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区别

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10

1 翻转课堂的产生

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就开始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00年美国人莫琳・拉赫、格伦・普拉特和迈克尔・切格力亚发表了研究论文――《翻转课堂:创建全纳学习环境的路径》,至此,“翻转课堂”正式被提出。2004年,萨尔曼・可汗为了表妹解决数学难题制作了一些视频,用雅虎聊天软件作为主要媒介上传到网络上。没想到这些视频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因此他不断制作教学视频和练习软件,最后辞去工作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的教学网站――“可汗学院”。而“翻转课堂”真正用于教学始于2007年春天。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给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使用了录屏捕捉软件录制实时讲解和PPT演示视频,并将补课资料通过网络传递。在这种补课方式的启发下,两位教师逐渐要求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而课堂时间用来帮助完成作业或做实验有困难的学生。这样一来,传统教学“课堂教师知识传授,课后学生知识内化”的模式就发生了“翻转”,变成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交流探讨”的模式,这也是“翻转课堂”的产生及含义。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通过演讲《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推广翻转课堂,使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到翻转课堂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同时,可汗学院提供的免费优质教学视频大大降低了翻转课堂的门槛,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普及,翻转课堂也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研究热点。

2 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的关系

利用视频教学的不仅有翻转课堂,还有微课与慕课。那么,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又有什么区别联系呢?

2.1 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除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外,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本质是的教学活动。

2.2 慕课

慕课这一在线课程始于2011年秋天,它是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它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慕课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学习者从入门者成长为高级人才。但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

2.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它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互动时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这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翻转课堂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堂内容永久存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补课或复习。

简单地说,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学习都是以视频为主,但在教学形式还是有较大区别。微课是片段,没有交流;慕课较完整,可以交流;翻转课堂仍然在课堂上,只是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些转变,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通过以上阐释可知,三者的关系是复杂而有联系的。翻转课堂为微课、慕课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使得无论是慕课还是慕课,都能以视频为基础来设计教学,都能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教学优势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会学生交流协作,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制定学习任务,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视频及相关资料。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清单及的学习资料,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拟定学习方案,自主调控学习过程,选择合适地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并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学习模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自我检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从而完成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这样的学习方式,最终能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增强自主学习信心与毅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

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必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专项操作技能构成了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结构要素。翻转课堂将以往几乎占用了所有课堂时间的知识传递阶段交给学生下课独立完成,而课堂将有更多时间进行环境创建,实践操作,达到知识的内化,理论融合实践的目的。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制定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及实践内容,学生根据要求有计划地实施操作。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教师有时间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可采用分组竞争式教学、小组合作法教学,在保护学生实践的积极性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篇2

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医学物理实验课是医学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时展和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提高医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1]。

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被提出之后风靡全球,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中短期来看,“慕课”的校园化将是一个普遍现象[2]。本文以医学物理实验课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将“慕课”应用于高校本科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经研究发现,医学物理实验存在各种问题,原因包括学校定位、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教学模式论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专职教师队伍不完善。

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即实验课时先由教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这种教学形式单调且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医学院校内理工科教师比例较低,而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却很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兴趣不足,锻炼效果不显著。

不少学生认为医学物理实验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工作帮助不大,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课前没有预习,造成实验时常出错,实验数据不理想等。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后复习实验的习惯。因此,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帮助不大。

3.考核方式不佳,“搭车”现象较普遍。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是以实验报告方式考核的,这是一种简单但效果不太理想的考核方式。因为实验通常是2~3人一组,但实际操作者往往只是其中一人,客观上造成其他组员处于“搭便车”的状态,而实验报告是无法区别学生的不同参与度的。

二、慕课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不完善,换言之,改进教学模式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而“慕课”正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慕课”的本意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巩固或拓展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样,教师不必重复讲授实验相关内容,从而大大降低教学负担。对学生来说,“慕课”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督促学生自我学习,还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总之,慕课化教学有望解决当前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慕课化教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首先,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了专业的教学平台,这就有了“慕课”的“场地”。其次,医学物理实验条理清晰、内容简练,很适合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这就有了“慕课”的载体。再次,翻转课堂的开展较容易,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实验课的前15分钟可以和学生互动讨论实验思考题和相关问题。最后是关键的考核模式设定。可以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互动问答和网上学习等方面的2~3个作为考核条目。总之,慕课化教学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应用并无明显障碍。

三、慕课化教学模式构建

如上所述,慕课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狭义的“慕课”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中小规模本科教学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校园本地化、规模较小且兼容传统教学的“慕课”模式,在此先称之为“混合慕课”(mixed MOOC,xMOOC)。

“混合慕课”的主体是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关键环节包括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翻转课堂设计和开展、课程考核设定和执行。其中翻转课堂在当前本科教学改革中应用非常广泛[3],也是本文所述之“混合慕课”区别于狭义“慕课”的主要环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多重联系,包括基于教学平台的间接沟通、基于翻转课堂的直接沟通和基于多种因素的课程考核和评价。这些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和参与教学的人一起,构成了“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四、慕课化教学设计

基于上文分析的“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医学物理学实验为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将医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四个部分。

1.课前

在学期正式开始前,教师将实验课件、视频、PPT、思考题等相关资源上传至平台,添加相关学生,并把课程考核方式明确通知给所有学生。在实验课前的周末,教师通知学生预习,课前查看学生的在线提问。学生自行学习相关微课,查阅相关资源,准备思考题,可在教学平台上在线提问。

2.课中

正式上实验课时,教师先进行15分钟左右的翻转课堂,即典型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的讨论;然后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当学生有客观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当场查看实验数据并评分。学生在翻转课堂时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在实验操作时独立完成,如遇仪器或设备问题可向教师求助,获取实验数据后及时记录并请教师检查。完成实验后,整理好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台面后可以离开教室。

3.课后

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批改实验报告,在教学平台上查看并回答学生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和反思,改进下次实验教案或下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优化各教学环节。学生在课后需要根据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及时上交;参与教学平台上的交流讨论,开展进一步延伸阅读;总结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教学平台上反馈给老师。

4.考核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有合适的考核方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结合上述“混合慕课”的架构和教学过程,我们把考核分成四部分:教学平台的使用、翻转课堂的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分别占实验总分的20%、10%、40%和30%。为了保证实验操作考核的公平,需要对实验分组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从2人一组做2个小时,改为每人做1个小时。客观上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

篇3

关键词 微信 微课 翻转课堂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66

High School Physic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DING Ling

(Shanghai Yucai High School, Shanghai 201801)

Abstract With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of hot,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try to optimize by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The author combines the universal Wechat platform of new explor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lectromagnetism induction knowledge for example, construct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Wechat; micro class; flipped classroom; physics teaching

WEB2.0的网络热浪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微信、微博、微电影等越来越红火的新名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高中教学的实践中。而“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等新名词在教育行业也正红得发紫。如何将新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优化已有的教学活动,是很多一线教师热衷的话题,笔者就尝试着利用微信平台对“翻转课堂”的进行新的探索。

1 微信、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

既然需要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们首先需要理顺一下几个相关的词汇。

(1)微信(WeChat) 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具有好友之间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通信的功能,并且支持分组群聊。鉴于该软件是完全免费的,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这就非常容易得到学校和家长认可,能够顺利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因此微信工具的出现给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教学平台。

(2)“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原籍巴基斯坦)创立的可汗学院是起源之一。在这里“翻转”的定义是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在我们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需要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回家后进行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再回到学校参加考试。而在新的翻转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再到了课堂上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同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某些问题。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进行指导,而不是授课。学生往往进行的是项目活动学习,教师则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区别化指导。

(3)“微课”则是源于西方的慕课。但是国外的慕课通常只提供碎片化的知识点,是一组可扩充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集合。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教育家、学科教师提供,这些内容集合最后可以汇集成一个中央知识库,就像模块化的网站一样。这些模块化的内容具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被“再度组合”。所有的学习资料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各种慕课彼此关联起来。慕课这个理念在引入中国之后,它被进行了中国化的再次演变,我们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重难点、疑点、考点等)教学或开展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

在我国的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基本是以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为基础的,而且我国基础教育的微课在初始阶段就和“翻转课堂”的理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以微视频为载体再辅以“翻转课堂”理念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同时。微课在结构形态上与西方基础教育的慕课也有一定的区别。由视频为建构核心的微课,在翻转教学中具有先天优势,微课能够为翻转教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课程支持,翻转教学为微课走向应用与课堂实践提供市场,使微课由资源提供功能迈向学习支持功能,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

同时随着微信使用的全民普及,由于它所具备的实名制,移动模式,点对点、点对面相互结合的传播方式。使用者可以选择和好友点对点沟通,也可以使用群聊功能与好友们进行点对面的沟通。这样微信、微课、翻转课堂三者不期而遇地走到了一起。探索如何利用微信的点对点与点对面的沟通方式,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架设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并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点。

2 WEB2.0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实需求

上海育才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实施学科的模块化教学,学生按照知识模块自主选课,流动组班,人人一张个性化课表。这是我校针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前做出的调整,重点确保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教学,缩减高考知识点的拓展课教学课时(合议课)。这样导致按照教材应该在高二完成的教学知识点,由于是高考要求,在高一、高二的模块教学中未进行安排。即有些物理知识点只对高考有用,而会考不做要求的,例如《闭合电路》和《电磁感应》章节。这就造成了在同一个模块教学时学生对相同的知识点理解深度存在差异(可能有些知识点有人学过了,而有些还没有学)。到了高三阶段,我校模块化教学又重新回归到传统的高考复习模式。由于教学课时的紧张,教学中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将所有知识点重新深入细致地再上一遍,但是学生两年来产生的水平差异不是短期就能弥补的。虽然我们也曾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法掌握,但是自学的效果不佳。

笔者作为班主任在2013年底建立班级微信群,开始只是为了发班级通知。但是随着暑假的到来,微信群不知不觉中开始成为学生作业答疑,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平台。高三开学伊始,通过文理分科重新组班,班级学生的层次差异越发明显。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并平衡班级同学的学习水平,具备个性化教学优势的“翻转课堂”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于是我产生了将微课、翻转课堂引入微信平台的念头。希望利用“翻转课堂”结合网站方式的微课来强化特定知识点内容,为课堂教学提前扫清障碍。

翻转课堂、微课实际上都强调的是先学后教,这已经被证实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范式。我们所说的微视频学习与导学案(讲学稿),都只是先学后教的载体而已,其背后的教育学原理是一样的。而上海育才中学一直以来都有使用导学案的传统,但是微信平台、微课、翻转课堂的引入首先我们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以微视频为主导的先学后教方式,和以往导学案主导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反馈迅速。教师无论对于学生的课前学习的作业反馈,还是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来得更及时、迅速,同时能够节省了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2)讲解生动。微视频上,精心准备的、生动形象的讲解,显然比起打印的导学案,更讨学生喜欢。(3)易于检索。在线的电子学习资料比起纸质的导学案来,更加便于资料的保存与检索,同时方便学生的复习。

为了让教学实践开展得更加顺利,我先期在我校教师中做了一个“翻转课堂与微信应用于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参加调查的样本总数为121个,共有10个问题:

第1题:您使用过微视频学习吗?

第2题:您是否有制作教学微视频的经历?

第3题:您对“翻转课堂”了解吗?

第4题: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5题:您认为这种模式优势存在于什么地方?

第6题:如果推广翻转课堂何种教学模式,您认为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第7题:您平时使用微信最多的功能是什么?

第8题:您关注的微信公共账号的类型属于以下哪一种?

第9题:您认为微信公共账号给您的教学是否有提供帮助?请注明是内容?

第10题:您是否有通过微信与家长或者学生沟通交流的经历?

我抽取3个问题给呈现以下调查数据:

第4题: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是:25人-20.66%否:96人-79.34%

第6题 如果推广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您认为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多选题)调查结果如图1。

图1

第10题:您是否有通过微信与家长或者学生沟通交流的经历?

是:50人-41.32%否:71人-58.68%

通过分析以上调查数据发现,教师们对于翻转课堂还是有很高的认知度的,并且尝试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则不多,大多还停留在信息交流和沟通上。周围同事中真正利用过微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还没有,所有的经验都要自己去摸索,于是我的“翻转课堂“之路开始了。

3 微信平台“翻转课堂”的建立

在着手尝试微信结合“翻转课堂”之初,我经过深思熟虑觉得:高中物理教学特别是高三阶段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一定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提高知识的储备厚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全面铺开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最初的尝试只是录制简单的答疑过程,上传视频,学生反映也很令人鼓舞。教师和学生在微信中可以自由提问,微信群里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几年前的手机短信群发不同,微信群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弱关系变为半强关系,因为微信的“朋友圈”相当于在原来的通讯功能上又叠加了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特征,这样能将有共同经历和相同爱好的学员逐渐转化为朋友,形成相应的交际圈。但是由于答疑内容分散不系统,而且微信反馈的学生一多,就造成刷屏现象,最初上传的微课视频很快就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了。同时笔者作为高三物理备课组长,考虑到整个年级的需求,希望按照教学进度,系统地录制一些知识点微课(当然个人力量有点困难,在教研组长和高三老师的支持下开始了尝试)。为了能够支持更多学生和系统化微课程,同时解决刷屏现象,我决定把已有微信群升级成微信公众平台。于是 “上海育才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公众平台上线了(见图2)。

2014年9月起,在我的高三任课班级正式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在开始阶段,因学习载体和手段的变化,学生是喜欢的。但新鲜劲过后,学生发现知识的呈现只不过是由黑板上老师讲变成视频上老师讲的时候,热情就逐渐淡化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及时微调了时间思路,结合“翻转课堂”的研究实践,我们主要在5个方面进行了调整:(1)调整学习时间,从“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调整为“课后自己看课本、视频及相关资源”;(2)调整学习方式,由“课堂跟老师学”调整为“课外自学和课上互学”;(3)调整学习内容,将完整的课堂视频调整为“10分钟以内的重点内容视频”;(4)调整学习地点,将“在课堂上学习”调整为“处处皆学习”。(5)调整作业时间,由“课后完成作业”调整为“课上完成作业”。

图2

同时结合以往导学案的教学经验,我设计了微信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见表1),它主要由以下几个要件构成:(1)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材料或者PPT 演示文稿。学生则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及其他材料或者在线习题。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地实施教学。(2)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解决学生课前学习所产生的困惑,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和提升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层理解所学内容的。(3)课后巩固环节,学生在课后习题、研讨等帮助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通过微信群或者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

表1 微信平台下“翻转课堂”学习方案

例如在上“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课时,提前按照教学要求,录制并上传微课视频,同时配套上传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然后布置作业同时群发消息提醒学生关注“上海育才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公众平台,有新课件了,让学生在双休日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浏览微信平台上的课件PPT和讲课的音频,可以反复观看,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调整上课的节奏。由于这节课难点在于:用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描述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因此学生在看视频自学的过程中,按照我布置的任务,在微信群或平台回复上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准备在课堂上提问,请老师或同学帮忙解答。

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效果和教师的讲解,解决初期在微课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加深同学们楞次定律的理解。最后配合学生间的讨论和课堂练习的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课后则布置了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同学们通过习题熟练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在其他知识点的讲解中也尝试过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照片方式直接上传作业)。

翻转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网络平台三大要素的组成,在整个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而微信网络平台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图3则直观呈现了微信平台作用。

图3 微信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4 翻转课堂后的效果

经过将近2个月的磨合,班级的物理课堂大家反响十分积极热烈。很多学生反映看了上传的课程PPT和微视频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而且可以促进自己主动思考,当回到课堂上的时候,精神集中程度比以前好多了,学习效率高了不少。翻转课堂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上课“唱独角戏”的现状,重复讲解少了,能有更多精力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同时由于关注人群的增多,为了更好地区分受众群,我对关注用户进行了分组,将学生和教师区分开来,这样推送消息时将更有针对性。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最大的优势是让交流更趋于有效。课上交流时间多了,学生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更主动。比如,学生问:“如何更好地记忆楞次定律?”“能不能编个故事演绎一下楞次定律?”课前微信群的交流加上课堂上的热烈互动,就诞生了物理课本剧《楞次定律是一场爱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喜欢用手机微信看视频学物理。课前、课后,想看就看;看累了,还可以听,想专门看视频上的板书,可以暂停,一遍不懂,可以再看再听,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方便的方式来上物理课,是真正能召之即来的手机物理课堂。有效的课堂讨论,也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增强了自信。课下我和学生用手机微信交流,还把相关文字上传到微信上分享,微信即时交流的便利以及参与人数的众多,也是以前的课堂讨论不能比的。

尽管物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只实施不到3个月,但我已经发现了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这些同学的理解能力十分强,并且学有余力。还主动希望成为小老师,也来录制一些微课程,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学们分享。如果时机成熟,我还希望能建立一个在线的课题讨论组。能通过建立特定主题的微信群,进行师生互动,随时分享关于学科方面的思考。关于“翻转课堂”的发展,自己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这几个月的实践看,利用“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们也是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改变的,大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了一些转变,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经验分享也促进了大家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提高。

5 对今后教学的设想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它除了教学视频外,仍然需要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微课及翻转课堂,它们仅仅只是现有课堂教学的一些补充,具体“翻转”哪些,要根据学情而定。

“翻转课堂”同时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学科的教学实际需求。理想的“翻转”需要特定的网络环境、软件技术与设备的辅助,将现有技术进行适当改进,可以收到较好效果。简易条件下教师在自己录制微视频时,完全可以利用电脑录屏软件加麦克风的方法,把设计好的PPT作为背景,把相关的资料事先放到PPT上,边录音边用鼠标进行指点,最后生成一个包含讲解声音的和PPT播放的微视频。或者可以利用手机录像功能,将讲解例题过程录像来,直接发送微信平台。

以自身的体会而言,需要改进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在微信群聊的时候,常出现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语音信息干扰其他学生,影响群内同学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2)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在微信使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应该在教师科学合理指导下进行,从而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学习地位。

借助微信平台手段“翻转课堂”能否“翻转”现有的教育状态,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我们需要积极地研究和实验,无论看多少文章、听多少讲座,都不如亲自尝试。希望大家都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共同为高中物理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潇潇.把课堂“翻转”过来.上海中学生报,2013.11.

[2] 黄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实施.教育信息技术,2014(5).

[3] 公海霞.基于即时通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软件导刊,2013.11.

[4] 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 转什么 坚守什么.中国教育报,2014.4.

[5] 杨九明.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6] 徐晓东.中小学综合学习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0.Vol.93.

篇4

关键词 微课制作 特点 流程 微课案例

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慕课(MOOCs)一词开始,短短几年迅速风靡全球,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渐渐被融入传统课程。慕课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固化和结构化的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主导”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微课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屏幕专家、录屏软件等,根据教学情况录制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一、微课的特点

1.微教学

微课,即微型学习课程,主要特点是微教学。它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独立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视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单一:如阅读回答问题解题策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重点语言点的讲解、语法释疑、易混淆内容的区别和练习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一般为5~10分钟,通常不超过20分钟。微课不是整堂课教学的浓缩,也不是教学片段,而是一段短小而完整的教学呈现形式。此外,微课的目的不是替代课堂教学,而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微课可以是课前“先学”,或课中“解决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学习成效”,或课后“补充资源,强化重难点”。总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提升,为方便学生查漏补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典型性

(1)典型的教学内容。微课既独立于课堂教学又服务于课堂学习,通常选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学生需要提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

(2)典型的教学方式。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微课教学成效,教师往往会选择精美的图片、短小的视频、精当的讲解、多样性的活动来设计微课。

二、初中英语微课的制作流程

1.选取内容

微课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择教学内容。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易错点、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和教学进度,选择微课制作的内容。

2.教学设计

微课虽然时间不长,但也需要有独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件等,有时也需要板书设计。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设计好微课教案和教学课件。

3.脚本撰写

脚本是微课的教学用语。为了降低微课录制的随意性,教师(尤其是新手)最好将微课中的每一句课堂用语,包括导入语、过渡语和指令语等等,在录制前写成脚本。录制时对照脚本,可以防止错误,减少录制的返工率。

4.视频录制

微课制作的最后阶段是视频录制。目前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Cyberlink YouCam,Screencast,SnagIt等等,将媒体、课件、手写板、展示平台等有机结合,借助语言旁白、字幕提示、音乐、动画等制作出高清视频,也可在微格教室直接录制微课教学视频。

三、初中英语微课的应用

1.课堂翻转类微课

现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Growing up第一课时为例,介绍微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该课以卡通人物Eddie长大的烦恼导入单元学习,介绍一些了解世界的方式。

(1)课前自学

微课包含三步,约7分钟。(1)呈现哈利波特幼年和长大的照片,谈论他的变化,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2)谈论了解世界的方式进入Welcome B学习,听录音回答问题。(3)谈论Eddie长大的烦恼,引导学生阅读Comic strip,并回答问题:How does he like growing up?Why is he worried?What advice did Hobo give him?What does Eddie want Hobo to do for him?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大意。

(2)课堂教学

①检查学习。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微课自学情况,如:How does Harry Potter learn about the world?How do Millie and Simon learn about the world?等等。

②巩固提升。围绕微课内容设计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和巩固:生生对话,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了解世界的方式;猜测教师了解世界的方式,在游戏中运用英语做事;小组讨论对Eddie成长的看法,提出建议;朗读Comic Strip,引导学生读出Eddie成长的烦恼,如:I’m worried.Growing up is hard.Don’t wake me up until you finish building it.等,思考Eddie是否真的长大。

③拓展延伸。通过拓展活动把英语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谈论“当谈到长大的时候你脑海中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自编诗歌,旨在让学生在诗歌欣赏中增强英语语感,同时升华情感,帮助学生了解长大意味着自己照顾自己,担当起责任。

2.策略指导类微课

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短文填词、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不会解题的现象,制作了解题策略指导的微课,收到学生的欢迎。现以首字母短文填词为例,介绍策略指导类微课的设计。

(1)介绍题目特点和考查目的

微课开始先简要介绍题型特点和主要考查目的。首字母短文填词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和高考试卷中常见题型之一,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短文的基础上将单词正确拼写出来,使之符合文章意思。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对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的掌握情况和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2)归纳易错原因

首先,归纳出学生易错的内容,并逐一分析订正。如学生在短文填词部分的常见问题是:忽略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动词的形式、上下文意思不通、词性错误等等。边呈现错误边订正,讲解用法。

(3)介绍解题策略

在微课中介绍该题型的解题策略。

①注意固定搭配。例:So,all the students,get out and take an a______part in various after-school activities! 析:一些题目可以根据固定搭配来解题,本题考查take an active part in。日常学习中,学生要注意积累词汇短语和固定搭配。

②阅读上下文。例:When you move in with a roommate,make rules.Decide how you will share h____,such as cleaning, washing and shopping.析:短文填词侧重于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运用词汇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尤其是空格前后句,根据上下文意思解题。

③分析空格词性。例:He and his wife made a toy bear and put it in his toy shop window.Next to it w____a copy of the cartoon.析:根据上下文确定句中少了be动词,确定答案为was。解题时分析空格在句中的成分,有助于学生根据词性解题。

④理顺逻辑关系。例:People in China have reached a very high level of knowing low-carbon economy. I____ you watch TV,listen to the radio or read newspaper, you will find low-carbon lifestyle has become a fashion.析:从上下文看,考查连词if的用法。短文填词经常考查连词的用法,需要学生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真题演练和讲解

选取中考真题,供学生训练,并配以讲解。本文由于篇幅有限,故省略。

3.知识讲解类微课

微课适用于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讲解,便于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巩固。微课讲解的知识点以3~4个为宜。制作译林版《英语》8年级上册Unit 6 Reading第二课时的微课时,一位老师选择了provide sth. for sb./have(make)space for sb./all year round/ while等语言点,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1)语篇概括,导入新课

教师以一段鸟的自述直接导入新课。这不但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体现了本单元的情感教学目标“Protecting animals”。而且自述中包含微课教学内容(见划线部分)。We’re bird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This area provides food and cover for us.Many of us live here happily all year round,while some come here for a short stay.Sadly,some people want to make the area smaller to have more 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Now we really need your help.

(2)设计问题,呈现例句

语言点的教学离不开语篇。教师可以结合Reading,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复习短文,引出微课要讲解的语言点所在例句。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Why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a good place for birds?”引出句子“Because it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birds.”

(3)提取知识,归纳用法

教师呈现句子:The reserve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birds./The reserve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birds.归纳用法:provide sb. with sth./provide sth. for sb.根据例句总结归纳用法,引导学生聚焦语言形式。

4.虚拟情境,意义练习

学生在注意语言形式后,须要经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尽量采用连词成句、翻译句子、看图说话等有意义的操练方式,让学生初步练习所学语言点。教师可以呈现一只小鸟飞入教室的动画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帮助小鸟。学生爱鸟的感情被激起,积极表达I can provide the bird with./I can provide some…for the bird.

5.真实情境,灵活运用

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真实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巩固内化所学语言点,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这位老师在微课中播放一段由本班学生录制的对话,对话内容如下:Bob:Hello! Jack. When I grow up,I’ll try to provide a big hous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 for my parents.What about you?Jack:My parents love travelling.I will provide them with a plane.Then they can fly to any place.

同学的对话可以促进学生展开想象,谈论长大后要为父母提供些什么,如何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开放性的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综合运用,形成语篇

在以类似的方法讲解操练all year round,while,make space for sb.以后,教师设计口语任务:根据图片情境,选用本课学的语言点续编故事。I often see the family at the market.The father is blind while the mother can’t walk well.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语言,自主续编故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开放性的任务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四、结束语

微课是一个新事物。在慕课背景和翻转理念下借用微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课,发挥微课助学、导学的作用,本文只是一个引子,希望能引发更多老师的思考、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仕清.慕课对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3).

[2] 李旭东.微课倒逼着语文的深度变革[J].语文知识,2014(7).

[3] 周华.立足语篇,提高“首字母短文填词”解题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6).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14-0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便利,同时也促使我们的一些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等的出现,学生自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

慕课,是一种将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与网络资源开发综合起来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英文简称MOOC,“M”代表英文单词Massive(大规模),第一个“O”代表Open(开放),第二个“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中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它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几十或几百个学生的课堂不同,在互联网上,一门MOOC课程的学生人数都是数以万计,甚至更多。这种能将知识快速传播的课堂,主要依赖于它的对象是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只需要一个邮箱,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就可以注册参与学习,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在线学习无需千里拜师,无需万金求师,不受时空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利用慕课,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的课程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文言文时,可以将微课融入慕课中,使得教学更加的优化,而中学生在复习文言文时也能更加有效。下面笔者将结合《如梦令》(李清照)课例,对如何利用慕课进行文言文复习进行阐述。

一、对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教师利用慕课平台制作微课,有利于对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学生掌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可谓五花八门,但都应秉承深入浅出的原则,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就越容易悟出更深层的道理,这样制作的微课就越能切中要害。有智慧的教师往往能把复杂的内容教得简单,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而普通的教师却往往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学生学起来非常的吃力,这就是区别所在。只有吃透教材,并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才能丰富教材,重新整合,然后用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有效的复习也就水到渠成。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如梦令》(李清照)这首词时,笔者事先制作了微视频,将重难点放在再现意境和揣摩人物性格上,摒弃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没有过分强调字词句,也没有过多地介绍写作背景,更不是照本宣科地再翻译与机械背诵,而是重在学生文言文感悟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微视频中将词中李清照和丫鬟的形象通过卡通人物来呈现,并根据李清照与丫鬟的对话“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等,赋予卡通人物以动作,卡通人物回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神态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学生复习起来十分感兴趣,丝毫没有厌烦,对李清照当时活泼、乖巧的性格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加深印象的同时也饶有趣味。该视频在笔者的慕课课堂点击率也相当高,可见这是一种相当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复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对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就轻而易举了。

二、对复习要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教师利用慕课平台制作微课,还可以对文言文的复习要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时代久远,而且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导致学生复习起来繁琐而冗杂,学生不知所措,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实现有效的复习,将各篇文言文的复习要点做成一个系列,甚至细化到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热点字词。如果教师制作的微课都是“单打独斗”,估计学生复习起来也会毫无章法,一盘散沙,不仅在内容的选择上会有难度,搜索积累的过程也大大推迟,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更别提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复习了。以笔者制作的文言文复习专题中的一个课件为例,在《虚词“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这个不到5分钟的小微课中,笔者系统而有效地将虚词“而”在文言文中表示的并列、顺承、转折、修饰、递进关系五种用法进行了举例归纳总结,并且对如何确定虚词在具体语句中的作用也做了详尽的补充说明,免去了学生在复习时不断翻阅六册语文教科书的繁琐,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微课在慕课的平台上发挥最大的效力。课件中讲练结合,学生复习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再加上背景音乐的熏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而不是将文言文复习视为洪水猛兽,难以忍受。更重要的是在慕课平台上,学生都是主动寻求知识的对象,可以系统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自主选择课程,按需复习,不懂的可以反复观看,大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教师利用慕课平台制作微课还可以百家争鸣,教学相长,在彼此的交流中改进,在彼此的学习中优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累、分享和交流,不断筛选出更受学生欢迎,更适合学生复习的课件。笔者在2015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参加玉林市2015年“微课之星”活动,和所在学习坊里将近20位教师相互交流在微课制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也借鉴学习了其他同行的优秀微课,相互点赞,相互评论,获益颇多,笔者制作的动画微课《小小标点,大大作用》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获得优秀微课。当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也有同行指出,动画flash微课虽然生动活泼,可毕竟制作成本过高,对制作者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各项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的启动,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有所冲击,我们不能畏手畏脚,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学生。而复习阶段抢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效率,讲的就是方法,尤其是复习时代久远而又不经常使用的的文言文,我们必须探求一条适合师生的捷径。通过互联网,我们教师可以对教学的素材进行优化;通过多种多样的在线竞赛,我们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技能;通过强大的慕课平台,我们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与老师,对教学的需求也能进行整合。这显然比传统的集体备课更进一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人力、物力,优化整合了教学资源。

篇6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颠覆了以往面对面、填鸭式的传统课堂模式,以慕课、视频公开课和微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然而,由于部分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国的传播普及过程中暴露了其不足,同时学生受自身学习背景的限制,受众往往无法在几种新型教育形式中做出合适的选择。可见,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不同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效用,为大学生群体提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互联网时代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效用对比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新型教育形式

0引言

当代大学生由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时间较长、对各种新型学习形式的认识程度不同等原因,往往在几种不同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做选择时感到迷茫。本文旨在满意度调查、对比实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人群所适用的不同新型高等教育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群体的选择提出建议。

1互联网时代新型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1.1慕课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缩写。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风行始于2011年秋。世界著名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纷纷投身于慕课市场,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加上之后Coursera,edX,Udaci⁃ty三大课程平台的兴起,使“慕课”的持续升温成为2012年席卷全球的热点事件,其中Coursera的中国注册学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印度。在三大平台的比较之下,本文所选取的课程平台为Coursera。

1.2视频公开课

视频公开课是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它具有内容丰富性、开放共享性、原生态、研究性、技术性等特点。

1.3微课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于2011年提出的。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即将课程内容中的微小知识点,制作成一份很短的教学视频,以此来方便学习者掌握某一个知识点,从而体现了碎片化知识点的积累。

2关于慕课、视频公开课与微课的效用对比实验

2.1实验方法

在具体实验方法的选择上,笔者采用了对比研究的实验方法。与传统自然科学实验相比,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实验通常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一般难以严格控制变量的一致性,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尽可能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比如说尽量使得两种不同形式的课程种类、内容、教学语言、课程时长、难易程度等具有一致性。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3组对比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受测试者集中观看同一课程内容并完成测试题目;测试题目包括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核及对两种高等教育形式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对受测者的接受程度有直观了解并形成数据上的分析。

2.2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1)网易公开课与慕课:文科生学习理工科课程的效用对比测试。该次实验时长1小时,采用100分制。从总体数据来看,网易公开课总体平均分在37.285分,而慕课达到了40.125分,可见慕课的学习效果略胜一筹。在网易公开课中,笔者选用了一门国内高校的计算机类课程,全程中文有字幕,但是课程讲解相对乏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受测试者不愿意去学习;而慕课则选用了国外高校纯英文无字幕版的课程,虽然受测者在理解方面有一定难度,但是从考核结果来看学习效果更好。分开来看,选择题方面得分比简答题高得多,平均分分别达到了31.428分和25分,而简答题仅只有5.857分和15.125分,差距悬殊。由此可见,在看完课程视频后,多数受测试者只是有一个印象在脑海中,但是如果要自己进行描述,则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2)网易公开课与慕课: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效用对比测试。该次实验时长45分钟,采用10分制,其中选择题占5分,填空题占5分。在本次试验中网易公开课总平均分7.538,慕课总平均分为7.714,两者相差不大,且分数都较高。这说明,相对来说理工科学生学习社科类课程障碍较小,比较容易接受。具体来看,网易公开课和慕课选择题得分分别为4.692和4.143,填空题得分分别为2.846和3.571,两种题型得分差别不大,但由于均属于不需要自行阐述的题型,难以深入考察受测试者的接受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试验的两种不同课程形式均出现了满分,其中慕课甚至出现了一半的满分。可见,受测试者虽然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但对学习社科类课程的接受程度非常好且接受速度较快。在这组实验中笔者还进行了满意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极少数的志愿者此前曾使用过慕课学习,而超过半数的志愿者都曾听说并使用过网易公开课。实验过后,至少有60%的人认为从此次试验中学习到了有效知识,但是当问及是否愿意长期使用慕课学习时,有60%的人选择了不确定,并且有60%的人不满意慕课的教学方式。可见,纯英文无字幕的国际课程对中国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削减学生的兴趣。而相比较之下,受测者们对网易公开课的接受程度明显更高,两组实验均有超过80%的人对网易公开课的学习形式表示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网易公开课进行学习。不过,形式似乎对受测试者接受知识的程度没有太大影响,两组中认为自己此次从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的人所占比例均高达100%。(3)微课与慕课:不分文理工背景的效用对比测试。该次实验时长45分钟,采用100分制。从总体来看,微课总均分77.5分比慕课的61.25分高了15分之多,可见受测试者对微课的接受程度更好。究其原因,微课虽然缺少统一的平台,都是单独的课程但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只集中于一点,更易于学生接受。而慕课通常是针对某一内容的系列课程,时间的拉长也就导致了讲解内容的拓展与深度的增加,给学生的理解形成一定障碍。从满意度调查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未曾听说或使用过微课,但是有50%的同学对慕课的学习方式表示满意并愿意继续使用慕课学习,且83.3%的受测者认为从慕课中学到了知识,更有高达91.6%的人认为从这次微课学习中得到了有用的知识。相比较于慕课和微课,有41.67%的人表示更喜欢慕课,33.33%的人喜欢微课,8.33%的受测试者两者都喜欢,剩下的16.67%的学生则两种形式都不喜欢。

3实验结果

在网易公开课和慕课之间受测试者倾向于选择网易公开课。慕课中高等教育层次的专业内容纵然很新颖很开眼界,但对内容的深入理解需要较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方能完成,且大部分慕课采用的授课语言是纯英文的尤其是大学层次的课程充满了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不少学习者着实挠头。相比较之下,网易公开课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本土化程度更高,并且更接近中国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思维,也就更受青睐。非常遗憾的是,网易公开课中部分课程的授课形式还未摆脱传统教育的枷锁,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其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计划。在微课和慕课之间受测试者则更倾向于选择慕课。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并无专门的微课平台,而慕课不仅有专门的平台且早已形成完整的一套包括教学、考评、与老师邮件反馈的学习流程;二是慕课课程多来自欧美传统高校,由高校教师直接任教,很多教师所教科目是其在高校讲授过若干年的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既能传递该领域最核心重要的内容,又能兼顾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同时还可以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或简单直观的类比促进学习者更容易理解,而相对来说微课的录制并无特殊的门槛要求,也就对课程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无论是慕课、微课或是网易公开课,电脑这一端的学习者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需要十分自觉地屏蔽一切干扰因素,心甘情愿地长时间思考,这一切对学习者的自主性、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等要求极高,大量学习者也正受困于此。因此,线上课程不适用于对某一课程的深入研究,更适用于那些想要自学了解某方面内容并且能够自觉练习,不断坚持的学生。

4对大学生群体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建议

基于与慕课、网易视频公开课、微课有关的3组对比实验研究,可以看到不同专业背景、学习习惯、外语水平的大学生对3种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偏好是有所不同的,而3种形式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对学习者产生了不同的要求。在分析慕课、网易视频公开课、微课这3种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理论与实践特点,观察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群体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提出建议。

4.1考虑自身专业背景,衡量所受限制程度

从学习者自身专业背景来看,文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所受限制较大,因而在选择高等教育形式时应更多考虑自身接受程度。从第一二组实验的成绩得分情况可以看到,无论是使用慕课还是网易公开课,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工科类知识时对知识的接受度普遍较低,总平均分在40分上下;而理工类背景的学生在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过后,总体的得分率在70%以上,甚至出现多名受测者获得满分的情况,较少地受到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因此,笔者建议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利用新型高等教育形式进行学习时,可以先从与自身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内容入手,熟悉学习特点。对跨度较大的理工类知识有兴趣或需求时,建议使用网易公开课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利用微课“碎片化”的特点对特定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提高。因慕课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只有英文讲解和英文字幕,没有中文字幕甚至没有英文字幕,将会对学习理工类知识的文科学生造成更大困难。

4.2基于学习时间安排的考虑,做出不同的选择

慕课在提供丰富的教学课程的同时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毅力提出了要求。因此,笔者建议课余时间较充足,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监督意识的学生选择这一形式。而对于课余学习时间较少的学生而言,微课是不错的选择。微课的主体是视频化的ppt,老师及课堂视频仅以很小的一个窗口表现出来,有些甚至是没有的。教学时间短,教授主题突出,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5等),这些特点使学习者可快速精准的掌握特定知识点。相比于慕课和微课,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形式更多元,以网易公开课为例,它不仅包括课堂、讲座,还包括纪录片、辩论现场等,其视频长度少则几分钟,多则两个小时。因而,视频公开课对于学习时间充足和学习时间较少的学生都是适合的。

4.3基于学习者自身外语水平的考量,外语水平较低者使用慕课恐受到限制

第一组实验慕课的“人机交互”课程使用了全英文无字幕的视频,在所有受测试者中仅有20%的人对这种形式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相比而言,视频公开课的字幕跟进速度较快,且有一个“投票决定翻译进度”的模块(票数越多的课程翻译速度会越快),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与课程讲授者语言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微课的来源主要是中国高校,语言为中文,不存在语言障碍。

4.4有互动机会使慕课区别于其他两种高等教育形式,但其效果尚不明显

慕课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有课后互动环节,包括学习者与老师的互动,学习者与本课程的其他学习人员的组内互动。学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提出疑问,助教会在一定时间期限内为其作出解答,学员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在3组实验中,笔者均模仿了慕课的这一互动环节,设置了答疑老师和受测试者的在线互动平台。但从答疑老师的反馈和受测试者的表现来看,真正利用这一互动机会的学生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具有互动环节是慕课的一个优势,但在大学生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时,这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建议在平时学习中互动交流需要求比较强烈的学生可以选择慕课并利用这一环节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5结语

一方面,以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国的传播普及过程中暴露了其天生的不足,同时学生受自身学习背景的限制,大学生群体在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时需考虑自己的外语水平、时间安排等,从而更好地在信息时代中享受教育形式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谢贵兰.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教育科学,2015(5):43-46.

[2]李娜,韩清恩,王日升.微课与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结合应用探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5(3):117-121.

[3]舒子琪,王智.不一不异:MOOCs、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54-58.

篇7

关键词:MOOC;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0引言

《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是我校面向电子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系列基础课,这些课程的教学通常由理论讲解和操作实践指导两部分组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为电学实验课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室,并由专业的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实践是验证理论知识的唯一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将这些课程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对学生尤为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面对面指导教学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我们总结出一种基于MOOC的电学实验课混合教学模式。

1 传统电学实验课教学模式

传统电学实验课主要是以实验室为单位,每个实验室配备1~2名实验教师,教师先对实验项目进行演示,再让学生重复实验过程并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整个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理论知识无法实时支撑实践操作。电学实验课的开设是需要理论讲解课作为基础支撑的,学生在教室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进入实验室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但是通常受到场地的限制,理论、实践课程不能同步进行,学生在实验课上无法很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回顾,使得教师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重复讲解,降低了实验课堂效率。②实验课教学方法单一。每一次电学实验课通常由实验教师选取固定的实验项目进行操作v解,学生再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是一个单向传授的过程,无法启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③没有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项目资源库。学生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课后提交实验报告。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平台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管理,学生没办法实现随用随取。因为所有的电学实验课在知识结构上都是相关联的,实验课的目的不单是做实验,而是为后续综合项目的实施打基础。因此建立有效的实验项目成果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后续深入扩展学习尤为重要。④缺少公共创新实验交流平台。电学实验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更好的实验项目。⑤课程实验考试评价模式单一。传统的实验课程依旧采用教师考评制,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基于MOOC的电学实验教学模式

2.1 改革的必然性

MOOC,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最早由加拿大的Dave Cormie和Bryan Alexand联合提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知名大学加入MOOC联盟[1-3]。通过慕课教师可以将知识点整合成5~10分钟的专辑通过网络,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对象。慕课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主性等特点,利用MOOC的这些特点,通过它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新型的电学实验教学模式,便能很好的解决电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2.2 改革的教学模式

为了促进电学实验课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基于MOOC的电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教学信息的组织与展示、教学材料组织与、协作学习与讨论、教学效果跟踪评价与反馈等模块:

(1)教学信息的组织与展示

教师将每一堂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及要求上传到云盘,学生可以通过云盘进行下载。提前将授课内容上传到网络,方便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验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多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知识的灌输模式,让学生根据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取实验难度和内容。

(2)教学材料组织与

课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到网上,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合理安排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对每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课后复习,以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

(3)协作学习与讨论

将验证性实验项目改为以难度区分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由组合成3~5人的项目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完成项目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讨论,形成多样性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微信建立讨论区,让学生将自己对实验项目的创意上传到共享空间,从而让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重复利用或者重新组合。答疑的过程不再是由教师主导,而是集体式、开放式的,问题也可以由在线的同学代为解答。通过这种协作学习与讨论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效果跟踪评价与反馈

区别于传统的期末考评制,我们构建了多元化的动态考核方式。考核模块由“平时实验报告的提交与报告质量+实验操作情况+期末考试成绩+MOOC等交互式平台活跃度”构成。通过多元化考评体系的建立,更客观、全面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进而对教师教学进行实时反馈,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近几年,MOOC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热点平台。电学实验课是高等院校电子、通信工程以及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我们结合电学实验课的特点,构建了基于MOOC的电学实验课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学思想,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授课的主导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霞,李弘洋,沈小丽,等.电类基础实验课程递阶式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9-70.

篇8

 

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开发正式进人国家战略层面。2009年6月15日,江苏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作出总体规划,2009年9月1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沿海地区发展工作会议,对贯彻实施国家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作出全面部署,为江苏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政策支持。

 

盐城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三个城市之一,应该说国家沿海开发的战略给盐城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地区经济的发展依靠人才,盐城师范学院作为盐城市仅有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式人才的重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法的教学强调实践性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是培养学生经济法学实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从我校法学专业的历届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以后工作的去向主要集中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司法局、企业单位的法务部门等实务部门,因此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014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按照这种指导方针,会对很多本科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以后的大方向肯定是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基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在经济法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二)是经济法课程自身的实践性所决定

 

经济法同其他部门法区别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经济法的子部门法特别多,大致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财税法、银行法等。这些子部门法的学了课内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课时予以辅助。在讲授该课程的时候,基于经济法自身实践课程的需要,该课程一共48课时,笔者安排了16个专门的实践课时,除了主要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模拟法庭等方式展开,此外还借助于自己兼职法院人民陪审员的便利带领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庭审旁听,直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三)是沿海开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国务院的沿海开发战略给盐城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盐城地区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了标准,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既要懂得理论知识,又要对实务有充分的了解,要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对于经济法的讲授同样如此。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得学生既要懂法律,诸如掌握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知识,又要在学习金融法、财税法的同时了解相关的经济类知识,这些都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素质。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实践性教学。

 

二、慕课的含义和对于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一)慕课的含义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以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教学传播形式,启动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以来,这种在线型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的认可。慕课强势来袭,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1]。但是迄今为止,却鲜见对于慕课概念的明确界定,笔者以为慕课是指由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支持的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的教学过程。

 

(二)慕课的特征

 

慕课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助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给求知者带来全新的学习平台,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习人数众多。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教学场地和教师自身音量的限制,教学中三个班合在一起人数达到一两百人已经算是比较多了,而慕课依托的是互联网的平台,任何人只要感兴趣,先进行注册,人学,挑选你所感兴趣的课程在线听视频进行学习,人数学习规模大。慕课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而是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限制,无论你身在何处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享受一流的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只要能接人互联网,#个人都有接受全球顶尖教育的机会,都能享受到世界顶级高等学府的优秀师资和优质资源。

 

2.学习自主选择性进一步扩大。高校中的课程设置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就选修课而言,其中很多高校设置了必须选择的选修课,即使可以真正行使选择权的选修课,学生也是在于很小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比如以经济法的课程设置而言,在涉及到大三的选修课而言,受制于教师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的限制,会给学生诸如金融法、证券法、财政法等三选一,实则学生的选择余地并不是很大。而慕课就不一样,借助于网络的学习平台,集合了各髙校的优秀师资,给学习者可提供的选择余地非常大。

 

3.互动更加自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互动一般借助于课堂上教学互动、课堂外通过邮件、电话就某个问题探讨,然而这种互动的自由度受制于时间、地点。而慕课的互动模式是借助于网络平台,任何人在学习中有疑问可以留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任何便利的时候给予答复,同时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互动性,那就是学生在进行留言时,会看到别人的留言,他会给予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通过网络多人的互动有时候问题学生们自己就能互相解决。

 

4.课堂外的准备工作增加。慕课形式的推出依赖于学生对基本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典型的从“课堂外一课堂内”的学习模式,对于一些名词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在课堂上无须再花费过多的精力进行探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针对的是大家在先期预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课堂外的准备工作量明显加大。

 

(三)慕课对于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慕课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丰富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会给传统的本科经济法实践教学带来新要求。

 

首先,给高校老师对经济法相关教学书的掌握提出新要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授课对象为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最终笔者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学》一书,整本书的体系大致可分为经济法总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等。慕课形式的出现使得学生在看相关网上推荐书籍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选择。由于相关书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观点不尽相同,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也会对老师所选择的课本带来质疑,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不光对本书的内容、观点掌握清晰,对其他知名学者的同课程书本观点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

 

其次,给高校经济法的讲授方法提出新要求。“慕课”颠覆了原来的课堂授课模式,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有关教态、肢体语言、课堂组织能力等外显因素外,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整个课程体系,既能对各知识点进行完美切割;又要保证各知识点的延续性[3]。目前在教授经济法课程的时候,主要依靠PPT、黑板板书,结合常用的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模拟法庭等。但是有了慕课,由于其在交互和多媒体方面的优势,对于相关内容的讲授会有新的形式出现。如经济法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慕课上的讲解方法会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给高校授课的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再次,给高校经济法的讲授时间提出新要求。过去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做到课前备课、课堂互动、课后答疑基本上已经能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有了慕课这个平台就很不一样,由于慕课的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借助于视频,因此教师要付出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一段段视频教学的录制和后期的加工制作,此外课后还要经常关注网络平台和学生们进行互动,这对教师的时间、精力的付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给高校经济法的讲授内容提出新要求。在这方面社会上知名的司法考试辅导班已经给普通本科院校的老师教学工作很大压力,现在又有了慕课,由于在线的授课老师一般都是知名教授,自然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讲师、助教而言,学生还没听课的时候已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如果我们的教学工作仍然是传统的“读书式”教学,那样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的专注度肯定会下降。

 

三、慕课视角下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慕课不同于视频公开课,也不同于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当然同以上形式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免费。慕课开设前一般是有学生体验过程的,通常要开设的课程在开课日期前两个月就,供大家选择。学生可以做的事情包括观看视频教学内容,在线作业,参与讨论等。

 

(一)进一步整合教师师资队伍

 

在教育史上,教育组织形式由个别教学演变为集体教学是历史的进步[1]。基于慕课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课程的精品性是学生乐于选择的先决条件,这对于各高校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就经济法这门课程而言,由于该课程的子部门法众多的特点,在进行师资队伍整合时,除了经济法师资队伍内部进行整合,还可以整合民商法课程的教师师资、甚至基于课程其中含有金融法、证券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等相关内容可以整合经济学教师和政治经济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二)学生观看课程视频

 

在开设课程前就可以观看教学视频,真正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过去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现今高校的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学生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进行课堂预习,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了解、掌握的起点就变成了从课堂开始,当然在讲授完该知识点后,或基于老师相关练习的要求,或是基于对某些知识点的不理解,会在课堂外再花点时间进行融会贯通,这就是“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教学模式。而慕课的要求却不一样,由于在授课前已经将相关视频的大致内容、纲目要求等在网上公开,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关键问题的讨论,这就要求学生们实现在课堂外必须花时间进行学习,所有问题的终结会在课堂上。这就是从“从课堂外到课堂内”的教学模式。

 

(三)经济法在线作业

 

在线作业环节在经济法实践性教学中作用很大,这是衡量一个学生有没有真正融人课堂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例如经济法这门课程,根据课时的要求,笔者规定5次作业,每次作业都有提交的截止日期。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能及时反馈对错的作业练习,互动性效果好,如用下拉菜单列出多种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后,会得出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进一步互动,那就是老师可以和学生对某一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

 

(四)参与讨论

 

传统的慕课讨论环节仅仅限于在线,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有疑问的话题和老师进行在线讨论,由于整个过程是开放式的网上讨论,会有很好的互动效果。甚至有的时候一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还没来得及回答,另一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理解,这时候老师需要做的就是监督工作,如果另一学生的回答正确,老师给出“赞”;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进行自己的点评。在这个讨论的平台上,老师要及时相关公告,学生们应当及时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展。除了这种论坛的形式,还可以借助邮件,甚至可以和微博、微信密切联系起来。

 

在本科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授课的对象不像传统的慕课,仅仅针对的是在校的大学生,因此除了运用以上所说的讨论方式,课堂讨论在这里仍然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时候的课堂同传统的教学课堂讨论有很大区别。这种讨论是建立在学生预先观看教学视频、网上论坛讨论互动的基础上,因此此时的讨论会很有深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场所。

 

(五)“翻转”经济法教学课堂

 

随着“慕课”的出现,可以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应用型高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学习名校、名师的名课,在课堂上可以和本地教师、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和讨论,这也是一种可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慕课教学资源比较多,比较出名的在线教育形式得到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号召成立的在线教育机构,以及包括了斯坦福大学在内的在线课程平台Coursem。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加人EDX平台,而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在2013年7月份进人了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众多的慕课资源给学生们的学习预习工作也带来了便利,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在观看老师的教学视频的同时,也可以观看相关的视频,利用慕课的资源改进了校园的教学环节,真正地将课堂外的信息带到课堂内来,进行相关探讨,实现教学相长,也做到了经济法教学的“翻转”。

 

(六)以经济法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点化解慕课教学中的弊端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词频分析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2年第3期策划专题,由重庆聚奎中学教师和台湾邹景平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和做法,至今在国内已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三年来,“翻转课堂”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成已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线,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及时地把握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翻转课堂”OR篇名=“反转课堂”OR篇名=“颠倒课堂”为检索式,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1日,共检索出989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进行过滤会议通知、征稿简则、重复发表的文章等处理,共得到有效文献973篇,中国学术期刊库918篇,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报纸23篇,会议论文7篇,抽取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等字段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总结有多种途径,如根据论文综述、专家访谈、调查问卷、课题立项等。其中通过学术期刊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是一个最常用的可靠途径。因为学术期刊有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积累、评价和学术导向等功能[1]。文章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2]。

二、统计与分析

1.时间分布

某领域文献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12-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文献973篇,如图1所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文章数量由2012年的16篇,上升到2014年的822篇,翻转课堂研究受到国内教育界高度关注,为了反映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研究计算了三年来的论文增长率,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文献的增长率远远高于CNKI全部文献的增长率,分别高出729个百分点和52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关注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膨胀,多年来国内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但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规模,都没有当前翻转课堂研究力度和规模强大。表2中,翻转课堂文献增长率=当年翻转课堂文献数/去年翻转课堂文献数*100%,CNKI文献增长率=当年CNKI文献总数/去年CNKI文献总数*100%[3]。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献增长四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各类振荡[4]。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似乎已经处于第二阶段,进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

2.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5]。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6]。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2091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微课”、“微课程”、合并为“微课”。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7.41%,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170次)、自主学习(102)次、课堂教学(92)次、微课(69)次、学习过程(64次)、教学视频(61次)、教学设计(54次)、信息技术(54次)、知识内化(44次)、课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

“教学模式”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其词频最高,达到170次,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说法;其次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是102和92次,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的“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部分,课中教师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来辅助学生的知识内化。第三是“微课”、“教学视频”也是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二者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研究热点并不意外,研究重点关注“微课”、“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地位、设计与开发等。第四是“教学设计”,词频为54,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区别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一切教学和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基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基本保障。“知识内化”、“教学效果”分别表现出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本质及其科学性、教学应用效果的关注。

3.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所要进行研究的文献按照年度分类统计分析,用同样的方法,使用BICOMB2.0提取当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并进行高频词词频统计,分别提取2012年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2013年大于等于4的高频关键词,2014年大于等于13的高频关键词。表4展示了近三年翻转课堂领域研究高频词的变化,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研究热点变化,从而把握未来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4.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

根据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周爱民先生的研究,他将2006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变化作出了分析[7]。参考以上研究思路,在这里我们将国内近三年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种类型:恒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出现在文献中的相对频率比较高和稳定,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流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开始处于研究热点,后期对其的研究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呈递减趋势或者停止状态,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流星关键词;新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前期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较低,甚至比较冷僻,而越往后对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和频率激增,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新星关键词。

(1)恒星关键词

如表4所示,三年来在高频词汇表中都有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文章将以上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此类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状态,如图2所示。从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因此教学视频作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恒星关键词是研究的必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8],即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由信息技术触发而且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9],在其研究初期,课堂模式和信息技术成为恒星关键词也毋庸置疑。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翻转课堂研究恒星关键词,即反映了翻转课堂研究的内涵特征,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表现出翻转课堂产生背景和技术条件。

(2)流星关键词

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等五个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3个关键词是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和在线课程没有出现在2013和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教学流程在2013年词频有所上升之后,同样没有出现在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五个高频关键词称之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流星关键词”。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化学课、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是在翻转课堂研究早期出现在对翻转课堂起源研究的文献中,在线课程和教学流程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早期对其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上。

(3)新星关键词

翻转课堂从引介到发展,在国内需要经历引介、消化、吸收、创新等发展阶段。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知识内化、微课程、学习活动等六个高频关键词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上述六个关键词没有出现在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到了2013年,它们都变成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从频次上来看,课堂教学频次(16次)最高,其次是自主学习(10次)排在第二,依次是教学设计(9次),知识内化(7次),微课程和学习活动各(5次)。而到了2014年,各关键词频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学习(91次)、课堂教学(75次)、微课程(60次)成为2014年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教学设计(45次)、知识内化(37次)、学习活动(16次)较2013年频次有较大提升。

2014年新增的三个高频关键词是教学效果、MOOC、应用,如图5所示。随着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和教学效果成为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这样一个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从起源、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转向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探讨上,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关注是什么的引介阶段,进入为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怎样的消化和吸收阶段。关注应用和应用效果是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标志性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高效课堂的特征,推动各级各类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趋势。

MOOC也成为2014年度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MOOC和翻转课堂在起源上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是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因此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华东师范大学MOOC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团队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0],并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形态,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预测

文章通过恒星关键词、流行关键词、新星关键词等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的发展演变,并可以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做出以下预测。

1.从流星关键词分析来看,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翻转课堂是一种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速度之迅速,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无法匹敌的,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研究快速经历了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所有阶段,尽管吸收、消化、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几个阶段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确实是交叉进行的,从流星关键词的分析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了引介阶段的任务,未来研究中,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翻转课堂是什么、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为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等更深层次问题。

2.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国内翻转课堂未来研究重点内容

尽管翻转课堂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文章数量激增,但是翻转课堂毕竟起源于美国,它是为了满足美国教学实践的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尽管从理论上讲翻转课堂有它的教育科学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以上因素的巨大影响,直接照搬,机械模仿。因此,我们要想科学有效地使翻转课堂本土化,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11]。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从教育学、学习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设计和研究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性等基本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依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3.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应用和教学效果是2014年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这表明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国内翻转课堂关注的新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直接指向教学应用,从文献分析来看,高校和中小学是翻转课堂应用的重要领域,其次是高职院校,但现有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探讨、教学案例、可行性分析”等浅层次的应用研究中,而具体教学情境中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较客观地检验教学效果,进而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做出客观的检验和评价。而MOOC和微课也成为2014年的高频词,从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翻转课堂、MOOC、微课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三者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表征,因此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内容;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翻转课堂研究时间短以及文献数量的局限性,使文章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在日后研究中持续关注并深入挖掘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J].图书情报研究,2009(1).

[2] 储节旺,王龙.近10年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热点)[J].情报科学,2013(9).

[3] 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

[4]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J].图书情报研究,2009(2).

[5] 侯海燕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2009.

[6] 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基于CNKI“两刊”关键词、主题词的类团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8).

[7] 周爱民.从2006年中文文献关键词看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J].现代情报,2007(10).

[8] 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途径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9]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篇10

关键词:翻转;作业;微课

一、“翻转课堂”概述

2011年,在美国某学校的一个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模式,来代替教师每天在讲台上讲授,以及学生回家作业的传统模式。具体过程如下:老师为每天的数学课准备7至12分钟的网络在线视频,学生必须先在家观看这些教学视频,然后来到课堂后,在老师和同伴的协助下开展讨论和完成作业。以上即是近几年在西方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

很多年前,人们就曾探索过教学时采用视频的方式,例如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曾推广实施广播电视教育,但显然几十年过去了,并未对传统的现代教学模式有任何触动,而现如今“翻转课堂”却如此引人关注,我认真观察了不少名师的教学视频,无论是萨尔曼・可汗所做的数学教学视频,或是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化学辅导视频,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简洁精致,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大部分都只有几分钟,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个视频针对性强,都只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一目了然,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时间长度上,视频控制在一个人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上,完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视频”这一高科技媒体,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实用功能,方便观看者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录像中,出现的老师头像、课堂中的各式物品摆设,无形中会分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注意力,而“翻转课堂”所采用的微课形式,也许视频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教师的手,以及不断在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慢慢填写完整整个屏幕,再配合书写时讲解精辟的画外音,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像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为你讲授,更像是我们同时坐在一张课桌前,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并把这些内容都写在同一张纸上,这样的方式让人觉得特别贴心,也就特别容易渗入学生心中、脑里。看了国外的翻转课堂,再与我国的课程改革相比较,仔细分析其特点,我进行了以下思考、总结,并逐步将其应用于实际。

1.教学设备的先进化

“先进”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很难主动、积极完成的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在线视频,这是区别于我国教学的一大创新。不仅是教学设备、手段的变革,更关键的是有了“一切皆为教室”的理念,把课堂这一单一的地点转化到课外乃至校外,更延伸至家中,这样的演变是课堂教学的重大创新。

2014年初,福州高级中学开设市级公开课《概率与密码》,把课堂搬到了电脑机房,人手一台计算机,彻底颠覆了教学地点,这是数学课堂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本人目睹过的第一次“翻转课堂”,教师说得很少,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都是每个学生的自我上机,用数学的方法猜测密码,并探寻、体会它与频率、概率的关系,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还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节课后,大家的评价都很高,也引发了学生课后继续对密码学的探讨、延伸,真正学以致用,这是“翻转课堂”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学生的家里也有电脑,要让它真正为课后的学习服务,这才是科技的发展所应带给教学的便利与先进!

2.先学后教的预习化

认真剖析美国的“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很相似。当下,课前预部分以学生自主看书并完成纸质的预习学案为主,先进一些的地区就是如有的小学目前应用的校讯通,把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从这点上来看,我国的校讯通与西方的“翻转课堂”殊途同归,目的一样,形式相似。目标就是让学生先预习,不过“翻转课堂”的预习材料伴有老师的建议和指导,预习的内容更具体、形象、丰富,更有利于学生百分之百地完成预习。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我校教务处副主任陈老师开设一堂“从一道省检题说起――解三角形”,应用导学案教学法,课前先收集学生做一份习题的正确率等数据,汇成表格,清晰看出每位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的缺漏,课堂上针对性地辅导、提问,并人手一台电脑,课堂练习快速在自己的电脑上形成答案并提交,还可互动交流,提出疑问,小小的一节课在多媒体平台上形成一个小论坛,大家互问互答,齐心协力,解决并突破数学上的知识难点。最终,这节课相当成功,开启一个新模式,学生课前的导学案,督促学生预习,并收集、反馈形成清晰的知识缺失数据,让老师在课堂上教有所依,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这是一次很实在的翻转课堂的有效案例!

2015-2016学年,我校提出学校教研主课题:同步教材微课设计、制作及运用研究,我们数学组马上响应号召,提出子课题:推广微课教学、解决教学难点。近年来,教育界刮起了“微课”风,它一方面提高了教师应用多媒体的能力,极力促进我们与时俱进地使用各种先进软件,另一方面它绝不是作秀,它真实得让不少学生尝到了好处,某些知识点通过老师十分钟的精辟讲解,把书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变为生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影音资料,让学生预习到位,提高学习的时效性,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把新钥匙,连接着“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理念!

3.小组学习的合作化

看课堂的教学流程,先学后教,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并体现学习小组的合作化。站在教师的角度,我们就是安排好任务,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齐力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仅是任务的一个布置者,而学生才是任务的关键,是执行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有时甚至较优秀学生也可以变成任务的布置者,而剩余学生进行探索!

2009-2010学年本人执教高三理科数学,那一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班,仍旧是福建省自命题,在认真研究各年真题试卷后,我发现每年的三个固定大题:概率、立几、数列,于是从下学期开始我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每天除了我布置的习题作业外,要求科代表、学习委员、副班长轮流每天各出一道自编的题,他们可以合作、探讨,最终抄写两份,一份题目贴在班上,供同学们抄题,一份题目附答案直接放我桌上,因为他们对这些基本题型模式掌握得很不错了,再做书本上的枯燥的题难免会有所倦怠,此时我要求他们来出题,培养了他们对整个知识框架、考试体系的深层次认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他们的题要被全班同学来做,势必会倾尽智慧,尽善尽美,这样我真切实施了“翻转课堂”这一理念,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教师角色的导师化

有人说:“懒人推进了世界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原因,“懒教师”的出现,才诞生了“勤学生”。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定位好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把老师真正从课堂和课余中解放出来,做一位优秀的导师,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课上和课后都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2014-2015学年我在高二文科,鉴于本校文科生的勤奋但不聪慧,有积极性但不严谨的情况,我把36人的班级基本按临近座位分成了9个小组,每小组四人分别编号为1、2、3、4(每一小组的1号同学相对其余三人数学成绩较好),从此我做了个大胆尝试,上半学期每天早读课1号同学把作业交给科代表(共9份作业),同时收齐组内另三位同学的作业,并告之科代表有无缺交作业情况,于是每天第一节课后我便拿到9本作业和今天的缺交作业名单,早上我除上课外就只需认真批改这九本作业(包括当天作业和前天作业的订正),把每一步骤有一点差错的都给它批注、订正,中午放学前要求课代表发放,中午时间要求每一组1号同学批改另三位同学当天作业和前天作业的订正情况,下午第一节课前把3×9=27本作业交给科代表,而我在下午的任务只看这27本前天作业的订正情况,不用批改,因为1号组长都已批改,这样大大节省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只需对错误和不理解的作业不予统一发放,大约会有8~10份,把改作业的时间用在当天下午的课间对这些同学进行面批。这种尝试使得调动了全班同学的数学作业积极性,每一位1号同学对于另三位同学的作业认真批改不仅让他重新认识三遍这种题型,做到自己熟练掌握,而且这三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只要问附近的1号同学,每天作业前做到先订正前天的作业,因为如若不订正我会直接找上他,这样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实行一帮三,每位同学都有的问有人帮,针对每天作业的几道题,层层把关,争取每人都100%过关。实行半学期后,因为总是看这9人作业,难免其余同学认为当天作业可以不认真,反正等我批改了正确答案再订正,所以这时候我开始换策略。每天我不再固定收1号作业,每天随机挑选,比如今天收3号同学作业,那么今天3号同学就肩负起要批改另三位同学的作业,而且一大早来才知道今天是交几号作业,所以每位同学都会前一晚很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这样实行了一个学期后,我发现同学们真的提高了对数学学习及作业的热情,在日常一点一滴中累积数学知识,对每一个学生每一道题型都不放过,在自身、组长、教师的明确分工和督促下,他们开始摆脱为了老师做作业的这种心理,真正为自己的知识构建而努力。这样又一次的“翻转课堂”的新尝试,也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三、“翻转课堂”的不是

当下,备受关注的“翻转课堂”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视频的制作极大考验教师的电脑水平

“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要求制作视频、录制微课,这是对教师的电脑水平的一大考验。不少老师表示“我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毕竟我们只是学科老师,掌握信息技术及灵活应用日新月异的电脑软件是一项很耗费精力及不断学习的过程。

2.课外时间学生看微课的效果怎样衡量

学生课外时间在家看微课学习新的知识点,老师上课时跳过讲授新课直接进行讨论,“翻转课堂”把教学由以往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对我国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来说,可谓“本末倒置”,所以立马有一些一线教师提出了质疑。例如,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差异,自觉性也不尽相同,以往的作业是交给教师的书面展示,我们还大致能看出各个学生这一时段的学习情况,但观看视频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究竟怎样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还要继续研发、完善学校的“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平台,要展示全方位的统计数据让老师能看到学生看视频的各方面情况,而且还需要老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或小测、问答,以检验自主学习新知的效果。

3.“翻转课堂”是否削弱了教师的上课作用

新知识教师上课不再讲授,课堂上主要是讨论、深入,这样的上课模式是不是无形中降低了教师的作用?其实不然,“翻转课堂”强调并关注的是课前的自学和课内研讨的结合,它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一大优势,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最初虽然是进口的产物,但我们实在没必要崇洋,拿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点创新,辅以先辈们认准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经历怎样的课程改革,都应把“以学定教”作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让他们用自己的嘴去说,自己的脑去思考。翻转课堂,不是“”课堂,重在“转”,转变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观、课堂观和学生观。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上,我们要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最终才能成就学生!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05.

[2]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宋伟,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