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病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 温针治疗 不同刺法 研究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目前临床上的中西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疗程长、疗效不确切。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60%,选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的方法有积极的意义,而针灸疗法由于其低廉、安全、显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本课题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些治疗思路及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8年4月到2010年5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按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温针组、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3组,每组40例。

1,2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2)x线摄片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或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1,3 病例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符合前述诊断标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如已做过颈椎减压手术;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某些特征人群如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与颈椎病有关的其他需排除因素(如颈椎结核、肿瘤、骨髓炎等)。

1,4 分组方法 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温针组、电针组、普通针刺组各40例,3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显示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温针组 取双侧颈夹脊,配风池,肩中俞、肩外俞、曲池,选0.35×40mm毫针,快速进针约1寸,针刺得气后,顺次间隔一针的针柄上套一段约1cm长的艾条,点燃行温针灸,待艾条燃尽,既可取针,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2,2 电针组 针刺穴位、针具选择及进针深度同温针组,针刺得气后在夹脊穴上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宜快,约120移汾钟,舒适量,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2,3 普通针刺组 操作同电针组,不加电,针刺得气后留针,每5分钟行针1次,针刺时间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3 疗程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和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制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①颈肩疼痛: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7~9分为严重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分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②颈部压痛:0分为无压痛,3分为轻度压痛、压之述痛,6分为中度压痛、压之疼痛伴有痛苦表情(皱眉),9分为重度压痛、压之疼痛伴有关节退缩(躲闪)。③上肢麻木:0分为无麻木,1分为偶有麻木、很快缓解,2分为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3分为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④颈椎活动度:0分为颈侧屈、前屈、后仰大于等于40°,侧转≥75°;1分为颈侧屈、前屈、后仰30°~39°,侧转60°-74°;2分为侧屈、前屈、后仰20°~29°,侧转45°~59°;3分为侧屈、前屈、后仰小于20°,侧转45°。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0分阴性,2分为阳性。⑥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为阴性,2分为阳性。症状体征总积分29分。其中颈肩疼痛与颈椎活动度作为主要指标观察。

3,2 疼痛综合评定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和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中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VAS为一条10cm长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由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时进行校正的t检验,假使检验使用双侧检验,P

3,3 治疗结果

3,3,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见表2。

表2显示3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温针组症状体征积分与其余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显示3组治疗前分值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温针组与其余两组相比,P

篇2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神经 内分泌

神经性厌食(Anoreria Nervosa,简称 AN)是一种为了减肥或维持体重强迫自己进行节食或禁食的行为。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1,2],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神经性厌食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 发病原因

1.1 社会心理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女孩子在青春期时就存在着“瘦”的文化压力,以瘦为美的观念,使她们在追求瘦的道路上出现了病态心理。

完美主义和自我强迫症的人格特点,也是AN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她/他们无法忍受自己体重的增加,便采取节食、禁食等方法控制体重,继而出现厌食的表现,如看到饭菜就恶心、厌恶,甚至饮水都会呕吐。

减肥带来的惯性效应也是造成AN患者的一种心理因素。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AN患者都有强烈的对食物和体重的错误认识,对自己身体的需求,出现认知障碍,把身体对营养的需要当作一种缺陷,表现为活动量过大和不知疲倦。未成年的AN患者缺乏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许多患者错误的认为他们的身体以某种形式受控于父母,自我挨饿可能是一种证实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努力,只有通过异常的自我约束行为才能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

1.2 神经系统病理因素

下丘脑是调控食欲的中枢,损伤和刺激试验产生了“双中枢”学说,即下丘脑外侧区是摄食中枢,下丘脑腹内侧区是饱食中枢,两个中枢通过神经通路的联系共同调控人的食欲引起摄食或停食的行为。弓状核在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接受来自神经体液的刺激参与摄食调控,在弓状核中有两种神经元产生作用:抑制食欲的前黑皮素神经元(POMC)和促进食欲的神经肽Y和豚鼠相关肽共表达神经元,这两个神经元都投射到下丘脑神经核参与摄食和能量代谢的调控。

在AN患者中由于病态的厌食行为,让我们怀疑其摄食和饱食两个中枢功能异常和不协调。在杜永平[3]等人的试验中,刺激大鼠的胃迷走神经后观察两个中枢神经元的反应情况,发现摄食中枢抑制,饱食中枢兴奋,在厌食大鼠中,饱食中枢神经元兴奋的闽值降低,兴奋的反应时程变长,可见饱食中枢的兴奋性增加。

另外,血糖浓度也是影响双中枢的因素之一,摄食中枢中的血糖敏感神经元兴奋会引起摄食,饱食中枢中的血糖敏感神经元兴奋会终止摄食,他们发现在厌食大鼠的摄食中枢中学堂敏感神经元数量减少,饱食中枢中血糖敏感神经元数量增加,最终会使大叔难以产生饥饿感而导致摄食减少。

1.3 内分泌病理因素

1.3.1 瘦素 瘦素(leptine)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脂肪细胞分泌信号分子,主要通过与体内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其受体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与摄食和生殖关系密切。体重增加时,瘦素分泌增加作用于下丘脑POMC,经黑素皮质受体引起一系列对肥胖的反应,即降低食欲使其摄食减少,代谢加强,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时,瘦素分泌减少,作用于下丘脑,使神经肽Y增加,作用于Y5受体,引起摄食增加,代谢减弱,体重增加。AN患者可能与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功能异常有关,而瘦素正好是作用于摄食中枢的重要激素之一,故猜测AN患者可能与体内瘦素分泌或者受体结合的功能异常有关,但Hebebrand[4]等认为在一些AN患者体内的瘦素水平并没有增高,有些急性AN患者体内的瘦素水平甚至还是下降的,因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瘦素在内分泌的功能维持上也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禁食后的小鼠在给予瘦素刺激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都被相应地激活,其中对于性腺轴的作用特别明显,瘦素与卵巢排卵和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从这方面也可以解释AN患者内分泌失调特别是月经紊乱的原因,间接地证明瘦素与AN密切的关系。

1.3.2 Ghrelin Ghrelin 是肠道激素的一种,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由外周分泌的促进动物食欲的一种激素,Horvath[5]等人的研究表明外周给予Horvath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的摄食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见其对生长激素的调节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其着重要的作用。Ghrelin 主要由胃分泌,它通过生长激素促分泌受体作用于下丘脑,在禁食阶段,Ghrelin分泌增加,促进个体摄食,在饱食后,血中Ghrelin浓度降低。由于Ghrelin特殊的生理作用,猜测Ghrelin浓度的改变可能与AN有关,但是Miljic[6]的研究表明从外周向AN患者注射Ghrelin后,并没有引起病人明显的摄食行为,却对AN患者产生促进睡眠的作用,在AN患者体内Ghrelin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具体机制还未明了,猜测肯能与受体数量、质量和分布异常引起Ghrelin代偿性增加有关。

1.3.3 PYY PYY是由回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能抑制机体设施的激素,对Y2受体有高度亲和性,有研究表明,给大鼠注射与其餐后相同剂量的PYY,能明显抑制大鼠摄食。Y2受体也高表达于下丘脑弓状核,其作用机制与瘦素类似。在肥胖病人体内,PPY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猜测在AN患者体内PPY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在Misra[7]等人的研究中证实AN患者的PYY浓度高于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并使AN患者的摄食减少。

2 临床特点

此种病征患者90%~95%为女性,体重比正常人平均减轻15%以上,同时还表现为强迫性参加体育锻炼,服用泻药或利尿药,内分泌紊乱如女性闭经等。据MURPHY[8]等人的总结,AN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态面容,由于进食少营养不良造成。(2)少发、脱发等秃头症表现。(3)皮肤干燥,指甲易碎。(4)心率减慢,低血压表现,严重者可致心衰。(5)胃排空减慢导致便秘。(6)停经表现。(7)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破坏导致肌肉减轻及关节腔积液。

3 治疗方法

由于对AN发病原理还没有彻底明确,所以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对症治疗,其治疗原则是在入院初期为病人控制食量和体重,让患者通过学习掌握新方法,集中精力克服饮食紊乱的心理因素,随着患者恢复至目标体重,饮食和体重的控制权逐渐转交给病人,便于让患者学会如何控制自己饮食和体重,整个康复过程会持续2~7年,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营养治疗

其治疗目的是重新建立病人正常饮食行为习惯回复病人的营养状况,维持病人的正常体重,其方法包括每天提供大约1500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可适当增加每天进餐的频率,对其饮食进行监督,可允许吃一些零食,嘱咐病人高纤维或低钠饮食。

3.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患者治疗。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家庭及生活成长环境与患者心理特点的关系,掌握患者发病的心理诱因和精神障碍。医生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病情如是由于患者客观原因(如精神性疾病或家庭环境)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若是主观因素如为了追求所谓的“骨干美”则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想法,引导其走出误区,步入正轨。

3.3 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AN患者有一定疗效,主要通过抑制患者的厌食冲动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外还可以让病人服用一些抗抑郁药,但要注意监测。

4 展 望

随着对神经性厌食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逐渐地产生,比如对厌食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性的人为调控使其恢复正常,使其胃Ghrelin的分泌或增加其受体的亲和力和反应性,抑制PYY和瘦素等的释放或对其受体进行拮抗等方法,都是可以期待的。但此病的很多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被揭示,比如血糖浓度与AN关系会涉及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血糖影响因素的研究,而心理问题的治愈更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参与,因此,对神经性厌食研究的征途还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路洁莉,赵咏桔.瘦素与神经性厌食[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32(11):490~492.

[2]牟志伟,林冰.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10~111.

[3]杜永平,张月萍,张国成,等.幼龄厌食大鼠食欲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23(1):40~44.

[4]Hebebrand,Muller,Holtkamp,etal.The role of leptin in anorexia nervosa:clinical implications[J].Molecular Psychiatry,2007,12(1):23~359.

[5]MURPHY,KATHRYN,DNS,etc:A thin line:The lowdown on eating disorders[J].LPN,2007,3(5):19~23.

[6]Horvath Tamas L,Diano Sabrina,Sotonyi,Peter:Ghrelin and the Regulation of Energy Balance-A Hypothalamic Perspective Endocrinology[J].2001,142(10):4163~4169.

篇3

长期卧床者或病情较重者,首先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鼓励病人多进食,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及时喂食喂水,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要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垫海绵垫或气垫褥;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伤口若有分泌物要及时更换敷料,若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情况时,应及时擦洗干净,被服湿了要及时更换,衣物经常洗晒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便盆时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上垫以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

经常性的按摩可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褥疮有一定的效果。在此介绍红花酒精的配制方法及按摩手法,供大家参考:

1.红花酒精配制 红花具有活血通络,去瘀止痛功用。到中药房购红花6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中1-2天,即可搽用。

2.全背部按摩手法 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露出背部,先以热水进行擦洗,再以两手或一手蘸少许红花酒精作按摩。按摩者斜站在病人的右侧,两手从病人双侧臀部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按摩(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打圈按摩,力量要足够刺激肌肉组织),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如此有节奏的按摩数次,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颈椎处(后颈部)。

3.受压处局部按摩 蘸少许红花酒精,以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的向中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每次约3-5分钟。如局部呈现褥疮的早期症状(局部瘀血发红),按摩时不要在该处加重压,可用拇指指腹作环状动作,轻柔地由近褥疮处向外按摩。

怎样护理心肌梗塞病人

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时,陪护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意让病人休息 一般来说,老年人发病的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卧床休息对于心肌梗塞病人而言非常重要。

让病人适当运动 起先可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运动,如手臂、腿、脚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然后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可离床在室内适当活动,但要注意活动时间。如果病人的状态较好,可考虑户外活动,但仍不能做剧烈活动。

注意病人的用药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需要一些止痛药以及麻醉剂,如吗啡等。但这些药物都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支气管疾病,因此要慎用。如老年人出现精神混乱,不宜使用镇静剂。

监测生命体征 应每1-2小时为老年人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呼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治疗。

保持二便通畅 病危老年人应留置导尿,同时每天服甘油或蜂蜜,使粪便变软,防止便秘的发生。

饮食调整 每日做到少量多餐,多给患者食用清淡流质饮食,要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减少水分在患者体内的潴留,以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若患者因病难以入睡时,可按医嘱让患者口服少量的镇静剂或安眠药促进睡眠。(红云)

不同环境的身体疗养法

1.温泉疗法:泉水的温度可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水的浮力和压力对人体有按摩、收敛、消肿、止痛的功能。因此,有皮肤、肌肉、关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在休息的时间泡泡温泉。

2.海滨疗法:海疗学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一门专门的学问。在气候宜人、光照强的海滨进行日光浴,最为合适不过了。有血液病、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呼吸、皮肤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经常去海滨度假。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疾病构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19 世纪, 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是肺病; 到了20 世纪, 则是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 至于21 世纪, 由于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压力持续增加, 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 精神病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由于迄今为止医学界对精神病的病理及治疗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 致使精神疾病不仅治疗周期偏长而且治疗效果也难以保证。 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困扰了患者及其亲属的生活, 也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疾病负担。

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精神病的发病率、提升精神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精神病的治疗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而作为治疗精神病的重要场所,精神病医院的建设在整个精神病的防治体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从建筑设计的视点, 医院建筑是所有公共建筑中功能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之一,而精神病医院不仅兼具普通医院与疗养院的特点, 更因其服务对象与治疗方法的特殊性, 使得它的建筑设计方法难以套用其他医院类型。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国家颁布的精神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使得我们实际设计工作中没有法定的标准,各个设计项目均采用医院原有经验和具体要求为参照,带有一定的摸索性。

下面就从我的两个设计实例入手,探讨一下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设计实例二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

1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的主要特色

1.1管理模式行动的限制

普通医院护理单元中对病人的行动不加以限制,病人可以自由的行动,出入护理单元之间。精神病医院的病人因其特殊性,有些病人甚至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对其行动需要加以监管和控制。

精神病医院的室外活动场地需要加以防护,并保证一定的隔离手段。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楼层之间的楼梯,需要采取控制手段,保证病人在一定监管下才能使用。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设有隔离和防护设施,保证病人能够安全的被控制在一定区域内。

1.2治疗模式护理单元内完成主要治疗

普通医院的住院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依靠医院内的医技设备和手术治疗,护理单元内的治疗作为辅助手段。精神病医院的病人,除去一部分躯体合并症病人外,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和心理治疗,在护理单元内部完成主要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对建筑的平面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护理单元内分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

治疗区内还根据病症的程度设置重症治疗区。

1.3交流模式多种规模空间组合

研究表明,空间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对于提高精神病的疗效非常重要。若能在护理单元中分化出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等不同层次的空间来模拟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活,则患者通过接受不同层次的空间刺激,进而可以感知和把握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同时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停留场所,自主地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来丰富住院生活并唤起心底的生活感觉,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内部需设置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开敞程度的的空间,供患者日常交流活动之用。

2护理单元的设计原则

2.1严格的分区布局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按功能分为病房区,治疗活动区和医生区,病房区主要供病人休息,治疗区是病人白天的主要活动区域,医生区为医生日常办公所在区域。

三个区域联系紧密,病人主要来往于病房区和治疗区之间。为了便于医生对病人的治疗和监控,医生区可以直达病房区和治疗区。

在上海市南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布置中,将治疗区中的重症治疗区域独立设置,医生区设置在病房区,重症治疗区和治疗活动区中心部位,方便了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

2.2合理的流线组织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的流线可分为人流和物流两类,人流包括病人流线,医生流线和探视流线。物流包括供应流线和污物流线。

人流设计

在护理单元内的病人流线主要往来于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之间,医生流线往来于医生区、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之间。在这两个项目中,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和管理模式,流线组织略有区别。在上海市南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内,病人流线穿过医生区,便于医生更加直接的监护病人行动。在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中,病人往来于病房区和治疗活动区的流线不穿越医生区,这样医生区相对独立和安静,便于医生开展工作。相比较而言,将医生区独立于病人流线之外的布局更加科学一些。

探视流线一般通过垂直交通到达护理单元主要电梯厅后就停止,不进入护理单元内部。上海市南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单元在电梯厅旁设置了探视接待房间。

物流设计

供应流线和污物流线严格分离,互不干扰。

护理单元的供应流线通道垂直交通到达主要电梯厅,然后到达活动治疗区的配餐间。护理单元内污物主要产生于病房区,通过污洗间收集处理后通过护理单元端头的污物电梯运出护理单元。

2.3特殊的细部设计

精神病医院护理单元区别于普通医院护理单元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其特殊的细部设计。因精神病医院病人的特殊性和监护的需要,护理单元内很多部位要采用特殊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的监护,一类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使用安全性。

监护相关的细部

主要体现在护理单元内部的窗和门上。

病房区和活动治疗区外窗均采用一定的限位措施,限制开启角度,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限制人员进出窗口。同时外窗提高玻璃的安全等级,采用夹胶安全玻璃,防止被暴力破坏。护理单元内部也在用安全玻璃窗,在护士站设置安全玻璃围栏。

护理单元内的楼电梯和不同区域之间的通道门以及医生区房门设置磁卡门禁,由医护人员掌控。同时,这套门禁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在火灾报警时均能保持畅通。

使用安全相关的细部

在特殊护理区病房内减少墙体凸角,采用整体软包装潢,减轻冲撞带来的危害。

护理单元内所有部位墙地面尽量保证平整,减少突出部位和构件,并保证所有装修部件的紧密固定。

护理单元内病人所在区域均不设置电气开关,所有开关设置于医生区内统一管理。所有区域没有外露的电线。

从建筑设计的视点, 医院建筑是所有公共建筑中功能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之一,而精神病医院不仅兼具普通医院与疗养院的特点, 更因其服务对象与治疗方法的特殊性, 使得它的建筑设计方法难以套用其他医院类型。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国家颁布的建筑设计标准。使得我们实际设计工作更加的困难,带有一定的摸索性。

篇5

古代人得了偏头痛该怎么治疗呢? 或许人们想像不到当时的医生会在你的头骨上钻一个洞,这竟是缓解头痛的有效方法,并且手术期间不使用物,也许当时没有麻醉物。这种有意在头骨上钻孔手术叫做“环锯术”,主要针对癫痫、精神病和头痛患者。

“蜂蜜尸体”治疗痨病

阿拉伯古代时期盛传一种特殊药方――食用保存上百年的蜂蜜,而这些蜂蜜曾用于包裹尸体。这种奇特药方是将一位健康的人完全包裹蜂蜜,或者直接跳入蜂蜜池中,最终被蜂蜜窒息而死。这人死亡之后,将“蜂蜜尸体”在石棺中保存,百年后将尸体取出当作治疗痨病和肺病的甜点秘方。

儿童服用海洛因咳嗽糖浆

海洛因是一种使人上瘾的物质,但曾经却被医生当作治疗儿童咳嗽的一种药物。当时科学家们认为海洛因是一种非上瘾物质,并且对于治疗咳嗽有着显著效果。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一些医院还使用海洛因作为药物,但随后便被禁止使用。

冰锥敲击大脑治疗精神病

以前人们是如何治疗精神疾病的呢?当时的医师认为切除大脑不必要的部分,便可消除“精神错乱”。这种治疗方法有点儿像环锯术,在精神病患者的头部钻一个洞,但精神病专家沃特-弗里曼很快便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用冰锥敲击眼窝。

放血治疗疾病

古代医学理论认为女性月经期间将“不好的情绪”通过血液排放,于是推断对于两性人群均可采用适当地放血治疗疾病,使病毒排出体外。古代放血适用于多种疾病,甚至对于消化不良和粉刺都推荐人们放血。放血治疗法或许仅能对高血压患者有效,但这种概率非常低。

用热烙铁治疗痔疮

痔疮手术是一个痛苦过程,现代医学手术中医生通过切口排干痔疮中的血液,然后将切口消毒处理。但在古代并没有昂贵的止痛药和先进的电子激光设备,古代医生通常使用一个炽热的扁平烙铁灼烧患者痔疮,最终破坏膨胀的血管组织。

古代疼痛的膀胱结石手术

当医生告诉你会使用一根刚硬的金属钩从你的尿道将结石导出,你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实际上这并不可怕,在古代传统治疗中,其方法会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当患者被要求身体摆出V字形后,医生在两个助手的帮助下,会从患者处伸入取出膀胱结石。

电击治疗阳痿

对于一些患有阳痿的男性患者,或许电击会让他们恢复健康。这种治疗观点是17世纪医生所认同的。当时“电击疗法”被认为万灵药。一位医学历史学家记录的文献指出,对生殖器官进行电击是不可思议的,阳痿患者会恢复雄风,变得更加强壮,恢复年轻活力。

吞食绦虫减肥

之前由于人们缺乏正常的健康常识,经常将绦虫作为食物吞入腹中,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人们认为绦虫会吸食肠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让身体逐渐苗条下来。但实际上并非这样,它们的寄生常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会出现腹部肿胀。

用烟叶熏尸体和接近尸体的人们

在医学界一个短暂的时期,烟叶曾被认为是一种治百病的万灵药,当时对烟叶的上瘾及有毒作用并不清楚。烟叶燃烧释放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感觉对身体有益,当出现新近溺水或霍乱死者时,人们就燃烧烟叶作为“健康补品”熏尸体和接近尸体的人们。

疟疾高烧杀死梅毒病菌

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于疟疾,许多贫穷人必须远离家乡,才能避免传播感染这种疾病。但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医生发现疟疾具有奇特副作用――杀死梅毒病菌。人们一旦患有梅毒,通常情况下都会死亡。而疟疾发烧症状可以使身体保持高温,杀死体内梅毒病菌。

胰岛素昏迷治疗精神分裂症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曾使用胰岛素昏迷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但这种治疗方法是失败的。当时,德国精神病治疗中心取出除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葡萄糖,然后再用葡萄糖进行恢复,该疗法对患者副作用反应“很小”,因为已严重损伤了大脑。

蜗牛黏液治疗咳嗽

篇6

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与复入院病人比较,药物疗效明显,住院时间较短,家属对病人康复期望大。对精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1]。我院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相对集中收治在早期干预病区,现回顾在该区开展整体护理后,对病人进行个体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提出相应之改进对策。

1 一般资料

按1998年10月起入院先后统计整体护理病区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55例(分裂样精神障碍 5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7 例、抑郁症 5例、精神分裂症38 例),均为女性,符合CCMD-II-R诊断标准。住院时间最短 21d,最长 150d,平均(65.71+35.23)1。年龄最小 16-岁,最大 59岁,平均(1.87+11.64)岁。按照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由专

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的健康指导,从病人入院第1 天开始,计算至病人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内容(除出院指导外,病人在计划单上签名以表示理解)的平均天数,见表1。

表1 教育内容与病人接受的平均时间 (单位:d)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结果回顾分析:病人接受生活自理技能的指导在入院 2周,病人刚入院第1 周,对环境陌生或者正处在症状的高峰期,生活起居均处于被动状态,多由护士协助或督促完成,经过初步的药物治疗,对环境的逐步适应,护士再次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指导病人了解并遵守病房的作息时间,按时进餐,按时休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护士主动关心病人,让病人感到若生活上有困难护士随时可给予帮助: 院内为精神病人提供的工疗、娱疗、音乐治疗等,是精神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病人住院第* 周后,随着急性症状缓解,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在治疗前,告诉病人治疗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病人理解并有了大概的印象,再到工娱部或音乐治疗室,由治疗人员详细指导病人参与,对精神病人康复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2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将会影响病人行为和生理状态。在疾病知识的指导中,护士从疾病的名称及主要的治疗方案着手,在入院第3-4 周,病人表示认可和接受。此时,护士指导病人了解自我,告诉他所患疾病的名称、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鼓励病人建立起自信心,让病人与护士紧密合作,遵循护士的建议,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出院指导在病人出院前1-3d 进行,包括按医嘱坚持服药防复发,出现药物副作用的个人应对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掌握自我调控技巧以适应家庭和社会角色,出院后如何复诊等知识。

3 讨论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是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基础。治疗性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以帮助病人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专业性关系,可以达到治疗性的结果,被认为是精神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精神科护士和首次住院的病人接触,护士要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灵活掌握时机,运用沟通技巧。首先主动给病人以关心的信息,如介绍环境、自我介绍以减少病人的不安,建立信任感,病人信任护士,才会放松心理警戒,暴露思想,愿意接受护士的引导。

3.2 美国教育学家 B.S.布卢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3],即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者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护理人员的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1]。因此,护士要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抱着真诚帮助病人的护理服务观念,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反复、耐心地诱导病人理解教育内容,护士要指出病人的能力和潜力,鼓励病人建立自信,重新恢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本健康教育计划是把疾病的知识、药物知识及有关辅助治疗等交给病人,让其了解发病、治病的一般常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士帮助病人了解自我,适应角色的转换,促进疾病的康复中收到一定的效果。对康复期病人维持健康的自我认识、与家属的沟通和指导尚且不足,本人认为补充完善上述内容,更能体现现代护理观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3.3 在个体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组织群体健康教育,包括定期的病人和家属健康教育讲座,例如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和家庭护理知识等;整理卡片或通俗易懂的护理知识作为宣教资料发给病人或家属阅读学习,这样可节省时间和人力,受益面更广。

3.4 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病人,还要对其亲属进行指导[2]。首次住院的病人家属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心情迫切,护士需指导家属既要关心病人和多探视,又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谈话,即使病人所说的是病态症状,也不与病人争辩。

3.5 护士每周有 1-2次与家属见面,告诉他们病人目前的疾病进展或康复情况,主要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共同帮助病人,促进疾病康复。即10名左右的康复病人组成1组,病人选出小组的主持人,由护士引导病人交谈自己的感受、困扰、担忧或提出问题,组员自由发言,共同讨论,介绍自己曾出现同样困扰时如何应对等。实行病友间的互助互慰,也为病人提供交流和宣泄的场所。

3.6 对康复期病人进一步讲解有关疾病的机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学会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树立自我形象。告诉病人康复后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履行正常人的角色,并尝试从中获得乐趣和安慰,享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 戴喜玲,赵永青(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2011,5(10):144

篇7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障碍疾病;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08

精神障碍疾病是大脑机能发生紊乱, 导致情感、认知、行为和意志等活动发生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 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约为0.72‰~0.86‰, 终生患病率可达15‰。患者主要表现出行为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自言自语、喜怒无常等症状, 主要特征为环境和精神活动失调等, 严重时可出现暴力、自残或自杀倾向, 从而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和工作[1]。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治疗的10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应用MECT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治疗的20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治疗组中男70例, 女30例, 精神分裂症63例, 双相情感障碍20例, 抑郁症5例, 其他12例, 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40.26±7.53)岁。对照组中男65例, 女35例, 精神分裂症59例, 双相情感障碍24例, 抑郁症4例, 其他13例, 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41.93±6.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诊断, 分别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系统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ECT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静脉应用阿托品和依托咪酯, 当睫毛反射消失后, 再根据体重静脉推注氯化琥珀酰胆碱以松弛肌肉, 肌颤结束后通电, 面罩供氧, 当肌束无收缩后插入口腔保护器, 之后应用醒脉通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Thymatron System IV型), 设置刺激参数为80%MT, 频率1 Hz, 1.5 min/串, 10串/d, 间隔时间0.5 min, 前3天1次/d, 之后隔日1次, 总疗程6~12次。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治疗6周后, 比较两组疗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的变化。

1. 3 疗效评价 当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PANSS评分降幅>50%时为显效;当症状有所改善, PANSS评分降幅介于25%~49%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PANSS评分降幅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7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各时间段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精神障碍疾病其致病因素有很多种, 如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器质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等。精神障碍患者多有错觉、妄想、情感障碍、自言自语、喜怒无常、行为怪异等症状[2]。目前, 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始于上世纪中叶, 代表性药物为氯丙嗪;心理应激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 故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愈和康复尤其重要;物理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为电抽搐治疗, 它借助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使患者丧失意识, 进而发生全身性抽搐和皮层脑电发放, 从而控制精神症状[3, 4]。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MECT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疗效。MECT改良自有抽搐电休克, 是在应用肌肉松驰剂和麻醉剂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的, 可明显减少患者痛苦, 不会损伤机体功能, 且严格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脑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和避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5, 6]。然而, 因可熟练实施该治疗方法的医务人员较少, 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进行了大样本、严谨的研究工作, 结果显示,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治疗2、4、6周末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本研究结果论证了MECT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性, 为促进MECT治疗技术在临床的有效应用、减少精神疾病复发的疗效方面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继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应用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6):78-79.

[2] 闾金杰, 杨永杰, 李海玲, 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10): 1443-1445.

[3] 孙鸿逊, 毛云峰, 沈亦明, 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68-72.

[4] 何孔亮, 陈阳, 田仰华, 等.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执行功能效果的观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2):22-23.

[5] 孔庆梅, 周沫, 刘琦, 等.无抽搐电休克长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一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2):139.

篇8

[关键词] 精神疾病;肢体骨骨折;内固定术;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05-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承受压力增大,精神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因精神病患者缺乏自制能力,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精神患者骨折治疗及相关问题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附设精神科的具有创伤特色的综合医院,1997年4月~2009年3月间笔者共收治骨折合并精神病的患者56例,其中49例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为诊断标准,56例患者中,精神分裂症34例,躁狂症14例,抑郁症5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男44例,女12例,骨折时患精神疾病的时间:1~2年3例,3~5年9例,6~10年11例,10年以上33例;骨折时年龄22~74岁,其中30~40岁12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34例,平均52.7岁。

1.2 骨折情况

骨折部位:掌骨、指骨骨折2例,跖骨骨折2例,前臂骨折13例,肱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8例,髌骨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3例,锁骨骨折1例,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49例。损伤原因统计:车撞伤、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21例;在家或住院时滑倒、打伤、跌伤、电休克治疗等低能量损伤35例;合并颅脑损伤、胸外伤、腹部外伤患者共7例。

1.3 治疗方法

56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49例。7例非手术患者单纯骨折采用石膏、指托及锁骨带固定;不使用外固定支架及牵引治疗。49例手术中,麻醉方法选择:全身麻醉19例,椎管内麻醉18例,臂丛神经阻滞12例;固定方法:早期病例治疗因条件限制,使用普通钢板,指骨、髌骨骨折采用克氏针、钢丝等简单内固定14例,皆加用外固定;后期35例患者均使用坚强内固定,其中肱骨、前臂、股骨及胫腓骨骨折采用加压钢板,解剖支撑钢板、交锁髓内针21例,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及滑动髁钢板系统14例,其中加用外固定4例。精神科用药根据诊断及精神症状具体表现,选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和相应的措施。

2 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2~23个月。单纯采用石膏等外固定7例,5例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早期病例使用普通钢板等简单内固定14例,12例愈合,2例骨不连,二次手术植骨固定后愈合;后期病例均使用加压钢板等坚强内固定35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8~12个月,平均3.8个月,其中2例骨质疏松者延迟10个月后方才愈合。以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44例、良5例、中5例、差2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为89.29%。

3 讨论

3.1 精神疾病并四肢骨折损伤与普通骨折患者比较

本组统计结果显示,精神疾病骨折原因、损伤机制低能量损伤占62.5%(35/56),明显高于普通患者的骨折原因44.8%比例[2]。并且四肢骨折的骨折部位以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四肢长骨骨干多见,其中髋部骨折占本类骨折的30.35%(17/56),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患者的骨折部位构成比5.91%~13.04%[2-3]。笔者认为引起上述特点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可因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控制能力较差、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引起滑倒跌伤增加所致;另一方面低能量损伤即可引起较严重的骨折,说明骨的质量较低。已有研究表明[4],精神患者容易患骨质疏松和出现低钙,是骨折发生的高危人群,提示骨质疏松、低钙是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易患因素,应引起注意。

3.2 精神疾病并四肢骨折的外科治疗

3.2.1 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以往骨科医生曾消极的认为,精神疾病患者自身认知能力差,又很少有工作和劳动能力,治疗的价值不大,因此仅做简单的手术或使用夹板、石膏等外固定治疗,殊不知这将带来骨折端移位、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然而,恰恰因为以上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预后要求的提高,更需要放弃简单的不牢固的骨折固定方法,采用坚强的内固定和外固定,并且内固定材料宜采用各种加压钢板、动力髋及滑动髁钢板系统、交锁髓内针等。本组使用加压钢板等坚强内固定治疗的35例骨折全部愈合,显示坚强内固定治疗精神疾患合并骨折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为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对精神症状不稳定的患者应减少使用骨牵引及外固定支架或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确需使用外固定可选用管型石膏。邱开封等报道[5]由于患者的不合作致内、外固定松动或折断而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病例。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发生肢体骨折亦有人建议采取内固定手术方法[6],以利于骨折的临床愈合,减少延期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发生。这些均可佐证精神患者合并骨折选择坚强固定的重要性。

3.2.2 精神疾病并四肢骨折外科治疗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骨折治疗有其特殊性,特别是伴有精神症状治疗时相当棘手,会给治疗和管理带来困难和风险。一是骨折治疗时,精神症状使患者不能很好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治疗,精神疾病治疗和骨科治疗孰先孰后的问题,容易出现治疗的矛盾,笔者认为其治疗原则应该同时进行,不可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这类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或)长期住院活动量减少,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再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促使骨折疏松等原因易使骨折愈合延迟,内固定的选择和术后处理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这时就要多学科合作,骨科及时邀请精神科、麻醉科共同参与患者的管理。

3.3 精神疾病并四肢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

精神患者容易病史供述不全,也可能是因为患者敏感度降低而没有特殊症状;骨科医生因患者恐惧躁狂而体检不详细、损伤机制分析不全面,医师不进行系统检查就容易漏诊,有时候会忽视骨折和骨折合并伤,因此,要避免多发骨折及合并损伤的误诊和漏诊。

有报道精神病患者骨折较一般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7-8],笔者具有同样的体会。这是因为精神患者反应迟钝、行动呆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过度睡眠等,往往不主动翻身易致皮肤压疮;抗精神病药物使部分患者流涎较多,咳嗽反射迟钝,因此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还可能把呕吐液和食物吸入呼吸道,因此骨折患者很容易并发坠积性肺炎。部分患者不能很好配合,使得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应注意预防和治疗全身并发症。

综上所述,精神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发生各种意外难以避免,而四肢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外情况。因其治疗具有特殊性,研究其骨折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治愈率和功能的优良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115.

[2]许安平,高晓强.1656例骨折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0, 4(4):375.

[3]陈文昌,吴淑贝,张旭鸣,等.3688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1):15-17.

[4]Anna MM, MRCPsych, Shubulade S,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prolactinraising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 Br Psychiatry,2004,184(6):503-508.

[5]邱开封,肖勃,施壮炎,等.骨折伴发精神障碍50例临床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5):445-446.

[6]张长军,邢善勇,范茂林,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内、外固定术的疗效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8,20:2358-2434.

[7]赖怀远,林春湖,肖根秀,等.住院精神患者骨折易患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学,2008,14(9):1073-1075.

篇9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发病急,精神症状突出,临床主要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易产生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常中断治疗。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自拟定神汤结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患者4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患者90例。均符合①CCMD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1];②2周内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2]。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4~36岁,平均27.25岁;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BPRS)45~68分,平均56.25±11.26分。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5~40岁,平均28.37岁;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BPRS)41~66分,平均53.15±10.45分。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注射液15mg,分2次肌肉注射(每天中午5mg,晚上10mg)。治疗组同时给予自拟定神汤口服,组方:香附12g,枳壳、远志、酸枣仁各10g,石菖蒲10g,朱砂(包)2g,白芍、法半夏各9g,竹茹7g,龙骨、牡蛎各15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共治疗2周。

治疗前后进行BPRS评分。两组治疗期间除出现较严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而使用安坦外,不使用其他药物。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BPRS减分率>70%;有效:精神症状部分消失,BPRS减分率>50%;无效:精神症状无缓解,BPRS减分率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45例中,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6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45例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转贴于

3.3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显著减少(P

与治疗前比较,*P

4 讨 论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属中医“郁证”、“颠狂”等范畴,发病原因与情志失调,气、血、痰、火、瘀有关。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中医常采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涤痰降火,宁心安神等治法。定神汤中香附、枳壳、白芍疏肝柔肝,理气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石菖蒲、朱砂重镇安神,开窍醒脑;竹茹、法半夏涤痰降火,宁心除烦;龙骨、牡蛎重镇收敛。据药理研究,酸枣仁水煎液及其化合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给小鼠灌肠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的次数,协同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使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远志煎剂给小鼠灌肠,可减少其自主活动,并有抗痴呆和脑保护作用。本组结果显示,自拟定神汤联合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治疗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篇10

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法及可行性。对精神科住院病人进行分析。病情易于控制,起效迅速,有效率为99%,效果理想。综合医院精神科开设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是有效的、可行的、安全的。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按CCMD-Ⅲ进行分类和诊断,其中男658例,女542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8~94岁。平均年龄43岁;住院天数2~96天,平均23天。诊断: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543例,抑郁症223例,双相心境障碍127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87例,癔症15例,应激相关障碍85例,神经症76例,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5例,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3例,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青少年期心理障碍8例,童年和青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12例,其他精神障碍16例。

1.2方法入院患者除少数有攻击、毁物及高度抗拒患者暂不入选外,其余全部纳入治疗范围,病房为开放式,环境幽雅、明亮、清洁、安静、舒心。入院患者可留有家人陪伴,可自由进出病房。对患者不得实施监禁、约束带约束及电抽搐等强制手段。治疗医师除负责病历书写、检查及药物医嘱外,还专门负责各病人的心理治疗,并配合护士开展音乐、健身、生物反馈、适当农疗等治疗。还与家属配合,定期开展精神卫生知识讲座。上级医师负责把关,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2结果

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安静、信任、尊重和自由的环境下,同医务人员建立平等、和睦的协作治疗关系,病情易于控制,起效迅速,暴力、外逃、自伤、自杀、攻击等行为明显减少,病人的安全感、承受挫折的耐受性和面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重建认知和人格的信心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9%,效果理想。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