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电子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电电子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光子晶体及其自组装制备王艳平,朱永政,陈洪波,曹艳玲,池元斌,WANGYan-ping,ZHUYong-zheng,CHENHong-bo,CAOYan-ling,CHIYuan-bin
3.激光位置检测中PSD的误差分析与实验研究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朱明珠,陈培峰,周保玉,曾为,ZHUMing-zhu,CHENPei-feng,ZHOUBao-yu,ZENGWei
4.信息
5.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光耦合实验分析张思团,叶梅,叶虎年,ZHANGSi-tuan,YEMei,YEHu-nian
6.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及增敏技术刘钦朋,乔学光,贾振安,王向宇,李婷,LIUQin-peng,QIAOXue-guang,JIAZhen-an,WANGXiang-yu,LITing
7.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干涉长度的精确测量林林,LINLin
8.C60聚氨酯胺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赵德林,郭胜利,ZHAODe-lin,GUOSheng-li
9.一种简便的测量薄透明体折射率的方法曾勃,黄子强,孙久勋,ZENGBo,HUANGZi-qiang,SUNJiu-xun
10.MEMS热激发红外脉冲光源吴飞蝶,纪新明,王建业,周嘉,黄宜平,包宗明,鲍敏杭,WUFei-die,JIXin-ming,WANGJian-ye,ZHOUJia,HUANGYi-ping,BAOZong-ming,BAOMin-hang
11.OBS节点的偏射路由研究宁兴强,李维民,王怀军,杨丰,NINGXing-qiang,LIWei-min,WANGHuai-jun,YANGFeng
12.输入信号偏振态对半导体光放大通信链路的影响研究徐东健,袁小刚,胥杰,XUDong-jian,YUANXiao-gang,XUJie
13.基于GI-POF实现宽带FTTx的WDM-GPON技术赵新彦,刘志远,ZHAOXin-yan,LIUZhi-yuan
14.高速转镜式条纹相机同步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邹翔,叶玉堂,吴云峰,满光明,何宇,胡滢滨,ZOUXiang,YEYu-tang,WUYun-feng,MANGuang-ming,HEYu,HUYing-bin
15.VOIP业务以及相关QoS性能的网络优化研究张峰,严绍寅,ZHANGFeng,YANShao-yin
16.基于CCD摄影测量的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测试研究陈鲤江,刘铁根,李钢,杨永,王磊,CHENLi-jiang,LIUTie-gen,LIGang,YANGYong,WANGLei
17.基于USB多路数据采集的比色测温仪系统实现黄启俊,陈洲,孙平,吴凡,常胜,戴锋,何民才,HUANGQi-jun,CHENZhou,SUNPing,WUFan,CHANGSheng,DAIFeng,HEMin-cai
18.日志和规范应用程序块的研究及应用张会芝,李晓风,ZHANGHui-zhi,LIXiao-feng
1.二氧化硫荧光检测的光子计数研究李海,赵静,LIHai,ZHAOJing
2.残留农药残留量速测仪光电系统的实验研究程念政,CHENGNian-zheng
3.激光与材料热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陈陶,CHENTao
4.纳米晶ZnO:Er3+的光致发光特性孙凯霞,宋国利,SUNKai-xia,SONGGuo-li
5.质子交换铌酸锂波导的退火工艺罗辉,戴基智,杨亚培,包洪涛,赵天卓,佟会,LUOHui,DAIJi-zhi,YANGYa-pei,BAOHong-tao,ZHAOTian-zhuo,TONGHui
6.一种新型三层双波段减反射膜设计研究张耀平,许鸿,凌宁,张云洞,ZHANGYao-ping,XUHong,LINGNing,ZHANGYun-dong
7.光学多道谱仪和CCD组合系统的效率曲线标定王传珂,刘慎业,王哲斌,彭晓世,况龙钰,蒋刚,WANGChuan-ke,LIUShen-ye,WANGZhe-bin,PENGXiao-shi,KUANGLong-yu,JIANGGang
8.提高声光调Q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分析黄琳,刘永智,代志勇,HUANGLin,LIUYong-zhi,DAIZhi-yong
9.一种应用于时分交换IPOVERWDM网络的动态波长分配算法张遥,杨明华,ZHANGYao,YANGMing-hua
10.偏振模色散对飞秒孤子脉冲传输的影响李志全,闫利娟,王志斌,LIZhi-quan,YANLi-juan,WANGZhi-bin
11.基于GMPLS的动态分布式WDM网状网路由选择算法研究杜荔,党爱民,DULi,DANGAi-min
12.识别复杂背景目标的匹配滤波器薛蕊,王永仲,华文深,张勇,XUERui,WANGYong-zhong,HUAWen-shen,ZHANGYong
13.使用空间光调制器和频谱面滤波实现光学图像幅相转换徐鹏,王玉荣,XUPeng,WANGYu-rong
14.图像融合的量化评价方法及实验分析康圣,王江安,宗思光,陈福胜,KANGSheng,WANGJian-gan,ZONGSi-guang,CHENFu-sheng
15.头盔显示器图像源技术研究赵国荣,刘涛,李冀鑫,ZHAOGuo-rong,LIUTao,LIJixin
16.一种高保障和低投入的电子邮件服务方案谭海波,李晓风,TANHai-bo,LIXiao-feng
1.二端子有源矩阵LCD研究进展贾鹤群,黄子强,JIAHe-qun,HUANGZi-qiang
2.FFS宽视角技术的发展马新利,黄子强,MAXin-li,HUANGZi-qiang
3.新型多量子阱锁模半导体激光器的实验研究杜荣建,向望华,DURong-jian,XIANGWang-hua
4.电磁波在正、负折射率媒质形成斐波那契准晶中的传输特性伍清萍,朱开成,WUQing-ping,ZHUKai-cheng
5.星间光通信振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直接检测PPM调制方式李真,杨凯,LIZhen,YANGKai
6.正交函数法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刘斌,李宏,黄德修,王铁军,LIUBin,LIHong,HUANGDe-xiu,WANGTie-jun
7.基于PIC单片机的PPM调制激光无线通信收发器肖爱军,熊显名,XIAOAi-jun,XIONGXian-ming
8.WDM网络中区分服务的无冲突信道-时隙分配冯金垣,李丽秀,陈红娟,龚雯,FENGJin-yuan,LILi-xiu,CHENHong-juan,GONGWen
9.光纤传输网络中的基线漂移及其解决方案陈亮,缪栋,CHENLiang,MIAODong
10.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优化设计纪长军,费海峰,余震虹,JIChang-jun,FEIHai-feng,YUZhen-hong
11.一种基于高阶累计量的相干干扰抑制方法研究安黄彬,沈有余,ANHuang-bin,SHENYou-yu
12.基于神经网络和圆谐展开对战斗机俯视图位移、旋转和缩放的识别袁宝玺,冯大毅,杨百愚,YUANBao-xi,FENGDa-yi,YANGBai-yu
13.全光纤VISAR系统中条纹常数的分析聂小燕,刘永智,彭增寿,代志勇,欧中华,NIEXiao-yan,LIUYong-zhi,PENGZeng-shou,DAIZhi-yong,OUZhong-hua
1.重新播种的测试方法研究陈萍,潘中良,陈浩,CHENPing,PANZhong-liang,CHENHao
2.气相质子交换法易鹏,戴基智,李长红,YIPeng,DAIJi-zhi,LIChang-hong
3.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偏振光干涉强度到椭圆偏振光电矢量的变换倪重文,是度芳,NIZhong-wen,SHIDu-fang
4.As2S8薄膜光致折射率效应及其在条波导制备中的应用研究王健,邹林儿,陈抱雪,陈林,浜中广见,矶守,WANGJian,ZOULin-er,CHENBao-xue,CHENLin,HIROMIHamanaka,MAMORUIso
5.52Cr原子束激光生荧光稳频技术张宝武,李同保,郑春兰,ZHANGBao-wu,LITong-bao,ZHENGChun-lan
6.脉冲激光双管正激开关电源的软拓扑陈海荣,叶兵,代鲲鹏,CHENHai-rong,YEBing,DAIKun-peng
7.高重频激光干扰参数分析柴宏亮,孙晓泉,CHAIHong-liang,SUNXiao-quan
8.雪崩晶体管在纳秒脉冲驱动电路中的应用朱娜,林久令,王广济,张海明,ZHUNa,LINJiu-ling,WANGGuang-ji,ZHANGHai-ming
9.10/100M自适应恒温光纤收发器杜开祝,王大永,何嘉斌,DUKai-zhu,WANGDa-yong,HEJia-bin
10.EPON系统中突发式光发射模块及关键技术研究杨媛媛,陈伟,黄秋元,YANGYuan-yuan,CHENWei,HUANGQiu-yuan
11.基于真彩色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王丽君,周萍萍,WANGLi-jun,ZHOUPing-ping
12.基于分形几何边界提取的图像跟踪方法王艳玲,张玘,罗诗途,WANGYan-ling,ZHANGQi,LUOShi-tu
13.最优圆谐滤波器级次的选取方法杨百愚,冯大毅,袁宝玺,YANGBai-yu,FENGDa-yi,YUANBao-xi
14.基于数字形态学的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叶海建,SONGChen-guang,YEHai-jian
15.最小均方误差光强估计技术李真,杨凯,LIZhen,YANGKai
16.一种有效的加密隐藏算法郭建涛,乔月凤,GUOJian-tao,QIAOYue-feng
17.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图像水印算法李强,LIQiang
1.空间光通信ATP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马峻,李思敏,MAJun,LISi-min
2.LGH-01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准确度检查方法探讨梅建鸣,卜玉明,MEIJian-ming,PUYu-ming
3.英国演示量子点单光子探测器纪雨
4.影响激光雷达测量精度的因素探讨谭锟,TANKun
5.结构参数对二维光子晶体完全带隙影响的研究高素娟,彭伟,陈鹤鸣,GAOSu-juan,PENGWei,CHENHe-ming
6.缓冲层用于改善硅基氮化镓外延薄膜质量雷勇,范广涵,李述体,谭春华,黄琨,郑树文,LEIYong,FANGuang-han,LIShu-ti,TANChun-hua,HUANGKun,ZHENGShu-wen
7.椭偏法测试聚合物薄膜折射率的研究周建华,游佰强,陈振兴,肖磊,王静,ZHOUJian-hua,YOUBai-qiang,CHENZhen-xing,XIAOLei,WANGJing
8.新颖的波长可选择调谐外腔激光器研究周天宏,王正选,施伟,李传文,黄晓东,江山,ZHOUTian-hong,WANGZheng-xuan,SHIWei,LIChuan-wen,HUANGXiao-dong,JIANGShan
9.KCX-1型快速齿科手机消毒器程庭清,周振乾,过传良,CHENGTing-qing,ZHOUZhen-qian,GUOChuan-liangHtTp://
10.光纤光栅聚合物封装及传感特性研究赵洪霞,鲍吉龙,陈莹,ZHAOHong-xia,BAOJi-long,CHENYing
11.光脉冲在非啁啾光纤光栅中的透射传输研究赵俊荣,余震虹,ZHAOJun-rong,YUZhen-hong
12.高精度光波导损耗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黄重庆,刘靖,HUANGChong-qing,LIUJing
13.GFP技术分析与应用王怀军,李维民,杨丰,宁兴强,WANGHuai-jun,LIWei-min,YANGFeng,NINGXing-qiang
14.倾斜多焦点Fresnel二元光学元件的优化方法凌卫锋,陈林森,高永锋,LINGWei-feng,CHENLin-sen,GAOYong-feng
15.一种基于DSP的弱小目标实时检测算法研究韩建涛,王书宏,张月,陈曾平,HANJian-tao,WANGShu-hong,ZHANGYue,CHENZeng-ping
16.第一个紫外光子晶体激光器郝云
17.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安黄彬,沈有余,ANHuang-bin,SHENYou-yu
18.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研制柳刚,黄竹邻,周昊,王双保,易新建,LIUGang,HUANGZhu-lin,ZHOUHao,WANGShuang-bao,YIXin-jian
1.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朱蔚,井文才,张以谟,ZHUWei,JINGWen-cai,ZHANGYi-mo
2.大气中甲烷含量监测方法研究王晓梅,张玉钧,刘文清,阚瑞峰,王铁栋,涂兴华,王敏,高山虎,董凤忠,WANGXiao-mei,ZHANGYu-jun,LIUWen-qing,KANRui-feng,WANGTie-dong,TUXing-hua,WANGMin,GAOShan-hu,DONGFeng-zhong
3.光镊光阱力计算方法的研究龙海峰,史锦珊,LONGHai-feng,SHIJin-shan
4.Ni(mpo)2的近双光子共振光学非线性特性的研究赵德林,郭胜利,曹天德,ZHAODe-lin,GUOSheng-li,CAOTian-de
5.GaAlAs/GaAs量子阱材料的光荧光谱研究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刘文莉,李林,钟景昌,王晓华,刘国军,LIUWen-li,LILin,ZHONGJing-chang,WANGXiao-hua,LIUGuo-jun
6.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lQ厚度优化的研究季兴桥,黎威智,钟志有,王涛,蒋亚东,JIXing-qiao,LIWei-zhi,ZHONGZhi-you,WANGTao,JIANGYa-dong
7.掺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谱性质刘志高,郑志强,梁浩,明海,LIUZhi-gao,ZHENGZhi-qiang,LIANGHao,MINGHai
8.准分子激光在屈光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张玉亮,张玉平,邓国庆,朱志强,ZHANGYu-liang,ZHANGYu-ping,DENGGuo-qing,ZHUZhi-qiang
9.切趾光纤光栅的切趾深度分析陈艳,潘武,郭江锋,CHENYan,PANWu,GUOJiang-feng
10.空间光通信PPM信号的软解调及其性能张江鑫,胡宏飞,ZHANGJiang-xin,HUHong-fei
11.WaveEPON系统中ONU的设计胡元兵,刘海,刘德明,HUYuan-bing,LIUHai,LIUDe-ming
12.弹性分组环中自动逻辑节点重新排序研究田红琴,李维民,王怀军,TIANHong-qin,LIWei-min,WANGHuai-jun
13.WaveEPON技术及其应用江国舟,刘德明,JIANGGUO-Zhou,LIUDe-ming
14.利用网络处理器构建弹性分组环模块王洪刚,李维民,李勇军,WANGHong-gang,LIWei-min,LIYong-jun
15.海水及模拟尾流气泡的激光背向散射特性实验研究张毓芬,王慧丽,田稷,田作喜,ZHANGYu-fen,WangHui-li,TIANJi,TIANZuo-xi
16.分块思想在汽车牌照粗定位中的应用苑玮琦,伞晓钟,YUANWei-qi,SANXiao-zhong
1.半导体纳米晶光电性能的研究进展罗丽庆,林健,黄文旵,LUOLi-qing,LINJian,HUANGWen-hai
2.超低损耗纯二氧化硅芯光纤概述徐再高,XUZai-gao
3.激光诱导六甲基乙硅胺烷制备氮化硅纳米粉体陈磊,王锐,黄永攀,李道火,CHENLei,WANGRui,HUANGYong-pan,LI Dao-huo
4.自旋1粒子在共振旋转磁场下的几何相张晓燕,胡连,颜玉珍,ZHANGXiao-yan,HuLian,YANYu-zhen
5.高能紫外光纤传输阵列程淑英,王强,CHENGShu-ying,WANGQiang
6.单片微机红外报警系统的研制段萍,高泽红,许矢林,DuanPing,GAOZe-hong,XUShi-lin
7.准分子激光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抑制方法邓国庆,朱志强,海,DENGGuo-qing,ZHUZhi-qiang,HELong-hai
8.面阵CCD摄像机光学镜头参数及选用杨明,白烨,王秋良,余运佳,YANGMing,BaiYe,WANGQIU-LIANG,YuYun-jia
9.APON系统中交叉连接的研究与实现王暖,陈迎霞,WANGNuan,CHENYing-xia
10.光纤水听器波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王振宝,曹春燕,胡正良,孟洲,WANGZhen-bao,CAOChun-yan,HUZheng-liang,MengZhou
11.利用光脉冲传输特性抑制偏振模色散叶会英,禹延光,常怡萍,YEHui-ying,YUYan-guang,CHANGYi-ping
12.FWM对DWDM系统的影响及改进措施研究叶锋,YEFeng
13.超宽带ASE光纤光源研究陈爽,冯莹,魏立安,CHENShuang,FENGYing,WeiLian
14.光纤直放站用光发射模块的设计李军,徐铁峰,彭涛,LIJun,XUTie-Feng,PENGTao
15.有关L波段EDFA的模型及其解法秦正,孙军强,李博,QINZheng,SUNJun-qiang,LIBo
16.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刘晖,卢益民,卢刚,LIUhui,LUYi-ming,LUGang
17.确定圆谐滤波器展开中心的方法杨百愚,冯大毅,YANGBai-yu,FENGDa-yi
18.基于形态学的低信噪比图像序列目标提取方法邹江威,姜卫东,陈曾平,ZOUJiang-wei,JIANGWei-dong,CHENZeng-ping
19.精密定位中激光衍射信号的数值仿真孙中良,刘京南,余玲玲,SUNZhong-liang,LIUJing-nan,YuLing-Ling
20.高速DSP图像处理系统中的乒乓缓存结构研究李武森,迟泽英,陈文建,LIWu-sen,ChiZe-ying,ChenWen-jian
21.基于TMS320C6711DSP的红外热成像非均匀性校正技术黄竹邻,柳刚,何兆湘,陈四海,易新建,HUANGZhu-lin,LIUGang,HEZhao-xiang,CHENSi-hai,YIXin-jian
22.MATLAB在处理角锥棱镜菲涅耳衍射问题中的应用石岩,李松,周辉,翁兴涛,SHIYan,LISong,ZHOUHui,WENGXing-tao
23.加强专业实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张铁群,ZHANGTie-qun
24.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普物光学实验的现代化马秀芳,沈元华,MAXiu-fang,SHENYuan-hua
25.厚基础、宽口径、理工复合培养光电信息技术人才何国兴,HEGuo-xing
篇2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技术应用;发展态势
前言
光电子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其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多,如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学等。光电子技术作为当代科技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电子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其存在意义重大,值得各国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研究。伴随着光电子技术应用的广泛化,国内外学者都加大了对光电子技术的研究,推动着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加强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1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概述
光电子技术是由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硬件设备,是未来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1.1国外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由于国外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国外光电子技术发展的较为成熟。目前,国外光电子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1]。欧洲地区以德国为首也已经加大了对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理论,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水平较高,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国外光电子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发现,国外光电子技术主要应用在了信息光电子技术上。随着光纤通讯网的开发与完善,目前信息光电子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促进了国外一些国家通信传输量和通讯速度的提高,加速了国外信息产业的发展。
1.2国内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光电子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对光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形成了几大光电子技术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华中地区[2]。由于每个地区发展速度及方向的不同,其依托的企业各具特色。以京津地区为例,其在发展光电子技术上主要以北京的高校、研究所为主要研究主体,以企业的应用为发展动力,在半导体激光器、光学仪器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光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
2.1信息领域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到计算机时代,网络应用逐渐普及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学领域、医学领域、商业领域等。网络应用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容量和高速度成为人们对网络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传统的电子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网络提出的要求,如何对网络技术进行革新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光电子技术的应用,恰好以光子的快速性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传输速度,解决了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要求。随着光存储密度的不断提高,光电子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程度得以加大,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2.2能源领域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不可再生能源储备的不断减少,对于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人类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高效、清洁的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宠儿,因此如何对高效、清洁能源进行开发成为研究的重点。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在开发太阳能的过程中,光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太阳能再向电能转化的过程中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太阳能的开发,目前众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光伏技术发展计划,加大光电子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2.3军事领域
随着军事武器的不断现代化,光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光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主要应用在提高国防反应能力和准确攻击能力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针对激光制导武器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另外各国针对光电子技术在军事单兵作战武器中的应用也加大了力度[3]。随着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军事领域的核心技术。对于激光聚变在军事领域应用的研究,在未来将成为拥有重大价值的军事能源。
3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状态和应用情况来看,光电子技术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光电子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得以加快,促进了光电子产业的发展。随着光纤网络在国内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光电子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程度得以加深。伴随着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子技术将包含更多的内容。随着研究学者对光电子技术的不断研究,在光电子技术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3.1各种新型激光器的研究
光电子技术的核心是激光器,正是激光器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光电子学的兴起与发展。随着激光器的不断创新,为光电子学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技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正是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才促进了其他各种类型激光器的发展。
3.2生物医学中的光电子技术
随着生命科学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为光电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生物医学中的光电子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系统中产生的光子及其反映的生命过程,以及这种光子在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农业、环境、甚至食品品质检查方面的重要应用,利用光电子技术对生物系统进行检测、治疗、加工与改造等。二是医学光电子学基础和技术,包括组织光学、医学光谱技术、医学成像技术、新颖的激光诊断和激光医疗技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4]。
3.3有机聚合物光电子材料的研究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有机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发展越来越成熟,聚合物光电子学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为了对聚合物光电子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人们开展了聚合物超快全光开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聚合物电光调制器在CATV、高比特网络、相阵列系统和计算机平行互联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5]。聚合物光电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篇3
关键词:中职;光电子技术;课程设置
在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要求,重新对以前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分析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归纳出培养该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具体能力,并结合学校实训条件确定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
一、专业建立初期开设的相关课程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光电子技术专业(LED应用技术专业)的设立构想是在2010年初形成的。当时本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绿色照明产业,培养一批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满足LED新光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初中级人才,决定2010年秋季在我校(中职)新建LED应用技术专业。
在专业开设初期,并没有对当时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只是根据中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学校的实训条件,初步制定出光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以下几门:
光学基础课,是一门了解光的本质,光的基本规律和光学基本知识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光学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LED封装技术课,了解LED芯片与LED灯珠的生产工艺过程,掌握有关生产设备的使用操作。LED电源驱动与控制,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介绍LED驱动电源的各种类型与工作原理,是LED产品应用的重要知识。在开设这门课之前必须开设电子技术(模拟、数字)课程,这是电子知识应用的基础。同时还开设单片机技术课,实现对LED的编程控制。二次光学设计课,此门课是对LED出光效果的二次设计,使LED灯具更加符合产品的有关功能要求,采用的软件是Trace PRO,其功能是进行产品的建模与光学仿真。
以上几门重要的专业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了解LED的基本知识和封装结构,并且基本上可以将LED灯珠应用于灯具产品上,懂得电源驱动与控制方法。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上哪些具体的工作岗位呢?又具有哪些必要的素质和能力呢?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适合的工作呢?我们并未详细分析和考虑过此问题。很明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如何调整光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它更适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光电子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岗位与应具备的能力调查
1. 人才培养要适合相应的社会岗位和工作任务。
经历了前期的课程设置探索与教学实施,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对相应人才的要求脱离。故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对口专业的企业实习;通过派遣有关专业课教师到LED企业学习;通过走访当地很多LED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到当地LED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调查等,使我们对光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工作使我们了解到LED企业有哪些典型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哪些具体的素质,掌握哪些工作能力;了解到LED企业产品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机制,LED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以及LED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对我们实现“实训即生产”的实训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帮助。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总结出几个典型的社会工作岗位: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LED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和LED产品采购与营销岗位。
2. 典型工作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
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是LED封装企业在生产LED灯珠产品过程中,需要操作有关设备的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对LED芯片与LED封装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熟练操作设备机器,要求心明手快,手脚协调能力较强,还有能承受长时间上班的身体素质等。
LED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是LED灯具企业在产品外观创新方面对人才的要求。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几种产品外观设计软件,又能掌握简单的编程能力实现对产品的智能控制,并能正确组装有关LED灯具配件。
LED产品采购与营销岗位包括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产品的宣传销售工作,故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待人品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产品销售的有关途径和方法等。
三、学习领域的新课程改革
在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调查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后,就可以考虑对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重新设置,但是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应考虑另两个方面的因素,那就是中职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水平和学校的实训设备条件。
作为中职学生,他们不同于高职或本科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整体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厌倦,但对于动手操作等技能的学习却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故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不能太理论化,要多一些技能操作方面的训练课程,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训条件也是制约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专业技能的提升都需要有配套的相关实训室及实训设备,否则实训课程无法开展,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无法进行。我校的实训室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相继建成LED封装室、LED检测室、LED驱动室和LED灯具组装室等。
根据以上分析,我校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新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适用于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开设的课程有:光学基础课、LED封装技术课和LED检测技术课。同时配置了LED封装生产车间和一整套LED检测设备。通过以上课程和实训的开展,可以使学生适应LED封装工艺生产的相关岗位。比如LED固晶机操作工、焊线操作工、灌胶操作工和分光检测操作工等。
(2)适应于LED 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开设的课程有:电子技术课、单片机技术课和灯具设计课(Trace-PRO、PRO—E软件)。同时配置了单片机实训室、灯具组装实训室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实训室。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适合灯具外型设计岗位的人才和LED产品组装岗位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3)适应于LED产品采购和营销岗位开设的课程有普通话和应用文课、礼仪课、电子电器采购和营销课等。通过以上相关课程的开展,能培养适合于产品销售、来料检验、LED产品业务跟单和LED产品网上开店、实体开店销售等具体工作岗位的人才。
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应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要求开展,由社会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归纳出具体的行为能力,再转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学习情境或学习单元的设计。以上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来说,具体的课程设置应视特定的情况而定。
(作者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广电网络 电气技术 电子技术 应用
前言: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生活、生产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网络传媒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电气技术及电子技术在网络传媒中的应用,对网络传媒整体效能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对电气技术及电子技术在网络传媒中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广电网络中电气技术
1.1照明电气技术
就当前广电网络中来看,其在演播室、控制室均需要照明电器技术的支持。目前,广电网络已经将电器照明技术应用在整个设备中[1]。广电网络在照明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坚持以构建应急照明系统为主,降低由于紧急停电而造成的内部供电中断的现象。广电网络整个照明电气技术按照48h紧急供电中断的照明计算方法对其整体应用供电体系实施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保障照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2防雷电气技术
防雷电气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在保障基础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防雷系统实施保护和构建[2]。由于广电网络传媒中心的整体特殊性,在其综合防雷电气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采用了当类装置等电位链接,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防雷到点系统,对整个系统的线路实施布置,有效的预防雷电电磁波脉冲对广电网络电流和电压带来的影响,进而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广电网络还利用防雷电气技术实现了消防联动系统的构建,实现24H监测联动消防指令,进而为广电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1.3变电电气技术
变电控制是维持广电网络电源稳定,实现广电网络中心合理用电的关键。其在变电控制的过程中利用电气技术实现了核心变电控制系统,对整个广电网络中心计算机的系统和各个演播室、演播厅的用电实时集中配置,以保障高强度符合支撑。此外,广电网络在变电电气技术的应用上还是实现了高低电压系统等级控制系统,进而对供电故障时电流和电压突然降低和故障排除后电流电压突然升高带来了供电系统稳定性实施技术处理,实现变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二、广电网络中电子技术
2.1双向改造电子技术
双向改造电子技术主要是利用FTTH技术和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实现光纤到户和纯介质网络传输的一种电子技术。广电网络应用双向改造电子技术将内部的数据传输实现光波传输,加强了数据协议灵活性,进而优化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现网络透明化安全传输。便给利用无光源网络PON技术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电磁波对传输网络造成的影响,实现多兆为双向改造。广电网络应用双向改造电子技术进一步对内部网络的传输和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就当前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电子技术的应用来看,其实现有线电视服务下的单向下行广播传输方式就是利用了双向改造电子技术。
2.2 HFC电子技术
HFC电子技术是利用大容量传输实现双向传输的一种电子技术,广电网络利用HFC电子技术实现了光纤与同轴电缆结合的传输技术构建,实现了帧频变换,多兆位数据服务的功能,进而完成了电子技术工作的开展。此外,广电在应用HFC电子技术的过程中利用工作人员全程根本实现了视频服务和IP服务技术改进,提高了整体网络视频的输出质量和输出纠错能力。
2.3数据传输电子技术
广电网络中应用数据传输电子技术主要是对网络内信号、音频、视频等实现基本数据传输凭条的构建[3]。在数据传输电子技术的应用下广电网络实现了射频总线与双绞线结合的长距离、大范围数据传输,保障了不同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距离。
2.4智能化电子技术
智能化电子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广电网络智能化发展,从网络运营的角度,实现了整个广电IT系统的智能化设计,进而优化了广电网络的工作效率,为广电网络传媒的发展提供了业务升级。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广电网路技术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应用了照明、防雷和变电电气技术,并且结合了双向改造、HFC、数据传输和智能化电子技术,为广电传媒的安全、运行和传输等提供了保障,进一步优化了而广电网络核心技术,优化了广电网络在传媒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为我国网络传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 考 文 献
[1]万志豪.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4(24):243.
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灯光控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TM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2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灯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能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也要满足节能、环保、舒适性和性价比需求。这就要对灯光控制技术进行改进,根据时展需求改进灯光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灯光技术的改进创造了条件,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灯光控制智能开关系统的出现,可以通过智能化调节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为了对电子灯光控制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下文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基于电子技术智能开关种类、原理及优势
(一)声光控延迟开关
声光开关是以声音和光线为依据来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技术灯光控制法,其原理是在特定光线条件下,用声响激发拾音器实现声电转换,控制用电器的启动,并利用延时自动断开电源的节能型电子开关,一般由光控电路、声控电路和延时电路三部分组成。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被话筒声音、脚步声、掌声等声音激发,并将声音转化成电信号,通过耦合和放大处理转化成电子开关的开关动作。这种开关对光敏电阻依赖性相对较强,白天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阻值相对较小,两端的电压可能为零,声光开关元器件识别声音能力较弱,无法有效的对整个电路进行光控,电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灯不亮;黑夜光敏电阻相对较强,光控电路呈现通导状态,能识别到的外界声音信号并对其进行声控处理,使电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灯亮。再通过延时电路,灯会持续亮一段时间之后断开电路,灯熄灭。声光控延时开关优势是节能环保、安装简单、价格理想、能延迟电灯使用寿命,符合我国国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楼道、走廊、厂房、庭院和厕所灯场所。
(二)触摸式延迟开关
触摸式延迟开关是一种用手指触及开关电极,灯便会自动变亮并自动延迟一段时间熄灭的开关。这种控制开关一般是由电源电路、晶闸管开关电路和延时电路构成的。平压时,整个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灯不亮,当人手触摸到开关外壳金属片时,人体的漏电会形成回路并产生触电压,使电路触发器发生变化,此时电灯变亮并为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当人手离开开关后,电路触电压会消失,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放电,持续灯亮一段时间后,电容量会被放尽,灯熄灭。使用时如需要在延长或缩短时间,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值来实现。触摸式延迟开关属于无触点电子开关,使用寿命长;开关能自动检测对地绝缘电阻,控制性好,能减少误动作;触及的电极接地零线,电压不超过36V,对人体无危害;设计独特,可直接替代普通开关使用,并带动不同负载的日光灯、节能灯、白炽灯和风扇。触摸式延迟开关凭借其节能、安全、方便等优势,在建筑走廊、楼道、地下室和车库等场所中使用的比较广。
(三)红外线感应开关
红外线感应开关是一种人处在红外线感应区内或从感应区内经过时能够自动开启的开关,其是以人体恒定的体温为依据设计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工作中,元件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后便会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经过后续电路检测处理后可实现触发开关动作。当人在感应范围内,开关会处于持续接通状态,人不在感应区或离开感应区时,开关会自动延时或关闭负载。红外线感应开关也是无触点电子开关,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可用光敏控制开关,自动测光,光线强时无感应、安全节能、使用方便,但其安装复杂、价格高和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实现。出于安装和价格因素只能在管理完善的宾馆、大饭店或家庭长廊中应用,而不能广泛应用于一般住宅和办公楼中。
(四)光电感应开关
光电感应开关也叫光电接近开关,其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遮挡和反射,通过同步电路回路选通电路,来实现检测物体有无的控制开关。光电感应开关实际应用中,能将输入的电流在发射器上直接转换为光信号射出,通过接收器接收光线,并根据光线的强弱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因光电感应开关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为电隔离,使用过程中有延时、展宽、外同步、抗相互干扰、可靠性高、工作区稳定和自我诊断智能化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物位检测、液位控制、产品计数、速度检测、信号延时、自动门传感、安全防护及商场、银行、办公室等重要场合。
二、基于电子技术灯光控制技术的应用
电子技术未在灯光控制中应用前,我国建筑物内使用的灯光控制技术多为电子开关控制技术和定时开关控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统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需求,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舒适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发展起来,并能更好的满足于人们的需求。智能化照明系统是以电子技术为依据,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照明控制的,整个灯光控制过程中,更具人性化,能根据室内外光线将室内光线调至人们视力可以接受的亮度,人进入室内或离开会启动自动化开关闭系统。实际应用中,不仅能减少电源浪费,也能节省用户费用。现在来看,智能化照明系统主要分为集中控制系统和区域控制系统。
(一)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照明系统可以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应用,实现集中控制。迪尼斯公园的整个操作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用户自定义的控制输入等级技术和可扩展操作技术共同实现。迪斯尼主题公园的灯光控制系统为集中控制系统,系统开启后能对整个公园的演艺、木偶仿真动物动作等节目灯光和每一个景点灯光进行照明。公园集中控制是用基于中央控制台来同步控制整个公园内部处理器来实现的,系统使用之初会将公园开放和关闭时间设入系统中,按照固定的时间对园内每一个景区、景点的具体灯具进行开关灯控制。园内活动区一般由IonPRU控制,Unison处理器将开始指令程序发送至IonPRU设备处,实现对活动区灯光的控制;各个地方的灯光控制则由Unison控制板面来实现;园内表演、巡游及一些特别的节目是由控制台和CAN共同完成的。
(二)区域控制系统的应用
对区域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时,可以以日常工作场所建筑为例,这类建筑可分为会议厅、展厅、办公厅和多功能厅,且每一个厅对灯光都有明确的要求。以办公厅为例,其是企业人员办公的场所,对光源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主,白天因有自然光,可以将自然光融入照明系统中,只需适时的用灯具辅助即可,这样不仅能节约电能,同时也能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易于视力保护的环境。正常办公建筑按时间可分为白天、午休、晚上和清扫时间,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事先对不同时间进行预约,早上员工进入办公区内后,系统会自动开灯,并配合太阳光将光线调节至合理程度。阴天室内光线较弱时,智能灯光系统能将室内光线调至人眼可以接受的亮度,以满足员工视觉需求;中午午休为员工休息时间,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可以将光线调得柔和些,使工作人员可以放松、休息;晚上员工离开,智能灯光控制系统会将一些区域内的灯光调暗或关闭,这时的智能灯光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声音启动探测功能,以便办公室内有人进出,为其提供足够的照明,减少不安全隐患;员工都走后,保洁人员会进来打扫,为方便其打扫,智能化灯光控制系统在传感器的配合下,能为不同打扫区域提供适当的亮度,当清扫人员离开后,系统会将灯关闭,以达到节省电源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灯光控制技术无法满足现代化灯光控制需求时,需要采用新技术以提高灯光控制技术。上文为了使灯光控制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将以电子灯光为基础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于实际灯光控制中,取得了节能、减少电源浪费的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灯光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对灯光控制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能研究出更多满足人们节能、环保和舒适度等需求的灯光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袁广福.浅谈成像电脑灯光的技术特点和应用[J].演艺科技,2011(05).
[2]唐金松.浅谈电子技术在灯光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3).
[3]张铮,吴红梅,徐安.城市景观照明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上)[J].照明工程学报,2010(05).
[4]田胜温.浅析灯光设计与舞台运用[J].戏剧丛刊,2012(06).
[5]彭妙颜.视频与灯光系统交互融合的控制技术[J].电视技术,2010(07).
[6]郭旭生.电子技术在灯光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02).
篇6
关键词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12-01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情况下,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其本身就是为了给人们传播信息,同时提供适当的休闲娱乐节目。
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原理
为了更好地应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笔者也对其应用原理进行了以下的分析:这一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主要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了NYQuIsT原理,这一原理就是在数字信号频率中进行取样,以此来确保能够数字信号宽带能够大于两倍,从而就能最大程度保证取样信号从原始数据信号中恢复过程,这样就能给予广播电视用户较为良好的听觉以及视觉效果[ 1 ]。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2.1 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广播电视行业在应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过程中,应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其所存在的优势,首先就表现在该技术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提高整个活动的效率。广播电视在应用这一技术之后,只需要连接网络就能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利用,这样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就能大大减少制作的时间和步骤,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制作的效率。另外,应用网络技术还能有效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这样就能在不同时间以及空间为用户提供节目,最终提高整个活动的效率[ 2 ]。
2.2 能够为远程编辑提供便利,信号传输也更加稳定
广播电视行业在应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对信息进行下d,然后编辑人员就可以直接进行编辑,在完成之后就可以制作出传输相关信息,由此可见,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远程编辑提供便利,使工作更加的高效并且完整。
2.3 能够真正实现信息实时处理,改善图像的质量
广播电视行业在应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就能真正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实时处理,这样就能及时对电视图像质量进行调整和改善,为观看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图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使用到压缩频带、二维的滤波等技术,而这些技术本身就是减少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以此来保证音频信号和图像信号,最终就能真正改善图像质量。
3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3.1 优化网络TP技术
就现如今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网络信息技术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就目前来看,网络信息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比如说当前宽带IP网和窄带网络使用不够衔接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要想更好地提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价值,就一定要对互联网IP技术进行适当的优化,通过这一研究来进一步促进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光电专用光纤骨干网络本身就是互联网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有限成本下最大的传输速率,所以说,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必然趋势就是有线电视网与IP技术的整合。
3.2 解决信息源问题
在现如今这一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得到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个领域在互联网上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对信息源问题进行解决。针对这一点,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将电视业务划分成几个集中部分,就像是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以及扩展业务等形式,通过这种功能性划分形式来寻找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特点,这样就能更好地推动行业市场化以及商业化发展,最终就能有效地解决当前信息源较为混乱这一问题。所以说,网络数字电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信息源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3 ]。
3.3 加快对机顶盒的推广
就现如今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数字电视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数字电视系统已经全方位替代了模拟电视,相关研究调查也显示出,相比较于之前,现如今已经有4倍以上的人利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观看广播电视节目,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机顶盒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接受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工作原理和数字卫星机顶盒以及地面机顶盒有着一定的相似程度,而其间的差别则主要是传输介质的不同。
4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优势,但是,要想真正提高这一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就一定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和研究,以此来真正实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的结合发展,这样就能为广播电视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广播电视质量,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13):252.
篇7
在我国最开始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转播的频道和渠道都比较少,所以广播电视控制系统也相对比较简单,仅仅依靠简单的转播系统就可以完成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并且在播放的过程中极少会出现故障问题,即使出现问题,由于系统原理、结构都比较简单,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解决,以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广播电视播出频道的增加和传播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转播发射系统就满足不了正常转播需求了,于是衍生出了后来的多频道播控系统。多频道播控系统改变了以往的单一系统的单一传统的转播模式,而是设立了智能化的总控制系统,通过播控系统对多套频率的节目进行播控,保证了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并且由于广播电视内容的增加,一时间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广播电视播出信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又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了固体化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过传播功率更大更强的广播电视信号,对广播电视播出多套节目进行控制的同时使更多的人能够收听和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的普及使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开始的时候我国引进的急速还不够成熟,不仅耗费成本巨大,还极为容易发生问题,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播放,也加大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而发展的现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主流,以往的模拟信号渐渐的都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并且,广播电视的监控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播放系统都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建设。同时,广播电视播放系统数字化技术的实现,也极大的带动了图像、信息、声音等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播放功能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全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用的特点
2.1系统越来越复杂
随着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的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和频道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对所有的频道和节目进行灵活控制,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系统也跟着不断地改革和更新,导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难度。
2.2系统传输容量不断扩大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就一直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也跟着不断进行提升,而广播电视播放技术同样如此,播放系统的播放手段一天比一天先进,数字压缩量和系统传输容量越来越大,于是,对广播电视播放系统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2.3广播电视播放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的时代,在这种时展形势的带动之下,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也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所以,为了能够迎合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应用的维护系统也应该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2.4提升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虽然广播电视播放系统已经实现了数字信息化,播放和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非法入侵信号以及外来干扰风险也跟着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除了要重视对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之外,还要对来自外界的非法入侵和干扰进行严格监控,以全面提升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5保证设备安全和播放安全
想要有效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安全以及设备运行安全,首先就要保证设备和播放的安全性。因此,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除了对播放系统和传输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之外,还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广播电视播放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在广播电视播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广播电视播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用对策
3.1明确设备和系统工作原理,及时有效解决故障
想要做好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首先就要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的设备以及播放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了解,一旦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真的出现问题,尽可能保证在第一时间找到故障所在,并对故障进行有效解决,降低停播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对故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电路运行以及数字技术的特点,在结合设备以及播放系统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利用专业的设备仪器对故障进行详细的检测,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故障进行合理解决。
3.2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检修
跟所有系统的维护工作一样,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设备以及播放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受到损害,比较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设备和元件的维护,更是会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播放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故障发生的频率。所以,在对数字广播电视技术进行维护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设备和系统的定期检查工作,以此来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形成更好的保障。
3.3对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和所发生故障进行详细记录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和所发生故障的记录,这样就使维护工作人员可以对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特点进行详细了解,有针对性的做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工作。如此一来,当维护工作人员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经常发生的故障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一旦出现故障,维护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对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行初步确定。并且,在遇到相同故障的情况下,维护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参考纪律档案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合理排除故障,更好的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广播电视播放技术也在不停的改革和更新,作为维护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够通过学习和总结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会因为自身能力所限而满足不了数字广播电视维护工作需求,进而导致广播电视不能够稳定、可靠进行播放。所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一定做好通过对每一种故障出现以及解决情况的记录,并对其进行不断摸索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一旦日后发生相同或者是相似的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合理解决。除此之外,维护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最新最先进的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最高效的维护管理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对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验证和巩固,最终实现能够完美胜任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目标。
4结束语
篇8
现代无线电技术是涵盖通信、计算机等多方面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其涉及到较多的技术。首先,其一项核心技术为宽带多频段,软件无限电技术的工作带宽通常需要达到1Mhz-3Ghz,像这种宽频段天线如果按照传统方法,由于其天线的实际长度与信号的波长关系不能很好地实现信号传输,因此,无线电技术没必要覆盖全部频段,可以采用组合式多频段天线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其次,运用A/D,D/A技术,即模数和数模技术,将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靠近天线并移至RF前端,在较高的信号频段将其数字化,这就对模数的采样频率和工作带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复杂的环境要求模数转换器的速率和带宽都达到一定的层级,同时具备较大的动态范围,但同时增长带宽的时刻,也应注意ADC也应有较高的采样率。ADC所能够支持的分辨率是由信号的动态范围来决定的,通常采样率和分辨率是成反比的,在保证采样率的条件下,通常有两种方法来实现ADC需要的分辨率。再次,高速数字处理技术,及DSP技术,也是运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数字信号通常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在模数转换器处理后的信号将交由DSP软件继续处理,利用软件编程技术来实现对中频和基带的数字化处理,因此,可以说数字处理能力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关键,通常软件无线电系统需要对高频波段进行数字化处理,而且在之后的中频处理基带部分也都需要用软件来完成,但实际处理过程中,这些数据往往流量大且需要进行多次运算,这对DSP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DSP实现更高效实时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数据,具体可以用数字处理器模块或专用集成电路。最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技术比如总线接口和I/O接口应用也很广泛,其工业控制标准也较多,比较常见的有VME标准,VME总线在无线电技术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在信号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传输速率是比较高的,可以达到还几个Gbps,而在VME总线中要想达到这样的速率就比较困难了,而且,总线结构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数据机制不同,很难实现相应的匹配,因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强烈需要属于自己的开放的高速运行的总线,一些虚拟的无线电网络设备通常都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无线电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的应用受到硬件的限制,尤其是在木块分化方面,因此硬件技术需要为软件技术提供一个包括宽带等技术在内的技术平台。这对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节约系统空间,而且对提高系统性能也有较大帮助。
2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数字广播电视系统
数字广播电视是电视系统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过渡的表现,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过将A/D变换器靠近射频天线来尽早获取模拟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广播电视是无线电技术的载体,其数字信号产生后,需要用宽带的数模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通常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升级来实现一些新的技术突破,例如,DSP的处理能力不足等,为使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在无线电技术基础上限制一些条件来对其进行约束,这样虽然降低了系统的灵活性,但也提高了无线电技术的可实现性。
2.1世界数字广播DRM
目前,由于调频广播的竞争以及音视频等数字化媒体的发展,许多机构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竞争,逐渐开始开展调频广播数字化的技术试验。在当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电技术来研制模拟设备,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将资源与数字广播将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广播的质量。
2.2无线电技术在世界数字广播中的应用
对于广播而言,其带宽一般较窄,信号动态范围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认真选择其实现方案,将一个宽带变频模块增加到A/D/A天线间,使信号由全频带变为中频带,然后通过实现这个中频带信号的预定功能。
2.3软件无线电技术在世界数字广播系统发射机中的应用
发射机的研制比接收机更复杂,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独立的子系统,其中数字编码与调制子系统常用来处理数字信号和相位,模拟处理子系统更多的应用于将基带复信号转换到调相符号或幅相符号。发射子系统则负责实现功率放大及信号的发射。
2.4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由于受到当下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中频数字化结构,在本结构中,在中频数字化结构的运行原理主要是通过多频段的天线将数字信号传输到RF部分,再将其通过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进行转换,最后通过数字上下变频器将信号交由DSP处理,DSP处理器能够在接收信号时,分析接收信号的功率,并分析其在本传输信道和相邻的传输信道上的分布特性,对于接受频率的调整应根据算法来进行,相应的可以通过对接收信号的调制方式的识别,对自适应性干扰进行抑制,进而判断信号的动态特性,并同时纠正误码。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首先将传输媒介送来的信号先经过模拟变频,使其适合于模数转换器的信号,模数转换器将信号数字化处理和信道化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然后宽带内的信号可由数字变频对其进行正交变频,使其转换为与信号带宽相适应的数字信号,并最终成为HDTV能够处理的信号。HDTV的各种制式和纠错都是由HDTV通用解调器来完成的,还要通过对信号的的类型进行识别和解调等,这样在实现了处理信号的高速度和高精度的同时,也极大的利用了DSP的大内存和低功耗的优点。通常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会采用较多的处理器模块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软件来处理算法的,即通过软件的修改或升级来实现新的功能等,而HDTV接收机正是基于软件无线电原理的,在无线电技术的基础上,HDTV不仅产生了适应各种编码速率的数字电视信号,而且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系统升级能力,它实现新制式的播放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加载新的软件,这对于软件无线电技术来说,是降低投资成本的好方法。
2.5软件无线电的实际应用
软件无线电具有现代通信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比如在军事方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电台间的互通,民用领域应用比较多的就是多频段的移动电话,这些都是软件无线电的应用领域。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通信、广播和计算机能够相互融合并产生一个基于网络分离的标准开放结构。无线电通信的很多业务未来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因此而产生的新的业务和新的功能也都需要通过软件模块和软件的升级来实现。我国目前的地面数字电视往往对于一些较灵活的业务难以开展,尤其是MMDS系统,由于其频率较高,对可移动的业务很难支撑,一部分发射台拥有较高的发射功率,对于低成本大面积的覆盖的实现是比较容易的,但对未来双向通信的实现就比较难了。通过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进无线电系统的不断发展。面对3G、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仍然以信道调制方式作为数字电视的划分方式,将会影响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需要引入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但不论技术如何变革,数字广播电视行业始终都离不开软件无线电技术,为实现对用户需要的多层次配置,我们需要寻找一种优质资源来实现对各种业务的最佳配置,从寻找统一性的调制方式转变为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通过升级平台上的软件来实现业务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3结束语
篇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选择开始倾向于朝循环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作为安全有效的主要能源之一,光能的利用一直备受重视,并成为了当下我国科研技术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围绕计算机电子网络搭建成集信息采集与管理应用于一体的工程体系即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能利用的实现依赖于光伏电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又是光伏电场中的技术支持,因此如何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光伏电力生产的智能化应用控制中,将对我国能源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原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主要负责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传感器来完成光伏电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测量,其精确和准确程度将直接决定光优电场的控制系统的发挥。PCI数据采集卡来完成光伏电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采集,具体方式是通过收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的模拟和处理,并准确校正数据的误差,为光伏电场的分析打下铺垫。总而言之,做好数据的分析、比较工作才能充分了解光伏电场的作业完成的情况。在分析工具上,科研工作者们探索出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和比较的算法,每种算法都有它用于监测和使用的测重点。对这些数据的充分分析可以帮助光伏电场在运转中以系统智能的方式对下一个操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了解光伏电场的运作情况的前提是能够掌握光伏电场周期性的作业数据,并参照以往的数据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帮助完成光伏电场的作业工作。在光伏电场中成功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作业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功能,从而满足光伏电场作业中的监控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三、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
3.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测量中的应用
传感器完成了光伏电场的数据测量工作,其精准程度直接对后续程序产生影响。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数据测量时应该严格控制好数据测量的各种误差产生的影响,如周期性误差和量化性误差等。
3.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卡将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分析处理,使数据可被计算机系统识别。通过将输入的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的一系列过程,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和转换,工作人员将有用的信息用于进一步的光伏电场的作业和监测工作中。
3.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成功的应用于光伏电场的生产中,具体操作上需要应用数据监测技术来获取信息并及时分析处理。迄今为止,最新的技术成果是可以成功在光伏电场中的数据分析上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根据标准的数据处理模型和框架,准确观察光伏电场应用中存在的现场及出现的问题,如是否存在孤岛现象等。
3.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工作人员通过长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与收集,及时处理与分析,可以有效需要优化光伏电场中的决策系统设置。这种优化过程的精确程度直接依赖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否直接依赖于能否准确的提出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在这方面的工作研究中发现,要想有效的分析现有的数据,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最优的决策方法,与之前的每一步基础工作密切相关。以孤岛监测的算法优化为例,其有效的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光伏电场中的日常作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变电站;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M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于发电与输电的容量要求越来越大,为了确保其运行的可靠、稳定性能,改善应用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不足,加强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缩小变电站用地面积以及建设空间,相关设计的电流互感器一定要达到“智能化、光纤化、数字化”的要求。其中数字化指的就是尽可能的淘汰指针式读数盘的传统模拟信号方式,用相应的数字式仪表替代,降低由于人为读数而造成误差的可能性。所以,为了使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更加可靠、稳定,一定要加大对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力度。
一、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一)工作原理
我国现阶段变电站中使用均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以前将其称之为CT,现在已经改称TA,其工作原理与电磁感应的原理相似。由于绕组匝数比较少,所以,一次绕组中的电流通常是取决于被测电路的相关负荷电流,一般与二次电流无关;二次绕组通常是与继电器以及测量仪表等相关电流线圈进行串联的,因为两者电流线圈的阻抗均比较小,电流互感器的运行状态通常是维持在近乎于短路的情况中;在电流互感器的运行过程中,是不允许出现二次侧开路的情况,假如出现了二次侧开路的情况,一次侧电流是保持不变的,二次侧电流就会变为零,此时需要利用全部的一次侧电流进行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相应的铁芯中磁通量的密度也会有所增加,导致铁芯中有用功的损耗量不断增大,使铁芯发热,最终就会损坏电流互感器,除此之外,因为铁芯中磁通量密度的不断增加,在二次绕组中电流互感器所能感应出来的电压值非常高,其最高值可以达到上千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出现二次侧开路的情况,一定要保持二次绕组的短路状态。
(二)应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绝缘结构方面的问题
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通常情况下选用的绝缘方式为气体绝缘与油纸绝缘这两种方式,在超高的电压条件下,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所选用的绝缘方式就是串级绝缘法。由此可以看出,电压的等级越高,所选用的绝缘结构也就越复杂,在制造方面也就越难,相应的造价也就越高,甚至达到了电压等级的三次方倍,在应用运行中是一个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
2测量准确度的问题
因为一次线圈同高压母线的电位是一致的,二次线圈的低压侧同相应的低压设施连接,这两者之间的线圈是通过铁芯进行联通的。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加强,低、高压之间的绝缘距离也就相对的有所增加,此时也只有通过增加磁路的方式加强一、二次线圈之间的联通。由于测量误差值同电流互感器磁路的平均长度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所以,在增加磁路长度的时候,相应的测量误差值也会跟着增加。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中对于电流互感器测量的准确度大致可以达到0.3级,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测量准确度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其更加的不准确。
3机械设施方面的问题
因为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设施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质量也比较大,对于运输、安装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便,并且在运行作业的时候,还需要使用一些绝缘支架进行一定的支撑,进而给相应的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4潜在危险的问题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变换的原理完成一、二次线圈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所以,在一、二次线圈之间一直都会存在着一些电磁联通。假如二次线圈因为某种情况发生了开路情况,一次线圈中的所有电流就会成为励磁电流,在二次线圈当中感应出非常高的电压值,并且会危及到设施、人员生命的安全。除此之外,在系统中还存在着由于绝缘击穿以及突发性爆炸而导致的单相对地短路等不确定问题。
(三)改进措施
1降低二次负载
对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一定要选用交流功率消耗比较小的,并且尽量将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就地安装,尤其是环境气候相对比较恶劣的条件下。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降低二次额定电流的方式予以实现,因为电流互感器的功率消耗是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关系的,所以,降低二次额定电流,并且在保持负载阻抗不变的基础之上,减少了二次回路的功率消耗。
2选用适当继电保护装置
对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而言,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抗饱和能力,进而在运行作业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不饱和段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一定要采取快速的保护判断标准,对电流饱和之前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3应用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
应用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可以有效的解决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继电保护装置精度不高以及容易饱和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还具备绝缘性能良好、体积比较小、数字化以及不存在开路危险等一些特点。所以,在技术方面而言,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完全可以代替电磁电流互感器进行应用。
二、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一)结构及其特点
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主要是由传感器单元以及合并器单元共同构成的,它们之间均是通过光缆进行连接的,同时利用串联感应分压器与“罗氏线圈”达到混合交流电压电流目的的互感器。其中,传感器单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一次线圈的模拟量实行一定的转换以及数字化处理,同时将相应的数字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合并器中,之后合并器将得到的数字信号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的模拟信号实行合并处理,最后将相应的信号以光信号的形式传递给其它的二次设施,为其运行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该类结构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外绝缘材料通常使用的都是硅橡胶有机复合材料,进而加强了设施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整个结构的信号柱以及传感器使用的均是特种绝缘脂的真空灌封,具有非常强的绝缘能力;具有非常强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
(二)优势
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好的暂态特性、无磁饱和以及较宽的频率范围等优势。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采取的是串联式的感应分压器,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有效的解决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存在的铁磁谐振的现象。在低、高压部分进行了相应的光电隔离,进而不会发生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以及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等一些可能会影响设施以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在设施中使用光缆,完全代替传统上的电缆,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生减少光电互感器实际使用的相关成本,还可以加强设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进而提升设施相关的传输容量,以及增强设施的可靠性。在光电互感器中使用的绝缘材料大多数都是合成材料,完全代替了传统上使用SF6绝缘结构或者电瓷加油方式,并且光电互感器的体积相对比较小,质量也较传统互感器轻上许多,性能也相对更加稳定、可靠,并且避免出现漏气、漏油的情况,在运行作业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达到免维护的阶段。除此之外,光电互感器还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完全可以自行判断出互感器的异常现象,可以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
三、实际应用的方案
(一)节俭方案
在电压等级比较低的变电站中应用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时候,相对而言,投资比较少。互感器一、二次侧线圈之间的绝缘条件也比较容易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节省了合并器以及采集器的应用,可以直接通过电缆将电流模拟信号传输到相应的保护装置或者仪表中。
(二)结合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方案
对于半智能的变电站而言,可能需要同时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与数字式光电互感器上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样情况之下,就可以充分利用合并器的采集通道,进行传统互感器模拟信号的接收工作,并且与采集器中得到了数字信号进行合并,之后传输给二次设施。
(三)应用于110kV变电站的方案
通过对110kV内桥接线变电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110kV进线电流互感器同本单元变压器低压侧与间隙互感器一起使用一个合并器,之后桥间间隔互感器的合并器就会输出相应的信息,而互感器的保护装置完全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予以实现。桥间隔设施可以自行接收互感器合并器以及110kV电压互感器合并器所传输出来的信息,并且该部分还具有桥开关保护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应的保护装置应当放置在开关柜中,并且具有测控与仪表的性能,通常情况下与罗氏线圈的距离比较近,所以,可以直接采集输出的信息,不需要另设采集器以及合并器。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对于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应用的技术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因此,对于光电互感器的生产、监控设施、二次保护以及电能计量表等相关技术,一定要加强分析、研究力度,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提高相应设施的使用效率,完善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应用技术,进而加大其应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下一篇:非遗传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