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范文

时间:2023-04-03 14:2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医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医生

篇1

【剧情简介】

“逗比”医生是一个爱耍小聪明但善良、充满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物形象。他在生活中诙谐幽默,表情浮夸,经常出点小差错惹人发笑。但进入心理医生的角色之后,他会迅速变得认真又温和。该人物个性鲜明,反差明显。在其开设的“逗你乐”心理诊所中,各路“心理疑难杂症”患者陆续登场。

强迫症患者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几种典型的强迫行为,医生运用“橡皮筋”弹走强迫症,教给人们一种转嫁心理疼痛的方法;沉溺游戏的少年渴望家庭的温暖,然而家庭权力结构女强男弱,妈妈对爸爸毫无掩饰的指责和辱骂和隔三差五的家庭争吵让他感到压抑,医生使用了“气球宣泄法”,让少年心中的怒火释放出来;深陷失眠痛苦的少女找不到自己睡不着的原因,医生运用“催眠法”让她快速进入放松状态,推开“失眠症”烦恼。最后,小品以欢快的歌舞收尾,传递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心理疾病不可怕,关键要勇敢面对,适当寻求心理帮助是一种积极的强者行为。

【道具】

第一幕:“半仙”道旗,“心理大师证”,心理诊所沙发、茶几、盆栽、纸巾、书籍等物品,“人体门”身上的标志“我是门”“我也是门”,“逗你乐”心理诊所墙面(对联):斗气斗嘴不如逗乐,你乐我乐大家伙乐。

第二幕:橡皮筋。

第三幕:桌椅各一张,围裙,平底锅,锅铲,手机,自制的“宣泄气球”两串。

第四幕:睡衣,苹果,手帕。

【配乐】

第一幕:《通天大道宽又阔》;

第四幕:《黛玉葬花》、《小苹果》和《倍儿爽》。

【心理剧技术】

心理剧是由当事人(即主角)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现场演绎的形式展示给咨询师,通过场景模拟再现培养和提高当事人的洞察力,帮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形式。本剧采用了以下几种心理剧技术:

(1)夸张技术:通过将心理剧中的某些信息有意地加以放大,使成员们对自己身体语言所传递的微弱讯号或线索能更敏锐地察觉。比如,剧目中“逗比”医生的出场方式夸张化,强迫症患者症状夸张化再现,以及“人体门”的设置等。

(2)独白: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说话,表达一些未觉察或不易觉察的想法和感受。

(3)魔术商店技术:本剧中,心理医生有一间“心灵商店”,商店里面存放着各类“咨询神器”,“来访者”购买使用之后,能够摆脱各自的心理问题,比如“弹走强迫症的橡皮筋”“释放愤怒的宣泄气球”“赶走失眠症的‘苹果’”等。

(4)去角色技术:剧目以音乐剧收尾,旨在让所有在角色中的人摆脱自己在剧中扮演的角色,以积极欢快的舞蹈结束,维护剧组人员的心理健康。

第一幕 “逗比”医生登场

“逗比”医生:(左手拿道旗,右手朝观众席挥手致意,说港话,诙谐幽默问好)嘿,大家好,好久不见!我想死你们啦!(眼神欢快,满脸堆笑,留有小胡须,走路姿态搞笑)什么?你要问我这么久到哪里鬼混去了?(右手伸出食指比划)NO,NO,NO,俺是闭关修炼了。现如今钱不好赚啊!(手指向道旗)这玩意儿已经赚不到钱啦!(扬手把道旗扔出去,踱步)我就寻思着有没有一份好工作,只要坐着(摆出坐的姿势),动动嘴皮子(指向嘴巴)就能挣大钱的!嘿,还真有!这不(手指向墙面,得意的样子),哥开了个心理诊所!我真是太聪明了,哈哈哈……(仰天长笑)

唉,唉……(用手指向观众席)你说啥子呦?(河北方言)我不像心理医生?(迅速夸张地敞开衣服,亮出“心理咨询师证”)我可是有证的!请叫我Doctor DouBi!(扯掉胡须,得意地整理发型和衣服)

通过一系列夸张和诙谐的动作展现出生活中的心理医生幽默的一面。

动作设计一:踱步走进心理诊所,动作浮夸地推门而入,捏捏“人体门”的脸,说:笑一个啦!

动作设计二:一屁股瘫坐在拇指沙发上,翘起二郎腿,随手拿起一个苹果大口啃着,口里念叨:真是舒服啊!(忽然发现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不该跷二郎腿,于是马上换成右腿靠在左腿上,最后又换成两腿并拢,端庄地坐着。通过心理医生一系列诙谐的换腿动作,突显他的搞笑和对心理咨询的生疏)

动作设计三:心理医生灵机一动,想提前预演接待来访者的形式。于是他站起来,夸张地整理自己的衣服和发型,清了清喉咙,跨步走到门前,做出欢迎状:欢迎光临!请坐,喝水!他忙着递给来访者纸巾,忽然意识到自己太殷勤了,正当他想重新演绎一遍的时候,门铃响了。心理医生慌乱整理好自己,快步走到门前,迎接自己的第一个来访者。

第二幕 弹走强迫症

为了让观众看出来访患者是强迫症,设计了几个强迫动作,显现出患者“对单数敏感、要求整洁、思维洁癖”等强迫倾向。

动作设计一:强迫症患者AA数着步子“1、2、3”“1、2、3”登场。在心理诊所门口,AA还不忘提醒路人扣好扣子,保持衣服整洁。

动作设计二:走到心理诊所门口,敲门必须敲三次(边数数边敲门),当AA敲了两下门,心理医生竟然如此快地把门打开了,AA心里很不爽,重新把门关上,又敲了一次门,心里才畅快。同时,关门一定要关三次才放心(“人体门”配合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发出声响)。

动作设计三:数着步子走进心理诊所,看到桌面上的物品不够整齐,开始整理桌面,并流露出痛苦表情,喃喃自语“太乱了,太乱了,看着我的心肝疼”。

动作设计四:坐在沙发上之后,迅速地跳起来,大惊失色道:“我坐了别人的椅子,我不会被传染上什么疾病吧?!”说着急忙用卫生纸垫在沙发上方才放心地坐下。

AA:(痛苦状)医生,我有严重的强迫症!

“逗比”医生:虽然不明显,但我还是看出来了。

AA:哎,本来我也不想来的。可是,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一个妹子,她的裙子掀起来了,然后我就忍不住,伸手帮她拉下来,结果她却打了我一巴掌;我想别人生气了,肯定是她不喜欢,于是我又帮她掀起来,她就又打了我一巴掌,说:流氓!讨厌死啦!(此故事情节由患者和医生共同演绎)。

AA:(捂着脸,绝望状)医生,我是不是没救了啊?!

“逗比”医生:(依然作少女状)是,是不可能的。幸好你遇到了我,我这里有一个祖传的神器。(拿出橡皮筋,起立做动作)“弹弹弹,弹走鱼尾纹”,啊呸,弹弹弹,弹走强迫症。

AA:(用卫生纸接过神器,迷惑状)哇塞,这不就是“橡皮筋”吗,有什么用呢?

“逗比”医生:开玩笑,当你想整理东西的时候,你就把它拉长、拉长、拉长,最后用力放开一只手,啊!这只控制不住想整理东西的手会被弹痛,就不会想整理了!

AA:(兴奋状)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逗比”医生:(故意把旁边桌子上的物品弄乱)真的!

AA:(看到桌子上混乱的物品,忍不住要去整理)你,你,你……(拼命按住自己的手,纠结状)我,我,我控制不住我的手啦……

此时,心理医生迅速用橡皮筋弹AA那只忍不住想整理物品的手。(用力,生动,反复多次呈现,直到AA可以控制手为止)

AA:(松了一口气)好像真的有效果!(起立,兴奋状)医生啊,你这个“神器”真的好犀利啊(港话“厉害”的意思)!有了这个,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有强迫症了!(豪放地甩开围巾,把原本整洁的外套敞开)医生,谢谢你,我终于可以跨出我人生中的第一步了。(大跨步向门口走去)

“逗比”医生:哎,小伙子,记得门口付钱。哎,治一个病人都不容易!(开始豪放地翘起腿,边啃苹果边等待下一个来访患者。)

第三幕 释放少年内心的压抑

家庭场景:老实的爸爸身穿围裙,手拿锅铲正在炒菜(每天都是如此),少年CC正在玩手机游戏,手指不停地划着屏幕,嘴里不时发出“杀,杀,杀”的声音。穿着时髦的妈妈闪亮登场,画着眉毛,涂着口红,看到儿子正在玩游戏,气不打一处来,立马走到厨房,骂道:“只知道炒炒炒,儿子都不会管,你看你儿子在干什么?”爸爸走到儿子身边,柔声说道:“杀什么杀,还不快收好手机……”

少年CC:哎呀,老爸,现实中被老妈压迫还不够吗,玩玩游戏还不行……(猛然抬起头,发现妈妈就在身边)哎呀,妈呀……

妈妈:你又在玩手机啊!(马上把矛头指向爸爸)跟你爸一个德性,没出息。(开始抱怨爸爸)跟着你,没车,没大房子住。你只知道窝在家里做做饭,像个娘们,现在连个孩子也管教不好,你还是个男人吗?你这个窝囊废!

爸爸:(怯怯地)我成这样,还不是因为你这个母老虎啊……

妈妈:(厉声)我?我怎么啦,还不是你惯着他,再说我一个女人容易吗?!(拿起平底锅,追着爸爸满屋子跑)

爸爸:(被打,摔倒在地,发出一声惨叫。退场)啊……

少年CC:(淡定地)很奇怪吗?很吓人吗?我已经习惯了。(表情落寞地走出家门,在街上闲逛)

走着走着,来到了“逗你乐”心理诊所门口,内心旁白:啊,心理诊所,有救了!嘴上却说:“淡定,我可是相当淡定的!”

少年CC:(推开门,情绪激动地摔倒在心理医生面前,抱住医生的大腿哭)医――生――,医生啊,救救我吧,我受不了啦!

“逗比”医生:(扶起少年,安抚)孩子,别激动,你先坐下……

少年CC:(紧紧握住医生的双手)医生,你可要救救我,我真的受不了啦!

“逗比”医生:孩子,怎么了,说来听听……

少年CC: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我和我爸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两眼流泪啊,都是我的!

“逗比”医生:看得出来你对你妈妈有很多不满啊!孩子,幸好你遇到了我,刚好我这里有一套神器,(拿出绑好的一串气球,挂在少年的脖子上)捏爆它,捏――爆――它,释放你心中的怒火!

少年CC:(半信半疑)真的吗?那么神奇!

少年停顿了一会儿,做好准备,卯足全身的力气发泄在气球上,仿佛这一个个气球就是他这些年压抑已久的人和事。每每抓爆一个气球,他都发出一句呐喊。

少年CC:还――我――尊――严(狠狠地捏爆胸前的气球)

还――我――篮――球(声音更加高亢)

还――我――小――笼――包(台下发出一阵阵笑声)

还――我――自――由(卯足全身力量,争取自由)

还――我――辣――条,(双膝跪在地下,抱头痛哭)我――的――辣――条啊!(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逗比”医生:(拍拍他的背部给予安慰)孩子,怎么样?

少年CC:(起立,舒展眉毛)舒服多了,医生,谢谢你!(转身就要离开)

“逗比”医生:(忙拉住少年)等等,孩子,我这里还有一套(又拿出一套宣泄气球),带回去记得给你爸用!

少年CC:(把气球挂在脖子上)太好了,谢谢你,医生!(边捏破气球边说)这比玩游戏爽多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退场)

第四幕 催眠大法治疗失眠症

伴随着配乐《黛玉葬花》,穿着睡衣的姑娘从观众席飘然而来。

“逗比”医生:(神情飘渺地)有妹子……

姑娘:(顶着批肩长发,黑眼圈极重,全身无力地飘来心理诊所,倒在心理医生面前,神情伤感地)医生,我睡不着……

“逗比”医生:饿货,来条士力架!

姑娘:还是睡不着……

“逗比”医生:(把她扶起来,坐好)那你还是先坐下吧!(挑眉毛,露出搞笑的一面)小姐,为什么睡不着啊?

姑娘:(用手帕遮脸,忽然大声地)叫谁“小姐”呢,(回到柔弱状态)就是睡不着……

“逗比”医生:看来没办法了,只能用祖传的神器“iphone”。(从兜里掏出一个用绳子悬挂的苹果)诶,怎么不像,(用力地咬了一口,得意地)现在像啦!催――眠――大――法!(配乐《小苹果》)

伴随着配乐,心理医生夸张地运用催眠术,患者在音乐和催眠的作用下,摆动头部和身体,“人体门和人体墙”也跳动起来!

“逗比”医生:(音乐停,姑娘睡着了)哎,就睡着了!起来,教你打一套专治失眠症的拳法,起!

姑娘在医生的引导下,在催眠状态下起立,跟着医生打起了太极拳。推开失――眠――症,推开烦――恼。忽然间姑娘力气很大地推出一掌,把医生推了个踉跄。

“逗比”医生:(差点摔倒)哎――呀,这姑娘力气实在大!(淡定)最后一步,收!

姑娘:(听到“收”的口令,大叫)糊啦!

医生:(被惊到,无奈地)啊?哎,真没办法!(准备唤醒她)1、2、3,醒!

姑娘:就是这个feel……!

(配乐“倍儿爽”,进入歌舞收尾阶段,全体成员齐跳“倍儿爽”舞蹈。)

【后记】

心理剧本的创作能否获得成功,需要具备两个要点。

一是有好故事。本文心理剧的设计初衷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夸张地再现心理症状,将各种典型的心理疾病展现在舞台上,展示人们战胜心理疾病的求助行为和成果,从正向的角度出发进行表演。

篇2

在中国,心理保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据199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召开的精神卫生研讨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有1600多万精神疾病患者,有更多的无以计数的心理问题者,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高居所有疾病的榜首。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报道:

报道一:每年约有2300万美国人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占总人口的15%。

报道二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雇有一名专职的私人心理医师,以帮助他们解决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遇到的心理难题。

由此可见,在美国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是件非常普通的事,当人们感到有压力,感到紧张、不快乐时,他们就会主动去看心理医生。

正常人看心理医生,属于心理保健的范畴,用不着找什么重大理由,比如退休前后感到心中惶然,就可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能帮助您调整心态,使您更快、更好地适应退休生活。可以说,人人都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人人都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走出看心理医生的误区

误区一: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精神病”

这种偏见使得许多人不敢轻易去看心理医生,害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不正常。其实,看心理医生并不等于说您精神有问题。在心理医生那里,确实有一些人是因为有心理疾病来寻求帮助的,但这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去找心理医生,是为了寻求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

误区二:“心病”不算病

有些人心志坚强或性格开朗,可通过自我调节或倾诉等方式使“心病”自愈,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时候都能做到这样。糟糕的是很多人认为,“心病”不算病,没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即使心理问题很严重了,也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在心理学上,常常把一些心理困扰、一些轻度的心理问题看做是“心理感冒”。正如感冒了需要及时治疗一样,患了“心理感冒”也需要必要而及时的治疗,不要等心理问题成了“心病”才去就诊。例如,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心理压力很大,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用去看心理医生。其实,这时候去看心理医生,通过医生的治疗、疏导,可以达到明显的减压效果。

哪些情形应该接受心理咨询?

最近退休了,但一直不能适应生活节奏的改变,经常感到失落、烦躁。

正处在更年期,情绪不稳定,心烦,容易发脾气。

与老伴或儿女经常闹别扭。

最近,亲人或好朋友生了重病。

最近儿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让人很心烦。

孩子最近离开家到外地去学习(工作)了,或他(她)结婚单住了,自己感到很孤独。

最近与多年的好朋友或兄弟姐妹闹矛盾了。

最近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或其他重大疾病,您很着急。

亲人或最亲密的朋友去世了。

最近一直心情不好,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

最近总是感到紧张,不敢独自在家,或不敢独自出门。

篇3

未来我的心理医生

未来的我已经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医生和发明家,我发明了许多使人们开心快乐东西。然而,在这些东西里,最受人民喜爱的要数“睡眠控制仪”了,我的人民在快乐和学习中度过一个一的黑夜,白天同样有充足的精神和能力处理更加繁忙的工作,而且一天比一天强。

人的大脑有一个生物钟,它掌控着人们的活动规律,特别是睡眠。整个睡眠过程由浅睡阶段到深睡阶段、快速眼球阶段等等。我们人类一个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进行睡眠,假如人民的平均寿命70岁,那我们就花去了35年时间用来睡觉,可是,这35年我们可做多少事呀!于是,我发明了“睡眠控制仪”来调节生物钟,它通过调节人大脑的生物钟,把睡眠质量增加,在睡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这样,人类就有充足的时间提升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加速了人类文明和进步;我发明的“睡眠控制仪”是采用最新的高科技纳米材料合成,内部的控制电路全部应用22世纪的特超高频隧道穿越集成电路频率可以达到5x10^5THz,第一次使用仿人脑学习感知升级软件合成系统,特别需要高深的心理学意志感召自然生物合成软件,在每天使用中即使是慢慢的黑夜人民都在自我学习和升级,不断的完善自己,如果要飞越其他星球在这漫长的睡眠过程中人民会自我进化。到了目的地就能够有能力开展开拓工作。

这就是未来是我一个心理学家要做的事情。

广东广州番禺区沙湾镇象圣中学初一:杨瑞菁

篇4

1.新环境中,例如求职面谈或参加有很多陌生人的宴会,你是否担心遭遇难堪或不顺利的事?

2.有人请你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例如替朋友看孩子或加班,你想拒绝,能说得出口吗?

3.你是否会勃然大怒,但事后感到那件事不值得那样生气?例如你的配偶为交通所阻,回家吃晚饭迟了。

4.你和朋友在一起,如果你有建议,例如挑选餐馆或电影,你能使他们听从你吗?

5.在做出某个决定时,如选购一件新上衣或决定周末如何消遣,你是否会感到很困难?

6.参与团体活动时,你是否犹豫不决?例如,你是否在宴会中孤单地闷坐在一旁?

7.经常做的事,诸如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或做家务,你是否征求别人的赞成或鼓励?

8.别人占你便宜时,例如插队排在你前面,你能否表示不快?

9.你是否对与你关系最亲近而密切的人满意?

10.在求职面谈或参加宴会之前,你是否须喝杯酒或服镇静剂,以增强信心?

11.如果有一些能控制的不良习惯,如吸烟或吃得太多,是否会为此感到忧虑?

12.你在飞机里或狭小的地方,是否会有无法控制的恐惧或吓得不能动弹?

13.你出门后,是否必须再回来一次,看看房门是否锁好,炉子是否熄灭或其他类似的情况?

14.你或你的伴侣对性生活感到不满意吗?

15.你是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睡,或睡得比你 希望的早一个多小时?

16.你是否非常关心清洁,或怕被你接触的东西弄脏了或怕弄脏了你所接触的东西?

17.你是否觉得前途无望,或曾想伤害自己或自杀?

18.你曾否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19.你是否认为你有高超的能力,或认为别人用高超的能力来对付你?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时常会为小事发脾气,即使对最亲近关系、密切的人有时也会感到不满。但是在普通情况下,适应良好的人多半会做出以下的回答:

1.丙或丁;2.甲或乙;3.丙或丁;4.乙或丙;5.丙或丁;6.丙或丁;7.丙或丁;8.甲或乙;9.甲或乙;10.丙或丁;11.丙或丁;12.丙或丁;13丙或丁;14.丙或丁;15.丙或丁;16.丙或丁;17.丁;18.丁;19.丁。

问题1~10评估你把感情表达到什么程度以及你的自信心如何。如果你的大部分答案与上面的回答不同,表示你在表达感情上有问题或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果你想改变这类感觉或行为,心理治疗可能有效。

篇5

问:如何寻找你的心理医生?

答:当你觉得需要看心理医生时,可以通过权威专业的媒体或者网站来了解心理机构。通常这些机构的电话接线员都受过心理学培训,或本身就是心理学方面的人士,他们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推荐适合你的心理医生。

问:如何判断他是一个专业的好心理医生呢?

答:如果你已经有了候选的心理医生,那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他的资料、职业背景、执业资格、来访者反馈等等。但最重要的一点,你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好的、适合你的心理医生,会使你感觉到安全、舒适、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总是努力去理解你,贴近你,而不是控制你、评价你、指导你。

问:看心理医生如何收费?

答:心理咨询是按时间收费的。目前在中国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主要有两种:国家医疗机构和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开办的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前者咨询费是每小时50~100元不等;后者收费较贵,每小时200~800元不等。一次标准的心理咨询的时间是50分钟,具体情况还得根据每一个来访者和心理医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问:出现何种症状,你该看心理医生?

答:有一些症状会提醒你,你可能需要一位心理医生的帮助:

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

长期身体不适,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过度厌食或贪食,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自觉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失眠。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一定都是有了心理疾患才去看心理医生。如果你想让心态更健康,获得心灵的成长,建议每年花一些时间去看心理医生,他会帮助你更轻松地生活并面对现实。

问:看心理医生前,自己应提前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答:在看心理医生前,建议先做好几方面的了解:

心理咨询是什么?既然你选择了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自己,那么需要了解它,让它更好地为你服务。无论是网络、电视节目还是书籍,都可以帮助你走近心理咨询。

我真的相信心理咨询对自己有帮助吗?这是每个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都需考虑的问题。有些咨询者根本就不相信心理咨询能帮到自己,抱着挑战心理医生的态度,辗转于无数位心理医生之间,结果除了证明他心中那句“心理咨询根本帮不了我”之外,一无所获。

时间和金钱的准备。除了金钱准备,你也需要做好时间准备。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段转变过程,不要期望一次咨询就“根治”。自我成长是一生要做的事情,而在特殊的时期,你可以选择由心理医生陪着你一起成长。

2 在心理咨询室,你得了解的――

问:和心理医生交谈时,会涉及到我的一些隐私,他会保密吗?

答:心理咨询中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二是保密。为来访者保密是对心理医生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是咨询档案的记录和保管,还是案例的督导和分享,心理咨询师最首要考虑的就是:保密、安全。当然,如果你的情况比较严重,并涉及到自身的安全(如自杀、自残、严重的抑郁等),心理医生会在必要时,通知你的亲属或监护人,并同时征求你的意见,以确保你的安全。

问:心理医生的辅导过程,有哪些形式?

答:每个心理医生由于所学流派不同,其咨询风格也会有很大差别。最常见的辅导形式便是谈话治疗。还有配合道具的方式,比如针对不善言语表达的人群,会采用沙盘疗法,还有配合仪器的生物反馈技术等。就咨询的人数而言,分为一对一的个别咨询,一对多的婚姻或家庭咨询,还有团体咨询,也就是家庭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各类活动小组等等。

问:心理医生一般有哪些治疗方法?

答:有人作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心理治疗的方法。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有以下几种:

最经典也最古老的是精神分析法。它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先生。它的疗程比较长,但也是最深入的。有些成功人士会请精神分析师为自己做自我成长,以便更了解自己。

认知行为疗法。是将认知和行为结合在一起,先找到来访者的歪曲认知,再辅以行为训练,能达到很好的咨询效果。它的疗程比较短,适合青少年咨询。

情绪疗法。从来访者的深层情绪着眼,把握他的情绪模式,这个疗法比较适合婚姻咨询,咨询的稳定性也较好,但对咨询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接受特别的训练。

家庭疗法。咨询师会接受整个家庭成员的咨询,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和他所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找到症结所在,利用家庭动力,来解决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

传说的电针治疗、催眠疗法、生物反馈技术、森田疗法等等,其实在精神科领域使用的多一些。心理医生为缓解患者心理障碍,使用最多的是为患者“量身定做,”一套心理调整计划,同时还会适当地配合使用一些药物来加快和增强治疗效果。

问:心理医生哪些行为算越界呢?

答:主要有三大类。

经济牟利:利用来访者的特殊身份,获得一些行业内部消息,为自己谋求经济利益。

身体接触:利用咨询之便,与来访者发生过于亲密的行为。

产生私人情感关系:心理医生必须保持情感中立,否则会极大地影响治疗,所以看心理医生也尽量避免找熟人。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心理医生的关系仅限于心理咨询室中,是咨询关系,不可发展任何私人关系。

问:我很关心的是,咨询过心理医生后,心理问题真的能彻底消除吗?

篇6

案例二:某少女,写作业写到每行或每题最后时,总是反复描写最后一个字或是最后一个数字;平常穿衣服、戴眼镜都有一定序,不能有丝亳差错。

案例三:初二的苗燕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表现得很紧张,她向妈妈提出要去看心理医生。

案例四:小学生阎习文的家长被老师告之:孩子上课注意力极差,不守纪律乱说话,有多动症。

需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反对意见:家长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NLP国际心理辅导执行师詹晶明:

针对事例三,如果是孩子自己提出因为压力大需要心理辅导,可以试着带她看看,这样可以缓解她的心理压力。但是并不倡导孩子一有压力家长就找心理医生。一来,这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有精神病,加重心理负担;二来有的孩子会以自己有心理问题为借口,逃避压力、回避责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未成年人心理危机之源往往是亲子关系危机。教育研究工作者范志福说得好:“不管什么样的心理危机,只要我们拿“真正的爱”来引导我们的孩子,给我们的孩子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需要,给予积极而及时的引导,就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个角度说,父母都是“心理医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志超:

心理咨询是从事心灵、人格的发生、发展及重塑的职业。在美国,一个人要做心理咨询师,就得经历从本科到博士总共10年的专业培训期,学习系统的心理咨询学科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然后要在社区或私人基金会里免费服务两年,其间,必须接受长达500个小时的专业督导,每工作5个小时接受督导1个小时。但我们国内培养出来的心理咨询师的质量却令人担忧,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咨询师”。

心理学专家韦志中: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种民间谚语恰巧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孩子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是他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在原生家庭中完成的,在这段时间中家庭是阵地,而指挥官就是家长。

支持意见:心理咨询是有效的手段

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杨洪:

事例一中那个非常特殊的小孩,要用非常特殊的办法来解决,一定要由专业人士去分析、去发现,并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父母哪怕带着他只看一次心理医生也会有效果,专业人士会对孩子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给出一些框架性的原则,父母今后就会知道可在这样的原则下去做,而不是盲目、自发、甚至是错误地对待孩子。

央视多个栏目特约心理专家雷明:

分析一下事例二不难发现,当一个人对外界投放注意力不足的时候,只能被迫关注唯一一件自己其实不感兴趣的事,比如学习。既然孩子没有关注游戏、社交、打扮、音乐会的机会,她被压制的注意力就会不受控制地投放在很多古怪的地方,比如“反复描写最后一个字或是最后一个数字;同时穿衣服、戴眼镜序不许错”。这些看上去很古怪的行为,每个都隐含着孩子内心深处的压抑。如果有可能,让孩子独自和心理咨询师交流一下,筛查孩子内心的动机和想法,可以发现她自己想怎么长大。

福州市心理医生陈震平:

青少年期是各种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以及重性精神病,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情绪和适应方面的困难。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虽然达不到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但常常存在各种困惑和烦恼,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也会损害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医生能够帮助孩子什么

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学习、社会交往、控制情绪方面有困难,家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解决,感到非常头疼,这时会考虑到请“外援”――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到底能帮孩子什么呢?

中国协和医大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

心理学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是低于发育水平的行为而需要矫正的,哪些行为是需要心理干预的,哪些行为是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另外,心理学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还是心理疾病,像适应不良、胆小紧张、爱哭不合群等都属于心理问题;考试紧张综合征、口吃、计算困难等属于心理障碍;心理发育迟缓、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孤独症等属于心理疾病。对于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改变教育方法,给予孩子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心理障碍,除了家长和老师要改变教育方法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训练和行为矫正。对于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疗,甚至需要药物治疗。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洪宝瑟:

篇7

未来我的心理医生

未来的我已经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医生和发明家,我发明了许多使人们开心快乐东西。然而,在这些东西里,最受人民喜爱的要数“睡眠控制仪”了,我的人民在快乐和学习中度过一个一的黑夜,白天同样有充足的精神和能力处理更加繁忙的工作,而且一天比一天强。

人的大脑有一个生物钟,它掌控着人们的活动规律,特别是睡眠。整个睡眠过程由浅睡阶段到深睡阶段、快速眼球阶段等等。我们人类一个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进行睡眠,假如人民的平均寿命70岁,那我们就花去了35年时间用来睡觉,可是,这35年我们可做多少事呀!于是,我发明了“睡眠控制仪”来调节生物钟,它通过调节人大脑的生物钟,把睡眠质量增加,在睡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这样,人类就有充足的时间提升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加速了人类文明和进步;我发明的“睡眠控制仪”是采用最新的高科技纳米材料合成,内部的控制电路全部应用22世纪的特超高频隧道穿越集成电路频率可以达到5x10^5THz,第一次使用仿人脑学习感知升级软件合成系统,特别需要高深的心理学意志感召自然生物合成软件,在每天使用中即使是慢慢的黑夜人民都在自我学习和升级,不断的完善自己,如果要飞越其他星球在这漫长的睡眠过程中人民会自我进化。到了目的地就能够有能力开展开拓工作。

这就是未来是我一个心理学家要做的事情。

广东广州番禺区沙湾镇象圣中学初一:杨瑞菁

篇8

其实,孙悟空的本领,远不止于降妖除魔。他心思细腻,非常善于疏导他师父唐僧的心理问题。

唐僧肉体凡胎,没有法术,在凶险的取经路上,身心备受煎熬。他常常疑神疑鬼,内心恐惧,总受思乡之情困扰,有时还做怪梦。在这些时候,孙悟空承担起了开导师父,坚定师父信心的责任,某种意义上,他可以说是取经团队中唐僧的“心理医生”。

循循善诱,鼓励师父要乐观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写道,唐僧师徒离开宝象国继续行进后,遇见一座高山挡路。唐僧忧心忡忡地叮嘱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一路常遇妖魔,以致唐僧听见一丝风吹草动,就会感到恐惧。

孙悟空赶忙安慰唐僧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

孙悟空这是在给唐僧一颗考验丸和一颖定心丸:首先,你要过得了重重难关,要克服取经途中的艰险,只有经受住巨大的压力和危险的考验,才能成为“人上人”;其次,你可以放心,有我这高徒陪伴左右,你即使一路逢凶,也会轻松化吉。

但是,唐僧还是难以摆脱恐惧、忧虑,他沉默不语后又勒回马道:“我当年奉旨出长安,只忆西来拜佛颜。舍利国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

唐僧这是在抱怨,当年领旨取经,就是为了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参拜佛祖。如今,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千山万水,却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佛祖,取得真经。

面对师父的西行心结,孙悟空又耐心地循循善诱道:“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

唐僧闻言,终于“乐以忘忧”。

孙悟空知道唐僧的终极执念所在,他用最终的取经目标激励唐僧,用循循善诱的劝慰让唐僧心神安定,重新变得乐观起来。

有的放矢,解开师父的心结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写道,唐僧出门小解,只见明月当天,叫道:“徒弟。”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都出来侍立,以为师父有吩咐。

谁知,一心向佛的唐僧,感怀这月清光皎洁,竟不禁对月怀归,信口咏出一首诗,诗的最后一句是:“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唐僧感叹,西行已久,到达西天仍是遥遥无期。究竟能否见到佛祖,他自己也犹疑不定了。

这时候,又是孙悟空走上前来,说:“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我等若能温养j\,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孙悟空轻声宽慰唐僧,月亮是天象的表现,人们要顺时而动,修身养性,历经艰险,方能得到正果。唐僧“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

孙悟空能从师父吟咏的诗歌中捕捉到其思乡的情感,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实为可贵。他粗中有细的一面,是深为唐僧所知且依赖的。

耐心引导,消除师父的恐惧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写道,唐僧抱怨自己做了怪梦,心神不定。

孙悟空知道后,耐心地对唐僧说:“师父,梦从想中来……所以心多梦多。似老孙一点真心,专要西方见佛,更无一个梦儿到我。”

他抓住了师父做怪梦的根源,那就是白天想得太多。于是,孙悟空告诉师父,只有专心求佛,只想取经的使命,心无旁骛,才能气定神闲,精神放松,不会做怪梦。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写师徒四人快到灵山时,又一次遇高山阻路。这一次,唐僧又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孙悟空笑道:“放心!放心!保你无事!”

唐僧心中仍忐忑不安,他的唠叨习性此刻再现:“休言无事。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这一次,孙悟空换了一种方式劝慰师父,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唐僧道:“我记得。”

孙悟空说:“你虽记得,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随后他继续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孙悟空希望,师父能时刻做到佛在心中,不要自寻恐惧,因为一切烦扰皆是源于内心的恐惧,心中安稳,自然无可畏惧。

不过,唐僧表示,自己虽知道这四句颂子,但认为这跟其他经典一样,只是让人修心用的。看来,唐僧虽然有一颗向善、拜佛之心,却悟性有限,定力尚待磨炼。

孙悟空马上明白了师父的意思,聪慧如他,立刻准备结束此话题:“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

篇9

经卫生部门证实,2010年11月13日,24岁的王贝在湖北武汉的中整形医院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因为出现手术麻醉意外,经抢救无效,于15日凌晨呼吸衰竭死亡。2005年,王贝曾参加超女成都唱区的比赛,最终获得唱区11名的成绩。

尽管超女王贝的确切死因已因尸体的火化难以查明,但该事件已经引起了公众对整形业火爆情况的反思和担忧。大多数网友都对王贝的死表示同情和惋惜,并且质疑她整形的初衷。“她已经这么美了,还整什么容啊?”有网友质疑道。

整容也会上瘾

近年来,走进医院或美容院进行整形手术的人屡见不鲜。对于为什么要采取动刀方式令自己变美,27岁的河北女孩唐芸(化名)说,“美丽让我更自信。如果通过化妆能让自己变漂亮,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整容?”

唐芸一年前进行了下颌角和垫下巴手术,到今天恢复良好,她表示更愿意拍照并传到博客上与朋友分享。

已经做过六七次整形手术的沈女士,虽然朋友认为她已经很漂亮了,她还是不停的走进整形医院,抽脂、隆鼻、二次隆鼻......直到有一天,一家医院拒绝了她的手术要求。

“他们说我不该找整形医生,而是先去找心理医生。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吧,我可能真的有‘幻丑症’了。”她说。

【名词解释】 幻丑症

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停地奔波于各种美容医院做各种美容整形手术,以求有个理想的容貌,但总是不能达到自我满足的程度,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手术。他们首次整形之前,难免比较害怕,但如果手术效果好,心理上会感到十分“过瘾”,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希望通过多次整形来使自己变得更加漂亮。

热衷整容往往是焦虑作怪

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科主治医师李斌斌说,“我们医院每天有三五十人进行整形手术,大家整形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为了相亲,有的为了找个好工作,有的仅仅是为了要一个范冰冰那样的鼻子。”

对于火爆的整容现象,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徐凯文博士提醒说,“很多人整容是因为不自信,是心里的焦虑在作怪。他们怕不被人认可,其实是自己不认可自己。”

徐凯文指出,现代人大都焦虑浮躁,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成功,他们认为变美就是其中一种,而反复整容,则是一种心理障碍。而网上有消息称,王贝生前进行的整形手术多达六次。

徐凯文说,中国以前都是烧伤等修复性整形,单纯以变美为目的的整形是最近一二十年兴起的。

整形并不能让内心平静

篇10

小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困难,即智能落后,约占3%左右。

智能落后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儿童精神发育障碍的严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精神发育停留在低水平,类似幼童,突出表现为智能低下,学习困难或无能力学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自我防卫能力差。重度和极重度的智能落后患儿,由于无法上学,故不列入学习困难的范畴,惟轻度和可疑的智能落后患儿,由于尚能入学,方可属于学习困难患儿的范畴。

处理原则:宜制定适合智能落后儿童的特殊教育方法。

另一类为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困难,约占97%左右。这也是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其常见类型有:

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缺乏的儿童(如厌学症患儿),这类学生智力中等或中上,但注意力涣散,学习被动,没有时间观念,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持无所谓的态度。

由于学习是学生大脑的一种认知活动,就要求学生自身主动积极地参与。家长越是用强制的、胁迫的办法,往往越难奏效。因此,这类学习困难的学生常使家长感到焦虑,老师感到棘手。

处理原则:宜矫治注意力涣散,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方法不当

这类学生看上去挺聪明,学习也很努力,就是成绩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人认为,学习只要肯花时间,总会有收获的,这是一种误解。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并不成正比,只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得法,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天赋才能、智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1要科学地利用时间。安排好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等。

2要科学地用脑,主要表现在读、听、记、理解四种学习方法上。

处理原则:宜改进学习方法,科学地利用时间,科学地利用大脑。

考试综合征

这类学生每当考试期间或考试前后,均可出现明显的紧张恐惧心理,伴面色潮红、全身出汗、两手发抖、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使得原来记得很熟的内容一时无法“回忆”起来,导致考试一塌糊涂。

考试综合征是一种在中小学生中非常多见的学习适应不良性疾病,由于本病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屡屡使考试失败,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很重,情绪低落,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处理原则:宜采用脱敏疗法和松弛训练。

学校恐怖症

这类学生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在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就会使患儿的焦虑明显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患儿暂时不去上学,那么患儿的焦虑就会马上消失。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性疾病,学生常常因精神紧张、异常恐怖而缺课停学。这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即使学生坚持上学,也会因极度焦虑而影响课堂效果,妨碍学习,使学习成绩下降。

处理原则:宜采用脱敏疗法和松弛训练。

教育方式不当

这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违反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而引起的学习困难。有的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太多,搞疲劳战,不顾及孩子的身体健康及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留的作业以外,再给孩子加班加点,强迫他们学习太多的东西。由于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身上施加各种形式的压力,超过了孩子的力所能及,孩子接受不了,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继而出现了学习困难。

处理原则:宜改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

不良环境干扰

要使孩子能安心学习,还得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的家长整天为自己的工作和挣钱忙碌不停,有的家长一回家就“筑长城”、看电视,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试问,孩子在这种懒散的、缺乏“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下怎能好好地安心学习呢?这样的家庭环境势必会干扰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学习产生困难。

处理原则:宜改进家庭环境,家长以身作则,多加关心,使孩子能安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