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部审计是由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其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这些审计人员会本单位以及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是独立的。内部监督是一种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一般是由内审人员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会遵循国家的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然后使用一定的程序、方法以及专业的技术知识,查看本单位和其下属的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以下要求: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以及真实性。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等,提出一些建议,从而完成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完善。
一、会计监督简述
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工作内容有: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指导以及控制和促进。会计工作有很多种,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是会计监督。为了为会计监督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每个单位做好协调,并且要互相的制约和分离,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会计资料进行周期性的内部审计;针对监督工作的再监督要进一步的加强,只有内部的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共同配合才会共同完成经济活动的监督任务。下面,笔者将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探讨,这样管理就会得到强化,会计活动的真实性才会得到保证。
企业会计和内部审计二者具有互动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的共同配合可以完成终极目标。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监督的信息化趋势势在必行,因此一定要实施信息资源的分享,一定要构建严格的监督体制。
二、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都是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二者都适应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就是再次情况下产生的。
企业的管理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因此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里面,管理的内容和层次也很复杂,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资管理。此外,还包括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目前,财务会计部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作为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子系统,其不光会完成财务的收支审计,还会完成内部审计以及经济效益的审计。此外,还会对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事项进行审计,对企业的全部的管理过程进行审计监督。
三、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各自的独立性
会计可以完成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比如:对平常的财务会计业务进行监督,依靠的手段主要是内部会计监控。其主要的控制措施有: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比如:对会计岗位的素质进行要求、培养会计的职业道德以及后续的教育。对组织结构进行控制,例如:对职权的划分。可以说,会计控制一方面是财务会计内部的业务控制和监督,一方面又是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内部审计监督主要是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完成的,其主要是对单位的每项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监督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财务会计控制的监督,另一个是针对其他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此外,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也是其监督的范围,也就是水检查内控制度是不是适当。内控制度的执行环节也在监督的范围的下,查看其是不是得到很好的执行。超脱性是内部设计监督的特征,由于其本身对具体的业务工作不用负责任,因此不会受具体业务责任的约束。对于每项内控制度的制定也没有必要负具体的责任,只是当制度有欠缺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只要适当、合法以及有效就行了。可以说,超脱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特性,因此这也决定了内部审计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内部的审计和会计监督二者的性质是不同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也不一样,侧重点也有区别,因而二者是不可取代的。
四、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终极目标的一致性
会计的基本原则有: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以及社会性。而独立性、依法性以及客观性是审计的基本的原则。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内容。财务会计的责任有: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处理,包括:记录、分类以及汇总。此外,还包括定期的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反应。财务会计工作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主要对其进行总结和记录,是一种客观的反映。
内部审计的目的包括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主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标准有:适当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通过评价,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会得到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的竞争力才会大幅度的提升。
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终极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和完整,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更加的有效,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监控性
实施计算机的网络远程审计,需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资源的共享。可以对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调阅,进行审计审查,最终发现审计的线索。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审计,可以让审计工作的效率大大的增强,审计的成本也会下降。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进行探讨,让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更加明显,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大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对内部审计认识上的偏差具体表现为:把内部审计的作用与会计部门的作用混同起来。内部审计和会计都是经济监督的手段, 但二者的监督存在较大区别。从时间上来看, 会计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 而内部审计的监督可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从范围上来看, 会计监督局限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内, 而内部审计监督则不受会计核算范围的限制, 既可以审查会计资料, 还可以审查其他相关资料;另外, 从监督程序上来看, 内部审计监督还可以对会计监督实现再监督。因此, 不能用会计部门的监督来代替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但现实中, 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些区别, 为了节约经费, 简化机构, 有的在财会部门内附设一个内部审计小组或内部审计人员, 造成了内部审计监督的薄弱和缺乏, 发挥不出正常的作用。
1.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且独立性差。
许多部门和单位在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积极组建内审机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上仍是一个空白或流于形式。而且一段时期以来, 围绕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去留问题, 众说纷纭, 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人心惶惶, 使审计工作难于展开, 导致有不少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同其他部门合并, 也有的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在精简机构中撤掉。内部审计机构合并于财会部门或其他任何部门, 都会使其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 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1.3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过于狭窄。
目前,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 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 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 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 所附票据是否齐全, 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 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 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 往往是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 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准确的会计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 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 合作对象是否恰当, 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 企业中真正的问题往往存在于这些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往往是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 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 只是在查帐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绝大多数都是事后审计, 几乎不涉足事前审计。
1.4 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及审计技术落后。
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 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 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 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但在我国,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学历偏低, 而且知识更新较慢, 基本技能不足, 不能较快地适应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另外,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许多国际上采用的先进审计技术, 不能在企业的审计业务中得到应用。
2 完善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2.1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 关键是必须具有独立性, 能按规定的职权办事, 不受干涉, 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好坏主要是由管理当局的重视程度和所赋予的权力大小来决定。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的组织上有较高的地位。一般地说,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 独立性就越大。借鉴国外经验, 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比较好的模式。其理由是:内部审计的性质决定了其应是一个常设机构;直属董事会, 地位较高,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保证;另外, 内部审计所需的各项资源也可以得到保证。当然, 除了上述模式外,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 或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企业或公司,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灵活设置。但无论选择那种模式,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2 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 突破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手段。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 内部审计必须提高队伍素质, 突出多学科、高智能的特点。在企业内部, 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执行同一政策, 实现同一目标, 审计人员可以无界限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工作领域的广阔、无界, 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向多学科、高智能的方向发展。因此, 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这既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也是内部审计队伍适应形势发展的结果。从专业配置上, 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财务人员对财务状况、管理控制进行检查, 而且要有熟悉企业管理的经济师和掌握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的工程师, 还要有律师以及懂得计算机软件、懂得收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专门人才等。审计人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要很好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除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必须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 强化综合分析能力, 掌握现代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 提高运用计算机的水平, 努力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和风险评估专家。另外,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在改进提高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推行内控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法, 节约审计成本, 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手段, 积极采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 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同时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 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对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报告数据进行审计, 保证报告数据的真实完整。
2.3 加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结合。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地位归根到底仍是由其所发挥的职能所决定。内部审计除了执行传统的内控监督职能以外, 还可以帮助经营者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现规范化管理。内部审计通过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内部审计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 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 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 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 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诊断。因此,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服务管理, 为管理层提供相关鉴证、咨询等服务。通过内部审计, 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混乱的局面;促进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分析, 因而能够揭示其中的问题,促使有关管理部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决策质量;可以挖掘企业的潜力,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应地,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能够为内部审计实现其全面内部控制和经营监督职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篇3
[关键词]农信社 财会 内控建设思考
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会计内控工作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会计内控机制建设较建行、工行等商行相对滞后,这引起了各级农信部门领导的普遍关注。健全的会计内控机制应包括相对独立的三道防线:一是会计核算或称之为会计事中监督,二是会计事后监督,三是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的审计稽核部门。
一、农信社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事中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内控机制的第一道防线,即在一线会计核算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当前我县农村信用社第一道防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一线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多为顶岗内招子女,未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会计理论学习,无法适应农村金融发展变化。二是会计岗位设定不够科学合理,以岗定责不够具体完善;三是对会计门柜业务的事中监督不够充分健全。对此,采取如下对策:针对一线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对其会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员工履行职责的情况经常进行考核,建立业务能力综合评定制度,根据评定的等级发给相应岗位的上岗证,对不适应业务需要者及时调离会计岗位。此外,信用社还可以建立会计人员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出台会计岗位风险金制度,实行奖励与处罚机制有机结合,对责任大、易出差错的岗位建立不同等级的风险金,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针对会计岗位的设定以及以岗定责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第一,应按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科学合理设岗,使每一笔业务都经过两人以上处理,严禁会计人员一人从事两个以上重要岗位的工作:如现金与有价单证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账务收支审批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呆账准备金的确认与核销相分离;账务处理与后续稽核相分离等。第二,以岗定责,建立业务责任人制度。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权限,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依据事前授权的权限行使岗位操作规程。针对门柜业务的事中监督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强化对印、押(机)、证保管使用的监督控制,要坚持分管分用制度,日常使用交接必须坚持三条线平行运行,互不交叉。第二,账务核对必须达到账账、账实、账据、账款、账表、内外账务六相符。对同业往来、存放入行款项的账务核对必须坚持由同城票据交换员以外的人承担,并应逐笔勾对发生额,防止短期挪用。第三,在电算化条件下,要根据微机处理业务权限的大小,设置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主管、复核员、记账员等。第四,内勤坐班主任要把住六个关口:重要业务事项的审核关,重要业务印章关,业务交接关,重要凭证销号关,计算机管理关,出入库关等。总之,在监督工作中内部员工之间不能因为过于信任、碍于情面而使制度流于形式,要通过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发现问题,当场解决,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财会控制机制建设及对策
第二道防线是设立会计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当前我县农信社会计事后监督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认识不到位。由于稽核与事后监督的职能作用相似,有人就认为既然已设立了专职的稽核部门,事后监督就是重复多余。其次是会计核算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不能够实行有效分离,事后监督很难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三是监督人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审查凭证要素等问题上,而不能够结合形势的变化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审查。对此,采取如下对策。
1.要重新认识会计事后监督的重要性,它有着区别于外部审计、稽核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稽核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是信用社全部经济业务,而事后监督部门审计监督对象仅是会计核算业务,精力集中,针对性很强。稽核部门是根据某一时期的审计任务对会计核算业务的审计,而会计事后监督则是不间断、连续地对会计核算每一笔业务的检查,从核算业务产生问题到检查发现问题最长不超过八小时,这是前两者所办不到的。
2.要将事后监督部门独立于会计核算部门之外,形成平衡制约关系,增强其权威性。基于此,可以建立从联社到基层网点的事后监督组,由各信用社主任直接领导,事后监督员必须与核算过程彻底脱钩,不得参与柜台核算的替岗顶班,不得签发、编制各种会计凭证,不得接管密押和重要印章,不得替代经办人员改错等。
3.要突出会计事后监督的重点。首先要着力于研究不同时期犯罪分子作案特点,结合本社内部管理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查堵案件的发生。其次是对新的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等制度薄弱环节的监督,如会计电算化、上门服务等新开展的业务,同时要对一些不经常发生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如大额转账业务、账务冲正、无印鉴的付款凭证(自制凭证)、利息的结计等。最后才是对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交接、出售、印押证三分管以及凭证要素的审查。
4.现有的农信社审计稽核部门为基础,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的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农信社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针对此种情况,农信社要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稽核机制,加强稽核监察处罚力度,把好内部控制的最后关口。
5.会计稽核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加强稽核人员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要建立起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稽核监督体制,合理确定稽核人员比例,加大对会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处罚力度,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者,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进行严厉的追究,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第三,要重点检查会计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建立了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内控人员是否落实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会计舞弊;原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客观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3、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4、真账假算。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如把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应付款等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5、设内外两套账。就是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一些企业设内外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1、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2、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
3、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的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向银行借贷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这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
三、会计舞弊的防范
1、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法规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目前,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行业迫切要求各单位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畅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4、加强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南阳农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历不高。本科很少,专科不多,中专学历占较大比例。二是职称较低。高级极少,中级占比例不大,中级以下较普遍。三是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够重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会计人员经常培训和专题培训不够。四是会计人员自学提高的压力、动力不够。因忙于日常工作,上班比较辛苦,工作之余,自主学习就放松了,因而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理财能力有限。五是大多数财会人员对帐务处理比较熟练,但综合分析能力比较欠缺。比如年终报表填制很好,但对报表分析说明不够,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如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起到决策参考作用考虑不全,分析不深,说理不透。工作往往侧重事后反映,缺乏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从而大大削弱了财务应有的职能。
二、规范和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首先应区别其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员工,还是社会公众。后勤集团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的服务与保障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任务,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学校提供的优惠条件,不能以赚钱或盈利为主要目标,理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证学校正常秩序稳定,这些服务只能保本或微利。对社会公众的服务项目可按照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或收费价格,按章纳税,取得最大收益,壮大自身积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界定产权关系
社会化改革以后,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的产权必须规范剥离,做好后勤资产的产权界定,对剥离前后勤使用学校的资产,应该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进行产权界定,明确划分学校投入的资产与集团拥有的资产。学校与后勤集团之间的债权债务应明晰,绝大多数高校在启动这项改革之初,并没有这样规范操作,但现在可以重新补做此项工作。通过评估,明晰产权,在产权界定过程中,学校应明确后勤集团的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性质,哪些资产作为学校投资,哪些资产作为租赁,以便于后勤集团对不同性质的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确保学校国有资产保值而不流失。
(三)理顺财务管理体制
后勤集团下属多个不同经济实体,有的是公司,有的是中心,服务的项目和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各个公司和中心都是独立核算会计主体。理顺学校与后勤实体的财务关系,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其目的是既有利于学校对后勤实体的财务监管,又能充分调动后勤实体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推动和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实体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资源调配。财会人员、分配方案集中管理,各实体独立核算,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既反映局部,又反映整体。
(四)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高校后勤集团的服务内容,有的属于事业性质的,也有的属于企业性质的,集团中行业又具有多样性,针对各高校后勤集团经济业务核算,应该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增加高校间的可比性。根据其不同服务内容,隶属于哪个行业,就应该采用该行业的会计制度,必须明确并统一。首先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再制定实施办法,把后勤集团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统一并规范起来。
(五)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1、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建立后勤有偿服务机制。后勤集团为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学校可参照以下标准付费:国家有明确收费标准的,应按国家规定执行;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可以制定合理收费标准,按略低于同行业价格执行,也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议标方式确定。服务学校师生的项目,应实行保本经营,按成本价收费,且保持价格相对稳定,遇物价上涨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由学校按相关规定对后勤实体进行经济补偿。学校也可以通过综合因素测算来建立相对合理的后勤服务价格体系。2、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不仅是后勤实体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成本不实的状况。针对高校后勤服务的不同性质,应按照项目的不同,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科学,反映和计量的成本费用才能准确,尤其是学校投入的资产,后勤集团要对其实行成本补偿或上缴合理的资产使用费。
(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后勤社会化依法依规进行,后勤实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均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各监督机构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学校财务部门应以财务监督为主;后勤集团财务部门对各经营实体应以会计监督为主;而高校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年度审计检查对集团整体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审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应以执法执纪监督为主。除了以上专业监督外,还应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监督体系,如校团委或学生会组织成立伙管会,对食堂饭菜质量进行监督和反馈,以保证后勤实体对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服务质量。
(七)全面提高后勤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实务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经济交易事项层出不穷,对一些传统的经济交易,会计制度一般不能及时规定,会计标准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标准的规定,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种资金流转的动态体系,而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在财务工作中,我们仍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去解决。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紧密结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完整、准确反映各类经济业务,为使用人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1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个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造成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
1.2会计造假、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由于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业经济交易行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无视国家的法规、原则和制度,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乱调账目;乱发工资奖金、乱分配红利;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还大有禁而不止之势,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造成了损失并产生了消极后果。会计造假、违法违规,我们通俗称之为假账。假账一直被人们视同“洪水猛兽”,它犹如一只隐形的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假账一般是指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1.3会计人员的工作分配不明确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中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有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知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另外,一些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大量使用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临近退休或己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会计人员,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他们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网上申报无法适应。
1.4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
《会计法》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国家立法角度看,对会计工作的监督责任均已落实,但从对企业监管的实际效果看,对企业会计的监管缺少协调机制,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中小企业中会计职能弱化现象仍在蔓延泛滥,实际监管的效果很不理想。纳税管理刚性虽强,但只管税款进库;政府审计权威很高,但鞭长莫及管不了那么多;中介审计虽称独立,但时有同流合污;银行监管只管收付,无心管理企业会计;财政工作大事太多,监管只能抓大放小。会计监管如此松散软弱,企业违法违规现象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受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也没有分期的规划目标。企业经营不稳定,没有长期打算,再加上会计人员更换频繁,更加剧了这种管理体制上的混乱局面。会计人员只管眼前及表面的事务,根本无心进行业务建设;有些单位的管理混乱、信息失真。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单位没有内部控制的职能,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2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的对策
2.1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都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组织结构也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会计工作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稳定有效的委托机制。然而,中小企业在高度集中的家族化股权结构下难以建立稳定的委托契约。因此,必须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股权结构优化是保证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以及稳定发展阶段顺利过渡的关键。
2.2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或其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原始凭据。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防治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2.3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建设,加强会计监管力度
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它们由两个不同的主体构成。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帐、记帐、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我们会计人员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必须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到以法理财。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只有把《会计法》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做到有法必依,从而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
2.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市场经济发展给财会工作增添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财会人员素质愈发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本领,提高贯彻执行政策的水平,可以采取定期培训考核制度,职称晋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等等,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适应会主核算要求。其次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诚信原则、诚信品质,从而建立起防范虚假财务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2.5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社会监督是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通过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可以考虑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单设一个“小企业管理记账”从业资格,只有具备这一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对于具备此资格的执业机构和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增强其执业能力;国家应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对其收费做出相应规范,以促使其公证地为委托户开展服务;由税务部门对中介机构年末签证或对其出具的会计报表进行必要的稽核;机构除了记账,报税外还可以扩大服务领域,全面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指导教师: 张艳莉)
参考文献
[1] 王世定,赵治纲.最新企业会计实务操作[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秦雯,等.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技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内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需要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增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本文就我国当前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保持竞争优势,财务风险防范势在必行。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危机。因此,强化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融资不合理、资金结构不恰当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影响投资者收益下降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来讲,通常财务风险可能由于任何内外部因素导致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使得企业效益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筹资风险。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筹资风险,当企业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比例不恰当,企业外部借款规模过大或者借款比例较大,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受到影响时,可能导致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导致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当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或者项目投资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导致投资失误,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失败,即难以达到预期收益甚至投资无法按期按时收回,为企业带来损失,形成财务风险。
资金回笼风险。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提供商品和劳务后,能否及时回笼资金,是重要的财务风险之一。由于项目变化和服务过程发生变动等影响,可能使得资金回收在金额和时间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资金难以足额及时回收,也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对于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工智能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较大,提高职工收入、分配利润给投资者均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和生产成本过高,甚至引起资金链断裂,导致财务风险,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反之过度降低人工成本以缩减企业成本费用同样为企业带来风险,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业竞争激烈,人才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若降低人工成本,企业人才外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降低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投资者难以得到足够的投资回报,企业在资金短缺时难以继续得到投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
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投资者、管理人员和债权人需要承担相关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从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债权人的角度,加强财务风险防范。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以制度作为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首要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监管程序和流程,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岗位权责分明。其次,应建立企业财务报表定期分析制度,将财务报表风险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并与日常财务工作相结合,做好定期的资产质量分析、资金流动性分析、企业负债分析,加强风险监测,强化审计报告,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体系。再次,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借助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并在进行投资和筹资决策时,充分进行考察和研究,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考虑可能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资金成本管理,提高决策科学性。
(二)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促进资金回笼效果和效率。首先,企业可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会签制度,在合同签订之前应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其次,应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对于应收账款做到责任落实,并与责任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员工积极催收款项。再次,应建立收款机制。除对应收账款结构、账龄定期进行分析外,应结合应收账款具体情况,与债务人积极进行联系催收,对于暂时难以付清款项的客户,应促使对方制订还款计划,甚至提供担保,防止坏账。对于不配合的客户,一旦发现清偿能力缺乏,应及时采取法律途径进行处理。另外,对于难以收回的账款进行风险转移,如将债权出售给金融机构、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担保等。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反而往往受到企业忽视。部分企业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未得到足够重视、独立性不强,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方面,企业内部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该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使得企业财务制度能够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贯彻与实施,为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定期对下级单位进行监督和审计,推动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并确保企业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促进财务事项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强化财务处理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应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防止由于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导致的财务风险。首先应理顺企业财务关系,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关的职责,并分配相关的权力,形成权责分明的机制。其次应保持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度,以维护畅通筹融资渠道,使得合作方了解企业的诚信和实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未来需要合作和筹资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应以财务健康为前提,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应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保持合理的利润增长率和负债比率,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以财务健康为前提,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并维护企业财务活动顺利进行,增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校.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探讨[J]. 现代商业,2013(08) .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 会计之友,2011(26) .
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战略管理 问题 意义 基本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市场竞争体系中重要部分,我国的企业集团要在经济体系中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集团的管理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涉及到财政及管理上的多重问题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制定, 是企业管理中比较薄弱的领域,这也使得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众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是极其必要的,对企业和社会来说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主要是指为企业集团的管理者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竞争优势,以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整个过程,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管理这是对此进行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中,其关注的焦点是企业集团的资金流动,这也是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不同于企业集团其他各种发展战略方面的质的区别。对于企业集团而言,企业财务战略应该是基于企业集团内外环境对企业集团拥有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企业的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基本特征。简单来说,企业的财务战略及时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具备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特征的企业财务战略。
二、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内部管理方面为主,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观念意识淡薄以及业务水平低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长,这也使得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典型的如,自身缺乏独立性,以及企业集团的财务工作的依附性强,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人为的损失。不仅如此,我国的企业集团基本以民营企业为主,这使得在财务战略管理的任命上基本是任人唯亲。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严重失职,也即是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是企业内部财务责任制度不明确。就目前我国中小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部门不多,人员数量较少,这容易出现部门管理的交叉,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混乱,这也即指的是企业集团项目内部的财务责任制度不够明确,这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本身不了解自己的权力,对部门职能以及承担的责任也不了解。这也导致企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各步骤没有相应的责任人,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难以得到控制,给企业效益造成影响。
三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部控制。这主要是指当前的企业集团的本身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对于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发展的迅猛使得其根本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达到发展的要求,具体到财务战略管理,这一方面是其没有专门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以及专门的财务技术人员,造成了对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的薄弱,另一方面企业项目内部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而且也没有落实好,对于财务账目的处理比较混乱,容易出现内部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的漏洞而进行虚假账目的处理而导致企业项目的财产和效益的损失。
三、财务战略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财务战略管理,从目前来看,基本由上述问题为主,因此,对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也应该从上述问题入手,下面就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对上岗人员的审查审核制度的缺乏以及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工作监督制度的缺乏。从目前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来看,不少财务战略管理人员根本不懂财务战略管理,企业对财务人员不够重视,,没有按法规制度要求设置财务机构和配备财务人员,甚至财务人员没具备任职资格,无证上岗,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此外,企业将财务财务战略管理基本处于企业的一个超然的地位之上,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缺少监督管理,难以保证会计人员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造成个别的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财务事务, 给财务人员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资金管理体制欠佳。这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应收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难,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对流动的现金管理不足,造成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短缺;这就会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企业的科学管理,不仅如此,由于企业项目资金的投向不明确,甚至能够使得企业的投资规模及投资布局失调,造成企业的财务损失,给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带来困难。
四、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意义
时代的发展铸就了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企业如何顺着这股市场经济发展的东风,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实现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最大化是企业工作的当务之急这也即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意义,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加强企业单位财务战略管理有利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样主要对企业投资能够科学评估以及合理科学的财务投资,达到对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将企业的经营的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进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手段。不仅如此,企业的造价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还具有其特有政策性和技术性,以及涉及范围广经济效益达的特点。
二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如今我国市场投资的多元化发展,这也使得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要能够要真实出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财管管理是企业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以及指导企业发展管理工作的根本。这足以说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五、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措施
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措施,主要还是应该以存在的为基础,对症下药,下面就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1.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的主体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最简单最快加强项目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具体提高的措施:选择高素质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对企业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对工程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项目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促使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自身对素质的要求;聘用财会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财会业务素质差的人员, 加强培训, 必要时可择优上岗, 让财会人员有责任感及危机感。总而言之,要通过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施工项目资金的利用和管理,为企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2.建立权责明确的内部财务战略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加强财务战略管理,那就应该彻底的断绝任人唯亲的财务战略管理人们的选拨方式,以及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主要来说首要的那就是要在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机构以及财务战略管理的机制。其次,那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项以及职责明确。最后,那就是规划科学的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审批使用的的制度化,在制度的保障之下更快更好的发展。
3.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管理而言,其具有众多的不可确定性,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也是必须的,这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证资金的投入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具体而言,那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严格核实分析,进行专业的预算。此外,在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中还应该积极的吸收以及培养财务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充分的发挥其在企业的的经营方针以及战略目标决策上关于财务核算控制以及管理的作用。
4.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的审计监督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而言,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机构去监督,那么产生问题也就是必然。因此,企业集团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应该就财务问题而建立完善审计监督的职能制度,确保企业项目的财务审计调查以及审计工作能够专业全面有序的进行。不仅如此,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还能够遏制以及发现企业财务的违规操作,以及能够对企业项目的资金进去向和用途有基本的了解,保证企业项目资金的正常流动。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中,企业集团是经济体系发展的基础,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也应该受到企业内部的重视,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及管理应该是在不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自己的调整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对企业财务以及企业的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的健康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萍,潘晓梅.《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张家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成长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孙捷.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
[4]刘彩霞.《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行为——动因、测度及相关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黄伟亚.价值增值视角下企业集团财务战略运行探析[U].财会通讯(综合),2010,(1).
[6]杨丽娟,高淑东.关于财务战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A].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2009.3.
[7]王要武,孙成双.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专家系统框架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报,2002(5).
[8]谢玲.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08).
篇9
【关键词】
会计;审计;财务管理
一、引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是三种不同的学科,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即“平行观”;2、认为财务管理包括会计和审计,即“大财务观”;3、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管理与审计,即“大会计观”。
从本质上说,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历史条件、对象、职能等各方面是不同的;从实践上说,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是属于不同职能部门的,有的甚至还是不相容职务,也就是说,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属于不同的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区别
1、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萌芽于原始公社时期,形式主要有结绳计数,大体上凡狩猎、捕鱼、采集、牧养、取种,乃至物物之交换,无不加以计量、记录,并以此作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依据。
审计萌芽于奴隶社会,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内部出现多层次的经营管理分权体制,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了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需要进行经济监督,于是审计应运而生。
财务管理并不是自有人类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商品经济初期,理财活动作为企业一项基本的管理活动,由于财权的重要性和早期财务活动的单纯性,理财活动往往由企业业主亲自进行,财务管理并没有形成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
2、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产生基础不同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生产组织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活动,最初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来才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萌芽于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内部出现多层次的经营管理分权体制,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形成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财产所有者用以检查经营者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的一种监督活动。其作为验证会计质量的重要手段,最初的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来审查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随着会计的发展,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资金运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并不是自有人类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并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会计只要人类的生产活动存在就将一直存在。
3、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即对本单位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控制,不仅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本身,而且也反映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一般偏重于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审计的对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审计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会计账目和会计资料,还包括会计工作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是否经济而有效率以及监督各项经济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是一种实际活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的性质是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是一种实体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同劳动管理部门、物资管理等部门一样,都属于业务管理部门,以人、财、物等为其直接管理对象。
4、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①运用诸如填制凭证、设置帐户、复式记帐、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会计核算专门方法,使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与真实性得到控制,②运用一定的会计标准(有关法规和制度),明确可以进入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报告,③通过提供信息揭示实际与计划或预算的偏差。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加以客观评价,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也不直接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是一种综合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是对包括会计在内的其它业务监督的再监督,其审计报告具有公证效力。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直接管理,因此具有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及监控等管理职能。
5、采用的方法不同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法。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方法,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分类、汇总,从而连续、系统、综合地按时间顺序反映经济活动,为管理者提供信息。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财务管理方法,简单地说,是财务人员用来进行资金运动管理的各种技术方法的集合,它通常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法,这些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6、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会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知识技能,熟悉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保护商业秘密的职业道德等。审计人员除应具备熟悉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审计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审计工作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在办理审计事项时,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化的职能管理活动,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其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态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别力,善于抓住机遇,大胆、适时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三、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
1、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企业进行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基础
会计信息是审计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第一,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包括会计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包括其他经济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经济活动。会计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原始凭证、账簿等是审计的重点内容。不管审计如何发展变化,作为审计对象的会计信息始终不会改变。第二,会计和审计的部分职能是相同的。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鉴证和评价,两者都有监督的职能。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的对象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分配。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体现在:第一,财务管理人员用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金占用情况或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情况的信息,合理地调度企业的经济资源,平衡地使用企业资金,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经济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会计为企业提供有关价值运动的历史信息以及预测信息,财务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加以分类总结,合理地进行财务预测;第三,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所提供的企业消耗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信息,控制资金的耗费;第四,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所提供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等信息,进行资金和财务的分配;第五,会计在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同时,还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为财务管理日后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依据。
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只有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满足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2、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相同
财务管理、会计、审计是企业价值管理系统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价值的增值,财务管理通过制定正确的决策,会计通过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审计通过信息鉴证,共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审计和财务管理发展和丰富了会计
早期的经济活动是从会计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了审计和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都同价值运动相关,会计反映价值运动的数量方面,通过数量折射出质量,为质量方面的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价值运动的会计作了“量”的延伸;财务管理更多地牵涉价值运动的质量方面,再以质量为基础管理数量。在价值运动方面,审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在“质”方面的发展与延伸。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并不是等同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术理论中,他们属于不同的概念和学科,在实践工作中,他们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京海.会计是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关系之研究[J].财政监督,2005,3.
[2]夏向军.浅谈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商品经济,2009,5.
[3]赵晓云.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J].财会研究,2009,3.
[4]修丽营.浅析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08,32.
[5]张霞.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会计、审计共同概念的架构[J].财经研究,2009,5.
篇10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础项目投资力度的加大,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和部门服务水平,大规模的增加了基础配套项目的建设,其中以单位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为主。在新形势下,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保证工程项目质优价廉,合法合规的执行招投标制度,显得由为关键。其中作为单位独立核算的基建会计工作在保证工程项目顺利验收交工的作用中就体现的更加重要。传统的财务控制对于新形势下的基建会计监督作用表现的不明显,导致相关基建工程项目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基建项目超预算等情况时有发生,如何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出现的财务控制问题,由其是会计监督职能模式的创新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 会计监督 基建财务 创新模式
一、会计监督职能内容的了解
对会计监督职能的理解,就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会计核算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内容。其内容主要体现在:
1.从单位自身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角度出发,将监督运行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以综合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和能否提高单位自身经济效能。
2.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和相关管理标准为依据,对即将发生或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会计监督。
3.对有损于单位的违法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护国有财产和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对单位基建会计的认识
1.基建会计的相关内容
首先,基建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相产的政策和财经制度为依据,运用专门的管理方法对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完整的核算。提供全面的、真实的会计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监督,以促进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在此,为了合理的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基建会计在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中的核算和监督作用。其次,基建会计的会计主体区别于单位会计系统,是一个独立会计核算的建设项目,必须是单独建账,专户管理。
2.单位基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重工程,轻财务,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相关建设单位管理者缺乏财务监督理念,认为建设项目只是工程范畴。初期并没有让相关会计人员了解工程情况,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基建项目已经开工并支付了首期工程款,基建会计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批复和施工招标合同等还没有接触到。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审计检查,只是在单位财务科简单的设置了基建往来帐,这种情况的产生使基建项目的财务控制形同虚设。按相关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对各项支出的归类核算是以项目核算内容为依据,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对基建项目核算内容的了解,至使相关的会计核算分类与概算的项目划分不能达到匹配,严重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工程初期建设单位财务监督力量准备不足,导致建设单位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工程知识培训,使相关会计人员的基建与财务知识不能真正达到融合,在实际工程结算工作中经常出现缺少财务控制的情况。
(2)在基建财务工作中,建设单位往往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不能有效计算工程进度,导至有关承建方不按规定,虚报工程进度,超额报收工程款项,违反了商品交换原则。在招标采购中,建设单位也不能有效的控制预付款项,对于市场上紧缺的材料采购中,过于听信销售方的付款方案,使预付款项金额超过相关财政部门的限额规定。在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支付管理中也存在同样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用首次应付款作为担保金,违反了相产财务控制程序。有关建设单位基建账务存在着没有依照有关财会规定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情况,这因为建设单位主要实行领导“一支笔”的负责制度,没有相关制约机制,容易产生腐败问题。
(3)基建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建设单位基建会计采用的还是传统手工记帐模式,不能及时准确的将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准确、快捷和全面立体的传达给单位的管理者和主管与审计部门,使工程的成本控制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同时,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的弊端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基建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主要情况是:(1)招待费用作摊销时,建设单位一般都以种种理由超标,至使相关费用摊销比例不合理,存在明显的审计问题。(2)建设单位在基建会计核算中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等应列入待摊投资支出的费用计入其他经费科目中以挪占其他专项款,致使基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3)将建设期间利息收入计入基建收入,未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致使核算不规范。
(4)缺乏单位审计监督控制程序,相关内控问题时常出现。其主要问题是:(1)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概预算制定与项目决策审核等岗位的混岗,项目采购执行与货款的结算岗位分工不清,建设项目的款项支付手段在合同签定时往往不按照相关财经法规执行。(2)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决算过程缺少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程序。这两点问题主要是项目管理层缺少对内控程序和相关建设合同经济法律制度的深入了解。
三、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在基建会计工作中的创新手段
1.在基建会计工作中,加强对会计监督基础工作的完善和更新
首先,要完善更新资金监管方式,按照相关制度作到坚持“三算”原则即设计有概算方案,施工有预算方案,完工有决算方案。本着基建投资效益原则,以最节约的投资消耗,建成更好的固定资产。其次,在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资金支出的监管上要更新理念,关键是要加强工程进度上付款节点的管理,将财务成本控制理念和工程造价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必要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可以聘用相关造价师来签字鉴定施工方工期进度,以此来决定付款程度。在建设单位支付预付款项及留取工程质保金时,要从源头上采取监管措施。在招标采购合同的签定过程中,坚决执行政府的招投标采购制度,对急缺的材料采购,更要按照相关制度,灵活而不失原则的与投标商签定合同,制定合同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相关责任人员,防止腐败问题的产生。最后,对建设资金的运用监管,要求专款专户,单独设帐核算,对于重要项目资金的运用,不能搞“一支笔”,要经过建设单位班子会议的一致表决通过,方可实施。
2.强化会计监督信息电算化管理功能,完善基建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首先,根据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内容使用电算化财务软件,对基建会计信息进行核算监控。例如在阜新市的市级重点医院基建会计核算业务中,已率先使用了用友基建会计管理软件模块,其程序化的信息报表升成功能,不但简化了手工记帐模式下繁杂的记帐程序,而且还为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规范系统的信息文本。不但可以准确的控制会计信息的核算归类,还可以即时的了解基建财务活动过程,为会计监督业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其次,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会计监督的长效性。要求基建会计要结合建设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科学设置与基建特点相适应的专用会计科目,对基建中经常发生的费用收入项目按相关会计规定作出正确处理。如招待费要按相关比例摊销,待摊费用核算要准确。作好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管理,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成本计价,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构成,将待摊投资正确分摊到相关的资产中。
3.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延伸创新,加强基建内控制度的作用和文化理念的培养
首先,加强会计监督功能,就要有完善的基建内控审计制度。(1)加强基建会计职能,一切需要在基建会计中入账的涉及基建活动的有合同的款项必须将相关合同资料提供给会计人员。所有基建的工程款,采购款,设计监理等活动行为必须定立相关经济法律文本合同,且应向会计部门提供一份,以在结款时予以监督。(2)建立不相容岗位管理制度和基建审批程序,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实施决算审计。(3)对投资效益进行内审,建立相关审计部门,明确审计责任。其次,加强基建会计人员的培训,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给合为学习内容,同时,请相关工程人员讲解基本建设的程序和招投标制度等知识。同时,树立节减和高效的基建会计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01(10).
- 上一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
- 下一篇: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