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4-05 05:2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化学知识 记忆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巩固
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听到学生说: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的几点浅见。
一、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像,学生会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5.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化学顺口溜。有化学教师认为,化学课是一门半文半理的学科,这是有道理的。虽然化学课是典型的理科,但与物理和数学相比,化学课需要记忆的理论基础知识则要多得多,这一点被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忽略掉了,因此才会造成许多有兴趣的学生学不好化学。比如,元素符号记不住,就写不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合价记不住,就不能推知未知元素的化合价;实验现象记不全,就做不了化学推导题和实验探究题等等。那么是不是课本当中的理论基础知识也需要像学习政史地那样死板地机械记忆呢?当然不是。记是一定要记的,但要巧记、妙记。
二、教学生如何复习巩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是为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予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地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参考文献:
篇2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
化学名称
化学式
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
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
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
二氧化碳固体
CO2
人工降雨,致冷剂
水
水
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
氧化铁
Fe2O3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
碳酸钙
CaCO3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CO2
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碳酸钠
Na2CO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天然气、沼气、瓦斯
甲烷
CH4
燃料
酒精
乙醇
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钙
钠
镁
铝
,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
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CO2
最轻气体:H2
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
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
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和CO2;
生石灰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植物油、肥肉)、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混合物):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铜生锈(铜绿):同时与空气、水和CO2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
用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
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六、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例:C+
O2==
CO2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
例:2H2O===2H2+O2
H2CO3==CO2
+
H2O
置换反应:A+BCAC+B
单换单
例:Fe+CuSO4==FeSO4+Cu
H2+CuO==Cu+
H2O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七、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八、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九、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物质的溶解可分为三类:大部分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少数溶解时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极少数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破损;(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容器本身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CO2不能算着空气污染物)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原子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1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0、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十、关于溶液的一些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S
100+S
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2、有关溶液稀释(用水稀释的计算)原理: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十一、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片发黄
常见的氮肥: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NH4Cl)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易倒伏
常见的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见的磷肥:磷矿粉〔Ca3(PO4)2〕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
十二、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
⑴K、Na、NH4、NO3盐全溶;
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
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
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
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十三、其它背诵知识点
1、蛋白质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2、糖类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作用: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5、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盐)
6、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盐)
7、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8、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轮胎)。
9、白色污染: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10、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Pb、Ag、Ba、Al等
11、pH的测定: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测定时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待测液会受到污染;也不能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否则待测液被稀释,测出的值不准确。
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发生危险)
14、物质的分离: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蒸发溶剂: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当温度升高到较高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随着溶剂的减少,析出晶体的过程。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一般是指把温度比较高的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低析出晶体的过程。
15、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16、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工业上通常用化学试剂出去钙、镁离子。
17、酸溶液肯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酸性,如硫酸氢钠、硫酸铵等溶液显酸性。同理,碱溶液肯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碱性,如碳酸钠、碳酸钾等溶液显碱性。另外常见的碱中有很多不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即使把它们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也不能电解出OH-,滴加指示剂时也不会变色。
18、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生成气体和水:H+与CO32-、HCO3-
;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生成水。
19、向酸和盐的溶液加入碱,应理解为碱优先和酸反应,然后碱才和盐发生反应。同理,向碱和盐的溶液加入酸,应理解为酸优先和碱反应,然后酸才和盐发生反应。
篇3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梳理;思考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7.对于溶液的pH,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即:只要求知道pH7时溶液呈碱性。其实,学生在初中的科学课中已对此进行过学习,不过这个“pH”在初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pH”到底是什么,初中的学生无从知晓,只是机械地进行学习、记忆,因而在学习中容易对pH形成误解,即学生通常都会忽略pH使用的条件――温度,这个忽略可用“根深蒂固”来形容;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认为酸碱性的范围就是pH范围0~14,没有pH大于14或小于0的溶液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与初中的教学不无关系,从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到初三化学课的巩固,学生的前位知识已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几乎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当高中出现pH的概念后,要重新认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并且学生在学习pH数学表达式的同时,还需结合C(H+)、C(OH-)的关系,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认知是一种艰巨的挑战,学生首先要把原有牢固掌握的前概念剔除,而后才能把现学的内容理解透彻。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教学尴尬,初中教学可在科学课的学习基础上,对“pH”略作深化,即强调一下pH运用的前提:常温;另外,强调一下“pH”其0~14的范围是基于人们的使用方便,而并不代表该范围外的溶液不存在。
篇4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23-03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以全面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开启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作为自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承担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专门化方向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实践教学是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体系的重点,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变革与探索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实现新的兴国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中职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落后是当前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策略、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引领下来进行的。但在实践教学中,囿于固有观念,教师大多认为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所以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了学生学习电子电工专业技术的重点,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涉及实际操作时,教师又往往将金工实习、电工基础实习、电子测量实习等设置成互不相干的单一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观念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电子电工类行业、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岗位要求,直接导致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的低下,让学生空有理论而难以实践。[1]
(二)教学方式单一
一直以来,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都侧重于对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无论是金工实习,还是电工基础,都是将电子电工相关理论知识照搬到实践操作中。首先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以灌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然后是学生以应付考试的方式去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训练,目的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考试考证,根本无法实现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材内容混乱
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来说,教材是获得电子电工相关理论知识的唯一途径。目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类教材繁杂宽泛,未能紧随技术进步及时引入先进的理论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一直固化在陈旧的技术理论中,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的教学也很难与时俱进。不仅如此,中职电子电工教材的内容设计与安排也不尽合理,学生学习时极易产生认知上的困难,阻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理论应用。
(四)校企合作不畅
校企合作不畅是提高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的又一个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工作岗位都是职业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而中职学校虽然是专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但校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差别很大,中职学校很难在校园中模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中的情境,校企合作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电子电工类企业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造成生产线停顿损坏,导致经济损失,往往会拒绝与中职学校的合作。这也导致了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实际的企业岗位生产情境及生产标准、管理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职业认同与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师资队伍多元化
资队伍多元化是实践教学多元化的前提。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一般以本专科院校毕业生为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并不强。因此,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可以选聘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优秀高级技师和高级电工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技师的培养下强化实际操作的职业技能。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自己培养理论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从而使师资队伍多元化,高效达成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2]
(二)教材内容多元化
实现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还需要对中职电子电工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创新。教材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和案例通过电子电工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加容易让学生学会,从而达到指导学生实践过程的目的。但传统的教材内容过于单一,更新较慢,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大多晚于电子电工相关技术的实际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合理重构教材教学的基本框架,为学生营造符合专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最新水平的教材内容体系,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有效运用于实践操作的指导中来,提高专业实践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上的教学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实践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其它的实践教学资源。一是充分利用电子电工企业中生产现场以及一线技术工程人员等资源,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电子电工的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充分利用电脑资源,如应用Multisim7软件就可以进行多项电子电工实验,满足电子电工的基础性实验需求,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3]三是充分利用电子电工兴趣团队,如爱好者协会、电子电工维修站等师生团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以为民服务等形式开展电气维修、电子制作方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专业实践经验。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除了金工实习、电工基础等沿袭下来的实践环节,很少有中职学校创新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升级、更新电子电工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电子电工技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探索性的电子电工实验教学,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等自己设计实验,并验证结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中职学校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学生专业实践的渠道,让更多的电子电工类企业加入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团队中来,为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拥有更强大的职业技术能力打下坚实基础。[4]
(四)实践场所多元化
首先,在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应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分析、电路分析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就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其次,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电子电工实践基地,建设开放性的虚拟电子电工实验室,充分利用EDA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和模拟。在建设虚拟实验室的过程中,应该建设纯虚拟环境,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各种实验。再次,学校还应该不断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虚拟仪器,对实际的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测试;构建网络化的虚拟实践环境,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实现仪器设备和数据的共享。最后,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教学,可以与本地区电子电工类骨干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带领学生到电子电工类企业参观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电子电工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的直观感受,体验在未来工作岗位工作时的情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电子电工技术的能力。[6]
(五)考核测评多元化
考核测评多元化是建立在电子电工实践教学过程多元化基础上的延伸,是对学生电子电工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深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多种方式的考核测评。例如,金工实习作品评比、电子线路CAD制图比赛、单片机设计制作比赛、快速组装小型变压器等,促M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使考核测评更加多样化和趣味性。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考核时,首先,每次实践操作都要进行学生的技能考核,检查学生对各种电子电工技术和技能的运用,采用实习工艺卡进行记录,让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其次,需要对学生完成的各种小项目进行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应该进行补训,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合格的实习成绩。第三,加强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考核,引导学生重视电子电工技术的细节操作,如对于通过电子电工实习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检修等,以检测学生的细节操作。最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在学生完成了各种电子电工的实习之后,应该对学生进行技能鉴定。[7]
参考文献:
[1]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5(8).
[2]田安波.谈如何切实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J].才智,2014(3).
[3]张瑞芳.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分析[J].信息通信,2013(2).
[4]刘颖.浅议多层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5]吕庭庭.如何打造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高效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6(1).
[6]田安波.提高职业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8).
篇5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化学;学以致用
一、新课改下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新课改指出,初中化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展开。初中化学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本基础上,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初中化学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与化学有关的教育资源。教育部严格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进行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初中化学教师通过课堂教育生活化,帮助学生提高个人整体素质。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其教育目标都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力,增强学生对生活规律的认识。教师教导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导学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去。二是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新课改要求初中化学教师抛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初中化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教育材料源自学生的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学生可以借助对生活的观察来完成课堂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在进行生活化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养成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的良好习惯。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新课改对于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于化学的需要。随着地球工业化的加剧,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各种化学污染等待解决,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对于现在化学的需要。初中化学生活化是对初中生教育方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对初中生人生观的一种培养。
二、通过营造教学情景来进行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建立一种良好的、幽默风趣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景营造时,一定要注意从生活出发。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在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观察、实验、联想等收集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学科,化学反应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同样,化学知识处处可见生活现象。教师要将这些知识搬到课堂上。比如,教师在讲氧化物这一章时,就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铁在存放的过程中会变色?教师在进行燃烧的条件讲解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炒菜过程中,锅内着火时,盖上锅盖就能把火扑灭?化学教师只要提出这种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在学生的脑海里播下思考的种子。
三、让学生用化学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内容,是在对生活的研究中得到的,但化学和生活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时,要着重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选材过程中,注意生活化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还没有成熟,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把生活化教育的选材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不要超过初中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水平。二是,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更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课堂上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然后再用知识去进入生活,完成化学生活化的教学。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讲台上,要把学生带入生活中进行教学。新课改之后,教育者在不断摸索中发现,实践教学是适用于现在社会的几种教学方法之一。初中化学教师碰到一些课堂不能充分表达或者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尝试一下把课堂带入生活中去。实践课堂可以更好地、直观地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讲台上教师口述结合生活的教育方式,虽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效果要比实践课堂差很多。实践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实践课堂的学习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把课堂学习当成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养成把生活作为人生讲堂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这种学习习惯下,能够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将化学知识渗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学生在生活化学习的趋势下,会主动去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是否与化学有关,这种过程可以不断地强化学生学与思的能力。
结束语: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是有效开展化学教育,使化学基础知识更加贴近生活的创新式教学,也是新课改对于初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要求。生活化初中化学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力,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化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慢慢地走进社会,参与到社会的变化中,符合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备课、课堂教导、课下引导等方面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出课本,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匡碧清.初中化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0(5).
篇6
一、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最新的科技动态,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来展示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便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我利用了flash 课件播放消防安全知识,我就发现学生对这些动画非常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屏幕上了,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的启迪,加深印象,教学效果良好。
二、利用电教媒体可以突出物质变化的过程,探索变化的规律化学虽说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中学实验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的限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电教媒体的技术,我们就可以使变化过程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质变化规律的可寻性,以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例如:我们所做的面粉的爆炸实验,虽说有实验的演示,因爆炸是瞬间发生的现象,这样并不能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切身感觉爆炸发生的内在规律。而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我们可以使这样的爆炸由原来的一秒钟变为一分钟,让其变化过程慢慢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样可使学生自己去对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也加深了学生对爆炸这种特殊现象发生条件的理解。
三、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教科书中每章节都有若干个教学难点。
如何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也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我们如能借助于电教媒体的技术,将这些难点通过实物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电教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电子在这些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才使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才有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四、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很大一部 分时间用在板书上,节奏慢,课堂容量小。
如果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前编课件,把必需的板书和习题提前写好,上课时只需轻轻一点即可达到效果。又可反复再现知识纲点及网络结构,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可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或辅导学生,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模拟演示实验,可以优化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堂上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只有讲台前面几排的学生才看得清楚实验现象,后面很多学生都看不清楚。若采用电教媒体,可放大很多倍并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也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或一些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在课堂上都不能很好地演示。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利用CAI课件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老师设计实验,学生“照方抓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遏制;利用CAI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再予实施。有些学生因为好奇而喜欢将实验药品随意混合或任意改变反应条件来观察发生的变化,老师也会因考虑安全因素而加以制止,虽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但实属无奈。CAI课件的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的“实验室”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进行设计、探索、实验。人机交换可以显示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更具自主性的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解题思维;逻辑推理;探究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讨论
一、联想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
对相似或相近事物的特征进行联想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是拓宽初中生化学解题思路的重要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联想,首先是对所学到的新知识与以前接收的旧知识进行相似联想,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以便于在对旧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新学到的化学知识;其次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比较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相关联新旧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解巩固;最后是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差异性来比较和加深对新学到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利用联想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化学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找到化学解题方式和方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十分有效。例如:由氧化联想到碳化、风化等相关知识点,由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联想到具有相似现象的氢气还原性及可燃性;通过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等相反化学机理来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学生比较归纳思维锻炼,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能力。
二、定性加定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解答化学试题时,运用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来对化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试验研究,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根据问题的已知相关信息来推断问题的设计目的和命题方向,最终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不断进行定性推理和定量推理的分析和训练,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定性推理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特征变化、反应过程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层层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较为完整的所需结论,然后通过相关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推理所得到的结论,确定相关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及正确性。定性推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开展的,在对试验现象和特征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来提取出事务的本质,很多化学推断题、图框题、实验题、数据分析题都是运用定性推理思维模式进行解答的。定量推理区别于定性推理的地方在于它是由已知具体数量的信息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联系各信息量与命题的联系,结合定性推理对问题的要求进行综合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试题的计算题和判断题形式主要应用的就是定量推理思维能力。
三、遵循科学,转换思维角度,加强学生的有序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训练
初中化学试题都是遵循客观存在的科学原理来设置的,符合科学发展客观规律,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初中化学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遵循科学规律,按照特定的线索以及一定的解题顺序和步骤来探究试题的本质,积极应用有序思维能力考虑问题,并遵照常规的具有普遍规律的解题思维顺序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练习并强化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能力的提高,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转换思维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因为有些化学问题通过正向思维虽然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但是过程繁琐并且复杂,影响初中化学解题效率,引导学生灵活改变思维方式从逆向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常会起到事半功倍、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对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和加强思维灵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初中化学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并有效推进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化学教师必须向学生们布置大量的开放性化学习题,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大家都知道,开放性习题具备材料新颖性、解题方式灵活性与答案多样性等诸多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摒弃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创造,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解题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么,每一位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也必然存在迥异性,化学教师必须及时认可并鼓励学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进而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实验学科,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广阔性。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必须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化学教学的探究点。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化学实例,将生活中的化学实例真正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兴趣。化学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制作松花蛋的实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和认知欲望。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还可以创设悬疑、新颖的化学教学情境,运用提出问题的课堂授课导入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化学教师可以导入“松花蛋蘸醋吃鲜美可口”这样的化学情境,让每一位同学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激烈的课堂讨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叶永珍.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S1).
[2]徐庆贵,李方荣.初中化学计算题巧解方法举隅[J].考试(中考版),2005,(02).
[3]罗小敏.初中化学思维训练中问题设计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篇8
一、构建的独特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然后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当然,课上的时间就是用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内化就要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来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颠覆:课前通过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将知识自学完成,课堂中则用来在师生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这种翻转课堂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无疑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同时学生的成绩也逐步提升。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独特性在于它通过翻转教学的流程,将知识分解的内化的难度降低了。同时,知识内化的次数也增加了,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促进了同学们的知识的获得。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引起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颠倒。相应的,课堂的环节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同学们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也从学习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教学方式也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独特性,它不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以及内容的展示上,更多的是以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为主,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纸质测验转变到多元化测评。
二、构建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是美国教育界最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上教师传授知识,课下学生完成作业的固定教学模式。实际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同学们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对课上的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然后相应的,课堂上的时间就空闲下来。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处理作业以及问题。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上的教学内容录制成简短的视频,然后再发送给学生观看,由于是录制好的视频,学生在家观看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倒回去反复地观看。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因为教师课上讲课速度过快或者学生上课走神而引起的课上重点的缺失问题。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重点的问题,在初中化学上占据了一定地位的化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机遇,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推进初中化学的教育进程。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主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能否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部分的知识,直接的决定了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情况。而且,这一主题的内容也恰恰需要更多的练习进行巩固,采用翻转教学模式之后的课堂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顺应潮流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为一些既需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又需要通过不断练习进行巩固的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训练。所以,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可行的。
三、构建的步骤和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完成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将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进行分割,每个知识点一组,保持组内知识点联系紧密,组间知识点联系不大的特点。比如:在“物质组成的奥秘”这个专题知识讲授的时候,每个课题有一个小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稍微调整,最后按照组为单位进行视频的录制。接下来的第二步,当然就是视频的录制了。视频的录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视频的长度不要过长,相反视频越短越好,浓缩的才是精华,视频的长度最好在5分钟至8分钟,这样知识点能够很清晰、有条理地展现在视频中,更加便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接受。比如:在录制“原子的构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视频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解释清楚什么是原子,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一个情景“水分子的分解动画”来形象地解释原子的概念,进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的构成。最后就是在课上的答疑解惑。教师将录制好的包含着知识点的微视频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课下的时间观看视频来学习知识点。而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就是在课堂上做与知识点有关的练习题的时候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三个步骤,自然而然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对枯燥的化学重点、难点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成绩也就提高了。
四、结束语
篇9
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激发出我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下面就针对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差别
初中化学是具有浓厚的启蒙意义,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学习目标中可以得出,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我们掌握简单的化学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简单的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知识层次较为基础、简单。
高中化学则是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其知识具有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还要求我们连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化学知识的难度陡然间增加,对于很多知识,我们是猝不及防的,为了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努力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开展联系性的学习。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方式方式
初中化学注重常识知识的介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多为物质分类,每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某个部分,很少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为主。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点”,那么高中化学知识就是一个“面”,“面”与“点”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为了帮助更好的梳理相关的知识,我们组要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脉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预习。初中化学属于典型的启蒙性学习,知识趣味性高,覆盖范围广,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知识则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基于这一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来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于此,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教授新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温习旧知识,还能够激发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预习时,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展预习,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教材的挖掘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对于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人类进步关键》这一课的预习中,我们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我们学习性知识的兴趣,在我们预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新旧知识联系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物质分类与转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初中阶段中学过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就可以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思考与分类,此时,教师在根据我们的理解误区进行描述,再开展后续的学习就十分的容易了。
(二)开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比较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概念与知识点多,高中化学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很多知识一旦增加了新的理论我们就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因此,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们要耐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复杂知识与简单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头脑中搭建起学习网络,利用这种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就与初中阶段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学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够唤起内心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氢气与水的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这些反应的特征,总结出不同反应的特征。这样,我们后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化学反应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在初中化学中,一般只介绍物质性质,很少有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而高中阶段物质的结构则为学习的主干,从族为基础,逐渐推理出物质的变化规律与性质,再通过各类型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开展这类知识的学习时,我们就需要把握好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问题,从初中知识着手,逐渐引联系难度较高的知识,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的迁移与灵活应用,继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这类知识时,我们可以多与同学进行讨论,由大家共同来分析不同物质的结构,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大家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完成后,请教师进行指导,完善知识学习效果。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趣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52-01
化学是现代初中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再加上基础条件设施的不足,许多初中学校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这一方面较为不足,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又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情”与“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化学教学。
一、从教学方法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
初中化学教师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科学,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发现初中化学的“情”与“趣”,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从教学方法入手,摒弃低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高效、趣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趣味教学方法。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台下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很难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趣味教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趣味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和音频等让初中学生感兴趣,将初中化学知识与其巧妙融合,生动形象、直观地将初中化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化学知识的体现,因此,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初中化学教学联系起来,加以生活化,对初中化学的趣味教学是非常具有帮助作用的。对初中学生而言,利用生活实际辅助教学,比枯燥乏味、难懂的书面语言要具有吸引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拉近初中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联系生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第一,课前备课的生活联系。课前备课内容是化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想联系生活辅助教学,首先应当从课前备课的生活联系入手。教师备课内容主要是化学理论知识与教学资料的引入,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进行备课内容的选择和流程设计时,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融入。第二,课堂教学的生活联系。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先理论后生活的方法,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首先进行理论基础教学,然后通过引入一个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事例辅助讲解,从而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从化学实验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情”与“趣”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能体现趣味性的,而且,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成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掘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的化学小实验,让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断提高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钠的鉴别》实验教学为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将这一知识点设计成趣味小实验的方法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好两只试管,一只内装有无色稀盐酸(确保学生安全),另一只内装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以及一瓶红色石蕊试液和试管架等仪器设备,在不事先说明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名称的情况下,让初中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初中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得出答案,与红色石蕊试液相融呈红色的是酸性溶液,而相融呈蓝色的则是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初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优化,联系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化学实验的教学等方面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