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常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与美术常识链接
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只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只是做表层图解,看图说话,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将使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面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的。
每到开学初,我给孩子们上的最初几节课,都是美术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逐步讲析美术的分类知识,然后和学生一起看课本,里面的课程分别属于美术的哪类范畴?哪些是纯粹的绘画课?哪些是跟工艺制作相关的?哪些是雕塑?还有其他类型是什么?随着时展,肯定还会有新的美术种类出现。这样的美术基础知识几乎每学年都要重复复习,孩子们很容易遗忘,这也和美术在平时的有限传播有关。不象卡通动画、音乐大赛、流行音乐选秀等充斥电视媒体。我让学生们做笔记,阅读,背诵,默写,也印发美术基础常识给学生们阅读,美术常识的掌握是对欣赏能力提高的基础。
二、 与课外生活贴近
作为美术教师,平时当然要大量阅读,留心收集材料,这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教师自己加强学习的同时,给学生选择紧密相关的文字资料,印发给大家阅读。除了文字,另外还有图片、音乐等等,教师在选择各种资料时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精练、简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现在我们通过书籍、网络、展馆等多种渠道都可以看到制作精良的经典作品图片,对作品的评论、介绍也是非常详尽。我在收集素材中经常看得眼花缭乱,难以割舍。但必须有所舍弃,选择那些适合学生欣赏水平和年龄特征的作品和文字介绍,要精练而有代表性。音乐资料是在做课件时适当加入的,一段美的音乐,会使美术作品更有感染力,我给《维纳斯的诞生》选配音乐《爱琴海的珍珠》,给米开朗基罗雕塑《晨、昏、昼、夜》选的神秘园轻音乐《夜》般配,恰当,而又不喧宾夺主。
三、 与作者风格合拍
教师刻意寻找、编排成系列作品,并且把作品比较着来欣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很方便、实用,
1. 同一画家,不同风格
不要一提到徐悲鸿齐白石,只知道马和虾,提到达芬奇,只知道蒙娜丽莎,提到凡高,就是向日葵。我总是尽量让孩子们看得更广更宽一点,尽量多展示同一个画家的不同题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经典的非经典的都要涉及。我给学生欣赏徐悲鸿中国画的狮子、雄鸡、鹅、牛、猫;油画中有吹萧、珍妮小姐、坐在桌边的蒋碧薇,奴隶与狮子等等。齐白石的人物、山水造型的不多,我找出来给同学们看。学生从作品的丰富变化中对画家更是油然而生崇拜之情,从作品的风格变化中也自然理解了什么叫不断探索,常出常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2. 同一题材,不同画家
国外的圣母题材,我给他们欣赏拉菲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不同表现,维纳斯题材,同样有好多不同画家的作品;中国画的荷花,张大千、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风格有异同,学生在欣赏中能充分感受到了各画家的个性理解和表现。
3. 同一题材,不同表现
比如牛的题材,给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牛的摄影、绘画的牛、工艺品的牛、图案里的牛、雕塑表现的牛等等。欣赏的内容不仅仅是绘画,还有雕塑、工艺等。
四、 与教材体系关联
欣赏只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每节课都和欣赏有关联。教材里有集中的专题欣赏课,也有零散的欣赏分布在各节课里。
1. 分类浏览、整体阅读
我把小学生1――12册,中学生13――18册的所有目录都整理打印出来。这样一目了然,很有效强化美术基础知识,最主要的是了解知识链,看到自己本学期的学习在整个美术教材体系里的位置,回顾以前的,看看以后的,着重现在的。梳理内容,清楚方向。提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
比如,在中学的目录表格里能看到教材的第一课安排依次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历史宗教画、雕塑、建筑的欣赏,最后一课的安排依次是中国的衣食住行、中国古代书画,(一)书法和人物画、中国古代书画,(二)山水和花鸟画、中国古代雕塑、中国现代建筑苏州园林、中国现代美术绘画版画雕塑。脉络清晰,美术常识一目了然。
2. 欣赏、心赏、新赏
看本学期的课本中前后共介绍了哪些画家和作品?中外画家里你比较喜欢哪个?有的作品有尺寸大小的介绍,我就让他们比划着课桌和黑板,来感觉这幅作品的大小。比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7米×5米,油画《开国大典》4米×2.33米,看看我们教室里的黑板,一般是3米×1米,想象一下它们的风采。有的作品还介绍画家的生平,我们一起来算算画家的年纪。如果能找到资料,知道这幅画在哪年创作的,画家当时的年纪是多少,那将很有意思。齐百石90岁时画的虾和初期画的虾比较着看是很不同的。但这样的小细节,其实是很能拉近学生和画家之间的心理距离,很有亲切感。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烹饪美术教学;课程设计
中国烹饪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以食为天”,在烹饪的色、香、味、形中美术就占了三项。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烹饪技巧,而忽视烹饪工艺。在我国目前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中,烹饪教育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传授烹饪技术,培养的学生都仅仅满足一般的厨师要求。 由于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和了解,缺少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有的虽开设了工艺美术课,也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人们对饮食文化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更谈不上对烹饪工艺的发扬和创新了,因此,在烹饪食品专业中开好工艺美术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烹饪美术教学课程所占烹饪专业课总课时的30%,主要可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大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基础训练,了解和掌握美术绘画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整体空间的观察力。课程有:素描、色彩课。工艺美术课是烹饪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基础知识及设计造型能力,并将色彩、图案应用于食品工艺中。课程有:烹饪色彩、烹饪图案、美术字、菜点造型。
素描课教学内容主要是素描的基本常识和写生步骤,素描在美术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透视原理。通过对石膏几何体、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黑、白、灰的线条表现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基础色彩课理论讲述色彩的形成,色相环、三原色、三要素、复色、间色的意义及作用,色彩的心理情感、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混合的基本知识。课堂练习做色彩的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渐变、对比、空混练习,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了解食品色彩的基本特性,食品烹饪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色彩的联想等。冷暖色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食品通过烹、炸、煎、煮前后颜色的变化,食品原料冷暖色的配制,中性色、无彩色在烹饪中的调配与应用,烹饪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规律和方法。各种冷色、暖色食品原料调配操作练习,如西红柿、红枣、枸杞、红辣椒等暖色原料与青菜、黄瓜、葱、蒜等冷色原料的对比与调和练习。烹饪原料的对比与调和练习。烹饪原料烹制前后的色彩变化及对比调和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作料颜色的识别及调制应用,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彩色汤料的应用练习。
烹饪图案课了解图案的形式法则,动物、花卉、风景图案变化规律,构成形式、表现手法。烹饪食品图案的特性中国传统喜庆图案的应用,图案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条理与反复在烹饪中的应用。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在烹饪食品中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菜梗、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主要以圆形、方形,椭圆形的适合纹样、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继而再进行食品原料的实际操作的图案拼摆练习,多以糕点、水果拼盘为实物练习。主要以独立式、背立式、对立式,圆心与圆周对称式、均衡式、离心式、旋转式、综合式的图案排列组合为练习重点。
字体设计课讲诉美术字的基本设计规律及在烹饪中的作用,宋体、黑体、变体字的结构特征及书写方法。宋体、黑体基本笔画练习,特别是变体美术字的设计与书写,练习应用食品原材料在中餐、西餐糕点中设计和制作如福、禄、寿喜庆吉祥字样。
菜点造型课了解立体构成、烹饪造型的美学基本原理、手法和艺术风格,图案在烹饪造型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手法,瓜果等食品原料雕镂技巧及与其他原料在造型中的综合应用。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和示范操作,学生再加以实物瓜果、蔬菜雕刻拼摆造型练习,特别是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喜庆菜肴,如红梅迎春、孔雀开屏、雄鸡报晓、延年益寿等主题性造型的设计与练习。
篇3
所谓创造性观察,就是指在具体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欣赏作品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发展一般的观察能力,而且要比别人有更加敏锐的、深遂的洞察力。既要能觉察蛛丝马迹,又要能突破视野的限制。我们常常发现,同一作品会引起不同人的多种多样的不同感受,就是这种现象。如学生在学习美术的社会作用,美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受伤的野牛》等作品。这些原始洞穴壁画在造型、情态、色彩、立体感等方面达到相当的高度。在功能和内在意义方面,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有的认为原始人类为祈求狩猎成功而进行的巫术活动有关;还有的强调记事作用,认为洞穴壁画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了解史前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然而,在没有照明的黑暗洞穴深处和洞顶壁作画,在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下,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实为罕见,可见原始人在很多方面不是今人能比,他们的视力有可能像猫头鹰,记忆力如电脑,体力赛过野牛……这些,就与不同类型的人心理感应中不同的感受有着直接关系。
所谓创造性体验是指学生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欣赏作品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体验,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信息,即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能的答案、结论、方案或假设等。如在学生掌握了美术的社会作用,美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后,教师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设想学习美术有何意义。以郑板桥画的墨竹而论,自然界的竹子本无什么思想和性格,但物性与人性有许多共通之处,艺术家选取某些与人性共通的自然物来寓写人性,所以画家笔下的墨竹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竹枝内空而外有节,空则生气,内有气、外有节正应“气节”二字,因此板桥对竹子赋予了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他对腐败现实的不满,他坎坷而不屈服的个性与竹性相通,于是借竹写自己的情性品格。所以我们不仅要观其形象,挺拔遒劲,老篁新枝错落有致、疏密有别,水墨浓淡枯湿富有变化。还要带有理性思辨去想象、联想,方可获得深层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从而达到学习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审美目标。由此,借助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学生分别设想出学习美术很多不同的作用。如学习美术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提高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创造力;可以提高人们热爱美、传播美的思想境界;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可以培养耐心细致的品质,促进人身心健康成长;可以激发人的成就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可以加强我们对人类在未来时空中所要探索和进取的意向的认识和把握等等。这样通过拓宽思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评鉴,就是学生具有个性的特点,自觉而独立地运用现有的答案或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结论的过程,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它的结果,不论是概念、理解、假设、方案或是结论,都包含着新的因素。我们说这种评鉴,既与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艺术素养、审美经验所构成的审美设想同作品进行比较有关,也与学生拿生活中相类似的人或事同作品中的人或事进行比较有关,还与一个重要因素即创造性思维作用紧密相关。我们拿明人徐谓的《墨葡萄》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说徐渭的这幅作品很好或为什么评价这么高呢?那是因为他笔下的葡萄纯泼墨泼水而成,墨分五色,浓淡有致,形态生动,把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再谈题画诗,便知画家意在“半生落魄已成翁”、“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说的是画家怀才不遇、托足无门之苦闷心情,让人联想到他坎坷不平的人生。然而,徐谓一生为人耿直、豁达、才气纵横修养广博,他的实际阅历使他对人生及社会有清醒的认识,他轻权势,有傲骨,在艺术创作上尤重个性抒发。有相同阅历的人一定从他的笔墨之间领略到的不只是悲哀,而是一种狂放之气及充满对生命的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我们说,正是由于徐谓的“葡萄”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至高境界,能满足观者心理上的要求,观者所处的时代与角度不同,对这幅画观照的角度与理解也会不同,正是这样,它和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一样具有永久的魅力,不断地激起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灵感,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我们对这幅画百看不厌,评鉴才这么高。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美术
“我国未来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这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性质的定义。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教育者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现有教育模式一次全新的挑战。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美术教师教学往往倾向于两种极端:一种参照艺术院校式的传统教学法,课堂四十分钟基本以传授艺术的理论知识为主;另一种借鉴高考绘画培训班的教学法,非常重视绘画技能、技法的训练,课堂基本以绘画训练为主。无论哪种教学法,都会带来课堂枯燥无聊、学生缺乏创造力、师生无互动等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现在,教育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衍生下新生事物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教育需要有颠覆性的新血液注入。因此,顺应时代需求的“翻转课堂”教学革命进入了高中美术教学。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雏形来自于美国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2000年)以及取得的成绩。到了2006年,萨尔曼・汗制作了第一段数学教学视频,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教学资源。2007年,就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在首次课堂上实践翻转教学,他们通过制作微课程的方式,让缺课的学生在家通过视频自主学习。这个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实践。
2.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角色上不同。在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主宰着课堂每一分钟,师生互动不过是零星点缀。课堂中大部分时间用作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成为安静的倾听者。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主动在课前揣摩微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共同探究难题,教师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答疑解惑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调整学习知识的进度和深度。
三、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建构
1.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特征
根据新课改的五个系列九大模块的要求,湘版美术“设计”模块以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教材主体内容。“设计”模块帮助学生理解艺术设计是如何把艺术形式美感应用于与生活相关的设计中,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培养构思、设计、绘画的能力。
(1)选择性
教师应根据时展和信息化的需求,取舍“设计”模块的课程内容。抛开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参考学生的特点,剔除不合时宜和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系列九大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鉴赏、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在“设计”模块中,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所倾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迎合社会发展。
教师在录制“设计”模块的微课程时,控制每段视频的有效时间(10分钟以内),以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主,不宜过难过多,选择有代表、有新颖性的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求知欲、合作力、鉴赏力,循序渐进地培养美术素养。
(2)个性化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准则之一。每个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在美术翻转课堂上,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自学后的认知水平、学习进度、情感态度,教师依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课程。同时,学生根据喜好、难易度,选择。
(3)互联化
社会瞬息万变,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及设计作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渐渐不再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互联网的呼声应运而生。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教材讲解美术常识,学生通过课本或PPT了解设计作品,互联网的使用率较低。
其实,“设计”模块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绕开互联网,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学习微课程,遇到难题通过网络搜索解答,网络又随时提供最新的设计资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互联网+”的提出符合翻转课堂的特点。
2.高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准备
备课不仅仅是专研教材,还要备学生。首先,美术组的老师们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研究湘版美术“设计”的教材,把握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分析出学生的兴趣点,构建视频的大框架。调查各班高中生的理解力和特点,调整课程内容难易度,为各班量身定做富有个性与创意的微视频。
微视频内容包括导入、重难点、设问、总结,不超过10分钟。课程内容难易结合,鉴赏力弱的学生可以了解大体知识构架,鉴赏力强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设计。
学生利用视频了解课本知识,自我调节课程进度,自由选择不同模块课程。
(2)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课本基础知识,提出与视频相关问题。课堂时间是教师指导学生和学习小组的探究。因此,课堂教学包括:①提出问题,交流解惑。②协作学习,知识深化。③独立学习,成果展示。
四、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②学生的鉴赏与绘画水平影响了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③教学配套设施不齐。④高中生的自控能力有限。⑤课堂与课后作息时间需调整。
2.解决措施
①每年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②作息时间的调整需要家长、学校、教育局三方沟通。③学校提供免费开放的互联网资源,每个班配备有电子设备。④教师针对同一课的内容制作出两种难度的视频――基础知识篇和提高篇。
五、结语
翻转课堂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和参与学习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新课改提供新方向。但是,这种模式如何灵活地运用在美术教学需要时间的验证和各位教师的努力。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一、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内容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等多方面的美术绘画教学。近几年,高中美术绘画成为普通高中艺术专业生的必修课,也是普通生的选修课。各种版本的高中美术绘画教材品类繁多,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变革,虽然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国家颁布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程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养成对于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审美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细节,例如衣服的色彩搭配、食品的用色搭配、住房的室内装潢、交通工具的款式选择;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制定和生存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让学生提高生活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更有助于顺利实现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计划,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
1.学生绘画底子薄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晚,课程的规划和设置直到民国初期才开始正规化,学生的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实施,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在实施美术课时经常因课堂纪律等外界干扰受阻。高中生对绘画应试教育错误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美术氛围形成条件不充分
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很少。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评比、书画展参加的除了兴趣小组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建形成障碍。
3.美术课时量分配不均,审美教育的条件也受到制约
普通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时每周一节,由于绘画基础知识的缺失,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需要补充大量的美术常识;而艺术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课时相对偏多,学生一方面对美术常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思维习惯的负迁移,造成学生对于美术本体认识不足,导致投入大量时间而收获很少,进步缓慢。
普通学生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固定的专用教室进行,教室以及专用器材的限制可能导致课程实施困难;而艺术生虽有固定的教室,但深受市场上品质优略差异极大的美术出版物影响,以前接触高品质绘画的机会少之又少,形成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画被泛滥市场的应试教辅牵着鼻子走的大环境。
三、如何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立足课堂实际,改善应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是美术教师的责任。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的实施依靠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予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即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解放教师的思想,将更多时间运用到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中去,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2.依据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应试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基础教育底子薄的美术教育实施了高压政策,对于急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又长期停滞在幼儿水平的美术常识的学生来说,造成了恐慌。这种情况有悖于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宗旨。在学生整体的美术观形成以先,必须首先转变学生“一根筋”的应试思想,尽量摆脱应试观念给学习绘画造成的思想负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美术实现娱乐身心,学习美术才有了最本质的基础。否则,考生被众多的老师、漫无边际的知识、每月一次的考试等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失去本能的自主学习力,被动应试,其后果可想而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绘画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纳总结,对形式语言方面入手加以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作品内涵准确的表述出来。在对作品的鉴赏评价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
3.在高中绘画模版课程中,培养学生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写生、默画等课堂活动向大师学习,认识美术的本质,发掘培养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利用非课堂资源,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拓第二起跑线。
篇6
【关键词】浅谈;高中美术;现状;策略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实现以下价值: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为迎合高中美术的新课程标准,广大美术教师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放眼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在积极改革高中美术课程的浪潮下,不乏出现了某些问题,对推动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首先,教师自身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够深刻,进行课程创新不免出现“走形式”之嫌。为达到新课改指出的教学目的,许多高中美术教师大量引入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欲弘扬人文精神,但部分教师不加选择的“拿来”大量国内外艺术作品,致使纷乱的文化艺术充斥着课堂,让学生眼花缭乱,不明白美术课堂的教学目的。
其次,部分教师为达到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及创新精神的目的,花大量时间用在学生的探讨和合作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自由”的掌控,即课堂的掌控。这种做法无疑让“教”的时间和效果以及“学”的知识和技能大打折扣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将教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效。那么,如何搞好高中美术教学呢?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过程
在高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容易墨守陈规,对于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一成不变,有的老师在几十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教学理念从一而终,这样的状态显然是不适应当前美术教学改革发展形势的,应当加以改善与提高。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首先,在教学手段的提升方面下功夫。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设备手段的现代化,在美术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作品欣赏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工具,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用有关的世界名画作品作为教学拓展内容,运用投影进行显示,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并辅之以音乐背景作为烘托,增强美术作品的渗透力。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摒弃教师唱独角戏的陈旧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将教学探究活动安排在学习小组里面进行,如作品欣赏,发挥集体作用,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作品鉴赏能力。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还注重体现学生的动手作用。如运用范画作品进行辅助,让学生在临摹中开展尝试与实践,在写生训练中提高实际能力,师生之间形成了较为有效的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二、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
现行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经笔者调查可大致分自由欣赏式、理论阐述式和欣赏启发式三种。自由欣赏式就是学生自由欣赏作品,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这种方式缺少教师理论指引,因而学生欣赏的无所适从,很难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理论阐述式就是教师就作品理论阐述,学生跟教师欣赏作品。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参与主动性,而欣赏启发性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自己阅读作品,自己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种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自己感受,阅读作品,深入理解的主体参与性,从欣赏中掌握方法,寓教育于欣赏之中,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分析――比较评价”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的主体,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直接的瞬间观察和感受来获得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第二阶段参与分析,即理性分析阶段,教师让学生去感受作品的外部形式美,接着自然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体裁、题材、造型、明暗、色彩、空间、肌理、风格等方面入手作初期的分析,进而逐渐由表及里的推进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最终引发对艺术形象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经过对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后,为了再次深刻的认识作品,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晰的感觉到美术史发展跳动的脉搏,而对不同体裁、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感到画家各自的风貌。一般来说,经过分析比较后再次感受作品,学生就会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来促使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作品、丰富相关美术、历史等知识。
三、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常识课和美术欣赏课在一般并不分开,统称“美术欣赏课”。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美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学生会不由自主的用现有经验来判断,而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态度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如: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若以像不像去评判这件作品,而不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与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的联想和分析,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鉴赏课中,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空间,不把一种答案教给所有的学生,不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在美术课里的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要去模仿别人和重复别人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在培养学生这种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时候,不要太重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而是侧重于独创性,努力保护学生的思维热情。即使学生思维有明显的错误,但只要有他的独创性,也给予鼓励甚至肯定。
篇7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关注教学的多维目标,切实打好学生学习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强化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意识。
二、工作思路
1、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实质,指导教学改革。
2、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常态教学质量。
3、不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4、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常态教学的质量管理,强化目标达成,向40分钟要质量。
2、深入开展新课程教材实验工作。
3、继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四、具体学科要求:
英语学科:继续开展区级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以科研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完成阶段性总结。进一步探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举办英语单词竞赛,完成英语口语抽测。
音乐:积极稳妥地推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唱歌课的教学研究。开展艺术节活动,辅导所教班级参加合唱比赛。
体育:学习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教育应用的研究。组织召开运动会。选拔、培训体育特长生,为参加区运会作好准备。继续抓好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断改进课间操形式,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特色。
美术:进一步推进美术教学改革,建立美术教学资源库,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的整合研讨。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活动,定期展示学生美术作品。
信息常识:认真落实区小教研对本学科的要求,积极探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感悟的自主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汉字处理能力的三级监控,分层教学,制定措施,提高每个学生运用电脑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实际问题的能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1、对参加市教坛新秀教师进行指导
篇8
1、根据教科室的主题要求,“续推学本课堂建设,提高教师素养”,综合组拟定主题为:“继续有效利用预习单发挥的作用”组织教学,将教研主题渗透到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
2、综合组成员多,科目杂,在校教科室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努力工作,将出色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1)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逐个提高”和“立足教材,深入浅出,拾级而上”的教育教学策略,根据自己的科目要求有效利用预习单,将预习落到实处。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效利用预习单发挥的作用。
(3)七八年级的老师设计预习单问题时应该有梯度,层层深入,有探讨的内容。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受益,每堂课都有话讲,每堂课都积极参与,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道德觉悟。
工作重点:
一、深入钻研教材,继续学本课堂的探讨,深入“发挥预习单的有效作用”各学科根据教学目标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1、社思:
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设计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一)七年级:
(1)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学会交往,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世界地理的教学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解题的能力。
(3)同教材老师互相听课,经常同课异构,互相磨课,要集体备课,
(二)八年级:
(1)利用预习单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合理扩充教材,真正做到依标施教,依刚而考。
(2)通过课例展示学本课堂的预习单发挥的有效作用,深化提升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我解决疑难问题。寻找方法,实现向40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能课堂目标。
(4)新老师听课15节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5次,老教师听10节课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2次。
(三)九年级:
(1)紧靠中考大纲,做到有效复习,讲练结合尽量不走冤枉路。
(2)研究命题方向,把握研究学业考试,寻找有效提升成绩的方法。将solo评价渗透给学生并指导学生答题。
(3)针对中考目标有重点的记忆核心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答非选择题的能力,注重做题方法的引导。
(4)做到基础知识重点记忆堂堂清,周周查,月月考。
(5)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水平。
2、体育:
重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1)九年级以中考项目为目标,加强训练,提高成绩。
(1)八年级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走、跑、跳、投掷以及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2)七年级多和学生互动,开始学本课堂的研讨,课上多安排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
3、音乐、信息、美术、心理活动、综合实践:
(1)利用学本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和动嘴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好学、乐学、爱学,快乐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拥有面对自己和面对他人的勇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会保护自己,掌握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技能,以及了解各种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生活常识。
二、积极配合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本组的工作任务。
三、各科常规工作做到提前手写备课,认真上课,二次改作。实行以备课组为活动单位,进行研究,强化课堂的关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和落实,促进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突出核心知识梳理、核心问题设计和板书设计,通过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学本课堂研究的深化,特别是预习单的有效利用。
四、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本组成员上好校内公开课(每人开一节),积极参加区里公开课,通过课后评课和反思把好质量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多听本组和他组的课,多学习他人的长处,懂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勤动笔,记录实际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新老师听课15节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5次,老教师听10节课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2次。
六、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个性差异,多姿多彩的开展有效活动。
(1)配合美术组完成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体育和美术组)
(2)配合政教处完成墙报设计,美化校园。(美术组)
(3协助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比赛活动。(美术组)
(5)九年级组织一次初中生情绪调控讲座。(心理老师)
(6)七年级准备举办包饺子活动。(综合实践组)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同时也应注意,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相应存在不足,所以,教师要提高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扬其长、避其短,保证各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使评价尽可能的客观公正。
3.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4.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基础知识和欣赏评述可以用试卷测试的方式,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美术的种类、色彩知识、书法常识、基本技法和作品赏析等,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基础知识的难度应适当降低,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欣赏能力的考察以提高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如平时作业的评价可计算出每次作业的分值,再根据学生每次作业的等级给出分数,最后得出总分。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以质性评价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自评给予客观的评价。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美术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探索一种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篇10
关键词:美术教育 美术艺术 艺术思维 情境
职高美术教育的现状第一,传统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很多学校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美育的现象普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仅被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艺术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教师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墨守成规,而且有着人云亦云的不良倾向,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和热情。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一思维的培养与建立巩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是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只有用艺术与艺术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美术艺术思维人才的目的。
一、培养中职学生美术艺术思维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学生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成功的美术教育模式,对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决定因素。一个具备美术素养的人应当是一个具备美术艺术细胞、正确艺术审美观的人。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发展提高也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杜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体块造型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的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二、加强平衡技法训练,培养中职学生的艺术思维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法教育而轻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技法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可视化的结果,且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短,而艺术思维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养的周期显得较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艺术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往往以学生作品展览的效果和学生参加校外展览和比赛的结果为标准,这样,在许多学校,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初衷进行教学,把有限的美术教学等同于美术兴趣小组,将重点放在技法训练上,更有甚者,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重点教授迎合比赛和展览的作品。这样为求一时之效果仅重视技法培养,甚至出现为求一时之效果只重视指导部分学生而忽视全体学生的现象。这样,美术教育实则与美育的初衷相背离。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一方面承担及早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体的美育,要培养包括未来能够成长为艺术人才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三、掌握艺术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艺术思维
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安排了许多艺术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这些原理都是艺术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学生了解艺术,走近、走进艺术所必备的艺术常识,也是启发和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必经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理论知识过于乏味,学生并不喜欢也不容易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常常轻视理论教学,或者将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教成了学生所不喜欢的乏味的理论,使学生失去了解艺术、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开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为此,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学,老师首先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训练紧密相结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乐,通过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四、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美术语言较之其他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观性,而人对于直观形象的感觉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感觉能力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艺术思维的重要方面。学生艺术思维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学生对艺术或者艺术作品的直观理解和会意。在国外,经济条件相对较发达,家庭、社会对孩子艺术思维培养的意识较高,我们常可看到国外父母亲带孩子参观艺术品,其目的就是熏陶孩子的审美感官,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直感能力,启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而在我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较少有这样的机会。美术教学中每学期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作品欣赏,教师要特别重视这少量的欣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觉能力和直观把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 上一篇:文艺汇演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煤气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