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科学范文

时间:2023-03-30 04:1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育科学

篇1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Science(Primary School Headmaster)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吉林省教育科学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5-5843

国内刊号:22-1339/G4

邮发代号:12-32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白板技术;微课模式;线上线下教学;化学课堂

一、设计翻转课堂模式,享受课堂的幸福感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师主讲,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获得自主的权利,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设计创建符合主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乐于学习,在适当的时机加以指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自我思考并质疑,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资料和资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的枯燥形式,丰富了教学过程,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源内容,让学生寻找有关氯的小故事、氯的存在形式、氯的工业生产等内容,同时设计学生要完成的课前习题任务和任务得分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前的自我学习,了解到自然界中氯的存在形式,也可通过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再根据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和方程式推测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据此推断出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播放有关氯的视频,进行知识回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以及遇到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主讲本节的相关内容。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前布置的思考题,讨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产物中的物质具有什么特殊性质,引导学生找出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尝试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问题。最后教师补充整理,对未成功解答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脉络梳理,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通过这种师生间的情境设计、课堂翻转、融洽互动,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调味剂,在学习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课堂讲学及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应用课堂白板技术,提升教与学的幸福指数

交互式白板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具有高清的可视化屏幕,便捷的操控方式,灵活的交互手段,强大的统计和储存功能。它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融为一体,成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是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教育融合平台,也是师生与外界资源连接的桥梁。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育交流互动的开展,优化教学模式,让教师轻松地“教”,让学生轻松地“学”。例如,在高中化学(苏教版)专题3第一单元第二节《金属键金属晶体》的教学过程中,晶体结构非常抽象,在教学时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达。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会采用结构球棍比例模型的实验器材来给学生讲解,但这样的模型难以抽离一个晶胞结构单独描述,更不能描述断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晶体结构教学中引入课堂白板技术,在白板上呈现多个原子,让学生自由地在白板上进行各个原子的叠加组合,判断叠加的晶体是否稳定牢固。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直观,将空间抽象概念转为可操控图像案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比较各个晶胞叠加方式的不同,可以总结出晶胞的具体结构,学生也能清晰地比较各类晶胞的稳定性能。最后通过课堂的练习,将学生的课堂数据输送到电子白板进行统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指导,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体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幸福感。

三、推广微课模式教学,增加课堂幸福指数

微课是指以流媒体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通常是利用不超过十分钟的短视频讲解课堂重难点,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微课虽然属于片段化的教学方式,但它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非常适合移动时代知识的传播。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应从学生的角度切入,以学生固有知识为基础,保留一定的开放性,精讲精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新颖,激发学习的激情和进取心。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时,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剖析二氧化硫成为空气污染指数指标的原因,利用视频播放“酸雨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酸雨在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一段简洁精炼的视频可以直接弥补语言表达上的苍白,使学生感到震撼。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二氧化硫除了危害环境,是否有其他好的方面?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疑问。这样的微课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线上线下教学的模式,体验综合学习的幸福感

篇3

【关键字】主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59―03

一 主题学习模式

主题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模式,它是以较大的主题作为整合课程的设计出发点,围绕主题设计跨学科的、由多样性活动组成的课程单元,在这些多样性活动组成的课程单元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独立或者合作地开展学习活动,获取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开展超越学科的探索活动,发展获取信息的技能,以及高级思维能力[1]。主题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将课程内容以主题或者专题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组织,并以课堂讲授、操练与练习、探究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以资源和工具的形式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各类活动提供支持。

主题学习模式汇集了革新教学模式的许多优点,概括说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课堂讲授,技能类的教学以教师演示加上机实验的形式开展,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对教学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辅之以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考察,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的考核与评价。

采用信息技术支持的主题学习模式开展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克服课堂教学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较大的局限性,通过以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以活动化和基于资源的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自主探究式、协作式等多种模式的学习。主题学习模式支持信息化教学评价,运用量规、电子学档、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

2 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题模式的学习中,学习目标关注体验知识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题学习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特别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以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2]。

二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这对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质和技能,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师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不理想。综合笔者主讲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现状和国内文献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技能,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开发等。但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生激增,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对公共课性质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是无法开设上机实验教学,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训。对技能类的教学只能采取课堂上教师演示甚至黑板板书讲解,课后由学生自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学内容繁杂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浓缩,知识范围大而全,教学重点不突出[3]。

3 教学方法僵化授课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学生众多,教学多采取传统的集体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4 教学评价过于片面[4]课程采取的考核方法大多是“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理论考试往往占有较大比重,造成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拟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进行基于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期望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入手探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技能在师范生中的普及和提高。

三 基于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

面向高师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按照主题学习的要求,在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划分出若干主题单元,分别开展主题学习。

1 主题单元设计

笔者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的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世伟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该教材在介绍了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CAI课件、网络教育应用的几个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理论和相关技术。开展主题学习模式的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主题单元,确定各单元的教学内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表1为以《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蓝本设计的基于主题学习的单元设计。

2 学习过程设计

主题学习强调学习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资源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主题学习采用课堂教学加网络学习的形式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题学习的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

学习过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板块,总共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展示学习范例,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接受学习任务。第二阶段,教师创设网络学习环境,包括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和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搜集的资源开展主动探究式学习,也可通过平台与其他学生开展协作学习。第三阶段,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者课堂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完成作品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第四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总结学习的情况。

3 教学评价设计

传统的评价方式采取期末考试加平时考察的方式,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主观随意性强,又往往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难以真实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开展以学生为本位、与教学结合紧密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基础。笔者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主题学习开展信息化评价:制定评价量规,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开展学习评价。

(1) 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它通常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5]。采用评价量规可以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够从多重视角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图2所示为“多媒体课件开发”主题单元评价量规的一部分。

(2)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也称为同侪评价,允许学习者(包括自己)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将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有效改进和补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有效的考核作用。

图2所示为笔者采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开展自评互评加教师评价的教学评价结果示意图。评价流程为:1)学生上传作品。2)学生对作品(包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3)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4)系统将综合评分与评语展示出来。5)学生依据评语来修改作品。6)再重复上面1-5 步。7)完成,得到最终评价。评价分值包括三部分:“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可设置权重值,最后总计成绩由这三部分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而成。

以上设计方案在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中试行。在教学开始前,由笔者构建Moodle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创建课程。教学开始后,按照教学计划分主题开展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与学习。所有的主题教学结束后,统计学生所有作品的得分,得到平均值,结合课堂考勤就是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一道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为了解方案的效果,在教学结束后笔者利用Moodle平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8.2%的同学认同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有90.5%的同学认为采取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传统教学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且能对学习效果起到很好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四 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之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应走在其它学科的前列,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笔者希望通过这方面的尝试能够为推动相关研究,并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案例。相信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将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发展而更加广泛的开展开来。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主题学习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用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2:30.

[2] 余小爱.主题学习模式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小学电教,2007,1:66-68.

[3] 李明扬.《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9:64.

篇4

[论文摘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基拙课堂教学的应用,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计算机基拙课堂教学的

1前言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尤为重要。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2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育呢?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优势?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主要包括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体现如下:

(1)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必须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摆脱重复性劳动,而把精力用于更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去;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媒体的改造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进程;

(3)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使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

(4)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功能,能实现教学信息组织表达的最优化,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

(5)现代教育技术成为现代化教学重要手段,将知识型教育转变为智能型教育,使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

(6)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远程教育是一种随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

3计算机基础课堂的现代技术运用

3.1教学内容的丰富

从教学内容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同时积极研制CAI课件,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图表、声音、静态图象和动态图象集成在一起,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教学内容动态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2教学手段的变化

从教学手段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和通过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学校应逐步建立新型的教学结构,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进人校园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模拟习题库、学习指导、参考书目等内容上传。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浏览课程相关内容,并与教师及时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解答疑难问题。网络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化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距离在缩短,学生接受优等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在校教育。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的,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即学习的多元性,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符合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4结束语

篇5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出现了两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逐渐被历史学科教师接受并运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如何学会如何会学作为课堂主要任务。教师尊重学生的意志,注重学生的内部需求,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批判者和重构者。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简单状态,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利用多媒体传输设备,把制作精美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视频传播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之中,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仍然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在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中避免不了形式化问题的出现。有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为了用上多媒体教学而制作课件,忽视了课程内容才是课堂的重心。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滥用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疲劳症。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都在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于是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逐渐地被学生如同面对黑板一样习以为常,教育信息化疲劳症的出现不可避免。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仍然停留在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上。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要求下,教师做的课件越来越精美,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所有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或者不接受,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没有通过教师的手转化为学生的现代学习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一个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与历史学科有更为深入的整合。如何在历史的教学中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化为学生的现代学习手段,使现代教育技术对历史学科的影响从有限性转变为无限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历史学科中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为这种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课题式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将学习、设计、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基本模式是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评价,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切手段,包括资源的搜集与提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角度地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现代技术下的一切条件,自主选择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素材,按自己的理解用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得出结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学生主动选择和运用的,能够相应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研发

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并不是侧重于学生的研究创新,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所以它能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发确立不同程度的探究小课题。在此类问题的研发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的现有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选题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

在选题方面,根据现有中学教材的内容和信息,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给予指导:历史专题式选题、情景再现式选题和历史评价性选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训练学生制作展示成果;在对小课题的评价上要贯穿活动全程,要评价选题的价值、信息搜集处理的得失、小组合作的程度、探究成果的形式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

在小课题的探究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不再完全按教师的理解选定,而是教师指导给学生,建议学生在某个环节可以选取某些资源或采用某个手段可以完成,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资源。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通过使用小课题式的学习模式,学生充分享有自主选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实践、进行探究学习等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有显著地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只是忙于接受教师通过书本或课件设置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做着长时间的记忆、理解的活动,久而久之学习成了繁重的负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结合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实践,既体会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乐趣,又发现了历史学科的内在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使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影响在历史学科中趋向于极限

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只有在不同的学生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才能体现其自身的全部价值。教育信息资源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学生利用这种资源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在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实践中,二者的结合能够达到彼此的功能最大化的效果。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使现代教育信息资源不再有任何闲置。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

[2]罗锋.浅谈历史学科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J].新校园,2010(5).

篇6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辅助”教学为立足点。调研发现,部分物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非常完整,操作性强,但教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辅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顺序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学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学生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提供导课资源、学习资源、知识点展示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因为不方便学生记录。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学生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辅助教学。例如:

(1)不方便观察现象的演示实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实验;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直观、新颖的电化教学,让五彩斑斓的画面,美好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起他们的新异感,用熔形、情、境、理于一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旺盛的求知欲,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走向大自然》一课时,针对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没见过大海,我就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同学们听后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在播放伴有海水卷上沙滩、退潮时水流哗哗的乐曲声中,出示幻灯片: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捡贝壳,学生们睁大眼睛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倾听着悠扬的乐曲,个个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海边,脚踏沙滩,目睹海浪;仿佛自己正在和画面上的小女孩在一起捡贝壳。由此可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引领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结合教材内容,凸现教学重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如在教学《青蛙和蟾蜍》一课时,我把从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中辑录的青蛙、蟾蜍的生长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片段,进行了播放,学生在几分钟内就能领悟到青蛙的生长特征:卵(水中)小蝌蚪(水中)小青蛙(水、陆皆可),从而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变态”、“两栖”的含义。同时,我还对有关的镜头进行了加工,其中有这样一组“青蛙捕食飞蛾”的镜头:在飞蛾飞经眼前的一刹那,青蛙一跃而起,倒生的舌翻出口外,分叉的舌头先击中飞蛾,然后舌尖粘卷飞蛾,顺缩口中,双目紧闭,吞咽下去。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将这一组稍纵即逝的镜头,进行了慢放、定位、放大、反复,使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无误地扑入学生的眼帘,加深了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课将尽、趣犹存、思未尽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时空界限,拓展教学空间。

自然界是个广阔无边、丰富多采的世界:空中飞的、陆上跑的、地上钻的、水中游的、远古的、现代的??可谓万物峥嵘无穷尽。这无疑增加了科学教学的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无疑能解决你教学中的困惑。

如:在教《乐音与噪音》一课前,我运用录音机播放了自己在课前录制的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贝多芬的钢琴声,小溪的流水声,小鸟的啁啾声,汽车的鸣笛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机床的撞击声,摩托车的马达声??弥补了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学生难以体验到的缺憾。如在教学《走向大自然》这课前,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大自然,为什么要学习科学,怎样学习科学,我将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云雨雪,地震、火山等千物万象,以及人们利用自然的典型事例的珍贵镜头,剪辑在一起,并配以音乐、声响和解说,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可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使学生驰骋时空,一览无余,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网络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等进行搜集信息、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众所周知,Internet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在教学《探索月球的秘密》时,我以“嫦娥奔月”的传说为本课导入点,并提供“嫦娥故事”的链接,使学生了解对月球的关注由来已久;利用网络收集来的资源所建立的“月球与时间”的链接,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科学的应用意识。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分组探究几个问题(如“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等),找出相关资料用做课堂或课下交流用,学生通过鼠标点击科普站点或使用搜索引擎,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识点间转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后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感受写入电子文档,对一些不懂得问题通过发帖和发Email的方式进行咨询。

可见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使学生在求知之余,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主探索和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专业素养和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定位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庞杂、与小学语文教学脱节、教学手段陈旧、难以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性等诸多问题。我们认为,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可以从落实核心课程地位,提高课程重视程度;厘清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服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手段、适应小学教育特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等许多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由于现代汉语在一级学科上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所以,现代汉语的研究、师资也主要集中在中文系,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在其他专业受重视的程度有限。对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来说,现代汉语本应是一门主干课程,可在许多高师院校的小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没有将它定位为主干课程,极个别学校该课程只有二十几个课时。可见,现代汉语在小学教育专业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高等师范学院的小教专业有不同于中文专业的特点,它并不强调中文学科知识的精、专、深,而強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但是,当前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小教专业课程与中文专业课程雷同,教学目标没有充分体现师范性的特点,致使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不能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小学语文教学脱节

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侧重于学生语言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注重术语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先进性,注重语言抽象规律的归纳和分析。而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胜任小学语文教学所必须具有的汉语理论知识,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问题的能力。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与中文专业有所不同,理应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但当前的现代汉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没有区分师范与非师范、中文与小教专业,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多的区别,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关心不够,服务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识不强。例如: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就应该特别强调拼音、汉字书写的规范。而这方面的知识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相应的训练也比较少,不少小教专业的学生在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之后,不能准确地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不能正确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不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的笔顺笔画,这显然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手段陈旧,难以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性

现代汉语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不考虑小教学生汉语实际,不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但当前现代汉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不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意识,学生质疑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教师本身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和经历,课堂教学脱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显得空洞苍白,难以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性。

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落实核心课程地位,提高课程重视程度

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主要培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现代汉语教学不过关,学生在语言能力这一最基本的素质上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就难以胜任语言教学占相当比重的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对于小教专业文科方向来说,现代汉语理应成为专业主干课程,在课时安排、课程重视程度上都应该享受主干课程的待遇和地位。

(二)厘清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规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如前所述,不同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的服务对象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是以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为宗旨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语言教学能力、语言分析与运用能力、语言教学及语言研究能力。只有厘清了课程定位、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

(三)精选教学内容、服务小学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教材重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内容大多面面俱到。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应该从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入手,根据小学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删,使现代汉语教学切实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1.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

现在许多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不太关注小学语文教学需求,完全按照教材编排进行语言知识、技能讲授与训练,难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语文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定,现代汉语教师必须熟悉并引导学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及运用情况,才能让现代汉语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好地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语言学问题,但由于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时间精力有限,有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非常需要语言学者的成果支持。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任,和小学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研究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在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中,主动把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2.合理增删教学内容

在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还应根据专业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合理增删。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少讲音位等语音理论,讲清基本的发音规则、辨音方法、音节汉语结构分析方法;强化“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了解小学拼音教学与现代汉语拼音教学的差异;强化学生说、听、辨普通话的能力培养和基础的语音教学的能力培养。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规定与要求凸显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要求我们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重视汉字结构规则和书写规范的教学。对于偏旁部首的分析要講清楚讲透彻,并结合小学第一学段的生字表来进行笔顺笔画的训练。帮助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一大任务,因此现代汉语课中造字法的学习应该加强,并应结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识字内容进行,理解了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特别是象形字和形声字的特点,分析表音、表意偏旁,就可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少写错别字,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词汇部分减少关于语义场、义素、义位等过于专业的内容,强化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内容的介绍和分析,结合实际讲解词汇的发展与词语的规范化。

语法部分的内容在现代汉语教材中是分量最重的部分,内容庞杂,抽象难懂。对于小学教育的学生来说,重点不是了解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是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教学涉及的语法知识深入理解,对小学语文教学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则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将“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法知识要点,这可以作为我们取舍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修辞部分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常用修辞格的运用分析却是重要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将“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修辞知识要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加大修辞教学的分量。

(四)改革教学手段、适应小学教育特性

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面对的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实际,采取更加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打破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沉闷气氛,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主线,以综合为导向,以分析、质疑、多路径求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自己寻找结论,鼓励争论。

现代汉语教材中的用例比较注重科学性,与语言生活有些脱节,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实际生活语言用例,特别是选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来讲解语言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可加强现代汉语教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中还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理论、枯燥的汉语知识加工制作成可见、可闻、可感的生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启思维、产生联想、把语言符号同生活情景结合起来理解,书本知识就变得好学易懂了。

总之,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有其专业特性与专业需求,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的特色与需求的基础上,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审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的体会是: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捞铁牛》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方法在认识上有些模糊,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学生一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琢磨,一方面将各自理解画出的示意图反复比较,得出结论。在学生利用展台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的讨论确有成效,于是我抓住时机,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捞铁牛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演示结束后,教师提出疑问:“在当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学生被激起了探求的欲望,再次组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有些同学会发现只需要四只大船,两船泥沙,就可以捞起铁牛,而有部分同学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现场的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同时学会了科学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2、拓宽学习领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现代化教育媒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某教师为六年级的学生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根据高年级学段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的目标:“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调查小组,到周围的相关部门(如居委会、环境监测局、环保局等)进行调查采访。他们除了进行调查采访、翻阅报刊等方式,还更多地利用了网上资源,进行收集、汇总、整理,有的写出了调查报告,有的办了小报,有的画了图表,还有的写了建议书,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展示本合作小组的调查成果。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因此,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篇10

摘要 现代远程教育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现代远程教育也必将开辟农村教育事业的新天地。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远程教育

目前,农村学校对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利用远远没能达到最理想的程度,但我也不同意极端否定其作用,认定农村学校远教设备“只是摆设”的观点。先应从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配备上比不上城镇学校,城里的孩子坐在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学习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只是搬起自己的凳子挨挨挤挤的坐到远教播放室,去体会全新教育设备带来的新鲜和喜悦。也许我们不可能每一堂课都能用上远教设备和资源,也许城市先进学校的课堂实录学生短时间内还无法理解吸收,也许我们对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也许……太多的问题摆在教师的眼前,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有解决之道的:硬件设施不够,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课程,让所有年级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学生有疑惑,教师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同时要“相机而动”,增加师生交流,避免“盲目相信资源”、“放任自流”的现象;对于学校远程教育设备技术人员缺乏的状况,我们可以加强培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通过逐步的摸索,相信广大农村学校都能“扬长避短”,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最大功效,真JF让远程教育资源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例如教授课文《黄果树听瀑》时,为让学生深刻理解课题中的“听”字,配合瀑招图片我同步播放了不同的声音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让学生轻松而愉快的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这样的方法与教师单纯口头描述相比,更加直观,更加高效。 二、把握时机。适当运用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路人,现代教育设备只是辅助手段。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可能语文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任务都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设备,它只是其中的一种工具。当然,它也是攻克难点的最有效工具。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适时引入现代教育资源。如对《骑马上天山》一文中天山野花“艳、高、多、大”四大特点进行讲解时,南方的学生很少见过课文所描述的“花海”,适时播放天山的彩色景物图片,避免教师机械的重复课文的句子。只有把握适度原则,才能避免“盲目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三、整合资源,综合运用。共同提高

世界的潮流和趋势是和平与发展,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得到提高。对于教师来说,单一的教学手段不足以激发学生兴趣,单一的教学资源渠道不足以解决所有教学问题。因此要提倡合作,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添姿增彩。在教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我做了以下设计和思考:首先,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自然界哪些生物的奇特本领?于是,有条件的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了不少有关的资料和故事。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进行了表扬,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也利用学校开通的宽带网络,搜索到不少图片资料。讲完《蝙蝠与雷达》这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探讨,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所有学生都利用自己特长,分工合作,有的绘制小发明的图纸,有的描述小发明的功能,虽然最后得到的作品并不一定经得起科学的考证,但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得到提高。最后,我将本次活动的资料整合到一起,通过宽带网络进行,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只要教师做到扬长避短,适时适度运用,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其他优质资源整合到一起,我相信:现代远程教育将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现代远程教育也必将开辟农村教育事业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芦荻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