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控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监控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职能部门)为了特定的战略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松散型网络式的联合体[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市场也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其竞争程度也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以及克服市场不确定性的需要,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由于任何企业只能在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拥有优势,构建扩展到所有结盟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能够极大的增强结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三种战略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采用战略联盟的营运机制。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结盟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2].相关文献对企业战略联盟组织与运作的研究涉及颇多,而对于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方面的文献极少。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对于企业战略联盟良性协调的发展极其重要。
一、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财务监控的必要性
为了准确限定我们的研究范围,我们将伴有资本流动的企业收购、兼并等形式不列入企业战略联盟研究的范围。而且把企业战略联盟分成两大类:即在某一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承担不同环节任务的企业之间的垂直联盟,如产销战略联盟;在价值链中承担相同任务的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盟,如研究开发联盟,市场拓展联盟[3].
从企业战略联盟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问题在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其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企业战略联盟作为各个结盟企业松散的联合体,如何对其实施财务监控,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之间既不具备行政隶属关系,各自的利益目标也并不一致,不可能像单个企业的内部财务监控那样,监控的主客体明晰,目标明确,监控手段多样。各个结盟企业也是基于生存战略的考虑,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因而结成的企业战略联盟。无论是联盟内部经济利益的分配,还是企业战略联盟正常有效的运营,以至于最终战略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监控。在企业战略联盟的运营中,如果财务监控机制设计不当,极易导致结盟企业的个体利益偏离企业战略联盟整体利益的方向。因此,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体,其组织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监控的机制也较一般的单个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建立在协商的机制之上,其管理的强制性不高,管理力度较弱。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机制包括原则、主体、客体、对象、目标、方式、内容等具体体内容:
1、构建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机制应遵循的原则。其主要原则是协调一致原则、实时性原则及前瞻性原则。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与其说是一种监督活动,不如说是一种协调活动,结盟各方协调的行为有助于企业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的产生。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又是一种适时的财务监控[4],借助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动态的财务监控。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也是一种跨越单个企业主体的财务监控,客观上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考虑问题,具备前瞻的眼光极其重要。
2、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由于在企业战略联盟当中,存在垂直战略联盟和水平战略联盟。这两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是有着差异的。就垂直战略联盟来说,各个结盟企业处在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一般存在某一核心企业,出面组建这一战略联盟。核心企业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零售企业。由于核心企业在垂直战略联盟中处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汇中心,核心企业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个加盟企业的财务行为,以达成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目标。因此,核心企业作为垂直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是合适的。就水平战略联盟来说,各个结盟企业都处于平等地位,只是就为增强结盟企业自身价值链的某一环节而组成联合体,这种建争———合作关系上的水平战略联盟,不是法律意义上独立的实体,水平战略联盟中的财务监控是一种结盟企业之间的财务协调,水平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就是各个结盟企业。
3、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客体。在垂直战略联盟和水平战略联盟中也存在少许差异。就垂直战略联盟来说,财务监控的客体是企业战略联盟中的其他加盟企业,相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处于实现战略联盟目标的从属地位,是被协调的对象。就水平战略联盟来说,财务监控的客体是其他结盟企业,作为平等的伙伴,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博弈关系,互相的监督,有助于水平战略联盟维系良好的运转状态。
4、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对象。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对象与一般单个企业相似,是资金及其流转。但在垂直战略联盟和水平战略联盟中的具体表现有较大不同。就垂直战略联盟来说,资金流会伴随物流、信息流在整个结盟企业之间循环流动,有效的监督与协调各个结盟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对于整个联盟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就水平战略联盟来说,存在联合投资行为,资金流等财务资源从各个结盟企业流盟当中,并结合其他的相关资源,经过一定转化过程,会最终加强各个结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以更大的现金回流为表现形式,呈现企业战略联盟到各个结盟企业两者之间的往复运动。
5、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目标。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目标是在实现共赢基础上顾及各个加盟企业利益的整个企业战略联盟价值最大化。单个结盟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有赖于整个企业战略联盟价值的最大化。
6、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方法。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方式上,与一般的单个企业相比,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缺乏权威性,不能简单的依靠行政命令或者凭借外来投资者的身份对结盟企业施加外部控制,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方式是在联盟协议详细规定的基础上,主要采取协调的方式来进行。
7、财务监控的内容。(1)在选择联盟伙伴组建企业战略联盟时,要分析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状况,评估价值链外在连接点,预测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后的财务指标,以决定是否加入或组建企业战略联盟。(2)企业战略联盟的谈判签约阶段,在联盟的协议中,需要包括财务监控方面的具体条款,同时,为了保证财务监控有效实施,还应在协议中明确规定财务信息流的传递方向。(3)在战略联盟运行期间,首先,应确保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信息流的畅通,可以确保各个财务监控主体做出有效的调控行为。资金流和物流的畅通,有助于战略联盟协调的运转。其次,还应注意监控资金流等财务资源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要对各个财务监控客体的投融资,利益分配的行为进行监控,以确保结盟企业的行为不违背企业战略联盟的整体目标。最后,结合企业战略联盟的运行状况,对各个结盟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依照各个结盟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和所付出的代价,协调利益的分配。
三、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财务监控的配套措施
要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良好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努力培育广泛的合作基础。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机制要得以有效运行,需要结盟各方的积极配合,有许多协调工作要做。而协调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盟各方的友善和信任态度。没有信任,企业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无从立足,有效的财务监控更无从谈起。
2、塑造共同的价值观[5].结盟企业只有在设定共同的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推动合作进程。造成联盟财务行为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常常是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结盟各方合作效率低下。结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努力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逐步统一双方不同的财务行为机制。
3、积极沟通,保持良好的战略协同关系。结盟企业之间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本着共赢的合作理念,确保协议中规定的财务监控有关条款得以落实,以此保持结盟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联盟整体目标的高度一致,并最终提高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
总之,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整合结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要使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作,严格的财务监控必不可少,对企业战略联盟而言极其重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不可控的国际环境因素,企业战略联盟将成为我国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主要营运机制。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必将成为战略联盟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袁春生战略联盟的新动态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18):54-55
[2]杨强战略联盟———企业发展的新思路[J]管理现代化,2001,(1):18-20
[3]庞艳桃基于R&D的战略联盟发展高技术企业[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96-98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财务行为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企业应于建立、健全和实施内部控制。何谓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对于大型或特大型企业而言,做好内部控制其效率与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各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高度重视。
成都铁路局成立于1952年7月1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铁路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原有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满足新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出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资金安全不稳,财务风险日益加大。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成都铁路局自身经营特点,逐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一个良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内部循环,使成都铁路局财务会计工作得到提高,实现了成都铁路局资产经营责任制的预期目标。
一、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基本措施
(一)强化内部环境建设
企业总是在某个环境中运行。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而外部环境更多体现在对企业的约束和规范,内部控制的原动力来源于企业自身。成都铁路局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规范内部治理结构,达到法人治理结构相互独立,权责分明,体现了相互制衡。成都铁路局高度重视内部环境建设,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向全局职工传递着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和胜任能力的期望水平方面的信息。干部任前要进行考评并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手册。通过路局的有线电视台宣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凝聚职工归属感,倡导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和团队精神。通过上述种种手段,将创建企业文化与营造内部控制环境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1、提高风险意识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确定性意味着机会和风险并存,如果机会代表盈利,则风险就意味着亏损。做好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风险意识。针对成铁局这一特大型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资金管理、资金结算、资产管理、工程结算等为风险关注点,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制度流程等方面对各类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予以高度重视。
2、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首先完善组织架构建设。对附属机构财务及会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增加会计管理集中度的措施。路局严格执行各岗位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和任用程序,完成了路局机务、工务、车辆系统的站段总会计师配置工作,并实行财务负责人定期轮岗制度。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立了局资金结算所,在资金量周转大的地区设立结算室,通过资金结算所和各结算室对各站段资金进行监管,将资金支付风险前移使风险更可控。
其次,确定若干风险点并采取措施。企业的风险点主要有大额资金支付、对外投资、担保等。路局制定了大额资金支付、资金调剂等相关规定,将资金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根据铁道部关于对外投资、担保、借贷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单位的债权、债务管理,严格审批手续,作到权责分明。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体制,避免发生经济纠纷,也避免资金调度的重大决策失误,内部管理失控。保证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规范控制活动
结合上述风险点,并考虑到铁路局工作重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活动进行了强化。具体情况如下:
在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印发了成铁财【2006】150号《成都铁路局银行账户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成铁财【2006】699号《成都铁路局单位账户管理补充办法》及成铁财【2007】5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单位账户管理的通知》,规范单位账户管理,对账户的设置和使用、账户审批及开立程序、账户的变更和撤消、账户监管及罚则等做出具体规定。
在资金支付方面,做好银行集中支付和直接支付,减少现金支付,严格规定各种内部银行账户支付范围。规定支付个人款项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为此2006年印发了成铁财【2006】46号《成都铁路局个人款项支付细则》及财函【2010】号《关于重申进一步加强备用金管理的通知》,强化了备用金管理制度,防止“小金库”与其他不规范的资金行为。
在资金结算管理方面,根据铁道部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结算中心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同时对于结算中心稽核工作也制定了相关办法与细则,从工作职责、稽核方式、现场稽核、非现场稽核、业务稽核规范、稽核档案管理、稽核人员管理等方面将稽核工作制度化、精细化,将风险控制由事后逐步转向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在工程管理方面,工程财务管理是铁路局近期工作的重点与热点。由于近年来铁路建设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资金流量大,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铁路局必须对工程项目的财务事项进行严格管理。路局先后于2008、2009、2010年下发了项目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实时监控、资金全面管理等相关规定(通知),从资金管理、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等环节做出具体规定,规范资金支付前各环节手续,做到支付依据充分、手续完备、依法合规,形成按预算申请、筹集、使用建设资金的管理机制,解决了竣工项目财务决算滞后的问题,在建工程、应收、应付长期挂帐问题,工务系统,特别是工务机械段对外工程、劳务分包问题,供电段施工配合费收取问题以及土地房屋资产出租出借问题。确保资金支付与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以违规拨付建设资金“反面典型”处理为突破口,防止发生超概算、超计划、超资金预算、超合同、超验工计价拨付建设资金等问题。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中介机构对达成、襄渝二线、黔桂线竣工开通项目的审价工作,核定竣工开通项目验工计价、建设成本的真实性,规范了工程价款结算和费用支出。加强建设、施工、协作银行的三方监管,制定了三方《监管协议》,通过资金结算所对施工单位资金流向进行日常动态监控和定期检查,实现建设资金的全过程监管控制。建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从源头上杜绝资金安全隐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四)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企业之间及企业以外的有效沟通
通过成都铁路局财务会计协会和西南铁道报等内部刊物,建立沟通平台,宣传路局的企业文化精神,提高全局职工自身修养和素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加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建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倡导爱岗敬业精神,增加职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职工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对企业的融合度,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加强内部监督,促进实施内部控制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稽核与考评工作。一是路局审计处通过日常监督,发现、提出、纠正并及时上报管理层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行为的错误及舞弊行为,通过专项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二是严格落实绩效考评制度,通过绩效考评,从上至下让每一位职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明白工作做得好的,应继续巩固,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得不好的,通过分析查找出原因,及时进行修正,以期达到预定目标,推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三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制定了《成都铁路局经济活动分析制度》,通过每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与预算标准、历史成本进行比对,加强了成本的控制,解决了劳动效率的问题。四是建立了预算执行通报制度,对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责任。
二、结束语
内部控制规范化的过程,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是企业会计职能从核算向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并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它不仅涵盖了财务知识,还是投资、金融、市场、法律、营销、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和铁路改革的不断创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执行力,围绕上级主管部门与企业中心工作不断总结与改进,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加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内控;建设
中图分类号:F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96-02
1 企业风险的分类
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和企业进行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能够与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相一致,并实现短期业务目标,同时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违法违规事项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改进公司治理状况,最终加强公司的责任。因此,首选必须了解影响财务信息真实的潜在风险。风险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企业未完全按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披露信息,导致财务报告在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要特别注意遵守会计信息的一般性原则,主要包括:
①信息的一贯性;
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
③信息的相关性;
④信息的及时性;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指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企业实物资产如设备、存货、证券、资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受到威胁。
(3)营私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法的收益。
(4)经营决策风险:影响决策的时效、依据和质量等。
(5)违反法律法规风险:没有全面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所带来的风险。
2 内控建设的目标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推动内控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要建立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部控制环境,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
(2)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困难因素的活动,对风险的分析评估构成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风险评估主要关注对整体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衔接、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变化的认识和各项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调整。
(3)建立控制活动及控制文档。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对控制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内容要留下实施控制的痕迹,形成控制文档,由以往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控。实施控制活动和控制文档制度,建立内控工作底稿,是实现企业管理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的重要手段。
(4)建立信息及沟通机制。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需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确保所有部门和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的政策和程序,确保相关信息能及时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5)建立严密的内控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就是要形成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机制。通过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效果,不断发现内控缺陷,持续改进。
3 内控制度控制活动设计的原则
(1)合规、合法性原则:内控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符合企业实际,同时满足上市的法律监管要求。
(2)全员性原则:内控涉及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并对全体员工具有约束力。
(3)全面性原则:内控应涵盖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内部牵制原则:内控应保证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内控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益。
(6)适应性原则:内控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4 确保财务信息真实的内部控制实施措施
(1)完善内控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控制,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①切实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单位负责人作为财务信息真实的第一责任人,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只有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取得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保证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执行。
②注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执行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发现并制止各种不合理、不合规定情况的出现与存在,就必须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培训和考核,提高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素质。
③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文档。内控制度设计中,务必保证流程步骤路径要流畅,风险点标注要准确,控制点要到位,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对流程图的描述要详实,控制证据、文件要齐全。
④明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主体。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组织者必须是企业管理层,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内控办。只有由管理当局牵头组织设计,才有可能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之外,在整个单位营造一个顺畅的真实会计信息生成环境,才有可能有效建立和运作会计内控制度。
⑤全员培训,全员参予。要确保将内控制度、控制措施、控制责任层层落实至各级单位、各个岗位、各个员工,要由落实责任转变为全员管理。
⑥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分解为“防、堵、查”三个层次,贯彻落实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来讲就是在企业的生产一线――各营业窗口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财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建立稽核组,对生产经营一线的各项业务、各项报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稽核检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内控办、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的审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监督控制,再配合上级公司的监督检查,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2)落实风险责任控制。建立业务、营账系统、计费信息系统和财务各个环节的信息生成责任制度,形成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从输入到输出整个流程处理的正确性。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及报告责任,逐级对财务报告签署《声明函》,承诺所报告信息已经本人认真审核,保证其真实、完整,对上报报表承担责任。强化会计监督、财务检查及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执行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及会计制度的定期检查,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3)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建立集团总部、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县级分公司逐级财务工作考核制度,从会计信息质量、资金资产安全、财务预算控制、资金结算纪律、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等各方面进行逐级考核、监控,从而强化整个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控制力度,确保各项法规、制度得到有效遵守和落实。
(4)推进信息化手段控制。将业务控制要求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同时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全集团使用统一的会计帐务处理系统,统一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使用统一的财务报表系统,统一财务报表格式,从而使得整个集团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形成均遵循统一的口径和原则,避免会计人员理解偏差和科目混乱的现象的发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5)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各责任部门的内控自我评估和内控办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办法,及时了解、跟踪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将内控评价及改进建议及时通过评价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公司管理层及管理部门。通过自查和检查的方式,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改变监督不及时、不到位和手段滞后的状况,贯彻事前、事中和广泛监督的原则,以制度为保障,促使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5 内控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1)内控与生产经营的协同关系: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其控制触角应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控制死角,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了内部控制范围。同时,内部控制既要保证满足外部信息批露要求,也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企业的内控应能合理地确保基本经营目标的实现,内控不能成为经营管理的绊脚石,必须处理好内控流程与生产经营流程的协同问题。同时,内控活动需要人力、物力、时间资源的投入,在重要的、关键的环节必须控制的同时,还要衡量各项投入成本,是否能从控制活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或经济利益增加中得到弥补,否则内控活动就会得不偿失。因此,内控活动必须讲求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58-02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控制是其重要职能,医院的任何一项财务活动都需要控制。财务控制是通过对财务活动约束和调节、疏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按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财务控制要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建立循序渐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
一、财务控制
(一)财务控制的目的
1.对理财目标的本身进行控制,使它具有一个积极先进的水平,进而确定一个优良的财务活动运行轨道。
2.对理财目标的执行情况控制,消除财务活动运行结果与既定目标的偏差,以保证整个财务活动过程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3.通过财务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使经营活动的发展符合理财目标,并保证理财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控制的地位与作用
1.保证作用。通过控制资金占用规模,保证医院正常业务活动对资金的合理需要;通过控制资金占用结构,保证医院业务活动持续高效地运行;通过控制资金耗费价值的补偿,保证和维护医院业务的顺利进行。
2.促进作用。通过对资金占用的日常控制,促进医院加速资金周转;通过对资金耗费的控制,促进医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3.监督作用。通过控制医院各项财务收支、监督医院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与财经纪律,防止违法乱纪,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控制医院财务活动,监督医院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防止损害国家利益和病人利益,以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4.协调作用。通过控制资金运用的结构与规模,控制资金的收入、支出及分配,协调国家、单位、病人及职工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财务控制的形式和主要方法
1.财务控制的形式
财务控制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而且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医院常用的控制形式包括集中控制和分级控制。
(1)集中控制。集中控制是指由一个控制中心对所有子系统的情况进行集中加工、处理,集中指令,操纵所有子系统的财务活动的一种控制形式。集中控制,一般适宜于规模较小的医院。
(2)分级控制。分级控制是指在一个最高控制中心的领导下,按照整个系统内在的结构层次,分别设置不同级别的控制中心,层层控制,分级控制,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医院。
2.财务控制的主要方法
(1)组织控制法。医院要实行财务控制,不仅要有控制目标,而且要有实施控制的机构,有些目标还要按照机构设置状况进行分类或分解,以便于贯彻和执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是保证经济业务按照医院既定的方针执行,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资产和增强会计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条件。各个医院所处的环境、规模大小以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组织机构也应根据各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而定。机构设置以后,首先要进行职责划分,明确规定每一层次机构的任务和应负的职责,还要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规定相互配合与制约的方法。组织控制法是一种事前控制法。
(2)授权控制法。授权控制,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去执行,也就是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授权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能将一切不正确、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行为制止在发生之前。
进行授权控制,首先要求医院内部要有授权环节和明确各环节的授权者。第二,授权级别应与授权者地位相适应。第三,要求授权人应该是称职的人员,对于不能胜任的人不得授权。第四,严格要求各级人员按所授权权限办事。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对其超越权限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第五,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授权方式,都应有文件记录。
按授权的性质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单位内部对正常业务范围内的授权,是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正常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对某些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的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这些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一个医院的授权控制应做到,医院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授权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授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以相应的权限并赋予相应的责任,各级上级领导授权后应按规定执行,以身作则,不能越权办事。授权控制对于保护医院财产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生弊端是一项重要措施。
(3)目标控制法。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期对经济业务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目标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实行目标控制,首先根据财务控制的对象与要求,制定控制目标。第二,根据财务指标的组成因素,分解目标,落实到责任单位,做到层层把关。第三,规定财务指标责任单位的权责利,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第四,连续不断地检查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与计划进行比较,揭示差距,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五,对财务目标达到的情况进行考核,作到奖惩兑现。
为了进行目标控制,医院都要编制计划,实行分级分口管理,推行全面经济责任制,对医院内部职能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4)预算控制法。预算控制法是以预先编制的财务预算为标准来实施控制的方法。实际上,预算是在年度经济业务开始之前根据预算期的结果,对全年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控制。医院预算按其内容可分为财务收入预算、财务支出预算、财务收支综合预算等;按时间则可分为长期预算、短期预算、临时预算;按形式分为固定预算、滚动预算和弹性预算。医院预算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预算组合而成的严密的体系。
预算控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预算得以实现,通过对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可以及时了解实际进展情况,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反映原始预算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据此决定原始预算是否修改,使之更有利于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算控制的方法包括制定预算、指标分解、指标落实、检查考核与奖惩兑现等,与目标控制法相似。
(5)措施控制法。这里所说的措施控制法主要指政策制度控制措施、记录控制措施和实物控制措施。
①政策制度控制。政策制度控制主要指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医院的计划预算、制度作为控制手段。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决不能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医院内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各项制度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②文件记录控制。文件记录在医院财务控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要使文件记录有效,必须要进行可靠性控制。各种文件记录资料的可靠性主要来源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及反映的准确性,各种资料的记录反映应符合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按文件记录的性质可分为管理文件和会计记录。
③实物控制。实物控制包括医院的资产、物资及会计账表等,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舞弊行为所进行的控制。
实物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物的限制接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限制接近现金,限制接近库存物资及其他容易转作个人使用的实物,以及会计账单、账册、账簿,实物的保护和实物的定期盘点清查。
(6)责任控制法。科学的组织结构、合理的分工、建立适合医院特点的责任制度是财务控制的一种形式。
二、财务监督
(一)财务监督的内容
医院财务监督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对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包括监督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事业计划的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规定报批;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各项收入是否符合规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定是否健全,有无乱收、多收、漏收、少收、挪用、截留、坐支、私设小金库现象,是否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标准等;对财产物资管理的监督,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控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业务职能是否分离,结余分配是否按照规定,专用基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现象,对外投资是否报批等。
(二)财务监督的分类
财务监督按监督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按监督的范围可以划分为全面监督和专题监督;按监督的组织方式可分划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另外,财务检查是财务监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根据财务监督的总体要求,由专门人员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产物资所进行的检查。
财务检查有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题检查、财务大检查。经常性检查一般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检查通常在年终、季末或月底,由专业人员有关人员参加进行,如物资盘点等;专题检查和财务大检查一般为适应特殊需要,组织有关方面代表参加,对某些财务问题进行检查,或对财务管理、财务指标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财务检查的工作方法:一是账务检查,即以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对象进行的检查;二是实物检查,即对单位的实物资产的存放、保管以及领用制度等方面的检查,通过实物检查,确认账款账物是否相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三是现场检查,即对一些通过财务检查还不足以全面、真实地反映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明事实而进行的检查。
篇5
关键词:财务控制 内控 医院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已经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自卫生部印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通知以来,我国医疗机构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已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转入实务操作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改变,以及人们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医院的经济活动与财务管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医院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逐步加大。因此,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医院会计行为,对于保护医院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提高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质量,保证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的贯彻执行,预防、控制、及时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和准确地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医疗活动有序和有效进行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控制活动是整个医院内部财务内控制度的核心,也是内控制度具体实行的标准。
1.交易授权审批控制。交易授权审批程序主要为了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授权后才产生的。具体事项必须由制度规定的人员进行审批后方有效。比如我院规定:①年度开支计划,必须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审定,由院长签字后生效;②药品、试剂、物资设备采购等月度及年度计划必须经过院长审批;③各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等职能科室500元以下的与本科室业务相关的支出,由科主任或科长审批等等。
2.职责划分控制。职责划分程序是指对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检查其他人员的工作,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即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例如:①交易的执行、记录以及保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采购部门签发采购单,会计部门根据审批过的单据支付货款,仓库人员负责货物的入库保管;②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明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岗位责任制。
3.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例如我院规定:①药品必须定期盘点,每月至少盘点一次,年终决算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②药品会计与药库保管员应定期进行对账,保证月终药品会计账余额与各药库药品明细账的余额之和相等,财务部门至少每季度与药库、各药房的明细账及实物进行核对;③盘点人员必须有财务部门人员参加等等。
4.独立稽核控制。独立稽核是指验证由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和记录事项、金额的正确性。我院在财务部门配备了两名复核会计负责各财务事项的审核,包括严格把关、执行各项开支标准;对原始凭证及附件严格审查;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应用等。
三、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构建路径
除上述具体内容之外,在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还必须依靠如下路径进行构建。
1.医院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的建立。医院领导层应统一思想,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重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经营管理的一切过程和环节,支持和督促照章办事,明确财务负责人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的职责;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注意权利的平衡,进行检查与考核,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加大对医院各部门的监控力度,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力排干扰。对于严格执行制度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违规、违章者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2.建立人员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质和业务能力来综合分配工作,使他们能胜任本职工作。建立业务技术考核制度,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资格证才能上岗。
3.建立培训制度,以提高各类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建立奖惩制度,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定期换岗工作十分必要:一是通过换岗容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同时,可避免职务犯罪。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中。严把用人关,严格对会计师、财务科长及财务人员的选拔,确保重要岗位人员的素质。
4.强化内部审计建设过程中的部门协同。内部审计作为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应注重内部审计的作用,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保障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实施正常的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和新情况,将审计扩展到管理各领域,开展专题、专项审计项目,如开展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将医院需购置的各类设备、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经济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等管理审计。积极吸收经济、会计和法律等复合型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中,促进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有效开展内审业务提供保障。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系统和规范化的监控,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总之,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医院作为参与医疗市场运作的经济实体,要想使国家投入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必须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及财务管理的作用,有效的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汪贵英.谈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11)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经济核算;信息化
2007年被江铜集团定为“制度落实年”。永平铜矿正紧锣密鼓地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矿部了《职工探亲假往返路程期限规定》《物资管理办法》《资金预算管理办法》《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实施办法》。凡此种种,标志永平铜矿由大力提倡内部控制建设向明确要求、细化规定层面转变。一股内部控制的旋风,伴随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汽车修理厂财务组又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有实质性影响的,符合永平铜矿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呢?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确保企业行为合法合规。
一、实施预算管理,形成纵横管理网络
(一)建立和健全了纵横的预算管理网络,生产、成本和财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2003年起,汽车修理厂成立了成本管理中心,包括总顾问、总责任人、分责任人,总顾问由矿总会计师及财务部主任担任,总责任人由厂领导及财务负责人担任,分责任人由厂各工段长及核算员担任,形成了一个由总顾问作为决策者,总责任人作为综合管理层,分责任人作为执行层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二)确定产品成本预算编制方法和内容
由于产品单一,主要是修理矿用汽车,为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把预算管理细分为基本预算、专项预算和审批预算三种形式。
1、基本预算。把材料、配件预算指标直接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由他们直接管理和控制。汽车修理厂实行段长、职能组长专人领料制度,因为他们是材料、配件的管理者,也是产品的消耗者,熟悉产品应消耗哪些材料、配件,避免盲目领料,防止产需脱节,对产品进行直接控制与管理,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基本预算涉及到产品的消耗、产出,即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预算,也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真正落实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
2、专项预算。是对某一项目所编制的预算,直接由有关专项部门来管理控制。如3307型大车大修,总直接费用45万元,光大齿圈、减振器总成、转向泵等配件,每一个配件单价都达到1万多元以上,金额大,直接涉及到全矿成本的利益,必须由监管部门(车管部)、用户单位(采矿场)、修理单位(汽车修理厂)三家共同控制,即汽车修理厂生产技术组人员编制大修车预决算书,采矿场签字认可,车管部审核验收,把费用控制在范围之内。
3、审批预算。是某项预算上报等待批准的预算,因初期没有考虑到事后又出现的必须补报的项目预算。它具有临时性或突发性。如3307型大车大修完工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用户单位不满意,必须返修,返修费用必须报厂领导审批。
4、建立全面预算分析控制体系。年初厂财务组将预算指标分解,并落实到工段、职能组,通过成本管理中心审核后予以执行。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强化预算的刚性政策,预算一经批准下达,不得随意更改。各工段、职能组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产生的偏差,跟踪反馈异常信息,提出改进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厂财务组,厂财务组汇总预算分析报告,向厂领导上报财务分析情况。
二、修旧利废,强化班组经济核算
(一)成立了修旧利废领导小组
汽车修理厂在开展修旧利废活动中,各工段把修旧利废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激励员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回收一斤落地原油、一颗螺丝钉、一块擦布入手,以旧代新、修复利用,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光这项工作每年为矿节余15万元的成本。
(二)把预算管理与班组经济核算结合起来
班组把上级分解下来的预算指标贯彻落实。各工段都设立了废旧料库。在领用新料前,先到废旧料库查看,有没有可以修复的旧料,有没有以旧代新的料,如果有就不领新料,减少成本开支。
(三)开展班组经济核算
充分调动了员工参与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矿里算、基层干、盈亏与我不相干”的局面。
三、开展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利用软件管理成本
矿财务部为了及时了解基层单位财务动态,充分利用新中大国际ERP-A3财务软件,在用户权限设置上,矿财务部拥有最大权限,可随时进入基层单位财务组查帐,这一平台实现了总会计师和矿财务部对基层单位财务账目的即时查询和监控。
(二)建立财务信息系统
矿信息部开发了材料配件软件办公系统,汽车修理厂在厂领导及财务组计算机上安装了该材料配件办公系统,可随时了解各工段领料情况,以及是生产性用料还是非生产性用料,这一举措,充分建立了事前控制、财务信息共享的措施,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篇7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信息化;结合
信息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充分运用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建立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的财务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升,如温州出现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中国概念股”遭遇诚信危机等都在相当程度上与内控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因此,加快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内控制度意义重大。
一、财务内控制度与信息化结合的意义
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信息化的结合就是在建立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注重信息化手段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运用,以此来构建信息化时代的财务内控制度。这种内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财务内控水平,有利于保障企业财务安全,有利于保障企业战略的实施。
1、有利于提高财务内控水平
首先,信息化可以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在信息化条件下,一方面,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来执行,这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流程不必再局限于传统的“流水线”型,而是可以交叉进行,这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其次,信息化可以丰富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手段。在传统条件下,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人来执行,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及其辅助系统如财务软件来执行,这就大大的丰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手段。
2、有利于保障企业财务安全
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测,这将有效的提高发现企业资金异动等问题的概率,并且,信息化条件下具有相应权限的财务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者都可以监测到这种资金的流动,从而既解决了传统模式下难以实时监控的问题,又可以形成多人监管的监管模式,必将提高财务安全性。此外,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所包含的功能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3、有利于保障企业战略的实施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控部门可以通过分析收入与支出情况等方式来了解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并可以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现实进展,这可以避免出现内部控制人员不了解实际情况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企业战略的执行者在严密的监督下会更加注重战略的落实,另一方面,内控部门可以通过内控报告等形式向企业的决策者反应企业战略执行情况,这将为强化战略执行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信息化条件下内控制度建立的新特征
在信息化背景下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关注人和物两大要素,注重内部控制功能的拓展,高度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新风险。
1、信息化背景下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同时关注人和物两大要素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关注信息化设备这一因素。由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信息大量的依靠信息化设备(包括信息化软件)来进行处理,如数据的汇总与简单分析等,这就要求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关注这些设备的使用可能面临的问题。其次,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关注人这一因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人是关键因素,因为所有的财务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特别是当前我国部分会计业务处理还没有完全规范化,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能进行信息甄别,以便确定其是否按照《企业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进行业务处理。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充分关注人这一要素。
2、注重内部控制功能的拓展
在信息化条件下构建财务内控制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信息化使内部控制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财务安全“保驾护航”,而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未来做出预测,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参考来发挥内控的功能,这就要求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强调这种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有效的对接,这就要求财务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及时、准确的进行传递,帮助各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了解自身有关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这种功能予以反映。
3、高度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新风险
首先,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高度关注互联网条件下的财务数据失窃、财务软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通信设备中数据记忆与远程传输等外部环境给财务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其次,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积极关注信息化条件下单位内部授权、密码口令失窃等给内部控制带来的挑战。由于信息化条件下拥有相应权限的职工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实现无痕修改,因此,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对这种风险予以关注。
三、信息化条件下加快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对策建议
在信息化条件下建立财务内控制度,要高度重视有序推进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密切跟踪国家财务内控制度发展动态,动态的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1、高度重视有序推进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工作小组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要划拨专门的经费、指派专门人员负责这一工作。其次,要加强调研了解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亟待完善的薄弱之处,在此基础上科学的搭建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再次,要不断细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企业业务的现实特征以及发展需要,对财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中不完善或者模糊之处进行补充说明,从而提高内控制度的可执行性。
2、密切跟踪国家财务内控制度的发展动态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并且这种内控制度主要适应于上市公司的,因此,我国企业要根据国家内控制度对信息化的新要求,高标准的建设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国家最新颁布的内控制度来细化、完善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
3、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与动态改进
首先,要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后,企业要严格要求各部门遵照执行,并明确相关的岗位、个人的职责,并制定完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评价制度,从而推动制度的执行。其次,要动态的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必然会对经济活动即财务核算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此条件下,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财务内控制度面临的新挑战,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充性制度,从而提高制度的完备性。
参考文献:
篇8
(一)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准确无误的计算好成本,核算费用等等会计因素,才能够正确的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在会计核算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不规范的地方。一是建账不规范,有些建账单位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定来设置会计账簿,而是在事业单位账簿中统一核算,这就极难分清账目资金来源,更遑论进行管理和核算;二是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准确,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常见的比如对建筑安装工程没有进行清晰的核算,在工程承完结时财务决算就很难做出财务报表。然后是资金管理不规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开设银行专门的储存账户或者多开了户头。按照规定所说:“同一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有许多的单位就因为多设账户或者没有设立专门账户,这已经违反了国家的规定。二是工程价款结算不合规定。没有严格地按照计量支付工程价款而是根据施工单位大额垫付资金,不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建设资金。
(二)如何解决基建财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和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对员工的使用必须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尽量选择专业性强的会计工作者,专业性越强。对于会计账目,会计核算等方面就会减少许多差错。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基单位的需要和实际的单位情况以及财务部的规定要求,建立合适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对于资金管理必须按照规定,同时要设定专门的检查单位来进行核查,从而减少基建财管中的资金管理问题。
二、基建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基建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企业不注重内部控制制度,有些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多数是复制先进的企业的,多数与自身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符合。这种照搬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情况下都只是用来应付的手段,对企业并没有多大的作用。(2)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与实际的情况不符合,不能如实的反应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从而使会计账目失去了分析效果,更严重的会造成决策的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前景和正常发展。(3)信息沟通不畅,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管理之中,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采集,加工以及分析等相关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从而影响了生成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导致了舞弊行为和错误的产生,更有甚者,会被企业人员专空子,捡漏洞,进行资金盗窃,贪污公款,从而对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和损失。
(二)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1)要提高认识,增强内控管理意识:要重视企业内部对于内控管理的宣传和培训,让内控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观念之中,要让每一位员工清晰了解自己的定位,以及他们在内部控制之中充当的角色和位置,这样才能让企业协调一致,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和高速运转。让员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接受内部控制。(2)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系统:对优秀的内控系统而言,可靠的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包含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每个人都能通过沟通交流系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能够使企业更快更好地收集到更翔实的数据,方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对话,从而为企业创下更高的利润。(3)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地位,充分发挥其独立监督任用。企业的监督力量是保证其完善的内部系统能否得以实施并遵守的重要力量之一。很多东西没有监督就容易发生变故。作为保障内控效果重要手段的内部审计,其在内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应得到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相较于外部审计,更能从全局出发,为大局考虑。能更好地做出决定和判断,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地位必须要高,不能成为人人都能插手的地方,不然就失去了其威严性和威慑力,就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出它的监督作用和促进作用。
三、结语
加强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需要加强对事物的配置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加以增强。同时,领导者必须要重视起来,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1).
篇9
关键词:高等院校 财务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我国各级教育体制的深度改革、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筹资渠道和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等等原因的存在,使得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如何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需求,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与资金使用效率,防止院校资产流失,提高院校的办学效益,进而保障高等院校实现稳定、持续、高效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一项焦点课题。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参照2001年6月份财政部所制定与颁发的《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来实施,相对来言,企业财务管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才处于初始阶段,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决。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经费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在管理上更容易存在重使用轻效益、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风险与效益意识都比较低下。比如说,高等院校在校办企业的投资与管理方面、教育科研规划方面以及学校后勤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方面等都比较缺乏系统性的决策与规划体系,同时相对应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制也不够健全与完善。究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高校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上认识比较模糊,在这方面既缺少专业性的分析与评估,同时也害怕因为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影响了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尽管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在实施财务内控制度,但是却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诸多经济业务的开展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问题,使得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
(二)财务内控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高效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高效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化,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财务内控制度做出匹配性的调整,但由于我国高校财务内控建设起步较晚,迄今依然存在着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与实际需求不配套、系统性和操作性比较缺乏等等问题。以高等院校的对外投投资内部控制体系为例,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外投资决策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不规范,这往往使得对外投资的风险大幅度上涨;也有不少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财务核算工作人员的监督比较严格,但是对于校办企业和后勤体系的核算管理人员约束能力不强,致使学校的资金管理比较紊乱,甚至存在“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这往往使得学校整体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管理不成体系,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漏洞。近年来,不少高校在招生、建设与投资中频发财务管理问题以及在诸多环节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就很好地说明了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严重危害。
(三)内控制度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建立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高校不但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的控制进行监督,发现问题时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调整。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诸多高校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监督机制,并且内部审计部门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往往隶属于财务等一些部门,缺乏独立性成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有效执行的“绊脚石”,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审计监督作用。
二、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我们有必要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保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全面、规范的建立与健全起来。
(一)加强财务内控意识,规范财务内控程序
加强高校财务内控意识,不仅只是从学校领导与管理阶层入手,同时还应当对财务、人事以及行政等全体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普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向他们申明财务内控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们自身利益的重要意义。具体的措施可以采取,定期由财务人员针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实施财务内控基本常识的培训,并建立起相关的监督与考评、奖惩机制,让学校全体工作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规范的财务内控程序,是高校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可靠保障,具体的举措主要有:首先,确立此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与重要环节,通常包括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标准的制定以及确保目标实现的各项制度这几个方面。其次,建立起相对应的监督机制,随时关注内部控制实施的轨迹与效果,以便于及时的将信息汇总与传递给决策层,进而起到查漏补缺、不断优化的目的。最后,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各影响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制度实施的稳定性。
(二)健全内控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制,是保证高校全部经济活动、经济业务高效有序开展,确保资金安全、资产完整,预防舞弊及差错,进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根本前提。因此,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施与建设过程中,确保内控体制的健全性,都是我们必须做到也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因此,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必须遵循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合法性作为首要遵守的原则。二是必须从高校的财务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并保障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约束性。三是制度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相互牵制与制约的基本原则。四是制度还必须符合成本效益的经济性原则。五是制度必须是能保障信息的动态传递与反馈,并且符合闭合管理的要求。
(三)增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职业判断能力
在人本管理理念作为现代化管理体系核心思想的今天,良好内控制度的执行还需要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做支撑,需要会计人员拥有相对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一方面要具备处理规定业务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在规定不明、模糊的业务出现时能够清醒分析,做出合理、准确的决定。然而,在会计工作长期实践过程当中,高校普遍采用的还是过去陈旧的会计行业制度,会计相关从业人员仅仅单纯依靠刻板的条款来办事,缺乏了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要积极适应改革需求,转变从业观点,认清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剔除按部就班、单纯请示上级的思陈旧思想,强化自身职业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更能符合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基本需求。
(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为内控管理提供标准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内部控制高效实施的主要参照标准,因此加强预算管理能力,可以说我们为内控管理提供良好标准必须实施的一项举措。具体的措施主要有:首先,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将校内综合预算与部门预算很好的统一在一起,预算编制必须的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合理,同时还应当避免预算的盲目性。其次,将全面预算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理念和体制,引入到高校财务预算实施的过程中来,以此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最后,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根据实际需求,建立起预算执行的跟踪、监督、分析与评价等相关机制,以保障预算的严谨、科学和发展性。
(五)强化经济责任制,建立起内控制度监督体制
经济责任制的建立首先应根据责任与权力相结合的原则,具体的可以从健全校长经济责任制开始,依次对各部门负责人、各岗位工作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制,同时在每一年的年终工作总结或者是年初工作计划分配中对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奖优惩劣,以此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心和内部控制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起健全的监督体制,将专门监督机构、群众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很好的统一起来,依托这种立体式的监督体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的监督模式。
三、结束语
关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此我们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简要的论述。总的来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项比较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项目,这需要我们根据学校所处的外部财务环境以及内部各经济业务的实际需求、学校的各相关条件来展开综合性的分析。但是,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原则、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并结合学校的具体需求来实施高效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3)
篇10
关键词:铁路财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铁路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已建立起比较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制订了比较完善、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财务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将建立各种财务规章等同于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而忽视环境建设及整个控制过程;没能有效构成一个协调运行、相互制衡的的财务内控体系。
2.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不但能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进行恰当的监督,还能评价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看,内部审计的范围还未拓宽。铁路企业内部审计还主要集中在对财务领域的审计。对管理审计和效率审计等领域不够重视,其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在风险控制方面,由于铁路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比较片面,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恰当的机制进行评估。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工作,未实现持续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未能综合运用应对策略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4.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等方面;存在管理死角,致使假权调拨、转移资金等行为有隙可乘;甚至在物资采购、基建工程项目等领域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5.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急需提高。主要体现在预算的执行上,没有建立或健全相应的预算、分析和评价制度。未能对各成本项目的预算费用及资金的使用进行正确、系统和完整的评价。另外,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
二、加强铁路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完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通过各种手段强化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于企业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控制环境。其次应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在培育专业的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构建的同时,可以选择聘请国内外的专家,结合铁路自身的特点,为铁路企业构建具有铁路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最终为铁路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
2.在风险控制方面,持续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综合运用应对策略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铁路企业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铁路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险应对策略,以避免由于原来选择使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无效而影响内部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当铁路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保持应有的灵敏度,针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使企业的目标在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中得以实现。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才能真正完善铁路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真正促进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铁路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检查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铁路各单位可以通过职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阶层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
4.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构建一个协调运行、相互制衡的财务内控体系
遵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原则、审慎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充分涉及到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5.强化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智能
- 上一篇:城市设计要求
- 下一篇: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