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街道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篇1

一、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

(一)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修订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要突出抓好应急预案自身结构和内容的修订,重点解决框架结构不完善、内容涵盖不全面、各职能部门职责不规范、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要理顺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的关系,使全市上下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相互衔接、相对统一。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后,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由市农牧业局负责制定或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由市林水局负责制定或修订;处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由市防火办负责制定或修订;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由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制定或修订;城市设施安全应急预案,由市建设局负责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和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或修订;大规模应急预案,由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或修订;特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由市新闻中心负责制定或修订。

(二)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部门应急预案是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职责和盟直业务主管部门应急预案,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必须通过相互间的有效衔接,使其成为灾害预防处置的整体。市直部门要认真研究,在完善自身预案应对机制的同时,及时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从而实现点线处置与辐射联动的有机结合。部门预案修订完善后,报政府应急办备案。

市农牧业局制定或修订草原火灾、农牧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市防火办设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市林业水务局制定或修订城乡旱涝灾害应急预案;市环保局制定或修订环境和生态安全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制定或修订工矿企业、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建设局制定或修订建设工程、供水、供热、供气等城市设施安全应急预案;市政府信息办公室制定或修订通信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新闻中心制定或修订通讯报道安全应急预案;市交通局制定或修订公路运输安全应急预案;锡林浩特机场公司制定或修订航空运输安全应急预案;市财政局制定或修订金融安全应急预案;市供电局制定或修订电力设施安全应急预案;市商务局制定或修订粮食供应安全应急预案;市卫生局制定或修订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制定或修订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规范较大的群众性事件、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和城市火灾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市科技局制定或修订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三)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修订。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修订重点是要切近实际,增强可操作性,切实把该类预案编制修订成条例清晰、内容明了、便于记忆、易于执行的应急预案。

市发改局负责督导全市重点项目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市经济局负责督导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编制修订工作;市商务局负责督导商贸行业企业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市建设局负责督导建筑行业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市安监局负责督导所监管企业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市教育局负责督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预案编制、审议和修订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督导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其他政府部门分别负责督导本系统下属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成后要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将预案目录及文号报市政府应急办。

(四)地方农村牧区应急预案的修订。农村牧区应急预案是(场)、(分场)和广大农牧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动指南,需要农牧民充分熟悉和掌握。各(场)要积极开展农村牧区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分场)的应急预案要立足于实际措施的运用。(分场)、社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由各(场),各街道办事处组织部署和督促检查。(分场)、社区的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报所属的(场)和街道办事处备案,主管部门将预案目录及文号报市政府应急办。

(五)重大活动单项应急预案的修订。鉴于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属于“一对一”预案,且具有时间性,因此,要通过此次预案修订工作规范预案编制程序,强化相关措施,使该类预案的编制能够随时满足举办大型活动的需要。举办较大规模的集会、庆典、会展、文化体育等活动,要按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应急办和政府法制办备案。以市委、政府名义举办的活动由牵头或承办单位负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后报市政府应急办和政府法制办备案。

二、有关要求

篇2

关键词:高效便捷;医院计算机;安全问题;防御结构

前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项科技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而在现代医院运行管理中,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便是极为明显的可靠实例。通过加强改进医院计算机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改善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与业务能力。通过对现代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重要性分析阐述,并对其风险控制方法提出建议。

1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深入渗透。尤其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资源数据化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也是现代化医院建立的必要条件。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信息网络管理后,使医院运营得更加规范科学。不仅推动了医院现代化改革,也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传统的医院管理中,由于缺乏网络信息,往往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进行日常维护。随着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不断地智能化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提高了整体的医疗竞争力。而在信息分析处理中,因为计算机的决策整合,使得最终处理结果更加合理精确。例如在对患者病情记录分析中,职员考察考核等等,都可以高速便捷的展开研究。

2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维护

在医院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医院计算机自身终端完全不受干扰破坏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提高免疫防御能力,才能减少被感染可能性。但是由于有的高危病毒,传播速度惊人,破坏力极大,并且顽固复杂,难以彻底清除,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大量客户计算机无法工作,对医院日常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应用系统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审计,其中记录的事件内容,可能包括客户机地址,具体操作时间,与其他用户结果信息数据。在日常维护处理中,就可以对报告结果导出分析。对于用户私人数据,也应该建立严格的保护机制,安全性,只有通过权限授予才能访问读取相关的信息数据。同时为了保证关联性,可以对用户设置多个角色。系统根据角色类别进行权限操作限制,不仅可以越权操作,还可以设置角色属性限制期的功能,权限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大大保证了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

在安全管理中,可以实施责任制度。例如成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组,医院相关负责人,以职能为参考标准,负责安全线的各项工作,定期安排任务与会议总结,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深化部署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制度的建立中,可以参考服务器,网络设备,技术人员,数据文档相关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指定人员定期维护,保存记录,做好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做到日志化管理。对于信息安全操作规范,也需要加强管理。指定系统软件,数据操作规范流程,没有授权不能进行文件复制,数据共享,系统的修改增删。定期维护服务器状态检查,分析日志,并且观测数据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异常点,做好日志记录,保证完整性与可靠性。可以制定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中,目标,流程,结果应该清晰有效,如果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跟进培训配合,建立独立操作局域网,模拟真实的信息系统环境,帮助相关人员快速准确掌握方法。

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升级

4.1信息安全细节化设计

医院网络安全数字化是一个长期整体的系统工程,主要围绕防护警示,检测检查,修改恢复这一过程循环运行。如果这一程序链中出现错误,某个环节没有按照预定设置完成,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并且严格落实,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措施,监督责任到位,确保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高效,持续稳定的工作。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漏洞与不足暴露得越来越多,对于新应用新技术推广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培训,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就信息网络系统自身而言,采用符合实际操作情况与工作状态的结构系统,安全等级与维护难度都将能够降低难度,易于操作。构建多层次,体系化的设计使用户角色等级,权限操作,优先等级分布到更多层次,更多日志记录。那么后续维护,控制分配也将更加灵敏。结合具体的业务情况,在可用性与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在符合安全的大前提下,开拓业务,提升服务质量。

4.2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升级

在某些医院中,计算机网络防御等级较低,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性对整个系统进行升级。首先需要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器保持正常。要确定系统的长期安全。注意机房服务供电情况,布线合理,温度湿度,雷电预防等问题。保证医院服务器不间断供电,保持电源线路通畅。同时主要设备与核心设备固定器维护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前兆,快速有效处理。保证计算机中心温控与散热条件良好,使得整个服务器中心环境到达理想状态。保持清洁,除尘保洁,重视物理环境的维护,并且确保数据的及时正确备份。另外,对于医院计算机信息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仍然需要加强,明确权力责任,落实到点。这也关系到医院信息安全工作能否安全运行。对于网络用户也应该严格限制管理,分清患者、医务职员、管理人员的角色职能。对用户和密码加强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危险数据与不明软件对服务器的攻击与伤害。同时重视日常计算机系统相关记录数据。在常规服务日志的检测基础上,加以分析预判,进而实施下一步相关措施。例如服务器启动停止,异常运行数等等,都可以有助于信息系统管理者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了解,从而进行评估,得出相关结论。依托数据对系统的安全等级展开定级,制定有效制度措施防范解决问题,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达到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

5结束语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制度,对于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方法不仅仅需要从技术角度入手,自身也需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协作与工作效率,还影响所有部门员工统一性。需要全面了解当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并积极应对。因此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依靠建立制度对员工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防范意识,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冯成志.浅谈现代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可靠性[J].科技与创新,2014(7):143-144.

[2]燕磊.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J].网友世界,2014(2):10.

篇3

1.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一)加快发展宽带网络。实施“宽带中国”工程,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提高接入带宽、网络速率和宽带普及率。加强3G网络纵深覆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TD-SCDMA及其后续演进技术TD-LTE产业链发展,科学统筹3G及其长期演进技术协调发展。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和互联互通改造。

(二)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性布局。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抓紧开展IPv6商用试点,适时推动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4)向IPv6的网络演进、业务迁移与商业运营。完善互联网国家顶层网络架构,升级骨干网络,实现高速度高质量互联互通。重点研发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推动产业化步伐。加快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战略布局,建设面向未来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示范平台。

(三)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总结试点经验,在确保信息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和资源共享,加强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融合型业务,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可管、可控的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保障体系。

到“十二五”末,全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每秒6500吉比特(Gbit),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覆盖城乡,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实现规模商用。

2.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推进先进网络文化建设

(一)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围绕提升服务和监管能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形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完善项目建设管理、绩效评估和运行维护机制。扎实推进药品、食品、住房、能源、金融、价格等重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支持基层政府和社区开展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加强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共享。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鼓励业务应用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与应用。

(二)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提高人口信息动态监测和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改进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健全网上舆论动态引导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三)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加快学校宽带网络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形成教育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强国家和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共享,夯实远程医疗发展的基础。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动就业信息共享。推进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服务信息化。提高面向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能力。

(四)发展先进网络文化。鼓励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文化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培育数字内容与网络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扩展数字内容产业链。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规范管理综合性商业网站,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传播新秩序和网络氛围。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精品网络科普资源,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3.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保障重点领域信息安全

(一)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理,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加大无线电安全管理和重要信息系统无线电频率保障力度。加强互联网网站、地址、域名和接入服务单位的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互联网服务市场秩序。

(二)加强政府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严格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安全管理,为政府机关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平台等要设在境内,禁止办公用计算机安装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建立政府网站开办审核、统一标识、监测和举报制度。减少政府机关的互联网连接点数量,加强安全和保密防护监测。落实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强化信息系统审查机制。

(三)保障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加强核设施、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石油石化、油气管网、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水利枢纽、城市设施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应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重点对可能危及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的工业控制系统加强监管。对重点领域使用的关键产品开展安全测评,实行安全风险和漏洞通报制度。

(四)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地理、人口、法人、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明确敏感信息保护要求,强化企业、机构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基础数据的责任,严格规范企业、机构在我国境内收集数据的行为。在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4.加快能力建设,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一)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规划,强化顶层设计。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灾备设施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完善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工作,减少重复检测和重复收费。

(二)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密码保障。健全电子认证服务体系,推动电子签名在金融等重点领域和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制定电子商务信用评价规范,建立互联网网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诚信评价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服务。大力推动密码技术在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强化密码在保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安全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篇4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助推国际化工城建设

1、完善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上海国际化工城建设总体规划,完善信息化建设分规划,抓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落实,使信息基础设施与园区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干通信网络的技术改造,提高传输能力和交换能力,做到千兆到镇、百兆到村。在公共设施建设中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网络普及率和使用率。推行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推进通信架空线的整治工作。

3、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推广GIS信息系统应用,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促进区、镇(街道)二级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断增强城市管理领域的统筹监管、综合分析和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市容环卫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与网格化管理的融合。

二、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按照国家信息产业部和上海市信息委的试点要求,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在全区各建制村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并开展相关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

1、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规划。根据各镇(街道、工业区)的功能定位,编制各镇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全面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力争到年底,完成全区各建制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争取做到全覆盖。实现IPTV党员远程教育点的村、居委会全覆盖。

3、建设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区统一的镇、村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开发农业专业户、种(养)植等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依托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开发和推广农产品营销、农信通等为农服务信息系统。

4、开展信息化培训。开展针对农村信息员、村干部、农业大户的信息化培训,做到“二会二能”(会上网、会打字;能搜索、能收发邮件)。开展对广大农民进行“三个一”(看一次信息化知识录像片、发放一本信息化手册、体验一次信息化)的信息化知识普及教育。逐步建成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

三、以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积极推广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技改经费重点向信息化应用项目倾斜,保障技改费用投入信息化改造。支持工业企业围绕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进行试点。积极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特别是连锁商贸服务业的信息化。

2、鼓励软件企业发展。积极鼓励区域内计算机软件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做好软件企业的登记、统计等管理服务工作。

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制订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引导和鼓励发展高科技IT企业,壮大信息产业规模,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加大对的投入,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和接入数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4、支撑现代服务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BtoB电子商务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的申报。协助上海化工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公司的“上海化工品交易平台”和国际服装城“网上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突显为民服务职能

1、延伸和完善“三个中心”功能。以社区服务“三个中心”建设为主线,结合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试点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全区各村延伸,充分体现便民利民。

2、完善和推广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应用。根据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区实际,全面推广“区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应用,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规范、优质的“一门式”服务,力争到年底实现全区各村的全覆盖。

3、建设卫生医疗管理系统。以病人信息为核心、财务管理为纽带、分析决策为主导,实现对医疗动态、医疗质量和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与监控,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卫生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医疗保健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就医、费用报销渠道。

4、完成区公共中心大楼信息系统建设。配合区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同步开展公众服务中心、业务(数据)处理中心、智能化楼宇管理等信息化子系统建设。

5、推进社保卡发放和应用。扩大社保卡覆盖范围逐步向农业人口和十六周岁以下等人群延伸。做好新一轮的社保卡换卡工作。进一步拓展社保卡应用,基本实现“一卡多用”的功能。

6、推动银行卡的普及与应用。继续扩大银行卡发放范围和数量,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提高旅游景点、医院、商店、加油站等领域的银行卡的受理范围。推进公务卡的应用。

五、统筹整合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

1、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统一管理和集约化建设。组织制定信息化发展远景规划,协调各方面关系,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2、升级电子政务系统。改版升级政务信息平台、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内部办公电子邮件系统,在镇级单位推行全区统一的办公网络化系统,完成全区电子政务的整合工作。将分散在全区各单位的网络服务器集中到区政府机房进行统一的维护和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3、建设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区政务外网覆盖财政预算单位,推进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加强财政信息化管理。

4、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成立区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制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信息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建设。开展公务网二级单位的延伸工程,做好公务网数据库备份。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定工作。推进安全数字证书的应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六、支撑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1、加强来沪人员信息管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来沪人员的管理工作,全面推广“区来沪人员管理系统”的应用。建立完整的来沪人员信息数据库。

2、做好来沪人员居住证的申领工作。完善我区来沪人员管理机制,使来沪人员居住证申领工作列入各单位、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力争达到“一人一证”的工作目标。

3、完善人口库建设。充实人口库的数据信息量,整合相关信息系统,发挥人口库的基础信息作用,为民政救助、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等提供信息服务。

七、注重执政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拓宽公开渠道、规范受理程序、深化公开内容,增设图书馆的公共查询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系统”和“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系统”的使用,抓好重点部门和重要信息的公开和监督,规范公开申请的受理程序,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结合实际,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5

湖南省通信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通信设施的建设,提高通信服务质量,保障通信安全,促进通信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通信用户和通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电信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通信设施的建设和保护、通信服务的规范、通信安全的保障以及通信业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通信,是指个人、组织相互之间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形式信息,实现信息互通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通信设施,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用于实现通信功能的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配套设备等;通信基础设施,是指通信机房、通信光缆、电缆、通信杆路、移动基站等通信设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通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加强通信业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解决通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省通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全省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并对全省通信业实施监督管理。省通信管理机构可以委托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与省通信管理机构统称通信管理机构)履行有关监管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网信、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公安、环境保护、无线电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通信业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通信设施建设、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通信设施

第五条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通信管理机构编制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编制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遵循统筹协调、集约建设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六条 省通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协调推进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均衡建设,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旧城区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完善网络覆盖。

第七条 规划道路、桥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应当同步考虑通信设施建设需要,及时与通信管理机构协商预留通信管线等事宜。

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将配套通信设施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随主体工程同步施工、验收并将所需经费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但移动通信基站应当由通信业务经营者建设并承担所需费用。

第八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进入居民住宅内新建或者改建通信设施的,应当征得业主同意;在其他已有建筑物上新建或者改建通信设施,应当事先告知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已有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为新建、改建通信设施提供通行便利和必要的场地,场地使用费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不得通过与建筑物的建设单位、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签订排他性协议等方式,阻碍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接入和使用配套通信设施,限制通信用户自主选择权。建筑物的建设单位、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为各通信业务经营者提供平等接入和使用配套通信设施的条件。

第十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在大型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移动通信信号盲区、弱区,设置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满足多套移动蜂窝网络数据系统共享要求。

第十一条 省通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和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组织通信业务经营者开展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推进通信网与广播电视传输网、互联网的共建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技术可行、节约资源、合理负担的原则,协商共建共享通信设施。新建、改建、扩建杆塔、基站、管道等通信设施应当实行联合建设;已有的管道、杆塔、基站等通信设施应当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当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建共享。因资源整合或者布局调整,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设施不再使用的,应当及时拆除。

第十二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在建筑物上附挂通信线路或者设置小型天线、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设施时,应当符合建筑物荷载要求,保证建筑物安全、正常使用;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鼓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为通信线路入地提供条件。具备通信线路入地条件的,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得建设架空通信线路,城市建成区内已有的架空通信线路应当逐步入地。

在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建设通信设施,应当采取景观化或者隐蔽化建设方案。

第十四条 通信设施建设应当文明、安全施工,避免或者减少影响居民、单位的正常生产生活。施工结束后,应当将施工过程中损坏的建筑物、绿地、道路等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补偿或者赔偿。

第三章 通信服务

第十五条 在本省经营通信业务,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运用新技术试办《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未列出的新型电信业务的,应当向省通信管理机构备案。

通信业务经营者许可或者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原许可或者备案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服务标准,为通信用户提供准确、安全、便捷、畅通和价格合理的通信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通信用户意见,提升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 通信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变更、注销等手续时,应当提供真实身份信息,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对通信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核验。通信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通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为其提供通信服务。

第十八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通过系统监控、日常巡查、定期查访等方式加强对通信业务商的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商的行为。

第十九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公开服务项目及其资费标准,为通信用户交费和查询提供方便。通信用户要求提供收费清单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免费提供。收费清单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详细记录相关内容。

第二十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在为用户办理入网、变更、注销等手续时,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签订通信服务协议。通信服务协议中不得含有对通信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通信服务协议中的限制性条件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用显著的方式告知通信用户。

通信服务协议有效期间,通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保存所订立的协议。

第二十一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对固定语音、移动语音、短信息、固定宽带、移动数据等业务进行组合销售时,应当另行提供单项业务服务。

第二十二条 通信用户产生超出前三个月平均通信费用五倍以上的异常通信费用时,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立即告知通信用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规范消费提醒方式,采用相对固定的渠道和统一方式向通信用户提供消费提醒服务。

因通信用户预付通信费不足可能导致暂停通信服务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在合理的时段内,提前提醒通信用户及时交纳通信费用。

通信业务经营者未按照国家规定提供消费提醒服务,不得向通信用户收取通信费用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计费系统进行检测,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并向省通信管理机构报告。

省通信管理机构应当不定期地对通信业务经营者的计费系统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告知通信业务经营者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电子信息内容提供者未与通信用户约定,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

通信业务经营者发现电子信息内容提供者违反前款规定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的,应当暂停或者停止为其提供相关的通信资源或者服务,并保存有关记录。

第二十六条 因工程施工或者通信设施建设等原因可能影响正常通信服务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提前七十二小时告知相关用户;可能对通信服务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向省通信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七条 通信用户申告通信服务故障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及时修复。故障发生在城镇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自接到申告之日起四十八小时内修复;故障发生在农村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自接到申告之日起七十二小时内修复;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上述时限内修复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及时通知通信用户,并免收故障期间的服务费用。但是,属于通信用户终端设备的原因造成通信服务障碍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在通信服务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征得通信用户同意,为其开通约定以外的通信服务项目;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者中止提供通信服务;

(三)不履行公开作出的承诺或者作虚假宣传;

(四)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与通信用户约定的资费标准或者擅自改变与通信用户约定的计费方式、收费方法,伪造、篡改通信用户的计费数据及其他与计费有关的记录;

(五)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或者贬低、诋毁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的企业形象、商业信誉、业务品牌,恶意对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的服务或者产品实施不兼容行为,欺骗、误导或者强迫用户不使用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依法提供的服务;

(六)其他损害通信用户或者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通信用户认为通信业务经营者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向通信业务经营者投诉,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答复;对答复结果不满意或者通信业务经营者在十五日内未答复的,通信用户可以向省通信管理机构或者其设立的专门申诉机构申诉,收到申诉的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处理并向申诉者反馈处理结果。

通信用户认为通信业务经营者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也可以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章 通信安全

第三十条 省通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相关制度,确保通信畅通。

第三十一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通信管理机构的要求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制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通信业务经营者在执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时,应当服从通信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三十二条 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执行应急通信任务的通信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不受禁止机动车通行标志的限制。

第三十三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用户个人信息。

第三十四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通信业务经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通信业务经营者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

通信业务经营者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五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加强对通信用户、传输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法规禁止、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消除相关信息并保存有关记录,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六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管理手段防范和打击利用通信网络实施的诈骗行为。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规范号码传送和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传送真实号码,建立虚假号码主叫监测和处置机制,对发现的虚假主叫号码应当立即予以处置。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出租通信线路的正当使用,不得私自转接国际来话和为非法网络电话、改号电话提供语音接入服务。

第三十七条 通信用户对于他人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骚扰的行为,可以向通信业务经营者举报。通信业务经营者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查处。

第三十八条 建立健全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非法移动通信基站等违法行为的联动机制,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和通信管理机构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三十九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建设移动通信基站应当符合国家电磁辐射安全标准,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开展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估,公布评估结果。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对电磁辐射有争议的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当在基站建设范围内公示,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电磁辐射监管职责,对电磁辐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当依法处理。

通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开展通信设施电磁辐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四十条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加强通信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履行下列义务,保障通信设施安全运行:

(一)在通信设施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围墙、栅栏等必要保护设施;

(二)对通信设施运行状态进行评估;

(三)建立通信设施日常巡查、维护、检修制度,做好巡查、维护、检修记录;

(四)对通信机房、基站、重要传输线路进行重点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

第四十一条 在国家规定的通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实施下列可能影响通信设施安全行为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事先告知通信设施所有人,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设施;

(三)铺设各类地下工程管线;

(四)采矿;

(五)建设生产易燃、易爆物品或者排放腐蚀性物质的工厂;

(六)其他可能影响通信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禁止下列危害通信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侵占、盗窃、破坏、毁损通信设施;

(二)在国家规定的通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挖砂、取土、堆土;

(三)在埋有通信光缆、电缆、通信管道的地面上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性的废液、废渣;

(四)在通信设施上附挂管线、物件,栓系牲畜或者攀爬通信杆塔;

(五)涂改、移动、拆除或者毁损通信设施保护标志;

(六)其他危害通信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合法的通信设施建设或者从事危害通信设施安全的行为,不得擅自改动、迁移他人的通信设施。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动、迁移的,应当与通信设施所有人协商一致后方可施工。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通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通信业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并及时在通信管理机构网站公布相关信息。

第四十五条 通信管理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对通信业务经营者推进通信普遍服务、通信服务质量、通信业务公平竞争、通信用户投诉处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省通信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通信业务经营者相关场所进行检查和调查取证,提取相关资料、数据;

(二)询问当事人和其他有关的组织和个人;

(三)责令终止传输违法信息;

(四)向社会公开通信业务经营者的服务质量状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四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通信管理机构加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通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居民住宅小区、学校等特定区域通信服务的监督管理,保障通信用户的自由选择权。

第四十八条 通信管理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管理,不得妨碍被监督管理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监督管理对象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建筑物的建设单位、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未为通信业务经营者提供平等接入和使用配套通信设施条件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通信业务经营者与建设单位、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签订排他性协议,阻碍其他通信业务经营者接入和使用配套通信设施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通信业务经营者为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或发现用户使用假冒、伪造、变造的证件仍然为其办理登记手续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未与通信用户约定向其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至第三项规定,通信业务经营者在通信服务中损害通信用户权益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用户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通信业务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或者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至第五项规定,危害通信设施安全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阻碍通信设施建设的,由公安机关按照相关规定责令改正,依法处理;擅自改动、迁移他人通信设施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六条 通信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编制或者组织实施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

(二)未依法履行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监督职责的;

(三)未依法履行应急通信组织协调职责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经作出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