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技术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技术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基础技术知识

篇1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质量控制;施工环境;

中国分类号:TU11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是输电线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高压、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推行,另外还有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更新,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对输电线路的更新要求,以及电力资源需求平衡的发展,输电线路工程在不断发展。适应于不同施工条件的基础施工,由于存在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线路长,施工覆盖面广以及输电线路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情况,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做好人员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采取不同措施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从而保证输电线路杆塔的承重要求,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这就需要对不同的基础形式和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二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几种形式与要求

由于输电线路的覆盖面广,输送电路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输电线路的基础形式也由以前简单的杆式支架基础发展到目前的多种基础形式,例如:板式基础、阶梯基础、斜插基础、桩基础、岩石基础以及掏挖基础等。同时根据施工的方式又将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三类基础成为大开挖基础,因此,根据施工方式可归结为掏挖基础、大开挖基础、岩石基础和桩基础。在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中,不同的基础形式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杆塔承重技术要求的,施工时的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桩位置的定位等技术要求,必须要满足与杆塔的各项技术指标,同时还要考虑输电线路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性,以及输电线路自身的质量安全性。因此,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尺寸进行分坑测量、误差纠正、基础施工以及养护管理,是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基本要求。

三 不同输电线路基础的施工技术

1.掏挖基础施工技术

掏挖基础又分为全掏挖、半掏挖和斜插式三种掏挖基础。此类基础适应于地下水位不高的粘土类和风化碎石类地质条件的施工,具有良好的抗拔和抗倾覆稳定性。同时,此类基础对环境破坏少,施工成本低,但是,施工受土质条件的限制,施工难度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缺陷弥补无法进行。需要对施工混凝土的配料调整砂石比,增加水泥用量,在土壁四周衬垫塑料布防止土层塌落,混凝土浇筑时要进行充分振捣。

2.大开挖基础施工技术

“大开挖”基础包含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等,在此类基础施工中,土方的开挖量要比基础体积大很多,开挖后要进行模板浇制,基础成型后再将土方回填夯实。此类施工方式适应于基础地质条件存在流沙质、斜坡时的施工环境,施工工程量较大,控制条件复杂。例如,在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板式基础,需要大量混凝土浇筑底板,防治基础下沉或倾斜;阶梯型基础埋置较深,土方工程量大,不适应易塌方和流沙质地区;斜插基础在平原、河网地区使用较多,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对施工精度的要求高,特别是基础的沉降和偏移控制要求,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主角钢的插入位置必须准确。

3.岩石基础施工技术

岩石基础又分为嵌固式基础及掏挖式基础,此类基础施工一般是适用于覆盖层较浅或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经常采用人工开挖或者松动爆破技术施工。施工时要控制基坑尺寸和避免对岩石整体性造成破坏。

4.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施工方便,安全可靠,但是施工费用较高,而且容易出现断桩、桩倾斜、桩位不正等问题,需要在施工中,控制桩孔的质量,成孔时采用泥浆护壁,孔底沉渣保证少于10cm,混凝土灌注时要一次成型,连续灌注。

四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土石方开挖控制

在基础施工前,要了解工程施工所处的地质情况是否适合施工线路设计的基础形式及尺寸要求,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安全施工,防止土方坍塌,并保证基坑开挖的尺寸偏差。

2. 混凝土浇制控制

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标准选择建材型号及配比,控制砂石比、水泥型号和含杂,混凝土配置好后要充分搅拌。在浇筑时,要边浇筑边观察基础模板、支撑,坑周土壤的变化,随时采取纠正措施,浇筑过程中进行适当振捣,完成浇筑后要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

3.安装控制

安装模板、钢筋、地脚螺丝时控制好设计尺寸和稳固性,钢筋进行必要的防锈处理,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设计钢筋网的模式与埋设。

4. 断桩控制措施

桩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配置要控制好塌落度、粗骨料与细骨料、沙的配合比,浇筑时注意防止导管堵塞,堵塞时要及时进行清理或重新钻孔等补救措施,尽可能保证浇筑一次成型。

5. 软弱地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的基础往往容易发生基础下沉、杆塔倾斜、甚至倒杆塔等事故,因此,比需要注意防止原状土的扰动,在基坑底部填加石块夯实,及时排除地下深水,防止坑壁塌落等保障措施,可以采用挡土板或沉箱等措施后再行开挖,控制基础的下沉。

6.冬季施工防护措施

冬期基坑开挖受地下水位和冻结深度的影响,基坑的稳定性、混凝土的凝固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减小坑壁荷载,避免塌方,并在混凝土中加入防冻液等措施,比如,将挖出的土方远离坑口,减少边坡坡度,尽可能白天开挖,夜间保温,混凝土配制时为了保证砼的温度,可以用热水拌合,并保证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不同气温条件下水温控制见下表4-1:

表4-1 气温与热水温度对应表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制对沙和石子的杂质一定要清理彻底,防止冰块、雪球混入,同时按照水泥用量加入防冻剂,使砼在负温下能够有水化反应进行,具体掺量如下表4-2所示:

表4-2防冻剂产量比例表

另外,为了控制砼入坑温度,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能太长,控制水灰比不得大于0.6,适当增大水泥标号,以提高冬季混凝土固化强度效果。浇筑完成后要进行砼的保温养护,必要时进行加热保温。

五 结语

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是输电线路工程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分配布局的不合理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供电线路输送,以及特高压、超高压线路的出现,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电力资源平衡,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提高输电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中,根据不同地质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并根据设计要求以及输电线路的技术要求,对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配置与养护,桩基础等的土方开挖安全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抗拉力,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整体质量安全,是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莫柳柳,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措施,科技资讯, 2011年04期

篇2

关键词: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土石方开挖;混凝土

铁塔是电力线路架设时的基础支撑,在整个电力传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施工建设中,铁塔施工工作量最大,可以说占整个输配线路架设工作的一半以上,只有在施工中加强控制,保证质量,才能有效维护供电用电可靠性,铁塔施工关系到电力的稳定运行。密布的网络使线路越来越复杂,高压线路不断增加,使施工危险性越来越大,在进行铁塔施工时,需要合理处理好铁塔自身重量和体积与线路运行的关系,只有全面把握好施工质量,才能实现安全架设,使电力运行更加流畅。施工中,如果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就会导致质量与安全问题,轻则影响正常输配电,生是则还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电力企业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导致不良社会影响,要想全面实现铁塔施工目标,就要科学进行设计,严格把握好综合环境、水文地质、现场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确保电力铁塔施工顺利完成,满足电力供应需求。

1 线路铁塔分类

电力作为我国常用能源,需求量巨大,但是电能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危险隐患,只有全面保证线路安全,才能完成输电任务,可以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线路是运输电能的关键,为了保证安全,线路多是远离人群密集区,并实行空中架设,这种架设方法,需要足够力量的支撑物进行支撑,使线路能够架空运行,线路杆塔承担着重要的支撑重任,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杆塔设计形式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根据功能划分为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等。根据铁塔结构划分,电力铁塔主要划分为猫头型、酒杯型、干字型等,铁塔结构以供电需求实际不断呈现多变趋势,特别是当今用电量增长、输电线路增加的形势下,综合性、紧凑型铁塔倍受欢迎,在电力线路架设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铁塔功能更强大,输送功率更大,企业投入成本减少的同时,能够满足供电整体需求。

2 施工存在的难点

电力线路施工较为复杂,受环境气候影响使架设工程更加困难,线路架设中铁塔基础施工非常关键,也是线路架设的重点,要根据不同现场实际,做好设计与施工,确保铁塔施工满足供电用电需求,铁塔施工是架空线路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用电量的增加,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制约铁塔施工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铁塔体积大,受工作量影响多。电力铁塔主要建在野外空旷无人区,这种施工条件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艰苦的环境与巨大的工作量,使铁塔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有一些工程需要一次性使用上百立方混凝土,可见劳动强度有多大。野外施工在一次性完成,确保质量合格,避免出现返工和二次维修。二是线路点多、面广,受环境影响大。对一些长距离传输的电力工作而言,需要进行远程供电,这类长距离的线路架设,不但会跨越很多区域,同时也受地势地形、气候温度的影响,质量难以把握,在架设过程中,经过城市区域时,还受到交通、抗震影响。三是施工情况复杂,受技术影响多。随着科技发展,各项技术不断进步,电力行业虽然在技术上也有创新,铁塔施工工艺不断改进,但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与地区,特别是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想使用现代化高科技设备进行架设,并不可行,先进的施工设备发挥不出作用,只能靠人工进行架设,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危险系数。

3 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3.1 做好线路精准测量

对需要架设的线路进行考察,了解当地情况,对需要架设的线路初步进行认定,通过相关工具做好数据控制,可以使用钢卷尺、经纬仪等进行有效测量,保证数据精准有效,同时,还要依据规定标准对相关信息进行确证对比,使数值校正调整。做好规划设计效果图,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重点数据表格做好现场核对,检测好桩位、高差、跨度、档距等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对比图纸设计数据,发现问题要及时标注,合理控制好误差。进行现场复测,要对桩位进行清点,发现遗漏不明的,一定要做好标记,及时进行补钉修复,使现场调查清晰可靠,保证记录完整实用。

3.2 做好基础分坑工作

不同的施工现场有不同设计标准,需要综合性考虑到该地地形变化因素,合理使用接腿保证铁塔稳定性。在进行分坑时,要确定一个基础中心,这样才能保证分坑放样精准度,要充分利用好坑底和中心桩高差,以此合理做好洞深的质量控制,保证尝试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施工条件。对坑内浇制混凝土一定要保证基础表面水平位置准确性,要略高于地面,确保高度适中,角度合理。高低腿和基础保护要保证稳定性,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反馈做好分析,及时进行修正整改。为维护方便,需要对相关预留的辅助桩做好数据标注。

3.3 土石方工程

需要全面做好位置无论,保证开挖面积和深度,使塔位桩和控制桩能安放到标准区域置。要按照挖掘流程不断深入,进程中需要把握好进度与尺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滑坡、溶洞问题,一定要快速汇报,通过分析有效解决,推进工程进度,保证挖掘质量。开挖深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超过设计值的问题,可能采取铺石灌浆的方法进行抬高处理。注意挖掘时直陡坡现象,利用塔尺、经纬仪不断进行修正找正,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3.4 混凝土配合

在进行铁塔施工时,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这是铁塔最基础的部分,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严格质量实验,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使用。水泥越细,则越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现象,控制好收缩值、高温现象、加强保管。准备的碎石和砂等原材料,一定要多于设计值,保证材料充足,不影响进度。粗骨料多选择30~40mm直径的碎石,细骨料平均粒径要在0.7mm左右,严格控制好碱含量。

3.5 钢筋质量控制

基础钢筋非常重要,需要严格保证型号、大小、数量,对照设计数据,进行全面检测,对不同类型的钢筋在做好分类堆放,避免出现施工失误。弯钩加工时,要以设计长度和型式为准,保证符合结构构造标准。绑扎时,需要把上面出现的残留铁锈、油渍等杂物清理掉。

3.6 地脚螺栓质量控制

安装时使用电焊点牢,做好固定,地螺外露高度合理控制,要按中心桩和基础顶面高差做出正确设置。控制好浇筑强度,不能因压力过大,导致地螺松动,外露长度要取正误差;在地螺固定后应对其小根开、对角线小根开等重新进行校核,检验地脚螺栓垂直度。

3.7 混凝土施工

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和配置比例,力争铁塔腿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做完,避免施工缝隙。完成后需要进行保养,时间需在5昼夜以上,方可拆模。回填每隔300mm就得夯实一次,对外部做好掩盖处理。

4 结束语

电力铁塔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要不断创新技术能力,改进工艺、翻新设备,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才能在杆塔基础施工中,避开诸多影响因素,保证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由于智能建筑具有舒适、高效以及节能等优点,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一栋大厦实际的智能化程度大小,不能只看该大厦所有器械、设备的先进程度,更重要的是看该大厦是否能够满足业主的需求功能。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已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品、设备的简单组合、单纯配备,而是利用高科技来提高以及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好的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为业主更好的服务。我国的智能建筑尽管发展时间较短,但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就实际来看,我国的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存在着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智能建筑进行电气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以及施工技术要点

(一)灯具安装部分的施工技术要点

1、灯具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选取灯具。

(2)灯具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安装三根线,从而导致金属外壳不能接地。

2、解决问题途径

(1)需严格根据施工规范以及设计要求选用消防灯具以及地下室人防灯具,不能任意更改。

(2)现在大部分照明线路均是使用三根线,所以不管灯具类别以及安装高低都需要配三根线,若灯具为金属外壳则需要将外壳接地保护工作做好。

(二)电线电缆套管敷设部分的施工技术要点

1、电线电缆套管敷设部分的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管材,电管管径选用尺寸往往变小,同时各种电管随意替代,特别是钢管焊接施工中往往出现管壁偏薄等情况,在连接时常出现对接焊或者是大管套小管等不正确行为。

(2)在施工过程中电管弯扁度过大,管路尽管已经超过规范但仍旧为预埋接线盒,多管进盒但是盒子偏小。

(3)没有遵守相关要求选取了PVC管做套管设置吊顶,金属管道存在消防要求但是仍旧没有根据规定涂刷防火漆。

2、解决问题途径

(1)预埋时需和土建专业相互配合,严密对照建筑图的墙厚以及墙位,如需在楼板对混凝土进行浇捣,则需要派专人看护,以防止预埋电管出现移位或者是漏错埋现象。

(2)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规定以及设计要求施工,现场有关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监理需严把质量关,如果管材不合格坚决预以退场。

(三)防雷接地部分的安装技术要点

1、防雷接地部分的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屋面存在部分接闪器不能保护的非金属物,这部分非金属物并没有根据规范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2)如果利用屋内的金属栏杆安装避雷网,常会出现壁厚偏薄的情况,同时栏杆转弯处角度很少有建筑会设置跨接,并且屋面法兰联接处以及金属管道仲缩器处没有做跨接。

2、解决问题途径

(1)严格根据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选择适当的避雷网所需金属管道厚度同时进行反复审核。以避免任何一个需设计漏掉接地以及跨接的部位。

(2)如果建筑物的接地极需要用基础钢筋,那么必须使用地梁两底筋,如此就能够让接地电阻更加轻易的满足设计以及规定,如果面筋埋深不足,一旦遭受雷击则会出现强烈反应,同时出现跨步电压,很容易伤害到人身或者是机械设备。

二、有效开展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手段

(一)适当安排交错施工

需仔细安排跨专业之间的调试以及施工,协调进行,及早分析。比如说在对电磁屏蔽工程进行施工时,由于施工每一部分的进行均需要专业不同人员的相互配合。像电磁屏蔽在进行挂网这步时,需要电气专业人员、水利专业人员、风力专业人员以及土建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如果各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只顾自己的进度,只为了使自己施工更加方便而不进行技术交底,极易导致不同专业领域人员互相埋怨。所以监理人员以及甲方人员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各不同专业的具体施工进度,开展细致、耐心的工作。比如说土建施工时监理人员以及甲方人员需督促电气专业人员、水利专业人员以及风力专业人员,积极配合土建施工,在进行电磁屏蔽施工时需组织所有的专业施工队进行会签。

(二)设备安装步骤要保证材料

因为电气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再加上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作业面比较宽、时间比较紧、投资较少、工程比较繁杂,如果不划分轻重环节,极易导致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均受损失。在监控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学习、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分析,降低施工出现系统混乱状态以及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几率。

(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内部装修

在砌筑隔墙时相关施工人员需和放线员以及土建工长共同核实隔墙线以及水平线,这是由于开关插座、各种灯具的标高以及位置,管路预埋位置均需按照隔墙线以及水平线确定。在建筑抹灰之前,建筑电气施工人员需根据内墙上弹出的墙面线以及水平线核实全部的电气工程预留孔洞,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是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如果墙面线以及水平线均符合要求,则需检查所有的暗配管路,同时将管路扫通,把带线穿好,将管盒堵好。在进行抹灰这部分的施工时,需与土建相配合,共同做好配电箱的箱盒以及贴门脸部分的收口,同时需将箱盒处抹灰抹平。

总结: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公众对电气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等认识与要求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为每个建筑工程的特点都不同,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电气安装工程的复杂、多样,所以想要真正做好每一项智能建筑电气工程都不是一件易事,就此只有更好的掌控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所有的施工要点,电气安装工程水平才能够得到最终的提升,智能建筑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文军,闪华光,靳涛.智能建筑及其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4).

篇4

【关键词】电工实训装置 现状 改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89-02

电工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电工实训课程是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此课程还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电工资格的取证培训课程。目前我院70%学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按不等学时进行电工实训,他们绝大多数还有考取电工上岗证和中级电工证的需求。另外我院电工技术实训室还会承接南方电网进网资格证及社会人员的电工资格证培训和考试任务。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工技术不断涌现出新器件、新工艺,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已成为高职的共识,电工技术实训教学是校内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电工实训装置现状

我院电工实训包括电工技术实训、中级电工实训两方面,其绝大部分实训装置是有历史的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其实训设备陈旧老化,配套的实训内容传统继电器控制安装训练过多,总体技术含量偏低,装置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扩展能力,并且以PLC为代表的现代电工技术几乎没有,适用面窄、不能很好反映现代电工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无法满足现代电工技能要求。

二、实训装置构建思路

(一)构建理念

电工实训教学理想模式是将电工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基本能力打下基础,又能展示电工实训课程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我院的电工实训课时多为2-3周,尽量在短暂时间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供练习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是电工实训教学的宗旨,实训装置的建设应围绕此主题展开。

(二)构建方法

1.直接购买成套综合电工实训装置。仪表设备厂的电工实训装置普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多应用PLC和变频器及触摸屏为主的控制技术。其优点是与现代企业电工技术紧密联系,其实训内容多且方便管理教学;缺点是实训装置过度集成封闭化,学生只能看到实训装置的屏面,无法清楚了解实物结构,真实的安装接线机会少,难以达到我们希望通过实训装置想让学生从“了解什么、熟悉什么、掌握什么”转变成为“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实训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另一不容忽视的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2.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实践表明,现有电工实训装置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目前条件允许下,着眼于实训中的安全及实训内容的扩展,对现有实训装置作有效的改进,配合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满足高职院校电工类专业的技能实训要求,加强综合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对比,我校近阶段更适应设计改进自制电工实训装置方法。

三、设计改进思路

我们要结合课程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而设计改进电工实训装置。

我院现有电工实训项目包括:电气基本安全知识、基本电工工艺、基本电工仪表使用、常用基本室内照明电路和基本低压拖动电路安装、一般电路故障的排除等。现有的主要电工实训装置有照明安装板、拖动电路板等,没有综合实训台。

为保证训练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训练全员参与,配给每位学生的电路板应是满足教学要求的安全性能可靠、训练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装置,并且装置还能用于电工上岗证、中级电工资格考核。

四、具体改进的主要方面

(一)安全通电方面

我们仍保留学生实训装置中没有电源模块部分的现状,沿用老师通过专用通电板控制通电、学生观察协助的通电试车方法。由于其过程处在强电环境中,其安全性必须有充分保障,所以将原来的电源装置安全措施提高,并增加其相关功能。改装后的电源装置电源由接触器、按钮开关控制,板面安有电压表;电源输出处装有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过流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等,当电路出现漏电、相间、线间过流及直接短路时会自动切断电源,并及时报警。另外为方便外部仪器工作,在电源板上还提供有插座。学生用电路板仍沿用木板,板上的连接端子及加装的连接插孔和连接导线无论使用任何型号结构的,都能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二)拖动电路板方面

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不仅在考电工资格证时考到,而且其知识学生毕业走上岗位能马上用到,所以它是电工实训的重要内容。

组成拖动电路板元件有熔断器单元、接触器单元、继电器单元、按钮单元等,其构造可以设计成将各类元件归类固定在单元模块上,可调元件布局要考虑调节方便,这样的实训装置操作时相对简便,节约实训时间,但学生熟悉元件程度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是将元件放在塑料盒里,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安装在板上规化出的对应区域上,其操作相对繁琐,尤其是元件选择和程序上容易出错,但学生却能熟悉元件的种类、性能、规格等,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此种实训操作模式能督促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学会如何做。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会提高较快。

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可以将每个实训室内的装置分为三类,以方便分层教学。第一类是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准备的2-5块规化出元件模块区域空白电路板,由学生根据电路自己选择元件、搭配、安装、布局、走线和调试,其实训内容允许超过常规内容。第二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元件结构、开阔视野,将各类电气设施(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以新老结合的方式平行对比的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尽量作到元件能分解暴露在面板上,这种装置专供学生观察,以方便学生对元件有感性认识。第三类是绝大多数学生进行实际接线操作的电路板,不同元件横平竖直安装在操作面板,安装时尽量运用导轨以方便增减元件。为避免因长期在元件本身进行走线而导致其损坏,元件与电气连接采用插孔和接线端子两种连接形式,为了让学生明白电气线路连接部位工艺的重要性,实训练习时采用连接端子连接,当学生自己因线路连接安装工艺不规范,而使电路板在进行验证通电时出现故障不能通过时,就会高度重视,在排查故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连接插孔可用在验证性实验或考核时,可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连接导线的运用,减少实训耗材、节约考试时间。

(三)照明电路板方面

由于常用照明电路与实际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照明电路安装是激发初学者学习热情的有效切入点。实践证明电工电路基础是高职学生最难学的科目之一,它甚至成为了学生热爱专业的障碍之一,而电工技术实训过程中的照明电路安装的现实直观性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宜引导学生理解电工电路的相关理论,激发学习热情。为此,在原有电路板上设计加装了一些插孔、电流插座等,以方便进行电压、电流测量等,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基本电量关系,比较串联、并联的区别、清楚电感现象等。另外将原电路板上的标号全部除掉,以方便学生设计安装不同的电路图,也避免有些学生走只看标号接线而不研究电路的“捷径”。同时可将实训室电路板分类进行不同电路安装(允许部分学生不按规定的电路图安装),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五、改进后实训装置的特点

改进后的装置上没有过多先进设备和仪器,但同一实训项目配有不同类别的实训装置,能方便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大限度的满足电类专业初学者的基础性实训课的目的,即掌握一定成熟的电工技能,培养学生对电的认知、理解、应用和把握能力,为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为创新型实训提供平台。装置综合性强,可作为电工实训技能训练用,也可作为电工资格证培训考核用装置。

六、实训装置发展趋势

电工实训装置的发展就是学生在掌握电工理论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通过电工实训学习,可使学生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及后续专业课中出现的电气方面问题,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训练,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所以实训装置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训要求而设定,它可以涵盖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继电接触控制、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等课程的实训内容。

实训装置的发展不但要解决传统装置技术含量低、实训内容和要求不规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使电工实训课取得显著效果;而且还应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国家制定了不同等级职业标准,实训装置要不断发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人员不同程度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改造后的装置设计清晰,布局合理,元件有新旧对比,并能与生产较紧密结合,但由于学院课程设置限制,没有运用PLC等现代电工技术等。虽然没有成套的电工技术实训装置综合性强,且实训课教学管理较繁琐,但它易激发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体会到实训的快乐,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冲.高职院校电工实训设备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王晓刚等.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般项目(2012JGB382)

篇5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112-01

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基础作业特点是作业的一次性,若出现质量问题,再恢复就不容易了,更有可能对施工时间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不排除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可能。所以,有关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作业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施工初始阶段的质量控制

1.1对基坑进行操平、找正操作

把经纬仪再铁塔基础的中心桩处架设好,仔细检查基坑的深度、根开及对角线的长度,保证其余相应的设计图纸相同。基坑的深度中心处需做记号。基坑操平过程须囊括基坑的中心和四角五个点。若现浇基础存在垫层,则进行浇注之前和完成浇筑以后都须实施操平。需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增加终端塔和转角塔的上拔腿坑深,以符合基础预偏的规定。

1.2对基础用料的要求

进行基础浇筑之前需把基础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若把它直接存放在地面上,就需要把砂的备料增加3%,碎石量增大2%。若是存放在专用场地上则可以根据设计直接开始备料。此外,堆放基础用料的场地,还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法来防止雨水的冲刷,对水泥还需要避雨避潮。

2基础钢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

2.1钢筋的弯钩处理

钢筋的弯曲成型不但要满足设计图纸中对于型式、长短、规格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关于结构构造的相关要求:Ⅰ级钢筋(HRB235)的尾部需进行180°的半圆弯钩处理,弯钩的圆弧内径须超过2.5倍的钢筋直径,平直的部分须超过3倍的钢筋直径。Ⅱ或者Ⅲ级钢筋的尾端需进行90°或者是135°处理时,弯曲直径D最好大于4倍的钢筋直径(Ⅱ级);Ⅲ级钢筋则最好超过5d(d为钢筋直径)。

2.2钢筋的捆扎

进行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作业时,将钢筋运输至塔位时,应该确保它是干净的、没有受过损坏的,钢筋表面上的全部油漆和铁锈必须在实施绑扎之前完全清理干净,此外,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核查其种类、规格、多少等均正确,才可以开始实施钢筋的捆扎。

2.3钢筋的焊接

若受力钢筋使用焊接接头,安装在同一个构件里的焊接接头须错开一些距离。在任意的一个焊接接头的中心到距离是钢筋直径的35倍并且超过500 mm的区域里,此外,同一根钢筋不允许同时有两个焊接接头;对于该区域里存在接头的钢筋,其截面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之和的百分比,需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针对非预应力钢筋,其受拉段不宜超过50%。对其受压区不做任何要求。2)对预应力筋,其受拉区不宜超过25%,若是采用了相关的可靠手段,就能够把这个区域增大到50%。同样不对受拉区做任何要求。3)对焊接接头,宜设在受力比较小的位置,此外,对于同一根钢筋的全长上应该尽量少设置接头。4)如果焊接的接头和钢筋的弯折点之间的长度,不宜大于钢筋直径的10d(d:钢筋直径),同时尽量越过构件的最大弯矩点。

3混凝土浇筑处理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需先将基础的中心和中心桩之间的距离、根开和对角线间的长度再仔细核查一遍,主柱和台阶的断面尺寸、保护层的高度、顶面的高差、地脚螺栓的钢筋及设置方向等也需要再检查一遍。

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和确认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如:1)水灰比;2)坍落度;3)配合比。每个铁塔腿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性进行完,坚决不允许留下施工缝隙。连续进行混凝土浇制时,各个层之间的间隔用时最好比较短,最长的间隔时间也最好不要比初凝用时更久;确保充足的振捣,当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水泥浆或者其表面不再产生气泡以及不发生明显沉降时,停止振捣操作;混凝土浇制的自由沉落距离最好不超过2 m,避免离析等;进行浇筑时,需马上清理其表面的泌水,要不然,极可能影响结构的质量。

4现浇基础的质量核查

4.1现浇基础的强度检测

对铁塔基础进行强度检测检查需要用试块作为根据。用于试验的需在浇制现场进行制作。试块的养护原则和基础养护是一样的。试块的制作个数须满足以下要求:1)在转角、耐张和终端,每基选取一组。2)普通直线塔基础,相同的施工班组选取5基或者是不足5基作为一组,浇制的混凝土量大于100 m3也要取一组。3)根据大跨越设计中的直线塔地基和拉线地基,每腿可作为一组,不过当基础的混凝土量低于同工程的大转角或者是终端塔基础的时后,可每基选取一组。4)原材料和配合比变动时,宜另行制作。

4.2现浇基础的尺寸核查

浇制铁塔的基础腿长度的允许偏差需满足以下要求:保护层的厚度是-5 mm;立柱和底座的断面大小为-1%;同一组地脚螺栓的中心与立柱中心的偏离距离是10 mm。对整基铁塔基础实施回填夯实以后,其尺寸的允许偏差须满足下表的要求。

5结束语

进行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施工时,须熟练有关的操作技术施工同时注意质量控制,只有这么做才可以确保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线路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施工

质量。

参考文献

[1]煤矿采动影响区铁塔基础设计研究[J].电力建设,2009,02.

[2]樊彬彬,陈红冬,刘纯.500 kV输电线路铁塔横担变形材质检测及失效分析[J].湖南电力,200,04.

篇6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一、概述工程

此工程为香江谢村地块商住项目(三期),其基础形式主要为钻孔灌注桩,部分采用独立基础。桩身范围内土质主要为新填土,建筑范围内地下岩层分布较均匀,故采用钻孔成孔灌注桩(共一百六十根,其中试验桩三根);为端承摩擦桩,施工有效桩长平均二十四米;桩径分为1200、1000cm两种;桩基顶标高主要为-5.700,此工程采用徐工集团型号为360的钻孔桩机。

二、 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沉放钢筋笼沉放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拨出导管成桩检测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 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清除坡面危石浮土。施工现场的出土路线应畅通。施工复测后,定出桩孔准确位置,在桩外侧设置桩中心的十字控制桩,设置护桩并固桩;经常检查校核护桩。放出桩孔四周。

现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和沉淀池;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雨棚。

施工现场备足钻孔用水、粘土、碎石、片石等材料,确保意外情况发生时材料齐备,满足处理需要。。

(3)桩位放样

专业测量小组应根据桩位坐标定位出每根桩的位置,用木桩定位,注意要垂直准确,放线前应复核业主给定的测量定位控制点坐标以保证准确无误。

(4)埋设护筒

护筒主要是为了防止坍孔,控制桩位。钻孔成败的关键是防止孔壁坍塌。当钻孔较深时,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土在静水压力下会向孔内坍塌、甚至发生流砂现象。钻孔内若能保持壁地下水位高的水头,增加孔内静水压力,能防止坍孔。护筒除起到这个作用外,同时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钻头导向作用。

此工程护筒采用钢护筒。护简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其内径应比钻孔直径大(旋转钻约大20厘米,潜水钻、冲击或冲抓锥约大40厘米),每节长度约2-3米,本工程护筒长度有2.5、3米两种。

(5)钻孔

成孔施工作业流程:钻机就位 检查就位精度 护筒内造浆检查泥浆指标 钻进 检查垂直度、孔深、孔径 清孔 检查泥浆指标 终孔

成孔施工的重点是保证垂直度,防止发生塌孔、缩径、扩孔等病害。着重从就位控制、垂直度控制、钻进控制、泥浆控制和孔深及孔径控制等方面着手。

(1)就位控制

由全站仪放出桩的中心位置,并用“+字线”定位。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2)成孔垂直度控制

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使钻头中心与桩中心重合,且需满足规范要求: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倾斜率不大于1%。经常性检查钻机是否移位、锚固是否稳靠,并做记录。

(3)泥浆控制

泥浆的作用就是护壁、排渣作用。若泥浆效果为达到,则会很难排出钻渣,还可能引起塌孔,严重影响钻进速度。

根据地质资料,地处位置自身造浆的能力较强,因此,本工程除了开孔时和特殊情况外,采用自造浆钻孔。钻进过程中,要控制好泥浆各项性能指标,及时查证。

(4)钻进控制

刚开钻时,进尺一定要慢,让泥浆有充分的固壁时间。在同一地层中正常钻进时,要坚持减压钻进,勤放绳少放绳的原则。孔内始终保持水头,护筒内水位应高于地面水位0.3m,遇松散地层时,适当增大泥浆相对密度和稠度,尽量减轻冲液对孔壁的影响。

(5)孔深、孔径控制

测量孔深的测绳要在用水浸湿的情况下,进行标定。孔底沉淀厚度用标准测锤检测,测锤一般采用锥形锤。孔径控制主要采用“检孔器”,按规范要求及实际孔径制作的检孔器能顺利通过,则认为孔径合格。

(6)成孔检测、清孔

通过清孔使沉渣全部清除,让混凝土与基岩接合完好,以提高桩底承载力。终孔后,应将残存在孔底的钻渣吸出;必要时投入适量纯碱以提高泥浆比重和胶结能力,使沉渣排出孔外。

清孔后泥浆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复测垂直度、沉渣厚度、泥浆等指标,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所有数据都必须记录在案,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7)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a.本工程将基坑开挖至-1.500米后开始成孔,需要借助吊筋将钢筋笼吊放到设计高度,吊筋与钢筋笼必须焊接牢固,防止钢筋笼脱落。吊筋的长度必须严格控制,测量员对桩孔口的标高进行测量后精确计算出吊筋的长度,保证钢筋笼下沉到设计标高。在搬运过程中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钢筋笼扭曲、变形,在吊运过程中要保持钢筋笼垂直。

b.钢筋笼在下放过程中要对准孔位,平稳缓慢地进行,避免碰撞孔壁,吊放过程中遇到下沉受阻的困难,此时不宜强行下放,这样往往容易破坏护壁泥皮,造成坍孔和钢筋笼变形的现象,桩孔偏斜严重的桩孔需要复钻进行纠偏,钢筋笼下放到位后要保持垂直并固定。

c.保护层厚为5厘米,在钢筋笼外侧用预制的直径为10厘米混凝土柱心穿6钢筋固定在两根主筋上面,沿圆周均匀的设置四个点,沿笼长间距2米。

(8)混凝土制作及灌注

水下混凝土采用灌浆导管法灌注,导管直径25cm,管间连接为法兰盘;隔水采用拔球法。导管在使用前要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压水试验。要求压水实验时的压力应不小于灌注砼时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灌注砼时,在大灌浆斗颈部设置一个隔水木球栓,下面垫一层塑料布,球栓由细钢丝绳拴住挂在横梁上,大灌浆斗装满足够的混凝土,起拔球栓,利用初灌砼的压力排水,以保证导管埋深,从而保证水下砼的质量。

进行水下砼的灌注时,导管接头不得漏水或漏气;提升导管时,不得有摇动,要维持孔内静水状态,起拔导管要保证导管底部埋深不少于2m,并不得大于6m,灌注完成后的钻孔桩桩顶应比设计高度至少高出50cm,以便清除桩头浮浆砼后,保证截面处砼有良好的质量。

(9)检测

桩头破好以后,须对桩成品进行检测,此工程对成品桩进行了超声波、小应变、抽芯、静压等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检测规范要求。

三、常见质量通病及处理办法

1、孔坍塌

在正常钻孔过程中如发现孔内水位忽然上升溢出,随后下降并冒泡,钻机负荷突然增加时,则发生塌孔的可能性较大,可通过用测探锤检查证实。钻进时可能发生坍孔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护筒底部漏水造成坍孔。在近水的岸边或地下水丰富地区施工桩基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逐渐造成护筒底漏水而造成坍孔。

(2)因孔内水头不够而造成的坍孔,正常钻进作业时,孔内水位高度应大于地下水位高度2m以上,如因护筒底部漏水或遇到溶洞、透水土层时造成孔内外水位差减少,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持和加大水头,查明原因排除问题后才能继续钻进。

(3)因所配泥浆的性能指标

( 4) 终孔至水下混凝土灌注前此阶段停留时间太长,泥浆逐渐沉淀致使泥浆浓度降低而导致孔内压力不平衡而塌孔。

2、缩颈

缩颈是钻孔灌注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由于桩周土体在桩体浇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另外,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桩底沉渣量过多

清孔是灌注桩施工中保证成桩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清孔应尽可能的使桩孔中的沉渣全部清除,使混凝土与岩基结合完好,提高桩基的承载力。施工中发生桩底沉渣的主要原因及处理的措施: ①桩底的沉渣过多主要由于施工中违犯操作规定,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造成的;施工中应保证灌注桩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将锤式抓斗慢慢放入孔底,抓出孔底的沉渣。 ②当使用的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时,桩底的沉渣浮起困难,沉渣将堆积在桩底,影响桩与地基的结合。工程中需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能用清水进行置换。 ③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如果钢筋笼的轴向位置未对准孔位,将会发生碰撞孔壁的事故,孔壁的泥土会坍落在桩底;因此,钢筋笼吊放时,务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在钢筋笼的加工工艺上,可选用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使用方法是用空气升液排渣法或空吸泵反循环法。④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4、导管进水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由于过量上提导管,使接头部分产生漏水等情况,将造成混凝土离析、流动等质量事故,在桩身上留下致命的质量隐患。因此要严格施工管理,不得发生泥浆水进入导管的质量事故。一旦生发上述事故,可采取如下的处理措施:

浇筑混凝土之前,若发现导管口出现漏水现象时,应立即提起导管进行检查,对漏水部位进行严格的防水处理后,再重新放入桩孔中,浇筑混凝土。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的将导管底部深深的埋在混凝土中,当发现导管上提明显过量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到混凝土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的水抽到之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四、结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作为隐蔽工程,成桩质量控制一直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在该项目桩基础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按照程序性要求审查、审核、审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结果转移为事前因素,抓住质量控制要点、重点、难点,以保证桩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兴汉.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5(S1).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 电工实训 实效性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实训教学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实训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训教学实践经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电工实训的实效性。

一、运用智能多元化理论提升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维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的行为状态,而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也就可以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是在应试选拔中被无情淘汰下来、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其父母大多数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有自卑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告诉这些学生:应试选拔失败了,并不代表你们智能差,每个人都还有很多优势智能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智能多元化理论告诉我们: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以提升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教师要在实训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二、让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多种,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类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因此,在实训中应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以实例激起兴趣

利用元旦等节日举办小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四人抢答器、彩灯控制开关、遥控开关、安装收音机、万用表等,使教学贴近生活。

2.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引入日常生活的问题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训的实效性,如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讲完正反转控制电路后,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接建筑塔吊的正反转限位控制电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拾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劲头更足。

3.通过竞赛培养兴趣

在实训中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训效果。

三、采用合适的教法

引入“教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把教学场地直接安排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实训室,课堂上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边学边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融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承担,学生的知识学习、实验验证、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步并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实践观察,逐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简单易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由于受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每次实训结束,要求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五、引导学生观察实训现象,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意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思有所悟。在讲三相交流电的负载时,做了个实验,用三个相同功率的灯泡(220V/60W)分别接到三相电源,三个灯泡同时发亮,这时把三相电源的零线剪掉,学生惊奇地发现电灯还在亮!从这一实验引入三相负载的知识,并讲解为什么电力线路发生中断会造成用户所有电器烧毁的严重事故。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得以提高。

六、推行有限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训教学就是开放实训场地、开放实训仪器和开放实训内容,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训。相比之下,有限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更适合当前的校情。有限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将开放模式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实训室的潜能,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实训设备的安全使用方面,我们采取准入、登记和检查制度,实训室教师进行控制和把关。这种半开半闭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作用。

七、努力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如何将理论与实验完美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准确掌握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讲解的课程知识呢?这就需要将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有机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可见,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与能力是学生能否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因为其实验环节相对重要,因而对任课教师的选择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至关重要。

八、科学评价

实训课评价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考试者,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实训教学评价不能沿用普通教育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非要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而是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多种途径和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文平.关于《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2]林峰.中职学习电工、电子实践课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07(23).

篇8

【关键词】隔震垫;施工;原理;设计

对于人类来说,大地震是一种突发的、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在不停地探索抵抗地震的方法。在我国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对设防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主要推广应用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有隔震技术和消能控制技术,而隔震技术中,橡胶隔震垫技术应用较广。其原理科学,安全可靠,造价不高,减震效果确切,适用于不同裂度不同抗震要求的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本文就某工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效果作如下浅述。

1.橡胶隔震垫构造

1.1构造

(1)橡胶隔震垫由薄膜橡胶板与薄钢板分层交替叠合,经高温、高压下整体硫化而成,橡胶层与钢板紧密结合以确保钢板对橡胶层的变形约束,使其具有较高的竖向受压承载力,具有较大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耐疲劳能力。

(2)有安全可靠的上下联结板,预埋件(上预埋板、下预埋板),使橡胶隔震垫与上下结构(或构件)牢固联结。橡胶隔震垫施工构造示意图见图1。

图1橡胶隔震垫施工构造示意图

1.2类型

目前主要有普通橡胶隔震垫、铅心橡胶隔震垫和高阻尼橡胶隔震垫。不同类型的橡胶垫满足不同的隔震要求,不同的阻尼比,以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

2.橡胶隔震垫隔震原理

2.1水平作用原理

当水平地震波传来时,除它本身消去一部分地震能量外,还能通过橡胶层侧移一个水平传移(VS),达到消去部分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使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并在瞬间恢复正常,而上部结构不会在地震中破坏,从而达到防震减震的目的。

2.2竖向作用原理

由于橡胶垫与结构构件牢固联结且橡胶层又与夹层钢板紧密结合。当橡胶垫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时,橡胶层横向变形受到约束,使橡胶隔震垫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和竖向刚度,以满足设计抗震要求。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工艺流程图

3.2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材料:厂家提供的橡胶垫及预埋件(上、下预埋板)、联结螺杆均有材质报告及产品合格证明。螺杆采用45号钢精制高强发黑防锈处理(时效不变形),联结板、预埋板采用3号钢,联结板镀锌处理,U形锚筋采用Ⅱ级钢,六角螺栓表面氧化处理8.8级。

机具:水准仪、塔尺、标杆、经纬仪、钢尺、线坠、游标卡尺、水平尺、电焊机、扳手等。

技术:画出施工平面布置图。对橡胶垫分类编号标明施工顺序,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编制质量验收评定表,位移变形观测表。

(2)橡胶隔震垫、预埋件(上、下预埋板)进场时必须有材质报告单及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书。

(3)联结板、预埋板其规格、尺寸、孔径、平整度、边心距、焊缝等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进场后,要求逐个检查上、下连接板表面的平整度与翘曲度,超过1.5 mm时通知厂家更换。

(4)橡胶垫进厂后,需按同规格同类型2%的比例抽样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检验,各项指标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5)利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定出下预埋板的标高及轴线位置,并作好标记。

(6)根据标记,在框架柱主筋上端焊4-6个ϕ14短钢筋头用于安装下预埋板时的标高控制,使预埋板上平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此法控制预埋板标高)。

(7)根据标记在柱主筋四角上焊8个

(8)在进行柱砼浇筑时,先将予埋板取出,待砼浇筑到一定高度(到锚筋下端),再安好下予埋板(注:此项工作必须在砼终凝前完成)。利用不同规格的楔形木垫对予埋件的标高平整度轴线作微小调整,再用经纬仪、水准仪、拉通线精确检查安装,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9)用两根

(10)取出要楔形垫,复核下预埋板标高、轴线、平整度,复核合格后进行二次浇筑(早强)同标号细石砼,然后人工振捣密实。

(11)待二次浇筑砼达到强度的75%-85%后,将下预埋板面清理干净,涂塞黄油,为将来更换橡胶垫作好准备。

(12)用高强螺栓将橡胶垫安装固定在下预埋板上,拧紧螺栓后用防护帽套盖。

(13)在橡胶垫联结板上安装上预埋板,同样拧紧螺栓后用防护帽套盖。

(14)橡胶垫施工安装完后用塑料布及玻璃丝布分两层侧向裹实裹牢,防止主体施工过程中橡胶垫受损,并防止后期老化。

(15)橡胶垫施工安装过程中,作好施工记录,及时填制质量验收评定表。

(16)以上预埋板为底模,进行橡胶隔震垫以上结构(柱梁)绑筋、支模、浇筑砼。

(17)橡胶垫施工安装后,主体每施工完成一层,对橡胶垫的竖向变形作一次观测,并列表对比分析。

4.质量控制

4.1质量标准

(1)橡胶垫工艺、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见表1所示。

(2)橡胶垫中心与定位的误差不大于2mm。

(3)预埋板面标高与设计标高相差不大于5mm。

(4)预埋板对角线靠尺、塞尺测量螺栓孔外侧,测量水平误差不大于2mm。

4.2质量控制

(1)橡胶隔震垫在施工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其它有关标准执行,严把质量关。在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的同时制定出上道工序出现弊病的补救措施,制定出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橡胶隔震垫的质量必须符合抗震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5.质量验收评定

(1)质量保证资料:应提供各种材料配件的合格证及材质检验报告、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2)基本项目:预埋板防腐处理良好,橡胶垫位置安装正确牢固,砼密实、无蜂窝麻面及漏筋现象。

(3)实测项目:测量项目允许偏差为:橡胶垫与轴线中心位移不大于5mm;预埋板与砼表面平整度不大于3mm,实测实量时,随机抽橡胶垫总数的20%有85%的点符合允许偏差值即可定为合格。

6.工程应用实例

6.1实例概况(此处可替换工程概况及应用)

某综合楼位于厦门市岛外工程,**街以南,***街以东,建筑平面呈“L”型,建筑面积11000mm2,是一栋七层混合结构综合楼,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商业用房,三-七层是砖混结构的回迁住宅,东西长57.3m,南北宽40.8m。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于框架剪力墙与砖混结构所构成抗震要求难以保障,因此在设计中采用橡胶隔震垫的抗震新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以满足垫下结构8度设防,垫上结构6度设防的要求。

本工程共使用91个橡胶隔震垫,其中加铅芯型(VP400-L)42个,不加铅芯型(VP500)49个。地下室以上的建筑物依靠嵌固在地下室柱子上的91个橡胶隔震垫来支承全部重量,并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整个建筑通过设置橡胶隔震垫使上部建筑与地下室及基础形成柔性连接,在水平地震力作用时,依靠橡胶垫来延缓建筑的自振周期,有效地吸收地面能量,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

6.2应用效果

该综合楼橡胶隔震垫施工安装工期原计划34d,采用本工艺方法仅用19d,比计划提前15d,为主体按期完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采用普通的机具,可行的工艺方法,完成了高精度的工作。经与同类工程比较,采用了橡胶垫隔震技术设计、施工建筑,由于降低了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也降低了工程造价达2%-3%,价值约20余万元。经厦门市建委抗震办、厦门市质监站、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后期该工程创市优工程垫定了基础。

6.3应用体会

通过这次橡胶隔震垫的施工安装,笔者觉得今后再使用本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橡胶隔震垫安装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操作。

(2)二次浇筑砼时,不准碰撞予埋板及柱主筋。防止轴线、标高平整度发生偏移,影响安装质量。

(3)安装固定橡胶垫于予埋板上时,固定螺栓要两人同时对称的拧紧,防止橡胶垫联结板错位影响其质量。

7.结束语

橡胶垫抗震设计理论形成虽然已久,但实践中用的还不多。关于橡胶隔震垫的施工,目前,我国既没有统一规范,又无国家验收标准。我们在该工程楼的施工中,在房屋橡胶隔震垫的施工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摸索出了一条基本可行的施工方法,为国家将来编制统一规范标准打下基础,也为橡胶垫隔震技术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施工范例。[科]

篇9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5个优秀”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discuss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Gao Yan, Yang Jie, Gao Fe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the non—electric disciplines. Designed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ve Excellent", including excellent teachers, excell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 excellent teaching guide, excell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cellent teaching system in experiment,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Five Excellent"

课程建设是近年来教育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新措施,是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核心力量。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认清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我校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深,难度要求不高,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工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小组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持久、多层次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构建培养高素质任课教师的完整体系:首先,通过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考核),选出课程负责人领导课程建设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其次,轮流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明确当今的行业信息以及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鉴定,加强专业教师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术水平。鉴于此,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已逐步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时安排,选择优秀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教材必须涵盖全面、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其次,教材应图文并茂,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教授的知识,也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由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该教材基于最基本的电气专业知识,内容系统、知识全面、深入浅出,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既保证了学科的完整性,又囊括了该教学领域的新技术成果,更注重满足教学需要和市场对知识的要求,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检测技术和控制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强调上述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相关电气现象,能够运用该课程理论知识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所以,该课程以讲授上述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主(尤其强调对电路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仅在课堂上介绍其基础理论,而强调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这些知识;邀请优秀技术人才对该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采用灵活多变、不拘泥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篇10

【关键词】维修电工 教学管理

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实训是高职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此类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备技能,我们学校要求此类学生具有中级或高级维修电工的水平,并且参加劳动部门的考核,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针对《维修电工》实践课程知识面广、内容深且动手操作难

一、电工训练技能需要注意的几点

电工操作技能训练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实习训练,是为企业培养、输送技术过硬、素质优良同时又能与时俱进的现代技术人才。因此,必须使训练的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动作的准确性。就是指动作方向能准确指向目的物,肢体移动准确。2、动作的协调性。就是自己对动作的控制与调节。四肢与心智等方面的反应正对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3、动作的速度。在准确、协调的基础上还要有速度,表示一定的熟练程度和工作要求,也是提高工效的主要方面。4、动作的自动化。当外界情景对生产技能产生刺激时,产生近乎条件反射式的动作就是自动化阶段。作为一个熟练的操作工,注意力并不集中在如何掌握工具、姿态等低级状态,而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工效和下面的工作。5、动作的创造性。技能的最高境界是熟能生巧,是前四项的综合,是运用多种技巧提高熟练程度并形成创造性的阶段。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出现听觉,视觉和感觉的疲劳,降低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于年轻人的感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能较快地对《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2、实行一体化教学,讲练结合。技能训练是针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其操作技能的正确性、科学性一般都有其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专业技术知识、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开上课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实行一体化教学,是适合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或者是讲完某一工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相关题目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给学生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时,边讲边让学生进行电路安装,并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试验。当学生看到交流接触器动作情况及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其电路工作原理便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技能训练操作与理论的相互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不利于理解《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例如《维修电工》中有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应认真贯彻直观性的原则。首先,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可以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其次,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投影仪投影自制的结构示意图,并介绍其功能。将设备或电器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状态制成幻灯片,正确运用多媒体将各个状态演示投影到屏幕上,加强工作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微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直接安排到微机室内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边听讲边演示。

三、制定相应的电工技能实践计划

实习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实习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电工专业工种以及实习场所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工作内容,并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规范化、标准化的实际操作示范讲解,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维修电工》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在获得维修电工技能的同时,还得考虑学生今后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一步钻研新技术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将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能技巧,让学生自主地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慢慢体会。当发现学生做题的思路和操作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马上否定,更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思路上或做法上的辨析,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必要的时候让他们查找资料,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动手和动脑的习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践教学确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后,要想达到相当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必须教、学、练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开动脑筋,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但懂操作、会操作,而且更善于创新,为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做些努力,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耀生.电气综合实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