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积金下调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积金下调政策

篇1

吕小兰(1988-),女,汉族,湖北荆门人,兰州大学法学院2012级民商法学研究生。

摘要:一个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对于我国已推行20年之久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不仅为住房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促进了住宅产业的发展。本文从住房公积金利率调整的对住房保障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住房公积金利率的正确调整,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保障,效率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利率;利率调整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和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利率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核心,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住房保障制度,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住房公积金利率从2002年起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必然给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具有冲击力的。

一、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影响

2008年至今,央行多次对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进行了非对称性调整,08年期间持续五次下调了住房公积金,2010至2011年四月又持续四次上调了住房公积金。实然,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多次调整折射了国家将本是住房保障制度一部分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变成了实行经济政策的工具。

(一)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下调的影响

低存低贷本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灵魂。但同期且持续下调住房公积金利率给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对于高收入者来说,依据其贷款缴纳能力申请公积金大额度的贷款成为可能,这样导致了公积金贷款的不公平。相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申请较难,这类群体只能用自己的储蓄为高收入者提供住房补贴,同时住房公积金存款还出现了贬值的风险,中低收入的收益空间大幅减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中长期存款收益微薄。另外,高收入家庭利用降低贷款利息的优惠炒作房地产业,使资金流入高收入者手中,不仅炒热了房地产业更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压力。这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是相背离的,更谈不上对中低收入家庭住宅权的保障。

2008年的低利率和准备金率稳定了内需,拉动了实体经济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同时,也加剧了2010年的楼市泡沫化。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的实施受到了阻碍。2008年5次非对称性下调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缩小了存贷款利息利差,使公积金的增值受到收益空间了限制,这是和住房公积金社会性的理念不符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即,使更多的人从该制度中获取住宅权的保障,同时将公积金的增值收益投入到廉租房的互适用中。

(二)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上调的影响

2010至今,央行已四次上调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笔者认为,此阶段上调还将持续。在经济过热时期,央行在不断提升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也将住房公积金利率带入了“加息通道”,使公积金利率成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上调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比下调住房公积金利率,可以将上调住房公积金利率概括为“高存高贷”,如果说低存低贷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灵魂,高存高贷就是不符合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的。换言之,高存高贷使住房公积金制度变成了一项国家调控经济的工具,而不是保障民生的手段,还怎么将住房公积金制度归类为一项保障制度呢。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利率上调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影响不仅在于破坏了该制度的效率性,也显失公平。

从住房公积金现有的增值途径看,主要是通过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利息收入。因此,住房公积金利率上调将会限制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住房公积金的运用。吸存抑贷不利于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个贷比率低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只要将尚未使用的公积金存5年定期存款,就可以获得比调度给资金紧缺的提高公积金管理机构放贷更高的收益,且没有风险,这就使资金使用率低的公积金管理机构缺少融出资金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的原动力。①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很大程度是由国家的利率政策决定的,利率的上调决定了公积金水平收益大幅度下降,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运作效率和效益,最终会影响了整个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

二、住房公积金利率调整对住房保障体系的影响

公积金利率上调或下调均会对住房公积金制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言而喻,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提供资金支持,在基本住房消费的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有助于减少贷款人的还款压力,同时亦导致不公平,房地产过热的经济现象。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则是调控经济过热,稳定物价的手段,但是极大程度的增加了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负担,相比而言,利率的上调对作为保障制度的公积金制度的破坏更大。

廉租房建设已经成为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仅向低收入居民提供的住房的制度,其具有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性,非营利性的特点。对于廉租房制度这种公益行为,政府和社会的无偿投入大量资金来保障实施。那对于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中心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也应该是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来源。这就决定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将会影响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入,进而影响廉租房制度的发展。

政府为了促进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考虑到有失公平和没有法律依据,且依据住房公积金所有应归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所有,很多学者不建议将公积金增值收益作为廉租房的建设资金。笔者的观点是认为住房公积金不是以公益而是以解决职工个人住房为目的而设立的住房资金的理念与住房公积金作为互和互动性的制度是不相符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给高收入者有了逃避这份社会责任的机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银桃.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2.

[2]梁硕.利率非对称调整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住房保障的影响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性金融,2008(12).

[3]李.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率政策评析[J].西部金融,2009(09).

篇2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个人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提高职工住房保障能力以及促进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职能。由于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并影响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资产负债以及当年的净增值收益,因此,利率风险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面临的最大风险。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利率 增值收益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率组成及其特点

(一)住房公积金利率组成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经征求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率由三部分组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给公积金缴存人账户资金结算的利率、受托银行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设的公积金专户资金(沉淀资金)结算的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率特点

1.“低存低贷”的利率政策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以储贷为核心的住房专项金融制度安排,“低存低贷”的利率政策可以视为这一制度的灵魂。

2.住房公积金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随货币政策调整而调整

从人民银行调整公积金贷款利率来看,为体现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政策性,公积金贷款利率主要定位于略低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水平。

3.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情况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密切相关。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四季度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呈下降趋势。2010年三、四季度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同比分别减少16.24%、14.95%,全年同比减少186.64亿元,降幅为7.52%。

2011年末,全国个贷率(个人贷款余额/缴存余额)为51.25%,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利率市场化后,央行对金融机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设定的下限,有可能达到或趋近于目前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水平。

二、利率调整对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影响

2008年,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了6次调整,皆为利率下调。仍以某直辖市为例,2008年全市住房公积金各月末的平均归集余额315亿元,各月末平均贷款余额268亿元。按照2008年初的利率水平,当年应实现增值收益4.8亿元但经过6次利率下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屡次增加,按年末时的实际利率全年增值收益8.1亿元,增加幅度达68%。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变动方向与利率调整变动方向相反,即利率上升时,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减少;利率下降时,增值收益增加。

影响增值收益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例如贷款发放量和时间集中程度、职工提取资金中结转利息和活期利息的比例等。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

三、降低利率变动对增值收益影响的对策

(一)对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存款采取多种方式运作,以预防存款利率的倒挂问题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避免存款利率倒挂带来的收益损失:一是购买定期存款。可将结余资金分散成多笔存入1年期至5年期定期存款。

这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若存入1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结息资金在存款到期日支付,当年无法实现结息的利息收入;若存入1年期定期存款,在升息期间亦无法完全规避利率倒挂的风险,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利息损失。例如2007年初存入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2.52%,在年末结息时还是低于给职工的结转存款利率3.33%。因此,应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存入1年期和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灵活掌握。二是按照政策规定购买国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国债。”国债的收益率与利率的调整方向一般是相反的,即利率上升期间,国债的收益一般下降,利率下降期间,国债的收益反而上涨,正好弥补了利率变动的风险。

(二)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实行缺口管理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一般应用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如果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例大于1,那么二者之间的缺口性质即为资产敏感性缺口,假如利率上升,增值收益会上升;相反,则必然会下降。如果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例小于1,那么二者之间的缺口即为负债敏感性缺口,假如利率上升,增值收益就会下降;反之,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上升。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数额相等,资金缺口为零,利率敏感不存在,说明利率变化对增值收益无影响。一般来说,如果预测市场利率正在进入上升阶段,应该采取正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市场利率下降,应该采取负缺口战略。

对于住房公积金来说,由于不以盈利为目的,采取“低存低贷”的利率政策,采用零缺口战略,调整利率敏感性负债和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比例,尽量使该比率接近于1,是比较理想的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增值收益

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住房金融的组成部分,在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提高职工居住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公积金业务体量的不断扩大,及民众对公积金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公积金制度在存贷款计结息政策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本文将从现行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出发,深入分析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概述

目前,公积金职工公积金账户内存款按活期存款利率、三个月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个人住房贷款按照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两档利率执行。公积金存贷款计息政策,特别是公积金结息政策,在存款利率固定不变或比较平稳时较为合理,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遇到存贷款利率频繁调整的时候,就暴露出该结息方式的多种弊端。

二、公积金利率定价机制弊端分析

现行的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体系,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利率定价机制不合理

由于公积金制度的特殊性,巴西、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都有一套相对独立的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决定机制,我国实行的是“低存低贷”的公积金管理政策,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率体系和确定机制。就支付给缴存人的存款利率而言,存款分当年归集、上年结转两个部分,主要盯住活期存款和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就个贷利率而言,贷款分5年期以内和5年期以上两个阶段,略低于同档次的商业贷款利率。以2008年12月23日到2011年2月9日的4次利率变动为例: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五年以上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不一致,特别是2010年10月20日到2011年2月9日,处于利率上升通道时,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存贷款利率调整未有机结合,各自针对不同的调控目标进行调整,未形成有机整体,不能较好地体现“低存低贷”的利率政策特点,部分的导致了公积金管理机构增值收益的逐步缩小。

(二)影响增值收益的真实性

根据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管理机构应在每季末,根据当时的挂牌利率计提当季应付利息,反映在“业务支出”和“应付利息”科目;到年度结息时,根据6月30日的挂牌利率结付上年7月1日到当年6月30日利息。其间,如遇利率调整,管理机构计提的利率与实际结付的利率不一致,若利率上升,则预提的“应付利息”不足以支付,需要在结息日当季补提全年差额,从而造成当年“业务支出”虚增,反之,则虚减,进而影响增值收益的真实性。特别是,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公积金管理机构应当将增值收益按照一定比例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和廉租住房资金,后两项分配后必须上缴财政。如果当年收益虚增,上缴的廉租资金势必虚增,而虚增部分是不会返还公积金中心的,进而影响到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利益。

(三)利率倒挂影响增值收益实现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增值收益来源于收入(存款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和国债收益)减去支出(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和宣传费用)。管理中心支付给缴存人的利率按照每年6月30日结息日挂牌的活期存款和三个月整存整取的利率执行,而在银行专户的沉淀资金则按存入日单位存款相应期限档次利率计息。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了满足日常的提取和个贷发放,保有一定的活期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显而易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收益,公积金中心加强资金的运作,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定期存款,遇利率大幅上调的情况下,结息日和存入日的利率差别非常大,进而影响收益实现。

三、应对利率现状的措施建议

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利率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对存贷款结息政策进行优化,遵循收益性、保障性等原则,保证公积金缴存人能够以适当的资金成本获得贷款,同时为促进公积金制度的长效发展,必须确保公积金管理机构收支平衡,并有结余。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适合公积金制度的利率体系

应根据公积金制度的“低存低贷”的要求,遵循保障性、公平性等原则,并结合制度特点、货币政策等因素建立明确的利率确定规则,构建符合公积金制度性质的、独立的存贷款利率体系,减少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的依赖性。

(二)公积金存款采用分段计付利息的方式

目前这种存款利率的结息方式,如遇利率大幅提高,利息支出大幅变动,加大了公积金投资运作的不平衡,影响到收益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对于公积金运作不好的地区也很难通过其他投资来弥补因存款利率波动而增加的利息支出。如遇利率下调,也会影响到公积金缴存人的存款收益。从对公积金管理机构、及缴存人公平的角度出发,建议:对支付给职工的利息,按照调息日的利率分段计息。

篇4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创新研究

在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中,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出现影响财务运作正常进行的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入手,对这种运作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升住房公积金的运营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尽早确定创新措施,提高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效率,实现财务运作模式的创新。

一、对公积金收缴模式进行创新

(一)公积金缴纳制度的创新

在住房公积金进行财务运作模式创新时,公积金管理单位必须充分重视公积金的收缴工作,确保圆满的完成收缴任务。与此同时,还要分析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按照公积金覆盖范围较广的优势收缴,保证收缴的合理性,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缴纳。公积金管理单位应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建立完善的缴纳体系,实现公积金的自动缴纳。在目前的缴纳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虽然已经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积金管理单位应适当的改变收缴制度,确保可以更好地对财务运作模式进行创新。

(二)定期缴纳义务的创新

在住房公积金进行财务运作模式创新时,我们应对公积金定期缴纳义务的创新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加有关法规与制度的宣传力度,确保创新效率能够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公积金管理单位还要强化个单位的公积金缴纳义务,保证住房公积金财务运行模式创新能够顺利进行,只有所有单位都明确自己的公积金定期缴纳义务,才能够保证公积金缴纳的法律效力,强化公积金的承担性,提高资助工作的完成质量。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政策

在住房公积金进行财务运作模式创新时,公积金管理单位必须重视完善与公积金收缴相关的法律与政策,提高公积金管理效率,防止违法违规的现象产生,并对缴纳单位进行实时监督,对拒缴单位与个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与此同时,如果在收缴中出现催缴现象,就需要使用法律手段来实施惩罚。

二、对公积金使用模式进行创新

只有对公积金使用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国债与债券种类的创新

在住房公积金进行财务运作模式创新时,公积金管理单位可以增加国债与债券种类,确保公积金的升值空间能够有效扩大,并且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资金投资系统,通过公积金的升值来降低其自身的使用风险。与此同时,公积金管理单位还要根据经济发展现状改善资产结构,提升公积金使用效率,提高国债的持有量,促进公积金在高风险的市场环境下可以有效增值,有利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个人贷款业务的创新

在公积金管理中制定个人贷款业务,不但有利于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的创新,而且能够促进公积金进行保值与增值,提高公积金的收益性。在这个过程中,公积金管理单位应制定个人贷款项目,并且规定购房范围,这个范围中包括经济房、职工房以及商品房等房产。在做好这些工作后,就能够有效的缩短贷款办理周期,提高贷款效率,保证公积金贷款服务的便捷性。与此同时,管理单位还需要对个人贷款的利率模式进行完善,降低与房产的利润差,以产生贷款业务的经济效益。

(三)监督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住房公积金财务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必须完善并创新监督体系,优化公积金的调配,提高公积金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监督体系需要包括国债风险评估,以提公积金利用率,同时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监督效率。

三、实现公积金收缴工作与使用模式的互动

(一)提高公积金的流动性

在市场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公积金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下调公积金的缴纳金额,以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为了对公积金的损失进行补偿,公积金管理单位通过提高公积金的流动性来提高财务运作效率,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公积金管理过程

为了提高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创新效率,公积金管理单位必须注重管理过程,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公积金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要可以的调配公积金收缴工作,在对投资额与留比额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健全法律制度,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在制定公积金收缴机制与使用机制时,公积金管理单位必须对自身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创新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创新过程中,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在制定公积金的使用模式时,必须注重资金流动性的提升,有效的提高公积金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个人贷款业务的创新,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有任务的创新,保证提升公积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梁玉双.改进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的几点建议[J].中国经贸,2015(20).

[2]崔红娟.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9).

篇5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制度定位;住房保障

2010年10月至今,我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次上调,截止2011年7月7日,新颁布的基准利率下,五年以上贷款利率达7.05%。贷款利率的上调意味着商业性住房贷款的还款压力上升。相较之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4.9%,为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的43%,这意味着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国民住房贷款选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和商业性住房金融制度共同组成我国的住房金融系统,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主要组成部分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居民住房需求问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问题

1、制度定位不明确。根据《条例》规定,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此处未明确说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性质,由于定位的不明确,对于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一直众说纷纭,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性和金融性孰轻孰重也成为一项需探讨的问题。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导致其监管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同样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

(1)监管方式定位不明确。根据《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住房公积金政策,并监督执行”[1]。这里所指的主管部门分别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统称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制度设立之初,由于住房公积金兼有住建部管辖内的保障和央行管辖内的金融业务,并且出于对政策的民主性考虑,特别将这项制度定位为多方管理的位置。然而随着制度的演化和具体工作的进展,多头监管意味着不只要遵循一种规则。多种规则不但不会让具体工作规范化,反而会使制度的方向不明,降低公积金制度推进效率。

(2)管理方式不明确。《条例》第四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2]。因为住房公积金兼有金融性质和保障性质,在制度设立初期,必须由金融机构和政策性住房机构共同管理。这里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其中1/3由由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部推选出来的委员组成,这部分委员大多没有从事住房公积金业务的相关背景,却承担着决策重任。其次,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义为“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运作住房公积金的指定机构,最了解住房公积金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却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有利用公积金发展的决策。第三,现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业务,大多还是半委托模式,即银行只负责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提取手续费业务。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部分银行面对商业性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往往会更重视商业住房贷款。因此,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体系有待理清。

2、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不充分,贷款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末,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个人提取总额、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总额的比例)为72.81%,同比降低1.78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53.54%,同比降低3.51个百分点,利用率不增反降。同时,截至2008年末,累计为961.17万户职工家庭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601.83亿元,同比增长23.77%,个人贷款余额为6094.16亿元,新增余额1019.83亿元,增幅为20.10%,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比较快的速度在增长,然而,全国个贷率(个人贷款余额/缴存余额)为50.30%,同比减少2.53个百分点。贷款的增速依然小于缴存增速,个贷率下降,大量的资金沉积,得不到应有的运用。

3、“马太效应”明显―高收入家庭受益大于低收入家庭。根据2006年国家审计署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41个大中城市住房公积金审计结果显示,2005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44.19%发放给了排在缴存额前20%的高收入人群,排在缴存额后20%的低收入人群仅得到317%的贷款。世界银行2006年11月14日的《中国经济季报》同样指出,公积金贷款主要使收入较高的家庭受益。[3]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1、明确定位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设立之初,即属于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范畴之内。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是指围绕住房融资由政府发起或支持成立的金融机构体系,旨在调控住房贷款规模和结构,提高住房贷款流动性,实现政府在住房市场上的公共性职能,也因此与商业性住房金融制度区分开来。公共性职能即强调其公益性,保障性。只有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性和公益性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符合公积金制度设立的初衷。

(1)在监管上,分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上,加强多部门合作,形成良性机制,此外,建立专门的住房公积金监管机构,如协会性质的机构等,协助多部门统一制度,规范住房公积金制度。设立统一准入规范,明确住房公积金制度具体细则。内部监管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及我国银行金融系统等经验,按照一定标准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以及规范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在住房公积金的各个环节上严加把关,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法律配套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也可以有效预防非法使用住房公积金的现象。

(2)管理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委会执行力度,对管委会委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委员会委员管理水平。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准入制度,打破地域界限,逐渐统一成为规范的住房公积金体系。同样的,统一托管银行的委托方式,明确银行内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责任,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此外,将住房公积金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便于查询贷款人的征信记录。

2、加大沉积住房公积金利用,提高住房公积金利用率。由于住房公积金利用范围有限,利用率不高,大量盈余资金沉积,也是滋生挪用公积金的温床。为了促进住房公积金的运用,首先,简化住房公积金办理手续,规范业务流程和审贷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应该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为贷款申请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宣传,主动与开发企业合作,处理好规范管理与业务创新的关系,提高服务水平[4]。第二,将盈余资金积极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品种、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的住房贷款需求[5],从而既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又可使金融机构本身在业务和资产规模、信誉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6]。

3、切实保障低中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扩大保障范围。首先,住房公积金属于政策性住房金融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主要目的是保障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参照累进税的征收方式,按照不同的收入水平调整贷款利率,贷款对象的收入水平越低的,利率越低,收入的高低划分与当地房屋均价挂钩,或根据一定标准划分。低收入者低存低贷,在缴存比例中,单位缴存比例适当调高。(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44页)第二,对于刚性需求的住房贷款利率给予范围内下调,与央行征信系统挂钩后,更加便于查询贷款方是否属于刚性住房需求。第三,加快扩大保障范围,加大强制力度。住房公积金的保障范围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根据在职职工的法律定义,除离职员工以外的,统称在职职工。即只要与劳务单位有劳务合同关系的社会各类工作者均有权利享有住房公积金的待遇,然而,目前还有大量的企业没有为特殊工作者缴交住房公积金。比如,不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理由是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因此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特殊工作者的保障力度,必须以法律强制实施,加大执行力度,使得需要购置住房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居者有其屋,也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02-3-24.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2008.

[3]周威,叶建平.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与经济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0741019)的部分研究成果.2009.

[4]张清禄.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8.

[5]缪燕燕.论住房公积金的风险防范[J].经济与管理,2004,9.

[6]李珊珊.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08,11.

[7]张桥云.完善我国住房金融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2.

[8]秦云.论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完善.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郁文达.住房金融: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0]Frank J.Fabozzi,The Handbook of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Fifth Edtion.2001.

篇6

[论文摘要]通过政府的宏观干预进行反周期调节,是有效应对当前经济调整的重要保证。国外近年来在危机应对和周期性调整中采用过诸如改革金融体系、实行扩张性财政、保障农业增长、实行结构性减税、改革公积金制度、刺激中小企业增长等措施,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应对此轮周期性调整,具有重要借鉴。

1 金融体系:改革现有体系还是解决流动性

经济调整时期最明显的表现是银行不良资产的爆发和流动性不足,为避免衰退,刺激增长,西方国家首先要做的是稳定银行体系,逐渐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刺激其释放流动性。政府可以通过购买银行股票或次级债券,直接或通过官方清收机构购买不良债权,以及用政府债券置换银行不良债权等形式注入公共资金等。以美国为例,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环境进行配套改革和调整的措施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危机时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通过在银行体系内自行消化、对不良资产存量的形式进行非中介化改造,以及将其从总资产中剥离出来转移给新的回收机构、债权拍卖等方式进行;二是对金融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三是对银行体系外部经济环境进行的全方位改革。

和美国不同,中国的银行业风险主要在于外部危机的输入性风险、实体经济增长滑坡和外汇敞口风险。因此,政府在以增长为取向的金融体系的干预中,审时度势的调整货币政策并积极完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建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企业经营风险,推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金融干预上,我国需要采取适合自身的调整路径和举措,在迅速补充流动性确保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基础上,密切关注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严防金融干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稳步推进包括衍生业务在内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何避免“挤出效应”和“政策失灵”

作为萧条时期运用最普遍的政府干预手段,扩张性财政因见效快而备受重视。但是财政政策的运用需要复杂的集成条件和时机把握,否则,会造成严重的赤字和债务危机。日本20世纪90年代巨额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住宅等耐用消费品需求,如扩大基础部门投资、促进民间设备投资、促进中小企业投资等。然而,财政支出没能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反而导致日本陷入财政危机之中。到9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7.4%,国债依存度为28.8%,长期债务余额对GDP之比为64.4%,成为西方国家扩张性财政的深刻教训。日本财政政策失灵的教训在于:一是忽视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适用环境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相协调,金融自由化扩大了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导致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增加并没产生长期影响;二是过分依赖财政支出来扩大有效需求,忽视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解决体制导致的需求委靡;三是多重政策目标的竞争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因此吸取日本的教训,在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增长时,首先,特别注意财政政策的综合配套使用,防止把财政资金投入从短中期过程拖入到中长期过程。其次,财政投入是拉动投资需求的引导者,但并不是唯一参与者,它是拉动内需的先锋而不是拉动内需的主力。再次,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财政扩张—债务扩张—过度赤字—财政危机”的陷阱,确保财政政策的推行建立在充足的财政支付能力和有效的赤字限度内。

3 农业增长:选择就业导向还是科技导向

宏观经济调整时期,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既表现在确保经济下滑期间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也表现在通过提高农业就业创造能力,吸引工业产能不足所造成的劳动力分流就业问题。在全球滞涨的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劳工组织推行了一种“以农村为中心的就业导向发展战略”,主旨是通过把农村地区的非农经济和生产率快速增长的农业部门连接起来,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通过发展农业对非农企业尤其是位于农村地区的非农企业产品的有效需求,来加强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联系。二是推进非农部门的就业增长,迅速提高农业产出的国内需求。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应认识到农业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导向和发达国家的科技导向,既要重视农民工的就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要关注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引导,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支持力度,特别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和育种技术、温室技术、提高单产的技术。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及时调整升级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结构,积极推进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流通体制建设。

4 结构性减税:如何保持减税效果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计划。2008年,加拿大政府将该国的商品与劳务税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此次税率下调,使加拿大消费者减轻税负60亿加元。墨西哥降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税率,同时小公司所有者和自雇者如果通过网上申报纳税,可以获得1000比索的抵扣,全年的减税总额约为131亿比索。美国则是延长对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费用的税收扣除期限到2010年。

但是,减税对宏观层面的影响是复杂的。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作为一个处于战略赶超阶段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还很重,政府职能不可能调整到“守夜型”,保持税收负担的相对稳定是一种必然选择。另外,各有利益取向的税务阵营本不愿意放弃更多可征税项以及相应的征管职权,全面减税不仅意味着他们可能丧失一些利益,更意味着他们的职权将受到相应压缩与裁减。当税负被结构性削减,由于税外收费的无限扩张,又可能抵消掉减税的实际效用。这给政府提出一个不可回避的要求,就是必须尽可能地逐步清理体制外收费以及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5 调整公积金制度:如何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公积金制度是保障员工福利的重要措施,其缴存比例的高低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有很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加坡长期高积累以及过快提高公积金比率,给实体经济在短期造成过重负荷。短短的六年时间,新加坡政府将个人公积金交纳比例从37%提高到50%,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同时也抑制了个人消费,导致经济衰退。面对危机,新加坡政府从降低雇主交纳比率,降低企业成本入手,在陷入衰退的两年内将雇主的交纳比率从原来的25%降为10%,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微观经济实体的流动性与活力,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但是,降低公积金比率却抑制了个人的住房消费和贷款,又造成个人消费的抑制,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从而造成政策效应的对冲和抵制。

从新加坡的改革可以看出,特殊时期对公积金制度进行调整,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缴费率可以有效促进反周期调节,但为应对由此带来的消费抑制,必须通过系统性政策来平衡与协调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另外,适当增加我国公积金的灵活性与流动性,增加公积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采取各种便利措施,适当扩大公积金在房地产之外的使用限制,鼓励和促进居民使用公积金满足和改善居住条件,是促进当前内需的必要选项。

6 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性资金如何充当“放大器”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支柱,也是调整时期最容易受到冲击的部门。经济衰退时期的许多欧洲国家,都有各种鼓励创办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政策,目的是减少失业并提高生产率。德国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刺激中小企业增长。德国在1984年就开始实行对中小企业的特别优惠条款,1986年又开始税制改革。目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提高中小企业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中小企业设备折旧率;降低所得税下限等。法国重视通过财政补贴使中小企业拥有充分的资金。其地方优惠计划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采购的报价、信息披露方面,为中小企业降低竞争门槛,并扩大信息网络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降低政府采购项目的标的,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三是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目标。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核心是帮助中小企业取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策性资金在弥补中小企业金融缺口中主要是充当“放大器”,以有限的政策性资金去孵化出更多的其他资金,并在市场环境和交易平台等方面进行扶持。我国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经验,在政策性资金上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和倾斜,并在中小企业政策性资金发放、项目可行性审核、资金使用监管、资金利用效果等方面强化专业化的运行机制,避免造成政策性资金的浪费。同时,更应鼓励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尤其是要提供交易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帮助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担保机构运行机制和可循环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美国等国家的财政政策及启示[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9):70.

[2]陈淮.日本扩大内需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1999(12):15-17.

[3]卢福财,黄彬云.促进就业增长的国际经验与教训[J].改革与战略,2007(5):41.

篇7

央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针对此次降准、降息措施,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降”是根据经济物价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做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从降息来看,9月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从降准来看,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

此外,该负责人指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这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整个金融改革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央行的利率调控将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以此引导和调控整个市场利率。同时,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使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市场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的利率定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主体、央行为主导、各类金融市场为主线、辐射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使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篇8

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促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普通住宅建设有关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加快住宅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城乡住宅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加快住宅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抓紧抓好。

二、明确住房发展目标。

我省住房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其中城市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70%;到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90%以上。农村住房到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6平方米。

三、切实抓好城镇普通住宅建设。

普通住宅包括安居工程(含集资、合作住宅,下同)和普通标准的商品住宅。每套普通住宅建设的建筑面积控制标准为:四类住宅100至110平方米,三类住宅80至85平方米,二类住宅70至75平方米,一类住宅65至70平方米。

城镇住宅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定向开发、配套建设、完善功能,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同时,要注意把城镇住宅建设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通过住宅建设推进城镇开发与发展。

各级建设部门要切实抓好住宅建设质量的提高。要制订住宅质量建设标准,加强检查监督,确保住宅建设质量优良。

四、降低普通住宅造价,促进普通住宅消费。

(一)对普通住宅销售价格实行限价。安居住宅销售价格按省物价局、省建委、省房改办湘价房字〔1995〕第4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普通标准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在安居工程住宅销售成本价的基础上加15%的利润销售。

(二)区别对待,分类扶持。安居住宅建设,继续执行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4〕18号、湘政办发〔1996〕7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普通标准的商品住宅建设,土地出让金按当年当地标准地价下调10%交纳,其它有关税费的减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三)实行抵押贷款购建房制度。允许购房户在一次性缴付30%的房款时,以所购房屋、职工住房公积金、职工养老保险金、工资收入、储蓄及有价证券等向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抵押贷款,贷款期限可到20年。向银行抵押贷款的,贷款利率不得高于法定利率;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贷款的,贷款利率不得高于规定标准。允许普通住宅建设单位存满40%的建设资金时,以住宅建设项目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期限3年,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法定利率。凡以房地产作抵押的,其评估费减免30%。

(四)在预售普通商品住宅时,其营业税按预收购房款的50%作基数缴纳,其余部分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前缴纳完毕。1998年6月底以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住宅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暂缓征收。

(五)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部分空置商品住宅转作普通住宅向安居户、拆迁户出售,当地政府应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六)允许购买普通商品住宅的产权人将所购住宅委托房地产管理部门代为经营,并给产权人每年一定的回报。产权人终止委托时,同时停止支付回报。

(七)鼓励进城经商的农民和具备合法身份证明的国内外公民购买商品住宅,并给予常住户口和减免契税等优惠政策。

(八)购买普通住宅自住的,其契税由6%下调到2%。

(九)严格中低收入户购房审批程序,确保中低收入居民购买普通住宅。

(十)加强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保障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以房屋买卖、租赁、抵押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以促进住房消费。

(十一)建立住宅价格转换机制。逐步实行由住宅成本价过渡到商品价,并引导消费者选择消费。

(十二)大力推行物业管理。建立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竞争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使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育。

五、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要加快公有住房出售步伐,其每一房改年度的出售价格要基本达到上年普通住宅的造价。要合理调整公有住房租金,到2000年要基本实现按成本租金出租公有住宅,对因提高租金造成生活困难的住户可适当减免部分租金。积极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不建立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和个人,在购、建房时不得享受普通住宅有关优惠。对于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后,需要通过出售该房屋再购买商品住房自住的,不受原定的出售房改房年限限制。禁止无偿分配住房。

要切实加强住房资金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六、加强对普通住宅建设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普通住宅建设的领导。省成立住宅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住宅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做好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负责这项工作,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把住宅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检查;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篇9

据汤森路透旗下基金调查公司理柏(lipper)的资料显示,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在2012年10月平均回报上升0.67%。其中,股票强积金上涨1.23%,表现优于债券强积金(+0.35%)和混合型强积金(+0.01%)。

 

理柏指出,香港市民除了要留意各种强积金的回报率,亦要注意相关强积金公司所收取的管理费,“收费高的不一定回报高”。现时,强积金平均管理费为1.74%,而不同强积金公司管理费可能相差甚微,但“少数怕长计”,三四十年下来,负担也不轻。

 

收费高遭诟病

香港强积金制度自2000年起已实施12年,旨在是帮助香港在职人士累积退休储蓄。但自实施以来,整体表现差强人意,高收费、低收益使其成为“吸血鬼”代名词。截至2012年10月底,市场543只基金的平均收费为1.74%,而11月初理柏调查发现,10月逾450只基金总体回报率不足一成。

 

强积金管理费高,在2007年被揭发出来后,在舆论压力下,三分之一的受托人作轻微下调,其他三分之二仍然收取高昂的费用。现时香港投资基金的管理收费最高可达3.87%,远高于智利的0.56%、英国的1.19%、澳洲的1.21%、新加坡的1.41%。 

 

香港强积金计划管理局(积金局)日前向港府提出四项建议改革强积金制度:为强积金的收费设定上限;规定所有强积金计划提供不同种类的低收费基金;设立一种简单低收费且稳健的基本基金,以及引入非牟利经营者;提供简单及低收费的强积金计划,以促使强积金收费下调。

 

积金局主席胡红玉表示,过往该局已采取措施促使收费下调,收费已由2008年初的2.1%下调至今年的1.74%,但减幅仍不理想。为促使收费下调,积金局将推出四项措施:包括敦促受托人为每个计划提供不同种类的低收费基金;协助受托人进一步推行自动化及简化行政程序;协助计划成员整合个人账户;协助受托人整合规模较小或成本效益较低的基金。

 

有积金局成员认为,应引入一些简单的基金,甚至容许雇员以现金储蓄。强积金受托人行政成本顾问督导委员会主席潘祖明表示,有信心靠市场竞争及措施,5~7年内收费可减至1%。

 

立法会议员、积金局非执行董事黄国健日前表示,外国类似基金都是私人运作,收费较香港便宜,他相信是香港的强积金架构出了问题——目前本港强积金制度涉及多层收费。他认同应简化手续及程序、减少成本及收费,“政府应在改革中加强承担,做牵头角色。”

 

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健波认同推动流程自动化,他举例说,现时仍然需要用人手开支票,浪费时间和金钱。目前不少雇员都有多个强积金户口,政府应立法整合雇员的户口,限定最多只能有一至两个户口。而强积金最终目标要实施“全自由行”,取消对冲机制,并希望当局尽快提交立法会。

 

市场动荡,基金回报欠佳

除收费外,强积金的表现亦为大众所诟病。根据康宏mpf指数显示,由2007年10月至2012年6月,强积金的五年跌幅达到15.64%,幸而近期环球股市较好,令强积金五年跌幅收窄至11.46%。虽然基金表现欠理想,但业界均不建议雇员频繁转移投资组合。

 

至于2012年强积金的表现,根据理柏的资料,由年初至今,强积金平均取得8.06%的回报,股票基金的回报为11.19%,其次为混合型基金的8.38%及债券基金的4.14%。

 

在强积金资产分配中,16%为存款及现金、24%为债务证券、60%为股票。以地域上看,60%投资于香港市场,日本为7%,亚洲为9%,北美和欧洲分别占12%。按资产值统计,42%投资于混合资产基金,34%投资于股票型基金,12%投资于强积金保守基金,10%为保证基金,此外,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及其他基金比例不超过2.5%。

 

宏利资产管理投资组合顾问服务部高级总监伍诺霖表示,香港的强积金组合,大部分投资香港与内地股票。过去半年由于内地经济放缓,加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波动较大。但最近内地的数据显示,内地经济前景恢复正面,对股票市场有利,故预期强积金第三及第四季的表现将会好转。所有资产类别中,他特别看好亚洲债券市场,指亚洲债券无论在孳息率、息口回报及信贷条件均十分有吸引力。但他强调说,强积金属长线投资,不鼓励雇员因短期的升幅而不停转换投资组合。

 

康宏理财服务强积金业务拓展董事钟建强建议,市民可考虑将新的强积金供款配置于具增长潜力的股票市场,如亚洲区、中国内地及香港等;而已供款项则可留待市况回稳时,转移至具保证成分的基金,锁定已赚利润。

 

分散竞争式运营

在香港,除公务员退休计划外,强积金计划、职业退休计划及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计划,均由私人机构负责运营,政府负责监管。其中强积金于2000年正式实行,该政策强制香港所有雇员成立投资基金以作退休之用——类似内地的养老金,差异在于,香港的养老金运营,主要实行的是分散竞争式运营模式。至2011年底,该基金共赚取了444.83亿港元,年化回报率为2.5%。

 

香港《强制公积金计划条例》规定,所有强积金计划必须以信托形式成立,即必须委任独立的信托基金公司托管资产,而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核准受托人,又必须委任投资经理和计划资产保管人,分别负责强积金计划基金的投资管理与保存或控制。

 

概括来说,强积金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股票、债券及短期有息货币市场工具,例如银行存款、政府票据及短期存款证等。为了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强积金计划投资管理人总是将强积金基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投资项目。

篇10

《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金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央行、财政部:首付比例和免税年限下调

近日,央行公告称,将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先的不低于60%下调为不低于40%。同时,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

财政部随即也发文对买卖房屋时所产生的营业税年限进行了调整。根据财政部公告,从当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此前,个人普通住房销售免税的年限被设定为5年以上。

教育部:重大城市今年100%小学就近入学

4月1日,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个城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其中,就近入学压力较大的各重点大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所有县(市、区),要于2015年实现划片就近入学。

教育部要求,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各片区内热点小学、初中招生名额占该片区招生总名额的比例,片区间要大致相当。同时,学生学籍一旦进入正常招生程序进入学校,其他学校不得任意调取其学籍。

国家旅游局:景区人数达到最大承载量停止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