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12-03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校吸收课堂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架构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使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了适用于全部学科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初步研究,奠定基础
1.作业网络指导阶段
(1)接触网络教学:利用QQ群组织在线指导
2009年暑假,针对学生假期作业讲评滞后、学生假期作业得不到及时反馈的现状,我们尝试利用QQ群组织假期在线指导。从此,网络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2)构建网络平台:利用学习平台在线讲评作业
自2010年暑假开始,在利用QQ群组织在线指导的基础上,与山东省出版集团合作开发“阳光第二课堂”学习平台(http://),通过网络平台对假期作业进行在线讲评,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在线学习。
(3)开发微课资源:作业讲评视频微课化
2011年,我们根据学生需求,尝试将50分钟的作业讲解视频改为5段10分钟的视频,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使作业讲评视频具有了微课的性质。
2.微课研究与理论探索阶段
(1)多种途径学习
2011年2月起,受网络辅导视频的启发,我们开始研究微课,并尝试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阅读相关论文,搜集网络学习资源,研究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视频资源的特点,借鉴山东省暑假远程培训学习模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并付诸实践,很快掌握了微课的特点及制作技术。
(2)进行理论研究
在学习阶段,我们加强了理论研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用微课指导学生学习的翻转课堂,符合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二、实验先行,扎实推进
1.架构支撑体系
继承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构建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AP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自主开发微课等教学资源,发挥上述各要素的优势,使其达到1+1>2的效果,整合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搭建网络平台
2013年4月,学校与山东省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阳光微课”平台(http:// vkt.51duokui. com),实现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在线观看功能,实现在线测试和数据分析处理功能,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编写配套学案
2013年7月、2014年2月,学校利用暑假寒假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按照“研究学案模式编制学案目录编写学案初稿学案集中修改”的程序,将本学期各个年级的学案全部编写完毕并形成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4.培训教师,建立模式
2013年9月,学校在高一、初一分别随机选取2个实验班级,在所有学科中实施翻转课堂实验。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研究”QQ群,加大师生的校本培训。
通过实验班教师逐科举行研究课,全体实验班教师逐节评课,在2013年10月中旬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
在此期间,潍坊教育局刘海涛副局长、苏州市电教馆金陵馆长到校指导,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5.细化环节,总结培训方案
2013年11月中旬,学校调整规划,第二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28个。同时,结合第一批实验班的经验、教训,研究出适合翻转课堂的课程表,并初步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体系(如集体备课程序、研究课听课评课程序、微课录制要求、教学设计要求等)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规。
在此期间,我校翻转课堂实践引起更多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关注,山东省教科所刘吉林副所长、山东省教研室卢巍科长、潍坊市教科院刘智华副院长、崔秀梅副院长等多位领导、专家到校指导,特别是潍坊市教育局曹红旗主任通过连续两天的听课,为我们的翻转课堂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同时,《基于学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实施探索》一文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12期上发表。《大众日报》于2014年1月8日以“‘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一剂良方”为题,重点介绍了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研究。
6.总结反思,逐步推广阶段
2014年2月,第三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增加到52个,高一、初一所有班级进入翻转课堂实验。 4月20日,第四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增加到68个,初二、初三所有班级全面进入翻转课堂实验。计划在2014年9月,高二、高三全部实施翻转课堂实验。
在此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刘名卓主任、魏非主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主编董晶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主编韩江萍副研究员、山东省教科所李文军所长、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祝令华处长、信息中心仲红波主任、山东省教研室张可柱老师等到我校指导,潍坊市教科院多次组织初高中全体教研员到我校调研指导翻转课堂,促进了我校基于学科、基于学生的翻转课堂研究。
同时,《中国教师报》于2014年5月7日以“‘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为题,介绍了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研究。《中国教育报》于2014年5月19日以《求新谋变,翻转课堂迎势而上;稳步推进,课改之舟远行》为题全面报道我校翻转课堂实施经验。
三、初步收获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将翻转课堂成功用于常态课堂教学。目前,我校已成为全国翻转课堂实验规模最大、实施科目最全的实验学校,2014年3月,我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山东省教科所将我校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重大攻关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践基地学校。半年来,来校调研指导的教育界领导专家、学校、教研部门共2000余人。
1.实现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创立了适用于所有学科常态课堂教学的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走进了数字化学习时代。
(1)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依托“阳光微课”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网络、学生个人便携终端(平板电脑),和针对重难点录制的微课资源,组成翻转课堂教学系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现了最前沿的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了“二段四步十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阶段共十个环节组成完整教学循环,适用于中小学所有科目的常态课堂教学,适于大面积推广。
2.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
翻转课堂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选择任何一位教师的微课学习。微课视频可快进、暂停、重复,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靠声音信息传递教学信息的局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2)可以进行更多的一对一教学
相比以前,微课视频使教师课上从集中讲授中解脱出来,平台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使教师课下从批阅作业等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并掌握了更多精确的反馈信息,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精准的一对一教学。
3.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需要规划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围绕重难点设计微课,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的积累,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可以共享数据,使学科研究摆脱了依赖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和模糊性。上述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主动研究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材整合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提高了微课制作等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反思与规划
我们期望通过翻转课堂,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翻转课堂,最终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因此,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
1.以数据支撑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
怎样用平台自动分析数据指导教学,怎样基于翻转课堂合理规划课时内容,组织教材整合,将是后段学科教研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争取在三年内,完成各学科基于数据的、符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具体方案。
2.进一步加强基于学科特点翻转课堂流程研究
(1)进一步加大基于学科特点的各种课型研究
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各学科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各种课型的课堂具体流程,逐步形成适合各学科的各种课型。
(2)进一步加强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研究
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各学科要研究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流程和教师指导要求(特别是教材自学、评价点拨等环节),并不断训练、指导,直至形成习惯。
3.逐步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
目前,我们的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远没有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微课设计还没有充分考虑情境、学生基础等诸多因素,微课的录制质量有待提升,微课的呈现方式有待研究,今后,要以提升微课设计和微课录制质量为核心,体现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建设我校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真正落实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支撑体系和翻转课堂普适性的研究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升级与更替;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兴起,促进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也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各界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与创新,近年来兴起了MOOCs、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风潮。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和微课亦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如何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和资源创作,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成颠倒课堂,是近年来兴起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新教学模式。2011年还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2007年,翻转课堂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两位化学教师首创。具体做法是用录屏软件制作讲解PPT的音视频,然后把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下载后复习或补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解决同学们的自学困难。逐步发展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的模式,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课下作业的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立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于2011年成为风靡全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虽然翻转课堂引发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浪潮,但如何给它一个精准的定义、系统阐释它的本质与优势,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国的FlippedLearning Network网站认为,“翻转学习即直接教学从面向群体学习空间转向面向个体学习空间,而群体学习空间则转变成为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应用概念和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则在身旁进行指导。”[2]范德堡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翻转,学生首先在课外接触课程即将学习的新材料(通常是阅读文献或观看视频讲座),然后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解决、讨论或辩论等策略完成知识的内化。”[3]国内的学者针对相关课题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探求翻转课堂的过程和效果,以秦炜炜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翻转学习是学生利用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合作、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学习方式,而翻转课堂正是基于翻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4]综合中外多位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在教学方式、资源创作、教与学的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有了大幅创新,是新兴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对研究信息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有着显著的优势:
1.促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能
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育传播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内建设了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程、名师名课等一系列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年兴起的MOOCs、微课,更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资源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直困绕着教育界与教育领导机构。翻转课堂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资源的利用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资源需求也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程建设有着显著的区别。翻转课堂的视频多是基于知识点的讲解与实操,而非传统的课堂录像。课程制作的方式与理念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飞跃、教育媒体和工作也有了|的变化,最初的翻转课堂是录制的PPT演示与讲解、形式单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实践视频、动漫、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传播,丰富了教学视频的形式。翻转课堂的视频以微视频为主,时间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下。翻转课堂的出现,提高了教学视频制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作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意义重大。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深入的学习和分享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赋予了学习者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根据需要,学习者可以进行协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传统课堂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教学时间和环境限制,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的出现,克服了上述缺点,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时空,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资源或辅助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和深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将疑难问题带回课堂由教师解答,促进了新型师生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促进网络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移动终端的功能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动漫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制作与传播,丰富了信息形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增强了信息交互功能。为信息的分众化、精准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媒介工具。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学习模式,在数字化、智慧化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可以更深入的应用和推广。教师可根据课堂计划创作教学视频、上传到信息平台,供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由支配时间的学习,通过论坛、公告板、朋友圈等多种渠道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拓展学习时空、不断创新学习实践。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技术等,可实现体验式学习与探索,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微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微课的兴起代表了新型教学视频的创新,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微课成为近年来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学界、教育界高度关注的新理念、新实践,各级教学单位大力推进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微课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早在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可视为最早的微课理念;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于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为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D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5]国内学者对于微课的关注始于2010年,相关概念最先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6]
2010年开始,国内兴起了微课建设浪潮,为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举办了大量的微课比赛。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都跃跃欲试,纷纷组织教师录制微课。很多机构和公司也都快速响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组织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比赛等活动。[7]资源建设推动了资源的应用,微课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广泛应用到教育和商业领域,甚至一些网络商城为推销产品都制作了大量的精品微课,微课的网络共享也促进了资源共享和知识的分享,为促进教学改革、探索多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有力支撑了教学资源的创作与传播,既丰富了资源的种类、又丰富了资源的形式。与微课几乎并行的还有一个概念――微视频,而且经常被视为等同的含义,这也表明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和应用还有着较大的分歧、微课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学者关于微课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微课和微视频的概念相近,强调微课是一种视频载体的教学活动,时间大致在5-10分钟;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畴,认为微课是数字化的在线学习资源;三是从课程的角度审视微课,认为微课应该包含课程的计划、目标,及配套的其它辅助资源(课件、视频等)。从教育对象、学习模式、应用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观点均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考虑到正在实现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则微课应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属性。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思考,微课应该首先满足“课程”的概念,其次是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概念,因此从翻转课堂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微建设与应用分析
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视频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知识点讲解与演示、学生特征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微课又是特殊形式的教学视频,特点就是时长非常短、知识量丰富、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所以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微课制作与应用,需要考虑教学计划、资源、平台、策略等一系列的因素,具体如下:
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微课资源库建设水平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需求,提高微课的应用水平,首要问题是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适时切换)的设计。教学设计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课程规划、教学计划、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认知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师生互动等多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程序。其次要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梳理、根据授课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文字、图像、图像、视频、语音等),满足多数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再者,要对课堂做好系统性的规划,选好适合做成微课的知识和内容、提炼信息精华,适宜用短小的视频片段清晰传达信息,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最后,为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方便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知识,课程视频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高水平的微课资源库是翻转课堂及其它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和保障。
2.推进微课平台建设、规范微课制作标准
微课资源的创作与建设如火如荼,各类微课比赛、信息技术比赛也日益增多,但微课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良好的微课教学平台广泛应用,这限制了微课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微课的长远发展。平台的功能除了满足参赛教师上传、修改、微课作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参赛教师针对微课资源展开的交流、共享、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应该为参赛教师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8]缺少平台的支持,微课建设将囿于教师的专业建设和发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生、课程资源的共享,也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初衷背驰。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制作工具非常丰富,微课的制作方式也多样化,如录屏、视频录制、多媒体素材剪辑等,不同来源的微课、技术层面的差别非常大,一些微课的音视频质量非常不理想、难以达到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学界应加大研究力度、拟定微课的技术标准,为微课的创作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保证微课等教学视频的质量。
3.探索网络化教学模式、促进微课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或工具进入教育领域,如虚拟现实技术、微传播平台、仿真技术等,提升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层次,对新教学模式和新型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兴的网络学习模式日常成熟,为微课带来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首先要建设良好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平台,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为实践新兴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提供优良的信息化环境。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新兴教学资源的创作与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培训、比赛、项目、科研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网络化、自主性学习能力,泛在学习的发展将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以便有效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综上,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教学与学习模式对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为实践网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资源,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于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受到诸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微课的有效利用,教育界仍需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推动微课的建设与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Flipped Learning Network.What is flipped learning?[EB/OL].(2014-03-12)[2015-05-19].http:///cms/lib07/VA01923112/Centricity/Do-main/46/FLIP_handout_FNL_Web.pdf.
[3]Vanderbilt University,Center for Teaching.Flippingthe classroom[EB/OL].2013-01-22)[2015-07-16].ht-tp://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flipping-the-classroom/.
[4]秦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
篇3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它更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注重学生活跃思维方式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翻转课堂;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27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教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科学一般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编号:G2014B029)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般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GB2014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迎峰(1976-)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收稿日期:2015-01-0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传递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堂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翻转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上从被动到主动,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与老师的交流更有效。
1 翻转课堂的开展情况
1.1 建立机制,形成微课开发研究的氛围
2014年2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微课建设培训会,由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刘晓欢教授主讲,并制定了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今后的工作思路,组织专班开展微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依托“专业与课程研究论坛”开展对于微课程的研讨,适时举办相关研讨会或微课程开发培训指导。2014年3月,教务处举办“怎样制作好微课程专题培训会”,全国微课程大赛获奖者、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王献进行了《怎样制作好微课程》的专题培训。商学院也启动了微课研究活动,会计教研室成功申报湖北省职业与中心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中应用研究。微课研究的氛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越来越浓厚。
1.2 选好课程,进行微课开发
选好课程,抓住难点,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开创会计实践教学的新篇章。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国内外成功应用的案例表明,翻转课堂在实践型教学中应用效果更佳,选定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翻转教学的实验是可行的。
1.3 开发和制作会计实践教学微课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为其提供了强大的课程支持,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为宗旨,以岗位任务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企业的基础资源和高校的教学资源,由企业一线人员和本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制作会计实践教学的微课。把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几项大的任务目标,设计出若干个小的问题,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视屏,并配置讲解、文字资料,形成内容丰富的微课。开发微课的程序如下:制作精美PPT-录像准备-拍摄设置-讲解知识点-后期制作。
1.4 会计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的开展
开发的会计实践教学的微课可以在校园网上,也可以以DVD、U盘、电子书包为载体提供给学生。整个活动的开展(见图1)。
1.5 建立翻转模式下会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成立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校园网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全院师生提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老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寝室或网络中心观看教学视频,实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学校已经具备成熟的信息技术条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为老师提供专业拍摄视频的服务。
1.6 建立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都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传统的纸质笔试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以前的考核形式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考核是片面的,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应该不仅考核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核,更要引入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2 翻转课堂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情况
2.1 课前准备
(1)微课的制作。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微课制作与开发的培训活动,很多老师具备了开发微课的能力。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自己制作微课。会计实践操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项目:点钞技能、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这几大项又可细分为若干小项,分别制作成微课作品。老师也可以在开放的教学资源中,搜索到与教学目标一致的优质视频资料,这样就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2)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地选择时间观看视频,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反复看视频,也可以快进、暂停、倒退,记下疑惑并思考。
(3)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的练习。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设计数量和难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进行深入的思考。
(4)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针对视屏中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2.2 课堂活动
(1)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老师根据建构主义四要素设计课堂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机会,让其在具体情景中应用课前所学内容,掌握和学习了知识。
(2)老师与学生共同确定所要研究问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在看视频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与同学讨论中没有解决问题,老师综合以上两方面的问题,确定在课堂上要探究的问题。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说明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描述本项目的任务,向学生展示实训资料;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问题进行探究。
(4)鼓励学生开展协作式探究活动。5个人分成一组,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自由讨论。提出一些观点和想法,大家平等地交流,协作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老师要及时通过小组的探讨活动,捕捉到问题并及时指导。
(5)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当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协作完成的成果,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也可以举办展览会,或进行成果评比。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乐趣。
(6)反馈评价。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0)
2 马秀芳.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教育网络, 2013(10)
3 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 科技视界,2013(24)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再造;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0-04
一、引言
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从“讲―听―读―记―练”的古典教学模式,到莱茵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模式,到杜威“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够用的知识,也更加强调技术、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既要讲授知识又要注重技术技能的训练,这就带来了时间上或课时上的矛盾,而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很难彻底解决这个矛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和良好的平台。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综述
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sssroom)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从诞生起就开始迅速蔓延,各个国家和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开发视频课件,学生在课前或家里观看视频课件,然后回到课堂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过程的教学形态。严格地讲,翻转课堂还只是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还不能称作为教学模式,因为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完善和明确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准则等,而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因此,对翻转课堂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还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概念。为便于传承,我们在此仍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个较为完整的含义。
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师或教学团队在对课程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制作视频课件,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观看视频课件完成知识的传授(外化)过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结构模型
从上述概念和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结构包含两条主线。一是从横向结构上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整体分析与设计-创设微课视频课件-课下学生观看视频课件-课上互动内化过程-教学效果与质量测评等环节。二是从纵向结构上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受到教师能力因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因素、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因素等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模式流程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近年来,为了体现高职教育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进行了多轮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制约高职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归纳起来,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多媒体集中授课+技能训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从形式上来看,体现了既注重知识传授也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但是,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本质上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问题,所以就存在着课堂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两者都不足的情况,对于能力不足的教师来说,仍然是注重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只是流于形式。第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由于快速播放的原因,学生很难记录下全部的知识点,也很难发现问题,仍然是教师的灌输,很难将知识内化,第三,技能训练由于采用的是全班集中训练的方式,因此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技能训练的效果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现阶段高职教育采用的“多媒体集中授课+技能训练”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突出技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完全契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环节放在课下进行,将知识的内化、能力的训练环节放在课上进行,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延伸了课堂的学习时间,有效地解决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训练两张皮的现象和课时分配上的矛盾,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了互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课件,把知识的传授和获取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可以决定在什么时间学、什么地点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上的小组学习、教师答疑、技能训练等,充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和交互式学习。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填鸭式的群体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决定观看教学视频的次数,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使得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内化和固化。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真正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技术技能的教练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讲”、知识的传授移植到课下进行,这样就腾出了大量的课上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训练,使得教师的角色也同时实现了“翻转”,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技术技能的教练者和课堂管理的组织者。
三、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流程分析
1.课程整体分析与设计
课程的整体分析与设计是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前进行,是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策划。包括教学内容的策划、视频课件脚本的策划、课堂活动的策划、学习效果测评的策划等。
2.微课视频课件的开发
微课视频课件的开发环节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微课视频课件是由各种教学短片制成,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聚焦新知识点的讲解,形式上强调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与可视化的动态展示。
(1)微课视频课件的内容。高职院校在进行微课视频课件的开发时,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基础知识够用,突出能力培养”的特点。其课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该模块的必备知识;二是该模块的扩展知识;三是技术技能的展示与提示;四是反映该模块知识与技能的人机互动练习。
(2)微课视频课件的形式。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视频课件的开发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由教师或教学团队自行开发微课视频课件。教师自行开发视频课件不仅能完全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而且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班级的差异进行讲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但是,这种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二是教师与教学团队对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提炼。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开放教育资源,比如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等,而且还能使学生接触到国际、国内优秀教师最新的、最前沿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但是,网络上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完全相符,需要教师与教学团队利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编辑,使之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
(3)微课视频课件开发的要求。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在微课视频课件制作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视频课件要体现短小化。一个视频课件的时间大体在10-15分钟,可以用1个或2个视频课件对应2个课时。二是视频课件要适当增加幽默元素,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是视频课件开发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声音的吸引力、关键知识点的放大特写等视觉效果,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视频课件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果。
3.课前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课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现知识传授的重要一环,决定着翻转课堂其他环节能否顺利实施。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微课视频课件的。一是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应在课堂教学实施前的2-3天,以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看和学习视频教学课件。二是微课视频的方式,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视频课件的可以通过即时通信QQ群平台或班级邮箱。
(2)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课件。学生或学生小组通过登录QQ群平台或班级邮箱,下载、观看和讨论教师的视频课件。
(3)针对性的练习。在学生或学生小组观看完视频课件后,要完成该视频课件里的针对性的练习或训练,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上交流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在线沟通交流。
4.课上的教学互动过程
课上的教学互动过程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现知识内化过程的关键一环,决定着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否实现的问题。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明确问题。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观看视频课件、课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网上交流平台中的疑问,归纳总结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讨论和技能训练。
(2)协作学习与训练。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互动活动中,学生小组是互动课程的基本构建模块。教师要指导学生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包括小组讨论、小组技能训练等内容,实现基于“项目”或任务的高职教育探究式教学。
(3)成果与技能训练的交流与点评。学生或学生小组通过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与训练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报告,并在课堂或网络交流平台上进行汇报、交流、展示。教师要对成果、技能训练情况进行点评,学生或学生小组也可以参与成果或训练情况的互评。
5.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测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测评体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测评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测评不仅包括教师的测评也包括学生间的互评;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含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包括定量测评,也包含定性测评。真正做到形成性测评与总结性测评、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有机结合。测评的内容包括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课程学习计划的安排、成果展示和技能训练情况等。其中对结果的测评要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测评要体现学生的日常学习记录、技能训练记录、学习笔记等内容。
四、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
1.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因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支持。从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课件到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课件,从协作学习到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都需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有效支撑。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
(1)建立高水平的微课视频开发工作室。微课视频课件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建立起高水平的微课视频课件工作室,从视频的策划、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为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2)网络环境平台的构建。高职院校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网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学校要加大必要的投入,通过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入量等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3)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下通过电脑、手机等观看视频课件和互动交流。对于缺乏硬件条件的学生,学校应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比如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问题等。
2.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因素
高职院校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上可以看出,课程的整体分析与设计、微课视频课件的制作质量、学生课下学习的指导与交流、课堂上互动活动的组织与掌控等无一不和教师紧密相关。
(1)加强对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翻转课堂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教师或教学团队要提前将所授知识以微课视频课件的形式制作出来,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和视频课件的制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有步骤地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视频课件技术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2)加强对教师课堂组织、课堂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等的培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填鸭式”的满堂灌了。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好翻转课堂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就成了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这就需要对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在翻转课堂下的教学能力。
3.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信息素养因素
学生,既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因素,又是衡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和质量的唯一因素。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就成了实施翻转课堂主要的制约因素。
(1)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下,学生课下观看视频、完成练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互动活动等都建立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机制、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等,让学生真正成为翻转课堂的主人。
(2)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在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比如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课件、网上交流沟通、网上资源检索等,这就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结语
鉴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并对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制约因素采取对应措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推广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金陵.莎尔曼.可汗怎样走出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29.
[3]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5]李京秀.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篇5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课程 教学模式
【分类号】H319.3;G43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借助微课程实施课堂的翻转,正在慢慢被人们所熟知并接受,为高职院校师生带来一种全新教学体验。“微课程”由于具有多媒体化和微型化的特点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含义
1.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2.翻转课堂,也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FlippedClass Model”,是指将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新的调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
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则利用微课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课前学生通过手机、PC在网络中学习微课。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
三、微课程在实现翻转课堂中的优势
(一)微课程短小精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尤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微视频教学,“微课程”时间在10分钟左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每个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用文字、动画和音频等表现形式,学生容易掌握。
(二)微课程创建自主学习流程
翻转课堂将用观看微课程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将课堂讲授的时间由课堂移至课外,突破了课堂时空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的视频,可以方便地暂停、回放、重播,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直到理解为止学生完全可以自我控制,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知识巩固方便快捷
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及时发现没有学懂的地方,通过回看功能将这些知识点或技能点回过头来再看一遍,然后解决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课堂翻转与其说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反转,不如说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翻转。因此,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
(二)努力提高微课程设计的能力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的微课程是实施整个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把握微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重视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策略
在微课程设计的策略上,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学习者认知特点,对所要讲授的知识和培养的岗位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微视频制作工具与网络平台及技术。
2.重视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微课短小精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进行内容集中、针对性教学,教学过程精炼完整,主题切入迅速,重难点突出,设计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最直观的方式给学习者展示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重视微课程单元的检测设计
通过对微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检测习题,在每一阶段微课程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 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
翻转课堂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建立在课前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总结与分解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进行微课程学习后完成单元检测的结果,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置为符合学生兴趣的项目,在课堂上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完成。
2.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及评价的能力
对于学生学习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如成果展示、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内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3.c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围绕在学生身边,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捕捉学生的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如一对一辅导、小组指导等。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翻转课堂是借助微视频实施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微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推动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为高职教学模式创新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
文章结合了微课和翻转式教学的优势,在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并从视频制作、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教学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微课制作及翻转课堂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及意见反馈。研究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微课;翻转式教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所提出,并将其运用到阅读、种族管理、兽医学等开放在线课程中,同年秋季学期,由于采用了微课程的教学方法,该学院职业安全这门课程的选课学生人数激增至449人[2]1-13。在国内,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参赛的作品同步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在全国率先展开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3]。紧随其后,关中客对微课程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发展的适宜性做出了客观的阐述[4],2012年,张静然对微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性的梳理[5],董兴法等对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电子类微项目翻转教育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6]。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超过1600所高校、12000多人参与其中[7],至此,微课教学正式进入了大学教育的视野。丰富的微课资源进一步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实施,即通过课外观看学习微课视频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而通过课堂上与教师的讨论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目前各个网络平台上的微课资源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如计算机、外语、数学等[8],而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资源非常有限,究其原因,除了考虑到受众的广泛度之外,也存在着并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适合开展微课教学的问题,2011年关中客在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来源的基础上就曾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课程,微课在课程或教学内容方面的适应性需要通过实践检验”[2]1-13。因此,本文将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为例,从视频制作、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基于微课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应用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旨在为更多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微课翻转式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课程特点分析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授课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遥感导论及数据结构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对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有了初步的理解,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完整地阐述空间分析功能的理论基础及算法分析,为之后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等进阶课程奠定基础。
(一)课程内容多、难度大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涉及了较多的公式推导和算法演算,如投影方程变换、最短路径计算、最大流算法步骤演示等,课程内容量大并且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难做到课时控制和内容深度讲解的有效结合,如果能把算法和公式的推导放在课外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只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讨论,将大大提高课时的利用率,并达到本课程理论学习深度的要求。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
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也涉及了较多的实际案例操作内容,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和方法,教师也会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演示,但由于时间限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往往收效甚微,如果能把该部分内容放在微课中让学生在课余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拟操作,能使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微课视频制作
(一)微课视频特点
微课视频时间通常在5~10分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时间长度非常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暂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分散注意力。同时,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微课视频须达到课题切入迅速、讲授线索清晰、总结收尾快捷的特点。综上,本课程选取了以下课程内容来制作微课视频(见表1)。
(二)视频制作技术
在视频制作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了PPT结合手写板的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其中通过手写板技术对最佳路径求解和网络最大流等算法进行步骤分解演算,以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其次,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地图投影理论知识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
按照不同学者对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定义,归纳起来即: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9]。因此,翻转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只是“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应从视频制作阶段就纳入教学设计的内容中。本次课程的翻转式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一)微课视频内容的选取
此次选取的课程内容除了满足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知识结构完整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抽象难懂的概念或方法。如地图投影的内容,在此次的微课视频中用了一个“剥橘子皮并展平”的动画生动地诠释了高斯投影的过程,同时也较好地引导了学生对高斯投影方法所存在缺陷的思考。(2)复杂的算法演算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学生或对算法演算过程难以完全掌握,或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对算法中的某些步骤不能理解,这种不可复制地一次性讲解方式使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利用微课视频也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3)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空间叠加分析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际的软件操作演示既能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同时较好的视觉效果也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空间叠加的意义。
(二)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要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标,课前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这一无监督、无指导的学习过程,如何促使学生自觉地、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学习任务单的布置与完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任务单中需明确本次学习的目的,并完整地展示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还应包含学生问题反馈的内容,最后以作业形式提交。
(三)问题收集与分析
针对任务单内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分析,以便于在课堂上开展进一步的答疑和讨论活动。同时,收集对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表达方式、时间分配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微课制作的水平。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这部分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内化”的重要阶段,由知识点回顾—答疑—讨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知识点回顾和答疑由教师主导完成,大约占到课时的50%左右,讨论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引导,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
(五)教学效果反馈
本研究选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三年级一个班级共39人进行“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翻转教学试验,通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在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两种模式交叉使用的情况下,以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的形式,并辅以内容分析法分别对37份有效问卷样本及38份访谈记录进行反馈意见的提炼。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从技术、效果和内容等多个方面评价本次课程所制作的10个微课视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此外,通过学生访谈,从翻转课堂的实施、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接受程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视频内容方面,66.6%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适中,讲解清晰;25.6%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偏少;7.8%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偏多,难以完全接受。在视频讲述形式方面,89.7%的学生认为形式新颖,内容形象生动,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所讲知识;7.7%的学生认为不太习惯没有教师形象出现的教学视频,对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0.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没有太大影响。图1是学生对本门课程制作的10个微课视频的满意度调查,从时间、内容、制作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图中列出的均为获得5分的视频投票情况。在课堂学习方面,23.1%的学生喜欢这种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46.2%的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师引导和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30.7%的学生表示不太习惯自由讨论的方式,更希望由教师对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式的教学。在知识的掌握方面,71.8%的学生认为这种翻转式的教学增加了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再担心公式推导过快或者暂时没有听懂的问题,可通过观看视频和课堂提问来解决;17.9%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所帮助,但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归纳总结才能完全掌握;10.3%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传统模式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
四、经验与总结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形式是能够完全接受并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明显的帮助,当然,也有部分学生(30%左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很好地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其中除了个体的因素之外,整个翻转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汲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微课学习的数量
每个1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平均包含1~2个知识点,可按照每个知识点的难度和复杂度来安排课前微课学习的数量,通常是2~3个微课视频作为一次学习的任务,一是为了保证课堂讨论内容的充实性,二是为了保证整门课程的教学进度。
(二)翻转课堂的开展
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来说,翻转式课堂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那些平时“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突然需要转变为知识学习的“主动”发起者,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行为表现上都是对学生的巨大挑战,因此,一开始的翻转课堂讨论很可能会遇到根本无法开展的情况,即使如本门课程在开展了五六次翻转课堂教学后,仍然有30%左右的学生表示难以适应此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之前完全包揽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抛砖引玉的辅助引导者,这种转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目的[10]。因此,本门课程在课堂上的翻转式教学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从一开始的“归纳—提问—总结”到后来的“归纳—提问—讨论—总结”,逐步增加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观点的表达能力以及由本门课程所延伸出去的知识的拓展能力等,而这些指标往往因为无法进行量化的考查而被忽略,但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才能真正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片面地提高考试成绩。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微课作为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将其整合到具体学科的常规课堂教学,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是未来微课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课堂翻转式教学可在提高常规教学效果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两者的结合势将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5.
[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6]董兴法,欧扬,肖金球,等.网络微视频资源引领电子类微项目翻转课堂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3(5):105-108.
[7]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2015-12-01].
[8]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3(1):44-52.
[9]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篇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with some educational concept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study, art colleges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film and television related curriculum of micro class development, but on the research of Mu class, micro classes for the found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Course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relatively small. In f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education,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and even the 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As long as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t is not impossible to set up a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for the art educ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Key words MOOC;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结合某种教育理念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等有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研究成果。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MOOCs),但总体来看,关于中小学课堂的较多,在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艺术院校影视类课程“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更适合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变得旺盛。很多艺术院校开始重视影视传媒学院相关课程的微课开发,有些普通高校开设的“影视赏析”“视听语言”等大学公选课颇受学生欢迎。在这类课程中以MOOC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它们的经验和做法,尝试“翻转课堂”试验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1 影视艺术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影视艺术类课程如“影视赏析”“视听语言”“微电影制作”“DV短片创作”“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中外名作解读”通常伴随大量的观影和赏析活动,对这些影视作品的完整欣赏是正确解读的前提。然而,传统的课堂上即使两节课全部播放影片,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完一整部电影,更何况大多数时间老师是需要进行解读。所以,一部作品只能提取几个有效的镜头进行分析。如果学生没有自觉提前完成影片的观看,上课无疑于等于教师的自说自话,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传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对课前的学习进行规范与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完成知识的内化,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1.2 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大学的专业课成绩没有排名与竞争,很多同学以及格为标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翻转课堂”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引入引入了竞争机制和考核,课程学习中进行动态评价是关键。课前的考核可以通过微课在线问答形式实现。教师提前设置关于影片的一系列关于人物的、故事情节的、剪辑方式的、视听表现方式的问题放入题库,课程学习之前学生需在线回答以上问题,问题以随机的、分层的方式呈现,回答基本问题达到60分算基本及格,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如还想进行更多的关于课程内容的了解,可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闯关,直到最后一个阶段,成功答题后评为优秀。这一成绩同时计入课程考核中。动态评价指课程结业时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实行统一标准:既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又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有对学生课内表现的评价,又有对学生课外实践的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平时的动态评价。如以上课前预习的成绩,折算为平时的动态评价。
这种模式的课堂将学生学习彻底“翻转”为课外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方法等有更大自由空间,加速学生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课堂活动目的更为清晰:检查、对话、启迪而非简单的内容介绍。大学课堂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有实现的可能性。
1.3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翻转课堂使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教师必须具备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媒体制作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为了有效地组织好学生课前的预习,教师需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无疑是对当下教师掌握新型教学技术的严格考验,也要求教师付出热情,积极探索有趣的、活泼的互动方式,吸引学生自觉完成观影活动。
当然,为了严格规范地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课前还应做严谨科学的调查,针对不同类别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情况在备课方面做调整,让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实施。这些也是对一名大学教师组织调控能力的考核。
1.4 有利于我国影视艺术教育的革新推广
加强全民影视素养教育是新时期新的教育需求。作为影视传媒专业课教师,研究如何改革影视课教学方法对高校甚至全民影视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影视类课程的微课视频刻录成光碟在高校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可以为其他高校影视相关专业试图开展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老师提供参考模式,为艺术院校专业课“翻转课堂”改革提供一个样板,为艺术教育搭建一个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平台。慕课形式的课堂让学生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方法有更大的自由空间,非常适合成人的终身教育。艺术教育的各类课程可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改变人的审美情趣,具有开放性和普适性,能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影视艺术类微课如果能进行网络分享,或能推动全民文化艺术类课程终身学习的风潮。
2 影视艺术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要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 构建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课前学习和课堂活动两个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结合高校的实际和影视类课程的特点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对两个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建立相关影视课程的MOOC教学模式调查报告、教改方案、大纲、教材、课件、讲义并完成部分慕课视频的制作。
2.2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
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由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自主完成,这就需要计算机硬软件、MOOC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
2.3 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策略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来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相关课程教师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在教学设计上总体布局,在教学策略上各自把关。
2.4 建立翻转课堂考核评价制度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应提高课前学习和课堂活动两个关键环节的比例,建立相关的评分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会直接跳过观片、拉片这一环节,所以如何在课堂前的准备阶段实施内容的教学、课后的反馈与总结阶段实施监督与合理的评价是有难度的地方。
2.5 组织相关课程教师进行微课、MOOC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翻转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微课、MOOC形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45分钟讲授型课堂,非常考验一名教师口语传播的技巧,如何在五到十五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输出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需要对教师队伍做必不可少的培训。
2.6 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篇8
关键词:微课;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93-02
一、小学教师对“微课”认同感调查
1.调查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省长沙市市区的十所小学作为样本学校,样本学校包括目前信息化应用推行较好的重点小学,也包括了没有推进或推进较慢的小学,较好的保证了样本的普遍性。样本的选取还充分考虑了小学各个学科、年龄、学历结构等,并且选取了一部分已经有过制作微课经验的小学教师,使得本调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调查数据描述统计。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设计了《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同感调查问卷――以长沙市为例》的调查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其中6个一级调查维度是:①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任教年级和科目);②教学媒体使用情况;③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④小学教师对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认知情况;⑤小学教师对于“微课”的制作和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⑥小学教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情况。
(1)教师基本情况。本问卷共有18道题,全为选择题,做题时间约3~5分钟,本次调查对象来自长沙市虹桥小学、一师一附小、雨花区燕子岭小学等10所市区小学教学一线教师,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71份。女性教师361人,所占比例为85.87%,20~30岁的教师343人,所占比例为56.95%,各个年级的教师占有效人数的比例基本相同,语、数、英三科教师323人,所占比例近74%。
(2)媒体使用情况。通过对小学教师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大部分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媒体是现代教学媒体,占有效填写人数的74%,66%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这也能间接说明大部分教师使用“微课”时不会有太多的技术问题。
(3)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资源也属于网络教学资源中的一类,不过“微课”的本质却更偏向于学习资源,但是它又与其他的网络资源略有不同,教师使用网络获取、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及应用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体现。
(4)小学教师对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认知情况。“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教师通过教研教改活动、网络、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微课”的认知度相对较高。
(5)对于“微课”的制作和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对于所授学科是否适合制作成微课,近半数教师认为本学科课程是适合制作微课的,也有近40%的教师持反对观点。在是否自己来制作微课方面,近55%的教师不愿意自己来制作微课,有40%的教师非常愿意来进行这项尝试。而对于微课在教学功能方面,教师们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但主要应用还是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课前的预习,二是课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师认为设计制作微课有困难、微课资源匮乏、教学应用方式有困难是制约微课推广应用的三大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技术仍然是制约教师微课应用的最重要因素,详见表3。
(6)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同情况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教师不太赞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仍然有40%左右的教师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应用于小学课堂是可以进行尝试的。这说明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还是得到了部分教师的认可,微课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形式,如何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还是十分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3.调查数据相关分析。
(1)教师个人因素的分析。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由于年龄、学科、学历水平等原因,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一批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名师示范推广,将会推动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
(2)技术因素的分析。技术是制约教师使用、制作微课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和交流对微课教学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资源支持分析。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方面,教师们的认同度也很低,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不强、设计思路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等,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不标准、不完善等问题。
(4)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知分析。老师们都认为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是一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趋势,但同样教师们对于微课的教学应用形式和主要功能也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二、微课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小学教师对于“微课”的认可度调查发现,我国在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对于新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持积极的态度,而越来越丰富的微课资源也为微课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然而在此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对于微课的认知仍然不足,大多数小学未将微课应用列为学校计划。各小学由于各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对于新技术的反应程度不同,应该说,作为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实践基地,小学应该用于承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将微课资源建设、翻转课堂实践列入小学教研教改计划,推动教师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
2.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待证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近几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类教育行政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国家也颁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但对于部分学科、部分年龄层次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仍然是作为锦上添花的手段,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不深刻,对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没有跟上步伐。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理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引领这种改革。
3.微课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目前,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极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也通过建设国家基础资源网免费向各地方学校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还是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而总量仍然欠缺,需要通过建设大量的精品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推动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结语
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微课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这种“教”、“学”方式上的变革。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于教师、学生包括学生家长都是一种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如何更好的使用微课资源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专题研究,2014,(12).
[2]徐翠峰,郭庆.论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效融合[J].教育教学研究,2014,(1).
[3]詹青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
篇9
【摘 要】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天云项目”中,从而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其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关键词 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2-0044-04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初衷是帮助缺课的学生,但他们逐渐发现这种“学生回家自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学生也很喜欢。由此,两位化学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班级里面开展这种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天河区“天云项目”中,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完善。
国内外案例分析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选取了若干个国内外代表性案例,分析其具体实施流程。
(一)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1.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部高中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2011-2012学年,这所学校的约翰逊老师在三个数学班级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在正式实施翻转课堂前,他预先制作了15个教学视频,并准备好了每次课给学生的资源包、随堂测验以及阶段性测验,同时也提前设计了翻转课堂实施时的每一次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他只需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调整即可。做好了充分准备,约翰逊老师才开始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们在家中先看教师录制的10分钟~20分钟的针对教材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之后会接受与该视频匹配的相应测验;学生做完之后可通过教师的资源包来进行拓展性学习,期间可通过Moodle平台与教师或者同学讨论学习和测试的结果;回到课堂上,教师则在拥有液晶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和iPad的教室进行问题解决,解决完之后教师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问题并给予解决和评价。[1]
不难发现,约翰逊老师充分的准备为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丰富的技术环境则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从时间线上来说,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两部分: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通过教学视频之后的试题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新内容,测验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告诉学生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可以进一步学习,之后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拓展资源包进行拓展性学习,而此时教师则通过Moodle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第二天到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会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学习或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伟谷州立大学数学实验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这所学校的罗伯特副教授在大一新生的数学实验课上采取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课程开始前,每一位学生需申请一个博客,该课程每周有2课时,大约80分钟。他是这样翻转课堂的:课堂外,学生需先观看由他借助录屏软件录制并到博客上的6分钟~8分钟的主题视频,对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学生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与该学习主题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学生被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学到的内容,同时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完成的任务提交到博客上;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用5分钟做几道多项选择题,以此了解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教师会花5分钟~10分钟来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再将剩余的6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做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
罗伯特副教授的实施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者,而且学生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这归功于罗伯特副教授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该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设计。
3. 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布里斯学校微积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该校的教师史黛丝罗桑在她的AP微积分课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式教学:学生在家观看她使用平板电脑录制并上传到iTunes的讲解视频,学生可快进、倒退或反复看视频,若有疑惑还可以与朋友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3]
史黛丝罗桑实施的翻转课堂是基于平板电脑的“家校翻转”: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自己遇到的疑惑,当然也可以请教朋友;第二天在学校,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解决,如有时间会再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
(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我国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成熟,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在我国,最契合翻转课堂特征的是重庆市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而笔者所参与的广州市天河区“天云项目”中教师的翻转课堂实践也可视作翻转课堂实施较为成功的案例。
1. 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实施走在我国的前列,他们的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分钟~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2.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为了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幸福,2012年,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开始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课前,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看完之后通过做测试来验证自己的掌握情况,测试提交之后,平台会立刻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来继续学习仍有问题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通过iPad打开翻转课堂平台,详细查看每道题的错误率、错误答案等,然后选择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之后,教师会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
3. 天河区“天云项目”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项目实施中,很多教师都尝试了“家校翻转”的翻转式教学。项目组对参与教师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后教师要选择一次课进行翻转式教学,并提交相应的任务给项目组。培训共进行了三次,所以教师们的翻转教学实践也基本都进行了三次。方老师是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唯一一位初三政治教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以及家校的客观情况,她将翻转的整个过程放在课堂内,并将所教的课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A型课是学生的自学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B型课则是由教师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师通过平台统计出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整理出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再通过设置课堂测试,加强学生对常考点和易错点的理解和巩固。如有时间,最后会布置一些拓展训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方老师的课型组织是AAB、ABB或AB型,这要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自学完成情况来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除了本文所介绍的国外翻转课堂案例外,还有很多被大家熟知的翻转课堂实施案例,比如,美国高地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密歇根州的东大急流城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柯林顿戴尔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等[4],这些学校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它们本身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从国外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教师制作学习视频、基于某种设备的平台支持、教师对课堂上活动的设计。
而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流程是:课前教师录制视频给学生看,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设置第二天的课堂问题解决方案,课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再进行课堂检测或者拓展训练。从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可看出,其实施有鲜明的技术特征,要么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平板电脑技术在一些公共的视频平台上开展,要么基于一定的硬件设备在合适的翻转课堂实践平台上实施。
笔者认为,有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较好地呈现出了国外翻转课堂的操作。国内研究者王红、赵蔚等对此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图进行了翻译(如图1)。
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在Robert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笔者构建出了更为详细的基于翻转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并借助项目契机,将该模式应用于广州天河区天云子项目(ICT项目和翻转课堂项目)的实施当中来检验其效果。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6],该模式的设计也是基于此提出的。在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三种角色,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执行者;而家长则起着监督、伴学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课前负责给学生布置自学内容,包括清楚地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完成什么的学习指引,同时也要包括给学生布置的微课或者其他学习资料以及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或者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则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当学习完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可通过与学习内容匹配的测试来检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由于学习是在学生家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与任务完成情况,配合教师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调整或者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课中,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稍微有难度或者考查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如果有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则可以请教教师。教师也可选择让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内容,并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如果学习问题掌握了,则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教师可重新创建环境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堂测验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在课堂时间结束后,应该进行下一个新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课前时间段,教师、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堂结束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问题由于时间或者其他原因课堂上未能解决等,在课后教师则负责为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所以笔者在这里加入了课后阶段。
在上述翻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及时有效跟踪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虽然没有一定的平台支撑,翻转课堂也可以进行,但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模式就是在翻转课堂实践平台的支持下构建的。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实践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并统计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由于家长在学生自学时可伴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反馈、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家长都可以详细了解。平台的使用是贯穿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项目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应用融合,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的两个子项目,这两个子项目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汪晓东博士和焦建利教授主持。项目组结合两个项目的内容通过多次研讨,决定将两个项目融合后同时进行。“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培训的内容是“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的基础和支持。在提高教师ICT技能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进行高效率的网络搜索,从而利用网络有效资源来帮助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此外,ICT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制作、设计优秀微课的保障。
两个子项目融合之后,主要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培训,微课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学会自己制作优质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持,而翻转课堂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了解翻转课堂并能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而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实践中应用、修改和完善的。
本文在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以及笔者所参与的项目实践构建出基于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笔者在翻转课堂项目中既是设计者也是参与者,所以较充分地考虑了翻转课堂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模式中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标示,活动安排也较细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参考性。在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将该模式在项目试验学校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改进,使其更具体、更完善。在本栏目的后续文章中,会向读者介绍几篇本模式具体应用的案例,希望为翻转课堂研究者及实施者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Johnson, Graham Brent.Student perce ptions of he flipped classroom.2013.
Robert Talbert. Learning MATLAB in the Inverted Classroom.2012.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 -algebra-classroom.
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前置评价;微课;翻转课堂;自主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07-01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创新丰富了教学模式,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当初的多媒体课件到现在的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不同的课堂形式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班级之间的差异,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提供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资源。中职教育在文化课上虽然与普通高等学校有一定差异,而且,语文学科无论是在中职还是在普通高中都是同等重要的一门学科,所学知识都是相似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绩效,我认为,应广泛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提高课堂的创新性,继而丰富课堂形式。
1.语文学科在施教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前置评价
虽然语文学科是学生从小就接受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若从个人的语文能力方面来看,一个班级的整体语文水平差距不会很大,但是个人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可差出三四十分,语文能力较高的学生语文单科成绩能够达到130-135之间,由于大作文的原因,语文成绩一般没有超出140的,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的,也应该是一百分左右。中职学生统一学习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然后其他的根据个人专业进行不同的学习。
中职学校毕业之后都是中专学历,但是中职学生也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具备考取大学的资格,这就决定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一般在数学英语学科上体现得比较明显,那如果学生在数学、英语方面没有出色的成绩,语文是最能帮助学生赢得分数的学科了。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已经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了,所以,中职的学业压力并不小于普通高中。
由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新课之前,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授,尽量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由于普通高中现在都是以高考作为最终目标,而中职学校不仅有文化课的压力,同时还有专业课。所以,在新授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前置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有所取舍的去进行授课,这样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地让学生领会更多的知识,更有实效的接受知识,而不是学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知识,这样就相应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前置评价简单来讲就是在讲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检测,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开展微课模式,增强独立自主性
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形式创新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核心内容就是课堂教学视频,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测试以及教学视频的录制。微课模式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再合适不过,微课本身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特点,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便于学生接受,这与中职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非常相符,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来讲,微课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间较短,课堂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微课相对来讲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但现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设备支持,所以,开展微课是非常现实且有效的教学手段。直白的讲,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学习的程度不能相提并论,但凡事都是辩证去看待的。中职学生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反复观看,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单独与教师探讨交流,这些都是非常便利的,相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普通高中的学生就比较紧张了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进行微课学习。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中职学生偏重实践性学习,微课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的独立意识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
语文学科包含的知识是没有办法限量的,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是无止境的。从现实意义来讲,为了自己的将来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接受更高的教育,语文学科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成效的一门学科。换种角度讲,中职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专业学习,进入大学,学生还可以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那样起点就会高于同级纯文化课的同学。所以,无论是从现实意义来讲还是从个人发展来讲,语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文化课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应体现在自主性上,学生不管是对文化课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培训都应该有极大的自主性。而翻转课堂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自主安排学习计划,翻转课堂与微课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学生自主性的培训方面相对微课更有实效。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接近完全的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学安排以及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对语文学习进行安排。举例子来讲,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与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有关,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更好的去搜集语文资料,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性。
4.根据已有的课堂模式自主设计课件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会自己动手设计课件,中职的学生也有很多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对这一方面比较理解。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可以分小组计划涉及课件,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展现课件,课件内容既要符合教科书学习内容大纲,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不能只有门面,没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