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防范

[中图分类号] X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61-02

随着“镉大米”超标的报道,湖南省株洲、衡阳等地的稻米重金属镉超标陆续曝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整个粮食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广大市民在经历了牛奶的“三聚氰胺”,猪肉“瘦肉精”等事件之后,现在又出现了粮食“镉米”事件。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任务更加紧迫。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食品,也是生产其他食品的基本原料,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而“食品安全”的核心挑战就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已相当严峻,据估算,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根据全国污染区的不同情形,稻米中超标的有害重金属不只是镉,还可能包括铅、砷、汞、铜等。除了稻米,其他农作物同样有可能受到重金属超标的影响。据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的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植物激素的污染。总之,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种类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3.1 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长期、潜在的污染物;

3.2 因土壤胶体和颗粒物的吸附作用,长期存在于土壤中,浓度多成垂直递减分布;

3.3 与土壤中的配位体作用,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有更大的溶解度和迁移活性;

3.4 土壤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生物富集,产生生物放大作用;

3.5 重金属的形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土壤pH、颗粒物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条件深刻影响它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4.1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镉是危害植物生长的有毒元素,例如,如果土壤中镉含量高,会破坏叶绿素,植物叶片的结构,减少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抑制根系生长,引起植物生理失调,减少生产。铅在农作物中的组织中可能会导致氧化、光合作用和脂肪代谢强度减弱,减少对水的吸收,耗氧量增加,从而阻碍作物生长,甚至导致作物减产等。

4.2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金属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比如:镉的生物毒性显著,会给人体带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失调等一系列问题。汞食入人体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视力神经破坏极大。砷会使皮肤色素沉着,导致异常角质化。铬会造成四肢麻木,精神异常。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除,并直接伤害脑细胞,造成智力低下等。

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5.1 工业“三废”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业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加之我国目前科技水平低和经济实力差,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在环境中的工业发展。这些重金属也通过自然沉淀、雨水淋入土壤等方式进入土壤,进入正常循环的生态系统。例如,一些金属冶炼厂,硫酸厂,化工厂和采矿场附近的这些重金属也通过自然沉淀,如雨水渗入土壤的方式,然后进入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例如,一些金属冶炼厂,硫酸厂,化工厂和采矿场附近重金属通过自然作用,如风力,雨水再次由重力进入土壤层,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工业发达,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从郊区到农村逐渐缓解。

5.2 农业灌溉、化肥农药的应用

克服了自然能力的提高,天气已成为历史。在追求高产、稳产、科技发展的同时,为农业提供了广泛的农药、肥料等磷肥,含有镉、汞、铅、有机汞等农药和未经处理的污染农田灌溉农田,是埋下了诅咒,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硬化和盐碱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

5.3 汽车尾气的排放

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这些物质随风一起落,变成土壤形成污染。实验证明,国道、公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而作为距离从近到远,从公共道路,土壤的污染逐渐轻。

6 防范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与措施

6.1 清理和减少化工污染源,如电镀企业、油漆生产加工企业、化工原料生产企业、矿山开采企业、废旧电子回收及拆解企业等。

6.2 做好雨污分流工作,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减少企业废水、生活污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

6.3 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用量,加强畜禽粪便的处理,减少农业投入品及养殖业的污染。

6.4 做好废旧电池(干电池、蓄电池)、废旧电子产品、日光灯管、荧光灯、节能灯等的集中回收。据统计,一支普通的节能灯管破碎瞬间可以使周围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汞浓度达到10~20毫克,而按规定汞在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仅为0.01毫克。

6.5 提倡健康出行,以步代车,减少汽车尾气(铅、PM10)对环境的影响。

6.6 重金属污染应注重于防。一旦发生污染,则很难治理。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全,我们要增强主动防范意识。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些危害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从控制污染的源头采取措施,综合性地防治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宋伟,陈百明,许悦.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93-298.

篇2

关键词:教育;培育;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26-03

从古至今,教育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是重要而基础的。它发挥着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作用。它既是“达到一些社会目的的一种手段,也是对生活质量的一种理想的改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发展的另一个,但更基本的目的就是传递并丰富共同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正是从这些价值观念中,个人和社会发现了自己的特性和价值”。因此,教育的任务不但应该促进个体对自身命运的掌控和维护,同时也应该成为确立个体人生观的重要场域。

一、新时期教育目的观是使个体获得生存中的尊严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打乱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直接体现在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教育环境变迁上的启示和挑战。新时期的教育已经不能仅仅作为工业化社会中,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定义了相关的意义和任务,那是一种机械性、工具化的存在,那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玩弄与藐视。社会的剧烈变革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对人的规训与控制。“为了迎接下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也应该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意味着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21世纪的教育应该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衡量教育目的的重要标准。教育必须根据人的兴趣、爱好、特点,制定出区别于“类人”的发展模式,让个体真正发掘教育对促进其生命前行和发展的动力。

新世纪的教育目的观让个体发觉生命价值存在着不同指向,而绝不仅仅具有唯一意义。人在生命的旅程中,必须自己做出选择,必须能发掘生命对于个体和个体所真心关切的“他者”的意义。这种生命价值观的体现,一定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一定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一定是谨慎的、而不是盲目的;一定是有序的、而不是混乱的;一定是和谐的、而不是矛盾的;一定是高尚的、而不是卑贱的。教育目的观的重新确认,能够让教育中的人感受和分辨出以往与当下的不同,能够让教育中的人更加乐观、积极地找寻真正属于自我的人生观。

2000年,在达喀尔举行的全民教育国际会议上颁布了《达喀尔行动纲领》,此纲领确定了2015年要实现的六项全民教育目标,其中对受教育者识字、识数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的培养,成为实现“优质”全面教育的重要方面。增强受教育者的生活技能,为其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就意味着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局限在认知层面,它还考虑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需求。“那就是尽早为每个人提供‘生活通行证’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参与集体事业和社会生活”。增长了个体的生存能力,也就给了个体生存的勇气。这不但能够拓展个体关系网络,也能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找到生存的尊严,获得他人的尊重,同时尊重自己。教育应致力于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能力的教育目的观,为人的生命价值提供新的指向和依据。它使教育成为更好的实现人的价值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使教育目的成为一种满足个体人生意义实现的价值观的需要。

二、教育是培育个体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行为的全景场域

教育的一种职责是教人学会认知。学会认知不仅代表掌握那些系统化的、人类经验积累下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作为一种人生发展的手段和人生前进的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展”。可以看出,教育中要培养人的认知能力被更加广泛地定义,其内涵和寓意都更加深刻。认知技能的掌握,是使人生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人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才能让人生获得更多尊重和收获,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才能让生活变得富有挑战和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将认知和学习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它在不断吸收中改进,在不断自我批判中丰富。当个体的认知结构成熟时,也就意味着价值认知能力随之形成。价值认知是“关于个人、其他人;个人和其他人的工作和职业;自己的个性和相关的价值”的知晓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价值认知是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价值认知能力的获得,是个体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的基础。教育通过促进个体价值认知能力的形成,“让学习者能够真正的、自由地进行探索、发现和表达。最终,学习者会把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在教育过程中人们不能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同样在教育促进个体人生观形成中,也不能忽视价值情感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学习者的感受、体验、理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实现。因为教育认知是一种停留在个体认识层面的活动,但能否完全内化为个体行为,要看教育过程能否触及个体的心灵和情感,能否实现个体内心的认可与肯定。价值情感倾向表达了个体的价值感受,是对价值的综合判断。个体内在情感的形成,不是单纯的社会价值标准向个体价值观念的转化,而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外部教育和自我内心价值判断水平、道德水平相互协调的过程。“学习者对体验的反应是个人反省的基础所在,也是他们学习的出发点。很多时候,情感可能会阻止某些价值的实现”。教育在确定个体人生价值情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良好沟通、细致感受、深刻体会个体的价值情感,价值判断以及价值的指向性,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途径,引导和培育个体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行为。

在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行为被看作是教育成果的综合体现。优质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在宏观上体现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微观上体现为保障个体在生活、工作中良好的行为状态和正确的行为趋向。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个体学会认知,学会体验,学会判断,更加重要的是学会行动。教育必须将传递的一切认知、感悟、理解、判断,选择真正落实到个体的行为中去才有意义。教育被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教育可以完成引导个体行为的重要使命。同时,教育所传达的人生观也是一样。要确保个体对人生观的判断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教育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让人生观整合到个体的行动中,通过对个体一言一行的观察和理解,判断个体价值行为取向,利用教育综合评价的方式,衡量个体的价值行为,判断教育的效果。

三、新时期的教育应满足个体的价值需要

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正因为教育能够满足个人的多种需要,教育才能成为促进人类发展日臻完善的重要手段,教育才能成为培育人生观的重镇。在倡导“全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全纳性教育”的思想。“全纳性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各种条件,并通过合适的课程、学校管理、资源利用及与所在社区的合作,来确保教育质量。需要的满足是使个体获得快乐、幸福感受的基础,而这种快乐、幸福感受的获得又是人类体验生存意义的根本。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应该体现在某种拥有特权或者不平等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有权找寻幸福的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接纳,是教育令全部儿童从中获益的基础,是教育满足个体价值需要的平等性和公正性的体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发现了人类的五种需要层次。他认为,价值可以存在于事实之中。就像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所说的那样:“任何事件只有与价值发生关系时才能成为事件”。在对人生价值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一元本质主义思维,事实和价值并不是二元对立的,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可以通约。人通过满足层级递进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生意义。这些需要即是每个人都渴望获得的方面,也会根据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情况,在实现的水平上产生区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个体在满足某层次需要时,都能够产生一种幸福的感受,即便个体没有将这种幸福感等同于一种价值的实现,但事实上,价值是关系的产物。当个体满足自身需要时,意味着他人正在为个体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因此,个体也必须为他人需要的满足带来方便,做出贡献。当个体协助他人满足需要的时候,个体价值和意义就已经产生和体现了。人生意义的实现即是一种个体体验,同时也是一种对“他者”的协助、付出与给予。人类的需要就是一种价值诉求,是由个体“心灵”产生出的一种价值和情感。

篇3

关键词:人民警察;执法为民;人民群众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形势下,公安民警只有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才能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执法为民,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作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是警察组织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核心理念,是人民警察价值取向的根本看法和行为操守的基本准则,对每一个人民警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执法为民,作为人民警察的立警之本,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效。

执法为民,是广大公安民警贯彻落实十精神的最佳着力点。党的十报告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的党的十精神,才能怀爱民之心,守为民之则,行亲民之举,当人民之公仆,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每一位警察应当以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为自己的职业信条,而优秀的人民警察必然是让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从“我是人民警察”发展为“我要成为让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需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把执法为民理念融入到警务实践之中,发挥典型示范的鼓舞激励作用,将执法为民落到实处。

将执法为民落到实处,首先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需要把执法为民思想内化为广大民警的坚定信念,外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当中。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培育忠诚警魂,塑造优良警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引导作用,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使广大民警对执法为民理念入耳、入脑、入心,从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安工作意识,打造一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队伍。

其次,要把执法为民融入警务实践。执法为民,贵在践行。因此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公安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公安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深入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实践教育活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同不赞同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和尺度,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把执法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最后,要发挥典型示范的鼓舞激励作用。培育忠诚警魂,塑造优良警风,弘扬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的过程,是广大公安民警积极参与和形成道德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典型示范具有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和鼓舞激励作用。向典型学习,用执法为民的良好道德形象影响民警,用英模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民警,鼓舞和激励广大民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悔承诺。

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培养符合实战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摇篮。作为公安院校的学生,不仅要锻炼自己从事公安工作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自身从事公安工作所需要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品质,立志成为一名执法为民的好警察。

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是公安院校培育学生法治理念的主要渠道,是使学生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的重要途径。许多同学虽然考入了公安院校,但法治理念还不够成熟,法治思想还不够牢固,这使很多同学缺乏坚定的精神支撑,而执法为谁的困惑。因此,公安院校学生要更加坚定信仰,牢记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使自己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

其次,要深入学习贯彻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公安院校的在校学生,要立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敢为人先、善为人先,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使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血脉、深扎头脑,自觉把成为让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当做理想信念来追求、作为道德情操来修养、作为行为准则来恪守。

最后,到群众中去,在警务实践中锻炼执法水平。警务实践既是我们强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归宿,也是我们接受价值认同的重要平台。公安院校的学生,要充分珍惜警务实践的机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警务实践之中。不断加强实践磨练,不断磨砺提高水平,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把专业知识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走上公安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执法为民的好警察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执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脚踏实地,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生活中来,融入到实践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切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保障者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陈立川.论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公安研究,2009,(10).

[2]王占军.试论警察职业素质培养[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

[3]陆东.关于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

[4]尹彦.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篇4

[关键词] 人参; 有效成分; 土壤酶活性; 典型相关分析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中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人参种植主要包括农田栽参、伐林栽参和野生抚育3种模式[1]。伐林栽参由于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受到严格限制,大力发展农田栽参势在必行,一些国家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田栽参、参粮轮作配套技术[23]。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苷、多糖、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及多肽等[49],其含量是衡量人参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土壤是人参生长的基础,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在农业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前景[1013]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报道了关于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的研究[1420],但还未有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同时研究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中多种有效成分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关系的报道。因此,本文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运用到人参栽培系统中,对不同生长模式、不同部位的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将2种变量化为最简单线性组合形式, 以期更加清晰地揭示土壤酶活性对人参有效成分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更好评价栽参土壤状况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样品及采样方法

人参样品: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个点选择长势良好、形状一致、健康无病的一至六年生农田土生长的人参、腐殖土生长的人参各10株。阴干备用,经吉林农业大学张连学教授鉴定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 ginseng的根茎。样品采集时间为2014年9月30日。采集地为吉林省集安市(东经125°34′―126°32′,北纬40°52′―41°35′)。

土壤样品:分层、多点采集人参根际周围的土壤,按10 cm(表层)、20 cm(中层)、30 cm(底层)不同剖面深度取样。将土样装入自封袋,除去植物根系、石块等,室温下风干10 d后研磨、分别过20,80目筛,装袋密封待测。采集地土壤类型为灰棕壤土。

1.2 测定方法

1.2.1 人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人参总皂苷含量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人参总多糖含量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人参总挥发油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人参总氨基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具体方法参照文献[2125]。

1.2.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法,以20 min后1 g土壤消耗的高锰酸钾数(mL)表示;脲酶采用靛酚比色法,以24 h后1 g土壤中NH4+N的质量(mg)表示;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以24 h后1 g土壤中释放的酚的质量(mg)表示;蔗糖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以24 h后1 g土壤中葡萄糖的质量(mg)表示;多酚氧化酶活性用邻苯三酚比色法,以2 h后100 g土壤中紫色没食子素的mg数表示;蛋白酶活性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以2 h后5 g土壤中NH2的μg数表示。土壤为风干土,具体方法参照文献[26]。

1.2.3 数据分析方法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2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AS 6.0(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软件进行有关统计运算,并根据标准化典型变量的线性表达式进行分析。本研究中找出6种土壤酶活性的p个线性组合函数和人参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q个线性组合函数。

是待定系数,使得U,V 2组指标之间具有最大相关系数,该系数即为“典型相关系数”,用来表征2个线性函数之间的密切程度。本研究以土壤酶活性为一组指标,以人参有效成分为另一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田土生长模式下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典型相关分析

按照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将土壤酶活性数据指标记为X(6×36),人参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数据指标记为Y(5×36)。典型相关分析就是选取2个变量U,V(U为土壤酶活性典型变量,V为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典型变量)来描述变量X 和Y之间的关系。X1,X2,X3,X4,X5,X6依次分别代表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Y1,Y2,Y3,Y4,Y5依次分别代表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总多糖含量,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含量,人参总挥发油含量,人参总氨基酸含量。

经 SAS 6.0对农田土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酶活性和人参有效成分含量数据统计分析,得到5个典型相关系数及对应的典型变量组合等,经卡方检验,前3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8,0.918 1,0.667 6,累计贡献率为98.77%,说明3对变量都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即综合土壤酶活性U1,U2,U3和人参有效成分含量V1,V2,V3的关系密切;第1对典型变量的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88.65%, 在3对变量中贡献率最大,其典型相关系数也最大,因而最能够代表农田土生长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第2,3对典型变量的贡献率和典型相关系数虽然较小,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表1)。

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相关,即农田土栽参模式下,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水溶性总蛋白和总氨基酸的积累。

2.2 腐殖土生长模式下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典型相关分析

按照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将土壤酶活性数据指标记为X(6×36),人参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数据指标记为Y(5×36)。典型相关分析就是选取2个变量U,V(U为土壤酶活性典型变量,V为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典型变量)来描述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X1,X2,X3,X4,X5,X6依次分别代表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Y1,Y2,Y3,Y4,Y5依次分别代表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总多糖含量,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含量,人参总挥发油含量,人参总氨基酸含量。

经 SAS 6.0对腐殖土生长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和人参有效成分含量数据统计分析,得到5个典型相关系数及对应的典型变量组合等,经卡方检验,前3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978 6,0.889 0,0.804 0,累计贡献率为98.06%,说明3对变量都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即综合土壤酶活性U1,U2,U3和人参有效成分含量V1,V2,V3的关系密切;第1对典型变量的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78.61%, 在3对变量中贡献率最大,其典型相关系数也最大,因而最能够代表腐殖土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第2,3对典型变量的贡献率和典型相关系数虽然较小,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表3)。

从排序图可见,U1和V1的值随土壤层次的加深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不同年生底层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聚集在图的左下方区域,表层土壤酶与人参有效成分聚集在图的右上方区域,中层土壤酶与人参有效成分聚集在图的中间区域。结合土壤酶活性第一典型变量(U1)和人参有效成分含量第一典型变量(V1)主导因子可知,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和总挥发油含量极显著相关,即腐殖土生长模式下,过高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会抑制人参总皂苷和总挥发油的积累。

3 讨论

土壤酶活性不仅反映了土壤状态,而且反映了土壤动态变化[2729]。土壤酶虽不能直接参与人参有效成分的积累,但土壤酶是土壤中所有生化反应的原动力,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及有效养分的释放[3031],农田土和腐殖土生长模式下人参有效成分及酶活性差异较大,这与二者所处生态环境及人为干扰活动有关。人参皂苷、多糖、水溶性蛋白、挥发油及氨基酸含量是衡量人参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人参有效成分的合成受其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田土和腐殖土生长模式下,人参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与土壤酶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表2,4)。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高低对人参有效成分积累影响不同,农田土生长模式下,底层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积累关系最大(图1),而腐殖土生长模式下,则是表层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积累关系最大(图2)。原因可能是由于栽培措施不同所致,农田栽参属于农田生态系统,耕作层土壤经过多次翻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作物残茬与养分相对固定;腐殖土介于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之间,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枯枝落叶,表层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对人参有效成分积累影响更大。本研究中,土壤酶活性随着栽参土壤年限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在人参栽培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适度调节酶活性,以提高人参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亮,徐江,董林林,等.人参栽培种植体系及研究策略 [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67.

[2] 宋心东,张国荣,赵岩.我国人参种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J]. 人参研究, 2013(3): 43.

[3] Song M J, Kim H. Ethnomedicinal application of plants in the western plain region of North Jeolla Province in Korea [J]. J Ethnopharmacol, 2011,137(1):167.

[4] 占颖, 刘春生, 刘洋洋, 等.人参和三七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对比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6):711.

[5] Shin B K, Kwon S W, Park J H. Chemical diversity of ginseng saponins from Panax ginseng [J]. J Ginseng Res, 2015, 39(4):287.

[6] 曹智, 张燕娣, 许永华, 等. 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J]. 人参研究, 2012(2):39.

[7] Sun Y X.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 an overview[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 85(3):490.

[8] 李慧,许亮,温美佳, 等. 不同产地人参皂苷成分含量UPLC法测定及质量评价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963.

[9] 石威. 不同生长期人参中化学成分及农药残留的研究 [D]. 长春:吉林大学,2007.

[10] Ekenler M, Tabatai M A. Betaglucosaminidase activity as an index of nitrogen ineralization in soils [J]. 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 2004(35):1081.

[11] 金建丽,杨春文,石兰英,等.人参地土壤的酶活性 [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333.

[12] Dodor D E, Tabatai M A. Arylamidase activity as an index of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soils [J]. 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 2007(38):2197.

[13] 邵文山,李国旗.土壤酶功能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北方园艺,2016(9):188.

[14] 谢彩香, 索风梅, 贾光林, 等. 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J].生态学报, 2011, 31(24):7551.

[15] 孙海, 张亚玉, 孙长伟, 等. 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状况与人参皂苷含量的关系 [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8):146.

[16] Chang T L, Huang Y H, Ou Y D. The role of ginsenosides in inhibiting 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 (E1) activity [J]. J Funct Food, 2014(7): 462.

[17] 张亚玉, 孙海, 宋晓霞.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6):661.

[18] 贾光林, 黄林芳, 索风梅, 等. 人参药材中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及人参生态区划 [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 (4):302.

[19] 王婷婷, 刘双, 赵洪颜, 等. 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比较分析 [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34):12075.

[20] 程海涛, 张亚玉, 张连学, 等. 土壤环境与人参生长关系的研究进展 [J].中药材, 2011, 34(2):313.

[21] 中国药典.一部[S]. 2010:8.

[22] 张艳荣, 樊红秀, 刘鸿铖, 等. 人参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组成分析 [J]. 食品科学, 2015, 36(20):37.

[23] 周颖, 樊荣, 张建逵.人参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8):95.

[24] 吴雪松,叶正良,郭巧生,等.东北不同产地人参及其加工品外观性状及非皂苷类成分比较分析 [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16):2383

[25] 陈再洁, 殷金龙, 李坤, 等.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人参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J]. 中国药房, 2012, 23(35):3334.

[26]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活性研究法 [M].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27] Wan J Y, Fan Y, Yu Q T, et al.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malonyl ginsenosides, amino acids and polysaccharides in fresh and processed ginseng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5, 107:89.

[28] Xu Z W, Yu G R, Zhang X Y, et al. The variation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along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J]. Appl Soil Ecol, 2015, 86:19.

[29] Wang B, Xue S, Liu G B, et al. Changes in soil nutrient and enzyme activitie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Northwest China [J]. Catena, 2012, 92: 186.

篇5

    为进一步规范地价管理工作,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经研究,现将厦门市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费若干规定发给你们,自之日起执行。厦府[1993]地276号文同时废止。

    厦门市城镇土地基准地价

                                                                   单位:元/平方米

──┬───────┬──┬──┬──┬──┬──┬──┬──┬──┬──┬──

│用途│              │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C1 │ C2 │ C3 │ D1 │

├──┼───────┼──┼──┼──┼──┼──┼──┼──┼──┼──┼──┤

│    │  土地出让金  │2500│2250│2000│3000│3000│2200│2200│2200│1800│2000│

│    ├─┬─────┼──┼──┼──┼──┼──┼──┼──┼──┼──┼──┤

│商业│其│ 配 套 费 │ 400│ 400│ 400│ 300│ 300│ 300│ 500│ 500│ 450│ 500│

│    │  ├─────┼──┼──┼──┼──┼──┼──┼──┼──┼──┼──┤

│    │中│土地纯收益│ 550│ 500│ 450│ 600│ 550│ 500│ 500│ 450│ 400│ 450│

├──┼─┴─────┼──┼──┼──┼──┼──┼──┼──┼──┼──┼──┤

│    │  土地出让金  │1400│1300│1200│1400│1300│ 900│ 900│ 850│ 750│ 800│

│办公├─┬─────┼──┼──┼──┼──┼──┼──┼──┼──┼──┼──┤

│    │其│ 配 套 费 │ 400│ 400│ 400│ 300│ 300│ 300│ 500│ 500│ 450│ 500│

│居住│  ├─────┼──┼──┼──┼──┼──┼──┼──┼──┼──┼──┤

│    │中│土地纯收益│ 200│ 150│ 130│ 150│ 100│ 100│  90│  85│  65│  80│

├──┼─┴─────┼──┼──┼──┼──┼──┼──┼──┼──┼──┼──┤

│    │  土地出让金  │1200│1100│1000│1200│1100│ 800│ 800│ 750│ 700│ 700│

│    ├─┬─────┼──┼──┼──┼──┼──┼──┼──┼──┼──┼──┤

│旅馆│其│ 配 套 费 │ 400│ 400│ 400│ 300│ 300│ 300│ 400│ 400│ 400│ 400│

│    │  ├─────┼──┼──┼──┼──┼──┼──┼──┼──┼──┼──┤

│    │中│土地纯收益│ 150│ 100│ 100│ 110│ 110│  90│  85│  85│  70│  80│

├──┼─┴─────┼──┼──┼──┼──┼──┼──┼──┼──┼──┼──┤

│    │  土地出让金  │    │    │    │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550│

│    ├─┬─────┼──┼──┼──┼──┼──┼──┼──┼──┼──┼──┤

│工业│其│ 配 套 费 │    │    │    │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00│

│    │  ├─────┼──┼──┼──┼──┼──┼──┼──┼──┼──┼──┤

│    │中│土地纯收益│    │    │    │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0│

├──┼─┴─────┴──┴──┴──┴──┴──┴──┴──┴──┴──┴──┤

│    │⒈ G区(海沧投资区)标注的基准地价均为地面价且不计容积率修正。           │

│    │⒉ 除G区外,商业用地标注的是地上建筑物第一层且进深未满10米的楼面基准地 │

│ 说 │   价;居住、办公、旅馆用地标注的是容积率等于3的楼面基准地价;工业用地标 │

│    │   注的是容积率等于2的地面基准地价。                                     │

│    │⒊ 土地出让金=征地拆迁费+配套费+土地纯收益。                           │

│    │⒋ 商业用地是指商店、商场、市场(不含农贸市场)、店铺、餐饮、加油站、金融 │

│    │   服务业等营业性用地。                                                   │

│    │⒌ 居住用地是指住宅、公寓、别墅等居住性用地。                             │

│ 明 │⒍ 办公用地是指各行业办公楼、写字楼等办公用地。                           │

│    │⒎ 工业用地是指厂房、仓库、堆场等生产性用地。                             │

│    │⒏ 旅馆用地是指对外营业以住宿为主的酒店、宾馆、饭店、旅游度假村等用地。   │

──┴─────────────────────────────────────

                             厦门市城镇土地基准地价(续一)

                                                                   单位:元/平方米

──┬───────┬──┬──┬──┬──┬──┬──┬──┬──┬──┬──

│用途│              │ D2 │ D3 │ E1 │ E2 │ E3 │  F │ G1 │ G2 │ G3 │ G4 │

├──┼───────┼──┼──┼──┼──┼──┼──┼──┼──┼──┼──┤

│    │  土地出让金  │1800│1500│1600│1500│1200│2000│1000│1000│ 700│ 500│

│    ├─┬─────┼──┼──┼──┼──┼──┼──┼──┼──┼──┼──┤

│商业│其│ 配 套 费 │ 450│ 400│ 500│ 450│ 400│1100│ 780│ 780│ 510│ 330│

│    │  ├─────┼──┼──┼──┼──┼──┼──┼──┼──┼──┼──┤

│    │中│土地纯收益│ 400│ 300│ 450│ 300│ 250│ 300│ 100│ 100│  70│  50│

├──┼─┴─────┼──┼──┼──┼──┼──┼──┼──┼──┼──┼──┤

│    │  土地出让金  │ 700│ 600│ 650│ 600│ 550│ 900│1000│1000│ 700│ 500│

│办公├─┬─────┼──┼──┼──┼──┼──┼──┼──┼──┼──┼──┤

│    │其│ 配 套 费 │ 450│ 400│ 500│ 450│ 400│ 750│ 780│ 780│ 510│ 330│

│居住│  ├─────┼──┼──┼──┼──┼──┼──┼──┼──┼──┼──┤

│    │中│土地纯收益│  75│  60│  80│  70│  55│ 100│ 100│ 100│  70│  50│

├──┼─┴─────┼──┼──┼──┼──┼──┼──┼──┼──┼──┼──┤

│    │  土地出让金  │ 700│ 550│ 600│ 550│ 450│ 800│1000│    │ 700│ 500│

│    ├─┬─────┼──┼──┼──┼──┼──┼──┼──┼──┼──┼──┤

│旅馆│其│ 配 套 费 │ 400│ 350│ 400│ 350│ 250│ 600│ 780│    │ 510│ 330│

│    │  ├─────┼──┼──┼──┼──┼──┼──┼──┼──┼──┼──┤

│    │中│土地纯收益│  75│  60│  70│  60│  45│ 100│ 100│    │  70│  50│

├──┼─┴─────┼──┼──┼──┼──┼──┼──┼──┼──┼──┼──┤

│    │  土地出让金  │ 550│ 500│ 700│ 700│ 500│    │ 180│ 260│ 180│ 150│

│    ├─┬─────┼──┼──┼──┼──┼──┼──┼──┼──┼──┼──┤

│工业│其│ 配 套 费 │ 300│ 300│ 350│ 350│ 300│    │  40│ 120│  40│  10│

│    │  ├─────┼──┼──┼──┼──┼──┼──┼──┼──┼──┼──┤

│    │中│土地纯收益│ 100│  50│ 150│ 150│  50│    │  40│  40│  40│  40│

├──┼─┴─────┴──┴──┴──┴──┴──┴──┴──┴──┴──┴──┤

│    │⒈ G区(海沧投资区)标注的基准地价均为地面价且不计容积率修正。           │

│    │⒉ 除G区外,商业用地标注的是地上建筑物第一层且进深未满10米的楼面基准地 │

篇6

准备:漏斗或纸袋、肥沃的土壤、台灯;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蚯蚓、蚕豆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参观了蚯蚓的家园,蚯蚓还有许多邻居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学生对“蚯蚓的邻居”这一课题会很感兴趣,课自然而然就开始了。

(2)观察土壤里的动物。

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个漏斗形的纸袋里(或漏斗里),在纸袋上方约20厘米处用灯光照射,等一会儿,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当学生看到土壤里的小动物从漏斗嘴钻出来时,其感受是多方面的。观察过以后要教育学生把土壤和小动物送回原处。没有条件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帮助他们认识土里的小动物。

(3)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富有挑战性,也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里准备一些研究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的责任是大胆让学生动手尝试。教材中的“活动提示”是为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准备的。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契机,教师一定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一二一齐步走”。

蚯蚓与土壤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探究出来结果,而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不是当堂课所能发现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并作好观察记录。

(4)调查“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并组织一次保护土壤的宣传活动。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土壤资源的现状,提供情景让他们感受人类对土壤的破坏,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篇7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 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 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 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 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篇8

“土壤环境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通过介绍土壤环境污染的概况和评价方法,建立土壤污染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和研究进展[1]。通过对土壤环境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从而达到掌握土壤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基本专业知识的目的。笔者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土壤环境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不仅重视土壤污染的特点和污染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更深刻认识土壤污染的内在特征及其防治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具备防治土壤污染的能力。要培养符合课程要求的学生,就要依照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灵活采样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围绕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就怎样培养合格的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的人才展开讨论,希望为广大从事土壤环境学教学的同行提供一点有用的经验。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土壤环境学”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壤环境学这门学科也不断在进步。在新的世纪里,土壤污染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土壤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消除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个特点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消除土壤污染的方法也日趋先进和成熟。要讲好土壤环境学这门课程,一方面要紧靠教材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托,捉住重点和难点,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融入土壤环境学科前沿成果,介绍最新的发展趋势,并将教师的研究成果与课本的理论知识中综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仅学习到教材的内容,还能了解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调动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特点”这一节时,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情况,介绍了潮州市主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特点,分析了污染来源和污染的方式,提出了防治污染的意见和建议。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的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互动学习”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除了理论联系实际之外,笔者还探讨了“互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所谓“互动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力,围绕教材里的某一个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各自的观点。例如在讲解到“典型的土壤环境污染”这个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身边有没有出现土壤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果有,思考一下污染源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污染土壤,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围绕这个论题,3-4个人为一组进行了讨论,并且将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推选出代表进行回答。这样一来,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不断提出身边土壤污染的例子,并且总结出比较完整的污染特征,这样的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交流-提出观点”的学习中掌握教材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更好地证明理论的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外,笔者还组织部分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粤东凤凰山茶园的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并通过消解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和茶叶中铅、镉、铜和铬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应结论。通过课外科研的平台,使学生们能够亲身地经历“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这样一个流程,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明显提高。除此之外,笔者还组织部分学生参观了城市的垃圾堆埋厂,了解垃圾堆埋厂周边土壤污染情况,加深学生对垃圾污染土壤的感性认识。另外,笔者主要从事改良剂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研究,为了让同学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笔者邀请了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和同学们较好地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改良剂消除土壤污染的实践研究方法,加深了对土壤修复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4.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丰富课程的教学方式

篇9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去南五台实习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实习后学生能力的提升效果。认为,通过本次实习,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学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我们确定了如下的培养目标。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造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同时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达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践环节,克服课堂教学的抽象性和空洞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并激发了同学们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南五台实习的主要内容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该专业的骨干课程。该课程综合了气候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水文学、植被学、岩石矿物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内容复杂、学科综合性高、知识理解难度大等特点。特别是有关岩石矿物的组成、土壤母质的分类、土壤剖面结构的组成、土地种类的划分及命名、植被及气候的区域空间结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等内容具有抽象性,难以理解的特点。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于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故选择了南五台作为实习基地。

1、南五台的区域位置认识

南五台位于秦岭北坡,属于秦岭山脉北坡终南山中段的一座山地,地处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北距西安市区约25KM;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57’-108°59’,北纬33°58’-34°02’。南五台属于1992年林业部批准的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一部分,整个景区南北长15KM,东西宽10KM,总面积7675公顷,森林覆盖率58%,主要景区由南五台、翠华山、石贬峪和罗汉坪四个景区组成,景区主峰终南山海拔2589M。

2、南五台的地质地貌认识

南五台是燕山运动以来秦岭再行上升并发生多处断层的结果,除山麓为第四纪黄土及冲积、洪积物覆盖外,整个山体均由震旦纪以前的花岗变质岩系所组成,海拔1100M以下,主要由石英片麻岩、石英云母片麻岩和长石云母片麻岩组成;以上则以石英长石片麻岩和石英片麻岩组成。

3、南五台的气候认识

南五台地区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内,但由于地处秦岭北坡,东亚季风在每年夏季越过秦岭南坡和秦岭主脊后,水汽含量已大大减少,夏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冬季风尤其是寒潮天气很容易到达本区,所以,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风影响较小而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大,加之本区山地地形的特殊作用,全区范围夏季相对短促,温度高,降水多;冬季则温度低,气候干燥。气候类型属于南暖温带山地气候。

4、南五台的土壤认识

南五台地区的主要土壤有不饱和冲积土、钙积褐土、山地钙积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及山地棕壤等类型。由于成土条件在南五台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规律,所以造成了以上土壤也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现象。

5、南五台的植物认识

本区虽然多年来受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但由于其历来为宗教圣地,许多植物物种长期受惠于僧众保护,加之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至今仍有较多数量的植物物种。据1999年统计,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景区共有种子植物170科、505属、1398种。是秦岭北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一个山地,种数明显多于华山、翠华山、楼观台等北坡其他山地。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但以大量的华北成分为主,如油松、狼牙刺、山杨、栓皮栎等,华中成分也比较常见。陕西泡桐、秦岭槭、秦岭岩白菜、膀胱果等种类是陕西或秦岭特有品种。

植物的生态类型在本区有阳生、阴生、耐荫;湿生、旱生、石生、水生等类型。

近年来,在林业工人的辛勤努力下,许多珍贵树种在本区安家落户,成为南五台植物家族中新成员,如山桐子、水杉、日本落叶松、柳杉等种类。

6、南五台的植被垂直带谱认识

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湿度和降雨量也在发生变化垂直,从而引起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故植被带的垂直变化为栽培植被带(500-700m)、侧柏林带(700-800m)、栓皮栎林带(800-1100m)、栓皮栎、锐齿栎林带(1100-1320m)、油松、锐齿栎林带(1320-1688m)。

7、南五台的土地类型分类及命名

依据土地分类的命名规则,本文采用四要素命名法,即“地形+气候+土壤+植被”进行命名。故南五台的土地分类结果为:山前台塬、冲积、洪积扇中干暖温钙积褐土冲积土壤栽培植被带(500-700m)、浅山微干暖温山地钙积褐土侧柏林带(700-800m)、低山中湿温和淋溶褐土栓皮栎林带(800-1100m)、中山温凉棕壤油松、锐齿栎林带(1100-1688m)

三、学生能力的提升效果

1、通过本次实习,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通过实习使得同学们理解了气候日照、温度、降雨对农作物分布及生长的影响,理解了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布变化规律。掌握了土壤母质的分类及特点,特别是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残积物的形态特点。掌握了南五台的主要用材树种、药用植物、油料植物、其他经济植物和风景园艺植物的常见品种,及其植被的垂直分布变化规律。掌握了岩石的风化类型及特点,能够辨识常见的土壤矿物。

2、通过本次实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掌握了如何寻找最佳的土壤剖面位置、如何利用铁锹挖掘土壤剖面、如何对土壤剖面进行分层以及如何描述土壤剖面的特性等内容。

3、通过本次实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了实习过程中的各项内容。使得同学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也加深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师生友谊。

篇10

一、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各种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特点。小学生年龄小,教师须设计富有魅力的观察和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实验中培养能力。如教《水能溶解别的物体》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先把沙子和食盐放入水杯里,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观察到食盐不见了,沙子沉到水底。进而再启发,诱导学生将一粒灰锰氧放入另一杯水中,不准搅动,再次观察并解释现象。经过再次观察发现灰锰氧是慢慢地向四周扩散的,使周围的水一点点染成紫色。观察到这里,他们就会联想到食盐也是这样在水里不见了,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教师提出:“食盐和灰锰氧在水中没有了吗?”学生回答:“还在水里。”再问:“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学生回忆以前所学,可以用眼睛和舌头尝来知道,同时教师指出这种现象叫溶解。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水溶解物体的整个过程,便弄明白了溶解的概念,同时能用实验方法来检验哪些物体能被水溶解,哪些物体不能被水溶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研究是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教材第二册《鱼》是一节独立研究课,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认识几种鱼,再辨认实验桌上的活鱼,提问:“你们还见过什么鱼?”学生尽情描绘着他们喜欢的鱼的特征及名称,教师再适时适量地介绍一些有关鱼类的趣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说:“你们还想知道关于鱼类的什么事情,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自己来研究。科学家就是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的学生独自观察、研究,有的集体研究讨论,有的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一一设计研究方案并一一作出结论。例如,有的学生观察鱼在游动的时候鳍不停地动,尤其是在拐弯时更为明显,便想:是不是鳍起游动作用呢?有的学生提案:把鱼鳍剪掉看看吧!结果鱼不能敏捷地游泳了,只能靠尾部摆,还掌握不了平衡。这样不但证明了他们的想法,而且有了新的发现――鱼尾也起游泳作用,鱼是靠鱼鳍平衡身体的。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七片鳍哪种起平衡鱼体作用,哪种起游动作用呢?新方案也随之产生,再一次研讨得出结论。学生们非常高兴,讨论中也提出些难题,如鱼是怎样感觉物体的等等。这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或课后让学生们一起讨论研究得出结论。

为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可例举一些小动物让学生自己研究观察,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如:柳树狗(同蚕)、蟋蟀的呼吸器官在哪里?有的学生想到用眼很难看出气体的进入和呼出,而空气会在水中有气泡冒出,就把柳树狗放入盛水的罐头瓶里,发现它身体两侧放出气泡。还有的学生把两个蟋蟀,一个头部放入水中,另一个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两个小时后,头在水里的蟋蟀活着,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的蟋蟀死了,。这说明蟋蟀的呼吸器官不在头部,它是通过胸部和气门进行呼吸的。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研究问题能力,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