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

篇1

然而,就在这样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学生出现了厌学体育课的现象,更可怕的是,人数正在逐年递增。先是女生出现厌学,而后男生也出现厌学。原先每个班有2~3个厌学,接着发展到1/3,现在能达到1/2以上的人数。面对着这种不良现象,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如下厌学体育课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学生对体育课期望值过高,落差明显

初中生初次上体育课时,他们对体育课已经非常熟悉。因为他们从幼教阶段做游戏的体验,直到小学阶段的游戏兼简单体育常识课,还有从生活中和电视上了解到的体育印象,因此他们有的把体育想象成“玩”的课,或者把体育想象成电视里高水平比赛的激烈与优美。由于这些过高的想象,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很高的“期望值”,主观上愿意参加体育课,而在体育教学中他们却总要面对体育教学的相对时间短难以尽兴,技术提高程度有限,人多体育器材不足等现实。这样学生的“想象”与“现实”就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使得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在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这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明显差异。比如,队列练习,每个学生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学生在频繁的练习后体会不到自己的进步。

三、技能的差别和身体形态的原因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在学习效果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也就是说当场显示技能的差别,一个动作的好坏当即展现在全体同学的面前,其他学科就不尽然。因此,很直接的评价会使一些学习较慢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二是在集体比赛项目中学生之间的技能要结合运用,而其他学科这种配合很少。因此,在比赛中,技能落后的学生就会受到同组学生的排斥,自信心受到伤害,这是一些“笨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四、体育教师的原因

这是指体育教师本人素质的原因。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初中生心理、生理的特殊性,体育课组织不好往往会显得很散漫,活动起来气氛不够热烈,组织纪律有时也会遇到困难。体育教学又在操场上进行,有的教师为了严明纪律过于严厉粗暴,经常批评那些散漫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在体育课上心理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五、克服厌学心理,应采取的对策

1. 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懂得,体育课不是单纯“玩”的课,是在教大家学习技能提高素质,并且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2.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多利用器材,多创造新教法、新形式,使同学们乐于接受。

3.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中做好分组练习。

篇2

[关键词]艺术院校 体育教学 系统化

[作者简介]杨红伟(1965- ),男,四川成都人,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院校学生体育课教学。(四川 成都 6100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10-02

就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系统而言,拥有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平台,为培养艺术人才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但在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系统中,相对艺术专业,其体育教学却有着鸡肋般的地位,这种尴尬一方面制约体育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真正为广大的艺术人才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其体育能力,也当然地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并从健康上缩短了其职业生涯,把体育教学系统化是当前艺术院校亟待加强的课题之一。

一、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系统化构建的必要性

根据当前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课程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开展,一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毕业考核需要,二是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等需要。由于艺术院校专业发展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直观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教学的分量,艺术院校学生对健康与个人体育能力对其个人能力的决定性被高度认同,使得艺术院校开始从学校教育系统化立场来强化体育教学。

1.艺术院校整体教育发展需要。艺术院校作为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艺术传播教育人才以及艺术评论等人才的院校,需要立足于更加雄厚的艺术基础,即鲜活的社会生活知识和各种学科的学习发展,从学校整体教育上来规划发展学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开辟艺术发展的源泉,也为艺术人才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因而,其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艺术发展的需要。艺术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对独立于其他专业,但由于艺术是出自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酝酿与创作,使艺术自身发展需要密切关注生活、深入生活,甚至创造艺术性的生活,因而,艺术院校从其自身艺术的创作与提升,都需要加强体育教学的系统化,才能真正系统化地为艺术发展提供营养。其次是艺术人才素质提升的需要。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与艺术技术技能等,也要有强魄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等,这就需要学校整体系统化开展体育教学,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提高艺术人才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等保持与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2.艺术院校体育教育特色的需要。艺术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高度抽象表现,其本身即以特色而展现其独到的魅力,但作为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也需要与其艺术专业教育一样开展特色教育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为艺术院校艺术特色发展与提升做实践准备。在体育教学实践的特色从两个层次来展示:一个层次是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此特色是站在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宏观角度,与全国其他普通高校的非体育专业教学比较而言,其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也在积极地通过体育教学为其艺术成长做好准备,即其体育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艺术发展与未来职业需要而服务的,因而,在实践中会在不同的艺术专业上展现不同的侧重,如相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与美术专业的体育教学,则有着显著的区别。音乐专业的学生由于要练习乐器,因此体育教学开展的项目要避免伤及手指和上肢,不能开展台球、排球、篮球、体操等项目。而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坐姿时间太长,因此他们的体育项目多开展田径、球类项目。另一个层次是体育教学的艺术特色。作为在艺术院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其也会在学校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实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发展之路。尤其是教师会在各专业艺术的感染中,把自己所任学科教育作为艺术性的提升,如体育课堂教学语言、体育技术技能传授方法、体育器材的运用与制作、体育服装的设计、体育项目的选择与融合等,都会做出创造性和针对性的艺术改进与提升,如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阶段引入健美操动作等。

二、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系统化构建误区

艺术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实践,一直在不断进步中前行。但由于教师科研功利心、艺术院校教改的环境、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等限制,使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并没有按照规划或初衷开展,使极个别教师或极个别学校陷入误区。

1.课堂教学代替学科系统化。课堂作为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实现载体,是其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作为高校的教改教研等,任何专业与学科都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而实现,课堂教学既是体育教学系统化的起点,也是其成效检验的终点。然而,在实践中把单节体育课堂教学、单项目体育课堂教学与班级或院系体育课堂教学纵向开展作为系统化,显然是以偏概全。其常以两种形式表现:一种形式是课堂化代替系统化。在教学中往往以追求每节课的精致为宗旨,把每节课都上成经典课,既要突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要让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上有切实的收获,其每节课常以数据量化的学生体能指标,教师或学校问卷调研的满意程度为基本标准,达到预设的分数或比例即为合格或优秀等。但这种微观的精致并不代表就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系统化,反而走进了课堂代表系统的误区,最终表现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表演,且在学生日渐熟悉的套路中会消磨学生的兴趣与新鲜感。另一种形式是班级或院系化代替全校化。这种情况主要是把班级或院系看作学校体育的独立单位,尽管在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与开展的教学内容相同,但没有把全校所有的班级与院系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来看待,实现整体统一、细节区别的教学。如针对舞蹈系与声乐系之间的体育教学,就要根据其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区别、学生体育能力的区别做出区别性的教学,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扬长补短。舞蹈专业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避免安排力量性训练,因为力量性训练会导致柔韧性降低。

2.学科偏离或脱离学校课程系统。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教学的专业性,也无形中决定了其封闭性或排斥性,即所有的非学校艺术专业外的学科,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相对而言作为选修课或点缀性的学科而开展。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因为其与艺术专业关系不密切,而在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体育学科成了艺术院校开足开齐课程与丰富学校校园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在大学生就业考核的指挥棒下,各艺术院校当然地会以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为中心,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成为或者被隔离在外的学科,造成了学科偏离或脱离学校课堂体系的现象。一是体育教学没有纳入艺术人才素质培养内容,因为体育的专业性与艺术专业的专业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专业理解上,体育教学在艺术院校中只能被作为一种考核性的科目或活跃学校氛围的学科而存在,既没有把体育作为一种艺术,也没有去积极地开发体育的艺术性,从艺术的发展上排斥一种艺术源泉,从艺术类型上制约了体育艺术的发展。甚至在某个时段内学校体育课会让位于学校专业课或其他学科的教学或学习等,导致其他专业的教师鄙视或排斥体育课,学生在学习上不重视。二是体育教学与艺术类课程相割裂,主要表现为相互之间交流少、借鉴少,尤其是艺术专业的课程,都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和寻求创新,相对其专业以外的学科,无论是专业发展上还是个人兴趣上都少有问津,甚至都害怕其他的专业或学科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作为体育学科在一个非体育专业的学校中开展,显然与艺术专业的诸多学科相比难以突出。因而,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只能靠体育教师与极个别校领导的强力坚持,才能真正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系统化构建方法

要真正发挥体育教学对艺术院校艺术发展与艺术人才培养的积极能动作用,就必须立足于从学校整体发展的大局来寻求突破,即在把体育本身系统化的基础上,再把其纳入艺术院校课程的整体系统化中,真正在学校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的层面,融入体育学科的相关内容,为各艺术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健康与激情动力。

1.学校整体课程系统化构建。尽管艺术院校会根据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和艺术发展需要,对学校的艺术专业课程做出各种规划与计划等,但在学校整体教学规划中却缺乏一种系统化的构建,即不能把所有的艺术专业门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计划,实现团队形式的特色发展,体育教学更因种种原因被排斥在计划之外。因而,要想开发体育的艺术潜力、体育对艺术专业发展的灵感激发与创造潜力,艺术院校就必须有全面科学的课程系统化构建。首先,学校整体规划所有专业课程教学,这种学校全局性的学科系统化构建,即在各艺术专业系统化的基础上,对学校艺术发展与艺术专业发展做出更宏观的系统化构建,实现学校系统化构建、专业系统化构建与学科教学系统化构建相结合,把专业、学科都纳入学校系统化的程序中,使其在整个系统中通过更加优化的整合,在相互借鉴、学习与融合中,实现更多的耦合与创新。其次,学校把体育教学艺术化开展。作为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其特色,即学校要从有利于各专业艺术发展的角度与体育学科艺术发展的角度,积极地把体育教学艺术化,使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科项目上都增加艺术的元素,通过体育自身的积极创新与提升,来吸引各艺术专业的关注与兴趣,达成艺术专业积极地引进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元素,体育学科教学也创造性地寻求艺术特色上的突破。

2.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系统化构建。这种系统化的构建,既要有上述宏观的构想,也要有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的实施步骤。根据当前艺术院校与全国其他普通高校的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切入:其一,融入学校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即学校从专业课程设置上,把相关的体育学科根据专业院系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来刻意设置。例如针对美术系学生长期坐姿等特点,体育课程把健美操、体操等项目作为其必修学科,在学科考核上与其专业实施同等的考核标准,以推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其二,与艺术专业教学相呼应,艺术院校由于艺术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其体育系统化构建也要相应跟进。如相对不同的专业可以采取侧重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一方面培养其职业发展中的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与其未来职业相结合培养其个性体育能力。例如,舞蹈专业的学生,由于其运动相对较多,就可以把那些相对安静、节奏慢的项目与其专业结合起来,帮助其恢复舞蹈训练的疲劳等。

四、结语

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系统化构建,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即要以艺术专业的发展为核心,不能为了体育教学的系统化而迷失方向,把学科建设的重点走向体育教学重点化,也不能完全把体育教学艺术化,偏离其终身体育意识树立与体育能力培养的宗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积极探索艺术教学融入体育元素,体育教学借鉴艺术元素,实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玺,宋亚伟.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化工程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10).

篇3

一、研究目的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参与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下,才能达到课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二期课改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综合学力。学生体育课教学活动中要从“逼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过程,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是不可少的催化剂。它是激发学习兴趣后的表现形式和内化物,由自我引发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效果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比较法对所任教年级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2.文献资料法参阅了国内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网上资料。

三、结果分析

1.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欲望的因素

(1)体育学习中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欲望的强弱

体育课的教学与体育活动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体育课是教学活动,带有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的教学活动。这和体育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参与活动内容有关很大区别。

在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学习欲望也有差别。例如,田径项目和球类项目。学生对于球类项目的学习欲望明显比田径项目要强烈得多。再如,同样是篮球内容,学生对于投篮的学习欲望比传接球的学习欲望要强烈得多。

综观学生的表现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主性强的内容,竞争性强的内容,能迅速看到结果的内容的学习欲望明显强烈。体育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欲望值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

(2)机械的重复消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欲望是伴随着兴趣而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新内容时兴趣特别地浓,那种学习欲望是自发的,来自于内心的。然而就某一学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要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必须有一个多次操练的过程。体育学习中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更是如此,这种反复的操练是一种必须的实践。

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复地重复某一练习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将原本高涨的学习欲望降到冰点。例如根据“跑”教材中设定50M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四根跑道,一个同学一根跑道。第一次练习时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拼足全力,你争我夺,练习会非常投入。第二轮碰在一起的还是这四个人,第三轮,第四轮……学习的欲望也将随着悬念和新鲜感的消失而消退。

2.在体育教学中消除不利因素的策略

(1)制定教学计划应凸现以人为本,设计教学流程应科学、合理

在制定各类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流程时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科学、合理、严谨。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既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有周详的预设。

杜绝出现大热天学习耐力跑,大冷天学习单杠之类的违悖常理的现象,可将学习内容影响学习欲望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某些强度大,难度大的学习内容要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说明要透彻,示范要清晰准确,要领要重点突出。保护帮助措施到位,消除学生萌生的顾虑和畏难,畏惧的心理。在教学的源头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修炼内功,勇于创新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需要在提高业务能力上狠下功夫。把握好各类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例如尚文中学张老师的一节展示课中,投掷请器械毽球,在教学中张老师用三个装点的漂亮醒目的呼啦圈在竹竿上绑成品字形,老师手持道具从面对面练习的队伍中间慢跑而过,学生将毽球投出从圈中穿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道具解决了学生出手的角度和准度,老师的智慧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和技能。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汲取充实自己的知识,夯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厚实的基础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漂亮的示范,一组色彩鲜艳的器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快乐、新奇的练习手段将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克服因体育学习内容和机械的重复练习产生的不利因素,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欲望。

(3)情感交流,重新唤起学习欲望

体育教师也有个性上的差异,在性格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善于交流,有的不善于表露。有的教师从课开始一张脸紧绷着,到课结束还是一张同样的脸。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个冰人,学生有出色的地方也没有一句表扬,有出格的地方只有两道狠狠的眼神。这种过于追求教师“权威”给学生一种拒人以千里外的感觉,我是“权威”按我的要求做就可以。碰到这种老师学生会有学习的欲望吗?连你这个老师都不喜欢,他怎么会对你的课有兴趣!当然过于“放任”的师生关系看似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性高涨,但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的是“放羊式”玩的兴趣而不是学的欲望,这是不可取的。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慰籍消除挫折的影响,点燃“我能成功”的希望之火,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欲望。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等观念的引入,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去体现课改的精神?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各具个性,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体育课教学才会有序有效,才能改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

篇4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建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78-02

目前,体育教育生态学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平衡、自然、和谐的教育模式,着重突出体育教育与各种环境主体之间互动、协调、共生、关怀的和谐生态行为特点,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体育教育进行研究。随着对体育生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战略经验的积累,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得到完善,这将有利于体育教育研究人员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指导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推动体育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发展,改进体育教育的现状,从而构建完善的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

一、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生态教育思想和生态教育理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成为谈论越来越多的生态话题,随着对生态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生态式教育为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论为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体育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除了在内涵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体现了体育教育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时代感,所以在研究体育教学时不能简单的套用生态学理论,而需要注意运用生态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其作为一种复杂生态系统进行相关的研究。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当今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体育教学并不是过去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无论是社会、自然,还是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关系着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理解透彻影响体育教学的各方面因素,找到有利于其发展和创新的突破点,从而达到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并且通过研究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阐述体育教育生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体育教育学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完善,体育教育生态环境也存在失衡的现状。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是建立在多类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其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任何一个生态分系统里存在更小的相互影响的生态要素,由此拓宽了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因此,在结合生态学理论分析体育教学时,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另外也要借助各种生态要素合理搭配,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系统的活动生态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要共生互补,使各要素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才能够保证在宏观上实现协调性与科学合理性,形成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生态教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的重点是教育,并且关系着体育的产生、存在、发展,目的是形成一种良好、和谐的生态关系。

二、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发展脉络

依据学科属性,体育教育生态学是多种学科相互连接形成的交叉学科,它既属于体育学科的范畴,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依据生态学理论,体育教育生态学主要是以生态理论、研究方法为主,并致力于分析在体育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各种人文环境等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将其中的基本规律展现出来,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体育教育学理论研究体系。另外,体育教育生态学以体育教育和教学实践为立足点,分析和解释体育教育中的问题,并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育教育生态学不仅是教育学其中的一环,而且也是属于体育教育学的一部分。体育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而建立起来的,然而分析实际体育教育问题时,要避免简单地硬搬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应该在生态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对体育教育进行全面而透彻的探讨,进而完善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当前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这一理论的运用,深入分析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结构,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体育教育的个体以及群体系统,并对整体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体育教育生态结构的基础上,揭示“最适度原则”、“体育教育的生态节律”等基本原理,阐释体育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探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通过理论指导进行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些条件上看,在教育领域中,体育教育生态学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别,有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视角,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另外,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边缘效应,是其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这些问题关系到体育教育生态学是否具有成为独立学科的权利和理由,对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的特点

体育教育的生态学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是一种兴起的研究视角,属于体育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体育教育生态学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生态学、体育生态学、体育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体育教育生态学研究内容体系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归纳和分析:1.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这一部分研究的重点在于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向,以及教育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2.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首先从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来讲,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影响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部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分析了体育教育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只有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这样才能全面地做出判断,更好地发展体育教育。再从体育教育的生态功能这个角度看,这一部分研究的侧重点则是体育教育生态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依照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研究了体育教育的生态作用和意义,阐明了体育教育生态的内在发展进程,还展示了其外在的生态功能。3.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从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角度看,体育教育的生态学理论在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理,即生态学原理与教育节律。这个部分主要阐述了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定律、法则以及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另外,从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来讲,这个部分不仅分析了体育教育和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对体育教育与内部各个环节的联系进行了研究探讨。4.体育教育生态学的评估模式。这一方面分析了体育教育生态的评价、原理以及方法,评估模式作为体育教育生态学中的重要部分,是进行反馈调控的环节。

四、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我国体育教育生态学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仍呈现出明显的落后性,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缺乏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也没有放在体育教育生态学这一课题上,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迫切地需要获得全方位有效的改进。究其原因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对于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不够全面和开放,而且研究的范围比较小,缺乏多样灵活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由于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研究理论大多是经验之谈,没有充分的对比研究和实验性研究。除此之外,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仍旧缺乏足够的深层次研究,在学术上还属于边缘学科,对关系到体育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无法形成学术共识。所以,体育教育生态学在研究上面临着难以创新的问题和不足,这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下去。

五、结语

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尚不充分,仍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属于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需要充分的条件促进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创建和完善,具体可以从体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相关学科的发展、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视角三个条件着手。由此,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发展路径来分析。而且,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在学术上对该领域新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加,有利于生态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同时鉴于体育教育生态学涉及多种学科的内容,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因此,体育教育生态学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背景资料。同时,研究队伍吸收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充分挖掘和研究队伍的增强,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加大研究投入,丰富研究方法。加之,随着外部路径进一步发展,学术上需要研究的有关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内容越来越深入,范围也逐步扩大,在学术上更加注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为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系统研究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以推动体育教育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保平.体育教育生态环境优化思考[J].价值工程,2011,(23).

[2]马德森,王乃英.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育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03).

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重要性;教育改革;路径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康需求的日渐增大,体卫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之间的体育赛事、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足、投入不足、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部门担子还较重。在学校教育环节的实际情况上,虽然较重视体育教学,而且现行新课改的课标中较大幅度增加了体育份量,课时安排多,也延长课间操时间,以此来更多地推广课间体育活动,期望有效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优化措施,最终将体育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科目等,这些方式方法无疑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但是现实教学中发现,体育课的安排及教学内容仍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问题现状

当下我国各地区、各级学校的所处环境与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东西部学校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各种条件相对有限,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有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能由于学校定位和素质培养发展的不同,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程的教与学,偏重了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的发展,可想而知,体育教学势必会被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性课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从世界各国体育发展的实践、效果来看,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都集中而明显地体现着一个稳定的教育概念,那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综合发展身体素质。但是,纵观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现状,当前的体育教育观念上,多数学校表现出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常视体育教育为附属科目,由于考评机制、培养目标重点的转移,使得许多老师不知道用学生们好动好胜的天性来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成功欲。因此,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育素质很难“达标”。这种教学思路,最终学生被教育得非常的传统化,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团队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必须改进的地方。

4学校开展好体育教育的路径

4.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宏观战略和思想意识上,应该明确——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我们应该从地区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始,做出调整和深入改革,不断创新。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现有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机构,以面向全体的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根本理念为主导,不断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摆脱限制。一方面,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科学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制定和优化。另一方面,逐渐、逐步将体育教学列入到地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体系上来,让学校真正重视学校体育,从本质上对学校体育进行新的评价定义。

4.2学校体育教学要多样化

新课程、新理念提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改革”的方式去普及体育运动,使学生感到运动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新理念中,体育教育活动课的安排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体育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不但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要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运动,最终达到健康的功效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初步建议,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在某些体育运动中,不要设置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阶段的运动项目来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4.3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好必修选项课

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许多体育项目的设施相对于东部地区学校来说要差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在硬件设施方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赛跑等,因地制宜地发挥教学特长。学校体育教学应按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来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依照自己对本人现有能力的实际评价,有针对性选择体育项目来上课,因为参考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所以制定和实施差别化、个性化的课程类别,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4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好的学校一定拥有素质过硬、团结一致、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教师队伍资源。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对青年教师业务学习的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其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体育教育事业,让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要适当倾斜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学条件差异,这样体育教育事业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第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要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等看待,不能因为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要让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综合素质都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N].发展导报,2015-07-10.

[2]李兴忠.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篇6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参与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下,才能达到课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二期课改强调了以学生HH发展HH为本的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综合学力。学生体育课教学活动中要从“逼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过程,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是不可少的催化剂。它是激发学习兴趣后的表现形式和内化物,由自我引发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效果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比较法对所任教年级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2.HH文献HH资料法参阅了国内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网上资料。

三、结果分析

1.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欲望的因素

(1)体育学习中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欲望的强弱

体育课的教学与体育活动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体育课是教学活动,带有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的教学活动。这和体育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参与活动内容有关很大区别。

在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学习欲望也有差别。例如,田径项目和球类项目。学生对于球类项目的学习欲望明显比田径项目要强烈得多。再如,同样是篮球内容,学生对于投篮的学习欲望比传接球的学习欲望要强烈得多。

综观学生的表现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主性强的内容,竞争性强的内容,能迅速看到结果的内容的学习欲望明显强烈。体育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欲望值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

(2)机械的重复消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欲望是伴随着兴趣而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新内容时兴趣特别地浓,那种学习欲望是自发的,来自于内心的。然而就某一学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要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必须有一个多次操练的过程。体育学习中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更是如此,这种反复的操练是一种必须的实践。

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复地重复某一练习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将原本高涨的学习欲望降到冰点。例如根据“跑”教材中设定50M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四根跑道,一个同学一根跑道。第一次练习时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拼足全力,你争我夺,练习会非常投入。第二轮碰在一起的还是这四个人,第三轮,第四轮……学习的欲望也将随着悬念和新鲜感的消失而消退。

2.在HH体育HH教学中消除不利因素的策略

(1)制定教学计划应凸现以人为本,设计教学流程应HH科学HH、合理

在制定各类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流程时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科学、合理、严谨。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既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有周详的预设。杜绝出现大热天学习耐力跑,大冷天学习单杠之类的违悖常理的现象,可将学习内容影响学习欲望的因素降到最低点。某些强度大,难度大的学习内容要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说明要透彻,示范要清晰准确,要领要重点突出。保护帮助措施到位,消除学生萌生的顾虑和畏难,畏惧的心理。在教学的源头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修炼内功,勇于创新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需要在提高业务能力上狠下功夫。把握好各类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例如尚文中学张老师的一节展示课中,投掷请器械毽球,在教学中张老师用三个装点的漂亮醒目的呼啦圈在竹竿上绑成品字形,老师手持道具从面对面练习的队伍中间慢跑而过,学生将毽球投出从圈中穿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道具解决了学生出手的角度和准度,老师的智慧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和技能。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汲取充实自己的知识,夯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厚实的基础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漂亮的示范,一组色彩鲜艳的器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快乐、新奇的练习手段将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克服因体育学习内容和机械的重复练习产生的不利因素,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欲望。

(3)情感交流,重新唤起学习欲望

体育教师也有个性上的差异,在性格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善于交流,有的不善于表露。有的教师从课开始一张脸紧绷着,到课结束还是一张同样的脸。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个冰人,学生有出色的地方也没有一句表扬,有出格的地方只有两道狠狠的眼神。这种过于追求教师“权威”给学生一种拒人以千里外的感觉,我是“权威”按我的要求做就可以。碰到这种老师学生会有学习的欲望吗?连你这个老师都不喜欢,他怎么会对你的课有兴趣!当然过于“放任”的师生关系看似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性高涨,但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的是“放羊式”玩的兴趣而不是学的欲望,这是不可取的。

学生间的交流有时会超过教师的作用,记得前年体育中考前的一堂课,复习实心球的投掷,有个学生力量并不差,由于出手角度低老是晃在及格的边缘,各种辅助练习都试过,还是依旧。他对自己说:“老天保佑别抽到这项目。”他的同伴将自己的体会告诉他,让他在出手一刹那眼睛看住三楼玻璃窗,不要低头,他一试果然远了好多,高兴的把同伴抱了起来,嘴里嚷着“你是我的偶像!”那种激情溢于言表。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慰籍消除挫折的影响,点燃“我能成功”的希望之火,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欲望。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等观念的引入,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去体现课改的精神?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各具个性,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体育课教学才会有序有效,才能改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

篇7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认识偏差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和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3.加强监督职能:(1)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2)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3)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篇8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从客观方面讲,以下因素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1.农村中小学可支配资金相对有限,活动场地较小。

2. 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以及质量不高,农村中小学专业体育教师太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体育的情况,跨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让我身心俱疲。

从主观方面讲,以下因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瓶颈:

1.不少体育教师有畏难情绪,体育器材的匮乏让他们觉得教学工作无从下手。目前仍然有些老师上体育课采取了“放羊式”教学。

2.学校和社会一味地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体育的教学。前些年还经常出现挤课占课现象。这些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不高。

3.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从体育进入学校课堂以来,体育教学观念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和学术争鸣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这些教育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曲解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以至于造成本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变为一切都要适应一些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使学校体育成了竞技运动训练的下一级单位,而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

翻阅多年来的体育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大致相同。如:小学有前滚翻,中学有,可能大学也有;小学有短跑,中学有,大学仍然不可少;篮球也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的项目等等。这种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所厌恶;第二,教育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更有甚至将竞技项目的内容和竞赛规则,不做任何修改的搬到学校教学课堂中去,把学校体育变成了单一的竞技运动,而缺少带有游戏性质的运动项目;第三,陈旧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发挥。我们体育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动作技术要求去练习,“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如此的教学方式和要求,怎能培养学生兴趣?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为什么不能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学科了。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化更新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体育教学,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三、加强场馆建设和完善器材设施

体育教学和学生练习都离不开场地与器材,据笔者所知,本地区的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如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添加。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作出科学的安排,本着一场多用、一场多能,充分提高体育场馆和器材的使用率。

四、加强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 身体锻炼 体能发展

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和教育并存的时代,教育作为提高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基础工程,与社会中的重视度在不断的提高着。但是,在教育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却在不断的突出,特别是初中的体育课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严重的导致着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的不足,学生也无法从体育课堂中得到其应有的身体锻炼和体能发展的目的。

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体育课程不受重视

在体育课实施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和体育老师都深深的感受到了教育的不公平[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教师和家长的重心都放置在了学生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深深的陷入到一种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体育课经常被其他的课堂挤占着,学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置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拓展,体育课程就成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而在初中阶段的毕业班中,体育课更是被削课,甚至被硬性的取消,即使中考实施了体育加分政策,很多学校也只是临时抱佛脚,在体育加试前的一段时间内开始锻炼,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1.2体育设施不完善

体育设施不完善是体育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一些教学环境比较好的学校中,其体育设施的完善性相对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中的体育设施非常缺乏,体育教学的场地根本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部分学校甚至连一个完善的篮球场都没有。同时,在一个学校之中,体育老师也非常少,因此多个班级和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就非常集中,导致学生体育课程中对活动场地需求的增大。

1.3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拘泥于形式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按照讲解--示范--模拟训练与练习的过程来实施的,而学生的体育学习也是通过体育教师在动作展示中的“听”、“看”和“体会”来感知这些动作的全过程[2]。但是,这种“听”、“看”和“体会”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被动而又机械化的,以此,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就无法对这些动作所具有的艺术性和规律性有一个完美的体验,进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同时,受竞技运行的影响,人们在对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体育课程经常存在着以竞技体系为中心的课程,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以及可接受性,导致学生出现对体育课程严重厌恶的情况。

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

2.1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学地位

在初中教学的新课标之中,其教学的方法更多的是强调采取多元化的模式来执行,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内容中,却没有对课程的内容作出明确的指示,这就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权利。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就需要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制定之中,而在教学方案的组织和实施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对课程意识的缺乏,根本无法独立的去设计课程与组合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初中体育课教学要想有效的发挥其课程实施中的体能发展和身体锻炼目标,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不可缺少的。在初中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培养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之中,并且要具有这种欲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和课程理论,有效的保证体育和健康课程内容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顺利的实现。

2.2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体能发展,从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以此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3]。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的配合度和其学习的兴趣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身体差异出发,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掌握要领。例如,在体育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体操和武术这些具有可编制多种套路的学习中,可以先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由的发挥,或者将动作和要素由教师自由编制组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体能上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方案中降低一定的难度,更好的发挥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2.3积极拓展初中体育教学的模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发展的社会,随着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不断加深。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声音、动作和图像等直接的通过移动、定格、闪烁、快播与慢播以及色彩变化等,在加上教师的讲解有效的将教学中的内容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动作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可以详细的看清楚,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动作拍摄和录制下来,对学生们的动作问题通过录像和图片仔细的推敲,也可以陪同学生观看,对学生动作中的问题及时的告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度,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增加学生清晰动作表象的基础上有效的增加教学的实际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教学在实现身体锻炼和体能发展这一目标中,其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的,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找出合理而又科学的解决方法,更好的将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出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吴键.学为人师体育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过硬――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三[J].中国学校体育

篇10

摘 要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心理学思考,这无疑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课堂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互勉的能力。它在课堂中的融入,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台阶。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体育课堂 教学 有效探讨

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堂上塑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在课堂上,任课老师采用参与示范法,漂亮的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增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为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和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专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注意力向内集中或向外集中,注意范围的适合性,时空知觉判断能力的高低,力量、速度或距离差别感受性的好坏,动作记忆的编码方式,操作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动机强度的适宜与否等,也都影响着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成效。

二、运动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二)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

(三)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把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而且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安排好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完成各种项目的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任务。

(四)师生的和谐交流,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美国教育学家格林伦将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着做;第二种,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第四种,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体育学习中的恐惧与胆怯,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耽心自己会出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找到学生胆怯、恐惧的原因。

(五)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通过给予表扬、中肯的评价等,依然可以影响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败的人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我们把这种由外在因素激发的行为倾向称为外在动机。它能激发眼前、具体的期望行为、塑造长期的期望行为。

(六)课堂上的互助、互学、互勉,让学生产生归属于集体的幸福感

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是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好机会,更是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好时机。在体育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生生之间的鼓励与信任、表扬与帮助比师生之间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中学练,体验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成功。

(七)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基本部分的习,机体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运动负荷,不仅肌肉处于紧张的用力状态,而且运动中枢神经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课的结束部分,必须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轻松自然的放松走,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以及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通过自我意识的引导和自我心理调整这正好使运动时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同时放松,使人体由高度紧张的运动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恢复,进而轻松愉快地结束一堂课的训练学习。这既是体育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的一个特点,也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结语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在体育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影响或作用非常大。体育教育者应加深对体育锻炼与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让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强,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6(6).

[2] 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