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

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

0引言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被很多人所熟知,主要是从事产品的设计加工方面。机械制造属于工程学科的内容,所以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保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可以提升制造企业的发展,所以机械自动化在未来发展中,会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逐步提升制造企业的发展。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征分析

初期的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项目相比,其应用能力更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要求。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内容,可以从根本上优化以往机械制造技术,对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更便捷的操作特点,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以往繁琐的操作形式变得更简单,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很难的动作,同样也可以减少人力。在安全性方面,机械制造技术依靠人工,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高效生产,随着客户对技术要求的提升,人工操作很容易存在误差,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优化生产环节,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效率。

2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机械制造行业中,更加优化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将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总结为一下几个发展方向。

2.1智能化发展方向

结合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我国已经走进了“互联网+”的时代,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实行智能化监控,减少人力成本的应用,将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2技术核心将向微型化发展

从以往的设备发展模式看,都经历了大型到微型的转变。计算机在最初的时候是庞然大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所以以往的机械设备的体积也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技术逐步改善,也会逐渐变得很小,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对简化操作流程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机械设备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将设备逐步设计为小型、耗能小,所以说机械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向微型发展。

2.3技术将向环保技术发展

环保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环保意识也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所以在众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中,都将以环保作为重点,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也注入了更多的环保绿色理念。机械自动化制造行业也会将环保绿色产业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2.4向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优化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带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光、计算机、微电子三中技术有效的结合,对提升技术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向光学、计算机、微电子三方面发展,逐步更新技术,从而优化技术核心。在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中,运用光学传感性能、激光轨迹等技术,对提升机械自动化产品的附加值有很大作用,为提高制造业的工作效率奠定基础。机械自动化设备微光电一体化,也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5机械自动化技术向虚拟化发展

机械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一直都很复杂,所以在人员、物资等方面的成本消耗非常大,所研发新的产品有一定的影响,也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当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自动化生产中,将会使上述问题优化,避免上述问题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自动化技术中,需要一套完整的虚拟流程,对减少成本的支出避免因为销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重要作用,对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也将逐步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虚拟化的发展模式将为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发一个重要方向。

3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很多,所以其发展方向将是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发,所以我国要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地总结发展过程的成功经验,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茂祺,田峰.初探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1):346.

[2]祝成志.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新课程•下旬,2016(7):279.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一、引言

专业英语是继大学英语之后,结合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一门后续课程。机械工程科技人才掌握好专业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参加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基本前提。在当代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从事机械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这一形势使得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然而,现阶段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开展和改进专业英语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学时偏少

目前,我校的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英语课安排36学时,同大学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教学学时大大减少了,造成专业英语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2.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中,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文章的形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同时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长句较多,容易令初学者感到困难。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词汇也很多,学生记忆起来很吃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校的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个学期50%的学生忙于考研,上课也只是应付老师的点名,更是没有兴趣学习专业英语。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多看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同学认为学习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不过是增加一些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而已,在专业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

3.师资力量不够

由于近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差别较大,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公共英语基础较差,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体系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不能连贯起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时会觉得浪费了时间,而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时又难以理解,造成了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一定程度上对听、说、写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出现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另外,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受到重视。

4.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受学时的限制,任课教师一般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讲解比较多,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色彩浓厚,任课教师多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老师担任,他们对教学内容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不及大学英语老师,根据期末考核和教学实践的反馈结果,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许多同学觉得学完以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几乎没什么进步。

以上情形表明,专业英语作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状况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让专业英语成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有用工具,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

1.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特征

在从事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难。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词汇与机械制造、结构、材料、热处理、流体传动、设备、机器人等密切相关,日常基础英语很少涉及这些专业化的词汇,加上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因而生词量很大;另一方面,英语单词一词多义,学生习惯用基础英语中了解的意义来理解专业英语,往往造成误解。

(2)句子难。词汇难是造成理解句子难的一个原因。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语采用正式文体,逻辑性强,每个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容量大,句子特别长,语法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3)汉语表达难。由于专业英语词汇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英译汉时汉语表达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对翻译技巧不太了解,习惯于采用译电码那样的机械式翻译,极易写出不达意或者不规范的中文;二是学生本身中文基础薄弱,显得力不从心。

2.教学内容

我们选择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章跃老师编写的《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材,该教材的专业知识涵盖面大,教学内容涉及工程力学、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汽车主要零部件、公差与配合、液压与传动、工程材料、金属材料成形加工、金属热处理、机床、刀具、金属切削加工(车、铣、钻、磨)、特种加工、以及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微机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FMS、CAD/CAM、PLC应用,及利用Internet查询工程技术文献资料等;教学内容在涵盖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体现了该专业的时代特征,其中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1/3;有充足的阅读材料,基本专业词汇丰富,结合课文还配有大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该教材的可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某些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安排学生自学相关阅读材料。

3.教学方法

学生经过基础英语的训练,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专业英语应训练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有效获得专业知识,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专业相关的活动,强调英语的功能性和交流性,这一点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改变他们为应付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热情的状况。除了在课堂上经常强调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台上讲解词汇和翻译文章,学生做笔记,仅有一部分同学能专心致志地听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乏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动脑筋、勤思考。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充分表明,一味地灌输知识效果往往不理想,许多知识其实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奥妙,在课堂上老师宜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学习,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课外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收看英文电视节目或收听英文广播来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可以参阅一些机械工程类的英文期刊杂志或者访问专业网站,以培养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督促和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教师可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方面专业知识展开热烈的讨论。只有将课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科技人才。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状态。这也是弥补专业课教师口语表达不足,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情感教学,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成功,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学时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在教学中的作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专业英语课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英语潜能,而不是教会他们多少英语知识。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但要懂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英语基础。目前,基本上是由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不熟悉语言教学法,口语能力也不尽人意。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师。由英语专业资深教师指导,定期举办英语及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班,促进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

在新大纲和新形势下,基础英语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对专业英语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对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3.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阶段,要求学生翻译不少于3000字的相关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1]何锋,陈君德.提高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6-117.

篇3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系统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机械加工质量、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根据每一部分的内容、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务必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参观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工艺问题的具体分析,以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现场教学法

采用现场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基础知识的教学问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基础知识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选择与加工、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机械制造工艺常用数据的查阅、工艺参数的选择等。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授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时,可通过现场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预先准备一些未经热处理的材料:45钢、高碳钢、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准备一些经热处理的材料:淬火后的45钢,经渗碳、渗氮后的低碳合金钢等。然后让学生在机加工车间亲自动手在车床上加工,感受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包括切削加工难易程度和表面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学生会发现45钢加工工艺性较好,高碳钢太硬,低碳钢、低碳合金钢材料太软,韧性太大,也不利于切削加工和实现表面质量;淬火钢,经渗碳、渗氮后的低碳合金钢,采用普通切削刀具根本无法加工。针对这种现象,将高碳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拿到实验室分别进行退火、正火热处理,再进行试切。学生体会到经热处理后的高碳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材料均比热处理前易于加工。最后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就可以进行系统归纳。这样采用现场教学法解决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典型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探究性和职业性,采用此种教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加工一个台阶轴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拟定加工工艺方案,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公布自己本组的方案并作出说明。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按照拟定的加工工艺方案进行零件的加工操作,操作加工的每个步骤过程和加工表面的质量都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并对加工零件的质量进行检验。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笔者通过操作演示来验证学生的加工工艺方案。然后以学生为中心,讲练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互帮互学,共同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每个学生加工好一个零件后,各个小组作总结,展示加工零件(台阶轴)。按评分标准,首先由学生个人对台阶轴进行自评,然后小组成员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定,给出学生的成绩。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机械加工工艺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组织与指导学生到校内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实际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正和扩大已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圆柱齿轮加工内容时,笔者在讲授编制盘式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后,为了让学生能验正、加深和开拓所学知识、技能,亲自联系了某机械厂,让学生到该厂进行参观学习。在工厂,笔者邀请技术人员对学生作讲解介绍,首先给学生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寻找出零件由哪些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组成。对于盘式齿轮来说,可把它分解成外圆表面、端平面、内圆表面和渐开线齿形表面。其次,在开始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之前,讲解如何拟定单一的外圆表面、平面、内孔和齿面的加工方案。最后,将这些单一表面的加工方案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盘式齿轮的加工路线,解决了编制盘式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学生带到生产车间,引导学生根据工艺过程卡的内容,学习掌握盘式齿轮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机械加工质量(误差分析)一章,因涉及空间误差变化情况,十分抽象,很难理解。笔者在讲磨床导轨的制造误差对加工表面的形状影响,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引起被磨削工件半径方向上的误差,这种误差造成工件的圆柱度误差,这一误差的形成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难度很大。笔者利用Pro/E绘图软件,绘出空间误差形成图,并对其磨削过程进行演示和动画模拟,做成CAI课件,课上直接打开CAI课件投放在屏幕上,投影效果是放大的,画面是彩色的、可动的,看起来既清晰又直观,不仅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使课堂变得灵活、直观、生动、形象,又可使教学过程得以精简、优化;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增加课堂的教学知识量,节省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法

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组织学生深入车间或工厂参观、实习,了解工厂的生产条件、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检验和管理情况。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某机械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工艺实习,笔者要求学生对机械加工车间的典型产品YC6105QC柴油机的连杆应详细了解图纸和工艺条件,深入现场学习工艺过程,了解其典型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结构特点、使用调整等。在实习过程中,把遇到的典型工艺方法、夹具结构,包括定位、夹紧装置、专用刀具的结构记录到实习笔记上,与所学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实习中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是对绘图、识图、加工方法选择、切削刀具种类、材料选择能力的一种训练和提高,是培养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运用表格的一个实践过程。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程设计内容是:YC6105QC柴油机的连杆制造工艺设计。要求学生编制工艺规程,包括连杆体、连杆盖、连杆总成的工艺过程卡,绘制主要工序卡和工序图。整个设计过程,笔者要求学生不断地深入工厂车间的工艺室、夹具库、刀具库、量具库,多研究相关的工艺,以及同类夹具、刀具的结构,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实现应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分别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增强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技术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焕池. 机械制造工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4

    “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以机械制造装备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相关理论和技术,较为全面、系统地讲述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和方法。[1]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具备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该课程学时压缩至32个学时,其中课堂教学课时只有26课时,实验只有6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不断升级,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因此,怎样有效地讲好这门课,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装备先进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将专业基础课中相关知识有效地串起来

    “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这门课中很多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其他课程都有介绍,比如机床设计时涉及轴所受的力及轴承的选择等。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及知识结构,并在合适的时期及时复习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讲主轴轴承的选用时,应及时复习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所学的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都有哪些,一般有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等;轴是通过什么方式将所受的轴向力传递到箱体机体上的,一般来说轴向力的传递顺序是轴肩轴承内圈滚子轴承外圈端盖螺钉机体;斜齿轮如何传递轴向力,一般来说,主动齿轮的轴向力Fa方向根据左右手定则确定、从动齿轮的轴向力Fa根据各个分力之间的关系确定。主动齿轮的左右手定则:主动齿轮是左旋就用左手,主动齿轮是右旋就用右手;将手掌展开,使拇指与四指垂直;使四指的指向与主动齿轮转向一致,并环绕轴线;拇指的指向就是轴向力的方向。诸如此类的相关知识点,在讲到相对应的知识时都应该认真地串一串,或者事先让学生复习其他课程所讲的相关知识点。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样学生不但容易听明白,而且还感兴趣、记得牢,不至于学一科,考一科,忘一科。

    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讲授,学生坐着听,偶尔记一下笔记,课堂上师生很少交流讨论。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的被动接受式的教育,学生逐渐习惯于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以至到大学课堂有时老师课堂上提问,学生不管是会还是不会都不回答,老师教得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愿意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时甚至学生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应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来认真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如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现学现考、让学生走上讲台等多种形式。

    课堂提问即采用问题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提出各种导引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问题的答案并提出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或者是以小组讨论或课堂测试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新课前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就上一次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忆,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复习巩固,又能较好地引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良好衔接。例如在讲完普通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之后讲数控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之前,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普通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中公比的取值范围为多少?为什么?大家知道,普通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中公比大于1小于等于2,后一要求是受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限制而得出来的。而数控机床没有这一限制,串联的机械分级变速装置的公比可以取得大些。[2]此时公比的值怎么选取?传动比怎么分配?齿轮齿数又该怎么确定呢?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并在课堂中间也应适时地提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和思维状态,通过多次实践就能使学生从被动应答变成自觉回答。

    分组讨论可以在布置大作业之后进行。因为“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课程实际应用性较强,除了传统的作业外,还布置一些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题目作为项目研究和小组讨论。另外,装备设计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变性,答案不止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安排一些大作业,学生分组在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提出各种方案,教师最后汇总,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点,集思广益,开阔学生思路。如设计一台中型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要求利用分级变速机构扩大主轴恒功率范围,并要求完成主传动箱及其主轴的结构设计,并由此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以及这种综合性大作业,不但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好基本概念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学现考”是指可在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课堂上加小测验,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每次课都加小测验。在实施学分制以前,大学生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实施学分制以后学生比以前对考试成绩要在乎一些,但仍然是考前突击,平时很少看课本,更不说看课外参考书。“现学现考”的前提是严格考核制度,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就把考核方式告知学生。强调不是期末一次考试决定胜负,而是将平时的小测验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大作业,甚至专业论文等的多项分数,按照一定比例换算成标准分,累加的总分作为本课程的学业成绩。这样,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让学生打消缺课、逃课的想法,打消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混文凭的念头。教师严格把关,检查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讨论发言、小组学习,阶段小结中,随机安排一些小检查,形式可以是口试,如回答问题,答辩等,也可以是笔试,如小测验,及时给出学生成绩,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果有的学生某个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学习落后了,小测验可以让他们及早醒悟,奋起拼搏,在下一个阶段努力赶上去。

    “让学生走上讲台”是指组织学生课堂,让学生上讲台讲授相关知识。对一些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学生来备课,讲课。课堂上,请几位学生来讲授该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点评,并让学生互评,最后让每个讲课学生做自我总结。学生在备课中要弄清楚好多相关知识,讲课过程中又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从而加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老师角色,而且又有意识地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增加了自信心。

篇5

【关键词】CAI;机械专业;教学

CAI(中文全称: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全称: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在国内外都发展很快,它对各门课的教学都有所帮助,它当然也对机械专业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以往的机械专业教学主要靠任课教师讲授,辅助手段非常有限,无非是三角板、圆规、挂图、教学模型等。由于这些辅助手段动感、直观性较差,学生直观地领会所学内容,也很难用变化发展的思想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但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AI是图文并茂、声像同现、动画和视频交相辉映的教学工具,能表现讲授讲不清楚的内容,展现一些“隐蔽”的东西,变抽象为具象,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克服了以往教学的一些缺陷。CAI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等教学中应用广泛,它现在已是机械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CAI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 制作CAI课件的软件

课件是CAI的核心内容,课件的质量好坏回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1.1 CAI平台软件

1.1.1 PowerPoint

PowerPoint是最常用的课件制作及编辑工具。它能够很轻松地制作出多姿多彩、具有梦幻效果的幻灯片,是机械专业教学必备的工具。

1.1.2 Director

Director是CAI开发专用软件,它以时间轴为基准。它参照影视制作的形式,对机械专业的教学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1.1.3 Authorware

Authorware以图标为作为基础,它是常用的的CAI软件。它的数据均以对象或事件的形式出现,其最大优点是广泛而又齐全的交互功能。

1.2 制作动画的软件

1.2.1 3DS MAX

3DS MAX是一种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是目前最流行和最完善的。运用它能够创作出逼真的、完整的作品,在机械专业教学课件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2 Flash

Flash 是一种交互式的创作动画的软件。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动画作品,它都适宜制作。这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成长空间。

1.3 制作图形的软件

图形是机械专业课程特别是机械制图研究的对象。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多选用AutoCAD制图软件绘图。

2 制作CAI课件的几点原则

2.1 按需制作的原则

CAI课件不能为了制作而制作,要按需制作。在制作CAI课件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对将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十分熟悉,要知道哪些内容是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要着力解决教学中学生不好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因此,要确保CAI课件制作的必需,要做到准确地选题。

2.2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选择题材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机械专业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要,还要考虑到自己的技术水平及本校所具备的设备条件等;即要敢于超越自我,又要量力而行、扬长避短、稳步前进。

2.3 根据课件类别针对性制作的原则

机械专业教师在制作CAI课件时,要根据课件类别(有助教型、内容讲授型、实验演示型、应用评价型等),有针对性地制作,做到课件内容为教学内容服务,并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3 CAI的应用

3.1 机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

CAI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机械专业课程中有广泛应用。对有大量的文字、图形、表格、Flas和视频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难理解的现象和问题,及在课堂上会花很长时间解释或很难完成的内容,就较适合运用CAI,并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差动螺旋传动和复式螺旋传动,渐开线和渐开螺旋面的形成,蜗轮的加工,各种轮系的运动,铰链四杆机构的分类、性质及运动过程等,都可通过CAI,借助Flas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变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再如,机械制图课程中的相贯线、截交线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可采用CAI,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贯线、截交线等在空间的状况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机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CAI,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重点和难点,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2 机械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机械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也可以运用CAI ,比如可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来模拟机械专业课程的实验过程。工程材料里金属相变等过程的演示实验就可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等,通过CAI 实验演示系统来完成。

4 CAI的优点

4.1 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CAI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同现、动画和视频交相辉映,集成性强,交互快捷方便,通过这种情景学习,学生的感官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能以更为习惯和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CAI课件形象、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学生能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并快速提高自身能力。CAI省掉了任课教师很多的画图及板书时间,使教学内容增多、教学进度变快,缓解了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的问题,并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还可以利用可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来模拟机械专业课程的实验过程,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并弥补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实验设施的缺乏。

4.2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专业课程数目繁多、课时紧张、概念多而抽象、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并且与机械行业的工程实际有紧密的联系,而学生机械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CAI后,任课教师可通过直观的动画设计和多媒体视频等,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感受,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3 能减少任课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机械专业课程中运用CAI改变了任课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教师的备课从传统的看教材、搜资料、写教案变为整合教学资源、制作CAI课件;教师的授课从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直观生动、声像同现的CAI教学模式。运用CAI时,能减少任课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任课教师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引导和管理学生上面。

4.4 能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CAI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将会提高。

5 CAI的缺点

5.1 CAI会削弱教师的讲解

运用CAI后,教师的讲解就会有所削弱,有些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的难点内容由于教学进度快、讲解不细,学生不易理解。

5.2 CAI使学生不易做课堂笔记

做笔记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保障。在CAI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内容多且一晃就过,这就使学生不易做课堂笔记。

5.3 CAI易造成课堂信息量过大,可能使学生“来不及消化”

CAI易造成课堂信息量过大和教学进度过快,易使学生“来不及消化”,这不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及后继内容的学习。

CAI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机械专业教师只有将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手段很好地融合,才能扬长避短,提高机械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篇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打算中很是主要的一个教育环节,是学生在校进修时署理论联系现实、增添实践常识、培育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主要手段和体例。

通过实习,体味包装印刷企业出产流程、包装印刷工艺流程、包装印刷企业打点和包装印刷机械等相关常识,并体味本专业成长前沿,涉猎相关学科常识,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初步具有科学研究与解决工程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脱手能力和立异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结业实习是年夜学本科专业进修中不成贫窭的主要部门,经由过程一段时刻的出产实习后,使自己具备足够的手艺,应付未来市场的挑战并连结强劲的竞争力,并为下一步的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本。

实习要求:

1、明晰实习使命,当真进修实习纲要,提高对实习的熟悉,做好思惟筹备;

2、当真完成实习内容,按划定记实习笔记,撰写实习陈述,收集相关资料;

3、虚心向工人和手艺人员进修,尊敬常识,恭顺他人,甘当小学生。实时清算实习笔记、陈述等。不竭提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觉遵守黉舍、实习单元的有关规章轨制,从命指导教师的率领,培育精采的风气;

报告内容:

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叫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盛传实践相结合起来,北洋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的好僧产经验,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学习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贡献精神。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实习内容和感受: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实习就竣事了。经由这一个月的实习,让我真正体味到了工作和在黉舍糊口的区别:在黉舍里面出格是在年夜学里面,我们是很自由的,而且有良多是假期。我们可以自由的放置自己的时刻,可是工作了就纷歧样了,我们必需按照公司的划定干事,而且每年也只有很短假期了。所以说从黉舍到社会是一个年夜情形的改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脚色,教员酿成老板,同窗酿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分歧。在这巨年夜的改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苍莽,无法马上顺应新的情形。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距离山观虎斗的眼神和言语。良多时辰感受自己没有受到率领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主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获得老板的必定。做不出成就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黉舍,有同窗教员的关心和撑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念书。实习时刻虽然不长,可是我从中学到了良多常识,关于做人,干事,做学问。“在年夜学里学的不是常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加入工作后才能深刻体味这句话的寄义。

我们是2009年2月19日来到中山天彩包装有限公司的,接待我们的是天彩的曲总,初度碰头,就感受曲老是位很驯良、很亲热的率领。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的接触也证实了这点。我们被放置在动力部实习,动力部主若是负责机械维护及其机械维修方面的工作。我们也主若是进修这些方面的常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刚来的时辰,我们事实下场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跟着师傅进修,在对公司机械修理及维护过程中,自己当真不雅察看各类机械,最直接的就是工艺。对我们即将结业的人来说,这方面仍是很好办的。后面,因为对机械有了体味,我能对产物加工定的工艺动作怎么实现的进行思虑。这样能加速进修理解和常识的堆集。因为我们要常进车间去,所以多车间的出产状况也都有一个概略的体味。天彩首要由印刷车间、复合车间、制品车间、年夜袋车间和吹膜车间,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制品车间,主若是因为这个车间的设备最轻易呈现故障,可能是因为它里面的设备斗劲陈旧吧。当然其他车间有些工具也是要时常要改换的,好比像印刷车间的油墨泵,它是用来开机时抽送油墨的,当停机一段时刻不工作,它就可能堵塞,堵塞了就得拿到维修房进行疏浚。有时辰一天都需要改换几个油墨泵,那样我们的工作就很辛劳。此刻来说说为什么制品车间让我印象最深刻吧。制品车间主若是进行制袋过程的一个车间,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到切刀、打孔器等等。正因为如斯,所以切刀和打孔器经常呈现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换刀以及调刀,换刀可能换切刀或圆刀,相对来说,换圆刀更为轻易,因为他的调刀过程很简单,而调切刀的要求就很高,既要求很好的切断物品袋,又要求在切过的袋边很平整,没有毛边。这个月里,我跟着分歧的师傅去了几回车间调刀,没次用时都在1个小时以上,其中有两次分袂用了两个半小时和接近四个小时,所以感受这个调刀过程是很坚苦的。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不能因为

久久不能调好它而抛却,这是不负责任的默示,而且调好它也是我们动力部应做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坚持,要慢慢堆集经验,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它。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起头与以往完全纷歧样的糊口。天天在划定的时刻上下班,上班时代要当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不能轻率对于了事。凡事得谨严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支出巨年夜的价钱,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报歉书所能解决。

篇7

一、处理三个关系

1、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高职教育中的公共课程是对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智能发展的基础。根据对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我们感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文化基础知识底厚面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高职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部分,从提高人才文化素质来看,具有“功底性”功效;从为专业学习服务来看,具有“工具性”功效。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公共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公共课程教学,尤其是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课程。其一是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延长教学学期。其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突破原有的学科性体系,形成新的应用性体系,体现相对宽和浅的知识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其三是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如语文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动笔的机会和频率,要求学生一学期写10篇以上的“读书笔记”。

2、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时,一是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理论性、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保证五年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为1∶1。二是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理论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其理论适应症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计划中,为了更好地解决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在物理、英语、语文、计算机等课程中,相应安排了实训周,通过实训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不但具有理论教学计划表,而且具有实践教学计划表,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与分配、实践内容、能力考核目标都作了详尽的计划与安排。

3、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是使学生掌握第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门技能,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选修课则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以改变专业教育的封闭状态,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高职教学计划中我校安排了书法、社会心理学、外国文化与外国经济、彩电维修、市场营销、新技术和新工艺介绍及第二外语(如德语或日语)等七门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与延拓。选修课与必修课之比为1∶7左右。

二、设置五类课程

进行高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改革是高职教学计划开发的核心内容。我校依据教学课程综合化、核心化,核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的要求,设置了五类课程。

1、开发综合课程

开发综合课程既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一方面综合相关类课程,压减重复性知识,避免学科间的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压缩理论课时,腾出时间来开设新技术课程和增加实践性课时。我校三个高职专业都开发设置了2—3门综合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及机电控制专业为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综合课程,集成电路专业为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等综合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这门新的综合课程,综合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零件CAD等,在综合开发中做到了两点:其一,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设计计算、绘出零件工作图为课程主线,以工程力学篇和机构与零件篇为课程的两大部分。其二,精选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精选与专业相关的力学、机构与零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确立核心课程

确立核心课程是开发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课程就是代表专业技术最新发展水平,反映专业核心技术并且具有“领头羊”作用的专业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的《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塑料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其中,通过《精密冲压模具》等精密模具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能合理编制冲压工艺,设计精密冲压模具;会拟订塑压成形工艺,设计精密自动注塑模具;能合理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具装配工艺程序,从而使学生掌握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具备走上模具生产岗位的关键专业能力。

3、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目的是提高教师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与素质,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学好外语、走向世界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能力。我校各高职专业均选一门专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及机电控制专业为《机械设计基础》,集成电路专业为《电路基础》,其相应课程尽量兼顾采用英文版教材及汉文版教材。英语授课的教学时数应占总课时的25%以上。

4、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巴,这种老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持久。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我校在各高职专业中,都选择若干课程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由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如《物理》、《模具CAD/CAM》、《AutoCAD》、《单片机与PLC》、《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课程。

5、开展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课程

篇8

关键词:德国大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52-02

一、引言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自从18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创办以来,德国的教育现代化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成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样板。德国大学的专业教育具有务实创新的特点,不但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较好的灵活性。下面以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TU Ilmenau)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对德国大学专业教育进行剖析。

二、德国大学的专业教育

1.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专业是大学里与社会上的专门职业相对应的专门领域。政府根据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种类制定专业,大学的教学活动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而展开的。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专业有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汽车工程专业和光电一体化专业等,都是本硕连读的专业,也可以分别攻读,见图1。本科生学制为7个学期,硕士3个学期,共5年。课程设置中强调基础课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本科生学习的前3个学期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后4个学期主要是专业课的学习。实习至少20周,包含前3个学期的8周基础课实习,以及第7学期的12周专业课实习。

德国大学十分重视校际合作,各大学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联合开办专业。如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专业和教师培训属于联合办学专业。材料科学的学位课程由材料技术研究所承担,材料技术研究所是由各个大学联合办学组成的机构,合作院校有弗瑞德斯・施乐大学、耶拿大学、鲍豪斯大学、魏玛大学和伊尔梅瑙工业大学。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专业采用与爱尔福特大学合作的方式,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提供本科课程学习,爱尔福特大学提供硕士课程学习,该专业需经过9个学期的教师培训和国家考试。

2.学习效果评定。德国大学采用学分制评定学习效果。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每个本科专业总学分为210学分,分模块教学,有必修课、选修课、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类。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总学分210学分,必修课17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占60学分,如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外语、电气工程、电子学等,专业课占余下的112学分,除了传统的机械零件、工程力学、材料、制造工艺、制造技术、传动学、系统工程等专业课程,还包括光学与照明技术、精密工程、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微电脑技术等新技术课程,以及产品开发、生产规划、研究方法导论、企业经济学基础等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课程;该专业开设了6个选修课模块,各占10学分,有机械设计模块、精密光学模块、制造技术模块、精密测量技术模块、热和流体动力学模块、塑料技术模块,学生可任选其一;实习和毕业设计各14学分,共28学分。

大学考试采用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每学期临近期末时安排2周的考试报名时间,接下来有持续5周的考试时间,以及2周的重考时间。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和口试。

3.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形式主要为讲座课、小型讨论课(Seminar)、实践课。其中,讲座课授课人数为40~200人不等;讨论课和实践课人数一般在20人以内。讲座课的特点是教师就有关题目作报告,学生可以随堂提问,但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般不进行讨论。讨论课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所学知识。

德国大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备课充分,授课熟练,注重专业基础教学,每次课一个半小时,授课内容不多,甚至不到国内的一个小节,但讲解相当到位且透彻。学生普遍听课认真,勤做笔记,积极思考,有疑问马上提问,教师都会耐心作答,并加以鼓励,有时会根据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及进度。练习课与讲座课课时比一般为1:1,交叉进行,分多个小班上课,采用先做题、再讲解的方式,学生都能做出题目,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践课教学由实践课教师和实验室实习教师共同实施教学,学生一般分组实验,各组完成不同的实验项目,课前预习,课后交实验数据和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大学教材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培养计划中注明教学辅导书,教师自己根据培养计划和课程要求准备授课内容,教师一般自编讲义、习题放在校文印室或挂在校园网上,学生自行购买或下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培养计划中明确学生的课程自学时间,一般本科生授课学时与自学学时之比为4∶3。

三、德国大学专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1.良好的教育机制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德国的教育是严格立法的,校企结合广泛且深入,如职业院校“二元制”教育主要由企业、行会决定招生人数和专业发展方向。大学教育远离社会实际政治与经济利益,教授享有较高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但教师资格的取得要通过国家考试(注:在德国,学生从专业学校毕业后就可走上工作岗位,学校保证学生质量,只有医生和教师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不允许大学教授办公司,但企业家资助教授研究课题,可以获得减税等。科学的教育法规保障了大学的良性发展。

2.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试制度。德国大学实施的是宽进严出政策,免学费,大学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有明确的毕业标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考试制度严格,如伊乐梅瑙工业大学由校委会制定完整的教学管理程序和考试制度,实施教考分离。学校一周5天课,每天从早7点开始到晚7点,每两个小时安排1个课时段,一天有6个课时段,学生的课业十分繁重,经常作业到深夜;考试严格,本科生的毕业率只有30%左右。

3.重视专业开发。德国大学非常重视专业开发,不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专业。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早期以精密工程和光学技术开发为主,近几十年来,学院为适应伊尔梅瑙当地机械工业的需要,转变专业发展方向,主攻电子机械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学院开设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方面课程,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德国传统机械工程学院。

4.以人为本、开放式的学生管理。德国大学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但从学校的设施、学校的管理机构、对学生的态度等方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大学任何建筑内均可免费无线上网;大学教学设备和公共设施舒适完整,基本无损坏;教授尊重学生,对学生态度谦和,有信必回;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等,无不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机构健全,有学生事务部、实习与就业中心、注册部、考试部。

德国大学的专业教育体系完整且成熟,向德国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专业人才,为德国创造了世界性的辉煌。其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教学管理上的严谨性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肖辉杰,申振士.德国大学现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1,(4):70-72.

[2]姚国华.大学重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3]蔡玳燕.德国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8-20.

[4]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98-103,124.

篇9

【关键词】 模具专业 自考助学 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64-02

1 现状分析

自考助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自学考试通过率,让大多数学子拿到文凭,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等工科专业忽视了学生完整、系统知识结构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衔接,这些培养对自学考试的顺利通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支撑的缺失,导致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困难,感觉学习难度极大,积极性受到打击,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出现了严重的畏学、厌学情绪,自学考试通过率也因此不能提高。很多学生离校即没有拿到文凭,又没学到相关技能,在就业时遇到很大障碍,自然对学校有所抱怨。造成了学校后续招生困难的被动局面。而自考助学单位与助学者们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归因于自考助学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理解领悟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和自律能力较差及有些自考科目知识难度大等方面,这是自考助学单位与助学者们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 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过自学考试为根本任务,以技术岗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构建专业的知识结构,重组教学内容;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助学时间内,解决即要获取文凭又要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矛盾,构建具有特色的理实一体化自考教学新体系。

3 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3.1 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1)明礼诚信,思想阳光;(2)取得自学考试毕业文凭;(3)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4)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相关技术工作。

3.2 尊重专业课程教学规律

3.2.1 专业课程梯次

第一梯次: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第二梯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成型设备概论。第三梯次:冷冲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成型,模具制造工艺学/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

3.2.2 专业课程排序

为了使就读自学考试助学的学生在校学习期内获取毕业证,自考助学单位必须按国家自学考试开考科目安排专业课程教学时序,国家自学考试开考科目是按专业科目顺序循环的,且必要时会有调整变动。按开考科目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有可能违反专业教学规律,专业课程教与学的难度加大,模具、数控等理工类专业显得更为突出。

应对办法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学第一年(连续二个学期),无论开考与否,无条件的开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保证总课时在180课时左右),中间并行开设文化基础课。其余课程桉梯次顺序与开考科目匹配即可。

3.3 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对模具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求从事模具设计的技术人员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能紧密结合技术发展,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基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的教材严重滞后模具工业的发展,有些甚至是九十年代版本,教师必须针对模具工业现状和自考助学教育的特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去旧求新”为前提,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突出理实结合特色,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进行,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根据自学考试大纲、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目标,结合课程课时数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增删处理,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以笔者任教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四大章,即概论、模具的机械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典型模具制造工艺。其中第一章按照自考知识点讲授,适当精简内容;第二、三章和第四章则要求教师把基础知识浓缩成较少课时进行课堂讲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带学生在实训工厂中进行参观后进行解答,第四章最后内容带中对典型的模具进行认知和拆装,最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4 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所选教材按照章节的顺序讲解,讲解的主线就是自考知识点。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边听边要忙于记笔记,学生根本没时间消化教师讲授的内容,提问少,参与少,接受起来十分被动和机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模具设备价格较高,而且比较笨重,教学中各种模具不齐全,相关加工机械更无法带进课程,学生只能从书本插图中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完全依靠教师课堂讲解,很难将一些综合运用的知识点讲清,学生难以理解,感觉学习难度很大,影响其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不理想。

3.4.1 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专业教学根据需要可采用电视录像、现场摄像系统、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件等多种方式,把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强调教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例如:《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先把课件复制给学生,安排一些问题给学生课后解答,促使学生自学,也省掉了很多课堂做笔记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模具的机械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等教学内容可先采用电视录像展现模具加工厂的实际加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用相关课件对各知识点进行讲解,各模具实物、加工过程可用挂图、动画视频、辅助讲解,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省掉了板书,节约出很多课堂的教学时间,可组织学生对课后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对结论进行总结修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4.2 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

整个实践教学活动都是贯穿完成某个“任务”为主线。教师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答疑解惑、到最后归纳总结.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从接受任务、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到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实合一。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理论,加强了对自考知识点的掌握;在实践操作训练中提高技能,为以后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一般按照下面四个教学阶段进行:

提出任务:根据教学内容,每次课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即每次课程都必须锻炼学生某项职业能力。

课堂讲解:在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主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任务实施:学生可以独立或分组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之处,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任务实施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理论知识又指导操作实践,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感受、领悟、提升。

归纳总结: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对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应该改正和注意的地方。

经过以上四个过程,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考通过率。

3.4.3 教学环境多样化

改革后的教学环境,教师授课地点是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场地的合理统一。加大了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聘请相关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技术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培训,学生实训的“任务”大都分就是合作企业的产品,并对实训基地、实验室综合性和先进性改造,实训设备的配置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假期还可到企业实习,并可拿到相应的工资。把技能学习、操作实习搬到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技术人才,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3.4.4 网络的合理运用

网络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通过因特网、局域网及DNC传送技术,教师随时可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访问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我们还经常通过网络对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5 规范模具专业自考学生毕业设计

模具专业自考学生毕业设计是训练和强化学生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模具专业自考学生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模具专业自考学生参与未来职场竞争,提供了专业能力保障。要规范模具专业自考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提高包括模具专业在内的所有自考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之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报酬,以保证自考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4 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应将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自考助学班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必须参加自学统考,通过各科考试后才能获得有效的成绩,教学评价中必须考虑考试通过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证来衡量,例如“模具钳工”、“模具设计师”、Pro/E等软件师的资格考证等。教学评价既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5 结束语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考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学生的通过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的技术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体系还有些零乱,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有待不断提高,与合作企业的合作还需不断深入等。我们要在现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毅宏,李明辉.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工程机械 远程监控 监控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基础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及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程机械在建设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战线长、分布广、地域跨度大,管理维护人员不足,工程机械的远程监控成为制造、租赁、使用单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机械远程监控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对远程工程机械设备的定位跟踪、实时在线监控、远程调试、故障报警及维护、专家诊断等功能,最终实现对工程机械的远程监控。

1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检测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全面检测运行中的机械设备的位置和施工进度,并向调度室实时传输检测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如果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设备操作人员也能利用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将故障信息传输至调度室,由调度室远程指导修整措施。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大幅提升机具设备的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该系统由机械工作状态检测系统、卫星定位信号接收装置、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和远程监控中心构成。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系统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将设备运行参数通过转换器传输至计算机。远程监控重心也可以实时接收由设备操作人员传输的设备故障等相关问题。在设备上装设卫星定位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信号后自动计算该机械所在的经纬度。远程监控中心负责管理整个监控系统,管理者可通过远程指令实时监控并测评机械设备的位置和运行状态,提出扩大经济效益的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和分析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对大型工程机械及其配套机械进行优化调度,以提高机械化施工组织水平和机械的生产效率。

2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从70年代初发展至今,工程机械监控系统历经四个阶段。

2.1 SDM (传感与诊断系统)是早期的车辆数据记录仪,传感和诊断功能与安全气囊配合使用,基于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断能否引爆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紧器。碰撞事故发生前几百毫秒的车辆运行数据可以通过SDM记录下来。

2.2 EDR (车辆事故数据记录器)基于传感与诊断模块发展至今,属专用运行状态监测器。该记录器的监测功能各飞行器上的“黑匣子”极为相似。EDR可记录碰撞事故发生前五秒和引爆安全气囊后300毫秒的车速、发动机转速、节气门角度等参数信息。

2.3 工程机械数据记录仪专门用于记录工程机械的数据参数。该仪器设有标准数据接口,工程机械的前端单元控制系统向该仪器实时传输设备运行参数,工程机械数据记录仪将接收的参数信息储存于内设的存储器上。工程机械数据记录仪与车辆事故数据记录器一样,操作者应该在施工现场直接下载仪器中存储的数据信息来获取机械历史作业参数。

2.4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以车辆数据记录仪为核心,通过扩展GPRS无线通讯模块与GPS全球定位系统远程监控行车状态。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和定位,使操作者和管理者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

当前,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公司所设计的机械设备均已装设车载监控系统,该系统内设GPS、GPRS、车载计算机和液晶显示装置,车载监控系统向中央控制系统实时传输机械设备运行时的技术参数、施工进度等信息。但国内工程机械监控系统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缺陷:

功能单一:我国对车载监控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产品的功能设计过于单一,操作性能一般,无法满足客户对远程测控的需求。

机群化管理水平较差,维护成本高:基于车辆数据记录仪的工程机械车载监控子系统主要通过CAN总线、RS.232/485总线、通用输入输出端口(GPIO)接收相应总线传输来的包含设备运行参数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储存在存储器中。管理者定期利用PDA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下载并分析数据参数,以实时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该监控系统数据存储空间有限,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维护成本较高。

可靠性、安全性考虑不足:恶劣的工地环境要求车载监控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以免无关人员随意变更数据参数,存储器能为工程人员提供第一手设备运行参数,以缩短设备维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国内设备的防护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能和稳定性较差,甚至达不到国标要求。近些年,美国出台了IEEE Std 1616-2004车辆数据记录仪标准,要求设备生产商严格把控设备环境适应性、数据安全、防护等级等方面的质量,以确保安全施工。

工程机械拥有者不能实现远程管理与维护。

以上系统一般由工程机械制造商开发,设备购买者并不能直接使用。

3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其拥有的工程机械实现远程管理要求,开发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这套系统应满足设备参数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以协助工程人员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该系统包括两个组件,即车载监控系统(包括设备工作状态检测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和卫星定位信号接收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智能服务系统)。

设备出厂时内设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车载监控系统。微控制器包括总线接口、实时时钟、随机存储器、内置只读存储器和A,D转换器、看门狗和处理器组成。车载监控系统设备提供多路数据采集器与工程车辆的各类传感器联接,实时采集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数据传送至服务器中心。

远程监控系统自行研发,主要由监控中心和多种类型的车载监控系统组成,监控中心由硬件和智能服务系统组成。其原理为:智能服务系统将指令传输至车载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GSM/GPRS将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所在的方位传回调度室,由智能服务系统对参数作进一步处理后标示在电子地图上,然后综合分析所有参数信息,按用户需求制作管理图表,协助用户准确决策,远程监控机械设备。

3.1 监控中心硬件结构及设置。基于计算机、GPRS、GPS技术,构建一个强大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使GPS数字化、GPRS网络化,数字化显示数据参数,以缩短监控管理的信息识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监控中心服务系统功能,监控中心系统硬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3.2 智能服务系统功能设计。智能服务系统专用于对工程机械、物流及服务车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支撑系统。该系统集GSM/GPRS通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SQL的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将网控管理中心、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网络和车载监控系统有机整合,实时监控机械设备的位置及其运行时的数据参数。以功能特点为依据,可将智能服务系统划分为WEB服务器软件、数据服务器软件和数据库三部分。数据传输功能通过GSM及以太网实现。软件结构参见下图3:

WEB服务器软件完成工程机械管理、用户管理、运行数据和操作管理功能,数据处理软件负责数据接收、解析和命令发送。

3.2.1 接入功能

该系统必须满足与不同的车载监控系统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必要的接口和不同工程机械厂商的内部管理系统实现连接,通过对相关信息整合,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机械的管理。

3.2.2 工程机械数据采集与分析

远程智能服务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该系统能够实时传输GPS定位信息,同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运行时间、发动机转速、压力和制动气压、液压油温度、故障代码和耗油量等。根据运行要求可适当调整系统参数,中心数据库负责存储设备参数。设备上装设的GPS终端能够直接联通原有监控器,可直接通过监控器获取设备参数,无需添加传感器。监控中心通过虚拟仪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参数,方便使用。自动记录机械设备当前所处地详细位置、行驶轨迹。

系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都是来自设备最原始、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对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是难得的材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设计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除了简单的数据列表,还包括曲线统计分析和各种下载功能。主要是对车辆的地理位置分布,故障车辆统计,工作时间,历史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车辆的时时监控,动态分析,深度统计。(见下图)

3.2.3 工程机械远程检测与诊断

工程机械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故障率较高,产品发生故障是很常见的问题。通过智能服务系统,在监控中心增设一套专家系统专门用于故障诊断,远程监测机械运行参数,如突发故障,工程人员可参照设备参数及时排查故障并进行维护,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

3.2.4 报警和远程监控功能

当机械违规运行或突发故障时,终端设备会将预警信号传输至监控中心,预警信息主要包括:

①跨区作业报警。②非法启动报警。③缺电报警。④参数报警。⑤提供二级锁车功能。锁车包括一级锁车(锁定机械的运行功能,但不锁其行走功能)、二级锁车(为了防盗,锁定机械的运行和行走功能,发动机熄火,禁止启动)。一级锁车就是在不影响机械正常行走的前提下只锁定机械的运行状态,使机械设备及时躲避可能发生的危险。

根据实时数据,监控系统可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自动发出安全警报(越界报警、超载报警等),对工程机械进行远程断油断电操作。

该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基本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在研发和试用阶段,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还未达到实际运行要求,但远程监控技术武装工程机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使用户实现对工程机械的远程管理和维护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该领域的研究中,使工程机械的远程管理和维护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邓晖.GPS车辆定位跟踪系统的电子地图的建立[J].工程勘察,2000(04).

[2]张雪冬.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中高速数据传终端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3]吴卫国,李玉河,吴国祥.工程机械远程监控器的研制[J].工程机械,2007(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