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检测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检测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磷酸三(2-氯乙基)酯;阻燃性能;指标参数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017
由三氯氧磷与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得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无毒,无腐蚀性。一般用作胶黏剂的添加型阻燃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优良的低温性和耐紫外光性。其蒸汽只能在220℃以上用明火直接点燃才可燃烧,但移走火源则即刻自熄。适用于酚醛树脂、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等,不但可提高被阻燃材料的材料级别,而且可改善阻燃材料的耐水性、耐酸性、耐寒性及抗静电性,还可用作阻燃性增塑剂。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产品有多家企业生产,在橡胶制品等行业中作为阻燃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TCEP阻燃剂生产尚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因而,选择准确的检测方法作为统一的、科学的、准确的测定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技术指标 以控制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扩大产品出口,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具有指导性意义。
1 产品概况
磷酸三(2-氯乙基)酯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乙醇、NNJ、醋酸乙酯、甲苯、氯仿,不溶于脂肪烃,微溶于水。水解稳定性良好,在NaOH水溶液中少量分解。属于添加型阻燃剂。
2 技术指标及方法确定
试验根据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从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角度出发,参考磷酸三(2-氯乙基)酯生产企业的产品指标,制定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指标参数及试验方法,指标参数包括外观(无色、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含量/(%)(≥93.0)、 加热减量/% (≤1.0)、酸值/(mgKOH/g)(≤0.3) 、闪点(开口)/℃ (≥220)、色度(铂-钴)/(黑曾)(≤100)。
3 试验结果与方法分析
3.1 含量的测定
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的含量,即按照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打开预热设备,按照色谱条件要求设定检测条件。用洁净的微量注射器取约1μL待测试样,仔细将注射器及针头擦拭干净,将注射器针头通过隔垫插入进样口,等待5s后快速将试样注入汽化室,5s后拔出进样针头,点击开始按钮开始测定。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试验对六组试样分别进行四次平行试验,极差值控制在0.02%以内。
3.2 相对密度测定
试验采用GB/T 4472-2011《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的方法1,即:将密度计置于20℃恒定温度的试样中,通过读取密度计的读数,得出试样的相对密度。此方法是液体化工产品测定密度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标准建议采用该法。试验对六组试样分别进行四次平行试验,极差值为0。
3.3 加热减量测定
试验采用GB/T 1669-2001《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方法2,即:试样在125 ℃±2 ℃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根据试样干燥前后的质量减少量确定干燥减量。此方法是增塑剂类产品测定加热减量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标准建议采用该法。试验对六组试样分别进行四次平行试验,极差值控制在0.02以内。
3.4 酸值测定
试验采用GB/T1668-2008《增塑剂酸值及酸度的测定》方法3,即:利用磷酸三(2-氯乙基)酯溶于乙醇的特性,用95%乙醇作溶解试样的溶剂,以酚酞为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待测试样,计算酸值。此方法是增塑剂类产品测定酸值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标准建议采用该法。试验对六组试样分别进行四次平行试验,极差值控制在0-0.01。
3.5 闪点测定
试验采用GB/T 1671-2008《增塑剂闪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的测定方法4,即:用规定试验温度下的试验火焰,横扫试验杯内试样表面上空,当由于火焰而引起液体表面上蒸汽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确定为闪点。此方法是增塑剂类产品测定闪点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标准建议采用该法。试验对六组试样分别进行四次平行试验,极差值控制在4以内。
3.6 色度测定
试验采用GB/T 1664-1995《增塑剂外观色度的测定》方法5,即:将试样色度与标准铂-钴色度作比较,表示其色度结果。此方法是增塑剂类产品测定色度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标准建议采用该法。试验对六组试样分别进行四次平行试验,极差值为0。
3.7 平行性试验数据
分别取三组试样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平行性实验测试,外观均为白色透明油状液体,相对密度(20℃)/(g/cm3)分别为1.425、1.425、1.426,平均值为1.426;加热减量/%分别为0.73、0.76、0.73,平均值为0.74;酸值/(mgKOH/g)分别为0.12、0.11、0.11,平均值为0.11;闪点(开口)/℃分别为222、221、221,平均值为221;色度(铂-钴)/(黑曾)分别为50、50、50,平均值为50。
4 结论
试验技术指标及方法的确定根据省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针对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产品特性,对相应的技术指标、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研究,指标设置合理,分析方法均采用经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从而使测定结果更加稳定、准确、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GB/T 4472-2011,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S].
[2]GB/T 1669-2001,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S].
[3]GB/T1668-2008,增塑剂酸值及酸度的测定[S].
篇2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进出口;检验监管;包装检验
[中图分类号]F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41-03
[作者简介]董新蕾(198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方向: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一、前言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及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为履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赋予的新职能,切实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的检验监管,国家质检总局于2011年12月30日将《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部分商品调入法检目录,要求各检验检疫机构于2012年2月1日起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检验监管。2012年1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关于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30号公告),进一步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出入境报检及检验有关新要求,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开始正式实行检验。
二、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内容
(一)受理范围
受理报检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应是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版)中的品种。
(二)报检审核资料
报检审核的单据除《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要求的单据外,还包括下列材料:
1.进口报检
(1)进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符合性声明(固定格式);(2)中文安全数据单(MSDS)、危险公示标签的样本;(3)对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产品,应提供实际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名称、数量等情况说明。
2.出口报检
(1)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符合性声明(固定格式);(2)《出境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性能检验结果单》(散装货物除外);(3)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4)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样本(如是外文样本,应当提供对应的中文翻译件);(5)对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产品,应提供实际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名称、数量等情况说明。
(三)检验内容
1.对进口危险化学品,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
(1)检验报检货物的主要成分/组分信息、物理及化学特性、危险类别、包装类别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报检时提供的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是否相一致。(2)检验报检货物中是否随附中文安全数据单、包装上是否有中文危险公示标签;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对进口危险化学品所用包装,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检验货物的包装型式、包装类别、包装规格、单件质量、包装标记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与报检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检验货物的包装方式、包装使用状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对出口危险化学品,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
(1)检验货物的主要成分/组分信息、物理及化学特性、危险类别、包装类别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报检时提供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是否相一致。(2)检验货物中是否随附安全数据单、包装上是否有危险公示标签;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对出口危险化学品包装,按照海运、空运、汽车和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管理规定、标准实施性能检验、使用鉴定,分别出具《出境危险货物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出境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
3.检验依据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按照以下要求实施检验监管:(1)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口产品适用);(2)国际公约、国际规则、条约、协议、议定书、备忘录等;(3)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技术法规、标准(出口产品适用);(4)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技术规范、标准;(5)贸易合同或信用证注明的高于以上规定的技术要求。
三、新规实施以来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检目录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危险化学品范围不一致
按照文件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检验监管,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法定检验的商品范围依据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法检目录),2012年最新法检目录调整最大的变化是将160个涉及危险化学品的HS编码列入法检,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62个HS编码检验检疫类别进行调整。现行有效的法检目录内包含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远小于《危险化学品名录》,对属于法检目录同时也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内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检验监管无可厚非,但《危险化学品名录》内、法检目录外的进口危险化学品实际上并不需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出口危险化学品也只需实施包装的性能检验和使用鉴定,无须进行产品检验。这就导致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危险化学品的检验范围不一致。
(二)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与包装使用鉴定分两次进行
按照规定,出口危险化学品除了需要进行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等要求以及相关的品质、数量、重量等项目检验外,其包装还应按照海运、空运、汽车、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管理规定、标准实施性能检验、使用鉴定,分别出具《出境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和《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但在很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危险化学品实施产品检验和包装鉴定的并不是一个部门,导致企业出口一批危险化学品时需要向两个部门申请检验鉴定,延长通关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商检成本,如果两个部门的要求不一致,企业便会无所适从。
(三)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不一致
目前,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审核出口企业提供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时大多采信以上实验室出具的报告,但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内容不一致。大多数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对危险货物的分类依据《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TDG)进行,侧重于货物包装运输;仅有极少数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同时包含GHS分类,从危险化学品生命全周期考虑其危险特性。二是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在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结果不一致。以活性碳(HS编码:3802109000)为例,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内,其危险货物编号42521,UN编号1362,应为4.2类自热物质,但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显示该物质为非危险品,企业据此申报为普通货物,造成逃漏检验。其他诸如油墨、硅铁和乳酸亚铁等化学品在不同实验室出具的报告结果也不一致。
(四)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编制质量不高
新要求很大的一个变化是要求企业报检时提供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样本,目前企业制作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企业自行组织人员编制;二是企业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编制;三是企业付费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编制。第一种途径由于企业大多缺乏了解GHS及相关文件要求的人员,编制过程随意,大多草草应付了事;第二种途径受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局限,掌握的尺度不一致,各地制作的样版也不尽相同;只有第三种途径编制的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质量比较有保证,但由于费用偏高,中小企业普遍不愿采用这种方法,这就导致企业实际使用的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可信度较低,篡改、缺项现象时有发生,不能真实表达危险品的危险公示信息。
(五)出口逐批检验模式不适应企业快速通关的需要
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法检目录》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即根据企业类别和产品的风险分级确定检验监管方式。但《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又规定:列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剧毒化学品目录》等的商品及其包装按照严密监管方式进行检验监管,《法检目录》内的危险化学品大多在此列,应采用严密监管方式,这就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此类企业实施严格监督检查的同时,对其出口的危险化学品实施逐批检验,随着危险化学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逐批检验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出口企业快速通关的需要。
(六)危险化学品的瞒报、误报、漏报时有发生
危险化学品作为普通货物出运既有监管机构自身检验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危险品托运人和货代公司瞒报、误报的原因。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可能未考虑到某些物质可能带有的危险性凭经验把危险货物误判为普通货物,如钢屑,本身是普通货物,但因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切屑油,而使钢屑上沾有油类物质,从而成为易自燃固体而变成危险品。
四、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的工作建议
(一)创新检验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有效性
一是尽快制定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工作规范,把国务院591号令和国家质检总局30号公告落实到每个关键点,明确监管范围、检验内容、检验依据、不合格处置和处罚等工作重点,统一检验依据,统一原始记录,统一证稿格式,进一步规范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检验监管工作,保证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研究创新监管模式,探究分类管理、风险分析、电子监管和诚信管理等业务创新成果在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中的应用,构建既能确保安全又能便利企业的适应危险化学品外贸状况的监管模式。三是加强业务创新,将危险品分类鉴定、安全数据单和危险公示标签的预审查环节放在企业出口之前进行,对企业出口的同一批次货物中包装使用鉴定和法定检验同步进行,做到一次报检、一次抽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计收费、一次签证放行,缩短检验流程,减少通关费用。
(二)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一是加大化学品分类鉴别与评估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投入,使其能够分别按照TDG和GHS对危险品进行分类定级检测,同时可进行必须的危险化学品理化项目的检测;二是深入研究检测方法,组织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攻关和检测方法开发,力争尽早覆盖我国主要大宗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检验鉴定。三是探索快速检测手段,在确保检测质量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检测,保证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快速通关。四是强化技术指导,确保企业检测实验室发挥保障质量安全的有效作用。五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认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打破GHS全球实施后引发的技术壁垒。
(三)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专业性强,产品风险高,安全技术要求高且检验监管责任大,只有检验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规避检验环节的风险,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实施2012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等文件、GHS制度及国外危险化学品技术贸易措施的研究,定期组织召开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业务学习和业务讨论,以过硬的业务素质武装自己,切实提升检验监管能力。同时还要对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报检公司进行培训和重点政策讲解,明确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职责,统一做法,理顺危险化学品相关业务流程,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四)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增强责任意识
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检验的职责赋予了检验检疫机构,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应高度重视、积极适应,严格执行新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各相关企业要认真学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企业自身进出口产品情况,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进出口危险品检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顺利进出口;三是加强沟通配合。要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的施检和管理,加强与外方、货代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生产企业的沟通交流,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展开;四是不断强化企业诚信建设和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充分发挥质量主体作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强企业的自检自控能力,力保诚信,严抓质量。建议企业加强与国外供应商的联系沟通,要求供应商严格按照我国最新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输出产品中随附安全数据单和粘贴危险公示标签。
(五)完善标准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质检、环保、安监、公安、交通等监管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但目前这些法规、标准还不能做到产业链各环节间全覆盖,存在着互相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既给不法企业有空可钻、有机可乘,也给守法企业造成执行上的困难,需要根据新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兵.推进GHS在中国的贯彻执行[J].中国标准化,2011(7):87-90.
篇3
关键词:服装产品检测;甲醛;重金属;有机化合物;
一、引言
我国的服装产品检测起步较晚,在服装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方面还不成熟,许多技术专利都还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掌控。用什么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对服装产品的安全进行检测已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服装产品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不同的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新的检测方法。
一、服装产品有害物质检测的有关标准
(一)、有害物质残留量的相关规定
1、甲醛在发达国家都对甲醛指标有明确规定;日本规定进口婴幼儿服装产品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进口成人内衣、睡衣、袜子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 mg/kg,进口成人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 mg/kg。
2、有害重金属主要指砷、镉、铬、钴、铜、铅、汞、镍。1999年欧盟对进口服装作出规定,禁止在市场上使用有害重金属含量在0.5 mg/cm 以上的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如:纽扣、拉链、装饰品等金属物。
3、1997年欧盟禁止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德国法律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五氯苯酚,服装和皮革制品中该物质的限量为5 mg/kg。中国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禁用23个芳香胺,2006年进行了修订,禁用芳香胺种类增加到24类,特别指明4一氨基偶氮苯目前没有合适的检测方法 ,提示了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检测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 。
(二)、建筑用服装产品的相关规定欧盟和美国都对建筑用服装产品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并要求经过燃烧测试。在欧盟市场上,建筑用服装产品必须加贴CE标志方可销售和使用 。
(三)、服装的相关规定,服装除符合一定的健康标准外,在安全性方面需有相当的阻燃性能,例如家庭装饰物、床垫、地毯等。这些标准规定,首先是用点燃的香烟对家用纺织品进行测试,然后用火焰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15 s。在美国,除了100%的人造纤维可免于阻燃测试外,其他纤维衣料都必须进行可阻燃性测试。
二、服装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一)、服装产品中甲醛的检测采用甲醛作为反应剂可以提高助剂在服装产品中的耐久性,特别是含有甲醛的树脂加工剂处理过的织物,抗皱性和防缩性好。但这些服装产品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产品上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因此,服装产品中甲醛的检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1、水萃取法检测服装产品中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2912.1—1998标准) 检测服装产品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对服装产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具有普遍性,该方法检测原理简单,便于操作。资料表明对甲醛检测前期处理阶段进行改进,若选用碘量法和pH滴定仪,可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提高甲醛检测的准确性。
2、气相色谱测定服装产品中痕量释放甲醛目前,服装产品中痕量释放甲醛测定标准方法为乙酰丙酮比色法 。但该方法线性范围小、操作繁琐、难于适应进出口服装产品检验品种多、批次多、甲醛含量范围波动大的检测需求。但若选用以2,4一二硝基苯肼(2,4一DNPH)作为,污生剂,低毒的环乙烷为萃取剂,用于服装产品中甲醛残留量的检测,可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检测效率,而且扩大了线性检测范围,能适应甲醛含量范围波动带来的影响,适用于大批次服装产品甲醛残留量的检测。
(二)、服装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1、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量的最普遍方法,它对6O多种金属元素都能进行快速的检测,因此它的检测范围广泛,步骤简单,对于高含量的重金属残留有很好的检测效果。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原子化效率高,检测限低,但重现性和准确性不足,容易受到杂质的干扰。而且对一些特殊元素如汞、砷等其检测效果不是很理想,若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效果较好 。
2、ICP—AES法测定服装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虽是目前用于检测服装产品中重金属最有效的方法之,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如针对服装产品中含量最低的汞,其测定灵敏度低,无法满足服装产品中可萃取汞的限量要求。但有研究表明将氢化物发生器与ICP—AES结合,待测元素从汞蒸气送人ICP使其与样品基体分离,从而减少基体干扰,同时实现被测元素的富集,使分析的检出限大大降低,以满足服装产品中可萃取痕量汞的测定要求。
3、纺织品中有机物的检测
篇4
关键词:肯定列表制度;食品出口;残留检验检测;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83-02
一、肯定列表制度的简介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全称为《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它是日本政府根据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制定的,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
(一)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背景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出台于2006年5月29日。在此之前,日本已设定残留标准的农兽药350种远少于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农兽药数700余种。而在此之前,日方的规定是对于没有明确制定限量标准的农兽药也是允许在日本国内销售,即使在某些食品中含有该物质。日本对于进口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农兽药监管,在2006年5月29之前尚处于失控状态。另外,由于频频出现的进口农产品农兽药超标事件以及未登记的农兽药违法使用问题,使消费者陷入对食品安全的极度不信任。日本政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健康、劳动与福利部修订了食品卫生法,并根据此修订案,开始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物实行所谓的肯定列表制度。
(二)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内容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主要内容是“两个限量”:即暂定标准和一律标准。暂定标准是对当前通用的农兽药及其饲料添加剂设定一个新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而一律标准则是对尚且不能确定的“暂定标准”的农兽药及其饲料添加剂都设定为 0.01ppm残留的统一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全部使用的农业化学品都设定了残留限量标准;对于已有的残留限量值或者已有临时残留限量值参考资料的农业化学品制定暂定标准,并根据参考资料及新毒理学资料的变化情况每隔5年复审一次;对于缺少设定残留限量值参考资料的农业化学品,制定一律标准为0.01ppm;对于那些在日本根本不使用、或只在有限的农作物中使用的农药,其他国家可通过厚生劳动省建立的国外申请系统,申请它们在特定的农作物上使用并且设定一个最大残留限量;对可能致癌并且不能设定每日允许限量的农业化学品,以“不得检出”为标准等。
二、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短期经济效应分析
在日本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后的短期时间内,中国的农产品在出口到日本市场前就需要增加一系列的费用,包括通过一系列标准检查检疫和其他的派生费用。这样无疑增加了对中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成本,从而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中国农业贸易起抑制作用。
在图1中,ES是出口国中国的出口供给曲线,ID是进口国日本的进口需求曲线,e点是在“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前的正常贸易下的供求均衡点,此时的出口价为Pe,出口量为Qe。ES1则是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后,中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影响,导致成本增加,供给的弹性变小,从而使得供给曲线Es向左移到ES1,与此同时出口价格上涨到了P1,而出口量则下降到了Q1。假如现实是肯定列表制度更加地严厉苛刻,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出口企业将无法在短时期内达到进口国日本所提出的技术标准,那么供给弹性将会变得更小,导致供给曲线移至ES2,从而出口价格会进一步增加至P2,出口量则会降至Q2。更甚至,当出口国中国的农产品完全无法达到进口国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标准时,便会出现贸易禁止的情况,即出口国出口农产品的量为零。
(二)长期经济效应分析
虽然在短时期内,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行业会受到打击。出口量会急剧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无疑会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行业想尽办法使自己的农产品对外销售。如果出口企业不想破产,那么无疑出口企业只有三种选择:第一是寻求新的销售市场,将自己的产品销往贸易壁垒较松的国家或者直接转向本国销售;第二是贸易谈判,企业通过联合国组织的力量和进口国家进行贸易协商;第三种是技术提升,出口企业可以参照进口国提出的进口要求对自己的产业进行相对应的升级,逐步在技术方面达到进口国的要求,从而继续向进口国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我们从这三种对策中不难看出:第一种最为简单方便,但日本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农产品进口大国,失去这块资源很不划算;第二种,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是通过联合国审批才得以出台,要想在贸易谈判上使出口国占据优势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技术提升既可以在以后的贸易中满足进口国的严格要求又可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并且,如果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先于其他国家,那么很有可能会有比现在更大的销售量,这才是企业应当选择的长久之策。所以在另一方面,像“肯定列表制度”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国的产业升级会起到比较好的引导以及促进作用。
出口国中国如果对“肯定列表制度”进行充分利用,那么按照上述结果,在长期内,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在技术上的创新会使得出口的农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由ESI向右移动,甚至超过ES到达ES3处。并且,由于出口国农产品的质量品质相对之前有很大程度提升,这也会增加进口国对出口国农产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也会同时向右移动至ID3处。此时的贸易量Q3远大于之前的Qe,起到了贸易促进作用。
三、我国应对肯定列表制度的对策探讨
(一)对政府方面的要求
1、建立健全有效的检测检验体系
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成了以质检、卫生、农业、商业、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很鲜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成分复杂的特点。但是,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食品的检验检测方面,我国还需多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再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方法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并且还要加强检测方法和先进仪器设备的研究。
2、提高国内农兽药残留监控标准
随着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我国也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检测655中农药及其相关化学品残留、124种兽药残留和7种生物毒素残留的36种国家标准。这些标准采用的先进技术都是国际残留分析领域普遍关注的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等一系列的检测技术难题,而且将可检测的农兽药品种提高到了786种。这是我国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一种方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量一定会愈来愈严格,我国只有继续提高国内的农兽药残留标准,农产品出口才能不受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对企业方面的要求
1、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出口市场结构
企业在应对肯定列表制度上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应对。要结合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肯定列表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做到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用药。在出口市场方面,企业应该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出口市场,不要仅仅在一个国家。尽管可能某些个别国家需求量比重大,但在新兴市场的出口幅度远远要高于传统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出口市场,对抵御市场风险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5
【关键词】REACH指令;高关注物质SVHC;应对方案
REACH指令是欧盟自RoHS指令后实施的更加严格的环保指令。虽然指令只对化学品进行管控,却直接影响到出口到欧盟的各种产品。REACH指令中第57条规定的高关注物质SVHC清单不断在增加,目前已增加到了138项,国内企业疲于应对。笔者总结了目前国内企业常规的应对办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的大环境,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供企业参考。
1.法规介绍
1.1 REACH指令
REACH指令(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并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1]。
注册(Registration):年产量或进口量超过1吨的所有化学物质需要注册,年产量货进口量10吨以上的化学物质还应提交化学安全报告。
评估(Evaluation):包括档案评估和物质评估。档案评估是核查企业提交注册卷宗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物质评估是指确认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的风险性。
许可(Authorization):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特性并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化学物质的生产和进口进行授权,包括包括CMR、PBT、vPvB等。
限制(Restriction):如果认为某种物质或其配置品、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将限制其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进口。
1.2 高关注物质SVHC
SVHC:SVHC-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1],是指一些对环境、人体毒性较大且风险高的化学物质。根据欧盟REACH法规的规定,SVHC的生产、进口和在市场上销售必须先获得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的授权,属于REACH法规的“物品”,如果其中的SVHC含量超过0.1%,且年出口该SVHC的数量超过1吨,则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通报。根据REACH法规的规定,在2010年12月1日前列入候选清单中的SVHC,必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完成通报;在2010年12月1日或在之后归入候选清单中的SVHC,必须在归入后的六个月内完成通报,否则,禁止相关产品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使用。而欧盟进口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要求生产企业证明自己的产品中的SVHC符合REACH法规要求,否则,拒绝接受货物。
自2008年10月28日,欧盟化学品管理局首次公布第一批SVHC候选清单,截至2012年12月19日,SVHC候选清单物质已更新8次。目前正式公布的候选清单中包含138项SVHC物质,包括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应用遍布各个行业。
2.国内企业应对SVHC时常见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常见做法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向欧盟进口商进行SVHC物质信息传递:
1)提品中SVHC含量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自己将产品送检,或者是上游供应商提供对应的检测报告);
2)按照进口商要求填写产品中有害物质调查表或者提供不含SVHC物质的声明。
2.2 存在问题
虽然提品中SVHC含量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是最直接明了的方法,但表1所述,SVHC清单在不断增加,目前估算,清单会增加到约2000种,若产品不定期的进行外送检测,企业将不堪负重。另外,SVHC不同于RoHS,只公布了限制的物质清单,但没有公布对应的检测方法,导致了不同的实验室之间的操作不尽相同,以至于实验室之间的REACH检测(SVHC含量检测),很可能是不可复制的检测。
在进行SVHC检测时,笔者遇到有企业是很明确自身产品哪些材料是需要进行检测的,目标性很强。但也遇到不少客户,自身对政策不了解,直接就将一台整机送过来进行检测的。
不少企业目前都本着“既然大家都受影响,我们也不着急的侥幸心理”,处于被动应对。企业只有遇到了下游企业施加压力时,才会匆忙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出口延迟或被欧盟海关扣留。
有部企业在不了解产品中SVHC的情况下仍选择采取提供自我声明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不了解自身产品而提供的自我声明不仅仅存在高风险,其欧盟消费者接受程度也值得商榷。
3.企业应对方案
目前公布出来的SVHC已经有138项,今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还将根据情况不断增加SVHC清单中的物质,据预计,清单会增加到约2000项。对于一般企业可参考以下的应对方案:
1)企业应熟悉REACH法规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文件内容。REACH法规本身和附件长达900多页,还有大量的指南性文件,且都是英文资料,企业可以派相关员工去参加培训。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行业组织正在积极动起来,组织举办了大量的学习班普及了REACH知识,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为企业提供了REACH法规事务的服务。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也有专门的部分从事REACH事物服务。企业可以从多途径得到相关培训的信息。
2)企业应熟悉自己的产品,并应该主动去了解REACH法规中,企业出口产品是属于化学物质本身,还是物品或者配置品,因为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所要承担的义务。如某企业生产出口欧洲的是电动工具,这在REACH法规下不属于物质或者配置品范畴,而是物品,则需要应对的是REACH法规对物品的要求。
3)欧盟的环保壁垒层出不穷,企业若总是通过将产品外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则疲于应对;二则,成本大幅度增加;三则,会出现相同项目重复检测(因不同的环保法规中的一些限制项目会有重复);四则,被动应对,容易造成错失商机。鉴于企业在RoHS应对上的成功经验,企业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品有害物质管控系统,可以通过次系统来对整个产品的SVHC情况做出分析评估,生成该产品的REACH符合评估报告到处。所以产品外送检测SVHC是应对REACH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
4)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发替代物质,在保证产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减少产品的危害化学物质应用,从而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应对REACH法规,不应该是企业的独角戏,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首先: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让企业更多地了解REACH法规;其次:收集和整理出口数据,如对哪些出口产品归属于物质或物品或配置品,给予企业足够的指引;再次,联合同类企业进行讨论,把共性的资料整理出来,并实现内部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篇6
另据报道,目前中国纺织品检测市场有1/2的份额被国外检测机构占有。中国是纺织品检测大国,在纺织品检测市场中,中国商检、质检、纤检系统检测机构占45%,国内民间商业和第三方公证检测仅占5%,半数为国外检测机构所占有。目前,瑞士通用公证行(SGS)、美国测试公司MTL等国际检测机构已经在中国初步完成了商业布点工作,2006年仅此两家在中国的纺织检测收入就超过6亿元。另一方面,由于检测机构不足,国内纺织品市场的产品检测率不足50%。目前中国纺织品检测市场容量仅20亿元左右。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强制性检测、商业检测和委托检测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所以目前的形势下对国内纺织品检测机构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以打造国际先进的检测机构为目标,不能局限于本地区的国内市场,要通过不断扩大检测领域和范围,不断壮大自己的整体实力,全面提升自己,从而使检测机构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眼光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争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一直是我们中心的目标。
为了检测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加强检测机构自身的建设是关键
1.首先要保障出具数据报告的质量。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的产品,产品的好坏当然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过硬的检测技术水平,没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检测优势,没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就没有检测机构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所以检测机构对出具的每一份报告都要做到足够的重视。纺织品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一方面所涉及的专业涵盖机械、生物、材料、化学、光学等多学科领域,种类繁多,专业性强,另一方面,它直接作用于人体,产品的安全性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省作为我国纺织品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企业、产品众多,为此检验机构应加大检测人员的再培训、再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强检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发挥自己的优势检测项目,使之做出品牌,增加兄弟检测机构交流的机会,使得交流双方能够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能否确保高质量的检测报告对我们检测机构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为企业做好优质的服务。
2.利用监督抽验的机会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监督抽查是对产品上市后的有效监控手段之一,通过对上市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抽样检查和重点项目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已经上市产品的质量问题,打击假冒伪劣。自2005年以来,我中心检测机构共完成省级、市级、县级毛衫服装及纱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任务500余批次。通过加大监督抽验工作力度,对不合格产品的公告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了震慑,在做好监督抽验工作的同时,我中心积极配合产品质量监督执法人员,探索针对毛衫生产、流通和使用等不同环节的抽查检验方式方法,积极向存在问题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每次的监督抽验任务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情况,比如新型纺织纤维的不断出现加大了纤维定性、定量的难度,要求检测机构不断进行纤维检测技术的更新,积极投入到新方法、新标准的研发制定中去。我中心于2006年申请的《新型纺织纤维检测方法的开发》研究项目,所获得国家质监系统论文奖三等奖;新型毛衫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使得检测标准有所滞后,要求检测机构针对新型加工工艺探索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针对于此,我中心积极参与制定了《半精梳毛针织纱线》、《半精纺毛针织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新型功能性毛衫服装的不断出现,加大了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压力,检测标准总是滞后于企业新产品的推出,为此检测机构应积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在服务于企业的同时,我中心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增加了企业对我检验机构的信心。
中国是纺织品产、销大国,我们在纺织品的新材料、新功能、新工艺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有理由、有能力、有机会在纺织品检测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
3.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在履行产品检验职责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力争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活动,跟踪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的发展动态,积极组织研究、转化。同时,与国际、国内知名认证机构交流、沟通,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几年来,我中心共组织完成了两项毛针织品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了我省毛衫产业的发展。扩大检测领域范围,我中心在同等规模检测机构中是为数不多的具有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的检测机构,在增加检测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机构的自信心和知名度,有利于检测机构走向国际。
认清国际检测领域的形势
一直以来纺织品安全标准检测制约着中国纺织品出口,国内安全标准亟须加强,江苏经贸委10月7日消息,近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纺织品安全标准检测问题,成为业内热门话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夏友富在2008中国(无锡)国际商协会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出口贸易不能只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必须重视产品安全、环境保护、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科技进步等问题。关注产品安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最重要非关税壁垒。
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通常在产品质量方面严加把关,但对产品安全、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够。尤其是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市场需求下降,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的现在,欧洲注重纺织品生态环保的检测也对中国纺织业出口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除了目前使用范围最广、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纺织品生态标签Oeko-TexStandard100已经在北欧、西欧、日本、美国广泛使用,对进出口服装的偶氮、游离甲醛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外,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Reach(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更受到国内纺织业的高度关注。而2008年6月27日正式生效的《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简称PFOS指令)规定,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制成品中PFOS含量不能超过总质量的0.005%。
篇7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工司,广东广州511462]
【摘要】基于对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标签及法规的研究,探讨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及法规对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中国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的措施,以提高中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
关键词 标准;生态安全;纺织品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19
中图分类号:F74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6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绿色,关注健康,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因此,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绿色生态纺织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1]。为顺应这样的消费潮流,世界各国的纺织品安全技术标准与法规亦在不断更新,采购标准日趋严格。对国际纺织品贸易趋势和生态纺织品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也带来了对纺织品环境标志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准较高,尤其对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另外,高额的申请费用也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因此,环境标志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即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另一观点则认为,环境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手段,对引导和促进纺织业向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环境标志产品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主题的新型的生产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应该倡导。
为让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适应这一绿色消费的趋势,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保持竞争优势,中国政府必须加快速度缩小国标同国际标准的差距。
1生态纺织品概念及标准
1.1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1.1.1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纺织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
有机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消费及后处理过程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有机纺织品既是全生态纺织品,例如有机棉产品。有机棉就是从种子到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是全天然无污染的,以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化肥和转基因产品。另外,良好棉花,再生涤纶,再生尼龙等都是生态纺织品的可持续性发展原材料。由于对全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严格性,致使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纺织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是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1.1.2狭义的生态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为部分生态纺织品或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材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害或达到某个国际性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产品,是主要侧重生产、人类消费或处理等某一方面生态性的纺织品。目前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的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1.2生态纺织品标签及法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监管。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2]。
扎根于苏黎世的TESTEX乃一所独立的瑞士检测及认证机构。自1846年起,TESTEXAG组织成为私营企业,业务集中于纺织领域上,并遍及全球。它的成功有赖于妥善管理经营、对于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标签签发OEKO-TEXStandard100证书;对纺织品生产工厂签发StepbyOEKO-TEX证书;对衣服及防晒纺织品签发UVStandard801证书;对纺织业所用染料及助剂签发Eco-Passport证书;对纺织品提供TESTEX‘品质保证’标签。其中,OEKO-TEXStandard100的检测项目达21大类。
欧盟REACH法规议案是2003年3月17日公布的,被人们视为迄今最严厉的“技术贸易壁垒”之一。该法规是一个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制度,规定了42个检测方法,用来全面评估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它不仅适用于化学品,还针对染料、颜料、助剂、中间体以及下游产品,纺织服装是其重点检测产品之一。
美国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签署生效消费者安全改进法案(CPSIA/HR4040),使其成为法律。CPSIA影响着美国所有生产、进口、分销玩具、服装和其它儿童产品及护理品的相关行业。另外,2011年8月21日,美国华盛顿州生态管理部公布《华盛顿儿童产品安全法案》(CSPA-RCW70.240-Chapterwac173-334WAC),要求投放到华盛顿州的儿童产品(包含零部件和原材料),若含有的CHCC(ChemicalHighConcerntoChildren,儿童高关注物质)超过特定标准,需按时间和次序向生态管理部进行CHCC申报。
2011年,六大品牌联盟联合路线图,承诺于2020年之前,在供应链中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ZDHC)。这个ZDHC小组现在拥有18个全球著名服装品牌公司、3个协会成员以及与其固定接洽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团体。目前,ZDHC为有害化学品优先减排建立了框架,为优先减排化学品逐渐消除制定生产限用物质清单(MRSL),创建了一份物质研究清单,并完成了数项相关基准研究,同时在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等20多家工厂进行测试,分析了150多种物质。从2015年开始,在其成员供应链中推行应用生产限用物质清单(MRSL)。
1.3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
我国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2003年11月27日的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3],发展到现行的产品标准有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HJ/T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
从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OEKE-TEXStandard100标准中的有害物质的考察范围逐步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列入REACH法规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SVHC)保持一致,而我国相关标准在此方面的更新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加大生态纺织品中相关项目的检测研究。
2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
2.1中国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
2008年8月12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Chelsea&Scott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SunSmarties童裙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为600条。召回原因为,该童裙上的金属气眼表面涂料的铅含量超标,违反了联邦含铅涂料标准。同年9月1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JLAHome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斑马条地毯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数量2900块。召回原因是该地毯没有易燃品警告标签,不符合联邦《小地毯和垫子的表面易燃标准》的要求。
由此可见,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是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中遭遇的主要技术壁垒之一。
2.2产生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纺织行业污染较为严重;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标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生态纺织品开发力度不够,有害原料应用较为普遍,没有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某些纺织企业的不法的逐利行为;生产技术落后;质量标准的不完全国际化。
3解决纺织品贸易中生态安全问题的措施
3.1提高全社会的认识
当今,消费者不仅想要高品质、对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同时,对于所购买产品生产过程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感也愈加重视。企业要想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得提高环保意识,使用环保原料,保证清洁生产,达到节能降耗。
3.2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为了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应在研发无害物质的纺织品方面加大力度,这是一项维护人类生命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伟大工程[4]。优化纺织产品结构,积极推行生态纺织品发展战略,纺织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设计按照全流程“绿色化”要求进行管理,防止被列入禁用和限用范围的有害化学品被带入纺织品。引导企业加大质量研究,突破质量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质量竞争能力。
3.3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强纺织标准体系及生态纺织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建设。按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更新和完善我国的纺织服装标准体系,使我国的技术标准要求与国际接轨,加快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建设。
4结语
在纺织领域,过去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问题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已经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是以产品质量的生态标准和安全认证为特征的“绿色贸易壁垒”。但是,它符合WTO的贸易准则,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益。因此,不能简单看成是贸易技术壁垒,而应该看成是我国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汝勤等.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延,陆维民.检验检疫概论与进出口纺织品检验[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出口蔬菜; 保鲜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
1 引 言
内陆蔬菜出口长距离运输易腐败变质<sup>[1]</sup>,不规范使用或滥用蔬菜保鲜剂会导致保鲜剂超标。蔬菜保鲜剂主要分为天然保鲜剂和化学保鲜剂,由于化学保鲜剂价格低廉且易于操作,故在蔬菜储藏运输中应用较广<sup>[2]</sup>。化学保鲜剂残留量过大, 不仅会影响出口蔬菜的质量,还可能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有些保鲜剂甚至可能导致癌症及一些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3, 4]。众多的检测项目和较长的检测周期不仅给新鲜蔬菜收购、出口通关带来不便,还导致蔬菜保鲜品质下降。研发多种保鲜剂残留同时、快速、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对提升出口蔬菜中保鲜剂残留的检测水平和加大监管力度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保鲜剂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sup>[5]</sup>、生物传感器<sup>[6]</sup>、液相色谱法<sup>[7]</sup>、液相色谱-质谱法<sup>[8]</sup>、气相色谱法(GC)<sup>[9]</sup>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sup>[10]</sup>等。其中,GC的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质谱则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GC-MS已成为多种保鲜剂残留分析最为有力的方法之一。谢建军等<sup>[11]</sup>采用GC-MS法对果蔬中嘧霉胺、百菌清、丙环唑、三唑酮等多种保鲜剂残留同时检测进行了报道。崔淑华等<sup>[12]</sup>应用GC-MS法对果蔬中腈菌唑、丙环唑、三唑酮等保鲜剂在内的193种农药残留同时进行了检测。由于各种保鲜剂理化性质的差异性,同时检测多种保鲜剂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需满足较宽范围的化合物,如直接对样品进行稀释或以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前者未能去除杂质,干扰较多;后者耗时较长,不利于通关放行。分散固相萃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农产品检测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 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净化样品,还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使用溶剂少等优点。
本研究对出口蔬菜中同时提取16种保鲜剂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同时考察了乙酸铵缓冲溶液的作用,优化了分散固相萃取等净化条件,充分利用了GC-MS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优点,建立了同时快速检测出口蔬菜中16种保鲜剂残留量的方法。本方法具有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为出口蔬菜中保鲜剂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7890-5975C气相色谱-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BS224S型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涡旋振荡混合器(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3-30K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 Sigma公司);4011 Digital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公司);系列Eppendorf移液器(可调范围:10~100 μL,20~200 μL,10~1000 μL,1000~5000 μL,1~10 mL,德国Eppendorf公司)。
16种保鲜剂标准物质(纯度均≥99%,美国AccuStandard公司);乙腈、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甲苯(色谱纯,美国Tedia公司);PSA(乙二胺-N-丙基硅烷,粒度60μm)、OD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粒度60 μm)均购于美国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C18固相萃取柱(6 mL,0.50 g)、活性炭固相萃取柱(6 mL,0.50 g)、NH2固相萃取柱(6 mL,0.50 g)、ENVI-CARB/LC-NH2固相萃取柱(6 mL,0.50 g)均购于美国SUPELCO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实验用水为Milli-Q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制备的超纯水;蔬菜均购于本地超市。
2.2 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各标准物质0.01 g于烧杯中,加入少量丙酮,待完全溶解后,转移至10 mL 容量瓶中,并用丙酮定容,配制成1000 mg/L单标储备液。移取各个单标储备液,配制成20 mg/L混合标准溶液。储备液均置于 Symbolm@@ 18 ℃避光保存。储备液用丙酮逐级稀释,配制成系列工作溶液。
2.3 色谱-质谱条件
DB-5 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速1.2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1 μL;进样口温度250 ℃;柱温程序:初温70 ℃,保持2 min,然后以10 ℃/min升至280 ℃,保持5 min,总运行时间 28 min。离子源:EI源,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接口温度:280 ℃;溶剂延迟:5 min。
2.4 样品前处理
称取蔬菜匀浆10.0 g于50 mL螺旋盖聚四氟乙烯离心管,加入10 mL乙腈、4 mL 2 mol/L 乙酸铵溶液,涡旋振荡2 min,加入5.0 g NaCl,涡旋 1 min,5000 r/min离心3 min,取有机相。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取10 mL有机相于15 mL螺旋盖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100 mg PSA、150 mg ODS、500 mg 无水MgSO4,涡旋1 min,以5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于25 mL旋蒸瓶中,在低于40 ℃下旋转蒸发浓缩至净干,用丙酮定容至1 mL,经0.22 μm滤膜过滤至气相进样瓶中,待GC-MS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1.1 提取剂的选择 由于16种保鲜剂极性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选用常用的丙酮(AC)、丙酮-乙酸乙酯(AC-EAC,1∶1, V/V)、正己烷-乙酸乙酯(Hex-EAC,1∶1, V/V)、乙腈(AN)分别进行加标回收实验,以选取合适的提取溶剂。结果如图1(未加入乙酸铵缓冲溶液调pH值)所示,乙腈的提取回收率相对较好,故实验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保鲜剂显弱酸性,调节溶液pH值,使组分处于分子状态,易被有机溶剂萃取,基于上述原理,考虑加入乙酸铵缓冲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文献[13]报道,加入2 mol/L 乙酸铵缓冲溶液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保鲜剂的回收率增大,且对其它保鲜剂的回收率没有影响。本实验对2 mol/L 乙酸铵溶液加入体积(0, 2, 4, 6和10 mL)进行了考察,当乙酸铵溶液的加入体积为4 mL时,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保鲜剂的回收率最佳,故本实验在提取过程中加入4 mL 2 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
3.1.2 净化条件的选择
在QuEChERS文献报道中,主要使用PSA, ODS和GCB吸附剂[9, 11, 14, 15]对提取液进行净化,GCB虽然能够有效去除色素,但也会使多酚类和其它极性化合物回收率过低,故拟选用PSA、ODS达到好的净化和回收效果。本实验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确定吸附剂用量,以甘蓝为基质,各保鲜剂的添加水平均为0.05 mg/kg,当ODS用量不变,PSA的用量分别为0, 50, 100, 150和200 mg时,净化结果见图2。当PSA用量为100 mg时,16种保鲜剂的回收效果较好。
当PSA用量为100 mg时,改变ODS 用量(0, 50, 100, 150和200 mg),各保鲜剂的回收率相差不大,故对各水平ODS净化后的甘蓝空白样品谱图进行重叠分析,见图3。根据质谱信息,残留量较多的杂质分别是N, N′-二乙基草酰胺、苯胺、5-乙酯基氨基-8-甲氧基喹啉。由图3可见,150 mg ODS对苯胺的净化效果最好,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1)非极性相互作用:苯胺的母核苯基与非极性吸附剂ODS之间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在极性溶剂乙腈中有较好的体现,也称疏水作用;(2)ODS颗粒表面残留的硅羟基会与极性化合物苯胺发生次级相互作用,即发生氢键作用;(3)硅羟基解离后会和碱性化合物苯胺发生离子相互作用。ODS对N, N′-二乙基草酰胺的净化作用不好,N, N′-二乙基草酰胺极性很强,故不存在非极性相互作用,推测非极性相互作用起主导作用。50 mg ODS对5-乙酯基氨基-8-甲氧基喹啉净化效果最好,喹啉的极性很小,非极性相互作用起主导作用。综合考虑,ODS用量定为150 mg。
在传统实验中,若浓缩时溶剂较少,通常采用氮气吹干方式。由于本实验提取溶剂选用乙腈,采用氮气吹干方式耗时较长,故采用旋转抽干模式进行浓缩。实验表明,两者的回收效果相当,故采用旋转抽干模式以提升实验效率。
3.2 与其它方法进行对比
将本方法与GB/T 19648 2006<sup>[14]</sup>、GC-MS联用测定果蔬中6种防腐杀菌剂检测方法 [16]以及EN 165662-2008<sup>[15]</sup>进行了比较。GB/T 19648 2006采用净化方式,先经C18固相萃取柱,再经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和NH2固相萃取柱串联柱净化;而文献[16]未经过净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国标方法的净化方式, 对羟基苯甲酸酯、联苯醚的回收率不及本方法,且耗时过长,实验效率低;文献[16]所用时间少,回收率也相对较好,但杂质多,对仪器的损伤很大,且会对回收率造成假阳性。本方法采用了欧盟EN 165662-2008<sup>[15]</sup>的QuEChERS净化方法,但是在提取过程中加入了乙酸铵溶液,且采用ODS净化,更利于16种保鲜剂的同时提取和净化处理。结果见表1。
3.3 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以及检出限
用丙酮将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成浓度为0.02~2.0 mg/L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在设定的仪器条件下进行测定。以目标物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对相应的质量浓度(mg/L)绘制标准曲线,16种保鲜剂在0.02~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以3倍S/N计算16种保鲜剂的检出限。通过仪器分析目标物的质谱图并结合文献,确定各化合物的特征离子。16种保鲜剂的保留时间、选择离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以及检出限见表2。
3.4 方法的回收率与精密度
分别向甘蓝、黄瓜、四季豆、茄子、胡萝卜等多种蔬菜匀浆中添加不同浓度的16种保鲜剂混合标准溶液,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02和1.0 mg/kg,按2.4节所述实验方法进行测定。以茄子为例,各保鲜剂的平均回收率在76.7%~120%范围内;RSD在2.1%~10.6%范围内(表3)。
3.5 实际样品检测
从本地超市购得甘蓝、白花菜、头及辣椒等蔬菜,按照本实验选择的最优条件进行提取净化和分析,结果见表4。虽然在部分蔬菜中检出部分保鲜剂,但其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蔬菜保鲜剂最高残留量。
结果表明, 本方法在提取溶剂中加入乙酸铵溶液,有利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提取,用PSA、ODS进行了QuEChERS净化。与其它保鲜剂多残留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分析时间短、准确度高等优点,能为出口蔬菜的快速通关提供技术保障。
References
1 PanstrugaR, Schulze-Lefert P.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3, 5(5): 429-437
2 ZHOU Xue, CAO Shu-Rui, LI Xian-Liang, XI Cun-Xian, XU Fen, CHEN Zhi-Qiong.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 42(17): 5614-5616
周 雪, 曹淑瑞, 李贤良, 郗存显, 徐 芬, 陈志琼.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7): 5614-5616
3 Kirkhorn S R, Schenker M B. J. Agr. Safety Health, 2002, 8(2): 199-214
4 Costa L G, Cole T B, Jarvik G P, Furlong C E. Annu. Rev. Med., 2003, (54): 371-392
5 GUO Nai-Fei, YU Ji-Cheng, JI Shu-J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10, (3): 409-413
郭乃菲, 于基成, 纪淑娟.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 409-413
6 CesarinoI, Moraes F C, Lanza M R V. Food Chem., 2012, 135(3): 873-879
7 ProusalisK P, Polygenis D A, Syrokou A, Lamari F N, Tsegenidis T. Anal. Bioanal. Chem., 2004, 379(3): 458-463
8 ZHANG Hui, HU Mei, WANG Jun, ZHANG Xi-Qi, ZHU Jian-Hua. Food Chem., 2009, 30(2): 180-184
张 卉, 胡 梅, 王 俊, 张喜琦, 祝建华. 食品科学, 2009, 30(2): 180-184
9 ZHU Li-Ping, ZHU Tao, PAN Yu-Xiang, SUN Jun, DONG J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7): 999-1003
朱莉萍, 朱 涛, 潘玉香, 孙 军, 董 静. 分析化学, 2008, 36(7): 999-1003
10 Cerbera M I, Medina C, Portolés T, Pitarch E. Anal. Bioanal. Chem., 2010, 397(3): 2873-2891
11 XIE Jian-Jun, CHEN Jie, LI Ju, YUAN Zhen-Yu, XIE Yu-Shan.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2013, 4(1): 82-88
谢建军, 陈 捷, 李 菊, 袁震宇, 谢玉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 4(1): 82-88
12 CUI Shu-Hua, CHEN Wei-Shuang, QIAN Jia-Liang, DUAN Hao, LIU Tong-Ying, ZHANG Li-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13, 9(31): 885-893
崔淑华, 陈慰双, 钱家亮, 段 浩, 刘同英, 张立东. 色谱, 2013, 9(31): 885-893
13 CAO Shu-Rui, LIU Zhi-Yong, ZHANG Lei, LI Xian-Liang, WANG Guo-Min, TANG Bo-Bin, YUAN Ruo. Chinese J. Anal. Chem. , 2012, 40(4): 529-533
曹淑瑞, 刘治勇, 张 雷, 李贤良, 王国民, 唐柏斌, 袁 若. 分析化学, 2012, 40(4): 529-533
14 GBT 19648-2006,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500 Pesticides and Related Chemicals Residu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GC-MS Method.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骨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648-2006
15 EN 165662-2008, Foods of Plant Origin-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Using GC-MS and/or LC-MS/MS Following Acetonitrile Extraction/Partitioning and Cleanup by Dispersive SPE-QuEChERS-Method. EUROPEAN STANDARD
16 JIN Zhi, LI Ming, YANG Tao, ZHAHG Huang-Tao.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0, 47(8): 1693-1696
靳 智, 李 明, 杨 涛, 张煌涛.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8): 1693-1696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16 Preservativ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r Export
ZHOU Xue1, CAO Shu-Rui2, LI Xian-Liang2, XI Cun-Xian2, XU Fen2, CHEN Zhi-Qiong*1
1(College of Pharmacy,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2(Chongq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hongqing 400020, China)
Abstract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16 preservativ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r export was develop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fter pre-treatment method of 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Samples including leafy, eggplant fruit, bean, melon and tuber vegetables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and detected by GC/MS with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after being cleaned up with dispersive S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had a good linearity over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2-2.0 mg/L preservative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990-0.9997.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LODs) were in the range of 0.004-0.965 μg/kg. The recoveries of the preservatives were in the range of 76.7%-120.0% at the spiked levels of 0.01, 0.02 and 1.00 mg/kg,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were in the range of 2.1%-10.6%. Compared with the GB/T 19648-2006, etc, the method is rapid, simple, highly sensitive, and can meet testing requirements of 16 preservativ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r export.
篇9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水平;生态纺织
1 生态纺织品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生态纺织品概述以及认证
生态纺织品指的是用一些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而制成的对人体无害的纺织产品,其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类型。广义层面的纺织品指的是产品从原料的加工、生产以及消费、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都符合生态要求,对于人体无害,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狭义的纺织品指的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中,借助周围环境以及少量原料而产生的对人类无害的产品。生态纺织品具备生产、处理、消费等几大特性,消费性主要考核的是纺织品残留的危害,处理性指的是纺织品在处理中不会危害环境。
2011年,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分子,消除了相应的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商品的出口机会。但是,技术壁垒带来的弊端也相当明显,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方面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纺织大国,产品一向物美价廉,远销海外。而纺织品的加工中花色以及品种众多,这会使得各国的纺织品残留以及有害物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我国需要发展绿色生产制造,加快技术周期以及产品的开发、制造以及设计,形成高效的制造模式。
1.2 纺织品的检测现状
当前,我国的生态纺织品就质量方面与国际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我国对于纺织品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影响了对外贸易以及纺织工业的发展。此外,我国检测水平不足,很难满足生态纺织品的发展需要。在提升纺织品的检测质量方面,首先应当提升检验机构的服务水平,缩小机构在硬件以及软件方面的差距,加大纺织品的投资开发力度。再者及时进行传统改造,从源头控制产品的安全,提高纺织品的行业技术水平。其次应当合理引导纺织品市场繁荣,增进行业之间的协作,减少纺织品之间的安全差距,积极与国内外机构合作,构建专业的检测体系。在满足我国产品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更新,尽快与国际接轨。再者,还应当加强检测机构中的品牌塑造,在当前的领域尽快缩小国内外的标准差距,深入学习、交流技术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健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及快速反应机制,推进标准化的纺织管理制度,塑造国际专业品牌。
1.3 研究内容
本文从生态纺织品的安全性能着手,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生态标准认证,结合国家生态纺织标准原则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找出了其中的差异,然后对纺织品中的安全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技能进行了归纳总结。试验发现,pH值以及甲醛含量在纺织品中的不合格率比较高,方法虽然不复杂,但是我们能够发现试验数据中存在着相应的差异。
2 纺织品生态检测技术标准
2.1 国内生态安全标准
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强化了人们对于日用消费品的相关要求。纺织服装的印染技术受到了当前社会的关注,为适应日趋增长的纺织需求,我国建立了纺织检测标准,当然其体系对有毒物质有相应的规定,其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上世纪的80年代,我国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健康潮流的影响,消费者在产品购买中开展了相应的检测工作,各检测机构先后实施了各种认证方法,其间包括欧盟的ECO-LABEL、北欧的EHITE-SWAN标志等。欧盟的标志简称欧洲之花,鼓励在欧洲地区进行生产以及消费。欧盟的生态标志自1993年颁布了关于洗衣机以及洗碗机的相关标准后,及时扩大了制品的范围,涉及床单、棉衣等,而制定的原则从原材料、产品的流通以及消费层面进行废弃物的处理与评估。其中包含三个子类科目,比如纺织纤维标准、化学品、纺织加工等,新标准对纺织染料等做出了相关规定。北欧的组织中,参与的国家有芬兰、冰岛等国家,北欧对于纺织品的要求始终贯穿于产品中,认证的产品不仅涵盖了棉花、人造纤维,还包括一些织物。
2.2 发展纺织标准体系的建议
纺织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当前我国的服装纺织研究与检测起步比较晚,纺织企业的落后对于成本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长时间以来,服装纺织在生产、加工以及印染中缺乏对生态、环保等培养。当然,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步伐很慢,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最终将会制约我国的纺织服装的出口,这需要采取相关应对策略。
首先应该建立专业的预警体系,发挥院所的优势。质监机构应利用监管策略,借助国内外的合作策略,掌握专业预警机制,从源头减少国际贸易的摩擦可能性。再者,应加强我国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我国纺织品的研究标准对pH值、色牢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并未对其他的有毒物质进行考核。当前,我们应当加强标准建设力度,发挥标准对于服装纺织的指导作用,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其次,还应当做好纺织品的质量监控,减少使用有毒物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量提升当前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服装产品的档次。
2.3 生态纺织检测方法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与完善生态安全法标准体系,已经由过去的单一的检测方法逐步发展成为与当前国际生态组织接轨的质量认证标准体系,这已然成为当前构建的生态纺织安全检测方法。在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后,能够帮助促进纺织品的安全标准以及更新速度,更好地指导生态纺织品安全以及认证。
当下,我国纺织品的检测机构在项目安全性的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的含量、色牢度等。pH值指的是氢离子的浓度,这是氢离子的总数与物质总量的比例,帮助度量物质中氢离子的活度,而水萃取液的pH值是指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因为人体皮肤呈现的是酸性,纺织品的pH值只有介于弱酸与弱碱之间,才能更好地抑制病毒。若pH值与人体皮肤差距太大,会破坏皮肤表面的酸碱度,产生相应的刺激,造成过敏、皮炎等。
纺织品中测试甲醛含量经常会用到水萃取法,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售价较高,操作流程相对较为复杂,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重金属包括铜、铅、汞等,而微量是重金属离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生命安全,但是一旦超过规定数值,就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化学纺织品中的残留物若是被人们吸收,很容易积聚在心脏以及肝脏中。而当累积到相应数值,则会对幼儿以及儿童造成严重伤害。当前纺织品中金属含量的检测最常用的是原子吸收法,它可以检出各类重金属元素,有效地减少了检测的时间。
3 生态纺织品的安全检测因素研究
3.1 试样准备与当前因素分析影响
本文针对生态纺织品中安全检测项目中的pH值以及甲醛,然后借助改变当前检验法中的试验条件,逐步分析试验因素以及结果。在试验品的选择中,主要是家纺面料,种类中80%的机织物,辅以20%的针织物。在材质的选择中以棉织物与纺织物为主。在日常的检测中,我们发现纺织品的水萃取液pH数值相当不稳定,再者试验的重现性也不算高,这会导致结果的误判,一方面会影响机构的权威,另一方面还会为企业带来损失。
3.2 pH值的影响测定因素分析
根据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我们需要称取2g左右的布样,然后将布样剪成碎片,放入当前已经塞好的烧瓶中,而后再将100毫升的蒸馏水放置到烧瓶中,加速振荡浸润布样,然后再放入已经调好温度的振荡器中,振荡3小时左右,然后将烧瓶拿出,等待测量。当前需要分别为布样水萃取液准备3个小样。首先应当借助标准的缓冲溶液对pH值进行校准,深度要求放置在液面下的10毫米,搅拌至pH值稳定。当前的电极校准后,需要及时清洗电极。当前需要对制备好的平行样进行测量,将最开始的一份萃取液倒入烧杯,浸没电极到液面的深度,及时搅拌到pH值稳定。将第二份萃取液倒入另一烧瓶,放置到pH值稳定。第三份萃取液倒入烧杯,将电极浸没,然后依次放入试样,及时检测,最终检测到两个有效的测量值,计算pH值的最终测定值。
当前采取不同的介质分别萃取6块试样,然后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情况中,以纯水、超纯水以及其他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为介质进行萃取。不同的萃取介质都可以影响pH值的最终测定,当前的水质要求是不低于标准的三级水。由于产品的pH值不太稳定,本次试验推测出的纯水以及超纯水的pH值很可能是约值,而空白的氯化钾以及纯水的极差很有可能也在这个约值范围。在介质中萃取氯化钾的结果相对稳定,而测试的时间会缩短,这主要是氯化钾能够增强导电性,使电负性达到饱和,减少电位影响。从试验结果我们能够发现,偏中性与偏碱性的样品选择主要是以氯化钾为萃取质,使得偏酸性测试结果更加稳定。
3.3 各因素对pH值的影响
根据当前标准中规定的萃取方法,萃取的介质为氯化钾溶液,在保证当前因素的条件中,设定萃取的温度。萃取温度对pH值测定值的影响不大,当前的极差多数是来源于萃取的时间,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pH值数值会稍稍发生一定的变化。酸性样品的pH值总变化趋势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中性的样品值与时间的增加关联不大,而偏碱性的样品pH值随萃取时间增加而升高。当前建议各个机构对于一般性的委托试验样品萃取时间进行控制,对于监督性的样品试验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一方面满足日常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总结了影响pH值的各因素,我们分析了萃取介质、酸碱浓度等对pH值的影响。其中,萃取液的酸碱度对于测试结果影响最大,再者是介质、温度、时间、速率等等,将温度、时间之类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中,保证pH值的测定过程,使数据精准,结果稳定。
3.4 各因素对于甲醛含量测定的建议
结合水萃取法中甲醛的测定,我们从样品的存储、萃取的温度、时间,显色的时间、温度等探讨了对甲醛的影响。当前样品的存储条件对于结果的测定影响最大,样品制备后应当放入聚乙烯塑料袋密封保存,尽快检测,严格控制萃取的时间与温度,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在试验报告中,应记录试验样品的描述、存储法、样品的质量等,对于有可能影响产品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便于查询与调查。结合实际经验后,乙酰丙酮试剂的配制也会影响甲醛含量。
4 生态纺织品安全检测的不确定因素研究
4.1 测定不确定度的原理研究
测定不确定度在化学与物理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仪器的测量校准中频繁使用,而在纺织品的安全性检测中研究略有不足。检测实验室对于日常测试误差比较大的仪器会有不太准确的评估,因为试验重点是以pH值与甲醛含量为例。在分析研究后,我们发现pH值的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是样品的测试过程、标准缓冲溶液以及样品的萃取,这三方面对于不确定的贡献度相当高,再者就是标准缓冲溶液配制以及样品的萃取了。当前需要试验人员遵循试验标准进行萃取与测试,在配制溶剂的时候仔细阅读标准,使得存放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此外,试验研究部门也应当定期监督抽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加强试验人员的管理,保证试验的精准度。
4.2 甲醛的测定方法不确定度
从甲醛测定的流程来看,我们分析了溶剂的标准配制、曲线的制备、样品的萃取、样品的测试等,分析了甲醛测定中的各种不确定度。在测试研究后我们发现,甲醛含量的不确定度是源于样品的测试以及标准曲线的制备过程,这两者对于不确定度的贡献达到了99%,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试验人员熟知相关的标准规范,并且熟练掌握当前的技巧,在绘制曲线的工程中使得换算结果准确,使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能够保持在可控范围,提高试验的精确程度。
5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三鹿 三聚氰胺 假蛋白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等媒体首先爆料毒奶粉事件,但没有公开奶粉品牌,三鹿集团以事不关己的态度稳坐如山。11日,三鹿集团被新华网曝光,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社会哗然。12日14时,三鹿集团将毒奶粉的责任推到奶农身上,称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以获取更多的利润。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超标,其中三鹿奶粉含量最高。
三聚氰胺含氮量大约为66%,被非法添加在饲料、牛奶、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的表观测定值。美国在2007年有4000只宠物发生中毒事件,我国有5万名婴幼儿患尿路结石,研究发现,三聚氰胺是这些事件的罪魁祸首,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 三聚氰胺简介
三聚氰胺俗称蜜胺、蛋白精,也可以叫作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这一有机化合物具有三嗪类含氮杂环。常温下性质稳定,为单斜晶体,呈白色,无异味。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显弱碱性,遇酸形成三聚氰胺盐,对身体有害。
生产三聚氰胺树脂是三聚氰胺主要用途,所生产出的树脂耐水性、耐热性、耐电弧性、阻燃性很好,在装饰板、涂料、粘合剂、造纸、纺织、皮革、氨基塑料、电器、医药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三聚氰胺不能作为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去,若人为向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话,要负法律责任。查资料可知,正常情况下,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很低,主要是通过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媒介进入。为保护人体健康,保证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如果高于此数值不得销售。
2 假蛋白原理
不法商人为了将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增高,常利用测定食品和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方法上的缺陷,将三聚氰胺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这也是三聚氰胺常被人称为“蛋白精”的主要原因。
蛋白质主要组成成分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分子式含氮量最多才达30%,而三聚氰胺分子式里的氮含量大约为 66%。在蛋白质的测定中,一般会选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利用氮与蛋白质的关系将蛋白质的含量间接推算出来,由于三聚氰胺的高含氮量,可以使得食品中蛋白质测定含量值偏高,以通过食品质量检测。花费真实蛋白原料的1/5,即可将食品和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加1%,且三聚氰胺溶于水后无色无味,掺杂后也不易被发现。
3 三聚氰胺的危害
早有研究表明,三聚氰胺对动物和人体的生殖、泌尿系统有危害。1945年,《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期刊上发表了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的论文,他们以大鼠、兔和狗为实验材料,长期喂养大剂量三聚氰胺,三种动物的生殖、泌尿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膀胱、肾部出现结石,发展成膀胱癌的几率很大。
日本学者在1992年也做了类似的科学试验,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连续36周饲喂1%、3%两种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膀胱癌的发生率差距较大,分别为5% 和 79%,结石发生率较高,且差距不大,分别为 70% 和 100%。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表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三聚氰胺毒性较低,但呈弱碱性,易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如果该酸性物质是三聚氰酸,将产生不溶于水的氰尿酸三聚氰胺,形成肾结石。三聚氰胺被人体食用后,经过消化系统,尤其是在胃酸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转化为三聚氰酸,与没有转化的三聚氰胺形成结晶,成为肾结石。
三聚氰胺摄入时间过长,在人体内积累,转化和发生反应,损害生殖、泌尿系统,在膀胱、肾部易形成结石,诱发膀胱癌。摄入三聚氰胺量越大,患结石和膀胱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大人很少吃奶粉,且代谢能力强,承受能力也强,受到三聚氰胺的影响较小,患病的几率也较小。婴幼儿很多以奶粉为食,且代谢能力弱,承受力差,长期食用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
婴幼儿很多以乳与乳制品为食,检测乳与乳制品的品质,蛋白质含量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由于三聚氰胺的成本低,含氮量高,溶于水后无色无味,在乳与乳制品中掺杂三聚氰胺,不仅对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的提高有作用,且不易被发现,因此不法商人非法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值,以致接连出现多起奶粉质量安全事件。2009 年有学者研究分析了掺假三鹿乳粉中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发现三聚氰胺含量低于检测限 0.05 mk /kg的样品只占 21%,剩余样品中三聚氰胺检测值远远超过了 WHO规定的限量值, 比其他品牌婴幼儿乳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高出许多,而其他部分品牌的婴幼儿乳粉也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针对婴幼儿在三聚氰胺吸收率方面的研究发现对三聚氰胺吸收最好的是3个月的婴儿,年龄越大,其吸收率越低。
4 违禁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
蛋白质含量是食品工业中检测食品安全的重要测量指标,直接测量成本高,技术复杂,且大范围推广较难。一般会选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利用氮与蛋白质的正比关系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即食品中所测得的全氮含量越高,则认定蛋白质含量就越高。
这套检测方法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蛋白质含量水平,给食品检测达标情况制造假象。三聚氰胺分子式中含氮量高达66.7%,而牛乳氮含量是15.7%,大豆蛋白含 16%的氮。这样,三聚氰胺就就成了最佳的选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蛋白质含量的测出值就增加了,而三聚氰胺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有低毒,更无法替代蛋白质。
三聚氰胺被添加到奶制品中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先将原奶兑水,再掺入三聚氰胺,使奶制品的氮含量提高,达到国家要求标准,轻松骗过检测;另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产品的氮含量,使其达标。除此之外,许多厂商还加入低价的淀粉等,平衡氮的含量。
5 奶粉中鉴别三聚氰胺的方法
家庭实验条件较简陋,三聚氰胺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家中,可以利用降温结晶化学原理,快速检测可能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具体方法如下:取干净玻璃杯,将待测奶粉放入其中,向杯中加入少量沸水(比平常冲奶粉的水略少),搅拌均匀。奶粉完全溶解后放入冰箱,静置降温。一小时后,将奶粉从冰箱取出,仔细观察,若杯底有少量沉淀,则证明奶粉中含三聚氰胺。然后拿一个空杯,将黑布固定在有奶粉的杯子杯口上,将奶粉过滤到空杯里,若黑布上有少量白色块状固体,将白色固体导入冷水中,沉入水体,则说明该固体很可能就是三聚氰胺。在家中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这个实验比较容易,不需要专业仪器,且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度要求不高,只需要仔细观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还不能排除其他物质造成沉淀的可能性,不能有量的证明沉淀就是三聚氰胺。但它的应用仍可以尽力地减少饮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多一份安全保障。
6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 ,食品安全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一大疑虑,谈“食” 色变。虽然三鹿集团宣告破产,三聚氰胺事件依然历历在目,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三聚氰胺超标,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的四批次奶粉和炼乳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青海省一乳制品厂三聚氰胺超标五百倍等。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需要通过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乳制品产业进行重新审视,加强企业诚实诚信理念,加强国家法律监管力度,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更要认认真真,不得马虎,更不得投机取巧。
参考文献
[1] 周丽,徐新云.三聚氰胺毒性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危害[J].职业与健康,2010.26( 23):2858- 2859.
[2] 刘林.浅析三聚氰胺[J].广东化工,2010.37(10):90- 101.
[3] WU Y N, ZHAO Y F, LI JG, et al. A survey on occurrence of melamine and its analogues in tainted infant formula in China[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 22: 95- 99.
[4] JIA X, LI N, WANG Z, et al. Assessment on dietary melamine exposure from tainted infant formula[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22:100- 1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0765 2010 婴儿配方食品[S].北京:中国标准物质出版社,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0767 2010 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食品[S].北京:中国标准物质出版社,2010.
[7] 王娟娟,陈凯,朱小蕾.“宠物毒粮”中的假冒蛋白质——三聚氰胺[J].化学教育,2008.8(29):4-5.
[8] 何绮霞.正确认识三聚氰胺[J].广东饲料,2008.10.
[9] 木言.聚焦“三聚氰胺”[J].中国科技术语,2008.5.
[10] 林祥梅,王建峰,贾广乐.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J].毒理学,20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