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校合作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家校合作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 农民工 策略
近年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伴随而来的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民工子弟所在学校的家校合作状况也成为许多学者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热点。
一、城市民工子弟学校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相关调查看,部分家长和教师都对家校合作的内涵缺乏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实际上并未真正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从家庭方面来看绝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并没有认识到参与学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上学了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再加上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工种的特殊性也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热衷于家校合作活动;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和教师认为,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并不懂得教育工作,真正让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反而会给学校的正常工作带来干扰。
2.家校合作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学校没有把家校合作活动真正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家长参与不够积极。学校缺乏针对民工家长特点的家校合作活动。
3.家校合作缺乏双向交流,合作途径单一
家校合作是双向的交流活动,相互了解与相互配合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但教师对民工家长配合教育的能力不信任,家长又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在活动中始终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占据主导地位,从而造成单向灌输的局面。与其他学校相比,民工子弟学校的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家长会与家庭联系本是主要合作方式。
4.家校合作的频率低,层次低
调查发现,民工家长普遍不愿主动与教师联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由于家长和教师沟通力度不够;从有关调查结果看,每学期家校合作的次数并不多,且活动多是浅层的。多数家长极少向学校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学校也很少向家集意见和建议,一般都是学校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
(二)归因分析
1.认知层面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对民工家长认识的不足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民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普遍不高,不少学校和教师觉得无法与家长交流,即使交流,更多的是命令式的和布置任务式的。其次,家长普遍存在着家庭与学校“责任分离”的思想,家长也不愿意与教师联系,而孩子只要在学校里,便由教师承担一切责任。
2.经济层面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家校活动也同样会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许多深度的合作项目将无法实施,家校合作也只能停留在初步阶段上了。
3.管理层面
健全的法规对家校合作的开展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家校合作也有一些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家庭、学校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法律都没有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权益,没有规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定地位。除了没有法律保障之外,缺乏专门的家校合作管理监督机构也是导致家校合作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民工子弟学校家校合作对策研究
(一)加深认识 转变观念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民工子弟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学校和老师一定要认识到民工子弟学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民工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化大力气研究这一工作的特殊性,找出民工子弟学校家校合作的规律和特点。要改变教师不愿和不主动开展家校合作工作而在教育工作中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家长要把参与学校教育看作是一种权力和义务。民工家长更是应该树立教育子女的信心,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教育技能,积累教育经验。
(二)加强培训 创造条件
教育部门应该对民工子弟学校在职的全部教师提供有关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去研究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伙伴民工家长,更加了解民工学校家校合作理念,提高与民工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掌握与民工家长合作的策略。同时,在明确家校合作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家校合作开展计划,从学校的整体计划具体到每个班级的详细方案。尤其是面对民工家长时,更加要求教师能够有专业的技能引导这些家长参与到家校活动中。与此同时,开办民工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指导,改变他们对家校合作的不正确看法,帮助他们编写家教指导手册,对家长教育孩子作简单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督促他们提高自我的文化素养。
(三)拓宽渠道 丰富内容
1.改“家访”为“聚会”
很多民工家庭是住在一块区域的,针对这部分家庭,教师一次可以了解多个家庭,家访的地点也不用局限于住房内,可以统一约定于附近的一块区域,多个家庭共同参与,使得传统的“家访”变成了家庭与教师的小型“聚会”。这样也便于帮助这些家庭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促进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2.变“家长会”为“交流会”
家长会可以为家长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家长向孩子们讲述自己切实的经历以及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例如有些民工家长是从事新鲜蔬菜的贩卖工作,那么这些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们交流诸如如何保证蔬菜的新鲜,不同季节有哪些时令蔬菜等有关瓜果蔬菜方面的知识;再比如,从事建筑工作的家长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楼房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多给民工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增进学生、教师与家长三方之间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进行时,可能民工家长的语言表达方面会有不足,教师更多的是要鼓励和尊重他们。
3.换“作业记录本”为“家校动态录”
许多学校都让学生备有“家庭联系本”,但家庭联系本主要的用途只是供学生记录作业,并非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称为“作业记录本”应该更符合实际。其实,家庭联系本的作用很大,因为它每天都要往返于家庭与学校班级之间,倘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将会是最有力的工具。因此,不妨将家庭联系本升级至“家校动态录”,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每天都写一些话,内容可以涉及多方面的,比如班级新闻,个人进步,家庭趣事,阅读感受・・・・・・既可以向家长随时通报班级动态,让教师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增进三方的情感交流。民工家长更是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写在上面,教师尽可能为其解答。
4.从“手机短信”到“信息平台”
现实生活中,家庭与学校的现场交流会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特别是民工们的特殊工作条件。而将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扩展到网络上,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学校可以开发协作互动与交流性高的校园网站平台,为家长交流开设专门的板块,让家长在网站上与老师甚至是孩子们交流,网站的信息量很丰富,便于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而家长的回馈信息不但能加强家庭与学校之前的联系,也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提高。在运用网络信息上,考虑到一些民工家长的文化水平,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然后由学生与家长互动,掌握这种方法。然后再让家长和学校老师互动,达到家校合作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静.优化家校联系的几点做法[J].教师论坛,2005,(2).
篇2
关键词:家园合作;学前教育;应用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是幼儿园发展的趋势,由于幼儿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家庭,因此如果能将这些家庭融合到幼儿园中,对幼儿本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开展亲子校园活动,加深亲子之间情感
首先幼儿园应多开展一些亲子校园活动,让长期工作在外的家长请进校园,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竞争,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幼儿园的温馨。
比如某幼儿园定期举办亲子足球赛,其活动内容为上下半场的足球比赛,上半场为小朋友进行比赛,下半场为小朋友的家长进行比赛,上下半场的综合比分为最后的比赛结果,这样的比赛方式让很多小学生感到非常新颖,他们纷纷拉着自家的父母前去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每个小朋友都为自己的父母加油助威,互相之间的友谊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巩固。
二、开展家庭问卷调查,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
家庭对于幼儿园肯定存在很多的看法,但是尽管看法比较多,但很少有家长愿意直接向幼儿园提出意见,为此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学生家长设计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让家长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让家长快速与学校进行联系,从而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过完半年的教学生活后,学校可以印制一些相关的调查问卷,询问家长对校园有什么意见,对一些家园合作的活动有什么样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意见,幼儿园均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从而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更为紧密,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将调查问卷带回家,第二天再由幼儿自己带回来,随后教师可以对所填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出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并有选择性地进行改正,从而不断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
三、开展家庭互访项目,扩大团体之间友谊
开展家庭互访项目,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模式,即将学习课堂由幼儿园转移到幼儿自己家中,让喜欢承担、乐于承担第二课堂的家庭自行建立第二课堂,幼儿园教师带领部分幼儿去该幼儿家庭中进行参观、游戏和学习,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加团队之间的友谊。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07-01
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管理者,其人格魅力、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关乎班风、学风和校风,更关乎学生的人生发展,足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神圣。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努力学习管理知识,善于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发扬奉献精神,施之以爱,倾情投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甘作“人梯”。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和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家长进行教育上的合作。学校和家庭都希望学生成才,这是学校与家庭合作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应当做到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教育方法互相协调、彼此呼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驾齐驱,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结合我个人的工作体会,下面我就家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有关技巧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家访要主动预约
班主任应把家长视为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与家长联系,而不应出于偶然的动机或迫使家长对学生采取强硬措施而进行家访。这样会使家长对教师家访产生恐惧心理。班主任进行家访尽可能做到与家长提前预约。预约时一定要把访问的内容、时间等告诉家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①明确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利于克服教师的急躁情绪,避免对问题的简单处理,也不会出现见不到家长而白跑一趟的现象。
②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能够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也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二、谈话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班主任通常比家长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切忌以懂得教育而自居,不愿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交往中应仔细寻找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不能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予对方以尊重,切忌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
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三、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作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的。
四、批评要委婉巧妙
教师应当是家长的教育顾问,可以对家长提出要求。有些家长比较通情达理,对教师的提议能主动接受,积极配合。也有一些家长“护短”,往往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自己的“面子”联系在一起,明知孩子有错,也不愿意让别人说。班主任与这类家长对话时应避开其他教师及学生本人,谈话中避免直接接触“敏感区”,应采取迂回战术,还应机智地帮助这类学生家长提高教育素养。
五、沟通要注意策略
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要与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隔代家庭的学生家长交往。由于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给交往也带来了特殊性。单亲家庭的家长往往不愿在大众场合露面,教师应主动家访,鼓励家长振作精神,把更多的注意转移到孩子的未来和前途上。
篇4
【关键词】家园交流;合作;方法;方式;现状调查;微时代
一、渭南市家园交流现状暴露的问题
通过调查,渭南市临渭区幼儿园和家长具有家园合作方面的意识,但不够强烈,更多的趋向于表面工程,未发挥深度家园合作的作用。家园交流仅停留在信息交流上,对孩子的人格心理发展未重视,更多的在智力的成绩,交流的内容更偏重学习,对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轻视使幼儿教育有失偏颇。
二、微时代与家园交流
在微时代里,我们需要更新的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展做出新的交流方式,避免各种方式的弊端。在已有的交流方式中,网络交流中的微信和qq体现了在微时代下人们已经认识到现代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但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交流方式
(1)建立幼儿园独立的网站及线上幼儿园,其包括主页:①学校概况,即学校的地址、面积、交通等基本资料;②机构设置,即学校内部各个机构的设施及分配情况;③教学管理,即学校对教学方面的管理情况;④合作交流,即学校在与外界各部交流的情况;⑤幼儿风采,即幼儿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⑥下载中心,包含幼儿的各种情况,学校的教学资源等内容;在网站中只有园内幼儿的家长利用专属的登录名登录才能观看或者下载有关幼儿的概况或资料,外界人员可以观看一些基本的资料。
(2)利用各类交友软件建立网上交流群组,方便老师和家长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如:微信、论坛、QQ、博客等等。
(3)研发幼儿园专属的APP,每个家长通过手机下载安装APP,再输入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和姓名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动态,有照片、视频等等,输入幼儿园的名字就可以看到有关幼儿园的一切信息,包括地址、面积、师资力量等等。
(二)微时代交流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1.现代化的家园合作形式的优势特点
①不受时空限制。在家中或单位里家长就能自由选择适当的时间,通过E―mail邮件等形式对需要与教师交流探讨的问题进行沟通,因而灵活方便。②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数是一对一的方式呈现,对家长家教行为的指导渗透在个别联系之中,指导内容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③自主选择性强。家长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而且允许选择各自喜欢的方式,通过电脑咨询、发送E―mail、查阅幼儿园网站和班级网页或其它相关网站,也可以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以此了解幼儿教育的理念和行为。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合作的局限性
①受条件限制。这种现代化的新模式受到一定的条件、设备限制。需要幼儿的家庭中拥有电脑,且有上网条件和电子邮箱;幼儿园有局域网、网页,各班都有电子邮箱。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就无法开展,进行交流。②受能力的限制。开展现代化家园合作,还受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需要教师和家长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会上网,发电子邮件,懂得SMN软件、BBS留言板等。这在家长的教育信息技术要求是很高的。③文化程度和年龄的限制。这种现代家园合作形式适宜有条件的家庭和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而对那些文化程度低的父辈或祖辈家长来说不能采用这种模式。
三、思考与建议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人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沟通和交流的手段。我们的家园沟通因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源和新途径,在家园合作交流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技术的优化,促进了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拉近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还带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创家园合作共育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为此,作为在校学前教育学生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反思。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幼儿园评估标准》到《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教师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但在校学生的认识是浅层次的。
首先,在校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它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以及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其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重新的调整,对于具体的调整方案以及具体课程的变化都是在校学生不曾关注的。
篇5
关 键 词 家校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2
当前,教育越来越从封闭走向开放,其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家校合作的日益密切。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家校互动中既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实现新的跨越。这不仅是办学理念的突破,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行动。
一、在家校合作中丰富教师教育经验
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体之一。教师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协同育人,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1.提供教育所需的独特资源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宽广的育人视野,更加灵活的教育形式,掌握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作正好为之提供了可能。
一些美国教育家认为,孩子对学校的态度通常受到家长的影响。当家长对学校和学校的教师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遵守学校的规则,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并对学校的鼓励和支持有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把家长看作学校可以依靠的、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1]在家校合作时,教师与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家长置身同一平台,教师基于这个平台拓展视野,与家长增进交流,或请家长开设讲座,以此弥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同时,在家校合作中,因为家长的关注、参与和鼓励,教师又自发地对本职工作产生更强烈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获取家长有益建议和意见,从而调整身心状态,提升专业素养。
2.提升教师教育的技法技能
实践表明,家校互动与合作的关键是沟通。如何实现成功的沟通?对此,台湾著名家长工作者詹智慧在《家长动起来》一书中指出,成功的亲师沟通有四部曲,即平等、对话、共识、合作。[2]这告诉教师,在家校合作中,为方便家长接受学校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把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放在首位,因为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是人性的本真体现。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理解家长,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与支持。例如对爱挑剔的家长,教师就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回避,而应尽量满足其要求,主动介绍孩子在校表现等。如此在频繁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技能技法必将得到锤炼,实现专业发展的质的提升。
3.形成教育质量的叠加优势
开展家校合作,有利于确立融洽、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优势互补。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被充分调动,大家努力担当起各自的角色责任;二是教师与家长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能促进实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求、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及互补,教师和家长都能获得彼此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两方面的优势叠加起来,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在家校合作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兴趣等,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差异,从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各种教育问题和案例,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感受。在此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会在不断尝试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调整自己的教育措施,最终使教育走向成功。
1.自我反思之一――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如上所述,在家校合作中,顺畅的沟通十分重要。为此,教师首先要反思如何把握家长心理,充分锤炼沟通技巧。如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在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树立信心,且真诚坦率。教师应坦陈自己的想法、感受,通过真诚的讲述和耐心的交流,消除家长对自己的担心。比如六年级学生小亮在家长眼里内向好静,但在学校他却酷爱运动,且活泼可爱,上课时还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这让老师们颇为头痛。然而,小亮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也很不理解。可见,老师如能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经常向家长“告状”,艺术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那么小亮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其次,教师应常常反思自己对待家长的态度是否坦诚。有时候,教师大胆承认自己的不懂,向家长求助,反而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比如,后进生的家长往往对经常反映孩子问题的老师“敬而远之”,因为这些老师总是从负面的角度评价孩子,对孩子的看法片面僵硬,导致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沟通障碍。因此,如果教师能从多维评价的角度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并以具体事例来说明孩子的成长状况,就一定能争取家长的理解,赢得家长的配合,从而更顺利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2.自我反思之二――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智慧,形成专业自信。目前许多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还比较盲目,实效性有待提高。而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能主动根据孩子身上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并在反思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如,教师在开展《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就树立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总结一段时期内孩子的行为变化,就此进行互动交流等。这不但能帮助家长逐步树立科学育儿理念,使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不断提升,而且也能让教师体会到教育创造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有效提升他们行动研究的热情,避免产生 “孤军奋战”之感。
3.自我反思之三――如何科学处理信息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运用信息的最大障碍不在技术使用层面,而在如何运用技术合理有效地传递信息。当前,家校之间的很多沟通都从面对面转变为线上虚拟,由原来声情并茂的表达转而为冷冰的文字,而其中一些信息更是在来回传递中逐渐失真,导致各种分歧和误会。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文字沟通时,一定要把好关,切不可随意发送无关教育的信息,对必须发送的即使是简单的通知,教师也要字斟句酌,细致检查后再向家长。
同时,教师要在与家长的沟通互动中,不断反思如何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更好地有机融合的办法,通过微信、微博、QQ等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尽量完整、充分地向家长传播。比如运动会、艺术节的有关信息,就可在平台上对家长进行现场直播和交流互动,以实现家校沟通的及时有效,增强育人体验。如此久而久之,教师处理问题信息的能力必然提高,专业素养得到发展。
篇6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及家长家庭作业量的看法,掌握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本校的全体师生
三、调查方式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对待家庭作业不同态度进行了调查;
(2)对本校的学生的书包进行了测量;
(3)对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0年4月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学生对家庭作业量的看法,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调查了学生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形式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5个问题。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调查,对家庭作业积极主动完成的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完成的作业时间应在1小时以内,都希望老师布置的作业要适量。大多数学生表示学习的好坏不在于作业的多少。
学生家长同样反应出孩子回家后写作业的时间太长了,由于自己每天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和辅导。
学生作业数量大多在1――2小时能够完成。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只是机械地重复,让学生无法对作业产生兴趣。
家庭作业的形式单调,缺乏创造性。如中年级的学生开始进行简单的写话,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写几句通顺的话或者是写日记。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就是让他们练习写作文。还有的作业不外乎就是读读课外书,积累一些好词句,作读书笔记等等。这样的作业形式过于单调,缺乏创造性,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
七、调查体会
通过上述的调查,我们分析存在不少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有着消极的态度。每一名学生对作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家庭作业不精心设计、大作业量、简单机械重复,那么这样的作业对于一个主动学习的人来说会束缚他进一步学习的手脚,对于被动学习的人来说,他做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很多人好像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明白,由于这个问题搞不明白,所以,老师就拼命布置,学生就拼命做,家长拼命催。成绩高的要做,成绩差的就更要做了,有的还要布置一些惩罚性作业,很少有人怀疑过其间有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这一状况。
一是讲究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家庭作业布置的时间非常随意,许多班级的家庭作业仍然是在快要下课或者快要放学的时候,教师声嘶力竭的叫喊声中慌慌张张布置的,教师的声音常常淹没在下课铃的叮当声以及学生急着回家的喧嚣声中。教师应该明白:这绝不是布置作业的好方法!作业是一项要完成的工作,它既可以由教师来布置,也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来布置。无论谁布置作业,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作业布置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学生需要的作业才是真正有用的作业。让不爱积累词语的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多读一点课外书,让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多写一点生字,让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多做些计算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而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来安排作业是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为什么他们应该做这些作业,为什么这些作业是值得他们去做的,告诉学生布置这些作业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布置爱心作业,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让孩子对父母说‘我爱你’”、“帮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等作业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含义。
让孩子饲养小动物或者是植物,在喂养、观察和与小动物、植物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二是精心谋划家庭作业的构成。农村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得到家长的帮助是很少的,因此遇到比较难的题目要么是不做、乱做,要么就是抄写别人的作业。其实,经常也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遇到难题,有时也会乱写。结果,其他的学生抄袭后,错误就会蔓延开来。因此,应该有目的改变级家庭作业的形式。如多留一些趣味型家庭作业。 农村学生缺少家长督促,小学生自控力又不强,本身又不愿做作业,所以家庭作业要富有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可以布置一些同伴作业,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应该适当考虑作业的层次,有的简单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布置一些复杂的作业,让同伴配合完成,从而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故意布置一些要求同伴一起完成的作业。比如像日本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一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开放型家庭作业。 我们的家庭作业必须要跳出书本,走向开放。比如让学生利用周六和周日以及节假日的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也许这些作业不来自课本,也许这些作业也不需要动笔,但正是这些向社会、向学生心灵开放的作业,恰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使他们在作业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
生活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家庭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从而对家庭作业产生兴趣。
三是改变家庭作业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作业时,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形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铅笔批改自己的作业或者给予自己作业等级。对于学生自评,给予充分的鼓励,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成果,抱着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注意分析学生心理因素。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让家长定期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让评价真正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扬长避短,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吸引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兴趣。
沟通心灵,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过去的家庭作业模式中,学生写作业总是被动的,尤其对日记、作文、背诵等家庭作业,对老师的批改也是担心受怕的,以至于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敬而远之。
篇7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在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或互补。这种交往是教师与家长为了相互交流思想,交换有关学生成长的教育信息,表达情感等目的所实现的沟通。这种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分歧,具体体现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育方法上的分歧和教育价值观的分歧。诸多分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通过必要的途径,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达成对教育的共识。创设家长课堂是实现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
创设家长课堂之前,我校先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先发放邀请函,表达学校真挚的诚意及这样做的目的,希望家长坐在自已孩子的课堂上,和孩子共同上一节课,关注孩子的上课表现,也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宝贵意见。
学生家长对这一活动十分支持。他们冒严寒、顶劲风,从四面八方来到我们的学校,来到自己孩子的班级。有些家长和孩子并排坐在一起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令家长们耳目一新,英语课上老师流利的口语,师生间精彩的互动,让我们的家长慨叹不已,颌首赞许。每一位来听课的家长仿佛重回到学生时代,他们认认真真地听进去了。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地回答问题,家长喜上眉梢。课下我们请家长与任课教师座谈,让他们谈谈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及要求,与他们交流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的态度十分认真,他们对孩子的课堂表现十分关注。一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愿举手发言十分焦急,仿佛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性格太内向了,意识到了,他就一定会去想办法和孩子沟通。只有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校便趁热打铁,开设了家长课堂,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上课。授课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首先请政治老师为家长讲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家长明白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定的,家长或监护人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使家长明白让孩子接受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如果能真正懂法、守法、不做法盲,他们就不会对学生任意辍学默许或听之任之了,家长如果能从思想上重视孩子上学的事,孩子自然就不敢怠慢。总之,让家长负担起做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种减负,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的家长课堂还向家长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陪伴孩子走过这段既兴奋快乐又矛盾困惑的“心理断乳期”,引导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
家长课堂还就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与家长探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课堂的开设,充分调动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与家长共同寻求学生存在的问题,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家长课堂开设初期,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不愿意来学校,他们以为像每次家长会那样,沟通的重点会落在成绩上,孩子成绩不好,自己脸上也无光。家长课堂开设一段时间后,他们渐渐消除了这种顾虑,明白了对自己的孩子要从多方面衡量,对子女教育要充满信心,这样的家长课堂很受学生家长欢迎。
家长课堂达到了教师和家长互通和互补目的。在家长课堂上,家长们积极发言,虽然表达的是他们不同的心声、思路、感受和理念,但传达的却是共同的心愿,即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受到的教育更丰富、更广泛、更深刻,避免了教育的片面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通过开设家长课堂,许多家长的认识提高了,能主动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家长的关注下,学生对理想、前途和学习目的的认识也更明确了。家长课堂像一个平台,搭设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桥梁,增强了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情感体验。
教育家长的目的还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家长课堂有时也以座谈会的形式展开,邀请家长、学生同时出席。家长不时流露出自己知识淡薄的苦衷,诉说为子女读书所付出的艰辛;学生流露出自己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愧对老师的教导之情。通过心灵的交流容易消除学生对家长、老师的误会或对立情绪,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活动的一致性、连续性。
家长课堂的开设,便于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篇8
关键词:年龄特点;家长;幼儿;主动参与;相互配合;彼此尊重;沟通;理解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因此,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但家园互动的实现必须首先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在彼此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沟通信息,共同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完成教养幼儿的任务,这既是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教师工作的一项职责要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一、以礼待人,用微笑打动每位家长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园的工作也不例外,每天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我们老师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满脸的微笑、简短的问候接过孩子,用我们的微笑和热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在这一天里心情愉快,安心工作。
在面对家长的态度不友好时,我们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和家长争执,学会倾听,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景,都能轻松解决,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教师应讲究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上一点小错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似乎没看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向家长告状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需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
三、以理服人,教师应耐心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经在小班时遇到一位家长向我提议:“黄老师,我的孩子在家里是单独弄餐,吃得很精细。你们这大锅伙食怕营养跟不上,也吃不惯,我就在家里让她吃早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先递给她一杯茶,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我认真倾听家长的诉说,知道其原因,然后再耐心解释,告知幼儿园配餐是由专人负责,根据幼儿每天的身体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配置而制的;其次要让家长知道每天与其他幼儿共同进餐可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最后也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表示虚心接受和及时改正。过后我还不时拍些她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视频或照片传给她,让她放心孩子在园的饮食情况。家长从我这里了解到了幼儿园的管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了对幼儿园的看法,增加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四、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
五、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篇9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纲要》的论述无疑成为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指导思想。幼儿园家长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园共育,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我园对此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本人就谈谈有关家长工作中“家园共育”开展的感受和体会。
一、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一)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
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召开学期家长会之前,教师提前向家长们做一份问卷调查表,搜集到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点,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抛出问题,集体讨论后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好的教育经验及方法。这样的参与式讨论让每位家长都能积极参与,有机会发表见解,融洽地对话与交流,更能有效地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又如:在小班新生家长会中,教师针对小班新生交往能力缺乏导致幼儿争抢或抓伤的现象与家长一起展开讨论,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被抓伤了很心疼,那肯定想要孩子“打”回去!觉得教师对幼儿管理不到位!而有的家长却觉得孩子年龄还小交往能力缺乏,也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是很难免的。我们成人应该要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交往,适应集体生活。此话一出,其他家长也都觉得很在理,都积极响应,很轻松地解决了家长们对教师的错误看法,这就是平等对话的魅力所在。
(二)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目前我园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信息链接,我们经常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每个班级还建立了班级QQ群,家长、老师们在QQ群里能自由畅聊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总能比较及时、快速地解决到家长们的困惑;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宝宝直通车”系统,为每个幼儿都建立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老师们可以将孩子在园不同的活动情况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幼儿档案中,让家长们能够了解得更全面、细致,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们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既时尚又便捷的方式,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
当然,电访的沟通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性格特点普遍存在着他们的“两面性”,在家和在园的情感、行为截然不同。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而回到家庭中,由于父母教育行为存在着某种偏差或经验不足,又或是一些父母在外地工作,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许多行为习惯或个性上产生问题。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如:有的幼儿在园样样都吃而在家中从来不吃蔬菜或具有严重的挑食现象,家长对这种问题束手无策,作为老师,除了在幼儿园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其教育,当幼儿回到家中后,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话跟家长聊一聊,及时沟通教育策略,对孩子进行督促纠正。又如:幼儿爸爸妈妈长期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疏导,导致孩子比较内向等现象,这时我们可以与其爸爸妈妈进行电话沟通,指导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陪伴孩子,关注其心理的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家长工作将更具有实效性,家长们也会更加认可老师的工作,那么,家园的相互信任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三)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我们做到了“四公布”:
(1)召开新学期初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
(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
(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
(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消息栏或者家园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如第六周小班教师针对本月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在“请您配合”中写到:“请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参观汽车4S店了解相关知识,并收集各种纸盒制作亲子手工汽车,并带来幼儿园进行车展活动。”又如中班的环保活动,老师在消息栏中提到:“为了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我们将开展‘小小义工活动’,请家长配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垃圾袋带来园”。短短几句话既使家长明确了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做。
二、家园有效互动,促进家园同步教育
(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小班主题教学《车子叭叭叭》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各种车辆图片及孩子的玩具车带到幼儿园来,并按类型布置成“停车场”或者“车展店”等,供孩子们认识、探究。在中班主题教学《幸福一家》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大量的全家福照片等带到幼儿园来,老师则将幼儿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小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活动,每个班都设置了不同的区角,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老师收集了很多与区域主题相关的废旧物品,经过清洁处理后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加强了不少!由于家长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园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另外,家长委员还承担组织班级家长小组活动的任务,定期组织家庭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小组活动,这样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加强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度,也更有效地团结班级其他的家长们。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家园有效共育。
(1)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并邀请比较资深的教育专家前来幼儿园讲课,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及时指导教育误区,提供有利的教育方法。如:针对大班幼儿的家长,我们专门开展了相关“幼小衔接”的家长学校讲座,让大班幼儿的家长提前了解到孩子入学前该做哪些知识及心理方面的准备,家长们则有针对性地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一系列幼小衔接工作,而不是盲目地给孩子灌输式大量的题目、课外班等等;又如:针对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了解,我们专门邀请资深讲师杨智钧教授来我园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以此让更多的家长走出育儿的盲区。这样类似的学习,家长们每次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家长们的指导性比较强,也是很可取的。
另一个是家庭亲子小组活动指导。我们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家庭亲子小组,每个小组由家长委员来担任组长,教师们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题、各大、小型活动、节庆日及社会感恩方面为基本内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来制定活动方案供家长们参考,组长带领各自的组员们定期组织家庭亲子小组活动,教师以轮流的形式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既能推动家园教育活动的共同开展,又能推动亲子间、家庭间的感情,更是促进了班集体的团结,让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渐增强,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2)以幼儿园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园有效共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家长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载体,来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比如,请家长助教参与幼儿的教学工作。在大班的主题教学“牙齿咔咔咔”中,老师邀请了一位牙医爸爸来当“家长助教”,为幼儿介绍了牙齿的构造及护齿方法,而且带领了幼儿了解了细菌的滋生,让幼儿对牙齿及细菌又有了更新的了解,比教师说教的方式效果好多了!
再如,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配合老师完成教育工作。在我们的阅读课题教学与思维课题教学中,老师常常会布置“亲子作业”供家长、孩子一起完成,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指导幼儿阅读的正确方法,或者引导幼儿思维的方法,在无形之中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家庭亲子活动当中,家长们也在这其中与老师教育观念逐渐达成一致,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其次,让家长参与幼儿各种大、小型表演或各竞赛型活动中,以达到家园目标一致。我们邀请家长来班上与孩子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而且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家长的参与还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种参与大大提高了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得家园共育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10
关键词:家校;沟通;桥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46-01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有一些教师与家长积极合作的事例,但有一些情况却并非如此。威拉德・沃勒在他的《教育社会学》中,对此也直陈己见: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家长同教师之间应该是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他l们都希望孩子的情况向符合孩子最高利益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家长和教师之间处于一种互不信任、甚至是敌对的状态。尽管双方都为孩子着想,但是双方差异如此之大,导致冲突根本无法避免。家长和教师似乎天生就是敌人,一方的存在注定是让另一方不愉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呢? 我想从以下两点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从教师的角度
在现行教育中,就连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也感觉到,在老师面前,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最终还是“听老师的”。很多家长甚至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教师就是标准。相对家长而言,教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教师有着进行教育教学所必须的系统文化知识和专门的学科知识,他们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以教育、教学为职业的专职人员,他们懂理论、有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还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使教育权力的专职人员。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紧缺,特别是优秀教育资源的紧缺,形成了教育的卖方市场。重点学校的存在,更加巩固、强化了教师的这一优势地位。在城市重点中学的老师面前,孩子的家长点头哈腰者有之;孩子一有过错,陪小心、陪不是者有之;逢年过节,大包小包送礼者亦有之,甚至以各种名义摆“谢师宴”来获得教师的好感。
从对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观察和一些家长的体会来说,双方间的关系大多数是不平等的,甚至有的老师把家长当作学生来批评。在这样的不平等关系中,一方依自己的计划办事,另一方则看着对方的眼色行事。如班上的家长会,都是由学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家长百忙之中参加会议,充其量只是一个“听众”。“而且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单向的。他们的交流是从教师流向家长的,家长则是在汇报性的语言中了解孩子的情况。”由此不难看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必然会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对立,致使他们之间难以交流。
二、从家长的角度
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难免会溺爱孩子,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一旦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有一点不好的反映就会不高兴,就觉得是告状。认为是老师教育不当,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甚至还会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质疑,对老师不信任。由于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于是对学校教育有强烈的期待,一旦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当那些“大发雷霆、无理取闹”而且“凌驾于教师之上”的家长指责老师时,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尊重和理解教师!某些自以为是教育专家的家长常常以自己的观点去评价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却对自己孩子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及不良行为漠不关心。
从以上两点来看,造成老师和家长之间不能相互交流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力量的均衡,以及教育责任归属问题。那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怎样才能不变质为告状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端正和家长交流的态度,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首先要明确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不是出于偶然,不是因为学生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由于碰到自己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更不是准备把责任推卸给家长时,才想到和家长取得联系,而是为了和家长真诚的交换意见,共同商讨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才与家长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与家长的交流,把家长作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联系,以便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避免某些教育中的失误。其次,在和家长交流时,要以赏识孩子为前提,多赞赏孩子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也就不会把教师反映的情况视为告状。
2、教师与家长要互相尊重。教师与家长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应该相互理解并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教师不能因为懂得教育规律而轻视家长,对家长合理的建议不能不屑一顾,甚至流露出厌烦的情绪,或使用讽刺,奚落 、 挖苦性的语言对待家长,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的家长更不能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和家长有分歧,也要心平气和的用诚恳婉约商量的口气说明道理,以理服人。同时家长也要主动协助教师了解和管理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发挥模范作用,并真诚的和教师合作。
3、针对不同的家长,教师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由于家长所处的家庭环境和自身的文化修养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交往,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对于后进生的家长不要当众提出批评 ,要帮助他们树立教育好自己子女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除了让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还要和他们一起确定孩子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特别要提醒他们注意对自己孩子进行优良品质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