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优缺点

篇1

关键词:数字技术;微波传输;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S972.7+6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网运行至今已超过20年,全国已拥有2569座广播电视微波站,电路总长8.75万多公里,其中数字微波电路6000多公里,使用了1.4GHz、8GHz、及6GHz、7GHz、10GHz的部分频率资源。

2 数字微波在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体系中的定位

卫星、光缆、微波是三种不同的传输技术手段。卫星、微波是无线传输,光缆是有线传输;卫星是空间传输,光缆、微波是地面传输,三者都被广播电视传输网采用,各有优缺点

2.1 与光缆传输电路比,数字微波具有如下优缺点:电路中断性能强;抗灾害能力强;对人为破坏易于保护和防范;电路架设性能强,易于穿过江河、山岭、沼泽;长距离电路建设成本较低;没有空间路由维护问题,电路运行成本较低;在传输容量方面,由于受频率资源限制,难以完全满足广电传输需要。

2.2 数字微波和卫星广播电视

数字微波在广播电视传输网中可以承担从节点到节点的各种传输任务,与长途光缆通讯的作用一致。

卫星数字广播电视同样也以数字微波技术为基础,在加上卫星技术以后,可以实现洲际图像通讯,同时也可以满足各种数据通讯,长距离一站式传播,但它的抗干扰性能和可用度都比地面数字微波低。如果作为国内节点与节点的数据和图像传输平台,卫星使用费高,地面站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费用远远超过微波站,是不可取的。但如果用于单向广播,则卫星具有覆盖面广,用户可以直接接收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通讯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2.3 光纤网、卫星传输网及数字微波传输网的关系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实施意见”指出:“通过微波网的数字化改造,使微波网同光纤网、卫星网互联互通,形成业务合理分配、互为备份的、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传输网,成为确保安全播出的重要战略资源。”

2.4 微波网络数字化改造是事业保障的需要

省级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电路网,其主要任务是确保传输中央和省的主要几套有覆盖全省任务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地方新闻回传及区域性节目交换,它可以是独立的信号传输网。微波传输电路也可以作为省级广电传输网的一部分与光缆网互为备份,也可以作为光缆网的补充或延伸。

3 数字微波的性能和作用

对于数字微波系统,由于采用了码流再生和前向纠错技术,信号经过解调、判决和再生,脉冲得到整形和恢复,传输系统的噪声不积累,信号的质量保持不变;数字微波系统每30MHz波道可传15~20套视频节目(SDH技术),可传送各种数据信息和各种速率图像信号(含高清电视信号)。

4 微波网络数字化改造的过渡方案

采用DVB直接复用调制方式作为过渡方案。DVB直接复用调制方式又称为微波数字化改造的扁平化方案,在一次性全面SDH微波改造有困难的地区,作为数字化过渡方案是可取的。它可以将原来传一套节目的波道采用QPSK调制方式改造为可以传45Mbit/s以下速率的数字信道。保留原微波站的模拟微波信道机、天馈线和电源系统,仅对模拟微波的调制解调器以下部分作更换,增加数字调制解调器、编码器、ASI复接器。

4.1 方案的特点

原来一个波道只传一套调频电视信号,经数字化改造后一个波道可以传送六套数字MPEG-2标准的广播级数字电视信号;各微波站原有的天馈线系统不需作任何变动;中继站保持原来的中频转接方式不变。

4.2 中心站的方案实施办法

采用MPEG-2数字视音频编码器将模拟信号源变换成数字信号源,通过多路复用器将六路信号复换成一路总数字码流送到数字调制器进行调制。

用数字(70MHz)中频调制器取代原来的(70MHz)中频调制器。

用高线性功率放大器取代原来的微波功率放大器。

用分频锁相振荡器取代原收发介质振荡器。

用数字DVB-C解码器替换解调回传信号的模拟解调器。

4.3 中继站的方案实施办法

用高线性功率放大器取代原来的微波功率放大器。

下变频器输出的70MHz中频经前置中放后不经过原有的主中放AGC放大器转接,而改由经高线性的AGC放大器(70MHz)放大后再转接到发信机的上变频器输入口。

上下变频器用的介质振荡器被分频锁相振荡器代替。

4.4 终端站的方案实施办法

下变频器输出的70MHz中频经前置中放后,经中频功分器分成六路送给六套DVB-C数字解码器,解调出中心站传来的六套数字视音频信号。

用高线性放大器取代原有的微波功率放大器。

用分频锁相振荡器取代上、下变频器。

用70MHz QPSK数字调制器取代原有的模拟70MHz中频调制器。

回传的信号源经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器变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入数字调制器(70MHz),调制后输入上变频器。

4.5 采用直接复用调制方式的优点

充分利用有限微波站的资源,一次性投入可以减半;投资条件改善时可进行第二次改造,只要更换微波设备,增加SDH复接器和网管监控系统等,与第一次改造中投入的编解码器、复接器等可以组成完全的SDH微波;可以提高传输容量。原来只能传1套模拟电视的通道,现在采用图像压缩数据编码调制后,可以传6套以上的电视节目;该方案采用类似卫星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可以直接用价格低廉的卫星接收机,使改造成本进一步降低;采用卫星QPSK调制器的DVB方式信道编码由于采用了RS前向纠错,对信道误码的纠错能力很强,可以有效克服微波传输中由于衰落引起的误码,保证图像的传输质量。

4.6 采用直接调制复用方式的不足之处

无法和光缆传输网在TS流层面上互为备份,只能在信号源层面上起到备份的作用;无法传输非视音频信号,开展拓展性业务;二次改造中仍会产生第一次改造的少部分投资损失。无法建立完整的网管监控系统,给电路管理带来困难;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管系统,系统无法按无人值守站设计,需保留值班维护人员,运行费用不能节省。

结束语

通过微波网络的数字化改造,进一步采用SDH技术,使微波网同光纤网、卫星网互联互通,形成业务合理分配、互为备份的、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将现有微波频率作为重要的战略和战备资源。统筹兼顾,加快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步伐,有利于广播电视系统的三网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行业的规模效应和整体优势,实现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新闻内容

随着全球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发展趋势。为此,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必须进行改革,以便在“三网融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一、“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信息来源发生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不再仅仅只能依靠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的来源渠道也早已经不局限于记者的采访,更多的新闻是由民众进行传播。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变身为记者,再将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广电媒体的时效性大大减弱。

(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新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查看,传播平台的变化使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平台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微信、微博的普及,很多新闻信息可以从这些网络平台获取,甚至还有一些群众充当着记者的角色,将自身所知道的新闻通过微信或微博进行传播,随着点击量的增多,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以博得眼球获取利益。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广播电视的受众。

(三)信息存在不实现象

现如今进入全民记者时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经过记者专业的相关培训,对于信息的真实度把握得不是很精准,甚至很多网友将自己所得知的信息不经过核实就在网络上,在网络中散布一些不实消息,不仅降低了群众对于新闻的信任度甚至还会引起社会恐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网络中盛传“成龙死亡”、“金庸死亡”、“发微博筹款集资献爱心”等不实消息,造谣者固然可恶,但是连消息是否真实都没核实过就在网络中并进行转载评论,使谣言进一步扩大的人实在是缺乏媒介素养。相对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平台的权威性比较高,所以互联网若想在短期内取代广播电视新闻平台是不可能的。

二、“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理念

(一)内容定制

广播电视新闻平台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改变,人们更愿意并且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平台播出的内容必须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才能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对受众进行详细的调查,深入了解受众的真实想法和感兴趣的内容,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内容定制才能够解决“三网融合”给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平台造成的影响和问题。

(二)题材多样

随着新闻来源渠道的丰富,新闻的题材也更加的多样化,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能够对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做到及时了解。

三、“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特点

(一)立体化

“三网融合”使新闻更加立体化和形象化。在传播新闻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三种传播方式同时传送,因为三种新闻平台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将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使新闻传播更加立体。除了传送方式立体化以外,将电视与网络相结合,利用3D技术,将改变以往的二维模式,使新闻能够更加逼真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数字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平台一般采用人工采集和归纳整理,不仅工作效率低,准确率也无法保证。“三网融合”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变得数字化,在收集相关信息素材时更多使用的是数字化设备,不仅保证收集素材不会有所缺漏,还能够保证素材的准确率。在整理素材时,使用数字化编辑软件,能够提升编辑效率,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将素材整理得更加全面和人性化,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和视觉体验。在信息传输方面,“三网融合”的出现解决了以往传统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使信息传输更加全面化,具有及时性。例如某卫视跨年晚会中就可以现场连线韩国的跨年晚会,使我国观众可以实时看到相关信息,这就是数字化的益处[1]。

四、“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途径

(一)提升版权意识

随着“三网融合”的施行,媒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呈现白热化。但是广播电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优势,是其他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那就是版权问题。在版权方面,任何一家媒体或网站都不能未经过允许就自行播送。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若想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版权意识,将网络的冲击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某卫视在网络冲击下,果断的建立了卫视直属的网站,使用户若想阅读或观看卫视相关新闻就必须使用卫视的网站,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版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网融合”情况下所带来的冲击和损失问题。

(二)创新内容制作

如今海量化的信息使人们的选择增多,人们更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事件,同时,他们在选择新闻时口味更加“刁钻”,所以广播电视在进行新闻内容生产时一定要注重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使广播电视新闻在“三网融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提升工作效率

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能够阅读新闻的时间非常少,并且现如今全球的新闻变化快,所以在新闻内容生产时要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不然就会被互联网或其他新闻网站捷足先登,错过最佳播送时机。

结语

“三网融合”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平台播送中存在的问题,使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内容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将原有模式中的弊端进行改进才能使广播电视在“三网融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发射机 网络并机 空中并机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为实现远距离大功率对不同区域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目前主要采用的手段有:无线广播电视(卫星直播、调频、中波、短波)、有线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对于边远山区主要以卫星直播、中短波、调频等方式。鉴于当前广播电视大功率发射机技术瓶颈问题,单机发射功率还远不能满足对边远山区的有效覆盖,大多采用并机工作方式来实现;就其他通信领域来说,发射机并机工作方式也有广泛应用,电子对抗就是一典型的例子,为实现对对象区的电磁干扰,大多也采用并机发射形式以达到强电磁对抗效果。本文将着重就发射机并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

2 发射机并机

发射机并机工作有网络并机和空中并机两种模式。中波、调频广播电视发射机工作频率固定,发射机并机一般采用网络并机模式;短波发射机工作频率变换频繁,若采用网络并机模式控制线路复杂、调谐单元参与调谐的元件太多、故障率较高,因此一般采用空中并机模式。

2.1 网络并机

网络并机是在发射机调谐完成后,通过对参与并机的发射机移相网络进行调整,使输入到各移相网络的多路射频信号到达输出口时相位完全一致,最后通过功率合并送至天线发射。网络并机一般采用二并机、三并机、四并机、五并机,最大可达到六并机模式,典型的发射机网络并机如图1所示,发射机输出信号通过各自的移相网络进行相位微调,当调谐控制电路检测到三路射频信号在移相网络输出口相位差为“0”时,功率合成器对移相网络送来的信号合成并送至天线发射。这里要说明的是因为中波、调频发射机频率因固定不变,一般情况下在发射机安装调试时移相网络已根据播出频率调整好,在以后的发射机工作期间不必再做调整。

图2所示为一典型的三部中波广播发射机射频输出相位调整、功率合成(并机网络)电原理图,图中K1、K2、K3为三部发射机射频输出测试负载控制开关,K10、K20、K30为发射机并机方式控制开关,通过控制K10、K20、K30可实现单机、二并机、三并机不同的射频输出形式;L10/C10/C11、L20/C20/C21、L30/C30/C31组成的三组移相网络实现对三路射频信号相位的调整,L2/C90/C91组成的网络实现对射频输出信号功率合成。

2.2 空中并机

空中并机是对参与并机的两部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的射频信号进行空中合成,实现大功率对对象区覆盖。空中并机一般只采用二并机模式,多于两组以上并机,相位调整比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一般不采用;典型的发射机空中并机如图3所示。

空中并机主要是由频率合成器、场强信号取样单元来完成,场强信号取样单元对接收到的发射机射频信号检波并送出一直流信号至频率合成器,频率合成器监控单元通过对直流信号的分析比较,并对主发射机载波信号相位进行反复微调,当监控单元检测到频率合成器输入的直流取样信号达到最大值时,也即发射机并机输出射频信号达到最大,监控单元认为主机相位与从机相位差为“0”,此时自动停止对主机载波相位调整,从而完成空中并机。空中并机室外取样电路比较简单本节不做介绍,频率合成器监控单元线路比较复杂,篇幅有限亦不做具体介绍。

3 网络并机、空中并机优缺点

(1)网络并机根据任务需求可实现多组发射机并机工作,以达到对对象区的强电磁波覆盖,空中并机一般不具备。

(2)网络并机线路比较复杂,使用元器件较多,不适于频率变化发射机并机,空中并机线路简单,不受频率变化的影响。

(3)空中并机外部取样电路容易受到雷击,一般情况下要有备份手段,在室外最少要安装两组场强信号取样小盒,互为备份;网络并机不存在室外信号取样,安全性更高。

4 发射机并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发射机并机工作时若某一部发射机工作异常,即使该发射机能维持工作,亦不能继续并机工作,必须关掉异常发射机单机工作。

(2)在并机工作过程中,不管因何原因造成某一部发射机过载掉高压重加,故障发射机工作正常后必须重新进行并机操作。

(3)空中并机时当主发射机检测不到室外取样信号,此时只能关掉从机,主机单机工作。

(4)对于音频线路检修或者更换新的音频处理设备后,一定要进行并机工作实验,严防因检修或者更换设备造成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反相。

(5)发射机并机工作时必须使用有两路输出的同一个频率合成器。

(6)并机的两部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相同,不能随意加减,特别是空中并机尤为重要。

从以上分析以及具体线路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发射机并机技术难度不大,只要按照三个条件调整好发射机载波信号、调制信号,很容易实现大功率对对象区有效覆盖。

篇4

关键词:移动技术; 接收信号; OFDM技术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标准化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无线传播技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深刻的变革,移动接收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无处不在的数字信息亭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广播电视虽然有很长的性产业的历史,但现在的移动接收技术的发展却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也难以连续接收电视节目。所以为满足移动人群对广播电视和各类信息的消费需求,必须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

1.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在现代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和光纤、卫星已经成为通信传输的重要支柱,加上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空中传输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卫星传输和有线电缆三种。而广播电视移动技术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由于其独有简单接收和移动接收的能力,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的要求。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移动便携设备上接收模拟电视(free-to-air)和调频广播,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提高。因此具有一切数字系统所具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在恶劣环境中运行,容易实现大容量化,高压化、高速化,而且价格低廉;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房屋建筑和城市道路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从而避免此次断网造成的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地面或建筑物上的制高点发射无线电波,选择并放大由天线接收电视高额调谐器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覆盖电视用户,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不仅有利于达到节省信道资源的目的,而且它可作为线缆和DSL的无线扩展技术,从而实现无线宽带接入;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

2.移动接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所遇到的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传输。所以,移动接收所遇到的困难之一便是衰落,这是无线通信系统首先要遇到的问题,譬如,在城市环境中,一辆快速行驶车辆上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和波动。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 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的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信道编码技术、数字信号交织技术、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任何其它的影响(包括反射、折射、绕射、散射或吸收),实际不经过任何发射,直接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直射波外,还会遇到各种物体,经反射、散射、绕射、到达接收天线时,形成的反射波和散射波,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汽车天线、车载移动电视、移动电视模组等(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引起较大颠簸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无线电领域中的多普勒效应及多普勒频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信号很不稳定,电离层的变动将会影响电波的传播,信号容易产生衰落,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光发送和接收模块的灵敏度范围。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3.移动通信系统有关的OFDM技术

       OFDM 是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它将数据经编码后调制为射频信号,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通过减小和消除码间串扰的影响来克服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发送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器分解成N个低速数据块,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并利用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从而达到多路信号共用一个信道,这样,系统就可以有效克服信道造成的码间干扰,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而且该保护间隔一般要大于无线信道中的最大时延扩展,从而促进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OFDM的特点是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不但避免各子载波之间的干扰,以达到空间复用的目的,而且同时提高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有效克服信道间干扰,在无线多径衰落环境下进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2)让发送端将所发送的能量对各子载波重新分配,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衰落、抗干扰能力;

     3)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变换同样可以实现OFDM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OFDM能够能有效地克服信号相消现象,并且具有良好的波束保形能力和快速收敛特点,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另外OFDM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由于多径效应对传输的数字信号产生时延扩展,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 

4.广播电视移动接收的制式

        众所周知,数字电视广播传输制式分为卫星、有线和地面三种,ATSC是美国的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欧洲的DVB-T是多载波的。作为第一个决定实施DVB-T2服务的国家,英国选择这一标准来实现更大的网络容量,并成功地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我国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传输标准(DTTB),其原理是:

     (1)传输信息要大,支持包括广播电视采、编、播、传、收、测各类设备与技术的多媒体广播服务;

     (2)由于这种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它在一般室内环境下可接收,在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 信、卫星通信中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3)与现有提供原有的模拟频道兼容,可以在现有和将来的电视广播频道中进行分配,并有利于频道规划和摸拟向数字过渡;

     (4)具有可扩展性;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 增值业务,支持广播网络化的发展需要。其使用范围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但是,其优缺点与同时制相同,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 同,并且都在相互参照改进,用什么制式都要解决每个客户都需要的个性化的需求,要多方面考虑和试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应该就解决了移动电视在市场上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人类的数字网络又前进了一步。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 是个热点,尤其是电视广播的移动接收,它的市场和应用空间发展是无穷尽的,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不仅仅是造福自己更是造福为我们以后的生活。

结束语:

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电视广播的移动接收,为了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其传播策略。但是它还存在着信号衰落、径产生时间扩散,引起信号符号间干扰、多普勒效应,接收机硬件成本高、耗电、携带不方便等问题,所以说它的市场和应用空间发展是无穷尽的,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不仅仅是造福自己更是造福为我们以后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都研美,刘峰.试论如何提高电视地面广播技术[J].广西轻工业,2009(05). 

篇5

关键词:现代视频合成技术;后期合成;制作软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逐渐的从人们视线中走向现代舞台,视频的后期制作及视频合成技术越来越被人所重视。那么,什么是视频合成技术呢,即视频合成技术就是要将多个视频画面融合为一个视频画面,它是数字视频编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视频制作及视频合成软件多如牛毛,如:会声会影、premiere、composer、完美秀mtv合成软件、After Effect、Digital Fustion、Combustion、Shake等,还有前期制作软件:如 Flash、 Max、Maya 、XSI等。不同的视频软件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下面着重点介绍一下视频后期合成软件的特点:

After Effect:在电视包装中After Effect是一款通用的后期软件,也是现在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后期合成软件,它可以和大多数目的3D软件进行配合使用。Adobe 本身是生产平面处理软件 Photoshop 起家的软件公司, Photoshop被图像领域广泛的使用。 这使对硬件性能要求并不高的After Effect非常适合作为电视包装软件使用,After Effect的以下特性使它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合成软件。

1 和平面软件结合非常好,支持Photoshop、Illustrator等的文件格式。

2 使用简单非常容易上手 。

3 可以和任何的动画软件兼容。

4 特效插件多如牛毛,非常适合做一些绚烂的光效果,这正是电视包装需要做的最多的工作。

5 对硬件要求很低,并且图像处理速度比较快,适合做多层的合成效果。

Flame:虽然 After Effect 在电视包装中使用最多的后期软件,但是它并不是最专业的后期合成软件,最为专业的后期合成软件还是运行在SGI 工作站上的那些如Discreet公司的 Flame 等高端合成软件,不过那些软件毕竟价格极其昂贵。所以说比较适合普通的电视包装师的合成软件还是PC 机的这些合成软件,使用这些PC机的合成软件同样能制作出非常精彩的视觉效果。

Combustion :近些年来PC 硬件水平的提高使Discreet这样的高端软件制造商也开始发展PC平台的合成软件系统。早在2001年Discreet就将原来的PC合成软件 Paint和 Effect进行了整合推出了完整的PC机合成软件 Combustion ,它在推出之初被广大的合成工作者极为关注,当时被誉为PC 机上的 Flint 之美名,虽然Combustion 和SGI 平台的合成软件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可以和一些高端合成软件共用一些修改工具,Combustion制作的抠像和校色信息可以直接被这些高端软件识别。Combustion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又增加了很多的新的特效加上本身的功能已经变的日益强大,并且在操作上使用了 Discreet 的传统的严谨风格,使用合成软件标准的黑灰界面(最大限度降低界面对于色彩矫正的影响,人眼不容易产生视觉差,达到更为理想的校色结果)。Combustion 后来整合了particle Illusion 和Flex Warp等比较实用的,再加上Combustion本身的文字、跟踪、抠像、校色等功能,使Combustion 成为一款理想实用的后期合成软件。值得一提的是Combustion可以使用90% After Effect外挂插件,这使它的性能大大的提高, 甚至Combustion可以将After Effect内部功能也引进到软件内部使用,但是Combustion 对硬件的要求要比 After Effect 高一些,这使得它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Digital Fustion:还有一个包装高手偏爱的后期合成软件就是Digital Fustion,说来他和Maya有一定的渊源,当时Maya出到了版本3,面对Combustion与 3ds max 的整合, Alias 感觉没有一个和Maya配合的后期合成软件实在有点不太合适,于是将 Digital Fustion 购买过来发行了一个 Maya Fustion 的版本,很多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使用Digital Fustion的。面对当时还比较幼稚的After Effect 使得用户感觉到了Digital Fustion是一款比较专业的PC 合成软件,于是被很多高手所接纳。当时Digital Fustion可以做出比较令人惊奇的举措——高价购买了只针对 Discreet 高级软件开发的后期特技插件 5D BOX, 这使当时很多其他合成软件瞠目结舌。

无论是哪种软件,者是为不同领域的包装而服务的。21世纪,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带动了整个电视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制作已经由传统的线性制作向非线性制作转变。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合成技术的不断运用,使原来一些不可能做到的特殊效果,现在通过后期合成都能够完的实现,如以前的2D到3D的转换,及现代的数字抠技术及虚拟同像后期制作编辑技术等。

篇6

关键词:光缆 干线 维护 管理

一、光缆干线的优缺点

光缆干线是由不同数量的光纤和外护套想包裹组成,这样的结构实体是符合一定的指标,也满足物理性能和光学性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光缆的需求也不断地提高,当人们对现有的光缆速度不满足时,光缆技术就会突破革新,取得突破性的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的光缆与以前的铜线在传输的速度上相比,铜线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光缆干线具有着铜线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光缆所用的带宽是达到60000FHz,能够实现5―11Gb/s的信号传输,通信容量是铜线的好几十倍。其次,虽然光缆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损耗程度比以前的传统电缆小很多,而且中继距离却比传统的电缆长很多,这样光缆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同时,光缆抗电磁干扰比较强,能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光缆干线是一种绝缘体,直径比较细,在野外方便铺设,光波也不容易外泄出来,不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此外,光缆的原材料主要物质是石英,但是传统电缆是铜线,用石英来替代铜线,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大大提供传输效率。不过,光缆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光缆的质地是比较脆弱的,光缆工作人员在进行衔接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对光缆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而在技术故障方面,也是技术工作人员也急需克服的问题。

二、光缆干线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测定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造成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光缆线路原因容易造成通信业务的中断,这也是比较常见的。随着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光缆干线在有线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光缆建成以后的维护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突发性的故障导致通信业务的中断,这就要求光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内找出故障点,及时排除。

(一)外力因素使得光缆干线故障,造成通信的中断。这个比较常见,汽车违法超出限高点,就会碰到光缆,也容易使光缆故障。而建筑工程或基本农田改造时也会造成光缆被意外拉断,这是不可避免的。

(二)违法人员偷窃光缆,也是常见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在有线广播电视宣传方面力度不够,社会对光缆不够重视,法律意识也比较薄弱。这给社会上一些违法人员盗窃光缆提供了条件,有些人员为了逃避有限电视费用的开支,偷接有限电视光缆,导致光缆中断。例如,包头市发生了一次电视信号中断,经过光缆工作人员的抢修,终于找到故障点,经认真排查居然发现一跟铜线接在光缆上,一根铁钉在光缆中发现,根据包头市公安局的调查,查出了违法人员,通过对违法人员的审讯,案犯以为光缆里面会有有线电视信号,这根铜丝就是为了偷盗有线电视信号。

(三)自然灾害而导致光缆干线中断。自然因素中,最容易发生光缆中断的就是火灾。光缆下面有易燃物或垃圾,这就容易引发火灾。其次是雷电,光缆线路如果不安装接地线,极易引发雷击起火,烧断光缆干线。而山洪和泥石流也是导致光缆中断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光缆干线的故障率虽然很小,但是一旦故障发生,影响的范围却是非常广泛。这样一来,要找出故障原因是件不容易的事,这给光缆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平时合理维护和管理光缆干线,是根本上降低故障发生率,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光缆干线的维护和管理

要把光缆干线的维护和管理落实到实处,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就是要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对隐患进行排除,避免故障的发生。

(一)保证光缆干线安全运行,那就光缆干线隐患点维修,特别是对线路内隐患比较多的几条,提早进行规划,准备好维修资金,高效率地完成线路维修,保证线路设备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为防止或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应该在交通道路的杆塔上涂上醒目的反光漆,此外在拉线上加套反光标志管,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对遭受过碰撞的杆塔,可设置防撞混凝土墩,并刷上反光漆。要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粉刷标语等形式,加强宣传《光缆设备保护法》、《光缆设施保护条例》,对广大人民进行护线宣传和电力知识教育。加强对光缆干线的检查,做好线路的清障工作。对违章建筑进行解释、劝阻、下发隐患通知书,并抄送市政府安全部门备案,以明确责任。要和城建、规划部门联系紧密,配合做好安全生产中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不能留一点点事故隐患。

(二)保护好光缆干线,免遭外力破坏。光缆干线遭到外力破坏的局面时常发生,线路经常被盗,违规的房屋不断涌现,乡村山田建设,推土造田,杆根取土,人为打破绝缘子、向导线上扔铁丝、盗窃电能等造成线路故障,时有发生,以上这些因素极大地损害了光缆线路,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保护。

(三)在经常发生雷击事故的光缆线路段,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抗雷击的能力。例如采用瓷横担代替针式瓷瓶,针式瓷瓶改用瓷横担后,被雷击次数就大大降低,然而瓷横担的机械性能不好,不适合大档距、大导线线路。

(四)从运行方面提高对光缆线路安全管理。从光缆线路运行方面出发,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准时检查运行设备,为检修试验提供依据,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检修,从而降低线路故障率。

四、总结

我们应当重视光缆干线的维护和管理,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预防光缆干线故障发生,提高光缆运行可靠性,从而保证光缆线路的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有线电视;接入网;FTTH;EPON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23-02

作者简介:田丽欣,工作单位为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规划设计所

传统有线电视网采用HFC网建设,以单向传递为主,不支持双向交互,对于有线电视网向双向化、数字化、宽带化发展来说,其改造的关键则在于接入网建设。有线电视接入网是有线电视网络体系中与直接用户相连的部分,是有线电视网络中建设成本最高的一个部分。如何选择接入网的建设方案成为决定网络性能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有线电视网接入网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接入网的解决方案,国内较为认可的主要有FTTHEPON+EoC、EPON+LAN和EPON+LAN/EoC几种。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1FTTH

FTTH即光纤入户,线路均为光缆建设。FTTH采用无源网络,是成本最高的接入方式,对于带宽有较高要求,其优势在于节省大量骨干光纤资源、带宽大,网络质量稳定可靠,信号好,但整体来讲用户熔接比较麻烦,成本比较高简化了维护和安装。适用于对综合业务需求较为明确的新建高档小区、别墅区,但对于老旧小区来讲,这种方式的改造费用过大。

1.2EPON+LAN

这种方案无需对已有有线电视网改动,EPON的数据网与有线电视网是两张分离网络,即有线电视仍采用HFC网络实现,而数据业务则通过EPON技术单芯组网实现。其中,同轴电缆传输广播电视下行信号,超五类线传输则用于传输包含点播在内的所有数据传输业务,而宽带接入和数字电视上行信息双向传递可通过EPON系统进行双向传输。这种方案基本解决了新建小区双向数字化和可以实行入户网改的小区双向改造的难题,但没有充分利用同轴电缆网络资源,其优势在于EPON+LAN方案不影响有线电视已有业务正常运行,可向用户提供64Kbps-1Gbps范围内的带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接入需求。与传统的ONU相比,交换机具有ONU功能,减少故障点便于远程维护管理。这种接入方式在技术实现上来说是比较成熟的,适合新建小区楼宇应用,当入户网络建设较为便捷时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案,具有接入简单,便于维护的优势,但项目整体改造施工的工程量较大。

1.3EPON+EoC

EPON+EoC是一种过渡性方案,在光纤到楼的前提下,EPON+EoC方式不需对入户电缆重新改造,可利用原有入户同轴电缆实现接入。采用EPON技术可以组建高性能光纤网,节省主干光纤,具有容量大、带宽高和易维护等特点。采用EoC技术可利用原有入户同轴电缆把数据和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到用户室内。这种接入方式下,电视信号经过单独的光纤传送到小区的光接收机,数据信号经光纤网传送到相应ONU,或者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通过合波/分波器经同一芯光纤传送到小区后进行分离。以太网的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的EoC系统中ONU同轴网络单元可以直接入户,提供三网融合的同轴电缆接口和FE快速以太网接口。这种方式下,宽带接入业务上下行数据完全由EoC传输,使用时需合理计算配置EoC头端设备负荷,以确保负载平衡。

1.4EPON+LAN/EoC

EPON+LAN/EoC组合模式下,EPON+LAN主要解决新建住宅和采用五类线的地区接入问题,EPON+EoC解决老旧小区和无法重新布放五类线的地区,实现有线电视的双向化改造。这种方案将电视网+数据网两张网整合为一张网,能够实现对语音、视频、数据和CATV业务的综合承载,满足不同业务的带宽QOS、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提供差异化服务,组网和运维成本低,能很好地支持向未来网络FTTH和NGN的平滑演进和过渡。

1.5接入网方案对比

2结束语

综上,相对传统HFC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起步较晚,有线电视网络的全光纤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各类技术设备仍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眼前一味光纤化建设显然到后来会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因此,应充分结合小区特点和用户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方案,择选最恰当建设模式,促使有线网络向更稳定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万生.试论几种有线电视接入方式的优缺点[J].中国有线电视,2015(10):1171-1178.

[2]邹引凡,吕福寿,陆大庆.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接入网络规划建设研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11):69-72.

[3]朱壮华.“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接入网推进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2013(19):6-10.

篇8

【关键词】IFFT;溢出;定点;浮点;块浮点;FPGA

Abstract:The main task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lete logi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3780-point IFFT algorithm of OFDM in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system. To slove the higher error rate of the logic for the current design,analyzing 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in fixed-point format、block floating-point format and floating-point format,this paper presents four optimization program,and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the program logic.

Key words:IFFT;overflow;Fixed-point;Floating-point;Block Floating-point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广播电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其它辅助系统一起相互协同提供全面的受众覆盖,是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中重要的部分。

1.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概述

目前,己为国际电信联盟接纳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标准;第二种是以欧洲为中心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Terrestrial)标准;第三种是日本推出的ISDB-T(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Broadcasting Terrestrial)标准。我国于2006年8月公布了满足光电应用要求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融合方案——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并在2007年8月开始强制实施,拉开了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新篇章。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主要是由信道编/解码和调制/解调两部分技术所构成。该系统的前向纠错编码部分可分为两种模式:电视模式和多媒体模式;而信道调制部分也可分为两种模式:多载波调制模式和单载波调制模式。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输入数据码流经过扰码器(随机化)、前向纠错编码(FEC),然后进行从比特流到符号流的星座映射,再进行交织后形成基本数据块。基本数据块与系统信息组合(复用)后,经过帧体数据处理形成帧体。而帧体与相应的帧头(PN序列)复接为信号帧(组帧),经过基带后处理转换为基带输出信号(8MHz带宽内)。

2.IFFT算法原理

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中规定的多载波数目是3780,即将QAM映射后的星座符号调制到3780个有效的子载波上。下面详细讲解3780点IFFT算法的推导过程及其Matlab仿真验证结果。

2.1 3780点IFFT公式推导

在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经过IFFT的OFDM符号表示为:

N=3780=r1*r2*r3*r4*r5*r6*r7=3*3*3*2*2*5*7

由式1可知,IFFT可通过FFT的共轭变换得到,所以IFFT和FFT的实现原理是相同的。

2.2 Matlab验证结果及分析

使用Matlab对该3780点IFFT算法进行验证。经过该3780点IFFT算法计算的结果为f1,直接调用Matlab里的IFFT函数计算的结果为f2,二者之间的最大误差为:e=max(abs(f1-f2))=2.0097e-14。由以上结果可知,该3780点IFFT算法理论上是正确的。f1和f2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3.IFFT算法的FPGA设计及实现

本论文所采用的FPGA开发工具包括:Modelsim SE6.6和Quartus II9.0。选用的FPGA芯片是ALTERA公司Cyclone III系列的EP3C80U484C8芯片,包括81264个LE、2745Kbits的RAM总容量、488个9bits×9bits嵌入式乘法器、4个PLL等。本章主要介绍该IFFT算法的基本逻辑设计思想及其现有的逻辑实现方法,并针对现有的逻辑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逻辑设计方案,完成各种优化方案的逻辑代码编写、综合、仿真及后期的板级验证。

3.1 逻辑设计基本思路

由公式1可知,可以通过计算法输入数据的共轭FFT得到其IFFT计算结果,即先将输入数据去共轭,求其3780点FFT,计算完成后将结果取共轭并除以即为3780点IFFT的计算结果,在本设计中没有在最后除以3780,而是在对7点、5点、2点和3点的I矩阵量化的过程中分别除以、、、。

本设计以WFTA算法为逻辑实现基础,WFTA是一种计算小N的DFT算法,该算法可以计算N=2,3,4,5,7,8,9,16八种长度的DFT,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矩阵的降阶,减少DFT的加减及乘除法的次数。以WFTA算法为基础的3780点FFT算法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优化的逻辑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的逻辑设计方法存在较频繁的数据溢出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几种可以优化此问题的方案。方案一:在现有的定点运算基础上,对溢出数据进行溢出控制,上溢时输出最大值,下溢时输出最小值;方案二:将7位输入数据扩展为32位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截取拼接成22位数据输出;方案三:将输入的数据转换成32位的单精度浮点数进行处理,最后再转化为22位定点数输出;方案四:自定义一种25bits的浮点数,最后转化为22位定点数输出。

3.2.1 方案一逻辑设计方法

分别在ACC模块、multa模块和multb模块加入溢出控制语句:当上溢时输出最大值,下溢时输出最小值。其逻辑资源消耗情况如图3.1所示。

由图3.1可知,这三个模块均有较频繁的数据溢出,而数据溢出可能导致较高的数据误码率。

3.2.2 方案二逻辑设计方法

将7位输入数据扩展为32位定点数据:2位符号位+20位整数位+10位小数位,其它数据处理过程同3.2.1,最后将32位数据截取成22位输出。其逻辑资源消耗情况如图3.3所示。

存在问题:板级验证无数据。

解决方法:因所有的数据是有符号的二进制补码数,所以过程中使用的乘法器应该是有符号的。将IP核的乘法器改成signed后,功能正常有数据。

板级验证:结果正确,平均功率39%以上,达到了性能指标。

3.2.3 方案三逻辑设计方法

将输入的7位定点数转换成32位单精度浮点数:1位符号位+8位指数+23位尾数,最后再将32位浮点数结果转换成22位定点数输出,中间的数据处理全部都是浮点数运算。

浮点数累加器可以自己写也可以直接调用ALTERA的IP核,由于IP核里的代码输出至少有5个时钟的延时,不符合本论文中累加器的设计要求,所以采用自己设计的累加器代码,与主程序共用一个时钟,不占用额外的时钟。浮点数乘法器直接调用IP核。其逻辑资源消耗情况如图3.4所示。

存在问题:由图3.4可知,此方案占用的逻辑资源太多,且运算速度较慢,在目前的芯片上无法验证。

3.2.4 方案四逻辑设计方法

针对方案三存在的消耗的逻辑资源过多的问题,自定义了一种25bits的浮点数:1位符号位+8位指数+16位尾数,最后再将25位浮点数结果转换成22位定点数输出,中间的数据处理全部都是浮点数运算。

将7位定点数转换成25位浮点数的方法与将25位浮点数转换成22位定点数的方法同方案三。25位浮点数累加器和乘法器均需重新设计,无法调用IP核。

自定制浮点数累加器的设计步骤如下:

1)对阶处理:比较两个指数大小,将指数较小的浮点数的尾数右移,使得两个尾数具有相同的指数;

2)将对阶后的两个尾数相加;

3)对相加后的结果规格化处理:对相加后的结果进行小数点定位处理,将加法结果转换为内部自定制浮点数格式。

自定制浮点数乘法器的设计步骤如下:

1)符号位相异或:相同为0,相异为1;

2)指数位相加;

3)尾数相乘;

4)规格化处理:将结果转换成自定制浮点数格式。其逻辑资源消耗情况如图3.5。

存在问题:由图3.5可知,此方案占用的逻辑资源依旧较多,运算速度也较慢,也无法在目前的芯片上验证。

4.结论

针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完成3780点IFFT算法的理论推导及分析过程,针对现有的逻辑设计存在误码率较高的缺陷,经分析及仿真和板级验证可得知:误码率较高可能是数据溢出造成的。

数据信号处理系统可分为定点制、浮点制和块浮点制,根据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本论文IFFT算法的特性,提出了四种优化的逻辑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四种方案的逻辑设计和仿真,评估了各种方案的逻辑资源消耗情况。

参考文献

[1]董雪等.一种基于频率抽取算法的3780点IFFT处理器设计[J].电视技术,2007,31(10):19-21.

[2]蒋冰,刘怀宇.基于存储器的3780点FFT的FPGA设计和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05,23:2340-2342.

[3]余飞.DTMB系统中3780点FFT处理器的算法设计及FPGA实现[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实时传输;GPRS

中图分类号:TN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7602

1 引言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设计思路开发、建立了一套无线发射台监控管理系统,创新了无线发射台站的技术新体系和管理新模式。系统利用了广西广播电视SDH传输干线内部构建的IP专网,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工业以太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工程技术为基础,采用“集散控制”设计理念、分布式的监控结构、B/S与C/S相结合的框架结构,以及区(省)中心、县分中心、发射台三级管理的模式,实现对各发射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运行参数、运行状况,以及机房环境、安全防范等进行全方位的远程异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实现多台站“有人留守,无人值班”要求。

在监控系统管理的16个发射台站中,有12个台站已通光缆,通过内部的IP专网实时传送数据和视频图像。但还有4个台站地处边远山区,架设光缆线路成本过大,也无法通电话,要实现对这些台站的远程监控管理,必须借助其他无线的方式。经过比较分析,选择了中国移动的GPRS系统作为不具备宽带条件的发射台站的数据通信平台。当前,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业务,能够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覆盖范围广,已成为成熟、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不通光缆的这4个台站采用GPRS技术实现监控数据和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可充分利用中国移动的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2 GPRS技术介绍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是由英国BT Cellnet公司早在1993年提出的,是GSM Phase2+(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GPRS是在现有的GSM网络基础上叠加的一个新的网络,同时在网络设备上增加一些硬件设备,并对原软件升级,形成了一个新的网络逻辑实体。GPRS能给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它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用户通过GPRS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使用各种高速数据业务,包括数据传输,视频传输等,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GPRS理论带宽可达171.2Kb/s,实际应用带宽大约在10-70Kb/s,在此信道上提供TCP/IP连接,可以用于Internet连接、数据传输等应用。使用GPRS技术实现数据分组发送和接收,用户永远在线且按流量计费,迅速降低了服务成本。

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能满足山区、乡镇和跨地区的无线接入需求。

3 GPRS技术在无线发射台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发射台数据经由中国移动GPRS到广播电视发射台监控系统的流转模式如图1所示:

与通光缆台站的数据流程不同,在不通光缆的无线台站内所有数据经过台站内的ARM9管理器打包、压缩通过无线路由器传到中国移动的核心基站。在中国移动基站与公司监控中心服务器之间建立了一条GPRS的数据专线(也可以通过公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的,但在数据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稍差),经由该专线到公司监控中心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进行解析,拆分为所需要的数据,而公司监控中心与分中心之间则是通过公司内网(基于广西广电SDH干线网搭建的MSTP数据交换平台)由各自服务器上的服务来进行通信和关联的。

台站与公司监控中心之间建立一条数据传输的TCP/IP链接,将自己检测到的实时数据或历史数据传送到公司监控中心服务器,中心也可以通过此TCP/IP链接发送命令修改从台站上各个监控设备的值,以达到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等作用。

对于GPRS网络、TCP/IP链接在数据通讯过程中出现的TCP/IP链接中断,通讯超时,网络连接中断等异常情况,ARM9管理器通过每秒自动发送的“心跳数据”来判断是否断线,如果发出数据包没有返回,ARM9管理器就判断为连接中断,要求无线路由器进行重起及重新拨号等动作以便恢复正常通讯状况。

在不通光缆台站内采取的监控设备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设备的监控终端都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所有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通过网线传到ARM9管理器,由ARM9管理器将所有监控数据压缩打包再根据无线视频服务器设置好的参数(IP及端口等)通过无线路由器实时发送到公司监控中心服务器。在GPRS路由器中,需要放置一张中国移动的手机卡,通过手机卡自动拨号上网。

当需要监看发射台机房的实时图像时,监控系统下达开始监控视频的命令,视频才会上传,以节省带宽资源。因为,视频图像平时没有必要实时传送的,除非有异态报警或者通过监控平台主动下达监控命令才会回传视频图像。在产生异态(红外报警、烟感报警等)发生报警的情况下,会联动摄像头自动录像2分钟(可设定),然后将录像2分钟左右的视频回传给分中心服务器,需要时可随时调看。

没有通光缆的台站内各种设备监控框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发射台设备监控数据压缩打包后的实时上传的数据量只有1K左右,因为考虑数据量问题在台站也只安装使用了一台摄像机,视频监控采用以高性能的DSP为核心,集视频采集、数字压缩、网络服务于一体的视频服务器,完成MPGE4视频流的传输工作,实时的上传视频数据量也只有300K左右.经过多次测试,发现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在台站覆盖的带宽峰值速率可达115.2kbit/s,基本可满足台站内的监控数据和视频图像的传输。

4 结论

4.1 优点

(1)GPRS无线数据传输速度高。GPRS的传输速度已达115Kbps(此速度是常用56kodem理想速率的两倍)。除了速度上的优势,GPRS还有“永远在线”的特点,即用户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

(2)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只要有GPRS信号(满足GPRS无线传输业务的信号强度要求)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发送和接收。

(3)保密性强。身份认证和加密功能由SGSN来执行。其中的密码设置程序的算法、密钥和标准虽然与GSM中的一样,但GPRS使用的密码算法是专为分组数据传输所优化过的,安全性更高。

(4)硬件建设相对简单,一次性投资少。采用GPRS无线通讯方式,用户只需购置一块GPRS通讯模块和一张中国移动SIM卡及申请相应的服务即可。这些投资与整个监控系统的投资比较可以忽略不计。

(5)运营费用低。GPRS无线传输媒介的维护工作由移动通讯供应商完成,用户只需要按流量来计费,每个台站采用包年方式,每年每台站只需1300多元的流量通讯费用。

(6)GPRS的应用无需考虑特别的防雷措施。GPRS的天线较短,信号强的地方放置在室内即可;信号稍差的台站架设在室外低矮处无需高架,基本可以不用考虑防雷问题。

篇10

[关键词] IPTV互联网数字电视

IPTV(又称网络电视)通常是指通过IP网络传送电视节目的技术。近年来,IPTV已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它是继互联网、移动电话和数字电视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通信技术,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形式。IPTV业务的开展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并有可能成为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和IT制造等行业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IPTV的组成与特点

IPTV系统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发送部分、传输部分和接收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一些专用设备组成,完成相应的功能,以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

发送部分完成电视节目的录制、编辑、存储、检索和发送等工作,并将传统的视听内容转换成能在IP网络上传输的数字信号。主要设备有摄影机、照相机、录音机、节目编辑器、编码器、存储器和播放器等。

传输部分负责把上个环节送出的节目内容高质量的传送到用户接收端。主要设备有IP视频服务器、路由器、存储阵列、交换机、以TCP/IP为主要协议的宽带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等。

接收部分负责识别、接收传送部分送来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人们能够直接识别的视听内容。接收部分主要有三种形式:机顶盒(STB)+电视机、PC机和电视手机。

IPTV不同于普通电视。普通电视只能按电视台节目播出表选择收看,如果错过了播出时间,你就无法收看所喜欢的节目。IPTV既可像普通电视一样按电视台播出时间表收看,也可不受电视台播出时间表的限制,通过点播随时看到你所喜欢的内容,还可以像互联网用户一样上网浏览、冲浪、聊天、博客,而且还可以打IP电话。

IPTV也不同于目前的互联网。目前互联网用户虽然也能收看音视频节目,但其内容远不及电视节目丰富,效果也没有普通电视节目好。借助IPTV,用户可以看到内容和普通电视节目一样丰富、效果与普通电视一样逼真的节目。

二、IPTV的运营模式

自从英国Video Network公司于1999年率先推出IPTV业务以来,国外已有30多家电信运营商进入了IPTV市场。2005年,我国有关部门也在上海、杭州和哈尔滨等地进行了IPTV运营实验,拉开了我国IPTV商用化的序幕。综观各大运营商的IPTV实验网络,IPTV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电信网基础上开展IPTV业务。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等许多欧洲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和美国的RBOC公司都进行了这种运营模式的实验。2005年,我国上海大宁多媒体谷宽带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也在上海闸北大宁小区开通了“互动电视示范区”,其技术基础就是对现有的电话网进行改造,使其带宽增加到上网2M、互动电视4M。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网络改造费用较低,缺点是网络带宽有限,收视效果欠佳,IPTV运营商缺少广播电视行业等节目内容提供商的支持,节目内容不够丰富。

2.在数字电视网基础上开展IPTV业务。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大都是树型结构的单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网,在这个网络中用户只能被动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国内外不少电视运营商对传统的有线电视网进行了双向改造,在推广数字电视的同时推出了时移电视和视频点播(VOD)等交互。2005年9月,我国杭州网通与广电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在数字电视网基础上开展了IPTV业务的实验,数字电视用户每月收费14元,如果需要使用IPTV业务再加35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目资源丰富,网络带宽充足,但由于我国有线电视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中也没有考虑IPTV业务,数字电视用户如果需要IPTV业务除了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外还要安装IPTV机顶盒,对此用户难以接受,从而会影响IPTV业务的推广。

3.在互联网基础上开展IPTV业务。互联网覆盖范围广、用户多,具有很好的互通性和交互性,是开展IPTV业务的良好平台。但由于目前互联网的传输带宽、流量控制和服务质量保障(QoS)等还远远不能满足开展IPTV业务的要求,需要逐步进行改造。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也给网络的监管带来了一定困难,使网上传播内容的健康性难以得到保障。

4.采用新的网络架构开展IPTV业务。2005年,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市开通了“长三角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工程”,它是采用新的网络架构新建的一个与电信骨干网相连的光纤城域网,可为网内用户提供高达46M以上的独享带宽,为开展IPTV业务奠定了基础。显然,这种模式技术先进,带宽充足,但初期投入很大,原有网络不能充分利用,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另外,由于受城市地下管线数量的制约,在有些地区也没法推广。

5.在网络融合的基础上开展IPTV业务。综上所述,在任何单一网络基础上开展IPTV业务都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可见,要想推动IPTV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实现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实行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网络都无法完全胜任IPTV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任何一个部门或行业都无法独占IPTV业务的市场,也无法阻挡其他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的进程。因此,无论是网络提供商还是内容提供商,也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软件开发商,在开展IPTV业务的过程中都要转变观念、从长计议、通力合作,以实现多方共赢。香港、浦东和哈尔滨等地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IPTV面临的问题

1.政策问题。在我国,IPTV 业务的开展涉及到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分别管辖的电信和广电两个不同行业。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都有权对IPTV 业务中的不同部分进行监管,但到底由谁来主导IPTV业务宏观发展的政策,却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虽然广电总局拥有发放IPTV 牌照的审批权,但由于电信和广电分别从属于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行业之间的利益之争使行业间的政策协调短期内还不会有明确的结果。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部,也依然存在着政策不够统一的问题。

2004 年10 月, 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电信企业只能开展基于PC的IPTV 业务, 不能经营“ 机顶盒(STB)+电视机”的业务。上海文广集团虽然获得了广电总局“开办以电视机、手机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的许可,但却无权开展基于PC 的IPTV 业务。2005年12 月26 日,还发生了泉州广播电视局公开叫停上海文广集团在当地开展IPTV 业务的事件。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不出台明确的相关政策,任凭这种混乱的局面发展下去,将会使整个IPTV 业务的发展进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2.市场问题。要建立并不断扩大IPTV市场,就必须有吸引用户的节目内容、合理的使用价格和灵活的营销方式。

IPTV不单纯是节目点播, 它具有互动性的和可在线参与的特点。因此,要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IPTV 业务就得提供比普通电视更有特色的节目内容。从目前各IPTV 运营商提供给用户的节目内容来看, 基本上还都是简单地将各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为普通电视频道制作的节目放到网上进行实时直播或供用户点播,专门为IPTV 播放制作的具有较强互动性的节目内容还十分匮乏,这就很难保证IPTV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

人们的消费能力都有一定限度。作为消费者来说,希望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但对IPTV 业务运营商来说,过低的使用费会没法支撑该业务的良性发展。当前,我国有线电视使用费每月只有十几元,数字电视用户的使用费也比IPTV低。因此,IPTV 要占领市场, 其使用价格就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另外,在网络开通过程中,机顶盒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完全由运营商免费赠送的话,长期下去运营商将很难承担相关成本;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向用户收取这笔设备费的话,会大大提高进入IPTV业务的门槛。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使用价格问题,IPTV 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制约。

在营销方式上,IPTV 目前采用的是“最低使用费+收费电视+增值业务”的单一模式。这种方式没有区别不同用户之间的差异。从长远看,IPTV用户会涵盖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3.技术问题。从目前IPTV业务的试运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1)视频编码技术:目前,IPTV 业务中使用的视频编码技术主要有H.264、MPEG2和MPEG4,虽然这些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但我们如果采用将会面临交付昂贵的专利费问题;AVS虽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IPTV视频编码技术,但还没有被列为国际标准,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对此许多设备制造商还在观望。

(2)内容存储技术:存储设备的成本在整个IPTV 系统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目前运营商多利用现有的本地存储设备来满足IPTV 业务的需要,但随着存储内容的快速增长会迅速消耗掉这些资源,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3)网络传输技术:现有的网络都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设计的。电信运营商的IP网络适合交互型业务的开展,但对实时和单向大流量业务的支持能力有限。广电系统的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网络,要实现交互则需要双向改造。另外,现有网络的带宽,特别是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带宽也无法满足多媒体业务的大规模开展,无法承载大量的高带宽需求的用户,更无法提供足够的服务质量保证。同时,现有网络的路由设备普遍缺乏对组播技术的支持,因此,在开展IPTV业务时需要重新改造。

(4)多媒体终端技术:目前,IPTV 终端的最终功能和结构形式还没有最后确定,设备制造商不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更无法形成生产规模。

(5)技术标准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各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设备在通信协议和编码格式等方面缺乏应有的互通性,网间内容难以平滑传输,从而会增加网络建设与运营的成本。

四、结束语

IPTV是一种新的综合型多媒体业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虽然IPTV业务在发展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要抱着积极的态度,从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愿望出发,通力合作、携手共进,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组织技术攻关,促进IPTV业务快速有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宝宏:IPTV技术与标准问题探讨[J].世界电信,2006,2

[2]汪卫国:全球IPTV业务发展分析[J].世界电信,2006,2

[3]俞义方:IPTV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及业务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