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成电路工程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成电路工程就业方向

篇1

微电子技术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微电子学基础知识,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应用开发及营销等能力,从事集成电路设计、FPGA 应用与开发、集成电路生产、电子产品开发以及 IC 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电子技术基础、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基础、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VHDL)、数字系统设计、IC 设计方法、数字系统 CAD、FPGA 应用开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

微电子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就业方向:电子类企事业单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品检测、产品封装、版图设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及技术研发。

学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或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选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微电子技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熟练使用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及集团电路相关测试设备的能力;

3.具备电子系统组装调试能力;

4.具备从事集成电路应用推广工作的能力和销售能力;

5.掌握数字系统 Verilog/VHDL 编程及调试技能;

6.掌握集成电路前端(逻辑综合)/后端工具(自动布局布线)的使用方法;

7.掌握集成电路版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8.掌握 FPGA 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

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6Z03);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面向2017级培养方案的《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2016Y2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28-02

1.開设《微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

目前,高速发展的集成电路技术产业使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成为最抢手的人才,掌握微电子技术是IC设计人才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认识,提高从事微电子行业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和就业渠道,从而培养更多的微电子发展的综合人才,促进我国微电子产业的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2.目前学科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集成电路方向开设的课程已有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等。虽然课程开设种类较多,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现在学科重心在电路设计上,缺少对于器件的微观结构、材料特性讲解[1],导致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不能够完全理解。比如MOS管,虽然学生们学过其基本特性,但在实践中发现他们对N沟道和P沟道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近来学校正在进行本科学生培养的综合改革,在制定集成电路方向课程体系时,课题组成员对部分学校的相关专业展开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微电子课程。譬如华中科技大学设置了固体电子学基础、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电子工艺学以及电子材料物理等课程。[2]又如电子科技大学设置了固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半导体光电器件以及高级微电子技术等课程。[3]因此学科课题组决定在面向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中,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在原有的《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基础上,新增设《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原理、工艺和设计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集成电路设计和工程开发打下基础。

3.微电子课程设置

出于对整体课程体系的考虑,微电子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课程呈现了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论、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基础、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及封装测试等内容。[4]如表1所示,为课程的教学大纲。

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论是本课程的入门。通过第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

构成集成电路的核心是半导体器件,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集成电路特性的重要基础。为此,第二章重点介绍当代集成电路中的主要半导体器件,包括PN结、双极型晶体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等器件的工作原理与特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电子器件设计创新方法,具备分析微电子器件性能和利用半导体物理学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介绍硅平面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同时简要介绍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对工艺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内容部分以集成电路发展的顺序展开,向学生展示各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以此来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第四章围绕芯片单片制造工艺以外的技术展开,涵盖着工艺集成技术、封装与测试以及集成电路工艺设计流程,使学生对微电子工艺的全貌有所了解。

4.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微电子课程仍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自觉实践的能力,降低学习兴趣,与本课程授课的初衷相违背。[5]为避免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本课程理论知识点多数都难以理解且枯燥乏味,仅靠书本教学学生会十分吃力。因此,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将知识点采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现。例如可通过动画了解PN结内电子的运动情况、PN结的掺杂工艺以及其制造技术。同时课件中补充了工艺集成与分装测试这部分内容,加强课堂学习与实际生产、科研的联系,便于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工艺设计流程。

教学形式:课内理论教学+课外拓展。

1)课内教学:理论讲解仍需教师向学生讲述基本原理,但是在理解运用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增加教师提问并提供学生上台演示的机会,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依托学校BBS平台,初步建立课程的教学课件讲义、课后习题及思考题和课外拓展资料的体系,以方便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与深度学习。此外,利用微信或QQ群,在线上定期进行答疑,并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利于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进度。还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譬如在课前预习指南,帮助学生做好课堂准备工作。

2)课外拓展: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且有能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平时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模型及它们的封装制造流程,因此课题组计划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参观实验室或当地的相关企业,使教学过程更为直观,加深学生对制造工艺的理解。此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譬如与课程有关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考核方式:一般来说,传统的微电子课程考核强调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本课程组希望考核结果更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故需要增加教学进度中的考核。课题组决定采用期末笔试考核与平时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期末笔试成绩由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所得的卷面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合而成,平时成绩考评方式有随堂小测、课后习题、小组作业等。这几种方式将考核过程融入教学,能有效地协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做出准确评定。

5.结语

篇3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学创新思路创新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上课常常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改进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任课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培养不出真才实学的学生。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到工业现场满恼空空无从下手。这是与我们积极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矛盾的。因此摈弃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适时的教学途径,必须从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特点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中心展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学校,难以长远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亏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创新教育薄弱导致创新素质差。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二、教学创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教学中仍要贯穿思想教育

教学离不开教育,“先成人后成才”教育思路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到毕业才刚过十七周岁,这个年龄从心理学来说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后就直接走进了纷华的社会,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将会对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中职的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受社会文化、家庭情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职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技能培训和考取技能合格证书,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如到社区义务修理电子产品,组织多种模拟实践等,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达到既发挥自身潜能,又为社会做贡献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结构更新

现用的中职教材并不完全就适用于中职生,中职的学生,一般其文化课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而进入中职所学的专业课都是些以前完全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线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电子线路时必须从分立电路开始,建立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性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

3、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创新功能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学没学会,会不会做,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性。目前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迅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现在的许多书上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教人采用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按照书上所说方法照搬,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为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只要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不采用这种不但耗时而且费力的方法。因此,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抓基础、促提高,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要增加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提高电子产品的故障检测、判断和维修的能力,加强专用数字逻辑应用集成电路的实验分析。

4、教学思路的创新

现在的中职教育有两个方向存在对中职教育的不同理解,一个是中职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缩水版,大讲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发展潜能;另一个是理解为中职教育就是培养纯粹的技术工人,不讲一点原理,只是一味的训练学生按流程操作,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与时具进,无法逾越发展瓶颈。我校分析当前社会需求和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制定我们特色的教学思路,对理论知识只做到引领入门,对实践操作做到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即要知道怎么去做又要基本知道为什么,并时刻介绍一些当今电子技术方面的新发展和新产品。做到和社会发展接轨,即适应了现在社会需求又有发展空间。通过几届的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正印证了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篇4

一、序言

当今时代,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让位于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的创新发展模式,国家间、城市间竞争越来越呈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不仅是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实现新阶段目标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中心城市的共同追求和发展目标。面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势和日趋激烈的科技经济一体化竞争,我们要更加坚定地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未来15年我市科技发展面临重要机遇。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世界范围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和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科技发展,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科技发展也面临着国内区域间和城市间竞争加剧,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跨国公司不断强化技术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及经济体制改革滞后等诸多严峻的挑战。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但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总体技术能力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较少;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障碍仍未完全消除,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健全等。这些都将制约我市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我市由科技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未来15年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破能源、资源与环境瓶颈制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做更大努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构建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机制和体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今后15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自主创新,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支撑发展。自主创新,就是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整体创新能力。整合资源,就是有效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科技资源,建立符合市场机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提升产业,就是瞄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优势资源,做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支撑发展,就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支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是面向未来、实现建设人文、活力、和谐的重大抉择,是未来15年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市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统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科技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我市建设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发展环境好、支撑引领作用大的创新型城市。

(二)战略目标

未来15年,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

经过15年的努力,在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掌握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城市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是重点行业和产业建立起循环经济技术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得到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四是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五是重点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六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不断加强。

到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6%,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达到5%以上和3%以上;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占专利授权量4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到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增长,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5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三)总体部署

未来15年,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市情,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二是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安排10个优先主题,实施10个重大专项。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并促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未来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以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继续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加快军民融合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四是在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和人口与健康等领域,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三、重点领域

重点领域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重点产业和行业。

(一)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培育创新成果和重大技术项目。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软件为主体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以通信设备和新型电子元器件、医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为主体的潜力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突出自主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材料和支撑设备协调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软件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嵌入式软件、通用及行业应用软件发展优势;通信产业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自主创新项目产业化,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群体优势;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发展光机电整机系统,完善区域产业配套能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发展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和医药中间体;新材料产业: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和重大装备等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复合型材料,推进新材料技术向功能复合化、材料智能化、器件集成化方向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生物质能、氢能、太阳能、地源水源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高效开采及清洁利用技术开发。

(二)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必须抓住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打造装备制造业新优势,大力提升全市工业化水平。

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的中心环节,提高重大装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5大产业链(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优势专用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和7大产业集聚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重型汽车、轿车及大客车、优势专用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引导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竞争力强的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基地。

航空航天设备:结合国家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大中型航空发动机、飞机零部件制造、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导弹发动机等产品;电子信息设备:重点发展现代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应用网络电脑等电子信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重点发展重型商用汽车、大客车、轿车、汽车发动机以及其他零部件等产品;优势专用通用设备:重点发展大型工业风机、工业缝纫机、空调压缩机、重型机器成套设备及高精度带材轧制设备、炼油成套设备和高效节能型设备,以及筑路、矿山、冶金行业专用的工程机械等机电一体化设备;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特别是500-800千伏超高压、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

(三)农业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在新品种的自主创新、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设备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技术推广,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科技切实成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强大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区域特色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和高效经济作物。推进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中推广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保持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常规品种选育优势,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产品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生产和提供多样化的优质农产品以及生物能源、生物肥料等现代高技术产品。

研发和推广农作物、林木种苗和畜禽、水产品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技术。重点推广集约化栽培、设施标准化、优化配方施肥、节水旱作增产、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田水利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农田灌溉节水技术,积极推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及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努力构架节水型农业。

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发挥远程教育网的作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四)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智力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建立一个基于先进信息网络的高效现代服务业体系。金融业: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数字化业务安全防护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物流业: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在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射频识别、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交易平台;会展业:实现场馆设施智能化,建立统一的会展信息平台,建设统一、开放、共享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信息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装备、网络软件平台和软件外包平台技术,及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和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硬件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

(五)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两大品牌。必须大力研究开发文物和生态资源的保护技术,运用高新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古遗址保护、古都风貌保护和历史地理数据库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文化、旅游业的服务能力和品牌价值。在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及文化保护业和广告业不断导入科技发展要素,以文化产品创新为主导,优化旅游科技发展体系,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

(六)人口健康与城市公共管理

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SARS、人类禽流感等突发、新发传染病的预警应急系统,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严重影响健康的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积极开展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认真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研究解决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现代管理等三个环节上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建立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管理指挥和城市交通评估等智能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是城市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加强预防性研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协同研究,建立公共安全预防技术体系和应急事件指挥体系。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测、生态安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重大疫病防治及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的应急机制。

(七)资源、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为重点,集中力量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自然灾害防治技术等,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材和循环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

四、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

加快科学技术重点领域的发展,必须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筛选出若干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产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符合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基础较好、急需发展且近期能够有新的突破和大的发展,可对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技术集群。确定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制约,提高产业技术升级和持续创新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重大专项,是指围绕城市发展目标,通过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工程项目。确定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对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二是有利于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备支撑社会进步的能力;四是有利于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改善产业化环境。

(一)优先主题

1.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重点研究开发大尺寸硅和硅基单晶生长及外延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光通信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新型元器件关键材料和光电集成技术。重点开展半导体固体照明工程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超导材料和铌钛合金材料及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的性能、结构和制备工艺研究。

2.信息化支撑软件技术和产业化支撑技术

重点发展新一代软件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软件平台技术和软件外包平台技术(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调试环境)。开发新一代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海量信息存储技术、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化支撑技术、领域工程与应用集成关键技术、智能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新型人机交互技术。

3.光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技术

重点研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推广应用柔性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重点开发高性能传感器、光电集成器件、先进扫描成像系统和测井系统等技术;开发模糊变频控制系统和快速成型制造等自动控制系统;发展射线、超声、红外、热成像等成像诊断设备及控制系统。

4.重大装备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重点开发重大装备所需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行业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领域,重点合作开发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技术、大马力高档次系列重型汽车变速器和车桥技术、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等重大关键技术;在电力输变电领域,围绕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开发,重点研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轻型直流输电、交流灵活输电用设备技术和超导开关技术,加强高压输变电领域中的系统研究与成套设计技术、输变电成套装备关键部辅件技术攻关。在优势专用设备领域,突破炼油成套设备绿色技术、三元流高效设备节能制造等重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数控电动钻机、智能化节油抽油机、智能测井设备等关键技术。加强大型道路工程机械产业化成套配套设备设计研发、高效节能绿色空调压缩机设计和大型高炉用轴流压缩机设计研发。

5.食品安全与重大疫病防控技术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重点开展高压技术、微波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低温杀菌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研制现代食品绿色包装技术。重点研究生物灾害及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与控制,果菜类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措施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开展畜禽疫病防治与控制技术研究,包括新型高效疫苗、疫病诊断技术与试剂盒、新兽药、抗药性检测与消除技术。

6.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与农业生物技术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相关基因标记、克隆、导入等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研究,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玉米、蔬菜、果树和林木花卉新品种。研究和推广良种核桃、良种板栗等果品的抗旱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经济动物胚胎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重点开展目标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展动物胚胎技术、转基因动植物安全性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加强对农用畜用诊断试剂盒以及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新型沼气池建造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

7.中药现代化与生物医药

重点研究中药原料制备技术、现代中药新剂型及中药有效单体成分提取技术和筛选方法,开展重大及疑难疾病病症的创新药物研究。加强中药材加工、制药标准化及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研究,以开发创新中药和大品种培育为重点,研究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生物反应器和大规模细胞培养等新技术。发展生物诊断及检测技术,支持以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生物药物研发和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药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建立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平台。

8.航空航天技术

重点对新型航空发动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导弹发动机、卫星有效载荷及卫星地面系统关键技术组织攻关,研发地面导航设备、地面飞行训练装置、航空仪表等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飞机零部件和航空相关设备制造技术。发展全球卫星导航仪及定位系统、遥感设备与智能感知系统、遥感图像产品等卫星云图接收技术。

9.节水、节能和新能源技术

重点开展节水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重点推进冶金、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研究推广农业节水、雨水利用、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污水净化利用等节水技术。重点开展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能源节约和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加大新能源技术开发,重点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地源水源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高效开采及清洁利用技术开发。开发太阳能发电蓄能和并网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技术。

10.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建立区域水体污染监测、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体系,突破饮用水保护和饮用水深度处理及输送技术,开发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河流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企业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城市大气污染成因与综合治理技术,城市垃圾分类处置技术、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技术、生活垃圾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术、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关键技术。

(二)重大专项

1.集成电路设计及关键设备制造

加强核心设备制造、高端专用芯片和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重点研发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设备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形成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设备业:重点发展面向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的核心产品;设计业: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数据广播、全球定位系统、数字音视频编解码、航空航天电子、工业控制、智能终端与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制造和封测业:重点发展高压模拟器件、数模混合器件、功率器件、新型分立器件等产品,抓好8英寸以上集成电路生产线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线的建设。

2.重大软件应用与产品

建立自主、完善的软件产业技术支撑平台;重点开发面向工业缝制设备、输变电设备、航空电子、交通控制等优势制造业或新兴产品的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面向城市管理、综合社会保障、金融、旅游和文化资源库建设、能源、水利、交通、环保、物流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通用软件产品及其重大应用示范;支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内容与多媒体技术产品与服务;快速推动软件外包和商务流程外包发展的信息交流与市场互动技术系统。

3.网络及通信设备

研制新一代“虚拟现实——三维视景生成器”技术产品,突出发展下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接入设备、智能天线与基站、宽带接入网设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智能终端、射频识别、家庭网络设备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重点发展基于TD-SCDMA的核心网和相关设备,加快通讯产业基地建设。

4.新材料及制品

重点发展特种纤维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及电子光电子新材料。加强金属纤维、碳纤维等特种纤维技术的转化以及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制;加快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及钛酸盐等系列陶瓷粉体、瓷料和复合材料的规模制备;开发全系列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及液晶材料制品;重点发展轻质高强金属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和铌钛合金超导材料;加快油田化学品、高性能树脂结合剂、精细化工制品的研发生产。

5.新药创制及制药装备

重点开发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医药中间体、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为基础的创新药物。加强针对疑难病症的创新药物开发、肽类及蛋白类药物开发及创新基础平台建设。研制现代制药装备、分离提纯装备和自动化成套制药设备。研制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糖类、蛋白质多肽类、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等创新药物。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一类、二类化学药和生物药。形成以天然药物为基础的产业新集群,成为全国中药、新药加工基地和重要的药品科研创新基地。

6.汽车制造

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技术总成及零部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重型汽车、商用汽车和家用轿车,形成具有以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为主体的汽车产业链。重点研发电动汽车及重型汽车变速器、大型客车底盘、重型汽车发动机等。打造中国一流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7.大型飞机和支线飞机

坚持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发展大型客货运输整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形成成套生产能力和总装能力。攻克先进发动机、飞控、航空电子、导航系统、机轮刹车、起落架等配套产品的关键技术和生产。

8.高压输变电设备装备

加快发展高压输变电设备,提高输配电设备装机综合能力。推进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的产业化、小型化与智能化。重点发展500千伏以上特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及其试验装备、开关设备等支撑技术的研发制造能力,提高电力制造业的集成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

9.农产品加工、贮藏及保鲜

围绕粮食、畜产品、蔬菜、水果的深加工,培育完善食品工业体系。发展粮食加工业,推广乙醇、变性淀粉、柠檬酸和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发展蔬菜果品加工业,支持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发。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支持低温肉制品加工、生物发酵等制品的研发。重点发展液态奶、保鲜奶、无菌奶及各种酸奶饮料,开发牛奶甜点等高附加值产品。

10.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为依托,以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为重点,统筹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网、覆盖全市、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公共平台。

支持一批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且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建、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设区域特色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搭建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科学数据资源及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技术市场网络信息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人口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快速测试技术标准平台。

五、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并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区域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一)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力度,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成为科技成果的最大吸纳者、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支持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鼓励企业建立各类技术创新研发机构,探索和创新企业研究开发组织模式,提高企业自主技术配套和创新能力。全力支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动,引导科技企业及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二)完善区域创新机制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制度创新为引领,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研发任务,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的统筹协调,切实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科研院所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为纽带,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鼓励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支持科研机构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际科技中介机构在建立合作、合资或独资服务组织,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科技计划体系,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保障服务。建设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实行开放共享的机制,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发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优势,整合资源,集成创新,推动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发展完善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资本要素的市场体系。

(四)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围绕建成“打造中国技术创新中心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通信、集成电路、软件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国际化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建成功能齐全的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商用汽车、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加快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要建成中国最具实力的航空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航空高技术研究、设计、试验中心,形成国际性的航空产品加工制造中心。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要建成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通过航天特种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五)建立军民技术和产业的融合体系

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重点围绕民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发特色民用产品。加快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进程,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和扩散。建立军民技术合作创新组织,协调解决军民技术创新体系融合中的重大问题。

六、保障措施

为保障本纲要各项任务的落实,必须制定和完善更加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以更加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更加有利于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一)增加科技投入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投入的法规和政策,加大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依法确保政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确保科技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

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保障财政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配套投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企业增加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大对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国家和省、市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一批先进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

建立和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考评体系,健全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改革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评审及立项,执行和结果实行全程控制。逐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健全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二)落实税收激励政策

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制度。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的折旧。对购买先进科学研究仪器和设备给予必要税收扶持政策。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支持我市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对高科技企业在采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要运用政府采购手段,加强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

(三)引导金融支持和社会资金投入

在国家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努力为科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为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跨境资金运作创造更加宽松政策环境。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创造条件,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全国性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自律组织。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要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依法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推进高新技术股份转让,建立健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法治环境。制定和实施我市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文化,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

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并优先采用。推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使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

(五)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抓好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快实施《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方案》、《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和《软件产业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抓紧制定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及大学科技园等发展的政策,发展各具特色的、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给予政策扶持。

支持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工程化平台和中间试验基地建设,重点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制造业信息化、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面向农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新机制。鼓励多种模式的、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激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活动,支持农村各类人才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六)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

通过多种途径扩大与国际、国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引进国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项目,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建立我市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提供优惠条件,鼓励跨国公司、国际知名研发组织在我市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引进国际著名科技中介机构到我市投资发展。

(七)加强科普工作

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提高农民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体系。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系统性的校内外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合理布局并切实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高科普场馆运营质量,建立科研院所、大学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协作,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各类投资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投入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八)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15年,要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根本,建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优秀工程技术、成果推广、科技创业和科技管理等科技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企业领军人物,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到我市创业。建设一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合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提高我市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重视高级人才工作,高度关注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关心学科带头人、科技管理专家和创新团队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支持落实对国家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专家实行的特殊政策。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高层次人才辅助支持制度,使优秀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的创造活力,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人才和项目。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落实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为科技人员创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1建立独立学院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独立学院资自身特点的必然要求

独立学院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强化基础、突出能力”办学理念,以培养综合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其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独立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与就业等联系起来,强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做好实验教学对于独立学院办学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几乎,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自由的安排实验活动,开放式实验教学就符合这种需要,但是独立学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

1.2学生独立学习的必然要求

与一般的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思维活跃、头脑灵活,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不受固有思维和固有模式的限制,能够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主动参与的主观愿望。此外,独立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能够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潜力。因此,多数独立学院建立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比较死板,与学生的学习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学习的秩序与时间,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独立学院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完善建议

独立学院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上应该以培养应用人才作为出发点,重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标准,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完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独立院校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开放和管理已经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学生登录学校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网上预习、交流实验经验等等。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有可能出现利用实验逃避学习,导致实验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另外,实验室的资源比较有限,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满足学生的实验学习需要,提高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独立学院可以尝试使用网上预约制度,建立实验网上预约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验要求,提前一周预约实验时间,学生以学号作为用户名,登陆系统以后,看一周以后的实验时间,自由选择时间,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指定详细的实验室设备及开放时间表,供学生进行选择,选择的时间在系统上显示出来,以便于后来的学生可以避开实验时间。多人进行实验的,要详细说明实验的人员。预约实验的必须详细说明实验设计方案、预习报告、所需器材和时间要求,由实验室管理教师审核并安排时间。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后,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按照预约要求,将原材料、一起设备和操作使用说明交给学生,实验结束以后要核对器材数量,对照实验过程中耗用、遗失、损害物品进行管理,学生必须按照实验室验收制度,填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并在网上提交给老师审核。

2.2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当中,学生的实验学习多数是自主完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一方面一方面可以引进优秀的教学人才,招聘一些专家、教授充实到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指导能力,在这一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简单的实验为主,构思比较简单、技术含量比较低,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较少,这类的学生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熟悉实验设备,正确的使用实验设备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完成的简单实验进行功能扩展,激发、引导学生形成开拓型思维。第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开发实验,在指导这类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考虑设计方的实验步骤、阶段性实验结果、最终实验结果形式等,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以明确设计思想,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2.3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不断优化开放式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作为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为此,教师在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内容,涉及实验项目,并根据实验教学需要配置实验仪器设备,为开放式实验教学准备好实验条件。在此基础上晋薪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按照独立学院大学科群建设的要求,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一级学科公共基础实验、二级学科专业基础实验、二级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创新型实验等四个层次。要重点做好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减少力度,减少简单的重复性的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会中,增加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创造性。除此之外,要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购置相应的实验器材,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使实验室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4改进对象和形式研究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当中,在对象和形式方面要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实验成绩考察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方面要适应实验预约制度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考核当中,第一,教师可以将实验室的设备、实验方法等详细的进行说明,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在寝室登录网站就能查询相应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审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分,将成绩录入到学生的实验数据库,并定期在网上公布学生的实验成绩。第二,实验室刷卡管理,在实验室管理当中安装刷卡系统,教师只要读出学生的学号,就能详细的了解该学生的实验状况,包括实验开始、完成的时间、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依据等等,这些将作为评判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

2.5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效益评估

开放式实验室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时间限制对实验进行的限制性问题,使之以更加灵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具体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价,比较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效果。因此,独立学院要在固定的时间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效益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实验成绩、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对象,由教师对他们的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以评估实验室投入及产出之间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明富,陈渝光,陈旭川.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开放模式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