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

篇1

关键词:新手教师;家园合作;共育;访谈;沟通

一、问题的提出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成了幼儿教育的主流,要求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形成对幼儿教育的统一整体。幼教工作者,特别是新手教师应以何种行为来适应“家园共育”,应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显现“家园共育”的幼教理念,成了幼儿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叫“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工作。

(二)家园共育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家庭从来都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这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幼儿园则是孩童时期学习知识,认知是非,理解规则及道德的重要场所。这两个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需要做到同方向、同步调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家园共育”理念突显出其重要性来。

三、本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个案法就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四、在职教师个案分析

(一)个案学校及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浙江大学幼儿园华家池分园创建于1959年8月,是浙江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现有15个教学班,400余名幼儿。幼儿教师30余名,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占一定的比例。教师教龄有6人在10年以上,13人在5年以上,13人在5年以下,其中7人教龄在2年以下。笔者将2年以下教龄的老师归为新手教师,因此选择张老师为访谈对象。

某老师:大专学历,从事教育工作1年,对幼教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

(二)教师访谈实录

1.你是何时接触家园合作观念的?

我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最初是在课本中了解到家园合作共育。在我的老师授课中,也提到过家园合作理念。

2.那时对于家园合作是如何理解的?

在学校时对家园合作没有很多的关注,首先是学校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在联系实习方面有一些欠缺,虽然也常去幼儿园见习,但是很少能与家长见面沟通;另外,自己也没有非常重视,认为幼儿园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为主的,常常忽视与家长的沟通。

3.在工作一年之后,对家园合作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随着最近的教育改革,幼儿园―家庭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也逐渐改变了自己对家园合作的看法,因为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启蒙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不少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常常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去忙工作了,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是很不利的。家长是一个有着不同职业和不同技能的群体,家园合作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更好地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个便利条件。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4.你觉得现在影响家园合作实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1)幼儿园教师对家园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的幼儿教师,比如说我,虽然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但学习内容主要以音体美等艺术活动课以及怎样传授给孩子知识为主,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关注相对较少。

(2)幼儿园在组织家园合作的各项活动时,也是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只能在尝试各项活动的同时寻找适合本园的方法。

(3)家长虽然对家园合作有一定重视,但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活动,影响了家园合作的进行。

5.针对这些困难,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针对教师教育方面,要注重新进教师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特别是在家园合作方面,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方法等,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家长方面,要加强家长对家园合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使家长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到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来。

在幼儿园设计活动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家园合作方式,结合本园的特点,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不断完善活动目标和内容,努力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家园合作方案。

6.家长对于家园合作是什么样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家长会和幼儿园教育知识讲座,部分家长逐渐重视家园合作这一观点,并且开始抽出时间来参与我们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但是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有意识想参与进来,但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参加。也就是说,现在的家长虽然认同家园合作这一观点,但是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所以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7.在你所带的班级,是如何组织家园合作的?

在我的班级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做的:

(1)召开家长会。这个是我们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最好方式,更直接有效。一般是一个月一次。在家长会上,双方可以很坦率的来交流一些问题,互通教育信息。最初的家长会上,我都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办园宗旨,另外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报告幼儿的发展情况。会后把家长对我们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有问题的地方立马改进。这样,通过家长会就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家长对于参加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展开。

(2)开展亲子活动。我们会举办一些有家长参加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使家长真正感知教育效果。例如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组织了手工艺作品比赛,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小制作,家长对这个比赛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和孩子一起收集资料,查找小制作的制作方法,做出很多让人大开眼界的工艺品。幼儿园通过这些亲子活动,使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学习、生活的整体情况,又了解了教师教育活动的目标,更体验了教育效果,增进了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3)利用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我们幼儿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与家长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在网站上会及时更新一些幼儿园近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动态,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实现家园合作。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站直接和园长、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请老师对自己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些措施,使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更加融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8.你认为家园合作理念与以往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同?

我们之前的教育更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如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忽略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现在以家园合作理念指导幼儿教育后,我们老师和家长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做人、生存、合作、交往的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情商。

9.有的家庭主要是爷爷奶奶来带孩子,很溺爱孩子,你怎么解决?

确实是这样的,老人们会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应该,对我们的工作支持不够,对于这种情况,我都是尽可能多的联系孩子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够来参加我们的教育讲座,增强家长对家园合作观念的认识。另外,现在幼儿园孩子的爷爷奶奶大都在五十岁左右,他们中很大部分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在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是也需要我们耐心的讲解。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不能急躁,要心平气和的谈,或者通过孩子的父母,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五、对个案教师访谈实录的总结

通过对张老师的访谈,笔者感受到,“家园合作”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新手教师这一群体中,他们真切的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新手教师的理论知识是够了,但实践起来却容易出现以自己为主导的偏差。

2.开展教育活动时,多有模仿的痕迹,没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3.对“家园合作”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

六、对新手教师的建议

1.在实际工作中,新手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更加专注于家园合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另外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改变以幼儿园为主导的观念,将自己摆在与家长平等的地位,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育儿观念,并向家长传递先进的理念,提供个性的服务,实现家和园幼儿教育的双丰收。

2.在家园合作中,新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活动。在开展家园活动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不能盲目的效仿其他幼儿园的方案。

3.家长是一个有着不同职业,不同专业技能的群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来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家长主体 数量缺失 质量缺失 结构缺失

目前“家校合作”尚未形成一个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述“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家长参与”、“家长干预”(parent participation/parental involvement)、“家长―教师配合”(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al intervention)[1]。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1]。虽然国内外的教育学者与专家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争议,但都毫无例外地认同和强调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不可或缺性。然而我国部分学校在“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凭借其权威及主导地位,遮蔽和湮没了家长的声音,取代和抹杀了家长的主体性,导致家长在合作活动中不能发挥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以广州市S小学为例,具体分析家长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及途径,以期为家校合作深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家长主体缺失现状分析

1.家长参与显性的“数量缺失”

家长主体数量缺失主要是指家长未能参加合作活动或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显性缺失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部分家长出席合作活动的次数不足,根据统计结果,只有23%的家长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全部活动,55%的家长有过缺席合作活动的经历,还有7%的家长从未参加合作活动;其二是家长与教师联系和沟通的频率较低,每学期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次数多集中于3次,且时间多分布于开学前后与考试前后。尽管随着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家长主体数量缺失的现象逐渐减少,但因为家长普遍参与是家校合作活动顺利开展的自然基础和潜在前提,这一问题依旧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家长参与隐性的“质量缺失”

家长主体质量缺失是指虽然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但并没有在其中发挥或充分发挥作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扮演“旁观者”或“听众”的角色,主观上不愿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由统计结果可知,42.7%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选择沉默,积极参与合作互动的家长比例只有11.3%。其次,家校合作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导致家长的意见不被重视,客观上阻碍了家长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高达70.4%的家长认为,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学校相关领导或教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敷衍塞责或置若罔闻。由于家长参与质量往往是家校合作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多大程度上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和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家长参与质量是目前家校合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3.家长参与角色的“结构缺失”

家长主体结构缺失即家校合作活动中家长参与角色分布失衡,也就是说参加合作活动的主体是母亲,而父亲参与度过低,有的甚至基本淡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参与合作活动的比例高达47.6%,几乎占据参与者总数的一半,而父亲所占比例尚不足20%,甚至低于祖父辈的参与比例(25.3%)。这一数据表明,父亲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缺位”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家长主体缺失归因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缺失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涉及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等,也包括合作形式不恰当,既有家长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教师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1.时间“冲突”及教师“不欢迎”态度致使家长主体“数量缺失”

随着国民的受教育比例与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家长大多意识到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的责任,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再是制约其参与合作的因素之一[2]。时间的冲突及教师的“不欢迎”态度演化为家长数量缺失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家校合作中部分活动的开展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某日上午或下午,这与家长的工作时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家长很难以参加学校活动为由向所在单位请假,从而导致合作活动中部分家长的缺席。

其次,部分教师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动机和能力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4],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为了监督和挑毛病。在这种先入为主偏见的影响与作用下,部分教师保持职业冷漠和自我封闭,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与抗拒。即使他们抵触的情感并非总是外露,但是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表达出的否定措辞,流露出的不耐烦神情,甚至是一个轻视或不悦的眼神,都会向家长暗示和传递教师“不欢迎”的态度,家长一旦感受到教师的拒绝和排斥,自尊心与情感就会受到伤害,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打击,导致部分家长选择“自我淘汰”,不再参与合作活动。

2.家长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及不平等、单向交流的合作形式导致家长主体“质量缺失”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目前,民众的民主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强。广大家长缺乏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合法权益[2],虽然家长出于关心孩子及与教师搞好关系的考虑,能够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但是缺乏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及进行信息反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惯于保持沉默,甘愿成为“倾听者”和“旁观者”。此外,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育人活动,而大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家长即使有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意向,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在合作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不平等的单向交流合作形式是导致家长主体“质量缺失”的又一主要原因。家校合作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异化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开始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丧失了“地位平等”这一合作的真正内涵[3]。家校合作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往往只考虑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便利而不照顾家长的实际情况,学校还远没有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合作伙伴。教师动辄采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要求家长执行学校的决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学校教师的强势使家长在话语权博弈空间中处于劣势。学校和家长双方地位的悬殊,使学校常常“居高临下”地“俯视”家长的意见,自然不能及时、认真、充分地考虑家长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家长主体作用的发挥。

除此之外,我国当前家校合作活动中,学校单向传输多,双向交流少。“家长会”沦为孩子学习成绩、道德发展状况的“报告会”以及孩子失范行为的“告状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讲座”异化为脱离家长实际需求的“知识灌输课堂”;信息单向传输的合作形式使家长缺乏强有力的利益表达渠道和信息反馈途径,难以实现家长参与由低层次的相互沟通和了解过渡到高层次的参与管理和决策。

3.传统文化影响及较高的机会成本造成父亲角色“结构缺失”

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曾经说过:从生物角度讲,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但从社会角度看,父亲却被描绘成养儿育女的“局外人”,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自母系社会以后,我们的文化就是与此观点亦步亦趋的[4]。受传统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往往被赋予“相夫教子”的使命,父亲大多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使父亲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界定为赚钱养家的顶梁柱,主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除非孩子出现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和失范行为,否则一般很少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尽管近年来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家务分担与权力分配渐趋公平[4],但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角色缺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父亲相对于母亲参与合作活动的较高机会成本是造成“结构缺失”的另一原因。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5],家校合作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因参与学校活动而放弃的在同等时间内工作而赚取的报酬。由于人力资本存量、边际生产能力的差异,父亲的工作弹性时间相对于母亲往往较少,相同单位时间内赚取的货币报酬相对于母亲较高,因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父亲往往做出不参与学校活动的行为选择。

三、建议及对策

虽然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有着广泛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但家长与学校并非天然的合作者。面对合作过程中暴露出的家长主体缺失问题,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积极应对,实现家长和学校双方优势互补与互惠互利,营造一种充满爱与信任的氛围,使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健康地全面发展。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转变教师态度,增加家长参与数量

协调学校活动与家长工作时间,避免因为时间冲突导致家长无法参与合作活动,学校活动时间的安排不能只考虑学校和教师的便利,还应遵循家长的意愿和需求。根据调查内容,80%的家长希望将家长会和科学讲座的时间安排在自由时间充裕的周末,那些离不开学校真实教育情境的家校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开展的具体时间,可经家长商议后由家长委员会最终决定。

此外,学校在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进行家校合作价值和意义的宣传和教育,转变教师封闭保守的教育观念。首先,使教师意识到家长参与合作活动具有合理性,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和纳税人享有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6],这是家长的应有权利。其次,家长参与合作活动的开展和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继续社会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减少或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教师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可以加深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及家庭背景的理解和认识,避免因不熟悉情况而造成对学生的误解,有利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1],提高教学和工作效率。此外,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架起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桥梁,密切了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加深了彼此感情,使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和教学工作的不易,感受和体验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自觉理解和尊重教师,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

2.提升家长参与意识和能力,转换合作形式,提高家长参与质量

首先,通过学校的宣传和引导使家长明确意识到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家长一旦有了这种意识,便会自觉地参与学校教育,并向学校要求知情权、咨询权、监督权和决策权[3],实现“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此外,由于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征,学校还应努力提高家长参与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开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家长参与各项活动及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讲座、专题培训及家长经验介绍交流会等方式,使家长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组织管理、决策制定的技能和技巧。使家长不仅能够主动参加,而且能高质量地参加到家校合作中来,从而不断提高合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学校在家校合作开展过程中,应将家长视作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其下属的“教育助手”和“通讯员”。学校应该尊重家长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权利,信任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多用商量的语气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避免“非教育性话语”的出现;对于家长反映的意见或建议应给予及时、充分和认真的考虑,积极采纳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建议,在舍弃不合时宜的意见的同时向家长作出解释与说明,使家长感受到来自“合作伙伴”的尊重。与此同时,学校应努力实现合作形式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家校合作不仅包括学校教师向家长的信息传递和宣传教育,还应包括家长的信息反馈和利益表达。学校应突破教师唱主角的传统家长会模式,不断创新家长会形式,凸显家长主体性地位,给予家长发表意见以及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科学讲座的内容应切合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主题素材[7],避免空洞抽象的知识灌输,并使家长有时间现场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参与问题的讨论。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双向沟通合作形式,客观上为家长高质量参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重塑父亲职责和使命,提高其对合作活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调动父亲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鉴于父亲在孩子个性养成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应尽快实现父亲在家校合作中的归位和复位。首先,应重塑父亲在家庭中的职责和使命,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各种技术的、经济的和思想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涉及到对父亲角色的重新界定[8]。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由于经济原因所导致的高度民主的地理流动性,或者说举家迁往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导致核心家庭开始日益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母亲或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是因为经济的原因,逐渐走出家庭从事全日制工作,这种情形下,父亲理应肩负起“养家糊口”和“孩子教育”的双重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学校也须转变以往对父亲的角色认知与角色行为期待,以肯定和赞扬的舆论导向鼓励更多的父亲参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近期一项实证研究表明,通过家校合作在家庭及学校内创造出来的合作力量,可以减弱家庭经济条件、社区环境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这种合作力量比拥有的物质及文化资本更重要[9]。因此,父亲为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而放弃参与合作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父亲参与合作活动不单是“消费”还是种“投资”,而且是一种更直接与高效的“投资”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业进步,还能使自己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这种活动的收益是难以用货币衡量的。

4.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扩大家长参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随着第五次信息传媒革命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深刻的影响。学校也可藉此契机,利用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即时性、快捷性、开放性、灵活性的优势[10],构建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于一身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渐强大,网上通话、网络视频、群发短信等将能引入到平台中[10],从而不断扩大家长参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弥补传统家校合作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基于网络的互动支持平台不仅为因故无法参与合作的家长提供网络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还可以为家校互动提供灵活高效、简单快捷的个性化互动平台,从而在增加家长参与数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家长参与质量,还有利于解决父亲角色缺失的难题。尽管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家校合作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传统家校合作模式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对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1],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将二者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统一。

解决不同类型的家长主体缺失问题的各种方式和措施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家长数量的增加有助于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家长参与质量,也有助于角色结构的平衡;家长参与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家长(包括父亲)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因此,学校应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学校对于家长的合作关系,也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再开放的学校也会遇到一些不太成熟或被其他问题困扰的家长,偶尔一两个不合作的家长也应被看作个别现象。即使建立了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学校也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考验、赞扬或批评,但此时的学校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庭将与学校共荣辱、同发展[1]。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黄河清,马恒毅.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3] 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罗斯・派克.父亲的角色[M].李维,译.辽宁:辽海出版社,2000.

[5]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1.

[6]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

[7] 赵琴.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伊凡.家庭教育中的中国式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

篇3

在以往的家园合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及问题。

1.拽着家长走。拽:即不顾家长的需要,幼儿园单方面着力向前走。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吸引家长,如创设家园栏、写家园联系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召开家长会等。家园合作的重点就是活动形式的翻新,呈现出浅层次、表面化的特点,并简单地以为家长走进了幼儿园就是实现了家园合作。幼儿园虽然攒足了力气拽着家长走进幼儿园,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家长们形式上参与家园工作出现的问题:家长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频繁地应付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深感负担重、压力大;命令式、指令式的工作方式使家长们处于类似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家长们开始抱怨,家长参与家园工作的积极性也逐渐地消退。老师们也觉得累和困惑,在家园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有收到希望的效果。这样的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园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理解不足,形式化的家园合作只是老师单向参与,家长被动参与其中,缺乏主动性;家园双方地位不平等,老师以专业教育工作者自居,指令性地要求家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将家长视为配合者而不是合作者,家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略了对家长需要的关注,忽略了对家长的尊重。

2.顺着家长走。顺:即顺从家长的需要,顺从家长的要求。幼儿园将家长摆在了合作者的地位,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家长的需要,了解家长对培养孩子、对家园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想法,努力地去尊重家长:如通过问卷调查表征求家长参加家园活动的意愿,尽量在家长可能的时间内、能接受的方式、能理解的内容作为家园内容;通过家长会真诚地听取家长们的建议……但是,目前某些学校的应试教育给部分家长的育儿观念带来了冲击,使部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育儿目标有了动摇。幼儿园为了立足市场、留住生源,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也顺从迁就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要求,在教育的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在“教什么”上过分“尊重”家长,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了较重的位置上,而忽略学习品质的培养,甚至出现“小学化现象”。由于幼儿园过分顺从家长,偏离了《指南》的基本精神和幼儿园培养目标。这样的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家园合作没有把握好尊重家长与孩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尺度,反映出三多三少:多了对家长需要过度的重视和满足,少了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多了对幼儿知识技能的传递,少了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多了在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对家长的顺从,少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专业引领作用。这样的“顺” 没有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忽略了教育机构的责任。

针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认为应把“拽着家长走”和“顺着家长走”变为“家园合作走”,把家长变为同行者,共同走进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学习。“学习故事”研习的实质是贯彻落实《指南》。于是,我们采用了“认同-感受-发现-实践”的四步曲激发家长的力量,携同家长一起走进幼儿的学习。

1.吸引认同。我们和家长一起学习并讨论《指南》,通过分析幼儿的学习故事帮助家长了解《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让家长认同幼儿园一日生活即课程,认同接纳《指南》倡导的教育理念。

2.感受温暖。“学习故事”是有温度的教育,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让家长感受“学习故事”传递的爱与喜悦,如在新年活动中,老师们为每个幼儿选出一个“学习故事”记录在新年卡片上并挂在大厅,鼓励爸爸妈妈抱着孩子有感情地读出“学习故事”,孩子们在聆听中幸福地建构着学习者的形象,家长们在朗读中幸福地感受到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从而被“学习故事”深深感动。

3.引领发现。通过各种活动引领家长去发现孩子的学习力量。我们尝试着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学习活动,和老师一起来发现孩子们精彩的“学习故事”。家长们在不断地注意、识别、回应中发现孩子自主建构的理论,发现孩子的学习品质:坚持、积极主动、自主解决问题、勇敢、合作等,发现孩子强大的学习力量!4.尝试实践。在老师的鼓励下,有的家长开始尝试为孩子写“学习故事”,老师们将这些“学习故事”读给孩子们听,将这些故事及时传递到全园家长群、幼儿园公众微信平台上……这些做法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写“学习故事”,和老师一起拓展孩子的学习, 这是重庆两江新区上林幼儿园中班妙笛妈妈写的“学习故事”《写信》:

昨天妙笛竟然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给我们的小邻居也是她的好朋友翰翰写了一封信,并把这封信贴在了我家的大门上,还是妙笛爸爸回来发现门上贴的纸条,经询问,她才告诉我们是她写给翰瀚的。爸爸当时看了纸条上画的弯弯曲曲的线条后,还低声开玩笑对我说:“怎么看着像贴了一张‘符’似的”。当时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于是亲自跑到门口看了一下。一看,天哪!原来她在一张白纸上用黄灿灿的水彩笔弯弯曲曲画满了曲线,这些可能是只有她能理解的文字。

中午吃过饭后,翰翰回来了,想起妙笛这几天对他的想念,于是就对妙笛说:“翰瀚回来了,你要不要去找他玩啊?“啊,哈哈,翰翰回来了,我终于能和他一起玩啦!”我看着你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一边说着一边飞到了门外,“妈妈,我去找他玩去了啊!”看着你那么开心我没有拒绝。

你兴奋地按着门铃“叮咚叮咚”,“谁呀?”翰翰家里有人问。“我,妙笛,翰翰回来了吗?”门打开了,是翰瀚的妈妈。“哦,妙笛啊,翰瀚在吃饭,等会儿他吃完饭后让他找你,好吗?”翰瀚妈妈和蔼地对妙笛说。“那好吧,我先回家等着他”,有点小失落的你一边说着一边回到屋里,“唉,翰翰还没吃完饭,妈妈把门开着吧,这样翰翰来了就不用敲门了。我也不知道翰翰回来路过我们家时,有没有看到我给他写的信?”你边说边把门上纸条拽了下来,我抬头望了一眼可爱的你,看着你手里紧紧攥着的纸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你能给我念念你写给翰翰的信吗?”“唉,好吧!”你看了看手里的信,坐在那里读到:“翰瀚你好,你最亲爱的好朋友妙笛给你写了一封信,你看到了幔空饧柑炷愠雒湃ピ斗搅耍我很想念你,亲爱的好朋友,我在家里一直等着你赶快回来,希望你回来后就来找我,一起执行我们约定好的计划,妙笛。”

看着你专注地读着这封写满了你的心里话的信,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虽然妈妈看不懂这封信,但是我感受到了你对好朋友的思念和爱,感受到了你对文字符号的好奇和兴趣。所以,明天我想把这封信带到幼儿园,给你的老师看看这封信,和你的老师聊聊这封信,一起想办法为你提供下一步学习的支持和帮助。

“家园合作走”形成了强大的家园共育合力,共同推动着孩子们的学习:中二班孩子最近对破案萌发了兴趣,家长当日在当当网上搜集了《一分钟破案》《神探》等图画书送到幼儿园;中一班孩子最近对警察的工作特别感兴趣,家长邀请了两位警察朋友来园与孩子们对话;小一班有10位孩子对世界地图感到好奇,10位孩子的家长立即建立了“学习故事”微信群,和老师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孩子们下一步的学习;大二班孩子对魔术有了好奇心,诺诺爸爸专门外出拜师学习魔术,到班级表演并和孩子们探讨魔术的神奇;班级家长们来园离园时喜欢和老师们讨论孩子的学习,讨论《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典型表现、教育建议……“家园合作走”,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家长形成的科学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发展观,也看到了家长与老师主动、深度的合作。家园互动呈现出对话式、交流式的良好状态,如何让这种状态更加深入、可持续,也将是我们五个项目园今后要继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篇4

【关键词】农村地区;家校关系;有效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这 “一对教育者”面对的是同一个受教育对象——在学校,他们是学生;在家里,他们是孩子。由于受教育者角色的不断转换,学校和家庭必须合作。何为家校合作?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但在农村地区,家校合作面临诸多特殊难题。农村学生的家长不但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可能有不少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好吃懒做,沉迷赌博;部分家长更是为生计所迫,外出打工、经商,家里只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明显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帮助。“一个人的完善人生,就教育来说,应该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最佳结合。”对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的力量不可或缺。因此,农村地区的家校合作也日益显现出了它的紧迫性。农村学校必须主动和家长联系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家长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可谓重中之重,因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必须由教师来完成。通过一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师与家长关系融洽的重要性。教师与家长关系融洽与否,一方面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必然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教师和家长必须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一、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

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观念是比较流行的。我曾听到别人描述过这样的教师和家长见面场景:“老师,我是××的家长……”家长笑容满面地走进办公室,老师坐在座位上头也不抬,冷冷地“嗯”了一声。家长继续站着,老师继续批改作业。过了一会儿,家长有些着急地说:“老师,我是专门请了假来的,厂里还上班呢……”老师这时候说话了:“怎么,不耐烦了?我请你来,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吧?”家长点点头,老师这时才劈头盖脸地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的不对,家长一直保持沉默。最后,家长还站着,老师还坐着。家长要走时,老师还冷冰冰地说:“×××的毛病,你都知道了吧,回去好好教育教育他。”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教师很显然已经成为了主宰者。生硬的态度,冰冷的话语势必会让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同时,老师单方面数落学生的不对,而忘记了聆听家长的意见。事实上教师强硬的态度,也会让家长不愿意说出心中的想法,让沟通变得困难。长此以往,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势必会变得糟糕。这样也违背了教师请家长的初衷。这样的家校合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而是科学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和教育方法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明确地指出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态度温和;在交流学生情况的时候,听取家长的看法,并和家长共同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渗透,引导家长针对学生在家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师不再是孤独的教育者了,家长也参与到其中,成为了另一名具有权威的教育者。

二、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应积极主动联系家长,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校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亲子活动等形式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应该有强大的亲和力,眉心应该是舒展的,眼睛应该是明亮的,嘴角应该是上扬的。对于极少数不合作的家长,更应该温和热情。时常去家访,主动联系家长的频率多点儿,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关爱孩子,让家长体会到你对孩子的这份爱,家长就不会对教师的“热心肠”进行“冷处理”。

我班袁志豪同学,成绩不理想,自觉性差,调皮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家长因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在家,无暇关心孩子。以前我隔三岔五地给家长打电话,家长总说他很忙,没有时间回家,他会打电话好好教育孩子的。但事实上,家长并没有履行他的随口应承,孩子也依然没有多少改变。但我并没有气馁,反而增加了给家长打电话的频率,还与副班主任商量交替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在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和副班主任对孩子的关爱后,终于主动抽出时间到校与我们交流。现在,袁志豪已经像变了一个人样,热爱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此外,面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要虚心接受,如此方能找到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之处并及时改正,促进自身的发展。就算家长的意见提得不太合理,当着家长的面也应该谦和地回答他:“我会考虑的。”这样才不会打击家长的积极性。

三、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要信任家长,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向家长渗透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信任家长,放手让家长自己去寻求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放手的同时,要学会引导。与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教师要学会沟通,循循善诱。前段时间,李麒麟的父亲主动来校和我交流学生情况。在谈到孩子性格内向时,我这样说:“孩子的性格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的。他从小缺少母爱,更需要你多关心他,多和他谈心。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家人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去责骂他的妈妈,以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种上仇恨的种子,这样是不利于他成长的。你说,对吗?”孩子的父亲低下了头,自责地应了一声。“我相信你一定会让孩子茁壮成长的!”我坚定地说。家长走的时候很激动。我想,他的选择应该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上爱的幼苗。第二天上课,李麒麟同学大胆地发言了。由此可见,尊重家长的选择,并不是盲目地,而是教师要先进行了一定的正确的引导后,让家长自己选择的结果。

由于农村地区家校关系的特殊性,农村学校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与家长、家庭的有效沟通,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帮助家长、家庭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只有激活家长、家庭的教育活力,家校关系才会和谐,才会有生命力,这 “一对教育者”的作用才会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 吴琦.家长会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德育, 2008(9):39-41

[2] 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 2006(20):13-16

篇5

关键词:小学 家校合作 观念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以雕刻大理石为喻:“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由此可见,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中深入展开,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诸多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如此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将面临怎样的转变呢?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平等意识

在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在教育中的权威地位正在逐渐丧失,而家长的素质并非普遍偏低。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必须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必须认识到: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1、学校领导是家校合作中的引导者、组织者、保障者

学校领导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整体计划的制订,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要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保障家校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开发者、实施者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执行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教师要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就不难理解家长的心情,就会体谅家长,宽容家长;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

3、家长是家校合作中的合作者、促进者

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的鼓励、家长的监督和家长的宣传。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过程,逐步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正确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为学校提供关于孩子更丰富的信息,与教师合作交流、相互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家校双赢的目的。

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从封闭的自我学校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形成良好家校合作关系。

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家校合作的具体途径很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家访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也可以采用许多新的途径。

1、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的主要成员是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加强家长自身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

2、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校协同的新途径。在家长开放日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给家长选择。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听课,了解老师的讲课水平,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校情展览。

3、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是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增进亲子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

4、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一方面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另一方面加深了家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更为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5、充分利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全面、便捷的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家校合作。

6、家校联谊。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活动,增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才会使他们更加理解、关心教育。

实践证明,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家校合作不仅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完善了学校的管理结构,拓展了学校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思路和实践。

参考文献:

篇6

一、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当前,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跨学区择校,认为只要孩子进了重点学校,基本上就进了升学的保险箱,如何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已经是尽到了职责。他们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的角色,或者只是孩子成绩提高的督促者,忽略了孩子人格、性格、习惯、情感的养成。

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家校合作存在片面和狭隘认识,认为家长缺少教育理念,参与不了学校的教育工作。致使目前很多地区的家校合作有名无实,还处于零散的、自发的、缺乏系统的状态,时间上断断续续,内容上缺少前呼后应,家长无法随时与学校有效沟通,家庭和学校基本上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很多时候都是学校单方面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在家中完成作业、加强某方面监管,或告知一些日常事务性信息而已。双方都很用心,都很纠结,都感到现在的孩子难管,却远远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达到家校有效合作的育人目标。

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的时间里,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他们总是认为只要老师负责任,孩子就会有好的成绩,各方面都会有进步,其实不然。

比如说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跨学区择校或自身工作繁忙等原因,把孩子送到代管班或亲属、老人身边,孩子正值青春期,许多有关学校、老师、同学的事情很难得到有效解答,身体、心理、学习、交友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不知如何去面对,无人来点拨、来引导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些问题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我曾统计过我校八年级一些由走读变成代管的学生,历时一个多月,多数学生成绩下降了。

遗憾的是,很多学校还没有对家校合作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家校合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展。

二、家庭与学校应各司其职,明确定位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曾经说过: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一个被不健康的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

抚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每个学校的使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心不同,缺一不可。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老师不能代替父母。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受着家长的耳濡目染,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而且家庭教育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大部分时间,孩子是与家长一起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性格特点最了解,家长有利于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特别是在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心理品质方面,总会留下父母的烙印。

家庭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础地位,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却没有专门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老师,而家长才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专职老师。

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承担的责任。

总之,家庭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而学校教育则是以理性教育为主。虽然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的职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很好地开展家校合作,才能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要求上相互弥补,形成合力,家校才能成为有机互动的整体。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与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实现家校合作的无缝对接,这样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好。否则,两方面的教育都会因孤军作战而举步维艰,难以奏效。

三、家校合作的点滴有益尝试

几年来,我校在不断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创新德育方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在家校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观念和方法上对家长进行了耐心引导和具体帮助。

1.保持家校密切联系,做好常规工作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学校还为每个年级专门开辟了家长接待室,要求班主任把每周安排接待的时间告知家长,尽最大努力满足家长的需要。学校每学期都有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开展亲子交流互动、参与各类大型活动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还实施了“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工程,每两年一次表彰奖励优秀家长,以此激励家长关注家教、研究家教。

此外,我们还通过家访、校信通、家长会、电话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家校的有效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家校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有力地提升了家长的素质,也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拓宽家校合作空间,创新家校合作方法

随着通信手段的不断增加,信息交流的便捷,我们在学校网站上为各个班级建立了班级通讯录、班级博客、家长QQ群。还在网站上开辟了家长专栏,定期给家长留作业,让家长见仁见智、献计献策,再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在学校网站或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多层面互动起来,倾诉困惑,分享成功,交流经验,真正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家校合作更为有效。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学校召开了校级家长代表工作会议,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有两位家长分别提出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代表校方给家长出示了学校当时已经出版的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其中包括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排的《早开的花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初中生交友能力的培养》《青春期教育》等,并告知家长学校建立了名为“心灵小屋”的心理咨询室,还安排了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而且定期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经过沟通,家长了解了学校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明确了家长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的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美好的中学时代。

此外,我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共建活动争取到大量捐赠书籍,我们利用家教方面的书籍在家长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要求家长看一本书并做好资料积累,之后再做交流。这使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交流、合作、互助的关系。

3.研究家校科学合作,开发家校合作校本教材

近年来,海拉尔区自主开发了乡土德育教材,充分发挥教育部关工委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的作用,建立了33个基层家长学校教育实验校,申报了12个子课题,并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厅关工委的检查、指导,受到了好评。

我校充分借助这一活动,创造性地开发家校合作校本课程,通过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家校合作的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篇7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奠基作用。它是学校班级教育的助手和补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证。班主任与家长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实现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在搞好与学生家长合作的关系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摆正与家长的正确关系:班主任与家长是密切合作的关系

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目标上其实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职业和道德要求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主任的心与家长的心自然就应该紧紧联结在一起,这也是实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合作的基础。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对教育复杂性的理解上的不一致,对班主任来说,容易产生一种“我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我懂你不懂,我讲你听”的心理情绪。

因此,我在和学生家长交流情况、或一起研究对学生教育的问题时,采取了密切合作的方式,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寻求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性格等了如指掌,学生的言谈举止在家中会表现得最自然、真切,所以家长一般来讲都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每当遇到学生棘手的问题,我总是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恳求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为了更进一步自我完善,还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的各种意见,甚至是家长的尖锐、不完全正确的意见。正确对待来自方方面面的或褒、或贬的意见,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时,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尽可能地把工作做细,避免失误,让学生家长看到一个充满真诚的、自信的、能干的班主任,让他们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很放心。

三、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讲求艺术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这样,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而且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也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他们合作,我一般如实地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并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我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当然,与这类学生家长合作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溺爱型的家长更多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就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我总是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既没使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也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4、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绝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四、指导家教方法,教育优势互补

1、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其教育思想。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重智轻德,二是重养轻教,三是重言教轻身教,这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产生的结果。

2、指导教庭教育的科学性。引导家长在庭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教育规律、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要有科学的依据,宽严适度,合情合理。

3、协助家长科学的指导孩子学习。当前不少家长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才”之法。他们说,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那么多经历,用了那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加。鉴于上面的做法,我建议家长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3)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4)指导孩子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家校合作;高效课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五维模式

有关家校合作的探究,花样繁多,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着实令人羡慕的、仰望的!在影响人才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为此大家都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方式,在总结学习已有模式的基础上,我主要针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浅谈:

一、注重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教育者,家庭教育发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也最隐形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实践表明,一个人很多一生的习惯,一生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在幼年时期受父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最早的、最持久的、最隐性而最巨大的;其次,家庭教育是最具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与子女接触最多,了解最细,最能做到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再者,家庭教育是最富灵活性的教育: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方式方法十分灵活,能够做到“遇物而诲”;同时血缘亲情所赋予的亲切感、信任感、也使得家庭教育无可替代。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前进,家长文化素养、教育意识的提高,城市地区已初步具备广泛平等合作的条件。但家长教育资历的提升并不完全意味着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水平的飞跃,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开办一定形式的“家长学校”,一方面由学校向家长输出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吸取成功家长的经验,同时提供平台探讨、交流家教中的难点和突出的问题。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家庭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能使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生率大为降低,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形成家庭学校平等互助的合作方式奠定基础。

二、学校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现阶段,一些地区兴盛不参加学校而自己培养孩子或是追求个性化教育而敷衍学校的教育模式。实质上,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教育教学的一切物质设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学校的教育者——教师,都是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积累的经验,使他们能够明确教育目的,灵活运用教育方法,针对不同情况作出最好的选择,而家庭教育者——家长,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教育子女只能在工作和劳动之余进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是以学校教育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作为基础与辅助,在保持独特性的基础上也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

三、高效课堂背景下家校合作模式的角度设想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新式家校合作必须从以下五个角度同时入手:

(一)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目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交给学校,能否成才就是学校的责任;部分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丝毫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品德养成;一些教师认为教师只负责传授技能……家长和教师的这些不合理想法造成了育人过程中的彼此推卸责任,造成了教育的失衡等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育人的工作。

(二)更多的合作、更有效的沟通

传统的家庭参与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长确保孩子在家中完成家庭作业。尽管这也是很重要的功能,但家长与学校可以建立更多更密切的联系,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论坛等,对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把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反馈给学校;作为校方,应不断开创新的沟通方式,建立更深更多的交流途径,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这样的合作关系若能持之以恒,如滴水穿石,合作的平台也就水到渠成。

(三)通过激励手段加强主动性

任何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我们倡导的家校合作更应该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个教育活动中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能使彼此更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期望,进一步将这种沟通扩展到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与教师所付出的辛苦,这对于他们也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只有形成以孩子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网络,综合管理,多管齐下,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创新家校合作方式

目前的家校合作主要有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这些合作方式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家校合作方式的进一步探讨,我建议除建立“家庭教育档案”、构建“家校互联网”、开设“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外,进一步创新和深化家校合作方式,力求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比如:分阶段举行以培养好习惯(生活、学习、纪律、礼仪、性格),延伸课外拓展,展示学生特长,亲子社会实践等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多管齐下。只要符合中小学教育实际,可操作性强,能确实解决问题,就不怕调动不起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反过来能够督促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优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最后,合作方式还要加强技巧性,既要有准备,又要能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技巧,以达育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精”、“小”的特点:形式多样活泼;内容精炼、主题单一,切忌面面俱到;根据目的和要求,分门别类的进行,如关爱女孩家长会、早恋问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等。不论在什么样的活动中教师都要作全面客观的简介评价,语言要亲切,处事要大度,让家长学生感受教师的一份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更能通过教师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并进行了最大限度地沟通、交流,就能实现最有效、最愉快的家校合作,进而引发更加多样化的教育互动。

(五)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依据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及目前家校合作的状况,学校应该成立协调小组,命专人负责家校合作工作,因为在目前的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而是模式化时间、陈旧的内容,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互动互助,无法构建相对完整的的体系。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只有,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才能使家校合作工作不论从内容还是方法、技巧、途径等方面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架起家校合作之网,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互补互助互相促进,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率。

总而言之,要教育好一个孩子,绝不是靠教师、家长任何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做到的,一定要双方目标一致,齐抓共管。家校合作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家长和学校不能急于求成,奢求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预期效果,而应该一步一步地,从统一思想做起,加强理解、尊重与包容、构建有效的沟通网络、不断创新方式、同时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齐头并进,互相协助,通过合作的深化与改进打造更有效的家校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周雪莲,李双龙.中小学家校合作微探[J].教学与管理,2010,29.

[2]何彦娟.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赵冬臣,胡秀威.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印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4.

[4]姬向群.瑞典中小学教育一瞥[J].中小学管理,1995,5.

篇9

关键词:农村 家校合作 以校为本 实践与思考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家校:即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能和责任,学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构成了家庭与学校相关联的客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链。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家庭与学校合作”,是一种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是现代家校合作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家校合作可化解家庭教育低效的难题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可促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可改变“5+2≤0”的现象;可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5+2≥7效应)。“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从所处教育机构(学校)和角色(教师)出发,以学校为本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毋庸置疑,也是顺其自然;从运作模型到流程环节直至反馈调控都符合学校管理的目标指向。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校合作的形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家校合作的过程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家长及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家庭和学校为实现儿童全面发展,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活动;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更好的实现社会化。

二、“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现代中小学生的教育很多是学校无法实现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配合。特别是家庭教育,很多行为习惯需要在家养成,家长的责任是至关重大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家庭居住边远分散,家长外出务工的多,经济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比较适合于“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实践。以内官营中学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为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合作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区农村全面推广“家校合作”教育活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我校“家校合作”开办比较早,但比较正规的家校合作活动是从2009年开始的,主要是“以校为本”展开活动至今已延续四年,从初步探索实践到实践过程中完善,现已形成良性循环,使本校“家校合作”教育已形成规模,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家长提高认识,形成家校育人目标的统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很好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习任务的繁重,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大,再加上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都对学生形成了挑战,要协助他们很好的应对这一挑战,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家校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有机培训家长,形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一是注重了家长的有机培训。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小型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家长提高认识,关心教育、参与教育,增强教育子女的信心和能力;挖掘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家长学校的开办,拓宽活动资金的筹措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例如,开学初的家长会,学校首先给家长介绍学校本学期的收费情况、学校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教育管理措施等。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主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校的各种表现以及发展的潜能,存在的问题,家长在后期还应做些什么?怎么做等。另外,由于农村多数家长外出务工,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大型家长会外,还选择家长农闲的时候,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候,针对重点年级的家长进行分层次培训。

我校设立有容纳3000多人的培训场地和容纳150多人的培训室,有领导和专业教师具体参与负责,并邀请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就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转变及家庭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机培训。使家长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家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育家长了解中学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和引导;明确学校的主要任务;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联教目标的统一性。通过培训,使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既避免了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又建立了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同时,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和协助。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学校根据目前很多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身体强健、文化成绩等;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思进取等家庭教育误区,利用“家长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由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主讲的《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怎样做新世纪父母》、《创建学习型家庭》、《怎样引导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必须天天向上》、《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隔代孩子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与新课程同行,与孩子共成长》等专题讲座,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反馈信息,邀请家长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制度,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规范

我校每学年初,对新生都要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制定适合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如《内官营中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内官营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内官营中学家长学校教育指导纲要》、《内官营中学学生管理条例》、《好家长、优秀学员表彰条例》、《家长意见书》、《告家长书》等,让家长明确其指导思想、主要工作及工作目标;并印发有关的章程、制度、规范等,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使家长学校的举办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遵循三大原则,体现家校育人新特色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三大特点:一是“导”而不“框”,给家长指明培养教育的方向,给他们更大的思考、实践、体会的空间;二是抢抓契机,正确引导,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和谐交流;三是搭建平台,创立特色,使家长学校工作常抓常新。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现已形成了“以公民道德实践为切入点,以重塑自我为起始点,以孩子健全人格为出发点,以孩子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师生家校“四位一体”的教育搭建了平台,体现了家校合作的新特色。

2.建立健全家委会,形成完整有效的家校联教机构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教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紧密联系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我校大型的家长会一般规定为每学期两次,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一般在每学年的起始年级开学初的家长大会上产生,毕业年级的家长委员由起始年级的家长补充,形成循环制。构建模式:“学校家长委员会总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分会”三级机制,班级家长委员会是开展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会分级选举,首先将各级有责任心、素质比较高、名望比较好、有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热心、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乐于义务承担学校和家长委托的工作的家长选上来,再考虑家长委员会的分布尽量体现农村家庭的分布,便于家长委员会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畅达。家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教育管理;充当学校的参谋;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其次,给家长委员会自行组织的权利,鼓励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校扩大对家长的开放范围,允许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的各个方面,使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由知情层次向决策层次逐渐提升。另外,利用家长委员对素质比较低,尤其是隔代家长、单亲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给予指导,负责把教师传授的科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传递给每个家长,相应的起到为教师减压的作用。

3.以活动为主体,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发展

(1)开展各类家长会,消纳存在的具体问题

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好机会。家长会有校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我校除了校级家长会外,根据班情、学情,不失时机的召开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如有“会诊式、交流式、咨询式、展览式、辅导式、快餐式”等。例如“会诊式家长会”,班主任归纳好各种不同的“病例”,将不同类型的家长召集在一起,提供给家长思考,分析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寻求最佳教育方案。在会上各任课教师以平等的地位,本着双方友好、坦诚的态度,就孩子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共司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家长会在各班最少每学期都要开两次。特别是针对班级部分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唤醒家长的德育意识,尽量让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同步发展。

(2)开办“学校开放日”,提倡家长参与课堂研究

让家长参与教育就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不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我校面向家长举办“教学开放日”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每周星期三为定期教学开放日,另外根据家长的方便而定,但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学校都有专人接待,参观学校的环境,在自己孩子的课上陪孩子一起听课,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等。让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既可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又可提高指导孩子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既可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3)建立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库,开展有效家访

我校鼓励教师家访,逐步将家访制度化,并列人家校合作教育专项考核。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我校教师根据所教年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建立了信息库,如学生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及生活水平,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理想愿望等。需要对某个学生进行家访时,首先根据信息库已存的信息和目前的表现制定出详实的家访计划,确定明确的家访目的与内容,再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家访。因为农村家庭居住分散,家访比较耗时,而且有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监护人又比较忙,所以选择比较合适的家访时机是家访能否成功的基础。我校坚持做好班主任、任课教师上门家访工作,特别是对家境贫困、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偏差、身体智力有残疾、单亲、离异等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和帮助,使家访由针对解决学生问题型向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型转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每个教师平均每学期有效家访次数在五次以上。

(4)开通亲情热线,利用电访优势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改善与普及,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我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开通亲情热线。最直接,最显实效的是亲情热线。由于农村家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隔代抚养子女问题的突出,家庭教育的空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现代信息的通畅,给各类家长的联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保证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校家校合作还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必然会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有少数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挑毛病,形成对家校合作意义的抵触和狭隘认识。有少数家长与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位,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关系不大。在时间上家校合作活动和学校工作往往发生冲突,合作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合作方法简单等。对于现存的问题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合作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启迪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偏差;通过实践、认识、重整,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和认识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构。

篇10

摘要: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工作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这个有效的教育资源,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沟通观念 赏识 互动 亲子实践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是非常的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来做好新时期的幼儿园家长工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和方法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一所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光靠幼儿园自己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带动及宣传也很关键,而如今,各个幼儿园的家长与教师甚至园所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对园所、对教师一部分家长是敬而远之的,还有一部分家长甚至抱有敌对心理,那么面对如此形势,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呢?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

(一)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业,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将为家长服务的理念深入内心。摆脱以往教师面对家长时永远高高在上的态度,放低身段,真诚地与家长交朋友,坦诚地与家长沟通。充分理解家长的要求;充分理解家长的想法和心态;充分理解家长的误会:充分理解家长的过错。

(二)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虽是服务行业应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原则为家长服务,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行为,家长不是上帝,在教育孩子时与教师应该是合作伙伴,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就不能无原则地退让,而应该时刻记住我们也是人民教师,为家长服务的同时与家长沟通应始终做到不卑不亢。

(三)肯定孩子的优点,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家长获得心理的愉悦每一位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比自己得了大奖还要兴奋。这种肯定幼儿优点的交流,能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并主动向老师说孩子在家的表现。他们会告诉老师孩子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很容易就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做好家长工作。

总之,家长与教师是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对待家长要平等、耐心、真诚,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形成融洽的、美好的教育氛围,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工作。

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

(一)个别方式

1、电话

对于工作繁忙无暇接送孩子的家长,教师可以利用电话和家长联系。教师要记住这类家长的电话,并了解最佳的通话时间,和家长适时联系。

2、书信、便笺

对于长期在外学习或工作的幼儿家长,虽然平时家中有祖辈或亲戚、朋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教师仍应设法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一般是采用书信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成长情况。便笺也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对临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需及时与家长联系而不能与家长见面时,可让孩子和接送的人转递给家长。

3、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

每次家庭访问,事先要有简略的计划,选择适当的时间,有时可以让幼儿在场参加谈话,表示亲切,这时还可以观察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有时可利用幼儿不在场的时间,以便和家长认真谈论幼儿的优缺点,研究分析改进教育的途径和交流情感等。

个别方式还有很多,但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幼儿园必须重视采取个别方式与家长取得经常联系,因为这种沟通是密切家园关系、实现家园合作,因人施教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集体方式

集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教专门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家教研讨活动、设置家园联系栏、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等等。集体方式的家长工作与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式必须结合进行。家长工作的集体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⒈ 家长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家长工作方式。根据不同要求,召开不同规模、不同对象的各类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或班级保教工作及幼儿发展情况,听取家长意见。

(1)新生家长会

具体详细介绍教师成员,班级设施,再强调一日作息时间、活动内容,需家长配合的工作。家长会上,教师要化淡妆,服装得体,大方。自我介绍时老教师介绍教龄:可谈经验、谈工作经历;新教师避开工作经历,介绍自己的特长,今后工作的设想,拿出《大纲》以外的东西来让家长信服、满意,告诉他们,年轻是资本,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爱孩子。

还要告诉他们,孩子在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抓伤,磕碰情况请家长谅解。也请孩子有攻击的家长配合老师常检查孩子的指甲,孩子受批评时要协助调整孩子的情绪。

(2)全园性的家长会议要求全体家长都参加,一般安排在学年(或学期)初与学年(或学期)末,这种家长会的内容大多是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汇报教育成果及向家长提出要求等。

(3)分班家长会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共同研讨有关孩子的保教问题。家长会的形式不拘一格,主要应注重实效。召开家长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针对本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此外,还有期末总结会、专题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

一次成功的家长会,要求教师要会介绍,会表白,会要求。

⒉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家长学校以家长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家教经验。

(1)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及方法

如每年新生报名的时候,通知家长在6月份召开新生家长会,告知家长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常规活动,请家长在假期调节好幼儿的作息时间;让家长在假期中培养幼儿的简单的自理能力,交给家长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

(2)传染病高发期的健康讲座

(3)家教经验交流会等等。

⒊ 家园联系栏

大部分幼儿园都设有家园联系栏,有面向全园家长的、有各班自办的。面向全体家长的家园联系栏一般都是介绍有关家教新观念、家教好经验、保健小常识、季节流行病的预防、介绍亲子游戏等等,各班的家园联系栏内容有介绍本班近期教育目标,需要家园合作的教育内容、孩子的发展情况与一些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性文章等。家园联系栏应设在家长接送孩子必经之处,内容要经常更新,字迹不可太小。

4. 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指幼儿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家长开放,届时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观幼儿园的活动,这也是家长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观摩或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伙伴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由于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一般对幼儿的教育能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比较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实地学习,会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行为。

以上种种家长工作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教师说话一定要有艺术性,可采取先说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到孩子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让家长可接受。或者是,先从其他的教育实例入手,再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方式便于家长接受老师的意见、建议,同时让家长看出教师教育的艺术性和教师的层次水平,更加从小事去了解教师的另一面,从而尊重老师、支持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达到更好的家园共育,促进儿童的发展。

总之,对于家长工作就是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工作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这个有效的教育资源,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