概念

1.1 整合营销策略的概念 整合营销策略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美国著名营销研究和实践大师唐·舒尔茨首次提出和应用的。此后,这一概念和理论不断得到诠释补充和完善。一般认为,整合营销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和相关的人员有效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开展实施的一系列的传播战略。整合营销传播(IMC)的实质是实现企业在市场营销传播活动的一元化。

具体地说,整合营销传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企业的广告、产品促销、公关活动、直销方案、CI、包装和媒体宣传策划等全部的内容都涵盖在营销活动范围内;二是企业在和消费者、用户进行沟通时使用统一的传播资讯,消费者得到的是全方位的信息。因此,企业在营销传播中的这种一元化策略有时候也可以称作“用一个声音说话”(Speak With One Voice)。

1.2 整合营销策略的特性 在实现整合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具有战术上的连续性和战略上的导向性两个特性。

所谓战术的连续性,就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在各种媒体上传播的信息都是相互关联和呼应的,营销活动的基本创意要素具备一贯性,比如,在营销中使用同样的口号和标签说明,在各类广告和营销传播中体现相同的产品特性等,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心理的连续性。与此相适应,战略的导向性则是指企业设计完成战略性的总体目标,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产品的销售量市场份额、实现的利润目标等。战略的这种导向性实质在于强调营销战术中的客观要素和主观心理要素保持较好的一贯性。

2 品牌的概念和作用

2.1 品牌的概念 一般地,品牌是指作为生产者的企业、作为经营者的商家为了标识自已的产品,实现与其他同类竞争产品的区别,便于消费者能够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显著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产品的名称或术语,也可以是一种记号或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甚至可以是文字、图形等若干因素的有机整合。

当前,对于品牌有着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品牌就是承诺”,企业通过品牌的塑造,向消费者表达产品的品质承诺,保证让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还有观点认为品牌联系的其实是一种资产(负债),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产品的价值。总体上说,一个企业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对某一系列的产品、服务等形成的总体感知和理解。

2.2 品牌的作用 一般认为,品牌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产品具备法律依据的标志,也是企业产品个性化的体现,具有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和推广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是方便消费者辨别同类商品的符号。从市场角度来说,品牌也是同类行业中细分市场的依据和标准。

毋容置疑,企业如何使自己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和目的。

3 整合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的意义和作用

3.1 整合营销可以使产品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品牌战略的发展和演变。在商品经济的新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生产、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市场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所以,根本不需要强调产品或服务的优势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买方市场的趋势和特征,企业和产品在趋同化之余,还要求产品具备使消费者认可和动心的品牌特色,品牌战略得到了企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多样化、交通和贸易方式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使市场的主动权更多地转移到了消费者一方,使企业传统的营销和管理理念和方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品牌营销的策略就彰显出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前所述,整合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建立信赖,而消费者的信赖主要来自于企业本身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任何产品或服务形式,如果不能有效地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早晚会丧失其生存的能力。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中,通过关注企业形象、产品宣传的组合,实施企业战略的整合,使品牌宣传成为整合营销的重要策略和核心内容,可以使企业在品牌宣传的效果迅速上升,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更好地塑造出企业的品牌,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3.2 整合营销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整合营销策略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外,还需要把投资者、从业人员、大众媒体、社区、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营销宣传的对象,并对这些人员进行整合。目前,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都渐渐趋向或者已经达到饱和、均衡状态,这就给企业在产品创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带来新的压力,而且即使有新产品开发出来,其仿制品往往也会很快进入市场;如果单纯地利用价格战略,正规的企业很难和低价位的不良企业及无商标产品进行竞争,所以,通过整合营销策略,追求企业的战略传播,通过整合营销塑造过硬的品牌,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借助品牌效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3.3 整合营销有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内企业的发展动力,一是来源于对利润的追求,二是源于政府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可是,有很多企业由于投资者和决策者在运作过程中,把握不清企业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在企业运作和实践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不佳,走上破产的命运。当然,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企业品牌战略上,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品牌战略的理解较为模糊。认为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傍名牌,和名牌产商建立起合作关系,进行贴牌生产和特约经销。二是在品牌战略的紧迫感上认识不够。三是有些企业想实施品牌战略都不知从何下手。四是在实施品牌战略时,企业缺乏相应的机制,在塑造品牌时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障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在企业品牌战略中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整合营销策略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因为实施整合营销策略不但能够有效地规范和遏制这些问题的产生,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品牌的塑造。如上所述,整合营销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企业在由外而内的基础上,实现与各类利害关系层面的有效沟通。在整合营销过程中,这些利害关系层面有投资者、消费者、管理者、从业人员、竞争对手等,通过对这些层面的密切沟通和传播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投资者、决定者和营销人员首先了解企业自身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反映在具体的经营实践中去,充分考虑到政府管理层面、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采取持续、一贯的合理对策,避免或纠正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决策、做法和问题,直到企业实现塑造自有品牌的目的。

3.4 整合营销可以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整合营销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降低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通过完善、整合营销策略和渠道,一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曲线会降低制造成本,二是在整合营销的效应下,零售商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具有足够的依赖,可以大大减少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效率,获得更好的效益。

4 结论

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深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从而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运用整合营销策略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企业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塑造出过硬的品牌,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红亮,李振国.整合营销传播及其管理要义[J].河北学刊,2009(2):208-211.

篇8

[关键词] 体育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

体育赛事营销源于1978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但成功的营销模式始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著名的金融家尤伯罗斯尝试了全新的运作模式,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取广告费、出售纪念币和门票,首次对奥运会进行商业化操作,不但逆转奥运会一度亏损的局面,还使奥运会由纯粹的体育运动会转变为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型社会经济活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那么我们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中如何创新性地进行体育赛事营销呢?本文便针对此展开研究,以期对即将来临的奥运会提出一点理论建议。

一、体育营销现状

体育营销是指以体育赛事为载体推广产品和品牌的市场营销活动。目前学术界关于体育营销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借助体育赛事进行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营销,即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如企业赞助、场内外企业广告宣传等;第二,直接向消费者营销体育产品或服务,即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如比赛门票的销售、纪念品的销售等。

1.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

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其营销主体是企业,即“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结合企业需要,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助冠名、赞助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树立企业的形象,推广自己的品牌,创造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营销目标的一种新生独立的营销手段。”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借助体育赛事的营销主要采取体育赛事赞助形式。

在该领域,学者已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如学者欧亚敏和詹才荣认为,体育赞助指某一组织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例如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阙剑,谭玲认为,体育赞助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赞助体育赛事、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来实现组织的商业目的。并且,众多企业也正是借助体育赛事营销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如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李宁、安踏等。

2.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

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是指体育赛事主办单位通过有效地整合资源,利用营销手段使体育赛事的社会效果、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该领域内,学者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个别学者涉猎。其中有代表性是学者侯晋龙提出的“体育赛事的本质是一种整合营销”观点,他认为体育赛事整合了交换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众多资源,既有场内资源,又有场外资源,既有观众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赛事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

综合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尽管针对体育赛事本事的营销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尚停留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上,多是观点的阐述却没有系统的构架。基于此,本文借助新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构架起系统、完整的体育赛事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最早由唐・舒尔茨提出,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发展和实施针对现有和潜在客户的各种劝说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运用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有关并可能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菲利浦?科特勒则提出,整合营销传播即企业里所有部门都为了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既整合对外的传播工具与传播信息,以通过“一种声音”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建立对外统一的“品牌形象”;又整合企业内部营销、生产、研发等部门协同建立“信息源”,使消费者在各种“信息接触点”都能获得良好感知。

总之,整合营销传播是系统化各种传播工具和方法,把品牌、理念、市场、产品、价值、网络、促销等整合为一体,在交换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方法。因此,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是以体育赛事为主题,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方法进行传播的一种营销方式。

三、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沟通方式

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销售和直复营销等多个方面,在体育赛事中可以运用任何与“现有或潜在客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传递信息,通常以体育赛事为中心,从公益、文化、热点等各个角度,运用新闻传播、电视转播、事件营销、体验营销、商业赞助、纪念品营销等相关营销活动来进行。

1.新闻传播

体育赛事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电视、报纸、广播媒体都会主动地挖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但对于主办方来说,更应该主动地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宣传赛事的活动和理念,使其在举办之前便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还未正式举办,但关于奥运筹备的新闻便一直占据各大报纸、网站、电视的显要地位,所有重大新闻都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方案的问世、北京为迎接奥运所进行的绿化、交通改造等新闻,都引起了消费者对北京奥运的极大关注,加强人们观看奥运的心理渴望,收到了极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2.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运作有“热点新疗效应”的事件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潜在观众的注意,可以运用该理论进行独具匠心的、与赛事有关的事件营销活动。例如2005年6月4日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志愿者启动仪式。需要注意的是,事件营销的策划要与赛事的主题、理念相符合,达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效果。

3.体验营销

伯恩德・H・施密特在其《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提出了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体验营销模式,他认为应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方式。从体育赛事的消费过程来看,体育赛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验消费。体育赛事是一种参与程度很高的活动,消费者参与其中感受体育挑战极限、追求超越的精深,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呐喊、助威,为赛事胜负而悲喜。而当消费结束的时候,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例如,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和会徽的设计方案展开全球征集活动,促使全球关注奥运会的人士联结起来投入其中,使得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广为传播。

4.商业赞助

商业赞助是指通过投资于事件或慈善事业以实现公司目标,尤其是提高品牌认知度、改善品牌形象和提高销售量。体育赛事赞助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例如1983年上海举行第5届全运动时,赞助金额只有11.36万元。而到了1997年的第8届全运会时,赞助金额达到8921万元,比第5届增长了785.3倍。

商业赞助的形式主要有体育赛事冠名、体育赛场冠名、体育赛事赞助商、体育队伍赞助商等。通过赞助企业可以获得赛事会徽和吉祥物的使用权、公关活动权、独家现场销售权等各项权利,通过企业品牌与体育赛事的结合来提升了企业形象。

5.纪念品和授权产品营销

大型体育赛事发行的纪念品不仅能宣传体育赛事,而且能使消费者“睹物思情”,每见到纪念品即联想起赛事,使赛事的影响力得到延伸,同时还是体育赛事主板方获得经济收益、减轻赛事经费压力的有效途径。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发行的福娃系列纪念品、奥运系列专题邮票,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收藏的风浪,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也对奥运起到了推动作用。

体育赛事主办方还可以授权使用体育赛事的标志、会徽等方式来加强影响。以NBA为例,它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球迷提供了授权产品授权商品包括运动服装、运动用品、球员卡、文具、出版物、录像带和纪念品等。结果,NBA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还通过授权商品上的NBA标志,在世界各地时时刻刻做着广告。

6.大众传媒营销

体育赛事多在露天或室内的体育赛场进行,但是由于体育赛场空间、位置的限制,任何一个体育赛场都无法满足所有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大众传媒便成了体育赛事延伸,不能前往体育赛事现场消费的消费者,通常会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体育赛事的信息。因此,与媒体的合作是体育赛事获得成功的关键。通过与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台、报纸、杂志、广播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保证体育赛事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视,是体育赛事扩大影响力的关键。

7.网络新媒体营销

网络营销是刚兴起的营销新概念,指借助互联网商业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网络营销的成熟源于IT产业的快速扩张,如今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借助网络进行体育赛事的营销便成为一种必然而有效的营销方式,如网上直播、网上转播、赛事网站、网络新闻、旗帜广告和链接广告。体育赛事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以提升知名度,还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例如NBA的官方网站在2003年~2004年赛季中的浏览人次高达3.15亿,平均每天浏览人次超过160万,网络营销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8.关系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体育赛事是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有效地利用关系营销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赛事的利益相关者有从业人员、投资者、设备供应商、赞助商、观众、公众、社区、大众媒体、政府等方面,通常以各种赛事及赛事进展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以及大型公益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关系营销。并且,体育赛事主办方可以借助公共利益相关者中影响力最大的政府的支持,与社区、大众媒体等利益相关者搞好关系,从而推动关系营销的顺利、良性运转。

9.手机互动营销

手机被营销学者称为新一代媒体,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与互联网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以手机为载体的精准、互动营销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随着媒体娱乐化和草根一族的兴起,人们更偏爱互动性节目。表现在体育赛事中,则消费者期望更多的参与,更多地体验到体育的刺激与激情。基于此,体育赛事主办方可以举办“冠军竞猜”“我最喜爱的运动员”之类的活动,鼓励观众参与体育赛事中,使观众体验到参与体育赛事的愉悦。

四、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沟通模式

体育赛事整合营销沟通是要以体育赛事为核心,把诸多营销沟通方式整合在一起,促使不同的营销沟通方式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达到最大程度地宣传体育赛事,并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体育赛事整合营销模式中,所有的营销沟通方式均围绕着体育赛事展开,重复持续地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同一个理念,突出同一个主题,最终实现同一个目标,万万不能出现不同部门、不同比赛、不同方式所表达的内容不相吻合的现象。在这一方面,目前奥运会的营销便可以作为一个佐证,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则奥运会主场馆的建设集中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的奥运吉祥物“福娃”表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奥运场馆的建设集中强调“绿色奥运”。同时,不同的整合营销沟通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体育赛事主办方在配置资源时,应避免在不同沟通方式上的重复投资,而应该依据沟通方式的投入收益率合理配置资源,使不同的营销沟通方式之间形成互补之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五、小结

目前体育经济已经形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作为体育经济的载体的体育赛事,它的成功运作是关系到体育经济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奥运即将来临之际,深入学习整合营销理论,利用整合营销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奥运营销,对于我国成功地组织奥运,以及以后更好地举办体育赛事,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定华:体育营销与品牌战略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250~251

[2]欧亚敏 詹才荣:浅析体育赞助在企业营销策略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5(12):91~92

篇9

从营销到整合营销

互联网营销并不是单一地通过门户、搜索引擎、微博、SNS等渠道中的一种进行营销,而是需要整合多种渠道营销,甚至在营销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与传统媒介营销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营销。它所呈现的是互联网商业时代下的营销谋略,也是新媒体营销到新媒体整合营销的过渡。

在互联网营销受到普遍追捧的背景下,蜂拥而至的各类机构提供的服务却良莠不齐。互联网营销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组合式的窘态。长期以往企业由各个营销服务公司代管的业务断层没有衔接,就很难将自身的媒介资源最大优化,成为品牌传播过程中最大的软肋。

“这个市场正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时期,各种互联网营销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已普遍形成新媒体有用,能带来无限可能的认识,然而,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进入容易,专业生存较难。营销服务机构不是仅从某个方面带领企业去尝试新媒体营销,企业缺少对各种新媒体营销工具的有效整合,需要解决自己新媒体整合营销的难题。”刘岩表示,“对于广告公关公司来说,更应具备完整品牌营销思维、新媒体营销方法以及新媒体实操经验。华迅的管家式服务就是在营销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品牌、产品现状,帮企业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新媒体语言,帮企业参与新媒体语境下的全面营销。”

“鸟笼理论”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33―04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50年代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在美国兴起以来,由于其迎合了商业银行注意研究市场、开发设计新的服务项目以满足客户需要的客观要求,所以被各国商业银行界普遍接受。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的日益深入,市场营销无论从市场化本身还是从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或是从商业银行塑造自我形象、提升自我品牌的因素出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营销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如何借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变革,以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综述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

市场营销包括了广告、公共关系、直接营销、促销、个人营销等多种手段。几十年来,市场从业者们一直通过运用具有不同特点的营销手段来达到不同的营销目的,对每种手段也都单独管理。由于现代社会传播媒体众多、新渠道大量出现、市场趋于细分、消费者选择信息来源的能力增强,导致了传统的营销法则在达到市场目标上的低效率,从而推动了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的产生(Holin,2006)。早期以Schultz(1993)的定义为权威,他认为“IMC是一个有关营销传播计划,它要求充分认识广告、公共关系、促销和直接营销等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通过制定综合性营销传播计划将这些手段结合,以求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最大化”。这一定义的关注点放在传播手段的整合上,整合仅仅在战术层面上,而且只是协调对外传播的工具。近年来,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IMC已演变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行为。本文使用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v and Quality Center,APQC,1998)的定义,将IMC定义为一种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战略性经营流程,这一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实施和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在这一定义中,IMC表现为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重组企业,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密切的关系,通过赢取、留住、增加并迁移客户,从而获得更大与最稳定的长期收入流,以实现战略整合后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IMC的规划流程

Schultz(2004)描述了企业实施IMC战略的五步规划流程,将企业推行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归纳为一连串相互联系的客户至上、由外至内的闭环管理步骤:

第一步,识别客户与潜在客户。企业搜集各种资料,了解客户行为,把客户集中归类为现有客户(本品牌的忠诚消费者群)、竞争客户(其他品牌的忠诚消费者群)和新客户(游离消费者群)。

第二步,评估客户与潜在客户的价值。由于IMC很强调价值和营销传播作用,因此要综合目前和未来的情况,估计客户、潜在客户和新客户的财务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找出对企业价值有贡献的客户群以及对公司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

第三步,规划信息与激励。规划具有说服力的传播内容,了解各客户群的品牌接触和品牌网络,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传播计划及激励策略,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以便在客户或潜在客户最容易接受传播的时候打动他们。

第四步,预测客户投资回报率(ROCI)。把客户视为资产,则营销活动可视为对顾客的投资,企业可运用财务计算的方法预测[MC战略的财务影响。ROC[可分为短期回报率(如收入等)和长期回报率(如品牌价值)。

第五步,执行及评估。这一步主要是抓住合适的时机在市场上实施IMC计划,计划实施后要将实际的ROCI与预测的ROCI进行比较,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拟定新的战略。

(三)IMC的发展阶段

APQC通过对样本企业推行IMC实践的总结,发现企业推行IMC一般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IMC理论从最初的以企业为中心,对各种营销传播手段进行整合,加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发展到以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为中心的品牌传播计划,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目前,整体的环境、企业、消费者、传播业的发展变化,推动着IMC的发展,使之成为当今不可阻挡的市场传播潮流。

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之评判

在当今复杂的竞争环境里,单单使用一种方法已经不足以具备足够威力;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及竞争环境,IMC将各种营销传播手段进行整合,加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其效果早已在西方国家发达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得到证实,并已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次。IMC的概念引入中国时间不短,可真正对其理解并运用在市场营销运作中的商业银行,还为之甚少。根据IMC的概念与五步规划流程,考察中国诸多商业银行的营销现状,有以下通病及问题:

(一)银行不了解客户,无法判定客户价值

现在的商业银行都将“以客户为中心”当成自己的宗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积极倡导根据顾客需求进行业务创新与市场营销。这本来对银行增加收入、更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都有正面作用。但在实际运作时,我们发现大部分银行在进行营销传播时,并没有对目标客户进行有效区分,常在目标人群不明确的情况下就错误地选择某些媒介或传播手段对新产品或服务进行推广和宣传,缺乏目标性及针对性,所以虽然银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曝光率,却先能收到实效。究其原因,银行还是不了解客户,存在“没有细分顾客”和“顾客细分不准”的状况。“没有细分顾客”是指部分银行没有顾客细分的概念,或是有细分概念但是没有能力收集顾客信息并进行分析,导致在营销传播时只能盲目选择。“顾客细分不准”是指部分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地细分顾客。准确细分顾客的关键在于掌握顾客的行为信息和合理地运用顾客信息。部分银行也建立了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收集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信息,但大部分的信息是年龄、教育程度等背景信息,这对于深入分析顾客并不足够。有的银行只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没有对信息进行组织、分析来深入了解客户。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结构的原因,客户的信息还可能会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部门,如有些数据在客户经理处,有些数据在会计部门处,导致“信息孤岛”存在。银行有时也可能由于技术的原因难以或没有时间使用信息。以上种种都会使得客户信息没有结合在一起,导致顾客细分不准。由于银行不了解客户,就更谈不上对客户预期潜在需求进行评估,判定客户的价值了。

(二)忽略传播信息规划

传播信息规划是要保证传递信息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一致性是指,商业银行无论用何种传播途径(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或互联网等)和形式(如语言、文字、图片、声音、光电信号等)、在何时何地向公众进行宣扬和推广时,所有的媒体信息都应该保持高度一致;因为这些信息其实都是向消费者传达一种统一的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代表了这个企业持续的形象、品牌与影响力。持续性是指,无论商业银行推出多少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它的品牌效力都是不变的,这些新业务和新服务归根结底都是在商业银行这一品牌体系下的系列内容;商业银行在进行每次新业务或新服务推介时,都是通过持久反复的传播手段在公众及客户心中稳固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不断促进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很多银行对营销传播并没有从本行的品牌出发,形成宣传自身特点和整体形象的一致、持续的规划,总行与分支行在营销传播上常常各自为战,分支行零散地根据当时需要推广的产品或服务规划信息,利用某些媒介或传播手段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宣传或广告,使得顾客收到的信息杂乱,不能让产品与服务在客户心中与银行品牌相联系,缺乏足够的感染力及渗透力,不能增加企业的品牌价值,难以建立和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内部信息的一致也是IMC成功的基石。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基于功能划分的科层制组织结构鼓励银行内各部门的垂直传播,而不是水平传播,易导致内部沟通不善、互不了解,致使银行内部各部门无法了解客户的共同需求,妨碍了组织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部分商业银行以为仅仅靠统一着装、礼貌用语、微笑服务或是一些形象标志就叫企业文化了,其实如果缺乏企业精神、员工素质、价值观念、共同目标等一系列银行内涵形象的培育,怎么能够在复杂持久的营销传播项目中始终保持传播信息及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性呢?

(三)营销传播手段缺乏协调

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营销传播手段上已有很大的突破,开始运用广告、公关、活动、网络等等众多的营销传播工具去创造营销传播的立体体系,以求达到较好的营销效果。但在具体营销手段的运用和不同营销手段的组合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在营销手段的运用上,商业银行还主要通过在网点、员工宣传和媒体上投放广告的方式来宣传自身品牌及服务的水平上,而且媒体的选择侧重于在大众性、财经性媒体、网站上“粗放投放”,忽略在受众区别度高的媒体上投放。近年来,银行也通过积极参与和赞助一些社会活动或公益事业来提高知名度,希望建立起良好的公共关系,但由于缺乏整体性和长期性,但这些活动仍给人零敲碎打的感觉,并且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落后于其他具有活跃的营销局面与开阔的传播意识的行业。在营销手段的组合上,大多数商业银行还远未将多种促销手段互相结合,充其量只是简单的叠加,由于缺乏协调性,相互抵消,使得远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有些广告虽然投放的媒体及工具不同,但由于整体策划或时间安排上欠缺全盘考虑,结果不是重叠覆盖了相近特征的人群,就是造成某些范围的覆盖不足、或形成传播区域上及受众范围中的空白,结果造成“沟通过度”和“沟通缺乏”同时存在的情形。这些都会使银行徒然增加传播成本却无法真正收到全面的效果。

(四)未建立基于客户贡献度的资源配置体系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购买和分配都会使用商业银行有限的资源。如果营销传播无法提供回报,它的作用就值得怀疑了。目前,商业银行大都根据全行的业务指标计划,规定年度营销费用总额,并分配到各部门、各地区、各级人员使用。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无法准确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数据计算从单个客户身上得到综合收益,绩效评价多是基于业务量的评价,而不是客户贡献度的评价,因此无法准确得知产品组合营销后是否能为银行增加收益。由于整个企业的资源配置导向不是基于客户的,与整合营销的取向不合,那么真正的整合就不会出现,各部门就不会将服务客户放在第一位。而且不同客户的营销传播费用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级人员也可能会将各种费用变成灰色收入,使商业银行无法根据投资客户所能产生的回报来进行分配。商业银行如无法准确得知营销后是否能增加收益,就很难将营销费用向创造价值资源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增强费用资源使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营销传播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营销传播组织与人才

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营销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市场调查、市场定位以及新业务的传播推广工作经常由不同机构或部门分散完成,营销职能由太多的部门分担阻碍了整个营销工作,还给营销带来了不必要的地盘与预算之争。另外,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深谙营销传播之道的专业营销人员,商业银行营销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客户经理等营销人员聘用、培训、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很多商业银行还是以“关系营销”为主,并没有把营销传播真正放到重要的位置。许多银行自身没有专业人员,也很少会委托专业的营销咨询机构或公关公司来进行周密的组织策划,营销活动常常由临时从各部门抽调的一些人员来进行,这样的营销传播其效果可想而知,更不用说更高层次上的IMC了,因此建立健全专门的营销传播组织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从目前商业银行的整合营销实践来看,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处于IMC发展的第一阶段,表现为开始使用多种营销传播手段,并向外传递企业的信息,希望通过营销传播传递“一种形象,一种声音”,增加品牌形象。但由于上述营销传播体系的问题,造成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上普遍存在投入大、收效弱、传播信息不清晰等现象,制约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变革

IMC的效力在于向市场持续传达关键信息,建立并巩固用户关系与忠诚度,以求获得最大化利润。它的实施关键就在于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以客户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工具,形成一个立体传播体系,而不只是各种传播形式和工具的简单叠加。IMC与传统的营销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别,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在营销传播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商业银行在原有的传统组织模式上直接套用IMC的理论,从而影响到IMC的效果。因此,笔者提出以下适合中国商业银行情况的IMC策略。

第一,在总行层次成立专门的营销传播管理机构。传统的银行组织结构中没有将营销传播的功能提升到决策层,从而导致对各部门的整合程度不够,应在原有的组织结构的框架上加人专门的营销传播管理机构,该机构集权管理营销传播,为银行设定品牌和传播标准,研究和决策营销业务的发展方向、市场战略,规划整体传播方案,控制着不同领域的传播专家制定的市场传播活动,并保证所有的传播方案相互间的合作与整合。在专门的营销传播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建立发展营销业务的工作协调机制(如部门联席会议等),为各类营销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支持部门提供充分沟通、协调配合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商业银行要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细分客户市场,了解客户价值。商业银行必须明确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重视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要通过对消费者、市场、产品及竞争对手的,深入分析、以自身数据和专业公司调研结果为依据,细分客户。目前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数据有许多来源,每种数据都有合理之处,如果不善于利用,则可能会误导银行的营销行为。因此,要特别注重对客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客户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他们过去的行为,客户在过去怎么做,将来很可能还会那么做。银行对客户过去的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就知道将来要设法影响什么,以及未来在评估计划时要根据什么来进行衡量。银行要明白了客户追求的是什么,就可以设身处地来设定传播策略和选择传播手段及载体,实现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双向沟通的整合营销模式。同时,客户的反馈机制加强了银行与客户间的有效沟通,使银行更加了解到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业务和服务,可接受什么样的价格,用户习惯的模式是怎么样的,用户所偏好的促销方式又是什么样的。这种双向式的传播在把业务推向客户的同时,也便于发现更多的潜在需求,为银行更多新业务的设计和推出找到更多依据。

第三,商业银行在进行营销传播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信息的协同和一致性。整合营销是整个组织运作机制的整合,是时间和空间的整合。“用一个声音说话”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它是企业以统一的传播资讯向消费者传达,消费者无论从哪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统一的、一致的。其目的是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其发挥出最佳、最集中统一的作用,最终实现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双向的关系。这就要求银行在所有的营销传播活动(如公关、宣传、广告、布展、讲座等)的内容策划、操作形式、传播策略上都讲求全局统筹,重点突出自身品牌形象,多种传播手段相配合、相互呼应,给目标受众在不同时段、不同场合以最恰当、最适度的刺激和影响,以期实现效果最大化。这不仅要求每种手段都得到充分发挥,更要使整体组合效果最优化。商业银行不仅对外的传播手段要整合,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要达成一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及时的协调。

第四,整合营销渠道,保证各种传播工具协同性、互动性。商业银行应运用多种营销手段,积极与客户沟通,树立良好的银行形象。在整合营销传播的运作中,商业银行可运用的传播工具很多,如可借助于报刊、电视、电台、网站、直邮、现场展示等各种形式进行广告宣传,向潜在客户宣传本行所开发的新产品或重要产品,强调自身的服务特色;也可通过营销人员与客户直接接触来提供储蓄、贷款、财务顾问等服务;商业银行也可通过赠送、折扣等促销手段来鼓励客户接受金融新产品来开拓市场。另外,商业银行也可通过支持公益事业,向客户传递理念性和情感性的银行形象,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取客户信任与支持,扩大银行知名度。在拓展公共关系方面,加强信息传播,利用大众媒介形象创意和服务企划,是商业银行一条有效的营销宣传途径。借助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的舆论阵地,举办或参与各种大型会议、商贸洽谈、知识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广告推展的独特效果,增进公众对银行服务品种和特色的了解:面对如此多的传播工具及载体,商业银行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营销传播中进行整体策划、同步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另外整合营销传播在实际运用中,是以最佳的性价比来实现传播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传播工具叠加;商业银行关注的应该是针对每一个产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面向不同的目标受众综合运用不同的传播工具,力求实现传播的有效性,达到1+1>2的效果。

第五,建立基于客户贡献度的资源配置体系。商业银行应在完成数据大集中并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通过计算客户购买和使用银行所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给银行所带来的收入,减去银行为该客户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所付出的成本,得到该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在此基础上,分配资源,通过营销传播影响客户或潜在客户的行为,执行后可以衡量这些资源投入对收入带来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增加银行的利润。这种以赢得顾客为中心的资源配置体系的建立也可解决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问题。

第六,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健全营销传播网络,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传播队伍及专业人才。如前所述,商业银行营销传播作为一种商业金融竞争的手段,急需那些同时具备经济金融宏观理论意识和市场营销传播知识的人才。他们不仅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技能,能够组织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还善于运用现代多种传播媒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商业银行在营销传播领域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所以加强对营销传播人员的挑选、培训、监督、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传播队伍,并使其高效、有序地运转,提升商业银行的营销传播水平,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