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元素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元素

篇1

关键词:古城,景观元素,城市设计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设计面临着如何发掘出其自身城市特色的任务,而城市设计本身其实就可以被看作是个过程,将城市地段中的历史文脉要素融入进城市设计中,就可以创建出一个时间的维度.

山东省滨州惠民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自秦始皇东巡设厌次县以来,历为州、府、郡、县治所,清代为武定府,有"鲁北首邑"之称。孙武、东方朔、展子虔、康进之都诞生在这里。有"魏氏庄园",有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等具有显着自身特色的建筑造型。本文将浅谈如何将这些城市历史记忆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融人进当今中国城市设计中,从而体现出所在城市和地段的城市特色.

1古城与景观元素

1.1 中国古城的构成要素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史,从夏商起就有了版筑夯土的城墙,但是夯土容易遭受雨水的冲刷,唐代以后,逐渐出现砖包夯土墙,明代开始,各地开始普及和采用为当今我们所熟知的砖砌城墙技术.

前期古代城门的门洞在结构上多采用木过梁,从宋代开始砖拱门洞开始普及,城门上还会筑有城楼.出于加强防御的目的,有些城门有两道,从而形成了瓮城.同样的目的还有在城楼上建造的箭楼.又有种墩台叫做敌台或马面,目的是有益于城市的防御者从侧面射击那些攻城者.作为防御性建筑,城墙还演化出供战士值班休息的窝铺,供指挥用的敌楼,供抵御矢炮用的城垛或称作垛口等。

1.2环境景观元素分析

外部环境景观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指的是绿地与植物种植配置和布局.硬质景观指地坪、地面铺设、雕塑及小品、景观建筑等设施.硬质景观直接被人们所感受的是来自步行环境,牢固、安全并舒适的步行环境是景观从功能上看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此要求就必须对地坪竖向、铺地、边缘、台地、踏步、坡道、护坡、堤岸、围栏、栏杆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古城景观元素就可以结合硬质景观中的一部分通过创造设计出具有古城韵味的当代环境景观.

2惠民的古城景观元素利用情况

2.1惠民概况

山东省滨州惠民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自秦始皇东巡设厌次县以来,历为州、府、郡、县治所,清代为武定府,有"鲁北首邑"之称。悠久的历史培育了众多名人志士,孙武、东方朔、展子虔、康进之都诞生在这里。

惠民县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被山东省列为重点旅游景区之一,2003年1月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存唯一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有为纪念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式建筑群"孙子故园",有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以及大商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等具有显着自身特色的建筑造型.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河南张泥塑、清河镇木版年画、剪纸、魏集古木家具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2.2惠民古城景观元素构建。

城市设计中利用惠民古城作为景观元素,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复建古城,那么如何在惠民老城的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将已逝去的古城元素展现在世人面前,古城景观元素的构建主要有下列元素:

1)古城墙

已经从防御功能转变为景观功能的城墙理应具有可供通行的功能.步行的文化意义在于城市景观要素是一个集合体,是一个整体价值的创造,能够让人们从行走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形成不同人的不同价值空间.惠民老城的古城的所在地块人流繁忙,利用好这一点将能很好的从步行空问使用功能和文化价值两方面达到超越城墙景观要素原本的硬质景观价值.

2)青瓦斜屋面.

作为古城民居的传统屋面,所强调的是既需要主观刻意创造行人的停留空间,更需要停留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是不强迫的,是一种景观意象的自然吸引.强调能够创造一个粘滞的空间,让人们能够"驻足以望,翘劲以望".同时,这个景观也是人们最希望能够"引以为邻"的要素,正如同过去人们曾"逐水草而居",当今时应是逐城市景观而居.为此,这种以青瓦斜屋面为要素的硬质景观不能成为视觉的障碍,而应在尺度和造型上有所变化而成为能够满足人们心灵所需的物质空间.

3)城楼.

景观需要从"纵"即历史的角度挖掘,也需要从"横"即根据地域文化所造的细节雕琢,来自于古城元素的景观符合"纵"和"横"的标准,是能从表至里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景观的可赏性是景观的外观和内容的统一,与其载有的故事有关,惠民老城的城墙满载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富含的故事数之不尽,以它为元素创造出的景观能与人们产生共鸣,由其建构的景观是具有内涵和可赏性的.

2.3古城作为景观元素在惠民城市设计中的利用

作为古城景观元素在惠民城市设计中利用的范例,惠民古城公园的硬质景观设计作出了许多值得一看的创意.惠民古城公园是一块开放的公共绿地空间,位于惠民老城护城河,此处正是原先古城所在之处,位于城墙的东北段,因此在这里的开放空间中引入古城景观元素是合适的地块,能够在这里引发人们在空间中感知和学习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其内涵和文化品质.在此轴线上所出现的古城景观元素,正是通过城市设计来承接惠民的历史和未来的绝佳的表现形式.

1)护城河.传统意义上的护城河处于防御功能的目的必定是宽并深的水体,此处摒除了这些已经不需要的功能,采用了流动的溪流来表现护城河的意境,使人产生亲切的亲近感.

2)城墙.位于小溪边的绿地围栏正处于雷同于城墙要素的位置,为了表现出城墙的效果,设计使用了城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垛口,材质上使用清砖表现了砖砌城墙的技术.由于围栏具有很长的长度,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围和感,所以虽然低矮但使人第一眼就能认出城墙的存在,也使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里曾经那高大的城墙印记.

3)城门.现实中的城门必定是在城楼的门洞吊下门板跨过护城河连接城里城外的,这里建造巨大的城门显然已经不符合景观设计上的要求了,于是跨越溪流的木桥被造成了带有吊索元素的城门,这巧妙的设计也正在景观轴线的入口,给人以强烈的进入感.

4)城楼与敌楼.据史料记载在城墙一敌楼万军台上筑有丹凤楼为惠民古时最高的建筑,站其上远眺乃惠民八景之一,但重建旧样已不适合此处现今的景观尺度,于是采用当今现代园林中的高架步道,步道从一侧清砖砌筑外表的城楼式样的茶室顶端出发从高处往低处徐徐降落,站在高架步道上四周景色、老城的古建等等尽收眼底,它给人带来的感受与"高楼远眺"如出一辙.人们行走于高架步道平台上感受到的历史气息正是古城景观空间设计从观赏和学习功能上的最佳展示.

结语

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城市景观的再开发,如何在其中塑造出新的内涵是现今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古城景观元素作为能够连接古今的纽带可以为城市特定场所营造出富有历史文化意境的景观意象.通过对中国古城和环境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着手,结合惠民老城的古城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利用研究,希望可以触类旁通为今后在设计中运用古城景观元素提供思路,为城市营造出更具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15.

篇2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主题设计;文化内涵;设计理念

1导言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在规划城市公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使得城市公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境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每一位园林景观设计师,都能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让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色如画,让漫步在城市公园中的人们流连忘返。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与公园的主题、功能等有很大关系.例如,综合性公园就要突显公园的综合功能,有林地、绿地、活动场地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专题公园则要突出其专题特色,风景名胜公园要结合其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开发;植物公园要结合其植物特点进行开发等。不同类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设计元素的差别却较显著,这样才能突出公园设计的特色,满足当代大众的个味、求异心理。针对于大众不断提高的精神生活要求,如何树立科学理念,进行公园景观的创新设计,是提高当前公园景观建设的关键。一方面,设计理念为公园景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为公园的景观注入了更多的思想和文化色彩。另一方面,设计理念有效的将公园景观建设的各个元素统筹起来,更充分的挖掘了公园景观建设各个元素的潜力,增强了公园建设的境界价值和生态价值,使公园建设更好的融入整个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文明、文化的窗口。

3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素

3.1 山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系统,阳刚如山,阴柔如水。在园林规划中,山和水是重要组成部分。山可作为主景、前景、隔景、碍景。水是是园林规划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因水而活,树木因水而茂,亭榭因水而媚,空间因水而阔。水体使得园林产生了活泼生动的景观,造就了开阔的透镜线和空间,园林规划中,较大的水面可改良城市气候,同时也可开展多项水上运动,如划船、游泳、钓鱼等。静水使人感到平和安详,动水使人感到活泼欢快。因此在现代园林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山水的应用。

3.2 地形

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是园林规划的载体和基础,构成了园林骨架,起到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作用,影响着游览的视线、路线和速度,并且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园林地形包括台地、山丘、斜坡、水池、溪涧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体现了不同的景观特征,影响了园林的风格与布局。在现代园林规划中,地形的塑造不仅要师法自然,同时也要体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的造景内涵。

3.3 植物

在现代园林建设规划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生命有机体的园林植物,以丰富的色彩、优美的姿态、沁人的芳香为园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园林植物的搭配设计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可使得园林产生繁花似锦的春、绿荫暗香的夏、霜叶似火的秋、翠绿常延的冬的美丽景观,体现季节变换的自然魅力。

4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

4.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4.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4.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情景,让人们的意境在公园的景观徜徉中得到升华,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4.4突出“绿色”景观

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设计应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不单单能满足当前人们和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考虑。最起码不会对人类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是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也是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负责。

5结论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将对自然、对社会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应用景观设计理念,结合不同的景观设计元素,使大众与设计者产生情感、精神世界的共识,使公园景观建设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成为展现城市的窗口,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杰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程序设计实践;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025-03

1传统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不足

程序员素质的内涵很丰富,没有统一的标准,公认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5]:① 持续学习的能力;② 团队协作能力;③ 需求理解能力;④ 文档习惯;⑤ 良好的代码编写风格;⑥ 测试习惯。

在目前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是培养程序员素质的一门关键课程,一般安排在程序语言课程之后,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加深对编程语言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二是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开发过程,获得具体的开发经验;三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在具体的实践中该课程存在如下问题[4]:

(1) 在学生的组织上,经常是多个学生独立完成同一个课题。学生没有被组织起来,相互间的协作、沟通不够。

(2) 在课程的选题上,过于偏重于语法,课题内容陈旧,趣味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3) 在开发的流程上,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开发过程实施准确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编程习惯、编程风格等方面的引导、训练不够。

(4) 在课题的考核上,评分以程序最终实现的功能为主,考核指标中缺乏对文档、代码格式等方面的考虑,并且无法完全杜绝抄袭的发生。

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程序员素质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教学的实际,以提升学生的程序员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组织、选题、流程、考核等方面对程序设计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程序设计实践课程中程序员素质的培养

2.1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能力是程序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在课程中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5人。分组时适当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避免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

每组一个组长,由老师指定或者学生推举产生。组长应当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和奉献精神,负责整个小组的成员组织以及程序开发的进度协调。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完成一定的编码量,可以独立或者与其他人合作来完成整个课题。碰到问题时一起交流、讨论,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好的思路可以被整个团队共享。

实践证明,这种组织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课题的进展,减少了被难题卡住的可能性。对教师来说,这种方式部分减轻了对学生个体的答疑工作量,使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程序设计的整体指导上。

2.2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采取了小组模式,多人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因此可以选择相对较大的课题。从培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选题时我们考虑了如下几个方面:

(1) 由于程序设计教学是编程语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对编程语言中的一些语法难点进行了有意识的强化,包括动态内存管理、文本菜单、文件操作、链表操作、高级指针、排序查找算法等,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2) 选题时注意实用性与趣味性,并尽量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选题时注意新颖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从网上搜到现成的代码。

(4) 课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每个课题都设置了一些选做的功能,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水平高的学生完成较多的功能以及对功能的合理扩展。

(5)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题时布置了一些超出课本范围的内容,如一些函数(数学函数、延时函数、发音函数、随机函数等)的使用以及界面的设计等。

(6)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符合上述要求的新课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表1是我校近年来老师与学生所设计的部分课题,涉及体育、专业、娱乐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课题的多样性扩大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保证了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表1 我校近年老师与学生所设计的部分课题

2.3分析设计、编程风格、文档习惯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通过开发实践锻炼出来的。对开发过程实施积极有效的控制干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我们在课题进程中实施组长监督与教师引导的二级管理,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并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具体如表2所示。传统的程序设计实践课程对编码、调试能力强调较多,这里不再详述,下面讨论其他几种能力的培养。

表2 课题实施各阶段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1) 分析能力与设计能力

对于刚学完编程语言的学生,这两个方面不宜提过高的要求。我们在这两个阶段与学生进行较多的交互与指导,使学生能明确课题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学会正确表达程序设计的思路。通过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在整个课题中的地位,并建立初步的软件工程观念。

(2) 编程风格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良好的编程风格不仅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我们参考了一些知名软件公司的开发规范,从变量命名、注释、空行、缩进格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与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以适应将来社会的需求。

(3) 测试习惯

测试是软件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测试方法,并养成及时测试的习惯,每编完一个函数都要进行测试。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查错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树立的软件产品质量保障的观念。

(4) 文档习惯

文档是软件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知名的软件公司要求员工必须将3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编写技术文档。我们对此也予以充分重视,要求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进行文档的记录,包括分析方案、设计方案、每天的开发进度、总结报告等。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做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文档掌握课题进度,及时进行干预,并且这些文档也是最后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5)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在课题实施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布置课题时,提供了一些网站、工具书和论坛供学生参考。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以引导和提示为主,一般不直接提供答案。从而使得整个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过程。

2.4全方面的考核

为了最大程度的杜绝抄袭现象,在课题结束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进行答辩,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工作。成绩的评定在综合多个方面之后给出,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程序方面,从功能的实现与代码的风格两个角度来进行评价。

(2) 文档方面,从文档的质量、数量以及报告的内容来综合评价。

(3) 团队协作方面,主要评价个人在团队的作用,包括个人工作在课题中的比重,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等。

(4) 答辩表现,包括PPT的制作和问题的回答情况等。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3比较

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改革前后的比较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新的实践课程能够保证课程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反响也比较好,不少学生在总结报告中表示“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受益匪浅”、“找到了编程的乐趣”。

表3 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改革前后的比较

4结束语

合格的软件人员是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人才,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我们的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程序员素质的培养,因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将继续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 中国大学教学, 2005, 5:7-10.

[2] Gerald Weinberg. 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Silver Anniversary Edition [M]. New York: DORSET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3] Andrew Hunt, David Thomas.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 [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4] 李晓明, 陈平, 张铭, 朱敏悦.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8):11-18.

[5] 梁肇新. 编程高手箴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郭剑(1978-),男,讲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基础教学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演化计算、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

朱立华(1970-),女,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基础教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

篇4

关键词:壮族服饰元素;图案设计;应用

民族服饰文化特点所反映出的是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各民族的服饰在色彩搭配、图案造型、制作工艺、材质运用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点。对源远流长的壮族服饰元素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设计出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图案作品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传承作用。

一、从现代图案的纹样设计上融入壮族服饰的纹样组织形式

壮族服饰上的图案多出现在衣服的袖口、衣领、衣襟、裙边、裤脚边、头巾、腰带、围裙、锦带等衣物与服饰上,多以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单独纹样等骨架方式来排列,图案以点、线、面构成的几何纹样为主,如三角纹、菱形纹、羽状纹、锯齿纹等,通过大小、重复、对比、比例、渐变等设计手法呈现规则与不规则的分布,构图活泼,产生出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美。[1]还有些纹样是具象图案,有植物、动物、鱼虫鸟兽,有些纹样素材取自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些纹样则根据壮族人们的信仰和图腾崇拜而创造出来的,如狮子、青蛙、龙凤、太阳等,还有富有宗教文化的“鸟纹”,有孔雀纹、喜鹊纹、凤鸟纹、鸳鸯纹等,寓意着喜庆、大富大贵、吉祥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不移。[2]壮族中的图案纹样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提炼而成的,在现代图案设计的纹样形式构成中,将壮族服饰图案的排列形式和点、线、面的造型元素融入设计中。[3]如在骨架的排列设计上可以用规则的几何形(如三角形、菱形形、羽状形、锯齿形等)来做支撑(如图1),再添加写生中获取的花卉、树叶、藤条或植物小景等内容,让抽象、具象、骨架与内容相融合,在这样的纹样解构、重构设计中,能获得从民族纹样与自然景物的直观融合的形式美,能体会写实与抽象的图案造型规律,让图案在纹样的设计上更具有民族风情。

二、从现代图案的装饰手法上融入壮族服饰文化的纹样个性

壮族服饰上的图案多以织锦布、手工蜡染、手工纺织等材料为主,有刺绣、亮片、彩珠、布贴、银片、拼贴等工艺来点缀主题服饰,在装饰效果上主次分明,相互衬托,给人朴素而又精致的视觉效果。现代图案设计中常见的装饰手法有点绘法、线绘法、平涂法、重叠法等,在图案的底色制作表现中,可以融合壮族服饰的蜡染、拼贴等手法来综合完成,制作成有晕染效果或拼贴式不规则多色组合而成的底色,只是在色差上不能对比太强,不然就喧宾夺主了,会失去底色中含蓄耐看的视觉美。在骨架与辅助图案的装饰上,可以借鉴壮族服饰上的彩珠、亮片的工艺手法,用多种颜色以彩珠式的点构成线的形式来进行装饰,或以多彩点的疏、密来塑造块面(如图2),在视觉效果都是很耐看的,增强了图案的地域性民族特色。

三、在现代图案的色彩搭配上融入壮族服饰纹样的色彩特点

色彩是视觉艺术中表达情感最大众化的方式之一,是构成服饰美的主要因素,具有辨识性和象征性的特点,能有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同时一个民族的色彩特征反映了这个民族对自然、生活、宗教等环境的认识。[4]壮族是一个比较理性低调的民族,壮族几千年的历史影响了壮民们的审美,有“知其白,守其黑”的说法,所以黑色是壮族地区先民所接受的色彩。壮族服饰色彩多以红、蓝、黑为主,是千百年来壮族劳动人民选择的结果,受自然环境、染材资源、民族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实用主义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是壮族服饰的艺术宝库,反映出了壮族人民的审美与智慧。相对于其他民族的服装而言,壮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朴素的,以蓝、青、黑为主,造型结构也较为简单,但服装上的饰品用色就很大胆,多喜重彩,多以红、黄、蓝、绿为主色,小面积搭配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补色来形成强对比,色彩纯度高且对比强,与服装色彩形成了朴素与华丽、低调与奢华的视觉效果,富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耐看度。[5]这些色彩特征常在背包、被面、褥面、背带心、挂包、围裙等用品上呈现,常用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及色彩面积的对比来突出画面主色调,色彩斑斓绚丽、丰富统一、对比强烈而和谐。显示了壮族自由活泼、无拘无束、自由搭配、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充分地表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智慧、爽朗和淳朴的品格。壮族服饰在色彩的搭配上也非常注重黑、白、灰的使用,在壮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初期,先民将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提炼、概括与夸张,巧妙地运用黑、白、灰的比例构成画面,体现壮族人们的勤劳、勇敢与和谐。如在壮锦的色彩搭配中常用黑、白、灰,这样壮锦中红、黄、蓝、绿等纯度高的主色调就容易协调。另外壮锦中还有很多以暗底亮花的色彩来搭配,在深色的底色上设计浅色的图纹,从色彩明度上衬托出了主体。在现代图案设计的色彩搭配中可借鉴壮族服饰的“高纯度强对比”“黑白灰”“深底亮花”的配色技巧。“高纯度强对比”让图案呈现斑斓绚丽、丰富统一、对比强烈而和谐的画面视觉效果。“黑白灰”则可以让对比过于强烈或层次过于相近的相邻色进行调和,可让层次感弱的色彩变得更有节奏有韵律,也使那原本过于冲击视觉的色彩变得柔和。“深底亮花”的配色则给人一种浑厚深沉而又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运用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均衡等设计原则,是现代图案设计中色彩把握整体视觉和谐统一的重要方式,将图案中色彩的节奏与韵律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图像。

篇5

今年7月18日,故宫博物院公布了院徽设计。虽然此前在全国征集了2788件院徽设计图稿,但无一件入故宫法眼。最终,故宫公布的院徽,是另行选择的一家设计公司的图稿。

昨天,曾将自己设计图稿投给故宫的安徽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朱岩岳来到北京,将故宫和中选院徽的设计公司告上法庭。朱岩岳称,院徽剽窃了他的创意。目前市二中院已经立案。

设计师称创意被抄袭

2004年5月,故宫通过网络等媒体宣布,向社会公开征集院徽标识设计。截至2004年9月30日共收到应征设计方案2788件。

经过院徽评审委员会的初评,2005年1月19日,故宫在北京华侨大厦召开了院徽评审会,评出了6件入围设计方案。

1月25日到2月15日,故宫将6件入围方案放在故宫网站上进行公示。

历经一年的征集与评选、公示后,今年5月,故宫宣布院徽征集活动无果而终。

事隔两月后,7月18日,故宫方面突然宣布委托北京理想创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新院徽出炉。

看到故宫最后公布的院徽后,安徽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朱岩岳认为这一方案与自己的投稿从图形到设计说明多处相似。朱岩岳立即向故宫发出电子邮件说明此事并提出质疑,此后又两次致电。

将故宫告上法庭

朱岩岳说,去年6月,他看到故宫博物院征集院徽的启事后,用了两周时间完成设计,将自己的设计稿按要求寄送到故宫。

他的作品并不在初选的6件作品之列,他自己也认为,“毕竟设计的时间比较短,缺乏文化底蕴,可能难以体现故宫博大的文化”,因此并未抱中选的期望。

但他将故宫公布的院徽与自己的应征方案相对比,认为二者在造型、笔划相互距离、比例等方面确有相似之处。朱岩岳出示的设计说明,与故宫院徽的设计说明也存在相似。

故宫回复确认,收到了朱老师的应征作品且登记在册,并通过电子邮件发回一份回函,认为中选院徽不构成侵权。

朱岩岳在诉讼书中提出,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使用中选院徽,通过故宫网站或其他媒体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原告5万元人民币等。

朱岩岳称,自己打官司不是为了几万块钱的奖金,而是为设计界争得该有的权利和名分,“故宫也不能店大欺客”。

故宫称从未泄露方案

故宫方面认为,“以‘宫’字形为基础设计的方案,只要是设计人独立创作,不构成侵权,因为‘宫’字作为汉字是公用元素,在征集方案中有相当比例的作品是以‘宫’字形为基本要件的,但都进行了不同的变形创作,各有特点”。同时故宫否认了朱岩岳“泄露方案”的质疑,称除了在网站上公示的6件设计方案之外,没有向外界提供、透露任何一件应征方案。

在另行委托公司设计的院徽定稿后,故宫称己方专门对向社会征集的全部以“宫”字为基础创作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复核,确定“无一雷同”。

此案的亿嘉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斌认为,故宫公布的院徽与朱岩岳的应征方案从整体构图和部分细节上都十分接近,二者在长宽比、底部平齐、外部线条的粗细及两个口之间的距离等方面基本一致。但《著作权法》只是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并不保护创意,因此美术作品的雷同不像文字作品比较容易对比。

篇6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科技都在不断的发展中,而且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并且现今我国的艺术设计也受到国际上艺术设计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最受人重视的话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有效的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元素,更好的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一些艺术设计工作者来说,应该正确的认识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并有效的利用民族元素进行艺术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1 在艺术设计中运用民族元素的价值和作用分析

1.1 能够有效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艺术设计中运用民族元素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还能利于现代艺术设计能够有效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各民族的热情和文化精髓。对于我国艺术设计领域来说,一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调整,导致艺术设计领域更向西方文化所发展,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无法受到重视和传承,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所以在艺术设计当中,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并将民族元素有效的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从而更好的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气息的艺术作品,稳定的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所以在艺术设计领域当中,应该有效运用民族元素,从而将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传承下去。

1.2 能够有效解决现代艺术设计中语言匮乏的问题

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推动我国未来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艺术设计当中应该有效的融入民族文化,它能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非常丰富多彩的材料,能够使艺术设计更具特点。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来说,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和丰富,一些艺术设计当中所运用的图形和色彩在民族元素当中就有非常多的内容,并且我国民族文化中包含很多具有特色的D形与色彩,数量繁多、风格各异,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应该有效利用民族元素,从而发挥民族元素的重要价值,让医生设计更加中国气息,促进民族文化和艺术设计领域的稳定发展。

2 在艺术设计中民族元素的传承策略

2.1 从民族元素中获取艺术设计灵感

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来说,具有非常多具有价值的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在其中,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都可以借鉴和利用到其中,通过取形的形式将具有民族元素的特征和元素直接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这样最能够体现出民族元素的传承。但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最应该注意的是取形,而并非是抄袭民族元素,艺术设计人员通过对民族元素的表达和体现,来设计出具有民族元理念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更好的运用民族元素来表达出该艺术作品的特点,从而让艺术设计更加民族特色和别具一格的特点。例如,在服装设计工作当中,就可以根据民族元素设计不同类型的服装,通过借鉴民族元素当中的图案、颜色,在结合设计人员的想象力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服装,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能提升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速度。

2.2 传达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的含义

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哲学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民族元素的传承与应用,能够使艺术设计更加具有象征意义,所以在艺术设计当中,应该有效利用民族元素,明确其意义以及内涵,并将其含义有效的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从而更好的将具有民族文化寓意的元素表现在艺术设计当中,实现最终的达意效果。在这一环节当中,必须要对传统民族文化中设计理论进行全面有效的理解和分析,并且还应该在进行国际交流时,有效的传承和应用民族文化,使其意义与思想良好的传承下去。

2.3 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

这里所提到的“神”主要就是民族文化当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而“传神”就是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运用民族元素来实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应用,要想做到“传神”,就必须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效的利用民族元素,继承与应用其民族文化所体现的精神思想,从而让艺术设计更具艺术气息,使现代思想和传统民族文化更好的结合,从而更好的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良好发展。

3 在艺术设计中民族元素的主要体现形式

3.1 应该坚持化繁为简,实现艺术设计的个性创造

在艺术设计当中运用民族元素,是对民族文化进行解构再重造的形式,将优秀的民族元素,通过良好的形式将其优美和具有深层内涵的元素保留,在通过创造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不仅能够有效的表达出具有民族气息的艺术作品,还能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具特色。但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具有一定的复杂和繁琐性,并且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与时代不相符的内容,所以对于这样环节,必须要通过化繁为简的形式,让艺术设计能够更好的表达出民族元素,还不会缺少其内在思想,是现今艺术设计领域当中最为重视的工作。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在应用民族元素时,必须要有选择的进行设计,应该保留民族元素本身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民族气息,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民族文化,促进艺术设计领域的稳定发展。

3.2 应该有效借鉴西方艺术设计思想

在艺术设计发展中,无论是坚持“去民族化”还是选择“全盘西化”的形式都是不正确的,但是在艺术设计当中也不能缺少西方艺术设计理念,所以在艺术设计时应该将西方艺术设计理念与民族元素相融合,借鉴具有一定价值的西方艺术设计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具有民族气息的艺术设计作品。

3.3 对传统色彩的应用进行有效突破

对于民族元素当中所包含的色彩,并不能完全的适用于现代的艺术设计当中,例如,我国传统图形,在着色上都是运用矿物性的染料进行设计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延伸会随之变淡,所以才会有很多艺术设计者认为民族元素中的色彩不能直接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当中。而事实上对于我国民族元素中所运用的传统色彩,是非常有利于我国民族艺术精神的传达和表现,能够强烈的表达出具有民族特色艺术作品,所以在艺术设计工作当中应该良好的运用民族传统色彩,从而更好的推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玉鲜,殷之明.民族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2] 谭亚先.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2007603

① 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

② 参见、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文件。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多学生都会遇到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人际交往的困惑、恋爱的苦恼以及学习就业的压力等等,其心理负担非常之重。其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显得更为突出,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一切。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不少,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其中,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模式向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教育模式转换成为大家的共识。这种转换就必须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并明确提出了两种课程开设方式:“1. 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2. 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①综合考虑高职院校的实际,第二种方式更适合高职院校。第一学期在全院新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再根据高职学生成长的特点,在三年内开设系列心理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本文旨在探讨心理选修课程——《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一、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生一向被称为天之骄子,但当时光进入21世纪的时候,天之骄子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负荷很大。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无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仍然是我们国家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在很多时候无法表现出来。归根结底,这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团中央给出了答案: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②。通过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完成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师也在借鉴和运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与辅导是在团体的氛围中通过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与情感,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这里没有说服教育,没有深奥艰涩的心理学理论,也没有老师的侃侃而谈和指手画脚,通过形式活泼的体验式参与,大学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这里都会找到答案,每一个真实的身心体验,都会令参与者思路豁然开朗,精神得到升华。这种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欢迎。

实践证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培养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的保证。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周 荣,杨 华: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定位为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课,后续课程可开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有关的选修课程。

这门课程以心理学、教育学、大脑行为学及其他人文科学原理为基础,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依照团体辅导的原理,围绕有关心理素质主题,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感悟,并且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人的心理成长的一门“体验式、互动式”的心理健康类课程。

课程主旨是使学生将获取的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力,增强其幸福感。依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基本要求建构教学内容;依据高职院校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依据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和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做、二想、三读、四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团体合作、个体成长”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层面的成熟与发展。一做是依照团体辅导,围绕主题,设计活动;二想是通过有关故事和事例,启发学生思考;三读是提供相应心理学背景知识,适合学生自学;四练是提供适合课后练习和反思的作业\[1\]。 其最终目的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结合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探索开发实践了入学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心灵成长、团队合作、情绪管理、自我超越、人际交往、职场发展、相约成功。

将这些主题单元以公选课的方式,供相应年级的同学选修。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通过运用活动互动、体验感悟、同理同情、行为练习、艺术陶冶、案例分析、交流探讨、点评总结等多种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丰富理念、陶冶情操、发展情商、训练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中心”,注重个体学习基础上的集体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研究讨论课和实践性课程等层面,而是一种以团队为单位的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并创造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的竞争力,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高技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教学安排与组织

每个单元可根据需要安排2至4个课时。由于是公选课程,一般来说,人数较多,要根据年级或专业分成若干个小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为宜。教室选择空间较大、桌椅可以移动为好。为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进行。

其训练组织模式可表述为:活动体验—个人静思感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导师的讲评总结。学生通过做、思、悟、说、练、行等环节,在活动体验中学、在完成任务中学、在团体互动中学习、在愉悦身心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表达交流、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实现“零见习”式的毕业上岗,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师资的配备与职责

每个单元最好安排一名老师负责,另一老师配合,可以是专职老师,也可以安排兼职老师或辅导员参与。教师最好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拥有良好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上课前,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内容、详细做好教学实施计划,还要准备足相关活动所需要的工具,比如纸、彩笔等等。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当“助手”和“导师”双重角色,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中心”观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交流分享、总结讲评等环节,老师又必须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3.学生兴趣的调动与维系

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每节主题单元开始前,可设计相应的热身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融合。要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发言。通过采用旋转木马法、魔盒法、关键词卡片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尤其要注意维系学生继续参与其他单元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强调“互动”,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的讲授。要尽量让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收获体验,更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4.相应配套设施与保障

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应保障设施,例如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咨询室、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等。最好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便于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相应学习和训练。

如有条件,建设户外体验场所,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

在完成各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可通过组织举办相关主题讲座、欣赏心理电影、开展心理测量等活动深化学习内容,提升相应心理素质,实现学习目标。

篇8

【关键词】平面构成元素;点、线、面;设计手法;展示空间设计

一、展示空间设计中平面构成的作用

平面构成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展示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初始阶段是对展示活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整个展示设计的概念设想和设计理念,以文案的方式提出展示设计的构思与要求即展示计划。最终设计者通过对技术资料及展示资料的收集,将平面图、立面图、照明与动力配置的线路图、道具制作工艺图、音响与电子设施规划及其他特殊设计的施工图等以平面图上勾画出来,以作施工制作的依据。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点、线、面是设计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每种元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征。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把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巧妙合理的运用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使点、线、面在平面与空间中达到和谐统一,并使各个精心设计的平面元素更好的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展示空间中,再根据展示空间的整体形象和空间布局要求来对这些元素进行综合运用,在辅以材质、色彩、照明等综合元素,提高展示空间环境传达事物信息的价值,获得受众视觉或心理上的共鸣,创造合理、科学、优美、有价值的空间环境。

二、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造型元素是点、线、面,其中构成要素是大小、方向、明暗、色彩、肌理等。以这些基本要素为条件,加以组合构成,便会创造出无数理想的造型。

(1)点。点是具有由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它的概念是相对的无定性的。点通常是指小的东西,但具体到什么程度才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就必须要有环境做衬托,所以,它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蚂蚁相对于人是点;人对于地球来说是点;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说是点,所以说点是物质中最小的形态,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和形状。

(2)线。线是最具表现力的元素。线可以明确体现轮廓,增强动感和静感,具有下垂感、向上感、节奏感等形式感。如插图、标志、记号、文字等都是用线来表示的。在设计上可运用线的简、繁、密、疏,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的直线可以体现空间的进深感,强调空间变化。

(3)面。面是线运动的轨迹。通常情况下,点密集成线,线密集成面,面给人以充实感。通过面的分割、重叠、皱折等手法可以使雷同、呆板的形产生大、中、小等不同的变化。在设计中,面的量感和体积感常在版面中起到稳定和控制的作用,产生协调性和统一性。面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效果更加强烈响亮,虚实对比则能使画面的主题更加突出。

2.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1)重复构成。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手法。重复形式是基本形的规律化反复,它能加强人们对基本形的印象,使画面产生安定感和秩序感,并产生多种多样美的节奏。

(2)渐变构成。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向外或向内扩大或缩小,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变化。它往往是以基本形或骨骼的渐次、循环渐进的逐步变化,把图形推向,完成造型的表现。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方向的,有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大小渐变、色彩渐变、形象渐变等等。

(3)发射构成。发射是重复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重复的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或几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在视觉效果上,发射具有强烈的聚焦效果,发射构成的骨骼变化会给人带来很强的三维空间感受,这种感觉会随着骨骼线单元的增加而加强。发射具有渐变的一种特殊视觉效果,是一种渐变的造型。

(4)密集构成

密集的基本形是自由的排列,有疏有密,不规律地分布在画面上。密集构成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自然的集中形态,密集构成揭示了构图中重要法则,即密集的图形与疏散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5)特异构成。特异构成是指在规律化的重复中刻意的突变,是同类形象中异象的强调,以此来打破重复性的单调,并以强烈的对比形成视觉的焦点。特异是在重复和渐变规律的骨骼或基本形中的一种特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而产生几个不规律的基本形或变异骨骼,但又保持其整体的规律,这样就消除了完全重复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

(6)对比构成。对比构成是形象在空间中诸要素的对比性的特别反映,它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以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以及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主要解决的是形体问题,通过对注意力与造型力的训练,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通过抽象形象来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摒弃了对功能、材料、造价等的思考。

三、平面构成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展示空间中的点、线、面构成。点、线、面是展示空间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和感知到的最基本元素,它们以造型艺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来诠释空间,以静态或动态的形式组合成为各种界面,体现人们所需要的内在精神,空间的布局、空间的组织与变化、展示形象就是从点、线、面的综合应用中体现出来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论述点、线、面的特性和功能时说:“点、线、面试造型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它具有符号和图形特征,能代表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抽象的形态,赋予艺术内在的本质和超凡的精神。”在此,我们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待并分析空间中的点、线、面的构成和存在状态。

2.点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展示中,一个商品、标志、装饰色块等,都可以看成展示形式中的点,点具有标明或强调位置、形成视觉焦点的作用。点具有非常好的视觉中心作用,因为,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时,人们会把目光集中到这个点上来,它具有紧张性,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点的这种作用在展示陈列中运用的很广,它可以规定展品、强调其中心点以突出形象,调节展品与展品、展品与展具、装饰物以及背景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3.线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展示设计中,直线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能够取得明确的引导观众视线的效果。而曲线更趋向于自由、活跃。曲线可以丰富整体设计效果,打破单纯直线所造成的理性、严谨的氛围。在实际设计中,如果结合使用曲线和直线,能够产生丰富的对比效果。

4.面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面是线的集合,比线具有更强的幅度感。面与面形成的空间,面(比如墙面、地面)的装饰体现了空间的整体效果和风格。面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大小、形状、方向和闭合方式不同,直接影响着它所限定、划分的空间的特性。面依附于建筑体的表面而存在,它与体一起构成建筑的形态。如墙、影壁就是独立的面,起到阻挡视线与划分空间的作用,在现代设计中,墙面采用新的结构形式,是面脱离出来,使空间通透、轻盈。用各种不同的构成手法来对面进行造型设计,可以丰富空间环境,给展示空间带来新奇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办公空间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

1.前言

城市的道路照明为驾驶员提供交通安全性与导向性,同时为步行者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而交通安全性是道路照明的核心内容。为了切实增强城市行车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充分人眼观察事物的方式,加强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的研究,分析道路照明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使得夜间行车过程中减少视觉特性影响,切实增强行车的安全性。

2.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

2.1颜色辨识度对驾驶员视觉认知的影响

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一大影响因素就是颜色辨识度。所谓颜色辨识度指的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沿途物体的颜色发觉和颜色辨认过程,并能够伴随着物体车距的变化,颜色辨识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颜色辨识度对驾驶员视觉认知的影响,我们能够得知驾驶员在白天和夜间行车对颜色辨识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容易造成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沿途物体的辨识出现误差,因此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2眼睛暗适应对驾驶员视觉认知的影响

眼睛适应性是眼睛处于明暗对比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主要包括两种,即眼睛的光适应和眼睛的暗适应。眼睛的光适应指的是眼睛的视力范围在有相对幽暗的环境中进入光线较强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光适应的表现形式就是驾驶员视觉感受性的降低,相反,眼睛的暗适应就是驾驶员视觉感受性的提高,这是因为眼睛的视力范围由相对明亮的环境进入到光线较弱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现象。眼睛适应性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和规范驾驶,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眼睛适应过程的长短主要受到光、暗环境光线强度差异对比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光线差异对比越明显,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眼睛适应性时间越长,反之,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眼睛适应性时间越短。同时,驾驶员眼睛的光适应与驾驶员眼睛的暗适应相比,驾驶员眼睛暗适应的时间更长,一般情况下比驾驶员眼睛光适应的时间长得多。对于驾驶员的行车来说,由于行车路线环境的变化和各方面光线的影响,驾驶员需要较强的眼睛适应性能力,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驾驶环境。

2.3眼睛眩光感对驾驶员视觉认知的影响

对于驾驶员的视觉认知来说,眼睛眩光感对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所谓眩光感指的是驾驶员对光线强弱变化所带来的一种现象,在驾驶员的行车过程中,由于视场内亮度过高,容易造成驾驶员视觉的不舒适现象,进而使得驾驶员的感觉功能下降。眼睛眩光感现象对驾驶员的行车影响也是巨大的。在驾驶员的夜间行车过程中,尤其是在会车的情况下,驾驶员在面对对方车辆时,尤其是当对方车辆的前照灯强度较高的情况下,驾驶员的视距确认将会受到将大程度的影响,容易使驾驶员产生视觉错觉,从而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驾驶员的眼睛眩光感有的时候甚至会使驾驶员产生暂时性的失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光盲”。

3.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原则和要求

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连续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尊重历史的原则。连续性原则要求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在时空上和在视觉空间上都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要兼顾城市道路环境设施的建设、城市快速路周围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布局设计问题以及城市快速路两旁的绿化环境和绿化效果。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尊重道路周围的环境因素,比如城市建筑色彩、历史文化因素和城市绿化等,切忌将城市道路单独考虑,忽视了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在此基础再适当体现城市的个性和形象。除了上面提到的连续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外,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也应考虑可持续性的原则,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对环境的损害性降至最低,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真正做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要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此外,尊重历史的原则也是基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所留存下来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有些历史性建筑甚至能够作为城市的名片和城市的灵魂,因此,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在面对基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我们也需要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建筑,发挥城市的品牌效应,将城市原有的历史和传统建筑积极融入到基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做好前期设计工作,充分保护城市历史传统典型设计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做好基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

4.基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

4.1沿街建筑的设计

在基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加强城市快速路沿街建筑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城市快速路沿街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功能性、美观性和环保性的目的,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设计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要坚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快速路沿线传统的历史性建筑不遭到破坏,增强历史因素与文化因素的永续发展。此外,为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注意力,对于城市快速路沿线设施小品店的设计应该主张简约化,坚持以实用性委员长,充分考虑经济分布状况,广告设计不宜过大,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艺术品设置要强调色彩、体量及易亲近性等。

4.2道路设施的配置及设计

在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过程中,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出发,我们需要做好道路设施的配置与设计,促进道路设施配置与设计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城市快速路道路设计的配置在造型上应与整体环境协调,对于城市快速路道路设计的配置中的点缀小品设施来说,其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而设立的,因此应该相对简约,避免过分影响驾驶员的视觉认知,此外要根据城市快速路的交通特点要求设置减速标志和减速设施,适当增加隔离设施。

4.3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空间设计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的绿化设计提供了空间环境,在此空间环境的基础上,城市快速路的绿化设计有可能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借此增大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和谐性,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们游憩的场所。

5.小结

安全性是交通运输的核心和关键,驾驶员的视觉认知对于驾驶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入手,我们加强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有利于增强行车的安全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驾驶员视觉认知特征分析,采取合理的方式增强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实践创新,增强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提供良好的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礼.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道路关键参数评价研究.长安大学,2008年,第02期:33-34

篇10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现代室内设计;传承;运用

0 前言

室内设计手法具有多样性以及中西古今完美结合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当前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具有较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及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精神文化积淀。因此,对于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及其运用,无论是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还是民族文化传承崛起都有非凡意义。笔者在下文中将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认识与传承,然后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进行阐述与讨论。

1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认识与文化传承

1.1 对于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认识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是由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演化发展而来的。在我国的不同区域环境中,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艺术风格与形式也各具特色,还兼备传统室内装饰的总体特征。基于不同的装饰题材与手法,中国传统装饰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特征以及伴随时代变迁与发展的不同时代文化特色,因此中国传统装饰形成了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与室内居住生活条件的关注程度不断升温,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作用愈发重要,因为它不但需要满足室内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寄托着人们对以住宅为载体的更高的精神生活的殷切期望。在满足人们现有基本现代室内设计需求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为主的现代室内设计所体现的行业意义更加深远。

1.2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的思想文化内涵

在几千年的漫漫长河中,中国的传统建筑逐步发展完善,以其独特的美学原则与基本形式为内容,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一套近乎完善的建筑美学体系。木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关键载体,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发展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装饰体系。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室内设计发展史相比,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质独树一帜,其设计文化核心囊括了价值观、审美观、逻辑思维、传统文化等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以“天人协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及“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代表的是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的思想精髓。这种思想精髓不仅存在于精神世界,在传统室内装饰设计中也有重要体现,如建筑设计理念中对于空间的处理,留存、组织与创造空间的能力。

2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1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直接应用传统装饰元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存的传统装饰元素中有很多独特的装饰形式都值得设计师进行学习和应用,其中很多传统装饰元素能够直接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例如,传统装饰元素中的造型特点、装饰图案以及对装饰风格的布置要求等。目前的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们多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以特殊符号的载体形式将传统装饰元素表现出来的手法,我们称之为后现代手法。另一方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总会有一些诸如红木、山水画等传统装饰元素出现在客厅的设计组合中,而这也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境界。

2.2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提取传统装饰元素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取,然后对其进行简单的现代化处理,使传统装饰元素保持质朴明媚的特点的同时,又充分符合现代审美标准,满足新环境的标准要求。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充满了对于美好意境的表达,通过笔墨挥毫之间,将景物的空间感表现得饱满而又淋漓尽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气势感以及带入感。动静结合、空间转换等手法对意境的营造,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唯美氛围,从而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追求。

另一方面,传统装饰元素由于其自身存在不同的姿态,有些时候现代室内装饰需要根据传统装饰元素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各自具有的独特特点,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装饰要求进行适当的变化与升华,在保留传统装饰元素的形式特点的同时,使室内设计又保持其设计的独立性。

2.3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新组合

现代室内设计相较于传统的建筑风格,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现代的室内设计与传统装饰元素并不完全匹配,这时我们需要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新分解组合后,才可进行现代化室内设计运用。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的使用并非是要取代现代室内设计元素,而是两者之间一种动态的互补与平衡,而最终的目的是要使传统装饰元素符合现代室内设计理念,让室内设计活泼起来。

3 结语

作为中华传统精神理念与物质文化两方面的重要的载体与体现,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上述的几种简单的应用方法外,设计师要放飞自己的思想,不能只局限于传统设计方法,要将各种元素,如现代装饰材料以及科学技术进行充分使用与结合,兼顾传统的审美规则以及地域文化风俗,并从中提炼创造出满足当代人精神物质追求的现代室内设计空间与模板,从而最终实现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凤君.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