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课程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新课标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教学与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传统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限制,针对新课程标准留给体育教师较大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提出帮助体育教师如何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课程和教学是内在统一的,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则是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就是向学生明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
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价值,是实现课程理念和性质,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创新和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
一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1.1过多的刚性“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对教学大纲全国统一,对全国所有的学生的要求一致,传统的大纲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定,实际上忽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地域差异性这样的国情,由于发达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学校、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方面的差距很大,这样的刚性“控制”不能使各校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有特色的开展体育教学。
1.2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发挥
1.3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积极作用
2.1弹性的“规范”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标准》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依据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这也就是说,《标准》考虑到了在我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各地区间文化传统不一(即便是同一地区内也存在经济文化等不平衡的情况),各地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场地器材条件不一,过于的统一只能局限了各学校的体育特色的发展。
2.2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的处理,它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件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规定,这样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提高基本素质就可。
2.3选择教学内容的自主权增大
《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更是强调了选修课的重要性,作为一位受过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学生按项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所长担任教学,进而可以自主的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专长,学生虽不能完全按照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但也是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的。
三体育教师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
3.1从现有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筛选、改造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者的几代人的劳动结晶,在体育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要以
传统的教学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种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对于那些一直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我们的体育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这样都有助于学生的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转贴于
3.2创新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不仅要汲取生活中富有时代特征的运动内容和方式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创新出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内容,体育学科是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不一样,教师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新课改;田径教学;快乐田径;刍议
一、要树立全新的田径教学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该形成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新的田径教学观,告别旧的田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创田径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回顾过去主要学习苏联教学模式的时期,过多重视运动技术传授,注重教师的示范,注重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的结合。在推崇快乐体育的今天, 过去那种注重课的运动量、运动密度和强度、运动技术规范性等教学模式已退居次位。已开始重视增强学生体质、追求课的内容和形式变化、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田径教学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把田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革新,在强调田径专业性的同时,加快田径运动健身性和娱乐性在田径教学中的发展地位,构建新的田径教学观。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田径教学向“健康第一”的方向发展。[1]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教学向“学乐”的方向发展
田径教学在学“乐”的方面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薄弱点,这是目前中小学田径教学所面临危机的原因,因此,未来的田径教学很有必要向着“学乐”的方向发展。情比而如何让学生“乐”起来,教师得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对于目前已有的,如“情景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法”、“竞赛法”以及“目标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是为求学生“学乐”而设计出来的。拿“情景式教学法”为例,其主要主张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田径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田径实践的志向和习惯。例如: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障碍跑教学时,单元可分为5个课时,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障碍跑的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对运动乐趣的体会。这是把障碍跑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相互联结,相互配合,并把技能掌握的目标与体验运动乐趣的目标以及学习创造的乐趣有机地完成。[2]
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要简捷趣味化
田径运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古人类的谋生手段。上田径课时,老师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跳出技术论、体质论的框框,注重运动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淡化运动技术。
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去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健康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传统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结合有趣的活动游戏、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玩”的过程讲解一些动作要领,提出一些动作要求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动作方法,又“玩”得开心,使田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如短跑—追赶猎物,投掷—打野鸭,跳高、跳远—猴子采桃、跨越黄河等。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手段变得丰富多样,进而促进课堂气氛活跃。[3]
四、要注重田径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迁移性
传统田径教材中没有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在新的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选择和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挖掘田径运动的特有功能和价值,要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索质全面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发展和成绩提高也越能起积极的作用。新的田径教学内容选择和开发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从事田径运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兴趣,在从事其他运动项目学习时,培养学习田径的兴趣和田径教学内容的可迁移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充分挖掘运动潜能,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4]
五、引入“快乐田径”、“成功田径”的教育理念
未来的体育课程则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兴趣、主体地位和体育需要,因此在日常的田径教学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入“快乐田径”、“成功田径”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将田径教“活”,使学生现在和将来都喜欢和参与田径,并完成体育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进而经过改造并转化为教材的田径运动。笔者认为,教材化了的田径项目比那种直接按竞技性的田径项目进行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理由很简单:教材化了的田径项目切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在反复练习中有利于掌握运动技术;教材化了的田径项目,难度虽然降低,但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目标,因此,学生锻炼积极性高,久而久之,运动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所以,我们应主张“田径运动教材化,并呼吁体育教师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体现“田径运动教材化”。这不仅可以解决以往田径教材直接照搬竞技项目的弊端,而且利于在学校普及群众性的田径项目,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兵.对田径课教学改革的设想[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1):73-75.
[2]戴玉英.新课标背景下我省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6.
篇3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基础体育课程
目前,我国将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毕业生(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与中小学的实际需要之间的“断带”,极不利于二者的对接与整合。因此,在大力推行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现阶段,剖析与反思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对体育基础教育和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紧密衔接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1.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
要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目标应改为全面提高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要着重培养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贯彻落实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能力和水平。另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人才,而不是培养“运动员型教师”。
2.课程目标设置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有偏差
现阶段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内容与教学上仍未做到全方位改革,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创精神等素质教育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2.2课程安排顺序缺乏合理性
例如主要必修课大部分集中在大学一年级,造成课程安排前紧后松,新生的课业繁重,难以将所学知识很好地消化吸收;而高年级学生过于松散,对之前学习的技术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遗忘生疏,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尽快熟悉教学过程。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跨学科的文化知识类课程较少,且学生思想上较不重视,致使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欠缺、知识面狭窄。同时,相对独立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学的重心在技术技能训练上有较多偏移,对于体育理论的教授较为忽视,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更不足,以单一的技能达标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应付考试过关上,导致学生普遍重技能、轻理论。这样的学生将来在成为体育教师后有极大的可能性会成为“只会做,不会讲”的体育教师,这样不仅不利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胜任基础体育教学工作,更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与落实。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趋于模式化和程序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上课而上课,并不是为培养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而上课。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仍然采用单一的方法,而不是有意识地为了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而采取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便懒于思考、安于现状。未来的体育教师也有很可能继续沿用这一教学模式,从而使体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2.4对教学基本功的培养欠缺
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教学基本功非常薄弱,在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只会示范,不会讲解”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的口令口号、哨音等基本技能薄弱到几乎不能够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也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又一个短板,队伍组织散乱、调动过程繁琐、分组不恰当等情况很常见。这些教学基本功欠缺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在课堂上,教师不注重这些教学基本功的培养,而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导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就业后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补充练习这些最基本的技能,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结论与建议
《新课标》在向体育教育工作者传达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它的制定立足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从《新课标》蕴含的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到,体育教育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基础体育教育的要求。但是,由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长期以来的教学工作相对滞后,导致体育师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胜任基础体育教育的要求,从在中小学推行新课标的难度与进度不难看出这一事实。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体育教育学生了解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目标;尽快将《新课标》的学习纳入教学大纲;注重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多用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总之,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体育新课程改革,但不能矫枉过正,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各种关键问题的对立和统一,寻求平衡,促进发展,顺利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模块选项教学;课程改革;高中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2-0083-03
Problems existing in optional sports modul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GE Jian-nan1,SUN Chao2
(1. S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Shunde NO.1 High School,Foshan 528300,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optional sports modul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in the Pear River Delta region,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ssign mor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t grass roots to participate in curriculum design; perfect the further education mech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t grass roots; establish a dedicated fund for phys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sports safety education, and clarify sports safety responsibility relation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optional module teaching;curriculum reform;high school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模块选项教学是反映一个地区新课改实施效果最重要的指标。模块选项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模块选项教学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本文探讨了珠三角地区高中阶段体育模块选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1存在问题
1.1对体育课程性质、教学理念的误解
在体育课程的提法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传统的“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有人就将其片面的理解为“体育”与“健康”的结合体,认为体育课程性质消弱或者改变,体育的目标方向随之发生改变,相应的实现手段和内容也应当改变,体育课程的学习不能再集中在身体认知上,而应当以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主,或者至少要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1],这种认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身体练习时间的减少。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门运动技能。但是部分学校将“以学生为本”解读为“以学生为主体”,迁就学生的主观意愿,将“满足学生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抛弃具有显著提升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取而代之选用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的教材作为必修内容。
1.2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和间断
体育模块选项教学给予地区、学校更多的自,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允许学生在某个系列的某个模块中获得学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机会去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以田径为例,学生在完成田径必修模块之后,学校仍可以开设多个田径模块学习让学生选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部分学校限于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缺乏,导致同一模块不同层次的内容出现设置重复,或者仅在教学手段、练习方法上稍作变化的问题。另外,学生频繁换项导致学习内容间断,破坏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既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3选项设置与学生需求的错位
模块选项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满足学生的需求,然而在选项的设置上,却没有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具体表现为:学校开设项目较少,基本集中于三大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项目,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一般学校都规定了必修项目、男女生限选项目,学生选择范围小;即便是学生依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是一部分学生要么因为班级人数太多,要么因为开班人数不足,只能换项。违背意愿的做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模块选项教学的初衷不能实现。
1.4课程目标检验性弱化
模块教学评价体系中另一个亮点,即是通过“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来评定学生在一个时期内的表现。然而,缺乏客观指标的主观评定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于是学生、教师均采取“不得罪人”的态度,统一评为“优秀”,使这一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实施模块选项教学之前,存在学生、其他科教师向体育教师“要分”的现象,在模块选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下,软性目标更多受人的主观意识决定,要人情分现象更加严重。
2原因解析
2.1对基层体育教师关注的缺失
模块选项教学的提出,其实是对一种文化的倡导。“一种文化要成为一种普遍遵循的方式,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就必须自觉地对旧有文化否定才能实践,否则人只能处于客体地位”[2]。体育教师年复一年用同样的教案,教同样的内容,这种几乎不加变化的工作方式形成职业经验,而且这种职业经验足以让他们应对职业生涯。新的模块选项教学方式对习惯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来说意味着工作方式的颠覆,同时也意味着自身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的解构和重塑。教师职业经验与模块选项教学的错位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提高。一方面,一些项目饱和的教师不得不开设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另一方面一些项目因没有相应专项教师而不能开展。从高校体育专业培养来看,虽然也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但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与现实需要仍有较大差距。而处于基层的一线体育教师,出于种种原因,自发、主动地进行课程的探索与改革显得热情不够、信心不足。而上级部门安排的新课程培训却又多集中于课程改革的技术层面,缺乏观念教育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基层体育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如果对他们缺少必要的关注,其预期效果可想而知。
2.2场地设施、师资相对不足
珠三角地区是一个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但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仍然难以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2004年广东省开始普及高中模块选项教学以来,学校、政府对体育的投入日益增加,体育器材、场馆设施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大批的高中在这一时期进行重组和重建。由于社会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渴望,教学质量较好的重点高中招生规模不断膨胀,增加的场地、器材与扩招的规模不成比例。在体育师资方面,珠三角地区通过优越的经济条件的吸引,以及本区域内的高校供给机制,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优于内地学校。但是从开展模块选项教学的实际需要,即每5个行政班级配备1名体育教师来看,目前珠三角各中学师资配备能达到这个比例的为数很少。
2.3学生频繁换项
布鲁纳对兴趣与学习重要性的阐释是模块选项教学的理论基点。根据体育兴趣的中心趋向性:学生在低年龄阶段对户外活动有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种广泛的活动兴趣会慢慢趋向于一个中心兴趣,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初中阶段及前后的5年时间中[3],也就是说高中阶段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兴趣的不稳定性,主观上有换项的意愿[4]。模块选项教学的实施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条件,从而造成许多学生在不同模块不同水平间自主选择。适当的换项不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学生换项频繁或者换项学生人数过多,就会产生学习内容出现重复和间断的问题;再者,由于换项频繁,教师也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水平、个性特征有个了解的过程,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组织的难度。
2.4过分强调体育安全
学校、体育教师担负着教学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着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由于模块选项教学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教学组织的松散性,从模块的设置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体育安全问题备受学校、教师的关注。如果一所学校具有开展某项课程的条件,而且该项课程也颇受学生欢迎,但该课程安全系数相对不高,或者安全防范条件过于复杂,那么该项目会被学校舍弃,这进一步缩小了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同时,由于部分学校将安全责任推卸给体育教师个人,“安全第一”的认识主导了体育教师日常教学安排,体育教师为了减少因安全事故所承担的责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教法上处处以安全为出发点,降低要求、降低难度,从而影响了体育室外课正常的教学。
2.5目标体系的软化
改革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的调试过程,行动的调试应以改革目标为参照[6]。高中模块选项教学的目标由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形成一种递进关系的目标体系[7]。其中领域目标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构成,是整个目标体系的核心,在目标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5个目标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新课标的特色,但也正是这2个方面缺乏比较客观和成熟的评价指标,很难通过量化的手段评定,是地道的“软”目标。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非某个学生特别突出,否则一般教师都会一视同仁,可以说这2个目标没有起到甄别、评价、指导的作用。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相对应的另外3个目标,因为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被称之为“硬目标”,如运动参与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评定,身体健康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技能根据技术规格、技能水平。然而在这3个硬目标中,新课标又提出“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之类的要求[9]。这其实是弱化了硬目标的指标评价作用,其性质由“硬”变“软”。
3优化措施
3.1吸纳基层体育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自上而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政策推动下的一种从属行为,并非源自体育课程实践主动性改革。由于从属性质,在改革的依据上多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为指导,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又多以文化课现实为依据。文化课中存在的“教材中心”、“学科本位”等问题在体育课中反而不明显。现实的偏差是导致模块选项教学诸多问题的产生原因,因此在选项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模块的制定者、决策者,应深入到体育教学一线,亲身体会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并且吸纳基层体育教师参与到体育课程改革的设计中来,这是完善体育模块选项教学的基本要点。此外,一线体育教师也应结合模块选项教学实践,主动探索模块选项教学理论,为模块选项教学的调试提供理论支持。
3.2完善基层体育教师再教育机制
在模块选项教学中,基层体育教师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主体。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是中学教学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限制了体育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当变革要求体育教师以新的观念、新的教育方式去思考和教学时,基层体育教师更能体会到再教育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基层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使基层体育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性质,明确模块选项教学的目的、意义。
3.3设立体育教育专项资金
场地和师资是高中开展模块选项教学最大的障碍,而两者的改善又都源于教育资金。对体育投入的加大意味着对其他学科投入的减少,学校如果对体育教育的作用缺乏认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势必影响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这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根据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设立体育教育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3.4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明确体育安全责任关系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课与其他科目相比属于高危项目。体育的学习、练习伴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但是不能因为体育活动的危险性就因噎废食。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加大体育安全防范措施才是明智之举。另外,对于备受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关注的体育事故责任问题应该事先寻求法律专家咨询,各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安全为基础明确各自的责任。
3.5选课前给予学生指导
针对部分学生中途换项的问题,体育科组应根据模块选项教学的特点、内容安排等问题通过理论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水平等,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给予学生选项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史曙生.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倾向[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62-664,667.
[2] 邓国良. 体育新课程改革阻力的文化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113-116.
[3] 季浏,汪晓赞.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卢婵. 成就动机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88-91.
[5]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40-58.
篇5
一、 教材内容的情境化处理
对于一些抽象性强而形象性弱的田径教材内容,如果教师不努力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也很难让学生理解接受。因此田径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使教学内容情境化。通过对体育教材情境化的处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田径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运动的乐趣。例如:在进行障碍跑教学时,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障碍跑的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这样以来技能掌握的目标与体验运动乐趣的目标以及学习创造的乐趣有机地完成。
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展现情境。
1、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
语言,描述活动情节、过程,以及角色对话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参与。
2、运用图画显示创设情境 :用图板(小黑板等)标示活动路线、方向,用挂图显现动作形态、过程,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以及在场地上描画“河沟”、“鱼塘”等。
3、运用歌谣口诀创设情境 :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口诀,使朗颂与意念相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尽快领会动作要领。
4、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景 :把各种派生的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如象行、马奔、兔跳、鸟飞,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如学习立定跳远,可采用“袋鼠跳”的形式,以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
5、运用大自然中的景象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在大自然中娱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学习短跑时,创设“穿过小树林”的情境。
6、运用声像工具创设情境 :利用电影、电视、录音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的效果。当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有条件时常常观看技术电影及录像,分析动作要领,观后使学生直接感受技术要点。
二、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处理
对田径教材的问题化处理,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索去发现知识,加深印象,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善于通过变换角度、改换方式等使问题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增强问题的吸引力。比如,在投掷技术教学时,教师都要强调“满弓形”用力动作的要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对此并不是完全理解的。可是做一个简单的演示:“用一细竹弯成弓形,将一块小石子弹出去”,学生就知道“满弓形”动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样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领,比教师的单一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材内容的简化、异化处理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严密性,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篇6
关键字 体育与健康课程 健康第一 生态体育
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就提出了“生态体育课堂”的理念。何为生态的体育课堂?生态体育课堂模式的最终归宿又是怎样?都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何谓生态课堂
生态体育课堂是指突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新颖、丰富化,教学目标开放化的特点。
生态体育课堂的最终归宿又是新课程目标的指向。新课程目标指向于“从原来阶段体育转变为终身体育,从注重运动技能转变为重视健康,从学科主义转变为人本主义”,实为趋向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的转变,这首先要有教育者理念的更新,然后构建出与之相应的具体教学方法,从而还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呼吸和翱翔的“自然课堂”。
二、生态体育课堂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并不是体育课与健康课合并在一起的一门课程。而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从而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怎样通过各种身体运动去促进身体健康,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以及增强体能,回归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回归生态体育的本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生态体育的活动形式为实现的手段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它是对过去课程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去的课程指导思想侧重强调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三维健康观”丰富了对人的全面健康的理解,这是对过去课程的新发展。体育课程标准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体育新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体育课程标准重视整体健康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发展;第三,体育课程标准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不但包括每周体育课的学习,而且保证健康教育专题内容的教学,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体现了新课标标准的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从以课程为中心或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的中心的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从课程实验区的情况来看,实施体育新课程以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技术技能,而且提高了运动兴趣;不仅体育课上努力了,而且课外体育活动积极了,也形成了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有利于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也反映出了“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效果在课内外”的改革初衷。所以,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课程层面强调了健康整体观,体现了体育新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了体育新课程的内涵,也揭示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在体育课堂的五个领域目标中的运动参与目标来说,生态体育课堂实际上是更多地通过竞争性、游戏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使他们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享受乐趣。体育本事来源于游戏,而学校体育就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去,让学生接受既具有游戏规则有赋有生命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以游戏为主,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这比单纯灌输动作知识、技能更实际、更直接。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被动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运动技能。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而生态体育教学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关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关注学生对于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竞技体育精神的认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在整个的教学中,把客观环境、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师、学生五个因素融合起来,使学生得到自然的发展,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
篇7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课 上课
1.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要定位,它指明在课程的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等诸多方面加以解决。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以体育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过去的体育教学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重,教材是中心,体育教师只有教材意识,教学始终是在演“独角戏”,“新体育课”看重的不是竞争,而在乎每个学生的表现。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为那些少数学生另设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让个体差异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突出教学目标。体育课教学目标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意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改变以往课程中技能传授的倾向,而要促进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和学习结果能按课前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加以衡量或评价。目标突出,就是要明确本次上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何种条件下做到何种程度。
3.精心备课,特别是备教法。在新课标中,淡化了对技术动作规范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上课可以轻松了。教材在淡化动作规范的同时,对教师对教学的全局掌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重点由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转到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虽然学生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就会积极认真的进行练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何最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课改初期,我只是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常规性的基本技术练习,在一开始,学生还能认真练习。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由于基本技术练习的单调和枯燥,学生逐渐有了厌烦情绪。我主动调整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比如在练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时候,我改变以往两个人或者三个人面对面练习的习惯练习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目标,让学生把球传向目标点,看谁传得比较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积极性明显有了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比较好。
4.多形式、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4.1 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如何让体育课融入生活味?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性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和体验知识,而不是直接的、被动的去接受经验。案例:“限时购物”。体育课上模拟春节将至的繁荣景象。为减轻家长的负担,学生帮助家长到商场“限时购物”。购买物品有苹果、毛巾、鸡蛋,每次往返只能用篮子装一样东西。比比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完成这项任务。这一普通的日常购物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的快乐,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浓郁而喜庆的生活气息。
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柔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4.2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导入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故事来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
4.3 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台阶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高中体育;模式创新;方法创新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已为广大师生所认识。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因此做好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两个创新意义重要。
一、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创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结构的建构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起指导和统领作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有一定的依据,它具体受体育教育的目的、学校教学目标、学科整体目标等制约。创新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明确、科学和可操作,各种目标之间要有鲜明的差异性和连贯性。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更要有利于教学设计、有利于监控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评价等。
2.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材料,它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最终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创新一定要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使之更具有可学习性,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为了优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锻炼形式活跃的内容,也可以对竞技项目进行必要的创新,使之更适应中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
3.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结构是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课堂结构不仅是在规定的时空间内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步骤的具体安排,更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具体体现。课堂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各要素部分之和的观点,在优化体育教学课堂结构时不能只重视局部优化,而要着眼于整体,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中学生学习体育课提供保障。
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方式。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要使方法的选择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学到较全面的体育知识。
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根据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育要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并且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什么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设计的,它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远期教学效果的最佳获得。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追求的则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由“学会”到“会学”这一目标发展。
2.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新课标里没有像过去教学大纲中给教师们规定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是对体育教师的一种解放,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的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来选择体育器材,由始至终,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自主地参与锻炼。发挥教学中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尽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农村――尤其是贫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没有合格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贫乏,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缺少体育教师,文化发展的长期不平衡,造成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身心素质的悬殊差距;在农村,家长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校长重视的是学校的名望或吸引力,社会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这样,体育教学要达到新课标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和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一具体要求就很艰难。但只要我们体育教师真正以“实现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为奋斗目标;以“千方百计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健康第一为准则,努力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指导思想,遵循、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基本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利用农村优势和少数民族的特色,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搞活体育教学。那么,体育教学的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一定要适应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分别按低中高年级三个层次进行,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盲目行事。
2、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要符合农村小学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校园周边环境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和利用,不能脱离学校内外实际盲目开发。
3、安全为首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安全。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热闹。在选择课程资源时,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否则会很麻烦或带来严重后果。
二、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具体举措
(一)、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开发和利用好自身课程资源。
小学体育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争取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树立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为使命的责任感。从新课标的需要出发,不断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尽快掌握有效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能力,提高素质,展现潜力。使学校体育课资源开发和利用自然收到最佳效益。
充分备课,搞好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水平,发挥体育教师的艺术特色。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和利用者,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用幽默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富有情感的体态感染学生,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收到最好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题,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
体育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玩爱动的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让有特长的学生当活动小组组长、小辅导员,交给他们带操辅导组织体育活动的任务,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的、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游戏,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技之长融进体育活动之中,使他们学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步自觉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体育教师认真挖掘体育教材课程资源。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材。国家审定通过的每种教材都凝结了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应该是每位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细致学习的。只有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体育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生活化、社会化、竞技化等方面的内容。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中许多体育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家庭休闲项目及选学内容是小学生喜闻乐见、非常感兴趣的。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好好的研究和利用,一定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器材作用,并组织学生因地制宜制作器材。
贫困的农村小学没有几样合格器材。体育教师要根据器材的特点确定多种用途。这是解决器材少、不够用的好办法。比如小皮球可以当做垒球来使用,还可以用来打篮球,把球悬挂在高处,可作为投掷或跳跃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手球进行简单的比赛;再不够用,就组织学生运用现实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改造、加工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比如我让小学生自己制造的小沙包,毽子、跳绳、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子当作手榴弹或作为保龄球撞击的标志物;用竹竿做标枪;用淘汰的足球、篮球、排球,里面装上棉布条、旧棉花简单缝合,变成了体育课堂上的实心球;用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砖建水泥乒乓球台;在两树之间架起横梁,作为爬绳、爬竿架等等。自治体育器材广泛的开发了小学体育课的资源,丰富了学校器材种类和数量,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体育游戏空间。学生用自制器材更激发了活动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锻炼和提高。
(五)、利用学校周边自然环境开发教学资源。
农村校园附近的自然环境具有特殊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组织小学生野游登山,利用河边沙滩踢足球,利用林木间弯曲的小道进行蛇形跑,在平直的小路上跳山羊,在平阔的小场子里踢毽子,跳格子;春天、夏天,在绿荫下玩五虎,秋天举行挖宝寻宝竞赛,冬天在雪地了打雪仗・・・・・・这样做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不但科学的开发利用了最经济、最简便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又培养训练了学生适应当地气候、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
(六)、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开发和利用课程信息资源。
小学体育教师不可墨守陈规、死守一套。还需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步伐。经常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学到更多的实用、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内容,提高体育课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更新2011.8.26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5-0052-03
所谓差异教学,通常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以适应学生在准备水平、智力倾向、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新课程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凸显了体育新课程中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差异教学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差异教学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优质体育课堂呼唤差异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无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兴趣等如何,教师大都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这对身体素质与体育需求各异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教师对体育成绩优异和体育成绩不良的学生在交往方式、交往时间、关注程度、期望水平、积极评价方面的差异,往往是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
关注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素质差异,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成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体育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这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和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今天,只有对学生进行差异教育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体育教学才能发挥出育人、健身、娱乐等功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体育需求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多样化的学生结构需要差异教学
差异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和后天生理、心理发展逻辑的必然状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受挫折或失败。体育教师应承认学生在体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在教学过程寻求适合每个学生的运动、健康素质不断发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使学生个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体育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主要是来自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心理承受力、特长兴趣等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明白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中应通过区别指导或分组、分层教学,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并围绕学生间的差异设计情境,构建师生互动共学、平等对话、情感有效交流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扬长避短”,实现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育中实现差异教学的策略
(一)使教与学两类变量最相适配的策略
“差异教学”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就包含了要求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的“学”的含义。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兴趣爱好、智力状况和学习风格(它们代表着“学”的变量)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方式,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它们代表着“教”的变量),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不同,并与之相适应,那就叫“差异教学”,否则,就不叫“差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两类变量的适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必须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接受水平。第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第三,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包括教学的进度安排,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技能水平相适应。甚至连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与学生的技能水平密切相关。例如,篮球教学中的四角传球,这对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是适合的,但对篮球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不适合。第四,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供的学习媒介,要与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相适应。多元智力理论的创立者加德纳就指出:“以个人(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在评估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倾向方面富有经验。这种学校不但寻求和每个学生相匹配的课程安排,也寻求与这些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计和安排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优势技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优先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技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相一致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去接触、了解和参与其他的学习内容或活动。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的本质在于,强调运动项目、任务及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它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运用自己的体育特长,完成自己所擅长的任务,按自己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提升学习的效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方面的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机能方面的欠缺或不足进行弥补,促使学生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为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体育选修课或体育课外活动课,以满足和发展学生现有的兴趣、爱好;第二,围绕同一体育选项,给学生设计和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在同一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开启多种不同的技能活动窗口,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教授同一内容,创造一个能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学习环境。
三、实现体育差异教学策略的途径
体育差异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计划、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有差异
的教学,并根据差异教学策略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健康意识。
(一)科学测查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体育差异教学的前提。为了能较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可分别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谈话、体能测试、心理测查等方法去发现个体差异,如体能的差异、体育学习态度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间的差异、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等。这些差异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了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动机、兴趣等,才能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这种对学生的测查伴随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当中。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也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随时进行,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运动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科学测查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既照顾差异,又要对每个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速度去学习,可以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可以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也可以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这些做法保证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处于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保底线,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体育教育公平的实现。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并鼓励学生努力达到最高层次的目标。这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量上的差别,它既可能有量的差别也可能有质的差别。
(三)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需要改变以往单一、固定、统一的模式,并依据体育运动的可替代性特点,体现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一是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充分的弹性;二是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的非阶梯性和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在差异教学的课堂上,体育教师要提供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使学生具有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为了照顾学生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供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之后,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它呈现传递给学生,对于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爱好专长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及团队意识形成等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鉴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是灵活多样的,在一节课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在差异教学中虽然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强调这些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只有适宜与否的区别。
(五)弹性的组织形式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让学生同质分层或异质合作。单纯的同质分层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单纯的异质合作也有可能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只能在合作的小组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缺乏与同水平同学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会使他们陷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体育差异教学中,要把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应是弹性的、动态的,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弹性、动态的体育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势都能够得到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同体育锻炼需要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关注,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有成功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六)多元化的体育评价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