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创新 能力 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根本。
1 创新和创新思维
1.1 创新
(1)创新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创新”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一种用充满想象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的本质目的: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创新的主体:人。
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
创新的关键:就是改变。
创新的结果:两种:其一物质的。其二非物资的。
(2)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创造:就是人产生新的精神或物资的思维与行为的总和,强调的是新颖性和价值性,着重指首创,是一个具体结果。
创新:是创造的过程和目的性的结果。
1.2 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实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创新思维的重要性:1)创新思维是企业竞争的法宝;2)创新思维对我们每项工作都有作用
(3)常见的思维障碍:1)思维定势(从众思维、权威型思维);2)思维惯性(习惯性思维、刻板型思维)
(4)突破思维障碍:第一,顺向思维。第二,改变思考的顺序(逆向思维)。第三,转化思维方式:1)相互联系的事物相互转化;2)直接思维转化间接思维。
1.3 创造力
(1)概念: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成果,这种能力叫创造力。
(2)如何充分发挥创造力?①要充满好奇心②无知者无罪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2 创新能力
2.1 创新能力含义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和技能。
2.2 创新能力的特征与作用
第一:特征:(1)综合独特性;(2)结构优化性。
第二:作用:(1)教人学习创新思维;(2)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2.3 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1)遗传因素;(2)环境;(3)实践;(4)创新思维。
2.4 创新能力的构成
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多种能力。
3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
3.1 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界定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和创新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以创造性劳动为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作用和生产人员等各类专业专有技术人员。
3.2 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
篇2
本文重新审度创新思维的研究视角,认为创新思维的提高更多的是要在过程上下功夫,正如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创新思维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对动机的出现、目的的产生、酝酿的磨合、顿悟、质的飞跃、成果的最终实现等一系列积累机制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唤醒人们对艺术生产中创新成果产生过程的重视。这对于在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生产的含义
古希腊时期,与高级精神活动的诗的创造相对比,艺术只能说得上是较为低级的精神活动,与制作、生产和技艺几乎划等号。这一说法首先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如:画家是影像制造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柏拉图认为艺术无力抵达理性世界,仅仅强调了艺术的表象性特征。他将绘画的技艺性与体能劳动低贱性化等号。亚里士多德则着重强调了艺术的生产性,一切艺术均被他视生产、制造。在他看来,艺术中的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为生产的制作与艺术的摹仿。学者和艺术家们有关文艺生产的见解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但始终未能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区别开来。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长期以来盛行的上帝赐灵论因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高涨而基本消除,文艺是天国的折射的观点为学者们所反对,文艺是世俗世界的镜子为人们所坚信,文艺作品已不再是神启的结果,而是艺术家头脑的创造物。这些文艺生产的见解引起了近代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兴趣,成为了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并试图系统探讨精神生产理论的派别。如:亚当斯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研究,领悟到了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发现了精神文化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
以上文艺生产的见解,在马克思这里得到进一步地批判继承:其艺术生产思想萌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宗教、法、道德、艺术等等意识形态被他看作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受生产规律的支配。
第一次使用艺术生产这一概念则是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马克思因此开始建构起了自己完整而科学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系,将艺术生产分为几层含义:第一,艺术生产既可以体现为一种宏观的社会生产,又可以体现为艺术家个人的微观创作过程。第二,艺术生产既具有人类自觉生命活动的表征,又具有明显的物质性和世俗性特征。之所以具有人类自觉生命活动的表征,因为艺术生产具有鲜明的人学本体论色质和生命精神化的超越性品格,提升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人性化的一种更高境界;之所以说具有明显的物质性和世俗性特征,因为艺术生产深深植根于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第三,艺术生产既可被视为一种生产制作,又可被视为用艺术精神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创造活动。它的生产制作性和劳动者的生产实践、体能技艺密不可分;它的创造活动遵循独特的规律。
二、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的研究
创新Innovation一词从拉丁文Innovare转化而来,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第一次将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引入经济领域。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又将创新引入了管理领域。如今,创新已作为一种理论,扩展到社会各层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
国内对创新思维的综合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1.创新思维的原理、特点、方法。2.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运用,包括在各种阶段、不同具体学科领域的培养与运用。3.有关创新思维的哲学研究如:甘敬东的《创新思维的互补机制》、孙洪敏的《创新思维的运行机制》《创新思维的物化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遵循一般物质生产规律,又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艺术的前生是创造,由人创造艺术,那么,就要提高人的思维,思维必须开阔,必须解决思维的局限,这是提高艺术创新思维的关键。创新思维一旦产生则对实践起指导作用,通过创新实践活动改造客观对象,有目的,并有序地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组合,满足艺术生产的需求,创造出体现创新目的的新对象。因此,创新思维正是艺术生产的核心价值体现。
国内与艺术生产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在经济方面得以论述,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顾兆贵教授的《艺术经济原理》。在这本着作里,提出艺术生产虽为精神生产,但与物质生产一样,必须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神生产具有客观的物化过程,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任何精神生产,包括艺术生产,都不可能实现。同时,他还在《艺术经济学导论》中谈到,原创艺术商品价值的创造只能是不同门类、独立艺术个体的劳动创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不了它的价值量,它的价值量也不可能简单地等同于个别劳动时间。原创艺术商品的价值是通过长期训练的探索性劳动和反复练习排练的实验性劳动来衡量,正如台上1分钟要靠台下10年功来换取一样。它承认艺术创作经验、艺术传达和表现的技能技巧。创新思维与艺术生产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还体现在艺术设计方面,如:吴承钧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设计创新》、左明的《浅谈艺术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或是集中在与艺术生产有关的艺术教育的结合研究上,如:龙云飞的《关于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许砚梅的《浅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余雁的《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探究》等。
三、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的积累性存在
(一)艺术生产目的的积累
如列宁所言: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自然界不可能满足人的需要,人必须通过创新实践满足自身需要,必须通过创新思维,使艺术生产满足人的需要。艺术生产者每获取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加强观察事物的能力、注意生活中的难点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获取创新改造的目标在于发现问题和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想出克服的办法,开发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新产品。
(二)艺术生产主体的积累
客体从客观形态向主观形态的转化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了解、选择、改造和创造实现的一种创新过程,并非将客体原封不动地移入到主观形态中。作为思维主体的艺术生产者,他(他们)在艺术生产中诸多方面的积累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创新的过程,如:来自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情感意志、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积累。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协作过程也存在积累,如:团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沟通和创新机制的建立等。
(三)艺术生产创新思维中的量变积累
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的产生首先来源于一定的量,即从艺术生产者个人的创意逐渐发展为团队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意。个体的创新思维固然有价值,但只有当这种创新思维被多数人认同并接受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创新思维客体的性质,即创新思维重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变化。在发生质变以前都是创新思维量变的积累。
四、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的积累属性
(一)积累的时间性
积累最需要时间,时间使积累发生质的飞跃。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的产生亦如此。积累的时间性将艺术生产创新划分为三阶段:艺术创新准备期、艺术创新进行期、艺术创新完成考验期。
所谓艺术创新准备期,指的是基于解决某一类问题的需要,带有明确目的性地关注相关周边事物可能产生的联想、知识的迁移、激发的灵感等,积极收集素材,做尽可能多的准备工作。显然,对周边事物关注的积累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生产者进行创新时的素材质量,如果缺乏这个过程,创意将成为无源之水。所谓艺术创新进行期,指的是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或是与时间争分夺秒),从各种角度反复尝试各种创意思路、方法、手段,努力有所突破,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熟悉的印象往往会首先在需要的时候呈现,需要不断地筛选、过滤已有的想法,保留积累新想法,以求突破。
所谓艺术创新完成考验期,指的是在艺术创新实现,即问题解决之后,需要得到客观的检验,最好就是接受市场的考验。与此同时,艺术创新一旦实现就变成了过去时。该创新成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需求的不断产生,逐渐失去其创新性,从而开始一个新的创新过程,所以,创新是有生命周期的。
(二)积累源点的相对性
积累既包含专业知识的积累,又包含平时生活体验的积累。专业知识的积累体现于掌握某种技能具有明确的积累源点;生活中的体验积累则是在潜意识的状态和修行中进行的。无论积累是否有意,客观上总是存在的,相对就会存在一个积累源点。当专业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状态时,生活中的体验积累将与之遥相呼应,产生创造的灵感。作为艺术生产者要特别注重将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生活体验的积累相结合。
(三)积累的合目的性
人的实践总是带有目的性,即使在某一具体行动上看起来似乎漫无目的,但其行为背后都会有一种潜在的逻辑,总体会表现合目的性。在特定情况下,积累体现出强烈的目的性,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一种无目的的行为。同一般人相比,艺术生产者不仅需要有更多更深刻的生活体验,而且还需要有更敏锐的观察力。伴随其专业素质的提升与成熟,最初就开始形成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积累逐渐变成了下意识的积累过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对事物看似不经意的留意,在日后的艺术生产中很有可能成为创新的突破。因此,积累过程总体上来看是具有合目的性的。
五、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的积累模式
(一)线性积累
线性积累常表现为单一主体在各自时间轴上有方向、有目的的积累过程,随时间的推移呈增长趋势。如:艺术生产者专业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积累的综合过程、创新团队合目的的积累过程、企业创新的积累过程等。
(二)非线性积累(网状积累)
非线性积累又称为网状积累,是指来自不同领域和维度的知识在同一目的平面中不断地累加、碰撞,产生创新性质变的非线性过程。相对于线性积累,这是一种更高效的模式,它涉及到知识的横向性、多元性。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有利于思维的拓展,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得更大的创新突破。
艺术生产中,创新积累较多地运用了非线性积累。艺术生产者结合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体验,根据已被实践或科学实验证明的原理、功能,综合不同领域和维度的知识,构思独到的创意,巧妙地合成新的造型形式,服务于人类。如此以来,艺术生产者的创新积累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将想象的翅膀安插在现实的基础上,使创意来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
六、结语
本文的研究还只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对艺术生产中创新思维积累性研究的抛砖引玉探讨,只是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还有待进一步系统性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兆贵.艺术经济原理[M].人民出版社,2005.
[2]匡长福.创新原理及应用[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建胜.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
[4]赵润琴.创新思维的定义、特点和类型[A].瞿麦生.点击经济逻辑[M].香港: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4.
[5]吴承钧.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设计创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7,3.
[6]甘敬东.创新思维的互补机制[J].求实,2006.1.
[7]王鹏.艺术设计中的哲学思考[D].清华大学,2005.
[8]王兆健.论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科学教育家,2008.5.
[9]许砚梅.浅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3
一、紧扣教学活动环节,设置创新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环节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教师只有通过周密、细致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将学习能力培养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润无声”的影响,达到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开花”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处处皆教学”、“能力训练无处不在”的“运动式”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根据各环节的目标要求,设置出足够的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感知知识内涵的丰富联系和深刻含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情感。
二、发挥问题探究特性,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探究未知问题或现象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压力的不断加重,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情感的影响,不愿动手探究,不愿动脑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探究思维的内在天赋,借助数学问题要素,搭建起有效问题平台,发挥问题探究特点,教师设置探究问题,提出探究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知识,开展探究问题活动,找寻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使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明晰思路,从而掌握和领会创新思维的要领,奠定创新思维初步方法基础。
探究题:已知:如图1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D=BC,延长AB到E,使BE=DC,求证:AC=CE。
上述探究问题是教师教学“梯形”知识内容,为使学生掌握和领会“梯形辅助线条件的基本方法”,而设置的一道探究性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开展自主解题活动,独自找寻出进行这一探究问题解答的方法,然后向学生提出“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共同思考分析,找寻进行该问题解答的其他途径,学生讨论小组讨论,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该探究题宗旨是“掌握和领会梯形辅助线条件的五种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探究问题的形式,发散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初步掌握了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
三、彰显学科内涵特点,注重发散问题教学,积累创新思维经验
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利用其内在的知识关联点,多设置和运用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问题辨析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活动,通过长期锻炼和积累,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1:如图2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DE//AC,DF//AB,(1)求证:FD=FC;(2)若AC=6 cm,试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问题2:如图3所示,大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8厘米,高是12厘米,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顶点分别是大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篇4
【关键词】联想 疑问 自主探究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限于对学生们知识方面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英语教学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加强学生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并不冲突,教师要在帮助学生们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创新思维。本文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引导学生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是在对事物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的一个^程。不论是飞机的创造还是灯泡的发明,都是源于发明家的想象,因为有了想象,他们才会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究。因此,良好的想象力是进行创新的前提。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联想的能力。这样,他们的知识系统才会更加的完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如在进行词汇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联想法进行记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效地记忆词汇,还能提高他们的联想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In the park这单元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联想,让他们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单词的印象。我在讲解这单元内容时,当我讲到cow、pig、chick等单词时,我让学生们根据我所描述的动物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表现这个动物的英文单词。如我说moo,moo,学生们就会根据这个象声词去联想到cow;我说oink,oink,学生们就会联想这个词的含义,然后根据这个词的含义再进一步联想到pig这个词。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应的词汇,还会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二、课堂中设置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思考,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提问方式是不行的。教师需要对相关的习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然后利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Teenage problems这单元内容时,教师要根据课文中内容特点,设置相应的疑问,利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们思考,让学生们在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时,对Teenage problems这个话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们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阐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问到: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e problem?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应的语法知识和重点句式。
课堂上设置适当的疑问,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知识,并能够他们的创新思维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当然,教师在设置疑问前,需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外延,提高学生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疑问来加强学生们思维的训练,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教师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被动地学习,思维处于一个僵化的状态,这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构建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在一个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下,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也是更为灵活的,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解Teenage problems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为一些活动小组,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究相关的知识和问题。比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Teenage problems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讲解be strict with sb.;be valuable to sb.;hear form sb.等词组时,可以让学生们和小组成员互相练习。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意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堂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会有更大的表达空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空间,这也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
总之,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利用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主动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们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字体设计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其本质就是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有现实意义的思维成果。而艺术作品的精髓就是在于创新和创造。每一个艺术作品,每一项设计,它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这才是创新思维的真谛。字体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大军中的一员,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们应该具备的素养,其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必须从学校开始抓起,重视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2.训练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对于占据字体设计半壁江山的创新能力,在中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创新思维训练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适应本校学生的教学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纲领。但是具体的训练计划必须由各个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切不可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在创新思维训练中重要的两点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为大家引经据典,多举一些优秀的字体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摆脱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突破固有模式,在设计时能有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逆向思维的养成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字体设计创新性的提高。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固有模式,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出别具一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关于传统字体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训练
在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在课堂中教师一般只强调书写和作业的完成程度,仅仅是熟练地书写中外文各种字体。而对文字设计的创新性培养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固有的大班教学及讲述课本内容。大多数中职学校关于字体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很少,甚至是没有。学校也并不重视对创新思维的训练,不将此作为教学重点。这种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也难以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因此很多学校仅仅是作为面子工程,敷衍了事,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训练。
2.创新性思维训练模式化、教条化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条化和模式化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一成不变,仅仅是讲解书面知识或者是PPT,对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模式化、教条化,以临摹为主,以书面形式作为考核标准。因此,很多学生习惯性地模仿教师或书本,整日埋头于大量的练习作业,这样长年累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许多教师的教案甚至几年都不变,如果教师是这样,那么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就会逐渐降低。教师都缺乏创新性,学生又该如何提高创新性思维呢?
三、如何解决创新思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计划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增加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时间,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有思维的碰撞,突破书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考核方面,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考核,例如可以以完整的字体设计作品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考核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的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将创新思维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际操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创作。比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或者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型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加强不同院系甚至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举办各种艺术设计、文字设计展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
2.将字体设计与其他创意相结合
将文字设计与图形创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文字的前身就是图形,最早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而图形又比文字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因此将文字与图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创造能力,还可以将图形的创意运用于文字中,突破文字本身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让文字不仅仅是作为记录、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将它们赋予新的艺术含义,创造出更具有突破性的文字设计。将文字设计与其他设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们意识到,文字设计并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作为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与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相结合才能表现出它的灵魂精髓。很多艺术形式都是由文字演变而来,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将其他艺术和文字艺术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潜能,就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小结
篇6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应根据学生实际,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颂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为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创新的成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学生当堂驳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是作者写错了。我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结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朵”字产生了一种审美的体验,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引导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上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又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我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一般小说标题中所涉及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如《孔乙己》、《骆驼祥子》、《范进中举》等,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时,我从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中学生积极求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往往是良莠并存。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培养创新思维。如学完《俭以养德》后,我设置这样问题:本文证明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之间关系:(1)三个分论点可以任意颠倒,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2)第一个分论点和第二个分论点可以颠倒,第三个则不能,因为第三个分论点在含义上比前两个分论点深刻;(3)都不能颠倒,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问题提出后有学生意见不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思维,我把每种情况选一个代表,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观点的理由、依据,然后组织学生针对他们所说的理由、依据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据理力争。最后,我把学生的认识统一起来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变异为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在联想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篇7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但由于其他学科占用了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只是一门简单、不需要深入学习的学科,而不予以重视。这种现象导致了语文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因此,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改善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还极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拓展延伸的措施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拓展延伸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在学生可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如在教学《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到老舍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当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后,再引导学生钻研课文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
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基础,还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运用生硬的技巧,把教学内容晦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拓展知识,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学生在学习了优美的文章后,教师可以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康桥,看见唯美的景色,自己会创造出什么优美的诗句。通过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走进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多角度、多方面理解作者的感受,而不是机械性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创新中使学生对拓展延伸的语文课堂充满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语文的奥秘,从而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把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意义
篇8
一、课堂上,当面交流发现并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来创设一种相互学习、交流的情境。小学的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他们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自我。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成一组,让他们一起积极地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他们不仅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交际沟通能力,他们还学会了倾听其他组员的建议,锻炼他们的筛选信息、逻辑推理能力,从而能得出最终满意的结果。此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往往会有配套的奖惩制度,所以学生们会着重注意自己的表现,不给小组带来扣分损失,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快乐。此外,我还经常开展”我是小老师”的课堂活动,就是让学生们当课堂的主人,自己组织所要跟大家分享的数学知识,用自己喜欢或者用同学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示。比如在讲到”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讲课活动,反响效果很好。他们为了让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特地从家里带了绳子、米尺等,先出示了一个用细绳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要把细绳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方法;接着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也可以测出圆的周长,分别用了绕线法和滚动法;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能”,这时候我就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这种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其实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被动的,而发现问题是主动的。所以要培养学生们的质疑意识也很重要,给机会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地,有针对性的,争论性强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课余时间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世界形势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代新人,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以“变”求“新”,培养学生求异性的创新思维能力;启迪质疑和反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强化主体意识,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意义重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和总结。现在现实是学生们根本没有课余时间这一说,不是繁琐的课后作业就是各种补习班充电。其实作业过程就是不断的重复过程,适量适当就可以了。更为重要的是课余时间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间。他们只有下了课才有时间去观察、去回味、去反思。所以我认为更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们实际生活中,自己动手实践而碰撞出的火花,所以与其留一堆学生厌烦的作业,不如留些让他们实际操作的活动项目,效果更可观。比如在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我就要求他们,回家自己动手做一个你所了解的几何图形,然后废物利用再找生活中的几何。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他们会用橡皮泥捏成球体,会用矿泉水瓶剪成圆柱体,用报纸剪成菱形、正方形等等,为了美观他们还在上边画上自己认为漂亮的图案等等,就会发现其实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老师不能做那种扼杀画绿色太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刽子手,我们要给他们机会去表达他们新奇的想法和不一样的思维角度,让他们能有个自已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现在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不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要会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形成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目标。
作者:娜日莎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
篇9
关键词:创新思维、技术创新思维、管理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024-02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一种思想,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实践;创新是一种原则,并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开展具体活动。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ter)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如果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看作是先进的生产力,那么企业制度、文化、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等则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变化导致企业制度的变化。如果企业技术创新了,企业的相关制度不随变化必将影响或者阻碍技术的变革。时下人们一直在讨论一个热门的话题:为什么中国人民勤劳而不富有?笔者认为,究其原因就是某些企业、某些政府部门低效率运作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人们一直在做无用功,造成了通常所说的勤劳而不富有的现象。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必须创新,技术的创新导致了企业制度再创新,而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为先进的生产力。
二、创新思维的特点
1.积极的求异性。它表现为无论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是思维活动结果等方面,都与传统思维活动存在着不同的新颖之处。
2.系统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创新思维结构的层次性。
3.创新思维的动态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及时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一个思路或方向变通到另一个方向;及时抛弃一些旧的思维观念的旧的思维方式,转向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维材料。
三、企业发展需要创新
1.技术进步需要创新。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更多的发明,在新技术领域和变化了的市场结构面前,企业必须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及创造更大的利润。
2.市场推动。每一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当产品走向衰退或者市场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必定要求企业及时的变革创新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3.政府启动。例如军事工业、核工业的实施,国家政策的要求,例如设立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这些都是政府启动的行为,国家意志的表现这种对技术的创新不可抗违。这时企业若能及时创新,紧跟国家政策,必然能加快企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企业内部需要。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都希望企业能更好更快发展,企业发展了,所有人的待遇和福利都将进一步提高,这都需要创新。
四、利用创新思维,推动企业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思维可以分为技术创新思维和管理创新思维,它们对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等巩固和发展有着共同的推动作用。企业创新思维其内涵可概括为:创造一种新产品或将原有产品赋予新的功能;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重要物料的新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对企业管理实施新的办法;新的人才录用和使用机制。
1.利用管理创新思维推动企业发展
管理创新思维对企业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的作用而起到推动作用。社会观念、人的思维都在进步,没有创新思维,企业的管理理念就会停留在过去,使员工的思维、人力评估、资源使用无法和企业的管理理念匹配。从而导致人员的流失,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管理创新思维对企业市场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在我国固步自封的年代,缺乏对外面世界的了解,管理理念陈旧,从市场的了解、应变能力缺乏创新思维,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弱。而在改革开放到加入WTO之后,企业管理思路开阔,敢于运用创新思维改革企业制度和运作模式,敢于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内,从海尔、联想、华为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创新思维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管理创新思维对企业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因为有了创新思维才会对目前存在的企业文化进行置疑,对不符合当前企业发展、不符合当前社会现状、不符合当前人们思维的企业文化进行调整,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从而促使企业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加大企业员工对企业归属感。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对员工影响,我们可以进行活动创新,例如通过组织篮球联赛等体育活动、生日庆祝、节日活动、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管理。也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更实际和全面。
管理创新思维对企业凝聚力起到推动作用。当管理创新思维给企业带来生机,给员工带来利益的时候,企业的凝聚力会随之而加强。通过对企业管理现状分析,通过管理创新思维使企业效益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改善,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企业的凝聚力必然得到加强。这一点在很多企业可以充分体现,原来企业刚刚起步效益和福利跟不上,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自然提高,使得很多原来离开公司的优秀人才又重新回到企业来,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外界管理人员。
2.利用技术创新思维推动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使得企业在科技技术发展、技术人才使用、新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它包括新技术的引进、新技术的开发、新技术人员的使用、新设备的投入、新产品的设计、新业务的拓展等多方面。
技术创新思维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产品、核心业务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实力。技术创新必须跟随市场而变化,只有通过不停的产品创新才能够跟随市场需求、确保市场占有率,才能够锻炼企业的技术队伍,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才能够确保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思维对企业生命力的延续起到推动作用。而企业在技术的认识、在技术人才的重视方面也需要有与时同步的创新思维,通过创新的技术人才管理,创新的技术开发和引进,使得企业的技术发展得到持续,并保持长久生命力。陈旧的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生命力,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命力,企业的生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息息相关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强势保持青春,企业的生命力也同样获得延续和加强。
技术创新思维对企业人才使用起到推动作用。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面临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时候,必然对企业人才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新技术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新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对企业现有人才有推动作用,使得他们有危机感,必须努力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而企业为更快适应新技术,必须招揽适合的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在企业在人才的使用方面,需要有创新,以保持现有优秀人才和外来优秀人才的融洽使用,从而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思维对企业的推动力是全方位的,从人、制度、技术、物资、财务、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等巩固和发展有着共同的推动作用,保持企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10
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贯穿于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就学校教育而言,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各种课程教学环节,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最积极的主导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在设计方法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一、树立功能观点
产品是功能的载体,是功能的实现方式,功能是产品的本质,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是设计的核心,“功能”思想是设计方法学最重要的概念。
在设计方法学课程教学中,强调产品功能,要求学生逐步树立功能的观点。告诉学生,设计产品不是着眼于产品的本身,而是通过某种物理形态体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不要首先从产品结构着手,而应从系统功能出发设计产品,这是一种设计方法的转变。
产品设计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可以把常规设计时首先从产品具体结构的思考转化为对产品功能的思考,从而可以摆脱产品现有结构形式对思维的束缚,寻求一切能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工作原理,探索满足这些工作原理的技术装置――功能载体,并且通过对各种功能载体的组合和选优,找到能实现产品功能要求并具有创新的设计方案。这种紧紧围绕产品功能进行分析、分解、求解、组合和选优的方案设计方法称为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的重点在于提出创新构思,使思维尽量“发散”,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选优。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
引导学生在设计产品时,从产品的功能入手,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功能原理设计,以期获得好的原理方案。例如在讨论减速装置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定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这是他们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设计对象,大家都很熟悉。通过采用“黑箱法”分析减速装置的总功能,即降速增矩,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豁然开朗,明确了凡是能够实现降速增矩功能的装置都可以视为减速装置,于是他们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还列举出行星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链传动和带传动等减速装置。
强调产品功能,树立功能的观点,有利于抓住问题本质,拓宽思路,摆脱传统的旧框框,获得新颖的较高水平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首先来自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应善于发现矛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方法学是关于设计的科学,它认为创新是开发技术产品的灵魂。在解释设计的含义时,强调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在设计过程中,总有新事物被创造出来,这个“新”字,可以指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东西,也可以指已知事物的不同组合,但这种组合结果不是简单的已知事物的重复,而是总有某种新的成分出现。设计中必须突出创新的原则,通过创新思维,探求创新的原理方案和结构,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同时也指出,没有任何创新的模仿和测绘不能够算是设计。这样,在课程一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到无创新就无设计。
课堂上结合创新设计实例,打破学生对创新设计的神秘感,使学生明白,创新设计并非少数杰出人才的专利,相信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创新能力,人人都可以进行创新,创新能力无时不在,创新能力无人不有。如果具有挑战精神,冲破思想上的束缚,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便能调动创造性而获得出乎意料的创新成果。同时教育学生,创新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不能幻想囊中取物、轻而易举,不要有消极的思想,害怕失败;要有坚定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创新设计的案例,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兴趣广泛、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意志坚强、敢于质疑、有信心和责任心的优良创造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创新活动前半期,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创新活动后半期,是把创新思维付诸实现。许多创新技法都是由创新思维发展演化而来。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源泉,创新的关键是思维。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二者的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力图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输出,看到一样,想到多样;看到一样,想到异样,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跃进。收敛思维是将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汇集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其特点是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起来,通过比较、筛选、组合、论证,得出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创新活动中,光有发散思维的活动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创新活动的最终结果只需少数或唯一的结果,所以发散思维之后尚需进行收敛思维,这两种思维的有效结合组成了创新活动的一个循环过程。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注重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素质培养。从问题的多样性,可以产生大量新的假设;从问题的伸缩性,可以改变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从问题的新颖性,可以去探索不同于传统方式的解决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