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供水现状

农村供水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统一管理和村镇自管两种模式,担负农村6乡3镇1场的农村饮水,供水人口达17.65万人。目前农村日供水量最高3.4万立方米,最低0.64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达834万立方米,共建成集中供水农村水厂有9座,机井28眼,蓄水池6座,水塔1座,铺设管道1768.37公里,其中农村供水管网管道1710.12公里,并入城市供水管网管道58.25公里。

水源情况:匹里青净水厂水源为从科克塔斯水库水源,其余水厂水源为机电井抽取深层地下水。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农村自来水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导致供水系统发生重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主要包括:

1、农村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污染;

2、地震、洪灾等灾害导致取水受阻,泵房塌陷、机电设备等生产设施毁损;

3、消毒、供配电等设施设备发生火灾,爆炸、严重泄漏事故;

4、农村主要输供水干管和配水系统管网等供水设施发生管道损坏,大面积爆管,或因其他灾害导致大面积停水或供水严重不足;

5、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影响供水安全

6、投毒、破坏或恐怖活动导致水厂停产、供水区域大面积减压等;

7、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8、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等。

(三)供水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故所造成影响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供农村供水事件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Ⅰ级是指:

⑴受突发事件主要因素影响,使水厂的生产或供水能力严重下降,造成1个水厂80%以上的供水范围停水,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农村供水水源地或出厂饮用水遭受重大污染,造成农村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病毒、细菌等部分指标严重超标,必须立即停供的。

⑶大量高浓度污水、有毒有害等物质进入水源地,水厂必须停止配水的,并且在24小时内不能恢复水源水质要求的。

⑷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破坏等情况导致水厂取水水源严重不足,或水厂消毒,输配电等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使2座水厂无法正常生产时间达3天以上。

⑸因一个水厂供水主干管道爆裂,导致供水片区2万人无水的,并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Ⅱ级是指:

⑴受突发事件主要因素影响,使农村供水水厂的生产或供水能力大副度下降,造成一个水厂供水片区50%~80%的供水范围停水,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农村供水水源或出厂水遭受严重污染,造成农村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一般化学、细菌等部分指标超标,影响到居民用水安全的。

⑶大量高浓度污水、有毒有害等物质进入水源地,水厂必须停止取水的,并且在12小时内不能恢复水源水质要求的。

⑷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破坏等情况导致水厂取水源严重不足,或水厂水消毒、输配电等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使一个水厂供水片区30%以上,无法正常生产时间达3天以上。

⑸因一个水厂供水主干管道爆裂,导致供水片区大范围断水且影响人口达1万人以上的,并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Ⅲ级是指:

⑴受突发事件主要因素影响,使农村供水水厂的生产或供水能力下降,造成农村一个水厂30%~50%供水范围停水,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农村供水水源或出厂遭受污染,造成农村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等部分指标超标,影响到居民不能正常使用的;

⑶因供水主干管道爆裂,导致一个供水厂供水范围断水且人口在5000以上的,并且在12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Ⅳ级是指:

⑴水厂或加压池的生产设施设备,供水主管等发生故障,使制水或供水能力下降,造成一个水厂局部片区无质、无水,影响人口达2000人以上,且48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水厂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受相关因素影响,使农村供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3项常规检测指标超标,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的。

(四)预案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工作小组及各乡镇(场)有关职能部门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指挥部设办公室,成立指挥部领导小组。

总指挥:叶尔江·库依西拜(政府副市长)

副总指挥:周力军(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党委书记)

成员单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各乡镇场、市应急管理局、伊犁州生态环境局分局、卫健委、疾控中心、交通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消防大队、供电公司。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综合协调组织机构、日常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现场处置机构和专家组组成。

三、供水事故应急体系运行机制

(一)预警与报警机制

基层供水站所、乡镇(场)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供水事故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可能导致发生供水事故的早期信息有:

①农村水源地、水域发生重大有毒有害物泄漏、污染的;

②水源水位过低或枯竭,取水困难的;

③地震、洪水、农村供电系统

发生事故等,影响到水厂取水和生产安全的。

根据早期信息、监测信息,对应可能引发供水事故进行预警。预警和报警信息应该及时、准确地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各级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日常工作机构。

预警和报警信息应包括:供水事件预警的级别(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警示事项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程序和时限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有及时上报突发供水事件的权利和义务,发生突发供水事件的单位,无论事件级别大小,基层供水站所都应在1小时内向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报告,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接报后,调查取证,收集情况,初步判定事件级别和类别,在2小时内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2)报告方式与报告内容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基层供水站所要立即如实向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报告。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如情况紧急,可先采用应急专线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后补的方式。

报告应涵盖下列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简要经过,初步判断事故原因;

②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用户(减压、无水)范围,影响人数,事件发展趋势;

③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④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相关事宜及其他需上报的事项。

⑤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签字或加盖单位印章、报告时间。

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先期处置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有关预案,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同时,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应急响应

农村供水系统事故发生后,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应急、抢险、排险、抢修等方面的工作。

(1)应急响应程序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时或即将发生,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并由领导根据突发事件的状况,初步确定事件响应的级别,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或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向上一级领导报告。成立应急指挥部,召集成员单位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状况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处置的最新进展情况。

(2)应急响应的主要工作内容

①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

②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③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关系、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④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

⑤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⑥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四)信息

(1)农村突发性供水事件的有关信息必须经市政府认定后,由专门机构对外进行,满足市民知情权,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2)信息应及时、准确,供水站及其他部门不得随意或恶意传播与供水事故有关的信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的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3)信息可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告示等方式进行。

(五)应急监测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分局、卫健委按照职能分工分别成立供水质量应急监测组和供水水源质量或环境污染情况监测组,到突发供水事件现场实施不间断的跟踪采样、分析,及时报告监测结果,并对事态危害的发展趋势和影响程度作出分析、预测,提出处理建议。

(六)应急安全与防护

根据供水事件的性质(如水源污染、水质事故),指挥部通过媒介等宣传渠道,立即向群众宣传,主要内容如下:

①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及时通知停水,若发生不符合饮用要求的自来水已进入供水管道内,要通知到户放空管内污水。

③如发生长时间停水,应在停水区设置临时供水设施,保障日常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七)突发事件时期的应急供应与社会稳定

(1)突发事件时期的应急供应

在指挥部命令,宣布农村供水进入应急警戒状态后,各应急小组立即开展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在农村供水水量和供水水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

应急供应期必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通过农村广播通知单位和居民做好储水准备应急,各单位和家庭利用自备的水池、水缸等设备储水。

②启动农业设施自备水源开足设备,保证供水,并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水质进行化验,确保达到饮用水标准。

③根据供水管网布局,合理调配供水管网压力,或分时段分片供水。

④局部片区持续缺水,调配运水车辆送水。

⑤对的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统一调配,并考虑从周边县调运等,必要时无偿发放给农户饮用。

⑥在事件影响区内,尽可能多的设置饮用水发放点,方便居民取水。同时启用配备送水车,送水到户。

(2)突发事件时期的社会稳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发生后,为防止因“水慌”产生社会不稳定以及乘机哄抬涉水商品物价,抢水或破坏农村供水设施取水的事件发生。由市公安局牵头,市物价、工商和所在地的乡镇(场)紧密配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公共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应急终止

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立即恢复正常供水。经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审核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根据市领导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提出,报市政府或者市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应实施应急状态终止。

应急结束遵循“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有关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决定,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

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原因已经消除。

(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提出终止请求,由总指挥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继续对事故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指挥部指导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及供水站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编制事件处置工作总结,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上报指挥部。

(九)善后处置

突发供水事件终止后,市政府应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供水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市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四、应急保障

市供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供水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供水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交通、供电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指挥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地点设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办公室应指定专门场所的设施,满足决策、指挥和对外应急联络的需要。基本职能包括:

①接受、显示和传递农村供水系统事故信息,为专家咨询和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②接受、省级传递、市级供水系统应急组织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

③为应急处置指挥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传输提供条件。

(二)信息与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市突发供水事故的环境信息和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建立农村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

(三)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队伍及装备保障

各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内容提供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基本信息,建立装备储存库随时调用。主要有: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专家咨询和工程技术力量、工程设施抢险专业队伍及应急管理力量等。

(四)医疗卫生保障

突发供水事故后,必须快速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在市卫健委指导下,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转运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同时要根据突发供水事故的特性和需要,做好疾病控制、消毒隔离和卫生防疫准备,并严密组织实施。

(五)治安保障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后,市公安局负责应急工作中的治安保障,武警支队予以协助和配合,并负责相关保卫工作。事故所在乡镇(场)协助做好治安保障工作,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迅速组织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

(六)物资保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保障抢险救援队伍的相应装备投入;市卫健委负责组织药品的储存、供应;应急工作中应急物资的调用,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建立突发性供水事件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建立与其他县物资调剂供应渠道,以便需要时可迅速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七)经费保障

对突发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和有关救援物资储备资金,从政府预备费中列支。各有关单位根据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需要,可先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特殊紧急状态下,经报指挥部领导同意,可先开支后补办审批手续。

(八)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突发供水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委员会。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与有关专家的日常联系,并针对突发供水事件的类型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专家信息系统。同时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供水事故开展监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方法的研究。

五、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协同市应急管理局或市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乡镇(场)、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要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二)宣传和培训

市农业农村(水利)局会同宣传、教育、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市民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用水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公众对突发供水事件的防范能力。

供水站和相关保障部门应加强突发供水事件相关专业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管理。按照供水应急预案及相关的单项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供水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供水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乡镇(场)、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要针对本地区特点开展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三)责任与奖惩

突发供水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供水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供水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篇2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 设计 施工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科学评价、合理规划、实施涉路工程项目,对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和行政许可管理,为公众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技术进行研究。

1 涉路工程对公路安全影响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多易破坏主路路面排水系统,接入道路与公路交叉接坡处易形成跳车,出现路面破损、结构破坏,影响主路使用寿命。同时交叉路口接入使得交通冲突点增多,影响主路交通通行能力,诱发交通事故[1]。

2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

2.1 设计方案评价

2.1.1 间距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为保障公路通行的安全、快速、便捷与安全,应避免公路过快街道化、市场化,减少视线障碍,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平行与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平面交叉间距应尽量拉大。

2.1.2 视距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出入口必须保证视距良好,在接入道路与主路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因此应修剪灌木、清除有碍通视的构筑物。

2.1.3 平纵线形

平纵线形主要是为了保证视距和排水,接入道路应满足以下要求:道口与公路的交叉不得小于45°,道口标高应小于路面设计标高,与公路边缘过渡段纵坡一般不大于3%,开口转角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道口设置应当保持公路路面、边沟、截水沟的排水顺畅,侵占公路边沟的应当设置盖板或管涵;相交公路共有部分应调顺接坡,达到横坡适度,以保证排水顺畅。

2.2 施工方案评价

2.2.1 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其间应设置至少3m长的过渡段。过渡段的路面采用两种路面呈阶梯状叠合布置。混凝土面层毗邻该接缝的1~2条横向接缝应设置胀缝。[2]

2.2.2 施工管理措施

涉路工程的施工和维护作业应按照国家和交通行业有关要求进行交通组织,尽量减少涉路工程作业对交通流和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

2.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2.3.1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在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施工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增设道口处设置施工作业区[3]。

2.3.2 正常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接入主路时,应根据主路的等级、交通量及运行速度等因素和接入道路交通量确定交通管理方式。

2.4 应急救援预案评价

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应按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检查应急预案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施工期间是否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3 应用案例分析

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为方便周边政府机关、居民以及104 国道过往车辆的近距离加油,拟将进、出两条引道接入104国道左侧硬路肩。

3.1 设计符合性评价

(1)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紧邻104国道,距离下游规划交叉口(104国道与峨眉路交叉口)大于200m,距离上游交叉口(104国道与太行路交叉口)大于150m,符合规范要求。(2)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出入口分开设置,出入口引道宽度10m,与104国道搭接处宽度均为25m,外侧转弯半径9m,引道坡度5‰,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均符合规范要求。(3)104国道场区段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加油站出入口引道为水泥混凝土,二者在进行搭接时应遵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有关规程规范。(4)现状出入口引道之间绿化带内种植的是高大乔木,为保证安全视距和绿化带内种植树木的规整及美观,将出口引道至入口引道之间宽度为4.5m的区域改种,改种灌木的高度不得大于1m。

3.2 施工方案评价

(1)加油站出入口引道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中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各种路用材料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入口引道与104国道搭接处要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应的条款进行。(2)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以及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施工,要按照图纸施工,认真执行施工规范。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员,积极的接受监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3.3.1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为保证施工路段的交通顺畅,不发生堵车及交通安全事故,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增设道口处用彩旗进行围拉并用水马进行围挡。

3.3.2 正常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在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出入口引道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申请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以确保104国道的交通安全和出入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车辆的安全。

3.4 应急救援预案评价

(1)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在施工期间应将应急救援预案落到实处。(2)要经常检查应急预案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综合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可行。

参考文献:

[1]袁毓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技术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8,(05):28-31.

篇3

关键词金质工程RMAN 数据安全 备份 恢复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金质工程”是国家级电子政务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金质工程”是一个面向多级质检机构,面向企业和社会,依托国家和地方各自优势,采取条块结合、联合共建的方式,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并与海关、工商等部门相关联的全国性的综合性信息化建设工程。主要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核心业务系统组成,典型业务系统包括:执法打假快速反应系统,检验检疫风险预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系统,认证认可系统,标准化管理系统,WTO/TBT-SPS通报管理系统和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等。伴随各应用系统的深入推广应用,质检业务对信息化应用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将日益严重,重要信息数据的丢失危害重大,保障各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问题日益凸显。

金质工程一期建设完成的系统平台以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取代了很多人为的工作,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它又是那么弱不禁风,服务器主板上的芯片、电路板、内存、电源等任何一项产生异常,都会导致硬件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当然.这些损坏可以修复,不会导致应用和数据的损坏。如果硬盘损坏,将会导致数据丢失,此时必须用备份恢复数据。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已经存在很多备份策略,如RAID技术,双机热备、集群技术等。有很多时候,系统的备份的确就能解决数据库备份的问题,如磁盘介质的损坏,往往从镜相上面做简单的恢复,或简单的切换机器就可以了。但是,上面所说的系统备份策略是从硬件的角度来考虑备份与恢复的问题,这是需要代价的。我们所能选择备份策略的依据是:丢失数据的代价与确保数据不丢失的代价之比。还有的时候,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假如你误删了一个表,但是你又想恢复的时候.数据库的备份就变得重要了。

质检核心业务数据都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数据库不能提供服务造成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的,一旦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其相关的业务活动如行政许可、认证认可、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等都将被迫停止。随着各类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系统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应用系统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使用者希望获得稳定持续数据支持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收到了质检各级信息化领导的高度重视。关键业务数据都实施了经常性备份,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就可实现快速恢复。

2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

所谓备份,就是把数据库复制到转储设备的过程。其中转储设备是指用于放置数据库拷贝的磁带或磁盘。完整正确的备份是保证可靠恢复的前提。Oracle 8i以前版本的数据库采用手工备份,系统维护工程师事先要做好周密的备份计划,查阅所有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归档日志文件、网络配置文件以及口令文件等,备份过程要谨慎操作,中途不能出错,否则,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后果,已经备份的数据文件也无法使用。

简单的按照备份进行的方式,可以分为逻辑备份、冷备份(脱机备份)、热备份(联机备份),其中冷备份与热备份又可以合称为物理备份。

RMAN ( Recovery Manager,RMAN)是Oracle公司自Oracle 8i版本之后提供的一种专门备份工具,能够实现数据库定制备份、自动备份等功能,简化了备份和恢复操作,降低了手工备份的复杂性和风险,提高了备份操作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RMAN方便可靠,平台一致,较大的基于Oracle的数据中心一般都使用RMAN执行备份和恢复作业。为合理编写数据库备份和恢复脚本,有效实施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作业,充分发挥RMAN功能,我局通过正确理解RMAN基本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有针对性的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特种设备监督监察系统等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并编写了相关的脚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RMAN组成结构:RMAN 一般安装在数据库客户端,由RMAN命令执行器、目标数据库及其实例、恢复目录、介质管理库等四部分构成。

RMAN命令执行器与实例:RMAN 命令执行器本质上是一种命令解释程序。它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并将其翻译成PL/SQL指令,通过网络连接目标数据库并将PL/SQL指令传送给数据库实例中的DBMS-BACKUPRESTORE和DBMS_RCVMAN两个PL/SQL程序包(这两个程序包由脚本CATPROC.SQL在创建数据库时自动创建),再由这两个PL/SQL程序包从目标数据库控制文件中获取备份知识信息,按照其中的指示要求,对目标数据库实施备份、还原、恢复或其它控制操作。

目标数据库是RMAN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对象。RMAN通过数据库实例与目标数据库控制文件紧密相连。控制文件是一种二进制文件,是数据库执行恢复动作的入口,也是RMAN启动备份和恢复工作首要访问对象。RMAN执行恢复操作时,通过控制文件找到备份路径和备份文件,然后执行还原和恢复任务。如果控制文件丢失,就无法获取相关信息来启动恢复工作。因此,控制文件的存在和正确是确保完成备份和恢复任务的关键。

RMAN 在备份操作完毕之后,立即将备份文件所在位置、备份文件大小、备份时间以及文件头部的系统变更流水码SCN等信息及时写入控制文件。恢复时,目标数据库首先恢复控制文件,然后再恢复其他文件。因此,一般不轻易重构控制文件,虽然重构控制文件可以重启数据库,但是会导致原先控制文件备份的废弃和原始控制信息的消失。恢复目录的存在强化了控制文件的可靠性,但真正指导目标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作业的仍然是控制文件而并不是恢复目录。

恢复目录是独立于目标数据库且位于异地数据库的特定存储空间,用于记录目标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信息,是目标数据库控制文件中有关数据备份内容的一个精确副本。它包括一些基本表、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以及程序包等,建立恢复目录具有显著优点。一是提高了目标数据库控制文件的可靠性。一旦数据文件和控制文件同时破坏或丢失造成数据库无法启动,RMAN将首先连接到恢复目录,通过恢复目录来恢复目标数据库的控制文件,然后再通过控制文件陆续还原和恢复数据文件和配置文件等,最后启动数据库。二是拓展了功能。通过对RMAN配置永久参数,存储并启动脚本对备份作业打包,在操作系统的配合下,可以用流水方式定时自动完成数据库备份作业,这进一步简化了备份操作,减轻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备份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恢复性。

需要注意的是,为维持恢复目录和控制文件的一致性,数据库管理员应当在目标数据库文件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执行同步操作,将所有更新写进恢复目录。

介质管理库与备份设备:介质管理库(Media Manage Library,MML)是RMAN为众多第三方存储设备供应商提供统一接口,例如磁带设备等,使得不同设备都能写进RMAN的输出数据。磁带设备虽然占用空间大,但是由于价格低廉,备份容量大,可靠性较高,因此,大型数据中心一般都需要介质管理库的支持。

RMAN运行机制与技术特点

RMAN块级操作机制:RMAN 支持小粒度的块级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与传统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级操作不同。首先,RMAN将需要备份或恢复的数据文件从存储设备中以块方式读人缓冲区,然后,在缓冲区中接受程序包的检查。程序包主要检查数据文件数据块的头信息,如果发现此数据块存有数据,就将该数据块传送至输出缓冲区,等候写人磁盘或磁带。否则,如果是空白数据块,则将其移出缓冲区。继续读取和检查下一个数据块直至完毕。当输出缓冲区装满时,程序包立即启动写操作,将数据文件写进指定的存储空间。

块级操作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压缩了备份占用空间。传统的文件级备份,不论数据块空白与否都不加区别地予以备份,备份空间与原数据文件空间同样大小。块备份通过检查,放弃了对空白块的备份,备份空间得到了压缩;二是正因为采用了块操作,RMAN才具备了支持增量备份的物理机制,使用增量备份可以大幅度减少备份工作量;三是支持数据块单独恢复。对于个别损坏的数据块,可以从归档日志文件中,依据文件号与数据块号,找到对应的原来完好的数据块执行还原操作即可,文件不必脱机,更不必对整个文件采取恢复操作,其他数据库对象在恢复过程中仍然对用户正常开放,减少了对用户的干扰,同时显著减少了恢复工作量和恢复时间。

块备份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利用操作系统进行手工复制归档日志时,一般用户无法判定归档日志进程ARCn是否还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用户备份了一个正在进行写入活动的归档日志,那么得到的可能是一个不确定的、不完整的归档日志备份,这种备份为将来恢复留下漏洞和隐患。RMAN利用块操作机制与RDBMS进行内部协同,完全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

增量备份机制:数据库完全备份要备份数据库的所有数据文件,执行的是文件级备份,备份工作量大,时间长,一般定期作业。对于某些大型数据库,数据量虽然很大,但是变化并不频繁,如果每天都要进行完全备份,无疑是一项很重的负担。为此,RMAN提供了增量备份机制。所谓增量备份,是指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内容发生改变的数据块的一种备份方式。增量备份并不备份那些内容没有变化的数据块,备份工作量可以显著减少。RMAN支持多级增量备份,备份时指定增量级别,增量级别n可以取0,1,2,3,4,以此作为比较内容的参照标记。增量备份策略如下图所示:

RMAN 一般备份过程是:

(1 )执行完全备份,亦即进行0级增量备份。备份所有数据文件的数据块,不论数据块内容更新与否。所备份的数据块中的内容作为今后其他级别增量备份进行数据块比较时的参照。

(2) 指定增量级别,实施增量备份。增量备份的主要工作是将当前数据块与上次增量备份数据块进行比对。有两种比对方式,一是所谓累积增量备份,其用于比较的对象是上次低一个级别的增量备份的数据块。二是所谓非累积增量备份,其用于比较的对象则是上次同等级别增量备份的数据块。

二者的备份机制相同,不同之处是用于比照的对象不同。备份时,用当前数据块与上次同等级别的或者低一个级别的增量备份数据块进行比对,比对的内容是数据块头部的系统流水变更码SCN。如果发现,当前数据块的SCN大于上次备份数据块的SCN,则备份之。否则,予以放弃,继续取下一数据块进行比较,直至所有数据块对照、备份完毕。显然,将某一阶段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所有级别的增量备份都应用于完全备份,相当于执行了一次完全备份。由于增量备份工作量不大,因此这种形式的完全备份工作量很小。

通道是目标数据库与备份存储设备之间的一种数据连接。服务器为每个通道启用一个通道进程,每个通道备份两个文件。通道进程调用PL/SQL程序包,再由程序包访问控制文件。程序包按控制文件指示,找到一系列需要备份的文件,并在内存缓冲区为它们分别开辟输人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备份块(Backup Piece)是RMAN备份作业时在存储设备上建立的一种具有专用格式的输出文件。

这种文件包含来自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数据块的物理存储文件,只能专门由RMAN在恢复操作时使用。RMAN为每一个备份块建立4个输出缓冲区,供通道将数据文件输出到指定存储设备。

对于磁盘操作来说,启用多个通道可以加快数据备份和恢复速度。例如申请8个通道,就意味着可以有8个进程同时访问磁盘,多通道备份对于大型数据库数据备份作业,增速效果比较明显。但应注意,通道的输人输出缓冲区虽然内嵌在进程全局区(PGA)内,不与系统全局区(SGA)发生内存竞争,但是,启用通道需要消耗物理内存,只有拥有足够的内存资源才有可能分配较多的通道。否则,系统不仅不能增速,反而因资源消耗过大,可能造成用户的合理请求而无法响应,最终导致系统瘫痪。

因此,用户在执行备份作业时,应当在备份速度和消耗资源代价之间进行权衡。系统默认配置了三个通道,一般数据量的备份和恢复作业都可以得到较好地满足。

这里的恢复主要是指数据库介质恢复,它包括数据库还原和数据库恢复两个阶段。手工还原作业时,用户首先找到所需要的备份文件,然后利用操作系统备份命令,手工将备份传送到数据文件原来所在位置,完成还原工作。RMAN还原比较简单,它利用所收集的备份信息,在Restore命令发出后自动完成相关还原工作。数据文件还原之后,RMAN就着手启动恢复进程。RMAN首先检查是否存在能够加速恢复的增量备份文件,如果增量文件存在,则直接利用增量文件进行恢复。如果增量文件不存在,则继续判断能否从备份中还原归档日志文件。如果能还原日志文件,那么还原这些归档的日志文件,并将归档日志文件中的修改应用到数据文件中,使得还原的数据文件能够继续保持与控制文件同步。需要说明的是,RMAN是自动进行上述过程的,并不需要人工干预。

3 RMAN备份与恢复在金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3.1数据备份

1. 开启数据库归档模式

步骤如下:

a备份pfile

create pfile='C: \pfile0922.ora' from spfile;

b 设置归档日志位置(在Z盘新建文件夹archivelog)

alter system setlog_archive_dest_1='Z:\archivelog'

c 修改log_archive_start为true

show parameter spfile

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start

ALTER SYSTEM SETlog_archive_start=truescope=spfile;

d 开启归档模式

shutdown immediate

startup mount;

alter databsse archivelog;

alter databsse open;

archive log start;

2. 建立相关文件夹

a 新建文件夹script(存放rman备份脚本和备份日志log),路径为:D:\oracle\script

其中,rman 备份脚本分别为:rman0.bat、 sql0.rman 和rman1.bat、sql1.rman

b 新建文件夹rmanbak(存放数据库备份和备份日志log)路径为Y:\ rmanbak

3. 部署备份脚本

在windows下添加计划任务

每周六晚上23:00进行整库RMAN全备份(rman0.bat调用sql0.rman数据库全备脚本);

周日-下周五晚上23:00进行RMAN增量备份(rman1.bat调用sql1.rman数据库增量备份脚本)。

Rman0.bat

@echo off

set oracle_sid=oracle

set oraclepath="D:\oracle\ora92\bin"

%oraclepath%\rman target / msglog D:\oracle\script\log\%date:~0,10%.log cmdfile=D:\oracle\script\sql0.rman

Sql0.rman

run

{

allocate channel d1 type disk;

backup incremental level=0 format '\\10.1.180.195\rman_d\1011804rmanbak\RMAN__%d-full%T%U' database;

backup format '\\10.1.180.195\rman_d\1011804rmanbak\RMAN_ARCH-full%T%U' archivelog all delete input;

release channel d1;

}

crosscheck backup;

delete noprompt expired backup;

delete noprompt obsolete;

Rman1.bat

@echo off

set oracle_sid=oracle

set oraclepath="D:\oracle\ora92\bin"

%oraclepath%\rman target / msglog D:\oracle\script\log\%date:~0,10%.log cmdfile=D:\oracle\script\sql1.rman

Sql0.rman

run

{

allocate channel d1 type disk;

backup incremental level=1 format '\\10.1.180.195\rman_d\1011804rmanbak\RMAN__%d-full%T%U' database;

backup format '\\10.1.180.195\rman_d\1011804rmanbak\RMAN_ARCH-full%T%U' archivelog all delete input;

release channel d1;

}

crosscheck backup;

delete noprompt expired backup;

delete noprompt obsolete;

3.2 数据恢复

模拟数据文件不能还原到原地的文件级完全恢复。对于能够还原到原始位置的数据文件,系统管理员只需执行Restore命令即可。对于原文件存储空间因磁道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无法将备份文件还原的情况,应先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异地,然后执行数据文件切换,也可完成数据恢复操作。下面的脚本模拟了后一种情况。

第一步 ,数据文件异地还原和切换。

RMAN > run

{

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g:\U ser0l.dbf' to K:\U ser0l.dbf

restore datafile K :\U ser0l.dbf

switch datafile g:\User01.dbf' to datafilecopy ‘K:\User01.dbf

}

第二步 , 数据文件恢复并打开数据库。

RM AN > run{

recover datafileI K:\User0l.dbf;

sql 'alter database open’;

}

4 结语

基于RMAN的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在金质工程数据安全中的具体应用,与以前的手工操作相比,具有备份可靠、功能适用、平台一致、操作简单等优点。应用系统管理员现已熟练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依据数据库运行工况和任务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备份与恢复策略,不仅降低备份和恢复操作的复杂程度,减少工作量,也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原来管理员备份一个业务系统需要耗时近10个小时,数据容量近2T,现通过增量数据备份减少了近1T的数据,同时备份时间也减少了4个多小时。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河等 Oracle 9i 数据库培训教程(高级篇)[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马和邦 周建中 赵萍 基于RMAN的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机制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8.3 49-52

[3] 何平等 基于Oracle l0g 的VLDB备份与恢复技术 [J].计算机工程,2006,32(19);79一81

[4] 程文芳 基于Oracle的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5] 余以胜 Oracle数据库备份解决方案的研究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6.1 118-119

篇4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设计;应用

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有效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工程建设安全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1]。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程建设安全控制信息化阶段,在该阶段中信息技术有效地与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在工程建设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当前工程建设的大势所趋[2]。设计和应用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能够使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和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在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管理,使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一、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及研究的现状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系统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对工程建设有着长期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3]。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工程建设安全的管理,并颁布了相关的工程建设安全立法,为建筑安全建设提供了依据,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在关于我国工程建设安全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我国主要是以安全评价方法及模型为主,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只是理性的,难以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工程建设项目[4]。对工程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决策分析,但是不能适用于监督管理。而对于一些省市地区开发的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我们发现他们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些重要元素都有一定的覆盖,比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重大危险源及安全事故的管理等,同时也具有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特色,比如应急救援系统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等。但是我们也发现,他们信息化系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缺乏对工程建设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有效管理手段,比如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法对工程建设企业进行年度考核,对工程建设企业及人员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分等;其次,没有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与信息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比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月度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行自检等;最后,重录入,轻管理,这也是政务类软件经常碰到的问题。尽管信息系统收集的信息较多,但并没有较好地分析处理数据,比如对工程建设企业年度考核情况的,工程建设企业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结果定期等[5]。

二、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建立的重要意义

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工程建设的安全的控制,这对整个工程建设施工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工程建设施工中设计和实施安全控制系统是保障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工程建设施工中设计和应用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效保障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

关于工程建设安全主要包括建设施工的安全、建筑自身的安全质量以及建设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工程建设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决定了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因而,对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进行有效的监察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的工程建设环境的监测主要是由人来完成的,常常具有过多的主观性,同时也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6]。因此,采用远程监控、数据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及时地收集工程建设的详细资料,并将有效信息传输,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中的工程建设施工风险预警机制和工程建设施工救援应急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为工程建设的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工程建筑中往往有着较多的参与者,其中包括工程设计者、工程业主、施工方、承包方以及检查方。这些参与者都拥有着自身的信息,但是由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较为封闭且十分分散,同时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慢,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效率、质量以及安全。通过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将参与者的信息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的管理,同时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实现信息的共享[7]。在该平台上,参与者能够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并和其它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进而促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

(三)促进工程建设决策科学化和管理高效化

工程建设是处在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些都决定了工程建设施工以及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因而,如何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当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难题。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收集工程建设的各项资料,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预警,通过对施工周边环境以及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帮助管理者直观分析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以实现快速、有效的管理[8]。

三、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关于数据库的设计

在进行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是需要将数据库建立起来,为该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数据库的设计是将工程建设相关部门的各种安全资料收集整理出来,并将其输入到系统程序中,奠定了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含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施工所使用的的技术安全、监测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关的安全检查。[9]施工安全技术方面主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指导,指导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风险。

(二)关于功能体系的设计

在进行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功能体系是该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安全业务控制和安全总控。安全业务控制是以安全知识数据库作为基础的,它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有效控制工程建设的安全。安全总控则是以对工程建设的整个工程进行实时监控,将工程建设中所有的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和处理。之后,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决策,同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的解决和调控,使整个工程建设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该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信息及用户管理、数据分析功能以及决策功能。

四、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

(一)工程建设施工风险预警机制

在工程建设施工前,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中的风险预警机制会对四周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同时,风险预警机制还能对工程建设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进行监测分析,进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该机制不仅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工程建筑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二)工程建设施工监测管理机制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工程建设施工监测管理机制主要是对工程建设施工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它是建立在实时监测数据库的基础上的,通过GIS系统可以获得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监测点的图像,通过图像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工程建设的情况以及安全性。同时,该机制还会对监测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进行相应的提醒,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因而,在该机制的作用下,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保障。

(三)实时监控和远程检查机制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和远程检查机制是建立在工程建设施工风险预警机制和工程建设施工监测管理机制等系统的基础上,它可以有效地对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及事故进行排查,找到其原因。实时监控和远程检查机制主要是根据预警信息和监测情况对风险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排查,进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保障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安全开展。

(四)工程建设应急救援处理机制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因而,在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中建立应急救援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该机制是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可以在网上填写相关的信息,如事件的大致情况、救援所需要的物资、救援所需要的人员;之后经过相关信息审核并在网站上;在信息审核完成后将该信息传达给工程建设管理者,管理者及时将会所需要的救援物|和人员配送到位。这样的应急救援处理机制非常高效,并将损害降到最低。

五、结语

工程建设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自身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工程建设中设计和应用有效的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设计和应用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时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同时也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系统以及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只有如此,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的作用,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Alberto Giretti, Alessandro Carbonari, Berardo Naticchia, et al. Design and first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ed real\tim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sites[J].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2009,15(4):325-336.

[2]周建亮,方东平,王天祥.工程建设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定位与制度改进[J].土木工程学报,2011,(08):139-146.

[3]卢耀如.工程建设要贯彻安全理念与和谐地质-生态环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1185-1187.

[4]杨树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标准应用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14,02:16-22.

[5]吕培印,廖弈棋,罗凤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05:37-40.

[6]金剑.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196.

[7]周舟.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4(14):236-236.

篇5

关键词:雨林木风研发总部,深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

1.雨林木风研发总部深基坑工程背景概况

雨林木风研发总部占地面积17078.86O,拟建1栋89.5m高的23层办公楼、1栋12.5m高的3层研发培训楼、1栋20m高的6层研发管理楼、1栋20m高度的5层普通办公楼、1栋8.4m高的2层地下室,工程总建筑面积81296.893O。该工程的深基坑施工,考虑到工程为珠区坐标系坐标和黄海高程系标高,为确保基坑施工期间不会出现变形、塌方、渗水等问题,在此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施工区域内进行钻探勘察,确定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分为第四纪全新世人工堆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相地层和前震旦系花岗岩地层,而地下水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属于潜水,通过地下径流排泄,贮存于砂砾层当中。

2.雨林木风研发总部深基坑工程安全支护技术应用建议

在了解雨林木风研发总部深基坑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的基础上,将本工程深基坑安全支护设计成半径13m的拱形结构,其中桩基长度、直径分别为14m和1m,桩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4m。具体的安全支护技术如下:

2.1基坑变形控制

关于基坑变形的控制,要求将桩顶、桩体水平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工程采用排桩施工,在土体和其他附加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竖直方向的主动压力,假设基坑以下桩体为固定端,则基坑的侧向压力可用下图2-1所示:

从上图中,可看出梯形面积内的合力大小为313kN/m,该合力大小不利于土体自稳能力的维持,笔者认为有必要转化基坑的侧向压力,构成370kn/m大小的三角形面积合力,如下图2-2所示:

根据转化后的基坑侧向压力图,可看出基坑开挖深度为7.33m、坑底荷载集度为14.1KNm?、弧长16.1m,其中现场所布置的7根桩,其中单根桩形成0.43T的法向均布荷载,其他施工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惯性矩、面积、圆心角、半径分别为30GPa、0.05m4、0.6O、71°、13m,最终确定桩顶水平位移值为2mm,整个基坑桩基法相均布荷载为136kN/m。至于桩体的最大水平位移,经现场检测,确定最大水平位移值为5mm,并且作用于基坑与周边建筑地基的交界位置,呈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状态,在此根据基坑工程监测的报警值:墙顶最大位移值30mm、墙身最大位移值50mm、地面沉降最大值30mm,同时结合基坑地质和周围情况,最终选定15mm为本工程基坑桩体水平位移的容许值,而实际最大水平位移值为5mm,说明工程桩体不存在变形情况,可正常施工。

2.2基坑塌方控制

在基坑塌方防范方面,应控制桩体的弯矩,目的是根据桩体的受力规律,找出最大负弯矩值,作为基坑桩基保护的理论参数。笔者于工程基坑现场勘察计算,发现在基坑底部以上的3m位置,为桩体最大外距的集中点,其弯矩最大值为750kN・m,而在基坑底部,基本不存在剪力,为维持最大负弯矩值的平衡,在此将平衡条件设定为: ,以上公式中, 表示最大弯矩点与桩基顶部的间距; 表示在距离桩顶 深度所形成的主动土压合力; 表示在距离桩顶 深度所形成的被动土压合力。按照该平衡条件,以公式 计算出最大的负弯矩值,计算结果为824kN・m。换句话说,深基坑现场弯矩位于截面之上,并且将坑内视为负弯矩,坑外视为正弯矩,其弯矩分布情况如下图2-3所示:

根据上图,基本可看出桩体的弯矩分布规律,藉此合理控制桩基的弯矩,维持正负弯矩的平衡,可避免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

至于基坑现场塌方问题的防治,在基坑开挖至7m深度以下,发现基坑东面位置的坡土开始蠕变,同时边坡土体在渗漏水的软化作用下,出现局部塌方现象,在结合现场施工地理条件后,决定采用分段清除坍塌土方和砌筑挡土墙的支护施工方案。期间安排2台挖掘机将坑内的土体取出,将土体堆垒在东面边坡上,然后进行分层碾压,形成长50m、上宽3m、下宽10m的土坝,沿着加固的东面边坡,砌筑高20cm的挡水墙。以上的基坑塌方控制方法,对塌方位置地层剖面的试算点,要将支护桩的参数指标考虑在内,尤其是垂直裂隙膨胀力的影响,需根据土压力理论计算方式,明确取条基宽、基础荷载、基础埋深、附加应力等,在深度1.5m位置的桩基中间,设置2根锚杆,其水平抗拔力标准至少为184.4kN,锚杆倾角15°。

2.3基坑漏水控制

基坑从西面往东面开挖,大约开挖至1/3位置时,在西南侧高旋喷桩止水区域,出现了漏水情况,在清除回填粘土中,发现漏水位置已形成裂缝大约5cm的渗漏空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插入基坑的桩锚筋骨,诱发相邻桩的变形,当桩基之间出现拉裂时,支护桩就会向坑内偏移,进而形成漏水裂缝;另一方面周围土体透水性较大,形成水头压力。针对基坑的漏水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同时进行基坑的内外堵漏,其中基坑内侧应用具有防潮、抗渗性能“水不漏”环保材料,在处理基面后,在渗漏位置凿出孔洞,然后将其上的残渣、积水清除,再按照1:0.2的比例,将堵漏材料和水揉捏成腻子状,堵住渗漏位置,再用木锤将粘补位置挤压密实,直至不再漏水,最后在堵漏空位周围10cm范围内,涂刮一层堵漏材料。至于外侧堵漏施工,所需材料为水玻璃原浆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适量加入3%左右的膨胀土,目的是防治水泥砂浆出现离析现象,期间需要借助钻孔机布孔,在漏水位置的周围钻孔,钻至与渗漏通道连接,在确定漏水点之后,利用注浆泵将浆液均匀注入地层当中,注浆压力控制在0.15-3MPa之间,使得浆液填充、渗透到土体当中,将土体的空洞填充密实,重新形成一个防水性能高的结实体,如果在注浆过程中发现流水口存在粘稠的浆液,则需要利用布片将孔口堵住,直至孔口返浆为止。通过以上基坑内外堵漏的施工,确定基坑外内没有出现漏水和流泥现象,施工效果良好。

2.4基坑水平位移控制

本工程基坑开挖后,从下图2-4可看出基坑存在水平位移现象。

从上图中,可看出基坑拱顶周围的位移量,在拱脚位置位移量之上,由此可以推断现有直线形支护结构能力,不如拱形支护结构的限制侧移。针对基坑的整体水平位移问题,笔者建议重点分析基坑的空间效应情况,尤其在排桩支护结构桩间土体保护方面,控制土拱效应的扩大,同时在位移量最大的坑壁,将该位置的土体挖出,以释放土体对拱形结构的约束作用,直至开挖面水平位移区域稳定后。与此同时,基坑外地面的沉降问题,需在控制基坑水平位移的同时予以克服,一方面维持开挖面天然土体的原始应力平衡,将沉降值与开挖深度的比值,控制在2‰以内;另一方面基坑周围沉降量比较小的土体,在基坑壁一定距离内,分析桩侧土体的摩阻力大小,确定周围土体的应力场变化情况,以便在开挖卸荷时,增强土体的承载力,沿着深度方向增加应力,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以减缓地基失稳所引起的坑底隆起。

2.6基坑、槽周边、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

为计算桩顶、桩体水平位移,以及控制桩体弯矩的基础上,在此重点强化基坑、槽周边和挖孔桩的安全防护:

(1)基坑和槽周边防护。在诸多深基坑工程案例中,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其布置原理要求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在任何方向施加1kN的外力荷载,包括物体打击和运输工具撞击等,均可起到起码的防护作用,由此要求栏杆截面尺寸和立杆密度都要适当加大,上下层横杆与防护面高度,至少为1.2m和0.6m,立杆之间的距离,至多为2m。其布置剖面情况如下图2-5所示:

以上的防护栏杆,采用满挂密目式立网,利用扣件、丝扣、螺栓、焊接等方式连接,保证防护面与基坑牢固固定在一起。

(2)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本工程的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工作除了井口周围布置高度1.2m的安全防护栏,而且需在距离基坑200mm的位置,设置第一护壁,其中半圆形的防护板,至少高于桩井内作业人员的头顶位置,如果施工暂停,需要将钢筋防护盖封闭井口,同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雨林木风研发总部深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施工,变形、塌方和渗水等,为安全防护施工的控制重点,期间需要全方位了解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情况,缜密计算出桩顶和桩体水平位移状态,以便判断是否进行基坑变形的安全防护,并控制基坑的塌方和渗水问题,以及做好基坑、槽周边、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工作。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林木风研发总部深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施工的方法,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塌方和渗水等问题的出现,其他工程参考借鉴时,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的施工情况,予以因地制宜地灵活利用。

参考文献

[1]郝全辉,李新芳.如何加强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3,(36):466.

[2]韩杰.深基坑支护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J].山西建筑,2013,(34):89-90.

篇6

【关键字】:应急预案、准备充分、覆盖全面、相互衔接、可读性

1、前言

建筑业是危险行业之一,虽然各参与人员下大力气预防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生产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目前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生产事故仍难于杜绝。既然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紧急关头开展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为了确保救援行动开展及时、有效,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由于应急预案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多数施工企业的应急预案都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覆盖面不全、相互衔接不畅、可读性差等问题,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人体会,谈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编制预案前应做充足的准备

要使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前应做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资料搜集、事故分析、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等三方面内容。

2.1编制应急预案应搜集各方相关的信息资料,并通过分析,从其中筛选出对预案编写工作具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要素的编写依据,应搜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2.1.1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例如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周围环境、气象条件、工程概况、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2.1.2本企业相关资料,例如企业的应急人员技能、应急物质数量、应急设备的状况、事故案例等。

2.1.3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关政府部门预案,例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本市的《建设工程重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主要是坍塌、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火灾、中毒等事故。事故是应急管理的对象,要使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就得对施工企业的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确定企业经验范围内各工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及事故后果。例如以外架手架工程为例,编制前就应该对该工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如表1。

表1

工程名称事故类型发生原因事故后果

外架手架火灾违章操作起火、吸烟起火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坍塌连墙件设置不足,杆件锈蚀严重、超荷载等严重的,人员伤员,财产损失

2.3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是单位建立应急组织和应急物质装备保障系统的基础,是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依据。企业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质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有效性,应急预案制定前,应当对施工单位及各项目部的应急资源及能力做全面、客观的评估。

3、应急预案应能覆盖企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

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覆盖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有: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等。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具体的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按照事故类型分,施工项目部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包括: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等。

建筑施工企业公司一级应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项目部一级应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如图:

4、不同层次预案应相互衔接

施工现场某一事故发生时,如果事故影响较小,可能启动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理就可控制事故。但如果事故影响超出了现场处置方案的处置能力,就需启动项目部专项应急预案,如果项目部专项应急预案也不能控制事故,就要启动公司甚至政府一级相关预案。在依次启动不同层次预案的过程中,实际所面对的是同一个事故,因此不同的应急预案在应对事故的程序、处置方案、指挥协调、应急资源的配置等问题应相互衔接、平滑过渡,只有这样在对同一个事故的不同预案才能起到一个合力的作用,否则在启动不同预案时不但没能够使问题得到更好解决,而且有可能使事态更加严重。

建筑业与其它工业不同,不同的项目其产品结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管理人员都不同,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针对性,不同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都应根据本项目部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而项目部是因工程开工而组建,随工程结束而终止的,项目部的寿命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是一个临时性组织。项目的临时性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制定项目级的应急预案,相对于项目级应急预案的临时性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公司级的应急预案较相对固定,因此新组建的项目部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全面分析公司级的应急预案,以公司级应急预案为编制依据,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级的应急预案与公司级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在现场发生事故时事态才能得到有力控制。

5、预案内容应有较强的可读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人主要来自农村,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识别能力不强,而且其流动性又大,学习时间少,所以项目部在编制应急预案时更应该注意预案的可读性,应做到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特别是面向操作工人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应急组织、事故报告程序、处置措施等要素应尽量以图表的形式表达,例如表2(某一现场处置方案的处置措施)。只有做到应急预案易学、易懂、易掌握,使工人不需接受太多的培训就能掌握预案的内容,才能确保在工人频繁“流动”情况下,各现场处置方案仍能稳定地起到作用。

表2

紧急情况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触电1、迅速拉闸断电,用木棒等不导电的材料将触电者与触电线、电器部位分离。

2、将伤者抬到平整场地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救护。

3、拨打120,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人员报告。

高处坠落1、受伤人员或者最早发现人员大声呼救。

2、拨打120,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人员报告。

3、检查伤者的受伤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方式将伤者抬到平整场地按照相关救护知识进行急救。

篇7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 铁路建设实施必要性 快速启动意义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08-01

前言

众所周知,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快速启动和有效实施是保证各个科技领域稳定、高速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因素。因此,在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现代,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有切实可行性,对各项工作的进展和综合防灾规划意义重大。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防的快速启动,保障应急方案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原则是保证铁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铁路建设应急预案的组成及体系构成

现阶段,我国实施的铁路应急预案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管理体系,它包括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和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铁路建设应急预案的体系构成是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理方案,并有效的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职责。它根据生产规模和危险因素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一般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及政策救援,也是我国最基本的应急措施和程序,它的实施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往往建立在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的重构研究思路之上。而铁路专项应急预案则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具体实施性,例如危险化学品运输泄漏事故,它强调了其专业性和应急保障计划,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即可。再次是铁路现场处置方案及应急程序响应管理(如图1),它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应急管理方法,它的实现需要实地考察,且受具体装置和实际实施的影响,对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在技术上的娴熟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都有过高的要求,它是根据现场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排查作出的迅速反应,最终实现正确处置的方案。

二、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快速启动的实施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工业建设,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逐渐实现了大负荷、高速度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了铁路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制定,并贯彻落实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必要性。它在保障铁路设备、设施、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坏,制定了具有约束性的书面法律文件,它的快速启动做到了有章可循的救援步骤和方案,有效的控制了铁路事故的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我国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标志着社会、企业和家庭安全文化的建设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具有了法律效力,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作为实施中的一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良好的应急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实施应急管理势在必行。其次,应急预案具有预先作出的科学有效的计划和安排,有效的提高了救援时间和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管理意识,实现快速启动效率

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预案的实施建立在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之上,我们应以加强为基础、突出应急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循序渐进,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升快速救援及自救效率。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每一位社会公民,而根据工作职责的不同,主要以政府主管部门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为主。

2.铁路部门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铁路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报警、调度车次、铁路应急预案、具体实施培训。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这5种技术水平相辅相成,应急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判断应急内容继而实施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3.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我们在注重应急管理的同时,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急预案的制定符合时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铁路建设上,它以突发事件为研究背景,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切实可操作性,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它的快速启动和及时救援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目前保障铁路建设方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行文件和程序,同时也为非正常情况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风险评估,提高了人们应对危险的能力和综合高压下有条不紊的实施救援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障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功智,邓云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5).

[2] 于瑛英,池宏.基础网络计划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7(2).

[3] 于辉,江智慧.突发事件下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1).

作者简介

张林智(1983.09―― ),男,汉,山东省寿光市,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运输;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应急管理生产事故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行业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建筑施工现场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地点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也相应扩大和提高,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使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和概率增大。我们知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大量的事实证明,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对挽救遇险人员的生命、减少财产物资的经济损失作用巨大。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建立机制不完善,应急投入不足。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装备物资的准备等等,设计到各个部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一指挥。但是,往往由于企业个别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应急管理层次不高,体系不顺,协调不畅,物资准备不足,配备人员不到位等问题,其实,这已经构成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隐患,在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时往往捉襟见肘、顾此失彼,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预案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缺乏有效的实施。

应急预案根据其法律性质可以分为高阶预案和低阶预案,高阶预案以确保合法性为目标,低阶预案以增强可操作性为追求。诚然,建筑施工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从性质上看,应当视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规定,属带有行政色彩的自治文件性质的低阶预案,理应以可操作性强做为编制要求。然而,大多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由于过度模仿高阶预案而造成功能虚化,完全背离了当初编制预案的初衷。

1、应急预案编制主体的不完备和审批程序的不规范。

为了确保预案真正切合应急管理实践的需要,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吸收可能涉及的各类主体(或代表)的参与。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等,绝非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预案编制完成后,应根据分级管理的要求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做必要的修正和调整,最后由上级公司负责人或主管部门审批执行。

2、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一个企业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总体预案是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等;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一类事故的救援方案,必须遵守总体预案的基本框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事故类别编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实际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或是没有分清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关系,造成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的脱节;或是仅仅建立了救援的基本程序,忽视了现场处置方案;或是预案编制时过度模仿,没有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应急救援职责不清,落实不到位,最终形成应急预案体系的诸多缺陷。

3、应急预案缺无针对性,可操作性差。

建筑施工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不同的建设项目其产品结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等都不同,为了确保预案的针对性,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就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可又因为项目部是临时性组织,因工程开工而组建,因工程结束而终止,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地制定项目部级别的应急预案;再加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本单位的危险源的分析不够,或把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写入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或对事故的发生、发展研究不够透彻,只是进行简单的、原则性的要求,没有落实处置的责任人、实际、方法、装备等;更有甚者认为编制预案没有用,纯属纸上谈兵或是为了应付检查,编制时照搬照抄;种种原因导致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没有针对性,过分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

4、应急预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 ,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

建筑事故企业面临的潜在重大事故可能会有多种类型,但应急资源却是共同的。如何针对多种事故类型进行应急预案的系统规划,保证各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性,避免预案之间的矛盾和交叉,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必须总体考虑并予以明确。有些单位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编制了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孤立或单独的应急预案,在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指挥以及响应程序等方面,不仅带来了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而且极易引起矛盾和混乱,对预案的维护和职责的明确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再一个就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预案没有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或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响应分级不合理,在事故发生后不知道应该启动哪一级响应或什么情况下启动响应升级,经常出现小事故夸大化,造成应急资源的浪费;大事故启动不及时,严重影响应急救援效果。

5.应急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应急预案在事故应急救援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应急预案,并不等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删掉一句应急预案能否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预案培训,进行定期演习,向公众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

三、教育培训不够,演练形式化,评估和统计跟不上。

1、应急培训不够或效果不佳。

目前,大多建筑施工企业由于针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教材较少,很多培训活动只是照本宣科,简单空洞的说教;从业人员又不能根据岗位进行差别化培训,未能按照有关规定对救援人员进行专门的处置技术培训;还有许多领导干部未接受过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种种情况造成很多不具备参加救援工作能力的人被编入救援队伍,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保证迅速、高效地展开救援工作。

2、应急演练方法不科学,准备不充分,评估工作亟待加强。

删去一句一次成功的演练必须首先做好演练的策划准备工作。因为应急演练是由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参与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它的组织和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包括成立应急策划小组、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编制演练方案、安排后勤保障、培训评价人员等内容;然后进入演练实施阶段,在演练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既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以保证演练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进行演练评价总结。事实上,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是采用舞台剧的方式,或只是进行简单的局部的单兵演练,策划人员、现场指挥人员、参演人员不分,职责不明;未能根据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事故发生危害程度的高低及可观摩性来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演练准备工作不充分,制定的应急演练方案不完善或指导性不强,导致演练过程出现意外、突况或很多环节不到位;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不评估或评估不及时,不总结存在的问题,不将预案修改完善;这样的演练根本达不到演练目的,起不到提升应急技能、各部门快速响应能力和协调作战的效果。

四、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概念模糊,处理不当。

有些人认为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做得好,不需要再进行应急管理,认识不到应急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人搞不清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将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对立起来,认为过多地进行应急管理就是对安全管理的否定;还有些企业负责人认为应急管理是发生事故后的安全管理,忽视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实际上,应急预案是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制定的处置措施,应急预案中的事故预防、预警也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包括了危险源的辨识、预防措施、预警、应急措施等内容,而这恰恰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所以说应急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而且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1、结合“百日安全无事故”、 “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专题活动,利用活动平台和各类培训教育资源,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2、教育培训不但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的应急教育,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应急投入,建立完善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应急管理体系,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还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广大职工的宣传教育,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要求,促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要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做到职责明确、平战结合,负责日常事务,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做好应急救援物资配备和防护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开展隐患排查、预防性安全检查等工作,保证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分岗位组织编写各类人员的培训教材,针对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二、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机制。

1、建筑施工企业在应急预案的编写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成立编写小组,对本单位进行科学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对本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队伍进行科学评估,形成分析和评估报告,根据报告编写预案,最后按照程序组织评审和。

2、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指定较高级别的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从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体系、预警和响应、应急救援技术、应急保障、应急演练及预案管理等方面提高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适应性。还应根据企业规模、管理机制、生产事故的特点来确定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层次、应急指挥体系、预案响应级别等,要求各层级职责明确、体系清楚、运行顺畅,在响应级别升级时,接口要严密,升级的条件、联系方式要明确,要与上级预案衔接。

三、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应急能力。

1、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应急演练制度,结合企业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施工项目部的应急演练要做到经常化。演练形式多样化,以满足检验预案、熟悉程序、教育员工为目的。

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要密切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方法要科学、形式要适当,注重实效。在演练之前,责任部门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演练模式,认真做好策划准备工作,成立演练领导小组,确定演练目标和范围,制定演练方案,更要做好各类演练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明白“事前、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做到什么程度”;演练时在演练内容、方法、规模和效果下功夫,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把应急演练当成安全事故对待,通过演练使岗位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机制更加完善,应急响应速度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不断提高。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

四、正确地把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结合起来

我们要切实明白,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安全管理是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希望应急预案永远不要启动。但是,由于生产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生产事故仍时常发生,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必须进行应急管理。

结束语:我们知道,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是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体现。更何况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才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因此,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理念,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建立“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加强应急管理 有效应对危机肖盛峰:

篇9

近几年我国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许多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现代交通网的进程,同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对此,我国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加强管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不仅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伤亡人数,还可以促进工程施工进程,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并有效保障交通运输工程完工后的正常运营。

2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点

2.1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在交通建设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选配科学的设备,机械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确定施工工程中的责任人,将每个管理工作交给具体的执行人,对安全管理进行分解和细化,规划好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任务环节透明化,保证工程管理有序的实施,并且进程进行大规模的检查,采用奖励模式,激励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2.2工程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工程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对各自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组织评审。应急预案通过评审、审批,后,编制单位应当将预案送达预案涉及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2.3工程前期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安全风险包括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风险,所以在工程施工前应确定城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来源、类别及等级,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工程勘察及环境调查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做好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在交通工程勘察阶段,要明确勘察和环境调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内容,注重勘察方案的论证和成果的审查验收,确保勘察成果能够满通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避免因勘察和调查成果不准确、不完整或深度不够等可能导致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安全风险。交通工程施工前安全管理还包括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交通工程设计工作,随着勘察资料和调查资料等基础资料掌握深度的不断加深,对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分级的准确程度得到提高,通过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源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评审论证,优选技术经济和风险最优的设计方案,可一定程度上规避或降低由于设计不合理可能带来的交通工程安全风险。

2.4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如果施工方案发生变更,则应及时补充和修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工程变更审查制度,确保方案科学、手续完备、措施得当、监管到位。

2.5加大对安全施工的投入

原材料是交通工程安全中最为重要一点,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对施工材料进行筛选和比对,机械操作员服从项目安排,按照操作流程和现场实际状况,随时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加大保养力度,保证器械的正常运转,对利用率高,容易损坏故障的设备做好跟踪检查,改变修理相对的滞后的现状,要做到出现问题及时修理,如有机械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对于器械容易损坏的部位准备好备用零件,避免因为维修器械时间过长而影响公路施工,做到防范于未然。

2.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

在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够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一线施工人员,要在开始施工之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2.7改善施工条件

由于交通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一般都是条件较为艰苦的崇山峻岭之间,因此也可以通过改善施工条件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如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居住环境的改善,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保证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等。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作业环境,要做好相应的防护设施,如于高温环境的生产操作,可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整项目的作业时间,通过布设通风、制冷设备来进避暑等。

2.8制定安全风险评价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制度的构建可以使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得到保证,并使安全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在监督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工作中得以有效应用。另外,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可以识别并分析存在于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有助于判断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危害性,并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3结语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在城区建筑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城区安全和稳定。原则:迅速应急、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二、 应急预案启动涉及的事故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城区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控制。当施工场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开始工作,应急救援预案启动:

(一)、场区火灾;

(二)、深基坑开挖塌崩;

(三)、高支模支架塌陷;

(四)、高耸设备设施倾倒;

(五)、触电事故;

(六)、交通事故;

(七)、围墙垮塌;

(八)、高处坠落;

(九)、脚手架倒塌;

(十)、机械伤害;

(十一)、其它生产性重大安全事故;

(十二)、不可预见突发性事件;

(十三)、应急总指挥认为必须启动应急预案的。

三、 应急预案启动前提?

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或事故发生评估预测为:

(一)、死亡数在1人以上;

(二)、直接财产损失在1万元以上;

(三)、对施工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总指挥发出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由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操作副总指挥同时启动应急反应、建设单位一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和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反应行动。根据事态的发展需求,及时启动协议应急救援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五、报告程序

(一)、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迅速投入全面抢救工作,并及时上报建设局。

(二)、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上报单位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六、事故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及工作职责

(一)、事故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城区各建设、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突击队,领导小组组长为各单位应急救援责任人。

(二)、工作职责全面负责本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建筑施工现场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七、城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组织和职责:

(一)人员组成:组织指挥组:通信联络组:应急行动组:

(二)职责:

1、组织指挥组组织指挥组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负责应急与响应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各相关应急单位和应急小组的应急与响应行动。

2、通信联络组接受组织指挥组的指令,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通报情况。

(1)、通讯体系:应急预案中必须确定有效的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有效地联系。

建立有效的通讯体系,其体系应考虑的因素有:

a、应急人员之间;

b、事故指挥者与应急人员之间;

c、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d、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e、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f、应急指挥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

g、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h、应急指挥机构与认为必要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之间。

(2)、紧急情况电话联络表单?位联系电话姓?名联系电话公 安110急救中心120消 防119建设局安监站办公室3、应急行动组负责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调查,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

七、应急措施

(一)、应急措施处理程序图

建筑安全事件发生组织指挥组启动应急预案(**负责)通信联络组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负责)通知应急行动组(**负责)建筑安全事故发生?

(二)、应急措施处理程序

1、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组织指挥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向各小组下达配合、协调抢救指令,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要求所有应急人员行动迅速有效。

2、通信联络组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向建设局、公安、消防、医疗、市建设局、市建筑安全监督站等相关部门报告,通报情况;并及时将事态的发展向组织指挥组报告并将组织指挥组的指令向各抢救部门传达。

3、应急行动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积极协调、指导相关方展开抢救救助工作,并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报告现场情况。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5、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6、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实施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预案的完善提供经验和依据;

7、依据有关规定,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行奖罚,妥善处理好在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八、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城区各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经常组织紧急救援知识和救援措施培训,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城区建筑施工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积极指导、协调和督办各单位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一)、应急反应培训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管理部门和施工场区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一级应急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2、二级应急组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