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心理学;长学制

目前在医学院附属及大学的教学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和进修医师不同,基本上是无行医资格以及行医执照,一般称为实习医师。当前越来越多的是医学教育长学制的,包括7年硕士制和8年直博制,他们的实习年龄基本在20~30岁,在医院可能实习1年后再有可能接受低年资住院医的轮转和专科工作学习包括部分临床科研,即意味在医院无正规报酬,实习/工作时间比五年制的长1~2年可能,个人经济等心理压力更大。首先,作为有数10年教龄的医学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他们所带来的扑面而来的新鲜和异样感[1],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其特别的地方,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初步的分析,已希引起同道的关注和共鸣。

1长学制下80后实习医师心理特点

一些医院这几年在实习医师及新进员工教育和管理上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新人大多是1980年之后出生的,作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中,英语水平普遍较优秀。但众所共知的是,一个正规的现代化的医院的实习医师一般都要经过严格近乎刻板的业务培训,培训强调半军事化,追求"铁的制度和强烈的责任感"[2]。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为了患者的健康不能漏过每个致命的知识点,而常年的近乎偏执的巨量知识记忆考验着他们的神经和意志力。临床上要求对医学知识学习的三层次:掌握 熟悉 了解上,基本是"背书"行动。这种类似"魔鬼训练"的培训就要给他们灌输的是"小细节、大关键"的理念,而长学制这种煎熬又比五年制显得更长,持续压力和负担更重。即是这种培训方式对于80后一代的年轻人看上去似乎又不太合适。而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原来的那种大量灌输和不断测评的方法好像又不太灵,抵触心理在所难免,的确医学教育者也深感迷茫和无奈[3],职业要求和文化心理的冲突在所难免。

对很多企业和医院管理者来说并不陌生,随着大量的198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岗位,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如何管理这些人就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优裕,这些人成长的年代,也是整个国家逐步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因此,他们的经历、视野和抱负与前面几代人有明显的区别。从心理特征上来看,他们自信、独立,个性张扬,自尊心强,与之对应的就是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3]。这些在家里被父母百般呵护,一旦进入医院,其个性特点肯定就对医院的管理形成一定的冲击。毫无疑问,原来那些曾经对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相对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就要有所调整和变化。80后一代追求自我,注重眼前短期利益,接受职业高流动性理念。原来那种强调长远和价值观,强调纪律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方式,在80后一代人身上可能就不容易起到很大的作用。医院管理文化上强调的是半军事化低报酬讲奉献的教育方式,这和他们希望的模式恰恰相左,在讨论他(她)们的责任时往往不愿承担、回避和逃避不谈,个人利益方面却非常明晰。西方部分学者以及部分国内人士悲观者认为,他们"无感恩意识,无团队观念,无知者无畏"的三无形象,显然此类评价绝对偏颇和夸张,否认了主流。

2来自国际化文化理念的冲击

有人认为医院管理上的代际文化冲突似乎并没有这么明显,而管理的一般原则肯定会适合这些80后的年轻人。我们应注意一个基本的事实:当年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工业文明呈现的是,全世界工人的着装,划一的蓝色文化可以算作是那个时代企业的象征:严谨、统一、等级;微软的兴起可以算作是新的象征,没有官僚式的繁文缛节,工作机动灵活。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代表企业,Window办公软件系统和Google创造新的企业组织文化,职员自由支配时间,小团队合作,将娱乐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氛围,乃至家庭可以是白领的办公室单元概念,显示一种随意亲和从容,甚至反而更高效率;讲究工作品质,但对该付出的劳动代价和成本忽略,摈弃厚积薄发的"笨"办法,优选方便面式的速成。其实就是当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的"第三次浪潮"呈现的后工业化社会的结构特征[4]。当前优雅的私人口腔诊所或许贴切此模式,但目前主导的"现代化和大工业化"综合巨型大学医院的集团合作方式显然不大能吻合。

早些年,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提出,西方"新"青年具有的"无规则,无秩序,无权威,无组织,无政府主义"的思潮,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随着这一代人在医院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地改变我们的医院文化和组织形式。对于这些80后来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便似乎代表着一种意识流,一种文化准入心态。凡此种种,我们确实需要着手探索一套新的应对化解措施。

篇2

【关键词】执行能力;电教室;中职学校

一、执行能力核心类容浅析

所谓的执行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对要求任务的完成能力。从具体而言,就是将管理意图贯彻,并且使得预期目标能够实现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是能够将企业的制度以及规章转化为最终的经济效益以及劳动成果最为主要的手段。在执行能力的概念中,包括有任务的完成质量、任务的最初意愿以及整个任务执行过程中能力的体现。

对于某一个个体单位而言,执行能力仅仅指的是办事能力的一种,而对于某个集体来讲,就是整个集体的核心战斗力的体现,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就指的是整个单位内部管理能力的展现。

二、在电教管理过程中,对执行能力进行创新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一项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而言,其不仅仅是对内部需求以及外部环境两者同时完善的环境下对解决办法的创新和寻找,同时也是针对相关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运用。

就针对执行能力而言,其创新说到底一方面指代的是管理层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是整个技术能力全面的体现。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将人力资源消耗以及财力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小值,同时实现将每一项资源具体的配置实现效率发挥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执行能力得到创新以及提升的空间无止境的扩大,并且实际取得的效果也会十分的突出。

三、就目前中职学校内部电教室管理过程中,执行能力创新方面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中职学校内部电教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

(1)在施教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①培养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失

对于电教管理而言,其一般情况下是建立在老师为核心的基础上,同时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继而对电教室的使用以及管理维护等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代表着,对于电教室而言,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对学生自我的职业道德进行一定的培养,同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中通过管理来代替教学活动,并且从管理的过程汇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学习行为的实现。

②正面导向还有所欠缺

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规律进行全面科学的把握,同时对学生在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形成的复杂性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及全面的掌握,这就使针对学生方面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相关的缺失情况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熟视无睹甚至是无可奈何。

(2)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①管理者还未渗透刚柔并济的教育法则

在电教管理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本身具有的自我约束能力并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及认识,只是片面的认为“宽容即是放纵”,所以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严管政策,并且认为奖惩制度的严格性就是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最好的手段。

②政策本身的引导力度还有所欠缺

对于电教管理而言,其管理工作也仅仅只是处在学生管理研究的大范围中,但是就教育管理工作本身的规划性、实际协调性以及宣传性而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明力以及影响力,学校部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同心力。

(二)如何有效的提高管理过程中执行能力相关的创新工作

(1)将整个电教室队伍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

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其首先需将自身的职业实现进行端正,同时自身需拥有一定的电教事业献身主义精神。从第一点来讲,电教老师只有将自己全部的感情以及心血投入到事业中,才能够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全面的解决,同时这一点也是整个电教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其次便是加强电教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知识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首先一点,便是加强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电教教育过程中,对于老师而言,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储备,发挥本质有点,掌握整个电教的发展规律以及教学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将整个电教设计的新技术以及理论进行很好的结合。

其次便是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如果单纯的拥有理论、技术能力,那么还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之间的结合才是整个电教水平展现的基本元素、要求。所以,对于电教教师而言,其必须进行专业的管理水平教育,多参与相关的教学讲坛或者是培训课程,这样可以使得老师的教学事业得到有效的扩展。

(2)强化电教管理人员相应的执行能力

对于一名优秀的电教管理人员而言,其首先便应该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这一点的提出,便要求电教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进行电教内容的研究、调查,能够对市场行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将信息的动态掌握清楚,并且经过自己的分析以及研究,将事物的本质抓牢。同时为相关领导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电教计划。其次,一名优秀的电教管理人员必须就被有组织团队方面的协调能力,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其电教管理系统具有规模小的特点,并且其具有的功能也是相差无几,其主要存在的矛盾便不在功能以及系统方面,而是在于管理者以及使用者之间所存在的一系列矛盾。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以电教系统最大功效的全面发挥作为出发点,将每一项需要使用的资源合理的融合在电教管理过程中,并且对这些资源以及电教管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使得电教工作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下。

结束语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其电教管理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素质育人的目标,而所谓的素质育人这是每一个部门在进行工作制定过程中必须依靠的基本原函数,电教室作为整个学校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其工作的重点便是在学校统一的安排下,实现为教育的服务、为学生改的服务、为教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莫勇波,张定安.制度执行力:概念辨析及构建要素[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15-19.

[2]苏天从.学校管理中执行力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张达尧.教育执行力:有效达成的三个要素[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141-144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呈现出新问题、新特点,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研究这些新问题,把握这些新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今年4 月,我们在高职大学生中抽取1200 个样本进行了有关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对于在校期间应该怎样为就业做准备,约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打算。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有46.4%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说明他们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第三,大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差。对于职业的困惑,有49.7%的学生采取的是放任态度,只有5.4%的学生走访过就业指导部门,17.2%的学生向教师求助。第四,大学生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从选择专业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实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反思

在承担着学生巨大就业压力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广泛被重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高校在20 世纪末就组织熟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的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有些院校尤其是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专科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较为薄弱。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这种现实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形成了人们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认识。人们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可能的帮助,就业指导工作也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会”方面。对就业指导工作范围的界定,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但由于首先要完成硬性的工作指标,这些教育内容被隐藏和忽略了。如果将就业指导工作改为职业指导,情况则可能发生变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包含的内容大体相同,但是侧重点不同,将高校的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实质上是将工作的重心进行转移,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进行(。2)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一是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定位于“就业”指导,即将就业的人才会去关注,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二是就业指导工作重点不够突出。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普遍因素是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由此在职业指导中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三是就业指导的渠道单一。就业指导必须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只靠少数人的工作,不能引起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四是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由于人手不够,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在择业指导中,讲具体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在创业指导中,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大学生毕业时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对就业指导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体现。

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大学生从求学到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三盲现象”:盲目选择专业而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学习而不清楚自己优势与劣势,盲目择业、就业而不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对现实情况,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指导任务。( 1)明确就业方向。绝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职业领域,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长远打算,学习缺少原动力。因此,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己将来的岗位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2)强化就业意识。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继续升学的打算,学习压力较小,就业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考虑。职业指导的责任在于将就业意识不间断地输入学生的思想中,并逐渐地进行强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准备就业的过程。( 3)做好职业规划。做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特质进行重新审视,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认真思考并使其具体化,明确自己的追求,增强可操作性,使大学生能够有意识、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训练。

三、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多年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结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形成共识,即为了使劳动者能够各展其能、各就其位,职业指导工作要“以就业为主线,以专业认知为导向,以职业设计为核心,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体验为保障”,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

1.借助于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指导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定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1)在专业认知中重视思想教育。专业认知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要求,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我发展方向,并从中贯穿职业精神的教育,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学生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职业兴趣,挖掘潜力,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思想教育将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着力点。思想教育要力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3)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是思想教育的实践环节。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岗位基本任职能力等,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内容。这些品质在就业前短短的时间是无法成就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注重修炼内功。

篇4

关键词:编辑学;心理学;特点;教学方式;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事物越来越多,而且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每个学科承担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专一。为了应对新兴事物出现所带来的对新型学科的需求以及减轻旧学科的压力,编辑出版心理学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介绍编辑出版信息学及其特点、高校老师教授编辑心理学所采取的方式、编辑出版心理学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编辑出版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既结合了编辑学的特点,又涉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又和这两门学科不同。编辑学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主要应用于现代出版事业。主要研究不同书籍、画册、报纸等出版物品,以及其选题、写作、审稿、美工、出版等,既属于理论性学科又属于应用型学科,编辑出版心理学继承这两个特点。[1]心理学大方向属于理论性的学科,但近几年也被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人格、行为、情绪、认知等多个领域。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丰富,使人们的认知越来越深化,同时伴随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人们已经更多地开始关注心理学,并在很多领域已经投入运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致来说,编辑出版心理学承接了编辑学的研究内容,但却是以心理学为研究手段和途径,研究对象也变为编辑以及和编辑相关人员的心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心理趋势、调适心理导向等。网络的兴起对传统的编辑行业提出了挑战,人们为了方便更倾向于接受电子化的咨询,如刷微博、看电子书等,当然还包括其他的视频阅读、视听阅读等途径。

(一)交叉性

编辑心理学由于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具有交叉性。编辑学主要研究编辑的工作原理、工作规律,并指导编辑进行实践。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由于人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存在,所以编辑学和心理学在客观层面来说具有必然的联系,编辑心理学算是心理学在现代编辑学里的发展,可以归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二)独特性

编辑心理学虽然是对编辑学和心理学的继承,但是这种交叉却不是简单的物理方面的重合,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编辑学相比,编辑心理学主要强调的是和编辑有关的心理活动问题,如编辑的智力问题。[2]而编辑学则更加突出编辑的能力问题,如知识基础、政治素养等。其次和心理学相比,编辑心理学主要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和编辑有关的心理问题做出研究,并预测其在以后的应用和发展问题。例如,揭示编辑在工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对以后的工作做出指导,使编辑事业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创造性

人都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存在,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具有再创造的能力。编辑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人,研究的客体是编辑和与编辑有关的人员以及受众,都是和人有关的活动。因此,编辑心理学在理论层面具有再创造的特点。实际应用中,编辑心理学对编辑在工作中的创造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探索性

编辑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刚刚兴起,尚且还很稚嫩,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都还不完善,也没有宝贵的历史经验流传下来供以继承,因此需要现在的人们不断地进行摸索。可以借鉴其母体——编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参考国外的编辑心理学的研究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遗余力、不辞辛苦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来使的编辑心理学这门学科更加的成熟、完善。

现代社会对编辑心理学学科人才的渴求,使得很多高校在近几年开始开设编辑心理学这门课程。但由于这个学科太过稚嫩,各方面的研究还不算特别的成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老师们教授课程时借鉴,所以,对老师的课程教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经过的努力,还是已经归纳出了几点可运用的教学经验。

(一)列框架,突出重点

编辑心理学大部分还是属于理论型的学科,知识点广泛,所以教学时如果没有章法地进行,会很容易漏讲或是重复讲解。因此,列框架的方式可以完整地将知识点总结在一块,教学的时候按照所列的框架,不仅可以解决漏讲的情况,还使得条理清晰,学生更容易记笔记。从侧面来说,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列框架不是让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完全讲解的时候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对困难的部分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二)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也就是说要理论联系实际。编辑心理学在教学上虽然理论性偏强,但在实际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性。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的清楚,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研讨交流

编辑心理学的新兴特性要求老师们紧跟学科的发展,经由人们的不懈研究,学科的发展进步可能会日新月异。因此,老师要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量,多进行沟通和研讨,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

编辑心理学在编辑行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研究了编辑的心理问题,解决了编辑们在心理上遇到的压力和困惑。比如新兴媒体的繁荣对传统编辑行业的冲击,在这压力下传统编辑们的焦躁,以及编辑工作中对定题、选稿、定稿、排版的犹豫等。编辑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编辑人员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系统专业的研究,对编辑行业的进步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结语

编辑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都是社会进步对人们提出的要求,有着必然性和不可抵抗性。研究编辑心理学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以及应用,不仅使高校老师受益,也使得编辑行业获利,从根本来说,享用成果的还是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谷松,肖纯.刍论编辑出版心理学[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3):130-132.

篇5

关键词:新课程;电子线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6-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全面推广的阶段。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在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没有象普通中小学一样的新课程标准,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不仅适合中职文化课教学,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理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欲扎实科学地做好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

1、少讲多学的理念

“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自己能够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多学”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的活动多,即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读,动手写、摸、做,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 机会多,也就是得到的锻炼多;二是学到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三是学生的收益多,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高,学习效益好,也就是学得更扎实更有效,相关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2、改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等素质。研究性学习是指把学习对象当做研究对象来对待,自己动脑研究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规律,接受事实性知识,探索发现原理性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包括《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的探索性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帮助下的意义构建过程。改变单一的向书本学习的现状,创造、设计更多的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3、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

以评价促发展作为一个理念,其内容主要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了解、反馈调整、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引导肯定、区别选拔等功能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更好地实现课改的目标,更有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发展性评价体系有五个最基本的特点:①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强调自我和同伴的评价;②把评价当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③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特别重视评价在过程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④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中,更注重质性评价;⑤不仅评价学业,同时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下面结合中职学校中电子电工专业的电子线路课程谈谈教学尝试。

1、情境教学,案例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强调“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导入法”导入新课。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多信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电子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电子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电子线路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和机械操练,重复老内容,缺乏信息的新鲜感,以致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被动消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发散性思维训练,重视想象力的训练,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联想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导入“二极管、三极管”时,演示各种实物和符号图片;讲授“JK触发器”一节时,拿出两张扑克牌“J”和“K”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但问其J和K代表什么含义却无人知晓,然后我在黑板上写“J-Jane(君主),K-King(国王)”即表示“JK触发器”是很好的意思,从而引入全功能JK触发器的学习;唱卡拉OK时,偶尔把话筒对着音响时出现的啸叫声现象就是一种通过反馈形成的“振荡”;由于操作不慎或雷电影响电网电压变化造成家用电器烧毁例子,导入“稳压电路”的新课等。这样的开头,能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求知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导入法,可以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够,缺乏灵活性,缺少实践能力的现象,应用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把教学内容任务化,即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从而驱动学生开展学习、自主探究活动。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保证自主探究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整合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电子线路课“活”起来!例如,在做基本发光电路实验时,我们发现更换不同的电阻,可使灯泡的亮暗不同,那么此时辅导员可设问:a、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试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b、如何通过实验确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试设计实验电路等等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进行思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媒体辅助,实验演示

电子线路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媒体辅助、实验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常采用的基本手段如下:

(1)幻灯、动画演示教学。制作如电路图、工作波形及课堂练习等幻灯片演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自己利用FLASH软件制作或转载动画演示电路的工作原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如近年来,无线电杂志及所附光盘为电子线路提供很多教学资源。

(2)EWB电子仿真实验教学。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物实验,让学生到微机房做电子实验,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财力、物力及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

(3)实物实验演示教学。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实物实验操作及演示仍不可缺少,了解并学会元件、仪表等的使用,可为技能电路制作及等级考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a图是同学们所熟知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在此基础上能否判断出b图三个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该如何去判断?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串联、并联的连接方式,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那么b图该是串联,并联,还是串并联呢?这只是一个假说,不防用电子百拼拼搭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测,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建立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只要教师善于加以引导,学生是可以获得答案的。

4、合作讨论,总结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包括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充裕的时空、启发式的帮助以及适时适当的激励,使课堂成为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其次,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总结评价,这一评价有助于学生梳理所获知识以及与原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学习中使用的方法,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与自主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性。因而,这一环节,我们在注重知识整理的同时,应加强多学习状态与学习方法的总结,例如:探索发现的过程是否充,问题是否彻底、有效地解决,所得到的方法、结果有什么意义等等。总结的过程应让学生多说一点,教师起的是拾遗补漏和加强连贯性、系统性的作用。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方式、方法、情意作出合理的调整,以利于进一步学习。

5、就业导向,综合实践

在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综合实践,培养市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电子线路作为信息电子等专业的基础专业课,要求专业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核心,通过综合实践,培养人人既有“以技之长”、“多证多能”的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运用“行为导向法”进行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选择,如可控硅、555集成等高职考试不要求而实践中非常多的内容加强教学。组织兴趣小组,外出家电维修活动,开展电子制作、科技创新发明比赛,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等实践,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过程的变化与发展也有利于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了焊接知识后,让学生组装收音机等,在制作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其方法、原理,提高其积极创造发明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四、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各种教学实践,虽然能从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其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一些以学为中心的教改实验中,容易出现了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因此,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更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教设备 信息化管理 数据库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为增加教学活动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学水平,各院校大量配置了诸如投影仪、电脑、音响、功放、无线话筒等电教设备,因此对于电教设备的管理,就成了各院校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电教设备具有价格昂贵、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保养困难,库存要求高等特点,并且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教设备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电教管理所涉及的信息量也同时剧增,单纯依靠人工已经很难有效的进行管理,因此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对于电教设备进行管理,势必要在电教设备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的概念。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电教设备进行统一的信息采集和编码,然后集中施行高效的登记和管理,达到提高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作用。

一、总体功能和设计思路概述

首先在对高职学院电教设备使用情况和管理流程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需求分析。高职学院的各种电教设备分散在各个教室和多个库房当中,并且每一件设备有可能出现过多次变更使用者和使用班级的情况,因此在设计阶段,电教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必须完善,并且切合实际工作需要,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

通过对于电教设备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分析,整个系统必须能够具备以下功能:第一,能够快速统计出现有各类型设备的总量;第二,能够方便快速的查询出各类电教设备的库存和使用情况;第三,能够跟踪查询某件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班级和地点的变更经历;第四,具有新购设备入库登记和报废设备注销功能;第五,表格导入导出和打印功能。

为实现以上功能,首先要完善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必须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数据库,理顺各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并且每个数据表都要精心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字段和主键。

在后台数据库设计完成之后,就要实现各个功能模块,设计时要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流程,采用先模块后系统集成的方式。也就是先进行各个功能模块的独立设计、实现和调试,然后再进行整个系统的整合,最后实现各模块之间的统一集成和调试验收。

二、系统实现

(一)数据库设计

首先,根据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总结出如下数据字典:

系统用户数据:电教设备管理员所使用的身份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用户编号、用户等级、登陆口令、权限代码。

电教设备数据:设备类型编号,设备编号、购买日期、使用班级、使用地点。

报废电教设备数据:设备类型编号,设备编号、购买日期、报废日期、曾使用班级、曾使用地点。

其次,根据数据字典以及选用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出数据库以及各数据表,本系统选用的是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其中各数据表为:系统用户数据表、电教设备数据表以及报废电教设备数据表。

(二)设计前台管理程序

前台管理程序选用Visual Basic6.0进行设计,共分为如下几个模块:系统登录模块、设备信息查询模块、设备登记注销模块、导入和打印模块。

系统登录模块首先需要调用系统用户数据表中的用户编号字段和登录口令字段进行验证,将存储用户输入的用户编号和口令的两个变量currentusernum和currentuserpassword与用户数据表中的userid以及userpsw字段进行比对,必须匹配才允许进入系统。

设备查询模块依照用户的指令,根据输入的关键字按照要求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检索,此模块需要通过ODBC数据源连接后台数据库,并通过SQL语句进行检索、遍历数据库信息,最终将检索到的目标数据集并提交给本模块,反映给用户。

设备登记注销模块同样需要使用ODBC数据源与后台数据库连接之后,通过对数据表中新增记录的各字段进行赋值以及对数据表进行refresh和update操作,实现新数据的保存。同时也可以使用delete方法对无效数据记录进行删除。

打印和导入模块将用户需要打印的数据,通过前台控制命令打印成预先设置好的输出格式,同时也可以将其他软件(如excel)表格,导入到数据库相对应的数据表中的,因此,在导入时必须要求其他软件表格的字段与数据表中字段匹配。

三、本系统实现后的意义和作用

本系统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以对高职学院的电教设备进行统一的、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电教设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使电教设备的各项信息清晰明确,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在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对于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胜、夏邦贵,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篇7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训教学

随着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创新技术工人的渴求越来越迫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技术工人的摇篮,是技术工人的培训基地。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这一艰巨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摆在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的面前,这是不容回避的。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经过深入探讨与思考,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影响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然而在现实中职学校,影响中职学生创新能力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学习缺乏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中职学生经历了中学升学考试失利的痛苦,大多数丧失了自信心,自卑感强。家长的错误认识、社会的偏见,认为他们是“差生”。他们的心态被扭曲,他们对前途一片茫然,有的对学习无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来中职是被人看不起的,没前途。

2.学习缺乏主动性。中职学生受中学阶段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依赖性强。他们依赖教师,依赖教材,习惯于教师的灌输性教学,被动地接受教师准备好的学习内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就没有创造性。

3.对创新理解的错误。中职学生对创新有畏惧感,不相信自己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认为创新对他们来说太遥远,创新是工程师、专家、学者们的事。其实,创新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对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是创新;学生毕业到工厂,对设备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改进或提高其性能是创新;对工艺流程的改进也是创新。

4.教师教学缺乏创新。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往往只注重教材专业知识的传授、讲解、示范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总是按准备好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训材料、工量具等实施灌输性的教学,让学生一招一式的去模仿,机械地去完成课题或任务,认为这样就尽职尽责了。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1.树立学生创新自信心,激发创新热情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用爱心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要关心、爱护他们,信任、理解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思想,纠正学生扭曲的心态,去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尽快建立起健康良好的自我形象。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摆脱过去的阴影,敢于超越过去,超越他人。对有特色、有创意的电气配线,我总是及时表扬,让他们认识到创新不只是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们的事,中职学生也有创新的潜能,使他们找到了自尊、自信,找到了走向成功的新起点。学生在训练完各种形式的照明单元电路的安装、检修之后,主动参观新建宿舍区公寓宿舍,绘制了电气安装配线图。

2.激励学生锐意进取,培养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

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强、自励,知难而进,锐意进取,克服依赖思想,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力求全面、深入的好习惯。电工实训技能训练,不是单纯的操作,其核心是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在电力拖动实训课上,我只给出电气原理图和技术要点,不搞统一模式配线,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实训刚开始的二、三个课题同学们经过摸索、探讨,70%左右的同学能一次通电成功,配线工艺达到技术要求,其他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完成。随后的课题虽难度在逐渐增加,但由于同学们的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成功率达96%。

机床故障排除实训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判断、排除故障,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教学。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互相设置故障、排除故障,互相挑战,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与共勉,渐渐地同学们探索出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检修思路、方法与步骤。通过故障排除实训,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快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速度;实训中同学间相处得融洽、和谐,学习愉快,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还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中的成功、挫折与失败,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成功感。

3.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创新“共振”效应

在班级树立“榜样”形象,为全班学生指明学习目标,激发全班学生创新“共振”效应。教师引导学生坦诚交流,开拓、开放自己,形成向榜样学习,相互为师,扬长避短,相互接纳,思想相互渗透的好风气,有利于个体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班级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训课中,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实训课题的技术要点、操作工序、操作要领理解得较透彻,表现出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技巧掌握快,解决问题不拘老套,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实践有创新,是班上的技术尖子。我将他们树为典范,作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或追赶的目标。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班推广,并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小组起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班的创新活动,使全班的创新能力共同提高。

4.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改变旧的实训教学模式。不要总是让学生按教师教导的要求机械地去完成任务或课题,要让学生根据实训内容自主选择材料,选取工量具,自己制定或与教师探讨操作程序与方案,创造性地尝试着完成新任务或课题。教师不要动辄批评或否定,要逐渐从实践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改变角色。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有创新意识。要从过去单一的传授知识、技能向放开手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转变。

改变评判标准。学生的每一个新思想,新方法或与众不同的见解、认识,都是其独具特色的思考,是创新,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肯定。改变过去那种总是只用一个正确或错误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的责任,它是现代教育核心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广大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合格劳动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篇8

根据近三年的SCL―90心理健康普查问卷的数据、特异体质筛查和心理健康滚动调查的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和学习压力这三方面,而其中尤以就业压力最为突出。同时根据近三年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农村生源,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对就业的需求远高于其他本科院校。并且我校以医护专业为重,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女生,特别是护理学院,整个学院男生比例只占百分之一,但是在机电和汽车学院,女生比例极低,所以我校不仅整体生源上男女生比例失衡,在有些二级院系当中男女生比例失衡更加严重。我校学生处于问题家庭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十,包括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及孤儿等,比例相对本科院校比较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良,厌学情况严重,不断的感受到挫败感和焦虑感,成就动机低,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充满悲观想法等,这一系列不良体验和情绪都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以上情况,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在大一开设必修课,因为新生来到学校来面临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快速有效的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简单的入学教育不可能完全覆盖到人际关系、学习心理、人格完善、恋爱心理和生命教育等新生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那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新生良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三年制专科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外出实习,并且高年级学生逐渐面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所以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则应该具有差异化,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来设置差异化的心理健康课,向职业化倾斜。比如在医学院开设《医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护理学院开设《护理心理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设《消费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虽然都是专业课,但有心理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很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湖北职业教育融会贯通起来,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和就业需求。

2.将团体辅导课程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团体辅导活动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和体验。学生之间通过游戏活动、分享经验等方式,学会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在团体活动中寻找归属感,以发展良好的适应学习生活的过程。同时也从职业发展发展的角度,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活动方案,重视高职学生排解就业压力和理性择业的需求,让学生们在群体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方向感。

篇9

关键词:《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改革;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9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对外经贸往来的扩大化,民航运输业得以飞速发展,民航服务人员的需求呈增量增长,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试图针对航空服务专业高职教育《民航服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这门学科教学的更好发展。

《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内容涉及到服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学科知识,是一门培养学生有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民航服务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课程。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整体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今,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设计中普遍的问题是教学环节与实际岗位情境不能密切联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民航服务心理学课堂设计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民航服务岗位工作特性紧密联系,其课堂内容应对特定的民航服务岗位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今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内容远没有想象的有用、有趣,而是非常抽象、枯燥,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学后无用的想法。在民航服务心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得不明确。现在绝大多数服务心理学的章节体系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讲述较多,而对民航服务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如何运用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讲述较少,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解决航空服务实践问题能力的训练项目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不够,培养目标相对于人才能力需求偏离较明显。

2.课堂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重讲授、轻自学。教师在民航服务心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运用讲授法虽然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单一的以讲授法为主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课程学习处于被动地接受心理学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课程考评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目前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主要考核依据是期末一次性开卷、笔试的考核成绩,多为笔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试方法缺乏设计;考核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而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考核。考核形式单一直接导致学生认为平时学不学习、听不听课都不会影响期末成绩,考试前只要把所谓的复习重点看一看、背一背,就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样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等考试结束,课本一扔就什么都不会了。由此可见,这种考核得出的评价分数根本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对学生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围绕高职教学目标开展课程改革措施

1.合理建构课程内容,突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十文件精神中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部分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扩大会议做出了解读。其中,“突出特色,开发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是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我们作课程总体设计也需要紧密围绕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突出职业特色,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发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以此作为构建课程框架和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解构,笔者认为,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在内容取舍方面应采取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侧重知识应用,兼顾学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对实践教学环节有所增加和强化,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应能充分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航空服务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兴趣培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因人致宜,因目标而异,没有一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方法,但要适合学生个体需求和长远能力发展,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贵在得法。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不同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才能真正学好。笔者认为,这是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点内容。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教学适宜采用几种教学方法灵活组合,这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优化。①案例教学法。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应重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和民航实务相关的案例精选出来,通过启发式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互动性地分析、判断,老师适当引导,提炼,共同得到案例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笔者通过长时间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显示,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他传统知识传授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极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学生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②情景模拟法。所谓“情景模拟法”重点在于找到一些发生频次较高,具有典性的航空服务工作情境,例如在航空服务工作实际中,服务员如何与旅客保持良好的互动;模拟飞行过程中飞机出现故障,如何才能尽快安抚旅客情绪;如何疏导长途旅客不良情绪等。教师联系服务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结合实训场所设计模拟航服活动场景,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代入角色将帮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最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争端的技巧。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拓展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有的知识难点。③任务小组法。在教师引导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某一个问题,以任务小组为单位,组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相关的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主题注重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航服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的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任务小组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的气氛;启发学生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服务心理知识的领会;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锻炼其合作意识。④社会调查法。在学习服务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机场和航空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参观及社会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航服现场优秀员工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资料。例如,对不同类型乘机旅客的心理需求分析、影响乘客情绪变化的因素、乘客在机场各个环节办理业务时的不同心理需求及典型性处理案例等内容的学习。⑤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所谓PBL指基于问题的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挂钩,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激发学习者的高质量思维状态,最终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设计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境,设计学习小组,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的、复杂的或真实性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PBL教学法重点在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老师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小,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学习活动推动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协调、鼓励和反馈,更好地支持学习小组开展学习。PBL方法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未来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改革中PBL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3.改革考试方式,实现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环节中考核工作必不可少又至关重要,作为课程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它具有检测、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现今,期末的纸质考试形式仍然是学生评价考核最主要的方法,其考核结果必然存在片面性。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应采用复合型考核方式,将期末理论、形成平时考核有机结合,实现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的综合考核体系。实现课程培养的重点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考核形式也必然由结果型考试向过程型考试的转变。

总之,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课程的全面综合评价,促进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05-0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老年人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一旦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常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病死率明显增加[1]。胺碘酮是碘化苯并呋晴衍生物,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肯定了它在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防治中的疗效[2]。本文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月到2009年6月我院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病例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60~88岁,80岁以上5例,平均(65.5±6.5)岁。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II级19例,Ⅲ级30例,Ⅳ级者15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23~0.46。把上述64例患者随机平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周,同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150 mg,以生理盐水20 ml稀释,于15~20 min内静脉滴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胸片及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射血分数以及QTc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断:显效: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3]。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2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32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2.2 射血分数及QTc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及QTc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在胺碘酮开始静脉推注时出现血压下降,经静脉应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无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无心功能恶化病例。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往往伴有室性心动过速,二者互相影响,临床上治疗较困难。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老年人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4]。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可由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严重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但不少病例其病因不易确定。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可使心力衰竭得以纠正或改善。还可以调节缺血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临床上用于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5]。本文对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胺碘酮能明显减少心衰时的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律,总有效率达9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同时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治疗组射血分数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性,并能使QTc提高,由此可见,胺碘酮是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的有效药物。不过本研究未见功能异常、肺毒性、神经病变、失眠等不良反应,考虑与观察时间短、病例数少有关,同时患者出院后随访欠规律性,也可能影响统计结果,为本观察之不足。

参考文献

[1]朱俊.胺碘酮的临床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4547

[2] 曹克将,陈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6

[3] 黄永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S(11):1070~1072

[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5~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