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

篇1

(正文)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众所周知,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而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将失去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我国企业间帐款拖欠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源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问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而据上述分析,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我国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4.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屈、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思路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由于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因此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往往不能起有效的作用,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全面的协调和支持,如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其业务范围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篇2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政策;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信用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不单单是事后核算管理,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控制管理,其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的生产、销售,规范客户和供应商的管理,以方便企业做好市场定位,制定未来发展规范,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现实意义

1.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意义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企业扩大市场、提升企业形象和优化企业客户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对于市场的管理上,企业可以通过信用管理扩大市场,同时控制市场风险,让企业的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在现阶段的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加强产品质量和运用价格优势的同时,也要提高产品的赊销能力,赊销就会产生风险,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这种风险。其次,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形象,形成市场影响力,如果没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再好的商品也不会被人们所熟知,企业信用的培育并不是单方的行为,也要依靠供应商和客户的认可,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企业信用管理对于企业优化客户有很大的帮助,企业的发展需要客户,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需要企业维持的,对于那些恶意赊销的客户,企业就没必要再跟他们建立联系,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信用好的客户,从而优化客户结构。

2.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社会意义

企业实施信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单个的组织形成的,只有单个组织提高自身的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良好的信用惩罚体系会促使企业按照规范办事,现在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企业的行为可以被很好的记录下来,所以现在的企业更注重信用的培育,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更广泛的客户源,对于失信的企业,将不能@得投资,这样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若所有的企业都有可靠的信用,那么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

二、我国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不论是对企业还是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实施企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识不强

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赊销的行为,有些恶意的赊销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损失,造成企业形成大量的坏账,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不愿意再实施信用管理,更愿意运用现款的结账方式。

2.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能力不足

多数的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管理体制,也没有成立信用管理的部门,在对于客户的评价分析上,仅仅是依靠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的销售情况和还款情况,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客户的情况,只是凭借简单的推断,缺少科学的依据。在企业销售商品的行为中,往往以资金收回为首位,对于较大款项的赊销,企业会因为怕承担风险而不愿意合作,这样就会错失扩大客户的机会,久而久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措施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管理和市场转型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政府要给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三方的力量,并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推进信用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识,只有企业真正的认识到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才会重视信用管理,才能按照企业的情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部门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信用管理。其次,政府也要发挥服务政府的职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给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社会体系的建设,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信用好和失信的行为要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让企业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监督体系,推进企业信用的管理,企业在进行失信的行为时,往往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对自身没有影响,所以社会组织要发挥监督的作用,对于失信的行为要及时的监督、指正、通报,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贺首华. 关于大中型企业信用管理职能的建立思路――坏账风险控制与销售扩张[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7).

[2]马彦玲,闫晓燕,郭彦明,冯彦良.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在防范信用风险中的作用[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8).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同资金、技术、人才一样都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资源。引入信用理念,强化信用意识、恪守信用规则,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信用管理;风险;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买方市场逐渐形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竞争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的经济手段应运而生,信用交易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交易趋势。实践证明开展信用交易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因为企业在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适度投放信用、扩张信用必然会拉动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深入广泛进行信用经济、信用交易、信用管理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企业和群众都能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同资金、技术、人才一样都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资源。引入信用理念,强化信用意识、恪守信用规则,必定会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通达之路。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始期、启蒙期、发展期。初始期的企业信用管理特点是信用思想朴素、信用管理形式简单、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需求很小。企业信用管理必然伴随着企业赊销和信用风险的诞生而诞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在内贸企业中没有信用管理的概念。但是,这个时期我国国际贸易中开始出现赊销行为。信用证结算、付款交单、承兑交单和挂账等信用结算形式已极为普遍。90年代初期外贸出口赊销的盛行,这就是信用管理初始期。启蒙期的企业信用管理特点是外贸经济活动信用管理需求平稳、内贸经济活动信用管理需求上升、内贸企业开始尝试试用一些信用管理服务,信用需求逐渐进入到经济交易的主体企业――内贸企业中。进而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对外贸出口赊销的严格控制,赊销行为逐渐减少和萎缩,外贸企业对信用管理需求下降,由于国家对外贸出现赊销的惨痛经验教训使外贸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仍然重视,在这个时期,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仍然是企业资信调查的主力军。而这个时期更显著特点是,内贸企业开始对信用管理提出要求。内贸企业竞争开始加剧,商品过剩态势越来越明显,内贸企业向下游客户赊销开始出现,信用风险在内贸业务中逐渐增大。为了防范风险,内贸企业朴素信用管理意识上升。内贸企业信用管理主要集中在追讨账款上,很多内贸企业在这个时期专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尽心管理,这个时期,启蒙期企业信用意识仍是朴素、自发和零散的,没有对信用管理形成系统认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层次很低。从2000年以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进入到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内贸企业还是外贸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均开始重视信用管理工作。而且,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已经由单一、零星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用管理的层次和地位明显上升。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信用管理模式 。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是一项实用科学的管理模式,由我国著名咨询专家、北京博升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谢旭教授创造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全过程的管理,它把企业信用管理分为为签约前的客户资信收集和客户筛选、签约时信用分析评估和决策以及签约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这种管理思路针对中国企业忽视前期和中期管理只注重后期管理这一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提出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在前几年的企业信用管理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效,所以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应该积极推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并强化全程信用管理的理念,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为了做好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化解企业信用销售风险为目标,在销售、财务、市场及产品等职能部门起协调作用的重要部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都设立了信用管理职能部门,而我国的企业目前则较少设立。所以政府主管机构应在各类企业积极推广设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大一点的企业可设立信用管理部,并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而小一点的企业则可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并隶属于总经理办公室。这样,就可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信用管理职能的履行,更好地做好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

(三)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探索信用管理外包的道路。

大中型企业可以积极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己的特点,可以积极探索信用管理外包的道路,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诞生了一大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但这些机构的业务量却往往呈吃不饱状态。而广大小企业限于人手及业务规模,暂时也没有必要专门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因广大小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可以考虑外包给信用管理专业机构。这样,既可节省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又可缓解信用管理专业机构业务萧条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企业应该做好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人才是企业不断推进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2005年3月,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申报的“信用管理师”新职业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业进程中将产生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信用管理服务行业作为我国一个界别行业被依法确立,标志着信用管理职业已正式成为我国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中的一员,标志着我国信用管理从业人员将会在依法规范的基础上健康成长,并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信用管理师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制定企业信用制度与信用政策;在交易前期,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评估,确定信用额度及放账期;在交易中期,对应由账款加强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转移风险保障企业债权;在交易后期,对发生的逾期账款进行追收;以及运用信用管理专业技术及专业的征信数据库防范风险,开拓市场等等。所以各地企业应加强同高校的产学合作,一方面要接纳并用好这批人才,另一方面,要结合信用管理师新职业的培训工作,抓紧培养各个层次的企业信用管理人才。

(五)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信用保险转移企业的信用风险。

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必不可少的,信用保险是为了保障被保企业应收账款免受损失的保险,对企业而言,保险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与其共同承担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企业按期收回款项。信用风险的降低可以使投保人货款的可得性提高。从整体而言,信用保险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企业信用销售利用信用保险,可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作为第三方,保险公司的介入可以更加有效地克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并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从而也可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企业有更大的信心做好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林钧路着:社会信用体系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1月

篇4

论文摘要: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国内企业缺乏信用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无序放账造成企业间长期大量拖欠债务,因此在国家大力建立和完善信用体制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加紧步伐发展内部信用管理。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

姐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 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 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45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叻,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卫l堤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既可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5以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前景、客户自身的信誉、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

篇5

 

一、如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对如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探索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国我各个企业工商信用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之后,对于整个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树立一个宏观的发展思想,然后在微观层面进行具体措施的实施。宏观层面,制定一个关键的全方位的工商信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既要符合整个工商企业的发展目标,又要做到顾全各个企业部门和环节的信用资源,在这一整个的建立过程中,企业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在提升整个工商企业管理能力中发挥自主性和主导性,打破原有的常规模式,创新思想,为了更好的企业发展,要做到顺应时代的变迁而提升企业的能力。而在微观的层面上,要做到这种效果,必须要做到一下几点要求:

 

1. 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出相关规章制度,确立主导地位。

 

工商部门应该完善的制定出各自的信用管理条文,例如信用培植、信用提示、信用评价、信用征集、信用反馈、信用披露等各种制度条文,利用系统以及专业的优势,并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逐渐的将信用管体系建立起来。金东工商分局各项制度的成功建立,确定了地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部门的主导权利。其中积极的与地方政府之间加强沟通协调,获得了区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区企业信用工程联络小组”和“金东区企业信用工程领导小组” 并且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工商分别领导、组成和具体操作的 ; 其次由工商部门制定区政府发表的 《区企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办法》,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工作职责、申报方式途径、申报时间、信息征集内容等,各地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部门的主导权在这制度层面上得到了确立。

 

2. 掌握征信环节的主导导地位,规范数据交换的标准。

 

近年来,企业在坚持系统原则、效能原则、统一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在经济户口中的基础性作用,抢得信用建设中的先机。

 

3. 把握工商主导与部门共赢的关系,占据行政关系上的主导权。

 

每个部门都非常重视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认为加入到这种信用管理体系中去,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可能会很大程度有所消减。因此,工商部门的所有人都要服从管理,清楚的了解到部门共赢和工商主导之间的联系,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推动,还要企业制定相关的权益分配制度和信息资源交换机制,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企业信息数据逐渐的集中到一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信息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提高,企业的信息监管得到提升。

 

4. 启动信用监管,注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企业为了能更好的发展都会对信用信息做出调查,展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分布在三个方向:服务社会信用不足;行政监管效能不够;企业信用意识不足。工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明确相关的信用等级制度,充分利用百姓的监督权力,积极的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向社会公开信用情况,对信用者进行奖罚分明的制度,提升行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信用意识;创建可对信用数据查询的功能,将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收集、统计,并公之于众,对企业诚信经营进行监督。

 

5. 充分利用信用信息,掌握主导地位。

 

对于事物了解的越详细,越有利于事物的实施,因此,要想工商信用管理过程顺利的展开,就必须对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了如指掌。

 

6.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的力度和措施。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工商管理中十分重要,该体系的建立也非常复杂,所以对于建后的维护有重要作用。

 

7. 各部门各司其职,重视信用管理的实行。

 

企业管理涉及各个方面,需要每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和重视。一程不变得模式不能带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在管理中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的创造出符合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对进行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力度现实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应对和谐诚心社会的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的加强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古老商业道德,讲述的经商是信守承诺、诚心不欺的价值观,这种优良的观念完全渗入现在的市场经营理念中,积极的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有着重要的位置。是也是是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要想在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拥有规范合理的秩序,就需要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展现给社会一个和谐有序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在企业的信用建设上,必须要做到规范管理,并且要从根本上消除市场经济中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消除欺诈、不诚信行为的根源。再次,诚心是企业在社会中可以继续生存的重要因素。公平、诚心是企业竞争的活力,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因素,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加强,也就也对自己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信用是企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因此,要想企业拥有最有利的地位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例如产品信誉、产品形象、企业质量和价格等。依据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模式,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将得到全面的提升,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结 论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重大,随之企业的信用管理也非常重要。所以,相关的信用管理体制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相关的知识,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而对于建立和完善这些体制,定会对社会、经济、企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该文就是对这一目的探讨研究,正确认识了解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并对其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了解,提高自己的企业信用管理意识。

篇6

(一)企业信用管理建设创造经济效益

江苏省地处经济发展迅速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相对密集,企业间交易频繁,在这种频繁的交易下,信用管理尤为重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个失误的、缺乏诚信的交易很有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迫使企业退出市场。企业体系构建的好,供应链间的交易稳定、自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用体系是一个无形的经济效益网,是企业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没有信用就没有商业,没有信用企业就没有发展。

(二)经济效益理念是信用管理建设的驱动理念决定行动,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开始。

企业有再好的规划、再好的方案,没有理念与行动也相当于纸上谈兵,不会成功。有句话说的好,有梦想才有现实,经济效益就相当于企业的梦想,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现实,现实成就梦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成就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并不断壮大。企业信用一旦形成,那是一笔源源不断的财富,势必带动企业向着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益表现

在我们课题组走访的江苏省企业中,36%的企业认为构建信用管理体系能创造高的效益,44%的企业对信用管理能否创造高的效益持观望态度,10%的企业认为实施信用管理会加大企业成本,效益收效甚微。这个调研结果从根本上说明,企业没有充分了解信用管理,对信用创造的效益没有充分的认识。

(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社会效益

目前,有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活动带来的社会效应,大多企业家会通过广告宣传方式尽可能的创造社会效应,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增加社会效应就会创造社会效益,效应与效益是一个共同集合体。但是企业通过宣传等活动带来的效益是一时的,只有做好的产品、诚信经营、拥有好的口碑,也就是进行信用管理才能促使企业长远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信用带来的效益不仅有利于企业获益、发展,还有利于企业所在城市的发展和企业所在城市居民的需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平常化,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更多的国人宁愿购买价格偏高的外国商品,宁愿不惜成本寻找国外代购……。这些现象都是我国企业家需要深思的问题。审视我国企业的管理缺陷,改进不足才能增加效益,赢得民心。我们课题组进行街头调研,竟然高达91%的居民认为国外的企业更有信用,相比本国产品更相信国外的产品质量。可见,信用管理对于我国企业显得尤为迫切。有信用就相当于有交易,有交易才能有效益。在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下,企业市场规模才能得以扩大,企业发展了必然会带动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些都是构建信用体系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效益状态,它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城市、国家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从企业自身角度而言的,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客户数量和质量,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必然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目前企业涉及到的信用管理主要包括对赊销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客户的信用评估、商账追收等。

1.赊销活动管理的经济效益。

企业进行赊销管理实质是指财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客户明确赊销流程、赊销规则、账款归还要求,有利于收回企业的应收账款,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据我们课题组调研的企业反馈,目前93%的企业还是以销售额作为员工的主要考核指标,这个考核指标容易导致企业赊销额偏高,应收账款风险加大。可见,企业进行赊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信用评估的经济效益。

企业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主要是指建立信用档案、对客户档案进行分析、整理,在进行业务活动时,首先与信用较高的企业进行交易。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使企业与越来越多的信用客户进行交易,与越来越少的失信客户交易,最终达到失信客户没有市场,真正达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状态。信用是针对赊销业务发展出的一种涵括范围广、具有较高效率和显著经济效益、以及很大发展潜力的管理模式。

3.商账追收的经济效益。

赊销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销售方式,但是应收账款收回困难是企业头疼的问题,导致坏账的发生率偏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据调研,只有3%的企业设有专门的追账人员,35%的企业虽有商账追收的程序但都表示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追收效果不好。综上所述,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就相当于一项无形资产,强化信用管理对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基于效益理念加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我们课题组经过5个月的调查研究,根据江苏省企业的特点,基于效益理念提出加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措施,主要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提出以企业为主体采取的措施。

(一)设置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调研发现,江苏企业对信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94%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信用管理涉及的工作非常多,范围非常广,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对客户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是明显不够的,职责很难明确,责任无人承担的局面时常发生。基于效益考虑,信用能够给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设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专事专管非常有必要。

(二)建立相应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

信用管理包括一系列的过程,需要设置相应的岗位,每个岗位负责一块工作内容,并明确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就是员工的要求,有了制度要求员工才能更好的工作,企业才能更好的管理、发展。目前,江苏省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相关的信用岗位责任制度,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大幅度加快岗位责任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岗位建设是开展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出发点。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企业信用全过程管理

信用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做到各个环节、各个步骤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采取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内部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每个环节的目标、控制管理重点各有不同。事前主要是指客户信用档案的规范管理,事中主要是指销售、生产过程的管理,事后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监控。据调研,江苏省企业的客户信用档案的规范管理还远远不够,虽然高达87%的企业创建了客户信用档案,但真正对照客户信用档案实施销售策略的只有3家公司。可见,江苏省加强企业信用全过程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应用信用管理系统

本着经济效益原则,如果企业完全采用新的信用管理系统耗资巨大。但是在现有ERP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信用管理系统模块尤为经济,并且能够与现有企业使用的数据无缝对接,在毫无影响企业现状下,增强信用管理的幅度,增加信用管理的管理方式是经济的、可行的。

(五)在网站上增加信用管理窗口

篇7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一个多月里,调查了我市几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对企业信用享有行政执法权的工商、税务、房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已经按商业银行运作的工商银行。在调查中,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除了“信用”、“档案”,那就是“整合”:一厂一企的信用档案需要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信用档案的监管需要整合,全社会对企业信用档案资源的利用同样需要整合。整合,表达了人们搞好信用档案工作的良好愿望;整合,寄托了人们对政府主管部门的热切希望。

整合:深化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新命题

所谓“整合”,就是将个别的、分割的、零散的事物通过整理、整顿等手段组合成集中的、统一的、完整的事物。而在本文,“整合”则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将分散保管的企业信用档案及其信用信息资源,在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加以重新整理或整顿,实现无缝组合,以便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实现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企业经营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领导都较为充分地意识到信用在生产经营和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现状与其重要程度和各方面对其广泛利用的客观需求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同时也决定了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整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首先,从企业层面上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企业档案管理通过恢复整顿,特别是众多工业企业实施了《工业企业档案分类法》以后,逐步走上了正轨,实现了各种档案的综合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许多企业档案管理已经打破了原有综合管理的模式,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有许多和企业信用直接相关的档案分散在各有关部门保存,即使档案工作基础较好,已按照企业档案“十大分类法”实行综合管理的企业,与企业信用直接相关的营业执照、各种证书、各类合同、质检报告、资质材料等档案都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类别中(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和会计档案类等几大类别)。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对其信用建设的诉求普遍提高,对信用档案的利用呈现出频繁、集中、快速的需求,而现有的管理状况显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于是对企业信用档案加以整合便成为企业经营者们的普遍要求。由于企业信用档案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企业的信用度,必须从各方面加以整合,才能真正体现其利用价值。特别是在经营活动中急需证明本企业的信用度时(如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把散存在不同全宗的信用档案(一般为复印件)调集在一起,加以整理、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企业信用档案利用的整合性。这一特点无疑为企业信用档案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信用档案管理分散的现状和频繁利用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合理的整合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社会层面上看。企业信用度的提升和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光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政府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介入与管理,才能遏止种种制假造假现象的发生,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信誉度。现在,我国的工商、税务、质监、银行、房管、海关、公安等部门都把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摆上了自己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而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自然成为题中之义。但是,当我们调查了我市的上述有关部门以后,发现尽管这些有实力的部门,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但都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行其是,数据之间缺乏共享和交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还是那两个字―――“整合”。

量体裁衣与合纵连横

尽管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信用档案的整合仍然有共性的规律可寻。对于一厂一企的信用档案管理来说,无非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

一是信用档案实体的整合。有人提出,为了有效解决企业信用档案实体保管的分散性给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带来的不便,建议将企业档案中与信用有关的档案抽出来组成一个新的门类加以统一管理,这或许对个别企业是可行的,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整合”的后果必然会破坏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给整个企业档案管理造成新的混乱。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就认为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企业信用档案实体的整合已经没有必要,已经毫无意义。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对某些重要的信用档案实体的整合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是将直接反映企业信用的各种营业执照、证书的原件全部交档案室集中保管;将最能集中反映企业信用度的各种荣誉证书、奖杯、奖牌集中到企业荣誉室向客户展示,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二是将已经把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的重要信用档案原件交档案室整理归档,或进行复制加工提供二套制文件供其他有关部门利用。三是深入开展编研工作,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二次加工或三次加工,形成新的能集中反映企业信用度的编研资料―――也是一种新的企业信用档案。

二是信用档案信息的整合。随着企业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用档案信息整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然,由于企业性质、类型各不相同,它们整合的内容、形式、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在这众多“不相同”中可以抽象出若干“相同”的共性特征:一是要注意不同类型的信用档案信息的整合。不仅包括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生产经营档案中与企业信用有关的信息的整合,甚至还应包括人事档案中有关诚信信息的整合。二是要注意不同载体形式的信用档案信息的整合。现在,先进的照相、摄像设备的应用在许多企业已经十分普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声像档案大量形成,有效整合好其中的信用档案信息对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企业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VCD光盘等广告宣传品,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而整合出来的编研成果。三是要注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档案、图书、资料、情报中的信用信息的整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客户与竞争对手的信用信息,不仅要在行业内收集,还要善于在行业外收集,特别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到工商、税务、质监、房管等几个政府行政监管部门调查了一圈,明显感到他们对企业信用及其档案的管理与整合普遍很重视,管理与整合的技术手段也很先进,同时也看到在系统内部、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感受到对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整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解决的办法:通过整合,实现合纵连横,实现各系统之间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先说系统内部。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不同,自然形成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整合的不平衡性。有的已实行全国联网,有的才实行全省联网,而有的正在努力实行全市联网。例如:“房地产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下设的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相互安全地交换信息尚有一定的困难;基础好、功能强的工商信用管理市与市之间的协作网内部的数据交换也不那么容易。

再说系统与系统之间。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十分注重本部门、本系统的信用信息管理,各系统使用的软件不同,工作平台不同,输入输出接口不同(更重要的还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各系统之间的信用档案信息共享还有许多困难,形成了许多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信息孤岛”。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巨大障碍和信用信息资源极大的浪费。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整合,实现“合纵连横”,将这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成片,整合成一个全社会都可享用的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尽快实现合纵连横,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加强信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合纵连横?现在的情况是条条上的信用信息整合总体上做得不错,但在块块上的信用信息整合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此所谓“合纵易,连横难”――管理体制使然。当然,这里所说的“难、易”都是相对而言的。领导重视、资金雄厚的系统自然“合纵易”(如工商、税务),反之则不然。从总体上说,“连横”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合纵”。

因势利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整合中的作用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工商、税务等政府监管部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确实有点自愧不如,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忘记自身肩负的职责。尽管我们的财力优势、人才优势都无法与那些政府监管部门相比,但我们有着《档案法》赋予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优势,有着对档案管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优势,我们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自己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整合中的作用。作为地市一级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在整合中发挥作用,如何切实加强与深化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因势利导,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是一套结合西方管理技术、中国市场信用现状和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的管理模式,由外经贸部研究院的信用管理专家提出。“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将西方管理技术和本土企业管理文化紧密地结合。其中的“3”是指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企业前期信用管理、企业中期信用管理和企业后期信用管理;其中的“1”是指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部门)。

我们不妨借鉴“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对企业信用档案也来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动态式管理。

企业信用档案前期管理,至少有三件事可做: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员工与行政监管部门职工(特别是他们的领导)对搞好企业信用档案工作的认识;二是制定信用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归档范围,工作标准和规范;三是加强对企业与行政监管部门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搞好企业信用档案工作的实际本领。

企业信用档案中期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是加强对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要帮助企业与行政监管部门尽快建立或完善资信调查、采集和评估的运行机制。建立起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信用档案管理方式,保证信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还要帮助、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与行政监管部门建立起自身与客户信用档案资料数据库,并保证其与其他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一阶段应该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有许多事情可做。

企业信用档案后期管理,可做的事情也很多:一是对企业信用文件的适时归档进行监督指导,至于信用档案是否集中管理,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各单位具体情况决定,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监督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各政府监管部门信用信息平台接口的对接和不同系统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上。

至于“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中的“1”―――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部门)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调查中与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篇8

[关键词]塑造; 信用 ; 管理制度 ; 措施 ; 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10-0024-0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无法顺利发展。信用作为现代化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立身之本。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使全球面临着“诚信沼泽”的挑战。实践表明经济越发展,信用就越重要。企业信用具有非人格化等特征,体现着企业的信誉、实力、形象等经济文化特质,事关企业的兴衰存亡和生命长短。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重塑企业信誉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

一、加快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现实重要性

当前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令人忧患的信用危机,企业信用状况亟待改善。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许多企业的信用意识仍十分淡薄。对企业信用行为的记录比较匮乏,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惩罚机制,在市场准入或退出、企业融资等方面对于背信行为惩罚不严,致使目前社会上许多企业钻法律空子。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发生的失信现象仅次于腐败,已经成为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顽症”,是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大“瓶颈”。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 GDP 的 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近6000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其中仅假账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0亿元。近几年来许多失信案例,从美国“安然事件”到中国“蓝田事件”都说明企业信用制度的缺损。美国管理协会的专家曾指出:中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上的空白将是新的市场环境下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可见尽快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显得格外重要。

信用管理是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当前抓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信用则没有交换;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的内在缺陷和市场失灵,即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发挥信用的强大作用。其次,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法制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诚实守信的交易法则是吸引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其三,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金融市场的制度要求。金融市场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为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所造成的资金交易障碍,由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信用评估,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克服由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所带来的种种金融交易困难的有效制度安排。其四,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减少违约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缓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企业信用制度还可约束企业自身的行为,减少信用违约发生率与履约成本,有效防止个人专权和营私。

二、理智选择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建设企业信用制度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

须以点带面,重点突破。

首先,产权制度可以作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突破口。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的经济必定是不讲信用的经济。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财产的真正拥有者,成为真正的产权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和处置本身所属的财产,通过平等协商一致缔结契约出入市场独立地进行真正的产权交易。企业就会有真正内在的自我信用约束机制。抑制失信行为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失信的行为要直接由失信者承担,否则必然产生失信的败德行为。信用的基础就是产权,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能给人们提供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如果企业没有真正的个人投资者,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维护企业的信誉,企业就不可能讲信用。同时必须完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企业不能自由进出,就会形成垄断,自然就没必要讲信用。

其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是健全中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与突破口。应着力于这些工作: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个人基本账户体系,加强以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互联网络建设。形成统一协调,联系紧密的信用卡支付、结算网络,实现信用卡的“一卡通”。②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实码制,逐步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全国性的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以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在个人需要向相关者提供自己信用情况时,只要出示个人信用实码,对方就可以查询到所需的资料,以减少信用风险。③建立个人信用管理机构。即建立设置科学、机制灵活、管理方便的个人信用管理机构。在遵守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的前提下,利用商业性的中介资信机构,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商业化。④培育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个人有形资产的评估体系、个人财务会计体系与个人破产制度,制定对违背个人信用制度者的制裁措施。⑤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个人信用评估就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

其三,培养信用专业人才队伍是企业信用管理的迫切需求。推进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要求决策者及执行者,必须具备个人信用管理的素质结构。是否拥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和造就专业人才的教育环境,关系到企业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成败。要把尽快培养高质量的信用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

三、重构中国特色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模式

关于我国目前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模式的构建,笔者认为,应根据本国市场经济与征信企业的特殊情况,提倡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选择适合国情的有效实施路径。

第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加快创建我国政府导向的特许经营模式。国内征信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和评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协调各有关部门开放相关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要实现对征信企业的特许经营模式,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政府应选择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和城市如广州、北京等为重点,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商业化的信用评估机构;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培育地区性企业信用市场,逐步发展,建立全国性的企业信用市场。确立征信数据分类、代码、数据范围、报告形式以及其他有关技术的国家标准。政府建立或授权建立征信数据统一检索平台,要求征信企业提供已被其掌握资信状况的企业的代码、名称、数据更新日期以及其他简要信息。重视对征信企业的规范和管理。信用作为一种商品,肯定要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其质量。应禁止任何形式的对信用资源和信用经营的独占垄断,运用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去管理,当前急需加强我国企业征信制度的立法工作。政府部门应协调各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信用数据库和系统,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络系统。要成立信用管理行业协会,所有征信企业应加入行业协会,并履行相关义务。信用管理行业协会在业务上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有关法律、法规、监管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发行信用研究、企业资信状况、信用教育等方面的出版物。

第二,建立健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配套制度与支撑环境。一是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企业信用的体制条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存在的不足是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关系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存在弊端等等。我国许多公司是由国企改制形成的,公司大股东普遍为分散在各个行政机关的国有资产代表人,可动用行政权来控制企业,从而导致市场交易通常扰或扭曲,造成企业信用的缺失,为此要设法明晰产权,分清职责,加强外部监督,提高管理透明度,建立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机制;二是确立企业信用法律规制。信用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必须依靠健全的信用法律规范做为有力保障,才能得以巩固和实施。我国当前立法尚未对企业信用进行具体、系统的规定,迫切需要制定遵守企业信用,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商业秘密等有关信片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制建设,特别是信用立法,应当修补我国民法等法律中有关权益保护的规定,切实维护信用关系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对违约失信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使失信成本大大超过其获利收益。三是营造优良的道德环境。道德是人的自我约束,法律是人的外在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强于法律。企业信用很大程度是构建在企业间信任和诚信的理念基石上,借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加以维护。应注重对企业的信用观念与信用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创造健康的道德环境。

第三,齐抓共管,构筑完整统一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和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等部门实际运作和协调配合,只有企业、政府和市场化的社会资信服务中介机构共同协作,三管齐下,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才能健康发育和运行。为此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塑造信用政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社会中,政府行为通过人们的预期而影响信用机制,我国当前信用机制缺失,与政府功能失调有直接关系。因此,政府必须廉洁自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真正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政府信用制度:①要转变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政府监管职能。要实现对政府制订和执行政策的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特别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②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和感召力,建立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品德,侧重抓好信用立法,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扶持和推动市场化信用企业健康快速成长;推动商业银行等与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加快改革。要实行准确的司法解释和严格的执法。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尽快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动态企业信息数据库。目前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集中在人行、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这些部门应率先行动,完善资信档案登记机制、规范资信评估机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系统。

2. 建立企业信用,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作为企业要从自身抓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信誉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三机制一部门”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中的“三机制”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即包括前期管理的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管理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信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信用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控制交易全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强调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地处理各项程序。从供销合同签定前的资信调查,到合同(协议)条文的拟定,从合同(协议)的商谈,到合同执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其次,应使相关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专业化。企业急需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①前期信用管理──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即客户动态资信管理制度。根据客户信用信息对客户作出信用等级的评定,并按信用等级归类进行管理。②中期信用管理──债权保障机制。即客户授信制度。这项制度以控制客户的信用额度为核心,建立科学的交易审批程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和信用失控。建立严格的担保审批制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③后期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即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包括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信息记录制度、账龄监控制度、赊销客户的跟踪管理制度以及拖欠账款的催收制度等,这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和难点。

3. 培育社会信用,组建信用评估及服务机构。由于我国的资信行业刚刚起步,政府应该发挥推动作用,大力培育信用服务中介组织,为企业信用评价的市场化提供主体基础。①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应在政府的监督下,实行严格的准入、限量和管理制度,对其机构的进入与资质条件加以规范,以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②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发达的信用服务业。鼓励中外合资、合作兴办信用管理服务机构,支持国内有实力有信誉的信息公司与有关行政机关联合开发信用信息软件,建立信用数据库。③政府部门应借鉴美国资信评估业的做法,对信用管理公司实行联合年检,加强对信用中介行业的监管,确保年检结果的客观、公正。④重视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通过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信用报告帮助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借助信用中介机构特有的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加快有效的社会惩罚机制的形成,使败德企业的失信成本要大大多于其失信所获得的“收益”,以此促使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1]李长友.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企业文化,2009(4).

[2]刘建勇.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

信息化,2008(7).

[3]沃 健,徐 晔.会计信用评价信息的开放与共享[J].会计与审计,2010(5).

[4]叶.企业信用制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

[5]叶,于玉林.构建现代无形资产管理体系的探讨[J].财会通讯,

2005(11).

View on Remodeling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with Chin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Ye Chenyi, Nie Shali, Li Na

(Accounting School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hzhuang 050031,China)

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信用信用政策

市场经济要高效、有序的运作,需要人们恪守市场游戏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是诚实、守信,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信用的价值被严重忽视,信用缺失现象愈演愈烈.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把这句话引申一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这么说“一个企业的信用政策和信用策略就是你这个企业的生命”,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信用的问题,信用政策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企业非常关键的基本点或者是出发点。未来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和政府监管建立起一座桥梁,使现代化企业能够插上诚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一、什么是企业信用

信用形式按信用主体(对象)分,有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公用信用三种。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商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活动中与信用相关的行为、状况和能力。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道德领域上的诚信、可靠,在商业领域还表现为一种可带来利润的资源、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账款逾期率、账款回收周期(DSO)、账龄结构、坏账率这些数据看起来枯燥乏味,却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天天研究、月月分析。并且应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企业的信用方针。

二、制定企业信用有什么必要性

为什么企业老总都对信用风险深恶痛绝?那么企业缺失信用的表现都有哪些方面,危害又是什么呢?

(一)信用缺失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据测算每年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直接损失不低于2000亿元。2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在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户改制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采取各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造成银行巨额的呆坏账损失,国有资产大量流失。3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屡禁不止。4.股市、基金黑幕重重……

(二)信用缺失的危害

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扭曲了经济关系.增了交易成本,每年企业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超过2000亿元。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是无效成本……等等.信用状况的不断恶化,使信用这个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信用愈来愈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信用缺失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市配置资源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消费与投资行为.如果任其展,必然会危及整个经济基础。在经济转型期,如何针对不同市场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寻找防范信用缺失的措施,是一项长期且十艰巨的工作,它有赖于政府、商家、个人的共同努力,有赖于人们的德水准的提高及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完整的市场规则,才能保证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信用体系的好处是提高经济环境中的透明度.降低信用风险管的成本,加快信用决策。企业的信用体系,需要植根于法律的基础,服务的对象来讲,分为金融信用体系和非金融信用体系两个子系统数据库了;我们真正将信用数据库做成防范欺诈行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防御体系。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风险等级来定贸易模式、定价格、定谈判条件,也可以通过良好的信用管理来规避因风险而招致的潜在损失,比如,政府的机关或政府部门拥有很多的信息资源。当然它负责制订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同时有监督的功能,最后还要提供公共的信用管理教育;而私人机构的职能则不同,他们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必须面对市场竞争而冒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开发出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客户选择决定方案的标准是能否为他们带来好处。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本身针对它的客户进行的风险管理。在我们很多企业谈到信用风险问题的时候,他们对此不是很重视,他们觉得主要是做业务、做生意,所以有时信用风险的管理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后来他们发现做了生意收不到钱,信用风险管理的学费也就付出了。当然建立信用文化,推进管理的进步,需要靠制度来支撑。我们主要希望以后我们的信用管理是可以用信用信息作为基础,可以用自动化的手段来作为工具。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在全世界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后才建立起来的。

三、信用政策的内容

企业老总对“信用风险”大都深恶痛绝。企业制度信用条件时需要在信用成本费用和提前收回账款对企业现金流转总的影响之间进行权衡,还要使提供现金折扣和追加收账费用等手段的利用与采取信用条件所达到的效果相匹配的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从而影响企业资产的优良状况,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超级秘书网:

一般而言,信用管理政策手册的形式和内容会因企业的目标、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内容应包括信用管理的目标、组织结构及职责、客户信用、信用检查、应收账款管理几部分。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流程的具体需要而加入相关的内容说明工作的具体流程。下面我们分别讲解这几个部分。

(一)目标

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目的并非是要企业为避免风险而丢掉生意和机会,而是给企业确定一个承担商业风险的范围,从而增加有效和有利可图的销售。然而企业要提高销售、降低风险的水平是要用相应的指标来具体描述的,同时要有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和考核。通常企业实施信用政策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信用销售支持企业的销售目标;保持回款速度;保持低坏账率;确保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二)组织结构

这里组织结构是指与整个流程相关的管理和组织结构。它首先要规定谁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负责,有权进行调整。通常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负责整个流程的审定和修改,通常这个小组要由主管财务的副总来担当。其次它要规定信用部门的构成、组织图表、工作范围、委托的权责界定,同时还要其他相关部门的权责界定。在这部分中,企业还可以说明信用部门的地位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常规和特别情况下的授权界定等等。

(三)客户信用评估

这部分应简明扼要地说明信用部门对客户进行评估的依据、方法和目的。例如信用部门利用客户的付款记录、财务情况、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等等进行综合加权平均来评估客户,评估结果用于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条款。如果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规定,还应包括客户调查和信用评估两部分。客户调查中要解释如何收集客户资料?如何自行收集客户材料?如何向客户直接索取资料如何从资信调查机构获得参考资料?如何进行资料的更新?等等问题。在客户信用评估中还可以规定以下内容:客户如何进行信用申请;客户赊销的标准;怎样确定新客户的信用额度;特殊交易条件下的信用安排;增加或减少信用限额的方式;增大信用额度和延长赊销时间的程序和要求;担保条件规定。

(四)信用条款

信用条款是对信用评估结果的直接应用。由于不适当的信用条款将导致信用期限延长、还款速度下降,所以信用条款也是为了达到信用政策所规定目标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一部分要设定不同的条件下提供销售和服务的标准条款。同时还要规定企业中对不同的信用限额和信用时间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

篇10

【关键词】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对策

一、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 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90%的企业是采用信用赊销的方式和手段;欧洲的信用销售率也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的企业信用销售率平均在50%以下。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有效监管、依法纳税的需要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无法避免,就是死亡和纳税”,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偷逃税收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企业的信用失守致使国家监管无效、税收流失。还有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形成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对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在考验着政府的工作效能,更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以上现象原因在于企业信用缺位,行为脱离政府监管。首先政府对企业进行信用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行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如果没有政府对企业的信用监管,那么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是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驱动下的道德缺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逐利,如果企业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利,那么大多数企业的行为就会自然趋向失信,以获取超额利润,而守信的企业会因在竞争中守信成本较高,处于劣势而被淘汰,这也是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这种到处上演的恶性竞争方式使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降低质量和服务,消费者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吃亏上当。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道德缺失、信用失守。

(二)信用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法仍然滞后。在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相当严重。在对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处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同时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秩序优良的社会诚信空间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要从道德源头上抓起,加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树立社会良好信用意识观念和诚实守信原则;从道德观念上,培育企业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诚信”观念;从法律制度上,加强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执法,增加失信成本,逐步完善信用法规制度,从而构建秩序优良的经济社会诚信空间。

(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建立适应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的银行、税务、工商、海关、商检、质检等信用记录进行征集并互联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例如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的银行信用信息设立的征信管理数据库系统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监管

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监管方式等具体内容, 同时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通过实施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 完善评级机构统计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行为的检查和督导等措施, 防止个别信用中介的诚信危机导致整个信用评级行业失去应有的社会功能。要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应当从规范其收入来源、制定评级收费统一标准、建立评级人员回避制度、评级职业守则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信誉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实现企业诚信,需要全社会诚信经营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企业自身要把诚信管理摆在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发展的核心位子, 规范其市场契约行为,同时要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苏:切实履行合同监管职能 创新企业信用管理机制[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