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合作学习 思考 基本要求
“合作”是社会性行为的表现,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生活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和提高生存能力的需要。目前,起源于美国的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我国也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对其理解还不全面,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偏差,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意。如有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讨论,在小组中学生自然就能合作,自然就会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结果出现了在小组内有时个别学生主宰了小组交流的过程,其他学生旁听或不听的现象,形不成真正的交流,达不到合作交流的预期目的。另外,还有些教师教授任何内容,都想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等等。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实施走样、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等弊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有关合作学习的基本问题,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出现偏差的原因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和学习问题。它有其他学习形式所没有的长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在运用时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实施的结果与其预期效果差别很大,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纯教学的问题,在其背后还有一张“看不见”的网笼罩在合作学习的上空。说看不见,更确切地说是你已经习惯性地麻木默认了这张网的存在。这张网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他们和整个社会环境合力编织起来的。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网的存在是怎样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的实现。
1.教师缺乏对理论本土化的再加工
前面提到,合作学习理论来自于国外,要想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就需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所谓本土化,它本来是起源于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注意和思考,使某事物或观点适应本国、本土、本民族的情况,在本国、本地生长,具有本地、本民族的特色和特征。我们的理论家在引进“合作学习”时已经有了初次的加工,即初次本土化。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再次使之本土化,以适应本校、本班级的学生,否则“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情况仍不能避免。
2.思维定势使然
思维定势也就是一个人在其过去已有经验的影响下,心理上通常会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对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带有的倾向性。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了以教材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则形成听课抄笔记,考试背书的学习习惯。师生间缺乏双边及多边的交流,因此,传统的教与学的定势在合作学习中成了一股无形的阻力。
另一方面,学生也受到传统学习思维定势的阻碍。学生习惯了惟师是从,习惯了个别性的学习,而不习惯小组或集体学习。于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着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学习的自主权。
而家长最关心的是:这种学习方法对我孩子中考、高考有帮助吗?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又在玩新花样。因此,家长也有意无意的对合作学习持一种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这种态度有时又会传染给免疫力不强的孩子。
3.制度性阻碍
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其实他们都在盯着社会的选拔制度:合作学习能不能帮学生顺利中考、高考?能不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他们很少考虑到这种学习对孩子将来发展的帮助有多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而不是那样的制度呢?也鲜有人思考。笔者认为这是和我国的国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度选择的背后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国家控制的一种手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需要的仍是科学和实证的精神,是能直接看到效果、能用来计算和衡量的东西。而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样不便在试卷中反映出来,不能准确的用数字计量出来的东西,会给“教育公平”的实现带来不便。因此,在制定制度时,也就忽视了对它的关注。这种偏差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偏差。
二、“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和问题的再思考
对以上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认识之后。让我们再来从教学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合作学习”,以纠正偏差。什么是“合作学习”?翻阅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合作”.有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之意,在这个解释里包含有“一起、共同(togedler)”以及“和睦、和谐、融洽(harmo—mious)”的意思。“合作学习”在学校的环境中,落脚点应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那么,我们可以把“合作学习”理解为两个或多个学生一起和谐学习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的行为。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人的本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社会心理学如社会互赖理论、接触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曾给予了支撑。其中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fheory)(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我国的章兼中教授也有相关的论述。
笔者认为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个问题,除了以上认识外,还要思考下面的问题:“合作学习”究竟是学习的目的还是学习的形式?人们总希望学生能在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有合作的意识还应有与人合作的能力,能否与人合作成了能否更好的生存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在此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学习的目的,在合作学习中,激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以及与人和谐共事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合作”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直接引导外,还要将“合作”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加以渗透,让学生在真实的合作学习情景中,深切地体会什么是“合作”。此外,“合作学习”还是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一个人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时,他会不会与他人进行合作?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心理是有一定距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人们之间也不例外。有“人际气泡”理论认为,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但是无限缩短带来的却是物极必反的结果。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即人际空间。人们会为了争取自己的心理空间,在心理上对他人的接近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虽然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定独享的心理空间。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它不是惟一的教和学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而且合作学习也不等于简单地讨论,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学生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笔者拟从建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入手,来认识合作学习,以及从这样一个侧面继续对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思考。
三、建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进行合作学习,笔者认为还应该有以下一些要求。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对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意识、空间观念较初中、高中学生来说是有限的,那么在其合作学习时对他们的要求和组织形式就不能完全雷同。同样,教师对不同年龄和心理的学生的指导方法也是不同的。
再次,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独立在前,合作在后。特别是对一些文科类知识的学习,其语言有多纬度、模糊的特点,因此在理解上也是多元的;再者各人的经验、阅历不同,不同的学生可以对文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第三,要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适合使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适合于那些答案不具有惟一性,但是每种答案背后又可能有不同逻辑推理、事实依据的争论性部分。另外,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也往往需要合作,否则,仅凭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
篇2
一、找准教材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教材的基本要求的理解,找准知识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研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其主动的合作,交流,探究。但是,这里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因而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些。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变式,使之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
当然,教材的基本要求包括一定的思想,基础知识的广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的侧重点等方面,作为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硬件设施不健全的学校的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我们之中普遍存在片面的倾向教学实践而忽视对教材的学习。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校可能有部分学生的条件比较优越,家里有电脑,有课件,有自学案例可以帮助学习,但毕竟大多数的学生不具备这个条件。这对学校数学教学的要求就更加多样性了。比如:对于有理数中“正数与负数”的理解,农村孩子对每袋水稻100斤,多的记做“+”。不足的记做“一”这样的理解比较形象具体,但对于部分生活在县城的孩子感觉就比较抽象。那么我们可以假借他们的生活环境来举例,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想象,让农村的孩子帮忙分析,这样对于“+”与“一”的理解,可以互相促进,使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自然呈现,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这里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现实,有理,有利,有节,有据的分析问题,切不可盲目教学,一定要学会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变不利为有利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特定的现实环境,数学教学同样如此,虽然现代数学教学对于具体模型的应用和直观教具的应用十分的重视,它可以为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抽象的理幽拘认识创设良好的条件,但我们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那么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如何利用?大家还记得《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这节课,城市的学生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家务活是干什么。但我们学校学生知道,而且也亲身体验过,洗衣、做饭、扫地等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认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资源吗?相信这节课我们的学生学得会很好。
我们的不足是现实存在的,例如:对于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说实在的我们的学生有计算器的就很少,何况去使用它们。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引导变不利为有利,正因为我们没有计算器,所以我们的笔算能力很强,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的大型考试都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四、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与局部性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特别是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要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会欣赏各种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应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这些要求比较基础。也比较切合实际,但是对于习惯于教老教材的广大教师来说,使用新教材的感觉十分别扭,尤其表现在欠发达的学校里。例如:对《证明》内容的教学,新教材对它做了充分的肢解,分成一部分一部分的,一段一段的,而只有三年内容全部结束,才能发现它的确有一定的连贯性,从《证明(一)》、《证明(二)》到《证明(三)》等等,层层递进,从三角形、四边形的简单介绍到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的接受。可是由于我们广大的教师对于整体与局部的认识不到位,一下把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内容全部讲解出来,然后配大量的练习,但我们总感觉到学生对于《证明》的掌握并不理想。
这正是我们这类学校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我们提倡资源的整合,不是否定教材,教材的权威是经过专家反复斟酌的,它的典型性是无法取代的,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思想。不可以盲目的用部分章节代替全部的教学内容。更不是一味追求证明的数量与技巧。而是应注意对证明本身的理解。
五、改善教学方式,提倡小组合作
篇3
运用小组合作策略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利于改变单一被动的写作课堂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始至终亲身经历写作全过程,能增加学生自主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英语写作技能。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策略 高中英语 写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做到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结构完整。然而,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写作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策略运用在写作教学中是指小组或团队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写作活动完成写作任务。
二、小组合作写作的基本要求
确立目标,明确任务。合作学习首先应该有被所有成员接受的共同目标。教师对于写作任务的布置,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任务的安排要做到合理有效,既让大家有共同参与的机会,又能发挥各自优势。
积极互助,集思广益。小组成员应当互相配合和支持,互相取长补短,发展团队精神。小组讨论的时间和纪律要有保障,要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
个体责任,共同进步。每个成员都应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体责任。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每个成员都应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实施
1.建立和调整合作小组。因为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4人学习小组,所以上英语课时,只需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调整个别小组的成员,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教学生写电影简介时,可以在班上多找几位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分配他们到不同的组,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发挥资源优势,为电影的内容和介绍增加更加丰富的素材。对于没有进行常规小组合作的学校,建议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科学搭配,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英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监督成员的合作。
2.布置小组任务,展开小组讨论。我校在英语写作课上的做法是,通过学案上的范文引导学生写作。学生读了范文以后会根据组长的安排,每个人发现范文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有的组员寻找范文在词汇上的精妙之处,有的组员寻找范文在语法上面的使用特点,有的组员负责找到范文在篇章结构上的特点,组长负责多方面把握范文,为整个小组的讨论分享做准备。学生分析鉴赏完范文后,开始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给予一定的点评。范文学习完毕以后,小组长开始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写作。小组成员要从内容、句型、篇章结构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只选取某一个方面提出建议,可以灵活操作。
3.独立完成作文。小组完成讨论后,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见解,选取小组讨论所得成果的部分要点,运用自己的语言,独立完成作文。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个别学生“搭便车”。
4.小组批改。小组成员可以首先互相阅读其他成员的作文,然后小组内部自行确定互相分析和批改两篇作文。也可以采取抽取几个小组的文章,各小组共同批改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小组展示最好作文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组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反思。
5.教师指导和总结。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全程监督和指导。小组长在布置任务时,学生在讨论时,尤其是学生在总结和批改作文时,教师都要给予必要和及时的指导。教师主要解决整个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监督那些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学生在展示或批改作文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批改不到位的地方。课堂快结束时或者课下教师要筛选出优秀的作文,让大家共同赏析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高中英语写作的意义
帮助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基础差的学生,不知如何动笔,也不知错在哪里。通过小组合作,他们不仅积累了词汇语法和篇章知识,还能慢慢地学着使用。从小组成员身上学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的东西更适合他们自身的情况。小组集体讨论和对写作任务的分析和把握,实际上降低了任务的难度,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让学生学会团结分享,整体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小组合作策略运用到写作课上,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力合作,互相帮助,各负其责。此外,学生互批作文的环节使他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发现很多问题。很多好的学生作文通过小组展评的形式脱颖而出,大家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课上的运用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当作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拓宽写作视野和思路,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付秀丽.论小组讨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12)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篇4
(一)音乐实践的理论作用
艺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甚至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延展领域广泛,教学形式灵活,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肥师范学院的音乐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乐团排练课、舞蹈团排练课、合唱团排练课、艺术实践周、各种文艺晚会,每种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作用
高师音乐教育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各有不同。乐团排练课能够拓展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从音响、音准等方面来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器乐能力。舞蹈团排练课可以让那些接受过舞蹈训练的同学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除了独舞以外,也要注重群体舞蹈的排练,使学生的舞蹈技巧得到全面发展。合唱团排练课是专门训练学生声乐能力的方式,通过合唱,同学们不仅可以练习唱歌技巧,更可以拓展音乐素质。艺术实践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还能丰富学生们举办晚会的经验和舞台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积累经验。文艺晚会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他们今后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打基础。
二、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艺术实践是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演出成功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通过不同周期的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能够逐渐培养学生专业的基本素质,提高音乐实践水平,并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舞台艺术的时间局限性要求每位演员和工作人员不管在舞台上还是舞台下,都要进行完美的配合合作,只有这样,舞台演出才能成功。所以,音乐实践是每个学习音乐的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成功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发展必需的。
2.社会现实的需要。
现代文化和艺术都是高品位的,只有道德修养高,拥有很高艺术才能,才能参与其中。学生素质的提升是离不开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因此要加大对音乐教育实践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尚艺术品质,成为德艺双馨艺术人才。
(二)音乐实践活动内容
1.合唱团排练课。
声乐是每位音乐老师的必修课,而合唱团是当今最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起点低、艺术性较高的艺术种类,合唱团可以训练同学们的合唱能力,包括识谱能力、音准能力和训练音色。
2.管弦乐团排练课。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实践。音乐专业学员大部分拥有自己的特长乐器,管弦乐团可以让特长接近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参与实际的排练,提早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难度,形成乐团排练能力。
3.民族管弦乐团排练课。
民族乐团可以让特长是民族器乐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参与实际的排练,提早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难度,掌握乐团排练方法。
4.舞蹈团。
在音乐教育中,舞蹈是门重要功课。舞蹈团排练不仅可以让热爱舞蹈、有舞蹈功底的同学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还有利于同学掌握舞蹈的形体特征,提高学生们的编排舞蹈的能力,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打下基础。
5.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专业特长,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只有高师音乐专业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实践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顺利完成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每一位毕业生真正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三、高师音乐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排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1.排练效率有待提高。
虽然有固定排练时间,但是由于以前没有实践课程或者管理较为松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晚上7点集中排练,至少7点半学生才到齐,严重影响了排练效率和同学的情绪。
2.排练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排练的一般步骤:(1)指挥或团长准备乐谱;(2)分发乐谱;(3)进行分谱的练习;(4)乐团合奏,指挥指出问题并加以修正;(5)精细排练,处理乐曲中的力度、感情等因素,完善乐曲。但在实际排练中,大部分同学往往无法独立练习分谱,很多同学都是合奏的时候才会看谱视奏,这大大影响了排练的效果,也浪费团员的宝贵时间。
3.排练课选课过于自主化。
虽然音乐实践课程是由同学们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选课的,但是由于过于自由化,导致很多学稀缺乐器的同学不能进入乐团,而造成整个乐团不必要的损失。
4.奖惩制度不完善。
虽然开设了专业选修课来使排练日常化、规范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像理论课程那样进行考勤和管理。因为排练课与理论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排练课是充分的自由化,排练期间,大家可以随时交流走动。由于人员众多,中途早退的同学有时候也难以及时发现,指挥或者管理人员也无法保证每位团员及时到位。
(二)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老师精力有限,无法全程参与实践过程,导致部分活动质量较低。
2.社会实践活动多在假期进行,很多同学借此出游或者回家,并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艺术实践活动安排不紧凑,班级内部缺乏必要的策划者,无法保证高质。
4.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周积极性不高,很多同学抱有能不参加就不参加的心态。
四、解决音乐实践活动问题的方法
(一)乐团排练课问题解决方案
1.在排练时间上,学校可以采取类似理论课的成绩登记制度,每个学生实践团体都需要配备专人进行日常纪律的管理。
2.在排练准备工作方面,排练前一周发放乐谱,并强制学生一周内将各自声部练习完成,在下周排练前进行个人检查。对于未完成或完成态度不认真的,进行适当的批评。
3.对排练课选课过于自由的问题,可以借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做法,把音乐实践课程常态化、强制化。稀缺乐器必须参加乐团排练,对于需要的乐器,只要乐团需要,也必须参加排练,违规者按照规定处理。
4.关于奖惩制度问题,要根据实践课的实际来完善,摸索出一套最适合民乐团的管理规范。
(二)艺术实践周问题解决方案
1.合理安排排练任务。
给每个学生都分配排练任务,让他没有时间和精力逃离排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旷课现象的发生。
2.成立策划小组。
学校责成学生会、高年级学长、实践周班级的班干共同组成晚会策划小组,共同策划和举办晚会,避免人少精力和创意空间不够的情况,以便举办高水平高规格的班级艺术实践周晚会。
3.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周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67-04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实践设施还是师资都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实践设施设备无法像企业生产那样随时更新,并且师资也无法长期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因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始终难以提高,也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选择了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学生到对应的企业进行实践或者实习,以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只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按照原有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已经无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反而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同时企业也不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目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够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够使得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与市场需求,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就需要建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协同管理创新模式,使得这种模式成为学校、企业以及学生都获益的模式。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的现状
通过国外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国外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都相当规范,并且很成熟,校企之间的合作也比较满意,既能够促进学生专业化、技能化的发展,又能够使得国外企业找到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而且政府也有一整套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的支持政策。但是,在我国,政府没有相应的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以提升技术职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企业也没有培养高职学生成才的社会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师资也没有再培训以及能力提升的相关计划,等等。
从校企合作中的主体――高职院校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比较散乱,缺乏系统性,而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比较强调企业实用性,学生在企业会计实践过程中比较随意,同时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管理层对于学生会计实践的监督管理也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再加上对学生实践之后的效果评价指标存在不足,同时企业也缺乏对师资的必要的培训以及会计职业教育水平测试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校企合作的培养经费、合作企业教学场所、所设置的岗位以及教学应有的设备实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等等。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协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未来高职院校生存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但是,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校企合作双方对待合作的态度不同
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校企合作都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比如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愿意学生过来实践的根本原因在于:1.高职院校学生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做事踏实,可靠性强;2.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劳动力的缺乏,弥补企业人力的不足,并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而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解决学校实验设备实施不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生产,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本校的老师能够了解会计行业最新的实践知识。通过以上校企双方合作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用人,而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人。目的不同,导致双方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校企之间更深一步的合作无法进行下去,例如,企业希望学校的学生能够将实习期尽可能延长,但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大多是辛苦而技能单一的部门,他们希望能够保持岗位不变,而学校则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多轮换岗位,以便于学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见表1)
(二)校企合作方式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将学生送到企业之后后期就不再管理学生了。这样一种单一的合作方式,就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太不负责任,不注重实习的效果,同时企业又只顾自己的利益,只想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致使学生对实习相当反感。
2.校方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学生进了企业就是企业的事情了,没有注重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实效管理,同时企业也觉得学生只是到企业来转转逛逛,很快就会离开,因此,也就没有一套对学生进行实习培养的计划,这样的校企合作就违背了其实质意义,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总之,其根本原因还是校企双方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由于很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所以,进行校企合作的受益者主要是学校以及学生,企业无法直接受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学生的管理成本、安全生产风险以及产品质量风险,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也不强,并会加大对学生的利用强度。
(三)学校自身对于校企协同管理重视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定位于理论够用、注重技能,进而使得校企合作只注重单一的技能训练,而轻视了理论知识学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具备单一的技能,缺乏发展后劲,其创新能力更是不足,无法胜任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由于学校自身存在问题,师资力量不足,老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科研能力很弱,更使得学生的科研水平以及技术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协同管理创新对策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协同管理创新机制
1.校企协同管理机制首先就是要确定好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以及会计人才的地位,进而明确企业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相关责任义务,这里面就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模式、监督措施、企业会计教学的实施、学生实践之后的评价标准、选择会计合作企业的标准、如何进行选择以及校企合作的范围以及校企合作利益的分配等等。
2.采取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辅助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奖惩考核制度对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按照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对会计实践工作进行设置,让学生能够进入到企业中,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到实际的企业会计生产实践活动中,并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和管理,进而实现校企合作管理、企业生产、学生教学以及企业技术开发等多赢的合作模式,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校企协同管理创新平台。
3.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聘请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担任会计专业的兼职老师,并促使高职院校建立起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使企业管理和岗位指导都能够符合学校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在会计专业方面的实践水平,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教学方法,添加教学内容,使教学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4.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由财税政府机关、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等几十家单位联合的会计职业教育联盟,并明确了联盟成员的职责,设立了会计理事会,形成完善的校企协同管理创新机制。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协同管理运作体系
1.促使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标准化
由于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合作的要求也就会不同。为了能够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必须使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标准化,也就是对任何合作企业,学生进入其中进行实践,就必须按照会计人才培养的计划来进行。当然,人才培养计划还需要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制定,明确基本的合作要求,提出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学时的多少,同时也要针对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经营管理以及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法律法规、技能训练以及岗位轮换、定岗等情况做出明文规定,也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实际要求,添加企业急需的课程和内容。
2.实现会计教学过程规范化
要根据学校教学过程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师资力量配比、企业财务管理技术人员的配比、会计教学内容、培训开展的层次以及考核的标准、企业师傅培训等内容,同时将这些内容形成相关管理文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教学过程更规范,更高效。
3.促使教学管理制度化
明确校企合作班级生产实践教学管理措施、企业组织结构以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并应用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来进行校企合作管理。对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来说,要明确选择企业师傅的标准,尤其注重在会计行业从业时间比较久,具有相应的职级,富有经验等特征,还要动员学生参与到企业师傅的选择之中,同时可以从会计专业中选择在投资理财、财务管理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会计管理之中,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使教学管理达到规范化和合理化。
4.优化人才质量评价标准
要保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人才质量就必须建立人才评价方法体系以及指标体系。而要构建这样的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就需要引入企业质量管理以及生产管理体系,明确不同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督导监控、社会评价等现有评价手段融入到监督评价机制中,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以便更好地达到评价的效果,为整个评价体系提供辅助支撑。
(三)建立企业合作资质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不仅关系到会计教学实践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而且也影响到学生对于所在学校的情感,更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尤其是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都往往是原来的实习单位,因此,高职院校要选择企业进行合作,就一定要考察合作企业的资质,这些资质标准要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的场地标准,企业师资以及技术力量,企业投入的培训经费及其培训水平,企业负责人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企业的规模以及在行业中的水平等,在选择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时,可以用表2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依据。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工学结合 产学合作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逐渐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如何通过推进产学研合、工学结合作来优化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后,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我国的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以单项能力分析开发的课程也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此外,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实践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岗位有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助理翻译等。通过广泛的社会和专业职业岗位调研,我们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分析这些岗位实施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这是实践课程开发的基础平台。然后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为辅;教学内容的序化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整合,即在实践课程设计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行动体系的重构。目前,我们按照工作过程开发的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有商务英语口笔译实训、商务综合实训、商务函电与单证实训、商务英语口语实训、国际会展实训、商务洽谈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等。这些课程不是简单地将单项能力组合成综合能力,而是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注重工作的整体性和经验成分,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实践教学目标的明确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石。目标的确定绝不能脱离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搞“闭门造车”,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确立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才能与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对接,毕业生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直坚持开放办学,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依托行业,通过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校学术专家共同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校企合作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 校企共同制定和修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规格需求的滚动调查等。在实践教学方面,校企合作的优势尤为明显,如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解构就业岗位工作过程来重构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聘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合作进行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合作开发服务项目等等。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实践教学方案保障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适应了产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三、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是“双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海关等相关单位实习体验和实践锻炼是十分必要的,能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成为“双师型”教师。我校每年都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各种实践教学培训,这些双师素质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课程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师资资源,如聘请业内专家、企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业务骨干来校讲学和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等。“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能使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四、以真实化为标准建设实训基地
学校依托行业,建立了近十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内部的实训实践条件无论多好,都不能取代社会和企业的教育功能。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真实职业背景的实习场所,也为专业教师提学研结合的实践场所。在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以及学生预就业方面,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尤为突出,因为校外实训基地处于正常运作的企业,实训的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在这真实环境下进行认知实践和顶岗实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经过企业相关人士的言传身教,加强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校外实践基地在学生毕业实习和设计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基地企业的工作实际来选题,通过专业教师和基地企业业务骨干联合指导来完成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就业与岗位零距离目标的实现。
五、依托三方联动推进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依托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推进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形成了“政府搭台,行业参与,产学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地方经济四方共赢的局面。与白云区国际会展中心签订了服务协议,学生定期担任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国际会展的服务工作。这些合作既提高了学校在当地的声誉,又为学生和教师争取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其社会反映和实际效果令人满意。
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41-02
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技教育大国,然而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不具备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怎样让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让学生具备综合能力适应岗位,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工程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另外,我国现在急需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理论大于实践,理工学院着重培养的都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导致学术型人才和技术性人才中间出现断层。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处于“追求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瓶颈中,导致人才分配不合理,毕业生理论基础太弱,机械方面人才产生断层,等等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航天航空业的发展,意味着现阶段是我国机械工业稳步上升的绝佳时机。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根基,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及民族的荣辱。怎样使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大批机械人才与当地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合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弥补双方当前的不足之处。
一、深度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高校的人才教育和企业的人才建设都非常重要。目前在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仅构成本文想要突破的重点,而且还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难点。
1.“校企一体”中“企”的经营活动与“校”的教学活动的矛盾。“校企一体”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从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核心”是学校,而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条件是每一个企业的义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机械专业人才才能将企业和学校联系在一起。并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得到了学校的技术支持及客观劳动力,前提只要提供场地、条件、经验和设备。关键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更需要的是技能以及工作经验,而企业不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必然造成他们在企业实习或者转正以后工作效率很低,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技术在企业当中是一种商业机密,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企业也会对学生保留一些核心技术。所以,学生成长的很慢。从这不难看出,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确实处理人才培养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高等院校与企业明确自己的职责,促成互利互助,双赢的局面。
2.如何调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的问题。在高等教育中,我国提出了“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但没有明确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的相关规定,企业参与高校教育活动没有明文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实际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可以直接获得新员工带来的优质劳动力,参加这种模式学习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直接上岗,不需要培训。但就目前机械专业人才市场而言,大家都面临着供大于求、优胜劣汰的形势.现在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多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所以企业对校企合作并没有积极性,反而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非常感兴趣。怎么样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是专业人才培训模式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国家可以在这方面颁布一些专门的政策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譬如给合作企业鼓励基金和证书等,或者对这些企业直接奖励。第二,企业应该了解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产生的效益,还可以让老员工或者一线员工到高校进行培训,了解到最新技术,与时俱进;也可以依托中职学校为企业提供各项人力资源培训,各项专业都可以适用。
3.构建学校―企业联合教学体系的问题。校企合作具有提高高校和企业更多地参加人才培养的长河。充分的展示出各自方面的优势,达到培养人才的最好目的,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完善校企合作这一体系,达到资源共享,教学要互补,培养要具有联动性。资源共享重点是教学资源,有培训共享和教师资源。要求校企合作创建一支以实践为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核心,利用种植学校的理论教学资源培养以实践为主的机械专业人才,教学互补重点是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点和优势来达到培养机械专业方面人才的最好效果。学校在理论方面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优势,加上企业在实践上能力的培养和职场技能的培养优势,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所说的培养联动特性,大多是对机械方面的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应该交流培养计划、内容和目标,交换意见,使机械人才的培养既符合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也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
二、深度校企合作的途径
针对校企科技合作现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不难发现以往那种纯粹由学校提供技术、培训给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在与地方经济发展、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新态势下,进行了密切对接,推动了产学结合的发展,加快了校企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也构成了本文的4个研究思路。
1.解决校企科技合作难题的突破――主动出击。高等院校应该积极面对,开展科技探讨,熟悉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精神,主动服务企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甚至委派教师进入企业,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发现校企之间合作的潜力,而不是等企业联系自己。学校和企业互相学习,相互提升。企业增设产学基地和改善科学技术和推广技术的平台,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也可以加快企业的技术发展,提高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相对落后地区的一些高等院校更加应该主动迈开步伐,先走出这一步路,实行地理方面的优势,和后期服务方面特色的战略。促进学校科学技术合作,提升学校内涵。
2.解决企“冷”校“观”的难题――政府搭桥。应由政府搭建交流和科技开发对接平台,依靠常态机制把学校带进企业,让学校进入企业车间,进入技术领域,通过加强内置式共同体建设,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兼顾企业利益,实现科技开发与生产的良性循环,开创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逐步形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动力,推进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达到校企科技合作无缝对接。
3.解决校企科技合作深度融合的途径问题――“产学研”项目。校企科技合作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常态支持。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高等院校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
4.解决校企科技合作深度融合的可持续问题――高技能型科技人才。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培养出社会市场型人才,即是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不但可以培育科技型教师,还可以培育科技型高材生。所以校企双方科技合作在实施时,应该朝着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这一方向前进。想要培养出科技实用型人才,工学结合才是根本。怎样贯彻这一模式呢?校企合作是体系基础,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和企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人才共享、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奠基工学结合。
三、结语
目前流行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工科院校机械专业人才成为高素质、高文化、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这也成为了机械类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有助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发挥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能力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真正的社会市场型人才,这样才能达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加快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步伐,理论知识和实践生产相结合,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参考,相互融合,相互扶持,取长补短,资源利益一体化,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育现代化,企业管理先进化。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提升企业员工各方面素质,促进企业人才学历高等化,成为教育与生产相互扶持、相互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即是产学结合的手段之一,不但能加快企业的规模发展,高校的教育发展,还能促进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这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社会市场型人才,增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这一具有公益效果的工程,不仅能够回馈社会、国家和人民对高校以及企业的帮助与重视,还能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培养出一代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使得国家昌盛,民族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秩序。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结合为桥梁,在产学上取得进步,并且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往后,除了在高校设置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外,校企合作还将逐步推广为由企业在高校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建立教育基金,还有企业高管授课等合作形式,以促进高校以及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教育事业和企业的另一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民.以实践能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9):44-45.
篇8
本人从寒假第一天开始就积极寻找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终于在1月8号被和洪湖当地的一家以销售电脑为主营业务的永和联想电脑专卖店聘请为临时业务员。
永和联想电脑专卖店是洪湖地区最具势力的电脑销售公司之一,除了以销售联想电脑为主营业务以外,还经营其他方面的一些业务。其中1-8至1-10号是培训时间。在此期间专卖店的经理向我们介绍各种电脑专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销售时候的交际技巧。而这些经验都是经理和其他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确确实实碰到的问题,和一些较好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些知识正是我们在学校生活中所缺乏的所学不到的,也正是学校要求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所要获得的。
在这次社会实践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相当认真负责,真正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重要的社交经验和技巧。其中礼貌是相当重要的,它体现着专卖店的形象问题,也是我们培训期间经理强调的重点内容。作为一个业务员,成功基础是耐心。死缠烂打、不离不弃是经理对业务员提出的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基本要求。店面的经理亲口对我们说道:“业务员,你的身份决定了你除了对相应的电脑知识进行记忆外,要有一副好口才,说话要流利有逻辑性有激情,有耐心,不怕丢脸,要勇敢的放下自己的羞涩,大胆的对进门的顾客迎上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说服顾客”。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这也是我们在学校一辈子都学不到的。
我曾经听说业务员的一条准则是:sell goods, sell yourself first.经过这次实践,我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你不但要顺成顾客、看人脸色,而且遇到脾气不好的顾客还得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吃哑巴亏”。在工作中,在真正的社会交际中,顾客永远是对的,你不能掺杂自己的个性,不能与商家的言论向悖,“要千方百计地引起顾客的兴趣并最终说服顾客购买产品,而我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做事的:第一:乐观;第二:死缠烂打;第三:能做成交易的最好,不能做成交易的尽量成为朋友或陌生人,千万不要成为敌人;相信如果违反第三条准则的话无疑是业务员最失败的典型”。
此次社会实践,真正地填补了我在课堂上所没能学到的空白,真正增长了我的社会交际经验。一个人可以没有渊博的知识,但绝对不能没有社会交际的经验和能力,这也是我此次实践体会最深的一份心得。
篇9
关 键 词 :公共艺术教学 改革 创新意识观察方法
面对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当前形势,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应从整体、客观、发展的方向出发,立足于国内的城市经济建设及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教学方针,从设计资源到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入手,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前沿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契机,依托产业背景和设计背景,确定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构建以专业技能的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意义。从设计教育的发展看,起初以绘图虚拟教学为主,现已转化为培养创新型设计思维及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过去高等院校的精英型教育已逐步转化为大众型教育;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标准是具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设计市场观点、良好的审美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方法,并具有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这些观念、技能的培养,除了要求我们有设计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一、公共艺术的教学目标与定位
基于我国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结合公共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根据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能力培养既有其专业特殊性,又有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共性。
1.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设计差异性的途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发挥创造欲望,具有创新精神。
2.具有一定的现代技术、技能,并能运用专业技术、技能从事设计和制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解决设计方向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4.掌握创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公共艺术设计的每个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的配合,需要有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因此,必须考虑到以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规划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考虑到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规划教学内容及对教学课程进行量化。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第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化,进一步强化专业性,从专业性质的层面解构专业教学内容各要素。
第二,基础教学内容以应知应会为主导,以专业设计要求为目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分配基础、专业、设计的比例关系,同时注意三者之间的融合性。
第三,专业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化。以体验、实践、创造为主要特征。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
第四,增加发挥学生自主性创新的教学内容。
2.课程体系方面改革
课程体系体现在教学大纲上,具有明确的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和任务,同其他课程的联系,课程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在课程分配上,既要强调实效性、应用性的内容,更要兼顾设计方法与思维训练的课程内容。
第一,课程体系突出公共艺术教学功能性要求。
第二,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强调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在学习积累上的融合性,又要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和发展性。
第三,根据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优化组合的突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增加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者着眼于市场,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创造性设计思维活动的流程课题,它既是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设计理论教学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设计专业技能性强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结合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设计方法论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公共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作为教学环节的突破口,在构建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新型多样化的教学与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课程模拟教学法训练 是实践对课外模拟角色转换的教学,它包括项目介绍、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
第二,专业设计课程多采用甲乙双方案例进行讲授,在剖析案例的同时,结合将要进行的项目对设计的一般规律、作业基本流程、方法等进行阐述。
第三,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需要进行现场观摩勘测,熟悉周围环境情况,了解制作要领和工艺流程,分析设计思路、制作效果等等。
第四,为了适应现代化设计进程的需要,通过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强化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文案课件,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多渠道的设计实践与教学模式,是当今设计教育状况的需要,也是促进设计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重要步骤。首先,在高校设计教育体制中,鼓励开设产、学、研一体的教师设计与教学工作室或实验中心。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揽社会设计任务及开发项目。实行市场商业运作,让教师在实践课题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的提升和积累。加强学生设计多样性试验探索和实际案例操作流程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专长,进一步做好合理的专业方向引导,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应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如同专业技能培训作坊一样,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中,实验室在配合教学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在实践教学模式中还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让社会了解学校教学,给学生以社会实践的机会。其次,探索校内外合作经济实体的建设,依托高校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势,形成双优互补,以争取在高校设计经济实体内部,解决学生实践工作岗位和场地的需要。
结语
公共艺术教学的改革需从多方面、多视角来进行,既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又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考虑艺术的共性,又要考虑公共艺术的特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了解设计与实践的关系,促进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设计理念的更新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陈君.论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中国装饰杂志社.北京.2006.1.
篇10
1、了解室内装潢设计在淮北的市场现状及远景。
2、进一步把握相关设计软件的运用,了解家装材料及施工工艺。
3、尝试把学校里学习的室内设计相关理论运用到实习过程中。
4、初探做好室内设计师的方法,熟悉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5、培养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为成为室内设计师作预备。
二、实践碰到的题目及解决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碰到不少困难,对于一位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人,要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如:风水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沟通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对于尚未毕业的我来说谈业务的能力成为了最大的障碍。经理针对这个题目对我们做了要求,让我们熟记设计师57问,加上平时对设计师谈客户时的旁听,学到了很多经验,公司搞活动和客户交谈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个效果还是很强大的。
三、实践的收获与体会。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在东易日盛公司实习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也体验到了很多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将学校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并且通过实践检验了自己关于设计方面的假设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满足的成绩。通过实习了解家装设计的基本要求,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客户所交给的任务,现在能够看懂施工现场的一些以前不懂的施工工艺。向效果图设计师和施工设计师的绘图不断的学习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做人方面的弱点。
首先,来北京东易日艳衣饰公司实习的时间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们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往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的感慨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公司员工的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看。在本次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勇于展现自我。自从来到这里,我为人处事的方法有所改变,最明显的是我转化了做事的方法,原来是学完了再干,现在是边干边学。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把握自学的方法,形成工程理论整体模式,使工作、学习、生活都步进系统化流程;思考方式成熟,逻辑性规范、明确。这些方法的进步是终身受益的,我以为这次实习,让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基本规律。
第二,通过这次实习,固然时间很短,却我熟悉到自身的很多不足。例如,自己的视野还相当的狭隘,目光短浅。闭门造车。现在深知这使不对的。凡是成功的艺术家都离不开生活,都不可能闭门造出杰出的车来,生活才是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验证创作是否成功的媒介。并且身体力行地往感受、学习、接受一件新事物,是最有效、最直白的诠释。短短的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一本书厚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不会轻易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