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与实训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技能与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技能与实训

篇1

细化过程;注重总结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70―01

工技能是中职电子专业的基本课程,而学生技能的形成、熟练则是这一学科的关键,也是重要目标所在。电工技能实训课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小组集体评价为手段,实现了课型多样化。那么,如何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搭建平台,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电工技能与实训应以组织合作互学习为主。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基本原理后,根据任务情况分组。一般来说,组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这种教学形式中,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合作性程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和编导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教师便作为一名特殊的成员参与到集体活动过程中。

开展电子作品的制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在制作活动过程中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电子作品的原理是建立在一定的电子理论之上的,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此时他们不得不寻求理论依据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一旦获得成功,自然为自己的努力而高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例如,讲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简单的功放;在讲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无线话筒和电子门铃;在讲稳压电源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直流稳压电源;在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自动水位控制电路等。

二、合理分组,确保合作学习实效

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他人的学习负责,为取得小组的实际也是自己的成功而努力。这样,合作学习一方面组织了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又克服了由于要不断调整集体内关系而影响活动效率提高的倾向。要从任务选定、活动的开展、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督促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进程,在顺利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关注个体,实现合作学习目标

尽管合作学习重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影响的教学功能,但也应发挥主体性作用。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或在协同活动中应获得高于个体水平的能力,不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就无法转化为个体自己所具有的主体能力,因而应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集体活动过程与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机联系,十分关注个体责任。帮助每个学生都掌握学习内容,才是小组共同学习的目标。

四、细化过程,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由于电子实训教学需要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营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方面,通过协作,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协作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独特贡献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集体活动前后还应组织学生的自我活动,使其直接作用于个体内部主观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成长。

五、注重总结,巩固合作学习成果

篇2

能;社会需求;原则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024―0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既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改善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举措。本文就职业教育及其就业能力培训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职业教育的特定功能

1. 职业教育功能根据社会需求迅速地调节转换。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并非都以等量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亦有不同的要求。在社会发展比较迅速的今天,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更为突出。职业教育能根据社会需求迅速地调节、转换它的教育功能,其原因是:职业教育处在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上。在办学之时,办学单位与社会联系密切,能较为迅速地接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调节也就比较迅速。其次,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地区、企业的发展因需施教,还可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转移教育重点。

2. 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突出、文化内涵丰富。在现阶段,无论是就业能力培训,还是继续教育,都是以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目的。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由经济发展对各类型层次人才需求迫切所决定,在目前人才需求矛盾较为突出,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突出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对于更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更现实的意义。职业教育文化功能的丰富内涵非常突出地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它不仅包括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还涉及书画、烹饪、摄影、化妆美容、服饰礼仪等各方面。

3. 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功能正进一步加强。与普通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全社会各类型、各层次人员的多样化需求。在教学方法上,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授课体制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各种实践性课程被职业教育广泛采用,这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的个性化,注重了师生双边的个别联系,给予学员更多的适应性学习活动的机会。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加强了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功能。

二、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就业能力培训

1. “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实施就业能力培训,要从各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和培训对象的实际出发。实施就业能力培训强调实用性,培训内容是否实用,主要看它是不是本行业工作所必需的。有些内容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实用的,而对另一行业就不一定实用。实施就业能力培训还必须注重实效性,这主要表现在使培训对象的思想行为变化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本行业工作中体现出来。

在遵循以上原则实施就业能力培训的同时,首先要编制好培训课程。目前,我国在就业能力培训课程编制方面,正处于参考学历教育课程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的“模块式技能培训法”、“双元制教学”、“课程开发”等原理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的阶段。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不同于学历教育课程,从已经编就的一些培训课程来看,其中有不少存在着明显的学历化倾向,而且我们在设置培训专业时,还存在结构不合理、文理比重失调、培养规格不对路等缺点。因此,我们在编制培训课程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原则。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多变的,职业院校应经常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动态地把握人才需求信息,并根据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向。(2)统筹安排,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培养目标的原则。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以工作能力为中心。培养就业能力不是进行一般的文化知识传授,不必像大中专学历教育那样以学科为中心,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层楼”结构,而要以应会定应知,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进行编制。二是要注重实践性的训练环节。这是由形成工作能力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活用知识、形成技能所不可缺少的。

篇3

成立培训组织机构明确培训责任及任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企业按有关规定都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并明确培训任务及责任。行政主管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负责组织各个工种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并鉴定核发上岗证书,同时定期的进行年度安全继续教育培训,及时的将各种新的安全规范、标准、要求传授到各岗位工人。企业要根据职责分工成立组织机构,专门对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教育,在作业现场还必须做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三级教育、岗前培训、班前安全交底都有记录签字存档。

培训制度化,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劳动保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劳务)企业共同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卫生、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有组织有步聚的开展培训教育工作。联系有能力组织安全技能的培训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建立培训档案,档案应注明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被培训人员签字、考核记录,根据这些形成已接受培训人员资料,行政主管部门留档,被培训人员持证,连续记录。这样对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能跟踪管理,而且能在农民工进入施工现场前掌握具体情况,便于各部门管理,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能及时了解施工企业人员素质,有效地制定相应培训措施及计划,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施工(劳务)企业农民工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企业长期的重点管理的核心。农民工进入此行业时,首先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技能培训。现在很多企业不重视,敷衍了事,甚至施工现场什么时候进人、走人都不知道,谈何安全技能培训。这也是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狠抓的问题,也就是形成行政主管部门对强制集中培训,施工(劳务)企业对集中培训,管理人员(项目部)对班组及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逐级建立档案,有必要可由职业培训部门进行培训。建立长效的培训管理机构。

三、培训形式及要求

培训的目的是让农民工辨别安全隐患,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技能,了解安全生产方面有关法律法规,能自我保护,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形式采取多样化,应灵活运用教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要达到目的又要让其接受。如施工(劳务)企业组织竞赛、观看视频教材、建立安全标兵小组、互问互答、老工人的“传、帮、带”、现场实际操作比赛等活动。可以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方式,到现场实地传教。坚决杜绝对农民工不负责任的走形势、做样子、应付检查现象。

四、培训内容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宗旨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制定教育与培训教材(案),要适用、且少而精。根据工种、岗位确定培训内容,如起重机械、高处作业、电气设备、防护用品、放火防中毒防中暑、事故案例、物体打击、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护等,要组织相关安全知识、操作规程、操作技能进行重点教育培训。另外按施工进度还要组织专项的安全教育内容,如基础施工中防塌方操作及事故应急自救,主体阶段防高处坠落,潮湿作业防触电,雨季、冬期施工专项措施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如《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理》等。

篇4

【关键词】TQXDB-1A;继电保护;实验实训;改进

1.引言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搞好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想尽办法来加强实践教学设备及环境的投入,很多高职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随着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设备的功效及使用效率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针对TQXDB-1A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以下简称继电保护实验系统)在高职电力技术类专业继电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应用进行研究,在分析总结实践应用方法及效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部分改进设想,以期能开出更多的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训练项目,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提供更好的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继电保护实验系统的构成及功能特点

2.1 基本构成

“TQXDB-1A型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采用实验台结构,实验台主要由TQW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常规保护继电器、成组保护接线图、信号源、控制回路模块、按钮开关、万能转换开关及直流电源、信号灯、蜂鸣器等附件构成。

2.2 能完成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

该实验系统能完成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有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8大类型)、常规继电器组合后的成组保护实验、10KV微机线路保护实验(具备三段式电流保护、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反时限电流保护、低电压起动过电流、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自动重合闸、低压减载等功能)、具有事故灯光控制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音响信号实验等,基本能满足继电保护等电气二次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

3.实践教学应用分析

3.1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展情况

TQXDB-1A型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自2009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从实验室使用登记表的记录情况看,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了部分实验实训项目。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主要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有单个继电器的电气特性实验、常规两段式电流保护实验、方向性电流保护实验。电气二次回路课程主要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有事故灯光控制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具有防跳功能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音响信号实验、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

3.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实验培训系统自身存在的不足

(1)实验培训系统生产厂家没有提供完备的设备技术说明书,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

(2)生产厂家提供的实验指导书中部分原理接线图有错误、部分项目的操作步骤不清楚(比如整个实验台有多个电源开关,其操作顺利及功能作用等没有介绍),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及新教师的培训使用;

(3)电磁型电流继电器(或电压继电器)的2个线圈引出接线端子只有1对(被厂家设计为串联连接方式),不利于通过对继电器两个线圈进行串联或者并联的定值调整设计训练;

(4)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参数测试没有配备测试仪表,无法准确测量;

(5)一次系统模型部分没有配备相应的测试仪表,无法监控一次系统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

(6)一次系统试验电源电压直接接三相交流380V电源,没有被三相调压器控制,因而无法控制一次系统模拟短路故障后的故障电流大小(设备安全保障性不够)。

3.2.2 实验实训项目的应用开发问题

由于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较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所以多数任课教师直接利用指导书中的实验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单个继电器的特性试验、利用特性实验信号电源进行单相两段式电流保护模拟试验,并没有模拟出线路故障后保护跳闸断电的真实效果,与工程实际脱节较严重,在校内举行的学生继电保护技能大赛中可以证明这一点。比赛中,多数同学对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电流保护接线方式完成电流III段保护的模拟实验要(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状况)没有感觉,仍按照平时上课时训练的接线方式(单相式接线原理)去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显然,该实训设备的功能作用远未充分发挥,整体利用率并不高。

4.综合应用开发及改进设想

4.1 实验系统改进设想

针对常规继电保护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设想:

(1)实验系统中使用的三相交流电源先经过三相调压器后,再由三相调压器的输出端接入实验系统中,达到通过控制一次系统电源电压来限制输电线路模拟故障后短路电流大小的目的,以保障相应实验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2)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的两个工作线圈分别引出2对接线端子,以便学生充分理解两个线圈串联与并联后动作值的变化关系。

(3)特性信号实验电源部分的电流源输出因为调节旋钮损坏无法调节大小的问题,采用新增独立的电流源来代替原有电流调节方式,从而提高电流调节的可靠性。

(4)利用微机保护测试仪代替实验台的部分辅助仪器设备来完成如方向继电器等特性试验。

4.2 综合应用开发设想

基于本实验台的功能结构组成特点,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等课程的教学标准及目标要求,重新编制与工程现场操作步骤及标准要求更贴合的工学结合实训指导书,多开发、开设综合性更强的实训项目,减少单一的特性实验。举例如下:

(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35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学生完成方案配置及相应的整定计算后,就可以利用本实验系统中的器件完成最后的保护装置设计并演示动作效果。

(2)各类基本的传统保护模式跳闸综合实验。从一次系统运行方式模拟、故障参数的计算、保护的原理接线、故障模拟等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与真实工程现场的线路保护装置基本一致。特别是电流互感器及断路器跳闸控制回路方面真实感很强。

(3)微机线路保护的基本训练。主要是熟悉微机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故障信息查询等综合应用方法,与传统保护的训练重点不一样,微机保护装置从实验接线来说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

[1]TQXDB-1A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Z].湖南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

[2]张亚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电工技能实训;教学效果;操作技能 电工技能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维修电工所必需的电工基本工艺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如何提高电工技能与训练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扎实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是每一位电工技能实训课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六个环节对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 准备环节

授课之前,教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际有效的教学计划,使所授课内容符合学生、学校的具体实际。区别于理论课程,电工技能实训课的课前准备需包括:(1)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2)整理各项目中对应的理论基础知识;(3)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法;(4)准备实训工具器材;(5)教师进行项目操作训练。如可设计双联开关控制的日光灯电路,帮助学生掌握双联开关的安装、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师要整理好日光灯电路的原理、确定安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往届学生的实训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指导的要点。

二、 讲解环节

电工技能实训课中,讲解依然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讲解的内容包括:(1)阐明实训的目的、目标;(2)分析实训的理论依据;(3)落实实训的材料、仪器仪表等;(4)明确实训步骤;(5)强调操作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为了使电工技能实训课中的讲解能更好地配合技能实训的开展,更有效发挥其作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发掘电工技能实训课的特点,不断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有: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场面,采用更为形象的动画播放形式,使教学内容生动易为学生接受。如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时, X62W万能铣床、Z3050钻床、T68镗床、15/3T桥式起重机等利用Flas制作来实现生动、直观地讲解。可将电工实训的操作规范、动作要领等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能有效克服受场地、视线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提高教学效果。

2、对比式教学。如在讲解“电动机的控制”这一章节时,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可指出主电路、控制电路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从而在主电路讲解的基础上去分析控制电路,实现对比教学的效果。而完成正转电路后,电动机反转的控制,在强调两者的差别后,进行对比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学会了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接触器采用同类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在讲解行程开关的结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行程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让学生明白,行程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行程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似方法,通过对比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通过进行对比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理解较复杂控制电路,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

3、分阶段教学。电工技能训练课不同于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验,过多的讲解不但学生接受效果差,同时也很难讲透彻。我们可以把整个训练项目,分成几个阶段(或操作步骤),然后分步讲解,分步训练。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使教师的讲解轻松、明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训室布置课桌,实现讲练交叉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解决了因设备不足等因素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

三、示范环节

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用具体规范的操作动作、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在实训中要学习的规范动作、操作要领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鲜明的表象,以便于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在示范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边演示、边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并从“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在示范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动作一定要熟练、准确、规范。

教师示范完成后,还可根据情况挑选几个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并通过观察他们的模仿经过,从中得到了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模仿学习情况,掌握的程度,对学生模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程序和姿势,教师可马上进行纠正,并做强调,避免其他学生操作训练中出现类似情况。学生正确操作后可通过表扬、肯定,为学生后续的训练增加信心,也为其他学生提供榜样。

四、操作环节

操作环节是培养学生电工技能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为原则,开展操作训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小组合作法。根据设立的实训小组,建立竞争、合作机制。如在万用表使用训练中,先给每个小组一个测量任务,由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之后,老师给出几个测量任务,进行分组比赛。教师会在每组中选一位学生给全班同学演示。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因此他们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掌握,学生之间为了赢得比赛,组内同学技能互相督促训练,又能及时讨论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2、分步实训法。明确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步骤,分步落实训练。如在电烙铁钎焊实训中,把训练过程分为:a烙铁的处理;b用印制电路板练习三步操作法;c用导线练习焊接;d拆焊练习;e简单成品电气产品装配练习。还可再进一步细化成更小的步骤,便于学生领会。每步一个要求,教师巡回指导。做完一步,教师评价指导后,再进行第二步训练,教师检查后,再进行第三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项技能,便于学生接受。

3、学生互查法。如配电板的安装训练中,学生个人装接完成后,两两交换工位,甚至可以多人交换,检查其安装、布线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纠正过来。设置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排查,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纸上练习法。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习”法。所谓“纸上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并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考核环节

定期的考核能有效检查教学情况,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训练,电工技能实训采用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1、阶段考核。中职学生中部分惰性强的学生,即使在实操课程中也懒于动手操作,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考核。通过“单元考试”环节的硬性要求,使这部分学生不得不动手完成规定的要求,从而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2、分项目竞赛。利用中职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这一特点,定期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

3、期末总结性考试。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考试。考试模式可以采用维修电工等级考模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教师根据本学期各模块学习中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明确给出范围,使学生对本学期模块的理论知识重点更为明确,采用笔试的方式;实操考试,主要考核三表使用、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电动机控制电路等,考题可有针对性的准备3—5份,每份对应一个主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个,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全面巩固。

六、总结环节

实训操作环节后,师生一起进行实训评价,实训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不仅能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还可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等,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师总评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体进行项目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更要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总结报告,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

在电工技能实训课中,通过开展上述六个环节的技能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掌握专业技能,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更好锻炼和提高。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曾祥富等主编. 电工技能与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电工技能与训练;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应注重运用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喜欢动手、好胜心强等特点,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中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课程安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在讲剥线钳使用方法时,一边讲一边让学生练习,尤其是在有的学生没把导线放入相应的刃口中,芯线被切断后,笔者再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切口大小应略大于导线芯线直径,否则会切断芯线”的理论。这样使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得出理论,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授课中应注意多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一个新的控制线路之前,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线路,然后提出新的控制要求,启发学生根据控制要求,运用学过的的知识,自己动手,动脑,画出符合要求的线路,再与教材中给出的线路对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改进,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讲评,讲解线路中的关键问题。

2.应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学习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用恰当会使课堂教学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控制电路线路连接与电路检测时,先将学生按优困搭配的原则分成若干组,让学生通过对比点动控制来完成单向运转的线路连接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每组学生同时开始进行比赛,教师对每组操作进行巡查,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互相学习。

3.应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行为导向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学生组成的小组确定一项工作任务,他们自己计划并且完成工作,在结束时取得一个正确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将一些技能实训分成不同的项目,并再划分为小任务,让学生分组定计划并协作完成项目。例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转时,笔者首先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一组,每人一个任务,通过分组分工总结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设计出接线图,然后学生每组两人完成主电路的线路连接和检测,另外两人完成辅助电路的线路连接和检测,并要求学生记录检测结果,每组同时开始进行比赛,最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间互评,教师再进行点评并给出评分标准。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的东西不易于理解,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更不愿意去学习抽象的知识,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教学。

1.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介绍结构名称,形成表象。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检测,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

2.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将设备、电器的结构以及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状态制成幻灯片,正确运用多媒体演示投影到屏幕上,可以加深学生对其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电路运行动画,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电路原理。如在讲解电动机运转原理时,利用演示实验的动画展示电动机运转的动作过程,让学生对电动机运转电路工作过程及线路接法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电路完成所应达到的最终效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线路原理。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中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组合效果,使学生更形象地看到实训的内容。

篇7

[关键词]电工技术 实验与实训 一体化教学

[作者简介]伍琼芬(1964-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南宁地区教育学院理工系,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与实验。(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已被社会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健康地向前发展。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解决专业理论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电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推进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才能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的辩证关系

(一)电工实验与实训的区别

电工实验是学习电工理论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电工实验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的现象与电路中物理过程,从而能分析这些现象和过程,即电工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测量与计算来达到与理论相一致的结论。电工实训是从一根导线、一颗螺钉开始,完全通过学生的双手亲自操作,来完成实训的项目,如使电灯亮起来或是电动机转起来。通过实训可培养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图纸具有读图能力,按图纸接线安装与调试能力,对实训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分析与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的联系

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要求很深奥,主要加强实践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主要是电工学里的一些电路基本定律、定理的验证,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并对一些常用电路电流、电压进行测量,掌握常用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接法。它体现的是对实验的认知性、验证性,注重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高职高专的电工实训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的实训项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具有实际运用电工技术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电工实验和实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是实训的前提条件,是基础,通过电工实验更好地进行电工实训,实训过程需要实验基础知识,电工实训后更能理解电工实验的必要性。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工实验是基础,电工实训是核心。

二、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一)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实验和实训的主体,让学生认识电工实验与实训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中,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知识运用其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实现从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理论和实验,忽视实训操作;二是注重实训操作,轻视理论和实验。

(二)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通俗易懂,对学生实验和实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准确、娴熟;教学方法需因学生、实验实训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用电教育,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对教学的要求

实验与实训教学改革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实训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实验的内容应在现有的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多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实验测量方法。实训的项目在原有基本实训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社会行业的需求,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实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做到直观、启发教学并用,因材施教、综合评定并举,提倡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有利于学生系统、快速地掌握实验与实训的技能技巧,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对于电工实验与实训教材,各学校应针对本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要适合高职高专的特点,具有通用性、针对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介绍应以简明、扼要为特点。在各类技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应按照层次性、递进性、系统性、先进性为原则,通过科学的、深入浅出的,由单一到综合的系列化训练,合理地选择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三、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习电工技术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不要求掌握高深的电工理论知识,现在提倡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但对于必需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了解实验实训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才能做好实验和实训。

1.掌握基本的实验与实训误差知识。电工实验和实训需要处理的数据不是很复杂,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误差理论知识相对要求不高,但在实际的实验与实训测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如仪器误差、内部噪声引起的误差、人为误差、方法误差、影响误差等。应该掌握减少各种因素带来实验和实训测量误差的技巧、方法。在实验和实训时,每一步都可能产生误差,首先必须会正确地使用仪器。 如真空管毫伏表工作时应该直立使用,示波器应该提前预热,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的调零、量程的合理选择等。电工实验、实训室用电系统不是孤立的,在实际的测量中都会受整个用电系统的影响,测量数据会有波动,电流、电压的测量就是如此,让学生了解理论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关系,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减小和消除误差的方法是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提高实验技巧以及对各种现象的分析能力,这正是学生们所需要学习和注意的。

2.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无论是电工实验还是实训,都要使用电工工具及其仪器仪表,了解它们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对于常用的工具及仪器仪表,在进行试验和实训前应学会使用,安排专门的课时来学习。有些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学生学习有些困难。如工具中的剥线钳,上课中常碰到学生容易把线剥断或切伤,特别是软线,学生没有掌握要领,是没有把线放入相应的切口或用力不当造成的,多给学生做演示操作,再让学生练,学生容易入手。再如,仪表中的兆欧表,学生想当然地把它与一般的测量电阻仪表等同使用,兆欧表是专门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它的使用要复杂些。首先要放置平稳牢固,再要正确接线,由慢到快匀速摇动手柄,测量完兆欧表停止转动和被测物接地放电后方能拆除连接导线,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因兆欧表本身工作时会产生高压电。

3.分类训练电工实训基本技能。电工实训的每个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各种电工元器件的使用、安装、调试以及对电路图的识图能力,其电工技能实训的要求要比实验全面、细致,分类实训电工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工具分通用、专用、量具,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何种工具最方便、快捷。仪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在实训中逐渐掌握。在电工识图技能教学中,学生掌握电工识图基本知识后,按先识原理图―施工图―绘制电路图循序渐进,使学生识图能力逐渐提升,为复杂项目实训打好基础。

(二)在理论基础上实现电工实验实训一体化

电工实验与实训都需要理论知识作基础,实验与实训不是孤立的实践活动,它们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由浅入深指导实验。实验都有简单的和复杂的,同一类实验也是由易到难。在指导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转实验时,也是由点动—单向运转—正反转顺序进行的,先让学生按原理图接线,学生接线,五花八门。主线路一般不会接错,控制电路中点动、单向运转还比较简单,有部分学生会有些小问题,正反转控制电路大部分学生的接线像蜘蛛网,根本无从检查线路。我们的指导方法是:接好主线路,确定两只交流接触器输入输出端,原理图由简到繁按回路接控制电路,注意线路中它们的公共端在哪,如何连接,还要注意自锁和联锁控制的接法,做到导线就近接入,使整个布线有序美观,提高教学效果。

2.在实验基础上完成实训项目。实验是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更深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实验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 、基本算法的认知程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离开实验,学生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算法等都是纸上谈兵。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要改变那种“教师布置学生做”的状况,转到师生互动的方向上来,实验课要划分层次,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另外,应加强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电工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实训课之前,有些是实验、实训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电工实验多为验证试验,学生兴趣不大,电工实训课学生会有成就感,无论是简单的项目还是复杂的项目,学生都是从头到尾自己亲手操作,而且实训项目大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学生感兴趣,还可以把相关的实训项目一起实训。

(三)在实训中深化实验内容

在电工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事实,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理论知识 ;但是,验证性实验也有一定弊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照搬现成电路、套用公式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实训课的有效开展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再是“纸上谈兵”,更接近“实战”的需要。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实训,学生需要转变角色,多方位考虑问题,很多实训项目需要同学协作完成,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为工作烦琐和复杂,学生在实训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训课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电工实训是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渗透着实验的的基本知识,同时加深对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

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电工理论知识、电工技术技能与技巧。我们在这几年组织学生参加中级电工证的考试中,通过率为100%,其他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也都不错。

[参考文献]

[1]吕同斌.关于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徐建俊.电工考工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选修电工课程;教学问题;对策探讨

1 高职学院选修电工课程的必要性

笔者根据多年来在高职学院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特别是对历届工科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极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在电工方面都不如在电子方面,学生也普遍反映,涉及到强电方面的东西,理论上虽然懂一点,但就是因为没有动过手,惧怕搞不好会出安全事故,这就给我们高职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提出了选修电工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学实践证明,高职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业)选修电工课程,适应了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拓宽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突出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与此同时,通过选修电工课程教学,为一部分对电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报考“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等级证”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拓宽了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和转岗能力。

2 目前选修电工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学院领导重视不够

其一表现在组织学生选修电工课程上,有的领导就有这样的说法:某某专业不宜选修电工课程,因为电工与专业联系不大;成绩较差的同学最好是选修电工课程,因为考试容易过关拿到学分等。其二表现在课程安排、教材征订和教学管理上很是随意,遇到哪个学期有多余课时,就考虑开设几节电工选修课程,而且课时可以是或多或少,教材征订也是五花八门,对教学过程中更是疏于管理。其三表现在审批实训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上很是“小气”,致使电工实训场馆和设施无法满足选修电工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

2.2 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系统性

电工方面的课程很多,如《电工工艺》、《电工材料》、《安全用电》、《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工厂供电》、《PLC》等,在安排选修电工课程时,学校往往只注重考虑其教学内容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相关性,而往往忽视了这些电工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经常出现脱离学生学习基础和学校实训设施而随意开设电工课程的不正常现象,导致因教学内容衔接问题,或因教学设备跟不上,而人为地增大了教学难度,较为严重地影响了选修电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教师教学问题严重

首先,教师对所担任的选修电工课程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学生学习基础如何,学校实训设备怎样,现选课程与前续课程在知识上存在哪些联系,后续专业课程对本选修课程有哪些具体的教学要求,根据企业对电工人才的需求应该确定怎样的课程教学目标等。其次,在迄今没有一本能够完全配套的选修电工课程教材情况下,我们教师往往还是简单地根据所征订的教材,逐章逐节地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和实训指导书,对其中的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补充和删减。再次,教师在教学管理和成绩考核上极为松散,具体表现在:不查出勤,不管纪律,不布置作业,不组织严格的考核,尽量少地安排实训(甚至只进行理论教学)。

2.4 实训教学流于形式

也许是基于课时不足、设施缺乏以及课程选修性质的考虑,无论是领导还是授课教师都有只重视所选修电工课程的理论教学,而忽视能够培养学生电工实践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其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给一些实物(如仪表、低压电器等)作为教具,而没有给学生以动手的机会,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于理解又容易忘记;对有些应该安排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只介绍理论或只在讲台上做做演示实验;对于一部分已经安排实训的项目,也只是要求学生达到“会”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层次,而没有作出“由会到精”和“由精到快”的训练要求;在成绩考试(考查)上,往往只采取“应知”考核方式,学生课程成绩只按理论试卷分数评定。

3 关于选修电工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3.1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建议将《电工工艺学》、《电工材料》和《安全用电》整合为一门课程,每周4节课时,再将《电机与变压器》和《电力拖动》整合为一门课程,每周6节课时。由于《电工工艺学》、《电机与变压器》和《电力拖动》三门课程的内容,在实际生活和工科类专业工作中比较实用,同时也是“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等级证”的必考内容,所以选修电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这三门课程。为此,急需编制一套既能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又能融“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等级证”考试于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建立起以规范性实践教学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选修电工课程的教学体系。

3.2 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性

目前电工课程教材中理论内容多,反映实践的内容少,特别是与生产第一线紧密联系的内容就更少,学生学完之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的需要,偏离了“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方向。因此,要按既定教学目标确定选修电工课程内容及其深度、广度以及要求技能训练的多少,大胆地删除陈旧过时的、偏多偏深又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必,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较大的调整,从而突出电工技能训练的地位。由于每学期开设的电工选修课程都是二门或三门课程的整合,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对几门课程整合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上多做研究,认真编写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电工课程的教案和实训指导书。

3.3 教师严格教学管理

由于高职学生对选修课程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所以教师能否对教学实施严格管理是决定选修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对选修电工课程教学的课堂出勤和纪律进行严格管理,并纳入到本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中去(占期评成绩的30%),对课堂旷勤或违纪严重的学生组织单独座谈,认真做好转化工作。其次,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实训教学的管理,对畏首畏尾的学生要鼓励,对眼高手低的学生要督促,对骄傲自满的学生要鞭策,对调皮掏蛋的学生要批评,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再次,教师要对每个教学模块及时地组织在“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的测试,检查每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并将几次测试的总分转化为期评成绩的70%,以此促进广大学生对选修电工课程学习的高度重视。

3.4 加强电工实训教学

电工课程的教学(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要求侧重实践教学、侧重技能训练和侧重实际应用,建立以规范性实践教学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训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各阶段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例如在安排“某一典型电动机控制电路安装”模块单元时,先要讲相关的理论模块,使学生了解电路组成、特点、原理及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掌握有关低压电器的选择和使用知识,再让学生进行实际安装,安装完毕经教师通车检查后,教师就在线路上人为地设置故障,要求学生进行检修,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进行搭配分组,让广大学生在实训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并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就业素质和能力。

另外,学院各级领导也要高度重视选修电工课程的实训教学,努力挖掘学院潜力,建立健全实训场地,添置常用电工仪表、仪器和设备,在学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建议以较低的价格从废旧物质公司和工厂购买旧仪表和旧设备,以供学生进行拆卸、装配和修理训练,同时还可以考虑与单位联合建立校外电工实训基地,逐步改变纯消费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

3.5 组织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其一是电工技能比武活动,如组织开展照明电路安装比赛、电动机控制电路安装比赛等,通过比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选修电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电工实际操作技能。其二是电工安装或维修服务活动,如由学院提供物质支持,由教师担任技术指导,在校园内组织开展电工免费维修服务活动,联系新建住房家庭进行照明电路的免费设计安装等。其三是开展电工考证培训教学,实践证明,组织选修电工课程的学生报考“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等级证”是推动选修电工课程教学上台阶、上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它可以使广大学生获得可以从事电工技术作业为社会所认可的资格证书,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和转岗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培江.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42

篇9

关键词: 电类专业 兴趣小组 定位 教学方法 成效与反思

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是对课堂理论教育、实训室考工训练及一部分学生的技能大赛训练的补充,它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适应经济发展和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从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对电类专业开设兴趣小组进行了尝试。

一、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定位

对于兴趣小组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我们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加上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电子产品故障问题(如电脑、功放、手机、MP3等),并参照电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现在企业电类岗位具体要求和日常生活所必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在考虑到劳动保障局考工要求、学生技能大赛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我校实际情况,最终将开设兴趣小组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维修上。

(一)学生的需求情况(意愿)分析。

我于2007年开展了“电类专业学生对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意向”调查,此次调查对象是06级中(1)、(2)、(3)班,共计3个班级125名学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8份。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希望的就业方向,喜欢的电子电工模块依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维修电工模块和家用电器产品维修模块。其中维修电工模块是学生的主修课。因而,兴趣小组将学习方向定在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和家用电器维修模块。

同时,通过对学生需求情况的分析,我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对所开兴趣小组的宣传。因为学生仅凭个人的兴趣来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要到班级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兴趣小组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开设的兴趣小组的性质、主要教学内容和可以获得的专业技能等有关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了很多跟风现象。

(二)学校现有开设兴趣小组的条件(师资、场所、设备等)。

1.我校电类专业组现有专任教师14名,在读研究生4名;取得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以上的共6名,取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名。所有教师既能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胜任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课(实训课)的实习指导工作。

2.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

学校现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其中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电工实验的实验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实训的实训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家用电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室一间,配备了各种维修专用工具,可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同时,发动学生将家中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子产品带到学校,进行维修或再利用。现在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淘汰下来的一些电子产品(如电脑、功放、手机、MP3、吹风机等),这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学生知识结构储备分析。

对目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已经具有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常识,相对于一些简单的维修对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其故障以机械部件的故障为主,对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的要求较高。因而,可以首先开设家用小电器原理与维修的内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工艺和电子工艺技能,完全具备了开设家用电子产品原理与维修内容的条件。

开设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即《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工技术培训》、《电子技术培训》、《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也便于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训练重点。

2.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有特色。

学习内容包括:电脑组装与维修、PLC可编程控制器、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装接工艺、整机装配工艺、复印机原理与维修、电冰箱原理与维修、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洗衣机原理与维修、收录机、音响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论证,我们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主要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前提,拓展学生的专业发展领域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企业用工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兴趣小组的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兴趣小组的特点,以强化技能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了项目法、任务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为教学过程,把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实为主”、“强化技能”、“以技促理”的教学特色。

(一)“以实为主”。

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利用实物给学生讲解,同时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实物的结构,并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以实为主”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强化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是中职学生的学习根本,是中职学生的“立身之本”。兴趣小组要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在教学中强化技能,以技能教学为主线,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

(三)“以技促理”。

“以技促理”是指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培养并重的同时,以操作能力的培养来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达到“以技促理”的效果。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做到适度,即满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度”即可,达到既降低理论知识难度,但又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到兴趣小组与传统的理论课相比,具有注重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特点;形式比较多样,边动手边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正如06级中(2)班一位学生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后感想中所说的:

“我在课堂中上理论课时总是睡着或开小差,我喜欢的是自己动手,我在初中时就喜欢研究电脑。家里的台式电脑我在初中就拆过,但只会拆下来除灰尘。我不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电脑组装和维修的课堂中只讲少量的理论知识,大量时间让我们进行组装和维修,使我学习更有兴趣。

“有一天,在朋友家里玩时,他的电脑出现了故障,我根据课堂中学习过的知识,判断出了故障原因,并动手修好了。使我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电脑专家’。”

篇10

关键词:电工技能;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课改

《电工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技能和技巧训练是其内容上的鲜明特点,也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学应从其特点出发,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参观见习、集中精讲、强化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一、参观见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每学期上课过程中,根据实训内容和实训课题,在实训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见习,让学生认识与本次实习课题有关的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供电系统、电器设备、仪器仪表、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 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电路之前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使他们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建立起初步概念,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操作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参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教师先要熟悉生产机械,会使用,掌握其工作原理、控制过程,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1)讲清参观目的,即通过参观要弄清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

(2)准备好机械部件及电机、电器的名称卡片或标牌。每一张卡片写一个名称。

(3)参观时要分组进行,每小组5-8 人轮流进行。

2.参观顺序:

(1)操纵演示 请工人师傅开动机器,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让学生观察机械与电器的联动部件的动作情况。

(2)教师再将卡片粘贴在机器设备的相应部位,对照各部位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

(3)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同时进行查漏补缺。

二、集中精讲-----理性认识,夯实基础

教师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解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功用、操作顺序、动作要领、安全知识等内容。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化整为零法:对于任何复杂控制线路,都是由若干电动机和其他电器控制线路组成的,而每一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又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环节(如点动控制、自锁、联锁、启动控制、制动控制、调速控制等控制环节)组成。

在分析控制线路时,可根据被控对象将整个线路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再逐块细分成若干基本控制环节。然后分析每一个基本环节工作原理,再分析每一块电路工作原理,最后回到整体控制线路。

2.抓住特点:因加工工艺、控制要求或设计者的构思不同,每种控制线路都有自己独特的部分,这些独特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讲解不同的生产机械控制线路时要抓住特点、重点(如磨床的电磁吸盘控制线路、磨床的晶闸管退磁器线路等)。这样重点、难点一突破,整个控制线路就迎刃而解。

3.注重关键:讲授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的关键是讲清机械与电器的联动。大多数生产机械是由机械 - 电器联动控制,如铣床工作台的手柄操纵,手柄操纵机械离合器,同时还控制位置开关,实现对工作台的操纵。

4.安全知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除强调操作纪律常识外, 还应包括设备工具安全、仪器仪表安全及人身安全,同时结合本次实习课题的特点和自身经验,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出易发生事故的仪器仪表、设备工具,从而达到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5.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要掌握教材中的几种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掌握技能,激发学习动力

强化训练即实训教学,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再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

(一)分步演示

分步演示是指实习指导教师首先将一个完整的电工操作技能动作分解示范,详细讲解各步骤和要点,然后再演示全过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演示,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技能操作的全过程,对操作顺序和动作要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反复多练

即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逐一反复练习,依照教学要求独立完成专业技能和技巧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操作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进行操作练习之前,教师应认真检查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备工具、仪器仪表、原材料及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等,以确保操作训练的正常进行。

2.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应根据操作技能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技能形成的特点,按照操作顺序把整套动作分解,让学生逐一练习,教师则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个别重点辅导,及时纠正操作上的错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完全掌握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再将整套动作逐一合并,连贯起来,反复练习。

3.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教师对实习课题要精心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操作的各个环节要明确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技能与技巧训练,使学生既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综上所述,“参观见习—集中精讲—强化训练”即“实践 - 理论 - 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传统的即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中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