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21 15: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发展

篇1

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举办,在我国职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已经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的验证。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如能否营利、对民办职业学校管理薄弱诸类问题,在此我们不作太多的议论,仅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办职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在探讨此问题前,首先应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及应用领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办学主体是否具有政府权能为标准而将学校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学校,私立学校指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学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权能的社会力量。在此我们也认为,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都可称民办教育。按照国际习惯一般将民办教育称为私立教育较为合适,在中国则以民办教育较符合国情与教育发展形势。故在一般描述国外民办教育时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国情况时则以民办教育统称之。

国际私立教育发展与成熟的历史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二者是保证私立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的民主化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广泛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则促进和保证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则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属性,保证了私立教育在欧美等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公立教育相比日益显示出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如美国私立教育已逐渐从昔日的宗教教育为主发展为与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与内容、在教学及管理上独具一格的学校。日本私立教育的产生及内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及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从贵族阶层的特权普及入一般民众社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可以说,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基础上,社会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它的存在与发展,补充公立或国办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其性质与任务也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说以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以进行知识传授及普及教育,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为主,而现代社会的私立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体需要,追求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内容与要求。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的价值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可以说,私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与需求而进行变革,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私立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与规模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公、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传递文化遗产的一种工具,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由国立、公立、私立三类学校构成。从教育类型来看,各类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学校,但相对而言,属于普通教育内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职业教育易得到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属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较为发达;从各类学校发挥的作用来看,传播宗教知识内容一直作为私立普通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这也就限制了以传授技能与技术为主的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要求,如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限制。何种类型与层次的私立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合适,或那一层次的教育最适合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承担,而中学后或培训性质的职业教育则大多数为私立的职业教育,如美国,由于其教育体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中学相对较少,因此所有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学实施,这类公立中学设有一定数量的职业课程。而属高中后非学术性、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学校则大多为私立性质,据统计在美国这类学校目前已达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将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国除为继续进行学位课程的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外,大量的是属于私立性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据统计这二类机构的比例为1比6,也就是说在美国属于中学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大多数为私立的。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资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属于高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中最为发达的是私立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共有2494所,占总数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学499所,占84.4%。总结美日二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经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私立职业教育或培训在非学历教育和中等层次之上发展较为合理并能获得较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或在属于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方面更易获得发展。美日二国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私立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民办职业教育与企业办职业培训的关系

关于此问题,主要的模糊认识在于①企业教育是否也是民办教育,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的办学行为与办学主体与企业的所有制间的关系问题;②如果企业办学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范畴,但现实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民办职业教育,其与民办职业教育的不同点在何处;③如果企业教育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作相应的改革,企业作为民办教育如何发展;④我国企业教育与国外企业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业教育不能成为企业内的独立存在体,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其民办意义体现在何处。

对此类问题,本人认为,①企业职业教育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变化,决定了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性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合资企业所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属于民办职业教育或私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开展的培训,是以企业发展为本,企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行为,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纳入同步发展轨道,这样企业教育行为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但是企业办学由于企业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办学主体及性质也呈现出多种特性。在企业教育类型上,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企业与企业联办,企业与社会联办,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行业、社会办等,企业给予经费资助或提供教学实习场所。

②企业职业培训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今后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在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和企业职业培训发展为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必然性。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力量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这样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形式在法律上已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组成部分。另从我国国情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及职业培训的机构,大多数是一些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的培训机构,可以说,企业办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企业的改革冲击最大的也是企业办学这一领域,如何在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过程中,使企业的办学适应企业转变需要并及时作相应的改革,是企业教育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企业教育向民办教育体制转变,并与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四、民办职业教育与政府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受政府资助,政府在经费上的资助,使私立学校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私立学校的必要条件,同时政府通过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效地实现对私立学校发展的控制,保证私立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财政资助,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包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资助,在日本最为著名的为1970年的《私学振兴财团法》和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自此,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常费用补助金,最高达学校经常费用的50%。另有一种形式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学习者进行资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以学生贷款、奖学金、专项补贴等方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保证了有才华、但受经济困扰的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较好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学校则通过稳定生源、质量提高而间接受益。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助,是私立教育获得与公立教育发展的同等条件,承担相同的任务,且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来扶持私立教育发展,并通过资金资助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职责,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与形式

篇2

全民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原则,主张要满足所有儿童、青年及成人的教育需求。在全民教育发展的初期,国际社会普遍将全民教育的重心放到基础教育上。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和技能开发也成为全民教育的核心关注领域。其基本主张是,全民教育不仅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获得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也要使所有的人获得基础的生计技能和生活技能培训,成为一种为人们生存和工作作准备的基本教育。

近年来,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思潮,全民教育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理念的角度来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直接关涉到个体发展和生活幸福,要从人权和整体人发展的角度发展职业教育;从政策或战略的角度来说,全民教育使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或培训,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范畴和目标。具体来说,很多国家都从面向全民的视角制定了职业教育或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如澳大利亚2012年《面向全民的技能》,提出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通过贷款及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公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权力和机会。UNESCO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首次把关注点投向技能人才培养,报告的核心思想是:全民教育不仅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上学,还要培养青年人的基本技能,使其能够安身立命,有机会找到体面工作,谋取生计,为所在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其倡导的核心战略是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和贫困青年以及农村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

总体来看,从“全民基础教育”走向“全民职业培训”已经成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基本趋势。我国近年来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总理很早就提出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发展思路,并逐步建立了针对职校学生的助学和免费制度。根据国际趋势,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进一步将全民教育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结合,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发展视野、对象和范畴,将全民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核心政策领域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农村流动人口、残疾人、失业人口、贫困人口、弱势女性技能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重要领域,针对这些特定对象发展积极有效的职业教育形式,并将其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来,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的普惠性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篇3

一、远程网络教学——终生教育的模式

远程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网络上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例如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学生2/3的职业教育是在家里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的。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远程网络教学最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当前,网上教育模式最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开放式教学。目前多数人就是采取这种形式:没有固定教学地点,没有固定教学时间,学生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随时学习。第二,集中式的教学。很多网络教育学院就是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们要在多网络教育学院设在各地的服务站点,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日常学习。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学习者白天要紧张地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的有限时间里进行学习。如果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学校进行学习,势必影响工作。例如:目前多数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形式是采用晚上、双休日或节假日进行面授,学生的到课率非常低,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面对工作和到校学习的选择时,学生毫无忧虑地选择工作,学习就不能保障,否则将面临下岗。面对工作和学习产生的矛盾,开放教育更适应职业教育。而开放式教学则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都可以上网学习。全球各地的学生还可以进入网络的“虚拟教室”进行讨论、互相协作学习。因此,开放教育是职业学习最佳选择。

2.远程网络教学便于职业学生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

未来职业教育所招收的学员,大多数是具有大学文凭的学员,他们所需要的不再是文凭,而是面对新的岗位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急需应用的技术、技能。所以新知识、新技能将成为学习的新亮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始终围绕学生的所需而随时更改教学内容;之所以再继续学习,是因为在工作中,原来学习的内容已经不能胜任当前工作所需,或者面临新的工作与原工作截然不同,为适应新的工作而学习。比如:原来是汽车生产装配车间的工人,因工作需要转岗为电焊工人,为了适应新岗位,必须学习电焊。所以职业教育就迫切需要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为社会服务。而利用远程网络教学,能充分利用Internet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更改教学内容,也可以及时添加最新的教学内容,是职业学生能通过网络及时获得最新的、迫切需要的知识。

3.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目前职业教育形式还在采用传统的面授、函授、自学、广播电视教学等。而缺乏实时的交互,不能根据学生学习时碰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教学效果不能较好的提高。远程教学则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实施远程交互。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CHAT等与教师建立交互关系,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辅导,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也可以到全球任何一个提供共享资源院校网站,获得有效资源。远程网络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集中教学,个别化教学,广播式教学等。从而使网络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远程网络教学更有利于培养职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

技术改革迅猛前进,今天的热门也许明天将遭冷淡,技术的发展迫使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今天有工作,明天下岗,后天再就业,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怎样面对高频率的换岗就业形式,那就是学习。在今天的岗位上工作,同样要考虑这个行业明天是否遭淘汰,为后天的转行业再上岗进行学习。所以就要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再是传统的学历教育,而应该是或者说必须是职业性、技能性教育,特别要采用多种教育和培训方式。远程网络教育就可以解决工作学习两不误。职业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多方面学习,即学即用,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

二、远程网络教学进行——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远程网络教学也可以很简单地实现,只要利用Internet的WWW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就可以满足基本要求。这种模式是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编制成超文本文件,上传到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便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阅读一些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就象我们在学校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一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学活动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这种教学模式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一套能充分体现学习者特点,并能适合网上信息表达与传输的图、文、声并茂的优秀电子教材;要为学生提供与该课程紧密配合的大量信息资料(最好能建立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此外还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并能对学生作形成性评价的应答与评测反馈系统。

利用远程网络进行职业教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有:

1.利用WWW与E-mail进行教学的模式

(1)利用WWW可以查阅、下载世界各国各大图书馆及其它地方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收集的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学生通过WWW来访问教师的课件或其他相关的资源,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解脱传统的被动接受方式,更好地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技巧,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下载有关资料进行筛选、加工,不必为板书花太多的时间,将精力放在课件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提高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2)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将自己的意见通过E-MAIL传给教师及其他同学。教师也可以将教案、课件、作业通过E-MAIL发送给学生。学生的作业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逐个辅导,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2.利用网络虚拟技术进行教学的模式

计算机能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为学习者提供虚拟环境,通过模拟练习,获得在现实情况下不便或不能获得的感性经验和真实体验,能够训练学生的一些技能。虚拟技术是模拟真实的三维WEB世界。可以网上虚拟实验室进行试验,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均以图形、图像形式存在,学生同生动形象的交互人机界面参与试验,试验结果通过E-MAIL及时反馈给老师,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比如:学生做人体解剖试验,可以利用虚拟的试验刀,解剖人体的任何部位,且可以调整查看角度、比例、方位。学生也可以进行各种形式技能训练,比如:汽车驾驶、机械维修等。这样的试验可以重复多次,具有危险或难以实现的试验在虚拟网络中都能实现,所学费用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虚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颇为重要,学生不需要到学校都可以掌握实验方法或相关技能。如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

篇4

一、职教集团概述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时期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教育结构、谋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也是职业教育实现经济服务职能、走产学研之路、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的新模式。职教集团说到底,就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为了谋求双赢局面,相互之间以契约或协议为联结纽带而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它属于一种行业性组织,是介于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的一种服务性组织。

职教集团是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中等职业院校与一些企业集团参与其中,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型人才,其指导思想是“政府牵头引导,市场参与其中,高职院校带动,高校企业互助,实现双方共赢”。一般说来,职教集团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由于职教集团的组建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因此,虽然职教集团也吸收一些企业参与,但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集团。第二,职教集团的建立严格遵循“共建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成员之间以人才培养与成员利益为杠杆,实现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的集团共享,强调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动,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第三,集团的组建必然有一龙头带动指导,该龙头单位为集团的核心成员单位。因此,在组建职教集团的过程中,集团内部一般都会选择一所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作为其核心和龙头,在集团的纵向沟通和横向联合中发挥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第四,集团内部的管理机制主要是依靠沟通和协商,在主要活动执行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商。第五,职教集团的组建是以契约或协议作为其联系纽带。成员单位以契约作为纽带,制定集团章程,并在整成的指导约束下,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开展教学教育活动。第六,职教集团是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组成,但其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组建职教集团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职教集团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外兴起,在9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职教集团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我国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1.河南模式。河南模式是一种以名牌院校与品牌企业作为龙头,联合城乡院校,利用以城带乡的方式,实现资源互补,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2.江苏模式。江苏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分段教育模式,它有效的将中职的基础知识教育与高职的专项技能培训相结合,利用企业基地实现人才锻炼与输送,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双轨发展;3.天津模式。天津模式相对来说更为重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更好的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跨越。以上三种职教集团的组建模式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于职业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譬如条块分割、资金不足、办学规模小和水平低等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造成了职业院校师资薄弱、资金紧张的问题。组建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目的在于形成“大职教”的理念,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以弱带强,资源共享,按照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的路线发展职业教育。

职教集团的组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些体质上的问题,如办学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业院校由教育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组办与管理,造成了职业教育领域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设施建设重复的局面,部分院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但另有一些院校资源闲置,这严重影响了本就不足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职教集团的组建,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职教集团的组建,也能扩大职业院校之间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职教集团的成员中包括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它们共同遵循集团章程,目的是实现集团整体的优先发展,打破了校际合作间的体制屏障,院校之间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扩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教集团是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融为一体的产学研联合体,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职教集团的组建,有效的加强了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优势互补,而企业的参与,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同时,职业院校可以作为企业人才输送的通道,为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深造等服务,这样可以节省企业的培训资本。

其次,职教集团的组建,改变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使得二者之间的合作更加的规范与和谐。职教集团的组建,将过去一校对一企的合作模式转变为多校与多个企业集团之间的合作,大大降低了单独合作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同时,职教集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以集团章程作为沟通与协调的标准,减少了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摩擦,增强了合作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促进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发挥重点院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职教集团一般是以一所办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高职院校作为核心成员带动集团建设,而核心院校本身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其在教学资源、办学思想、师资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带动集团内部其他成员校的发展,改善其办学水平和师资水准,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职教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院校专业的建设。目前,“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已成为院校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职教集团的组建,为集团成员校之间提供了一个教师交流与培训的平台,同时,企业的领导与一些骨干,在参与进学校的专业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另一方面,职教集团内部可以统筹各个院校的专业建设,实现集团成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合理分配,避免专业的重复建设。

三、深化职教集团改革的策略选择

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职教集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同时在类型上也变得多样化。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化职教集团改革,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要主题。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当前,职教集团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职教集团要改变过去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模式,由政府主导,将地方经济与人才培养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得集团运行能够更好的与地方联系,提升集团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人才诉求。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功能,对集团办学加以统筹,发挥其信息资源的优势,监督指导职教集团的发展与运行,引导集团办学面向社会,搞活机制。另外,政府部门应出台有利于职教集团发展的一些鼓励政策,为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

(二)跨区域联合职业院校,带动薄弱院校共同发展

针对边缘地区薄弱院校存在的招生难、师资力量差、就业难等问题,职教集团可以利用跨区域联合的方式,带动边远地区薄弱院校的发展。集团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当针对企业的需求,依据各个院校不同的优势和特色确定合作院校,同时利用集团的力量为合作院校制定一个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层次目标,发挥院校的资源优势,保障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这样,不仅丰富了集团人才培养的层次种类,也能够有效的带动边远地区薄弱院校的发展,实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不断优化边远地区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集团整体办学效益。

(三)构建学分互认机制,提高集团整体办学效益

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教育资源,以提升集团发展的动力。由于集团是由多个成员校组成,因此,各个成员校之间必然存在着教学资源与质量不均衡的情况,因此构建学分互认机制,实现跨校学习与实践,对于提升集团的整体办学效益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此情况,职教集团可以采用“1.5+1+0.5”的模式进行建设,集团内部的学生在本校学习一年,考核合格的学生进入集团的核心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半年。这一模式的实践,可以充分利用重点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提升薄弱院校的办学质量,进而改善整个集团的办学效益和人才质量。同时,要注重建设集团对外网站,发展资源共享机制,为集团内部学生的跨校学习提供信息便利。构建学分互认机制,实现跨校学习,不仅有利于提升各个成员校与集团整体的办学效益,同时对于提高集团的知名度和招生工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设计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保障职教集团的规范运行

职教集团是由多个不同的利益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沟通与交流的不协调,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正常运行,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制度,对于职教集团的运行是必要的。首先,要建设集团的管理和决策机构,是集团的关键部门,掌控集团的领导和决策等功能。其次,要注意设置三种不同功能的指导委员会。由企业行会组织牵头,成员校的相关专家和企业骨干参与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主要作用是根据市场发展的人才需要,指导专业建设问题;由学校牵头,企业和企业协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的教学改革督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改革运作;由企业牵头,成员校和企业协会相关人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这三个委员会的存在,能够从整体上优化集团的内部运行机制,使集团的办学效益最大化。再次,要建立集团内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成员部门的职能分工,减少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强成员合作的默契度。

(五)建立就业跟踪制度,提升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

篇5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投入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元办学格局和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薄弱环节,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职业教育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创新方法、形成特色。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重学历轻技能的做法,逐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为在职人员、转岗下岗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区居民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拓展职业教育的渠道,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建立健全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机制。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找准与市场的接口,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一是针对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四是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五是健全职业资格确认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走速度和规模与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从过去比较注重速度、数量转向更多注重质量、效益,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上,放在培养高素质学生上,放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上,切实做到速度和规模与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改变因条块分割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情况;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示范性高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增强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和培训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办学质量。

吸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提倡与各种类型、各种学历层次的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指导中外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国外优秀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信息咨询,开拓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上,都以终身教育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全民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在教育层次上,实行层级递进的办学模式,以满足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在办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办职业教育的局面。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这些经验和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篇6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55-02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农村劳动力或农村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实施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目的是为农村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1]。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提升,而农村职业教育就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一种农村服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增强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力技能的途径,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必要环节,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关键要从广大青年学生和农民开始,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农村职业教育是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技术知识匮乏,劳动力素质低下而大力开展的技术教育革新。

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1)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农民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农民的素质普遍低下,因此成了建设新型农村的绊脚石,而实行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让他们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农民培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农民进一步学习提高其专业基础知识,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教育形式,包括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和土壤改进技术,以及销售渠道联系等技术。(2)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但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又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中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 [2],而接受教育的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进城务工或成为了个体户,农村中仍然留下了素质较差的农民。因此要建立现代农业,还必将大力发展和普及农村职业教育。(3)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村劳动力是比较富裕的,但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匮乏,造成农村劳动力很廉价,不能很好地将农村劳动力资源运用于新型农村的建设,使得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特别是二三产业,必须对劳动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成为现代农村所需要的新型农民。而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育下,进成投入二三产业的建设当中,不仅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合理分配,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储备。

二、金昌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地位普遍低下。全市大多数人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人们普遍认为除了考大学就无法就业。特别是农村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受几千年来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技能的影响,直到现在,“鄙薄” 职业教育。认为毕业出来跟打工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全市的职校,职中的报名人数很少,2011年永昌职中有学生487人,农中450人,金川集团公司技校有学生540人,八冶公司技校有学生237人,私人办培训学校在校生也只有100~300人左右,远远低于省上要求在校生1 600人的标准,职业教与普通教育的比例与国家规定的1∶1和省上规定的4∶6的比例标准相差较大[3]。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金昌市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弱势和次要地位,还没有形成好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氛围。家长、学生和社会对对职业教育很轻视。不愿为这样的教育花钱,优秀学生不愿报职业院校,使职业院校生源匮乏。

2.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对职业培训的认识不足。 随着金昌市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农村技术人才,但是根据统计,全市总人口46万,其中农村人口24万,占总人口的53%,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全市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8.12%,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占到3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42%,高中以上的占11.85% [4]。由此数据可见,农村人口多,并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职业教育发展不景气。农民对教育的观念没有改变,仍然保留着“一亩地一头牛”的传统思想,对自己受教育缺乏合理的认识,都认为自己受教育为时已晚,让孩子成就自己的梦想,轻视自己接受教育,即使政府大力投资,让农民接受各种培训,但接受者仍然寥寥无几。

3.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不规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金昌市现有4家培训中心、3所职业高中、5家技工学校,还有十多家私立技校 [5],总体来说规模较小。另外,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虽有教材,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使得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市场所需,只能在职业学校的探索中艰难的进行,既耗费了学校老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却收不到很好的效益,虽然输送了一些学员但都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一般情况职业教育的培训时间较短,学习时间有限,并且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6],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学员很难学到真正意义上的硬技术。

三、金昌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1.走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思想误区”。受到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改变地位和身份、增加收益的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家庭多抱着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家长苦供,学生苦学,只是为了进入高中考入大学,认为这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导致了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差。他们没有看到农村职业教育的潜在力量,忽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金昌市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能力。而农村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专业人才,能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一样可以学到实用的专业技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因此要结合自己的专长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走出思想偏差的误区,把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使群众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树立“大农业、大教育、大服务”的观念,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6]。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队伍,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由于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实用的应用技术,更加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渠道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文化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的强大的师资队伍。现如今,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匮乏,因此要加强企业与职业教师培训的联系,将企业中的特殊技能的人才聘为兼职教师,形成一套灵活多样的师资培训模式。加大“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和考评制度。

3.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农村职业教育还未进入正规化,只是空有其名,由于农村贫困,无法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至办学模式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村职业教育列入经济发展的纲要,以便农村职业教育在规模和专业设置上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鼓励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农村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信贷业务的政策 [7],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切实改变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4.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民的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就是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采用在田间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的模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传播和指导作用。农村技术培训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建立专家和农民的“桥梁”。农民培训要整合市场资源,大力推行“教学培训+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一体化运作,建设一批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8]。在培训中,要符合农民的愿望,加强农技人员和他们的沟通,带动他们的积极性,采用各种渠道,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切实为农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 邓燕勤.重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2-3.

[2] 赵振有.欠发达地区实施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J].成人教育,2010,(5).

[3] 金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

[4] 刘万泰.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J].金昌发展研究,2007,(4).

[5] 张燕.发展金昌市职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9):124.

[6] 王正飞.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及趋势[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11).

篇7

【论文摘要】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受社会发展形势和周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影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在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这种强烈的反差已经成为当前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剖析、探讨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为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子,提供有益探索

一、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之一,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而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受社会发展形势和周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其发展更是参差不齐。许多县级职业学校都经历90年代初的辉煌发展、90年代末的衰落困难和现在发展的彷徨阶段。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容乐观。

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在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有益借鉴,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改变观念,抓好职业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教育行政管理表门和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路子,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功能,优化供给,增强学校的社会适应性,是启动社会职敦需求,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之举。

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在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苦于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巾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县级巾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也由于自身发展存在的符种冈素,导致学校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现结合笔者观察,就县级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和原因作简要剖析: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传统的就业方式已被打破,职业教育发展也受到一定冲击,导致县域职业学校招生连年出现滑坡,虽然招生时分数一再降低,收费一再优惠,但生源仍然不足。通过对部分教师和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走访,结果显示:7%是“很想”上职教中心,25%人是“有点想”,68%选择“不想”。在招生方面遇到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斑。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源于中考失利者,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被称为“落脚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尤其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如“电脑文秘”、“林果”等一些优势专业,由于受实训基地限制,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

三、主要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就我县和周边市县的企业而言,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2、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职业、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惜花高价也要将中考落第的学生送进普通高中,而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阶段以来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3、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薄弱,质量不高,吸引力差。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验设施设备简陋,有的专业更缺乏起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备,根本谈不上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专业师资短缺、薄弱,教师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够强,可以说教育教学质量跟不上职业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上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导致了学习质量不高,职业技术技能不强,适应能力、转岗能力差,毕业后缺乏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四、改革发展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对策

面对当前县级中等职业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切实采取应对措施,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学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也正是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可喜的是,自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上至国务院、中央七部委,下至省、市、县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职业学校来说,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不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和偏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1)加强政府的统筹与管理。成立县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加强统筹与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吸纳由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决策提供咨询,使学校能够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及时做好教育教学调整,更好地培养技术人才,服务社会。

(2)严格执行就业准人制度。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作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一项强制措施。即初、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农民工等等必须经职业学校培训1—2年或者经过短期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用人单位必须使用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个制度的执行对职校扩大生源渠道是十分有利的,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之一。

(3)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100万元也许可以使一所普通中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然而100万元对职业学校而言却只能购买一套设备或添置一间电子实验室。在目前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靠学校收费和自筹是不够的,由于职业教育成本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切实增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否则职业教育难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责无旁贷,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2)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县级职业学校与县域内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篇8

“四高”特点

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组成部分构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分为二年、三年或四年。学生毕业后分别获得联邦政府颁发的“联邦职业教育证明”“联邦中等职业培训证书”和“联邦职业高中会考证书”。在课程设置上,学生每周有一到两天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三到四天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当学徒。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应用科学大学,是瑞士政府于1996年将散落于各地的40多所高等专业院校合并而成。全联邦共有9所,其中公立7所,私立2所。凡在四年制职业高中毕业并获得“联邦职业高中会考证书”的学生可直接被应用科学大学录取。瑞士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四高”特点:一是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比例高,瑞士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二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三是掌握技能的职校毕业生收入高;四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认同度高。

职业教育对本国的贡献

提高附加产值,促进经济发展 瑞士资源贫乏、国土狭小,在艰难的历史阵痛中,瑞士人认识到,在一无原料二无能源的情况下,只有靠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才能使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瑞士95%的原料和能源以及65%的消费品靠进口,经过加工,其中70%至90%的产品被增值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

保证青年就业,增加社会稳定 由于职教专业和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加之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熟练,很快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因而瑞士社会就业率极高,失业率长期保持在2%至4%之间,是瑞士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创新创业教育,奠定竞争实力 瑞士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在各项排行榜中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而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创新竞争力中在如下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职业教育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二是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中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应用科学大学注重应用型研发,在提升社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职业教育的“瑞士经验”

国家扶持,立法保障 瑞士各界很早就对“高素质劳动力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达成共识。1848年,瑞士联邦宪法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明确联邦政府和公有企业有资助职业教育的责任。1930年,联邦政府正式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该法对职业学校的建立、教学大纲、教师资质、考试组织、资格证书颁发和职业教育研究等作出系统性规定。2004年又根据形势发展修订了该法。各级政府在财政方面也对职业教育进行“政策性倾斜”。

“三位一体”,地方主导 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由联邦政府、各州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共同管理,由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资助。其中联邦政府负责职业教育的全面规划、资金监控、教学质量评估等。各州负责职业教育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统筹“校企合作”,学徒岗位信息,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等。行业协会负责基础职业培训,提供实习场所等,并对职业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提出建议。“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分工和职能划分,州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更加凸显,有助于各州“以我为主,因地制宜”地确立职业教育的优先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注重实践 在瑞士,与职业学校合作是企业求之不得的事情。学生实习不仅是免费的,还可以从企业得到一定补贴。对企业而言,接收实习生可以得到税收减免和技术熟练而又廉价的劳动力。校企合作令学校、企业、学生共同获益,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制度完善,兼容开放 瑞士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顺畅,兼容性强。学生可从自身条件出发,灵活选择升学道路和发展方向。例如,“联邦职业高中会考证书”获得者可直接升入应用科学大学,如果通过大学能力测试,亦可进入普通大学深造。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实习亦可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学习。

篇9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中职教育,培养大批熟练技术工人,是我国教育界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中职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专业设置、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就业出路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中职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应在转变办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就业指导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几经挫折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在校生与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从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中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

一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理解中存在的偏见与误区

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家长和学生本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普高与大学扩招的直接冲击,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仍受到社会的轻视,这种轻视不仅体现在社会公众及用人单位身上,而且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存在着这种轻视现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学生中考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甚至职业高中都要划定录取分数线,唯独中专可以不需要分数就可以直接就读。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用意是可以方便更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但社会公众和家长却认为不需要分数的学校肯定是没人愿读的学校,而进入这类学校就读的学生本人则更是感到自卑和没有前途。二是来源于职业学校本身。不少职业学校的主管人员和教师对中职教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学无用观”或“教学少用观”,认为中职学校主要是抓就业,认为教学只是作摆设的样子而已,学时长短,教与不教都没有什么关系。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单纯理论观和“单纯教学观”,认为学校即教授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培训是用工单位的事,学校不用教,教了也自教。或者认为学校只管教学,只管发毕业文凭,至于学生拿到文凭能否就业,到什么地方就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以上来自各方面的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对于中职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源数量不稳,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理解中存在的偏见与误区,社会上普遍轻视职业教育,许多学生宁愿花钱买普高也不愿意进入职业学校,从而使中职学校在招生问题上处境尴尬。这也是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扰。由招生难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导致中专、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相应的普通高中大专院校,而违规违纪现象也远超后者;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招生成本和管理成本日益加大。就招生成本而言,近年来,各职业学校为了在招生中取得竞争优势,拓宽招生渠道,招生手段不断翻新,但本质上不外乎通过给招生高额回扣和给学生优惠两个方面。就管理成本而言,由于学生素质较低,部分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破坏公共财物、浪费水电现象比较突出,学校不得不增加管理成本,请更多的人员,花更多的精力来管理。

(三)办学资金缺乏,教学硬件不够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做”,要学会“做”,务必要有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作为平台。尤其要办特色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就必须有配套的硬件设施,让老师能够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些,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设备应与社会同步,及时更新,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员工,学生到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资金短缺,难以有效地做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如酒店专业没有实训室,初教专业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等。有的学校个别专业,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未真正开展实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师半路出家,软件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和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它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理论基础性宽、教学媒体多样、多变的显著特点。但我国的中职教育主要是从中等专业的学历教育转变过来的,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步演变过来的。这就决定了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改行而来。对于理论课教师而言,一方面对最新的高科技缺乏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教育观念滞后,上课缺乏吸引力,把学生本来应有的兴趣在长期的“念书”过程中给消磨掉了。部分专业教师也仅注重校内活动的参与性和教学工作,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分析活动的关注度较低、专业实践能力不够。

(五)专业设置杂而不精,缺乏优势

职业学校要形成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设置,职业学校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否吸引生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以及发展的前景好坏。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办专业没有规划性,也缺乏远瞻性,往往只是随风而动,感觉社会缺少什么人才开办什么专业,往往等学生毕业了,人才却已经饱和;有的专业设置不切实际,硬件软件都不配套,就盲目开办,结果学生什么本事也没有学到,感觉就是个中介所。总体来说,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杂而不精的特点。专业多,但缺乏精品,从而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学校缺乏特色,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六)中职毕业生缺乏竞争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毕业生就业出路的顺畅与否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广大家长和学生根本利益实现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中职毕业生学历层次较低、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加之受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挤压,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不被用人单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重招生宣传,轻就业指导和培训,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缺乏正确的定位,缺乏吃苦创业的精神、缺乏踏实敬业的作风,结果要么找不到岗位,要么找到岗位很快又下岗。

笔者认为,以上六个方面的现状是目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巾职学校要想在目趋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些瓶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为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05年11月,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总理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把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采取有力措施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这种扶持不能停留在口头或文件里面。如今年着力推行的贫困学生资助办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这还不够,政府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加强舆论导向,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政策宣传与监管,保证生源比例等等。各类中职学校应根据相关政策和精神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转变传统的人才理念,树立正确的中职教学观

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人才理念。确立新型的人才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首先需要中职学校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就业的传统教学观。中职教学应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为核心,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树立起中职教学的服务理念和实践理念。所谓“服务理念”就是教学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就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一切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所谓“实践理念”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事”,为学生完成学业而教学,为学生的职业而教学,为学生的就业而教学,为学生的创业而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学。

(三)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学

校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与地位的关键。尤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否则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改善办学条件主要是加强教学设施、实验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与实践提供条件。由于中职学校底子薄,政府投入有限,各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地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如笔者所在的常德旅游学校(原常德师范学校)在资金短缺、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桃花源旅游区及市内八百里、华天等大酒店寻求合作,为本校旅游专业建立了稳固的实训基地,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也为学生进行实践、实习和今后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强师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各类中职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师向“双师型”方向转变,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如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或者有计划地通过引进、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学与培训,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实用技术的指导。

(四)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精品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学校需要特色,有特色才会对家长和学生产生吸引力。不说各类高等院校,目前连许多普通高中都已形成了特色,如笔者所在地的几所高中,人们有口碑是一中的素质教育,六中的飞行员招考,七中的艺术培养,芷兰的升学率。因为各具特色,人们各取所需,趋之若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处在普高和高校的夹缝中间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要想摆脱生源大战的箕豆之煎,必须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创立自己的品牌。具体途径一是强化市场意识,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结构,对于就业不好或就业前景甚忧的专业停止或减少招生计划。二是加强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实施精品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实验和实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龙头”,有了龙头就形成了品牌,有了品牌就能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促进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有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学生的追捧,就能改善中职学的生存环境,拓展中职学校的发展空间。

(五)加大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市场。

篇10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如果一直较为陈旧,不注重实践,不注重与外界沟通,就无法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与开放性的视野。其次,武陵山片区旅游职业教育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个层次院校的旅游职业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旅游职业教育时缺乏理论的讲授,导致中高层旅游管理人员的缺乏。再次,旅游专业较强的应用性决定了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进行专业技能课程时,一般讲解多实践少,教学不能与实际结合,学生无法实际领悟旅游企业的运作及管理。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职业教育中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首先,缺乏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些教师重实践轻理论、一些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理论与实践能够较好结合的教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无法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教师素质不高,主要在于部分旅游专业教师是来自于其他专业,比如历史、地理等,半路出家转行做了旅游专业的教师,自然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同时部分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旅游从业经验,实践经历缺乏。教师专业素质缺乏、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旅游职业教育达不到相应的目标。第四,武陵山片区旅游职业教育中存在国际视野缺乏的问题。首先武陵山片区现有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缺乏现代化,无法与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接轨。其次,与国际脱轨导致教学一定程度缺乏科学化。

二、武陵山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

当前旅游职业教育出的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及行业业务适应能力,旅游职业教育亟须探索和建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出大批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具备复合型知识、能力,同时又具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首先,学校需要转变观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层面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定目标、制定实施步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职业理想。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符合旅游职业教育要求的,学校方面须根据旅游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实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可安排实训基地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如对学生实施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案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地实习。当前旅游职业教育亟须做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践型、学者型或者两者兼具的教师队伍。现目前亟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针对部分教师具备理论知识、不具备实践知识的情况,学校可安排这部分教师在国内外旅游企业进行挂职、兼职或者带队实习。只有深入到一线,教师才可以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并且丰富旅游管理社会实践经验。除了加强培养本身已有的教师,学校还可以聘请理论与实践均具备的旅游企业管理者做兼职老师,参与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4、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