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状况
资金的筹集和投入是发展西部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农村公路融资方式上,目前全国普遍采用“国家支持点、地方资助点、社会捐助点、群众分摊点”的方式。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被有效的调动了起来,加速推进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从2003年国家交通部提出让农村铺上沥青路的批示后,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交通部车购税投入与比年相比,又增加了25亿以上。从西部农村公路的现状来说,由于地域辽阔,人口相对较少且不集中,地理环境复杂,需要修通的公路数量多,里程长。所以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国家支持的金额毕竟有限,而地方政府因财政收入问题,使地方补助往往落不到实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交通部规定不能因为公路建设采取强制手段向农民出钱出工,增加农民负担。所以群众集资也只能是“有益的补充”。而社会捐助因为有其随机性与不可控制性的特点,不能列为固定的资金来源。由上可知,资金问题是西部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二、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自2003年以来,农村公路加大了建设力度,公路建设贷款金额越来越高,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具体公布详尽准确的贷款统计数据,但建设债务逐年增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高度关注公路建设债务总体水平的变化,将新增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考量,合理评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有效控制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债务风险。
公路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大,涉及范围广,需要监管。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惠民政策,在土地征用与建筑物拆迁等问题上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同时,监督建设资金的流动的合理与合法性,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公路建设项目筹划要有计划性、组织性、应对性和可行性,加大盲目建设的监管力度。
三、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西部农村相对落后,以前在公路建设方面投入不大。良好交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兄弟越来越迫切走上交通方便的沥青(水泥)路。但是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涉及的线路长,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目前资金缺口很大。由于在农村,建设的规模小,项目多而分散,很多处在边远地区,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进行监管,必将阻碍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要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
在农村道路设计和建设中,工程的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项目成本问题,本着少占耕地、减少拆迁和科学控制造价的原则,避免大填大挖,能够利用旧路改造的尽量利用,以降低工作量和减少工程造价。道路设计要结合当地地形,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设项目尽量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整个公路设计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农村公路建设以后可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编制详尽的施工计划是农村路建设项目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各项资源合理的配置,使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工,以最小的资金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
(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要从全员管理抓起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所有的参与项目的人员,不论管理者还是施工者,只要有活动,就会有成本发生,所以要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资金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与管理、使用资金有关的人。针对项目面广线多、投资少、技术水平低的特点,努力提高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认识和技能,让他们相互协调,发挥自己的职业精神,遵守并执行相关的法规、制度,把建设资金管好用好。
(三)进一步整顿财会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的项目分散,数量又多,资金管理上各种各样,不同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差异大,在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上不够健全。有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使用现金不合现金管理制度规定,手续不全,不及时报帐和记帐等等。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上,要严格把关审批手续,做到支付手续完整,保证及时、准确的账务处理。单位要配备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效能,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实、准确的反映具体的使用情况,确定每一分钱都得到合理的利用。
(四)加强财务的监管制度,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安全
建设资金使用要合法,成本支出控制要合理,资金安全要有保证,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明显。这些都包含在农村公路建设财务监督范围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集中、投资金额小,数量多,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参差不齐,这增加了资金监管工作的难度。《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交通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管办法,更加规范了公路建设资金监管工作,使监管工作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需要管理、建设和施工单位分工合作,层层把关。是一项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工作。相信在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通力协作下,以及管理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一定能用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基.《如何完善新形势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和资金管理土作的思考与建议》[J],交通财会,2009.10
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养护管理筹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路面等级和技术标准逐步提高,农村道路的交通量日益增长,农村公路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必须引起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1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1.1促进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带动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1.2带动农村客货运输业大发展,村级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农村运输环境。
1.3带动农村旅游、矿产资源、绿色食品的加工利用,资源优势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城郊型农业逐渐形成,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
1.4带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机动车辆的增长和运输业的发展,缩短运力时间,活跃城乡经济。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将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而村道公路没有列入等级公路的范畴,也就没有了建设、养护职责的法律设定。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将村道列入农村公路的范畴,明确规定了村道公路的建设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交通部在测算“十一五”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时也没有考虑到村道公路建设资金的需求。也就是村道公路的建设国家没有资金投入,绝大部分资金得靠广大农民群众一事一议来解决。
2.2主体意识弱,有效管护难到位。地方政府未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职责,主体意识不强,养护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农路管养机构形同虚设,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采取回避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道路存在失养弃养现象。
2.3施工质量差,后续管护不到位。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管养投入大,建设范围广,基层技术力量跟不上,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出现了施工质量问题,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尤其是遇到灾害,损毁严重。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上级补助标准低,自筹资金困难,加上部分建设单位赶工冒进,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据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0%,有些公路使用不到一年、甚至还未通过验收就遭到大面积损坏,使用率不足正常使用率的十分之一。
2.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缺乏保障。按照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农村公路养护必须严格执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原则。而随着各地农村公路服役时间的增长,农路管养投入将逐年倍增,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加上大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无力投入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养护,使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
2.5超限运输造成道路损毁非常严重。由于行驶农村公路的车辆超限运输,致使大部分道路损毁严重,甚至造成交通中断。目前,由于政策的原因,对于农村公路县、乡道的治超,现在无法实施。对于超限的车辆,只能在受损较严重的路段设置水泥墩等路障(限宽)限制重车通行,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农村公路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要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3.2政府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如果没有全社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投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实行区别对待的投资政策,重点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随着中央、国家投入的增加,它并不能代替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和责任。各地方政府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资等方式,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3.3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县、乡两级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建立“政府为主、政策引导、创新思路、多方参与”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资。同时积极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鼓励社会和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个人,以组织义务劳动、支援设备材料、自愿捐资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上级下拨的养护资金和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的养护资金由县交通局监督使用,并接受各级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4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工程质量进度结合起来。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5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同时结合农村公路本身特点,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沿线群众的积极性,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养分离,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的市场化,建立养护工程和正常养护管理工作机制。推行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公路养护效率,提升养护质量。对于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别困难并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乡、村公路,可以通过聘用、委托、承包等方式由个人(农户)分段进行养护。
3.6提高管养水平,规范路政管理。由政府出资配备专业养护器械,并加强对所有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通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对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授课,普及公路养护基本知识,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使公路沿线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爱护公路的自觉性;坚持巡路制度,重点对在公路上占路为市、打场晒粮、路肩上堆放杂物、挖掘路肩、破坏公路和行道树、在路旁搭建违章建筑等行为依法治理惩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农村公路的生命和灵魂,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服务”的关键之举,如何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值得进行深入探讨。谷城县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大于天”的管理理念,把质量管理当作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大事、要事来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一些问题也值得特别关注,深入研讨,认真加以解决。
0.概述
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随着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建设中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农村公路起步较晚,受管理体制制和投资来源的限制,与干线公路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
当今公路建设进入“黄金时代”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有些地方也曾出现一些足以引起公路部门高度重视的工程事故,桥梁坍塌,路面破坏,工程缺陷等等。事故发生频繁,工程质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也就是说在施工中没有切切实实建立一套较健全且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队为非专业队伍,资质低,技术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有些工地甚至连最基本的质检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都没有。所有这些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下面就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个主题,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主要分析探讨一下当前公路建设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1.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试验检测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个产品或工程项目的检测,以便根据其检测的结果来判断工程质量或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也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
试验检测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队伍,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引进,也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健全法制,完善质检机构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这对推动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现有的法规制度已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需要,因此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以便使公路建设单位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对于试验检测机构,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管理,严格管理,制定一套可行的管理措施,使质检机构逐渐规范化、专业化。进一步建立完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其次有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2.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主题,根据农村公路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
2.1着力完善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各项制度
为了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有章可查,有规可循,积极实行“两手抓”,一手是编制《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操作指南》,收录27个通知、办法、决定、细则等,分发到农村公路在建乡镇、施工专班和各质量监管责任人手中,切实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提供业务指导;另一手是制定建设业主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施工安全责任制度、施工队伍资质准入制度、驻地监理制度和质量巡查制度等33项涉及质量监管工作制度,努力为质量监管的有效落实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2.2严格执行农村公路质量监管的硬性措施
农村公路质量监管重在落实,工作中,他们坚持做到“五严”:
一是严格施工队伍的资质准入。要求所有参与通村水泥路建设施工队伍必须具备三级以上专业施工企业资质,必须拥有500升强制拌合机、三滚轴、高20CM模板等必备设备,必须有良好的建设业绩,通过交通部门的资质审查,持有相应的“资质准入证”,避免“草台班子”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
二是严格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规定所有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建设施工方,所有有资质的建设施工队伍必须通过招投标竞争获得项目建设权,避免暗箱操作招致的质量隐患。
三是严格执行建设施工程序。 “路面浇筑试验段关”(路面浇筑必须先铺试验段,试验段合格后全段才可全段开工);“工程施工关”(水泥:统一采购,统一供给;砂石:按标准提供;级配:按试验室测定数据确定;操作:摊铺时使用振捣棒、平板振动器、三滚轴振实,手滚简整平提浆,表面修整,体现平实、顺美,做到内实外美,线型顺畅,弯曲自然、和谐,养生切缝视情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四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工程质量始于“源头”,形成于“过程”,完成于“现场”。因此工作中,特别注重加强现场监督,派驻专业质监人员实行驻地监理,开展质量巡查强化监督,要求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不达标者必须停工整改。
五是严格责任追究。树立质量监督责任牌,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终身制,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召开质量事故现场会给予公开曝光,责任成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理,向事故责任方追究经济损失等。
2.3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教育
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从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质量监督部门,到第一个公路建设从业者都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落实质量责任,增强质量意识。
基本建设程序是公路建设过程客观规律决定的,科学的基本建设程序能指导农村公路建设按计划、按步骤、有序地进行。要科学决策、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做到有章可循,避免盲目。
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是公路工程建设多年实践的总结,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政府监督部门要从施工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分项、分部工程层层验收,才能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4把好工程设计关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质量的龙头。农村公路穿街过巷,过村路段比较多,某些地方经济发达,交通量较大,重型车辆多。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进行详细调查。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地质状况、交通情况、原材料供应情况,做到精心设计,合理设计,先进设计,科学设计,解决好农村公路排水设计,完善防护工程等配套设施。
2.5强化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站是代表政府对工程质量行使监督职能的,要体现出政府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是工程质量的“守护神”。鉴于目前质量监督站任务重的情况,要从交通系统抽调一批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从事质量监督工作。必要时建立群众性的质量监督组织,加强质量监督工作。
篇4
(庄浪县交通运输局,甘肃 庄浪 744699)
【摘要】农村公路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带动全面发展,以农村为中心,点带动线,线带动面,农村和农村相连,农村和城市相连,不仅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村公路;建设;区域经济发展
1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区发展进度不同,一些地方发展较快,经济发达,一些边远地区发展落后,农民生活贫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提高农村的经济状况,必须坚持走出来的政策,建立一整套体系,全方面共同发展,全方面协调发展,像农村农路这个公益建设,政府需要大力的支持才可以,如果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保证,那么农村公路的建设就指日可待了。
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改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就说明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公路建设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将近13亿人口,人口基数比较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交通条件不同使得各地发展不平衡,为了扩大农民的收入,丰富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幸福感,所以必须加快各地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可以改变村容村貌,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基本道德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3亿中大约有9亿人口生活在村镇,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大力发展农业,对手工业和服务业也有一定的显著作用,这无疑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2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面临的调整
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即使困难重重,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就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促进发展。即使基金有限,可以先把资金用于某一方面的建设,所以政府的招商引资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国家也逐年的加大对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这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的发展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采用成熟的技术才能促使农村公路的发展。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招商引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会对农村的公路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农村公路建设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也辐射到其他周边。因为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招商引资,还需要周边城镇的积极配合,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说单独的,都是与周边紧密联系起来的,与周边的地区息息相关的,周边地区提供强大的服务促使当地的发展,当地经济增长影响周边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农村公路建设也对沿线区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思想,新企业的引入提高的沿线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不仅提高了物质生活,也提高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我国城镇化水平加快。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力保证,推动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就是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发达的交通条件,带来了许多商业机会,农民可以发家致富奔小康。农村公路建设,节约了农民大量的时间,并且促使了许多汽车行业的发展,小轿车逐步走进了农民的家庭,农民幸福感提高,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4农村公路建设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
农村公路建设对产业结构有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村公路建设之前,在农村主要是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农民的唯一收入来自耕地,直接产生与自然界,靠天吃饭,生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人民生活比较困难。然而,随着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出现了,进行产品加工和服务行业,这样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就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第一产业,变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提高了市场能力,产业得到了优化,资源得到了整合,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将不同的产业部门整合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发展。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农村的产业比重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旅游业,酒店业和教育业会发展壮大,这些都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5农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是单一的某一区域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某一地区发展不仅影响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也对沿线区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地的经济发展可以拉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首先本地的交通发达后就直接给沿线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节约了本地人的出行时间,地区之间交通便利,给招商带来了条件,对沿线的区域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的生活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地的发展模式,周边也可以借鉴,有助于对周边地区居民的思想解放。区域发展的一部分就是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城镇之间的交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村市场的不断扩大,就要求加强农村之间和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合作,降低成品,才能使农村进一步发展,随着农民的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消费水平的改变,现在的交通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农村公路建设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同时坚持统筹区域发展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村公路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发挥本地的优势还可以促进其他城镇的发展,农村可以通过加快公路建设,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可以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以实现全面发展,以点带动线,以线带动面,这种空间结构模式就可以促进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6总结
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本地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本地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可以改变当地的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国民实习,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本地区发展了,还能促进周边和沿线一些地区的快速发展,农民走出去,技术引进来,加快改革,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彭春蕾.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控和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2).
[2]程元栋.浅谈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J].建筑工程,2012,11(11).
[3]潘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机制的探讨[J].三农研究,2011,11(17).
[4]刘芳.农村公路建设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2009.
[5]辛萍.农村公路投资模式市场化途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 路线走向; 设计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s also exists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the rout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oad design and principles of rural highway route design.
Key words: rural road; Route to; Desig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村公路的重要性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道、省道、市道等骨干线路的形成乡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日益凸现。 乡村道路,连接国道省道县道等大中公路,延伸到乡村组户,是公路网络的基础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农村,造福于农民的基础设施,是公路经济最终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公路不能进村入户,村级经济将始终无法组成乡镇区域经济,因为没有便利的交通就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
从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讲,农村公路好比是连接高速公路主骨架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效益能不能体现,关系到高速路能不能实现高速化,关系到路网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立足点,就是促进路网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路网整体,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农村道路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抓乡村道路建设着手,把“要想福先修路”变成政府行为,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组织实施,将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拉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二、农村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布局不合理,规划滞后。由于多数农村公路是“自然”形成,道路弯曲,断头路普遍,未形成系统的公路网络。
2、技术等级低,道路质量差。农村公路网现状中,就楚雄州而言,截止2012年,等外路6722.44公里,占38.5%,四级路9334.621公里,占45.9%。
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过去地方财力主要集中用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对农村道路的投入很少,因资金投入不足,使原本坑槽遍布、路基沉陷的道路无法及时修复,新的道路改造工程也难于实施。
4、道路设施配套不完善。由于缺乏设施配套,部分农村公路段晴通雨阻,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低。
5、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道路建设、管理、养护经费不足,导致一些农村道路年久失修,积病成险,难于发挥预期效益。
农村公路设计特点
由于农村公路线长面广,针对不同地形、地质状况的农村道路,设计时除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交通量、人口密度、资源分布状况外,还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等各方面因素,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在保证质量,满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灵活采用路面形式,以符合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
1、合理选择设计荷载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重载车辆也越来越多,超重超载对农村公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破坏。所以,选择农村公路设计的荷载标准一定要准确,应以观察或了解到的最大汽车荷载轴载为基础,结合技术标准,合理选择设计荷载等级。
2、合理选择路线,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县、乡、村建设规划要同当地景观相协调,发挥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2)充分利用旧路,减少占用耕地,保护生态环境。
(3)便于施工,采用的施工工艺应满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合理设计安全设施
以人为本、使用功能优先,是当前工程设计的一大主题。按照“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原则,结合交通量的增长与技术状况,完善补充安全设施设计。
4、工程设计要点
4.1路线线形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时,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改造后有良好的行车条件;在较困难路段,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在老路地形极差且又受地形地物限制无法调整时,应考虑改线方案。
(2)纵断面设计
①满足各控制点的高程要求。纵断面控制点一般有桥梁、相交道路、城镇等。桥梁设计高程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及设计洪水频率对泄洪断面要求,对立体相交的道路要满足本路和被交路的行车净空要求,对平面交叉的道路要顺适衔接;路线穿越城镇时要尽量和地形、地物相一致。
②充分利用老路路面结构。在一般路段,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与路面结构的补强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纵断面拉坡时,应尽量拟合老路,避免大填大挖。在老路路面情况较好时,为充分利用老路的路面结构,尽量不要开挖老路,使补强厚度最大限度地接近填高。
(3)路基设计
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即注意在平面利用的同时综合考虑纵面利用,重视完善排水系统设计,路面排水、边沟、排水沟、涵洞、桥梁、截水沟、盲沟等应作为系统一并考虑,做好防挡工程和田路分家的护脚;对沟壑交错、塘堰密布的水网地区,路基设计要高一些;软基可采用换填、抛石挤淤、盲沟、塑料排水板等方法加以有效处理;公路建设将新增水土流失,特别是弃土弃渣流失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避免大填大挖,并对取土坑、弃土堆做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使其可在较短期内基本平衡,或进一步改善环境。
4.2路面结构设计
(1)旧沥青路面
当面层、基层裂缝较严重时,应开挖处理,然后在沥青补块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对较大沉陷,应查明原因,翻挖处理。一般路段利用老路路表弯沉测定结果,计算出代表弯沉值,并反算成老路面当量土基回弹模量,再按弹性层状系理论计算加铺补强厚度,在加铺前需刨毛老沥青面层。
(2)旧碎石路面
对泥结碎石、级配碎石路面改建成高级路面时,一般将旧路豁松、打碎,掺灰处理,使其成为底基层,然后再根据弯沉情况加铺补强层。
(3)公路交叉设计
一般应该采用平面交叉口,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在交叉口处必须保证视线良好,确保交通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被交叉道路提前实施路面铺装,避免彼此污染。此外,要多开行人出入口,以方便进入农舍院落。
4.3沿线设施
农村公路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定要做到保证安全,方便群众。安全标志、地名牌、指路牌,都是必须设置的。
四、农村公路路线设计
1、选线原则
农村公路线形的拟定,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规划和技术标准,确定切实可行的路线。
1.1选择合适的技术标准对于农村公路来说,远景交通量不会太大,因此技术标准的确定应遵循满足当前需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技术指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能适应贵州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第二、能承载设计的交通荷载。
1.2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公路投资“低投入”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贵州经济相对落后,财政困难,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为国家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小,农民多以“以工代赈”的形式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因此公路设计选线时的应尽量降低公路投资。
①根据公路规划的走向,路线顺应地形地势,避免过大填挖,工程量尽可能做到最小。农村公路主要是连接村与村、村与小城镇、村与骨架公路网的通道,公路的走向明确,山区农村公路确定路线时,应结合技术指标的要求,在满足技术指标前提下,根据地形特点,尽量顺应地形地势,同时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
②充分利用原有桥涵
桥梁和涵洞是公路重要的构造物,其造价在公路中占很大的比例,路线选择时应考虑多利用可满足要求的桥涵,以节约资金。桥梁和涵洞的利用应经过详细的论证,不可盲目应用,避免直接利用不能满足要求的桥涵。
③多利用原有路段
农村公路的建设主要以改扩建为主,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在生活过程中已经修建了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农村公路或“毛路”,或是长期行走形成的“乡间小路”,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的选择而成的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选线时应多考虑利用已有的路段,这有利于降低农村公路的造价。
1.3避让不良地质路段
由于地质复杂,岩溶发育,容易发生滑坡、塌陷、崩塌、岩堆、泥石流等病害,公路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地质病害,其处理的费用高昂,是农村公路资金条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选线时应广泛调查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掌握详尽的地质资料,对已出现过地质病害和可能发生地质病害的地方,应主要采用避让的方式通过。
2、合理选择路线
合理选择路线合理选择路线合理选择路线 在路线的选择上,应拟定多个可能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困难,为避免重复投资,选择合理的路线非常重要,路线方案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地形与选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要素,保持相邻曲线线形连续、均衡、协调,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2)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注意与沿线地形、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3)路线设计应尽量利用原有路基及桥梁和隧道构造物,避免陡坡、急弯、高填深挖,避免穿过不良地质地区,防止诱发地质灾害。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5)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6)平面线形以拟合原线形为基础,保证顺畅;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路线采用受限路段技术指标时,必须完善沿线安全及防护设施。
参考文献
[1] 孙春松.平原地区农村公路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
篇6
关键词:县乡公路;管理;发展
1 县乡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的道路交通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西周时代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道路管理体系,由于长期的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事权均在地方。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同国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全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1.1 现代公路的基本属性
公路的社会归属和行业归属很复杂。一方面它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性没施,公路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它向全社会提供开放式的社会化服务,任何客体都可以使用它。另一方面现代公路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商品,具有特殊的商品属性,它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可以获取特定收益的服务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特定使用方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如收取养路费、通行费、财政税收中公路费用的转移支付等来实现公路商品的投资回报。
1.2 公路管理体制格局
公路管理体制格局的不合理是我国在长期的国家管理、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对非政府机关、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型组织的一种约定成俗的名称“事业单位”,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的产物。公路服务对象的社会性一方面需要有一个有力的计划体制框架来协调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县的公路管理。另一方面公路基础产业的高投人性同样需要一个相对称的机构来组织和整合有限的国家资源、地方资源、企业力量和社会劳动力共同支撑公路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服务。这种格局明确了当时的公路部门行业属性,即它既要承担政府部门赋予的管理职能和协凋、组织、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服务公路事业发展的职责,又要在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主要目的前提下承担起公路养护、建设等企业范畴的事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的今天,对公路管理部门而言,这种事企不分、权责不明的体制制约了抑制了公路产业的商品属性的张扬,使公路作为社会资本要素的地位得不到体现。
2 县乡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逐步暴露出来。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公路管理机构,既有代表国家管理公路的行政职能.又承担着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任务,政事企合一。这种体制,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现象十分严重。这样既影响了公路管理,又压抑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公路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省(区)在公路管理局以外,又平行设置了高速公路管理局或高等级公路管理局以及路政管理局,有的还准备设置收费公路管理局等,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出现了几个公路管理机构,形成了多头管理,同时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见严重。此外,机构名称也不规范,县级县乡公路管理机构就有有几种称谓,如:县乡公路管理所、县乡公路管理局或农村公路管理所等。
(2)公路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交通公路部门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公路投资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公路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建设公路的热情不断高涨,公路事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讲一步加大。县乡公路自分级管理以来,随着分批实施的“乡乡”通油路、‘‘十五”后三年完成的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以及启动的“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都将极大地提升县乡公路形象,也为县乡公路部门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平台和直接的项目来源;其次,我国宏观经济持续走好,资本市场活跃、游资多且看好收益稳定的公路事业,为我们的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融资空间;其三,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产业领域开放空间不断加大,拓展领域广。
3 县乡公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3.1改革管理机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公路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按四级设置,每一级设立一个公路管理机构,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行使本辖区内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路政和收费公路等有关行政管理职责,同时规范名称,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改革中,都要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加强对公路管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录用公路管理人员,建立起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机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3.2完善县乡公路管理
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管理机构,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有机的县乡公路管理体系。县乡公路建设投资主体是县乡两级政府,各级县乡公路管理机构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政策调节推动主体加强县乡公路建管,保证良好的通行能力。各级县乡公路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县级:县乡公路管理政策落实的主要责任机构。落实本地县乡公路建养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养护管理辖区县乡公路,协调与县、乡两级政府关系,促进县乡两级政府发动群众修建管理乡村公路,指导和管理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乡级:农村公路修建任务的计划安排和具体执行者,协调与乡村群众关系,养护管理辖区乡村公路,保证良好的通行能力。省级应成立专门的县乡公路管理机构(目前,我省的县乡公路管理部门还只是交通厅下设的一个科室)。鉴于所承担的职责和范围之广,为了便于各市、县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省级县乡公路管理部门的行政等级和机构设置应与省公路局保持一致。乡级应设置由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指导和监督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一事一议”、“三六一机制”等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成立并完善较为固定的养护队伍,佐证养管人员有相应的技术熟练能力,保证道路养护作业到位。
3.3加大力度强化县乡公路管理
将县乡公路建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县乡公路投资主体是县乡两级政府,一方面县乡公路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县乡两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县乡公路的好坏对县乡地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应将县乡公路建、养、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近几年各地县乡公路建养管重视程序不一,随着政府目标体系的逐渐完善,县乡公路建养管工作必将因未能列入政府目标体系而遭到旁待。因此,应从省政府或者市政府目标管理开始,层层纳入目标管理。由交通部门(县乡公路管理机关)对下级政府提出县乡公路建养管目标并进行考评,这样必将使县乡公路工作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要完善县乡公路管理办法,保证用于县乡公路建设的村提留、乡统筹款到位。用于县乡公路建设的村提留、乡统筹是经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审核通过的合理收费项目,不属于乱摊派问题。必须将这部分款用于改善县乡公路。实现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县乡道路状况良好。要进一步完善乡级管理机构,要成立由乡政府牵头的乡级公路管理机构,相对固定养护人员,要实行农村公路建设和大、中修基金制度,提取修建基金。要保证养护人员收入和必要的养护工具、材料。还要加强对养护工作的检查考评,也可通过开展劳动竞塞形式提高道路养护水平。
3.4县乡公路体制改革的趋势和前景展望
公路行业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就全国范围来说,公路行业改革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总的方向是在事企分开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精简、统一、效能的公路管理机关,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按照这个方向,公路管理机关的职能主要是执行政府决策、实施行业监管、服务市场体系、提供公共产品,并承担政府和法律法规委托授权的事项。事企分开的后的公路管理机关将由直接参与型机关变为宏观干预型机关,不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是通过计划调控等手段实现对公路市场的宏观干预,用市场化手段确保公路行业公共产品的完好率和技术状况,发展公路交通事业;由管人、管事、管企业的无边界管理变为以服务、监管、执法为核心的定位型管理,强化事权、加强执法、突出服务,不再承担企业职能和其他可由企业行为替代的具体职能,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保护路产路权、维护市场秩序等公共职能。通过构筑现代公路市场平台,容纳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本,落实公路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承载公路领域的资源、企业组织机构和信息,促进公路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行业管理和市场竞争在统一的平台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推动公路事业低成本、高效率地快速发展。在这个平台上,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将被破除,依法依规和市场化运作将是平台运行的主规则县乡公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改革系统工程,需要突破,更需要创新,总的改革方向是通过行业再造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路新体制,通过公路行业的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手段创新,全面推动县乡公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7
1内部审计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专门的工作机构,具有较为独立的监督权和评价能力。主要对相关的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应用等经济活动监督和评价,保证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农村的公路建设资金监管来说,内部审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建筑资金提供监管和服务。在此过程中会对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法。
2目前内部审计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领导不够重视
事实上,内部审计工作要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在对建设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提出一定的决策。但是就目前来说,相关的负责人单纯地重视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对内部审计的作用缺乏重视,有时候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认识有一定的误解。这样一来就会对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无法在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管理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2.2机构设置独立性差
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许多的审计部门都是和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等融为一体,没有体现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主要是和机构设置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受到相关的机构编制的影响,独立的审计部门没有设置,其工作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公路的建设资金管理方卖弄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和监督。
2.3人员专业素质低
一般来说,审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是很广的。不仅仅是对资金的监管,同时还要包括工程实施的各个时期的资金结算。由于其包含的范围较广,所以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通常来说,审计人员要对财务、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我国的一些审计部门,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同时审计工作只局限与对财务的监督,这就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起到阻碍作用,直接影响着审计的质量。
2.4内部审计方法单一
在我国,由于工程项目的繁多和复杂,以往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因为传统的审计方式是在工程完工后进行事后的审计工作,而且多数都采用人工的形式,并且程度不是很高,仅仅停留在手工审计的阶段。这样就会对审计工作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的审计部门应该改善审计的方法,完善设计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做好审计工作。
2.5队伍建设和交通建设任务
不适应在现如今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做好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强内部审计,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审计共组中会出现审计队伍的建设和交通建设存在矛盾的现象,审计队伍明显落后于交通建设,导致监管的力度不够。
3加强内部审计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3.1内部监督和约束的需要
由于农村的公路建设工程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而且工程的施工中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一个综合性质的内部监管机构对公路建设的更个方面来进行管理,特别是资金的运行方面。而内部审计人员以其独立性和综合性特点,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作用又是其他的任何部门无法替代的。
3.2加强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需要
审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我国的交通系统的内部控制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其松散的状况较为明显,往往对规章制度忽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是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管。可见内部审计的缺乏会使得基础工作方面较为薄弱,资金管理的混乱。因此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促使相关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对农村的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加强重视,在此过程中及时对管理中的错误进行有效的纠正。
4加强内部审计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措施
4.1强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
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建设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改善内部设计环境首先要对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因为内部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的基础,能够使得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同时要加强相关领导的重视,负责人的重视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最后要加强审计部门的自身建设。审计工作要顺应新的形势,调节审计的工作流程,从全局的角度思考,提高审计的水平。
4.2加强机构设置独立性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4.3创新工作思路
内部审计工作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管理需要,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将重点放在管理优化等方面,加强控制和降低风险。
4.4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规避审计工作的风险,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于选人和用人的机制有所改变。由于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选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必须对其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第二,要对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培训,主要针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因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只有树立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工作的热情和工作效率。第三,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的培训,使其思想和工作方法都符合时展的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也是新时期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
4.5创新工作模式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工作模式要得到创新。因为只有工作模式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来说,需要创新的方面主要有:首先,可以尝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工程的建筑风险和成本方面出发,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运用效率,提高审计质量。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审计方法,发挥审计工作的优势。其次,由于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技术应该被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只有借助先进的设备才能提高审计的效率。再次,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最优,不仅要进行转向审计,还要进行全程的跟踪。
4.6严抓纪律和质量,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
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必须冲加强内部审计纪律和强化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入手,强化监督管理。找准农村公路项目资金管理监督的切入点,从工程预算、招投标、工程计量、工程变更等环节切入,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披露,推进制度的完善。
5结论
篇8
一、总体要求
以落实建设“山川秀美”幸福美好新重要指示为核心,以党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优化公路路域环境为目标,按照“县道县管养、乡村道路乡管养”、“谁管养、谁负责”的原则,按照“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的工作方针,通过管辖范围全覆盖、无缝隙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垃圾的治理目标,打造“畅、洁、安、美”的公路运行环境,全面提高公路服务质量,全力提升农村公路整体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交通环境。
二、整治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整治内容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关激励、管理、检查、机制,定期培训,制定管养标准规范,全面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卫生,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1、路基:清理路肩、边坡杂物;疏通边沟,清理边沟垃圾;清理挡土墙、护坡杂草。
2、路面:加强清扫路面,清除路面泥土、抛洒物,按规范要求设置防滑料并及时填充、回收;对农村公路平交道口进行整治。
3、桥涵:清除污泥及桥下垃圾杂物,清洗刷新桥栏;清理疏通涵管。
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标线、标志牌、轮廓标、护栏等定期清洗刷新。
5、服务设施及出租车:整治停靠点、观景台、场站等区域环境卫生、出租车内饰外观的整洁。
6、养护施工:强化养护施工现场管理,实现施工现场无垃圾、无污染路面及超标排放行为;整治沿线养护站点、拌和场站等环境卫生。
7、涉路违法行为整治:整治运输车辆抛洒物、农村公路用地范围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
8、施工现场:强化管理施工现场未配备洒水车,自卸车运料过程中未用篷布覆盖、造成路面污染和尘土飞扬的现象,及时清理落入河道及农田内的土石,规范挖土方、取弃土及垃圾废料等施工材料的乱堆乱放及处理不规范等现象。
(二)整治目标
1、用地范围无垃圾。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路面、边沟、两侧边坡等区域内无垃圾,尤其是村镇过境段、桥涵两侧;桥涵构造物、交安设施及其附属设施清洁养护及时,干净整洁;沿线养护站点等区域无垃圾及污染物,环境卫生整洁。
2、涉路违法必整改。发现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填埋边沟、倾倒垃圾、占道经营、打场晒粮、堆放作业、运输车辆抛洒、违法开设平交道口、破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协同整治涉路违法行为。
3、施工单位无扬尘。农村公路建设或养护施工现场、驻地、拌合场、料场等区域规范无垃圾。整治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便道占用、建筑材料撒落污染路面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建材拉运车辆做好覆盖,避免携带泥沙进入农村公路;施工便道有条件硬化后使用;涉路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妥善处理废弃物。
4、交安设施常清洁。标识标牌版面干净清晰,里程牌、轮廓标等交安设施完好并清洗及时;农村停靠点、观景台、场站等区域环境卫生设施完好整洁。
5、涉路施工零无污染。做好新建农村公路等涉路施工和沿线用地范围内建筑施工管控,发现施工交叉口、便道出入口无防污降尘措施、施工建材拉运车辆抛洒等现象及时整治。
三、责任分工
(一)县道公路(含两太路)由县道路养护站、路政大队、各项目办具体实施;场站服务设施及出租车由县运管局具体实施;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督检查。
(二)乡、村道路由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村农村公路管理室具体实施;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督检查。
(三)质量缺陷责任期内农村公路由中标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督。
四、实施步骤
全县农村公路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从2017年12月开始至2020年6月结束,为期三年。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12月):召开全局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整治工作各项任务,充分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积极营造开展活动的浓厚氛围,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7月):开展全县公路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行动。“先治脏后治乱、先重点再全面”的要求,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全面开展整治工作,确保实现公路视线之内无垃圾的要求,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8年7月—2020年1月):积极组织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竞赛活动,在辖区内创建“全域无垃圾整治示范路段”,干线公路穿越村创建“路政示范村”、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其他评优活动,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保洁、讲究卫生的内生动力。按照“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的要求,对全县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卫生持续整治,巩固整治成果,提升整治标准,建立农村公路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长效机制。
(四)全面总结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对公路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
五、组织领导
成立落实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工作任务领导小组,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县交通系统各部门及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以赴投入到整治工作中,把整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协同作战、搞好配合,形成分工负责、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养护管理 问题 思考
农村公路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在技术等级上主要为三级、四级及等外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农村交通运输的主要任务。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大,农村公路里程增长很快,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养护管理,一些农村公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破损现象,使用寿命明显缩短,为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这一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现状和问题、对策和措施等,结合本人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养护管理在公路的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条公路的生命周期包括规划立项、投资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管理、报废重建等阶段,在建设期,时间短、资源投入集中,资金量大,进入运营期,时间长,必须长期有稳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对公路进行小修保养和大中修,保持公路技术状况良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强制性。根据国家公路法律法规规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进行管养的职责和义务,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管养。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具有长期性。相对于规划建设而言,农村公路一旦投入运营后,就需要长期有稳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才能进行养护管理。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农村公路一旦投入运营后,不仅对其路基、路面、桥隧、交通设施等工程实体要进行维修保养,同时还要维护路产路权,实施依法治路,是养护作业与路政执法相统一的工作。
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应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来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作业。
5、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应树立安全、环保、节约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农村公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九五”、“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四个五年计划,走过了县乡道升级改造、县至乡(镇)通水泥(沥青)路、乡(镇)至行政村通公路和水泥(沥青)路、自然村通公路或水泥(沥青)路的艰难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4年底,全国通车里程达到390万公里。笔者作过调查,中部地区一个中等人口的县,农村公路管养里程达到2000公里左右,其中县道里程占25%、乡道里程占20%、村道里程占55%,较二十年前增加了大约两倍的里程。
2、农村公路验收交付使用后列养率低,全国各地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较严重,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公路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但投入运营后无人管理,停养、失养现象严重。
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与路政管理状况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农村公路的养护状况为县道由县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管养,实行专业队伍正常性养护,乡村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养,聘请农民工进行季节性养护,实际上有相当部分乡村道连清除路肩和水沟杂草、清扫路面、清挖排水沟和涵洞、清除水毁塌方和路基培土等正常养护工作都没有得到落实,养护工作流于形式。
3、投入运营的农村公路中,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县乡道多为三级或四级公路、村道多为等外公路。弯多、坡陡、路窄、视线差的现象尤为突出,四、五类桥梁多,安全保障设施少,地质灾害路段多,譬如在乡村道上连基本的交通标志标线、防护栏、减速带、错车道等安全设施都没有,给车辆行驶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4、投入运营的农村公路中,普遍存在抵御自然灾害和承受超限超载的能力差,加上施工中降低设计标准,质量要求把关不严,管养不到位等问题,建成的公路投入运营2―3年就出现较严重的路基沉陷、路面断板、龟裂、坑槽等病害,
有些路段甚至大面积损毁。
5、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工程技术人员少,专业养护队伍少,养护资金不足,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平均每公里每年约1500元,连小修保养都难于维持,县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还未解决县财政全额拨款问题,各乡(镇)还未设立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由兼职人员负责,未能真正发挥乡(镇)级公路养护管理的职能。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围绕农村公路发展的“四好”要求,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向重点突破转变、向提档升级转变、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实现农村公路“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安全畅通、持续健康”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通畅、便捷、安全、舒适、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加大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农村公路管养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路路产和路权的职责和义务,每个公民都要自觉行动起来爱护公路。
2、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理顺管养关系,以县级、乡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实行“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行政村组织实施”的管理养护机制。县级、乡级政府应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列入政府考评目标管理,加强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监督。
3、建立稳定可靠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从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车辆购置税投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同时,设立专用帐户,由县财政、县审计、县交运等部门共同监管使用,充分管好用好有限养护资金。
4、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法规,逐步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走向正常化、规范化,鼓励农村公路养护推行市场化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养护承包责任制和合同管理制,将有实力、守信用和有责任心的养护企业、农民群众留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5、农村公路是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关系到公共利益、公众安全、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有大量的技术力量参与和管理,县级政府应在县、乡(镇)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中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人员编制、财政拨款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待遇,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
6、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确保路产、路权不受侵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组织路政执法队伍依法治路,不断完善日常路政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专群结合”的路政管理方式。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乱堆乱放、清除路边菜园,适时做好勘界工作。
篇10
一、当前我区路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两侧缺乏统一规划,违章建筑屡禁不止。虽然《公路法》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线范围有明确规定,但现实中想圈就圈、想占就占,随意搭建、违法建房等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有的借助便利的交通,直接在公路两边设立经济开发区;有的在未经路政部门的许可下,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或在公路红线控制范围内搭建构筑物;有的镇乡利用公路交通便利、场地宽敞且无偿使用等优势,开展各种集贸活动等。这些违规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道路形象和公路通行,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很大负担,增加了管养成本。
2.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管理合力。《河北省公路路政管理规定》对相关部门协同交通部门实施路政管理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规划、国土、公安、环保、工商、城建、房产、电力电信等部门都依照各自的管理法规和法定职责去实施行政管理,不互通情况,不主动联系,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管理合力,不但增加了违法建筑、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等行为的查处难度,影响了公路的安全畅通,而且严重制约了公路扩建、改建等公路建设长远规划的实施。
3.基层政府对路政管理重视不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为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区一些乡、镇政府比较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但却忽视了公路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比如,有的镇乡没有相应的养护管理机构和人员,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在未向公路主管部门申请的情况下,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红线范围内规划建房,给以后的公路使用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而沿线群众在路政执法人员检查纠违时,他顺意听话,你一走,他又随意摆摊经营;甚至有的群众故意阻挠、对抗执法。还有个别品质败坏的,任意损坏和偷盗公路路缘石、公路标志牌、示警桩等公路设施,甚至盗伐行道树现象也时有发生。
4.路政部门执法权限相对不足,缺乏有效治理的手段。路政管理人员缺乏即时强制执行权,因此路政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多阻碍执行因素。路产路权遭受侵害后,肇事车辆拒绝接受处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责令恢复原状、责令停工、限期拆除等法律强制手段往往也得不到有效实施。按照法定的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最终整个程序结束,不仅时间跨度较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损害了公路法律法规的权威。
二、提升路域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公路管理作为提升路容路貌、保障公路完好和安全畅通的重要手段,作为维护地区环境、展示地区形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好这项工作。同时注重抓好宣传,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和频度,按照上级总体部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在重要部位、地段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支持路政管理工作。
2.建立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法规,健全乡村公路管养机构,明确各方职责权限,把乡村公路真正纳入管理范围。结合上级规定,抓紧出台我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明确农村公路管路养护的责任主体,以及相关部门职责。同时地方政府要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可在乡镇政府设立交通管理站,负责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要注重调动沿线村的积极性,增强沿线村参与和协助路政管理的作用,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