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

篇1

在布局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山水结构,同时也应当因地制宜围绕地势合理布局,并结合当地主要文化特色建筑庭廊等要素。原理艺术设计还可以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意蕴,着重从文化内涵与意境当中把握园林设计,而不能只是具备古典文化意蕴的形式。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古典艺术风格的园林设计更加在意自然环境与人之情感的巧妙结合,通过对土壤以及植物环境的考察,形成自然舒适的设计灵感,创造一种诗画情景,形成了一种“中国画”式的园林景观。古典园林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展现一种具有一般性的文化内容,表现当地历史发展路径,并将景象提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教育人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利用现实生活的环境空间,形成全新意味的景观特征,通过利用当地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加之新的景观内容,构建人文景观、园林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以当地的中国古典文化为背景展开设计,建造具有欣赏价值的人工景观。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设计与构思中,需要匠心独运地利用当地具有特色的花草树木,园林艺术设计应当形成地域性特色。植物应当是这种园林色彩当中的重要角色,例如,文竹搭配等,有意识地利用区域环境当中的特色植物,更好地表现古典园林艺术创造魅力。

2古典园林艺术表现方法

2.1园林艺术设计中的休闲设计

对于本园林的休闲设施设计,应更加注重景观的宁静感,以符合人在散步中的视觉规律。园林中所设置的园林小品均采用古代景观手法以及材质,从而使得整个园林在休闲设计上,营造一个曲径通幽、荷香四溢、碧水盈盈、杨柳婆娑以及极具古代气息的休闲场所。另外,通过采取绿化把围墙隐掩,让人感到空间的无限,再充分结合同类绿丛和园外行道树梢的相互交融,及公园绿地与河滨绿地视线互通,把游人视线引向无际的天地。

2.2园林艺术设计中的布局

园林艺术设计中,有时候需要展现古典园林设计当中的“曲折性”,为此,园林的布局应当着重采取“化简为繁,化直为曲”的说法,采用错落纵横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这种“曲折”的意蕴,令观赏角度与视角更加立体化。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观赏视角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还能够提升城市景观融合自然风光的艺术审美效果。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达到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柳暗花明”的艺术特征,对园林种植布局也应当“巧经营”,设计城中湖等艺术景观,这正是古典园林艺术景观艺术的完整表现。

2.3园林景点设计分析

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形成古典山水园林景观的特征需要在绿化方面给予一定的艺术加工,通过保留绿地景观相关的原生态特征,搭建庭廊与门洞,结合跌水以及叠山等形式创造性地构建一种古典山水园林景观效果。景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具有景观效果,还应当形成一种天然合成的自然历史文化内涵。

2.4园林种植艺术设计分析

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方面表现出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形成景观当中的四季变化效果,需要综合利用造景艺术设计思路,形成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植物景观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汲取观赏景观艺术设计的思路,通过对不同花木的搭配对园林植物种植文化加以展现。除此之外,在绿地设计中,应当将植物充分覆盖在园林的每一个角落,植物的种植则应做到四季常青,充分展现植物季节性与个性美,同时,还应当表现出植物群落的艺术美感。

3结语

篇2

在秦汉时期,我国绘画与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统治者多大兴土木,宫廷壁画的盛兴对绘画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与之同时流行的还有墓室壁画与帛画等。虽然这一时期山水画还没有正式形成,但宫廷壁画以及墓室壁画中描写山水自然的内容却并不少见。同时,秦汉时期也是园林艺术相对发展得较快的时期,大量著名的依山傍水但又经过精心设计的华丽皇室园林和山水宫苑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并且这些园林绝大多数构思巧妙、大气磅礴、规模宏大。虽然园林艺术秦汉时期依然几乎是皇家的特有标志,但私人园林发展到此也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之中。

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和园林艺术这二者而言,魏晋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期。它既是山水画这一形式以一种严肃的身份正式出现的时候,也是古典园林与私人园林发展的黄金转折点。由于战乱等历史背景,消极悲观的社会思潮盛行于当时社会,许多文人雅士纷纷通过归隐山林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逃避与不满,大量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文学及绘画作品因此而出现。与此同时,受文人归隐现象的影响,园林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经过精心设计的私人园林落成,园林美学思想初步奠定。由此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单纯的描绘自然或者以反映自然原始风貌为主的历史阶段结束了。

自魏晋以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园林艺术逐渐进入了成熟稳定的全盛时期。进入隋唐,疆土逐渐统一,战乱日日消退,中国步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国富民强,经济繁盛,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一大批山水画大家和园林建造师也随之产生。同时,山水也从魏晋时期最常见的人物鸟兽绘画背景的身份中走出来,逐渐成为山水画家们独立描绘对象。而就园林艺术而言,由于很多园林设计师,比如说王维、卢鸿,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与山水画家,故而当时的许多园林都很富有诗意,并深得山水自然之精气。此外,隋唐也是私人园林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园林不再为皇室贵族所特有,故而在设计上也不再单纯地讲求华丽与大气,园林艺术发展较此时期以前更加多元。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园林艺术的共性

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和园林艺术来说,不管是在商周秦汉的形成时期,还是在魏晋隋唐的发展成熟期,有一个特点始终贯穿在这二者之中,那就是它们都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自然是人类和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母亲,在古代绘画作品和古典园林艺术中,对自然的描绘、再现与讴歌随处可见,大自然的痕迹如影随形。自然既代表了衣食的来源、美景的所在,也代表着未知的事物和精神上的寄托。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探索与热爱都深刻地体现在他们的画作与园艺中。对自然的向往是他们所表达的永恒的主题。均表达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艺术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实物的认知,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因而传统山水画与园林构造在艺术形象构建的问题上一直崇尚意境上的神似。因而在观赏古代山水画和园林的时候,人们常能感受得到一种自然的和谐之感和深切的人文气息。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都很注意对自然环境的模拟构画,以扬州的个园为例,园中种植了大片的竹林,故个园以竹景著名于世,甚至连园名的选定也是因竹叶的形态形似汉字“个”而得名。均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文精神,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它强调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水融的联系,即自然与人类的对于对方的意义是和谐而相对应的。而在自然之中,山水是人们最常见的歌颂对象,人们从山水之中可以领悟到一种沉稳厚重而又包容自在的精神。山水之中有着最真实、最质朴的美感,古人于这些美感之中可以由此感受到人性本身中像山水一样天真、高洁而纯粹的那一部分。从自然规律中看到人类的本我所在,这是“天人合一”理念中所要传达的意义精髓,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园林艺术中体现的思想精华。

中国古代山水画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所谓的“立意”指的就是园林的整体设计思想与最终设计目的。一个好的园林设计立意可以让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形成明确的风格和高雅的神韵。而就“立意”一词本身而言,其常常被用于书画家对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仅基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一些画作与园林设计上的共性。在已知的古典园林中,取材自山水画并以画立意的有不少,像大家所熟知的曹雪芹作品《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园林设计以山水画立意”的典型代表。这些园林在兼顾其本身实用性的同时常常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观赏性,比如由倪云林建于元代的狮子林、朱万钏钟建于明代的勺园,都是这类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

1.意境上的影响。与广袤的自然环境不同,园林常常要受到自身空间的限制,所以很多情况下在园林中不假思索地复制自然景致中的内容是不切实际的,那么,要在继续追求自然意趣的前提下进行古典园林的设计,就必须重视对园林意境的构筑。在这一点上,园林设计显然受到了山水画创作思想的影响,因为它与立意于在小小的一张白纸上展现博大的自然情怀的山水画的创作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深厚、悠远的意味。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构图是影响画作质量的非常关键性一步,也是进行作画的首要步骤,它直接影响到画作的层次感和整幅作品的意境。一个高质量的构图可以使得画作脉络分明、主次清楚,帮助作品舍弃实物景观中不能有效展现在画作中的内容而只取其有代表性的精髓。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古典园林的设计。古典园林必须要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园林自身所受的空间限制和需要表现出的艺术氛围,要做到内容设计合理,布景错落有致、空间利用科学自然,大气而具有实用性,也就是需要将设计中的多元化思想有机地整合与统一起来,才能够体现出园林清新高雅、毫不造作的美学品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园林设计的构图思想与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思维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虽然山水画是景物的二维体现而园林设计却离不开有空间感的三维思考,但其在设计的核心上其实是类似的,即都要求突出重点、布局分明,各类元素之间既要有独立性又要有关联性。

篇3

关键词:园林设计;问题

Abstract:City modernization has led the nation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prosperity, along with the city function is gradually perfect, park, square, ecological corridor, suburban scenic areas, more and more become the city's modern logo,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ity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the inevitable way.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市园林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地给城市人们提供了休憩和舒缓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等的重要保障。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为骨卜的城市绿地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小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小少风景园林师小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在小断探索、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这些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完善着现代园林的设计理沦专业人员在社会思潮、学术动向和决策者的好恶夹缝中苦苦地摸索、追逐、捕捉,以求适者生存总体上讲,规划设计主流是好的但是要找到既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的,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小多。

一、园林设计的依据依据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遇。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境,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1、科学依据任何园林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2、社会需要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要反应社会的意识形态。 3、功能要求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4、经济条件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都和经济是紧密联系的,因此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园林设计的原则

原则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形式尽管世界造园艺术具有世界文化的一般内容与特征,有着园林艺术的统一性,但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自然隔离、社会隔离和历史心理隔离等,因此,各民族的园林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园林形式。 ㈠、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建筑式) 1、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地形、地貌 (1)、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和缓坡组成; (2)、在山地、丘陵地区,由阶梯台地、倾斜地面与石级组成。 2、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体依据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多为几何形体。 3、水体(水景) 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 4、建筑强调建筑控制轴线。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5、道路广场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线部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建筑主轴线和广场轴线常常合二为一。

6、种植设计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等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7、园林小品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雕塑常设于轴线的起点、交点、终点上。西方传统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总之,规则式园林强调人工美、理性整齐美、秩序美。給人严整、庄重、雄伟、开朗的景观效果。由于它过于严整,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拘谨,空间变化少,一览无余。 ㈡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 1、地形、地貌: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水体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形式多样,人可接近。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如设驳岸亦为自然山石堆砌。自然式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河、湖、池、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瀑布、跌水等。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采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3、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 4、道路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丛、林带组成自然形空间,道路的平面与竖向剖面均为自然曲线。除有些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 5、种植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树木不修剪。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 6、园林小品多采用自然峰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像,并多置于风景视线的焦点上。碑文、石刻、崖刻、匾额、楹联等对中国园林独有的“意境”的形成至关重要。追求自然而高于自然。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篇4

作为时代的产物,现代艺术能将人们在社会中人们所关注的对象体现出现。目前,现代艺术已在各个领域中发展、渗透,为人们创作良好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在建筑领域,还是在雕塑、美术等领域,都能体现出现代艺术。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能充分体现出现代艺术的特点。现代艺术作为时展的新潮流,应不断发展及更新,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城市园林设计概述

园林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园林具有强大的功能表达性与较深层次的艺术性。城市园林设计作为一门综合的科学,目的在于能在现代园林中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出艺术特色,如空间布局、城市绿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视角已逐渐向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生活空间艺术等方面转变。目前,城市园林设计的重点在于城市形态及空间布局,通过优化设计这两个方面,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空间布局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艺术性的核心在于布局的美观性与合理性,这就要求要重视空间的灵活运用及园林的动静分区、相互融和。城市规划建设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且需要涉及园林建筑、植物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筑、植物等内容合理划分园林空间,能使园林更加错落有致。在进行城市园林空间布局时,必须要保证园林建筑、植物等内容布局的合理性、协调性,不仅要考虑到这些内容摆放的具置,还要考虑到整体空间布局效果。另外,在园林选址上,必须要掌握整个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平面场地,才能结合实际进行园林场地的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的美观性。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园林的比例、节奏变化等内部格局,才能保持园林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在园林中充分体现出现代艺术价值。

3.2植物绿化的应用:

植物绿化是现代生态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其在满足植物生长的同时将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等要素配合起来,以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在现代园林艺术中,植物绿化能发挥着丰富、美化空间的效果,而大部分的园林景观都与植物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植物种植设计和停车场的结合,能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空间特色。在设计形式上,将竖向的常绿植物配合横向圆形突起地形,可形成树阵式排列,使其形式别具一格。而在植物种类的配合时,常绿植物和地被植物之间的结合,能起到很大的景观效果。园林植物造型艺术形式较多,如配植、花卉、草坪等造型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可从植物的造型用途、美学原理及当地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虑,以充分体现出园林植物绿化的艺术价值。

3.3小品艺术的应用:

硬质小品伴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现代城市的各个场合中应用,如在城市公园、广场等。现代艺术品具有着独特、新颖的造型,并以简洁、流畅的外观体现出其自身内涵,且与一个独特的方式展示出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各种事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优秀的小品艺术能给不同类型的园林带来不一样的空间、特色,且内涵往往需要人们用心去交流、思索,使人们在思索中更好地感受园林独具特色的小品艺术性,使园林各具时代特色。

3.4雕塑的应用:

雕塑作品作为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要素,其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广州雕塑公园,通过在公园中应用不同形式、不同时代的雕塑景观,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园林的艺术性,也能充分体现园林的时代特性;如公园中的百米浮雕,能很好体现岭南地区几千年来的经济文明发展史;又如“吮田螺”、、“荔枝”、“鸡公榄”等独具广州风情的雕塑作品,能体现出昔日广州人民的风情习俗;公园中的雕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并集历史、文化及社会等要素为一体,能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及时代特性。如今,随着雕塑造型所采用的材料越来越广泛,且造型越来越丰富,并结合了现代及古典要素,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而且,还可以园林植物上进行雕塑,既能体现现代环保艺术,也具有较好的养身及审美价值。

3.5绘画艺术的应用:

绘画艺术同样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因素,其自身线条、色彩容易被转化成平面设计图中的要素。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往往能从现代绘画艺术中获取更多的灵感。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现代艺术不仅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重要的思想源泉,也是设计最根本的形式源泉。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应用抽象绘画的构图形式,以抽象、无规律的曲线样式作为设计框架,通过结合深浅不同的植物色阶作为基调,通过比较醒目的色彩,并采用简约、整洁的构图设计手法,以组成自由的色块形式,使园林景观能获得强烈对比下的和谐统一。

4结语

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对园林的研究、实践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构景规律和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中国园林已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植物景观设计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合理地种植绿色植物,科学地配置各种花卉,是园林设计者的职责。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含义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 植物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 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是指由各种不同树木花草按照适当的组合形式种植在一起, 经过精心养护后形成的具有季相变化的自然综合体 。

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植物景观设计即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和花卉等素材, 通过艺术手法, 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 并表达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 以及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 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 而且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 甚至包含更深、更广的含义。

二、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2、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 以植物观赏特性创造视觉效果

现代园林受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抽象艺术、构成主义等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影响, 出现了以现代几何构图的手法设计的园林。园林要素成为构成几何构图的色块和几何形体的材料。园林设计师利用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等观赏特性,遵循多样统一、对比协调、对称均衡、韵律、节奏等美学原则形成优美的构图和丰富的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搭配为这些要素增添了生命的色彩和线条,起到完善空间、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4、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5、 掌握花木特性, 创造园林艺术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1) 根据植物的生长期,适时栽植各种花木,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阴、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 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如在某高校教学区内,春天二乔玉兰、樱花、碧桃、紫荆与雪松、桧柏交相辉映;夏天合欢、紫薇、木槿与高大的水杉装点校园; 秋天、一串红、桂花五彩缤纷;冬天大叶黄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科学种植, 利用植物造景

红绿搭配, 展示生命的原色。绿色是园林的灵魂, 假山上要有松柏, 湖岸边要有翠柳􀀁􀀁放眼望去, 满目葱笼, 使人心情舒畅宁静。在绿色植物间, 可根据不同的地形设置花坛、花池、花台, 分别种植牡丹、月季、等, 造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色。品种巧配, 构建立体景观。某医院住院部内的园林景观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住院楼的内庭有一座秀丽的假山,山上的圆亭旁有几棵树形优美的黑松, 四季常青; 山下几株白玉兰在早春开出洁白馨香的花朵,嶙峋的山石上披挂着金黄色的迎春花;假山前道路的两旁是成行的樱花和对植的桂花。这些植物高低错落有序,花期有别,与山水亭台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犹如一幅立体画。

利用角落, 构筑小型景观。根据地势垒石引水,种植苔藓蕨类植物,营造出古老悠远的意境;可修竹成丛,与天然石头相伴, 显示高雅与朴实;也可巧设花廓,方便游人休息。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中的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绿地功能不同,对植物配置要求不同。同一功能的绿地,由于所处的位置、周围环境不同,对植物配置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园林绿化工作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具置和空间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体会,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只有重视植物材料中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只的应用,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红兵.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J]. 现代园艺. 2012(02)

[2] 朱相秋. 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 现代园艺. 2011(11)

篇6

摘要:文章从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方法、考核方式,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谈几点看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教学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强调针对性,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130课时。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原则,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在较好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小型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和屋顶花园等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能将设计思路图纸化,制作出图文并茂、切合实际的电子图纸。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分解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上述原则确定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具有园林艺术理论学习的能力;具有园林地形地貌设计,尤其是利用等高线进行园林竖向设计的能力;具有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尤其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和花坛设计的能力;具有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小型公共绿地设计,尤其是街头休息绿地和小型广场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屋顶花园设计的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系

传统高等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强调的首先是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要注意与其他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对此,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属于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所谓“够用”,是指针对讲解各种园林艺术理论时够用;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编排章、节及前后顺序,并使每一章为一模块,每一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三是注重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如下:(1)模块I: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为:园林艺术的概念和体系、园林的形式与特点、中外园林概述、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静态布局、园林动态布局、园林色彩布局和园林造景等,从总体方面认识园林艺术。(2)模块Ⅱ: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教学重点为:地形地貌和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园路布局设计等。(3)模块Ⅲ:各类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教学重点为: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的设计,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小型公共绿地设计,街头休息绿地和小型广场绿地的设计和屋顶花园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进行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兴趣。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纽约中央公园,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的绿化,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2005日本爱知世界园艺博览园,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等等,这样可缩短学生与园林规划设计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兴趣。

(二)对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一些规律、园林美的形式尽量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规律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借用自然美时,用蓬莱阁的海市蜃楼、泰山日出等自然景象来说明。太阳和海市蜃楼并不是泰山和蓬莱阁的,但却能在泰山和蓬莱阁看到,并成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当讲到比例与尺度的关系时,用成年人和儿童在游乐时所需的游乐设施的尺寸来说明。通过举例,使学生觉得园林艺术基本原理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三)改革课程授课方式,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采用了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图纸讲评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运用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并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室等手段,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利用电教片将园林植物、园林小品及有关的园林设计要素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程与工程背景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直观教学能使许多力学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既可培养学生兴趣,又可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及工程实例边讲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并节省学时。案例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讲稿”的能力,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

运用图纸讲评法进行教学讲评学生的设计作业,分为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两种方式。教师事先将学生作业拍照或扫描成电子文档,用多媒体讲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表扬优点。学生讲评就是模拟园林设计招标现场,要求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讲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分析各景区景点,回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和扩展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课;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园林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面向70%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扩展型课程内容面向20%学生,分析研究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注重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精心制作精品课程网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知识的需求,另外,学生能借到或买到的参考书较少,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通过建设《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解决教学参考资料少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尽最大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设计素材和学习材料。目前,《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已经上网测试,设置的精品图库、公园绿地、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不出校门便可游览很多公园和绿地。此外,《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还可以随时配合课堂教学安排相关内容,配合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设计图纸,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验实训方法改革

实验实训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实训在课堂上完成小幅设计作品的办法,实行课堂讲解图纸、巡回指导学生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设计、制图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即64课时用多媒体授课,64课时进行课堂实训,学生设计图基本上在课后完成。上课时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案例讲解,找出不足之处,总结好的设计手法。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1)绘制手工现状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学校或附近的绿地绘制成现状图,学习绿地设计手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绘图了解各种园林要素的搭配,增强直观印象。(2)绘制手工现状改造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绘制好的平面现状图改造,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知道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行,学会初步的设计方法。(3)绘制手工小面积绿地设计图。利用20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色彩布局设计、园林造景设计、一般街道绿化设计、小游园设计、广场设计等,要求完成彩色平面效果图、局部效果图。(4)绘制电脑设计图。利用30课时的时间强化电脑园林设计图的制作教学,完成各种小型绿地设计图的制作,要求作出CAD平面图、PHOTOSHOP平面效果图、PHOTOSHOP效果图和3DMAX效果图。

实验实训直接关系到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图纸技巧的掌握,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而这一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要耗费大量的心血才能完成一个设计作品。只有找出每一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才能让学生得到提高。学生作设计图是重要的实训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实训作品的批改,并让学生接受。

完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表现和素质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一)实训成绩占50%

具体分配是:将每一次的实训设计进行量化评分,按实训次数分别赋分,总分为50分。出勤率占10%,只扣分不加分,迟到或早退一次减0.5个百分点,无故旷课一次减2个百分点,并不得评定优秀成绩,旷课次数累计达学校规定而不能参加考试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履行了请假手续的病事假不减分,但累计达3次以上的不得评定优秀成绩。

(二)技能考核占20%

每学期进行两次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阶段设计能力。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园林设计考核,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设计图纸。教师根据学生图纸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每次满分为10分,共有两次。

(三)期末闭卷考试占30%

期末笔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小型绿地的局部设计题。题量要大,集中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设计的敏感程度。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篇7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时展趋势越来越广泛,包含其中的现代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在设计手法、设计形式、还是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将传统设计模式焕然一新。设计师通过一系列运动变革探索,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等使现代艺术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大解放,在研究设计的竞争规律和分布式环境设计活动中,研究目的之一是提高设计的竞争力。现代设计理论具有强调创造能力开发和充分发挥人员的创造性,以及具有程式性,要求设计人员有步骤和计划的进行设计,与此同时,也把设计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同时考虑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因此现代设计理论的综合性特点的存在也显得理所当然。

2园林设计

园林筹划策略可规整于园林设计当中。简要说,就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地形改造。是运用于种植花草树木,布置园路和迎合建筑等途径进而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所形成的昵称。园林设计是将生活中最美的自然环境和理性、感性相结合所创造出最和谐的自然状态的结果。假如将园林设计视作一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性质的艺术,那么我们应当赋予其理性主义思想,遵循理性主义思想,才能将园林设计归于自然、归于生活。虽然园林设计是一种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设计,但也要将安全环境视为必要内容,实用意义也都应当考虑在其中。实用意义和作用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功能原则,这些功能原则可为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朴质。园林设计中对空间进行装饰是一种必要的功能责任(其功能责任不是在于摆鲜花等纯装饰类的),这种功能责任不仅使园林设计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还将园林环境美化为使人感觉舒心的一种艺术品。

3现代设计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设计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有四点:(1)科技创新的应用。园林技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达到了园林设计的基本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工艺美术的改革,例如,运用ED灯光作为园林建筑外墙的装饰,在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放入音乐水幕等传统形式的新表达。这样更容易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2)平面构成的应用,现代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即点、线、面三点构成,这是我们研究形态学或者任何抽象理论的基础。(3)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不同的视觉感受,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色彩来塑造出视觉艺术,例如:利用黄色系,可以舒展身心;利用绿色系,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不同色彩的搭配可以凸显出不同的效果;与园林设计的效果相呼应,由于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静与安静的环境氛围。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适搭配,让人们在视觉感触的情况下,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感触,进而提升园林的视觉效果。(4)传统园林建设更多的是使用木质材料,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思维下的园林设计材料则运用高技术材料和低成本材料,这些技术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木质材料相比,大都有价格便宜、性能好等特点,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合理应用,产生的影响也将会是极好的。

4现代设计理论对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现代设计在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明确。而要求设计者对历史、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达到深刻的理解,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设计理念。此外,虽然艺术设计性高于生活,但是,艺术也是源于生活,我们必须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吸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用心感受最真诚的人类情感,并将这些灵感与现代设计理念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使现代设计更贴切于生活。设计者设计理念完美结合成果,则是对历史、科学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的基础,就是对于最基本生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也是被设计者们忽视的,在西安市生活中,许多设计者都是借鉴于书中的图纸,或者将国外国内的设计,以及相对比较成功的设计当做自己的设计理念,而完全忽视了现实生活这个丰富的灵感渠道。作为设计者来说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将自己收获的知识放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并将这些设计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成熟,有内涵。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运用现代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把传统的设计或是一些带有感彩的设计转变为理性观念,并从经济和技术的视角出发,科学性的思考分析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之间关系。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吸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用心感受最真诚的人类情感,并将这些灵感与现代设计理念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现代设计理念原理优势。使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只是包含艺术特性,还增添了园林设计韵味,达到现代园林设计基本本质内涵。从而,提升园林设计的美感。

5现论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不能忽视的是现代设计理念和园林设计规划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升华的,现代设计理念是一种思想层面的物质,是依附在实际物体上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的一种思想,而园林设计就是人们肉眼能看见的实际物体,两者在存在的性质上有区别,但也有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关系。例如,美国著名建筑师欧姆斯特的著名作品-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中,给人的感受有点像是保留一片原始的地貌,基本看不到太多的人工痕迹。中央公园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同时也添加了对生活的理解等等,是饱含了科学性质的艺术产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吸收新的营养和理念,来为思维注入新活力。园林设计是存在于当下社会环境中,也从属于现代设计的范畴里的一种形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里,现代设计创作手法和审美的标准都符合于时代的气息。虽然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现代设计又赋予了他们新思维和新形式,在技术准确和设计理性的前提下,现代设计理念也成为了人们想要了解的焦点之一。富有特色的创作理论使园林设计的内涵别具一格。而作为实用性较强的现代设计,它也有着独特的特点,用来思维概念传递的一种设计形式,能够结合园林自身环境,进而构成一个新的心情,新的视野,极具感性特点的园林效果,并营造出更加完美的意境。由此可见现代设计原理和园林设计是相互依存的。

6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方法

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景观园林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景观园林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涉及园林地形、植被等诸多内容。如何更好地突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实用性成为当前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其中,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园林的合理规划,还能够提升园林的艺术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一、应用空间艺术的作用

首先,景观空间设计能够将硬质铺装与水、植被等景观要素有机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园林景观的丰富性,使景观园林设计更具趣味性特点,给人们一种休闲、轻松的感受。其次,空间具有尺度、大小的局限性,为景观空间层次的设计提供了一定支持。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突出景观的艺术性,我们可以采取空间艺术手法,深化景观层次,增强景观空间的空间感等。如,利用透视原理进行框景处理,提升园林的立体感,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再次,园林设计种类具有多样化特点,不同材质构建的活动空间也会存在一定差别,如木质茶吧、养生空间等,功能差异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人们忘记工作中的烦恼。最后,景观空间在园林中的范围可大可小,无论空间规模大小,组成元素在园林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如,交叉路口的雕塑、指示牌等都缺一不可,其在丰富景观的同时,还能够成为园林中的视觉焦点,为人们游览提供方便,便于人们及时找到准确的位置。

二、设计方法

1.利用地形优势

地形作为景观园林设计的核心,其设计效果直接影响空间的艺术效果。很多城市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都将地形作为主要参照物进行设计。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合理把握地形优势,坚持生态化原则,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对自然地形的破坏,研究自然地形的空间艺术形态与特征,科学、合理地利用地形起伏打造生态化的园林空间。坡度相对较小的地形视野较为开阔,可以设计廊架、广场等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自由的场所。坡度较缓的地形可以在现有地形基础上制订台式空间或缓坡草坪等休憩场所的设计方案,给人们更多视觉与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在喧嚣的城市中营造宁静的空间,可以缓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不适合人们活动,但是这种地形却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便于观赏的一体化空间。

2.利用植物元素

植物是景观空间设计的柔性化元素,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中,植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自然的享受。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元素对景观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常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不同的季节,植物表现也各具特色,不同植物打造的空间美感也不尽相同。所以,利用植物实现空间设计具有独特的意义。具体来说,纪念性的景观可以选择以常绿松柏植物为主,营造一种庄重的效果。道路景观可以色调鲜明的丛植花为主,与城市规划相呼应。在设计之初,设计师要加强对不同植物特色、生活习性等诸多因素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各类植物特点和作用,以便打造更多具有自然美感的空间艺术效果。

3.利用水体元素

水是我国传统景观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它具有灵活性、流动性等特点,对于提升景观空间设计艺术效果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水的流动性创造的艺术空间更具生气,如活水公园嬉戏空间等,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感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不同功能的空间场所,可以选择不同的水体表现形态。

4.利用建筑元素

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发展的主要标志,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能够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建筑造型、服务功能具有多元性,能够对景观空间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景观凉亭、艺术文化长廊等,不仅能够为景观空间增添更多的情调,还能够丰富景观的功能性。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充分利用空间艺术设计理念,按照经常光顾的游客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如,儿童、青少年的活动区域等,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活动需求。现代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以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美感。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致力于呈现自然之美。从根本上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术。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顺应时展的趋势,不断挖掘空间设计的内涵。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人文性、生态性原则,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美观的生活空间,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阮彩虹,袁媛.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表现形式分析.中国园艺文摘,2013(3).

篇9

关键词:当代 园林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人们所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以及街头小品和艺术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行为方式。园林设计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人们的周围,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建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居住环境,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

分析当代园林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强调整体规划

当代园林设计具有设计性、创造性、可靠性、程式性等特征,其整体规划包含着系统析产品规划、综合设计方案、技术原理方案设计、施工设计与实验、优化设计与价值评价等过程。

首先,要明确园林设计的整体目标,主要有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是指园林的设计能满足人类需要并适应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提高人们的素质和陶冶性情的社会意义;经济目标是指高效利用资源、适当降低成本、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环境质量,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文化目标是指园林的设计符合当地的人文风俗,同时发扬当地的地域文化,以提升整体的人文素养;生态目标是指将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进行有机协调,给人以全新的大自然体验,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当代园林的规划应该是囊括多领域的文化,将技术与艺术结合来构造人类、建筑与自然的复杂组合体;同时还具备实用、完整的功能体系,继承人文风情并追求特别的艺术形式,将人文形象抽象为点线面实体图形,塑造完美的空间结构。

最后,要结合结合现代设计元素,而不流于纯艺术形式,融合成新的美学概念。

2、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我们有理由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作为优秀园林作品的第一评价要素,它是园林设计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准则。我们强调景观设计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峦、谷、壑、坡、坝等自然地形特征。我们不提倡城市建设中的“三通一平”中的“一平”,为什么不允许由地形起伏的自然美来调剂过于人工化的城市景观呢?植物群落和种类的多样性仰仗地形设计创造出高低干湿阴阳不同的生态环境。园林建筑有了附生的地形而具高低变化,植物也才有小气候环境的变化,园林也才有峰回路转的变化。

其次,我们关注基地的自然资源及植被资源,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提倡从大自然中获取设计源泉,尽量使我们的设计融合于基地的自然环境之中。柯布西耶的“新精神住宅”,在建筑的屋顶开一个圆洞让基地的大树穿顶而过;例如广州的白云宾馆设计“榕银壁”来保留有的古榕树;赖特的“落水别墅”与地形、树木紧密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如杭州的西湖风景区,四川的峨嵋山、青城山寺观园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依山就势”修建的园林,都是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不是一律迁就于大自然环境,而是在取得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过程中能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并适当地加工改造,最后整理出有个性、有艺术性的园林作品。

3、注重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合一

毋庸置疑,园林设计是艺术的一个类别,当代中国园林设计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与传统艺术观念中的“再现”、“写实”、“模仿” “表现”、“抽象”、“感觉”成为现代相比,艺术的主流,艺术已不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试图去追求一种属于艺术本身的东西,艺术充满了表现性、象征性及心理状态的流露,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被完全打破,艺术的概念变得如此开放、多样。

而我们的设计艺术长期以来仍受着工艺美术、模仿等观念的教育,艺术的内涵被弱化和表面化,这种类似知识化的素质教育与审美标准,使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局限在纯艺术里。园林的艺术教育成为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下的模式化考试,或者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体系下,艺术在园林设计中成为各种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以雕塑小品、壁画甚至景点命名的形式再现所谓的艺术创意。这种理解下的园林设计,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艺术的广度的程度上,真正让人欣喜若狂的园林设计尚未表现的同时,园林的功能也只是审美娱乐。

与这种模式不同的是,园林设计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与使用问题的挑战,艺术已不再是“唯美艺术”,我们也应该去理解园林不仅仅意味着“如画”。对艺术的追求并不是园林设计的全部,设计师也不能沉醉在自我表现和某种艺术风格的追求中,每一个新的、独特的创造都来源于对特殊的场所和对特殊的功能价值、生态价值的理解和表现。园林设计可以成为艺术的载体,同时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和学习,将会使园林设计呈现更多的可能性。

二、分析当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

鉴于我们传统的园林设计观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也不能充分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人文面貌,在当下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园林建设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内外园林设计发展的基本情况,新型的园林不管在设计理念还是元素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步由过去的“天人合一”理念,走向如今的“人本主义、多元化生态空间”理念,在未来将发展至“高科技化、信息化”理念;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价值观念,创造适应生态发展的和谐的园林艺术。

笔者认为,之前的几十年直到几十年之后,对于园林设计都将会是一个过渡和转变的时期,一个不断探索和突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挫折和遗憾不可避免,但是在大众逐渐了解并接受和真正欣赏现代园林的过程中,中国的园林设计师也将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之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缔造出真正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完美园林天堂。

参考文献:

[1] 陈刚. 小议我国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科技资讯, 2007,(25) .

[2] 何琮.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及施工的发展[J]. 园林科技信息, 2003,(04) .

[3] 吴海平. 浅析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 广东科技, 2011,(06) .

篇10

1.21世纪园林专业发展趋势

1.1历史的价值不容忽视

东、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作为东方园林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延绵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其高度的艺术价值一直作为学术研究的课题。而西方园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古埃及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西方古典园林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运动”后的“现代景观”,园林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的西方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的景观是分枝结构的而不是收敛聚集的;是多元价值论的,而不是一套被普遍承认的价值观。

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忽视历史的价值,但也不能让传统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枷锁。对于一种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不代表对过去的拷贝,也不意味着对早期风格的单线轨迹的延伸,而是要触摸到那些超越时代的基本点,通过吸收早期答案背后的各种原理,把它们转换为适应新的条件的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吸收其精神而不是模仿其风格。

1.2生态观念的融入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景观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壮大不是偶然的,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后,人类很快察觉到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土壤遭到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沿海地带被污染……这种状况与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截然相反。人类意识到应以生态平衡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整体协调,避免产生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随着生态观念的建立,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园林的生态设计先后出现了生态保护性设计和生态恢复性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并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中国园林界对生态设计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开展了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境生态绿化、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一部分设计者则将生态学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中国园林的生态设计拥有良好的开端。

1.3社会信息化对园林专业的冲击

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空间环境如何规划设计己成为园林专业的重要课题。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而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必然对园林专业产生重大影响,使园林的研究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术、教育手段等发生巨大变化。

面对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21世纪的园林专业必须扩展学科内容并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国情的园林专业人才。

2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动手能力差

设计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功夫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国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其原因是他们缺少规范化的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2.2课程设置的弊病

由于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其专业基础课程美术及核心课程规划设计、生物生态课程必须得到加强,保证有足够的课时。而近年来,某些高等院校对课时的削减和对课程门数的増加,使有些部门盲目服从,没有认识到像园林这样的一些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园林专业的特色不能突出,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差。

2.3传统思想的禁锢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峴,被公认为风景园林的渊源。它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较为规范的营造模式,一直作为园林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式山水园林风格的影响,缺少对西方园林的了解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认识。对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3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

3.1端正学习方向,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优势,使得大多数学生甚至教师侧重于计算机制图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只要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手绘功夫较差也一样能做好设计。事实上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手头功夫的训练,更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手绘技能,能将自己的创意较为准确而快速地表达出来,増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习兴趣,这也是计算机制图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对学生应从其入学之日起到毕业之时都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快速设计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园林专业学生的手头功夫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以此为基础,加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建立自学与教学互动方式

3.2.1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进行背图和徒手的训练。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孙筱祥先生、唐学山先生等风景园林学科的元老,对于背图都是身有体会的,他们对中西方许多经典的园林设计从设计理论到图纸内容都是相当熟悉的,这使他们在毕生的设计工作中受益匪浅。背图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锻炼了徒手绘图技能,往往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3.2.2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1)不可缺少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特点,使其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教学直观性强、容易更新等优点。设计离不开图纸,而多媒体技术对园林设计案例的形象化展示弥补了空谈设计理论的弊病,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因而,多媒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课件不要过于注重表面形式,避免喧宾夺主。(2)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掌握设计方法,是设计类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然而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案例的选择既要有中、西方传统园林中的精华又应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陈旧过时。对于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课程设计的进度而进一步展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其精华。(3)积极有效的共性教学: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当前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并结合此类问题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性。(4)实践教学:建立与城建园林部门的实践教学关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结合具体项目完成,学生有机会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反馈和最好的补充。

3.3课程体系的完善及其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系统化

3.3.1完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从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第一个Landscape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学)专业开始,经过百年的发展,欧美的Land-scapeAichitectuie专业己由初期的私人花园、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扩展到“大地景观规划”的阶段,延伸到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围。

目前,我国多数大专院校中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狭溢,课程设置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造成知识面狭窄以及设计观念和手法的落后,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因此,必须调整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1)设计方向的课程除了传统园林学中的基础内容(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外,还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的专业课程,并将生态学课程更好地融入其中,使园林学科的系统更为完善,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2)在学好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自己选择方向研修并提高此类课题的学分数。既培养能主持大型设计的高层次人才,也培养专向突出的高质量专才,更要培养创业型人才,并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3.3.2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系统化

园林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没有完善的教材。到现在为止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还在沿用老教材,而老教材的内容陈旧和不完善明显跟不上形势。作为设计专业教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应放在首位,即不局限于传统园林学内容,深入了解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和审美要求,将设计类课程内容提升到广义景观规划设计的层面。

更新教学内容必须收集大量的素材,内容丰富。那么在课件制作时除了按章、节编辑外,还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做成专题形式,如园林设计课,为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拓宽设计思路,笔者设计了专题形式课件,如:概念设计与园林形式、园林与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案例分析、西方现代景观经典设计等,将实例的选择科学化、系统化,使学生在教材以外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专业知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