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实验室 标准化建设

新课标提出以来,各地按照新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验室做为学校实践教学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实验室的学校是一所教学条件不完备的学校,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实验室,就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室的条件与环境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是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当务之急。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是实施新课标,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启蒙园地;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大投入,为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保障

要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装备规范》《实验室规程》要求,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要确保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合理配置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师生实验操作创造条件。

3.实验用房建设内容

3.1用房设置

中小学实验室用房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包括配套用房、附属用房以及专用教室的用房。小学应设科学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有选择地设置音乐、美术、舞蹈等专用教室。初中须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选择地设置部分艺术类专用教室。每所中小学均应设置图书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的图书馆。

3.2面积要求

实验用房面积应达到教基[2006] 16号文规定的要求,图书馆(室)的使用面积应达到建标[2008]159号、建标[2002]102号文规定的要求。

实验室面积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为86/间以上;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96以上(老式建筑改建的科学实验室面积不宜小于71)。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使用面积为90-110/间,人均不小于1.8;建议实验室使用面积在120以上(老式建筑改建的实验室面积不宜小于86)。仪器室每间不小于23,准备室每间不小于18,实验教师办公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小于6。

图书馆(室)面积要求:小学使用面积为80-270,中学使用面积为155-420,普通高中使用面积为293 -556。学校要科学安排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完善理科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文科实验室的建设。

4.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配备

4.1教学仪器、设备配备

各科目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应根据教育部教基[2006]16号、教基二[2010]1号、教体艺[2002]17号、教体艺[2008]5号等文件中的“标准”或“目录”进行配备。试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的总体要求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满足教学需要,分轻重缓急逐步配备。首先应配齐品种,保证能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出每一个实验。其次是按学校办学规模配足应配的数量,争取能按学生分组开出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再次是提倡配备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部分仪器,提倡师生自制实验仪器,开展课外科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实验教学空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2图书资料配备

图书资料配备应根据教基[2003]5号文的规定进行配备。图书馆(室)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期间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3%。

5.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师的素质

实验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实验教学开出率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各地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配齐、配足实验教师。

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有中小学教师资格,具有对口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科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实验的要求,熟悉该科目所有实验的名称、目的、器材、步骤、难点、重点及操作时间等。

在能力结构上,应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全部实验;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能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能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科技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参与研究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撰写专业技术总结或科研论文;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根据苏州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吴江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艺体、文科实验室工作的意见》,从“艺体、文科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标准化建设”“艺体、文科实验室器材设备的合理配置”“艺体、文科实验室工作的规范管理”“艺体、文科实验室装备的科学使用”“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师资培训”等6个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收到了明显效果。

1 着眼长远,理顺思路

中小学校艺体、文科实验室是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所界定实验室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中小学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必须迅速列入中小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并抓紧落实到位。

2 措施具体,确保落实

我们把着力点定位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艺体、文科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学校、校际间艺体、文科实验室与图书馆、理科实验室同步发展、均衡提高;三是艺体、文科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进一步提升;四是艺体、文科实验室在课程的开出率与专用室场的使用率方面较之以前有显著提升,在为学生的健康素质、审美素质、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在艺体、文科实验室的建、配、管、用、培、研中融入信息化管理,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出台吴江市中小学校艺体、文科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要求,使各职能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有章可循,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任务清楚。

其次,各校按照“坚持标准、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强化应用”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上报市教育局和装备部门,同时,迅即启动方案的实施工作。

再次,参照图书馆建设年、实验室建设年的成功做法,以“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年”为主要抓手,强势推进,以一个学年为阶段,既抓宣传发动,又抓过程管理,总结表彰,一以贯之。

为了确保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市教育局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对校长、对学校的考核内容,作为创先评优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督导装备部门对各阶段内每所学校的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均衡发展。学年结束前,再对各个学校的整体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督导评估。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市中小学校总结表彰大会,在激励先进的同时落实好长效管理的机制。

3 抓好实践过程管理

3.1 召开全市推进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动员大会

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亲临会议并作动员报告,要求各所中小学校务必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全面规划,抓好落实。

3.2 成立专家指导组和工作督查组,确保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到位

专家指导组负责艺体、文科实验室的建、配、管、用、研、培工作,由市勤工俭学与装备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工作督查组具体负责各个阶段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跟踪检查、整改反馈落实情况,由市政府督导室和装备部门联合组织进行。

3.3 充分调动市、镇(区)、学校三方积极性,加大投入,确保硬件设施达标

充分调动市、镇(区)、学校三方积极性,加大投入,确保艺体、文科实验室硬件建设基本上达到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标准。据初步统计,在2011—2012学年中,全市中小学校在音乐、美术、体育方面共投入资金2488万元,其中用于室场建设2215万元,用于仪器设备273万元,全市大多数学校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及其相关的仪器室等都达到了省颁一、二类标准;除整体搬迁学校外,全市中小学都实现了跑道塑胶化,盛泽实验小学、橫扇中学等一批学校都实现了体育器材货架式管理,实用、方便、规范。这一切,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全市中小学校艺体学科的教育装备水平。在文科实验室建设方面,全市35所中学中,除异地新建和校安工程正在进行中的5所外(这5所学校建设方案已经确定,只要校舍建成后即可招标建设),其他30所中学都完成了地理、历史专用教室的建设,完成率占85.7%,其中15所中学史地教室合建,15所中学史地教室分建,总投入400万元左右,使吴江市史地专用教室建设走在了苏州大市的前列。

3.4 建章立制,切实抓好艺体、文科实验室的常规管理

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同时,吴江切实坚强了艺体、文科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1)与市教研室联手,举办了全市艺体、文科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班,确保人人持证上岗。

2)建立和完善艺体、文科实验室科学管理使用制度。责任人、管理制度上墙,一目了然。认真做好资产的登记造册工作,纸质材料和电子资产管理同步进行。

3)落实督查和考评机制,坚持把它和学校工作的年度考核和专用教师的评先、晋职等结合起来,确保艺体、文科实验室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不存盲区和死角。

篇3

“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全市中小学现代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化的实验室及其功能室7 560个。“校校通”工程稳步推进。县城以下农村中小学学校已全部实现以卫星宽带网为主体的“校校通”,县镇及以上学校已全部实现了互联网接入。城乡中小学全部普及了实用型的综合电教室。

农村中小学基本普及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自2004年至2008年,长春市农村中小学远程项目总投入共7 174万元,项目学校1 901个,配备计算机12 000台、电视机5 200台、投影机352台,工程及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并形成了良好运行的管理机制,同时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提供服务。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从2005年开始,我们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评估的原则,采取集中评估、检查,以奖代拨的形式,连续5年在全地区开展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有341所学校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其中示范校78所。

中小学图书装备工作水平有了全面提高

我们制定了《长春市教育装备图书推荐目录》,对各县区图书配备工作和图书馆(室)建设进行了有效指导,建成省级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室)70个。

深入开展了实验教学工作,成效显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连续12年组织开展了初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2004年,市政府下发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长春市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府办发[2004]77号),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使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引起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落到了实处。

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教育装备工作

组织编制了《长春市职业教育院校技术装备标准》的工作方案,在职业教育学校推行,促进职业教育装备工作的科学、规范、效能化建设。

举办教育展,为教仪生产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产、供、销、用平台

自1999年以来,我们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举办了10届教育展会,为长春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和发展搭建起了广阔的平台。建立了“三表合一”的采购审核审批监管机制。三表即“政府采购方式审批表”“意向合同表”及“长春市教育系统新增仪器设备审核审批表”。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县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发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各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领导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地区在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及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偏重信息技术,忽视常规装备

近年来,长春市学校以计算机、网络设备为重点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快速发展,生机比等重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但同时也产生了常规设备投入规模不够,重视程度下降的问题,大部分县区在常规装备上投入很少,有些根本没有投入。

实验员队伍业务能力偏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长春市中小学实验教师队伍比较稳定,但专职人员比例仍偏低,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更低。实验教师缺乏现化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难以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致使教育装备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实验教师缺乏探索和创新素养及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中需要开展探究性等新型实验教学活动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以提高装备水平,加强管理服务,强化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为中心,全面做好规划、配备、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实现“十二五”期间长春市基础教育事业规划的总体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总体目标

未来5年,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立足普及化、着眼标准化,以实现教育现代化、适应新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为中心,建立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技术装备体系。

阶段目标

2011年,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建设规范和教学仪器配备新标准配备的实验室,城区达50%,乡镇中小校达30%。对已评的示范校、先进校、达标校按新标准进行复检,并重新进行认定。建设重点校与普通校,城市与乡村学校的教学互动远程网络系统的示范点。开展职业教育技术装备的指导工作。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建立60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园地。60%以上的高中学校建成通用技术实验室。

2012年,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建设规范和教学仪器配备新标准配备的实验室,城区达70%,乡镇中小校达40%。在初中理化生加试工作上有重大突破,争取进入中考。开展职业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评选工作,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新增建60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园地。80%以上的高中学校建成通用技术实验室。

2013年,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建设规范和教学仪器配备新标准配备的实验室城区达80%,乡镇中小校达50%。80%的职业学校被评为达标校,全市80%的学校建有数字化图书馆。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新增建60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园地。100%的高中学校建成通用技术实验室。

2014年,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建设规范和教学仪器配备新标准配备的实验室城区达100%,乡镇中小校达80%。全市学校人机比达到13:1。建设100所全国装备先进校。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新增建60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园地。

2015年,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建设规范和教学仪器配备新标准配备的实验室,乡镇中小学校达100%,全市学校人机比达到8:1。职教装备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建成服务社会、学校一体的职教培训基地50个。

“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

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提高教学仪器配备水平

以开展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主要机制和载体,促使全市高中、初中、城镇小学、乡中小学校按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及仪器配备标准和《长春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备功能室。通过改造和建设,95%以上中小学的实验室和功能室达到国家新课程装备要求,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全面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建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园地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长教联[2009]16号)文件精神,组织城区中小学建立300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在全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坚、以课程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园地为平台的科技教育格局,促进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力推进,逐步完善中考“实践操作”考核制度

继续抓好应届初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通过加大考试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考试行为,保证考试工作有效进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扎实深入开展。认真开展实验操作考试考点资格审查,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积极为实验技能考试创造条件,使之逐步纳入中考,成绩计入总分。

规范教育技术装备配置程序,强化教育技术装备采购的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长教联字[2007]15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新增教育技术装备审核审批制度。切实做好教育技术装备采购的计划审定、设备验收、账目对接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各类学校在装备采购过程中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实现教育系统政府采购产品的性能、质量与价格最优化。

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装备工作

制定《长春市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十二五”规划》,对全市未来五年的职业教育装备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规划。组织人力编制《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教育装备工作,在全市打造建设一批覆盖面广、布局结构合理、装备水平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学生接受学校基本训练、实训基地强化演练、行业企业岗位锻炼的需求,为全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

全面提高学校装备的现化代水平

加强中小学校电教室、计算机室的规划、建设指导工作,城乡中小学计算机人机比达到10:1,计算机累计达到85 000台。对有些已超期使用、失效的计算机要进行更新换代,在设备维护上设置专项经费,巩固和提高多媒体电教室的装备水平。要加强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在县城以上学校全部建有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班多媒体设备的配备率;农村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电教室建室率达到100%,村级小学普及实用型电教室。建设好重点校与普通校,城市与乡村学校的教学网络互动,教学远程网络系统的示范点。

深入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远程教育一、二、三期的1 925个远程项目的管理和使用,使农村中小学全部普及远程教育,提高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工程运行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工程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全员培训,建设一支能够覆盖所有项目学校,懂技术、通管理、会应用的队伍。市里重点开展以农村初中、中心校为主的骨干管理和使用人员培训,将所培训人员作为工程的重要管理者和使用指导者,形成市、县(市、区)、骨干人员和项目学校为主体的工程管理系统。

完善和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卫生设施配备工作

联合督导室、基教处等相关处室力量,以评促建,督促各学校按《长春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标准加强音、体、美、卫的设施器材配备。

提高图书装备工作和使用工作

倡导建设现代化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开展“省级中小学图书馆(室)示范校”创建活动。印发《长春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图书推荐书目》,做好中小学图书装备工作。落实长春市中小学精品书架工程,整合中小学图书资源。同时,发挥图书工作委员会作用,加强校本教材研究和开发,编辑和出版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通过开展长春市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课题研究,筹建市级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制定出台《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从事实验管理工作人员的条件、职责和认证教育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从事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及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重点加强对学校实验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认识、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及其对实验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提高他们适应新技术的能力。要关心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他们应享有的待遇,要切实给予解决。

保障措施

建立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教育装备管理体制。进一步摸清长春教育装备情况,对各种功能室建设和购买实验器材等相关业务进行严格把关、归口管理,加强对各种教学仪器质量的监督。

篇4

关键词:综合实验室;教学环境;教育综合改革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6C0023C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1.1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合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了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均提高了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带来了挑战。走班制的广泛出现,对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科技创新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就内部而言,科技创新由低到高至少涉及四个层面:技术的创新运用、原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原创思想。后三个层面的突破目前还很欠缺,从基础教育来看,对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创新的意识、态度、能力和风气“从娃娃开始抓起”,需要教育全方位的介入,前沿性和基础性并重[1]。

1.3 工业4.0对教育的启示

2013年4月的汉若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首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把工厂、机器、生产资料和人通过网络技术高度联结,形成自组织的生产,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越机器的自动化[2]。工业4.0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如下的思考和启示:

(1)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2)如何实现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的“万物互联”?如何高效搜集教学中的各种数据?如何通过在线化、实时化的数据与智能处理使教学中的响应模式发生变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能否提升集成化的程度,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的效率?

(4)如何提高教学的智能化程度,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 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2年,美国了《K-12科学教育框架》,《框架》建立在三个维度的基础上:科W与工程的实践(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学科核心理念(Disciplinary Core Ideas)[3]。打破各学科概念之间的界线,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融合,并通过实践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既需要合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也对支持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学科、跨领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5 当前实验室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5.1 实验装备规范的滞后问题

2006年7月1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还是基于理、化、生实验室分科独立建设制订的。《规范》中关于实验室“布置”部分的“第一排”、“最后一排”、“双人单侧”、“四人双侧”、“中间纵向走道”等表述,最容易使人想到的是“秧田式”的实验室布局,这样的布局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暴露出自由度小、不利于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在信息化方面,《规范》将“教学电视”和“教学屏幕”的规划建议分列,显然已与当前电视、屏幕、白板等功能的集成化趋势背离。《规范》对于信息传输设备的规划建议部分仅将计算机作为信息查询和传输的工具,显然忽视了计算机在数字化实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将计算机与学习环境、智能化应用等进行整体的设计[4]。

1.5.2 实验室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学校的实验室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验教学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验室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开展的效率,也不利于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1)实验室的格局仍然以秧田式的格局为主,实验室的大小一般以教室面积为参照,对于实验室的环境氛围建设相对比较忽视,实验功能和教学功能的整合还不够。

(2)忽视了学科之间的统整,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相关学科中迁移运用,也不利于通过实验解决一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综合问题。同时,不同学科在仪器等的配备方面也容易造成重复。

(3)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即使对于达到装备标准规定的实验室数量的学校,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某一学科的实验室时间排不过来,而其他学科实验室却闲置的现象。

(4)实验室的信息化整合程度还不够,对新的信息化手段的关注和引入还不够及时。

(5)实验室管理的软硬件条件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课余时间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对实验室管理的软硬件条件没有系统的思考。

2 综合实验室的定位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验室,教育功能是其首要的功能,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开展探究的重要场所。综合实验室是在整体考虑相关领域各学科实验室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的既可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又适合跨学科实验活动的新型实验室。在本研究中,对综合实验室的界定如下。

篇5

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立足于学校特色和定位,从实际出发,从设施配备、队伍建设、管理应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诸多内在要素研究着手,深入到教育教学需求的各个方面。例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室内卫生环境差(考虑到安全因素,全县平房教室全部拆除室内天棚),若选用投影机,灰尘是无法克服的难题,若选用“液晶触控一体机”,价格贵,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种情况下即可采用推拉式黑板镶嵌50″液晶电视模式完成多媒体教室的更新;城镇学校学生人数多,卫生状况好,师资力量强,可选用短焦投影机、电子白板等模式;五莲县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建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其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室、演播室、报告厅、机器人实验室、理科实验室、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则设施全部采用当前先进的设备配套建设。

2规范性

新建中小学功能教室在面积、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水、电、通风设施、信息传输等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设计、建设,并要请县教育装备相关部门审核、指导。已建成但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要加以改造,力争3~5年内使全县中小学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

2.1注重标准化

严格按照“依据不同层次、规模,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整体推进、标准统一、合理配置,一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尤其注重在城乡一体上下功夫,高标准推进教育均衡。教育装备的高标准并不是盲目追求教育装备的高档次。要因地制宜,能用、好用、适用于教师的装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功效,应成为配置标准考虑的重要因素。

2.2加强特色建设

追求特色要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统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引领,注重教育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标准化与特色化的统一,提倡将教育信息化、实验室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如实验室内部设施的排布,采用排排坐式、岛式、中央台式及自由组合式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实验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生物标本室开放式的设计,学生可自由出入,标本橱为全玻璃结构,并设置局部照明,通体透明,便于学生参观学习,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莲海学校实验室实行教室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他们突出“教室”元素,积极倡导、鼓励理、化、生、科学各科教学积极利用实验室进行,逐渐养成在实验室里解决教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机会。

3前瞻性

五莲县把教育信息化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纳入五莲县教育发展整体战略,将教育信息化、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以促进和保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1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才是最具前瞻性的工作。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关键。

3.2理念确立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结合《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大力推进具有五莲特色的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县为单位数字校园数据支撑中心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管理服务“一卡通”、网络学习环境“人人通”的数字校园环境。跟踪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推进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升级换代,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技术装备水平,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备,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

3.3规划建设

在具体规划建设时应做到:一是坚持标准,又不拘泥于形式;二是坚持均衡发展,尤其强调镇域内均衡发展,又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布局及装备发展趋势;三是设计立足实际,又留有升级空间。如实验学校、洪凝小学等一批新建、改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其接入的功能教室较多,网络上要跑大量的视频数据,这需要比较宽的内网带宽,最好六类布线,万兆主干,但由于受资金的制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于是采用了一个折中设计方案,主干网络采用六类布线,可升级到万兆,使信息化建设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学校需求。

4实效性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各功能教室建设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及学科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实际应用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1室内文化切忌同质化

各功能教室室内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学校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室内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与本校文化特色相融合;室内张贴、悬挂的内容不少,但能结合用室、学科特点并能给人启迪者甚少。

4.2内部建设应方便管理应用

各功能教室在设计、建设上,应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元素。如莲海学校物理教室,教室设置了边台,用于放置公用实验设备,在边台上方设置仪器架,用于存放分组实验用品。一是弥补仪器室不足仪器无处摆放的缺陷;二是让仪器更贴近学生,减少往返仪器室取用仪器的麻烦,方便使用。在实验台中间设计为突起的用品架,上面可放置实验用品,架内镶嵌常用仪表,方便使用。在生物教室边台上方安装标本架,用于存放标本、模型,使该室可兼用做生物标本室,标本开放式管理,方便学生参观学习。实验台中间的用品架里面镶嵌生物灯,避免按普通模式安装生物灯时妨碍操作空间且易损的弊端。

5结束语

篇6

普通中学实验教师的地位、作用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学实验室教师不是单纯的“仪器管理员”,更不是任课教师的辅助工或后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是集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多重任务于一身的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与各科任课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负担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意识,训练基本技能,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的历史重任,他们具有一般任课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中学实验教师要培养中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操作,既验证前任的知识结论、又对新的现象积极探索等能力。

中学实验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是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从事的教学实验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区中学实验员、实验室管理员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1 没有专职生物实验员。

《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中规定要逐步充实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并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在多年贯彻《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中,许多地区都明文要求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但现实中,很难有专职生物实验员。原因有三;

1.1 学校人员紧张。以有18个教学班,70名教师的学校为例。领导,教普人员在10人左右,农村多为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得10多人。实际任课教师不足50人,每班任课教师都不足,加之每一个学校都有多个功能库室,单给生物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那是很难的事。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只是笔答,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生物学科的考试。这样很容易让任课教师用突击讲解的手段,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任课教师给出的答案能正确解释实验。得出正确结论。从这种情况来说,任课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完全替代实验。然而,学生的实验机会就被遏制了,这样作为学校就顺水推舟的把实验任务转嫁给任课教师,学校既可以完成了实验教学,也不需要专职生物实验员。哪里谈得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呢。

1.3 上级部门不重视,督导不严。在现实实践中,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只是会议上对各个学校的要求。但是由于上级拨付经费不足,实验室设备老化及实验室更新改造达不到要求等诸多原因,导致学校也不重视实验室方面的工作。在督导评估过程中,只是要求一下,上级部门也知道各个学校完成不了目标,在督导评估过程中走走过场,表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自然而然,学校就无需配备专职实验员了。

2 生物实验室投入不够。

因为实验室经费投入由上至下都不十分明确和公开、透明。表面上国家投入多少、省里投入多少,最后到各个学校多少都是上级部门说的算。各个学校投入不均衡,多数学校实验室投入不够,尤其是农村学校。即使投入一部分资金,也优先投入物理实验室或化学实验室。甚至实验生物临时采购的实验器材,也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另外,实验设备老化,有的器材是七、八十年代的,无法满足现在生物实验要求。还有生物实验室其他附属设施维护和保养的投入等。

3 实验室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实验室功是中小学校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场所,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中小学生参加教学实验,能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其实,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 ,就连必做的探究实验也不一定全做。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投入不足、实验室装备质量下降、应试教育形成的教学习惯、用演示实验替代探究实验等原因。同时,一些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由于器材配备不足,也决定了演示实验的开出率。

4 实验员业务培训不足,缺乏合作、研讨的机会。

在多数地区针对实验员的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很少,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实验员培训更少。有些地区往往有计划没有落实,是很多从事实验工作的实验员及兼职实验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满足不了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实验教学。对实验员培训是尤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农村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本来就比较薄弱,实验员的工作经验少,所以农村中学生物实验员更需要与其他学校从事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验员进行合作和研讨、交流经验,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这样,会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薄弱现状,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步伐,分期、分批为农村中学按标准配备好理化生实验室和综合室。

4.2 全面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和实验员队伍建设

一是逐步建立并实施学科配备教师的机制,依据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需要,为农村中学配备专业对口、学历合格的初中理、化、生实验员;

二是在开展新一轮“国培”和“省培”计划中,把理、化、生实验员作为其中的重点,对现在在岗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切实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实验室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中学实验室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做保证。为使中学生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维修技能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等办法。针对当前实验队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些相应政策,以保证其享受应有的待遇和福利,落实教师法的规定。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实验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应得到公认并做为晋升的主要依据。

4.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学课程中要注意以实验为先导,寓教学与兴趣之中,以实验为媒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4 加强实验操作考核、考试,以巩固各校的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对已普及了实验教学的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实验及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核、考试。

4.5 督导与检查

篇7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拥有操作多种影视特效制作软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理论为基础,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注重讲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就是以理论为基础,以技术为关键。前者是为了学生的以后能继续深造,后者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创新人才。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从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在很多行业中,动漫课程中所涉及的很多软件都是要应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做到与时俱进。尽可能将最新的影视编辑动态和技术技巧作为课程内容讲授给学生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网络也促进了不同学校和层次的教师以及教研人员开展教研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中,动漫教学还属于新生事物,为了提高中小学动漫课程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设动漫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在课程资源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动漫方面的校本课程。

促进专业实验室建设,催生动漫教育发展源动力。通过加强动漫实验室建设,营造浓厚的动漫教学氛围。按照高标准动漫实验室标准,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绘图板、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动画绘画台等设备,为开展动漫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师资力量,确立实践教学为核心,形成动漫教研长效机制。在组建师资队伍时,主要由受过动漫相关教育的专业教师以及具有动漫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组成,组建中小学动漫实验教学中心教研组,聘请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采取“以训代培”形式,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到中心教研组轮流培训,提高动漫教研业务水平。通过建立教学计划配档、教研听课三评、教学论文交流等制度,保障和促进动漫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探索实践,创新思路,精心培育动漫教学示范点。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各确定一处学校为动漫教学示范点,对教学示范点开设动漫课程、教材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培育其特色发展。在开展动漫教育过程的同时,鼓励学校探索开展动漫教育的新途径。

篇8

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实施状况,2009年下半年,我们对淮安市部分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实验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共调查了7个县(区)的 46所农村中小学(其中,中学25所,小学21所),回收问卷136份,基本能反映全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实施的基本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并就进一步用好仪器设备,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提出我们的想法和建议。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

实验室准备方面,83%的中小学选择基本能满足需要,17%的学校选择不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主要存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四配套”工程中,初中理化生实验室最多按2、1、1配备,小学则是不管规模大小,都配一间科学实验室,实验室的桌凳都是48座。显然,如果学校没有新建实验室,班级数较多的学校上实验课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配备方面,近20%的学校选择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班级生数较多的学校,“四配套”工程配备的分组仪器是24组(两人一组),事实上部分学校的班级生数达到了60以上,上实验课时仪器不够用。

学校实验经费投入上,没有的占6%,应对检查时支持一点占57%,正常支持占30%,关心并充分支持占7%。日常经费的不足,必然影响实验的开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积极性不高,支持的只有42%。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自制实验教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不热衷自制实验教具。另外,自制实验教具存在很大困难,材料缺乏,时间紧张,教师自制实验教具劳动成果也得不到充分肯定,自制教具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师资状况

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的学历、职称(见表1)基本符合要求,但并不完全对口。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由学科教师兼任的情况比较普遍,理化好于生物。专职人员的年龄一般都偏大,有的是即将退休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他们更多的是承担仪器设备保管作用;小学科学几乎没有专职教师,基本是由语、数、体育教师和总务主任兼任。

初中实验教师基本都经过省、市、县级培训。小学科学只有63%接受过市县级培训,并且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有的经过培训的人员被学校安排到其他岗位,不再兼任科学课。新上岗或者新兼任科学课的同志,学校没有进行岗前培训,这部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较欠缺,对管理和使用新仪器、新设备感到力不从心。

三、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10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77%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53%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20%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述数据反映,大多数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讲是明确的,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认同的,但实验仅被看成是一种辅教学,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仍然存在。

在这次调查中,有83%的学生喜欢用实验室仪器做实验,在家里经常用坛坛罐罐做实验的仅有10.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实验室仪器,而很少使用生活用品做实验,很少设计一些课外实验,很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是主要原因。

学校领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和改进,口头支持,但没有行动占75%,20%是不过问,支持教师进行实验革新,并给予全方位支持的仅有5%,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四、实验课开设情况

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使用率:平均每天2节以上的达68%, 每天1节的达19%。其中,物理和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明显高于生物,这可能与中考指挥棒有关。小学科学:平均每天2节以上的达31%,每天1节的达57%。显然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

实验课开设情况见表2(分组与演示以”四配套”工程配发的仪器为准):

从表2可以看出,中小学的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较高,分组实验的开出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生分组实验中,80%以上为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的分组实验几乎为零。大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现状不满意,但很少动脑动手去实施改革。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教师十分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限于紧张的课时,为应付书面考试,有超过五成的老师们采用过程式化的“黑板实验”、“多媒体实验”,即在理论指导下,在配套实验册引导下,教师讲实验,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配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会出现的问题,误差分析等一一讲透。条件好的学校更是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看见实验的过程,理解并记住这些实验。

五、实验教学评价

60%的学校没有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范畴或者有时纳入,29%的老师认为,中小学实验课对升学影响不大,上级部门要求不高。因此,学校基本不搞定性评价,教好教坏没有明显利益关系。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只是在上级检查工作时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平时学校对实验室的安全、卫生比较关注。有的小学科学课课表上安排了,但没有上科学课,也有的科学课上一半改教其他“主课”,如语文老师上语文,数学老师上数学。

实验操作是否应该列入中考?76%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的占24%,主要担心大规模的实验操作考核的工作量太大。

六、实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实验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过实验教研活动占43%,其中,2次以上占29%。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实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差别较大,初中好于小学,理化好于生物。

同伴互助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已经形成经常交流探讨氛围的占67%,25%的教师很少交流探讨,还有8%基本没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校本教研重视的学校,教师间互相探讨、交流的氛围就好,一般都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实验教学方案等。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或者数量严重不足的学校,教研活动很难得到保证。

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淮安市农村中小学的实验实施情况比前几年有较大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为切实抓好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设备

装备离不开经费,实验教学离不开仪器和药品。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迫切需要实验室软硬件的提升,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从思想、制度到手段都非常先进而广泛的实验平台,让学生不仅参与基础的观察和验证性实验,还要自己动手进行开放式探究,接触课程中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设备,在亲自设计、操作、探索等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因此,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根据学校现有规模,进行阶段性投入,建设实验室,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满足开设实验课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争取在财政公用经费中按照一定比例列入装备日常维护和易耗品添置经费,保障实验教学的可持续性。

大力提倡中小学师生自制实验教具。自制实验教具不仅是克服实验仪器短缺困难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师生齐动手自制实验教具,既充实了实验室的教具,又辅助了教学,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二、建立一支合格的实验教师(管理员)队伍

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是实验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其事业心、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实验课的质量。一是以创建装备现代化为契机,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要求,尽快配齐配足实验教师(管理员)。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生物教师的配备。二是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素质。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促使各类学校的实验教师及实验管理员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胜任岗位需要;经常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增强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多创设专兼职教师之间交流研讨机会,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引导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传帮带。校领导要把实验课与其他课程一样看待,经常听听实验课,了解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困难。这既是督查,也是对教师的鼓励,是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尽量解决好从事实验教学的专业人员的地位待遇问题,合理解决其工作量、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进修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珍惜实验机会,对每个实验真正从理论上、装置的安装和操作上、结果的记录和处理上,每个实验要求掌握的目的和意义上进行实验前的精心准备,然后再根据教师设计的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二是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管理部门可以明确列出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至少应该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下限,这样做便于统一配备仪器,便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便于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便于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完成实验教学。三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问题―讨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习兴趣 、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四是重视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按照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视野,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要特别重视加强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较好掌握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减少初中学生的差异。

四、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实验评价不仅支配着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也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进行实验所采取的策略,实验教学评价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完善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一是学校应把实验教学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包括实验的开出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效果等方面。二是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常规考核。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采取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三是建议中考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一定的分值计入总分,这样可以弥补笔试考核实验方法的局限性,消除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比如可以将理化生每科以5分,总分1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考查的内容分为:实验计算、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判断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习惯等内容。每个组2名教师同时监考相同实验的4~5位考生,分数当场评定。只有中考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学校和老师才能真正重视实验教学,才能认认真真地抓实验教学。

五、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使用的督查评估

篇9

关键词: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强校建设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基础

(一)实验室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教学质量与实验质量不高,实验室设置不规范,各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没有明晰、特点鲜明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创新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

2.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制度不健全,实验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不清晰,仪器设备运行和维护不及时。

3.实验操作不规范,三废处理不符合要求(有的实验室药品随处可见),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4.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乏质量监控。实验教学是我校质量监控的盲区。

(二)建立以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的实验室建制体系

1.校-处-中心层次

学校成立独立建制的校级实验中心,其建制(如图1所示):

(1)分析测试中心(拟建)。将全校的精密仪器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并争取对外有偿服务。

(2)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拟建)。将全校理、工科的普通物理,物理学院的电工、电子,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硬件部分整合成电工电子中心(全国高校都有此中心),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计算机实验中心(拟建)。将全校的教学计算机集中管理组建计算机信息中心(三个分中心:江南、呼兰、江北),各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除外)尽量不设机房。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拟建)。把微格教室,各相应学院的教法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教育技术等师范专业)、师范技能训练与考核(三笔字、普通话、语音汉字规范化)及教育见习、实习整合为一个中心。这既突出特色,又符合办“精品师范”的战略要求。

2.校-院-中心层次

将各学院的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整合,每个学院成立一个中心,其建制如图2所示:

实验中心实现独立建制(校级中心按副处级配置、院级中心主任由主管副院长兼任),明确职责,建立实验室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开放。中心应实现五个统一:实验教学管理统一;实验人员管理统一;实验设备管理统一;实验经费管理统一。

该实验室建制体系的建立能初步改善我校目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科交叉及相互渗透;有利于增强实验教学的团体实力;有利于实验教学及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有利于全面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是实验室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三大中心任务服务。

(三)建立行之有效地和谐的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

1.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校、院两级建制的实验中心,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和仪器设备、材料、经费、资料、档案、安全、维修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3.完善实验教学基本建设,重新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4.建立实验室管理档案,把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的情况及结果如实记录,为学校考核和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依据。

5.建立实验室定期评估制度,使实验室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实验教学督导制,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6.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改变目前实验室与设备分散管理的状态,使仪器设备真正的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部分,才能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二、建立健全稳定且高层次的实验队伍是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

健全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的人员保障,我校目前的实验教师不足,基本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尤其是实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的学院连一个实验员都没有,建议学校统筹考虑实验队伍建设问题,出台类似辅导员的政策稳定和提升实验队伍。

建议实验室队伍应分层次建设。一部分为实验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一部分为实验技术人员,完成仪器设备维护、使用、开发、管理及实验指导;一部分为实验技工,完成简单的实验准备,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及管理(这部分人可从技校聘用)。

三、围绕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项目规划。结合学校党委的强校建设的思想。对我校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想。

(一)分解省规划指标,有重点地培育我校实验室,使其达到较高标准。根据省《规划》,“到2010年……建设省重点实验室100个”的规划,而我校属本科重点建设的高水平10所大学之一,应占重点实验室份额在6到8个。到2015年,重点实验室应占份额在10个左右。

(二)在“五个一批”工程中,重点规划了生物、现代农业、新材料、文化艺术还有软件学院等的建设学科项目,对于我校有潜在发展前景的生物育番茄、生物育种、物理的纳米新材料,省内龙头地位的艺术学院和有一定基础的计算机学院软件学科,都可以鼓励其重振雄风;按着省内传统产业需求,规划建设与完善省级重点实验室,并进一步面向全省开放的要求,我校现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该抓紧落实实验室开放等相关工作,提高我校重点实验室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及社会的影响力,以此抓住机遇,争取在新一轮的省内规划建设中跻身到全省先进行列,得到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按着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基地的要求,我校与南岗区共建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项目被列入其中,对我校有关单位在打造建设文化园区工作中的设备装备需求和实验基地建设需求都应给予积极支持。按着培育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要求,积极为创新团队建设好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实验室。

(三)在“五个服务计划”中,多想点子,多做工作,打造亮点,争取支持。比如,利用建设我校教师技能训练中心,针对“村村大学生计划”设计部分服务项目,服务乡村中小学;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研究自制中小学物理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勤俭节约能力,变废为宝能力,对中小学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准备到农村实习支教和执教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以此争取省里的认可和支持。

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中,我校教育资源管理项目中心被列入其中,应该得到实验装备的支持,同时,我校物理、化学、计算机、传媒、法律、公共事业和旅游都有条件在此项服务计划中争得一席地位,得到一定支持。

在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服务计划中,我校应积极鼓励相关学科专业跻身其中,如地理、生物、化学都可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其他单位攻关,利用日行近3 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设备,在生物环保和生物资源保护领域创建自己的或合作形式的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积累初创经验,为未来谋划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河北省教育厅督导室先后组织包括装备中心人员参加的36个评估组,计310多人次,深入到47个县(市、区)进行过程性督导和评估验收,检查了412个乡镇2 837所学校和幼儿园,较圆满地完成了评估任务。督导评估对推动各县(市、区)依法落实政府责任、促进县域教育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自2006年开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以来,装备中心积极配合和参与此项工作,每次评估检查均派人员参加,并将教育技术装备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普遍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特别是2008年,为进一步配合好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装备中心专门设计有关教育技术装备状况统计表格,检查结束后,立即就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究。下面是就有关情况进行的综合分析。

河北省47个县(市、区)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3年来,47个县(市、区)常规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3项投入总和为6.5亿元,占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总投入52.67亿元的12.3%。其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共投入4.72亿元,占改善办学条件总投入的8.9%。

1)常规仪器设备器材。47个县(市、区)共购置义务教育阶段课改新增实验项目所需仪器设备及音体美器材539万件,价值1.25亿元,占47县(市、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总投入的2.3%。

其中,小学数学增加34%;小学科学增加23%;初中数学增加19%;初中物理增加6.1%;初中化学增加17.7%;初中生物增加18.7%;初中地理增加15.7%;中小学音乐增加23%;体育增加31%;美术增加29%。

2)图书馆(室)及图书。3年来,47个县(市、区)新增图书1 200万册,价值5 800多万元(实洋),占改善办学条件总投入的1.1%;新增图书数量占图书总数的18%,达到小学生均26册、初中生均36册、高中生均32册;一级图书馆占中小学图书馆(室)总数的6%左右。

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据统计,47个县(市、区)共建有计算机教室5 227个,共装备计算机164 810台,其中新建计算机教室1 899个,新装备计算机59 800台,增加36%;共有电子备课室2 184个,其中新增1 216个,增加56%;共有多媒体教室10 868个,其中新增6 555个,增加60%;共有2 925所学校接通因特网,其中新增接通因特网学校669所,增加46%。

在这3年中,有212所学校新建数字实验室;共有38个县(市、区)建起县域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并配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多数边远地区的学校安装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及电教设备。

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仪器设备得到有效补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上级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资金增多,县级政府对教育投入政策逐步落实,各地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力度也在加大。

2008年3月,河北省教育督导室对2008年和2009年接受督导评估的县(市、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对督导评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评估重点,要求各地在迎检工作中,按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将教学仪器的补充和更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实际检查情况和统计数据看,各地在加强学校建设过程中,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课改新增实验项目所需常规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都得到补充和更新,内部常规设施得到充实和完善,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的装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这一轮督导评估的47个县(市、区)中,涌现出一批重视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力度较大的县(市、区)。石家庄市的裕华区、长安区、鹿泉市、晋州市,唐山市的古冶区,邯郸市的丛台区、邯山区,廊坊市的三河市等县(市、区)投入仪器设备资金量较大。鹿泉市常规仪器器材投入700多万元;裕华区、长安区各500多万元;青龙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3年投入9 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仪器设备投入240多万元;临城县人口19.6万,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达5 900万元,仪器设备经费200万元;汉沽管理区只有4.7万人口,15所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投入3 200万元,仪器设备投入95万元。这些县(市、区)新增仪器设备器材较多,教学设施装备程度普遍较高,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变化。

据对2007年督导评估的45个县(市、区)统计,3年内教育总投入累计151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55.17亿元,常规仪器器材投入7 867万元,占改善办学条件投入的1.4%。而2008年督导评估的47个县(市、区)3年内教育总投入183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投入52.67亿元(其中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9.5亿元,普通高中13.92亿元,职业教育6.64亿元,幼儿教育2.51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常规仪器设备投入1.25亿元,占改善办学条件投入的份额已提高到2.3%,比2007年增长0.9个百分点。

从总体情况看,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区常规仪器已经基本能满足义务教育阶段课改教学基本需求。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一是各地在重视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学校管理过程中,普遍加强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新建一批实验楼,新建实验室和各类专用教室基本能按照《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标准要求搞好建设和配备,逐步改变用教室改做实验室的状况,实验室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普遍推行仪器盘架化管理模式,全省研制各类盘架50余种,一些地方还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发扬光大。廊坊市将适合盘架存放的仪器全部存盘上架,他们还根据配备目录,研制“体育器材综合架”和“拔河绳小车”,实现“体育器材定位式”“教学挂图轴式”。盘架的推广和普及,使仪器分类规范,摆放有序,取用方便,美观整洁,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

三是倡导实验室开放制度化。为适应自主学习和探究实验的需要,一些地方倡导并探索推行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即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对象开放,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深入开展自制教具学具活动自制教具在河北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已经由初期以弥补经费不足为目标改变为以培养师生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自制教具评比表彰活动中,从1986年到2006年河北省连续6次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2008年参加督导评估的47个县(市、区)中,涌现出一批自制教具先进单位和自制教具能手,尤其是青龙、卢龙等县,利用当地丰富的动物植物畜牧资源,师生动手自制教具、自制标本,80%以上的中小学均建成各具特色、精致美观的标本室,形成具有当地特点的校本课程,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成效明显,馆(室)升级达标活动推动建设标准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推行“五统一”,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即统一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分图书,统一排架,统一使用彩色书标,统一账目,统一规章制度。

二是开展馆(室)升级达标活动,图书馆基本建设发展较快。47个县(市、区)共有图书馆(室)3 726个,新建一批图书馆,其中建成一级图书馆230个。

三是藏书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据统计,2007年45个督导评估县3年新增图书782万册。2008年47个督导评估县3年新增图书1 200万册,达到小学生均26册,初中生均36册,高中生均32册,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2008年统计,全省小学生均23册,初中生均26册)。图书装备也由简单的数量型向结构合理、可读性增加方向转变。

四是增加课改新书及各种数字化资源,馆藏结构更趋多元化。

五是建成一批“人文加特色”图书馆。唐山市所属县(市、区)中小学建成一批标准较高的图书馆,力求开放、开架、温馨、舒适、艺术氛围浓郁。他们还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使用效率,努力把图书馆建成素质教育的阵地、文献数据科研情报中心。图书馆建设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步伐明显加快,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各地还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有利时机,加强“三室一网”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普及步伐明显加快,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石家庄市所属的藁城市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快,普及面广,网络化率高,资源丰富,所有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均接入因特网和县域网,中心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实现“班班通”,其中80%的多媒体、80%的“班班通”是一轮实现的。

音体美器材补充较多,短缺状况得到缓解长期以来,由于一些科目不考试等原因,音体美器材装备基础薄弱,缺口较大。2008年,各地普遍重视并加强音体美器材的装备工作,配备数量较大、品种较为齐全,短缺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多数县(市、区)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

存在问题以及造成部分县(市、区)仪器缺口较大的原因

经费投入不足2006年,教育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颁布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在配备内容上,取消一些旧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增加许多新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各地虽然都做了很大努力,尤其是2008年督导评估的县(市、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但是要完全按照课改要求,开齐开全实验课,除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外,多数县(市、区)仪器设备有较大缺口,还不能完全满足课改后基本的教学需要。

如某县共计60多所中小学,这一轮评估装备22所,已装备的学校数占总校数的34%;每校装备仪器数量(件)约占应装备仪器数量(件)的1/3,其他学校(尤其是小学)基本为空白。全县资金缺口约为500多万元,占应投入资金总数的70%以上。

据测算,按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基本配齐新增仪器,全省约需投入60多亿元。目前已评估的县(市、区)装备新仪器近1/3,总体上还不能满足课改后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估计全省仪器缺口在2/3以上,资金缺口约为40多亿元。

全省装备经常性投入严重不足,与国家标准比差距很大,与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也在拉大,省内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在河北省172个县(市、区)中,每年接受督导评估的40多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是在当年投入资金,对仪器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而其他年份督导评估的县(市、区)则投入少,动作小,或者延期装备,造成课改新增实验项目在一段时间内或某些年级中基本不能做。

从2008年督导评估的47个县(市、区)配备教学仪器总体工作看,体现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中小学学生分组实验中,贵重仪器配备不足,有的只能轮流使用,便宜仪器配备的相对较多;二是小学仪器增幅相对较大,初中相对较小(有的科目和原有配备基础有关),但由于小学布点相对分散,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新仪器很少;三是音体美器材增幅相对较大,反映出原有数量少,基础较为薄弱。

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实验教学有被弱化的趋势一是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任务认识不到位,只有知识的灌输,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考试内容基本是知识性记忆性题目,有明显的重理化轻人文、重升学轻能力、重知识轻实践、重复述轻创新的倾向,非中高考科目课得不到重视,有的学校基本不开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科目。在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下,把实验教学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次要地位,可有可无。

二是课改后课时压缩,知识容量加大,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实验比传统验证性实验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最终导致“分组变演示,演示变课件”。新课标没有规定哪些实验是学生必做的,给予学校较大的自主空间,也给那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不做实验开了绿灯,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就成了最有效的攻略。有的学校到期末搞突击,一次做10个实验;也有的学校一个学期学生只有一次机会进实验室。

三是小学实验教学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育评价方式的滞后,限制实验教学的开展。

河北省1993年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对实验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仪器配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很多学校到目前还保留着当时开展实验教学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促进了仪器的管理与使用,但没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普实”结束,实验教学再次被弱化,大量仪器设备很少使用或长期不用,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已经放坏。这就形成一方面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而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47个县近3年就投入6.5亿元)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或基本不用,造成很大浪费的局面。

科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不适应新课标教学需要一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上,考核方式单一与极端化,让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低下。

二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民师转公、进修学校毕业和职教中心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小学科学教师也多以这些教师为主,而且大多数为兼职,专业水平偏低,知识面相对狭窄。

三是农村单轨制小学较多,教师“包班制”,多科教学,要求教师每科都精通,也是勉为其难。

教学仪器采购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目前,河北省教学仪器购进方式主要是县级政府招标采购,有的招标机构和人员不懂教学和教学仪器,注重价格,不管性能,有的企业压价中标,降低质量;有些招标机构和人员不懂教学仪器就是实物性教材,忽视其科学性、安全性和耐用性。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新购进的教学仪器因质量原因做不了实验,还有的同一种仪器,不同的县(市、区)在材料、体积、质量等方面差别很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的教学仪器通用标准和产品标准共388个,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仪器的品种有2 153种;尽管其中一些产品可以执行国家或其他行业标准,但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学仪器产品没有行业标准。这给标书的制订带来很大困难,标准的缺失,也导致检查中无章可循。

对今后加强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保障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2009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将实施课程改革,教育部最新颁布《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征求意见稿)》,新标准增设新的实验项目及所需仪器,增设“通用技术课”及相应的实验,这也就意味着要进行高中教学仪器设备的补充和更新,意味着要进行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和通用技术教学仪器设备的装备。教育部要求对每所高中不达标的实验室和功能教室进行改造,要优先装备好课改所需的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好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省政府也于2008年11月提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在办学条件方面,要“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增设专用教室和仪器设备”。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的要求,全省近年用于高中课改和普及高中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后仪器配备标准,教育部已于2006年下发,但河北省相当一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至今不能完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仪器缺口达2/3以上,以至于有一些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影响。而且,如果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仅靠县级财力,这些县在近几年中也难以完成装备达标任务,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

高中课改新标准教育部也于2009年下发,河北省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县(市、区)很难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完成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配备,进而影响全省普及高中的进程。

因此,笔者建议:建立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省级专项资金,集中解决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初中、小学课改新增实验项目所需仪器设备的配备;集中解决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实施的高中课改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通用技术实验室的配备,所需经费由省、市、县按比例共同分担。

建立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将进一步加快普及高中的步伐,进而顺利完成2010年全省普及高中的目标,也使河北省的教育技术装备能够有力地支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全面把握科学教育的内涵,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促进实验教学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全面普及实验教学

1)要全面正确理解只有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解决我国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正确理解实验、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探究的过程是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全面正确理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2)从长远看,国家教育部制定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政策,建立实验教学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实验教学纳入考核范围,并予以政策上的保证;把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对校长、教师的评价指标之一,把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之一;改变目前小学科学课作为副科的现状,大力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教学要求,使之为中学甚至大学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河北省的情况看,1997年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实验考试成绩记入中考总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全省不再统一要求记入总分,但有的市依然在坚持探索。廊坊市已连续13年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并记入中考总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试评价体系的变革及教育理论的提升,直接推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目前,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已合并为一种考试,笔者建议,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来确定考试内容,特别要恢复实验操作在中考中的地位,禁止普通高中仅按文化知识考试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

从源头做起,大力加强科学实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努力提高科学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鉴于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需求脱节,高等师范教育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师范技能训练的情况,笔者建议,一是在师范院校开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开设中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课程,把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对在职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使用方面的应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