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会监督的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油田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2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39-02
1 油田企业会计财务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针对油田企业而出台的内部会计制度虽然不少,但是在内部监督的执行过程之中却都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重大作用。在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脱离了各委派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不能详细了解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监督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油田企业中大多数的核算人员都同时负责多个单位的账务,无力掌握所有单位的业务细节,这就给核算工作人员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则会计监管部门形同虚设。
1.2 油田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
目前,油田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知识层次还是比较低的,很少会计工作人员接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大多数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这对财经政策与财会知识缺乏了解,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知识性,影响了油田会计的工作质量,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大多根据以前的经验开展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使用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核算计量的基础,以其他计量方式为辅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的落后给油田企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人才是油田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1.3 相关环境事项往往合并,不单独核算
目前,油田企业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对于环境支出也做出了非常细的分类,并据此进行核算,但是环境相关事项还是与企业中的日常会计事项合并反映。所以,在油田企业的会计报表上,不能直观地看到油田企业因为环境事项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的确切情况、因环境事项产生的收益情况和环境事项带来的现金流情况。这使企业不能掌握自身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保护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势必造成我国环境的过度污染,对企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利。
1.4 财务部门的核算方法不科学
传统会计核算都是对会计盈亏进行分期计算,以前年度的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造成了现阶段环境费用的增加,这使现阶段的会计盈亏与以前年度的会计盈亏不能完全与实际相符合;企业现阶段的经济活动和产品都可能与以前年度的不相同。
2 针对油田会计财务制度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2.1 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油田企业首先要充分发挥稽核人员的作用,认真审核会计凭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票据开具的真实性、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以及科目选择的正确性等,对于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告知单位负责人进行整改,稽核人员还要跟踪落实整改的进展,对稽核报告进行存档。此外,不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稽核结果及稽核业务的重视程度,解决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其次,油田企业要加强对于会计资料的管理。为了更好地对会计资料进行管理,我国财政部很早就已经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这一规范很好地适应了会计工作的新环境。再次,油田企业可以实行集中核算,集中核算又称为一级核算,它是一种把企业所有的会计工作都集中到会计核算部门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企业下属的各个职能部门只针对自己部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原始凭证,然后定期地交给会计部门,并以此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填写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这一核算方法对于减少核算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利。
2.2 提高油田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油田财务工作水平是否提高和会计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都要依靠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所以,油田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抓好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财务专业知识在职教育,在油田的统一规划下,鼓励油田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习,提高油田企业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油田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油田财务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宣传,不断加强财务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教育,整体提升油田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针对环境事项实际情况,单独核算
对于油田企业有关于环境的各种事项,企业必须单独核算。首先,企业要明确责任,保证已经对所核算内容的书面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对单位的负责人与业务人员进行调查,确保掌握关键情况与线索。此外,还要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确保审计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审计结果追究经济责任,依法进行处罚。其次,企业针对环境事项可以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健全财务核算标准体系与会计信息化系统,分别建立起环境事项、非环境事项两个会计信息集中平台,建立交易平台与标准管理平台,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环境事项和非环境事项会计信息的集中。再次,国家应该制定详细的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污染程度,制定出不同的会计制度,规定不同的资产摊销年限,尤其对于国家给予的环境补助,必须重点说明其入账方法,这既可以让一些油田企业无机可乘,也保护了环境。
2.4 运用科学财务核算方法
有些人觉得油田维护费支出中既包括收益性支出也包括资本性支出,起到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作用,有的甚至起到了扩大再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不能一概而论。但实际上,油田维护费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它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再生产。所以,应该采用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一样的处理方法,计入到以后的产品成本中必须通过折旧或者摊销。这就显现出财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虽然目前实行的油田财务制度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利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在加强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上,在推进我国油田企业的发展上,在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控制上都会显现出核算方法的优越性与推动性。整体上来说,它是一项重要的且适合我国油田企业基本情况的最好方法。同时,油田企业还必须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按时落实对应节点的审核,加快关联企业交易的结算速度,保证内部业务在完工后的结算率。此外,采购部门还必须做到材料账款随时结算,不要无故拖延。通过企业内部的共同努力,保证成本预算和投资信息的真实、可靠。
3 结 语
我国的油田企业财务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和国外的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差距就是我们的机会,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资本项目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及信息技术多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油田企业发展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睿.企业内部环境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3).
篇2
1.国际蒙医医院药学部,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65;2.国际蒙医医院财务部,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65
[摘要] 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推动了新医院财会制度在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报告、会计科目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创新,这对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新旧医院财会制度的对比,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医院财会制度改革的步伐,新医院财会制度也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控制、重视使用信息化软件、统一医院财务信息和业务进程、注重培训医院财会管理人员的要求。
[
关键词 ] 医院;财会制度;信息化建设;医疗事业
[中图分类号] R197.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69-02
2010年末新医院财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颁布,并于2011年7月在医改试点城市实施,这项新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推动了新医院财会制度在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报告、会计科目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创新[1]。医院财务部门需要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会计信息话建设,保证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对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1新旧医院财会制度比较
对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比较,有利于医院更合理、科学地开展医院财会信息化建设。新医院财会制度颁布实施的目的就是促使医院更好、更便捷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及系统性,减少相关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观决策和人为控制,是加强医院管理的必然选择。新医院财会制度较旧医院财会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新医院财会制度在适用范围上作出了调整,主要适用于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不包括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决了医院净资产核算误差大的问题,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凸显了医院管理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细化条目,规范了会计核算;突出科研的重要性,将科研资金纳入医院的财务收支管理之中,全面掌握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医院;细化了对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和传统的单一的成本报表相比,新医院财会制度要求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应包含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出发的财务报表;将医院的药品收支纳入医院的整体信息化管理之中,不在单独核算,减少人为操作,监控药品价格的动态变化;强化了医院对资金、资产的核算和成本管理,加大对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完善医院财务情况上报制度;引进全新的包括会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预结算管理系统、物流系统、绩效系统等在内的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发挥信息化软件系统安全、便捷、高速的优势[2]。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应以医院的战略规划为目标导向,以预算为主线,以成本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
2新医院财会制度下会计信息化的应用
医院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医院会计模式之中,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科充分融合的一个开放的、便捷的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会计信息化趋势能够将医院的会计信息用特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保存,具有准确、快捷、保密性强的特点。这对规范医院管理,减少人为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重新梳理会计工作流程,将医院的工作细节和会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力求医院的各种资料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再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处理[3]。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对新医院财会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将数据结果反映给医院的管理层,同时改进工作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学习,从而让医院的财会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3 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3.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需要软硬件设施支撑的系统工作,该项工作对于医院的管理来讲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进硬件设施,且需要持久的系统维护,除此之外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熟悉操作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目前,虽然大部分医院已经进行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收效甚微,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医院应重视财会工作对医院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应形成以电算化为中心,融合和对接医院其它信息平台,以财务信息为对象,采集、录入、审核、处理医院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信息,并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还可以依托电算化来加强药房的收费、库存管理、物资管理等建设。
3.2 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控制
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这是新医院财会制度的有关政策要求。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应是各部分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管理体制,有成文的操作流程、工作职责和注意事项,加强医院信息一同操作控制力度,对相应的信息模块的权限和密码应进行细致、规范地设置,防止徇私舞弊事件的发生[4-6]。应设置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监督员,该监督员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督修改操作和支出等行为。管理医院的财务信息应专人专岗,不允许身兼多职。例如维护软件开发系统的人员不应具备财务操作能力。医院的会计档案属于机密级别,对输出打印的账簿、凭证、报表、数据存储设备应由会计档案管理员专门管理,妥善安全保管医院的会计信息档案。
3.3 重视使用信息化软件
医院花费大量资金引进会计信息化硬件设备,那就需要与硬件设备相匹配、相适应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还需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符。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所使用的软件对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软件的操作专业性很强,专业人员应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能很好地调节、驾驭会计信息化系统。对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争取个性化设计会计信息软件,目前,部分医院所使用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无法达到实时对接HIS系统的目的,在医院数据共享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对于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经常性升级、更新,并做到与医院管理其他模块对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的,以适应医院管理的需求。
3.4统一医院财务信息和业务进程
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最终要服务于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要和其它管理模式相统一,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实现财务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只有将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块和其它管理、控制模块统一、集中起来,才有利于规范医院的管理工作,实现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务必要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核算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监控、统一化管理,使得医院的各个管理模块紧密联系,实现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3.5注重培训医院财会管理人员
要规范地使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就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会计业务知识,又懂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对医院的会计信息化财会管理人员的岗位应进行细分,配备专门的系统操作员、分析员和维护员。医院财会管理人员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认真研究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很好地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另外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培养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专门人才。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财会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杜绝滥用职权、寻租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4.1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需求
现代医院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医疗和管理水平上,还包括财务、科研、人员培训、文化建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能以财会为着力点对医院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助于医院的转型升级及文化建设、人资等各项工作的展开。
4.2符合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
新医院财会制度和旧的财会制度相比,优化了会计科目分类、完善了会计报表体系、细化了财务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了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度,总之规范了医院财务系统的各项活动[7-8]。而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建设,有利于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贯彻落实,是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必然途径。
4.3 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往往是以核算为中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子要素之间联系各自独立,联系不够,常常使得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重复配置,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医院的财务管理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将会计信息化系统连为一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成效。
5 结语
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对医院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顺应了时展的趋势。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依据新医院财会制度提出的要求和目标[9-10],来加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一方面要开发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财务系统,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系数和保密系数,确保医院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医院财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信息网络技术水平,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使得医院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稳步前行。只有这样,医院的整体建设才能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使新医院财会制度发挥应用的效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纪德娣.医院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9(12):82-83.
[2]李琼.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比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6):159.
[3]乐甜甜.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3,7(8):85-86.
[4]徐伊欣.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经贸,2013,9(5):86-88.
[5]李许美,唐军.新医院财会制度改革接轨的实践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12,3(8):31-33.
[6]黄威.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3(8):230.
[7]王磊.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监管中的作用[J].淮海医药,2013,2(31):177-178.
[8]陈秋燕.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1(2):139-140.
[9]贾秀芹.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3,7(12):58.
篇3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旧的医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方式与措施已不能满足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医院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措施不当的种种问题,结合医
院财务管理的重点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1货币资金管理
1.1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并实行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使得各岗位之间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具体为: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各核算主体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同时,介于货币资金管理岗位的特点,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实行处(科)内岗位轮换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1.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对于大额、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进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防范和杜绝贪污、侵占货币资金的不良行为。
1.3严格货币资金的使用范围与支付程序:严格货币资金使用范围,支付超出限额规定的资金使用通过银行转帐进行。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2实物资产管理
2.1加强资产控制制度:要建立实物资产的管、用、养制度,建立健全相应岗位责任制。明确指定专人专管,并对保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防止实物资产被盗、流失。针对重点资产,制定重点管理措施,可指定2~3名保管人员共同保管,采用永续盘存制的方法反映实物资产的入库、发出及结存情况,会计要定期进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
2.2严格医院实物资产的入库、领用、调拨程序:要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医院相关部门提出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后,按照医院内部审批权限进行报批,办理购进,在完成验收、入库等一系列手续后,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并进行货款支付,固定资产的领用部门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登记卡。
2.3建立完善的实物资产清查制度:医院定期不定期地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或局部清查,切实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查明有无短缺、丢失、毁损及未入账的固定资产,对于盘盈、盘亏及毁损、丢失的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防止各种资产毁损和流失,从而真正做到各种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现医院资产的完整性。
3工程项目管理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和监督保障机制:要从医院全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组织会计人员、技术、工程人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将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决策全过程,相关决议应由会计部门会签,从而有效杜绝盲目建设。
3.2工程概预算与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认真做好前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通过招标择优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组织工程、技术和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要做好招标前的考察工作,严格招标程序。认真签订工程项目建立合同,监督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规程施工,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要严格按合同、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及内部付款规定的程序支付工程款。要特别加强对工程变更签证及合同价格调整的控制。
3.3竣工验收与财务决算控制:做好工程验收各项工作,验收时应按验收标准和合同规定进行,办理技术资料和财产交接手续,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理,核实资金,核实各项收支,清理财务账目,正确计算项目建设成本和交付使用资产价值,要对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核,确定最终工程结算金额。
3.4项目工程信息资料控制:健全工程项目工程信息管理,在工程完工后,对投资决策至项目建成、交付使用时形成的各种资料,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概预算文件等,要进行及时、准确地收集、存储、加工和整理,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4医院收费管理
4.1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建立票据领用及回收登记制度,控制和限定收费人员持有收据数量。建立会计审核收费票据制度,收回时认真核对票据连号情况,特别要注意起止号码是否与电脑日报表相符,收费号码、流水号是否连续,电脑日报表上的退号、作废号码与上交存根联收据号码是否一致,是否一式三联收回,退费手续履行是否完备。
4.2建立和完善收费款交存制度。医院收费员根据电脑系统打印出的收费日报表,经出纳复核无误后,随票据收据联,及时上交当日收费金额,由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录入。指定会计人员定期不定时地抽查收费人员的收费账与其库存现金相符情况,以防范收费员发生贪污、挪用等不良行为。
4.3建立收费窗口重点权限的监督管理制度,针对现在对收费岗位实行一人多岗制,集挂号员、收费员职能于一身,特别是医院采用收费管理软件进行收费工作,对重打收费报表,修改收费报表等权限要指定专人负责。加大对退费权限的管理力度,要求必须由收费处收费员、收费处负责人及会计等多人签审方可办理。
篇4
2.多头审计立项,出现重复审计现象。合理确定审计户项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外部条件。有些经济监督部门,年初计划不协调,导致对某被审计单位多头立项。如:对同一单位,审计机关、乡审计所或其他部门都进行审计、检查。由于重复审查,问题重复处理,轻重不一,使被审计单位产生逆反心理。检查出的问题,需要理顺和解决,这势必浪费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选用审计方法不当。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从原则上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大中型企业财会业务量大,可采取逆查法;小型企业业务量小,可采用顺查法;企业财务管理好,帐目规范,也可以采取抽查法。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每每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得不偿失,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4.审计取证乏力。审计按要求取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因而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为避免审计风险对证据要进行复查,这必然费时、费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5.审计定性、处罚依据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子定音,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无所适从,欲用不得,欲弃不舍。在此阶段,就会延误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6.财会业务知识匮乏。财会业务知识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审计人员具有谙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时,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准确识别良莠。反之,审计人员财会业务水平不高,对财会人员利用财会业务的手段从中作弊的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现翻资料,现学现问,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这必然推延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7.审计复核延误时间。审计复核案件及时返回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复核中延误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修改、补正后再复核;二是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推延复核时间就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8.延长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时间。按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保证。审计报告形成后,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但是,有时被审计单位领导不在,或由于某种原因迟迟找不到法人代表,交换意见一拖再拖。这显然影响审计工作进度。
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1.做好审计计划,严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户项时,应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不疏漏每一环节;做好审前培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加快审计速度。
2.加大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取证乏力、定性不准、财会业务真假不分。这样既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3.大力收集与审计有关的法规文件,做到认真整理保管。一是发挥专职与兼职法规机构的作用,指定专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阅进行登记并有手续,保证文件、法规的存在性;二是发挥审计专业科室的作用,对口收集法规文件,以弥补法规适用缺陷。有了足够的法规文件,适用可靠的审计依据,就会呈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效果。
篇5
一、建议监督检查不要仅仅限于事后监督,还要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
二、建议监督检查不要只注重查处,还要帮助整改。
三、希望及时传递新的财税法规知识,推动单位依法理财。
四、希望检查指导与处罚并重,多提出整改性的意见,帮助完善会计治理工作。
五、建议监督局工作人员多到各个单位座谈,了解情况,现场指导单位健全财务治理制度。
六、一些职工建议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
根据上述问题,市财政监督局如开专题局长办公会,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财政法规的宣传。从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宣传解释变为充分利用财政监督信息网宣传财政法规和财会业务知识,加大财政法规和财会业务宣传力度,为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政法规和财会业务知识的学习提供方便。
二是调整工作程序,在财政监督工作程序中增加宣传财政法规和帮助整改和内容。使宣传法规和帮助整改制度化,做到财政检查处理与整改服务并重。
三是调整检查方式,一般采取调帐回局检查的方式,除必要的文书送达、出纳盘存等程序外,尽量减少被查单位的负担。
四是实行考勤签到,制订《职工考勤治理办法》,实行上班签到,领导执周,有事请假的治理办法,彻底改变工作纪律和上班迟到现象。
篇6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业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业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业、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业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这种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经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业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业,令其专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使企业内部各项专业管理形成闭环,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业,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经政策的制订,资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业培训和考核等;
2、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业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资金结算业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业务类型、地域和业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业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经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应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业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应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业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应敦促、指导有关业务部门开展业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业知识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应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资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资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资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业务问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经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资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业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经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业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业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
篇7
同志们:
正值春耕备耕农村工作处于最繁忙而紧张的时刻,我们集中全市的镇村农经财会人员在这里举行农村财会业务培训,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继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第一次,其目的也非常明确,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针对今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村级区划调整的新情况,根据今年财务、统计、集体资产年报工作的新要求,及时组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明确新的工作要求,掌握新的技能规范,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和职能的调整,为加速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财会人员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切实增强业务学习的紧迫感
今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村级区划调整、村民小组合并等重大农村改革的一年。这一系列改革调整和规范了农村分配制度和财务关系,使得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由过去的会计核算反映转向监督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有所调整,任务相对加重,要求明显提高。首先是要求通过会计核算的正确反映,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其次是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和指导,达到预期目标。再次就是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对一切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的控制、分析、检查,以防止损失浪费。所以,一个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越重要”,我市农村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财会人员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日趋明显。当前,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正确、及时、规范的会计核算,如实反映村合作经济组织各项经济活动,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服务;二是通过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积极筹集并管好用好各项资金;三是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和核算,搞好收益分配,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四是通过实行会计有效监督,不断强化财务管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五是通过指导和帮助各承包单位和所属单位搞好财务会计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我认为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市委农工办必须高度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想方设法为农村基层财会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研讨、交流的机会,按照会计职业化管理的要求,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全体财会工作人员要十分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充实、提高自己,使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
二、要十分明确新形势下农村会计人员的使命和职责,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的专职人员。新的形势对农村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个合格的农村会计,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要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种技能包括会计业务、会计法规、珠算技术、会计电算化等基本知识;二是熟悉有关的财经政策、法规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能够对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性作出正确判断;三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分析能力,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改进意见,能够较好地发挥财务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作用。当然,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最基本准则。具备以上这些基本条件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和积累。从目前农村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农村财会人员所要履行的工作责职相当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参与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负责签订各项经济合同,参加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决策;二是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财务计划,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三是有权监督和检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工作情况,搞好农村财务公开,指导民主理财活动。当前,会计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每个财会人员都要加强学习,为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努力克服文化水平低、业务底子薄的困难和矛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集中精力,虚心听讲,认真思考和讨论,真正弄懂弄通每一个问题。另外,无论是业务主管部门还是会计人员,今后都要注意研究培训和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培训学习效果,我认为突出的是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政策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二是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三是统一授课与研讨交流相结合。
三、要学以致用,狠抓当前,认真负责地做好今年的农经各项业务汇编工作
农经业务的年终汇编,是综合反映村合作经济组织一定时期内经营状况和成果的的综合性文件,是全年工作的总括和反映,农民收入状况及结构,农村财务的成果和构成,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和分布,只有通过年终汇编来显示。年度报表是各级、各层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的依据,更是各单位自身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依据。为此,希望大家学以致用,认真做好今年的农村各项业务汇编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汇编任务。具体业务要求将由市财务站的两位老师作辅导,最后x市长还要谈工作意见,在这里,我只想提三点原则要求:
第一,要坚持真实可靠的原则。各项业务报表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当地的农民收入、农村清欠、集体资产、村组财务等实际状况,必须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决不允许提供虚假的信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住处误导。
第二,要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农经业务报表必须全面反映农村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充分满足各方面对资料信息的需要。各项指标的填列要力求全面完整。
篇8
【关键词】 会计; 企业; 内控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2001年出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开始,至今已8年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历次修正与不断完善,体现了我国业界对内控的不断认识与发展的过程,笔者目睹这一过程并参与历次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有感于这一与8年抗战同样漫长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与发展的艰辛历程,现将这一过程梳理列示,望能对业界了解这一过程进而理解与掌握新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有所帮助。
一、2001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资产负债表项目控制为主线
从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通知(财会字〔2001〕41号)以后,财政部陆续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等5个会计内控规范,另外成本费用、预算两个会计内控规范征求意见稿。
原《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包括六章,具体结构包括总则、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附则。
2001年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以资产负债表项目控制为主线,其内容涉及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具体控制规范的排列顺序基本上按照资产负债表项目顺序排列。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适用范围为所有单位即“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
因企业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业务流程上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其内控很难规定一致,该会计内控体系执行起来也出现困难。且内部控制覆盖企业所有业务层面,已远远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因此,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引导企业内控建设已迫在眉睫,财政部会计司于2007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2007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
2007年,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及17个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7〕7号)及其起草说明,2007年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结构框架为:基本规范共分8章,包括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和附则。
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企业,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涉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其他方面的控制(如对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控制)。具体规范的设计主要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原初步拟定为26项。其中,17项已在2007年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另9项尚未有征求意见稿。这些具体规范,可以概括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17个财务报表项目相关规范,即对与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相关的、可能会对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业务事项提出具体要求的控制规范;已出台征求意见稿的有12项,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的控制。
尚未出台征求意见稿的有5项,包括:资产减值、衍生工具、无形资产、企业合并与分立、服务外包。
第二类是4个与财务报表填报相关的规范,即与财务报表编报相关的控制规范,包括财务报告编制、公允价值、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其中,财务报告编制、信息披露两个规范已征求意见,公允价值、关联交易两个规范尚未出台征求意见稿。
第三类是5个内控的制度支持相关的规范,即为实现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必需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制度支持的控制规范,包括预算控制、人力资源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审计监督控制等。其中,预算、人力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3个规范已征求意见,内部审计、中介机构聘用两个规范尚未出台征求意见稿。
2007年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主导思想已由内部会计控制扩展为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的核心是围绕财务报告设定,控制项目以相关财务报表项目控制为主线,其具体控制规范的排列顺序也是基本上按照资产负债、利润表等的项目顺序排列,但控制范围较2001年已大大扩展,同时考虑了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规范及制度支持,形成较为完备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该内控体系已考虑了为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设置制度环境。但该体系仍然未能跳出会计内控的思维,特别是具体项目控制仍然采用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顺序及名称,给人的感觉还是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而设定的控制,执行规范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事,尚未能体现企业内控的真正目的。另外,对具体项目的控制仍然以“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而各企业各业务流程千差万别,很难要求企业执行统一的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企业反响较大。
三、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基本规范内容包括: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附则共七章,将原“控制措施”改为“控制活动”,将“组织实施”不再单列为一章,而并入其他相关章节,更为科学合理,因为组织实施存在于每个控制环节中,而非独立存在的部分。
其适用范围为大中型企业,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适用范围较2007年更广,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范围一致,是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环境支撑。
2008年财政部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用指引鉴证指引意见的通知(财办会[2008]7号),将原“内部控制具体规范”改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原初步设定的“中介机构聘用规范”被“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所替代,同时增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2009年初,财政部会计司又陆续了:征求组织架构等5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意见的通知(财会便[2009]2号),新增了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5项内控应用指引;征求组织架构等10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意见的通知(财会便[2009]4号),在上文新增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5个应用指引项目基础上修改并再次征求意见,又调整修改了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等5个应用指引并征求意见;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工程项目等5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意见的通知(财会便[2009]7号),调整修改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工程项目、全面预算、合同、内部报告、信息系统等5个应用指引。从“规范”到“指引”,说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以指引即指导性条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法更为科学合理。
这样,中国企业内控框架分为:基本规范统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共有26个,同样可以概括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16个财务报表项目相关内控指引,包括:资金、采购、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工程项目、销售、研发、筹资、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的控制、衍生工具、企业并购、业务外包、全面预算。
第二类是两个与财务报表填报相关内控指引,包括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关联交易。
第三类是8个内控的制度支持相关的指引,包括:人力资源政策、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内部审计,新增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
2007年到2008年内控体系的主要变化为:从原设定的26项内控规范到新的26项内控指引,删除第一类与报表项目相关的内控――资产减值,删除第二类与财务报表填报相关的内控――公允价值,将第一类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3个应用指引合并为“资产”;将第二类与财务报表填报相关的内控――信息披露合并到“财务报告编制”中,为“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第三类制度支持中“中介机构聘用”整体脱离内控应用指引,单列为“内控鉴证指引”,同时新增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5个应用指引。整个内控体系结构显得更为合理、有效,内控体系内容、控制层面更为完整、科学。
笔者认为,删除“资产减值”,是因其内附于各项资产的控制中,无法单列;删除“公允价值”,是因其是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内附于各经济业务事项中,也难以单列;而财务报表编制就是为披露服务的,编制与披露难以绝对分开,故合并。会计中介的鉴证即对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评价已不属于企业内控的范畴,而是站在企业以外的角度对企业内控进行的评价,设立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之外更为科学。从会计内控到企业内控,适用范围缩小了,但控制范围扩大了,不再提及以监管部门为主导,对企业的具体业务环节的控制以“指引”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指导性条款,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应用指引”设定内控制度,不再硬性规定企业必须执行。
2008年内控体系体现了如下亮点:一是内控体系整体框架更加完整科学;二是内控体系从“具体规范”到“指引”提法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内控体系适用范围设定更为科学合理;四是企业内控具体应用指引涵盖企业业务与事项设定更加科学合理;五是企业内控具体应用指引强调企业关注相关业务风险及关键控制环节的控制。
企业内控指引为企业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供标准性的指引,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内控应用指引、内控鉴证指引建立了以各单位具体实施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咨询服务为支撑、企业内部评价、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但是,26个具体应用指引的内控体系还是留有会计的痕迹,尚未能完全摆脱内控以会计部门为主导的意识,如何使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形成以企业管理层为主导推动的内控体系,是业界关心的也是内控体系制定者们关心的。尽管新的内控应用指引尚未出台,但是,从中国会计学会组织的内控培训,财政部会计司的内控讲解中得知,即将出台的内控指引已完全考虑了这个问题。
四、即将出台的内控体系――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出发点,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见图1)
从财政部会计司的内控讲解中得知,即将出台的内控体系在基本规范统驭下,有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及审计指引三大类,原来的鉴证指引改为审计指引,原来的26项应用指引改为18项,且考虑的顺序为企业资源的流向,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出发点,包括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及内控环境。具体构架如下:
第一部分:18个业务配套应用指引。
1.资金流1项――资金活动(把原来资金、筹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
2.物流9项――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外包业务、合同管理、全面预算,取消原成本费用、对子公司的控制、企业并购、衍生工具四项。
3.信息流3项――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内部信息传递(新增),取消关联交易。
4.内控环境5项――发展战略、社会责任、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取消原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两项。
第二部分:1个评价指引。
第三部分:1个审计指引(原鉴证指引)。
该内控体系完全突出了主体控制,从企业业务流程出发,构建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及其所包含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结构更加清晰,突出了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全过程控制。
篇9
关键词:高校财会 职业道德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13-02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群体以及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的总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主要体现在: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和不做假账。
一、高校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更是贯穿于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财会人员在高校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一名合格的财会从业人员应该自觉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更要在职业行为上奉公守法,尽职尽责;不仅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履行好岗位职责,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和社会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财会人员内在素质的要求。因此,加强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下大力气开展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并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切实提高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水平。高校财务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够做好账,理好财,服好务,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目前高校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高校的财务部门是学校对内对外的服务窗口,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关系到学校对外的形象,关系到学校在师生员工心目中的形象。从目前高校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看,虽然总体上是好的,但在财会从业人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财会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到位,不团结周围同志;有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财务分析、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和贷款风险等问题研究不够;有的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不负责任;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法规和业务,工作效率低,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差错;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不能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偷税、漏税、截留资金、私设小金库、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甚至个别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严重丧失职业道德,为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贪污、挪用公款。
三、高校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一)建立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就是人们或组织根据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财会人员的从业行为的进行判断。可以采取单位内部测评、自我测评、服务对象测评的方式进行。也可引入第三方会计组织的评价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能使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有利于财会从业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这里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领导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起好示范作用。领导如果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就会影响并带动财会从业人员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试想如果领导违反会计法规又怎么能要求财会从业人员执行会计法规呢? 二是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奖惩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奖罚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建立财会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将职业道德考评考评情况记录个人信用档案。
(二)建立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仅靠教育手段是不够的,更要通过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而不断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便于操作的,切实可行的职业行为守则。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严格考核和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及道德守则在实践中得以落实,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并将考核情况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大《会计法》、《公司法》、《金融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人员,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的要吊销,该给予行政处分的要给予行政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追究。
2.健立健全多元化监督机制。首先,加强国家监督。税务、审计、银行等监察部门应当严密配合,加强经济活动的监管,促进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检查和监督。第二,加强社会监督。由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监督,履行“经济警察”职责,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第三,加强内部监督。不断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财会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结合政风行风建设,主动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并将相关意见及时与有关财会从业人员进行沟通。
(三)健全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会计岗位的轮换不仅是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之一,也是全面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轮岗制,可以促使财会人员学习掌握多种岗位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增大岗位人员的替代性,做到人才的综合运用,有利于防止财会人员长期在一岗工作,因利益驱使而放弃原则犯错误,出现贪污腐化行为。因此,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换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内部监督;有利于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提升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但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方法等都要求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此在岗位轮换时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置合理的岗位流程和轮换周期。二是要执行严密的交接流程。
(四)强化在职财会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纳入财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中,贯穿于财会从业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首先,要抓好会计法律法规的教育。《会计法》是规范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法》有关规定具体化,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其次,要抓好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的教育。高校财会人员充分要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师生员工服务热情周到。财会人员在与钱物打交道的同时,也是在同法律法规打交道,遵纪守法是财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方针政策、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学习,才能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加防腐抗变的能力。
总之,加强高校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内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适应《会计法》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途径,提高财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高兰.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初探.财经纵横,2009(2)
2.刘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1(4)
3.郑燕玲.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4.戈金义.浅谈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今日科苑,2007(5)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关于基本建设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和交通部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建设资金)是指用于纳入中央或地方投资计划的县际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或改造的全部资金,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拨款、交通规费、银行贷款等各种来源的资金。
第三条建设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讲究效益原则.
第四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资金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和重大开支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上级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含项目业主,以下简称建设单位)。
第二章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六条建设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交通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各省(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建设单位负责按规定使用建设资金,采取“一级管一级”的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
第七条建设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管理单位要做到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项拨付;建设单位要做到专户存储、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第八条管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单位,应设置财会部门,由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管理建设资金。
第九条建设资金的一切收付,必须通过财会部门进行。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使用建设资金前,应根据本办法和国家、上级主管单位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和年度预算,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工程进度和对各类资金的到位规定及时划拨建设资金。
第十二条管理单位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划拨建设资金:
(一)计划外工程;
(二)超过批复工程概预算;
(三)擅自改变建设标准的;
(四)工程质量有重大缺陷未达到整改要求的。
第十三条对于使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建设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
(一)中央专项资金金只能由建设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村公路建设款,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从中提取管理费用。
(二)国债资金按照国家关于国债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执行;
(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农民的征地拆迁费。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支付建设资金时,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工程、计划等业务部门应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结算凭证(发票、收据、工程价款结算单等)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其工程价款结算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同意后再交给业务部门审核。
(二)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合同、协议,对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同意支付的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
(三)根据业务和财务部门的同意支付审核意见,单位领导或其授权人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
(四)财务部门根据单位领导或其授权人的同意支付签批意见办理付款手续。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领导不得签批同意、财务部门不得办理付款: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
(二)计划外工程;
(三)擅自改变建设工程项目和建设标准的;
(四)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五)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工程价款结算单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意的;
(六)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
(七)原始凭证不合法、手续不完备、支付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合同价的一定比例预留质保金;工程交工验收合格且缺陷责任期满后,按合同支付剩余质保金。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支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造价。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项目竣工后,应按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第三章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实行单位自查与接受财政、审计等政府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实行财务公开,由建设单位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对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交通主管部门对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二)审核、汇编、审批年度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支出计划、预算和财务决算;
(三)合理安排及时划拨建设资金;
(四)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和预算安排(包括年度计划、预算调整)、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决算、竣工验收;
(五)监督检查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六)收集、汇总、报送建设资金管理信息,审核、编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分析报告;
(七)督促建设单位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对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确保已付工程款按合同约定满足工程需要。
第二十二条交通主管部门应对建设资金全过程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和建设资金管理规定;
(二)工程项目是否有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标准的问题;
(三)是否严格执行概预算管理规定,有无将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
(四)筹集的资金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及时;
(五)是否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情况,工程预备费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六)是否按规定使用建设单位管理费、提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有无乱摊乱挤建设成本的问题。
(七)资金支付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八)财会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并配备相应的财会人员,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凭证账册、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制约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是否健全规范。
第二十三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对所属单位、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四条根据交审发(*)62号《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决算的审计工作。对重要农村公路项目必须进行审计,一般农村公路项目原则上也要进行审计。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管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单位或有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财经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除触犯刑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外,区别情况和情节给予以下一项或数项处罚: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追缴建设资金;
(四)没收非法所得;
(五)处以罚款;
(六)暂停拨付建设资金;
(七)停止拨付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